2008年8月23日

中國企業破產潮一定會出現

謝國忠:中國企業破產潮一定會出現
東方早報理財一周報記者/王誠誠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中國很多企業都是在泡沫中生存,中國企業的破產潮一定會出現,不瘦身的話,經濟是跑不動的。

  

  在去年股市瘋狂漲到6000點的時候,他冷言相向,認為A股的合理估值在 2500點上下,以至於被多頭叫做“烏鴉嘴”,他就是謝國忠。你可以認為他觀點過激,或是理想主義,但卻不能對他的觀點置若罔聞。因為,過去的經驗證明,他的大部分預測都是正確的。對於當下中國經濟的狀況、經濟改革的瓶頸、下一輪經濟的走向,他會怎麼看呢?

  通脹時代 債券市場不保險

  問:最近中國政府減持了30億美元的美國債券,此前您也建議政府減持美國債券。您認為這次減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謝國忠:美國國債市場最終是會回落的,現在是中國逐漸淡出的很好的時機。現在美元債券市場是有特殊力量在支持,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大宗商品不好,很多資金沒有出路,紛紛湧到債券市場。現在美國通脹指數非常不好,除非你覺得通脹會有好轉,不然的話這種靠資金鏈支撐的市場是靠不住的。

  除了減持美國國債之外,中國還需要縮短每個基金的平均期限,拋什麼買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基金平均期限要縮短。

  問: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038億美元。中國是否應當繼續減持美元債券?您認為減持到多少比較合適?

  謝國忠:最近的減持數額對中國來說還是非常小的。我覺得盡量一步步來吧,先把投資從長線的退到中線,中線的退到短線,短線的在美國股市見底的時候轉成美國股票,主要是指數基金。我們已經進入通脹時代,債券市場已經不保險了。等到美國股市見底時投資美股是更好的一種配置,因為公司後面是有資產的,資產是抗通脹的。

  問:您的建議是投資美股,但有投行人士分析,就未來的趨勢看,歐元、日元、澳元、加元已經見頂,賣掉的美元資產不太可能去購買以上貨幣,而是應該把撤離債市的資金用於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建立股市平准基金或者投資到香港或者其他亞洲市場。您覺得中國政府會這麼做嗎?

  謝國忠:那不可能,這麼說是對外彙儲備不懂。外彙儲備是貨幣政策管理引起的結果。政府不希望外彙增長太快才進行儲備的。如果把外彙換成人民幣的話就是擴大貨幣,就等於是在印鈔票。

  之所以會有外彙儲備,是因為一個央行既不想讓彙率升值,又不想讓貨幣增加太快,最重要的是不想讓彙率升值,所以它就買美元,發當地的貨幣。

  問:您剛才提到投資美國股市,您認為合適的時機是在什麼時候?

  謝國忠:美國股市現在還不便宜,它現在市淨率在兩倍左右,熊市一般是要跌到1.5倍的。199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股市還曾經跌破過1倍。現在美國的金融股倒是很便宜,但是不知道質量怎麼樣。現在美國金融業的資金數字、盈利都靠不住,所以它的PE(市盈率)、 PB(市淨率)也都是靠不住的。我覺得投資美股的話可能明年下半年會有機會。


  中國企業破產潮一定會出現

  問:既然上述投行講法您不同意,那您是否認同中國貨幣政策年底會放松的說法?

  謝國忠:中國貨幣政策放松的話就是從36000億元的貸款放寬到40000億元吧。但我認為這種放松空間是在政策制定的時候就已經放好了。

  政策制定者在宣布政策的時候總是宣布得比能夠接受的少一點。然後等大家都跟你吵架的時候再多放一點,回到你想要的位置。不過,信貸放松這也是救不了經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去年買地就買了30000億元,這個規模的怎麼能夠呢?

  其實中國的貨幣根本不緊,貨幣每月以16%~18%的速度在增加,全世界你去看看,哪個國家有這麼松?貨幣政策的緊,是相對於房地產開發商的瘋狂。開放商原來瘋狂買土地是為了上市,到股市裡面去圈錢,現在股市行情差了,沒有錢就到銀行借錢,銀行也沒有錢了,就到黑市裡面去借。黑市現在利息漲得非常高,超過20%。

  問:現在大家對經濟放緩比較擔憂,您認為經濟放緩會帶來哪些影響?

  謝國忠:現在主要是出口在放慢,我估計未來12個月,出口有可能都會下降。出口對GDP的拉動在5%左右,2003年到現在每年出口都是以20%的增速在增加。

  房地產的問題也和出口有關系,出口出現了問題,熱錢就會退,房地產資金鏈就出現了問題。房地產對GDP的拉動又是2%~3%,出口和房地產加在一起對經濟的影響比較大。經濟明顯放緩是肯定的了。現在每個季度都是0.5個百分點的下降,我估計,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就將明顯低於10%。

  據我觀察,現在房地產開發還沒放緩,上半年房地產開發增長30%左右。不過,很多房地產開發商都沒錢了,下半年應該不會這麼猛了。

  中國很多企業都是在泡沫中生存,一旦經濟退潮很多企業都活不下去。我去過很多地方,見到很多這樣的企業。中國企業的破產潮一定會出現。但經濟調整是必然發生的,中國很多企業都是不增值的,本身就是經濟的負擔。這種調整都是必然的,瘦身是應該的,不瘦身的話,經濟是跑不動的。

  問:調整是必然的,但是也有政策效率問題。現在有很多人認為這輪宏觀調整中淘汰的都是效率比較高的企業,政府需要出面救助犧牲較大的中小企業。這種觀點您怎麼看?

