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Confidence in the Dollar

Confidence in the Dollar
June 30, 2009

By
Henry C.K. Liu


Since 2008, I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on the internet as the person who changed China's policy regarding the dollar by advocating since 2002 that Chinese exports should be denominated in RMB yuan..
Chinese readers doing a google search on my Chinese name will find numerous posts to that effect.

The issue is not whether Asian central banks will continue to have confidence in the dollar, but why Asian central banks should see their mandate as supporting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dollar economy through dollar hegemony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own non-dollar economies. Why should Asian economies send real wealth in the form of goods to the US for foreign paper of declining value instead of selling their goods in their own economy? Without dollar hegemony, Asian economies can finance their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overeign credit in their own currencies and not be addicted to export for fiat dollars that repeatedly lose purchasing power because of US monetary and fiscal indiscipline. As for Americans, is it a good deal to exchange your job for lower prices at Wal-Mart?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inese currency to the dollar, please see my October 2003 article)

In a September 2004 article, I wrote:
China needs to activate its domestic market to balance its overblown foreign trade. The Chinese economy can benefit enormously by the aggressive deployment of sovereign credit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particularly in the slow-growth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Sovereign credit can be use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by raising wage levels, improve farm income, promote state-owned-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and bank reform, build needed infrastructure, promote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re-order the pension system, restore the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a cultural renaissance. While exchange control continues, China can free its economy from the dictate of dollar hegemony, adopt a strategy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financed by sovereign credit and wean itself from excess dependence on export for dollars. Sovereign credit can finance full employment with rising wage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of 1.4 billion people and project it toward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within a very short time, possibly in less than five years. The expansion of its domestic economy will enable China to import more, thus also allowing it to export more without excessive and persistent trade gaps. Much needs to be done, and can be done to develop the full potential of China’s economy, but exporting for dollars is not the way to do it.

China is in the position to kick start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e architecture that will serve international trade better. China has the option of making the yuan an alternative reserve currency in world trade by simply denominating all Chinese export in yuan. This sovereign action can be taken unilaterally at any time of China's choosing. All the Chinese State Council has to do is to announce that as of a certain date all Chinese exports must be paid for in yuan, making it illegal for Chinese exporters to accept payment in any other currencies. This will set off a frantic scramble by importers of Chinese goods around the world to buy yuan at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Foreign Exchange (SAFE), making the yuan a preferred currency with ready market demand. Companies with yuan revenue no longer need to exchange yuan into dollars, as the yuan, backed by the value of Chinese exports, becomes universally accepted in trad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which import sizable amount of Chinese goods, would accept yuan for payment for their oil, so will Russia. This can be done without de-pegging the yuan from the dollar and SAFE can retain it position as the exclusive window for trading yuan for other currencies without any need for new currency control regulations. The proper exchange rate of the yuan can then be set by China not based on export to the US, but on Chinese conditions.

If Chinese exports are paid in yuan, China will have no need to hold foreign reserves, which currently stand at more than $480 billion [2004 figure, $2 trillion in 2009]. And if the Hong Kong dollar is pegged to the yuan instead of the dollar, Hong Kong's $120 billion foreign-exchange reserves can also be freed for domestic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trade surplus would stay in the yuan economy. China is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world economic giant but it has yet to assert its rightful financial power because of dollar hegemony.

There is no stopping China from being a powerhouse in manufacturing. Many Asian economies are trapped in protracted financial crisis from excessive foreign-currency debts and falling real export revenue resulting from predatory currency devaluatio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rchestrated by the US, has come to the "rescue" of these distressed economies with a new agenda beyond the usual IMF conditionalities of austerity to protect Group of Seven (G7) creditors. This new agenda aims to open Asian markets for U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acquire distressed Asian companies so that the foreign-acquired Asian subsidiaries can produce and market goods and services inside Asian national borders as domestic enterprises, thus skirting potential protectionist measures.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IMF, aims to break down the traditionally closed financial systems all over Asia. This system mobilizes high national savings to finance industrial policies to serve giant national industrial conglomerates with massive investment in targeted export sectors. The IMF, controlled by the US, aims at dismantling these traditional Asian financial systems and forcing Asians to replace them with a structurally alien global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open market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crucially, for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focus is of course on China, for as US policymakers know: as China goes, so goes the rest of Asia.

Trade flows under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llar hegemony have put Asian countries in a position of unsustainable dependency on foreign, dollar-denominated loans and capital to finance export sectors that are at the mercy of saturated foreign markets while neglecting domestic development to foster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 support budding domestic consumer markets. In Asia, outside the small elite circle of well-heeled compradores, most people cannot afford the products they produce in abundance for export, nor can they afford high-cost imports. An average worker in Asia would have to work days making hundreds of pairs of shoes at low wages to earn enough to buy one McDonald's hamburger meal for his family while Asian compradores entertain their foreign backers in luxurious five-star hotels with prime steaks imported from Omaha. Markets outside of Asia cannot grow fast enough to satisfy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the populous Asian economies. Thus intra-region trade to promote domestic development within Asia needs to be the main focus of growth if Asia is ever to rise above the level of semi-colonial subsistence that will inevitably translate into political instability.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move quickly up the trade-value chain, in advanced electronics, telecommunications, and aerospace, which are inherently "dual use" technologies with military implications. Strategic phobia will push the US to exert all its influence to keep the global market for "dual use" technologies closed to China. Thus "free trade" for the US is not the same as freedom to trade. Increasingly, the world’s nations will all procure their military needs from the same global technology market. Depriving any nation access to dual-use technology will not enhance national security as the deprived nation can easily shift to asymmetrical warfare which is more destabilizing than conventional armament.

Still, China will inevitably be a major global player in the knowledge industries because of its abundant supply of raw human potential. Even in the US, a high percentage of its scientists are of Chinese ethnicity. With an updated educational system, China will be a top producer of brain power within another decade. World leaders in high-tech, such as Intel and Microsoft, are actively pursuing cross-border R&D wage-arbitrage in Asia, primarily in China and India. As China moves up the technology ladder, coupled with rising consumer demand in tandem with a growth economy, global trade flow will be affected, modifying the "race to the bottom" predatory competitive game of two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among Asian exporters to acquire dollars to invest in the dollar economy, toward trade to earn their own currencies for investment in domestic development.

Asian economies will find in China a preferred alternative trading partner, possibly with more symbiotic trading terms, providing more room to structure trade to enhance domestic development along the path of converging regional interest and solidarity. The rise in living standards in all of Asia will change the path of history, restoring Asia as a center of advanced civilization, putting an end to two centuries of Western economic 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and dominance.

The foreign-trade strategies of all trading nations in recent decades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stabilizing of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It is not possible or rational for all countries to export themselves out of domestic recessions or poverty.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neoliberal open-market systems will generate friction between the US and all its trading partners, as well as among regional trade blocs and inter-region competitors. The US engages in global trade to enhance its superpower status, not to undermine it. Thus the US does not seek equal partners as a matter of course. With economic sanctions as a tool of foreign policy, the US has been preventing, or trying to preven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US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and foreign companies trading with the US, from doing business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 deemed rogue by Washington. Trade flows not where it is needed most, but to where it best serves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has promoted the illusion that trade is a win-win transaction for all, based on the Ricardian model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Yet economists recognize that without global full employ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merely Say's Law internationalized. Say's Law states that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but only under full employment, a pre-condition supply-siders conveniently ignore. After two decades, this illusion has been shattered by concrete data: poverty has increased worldwide and global wages, already low to begin with, have declined since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 and by 45 percent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Indonesia.

Yet export to the US under dollar hegemony is merely an arrangement in which the exporting nations, in order to earn dollars to buy needed commodities denominated in dollars and to service dollar loans, are forced to finance the consumption of US consumers by the need to invest their trade surplus dollars in dollar assets as foreign-exchange reserves, giving the US a rising capital account surplus to finance its rising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Wages everywhere are continuing to decline with no bottom in sight in the current credit crisis.]

Furthermore, the trade surpluses are achieved not by an advantage in the terms of trade, but by sheer self-denial of basic domestic needs and critical imports necessary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 Not only are the exporting nations debasing the value of their labor, degrading their environment and depleting their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privilege of running on the poverty treadmill, they are enriching the dollar economy and strengthening dollar hegemony in the process, and causing harm also to the US economy. Thus the exporting nations allow themselves to be robbed of needed capital for critical domestic development in such vital areas as education, health and other social infrastructure, by assuming heavy foreign debt to finance export, while they beg for even more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export sector by offering still more exorbitant returns and tax exemptions, putting increased social burden on the domestic economy. Yet many small econom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no option but to continue to serve dollar hegemony like a drug addiction. End of excerpt.

At long last, jolt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July 2007, China is finally demanding that its export be paid in Chinese yuan. But this demand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a push to make the RMB a reserved currency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 only wants to denominate its bilateral trade in yuan. It has no desire in making the yuan a reserve currency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which China is not directly involved. Because of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the dollar will continue to serve as a preferred reserve currency, but only if the US puts its own financial house in order.

June 30, 2009

2009年6月29日

曹仁超—投資者日記2009-06-29

現在曹仁超—投資者日記以改為 [投資者筆記] 並以每週一更新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2009-06-29
金價將步入牛市三期

6月28日,周日。2007年12月至今,美國新增失業人數高達六百萬,5月份失業率係9.4%,連總統奧巴馬亦認為年底將超過10%(上述係去年初我老曹估計嘅數字也),畢非德認為美國需要第二次刺激方案,即係話今年2月嗰個787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已唔夠使。

美國政府面臨嘅抉擇係:一、如拋出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擔心最受刺激嘅將係金價,估計可令金價見1350美元或以上,理由我老曹早已講咗;二、如果冇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美股由6月份起又再開始下滑。我老曹主張投資者喺6月份棄股從金,或買份恒指put期權。牛眼投資法係無論牛市熊市,都努力尋找 double your money嘅機會(即賺取100%利潤)。

買金係為保護財產

黃金牛市2001年至今已有八年,每年7月到10月都係趁低吸納黃金嘅時刻。1970年代嗰個黃金牛市長達十一年(由1969年起步,1980年結束),升幅最大嘅時刻係1979年最後三個月。家吓同1970年代唔同,1970年代金價狂升理由係惡性通脹,以及卡達總統無法控制財赤,令金價狂升200%。 2009年奧巴馬總統只係無法控制財赤,但成功控制通脹。後市金價點睇?1970年金價35美元一盎斯,1980年850美元,上升二十四倍。1970年本港樓價100元一呎,1980年樓價1000元一呎,上升十倍。2009年金價幾多?樓價係幾多?假設未來經濟進入停滯期,令樓價及股價皆停滯不前,政府必須大力刺激經濟,結果令金價一枝獨秀絕對唔奇。上述情況曾喺1930年代美國出現,會否喺未來重演?!今天雖然唔係1979年,買金唔會令你發達,卻可保護你嘅財產免受政府剝削。當全世界政府都唔希望強勢貨幣環境,黃金將成為投資者少數避難所。冇人知道金價幾時進入牛市第三期(至今前高位1030美元仍未升穿)。如經濟逐漸步入冬季及政府再次瘋狂刺激經濟,唔排除金價步入牛市三期。

依家美國加州政府手上現金只夠維持到7月24日,如响呢日之前聯邦政府唔注資,加州政府將破產(加州議會唔通過公務員減薪5%、向加州其他市政府借款20億美元,以及大幅提升煙稅、油稅及汽車登記費方案),令政府面對危機。2009年加州政府財赤已高達183.4億美元,較對上年度升80%。如聯邦政府決定唔撥款,加州政府勢將破產!

恒生指數由去年10月27日10676點上升到今年6月12日19161點,道指則由今年3月6日6469點升到6月11日8877點。到底係呢次金融風暴嘅風眼,抑或經濟復蘇嘅前奏?去年夏季美國政府推出減稅方案時唔少人睇好,到去年9月投資者發現無效,便引發大拋售潮。呢次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終係咪奏效?今年3月9日恒指响11344點水平時,美國嘅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係有足夠力量推動港股向上。喺股市上升68.9%後嘅6月12日,恒指已達19161 點,係咪繼續有足夠流動資金推動股市繼續向上?股市正在面對「天花板」阻力。

世界銀行喺 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 2009報告中估計,2009年全球GDP下降2.9%(3月份估計下降1.7%);美國降3%(3月份估計降2.4%)、歐羅區降4.5%(3月份降 2.7%)、日本降6.8%(3月份估計降5.3%),中國則上升7.2%及印度上升5.1%。

日本5月份出口額進一步下跌,船運量較一年前減少40.9%(4月份減39.1%);出口到中國減29.7%(4月份減25.9%)、出口到亞洲減35.5%(4月份減33.4%)、出口到美國減 45.4%(4月份減46.3)、出口到歐洲減45.4%(4月份減45.3%);入口減少42.4%。

今年下半年股市方向,到底係歐、美、日本經濟拖低全球股市,抑或中、印經濟進一步推高下半年股市?

量化寬鬆催化大反彈

美國消費者仍在減少消費,企業純利仍在回落,失業率一再上升。二十一世紀美國經濟衰退雖然唔似1930年代美國,但更似1990年代日本。美國70%GDP 來自消費業,約8.2萬億美元,今年減少一千五百億美元;佔11%GDP來自投資(例如建造房產),今年亦減少23.3%。根據MV=PQ定律,係貨幣流速決定產品價格,而非貨幣供應(過去一段日子美國L上升9%,同期美國CPI升幅極之有限)。今年第一季美國家庭所擁有嘅財富下降至50.4萬億美元,為 2004年以來最少,令今年第一季消費只上升1.5%。今年上半年環球企業集資約2萬億美元,大部分用作減債而非新投資之用,情況同1990年代日本相似。1992年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宣布以公家財產協助日本銀行業度過危機,亦曾引發日股上升。十六年後美國奧巴馬做相同嘅事,亦令美股連升三個月。美國企業開始去槓桿化(deleverage),此乃好事,一如牙痛病人終於肯去見牙醫,只係治療過程痛苦兼沉悶。1929年6月起全球製造業產量下降期長達三十六個月;2008年9月起全球製造業產量開始下降,至今只有九個月。股市方面,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美股跌幅較1929年9月至1930年底更大,因此出現咗幾個月反彈!股市上升有兩種可能:A、反映實體經濟將復蘇;B、流動性泛濫。呢次全球股市上升到底係反映未來經濟將復蘇,抑或响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嘅一次大反彈?客觀形勢係,至今為止實體經濟並未出現復蘇,唔少仍在下滑。

中國製造業、消費業、就業率、出入口數字,企業獲利率等皆未見改善。新增資金流入原材料市場,引發囤積抬高價格,反而進一步侵蝕企業未來盈利,再加上出口不振及美元滙價回落,令中國製造業雪上加霜。 1994 年人民幣同美元掛鈎,令過去十五年中國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此優勢造成中國產品出口高速增長期。中國政府又把賺番嚟嘅資金用作購買美債,令美國出現長期低利率期。美國人就拚命消費,直到金融危機爆發為止,情況有D似1997年香港(聯繫滙率令資金大量湧入香港,造成利率低於通脹率,引發本港樓價狂升)。呢一次金融海嘯下,中國製造業首當其衝。過去十五年中國因出口需求太大,令資源用作出口之用而壓抑咗內需,造成內需長期不振,2008年起才開始糾正上述錯誤,但一年時間係咪足夠?

上周湯森路透調查美國證券公司分析員對後市嘅分析,發現對標普五百第二季純利估計係負34.4%(前為負34.6%),即有輕微改善。

2007 年11月到2008年10月嘅金融風暴,响各國政府大印鈔票後,係咪已成功將全球經濟放回上升軌,又或者只係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令股市短暫復蘇?美國今年5月份CPI較一年前回落1.3%,係過去六十年內最大跌幅,因能源指數較去年同期回落27.3%。今年第一季美國家庭進一步失去1.3萬億美元財富(樓價較2007年高峰期回落21.6%)。雖然聯儲局向銀行體系大量注資,但銀行業並冇向外界增加借貸,只係把新增資金還畀政府或購入政府債券。到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化解咗金融海嘯第二波,還是只係將金融海嘯第二波發生嘅日子延遲?過去五個月美國失業大軍新增人口三百萬,响咁低儲蓄率嘅環境下,佢地到底能維持消費幾耐?過去兩季(2008年第四季及2009年第一季)美國家庭只減少總負債3.1%,以上述速度減債,美國需要十四年時間才能令負債比率重返安全水平。

長線投資出錯率高

今年油價由34美元上升到70美元以上,升幅超過100%。大豆亦上升50%,引發投資者對後市嘅通脹預期。今時今日要求美國人負擔3美元一加侖汽油價係有一定困難,相信油價見70-75美元一桶之後,能否進一步上升成疑。2008年至今唔少日用品仍在漲價,但金融資產卻在跌價。投資泰斗Doug Fabian自鑄咗一個新字叫「Indeflation」。中國人叫呢段日子做「水深火熱」,亦即係話做生意利潤紙咁薄、打工仔收入不加反減,但日常生活費用卻不斷上升。《金融時報》評論員Izabella Kaminska叫做Compartflation。上述境況係戰後出生嘅人從未經歷過嘅。响呢段日子裏,做任何長線投資出錯率皆十分高,因為:A、低回報率;B、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因此只能做trading,即喺市場上出出入入。可惜大部分小投資者做trading成績皆欠佳。去年10月當英國政府最先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大部分人皆唔知道係乜嘢一回事,仍然睇淡,直到美國政府亦加入,恒生指數仍下跌到3月9日才回升。

中國5月份出口下降26.4%,係過去五個月降幅最大嘅一個月;對美國、歐盟、日本等進口減少29.9%、30.8%及29%;對俄羅斯、南韓、巴西進口亦減少 38.3%、32.9%及21.6%。6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宣布自去年8月以來第七次出口退稅上調,包括農產品、藥品、鋼材、罐頭、果汁等13%改為 15%;抗菌素、人血製品、中成藥亦由13%改為15%;玉米澱粉、酒精由0%上升到5%;合金鋼材、冷軋不銹鋼由5%上升到9%;箱包、鞋、帽、玩具、家具由13%改為15%;塑料、陶瓷、玻璃由10%改為13%;剪刀等小五金副產品由5%至11%改為9%至13%;家用電器、胰島素、發電設備、縫紉機等出口皆退稅17%。呢次退稅上調,對農業、鋼鐵、藥品股有利。