  謝國忠:中國很多中小企業都是救不活的。它們中有很多本來就不會做生意,都是依靠砍價、欺詐工人、欺詐銀行、欺詐供應商生存。除了價格競爭砍價之外,它們就沒有其他的經營方式。這種企業從長遠來說是沒有生存的機會的。

  只有在經濟調整過程中把低效率、不該生存的企業泡沫擠掉,好的企業才會生長出來。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企業不會做生意還占著地不走,然後拉政府的關系,拉銀行的關系,在政治上施壓存活。這使得很多好的企業失去了生長機會。中國企業如果不更新換代的話,經濟是不能往上走的。

  問:那麼現在政府說要出資救中小企業,您是不是也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謝國忠:中小企業借款都很小,但是很多企業實際上都是救不活的。浙江現在出了很大的問題,我去看了一下,很多企業是因為它玩房地產才出了問題,主業沒有做好就更不要說了。這種情況政府還要去救,怎麼救得活?虧空可大了。

  我覺得政府要做的應該是不讓這些企業逃走,有些企業錢都轉到國外去了,你根本逮不到。我們十幾年前就經歷過這樣的事,人都逃走了,債就沒主了。

  問:那政府還要去救,您認為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謝國忠:這些企業和當地政府都是屬於共同利益集團的。


  貿易轉向石油新富國是經濟起飛必要條件

  問:出口在放緩,國際環境也充滿不確定性,刺激經濟是不是主要靠拉動內需?

  謝國忠:中國政府現在需要做兩件事情,第一是把地方財政搞活,地方財政主要靠土地拉動,現在因為資金鏈出現問題,有很多退地,當地政府的錢回籠不回來。中國這幾年財政都是向中央政府傾斜的,這種時候,中央要把財政多分配給地方。地方財政搞活了,經濟就先活起來了,這解決的是一個流通性問題。

  第二,當需求不足時就要刺激經濟了。1998年我們是靠造公路拉動經濟,這次我們要造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地鐵,污水處理系統、飲用水,鐵路等,這些方面是不會浪費的。

  另外,政府要啟動就是要重組瘦身,就像1998年那樣,加快國企改革,公房出售,增加效益。稅收要改革,金融體系也要改革。現在我們的金融體系賺錢全部靠政策,今後利率要競爭,彙率現在沒有升值壓力了,趕快浮動,為下一輪起飛做准備。

  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氣,中國經濟現在已經面臨很大困難了,不能拆東牆補西牆,混過去就算了,是下決心的時候了。

  問:您剛才提到我們的金融體系主要靠政策盈利,能具體談談這個嗎?

  謝國忠:中國金融實際上是個負增值的行業,利潤增加全部靠政策,是拖經濟後退的一個行業。比如,銀行息差是政府規定的,股市也都是政府在操縱的。企業誰能上市誰不能上市也都是政府定的,中介基本上不起作用。

  中國股市有很多地方要改,首先股市上市必須登記制,然後券商要開放,我們現在全部是國企在做券商,國企連銀行都做不好,還做得好券商嗎?中國的情況就相當於華爾街上的投行全是國企,就是這個概念。銀行利息要開放,不能讓銀行像印鈔票一樣賺錢。彙率也要繼續開放,現在沒有增值壓力了,是實施浮動彙率改革的好時機。改革一定要有壓力,壓力大才會改,現在既得利益者太多了。

  問:現在國內外的經濟都在放緩,在這種雙重壓力下,是不是改革的最好時機?

  謝國忠:中國都是有壓力才會有明顯的改革,這要看明年的壓力有多大了。

  問:奧運後能源價格調整是不是會繼續進行?

  謝國忠:如果能源的價格全部掉下來的話,中國的壓力又減輕了。但是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美國的貨幣這麼松,印了這麼多鈔票,能源的價格怎麼可能掉下來呢?不太可能的。現在美國的金融體系基本上已經破產了,所以才會瘋狂印鈔票。

  問: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下一輪經濟增長應該是靠亞洲國家的相互貿易實現。能具體闡述這個觀點嗎?

  謝國忠:中國沒有貿易肯定是發展不起來的,美國現在沒錢了,錢跑到哪裡去了呢?都跑到出口能源產品、石油的國家去了。現在這些國家的錢多得用不完,所以貿易要想辦法賺它們的錢。這個轉型做好了,是經濟起飛的一個必要的條件。

  不過,經濟起飛的前提條件是上面提到的金融改革、企業瘦身等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

  問:在您的觀察中,現在有沒有向這些方面轉型的苗頭?

  謝國忠:現在做得比較成功的比如華為、中交(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都在這些國家開拓了市場。機械設備行業也有一些,基本上都是朝那個方向走。不過,我們的傳統出口行業還沒有轉過來,比如輕紡、電子等行業。

  以前我們跟美國人做生意,設計等核心領域都是美國人在做,中國就相當只有一個工廠、一個車間。企業的大腦、心髒都是在其他地方。

  一個完整的商業體系需要你去做品牌、做銷售、做設計,這對於很多習慣了做加工的企業來說改變是不切合實際的。企業轉型說到底是人的轉型,人要變的話是難上加難。滿足新需求需要新的企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