2009年6月28日

謝國忠:滯脹將最終接管一切

謝國忠:瘋狂的流動性
2009年06月24日環球企業家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人們總是認為股票市場預示著未來,如果這樣的話,過去一段時間的股市上揚就在預言一場未來的經濟繁榮—不用屏息以待,它不會來的。相反,世界經濟 正在陷入滯脹,罪魁禍首正是用以應對金融危機的激進政策。政策制定者們拋棄了正確的應對之道:重組,他們希望用大量的流動性來沖走泡沫破滅的惡果,但這種 行為的後果並不是帶來下一場繁榮,而是通貨膨脹。

2009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總量萎縮了1.6%,歐元區則萎縮了2.5%,日本4%,那些工業製成品出口導向的發展中國家遭遇了更淒慘的情形。相較於 2008年第二季度的高點,全球經濟總量收縮了5%,全球貿易總額則收縮了20%。儘管收縮速度在減緩,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總量仍很可能繼續下滑。

這是一場自1930年代以來就未曾有過的大崩潰。全球經濟正如一列在懸崖上行駛的火車,雖然前方就是無盡的深淵,但是現在仍然有機會原地剎車以避免墜落下去。不幸的是,金融市場就如同車廂上的舞者,它引起的每一次振動都有可能將列車傾覆。

流動性是使市場再次瘋狂的燃料: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在4-5月的10週內流入新興市場基金的資金就達到210億美元—這已經達到令人眩目的2007年總流入額的一半。當資產價格隨著CPI膨脹之後快速上漲,央行們又必須減少流動性,這將擊垮資產市場的泡沫盛宴。

在美聯儲的20年中,格林斯潘熟練地耍弄流動性魔術同時免於帶來通脹,三個特別的因素為他帶來了這一非凡好運。首先,IT革命使得供給端更加有效 率,這使得在發達國家佔支配地位的勞動密集型經濟部門被重組,原有的勞動力被大大節約。這一因素導致白領職員的工資水平在整個格林斯潘時代走低。

第二,柏林牆的倒塌使得超過20億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走入全球貿易體系。它帶來了製造業從高成本經濟體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的快速重新配置。由此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全球貿易增長速度兩倍於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這穩定了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工人工資和商品的價格。

第三,蘇聯的解體減緩了對於能源等天然資源的需求。儘管中國和印度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它們對於上述資源的需求,但是蘇聯的解體減緩了天然資源價格上 漲的壓力。這種供需的動態平衡使得大宗商品市場對於財務投資者而言成為了無利可圖的市場。這使得在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被拉長的繁榮期時,大宗商品價格仍然 保持在低位。

如今已大不相同。 IT行業已經完全進入了成熟期。事實上,隨著它越來越成為日常消費工具——常常被用來在工作中消磨時間——它降低而非提高了生產力。在發展中國家,工資水 平早已充分反映在工業製成品的價格中。同時,前蘇聯國家對於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中國和印度也是如此。

很多人爭辯說通貨膨脹不會發生在一個蕭條的經濟周期中,但是事實上通脹曾經是經濟增長緩慢的1970年代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滯脹”這個詞語正是從那個年代而來。我擔心全球正步入另一個滯脹時代。唯一能夠抑制通脹的,是所謂衰弱的全球經濟下的過剩產能。然而,許多過剩的產能, 例如汽車行業,需要一勞永逸的被消除,因為未來的需求與過去完全不同。解決之道是對供應與需求兩方都進行重組,但是全球的央行們錯誤地認為貨幣刺激政策才 是解決之道。

正因為它們向全球經濟體注入更多的貨幣,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首先有所反應,儘管對石油的需求仍然在萎縮,但其價格自3月起的漲幅已經超過了股票市 場,達到了60美元一桶。財務投資者們而不是如今需要使用石油的人控制著石油價格,因此,貨幣的增加正如我們所言的那樣帶來了通脹。

現在的盛宴注定了是短命的,明年,通脹預期將變得明顯,那可能會導致利率上調。雖然央行們很可能不願意上調利率,但公債利息的走高將最終迫使它們這麼做,但是他們絕不可能足夠快速地上調利率以切斷通脹產生的動力。滯脹將最終接管一切。

另一些人覺得通脹對於股票和房地產市場而言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夠增加賬面銷量和利潤。歷史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1970年代,美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約為其賬面價值的1.3倍,低於如今的1.7倍。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金價在1000美元以下的時間不會太多了

金價在1000美元以上的時間不會太多了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發佈時間: 2009年06月22日
作者:徐以升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19505097.html
  
    
CBN:今天我們第一財經日報俱樂部活動討論的主題,是如何關注黃金大勢,何謂大勢?我們最關注的還是未來黃金價格的走向。在剛才的演講中,既有嘉賓表達 了因為未來通脹預期,以及金融系統性風險沒有解除,而對黃金價格看好的預期;也有嘉賓談到有很多力量可能在通過某種形式試圖影響金價,比如嘉賓提到中央銀 行並不希望看到黃金價格上漲,因為這代表著紙幣的貶值。向上向下的結果會是怎樣呢?結合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各種因素,先請王立新先生表達一下對黃金價格未 來預期的看法。


王立新:可以說,不管是從黃金供需缺口的基本面,還是從整個經濟形勢的狀況,都是對黃金有利的,而且現在對黃金價格不利的因素並不多。你要問我對價格怎麼看,我想我的結論已經有了。

從對黃金價格限制性作用的因素來講,可能會來自於目前黃金持有者的拋售。目前全球黃金累計存量是16.52萬噸,每年的黃金供應有約30%來自於 舊金回收,黃金價格漲到一定程度,市場出來賣的量就比較大。而且,黃金很多存量都是在誰手裡你搞不清楚,大部分的存量可能分散在很多的層面。這可能會對金 價有一定的限製作用,但是從整體的趨勢,我還是看好黃金的走向。
另外我想提的一點,剛才講到,有一些勢力不希望看到黃金價格上漲,比如美聯儲。但是我想強調的是,美國最後被逼無奈,看法可能會發生改變。


CBN:王立新先生提到過去刻意壓低黃金價格的某種勢力,可能因為形勢的改變,轉而推動黃金價格上漲。這一點很有意思。

馮亮:關於黃金價格操縱的問題,從近的時間來說,去年9月份爆發金融海嘯,美國期貨委員會公佈的黃金空頭頭寸上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端倪。黃金期貨空 頭頭寸主要來自於三家大型銀行,一家是摩根大通,一家是匯豐銀行,另外是一家歐洲銀行。在9月份之前,他們的空頭頭寸佔總空頭頭寸的比例接近於20%,但 是在9月份之後迅速增長,比例高達90%以上,對於一個市場的影響程度如此之大,這是非常可怕的。

另外,當黃金價格上漲時,很多央行會改變儲備資產結構,拋出美元、買入黃金,這裡面美元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這對美元非常不利。從去年7月份 開始,美國則通過外匯平準基金拋售歐元,特別是去年10月份,我關注全球外匯市場有六年的時間,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而且這還包括美聯儲與各央行的貨 幣互換問題,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公佈互換的當天以及後一段時間,美元匯率都會上升。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因為美元通過跟別的央行互換,得以繼續拋空外幣。
對於黃金來說,我們需要觀察的一個層面是,要看美國政策會支持美元強勢到多久。


CBN:黃金價格與全球通脹形勢密切相關,請魯政委先生從展望全球通脹形勢的角度,展望黃金價格。

魯政委:未來將會出現一輪全球的高通脹,這已經是一個市場的共識。問題的關鍵是這種高通脹什麼時候來,是下半年、明年還是幾年以後來,但是會來通脹已經是沒有疑問了。
為什麼會有高通脹的共識,主要是因為全球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這中間有一個疑問,如果覺得水放出來多了,我快速收縮,也不會帶來通脹。但這是 很難的,而且需要全球央行的共同努力。另外還有人說,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本質上是一個大的三角債,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把它扛下來,最後只有通過通脹的形式 將債務賴掉,這個趨勢是非常清楚的。

對於黃金價格和黃金投資,剛才前面的嘉賓講到了很重要的觀點,可能被大家忽略了,就是大家一定不要以買股票的心態來買黃金。黃金不能使你暴 富,但是也不會讓你在其他資產大幅貶值時一貧如洗。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40歲時寫了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著名的話,說如果沒有金本位,那麼就沒有人民財富 安全的棲身之所。


CBN:作為一張報紙,我們追求獨立、客觀,並不追求市場的某種傾向,比如單純的看多。對於黃金市場,我們更需要以中立客觀的角度更好地把握這個市場,同 時跟讀者、投資者一起探討這個市場的理性。下面請張庭賓先生從短期、中期、長期的角度為讀者整體分析黃金市場的大勢。
張庭賓:我還是覺得,只是試圖展望一個結果是不負責任的,還要理清楚演變的邏輯。決定未來黃金市場演變的,我們還可以藉助剛才馮亮先生演講中提到的多頭和空頭的力量對比,其實現在空頭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了。

做空黃金是需要本錢的,就是要持有黃金。但現在黃金的大部分已經轉移到了民間。在整個16.52萬噸的黃金存量中,現在中央銀行體系的整個黃金儲 備不到3萬噸,佔的比例僅18%,有的人認為實際的規模和比例更小。比如近期發生的加拿大皇家鑄幣廠超過400公斤黃金失踪的事件,引起了市場對中央銀行 黃金儲備的廣泛擔憂。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個關於“黃金黑洞”的概念,世界上有一支非常神秘的力量,他們將會對未來的黃金走勢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個“黃金黑洞”的規模至少有一萬噸黃金。

“黃金黑洞”從什麼地方來的呢?主要發生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前。 1961年,當時美元維持黃金比價已經比較困難,美國和7個主要歐洲國家在倫敦發起設立了一個“黃金互助基金”,如果黃金價格超過當時的每盎司35美元, 即拋售黃金干預,以維持美元匯率。到1967年底,該項計劃累計出售的黃金超越900噸,但美元匯率的壓力依然很大。這時,美國總統約翰遜作出了一項決 定,就是從美國當時約2萬噸黃金儲備中,拿出一半,試圖一下子徹底擊潰黃金多頭,讓市場恢復對美元的信心。但在幾個星期過程中,美聯儲雖然賣出了9300 多噸黃金,但全部被市場買盤吸收。可以說,當時能夠在短時間籌集高達18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接下如此巨量的黃金,這是一股非常有實力的力量。我稱之為國際 市場的“黃金黑洞”,是誰我不知道。試想,如果他們擁有超萬噸,甚至幾萬噸的黃金,那麼他們將是未來美元大崩潰中最大的贏家,甚至可能比美元的全球霸權還 更徹底。


CBN:我想擁有好奇心的讀者都想轉問世界黃金協會的王立新先生,你是否曉得這個“黃金黑洞”問題,誰是持有者?其實不僅是1968年,目前歐洲央行之間 有一個售金協議,在倫敦黃金市場上聯合出售黃金,包括IMF售金,但由於市場並不夠透明,我們一直不清楚誰是這個市場的買家。
王立新:關於“黃金黑洞”的問題,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在二戰之後,到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時,歐洲央行的確買了很多黃金。目前歐洲央行體系的 黃金儲備,都是這個時期積累的。因為二戰打仗都完全沒有了財富。但是二戰以後,尤其是德國、瑞士、法國、意大利,這些戰爭最受創傷的國家,反而大規模地提 高他們的黃金儲備,目前這些國家的黃金儲備也占到他們總外匯儲備的60%到70 %,他們的成本計價都是35美元/盎司。

另外我回應演講中張庭賓先生提出的一個問題,現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裡,對黃金價值的衡量的確是35美元/盎司。他們用的都是歷史成本法,沒有按當下的市場價值計價。

關於後面的提問,目前的國際黃金市場買家,我認為有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新興市場的新富國家。

張庭賓:對於黃金價格走勢的問題,我想補充一點個人看法是,我認為黃金價格在1000美元以下的時間和機會已經不多了。至於黃金價格能夠漲到多 少,其實有很多的測算方法,但是我覺得一個比較可行的測算方法,就是將世界各國的國債加在一起,將它和現存的黃金累計16.52萬噸存量做個一一對應,以 得出黃金真實的價位。這樣可以講黃金與政府信用做一個平衡。

按照目前的黃金價格測算,全球存量黃金大約是5.5萬億美元,比照美國總量1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僅僅從美國國債的價格來推算,黃金價格應 該在2000美元以上,比目前翻一倍多。如果進行全球範圍的計算的話,我認為2000美元以下的黃金價格基本上沒有什麼風險。當然,僅供大家參考。


讀者:首先我很贊成幾位嘉賓的觀點。我問的問題是,持有實物黃金會不會發生政治上的風險。比如美國大蕭條時期,總統就宣布持有黃金非法,也有其他國家在危機時要求百姓上繳的例子。這個問題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王立新:當一個國家進入大規模經濟危機時,是不是一定會沒收黃金,以前的確有國家做過。但是發展到現在,我不知道哪一個國家是不是還有膽量這麼做。我相信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這種事應該不太容易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韓國民眾自願捐獻黃金是另外一回事。

美國在1978年之前允許持有金飾、金幣,但不允許持有純粹的金條。但後來放開了。

張庭賓:黃金會不會被政府強制徵收,我認為不會。無論從中國還是從世界來看,社會都在不斷發展。但我覺得可能的情況是,政府最後會用一種交換、交易的贖買方式,換走黃金,就像股改裡的“對價”那樣。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將是民間財富和政府財富的一次重新洗牌。

徐以升: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假設今後黃金被重新賦予某種貨幣職能。而如果在未來的貨幣體系中,繼續由國家來控制貨幣發 行,那麼國家就需要收集黃金,以支撐貨幣發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通過某種形式,來市場化或是強制地收回民間黃金。但是是否也有這樣一種可能,就是 類似於哈耶克學派所提出的,貨幣發行不能是被政府壟斷,應該實現貨幣發行的民營化,比如通過某種民營黃金銀行的方式,來實現貨幣發行,如果這樣的話,在根 本上就沒有了國家回收黃金的動力。當然這只是從哈耶克學派理論的角度。目前國際媒體上也有類似的呼籲。


讀者:魯政委先生在演講中講到,在預見到貨幣危機之前,各個國家都會增持黃金。中國央行近日宣布了已經大幅增持黃金儲備,是不是說感覺到一個大的貨幣危機會來臨?

魯政委:關於增持黃金這一點,表面上從宣布的時間上看是近期的,但實際上是從2003年就開始增持。 2003年輿論恰恰開始討論外匯資產的多元化。我的理解是,貨幣當局那時未必相信美元的崩塌,但是相信美元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貶值,並分散儲備投資。

從未來來看,雖然不一定是最近一段時間,可能是在未來的三年五年裡,或就是未來的三十年等更長但有限度的時間,美元主導地位的衰落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增持黃金是很有必要的。

美元大危機與黃金大牛市 (三)

美元大崩潰對國人的洗劫將更劇烈

——張庭賓《美元大危機與黃金大牛市》演講之三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19505097.html

金融危機第二階段會發生什麼?黃金和大宗商品的大漲,房地產的上漲,美元的大跌。美國不斷的印鈔票,大家對它不相信了,美國的長期國債利率達到4%了,基準利率只有0-0.25,長期利率上去了,意味著美國印出來的鈔票,人們不敢接了。

那麼,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怎麼平衡呢?第一種平衡的方法就是將鈔票印出來,鈔票印出來就平衡了,但是它失效了,沒有人願意接受它,也就是說美元賣 不出去了,走到盡頭了。另一個方法是將黃金價格做上去,因為美聯儲核心資產是黃金,我聽到的一個數字,現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裡黃金價格是35美元一盎 司,做的很低,如果重新估,變成2000美元、3000美元甚至7000美元,這就平衡了。

美國還能怎麼做呢?它現在連美元付利息都不行了,只有讓美元貶值。極端的情況是什麼樣呢,將舊的美元,就是現在老的美元,以十個美元換一個新美元,那你說美元貶值了,十美元換一個新美元,可別人憑什麼接新美元呢?他有一個辦法,新美元跟黃金掛鉤。

美國人這麼幹,歐洲人也可以這麼幹,因為歐洲人的黃金比美國還多,你也不能向我轉嫁。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麼中國將被轉嫁美元貶值危機而損失慘重——2.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瞬間縮水90%,只剩下0.23萬億美元。換言之,90%的外匯儲備都蒸發了!

但是中國人怎麼辦呢?中國人沒有好辦法,因為你沒有足夠的黃金跟人民幣掛鉤,如果十個老美元兌了一個新的美元,我們中國也可以這麼幹,十個舊的人民幣元對一個中國黃金元,好的,我們半斤八兩,誰也不吃虧。

但是問題是我們有這麼多黃金嗎?我們能夠拿黃金跟中國的新人民幣對上嗎?對不上,因為我們的黃金很少,我們的黃金只有1054噸,而這1054噸當中很可能有600噸存在紐約,實際上不在中國,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不可能學美國,將黃金和紙幣重新掛鉤。

那時中國有兩種辦法。一個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但是人民幣敢對美元升值嗎? 2005年7月-2008年6月,中國升了21%,我們世界工廠都已經承受不了,而這個美元貶值可能是三倍、五倍、十倍地貶,那麼人民幣升20%、30% 有什麼用呢?沒有用。還有一個選擇,我們人民幣只有跟著老美元通貨膨脹,美國通貨膨脹多少我們也跟著通貨膨脹多少,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人民幣惡性通 貨膨脹了。

當然了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說,美元、歐元和黃金掛鉤,就是回歸金本位,對中國中長期是有好處的,意味著真實的物質財富得到了公正評價,而中國的主要 財富是真實的物質財富,但是短期陣痛還是非常難過的?當然中國現在的黃金產量也不少,現在我們是世界第一了,將來黃金產量增加我們可以回補回來,但是近 3-5年怎麼辦?我們的外匯儲備可能只剩10%,其他90%都被洗光了。

我們必須要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即大規模的增加黃金儲備,政府的、機構的,包括老百姓都要增加。實際上就是給你的信用紙幣資產做一個保險,就是 當紙幣危機爆發時,你去購買保險公司的保險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國家的規定,保險公司不能持有黃金資產,所以沒有辦法對信用貨幣危機進行保險,所以,在美 元信用危機最終爆發,美元大崩潰之前,要對紙幣資產,比如說股票,液態和氣態的貨幣資產進行保險,只有用黃金、大宗商品、房地產進行保險。

但是,你總不能買兩桶石油在家吧。那麼,就要把你把資產當中配置5%-10%的實物黃金,最好買了之後就放在家裡不動了,當它不存在。不要去炒期 貨,不要炒黃金保證金,尤其是短線,那是非常非常不好的。你進去之後所有的貪婪慾望都會被無限放大,很快就會被光光地洗出來了。在期貨市場、黃金保證金市 場中要想賺錢,必須活五到六年以上,但是一般來說炒黃金期貨的第一年死掉90%。也不要購買紙黃金,很容易將你洗出來,一個大牛市來的時候,你要學巴菲 特,長期拿住它,最好的就是購買實物黃金,放個三五年,它的價值就出來了。

最後提醒大家,金本位的回歸在我看來基本是大勢所趨,基本沒有改變的可能性了。實際上一個貨幣也是有一個春夏秋冬的周期,我們看美元,它有一個春 夏秋冬的四季。打一個比喻,對美元而言,即使是現在黃金的貨幣功能仍然在,從來沒有喪失過,為什麼呢?貨幣就像是一棵樹,它的樹根是什麼呢?就是黃金。美 元1895年是最少的,只有12.3噸美金,當時它是國際上很脆弱的貨幣,儘管當時美國已經接近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後來不斷的增加,增加到1945年增加 到2.02萬噸,占到全球黃金存量的75%,再加上二戰之後美國超強的國力,形成了美元對全球的霸權;1945年到1971年實行美元和黃金掛鉤,是美元 的樹幹階段。

1971年美元擺脫了黃金後,變成了純信用紙幣,相當於樹乾就長出了一樹的樹葉子,婆娑搖曳,非常繁茂。這是美國從春天到夏天的的周期,從黃金的樹根長到樹幹,然後長到滿樹非常多的樹葉。

現在到什麼時候了呢?現在到美元的秋天了,現在美元滿樹的樹葉在凋零,將不得不回到樹幹——美元與黃金重新掛鉤,變成美金了,如果這個冬天特別特別冷的話,連樹幹都被戰火摧毀,那就只剩樹根了。

希望大家要自己起來保護自己,你自己保護自己是最有效的,不要指望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來保護你。我們也在呼喊,喊了這麼多年我看央行也沒有增加多 少黃金儲備,但是民間增加了不少。按照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中國民間的黃金統計大概有6000—8000噸了,這是中國度過金融危機第二階段的最主要的保 障了。

謝謝大家。

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元霸權(1)

三、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元霸權(1)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
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3

原載《亞洲時報》2003年8月14日的“美國選擇性的強勢美元政策”(Americas Selective Strong Dollar Policy)。

從2002年開始,美元相對於歐元已經從其峰值跌落了30%,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也在貶值,但美國現政府仍然正式稱,將維持長期的強勢美元政策。 本部分首先回顧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實行強勢美元政策的情況,其次分析這一政策走入危機並開始採用弱勢美元政策的原因,最後總結指出,美國貨幣政策的 實質是選擇性的強勢美元政策。具體而言,美元貶值是有選擇性的,美元主要針對發達國家貨幣貶值,而對亞洲國家等出口國仍維持強勢,並且美元不可能大幅貶 值,這是美國維持美元霸權,從而維持資金和廉價商品流入美國所必需的。從新帝國主義的美元霸權視角出發,可以深入地剖析美國貨幣政策的實質及其可持續性。

(一)十年的強勢美元

由於2003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接近6000億美元,聯邦赤字達到4500億美元,這樣美國每個工作日需要吸引大約50億美元的資金,這些資金的 大部分來自海外。這相當於美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5%。假定保守的貨幣周轉率為5,外國資金流入支撐了25%的美國經濟。弱勢美元被認為能夠更容易地滿足 上述融資需求,並有助於減少貿易赤字,這是通過使出口更為便宜和進口更為昂貴實現的。但是,美元不斷貶值將減少外國持有的美國債券的資產額,促使美國債券 的持有者賣出債券。從而,美國財政部選擇性的強勢美元政策的目的在於,阻止日本等美國債券的大的外國持有者退出美國債券市場,保證美國所急需的資金留在美 國。

美國政府已經鎖定強勢美元政策近10年了。從克林頓政府到現任小布什政府都一直正式執行強勢美元政策,而美國財長約翰-斯諾在2003年7月中旬 於法國召開的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界定的強勢美元政策卻被市場解讀為美元走弱。斯諾解釋說,“你們希望貨幣強勢,就是希望人們對你們的貨幣有信心,也就是 說,你們希望看到一種作為良好兌換媒介的貨幣”。這描述的是穩健美元政策,而不是強勢美元政策。斯諾所言的真實意圖是,希望日本和中國等國繼續購買美國債 券。

從2002年開始,美元相對於歐元已經從其峰值跌落了30%,但這還沒有到終結強勢美元政策的地步。美國一直樂觀地看待美元僅僅相對於選擇性的貨 幣快速下跌。自美元在2003年6月中旬達到該年的低點以來,美元兌歐元已反彈了6個百分點。美國政府的政策目標將是維持對長期美元市場的支持。

在克林頓執政期間,被普遍認為是強勢美元政策之父的羅伯特-羅賓,在1995年1月被任命為財政部長之後不久,就宣布了強勢美元目標。羅賓理解, 根據裡根政府的馬丁-費爾德斯泰因(Martin Fieldstein)經濟學研究結果,資本賬戶盈餘可以解決經常項目赤字。強勢美元是資本賬戶盈餘加經常項目赤字戰略的關鍵,這是美元霸權的中心環節。

該政策充分利用了其他國家以低估的貨幣進行出口競爭的本能偏好。美國將對世界的出口經濟體開放其巨大的市場,並迫使它們的資本流入,為美國的貿易 赤字融資。強勢美元確保美國公司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從而使全球一起支持強勢美元。美國貿易夥伴的中央銀行如果想使其貨幣免受投機性攻擊,美元霸權就迫 使它們以美國債券和資產的形式持有其貿易盈餘。國內貨幣貶值將引起國內利率提高,從而使需要清償和分期償還的美元貸款更為昂貴。

克林頓時期的預算盈餘並沒有減慢資金的流入,這易於兼併、收購的融資和新股發行(IPOs)。充裕的資金和貸款來自於出口經濟體低工資工人及其微 薄退休金的支持,它們使美國經濟能夠在新的科技領域冒險,例如,這些領域包括驅動網絡公司升溫的數字電訊業,孕育對沖基金業的結構性金融業,以及各種新出 現的金融和會計業。財富創造的速度與美國印髮美元的速度相當,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懲罰。世界的其他國家把他們消費不起的產品運送給美國消費者,交換回來的 是滿足美國消費者負債能力的美國金融系統的美元紙幣(它們只是一些紙張)。

三、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元霸權(2)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3

一個稱作金融服務的新經濟部門開始形成。這就是“強勢美元符合國家利益”這句口號的真實意義。美元是一種法定貨幣,卻被使用為世界貿易和金融的儲 備貨幣,美元霸權使美國能夠向世界其他國家徵稅。世界工人的生計開始依賴美國消費者持續負債的胃口,而美國消費者的負債來自於世界低收入國家政府對美國的 貸款(指它們持有的美元債券、美元儲備等美元資產)。新帝國主義通過世界窮人為世界富人的高生活水平融資來運行。這超越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剩餘價值 和資本剝削勞動力理論。在新自由主義金融全球化中,不僅勞動力,而且甚至資本也來自被剝削國。

若不是從低工資工人那裡壓擠掙來的資本在華爾街通過欺詐和龐氏騙局被揮霍浪費的事實,《華爾街日報》所稱的民眾資本主義倒不是什麼壞事。由於國外 資金流入而得到融資的新冒險業確實增強了美國經濟。但是,由於除了美元之外,美國生產的東西越來越少,美國實體經濟的增長沒有資金流入快時,過多的資金很 快地流向大規模的金融操縱和欺詐,從而導致諸如美國長期管理公司、安然公司、世界通訊公司、環球公司的金融醜聞以及成千上萬其他不為人所知的公司破產。

由於眾多的海外進口,美國的國內工作機會數以百萬計地消失,與此同時,海外工人被告知要感謝野蠻工資和血汗工廠的條件,至少使他們免於飢餓。美聯 儲主席格林斯潘等美國官員並不承認他們的管制失敗,而是欣慰地認為,金融衍生品已經抹平大規模的金融動盪。他們自稱的“抹平”實際上是使破壞延續更長。

投機的財富效應掩蓋了工資和工人福利的不斷下降,而普通民眾根本承受不起投機的風險。如今,伴隨揮之不去的通貨緊縮的衝擊和藍領製造業及白領高科 技部門的空洞化,美國經濟可能面臨長達十幾年的低增長,而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作證稱,通貨緊縮的威脅仍然是“遙遠的”,思考就業問題比從事就業問題更為重 要。

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的證詞,只有在一種全新的美帝國戰略之背景下,才有其完整的意義。美國製造業和通信數碼業的空洞化成為美國控制世界,以保護其 離岸外包的無法抗拒的理由。畢竟,石油的分佈是大自然配置的,而美國製造業和數據處理業的分佈是“自由”市場配置的;美國既然已為保護石油供給而戰,難道 就不應該為保護製造業和數據處理業的供給而戰?

在上述戰略中,美國祇需要保證兩件事情:一是快速部署到全球各地的強大軍事力量;二是印髮美元來購買世界為出口到美國而生產的一切物品的美元霸 權。由於國內農業被工業擠出,大英帝國進口食物的需要是合理的。同樣,由於國內生產被金融服務業擠出,美帝國進口製造業產品的需求也是合理的。

這一大戰略有兩個難點:一是為了建立理想的帝國,美國工人將不得不為服務部門做出犧牲,大量的藍領和白領工人將陷入困境,以至於民主政治將出現問 題;二是世界其他國家並不愚蠢,它們不可能臣服。因此,國內的自由和民主將不得不以本土安全的藉口而更改,而外國的抵抗將不得不以自由和民主的藉口而遭到 鎮壓。 “反恐戰爭”就是為這一大戰略量身訂做的。

有清晰的跡象顯示,美國工人並沒有停止反抗。眾議院議員伯納德-桑德斯(弗蒙特州無黨派人士)在7月16日的國會聽政會上抨擊格林斯潘說:“我長期地關注到,你很不關心我們國家中產階級和勞動家庭的需要,你主要代表富人和大公司的需要。

“我必須告訴你,你今天的證詞只是證實了我對你的懷疑。我敦促你——我說這話時是嚴肅的,因為你是一個誠實的人,我認為你簡直不知道現實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我敦促你與我一起去弗蒙特州,看看人們的現實生活。鄉村俱樂部和雞尾酒宴會不是美國人的現實生活。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都是特例。

“你談論改善經濟,但是,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已經失去300萬個私有部門的工作,長期失業人數超過3倍,1994年以來失業人數不斷提高。

“我們有4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140萬美國人失去醫療保障,千百萬老年人負擔不起處方藥,中產家庭由於沒有錢,而不能送他們的孩子上大學,破產事件上升 了破紀錄的23%,商務投資處於超過50年來的最低水平,高級主管們的收入是他們的工人的500倍,中產階級正在縮減,所有工業國家中,我們的窮人與富人 的差距最大,這就是改進中的經濟。

“你,為廢除最低工資並且給予富人最大的稅收減讓已經辯護了多年。

“僅僅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已經失去了200萬個製造業的工作,這相當於我們10%的勞動力。沃爾瑪已經取代通用汽車,成為美國的主要雇主,支付給工人的是溫飽工資,而非生活工資,所有這些對你都不重要。”

三、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元霸權(3)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
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3

(二)弱勢美元?

正當格林斯潘失去他一貫正確的形象時,美國力圖在不引發通貨膨脹的條件下,用弱勢美元來拯救掙扎著的美國製造業。其邏輯是通過弱勢美元政策來增加出口,而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來保護國內產業。在此條件下,美國不反對弱勢美元政策也就順理成章了。

事實是弱勢美元政策使得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而引起進口量下降時,總進口價值並不一定減少。同時,當美國出口產品在價格上越來越具有競爭力時,美國進 口的減少可能會導致國外對美國出口商品購買力的下降。因此,美國可能會增加其出口量,但總出口價值不一定增加。根據傳統的思維,當公司面臨通貨緊縮和持續 虛弱的國內經濟威脅的時候,弱勢美元未必使美國公司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和採購計劃,除非他們能夠確信美元將不會很快反彈回來。如果美元長期擺動在低水平,公 司可能決定從新的更便宜的工廠採購更多原材料,包括可能在美國,但是這也不可能使高工資的美國比亞洲和拉丁美洲有競爭性。即使一個美國低收入的非法移民工 人也會要求比第三世界血汗工廠裡低級管理人員高的工資。當然,短期貨幣波動不會使他們做出重新採買的決定。要想讓製造業就業機會回到美國的唯一辦法是迅速 增加七國集團之外國家的工人薪水,從而迅速增加七國集團之外國家工人的購買力。

迄今為止,即使美元對歐元處於4年來的低水平以及美元對加拿大元處於6年來的低水平,海外投資者仍選擇不拋售美國的資產來對沖他們貨幣的風險。然 而,現今無管制的金融市場能夠突然反轉。如果美元加速下跌開始破壞資產市場,並推升利率,美國可以充分地重新啟動現在處於半休眠狀態的強勢美元政策。新近 的預算和貿易赤字的出現,破壞了本來已經動搖的市場情緒,增加了拋售美元的風險。雙赤字意味著美國每天需要強大的美元流入來維持其價值,如果外國投資者對 美元可能大幅下跌變得充滿恐懼,美元的流入將終止。已有跡象表明,美元流入減少正發生於美國資本市場。最近的交易数据显示,在7个星期内,美国股市的资金 净流出占其总市值的1/6。美元的走勢是確定的:不斷下跌的美元使美元下滑得更快。

(三)美元霸權與不均衡的世界經濟

2003年7月份,日本銀行試圖暗中乾涉外匯市場,用日元大量兌換美元,旨在阻止日元的上漲,幫助其掙扎中的出口商。據推測,當美元對日元跌到兩年來的低 點時,日本銀行僅僅在一個星期一就用去1萬億日元(相當於85億美元)。為了阻止日元對美元升值,日本銀行在5月份購買了340億美元。

然而,即便市場參與者被日本銀行的干預嚇退,市場上對美元的情緒仍然極度高昂。投機者還是可以找到歐元等較少官方乾預兌美元匯率的貨幣。歐洲中央 銀行製度化地阻止歐元下跌,但卻擁有很少的權力和工具阻止歐元上升。在歐洲中央銀行形成時,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當1999年歐元發行時,大多數觀察家 希望歐元增強對抗美元的能力。

由於過去20年的經常項目赤字,美國的淨外債現在超過了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0%),並且繼續以近20%的速度攀升。美元霸權 一直支撐著美國淨外債的不斷擴大。以美元作為貿易儲備貨幣為目標的美元霸權延續不變,使向美國出口的國家以美元的形式保存貿易盈餘,從而被動投資或貸款於 美國經濟。如下已成為一種現象:美國製造美元,而世界其他地區生產美元可以購買的產品,這使美國貿易赤字是可容忍的,並且貿易赤字對美元匯價的影響微乎其 微。

自2000年初以來,各種指標顯示,美元逐漸、有序地貶值了10%~20%。迄今為止,它已經抵消從1996年起的過去6年半時間內所增長的 1/3~1 /2。從1996年開始,美元在解除管制的全球金融市場上大幅上漲,這引發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如果美元保持下降,只要美聯儲維持接近零利率的政 策,在未來的2~3年,美國每年的經常項目赤字可能下降1000~2000億美元。由於美元的下跌對進口的影響到這種程度,將使經常項目赤字從峰值的 6000億美元縮減50%以上。這意味著即便美元匯率下跌降低了美國產品價格,對美國出口的經濟體也將沒有頭寸消化更多的美國出口。但是,由於美元霸權, 除了美國之外,其他任何國家只要維持美元貿易赤字,其本幣都將遭受崩潰的懲罰。

三、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元霸權(4)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4

美元下跌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才剛剛開始在債券市場和美國資本賬戶中顯示出來。小布什政府已經接受這次調整,並經常重申匯率應由市場調節,抵制任 何中斷下跌而可能直接干預的想法。但是市場知道,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美聯儲不同於其他中央銀行,可以間接地干預外匯市場。美聯儲擁有無約束的美元資源, 它通過伯南克所稱的“印鈔機”,可以在保持美元低利率的同時,保持相對較高的美元匯率。其他中央銀行不能印髮美元,就不可能達到同樣的目標。

一些經濟學家建議,美國可以把經常項目赤字保持目前水平的一半,也就是每年2500~3000億美元(相當於目前GDP的2%~3%)。在此水平 上,美國的淨外債對GDP的比率可穩定在30%~35%,低於通常的40%“危險區”。考慮到美元每下跌1%會減少100億美元的外部不平衡,美國的貿易 加權匯率需要從最近的峰值下降25%~30%。因此,目前美元的貶值可能僅僅達到所需距離的一半。由於美元霸權,通常的40%危險區可能不適用於美國。

不過,迄今為止,美元的下跌在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間具有選擇性。美元對歐元下跌了近30%,而對日元只下跌了約15%。美元對人民幣從1994 年的1美元兌5.8元人民幣上升到1美元兌8.278元人民幣。但是,既然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的,它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無關緊要的。中國的央行為了出售 美元,將不得不接受其他外國貨幣,而非人民幣。

集中關注歐元對美元的升值,並未抓住真問題,因為迄今為止,日本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和債權國,而中國是第二大外匯儲備持有國。至於中國的出 口,許多經濟學家都已經指出,根據其人口規模,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仍然是很小的。世界銀行報告評估,到2020年,中國的人口將佔世界人口的 20%,而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將是9.8%。 1985年的《廣場協議》迫使日本推高日元來減少其貿易順差,但這既未能幫助美國經濟,又未能幫助日本經濟。在截止到2003年6月的這6個月中,中國的 出口增加了1/3,達到1900億美元,其進口也猛增46%,達到1860億美元。從全球層面看,中國的外貿是平衡的。中國經濟正支撐著貧血的全球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持中國的匯率政策,拒絕加入要求中國重估其貨幣的不斷抬高的全球壓力。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格夫最近在一次華盛頓會議 上就美元與世界經濟演講稱,貨幣升值對於一些國家具有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的支持與美國財長斯諾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觀點相左。兩人都表示,中 國應該使其匯率制度自由化,以便其貨幣符合其內在的價值。歐洲和日本也呼籲中國放棄人民幣盯住美元製。

《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專欄編輯許戈-瑞斯妥(Hugo Restall)7月31日寫道:“亞洲人似乎已經意識到,不僅誇大了中國威脅論,而且應該說中國是造福它們經濟增長的引擎。

“事實上,美國與中國的經濟利益非常相近,這是因為兩國的經濟具有互補性。你甚至可以說,中國是美國的一個經濟殖民地,它的貨幣如此緊密地盯住美元,美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它們的低成本製造基地。

“進一步地分析,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出口國最俱生產力的部門主要由外國人操縱,並為外國人贏利。它們接收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但那卻是部分以提供優惠稅待 遇及其他對跨國公司的激勵做交換的。這些跨國公司不僅出口其產品,而且出口其利潤,它們通過操縱公司內部的交易價格而隱藏其利潤。

“亞洲走出上述困境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美國應該對亞洲的發展模式保持樂觀。由於亞洲一些政府的政策,它們不僅向美國輸送廉價的資本,以低於真實成本的價格 向美國出售製造業產品,而且為美國提供了一個成熟的高附加值的商品市場。到最後,留給它們的只有毫無競爭力的公司、枯竭的儲蓄和不景氣的資產負債表。它們 必須出賣其失敗銀行的不良資產,到那時,西方公司便能以更低廉的跳水價購買更多的亞洲國家資產。

“亞洲繼續實施其自殘性的出口政策並不能讓美國受益,它的突然崩潰會損害美國,因為美國的國債市場會遭受破壞,社會動盪會破壞美國工廠,美國的商品銷售市場會枯竭。簡言之,美國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關注亞洲,美國現在與它們所做的有利交易並不能持久。”

很少有這樣的真話說出這種出口政策的愚蠢和荒唐。在美元霸權的背景下,這種政策壓低國內工資來掙得美元形式的貿易順差。美元霸權使重商主義政策失 效。亞洲的計劃制定者想通過出口收入來發展國內經濟的目標具有根本的缺陷。貿易只能是國內經濟發展的補充,而絕不能代替它。在非自由兌換貨幣的背景下,像 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可通過建立在國家貨幣理論基礎上的國家信貸來為國內發展融資,而無須外國貸款和外國資本。

中國貨幣的價值是中國經濟實力的標誌之一,由此政府具有徵稅權,而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並非中國經濟的職能。中央銀行能夠通過貨幣政策影響貨幣供給,但它們不能夠影響經濟中的貨幣需求,除非通過間接的方式。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美元霸權的實質(1)

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美元霸權的實質(1)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
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2

本部分內容初次載於《亞洲時報》2002年7月23日的“中國與全能的美元”(China Vs the Almlghty Dollar),後經修改、補充,2005年12月7日以“中國與新的國際金融體系結構”(China and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e Architecture)為題載於美國“安全天堂”網站(SAFEHAVEN.com)。

美元的霸權地位使美國能實現單邊政策自主,本質上能對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經濟活動徵稅和掠奪,這導致:一方面美元強勢,全球2/3的資本流入美國, 使美國經濟泡沫化、腐敗化;另一方面亞洲等發展中國家,不是出於比較優勢,而是為了穩定貨幣和賺取外匯還債,不得不採取過分出口導向的工業戰略,以自殘性 的價格向美國出口,最終使國民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商品或進口的商品,需求一直不振,同時教育科技等長線建設萎縮,人民福利下降。

(一)新自由主義和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文化霸權

意大利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安東尼-葛蘭西(Antonio Gramsci)被法西斯主義政府監禁於獄中時,提出了文化霸權這個概念:控制了人的思想,也就控制了人的心靈和軀體。葛蘭西解釋了,一國統治階級如何可 以通過意識形態的支配,來確立它對其他階級的控制。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力量塑造了社會結構,而葛蘭西認為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他指出,一旦建立 了意識形態權威或“文化霸權”,就沒有必要公開使用武力。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在新自由主義鼓吹下,市場佔絕對優勢,競爭十分激烈但並不公平,社會公正被踐踏,暴力被合法化。各國的許多公共和私人機構都真 誠地認為,他們正致力於創建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卻無意地促成了新自由主義的暴力勝利。然而,現實證據表明,在市場原教旨主義之下,永久繁榮對任何國家來 說都只是新自由主義的空頭承諾,更不用說對所有國家了。

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自豪地使用“霸權”一詞來正式地描述美國金融地位的顯赫和結構優勢。與意識形態不同,政治不僅涉及道 德有效性,還涉及權力。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顯然在實踐中非常奏效,因為奉行該意識形態的全球霸權國已建構了一個“真實”世界,借助於“科學的”新古典經濟 學理論,這個“真實”世界似乎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理論上的合理性。無論推行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體系引發了多少社會經濟災難和金融危機,又造 成了多少失業者和流浪者,市場原教旨主義就像“上帝”一詞一樣,仍然被鼓吹為挽救人類唯一可能的經濟和社會秩序。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的“別無選擇”論調 解釋了這一切。根據新自由主義理論,經濟奴役儘管不幸,還是強於餓死。它錯誤地認為,被奴役,還是餓死,兩者是人類文明的自然選擇。據世界銀行估計,在過 去的二十年,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為全世界新增了高達2億的貧困人口,使世界貧困人口總數超過15億,佔世界62億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全球化促進全球繁榮 的斷言還是不容置疑。

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2000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上稱,開放的經濟體已顯示出最高增長率,這是美國推進文化霸權的組成部分之一。克林頓正好說 反了:那些國家的最高增長率源於結構性優勢的綜合條件,而正是這些國家正在進一步推動較貧困經濟體的有選擇開放。新自由主義邏輯的最根本缺陷就是,它選擇 性地推動資本完全不受限制地跨國界流動,卻沒有推動勞動力以相同的方式流動。

資本無法脫離勞動力而存在,這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勞動力,資本只是閒置的財產,無法提高生產率。只有勞動力可以在全球化的體系中自由地流動,才能 出現真正的開放。當前的體係並不算真正的全球化體系,只是美國金融霸權通過美元霸權在全球的擴張,是美國貨幣——美元——統治全球經濟。

(二)外資騙局與美元霸權的實質

在世界金融和貿易中,美元霸權是結構性的:美國製造美元,而世界其他地區生產美元購買的產品。由於長期的財政困境,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1年放 棄了美元同黃金掛鉤和固定匯率制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以阻止美國國庫黃金外流,從此,美元作為法定貨幣,從理論上失去了世界貿易儲備貨幣的地位。

儘管30多年來美國財政和貿易長期赤字,美國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美元還依然是世界貿易的儲備貨幣。美國雖然擔當著市場原教旨主義的首要支持者之角色,但為了國家利益藐視市場動力,維持強勢美元的政策。

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美元霸權的實質(2)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2

沒有任何紀律約束的世界貿易儲備貨幣,實際上是發行國通過該貨幣向所有參與世界貿易國征稅。國家貨幣理論認為,一種貨幣的通行從根本上講取決於政 府徵稅的能力。在一國范圍內發行貨幣是政府的意志,貨幣是為了納稅人支付稅收而發行的。正如經濟學家蘭德爾-雷(Randall Wray)所概括的那樣,國家貨幣理論(The Chartalist)認為,所有政府有權以其發行的法定貨幣徵稅,無須外資就能發展本國經濟。因此,即使在一個受管制的市場經濟中,主權信貸也能夠讓政 府為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融資。該理論的邏輯是,稅率過低導致貨幣需求量減少,長期的預算盈餘不利於生產的發展和可持續,因為它擠占了經濟信貸。英國在南非 的殖民政府就曾以土地稅,促使悠閒的當地人使用英國貨幣和從事金融活動。

從而,按照這種理論,一個國家既無須背負主權債務,又無須外國貸款或投資,就能夠以主權信貸為國內發展需求提供資金,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平衡高速 增長,而且不受惡性通貨膨脹的懲罰。但該理論只局限於基本上封閉的國內貨幣體制。在全球化體系下,尤其是在無管制的全球金融和貨幣市場中,參與新自由主義 國際“自由貿易”的國家由於存在外匯問題,因此這個理論也就不適用了。在這個體系下,任何國家無論採用固定匯率制還是浮動匯率制,只要其為合法的國內需求 進行融資而印發的本幣超過外匯儲備,其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遭到攻擊。因此,所有非美元經濟體甚至在滿足國內需求時,也被迫吸引美元外資。但 是,非美元經濟體在吸引外資前,必須儲備美元。即便實行了資本控制,外資也只會投資於能賺取美元的那部分出口行業。但是,出口經濟體從貿易盈餘中積聚的美 元只能投資於美元資產,這剝奪了非美元經濟體發展國內行業所需的資本。應對本幣遭受如上攻擊的唯一辦法是取消其可自由兌換,而這樣做將趕走外國投資。因 此,美元霸權使所有其他法定貨幣從屬於作為關鍵儲備貨幣的美元,剝奪了非美元經濟體政府為國內發展而發放主權信貸的權力,使其資本極度匱乏。

正是為了阻止上述貨幣攻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行以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固定 匯率,從制度上保證了對資本國際流動的緊縮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經濟學家吸取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教訓,普遍認為國際資本流動對國家發展是不受 歡迎的、不必要的。貿易在大多數國家經濟中只佔相對較少的份額,一般以本國貨幣盯住與黃金掛鉤的美元的固定匯率進行結算。為了反映參與國際貿易的各經濟體 的相對實力,那些固定匯率只進行緩慢的和定期的調整,這被預期將加強,而不是壓制國民經濟。匯率的影響僅局限於國際貿易融資。人們並未想到匯率調整將支配 國內貨幣和財政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國內發展,並被視為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

根據國家貨幣理論,外資除了推進帝國主義的議程之外,毫無其他有意義的國內用途。從而,美元霸權實質上是美國向其貿易夥伴徵稅,使這些國家失去了用自己的貨幣發展國內經濟的能力,迫使它們尋找美元貸款和投資,而只有美國才能不受限地任意印刷美元。

憑藉蒙代爾—弗萊明理論(The MundellFleming thesis),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獲得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認為,在國際金融中,一國政府在如下三項中選擇:一是匯率穩定;二是資本自由移動;三是政策自主 (充分就業、利率政策、反週期的財政擴張等)。由於全球市場缺乏管制,政府只能選擇其中的兩項。

通過美元霸權,美國是唯一可以挑戰蒙代爾—弗萊明理論的國家。在冷戰結束以來的十多年,美國一直使美元紙幣遠遠高於其實際的經濟價值,吸引資本賬 戶盈餘,在美元霸權統治下的全球化體系中執行單邊政策自主。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關鍵性商品,尤為突出的是石油,都用美元標 價,美元成為超級大國地緣政治擴張的工具。這一事實是美元霸權得以形成的基石。美元霸權使美國金融霸權成為可能,從而使美國例外主義和單邊主義成為可能。

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美元霸權的實質(3)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2

凱恩斯主義的出發點是,充分就業是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在適當工資水平的充分就業情況下,通過調節性貨幣政策就可以最好地處理所有其他的經濟無效 率。薩伊定律(供給創造需求)將這個原則顛倒了,它將偏愛轉向供給(生產),貨幣主義者支持薩伊定律,對通貨膨脹十分恐懼,他們宣稱失業是反通貨膨脹的一 個必要工具,從長期看,穩健貨幣將產生最高的可能的就業水平,但一直存在著一定水平的失業率,他們稱這種失業率為“自然失業率”,其經濟學術語就是非加速 通漲失業率(NAIRU ,non 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

沒有任何單一的經濟體能以犧牲世界上其他相互依賴的國家為代價長期獲利。目前迫切需要重組全球金融體系結構,以恢復基於購買力平價的匯率制度,調 整世界貿易體系,體現基於全球充分就業與工資和生活水平不斷上升的真正的比較優勢理論。做到這一點,關鍵的出發點集中在美元霸權上。

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1)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
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1

本部分內容初次載於《亞洲時報》2002年4月11日的“美元霸權必須終結”(US Dollar Hegomong Has Got To Go),後經多次修改、補充,先後載於《亞洲時報》 2005年6月16日的“即將到來的貿易戰和全球性的經濟蕭條”(The Coming Trade War And Global Depression)和2006年4月1日的“美中貿易失衡”(The US-China Trade Imbalance )。

經濟學教科書上常常說外匯匯率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並且傾向於無視影響市場供求的社會政治因素。

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結構建立在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基礎之上,美元占全球貨幣儲備的比例從10年前的51%增長到現在的68%。 80%的外匯交易是通過美元進行的。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全部貸款都是以美元標價的,大部分外幣貸款也是如此。然而,美國占全球商品和服務 出口的比例只有11% (世界總量是9.1萬億美元,美國總量為1萬億美元),佔全球進口的比例是13.8%(1,260萬億美元)。商品價格和匯率的變動導致2003年的世界 商品貿易價值比2002年提高了10.5%。自1995年以來,農產品和工業品的美元價格第一次全面提高。 2004年,世界人均商品出口額達到1562美元,也就是說每天4.30美元。而在64億世界人口中,30%的人一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不足人均出口商品 價值的四分之一。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在持續的財政和貿易逆差將掏空美國黃金儲備的壓力下,放棄了美元同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35美元),此後,美元成為一種無任 何國家財政和貨幣紀律約束的不兌現紙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將由黃金支撐的可靠貨幣美元確立為國際貿易融資的基準貨幣,其他各國貨幣 都以極少發生變化的固定匯率盯住美元。固定匯率體制的目標是維持貿易國家的誠信,防止其陷入長期的貿易逆差。人們並沒有料想到它會支配貿易國家的生活標 準,因為後者是由匯率之外的許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國際經濟學界傳統智慧構思下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沒有考慮到世界貿易融資所需求的跨國 資金流動。從1971年開始,美元就從一種由黃金支撐的貨幣轉變為一種只有美國可以任意發行的全球性儲備貨幣工具。同時,美國繼續承受著經常項目赤字和財 政赤字。

這就是美元霸權的開始。美元霸權本質上是一種地緣政治現象,即作為一種不兌現紙幣的美元擔當著國際金融體系結構的首要儲備貨幣的角色。具體而言, 自1971年以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一直不是以黃金為基礎,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關鍵商品都以美元標價的美國地緣政治實力之上。

現實的運行情況就是如此的荒謬。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元一直是全球貨幣儲備工具。美國,也只有美國,才能夠依法生產不需要黃金 支持的美元紙幣。儘管最近有所調整,美元的匯率還是維持在18年中貿易權重的高位,而毫不顧忌美國早已是世界最大債務國,其財政赤字和經常項目赤字已經創 記錄。截止到2004年9月15日,美國的國債是7.38萬億美元,以每天16.9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同期,其國內生產總值只有8.73萬億美元。

(二)美元霸權的演變和影響

1991年冷戰的結束推進了解除管制的金融市場全球化,這使大多數經濟體允許不設限地通過電子網絡操作跨國界資金流動。此後,以不兌現美元紙幣為基準的巨 大外匯市場發展到日交易量超過2萬億美元。隨著外彙和金融市場的解除管制,許多貨幣開始以美元為基準自由浮動,這不是對市場的力量做出反應,而是為了維持 出口競爭力。為了維持其出口競爭力和抵制美元霸權對其國內生活標準的影響,許多貿易國家將政府乾預外匯市場作為其經常性且最後訴諸的選擇。

自1991年以來,金融全球化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具有最大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其雙重赤字均是以美元紙幣融資的,而美元不僅繼續充 當國際貿易的主要儲備貨幣,而且更重要的是繼續充當國際金融的主要儲備貨幣。美元霸權的形成使美國能夠以其資本賬戶盈餘消除國際收支失衡,以此平衡否則將 造成美國與其貿易夥伴之間國際收支失衡的持續性貿易和財政赤字。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2)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1

美聯儲擴大貨幣供應的放鬆銀根政策,為從貿易赤字中分離出的財政赤字融資,這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泡沫可以吸收日益攀升的債務,卻不改變 債務與資產比率,並造成被重命名為“增長”的、事實上但非公開的通貨膨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將這種虛幻的增長吹捧為外國投資被吸引到美國資產的原因所 在。美元霸權所做的是將以美元標價的美國國際收支赤字失衡轉變為美國經濟中以美元標價的債務泡沫。美元持續地喪失購買力,而以美元標價的資產價格日益攀 升,反映這種資產價格的經濟高速增長又為美國債務和資產的持有人帶來了名義上的高額回報。

美元霸權下的世界貿易是一種這樣的遊戲:美國發行美元紙幣,世界上其他國家生產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產品。全世界相互聯結的經濟體不再為了獲得李嘉 圖式的比較優勢進行貿易;它們在出口行業競爭,獲取所需的美元清償以美元標價的外債,並積聚美元儲備以維持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

為了防止本國貨幣在解除管制的市場上遭受投機性和操縱性攻擊,全世界的央行必須獲得併持有相應數量的美元儲備,以預防其貨幣流通的市場壓力。某一 貨幣貶值的市場壓力越大,其中央銀行必須持有的美元儲備就越多。只有美聯儲免於這種壓力,因為美國可以不受限地任意印髮美元。這就為強勢美元提供了內在的 支持,反過來又促使所有的中央銀行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儲備,使美元更為堅挺。這種反常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美元霸權,其得以建立,是由於地緣政治建構的特徵, 即關鍵性的商品,尤為突出的是石油,是以美元標價的。每個人都接受美元,因為它能買到石油。自1973年以來,美國容忍石油出口壟斷,而美國向那些產油國 攫取的籌碼是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和石油美元的循環。一國貨幣的交易價值不再取決於該貨幣發行國的生產率,而是取決於其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儲備規模。

諷刺性的是,在產油國從以美元標記的油價突然上漲中獲益的同時,它們促成了維持美元價值的需求。從而,三個條件造成了20世紀90年代的美元霸 權:首先,1971年,由於美國海外開支造成的財政赤字引起美國黃金儲備的大規模銳減,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拋棄了布雷頓森林體制,併中止美元與黃金相 掛鉤。其次,石油是在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之後以美元標價的,隨後是其他的關鍵商品。第三,1991年冷戰結束後,解除管制的全球金融市場開始形成,推 動跨國界的資金流動成為常態。

在匯率自由浮動的背景下,對資本和外匯控制的總體放鬆使得各國貨幣遭受投機性攻擊經常發生。此後,各國中央銀行一直被迫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儲備, 以備消除本國貨幣在金融市場中遭受突發的投機性攻擊。從定義上看,美元儲備必須投資於以美元標價的資產,從而為美國經濟製造出資本賬戶盈餘。因此,美元霸 權阻止了出口國在國內消費其從對美貿易順差中掙得的美元,並迫使它們為美國的資本賬戶盈餘融資,從而把真正的財富輸送到美國,而換來為美國債務融資,進一 步發展美國經濟的特權。

即使在經過長期的大幅調整之後,美國股票的價值仍然位於25年來的高點,其交易溢價比新興市場的平均值高56%。 1996年到2003年,美國股票資產的價值上升了約80%,歐洲上升了60%,而日本下降了30%。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亞洲股票資產縮水一半以上,其中80%左右的為美元形式,即便當地貨幣也經過了大幅貶值。雖然自1986年以來美國就成為淨債務 國,但其國際投資的淨收益還是保持著正增長,美國海外投資的回報率一直高於在美國的外國投資回報率。這反映出美國經濟的總體實力,而其實力源於美國是唯一 能在累積外債的同時,還能享有由主權信貸帶來的收益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

貨幣數量論顯然在起作用。美國資產的增長和美元數量的增長並不同步。儘管所有部門的價值下降了80%,美國公司仍佔全球市場資本的56%。從 1990年至2001年,道瓊斯工業指數(DJIA)的累計回報率為281%,而甚至在不計算日本的情況下,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MSCI)發達國家指數 的回報率也只有12.4% 。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僅有7.7%的回報率。

美國的資本賬戶盈餘轉而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融資。而且,任何資產,不論位於何地,只要以美元標價,本質上就是美國的資產。當美國政府採取措施使石油 以美元標價時,鑑於美元是不兌現紙幣,美國本質上就無償佔有了世界的石油。貨幣數量論主張,美國印發的美鈔越多,美國資產價格上升越高。根據新古典主義的 界定,只要工資不提高,資產價格的上升不是通脹。從而,強勢美元政策為美國帶來雙贏,而世界各地的工人,包括美國國內的工人,交出了兩倍的損失。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3)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1

歷史上,全球化過程一直是國家行為的產物,各國一直採取行動抵制國家主權遭受市場力量單方面的壓制。貨幣壟斷無疑是單個國家對貿易施加的最根本限 制。 1776年,也就是美國獨立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 11年後,美國的建國者在斯密的思想的深刻影響下,制定了美國憲法,成文、理性地表達了對貿易壟斷和政府限制貿易政策的憎惡。斯密最憎惡的政策就是當時所 有強國推行的重商主義政策。我們需要記住,斯密有關限制國家行為的觀點只是適用於關於貿易限制的重商主義問題。斯密從不支持政府容忍貿易限制,不論該限制 是來自大企業壟斷集團,還是來自其他政府。

重商主義的核心目標之一是確保一國出口額高於進口額,在當時,貿易盈餘都是以金屬貨幣來結算的,也就是以黃金支撐的硬通貨,而不是不兌現紙幣來結 算的。以黃金支撐的貿易盈餘使英國等順差國家能夠投資於更多的工廠,製造更多的出口品,從而為本國帶來更多的黃金。而美洲殖民地等出口地區,不僅耗盡了維 繫其貨幣的黃金儲備,導致本地貨幣的自由落體式貶值(這與當今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所面臨的情況並無兩樣),而且缺少多餘的資本來建造工廠,生產出口 品。因此,美洲儘管擁有豐富的鐵礦石,還是只能出口生鐵到英國,來換取英國的鐵製品。

1795年,當美洲人最終意識到他們處於不利的貿易地位,並開始募集歐洲資本(主要是法國和荷蘭的)以著手建設製造業時,英國頒布了《鐵製品 法》(Iron Act),禁止在美洲製造鐵製品,這導致了新興的殖民地居民的巨大不滿。斯密贊成與英國政府所持立場相反的政策,即支持促進國內經濟生產和自由的對外貿 易,這種政策後來被稱為“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因為英國無法接受這種異端思想,所以拒絕以英文命名。雖然字面意思是“放任不管”,但自由放任的實質意思根本不是那回事。它意味著政府採取 積極的政策來抵制重商主義。推崇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在宣傳“自由放任”就是政府不干涉貿易事務時,都暴露了其根本性缺陷之一:他們是完全不合格 的歷史學者。

強勢美元政策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它能通過低成本的進口維持美國的低通脹,也使以美元標價的美國資產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十分昂貴。美聯儲主席 格林斯潘在國會聽政會上自豪地將這種安排稱為美國的金融霸權,它使得美國經濟在其他國家紛紛爆發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繁榮發展。它扭曲了全球化,使之 成為一種為了得到自1971年以來就不再由黃金支撐、近十多年來也不再由任何經濟基本原理所證實的全能美元,在全世界範圍內利用最低的勞動力成本和最高的 環保代價生產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商品的“向底線競爭”過程。

這種形式的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它剝奪了它們大量的出口成果,使其國內經濟缺乏資金,因為所有盈餘的美元都必須重新投向美國國庫券以防止本國貨幣的崩潰。

這種形式的全球化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很明顯。為了充當全世界最後訴諸的消費者,美國經濟已被推進了因揮霍消費和賬目欺詐而日益擴大的債務泡 沫。由於沒有得到國家稅收或利潤的支持,美國的資產淨值和房地產價格不可持續和不合理的增長意味著美元事實上的貶值。諷刺的是,最近美國的資產淨值從 2004年的頂峰跌落下來和預期中的房地產價格下滑反映出美元更為走強的趨勢,因為同等數量的美元可以購買更多縮水的股票和財產。美國國內美元購買力的提 高造成了它與其他貨幣購買力之間程度不同的差距,致使實行可自由兌換貨幣和固定匯率的經濟體的物價高度不穩定,如香港和一直持續到最近的阿根廷。對美國來 說,美元匯率的下降實際上會帶來資產價格的上升。從而,由於美國經濟中存在債務泡沫,強勢美元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債務已將美國的美元政策推向極端。

貨幣匯價的規定已不僅是主權國家對本國貨幣行使主權的實踐。美國借助於美元霸權,在全球自由貿易的名義下,篡奪了其他國家為支持其民族經濟規定本 國貨幣兌換價值的特權。美國對匯率的立場一直是不一致的。 80年代美元升值時,美國為了保護出口貿易,將固定匯率奉為至理名言。近年來美元不斷貶值時,美國為了轉嫁對其貿易逆差的責難,抨擊固定匯率是在操縱貨 幣。現在,它的目標是盯住美元已長達十多年時間的中國人民幣。當其貨幣在很長時期內一直以固定比率釘住美元時,該國如何能夠操縱其貨幣的匯率呢?所有的操 縱都來自於美元,而不是人民幣。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4)

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作者:廖子光2008-09-26 12:52

世界經濟通過技術進步和無管制的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生產能力過剩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總需求管理是明顯的解決辦法。然而,目前情況是,生產這些產品 的人買不起這些產品,從商品生產中獲得利潤的人消費不了更多的商品。美國市場規模儘管很大,但也不足以吸收全世界不斷增長的新的生產力。隨著世界經濟的增 長,全世界人口需要公平地參與消費。然而,經濟和貨幣政策的製定者卻繼續將充分就業和工資上漲視為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而通貨膨脹被認為是貨幣穩健的威 脅。

2009年6月25日

IMF售金不會衝擊金價

IMF售金不會對金價造成大的衝擊(2009-06-26 10:49:3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97bcf0100dyfp.html

2009年6月19日,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支持IMF出售403噸黃金的決議,為IMF最終出售403噸約價值130億美元的黃金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IMF出售黃金的計劃最早是在2007年從克羅基特的一份報告開始的,他建議IMF採取新的盈利模式,其中就包括分步驟有計劃地出售IMF的黃金儲備。到 了今年的四月份,在倫敦的G-20峰會上,各國領袖達成了通過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分批出售IMF黃金儲備403噸以援助不發達國家的決議。不過IMF出售黃 金還需要得到85%的大多數成員國同意。其中,美國占有IMF17%的投票權,而其他國家沒有超過6%的。 IMF這種設置也就決定了美國的態度對出售IMF黃金儲備的最終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2008年美國國會就曾經否決過出售IMF儲備黃金的決議。

IMF拋售黃金究竟會對黃金價格有多大的衝擊呢? IMF共持有3217噸黃金,其中的88%估計都是在30年前IMF在其創始會員國擔保下買進並持有到現在的。剩下的403噸,也就是12%左右的黃金儲 備大概是在1999-2000期間通過非市場渠道購進的。根據G20的售金計劃,IMF將在未來2-3年時間內,拋售403噸黃金以換取資金援助貧窮國 家。 403噸黃金大約相當於現在全球黃金礦產量兩個月的產量,按照IMF的資產負債表來看這批黃金約為59億SDR,合87億美元(按照買入黃金當時的價格計 算)。如果按照2009年6月24日倫敦金下午定盤價來計算約為966億美元。如果分兩年拋售完,年銷售量約為60億美元,換算成盎司為660萬盎司,倫 敦黃金市場每天的交易量為2380萬盎司,這批黃金不過相當於其日交易量的28% ,根本不算大。而且IMF拋售這批黃金,也將在《央行售金協議》500噸年限額度的框架下進行,對央行拋售黃金的總量並不構成影響。另外這一期的《央行售 金協議》將在今年9月份到期,屆時其會員國將會重新商定新的《央行售金協議》。 《央行售金協議》原本的初衷是為了限製成員國對黃金的拋售,不過現在看來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金融海嘯以後,特別是今年起很多國家或明或暗地採取量化 寬鬆政策,紙幣未來的貶值似乎已經無可避免,正是在這種預期下西方各國央行大量減少了黃金的出售。同時新興經濟體,如金磚四國開始增加黃金采購以分散外匯 儲備,規避美元貶值的風險。

最後再談談中國增加黃金儲備的問題,中國近期高調宣布已經將黃金儲備從600噸增加至1054噸。如果IMF最終出售這403噸黃金,那麼中國很 可能成為最終的買家。對於這個問題在國內的爭論也很多,不過回顧一下歷史,我們發現在1999年英國財相布朗宣佈出售395噸黃金儲備,相當於英國黃金儲 備的一半。這批黃金最終以平均275美元/盎司的價格出售,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這正是黃金的底部。這一次是不是IMF也會重蹈英國人的覆轍呢?

謝國忠:通漲來臨是拐點,明年更痛苦

謝國忠:通漲來臨是拐點,明年更痛苦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資本匯·城市與商會投資高峰論壇24日下午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嘉賓圍繞“緊抓需求·招商亮劍”主題展開熱烈討論,以下是嘉賓謝國忠發言實錄。

謝國忠:謝謝大家,很高興有機會今天和大家交流意見。現在形勢比較複雜,大家有很多疑問,我的觀點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等一下可以互相交流。
  
金融危機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了,從07年8月份次貸危機開始來算。經濟危機也差不多一年時間了,08年第三季度開始世界經濟出現下滑。今天第一次 觀點有很大的變化,過去三個月裡面,全世界的股市上升了近5成,發達國家也上升了有3成,一些地方房地產也有回升,不少觀點認為危機過了,新一輪的增長又 開始了。但這個觀點呢,並不是說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市場波動很大。市場波動大,意味著大家觀點還是不一致。總的來說,樂觀的人佔上風, 所以為什麼會出現市場朝上走。
  
我先解釋一下,我們的危機到今天這幾年是怎麼走過來的,要了解問題為什麼會出現你才會對未來變化有比較切實的理解,不會聽別人說說就改變你的觀 點。我們今天的危機是很多年積累起來的,我寫這個問題,光寫問題就寫了10年。這個危機,主要是過去20年經濟繁榮當中有一些走過頭了。我們的經濟繁榮 20年,是因為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特別是IT革命帶來的。這兩個力量使得世界經濟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繁榮,這個繁榮的出現,不僅是有了繁榮,還有很重要的一 個是比較穩定,20年沒有出現過很大的危機,我們出現的危機,主要的是新興市場出現了94年墨西哥的貨幣危機,98年出現了亞洲金融危機,00年出現了高 科技的調整,這個危機總的來說,時間都很短。墨西哥的危機對我們都沒有什麼影響,98年的危機,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99年大幅上升。 2000年、01年高科技的回調,幅度很小,兩年就起來了,這個繁榮是史無前例的。而這麼長時間的繁榮,波動那麼小,引起了大家對風險的低估,所以金融出 現了史無前例的繁榮,一般人對風險,認為風險小,所以大家對金融特別感興趣。

這個背後,我覺得是出現了一個泡沫,這個泡沫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貨幣政策引起的。我這麼多年一直在寫格林斯潘是製造泡沫的人,他認為解決任 何問題都是靠增加流通。增加流通就是增加貨幣供應量,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7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貨幣供應過多,引起了通漲。後來引起了貨幣論,印鈔一定 會通漲,貨幣增加得多,通漲是不可避免的。格林斯潘一共主持了美國貨幣政策18年,18年當中,他每次用的都是印鈔票解決問題,但是沒有出現通漲啊,就在 這個階段出現了一個新的論點,認為通漲和貨幣是沒有關係的。但是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暫時的現象,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出現一個力量把通漲壓住了,這個 力量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進入了世界市場,把發達國家的工資壓住了,美國的實際工資20年來沒有什麼增長。工資的增長扣除通漲,沒有 什麼增長。另外一個是IT的力量,也減少了生產的成本,這兩個力量使得貨幣供應暫時不引起通漲,貨幣的供應量進入了資本市場,資產市場,引起了股市、樓市 的上升。股市樓市上升之後,帶動了需求的上升,所以為什麼格林斯潘當時能夠那麼有效的去管理經濟,每次經濟下調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發放貨幣把經濟拉回來,實 際上是在搞泡沫。搞泡沫裡面,有一個很明顯的東西可以看到的,那就是負債率的大幅度上升。負債率的大幅度上升,借來的錢去買股票、房地產,引起股票、房地 產價格的大幅上升。這是積累了那麼多年起來的,我們看到,在格林斯潘時代出現了很多相對價格的變化。比如說美國的住房價格,美國住房從歷史上來說,總的價 值和GDP的比例歷史平均就是一倍以下的,上次泡沫是1.3倍,低的時候是0.7、0.8倍,收入和房價的比例是比較穩定的,這次達到1.7倍,是歷史上 沒有出現的,英國的房價更離譜,房價和收入的比例,從94年最高點也就是06年,增長了200%,美國增加了100%。這個價格的出現,就是說通漲被一個 特殊的力量壓鑄以後,央行印鈔票過度刺激了資產市場,引起資產價格上升,財富效應帶動需求,格林斯潘通過製造一個新的泡沫解決過去的泡沫爆了之後遺留下來 的經濟問題。現在這個大泡沫爆了之後,有很多人認為我們要製造一個新的泡沫才可以解決經濟的問題,所以有很多觀點認為印鈔票、再搞一個泡沫,大家覺得泡沫 爆了之後人活不下去了,昨天的日子那麼好過,股價高、樓價高、盈利高、消費業旺,突然泡沫爆了,剛剛爆的時候政府還改革,指責華爾街貪婪,帶給我們這麼大 的災難,現在不談了,全世界的人現在都在唱好。為什麼?懷念過去的泡沫,就想回到昨天多好啊!

在這種心態下,政府放錢,靠什麼?減息,這個錢放出來又引起資產價格的上升。你怎麼理解這件事?這是不是昨天的回來?我們是不是可以回到格林斯潘 的時代?資產價格上升之後帶動實體經濟的上升?然後我們又回到過去的好時光,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為什麼?過去我們世界經濟的流動框架,貨幣從央 行放出來,最底層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的互動,中國是低成本,農民進工廠拿一點工資,造產品,賣給美國人。美國人因為貨幣政策的關係房價上升,他買東西,這個 錢留到中國,中國再藉給他們。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當中的錢是藉來的。這個核心,裡面有很多因素,第一個你要把通漲壓住,這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過去 20年美國價格變成中國價格,美國的工廠搬到中國這是一個過程,原來是美國的勞動力生產成本決定價格的,20年後,工廠已經搬到中國以後,這個價格下降的 過程已經結束了,現在世界上就是中國價格。但是中國價格本身是上升的,過去中國價格上升的時候,世界經濟是感受不到的,因為美國價格很高,你掉到中國價 格,中國價格上升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今天都變成中國價格,中國價格在上升,所以這個是一個通漲性的。對貨幣的供應,一定會有限制。

另外,在美國的錢要傳遞到消費,要通過房地產。美國的房地產不能像中國通過政府手段扭轉,中國的開發商其實就是政府,房地產開發商都是為 政府打工的,土地都是在政府的手裡,銀行又是政府控制的,政府對房地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美國不一樣,美國的土地是私人擁有的,美國造房子是無法控制的。 過去的過程,在房價上升的過程引起很多房地產供應的上升,這個供應的上升給第二套房,就是渡假房吸納的,這個市場已經飽和了。現在還有那麼多房子,所以房 價有一個還原。這是中國對房地產的看法,和其他地方對房地產的看法是有區別的。大部分中國人認為土地是有限的資源,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想佔有土地?他覺得土 地是有限的,長期會漲價的。

我在日本泡沫看到過,日本房價很高的時候,我第一次在日本夏天打工,我看不懂日本的房子房價是美國10倍,很簡單,我看不懂日本的工資和 美國差不多,房地產的價格為什麼會是10倍呢?東京的人指著山說,山圍著,就這麼一些地,這些地只會漲不會跌。你今天去看,土地價格跌了10%都不止。當 時我去一個同學家,他住在上海青浦這樣的地方,坐火車獲取1個多小時,100多平米的房子,要賣600萬美金,當時的600萬美金相當於現在1000多萬 美金,他們全家工資加起來是10萬出頭一些,比例那麼失調,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問題,為什麼?土地就那麼多,土地總有人要的,別人要的時候,這價格會 上升的,每個人都信,這個想法就推動了市場土地價格繼續的上升。但他最終出現了拐點,掉下去再起來是很困難的。而且,在美國的土地特別多,日本至少還說土 地有限,土地有限這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土地有限,你土地可以到海裡去要的,可以圍海造地的,這很便宜,所以,這怎麼會說土地供不應求呢?但是人的心態到了 一定的階段,他就每個人都信,因為每個人都相信土地價格會上升。當時日本錢都集中在土地的市場,其他地方的通漲也沒有那麼多。美國,房地產價格要回來幾乎 是不可能的。昨天報的數字,房地產的價格繼續大跌,雖然股市漲了差不多50%。為什麼?土地都是私有的,經濟學有一個道理,資產的價格是再生產的價格,房 子的價格是再造房子的價格來決定的。如果你覺得土地是買不到了,那價格就隨便你說了,是不是?但是土地畢竟還是有的,所以在美國的土地都是私人有的,政府 無法控制。在中國至少有政府一看房地產市場不好了,他就不拍賣土地了。那邊央行說,你要買房子,可以藉錢。但是這些在美國是不可能的,我一個朋友買了60 公頃的土地,那是10年前,那相當於700多畝地啊,當時他造了木頭房子,10多萬美金。所以,土地在美國是不值錢的。原來通過貨幣吹起來的房地產價格倒 下來,最終回不來,怎麼也救不活的。我聽到中國很多人要到美國買房子,千萬別買,跑到美國去,去曼哈頓去一看,說房子比上海還便宜,美國歷史上,房子歷來 便宜,因為地多,土地都私人擁有,而且每個房子供應是無限的。我原來有個同事,他是天主教的,所以每年他都生一個孩子。在中國,現在是獨生子女政策,那房 子那麼貴怎么生得起?上海出生率、香港出生率那麼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價引起的。我的同事每年都有電子郵件說我又生了一個孩子,起了什麼名字,和大家說我 去什麼地方買工具、買木板,回家就在自己房子旁邊搭個房間,他的土地相當於供應無限的。在中國行嗎?一平方米1.5萬了,怎麼可以隨便搭房子?
因為房地產回不來,所以美國的消費起不來了。因為本來房地產做抵押到銀行貸款,如果房價再掉,就無法到銀行抵押、借錢,所以消費不會好,消費 不會好經濟也不會好,所以美國的經濟要回來很困難。過去是走過頭,負債率過高,房價不可能朝上漲,讓你繼續借錢把這個東西放大,所以你回頭走了,這就要還 債啊,美國家庭負債率現在是140的家庭收入,過去歷史上就一半,多出來的一半就是房價高引起的。槓桿越用越多到去槓桿化,這會引起經濟長期低迷。美國的 家庭儲蓄率歷史上平均是8%,泡沫當中變成負的,為什麼存錢?房子每年都漲那麼多,你覺得越來越有錢,不用存錢啊。現在,很快就回到5%,要超過10%, 靠這個慢慢的還錢。美國家庭負債剛剛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剛剛下降了一點點,這個過程是要好幾年的。所以美國的經濟是5年裡面回不來的,需要很大的調整。而 且,不僅是負債的問題,還有成本的問題。這20年,最重要的是醫療成本,從8%的GDP到16.5%的GDP,這個調整要花很久,要把醫療成本調回去。醫 療成本和人口年齡指數、平方成正比,在人口老化的過程中,醫療成本是上升的。

另外,美國畢竟比其他的國家上升那麼多,是他體制有問題,另外是美國人這幾年體重上升也有問題。美國1/3的人從醫學定義是有肥胖症的,心 血管病比較早發,引起醫療成本上升。為什麼美國總統很好,白宮種蔬菜是很重要的,鼓勵大家吃蔬菜。美國這個問題不僅是債務的問題,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社會現 象,這個社會現像不解決,美國的經濟要好也不容易。為什麼認為美國經濟會很快回來,和中國良性循環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件事就先別想了。為什麼我說這件事? 中國是靠出口,說內需內需,這是說給外國人聽的,我們主要是靠出口的,外國的經濟非常重要。你看歐洲和日本,都是人口老化,對他們的社會經濟影響非常大, 過去這幾年的問題是被世界經濟繁榮掩蓋了,現在都曝出來了,德國人口下降已經有10年了,我們都在說日本的人口下降。他們的失業率過去是10%以上,後來 掉到7%,這是經濟繁榮,現在又回去了。為什麼失業那麼高?因為你就業工資大部分的人是給別人養老的,工作有什麼積極性?不工作的,像德國,你失業救濟金 相當於工資的7、8成,你還有積極性工作嗎?我搞不懂,為什麼歐洲人還要幹活呢?他的經濟體制是不鼓勵大家工作的,不鼓勵大家去賺錢,所以經濟不太會好。 經濟不好,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社會的選擇。

中國人現在不懂,經濟好,賺錢,全世界沒有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我們看到人家經濟不好就替人家著急,其實人家覺得這樣不錯。他因為結構性的 問題,人也沒有這樣的願望,他這樣活著挺開心的。歐洲也好不了,你看日本,這次日本比美國還慘,日本的GDP下降是兩位數,這麼大的經濟體,從30年代到 現在,沒有出現過這麼大經濟下滑是兩位數的。工業下降30%,昨天出的5月份出口下降40%,日本真正的是大蕭條啊,從89年開始一直不好,但至少平穩, 這次是掉下懸崖了。日本的公司第一次出現了大幅度裁員、關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日本其實是非常依賴於出口的,而且出口變得非常專業,過去日本在 80年代的時候有很多產業,日本主要依賴的是汽車產業。日本人的汽車造得很好,你買車很可能購買日本的車,其他地方的質量相對都下降。日本最終倒霉的是買 車的人沒有了,汽車的需求是靠信貸支持的。你看房地產的問題,汽車和房地產一回事,都是靠借錢撐著的。美國人過去,一般3年換一部車,開車三年就覺得不爽 了,怎麼總是開這個車?那個車好啊,到店裡一看,說買這個車,不要錢,你開走吧,沒有首付、沒有利息,你每個月給我200塊吧,感覺我賺2500,每個月 200還行,就每三年換一個車,其實這個車開七、八年都沒有問題,那時候是因為信貸寬鬆引起的,而現在沒有了。沒有了,他也就開老車,不想新車了,觀念大 變化了,所以汽車需求下降了一半,至少下降了1/3。所以,汽車廠關門不是簡單的周期性問題,而是掉下來之後就不起來了,就爬地上了。

日本的經濟為什麼那麼糟?第一次大裁員,日本人相信是平等的,大家差不多,這次實在受不了了,關廠、裁員那麼多。過去日本人不敢拿救濟金 的,感覺丟臉,而現在呢?排隊啊。至少就說明,你說日本沒有需求,人口老化,大部分的財富集中在65歲以上的手裡,年輕人沒有什麼消費能力的。這樣的經濟 怎麼會很興旺呢?不太可能。日本、歐洲、美國加起來,都不太可能短期內經濟好,不管再怎麼刺激。他們佔世界經濟的3/4,世界GDP55萬億美金,日本、 歐洲、美國占40萬億,發展中國家就15萬億,現在出現一個說法“西方不亮東方亮,別人不好我們好” ,我們13億人呢。我們說刺激消費,什麼家電下鄉等,經常有新名堂,弄點錢,但是錢都很小,暫時對某個企業有作用,但是對整個的經濟來說是沒有什麼大的作 用。 9億的農民,存款我們可以看到的,你讓他們存款買東西,以後他們更窮了,問題更大了。中國管經濟,有時候利用老百姓的弱點,為什麼說家電下鄉管用?說中國 人愛貪小便宜,說你買了東西到我這裡來我給你退現金,他感覺不買就虧了,所以有短期的刺激。

我們看到的數字,從生產性的數字,全世界來說,中國的數字稍微有點好,就是PMI等等,這是存貨週期引起的,最終的需求,像零售,全世界 沒有地方增長的。中國有點增長,我不知道增長多快,我看到很多企業也沒有什麼增長。我們統計局說有20%的增長?我也不清楚這個數字哪裡來的。公司投資 呢?最終需求不好,過去又投資那麼多,怎麼公司可能大量投資呢?沒有的。中國銀行貸款,從去年12月份開始到5月份,6個月加起來6萬多億放出來,現在炒 東西的錢和這6萬多億有很大的關係。 6萬多億全世界瘋炒,炒石油、炒股票、炒房地產,中國的虛擬經濟一下子好像變得很火爆,但實體經濟呢?我看不出來很火爆,有苗頭會火爆,但是我沒有看到。 民企,我很少看到有人說要投資,很少。和一般的民企老闆,我見他們都說不干了,企業賣掉,弄點錢,炒股、炒房地產,這樣活著挺好的,如果大家都不干活了, 都炒股、炒房地產,這經濟怎麼會好呢?那剩下就是國企,中央的領導人一個命令你就得投,現在很多企業都有生產力過剩的問題,你能再投多少呢?現在在投的, 我真正可以看到的,真的有增加的是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這兩邊可以看到。鐵路公路佔GDP的比例也不是很大,另外現在造鐵路公路不用什麼勞動力,都是 機器造的,對上游的材料供應有一定的好處,對市場帶來的好處是有限的,這和過去我們的概念,投公路成千上萬的人在上面乾活,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對經濟來 說,對就業的影響是比較小的。我剛剛說的這個事,就是短線的事,要經濟很快回來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是要大家相信經濟回來,股市樓市好了經濟不就好了嗎? 是倒過來想的。所以為什麼要先催大虛擬經濟?經濟很健康的時候,你這樣做可能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經濟固然是個泡沫,已經爆了爬下了,你打個強心針他站 起來大家就說沒有問題了,接下來要跑步了?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

全世界在唱好,帶來虛擬經濟的繁榮是不可維持的。接下來的拐點又會出現,這個拐點是什麼呢?就是通漲的出現。剛剛我說到了放錢,在格林斯潘時代放 錢沒有通漲。如果放錢永遠不來通漲多好?所有的人就不用乾活了。但是所有人都有錢沒有人幹活,東西一定會漲價的,因為東西的供應變少了,這不符合邏輯的。 你放錢多了,總會出現通漲的。現在,4、5月份我和一些食品行業的公司了解情況,所有的供應材料價格都大幅度上升。大宗商品,從1月份到現在價格都明顯加 倍。土地的價格又是給政府控制,現在我們有三步政策,不許降薪、不許裁員、不許拖欠工資,這個成本也只能上不能下,所以變成通漲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國有通 漲就意味著世界有通漲,過去是靠中國的IT壓著,現在IT已經差不多消化了,如果中國有通漲全世界都有通漲。通漲一來,就要加息了。加息之後,最後一根救 命稻草--印鈔票,沒有了。
  
這個過程,明年可能更痛苦。只有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都沒有的時候,人才會放棄。現在因為大家看到股市來了,每個人都在唱好,覺得全都好了,你不能 說不好。現在我要還在投行工作,他肯定會被抓起來。現在所有的都得唱好,不唱好不行。幾個月前多痛苦啊?現在好不容易泡沫做起來一點了,大家都非常珍惜, 要維護這個泡沫,一點點把它弄大。我覺得基本的環境是不利的,不太可能我們再製造一個泡沫來處理上一個泡沫爆掉之後留下的問題,這個泡沫做不成。今天我們 看到的是非常虛的,最重要我們要回來,只有通過改革。我剛剛說的故事,就是美國、歐洲、日本經濟回來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國很多人想先炒起虛擬經濟,明年全 世界的經濟好了我們不就接上了嗎?老電影重新放就行了,但老電影放不起來了,明年你會發現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脫空更嚴重。

世界逼中國單幹,中國要自己創造繁榮,不是和美國人、西方人互動,那邊和你互動不起來,人家沒有錢了,你得自己動起來。中國的確人多,但 是中國人的問題就是老百姓沒有錢。中國過去10年經濟的繁榮和98年經濟的調整有很大的關係。 98年政府做了三件事,把國有企業改革,打破鐵飯碗,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第二件事是加入WTO,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讓世界的跨國企業到中國來發展, 他們得到中國的低成本、中國得到了就業。第三,公房給住戶,名義上拿了點錢。以上這三個都是針對城市的,WTO是給民工帶來了好處。對大部分城市家庭來 說,今天他們的財富主要還是公房分給他的財富。你想想,沒有這個財富,老百姓怎麼會消費呢?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十年的繁榮這三個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這三 個政策,我們給老百姓一定的財富讓他消費,最重要的是我們成本下降之後,能在世界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好處,提高我們的競爭力。今天有競爭力沒有用,因 為沒有需求,所以你自己要有需求。

今天,我們更需要給老百姓財富讓他去消費。中國的消費在GDP當中佔的比例非常低,有很多人說中國人不想花錢。我覺得這個不完全有道理, 中國的家庭儲蓄率,按照世界銀行兩年前的報告,儲蓄率只有30%,和日本20年前沒有大的區別。中國消費在GDP的比例一直都在下降,是中國家庭收入在 GDP比例當中下降,這差不多是一起走的。不能把中國內需不足的問題怪成不願意花錢的問題,有一個收入低還有一個財富低的問題。中國家庭的財富,總的加起 來25萬億的存款,加上房地產差不多是30多萬億,加起來60萬億,兩倍的GDP,很低的。在其他成熟的國家應該是四倍,所以中國的家庭財富水平很低。家 庭財富低,因為財富有一半在政府的手裡,政府拿那麼多股票,土地、資源都是政府的,一般的市場裡面,應該是家庭的,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問題,因為沒有 財富是不敢消費的。雖然你有了收入,你不能全花掉,財富才可以帶來安全感。前幾天,政府又在說國企上市10%的流通股份,2.5%要給社保,一個是給老百 姓讓他有安全感,這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是有限的。

錢在政府的手裡,老百姓心裡還是有想法的。錢在政府手裡,老百姓把政府手裡的1塊錢看作是4毛錢,不會比4毛錢多。錢,放在老百姓的口袋 最好。全世界的人都對中國很樂觀,因為他們看到中國家庭負債率低、政府負債率低,政府有那麼多的資產,中國需求是可以起來的。很簡單的辦法就是國有企業的 股票分給老百姓。 10多萬億給老百姓會不會引起革命?中國大部分的老百姓哪怕有錢?沒有錢的。過去的改革,給農村帶來的好處有限,一個破房子他們住5、6個人,沒有錢,給 他5、6萬他第一件事是住房,第二件事是送孩子上學。這樣的財富留在政府的手裡什麼用?

國資委的人說我管15萬億,感覺很牛,其實這也不是他的,中國當官的都喜歡說我有多少錢,實際上這不是他的錢啊。現在反對的聲音也很多, 說你看俄羅斯這個國家後來又問題了,但這和中國的問題不一樣,俄羅斯都沒有上市,不知道價值。還有拍賣,當時誰有錢買你的東西?錢都是從銀行借來的,可以 從銀行借來的錢都是有關係的。那是藉了大家的錢來購買東西,把東西放到自己的口袋。國企的股票分給老百姓之後,引起了10年的繁榮。如果中國這麼做,也會 引起10年的繁榮。但是老百姓花錢之後,說不定投資的錢就不夠了,怎麼辦?過去我們賺錢都是靠幫別人做衣服、做鞋子,很累,中國人喜歡便宜,去賺別人的 錢,我覺得很痛苦,最好是別人把錢給你用,不用你爭,發展經濟最高的境界就是別人給你錢,你給別人一張紙,美國人那是最高境界。你總是想打苦功,那是發不 了財的,世界上哪有做苦功才可以發財的?中國人就是這樣苦命,這永遠都發不起來。要打破這樣的想法。很多人說美國人現在很慘,美國人今天是慘,但是美國人 過去20年開心過了,中國人沒有開心過啊。

現在要讓中國人開心一下也行,不要太辛苦,這麼好的機會,全世界都要加稅。發財,只有幾個人發財,也就是只有幾個人開心,有很多人不開 心。像伊斯蘭教現在還不讓別人賺錢,美國50年代要交稅90%,後來變成20%多,現在開始上升了。為什麼上升?在20多年的繁榮情況下,大部分人沒有 錢,錢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手裡。大部分人生活都靠借錢,可以藉到錢就沒有問題了,你賺你的錢我借我的錢沒有關係,但是藉不到錢的時候就翻臉了,那時候民 主,我舉手,搞重新分配。這是壞事嗎?不是壞事。因為朝右走,讓一小部分人努力奮鬥、創造財富。朝左走呢?是社會平衡,兩邊都要。如果你總是在左邊,沒有 人工作,這個社會越來越窮,總是在右邊,就要搞革命。左走、右走,這是社會自我調整的過程。美國的10年、20年都是重新的分配。過去有很多人,20多年 沒有錢變成有錢,現在是有錢變成沒錢,這是社會調整的一個過程。他想逃,要逃到避稅的地方,但現在要把避稅的地方關掉,要把有錢人的錢一點點拿走。如果這 時候中國的人開門,世界上有錢的人都會往中國跑。世界財富縮水50萬億美金,現在還有150萬億美金,可以折騰10%到中國,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好了,不用 做襯衫、做鞋子了,多辛苦?這些孩子應該讓他們上學,不應該在工廠裡面耗著。中國要做這個事很簡單,就降低稅收。中國現在個人所得稅40%多,又沒有多少 人交,你說這40%多拿著幹什麼?公司的所得稅是25%,個人所得稅40%多,在公司幹活的人甚麼都報銷,你收不到這個錢。你把個人所得稅降到25%,你 收稅更多,雙贏。政府拿錢多,外國人一看25%?也來了。你收25%,不像美國收你90%啊。我們再開放匯率、自由進出,給人家安全感,錢不都來了嗎?錢 來了我們建城市,讓農民干城,變成城市人,他們的子女上學,變成白領。以前是種地的,以後是白領在辦公室打電腦,偷偷玩,不干活,這就是現代化。原來在農 村,撒了種子吃瓜子,不干活。兩代之後,大家人在辦公室裡面,也是不干活,這樣經濟就發展好了。幹這件事沒有那麼複雜,只要我們有膽量。

有很多人和我說,這是中國自己幹,單幹,你怎麼解釋美國的問題?我覺得中國人很多人不了解,你和他講理論,說泡沫什麼的,他不理解,聽不 懂。有一天我想到一個詞,我說要懂得今天的世界很容易,就是美國人坐莊做爆了,他發了那麼多衍生產品什麼的,後來人家發現他沒有錢,所以就爆了,人家不要 你了。現在該輪到中國坐莊了,中國人給人家發點東西,錢就來了。再做20年也可能就爆掉,爆掉又怎麼呢?中國的農民都在城市裡面住下來了,每個人都有房子 了,過上幸福的日子了,爆了也沒有問題了,到時候我們和美國人一樣,貶值,不還錢,不是挺好的嗎?


今天的市場,剛剛我說的有出路,真正的牛市起來,要看到中國有結構性的調整。我99年的時候看到中國宣布加入WTO的時候我說市場要回來了,大家 甚麼都可以買了。因為沒有結構調整就沒有持續的高增長,沒有持續高增長就沒有牛市,沒有牛市就只能靠波動吸引人,今天就是波動市,股市、方式都是這樣的, 漲了大家進去,跌了大家出來,折騰至少要到明年年底,大家千萬別追。這樣的市場操作很簡單,沒有人買的時候你去買,看看你們的鄰居,都在市場裡面的時候趕 快賣了,這就是趕快折騰的一個市場。像今天的價位,說會漲嗎?有可能漲一點,但上限是有限的,政府在推動,政府會讓它漲到6000點嗎?不可能了,上次漲 到6000點出現那麼多社會問題,政府怎麼會讓它漲到6000點呢?在比較高位會壓住你的,比如多放點IPO,那不是股市就壓住了嗎?這樣,你的錢就變成 國有企業的錢了,國有企業維護社會穩定了,你的錢就去維護社會穩定了。

在高位的時候,千萬不要追了,我覺得沒有必要。而且,我覺得現在國內不算,因為國內政府在推,國外我們是在調整的階段。年初我寫了文章我 說春天有大反彈,這個根據在哪裡?這麼大的經濟危機之後都有反彈,日本反彈三次,每次都是50%以上。這次,我覺得也是類似,但這個反彈比我想像的早了一 些,3月初就開始了。所以這個時間過長,當中會出現一個下調,我們覺得是一個M型的。現在國外已經開始回調了,可能回調1、2個月,經濟數據下半年真的會 好一些,因為政府花那麼多錢會創造一些需求,但這完全是政府創造的需求,沒有後勁。政府創造的需求有後勁是進入良性循環,消費起來了、公司投資了。政府, 只不過暫時給你推一下,就像一個汽車沒有電發動不起來的時候,政府推一下發動起來了。但現在發動機沒有了,政府推車會動,但是不推車就停下來了,但是政府 不可能永遠推啊,美國財政赤字2萬億美金,14%、15%的GDP。日本人經濟衰退快20年,財政赤字達到10%,美國一年就10%多的GDP,這麼維持 下去怎麼可能?國家要破產的。所以政府推的話長不了,政府不推的時候,通漲又來的時候,又加息的時候,明年可能會有一個時刻很痛苦,在這個痛苦的時候,股 市比較低的時候別忘了買入,因為接下來又會反彈。我剛剛說的,經濟沒有起來之前就是上上下下。
  
我的時間差不多了,就說到這裡,稍候還有提問,大家有問題可以寫在紙條上面交給工作人員,我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

謝國忠:A股折騰至少要到明年底

謝國忠:A股折騰至少要到明年底

來源:新浪財經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週三在由商會網、《浙商》雜誌以及五十多家知名商會聯合主辦的“資本匯-城市與商會投資高峰論壇”上再次闡述自己對世 界和中國經濟以及中國股市的種種觀點:中國內需不足源於家庭財富少;全球化和IT業發展曾壓抑通脹;而中國股票市場——“這就是一個'趕快折騰'的市場。 ”

中國內需不足源於家庭財富少

對於內需不足問題,謝國忠認為,不能把中國內需不足的問題簡單歸咎於不願意花錢,還有家庭財富低的問題。 “中國家庭的財富,總的加起來25萬億的存款,加上房地產差不多是30多萬億,加起來60萬億,兩倍的GDP,很低的,在其他成熟的國家應該是四倍。”

對於不久前的國有股轉持政策,謝國忠表示贊同,“給老百姓,讓他有安全感。”

全球化和IT業發展曾壓抑通脹

談到世界經濟問題時,和許多經濟學家的看法一致,謝國忠認為,其實通脹的種子早已埋下,只不過另一個力量將它壓住了,“這個力量就是全球化”。他 指出,“全球化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進入了世界市場,把發達國家的工資壓住了,美國的實際工資20年來沒有什麼增長。 ”另外一個壓抑通脹的力量是IT業的發展減少了生產的成本。

“這兩個力量使得貨幣供應暫時不引起通脹,貨幣的供應量進入了資本市場,資產市場,引起了股市、樓市的上升。股市樓市上升之後,帶動了需求的上升。”謝國 忠指出,格林斯潘在每次經濟下調的時候通過發放貨幣把經濟拉回來的方法實際上是在搞泡沫,在這其中,負債率的大幅度上升。

這就是一個“趕快折騰”的市場

對於中國的股市,謝國忠仍然堅定地維持“看空”論調。他指出,沒有結構調整就沒有持續的高增長,沒有持續高增長就沒有牛市,沒有牛市就只能靠波動 吸引人。 “今天就是波動市,漲了大家進去,跌了大家出來,折騰至少要到明年年底,大家千萬別追。這樣的市場操作很簡單,沒有人買的時候你去買,看看你們的鄰居,都 在市場裡面的時候趕快賣了,這就是趕快折騰的一個市場。”

他提醒投資者,明年可能會有一個時刻很痛苦,在這個痛苦的時候,股市比較低的時候別忘了買入,因為接下來又會反彈,“經濟沒有起來之前就是上上下下。”

2009年6月24日

美元大崩潰與黃金大牛市 演講之二

張庭賓《美元大崩潰與黃金大牛市》演講之二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19240767.html

2009年6月19日廣州



怎麼向中國轉嫁呢?其實很簡單,他把自己的美元垃圾金融資產賣給中國,中國拿真金白銀去購買美國的國債,等我們再藉錢給他們,他們拿這些錢來購買 中國的創造物質財富的寶貴資產,變成跨國公司屬下的資產,也就是美國的資產。即它們把金融的垃圾泡沫轉移到中國,把中國的資源和優質企業轉移到美國占有和 控制。

這個如意算盤其實他們打的太精明了,前一段時間可口可樂要併購匯源,很多人覺得是不是可口可樂瘋了,以兩倍的溢價來購買匯源!其實可口可樂是真聰明,拿即將嚴重貶值的,用印鈔機印刷出來的美元,裡面沒有任何的物質財富的抵押,來購買了你一隻金母雞,那還不划算嗎?

他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製造一種氛圍環境。先是鼓勵、威逼中國人民幣升值,同時他的美元貶值,推動資金從世界各國流向中國,將人民幣資產 泡沫刺激起來。當然,這之前,熱錢已經悄悄的進入了,搶先佈局了。 2004-2006年某些華爾街的著名投行不斷唱空上海樓市,其實他們在不斷的買、大量的買,然後將股價、樓價往上推,推到中國人都眼紅了。上證指數 3000、4000點以上,中國人坐不住了,於是殺進去追了,好了,人家就趁機會把股票給你了,你追到五千點、六千點,然後人家將股票給了你,人家賺了三 倍、五倍離場,你就被套進去了。然後他們幹什麼呢?反手做空!不斷循環做空。你把錢從銀行里提出來變成了股票被套牢,熱錢把股市裡的錢套現存進了銀行。

當股票價格從6124點跌到1664點,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熱錢的錢又變多了三倍,因為你的股價跌了70%,當年你從儲蓄裡拿出錢購 買股票,這些股票價格是一百元購買的,現在只值30元了;而人家是30元先進去的100元出來,然後又存到了銀行,現在他的100塊現金可以購買你3倍的 股票了,這就是一個魔術。簡言之,當年人家的30元錢可以買現在你100元買的股票的3倍,即人家的財富放大了9倍,我們的財富變成了1/9。這個遊戲玩 的太漂亮了。

熱錢的這個遊戲能成功,關鍵在哪裡?美國人要把中國的糖變成美國糖水,變成糖的水蒸氣,而中國有關部門還樂呵呵的去買,兩房債券買了多少呢,公佈 出來的數字是3760億美元,美國國債購買了多少呢?實際上是9000多億美元。這些都是中國上億計的勞工辛勤勞作,以極為低廉的資源價格,造成了環境污 染,欠下了大量的社保欠賬換來的。它的真實物質財富價值是兩塊錢,而我們一塊錢賣給了美國人,買回了什麼呢?買了價值含量只有一毛錢的兩房債券,美國房地 產的價格一下跌,一毛錢可能都沒有了,可能就是負的。買回了人家印刷機隨意印刷的美國國債,現在連利息都沒有了。

他們成功源於將中國某些決策精英的思維控制住了,你就要按照人家單方面製定的遊戲規則玩,輸的再難看也是很正常的,比如說黃金無用論、美元日不落 論、貿易順差原罪論,金融衍生品是人類智慧結晶論等等,這些反复跟你說,中國的某些金融精英們真的相信了,當然不排除有主管上就是為了獲取佣金的,人家就 拿金融垃圾把你的真金白銀換走了。

中國資產價格當熱錢進入時不斷往上漲,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遊戲變了,央行開始收流動性了,將錢收走了,這時熱錢也開始收流動性,股市裡一下子沒有錢了,股價狂跌;就會導致我們的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就會導致我們世界工廠流動性極為短缺,這就會出現資金流短缺的休克。

這時熱錢要幹什麼呢?他要把你打到底,將你的資產價格打到慘不忍睹,再來收購你。不過好在後來中央決策層清醒了過來,尤其是經過汶川大地震和奧運 火炬風波。我們《第一財經日報》也在不斷警示這些問題,當時現實也在不斷印證危機的逼近,社會上很多有識之士也在警示風險。 2008年6月份中央領導到全國各地密集調研,發現我們中國的情況已經非常嚴峻,那時緊急扭轉政策,進行救市。

好在還沒有到最壞的情況。股市先被打掉一輪;第二輪是世界工廠的利潤率打掉,生存能力打掉;第三輪是將房地產市場價格打掉;如果將房地產市場價格 下跌50%以上,我們的銀行系統就會出現危機,甚至會引發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那時候,人家再來收購你的資產,簡直就是白撿,何況美元又是隨便印的。

不過好在有幾個標誌性的事件,我們拒絕了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我們拒絕了達能收購哇哈哈。宏觀政策緊急轉向,包括我們當時貨幣政策也進行了調整,由從緊到適度寬鬆,財政政策變成積極的,十大行業救市,還有四萬億的經濟刺激等,這些都是非常及時的。

但我們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對外金融經濟博弈的被動局面呢?請大家看這是一張太極圖(見圖),中國的資產如果是白色的部分,都是實體資產,或者說 真實的財富,你會發現非常有趣的,中國央行的核心資產是紙幣,是美元,是美國國債,央行的核心資產98%以上是信用資產。反觀美國,美國黑色的部分都是金 融虛擬資產,但是美聯儲的核心資產是黃金,75%以上都是黃金。中國外儲不斷增持美元,就等於推轉了太極推手,中國的實物財富源源不斷流入到美國,美國虛 擬的信用貨幣、糖水或者是糖水蒸汽就會不斷的轉移到中國來。

我們為什麼要大規模的增持黃金,目的就是將整個的循環扭轉掉,不讓它繼續循環下去,我們為什麼建議中國的投資者,中國人民都要購買黃金,根源在此,——中國貨真價實的物質商品賣出去了,不能都換回來的都是一些紙幣垃圾啊,必須換回同樣貨真價值的黃金大宗商品。

剛才分析的是過去式,現在講未來式。未來的金融危機會怎麼演變呢?貨幣有三態,第一種是固態,以黃金為基本的等價物,所有的物質商品、所 有的物質和文化財富的一般等價物。第二是液態的貨幣,指的是沒有大宗商品和黃金在後面抵押的,就是央行發行的純信用貨幣,由此衍生出來的各種資產證券化產 品,債券等。第三種是氣態貨幣,也就是金融衍生品。

在金融危機第一個階段,外圈是氣態貨幣,由外面往裡面收縮,氣態向液態的乘數收縮,從5.7如果縮到3的話,流動性消失的是上百億元美元的流動 性,因為是乘數收縮,都是十萬億、一百萬億美元級別的收縮。美國救市是往裡印錢、印鈔票,往裡註錢,實際上是一萬億、一萬億這樣的加法,但是加法解決不了 除法的問題,由此金融危機第一個階段就會出現流動性的緊縮。

現在是液態貨幣向外擴張,氣態貨幣資產去槓桿化後向裡收縮,就會縮小氣態和液態貨幣的比值關係,這樣就會給大家一個感覺,好像風險是化解了,但是其實不是,這裡面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風險。

當中央銀行和政府將液態貨幣放出來時,我們可以看到證券資產價格有一個反彈,變相將液態貨幣資產的量放大了。同時由於消費的收縮,導致實體經濟是 收縮的——固定貨幣是往裡收縮的。液態向外擴大,固態向裡收縮,將會把液態貨幣和固態貨幣的乘數關係擴大了,表現為各國的國債已經在急劇的增加,美國已經 超過13萬億美元了,已經達到了GDP的百分之百,整個國家的債務大概是60萬億美元。都遠遠超過警戒標準了,風險已經很大了。

這麼多鈔票的印出來,於是美國債券、美元的持有人就很擔心我的錢能不能收回來。這時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什麼是貨幣的原始功能,就是物質和文化使用價值的交換工具,是一個保值的工具,這時大家就要開始追求黃金和大宗商品了。電影市場的火爆也是這個原因。

那麼大家甚麼時候開始追呢?一個標誌你看全球最富的那些人現在在幹什麼呢?現在全球最富的人都在購買實物黃金。包括美林一季度的報告就講 到,他們的最高端客戶已經連黃金ETF都不太感興趣了,就是要將黃金買回來放在家裡。另外一個重要的標誌是西方主流財經媒體的輿論導向,2009年一季度 幾乎所有主流財經媒體導向都改變了,以前都是嘲笑黃金,現在開始讚美黃金,《華爾街日報》評論說“只有金本位才能救資本主義”。

針對金融危機第一階段,中國採取的政策——人民幣不再升值、積極財政貨幣政策、大力釋放流動性,貨幣政策由從緊轉為適度寬鬆、4萬億救市、10大 產業振興、堅決制止外資收購等等,這些都是對的做法。但針對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我們還準備不足,尚未未雨綢繆。現在到了必須驚醒的時候了,因為剩下亡羊 補牢的時間不多了。 (未完待續

謝國忠:馴服通脹猛獸

謝國忠:馴服通脹猛獸

2009年06月24日第一財經日報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通脹只要沒有讓美國政府破產,那麼就會令美國受益

對通脹的恐懼正席捲金融市場:石油價格在三個月內翻番,美國國債收益率已上升三分之一,黃金也曾再次逼近歷史高點,農產品價格飆升。這種價格的上升是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發生的,是對通脹的擔憂促成了這種上升。

這次市場大概是正確的。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的通脹率目標是5%甚至更高。這是加速拯救負債累累的美國人的唯一方法。在債務鎖定了長期利率時,通 脹是減輕債務負擔的好辦法,而且不需要再融資。比如,最近抵押貸款再融資的風潮就令很多美國家庭能夠很好地利用通脹。如果通脹上升,美國家庭的收入也會隨 著上升,但債務的利率則被鎖定在之前的低水平上。當然,那些貸款者則會因通脹而受到損失。

然而,美國政府並沒有對高通脹做好完全的準備。美國政府債務已經有11.4萬億美元,而且還以每天6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聯邦政府債務平均到期期 限是四年,也就是說,每年四分之一的債務需要再融資。以2009年需要淨融資2萬億美元來看,美國政府每天需要融資大概100億美元。如果國庫券收益率繼 續飆漲,那麼可以預見,利率負擔將漸漸地令聯邦政府無法控制。在某一時點,市場會停止借錢給美國政府,如果市場預期它將要破產的話。

國債市場通常是個龐氏騙局。政府很少用財政盈餘來償還舊債,它們通常的做法是藉新還舊。看看現代史就知道,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曾發生過債務危機, 通常是宣布不償還數十年積累起來的政府債務。國債通常被看作是安全資產,因為很少出現違約。但僅在投資者還願意借錢給政府時方才如此。國債的安全性取決於 預期的自我實現。因此,當利率居高不下而政府融資需求巨大時,預期的自我實現機制就會崩潰。

當市場停止借錢給聯邦政府後,美聯儲可以介入印鈔,使國債貨幣化。然而這幾乎肯定會導緻美元崩潰和惡性通脹。 1998年俄羅斯就是這樣做的:這一做法令俄羅斯政府的債務一筆勾銷,但是投資者從此遠離俄羅斯,此後很多年俄羅斯都非常貧困。唯有油價飆升才為其帶回了 財富。美國準備好這麼做了嗎?我想沒有。美國還有足夠的信譽來採取更好的方式,慢慢掠奪貸款給它的人。

美聯儲可能很快就會對通脹措辭嚴厲,並在年內開始加息。這種做法會抑制國債利率上升,但是也會令大宗商品市場和股市的投資者產生流動性恐慌,可能 會導致市場崩潰。美聯儲可能需要以安慰性的言辭以及購買更多國債的行動來應對流動性恐慌。它需要在“國債義和團”(bond vigilantes,指投資者因擔心政府的財政及貨幣政策難以為繼,而賣出公債,拉高國債利率)和“流動性癮君子”(liquidity junkies)之間尋求平衡。辦法是同時愚弄二者:令市場相信美聯儲會堅決對抗通脹,然後促進經濟增長。然而事實上是滯脹。

對美聯儲來說,最完美的辦法是讓利率處在通脹率之下——令真實利率為負——同時讓美元逐步貶值。前者令美國債務負擔最小化並將其轉移給外國人。後 者則吸引製造業重回美國。這一壯舉可不容易實現。 “流動性癮君子”好辦,它們用其他人的錢進行投機,樂於被愚弄。然而“國債義和團”卻不好安撫。他們是狂熱的守財奴,一有通脹的跡象就會逃之夭夭。不過現 在他們的行動可能已經不那麼迅速了。其他的投資品早已通脹化。當CPI上升,整個貨幣貶值,那麼就無處可逃了。如果美聯儲措施得當,“國債義和團”也會如 貓一般溫順。

“覺得幸運”一定紮根於人類靈魂深處。在非洲大草原進化時,那些敢於探索新大陸的人得以興盛起來。在人口稀少的世界,那是正確的戰略。一些覺得幸運的人離 開了非洲前往歐亞大陸,從而真正有了運氣;它們獲得了最後的免費午餐——其他人甚麼也沒有。我們都是他們的後代。我們生而帶有“獲得運氣”的基因。

然而現在,世界擁有66億人口。所有的一切都正被取盡。所以我們創造了金融市場來滿足我們“獲得運氣”的渴求。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央行點紙成金,供世人爭奪。

在未來五年中,政府和央行將通過市場波動令投資者“補貼”經濟增長。以前我們在科技領域看到過類似情形。納斯達克吸引著人們隨之漲跌。市場波動描繪了一個假相,人們可以通過運氣致富。

在過去20年裡,數千億美元投入到科技領域。這些錢孵出了無數新技術,造福了人類。而投資者整體而言並沒有賺到什麼錢。

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整個股票市場。疲軟的經濟需要低成本的資本,最好是負回報的資本來最大程度地促進就業。沒有人會投資給確定會賠錢的項目。然而市場波動創造了贏的可能。沒有什麼能像偶然的機會那樣,把智者變成樂意輸錢的人。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作者係獨立經濟學家;翻譯:王慧卿)

美元大危機與黃金大牛市

迷信美元國人必然迷失於巨大財富黑洞

張庭賓《美元大危機與黃金大牛市》演講之一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

2009年6月19日廣州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下國際金融大危機與黃金大牛市到底是什麼樣的原理,我並不想只告訴大家這樣的一個結果,因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對於金融分析師來說,不僅要告訴大家一個結果,還要告訴大家是為什麼。

簡要回顧一下我們過去做的判斷。應該說我站在這裡還是比較自信的,因為在過去4年中,我們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內宏觀經濟大動盪、A股的大起大伏和國際黃金大牛市基本都提前判斷到了,現實和市場曲線證明了我們的戰略前瞻力(見附錄)。

我不是經濟、金融專業畢業的,有我自己對經濟和金融的理解,我使用自己的方法做出判斷。經濟是什麼呢?經濟不是太多的圖標,包括計算公式,當然這 些計算方法是有一定作用的工具。本質而言,金融、經濟的本質是人與人的經濟利益的再分配,是人與人的經濟關係的相互博弈。認識這個本質之後,我們很快就會 變成金融學家和經濟學家。而某些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是不會給你講本質的利益博弈,利害關係的,甚至他們恰恰是要掩蓋這個本質的。

大家很可能奇怪,為什麼你們有如此多特立獨行的大膽準確的預測呢?

實際上我們有一個分析框架。我們的分析框架是一個多層次多緯度的分析框架。經濟金融是一個很複雜的複合體,要分析全球經濟、金融、貨幣的複雜系 統。要對多個層次都能夠認識清楚。最底層,也是第一層是經濟人,是一個人的衣食住行、投入產出;第二層是企業微觀經濟,一個企業的運營規律;第三層是區域 經濟,也就是產業集群;第四層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各種因素演變規律;第五層是國際的宏觀經濟,包括美國、歐洲、日本等的經濟基本面;第六層是全球金融衍生經 濟,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形態。第七層是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發展的脈絡規律;最高層,也是第八層是人性和宗教,人性也是有周期,比如和平久了想打仗,苦難 久了臥薪嘗膽。我們是使用這樣一種複合型的辦法,中下部我們藉助外部專門性研究機構的成果較多,我們的長項是在上半部分——宏觀、超宏觀。

這張圖是2005年我們做出來的,當時我們一直想搞明白全球金融市場的關係是怎樣的,全球不同國家、不同的金融產品、不同的金融市場到底之間到底 是怎樣聯動的,由於第一財經日報面向的就是全球金融市場,我花了半年時間把它畫出來。這是全球金融市場資金鍊的模擬圖(見圖)。





金融市場中最核心的就是匯率和黃金市場,也就是美元和黃金市場。美國、歐洲、日本、中國、中國香港等等,我們可以發現全球的金融市場,包括經濟 體,是被資金鍊聯繫在一起的,就是當資金從一個國家流到另外一個國家時,當它從一個市場流到一個市場,一個產品流到另外一個產品,流入的國家、地區、產品 價格就會漲,錢就是水,水多了嘛,水上的物價和資產價格就會水漲船高;如果流出了價格就會暴跌。我們用這樣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解釋很多東西,包括上海的房地 產價格。

上海的房地產價格我們在國內也是最早使用國際熱錢的理念來分析,當時上海的房地產價格已上漲了三倍,但是還在繼續漲,很多人搞不明白為什麼漲這麼 多,國內基本的供求關係已經無法解釋。我們解釋說,是因為全球的錢來投機中國人民幣升值,灘頭陣地就是上海,先在上海登陸,就可以將上海的股票、上海的樓 房價格炒高。這就得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一輪美元金融危機的真相。西方的金融教科書,包括西方的交融權威給我們講了很多的金融概念和理論,大眾根本無法聽,因為你聽不懂,他們已經金融 數學化了,高等代數化,這是一個鑽進去很難出來的超級迷宮。它的目的就是讓你聽不懂,妄自菲薄,只好把話語權交給了他們,將投資決策權交給了他們。他們會 反复給你灌輸要迷信美元,迷信美國,讓你交出財富自決權。而我們做的恰恰相反,媒體就是要降低金融門檻,讓大家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然後擁有前途選擇權, 命運自決權。

這就需要找到財富真相的最核心概念。什麼是財富呢?財富其實有三種形態,比如說像糖的這個形態,如果說財富是糖的話,糖就是真實的物質和文化的使 用價值,你買一輛轎車,這個車可以開,使你出入方便,你買電影票可以看電影,可以娛樂一下。這就是糖,就是貨真價實的財富源頭、財富的本源,我們稱之為物 質財富。這種糖的一般等價物,在幾千年形成的就是黃金,黃金是這種物質財富的一般等價物。

但是黃金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交易不方便,因為黃金的單位價值含量很高,所以後來紙幣慢慢引入。紙幣如水,央行就要給水龍頭打開,不斷的印鈔 票,等於放出了很多水,當水放出來之後,糖就被稀釋了,變成了糖水。糖水和糖的單位價值是不能比的。後來水越放越多,糖水越來越稀釋,最後變成了含糖分子 的水蒸氣,這就變成了一個氣態的東西。

如果說這個糖是一個物質財富的話,它的一般等價物是黃金的話;糖就在信用紙幣發多了之後將內在價值稀釋了,其實像股票、紙幣、債券市場等都是。再 到後來就是金融衍生品,內在的價值就更少了,一開始首付只有5%,甚至是零首付,前幾年是非常低的固定利率,然後就將產品打包出去賣;再把這些垃圾證券買 上保險,叫CDS,2006年美國CDS的總額高達60萬億美元,它們賣的價格卻是跟糖差不多一樣的價格,所以為什麼華爾街那些人在那兒不生產任何真實的 財富就可以獲得暴利呢?其實他們就是將1/5含糖量的糖水賣到糖的價格,只有1/10或者1/20糖分子水蒸氣也賣到糖的價格,這就是他們暴利的源頭。但 假的就是假的,一旦房價跌過簽約時的價格,它就是負資產,變成了巨大的資產黑洞。最後把貝爾斯等、美林、AIG等都吞噬了。

美國2006年的糖有多少呢?我們給這個糖找一個假定或者是接近的數字,美國的GDP是13.2萬億美元,這其實不准確,這裡面只有11%是製造 業,還有相當大部分是服務業和金融業,我們假定是13.2萬億;液態的糖——美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在2006年大概是90萬億美元;糖水蒸氣——美國的金 融衍生品是518萬億。

美聯儲的水越放越多,金融機構槓桿越放越大,金融衍生品越玩越大,最後就失衡了——就像是一艘船航行在海上,為什麼能夠平衡呢?因為水下底艙跟水 上船體差不多大,可以形成一個平衡。但美國虛擬金融產品的大樓越蓋越高,越來越龐大,但是它的地基:實體工商業越來越小——大都轉移到國外去了。再加上歐 元與美元競爭,拆它的台,它就無以為繼了,虛擬金融產品開始全面坍塌。

當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國自己來解決不可能了,美國這次金融危機三次週期疊合在一起,第一個是美國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01年開始到08年破滅; 第二個週期是美元的泡沫週期幻滅,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不斷的印鈔票,現在破滅了;第三個更大的周期就是整個美國的崛起和衰落的周期,二戰之後達到 了最頂峰,之後內在的競爭力悄悄走下坡路,近十年在加速。

當這三個週期疊加在一起,美國短期內自我拯救是不可能的。美元的泡沫週期形成是接近四十年的,你想用一兩年的時間化解掉不可能,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製造這麼多的真實財富來平衡。那麼只有向外部轉嫁危機。

外部轉嫁危機有三個方向。一個方向向歐元轉嫁,轉嫁的方式是印鈔票,往系統裡註更多的水,但是歐洲人很聰明啊,歐洲人是做金融的老祖先,美國人印 了七千多億美元,歐洲人宣布印八千多億。轉嫁不了;二是向石油轉嫁,打伊拉克、又想打伊朗,沙特的石油又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中東的石油控制住了,就可以向 全球徵收石油特別稅。但是這個也不成功,後來要打伊朗時,歐洲和俄羅斯都是明里暗裡幫伊朗,石油價格狂漲,147美元的石油價格是美國能夠承受的最高石油 價格,而歐洲可以承受的石油價格是170到180美元一桶。第三是向中國轉嫁,怎麼轉嫁呢?我接下來再講。 (未完待續)



附錄:前瞻贏天下

第一是對國際宏觀經濟金融預測分析。 04年11月我們報紙剛剛換刊沒有幾天,當時我寫了《全球經濟龜裂、石油陰霾加劇》,指出石油危機要來了,當時石油價格才30美元,後來漲到140多美 元。 2006年初,我寫了《2006危與機:美國的調整與中國的速度》,指出美國很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爆發時間點大約在08年前後,它真的就來了。 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剛剛出了一些苗頭,我們就說這是美元超級危機就來臨,我們將見證一個動蕩的時代,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時代,而不是一兩年的時間。

第二是對於中國宏觀經濟的前瞻分析。 07年初時我們當時已經警告了,中國在未來的兩年可能會出現熱錢的危機,是什麼特點呢?熱錢會衝著中國的人民幣升值和中國的利率上漲到中國來投機,會大幅 度拉高中國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拉到很高的情況下,同時中國經濟基本面會往下走,由於流動性緊縮的問題,導致我們實體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當資產泡沫非 常嚴重和實體經濟非常糟糕背離到極大的程度後,熱錢就會瘋狂做空,我們的股市會以非常慘烈的方式往下跌。

08年3月時,我們警告了熱錢會在奧運會前後做空,包括熱錢會流走,我們的樓價會跌下來,股價也會大跌。 08年4月份的時候,筆者警告《中國的“世界工廠”會不會“休克”? 》,指出我們已經無法避免中等級別的金融動盪,大概是6.0到7.0級的經濟地震,幸好我們救市還比較及時,將震級控制住了,否則到現在局面不可收拾。

第三是對中國A股市的預測和判斷,05年5月時,當時股改還是困難重重,大家沒有信心時,我們做出一個判斷,中國如果在股改當中明確兩個 政策:一個是在一年之後實現新的IPO股票上市,另外就是在這之前不要發行股權分裂的IPO,A股就會走向良性循環,觸底反彈。 05年5月我們明確講牛市就快來了,那篇文章叫“億萬富翁與急於賣樓套現,只因牛時將臨擬狂買万科”。到了06年10月份時我們做出的判斷是股指期貨將造 就A股重大的戰術機會,在股指期貨推出前A股將大漲;07年4月份之後,那時已經是三千點以上,我們在不斷地提示風險——3500點以上的股市已經進入了 博傻階段,看誰比誰更勇敢、誰比誰更傻;07年8月份我們已經認為A股進入了瘋狂泡沫的階段;到了07年10月22日,6天前的10月16日上證指數創下 了6124點的歷史高點,我寫了一篇文章,建議散戶撤離股市去買實物黃金。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當時投資者真這麼做了,你是過去兩年中的最成功的投資者。

到了08年4月份,當時股市是三千多點,我們就認為如果我們宏觀調控政策不去打擊熱錢的話,A股會跌到二千點以下。而到了去年10月27 日,市場很恐慌,我們作出的判斷是如果我們的央行、我們的政府將流動性放出,那麼A股很快就會形成反轉。我們說的是反轉,而不是說反彈,按照技術性點位, 大概是到2400點實現反轉,後來就實現了反轉。

第四是對黃金大牛市的提前預判,我們在國內最早在公開媒體上建議央行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這是在2005年7月份,那時黃金的價格是429 美元一盎司,這之後我們不斷的警示,提醒我們要增加對黃金的投資,無論是國家還是金融機構,還是個人,因為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大趨勢會出現紙幣的危機,美元 的信用危機。另外我們在07年8月13日,我們分析歐元和美元的爭霸賽升級,這時黃金的主裁判地位會加強,這時黃金的價格可能會進入比較快速的上漲階段。

我們也不是一味的唱多,也有兩次對黃金價格下跌的提醒:08年1月7日,中國黃金期貨上市時,我們認為國際黃金的空頭已經做好準備,打擊中國黃金的多頭。 08年7月12日,我提醒投資者最近黃金市場建議觀望。

其實黃金市場非常有意思,黃金市場的操縱性非常強,黃金是政治金屬、貨幣金屬,美元黃金市場是全球所有金融市場的真正核心。裡面是全球最聰明的 人,最頂尖的精英在玩這個遊戲。果然,後來國內很多多頭被殺的非常慘,08年3月份以來是三輪非常強烈的做空,它是一個政治的、經濟的、金融的全面博弈。

兩次黃金的大跌,一次是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前,一次是在美國的總統大選之前跌下來的。兩次黃金的高點非常有意思,兩次是在中國的“兩會”,“兩會”開完價格就開始往下狂跌。 (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黃金CFTC數據半年分析

黃金CFTC數據半年分析報告(2009-06-24 11:13:31)
http://blog.sina.com.cn/fly96406

黃金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品種,特別當我們長期跟踪CFTC相關數據的時候,就會發現期金市場存在著兩個鮮明的特點。期金市場第一個特點是每當黃金價 格上漲,在期金市場上敢於做空的人就越來越多,反映在CFTC的數據上就是商業性淨空頭頭寸大增。一般來說,商品都是買漲不買跌,而黃金市場卻恰恰相反, 有買跌賣漲的現象。期金市場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每當黃金價格上漲,空頭頭寸的集中度就會驚人地提高。 CFTC每週除了公佈已經為人們所熟悉的COT報告之外,還有一份月度報告,《銀行參與期貨,期權市場報告》。這份報告給出了銀行在商品市場持有多空頭頭 寸的具體情況。

數據來源:CFTC

上圖反映的是黃金價格走勢與三間美國銀行淨空頭頭寸佔總淨空頭頭寸的比例之間的關係,黑色線是黃金價格,紅色是三間美國銀行淨空頭頭寸占淨總空頭 頭寸的比例。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黃金價格走勢與三間美國銀行淨空頭頭寸佔總淨空頭頭寸的比例之間有近似正比關係,也就是說金價越高,這三家銀行越是有興 趣做空。非常清楚從2008年7月到11月間,這三家美國銀行從零頭寸迅速增加到佔總淨空頭頭寸的67%。每當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這三間銀行就會大幅增 加其在期金市場上的空頭頭寸,最高的時候竟然達到總淨空頭頭寸的三分之二。上述的數字很好地說明期金市場存在著的這兩個特點。

那麼今年以來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我們來回顧一下,金價在2月份暴漲衝擊1000美元每盎司的時候,總的商業性淨空頭頭寸也達到了今年以來的頂 點。根據2月17日的COT報告,金價在1000美元每盎司的時候商業性淨空頭為196360份。當金價從高位回落,不斷走低的過程中,商業性淨空頭頭寸 也不斷消減。金價在4月6日創出了865美元/盎司的半年低點,同時據4月7日的COT報告,總的商業淨空頭頭寸為153223份,為2月17日的高峰以 來最低。這個數字比高峰時少了超過40000份合約,相當於400萬盎司黃金的量。商業性淨空頭頭寸隨金價上漲大量增加的同時,在COMEX期金上空頭的 集中度也是空前的,根據2009年2月2日的《銀行參與期貨,期權市場報告》,三大空頭(其中有JP摩根和匯豐)擁有68.3%的淨空頭頭寸。二月份 CFTC數據變化情況也再一次證實期金市場的這兩個特點。

CFTC數據趨勢圖



數據來源:CFTC

還有今年6月初,金價再一次接近整千美元大關的時候,商業性淨空頭的變化再一次映證了這一規律。倫敦金在6月3日達到了最新一輪上漲行情的頂點, 而根據CFTC的6月2日數據,商業性淨空頭高達226521份,比二月份金價衝擊1007美元/盎司的時候還要高。而商業性淨頭寸的集中度仍然高居不 下,三間美國儲金銀行的淨空頭頭寸比例達54.3%。

綜合上述的分析,今年黃金價格兩次沖擊整千美元大關未果,都與三大儲金銀行在期金市場的大力打壓很有關係。整千元關口已經成為了一個多空雙方激烈 爭奪的戰略性關口,如果一旦擊破,黃金很可能再次走出像從去年10月底到今年2月初的單邊上漲行情。最後未平倉合約的變化趨勢也值得注意,從去年的趨勢來 看,雖然金價在金融海嘯後的表現不俗,但是未平倉合約數總體呈下降趨勢,但是從今年開始未平倉合約數開始掉頭走高,除了在3月份出現反复外,基本呈現單邊 上漲行情。這個現像說明雖然2009年的頭半年,金價屢屢在整千元關口受到挫折,但是資金仍然源源不斷地流入期金市場,這與投資者繼續看好黃金未來走勢是 分不開的。

2009年6月22日

曹仁超—投資者日記2009年6月22

現在曹仁超—投資者日記以改為[投資者筆記]並以每週一更新
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

美債泡沫就快爆

6月21日,週日。恆指上週三出現50天線升穿250天線,即所謂牛市確認訊號;但恆指250天線仍在回落中,而唔係出現平穩或向上期,令呢次突破出錯率 較高;加上客觀經濟形勢仍未配合,令呢次由3月9日至6月12日恆指共上升68.9%,似熊市反彈大過牛市開始。美國過去每年透過樓價上升可增加嘅 8000億美元消費力。到咗去年唔再存在,因樓價回落中。在可見將來亦無法再出現;加上美資銀行受到呢次金融危機影響,復元需時,令未來貸款能力大減。何 況今年標普五百大企業純利較去年進一步減少,而唔係回升。估計每股標普只賺50美元左右,即依家美股P/E十七倍左右,唔見得吸引。根據路透上週所做嘅調 查:上周美國分析界對今年第二季標普五百純利估計係負34.6%(上二週係負35.7%);對第三季純利估計係負21.7%。 IMF估計,美資銀行家嚇只作出50%撥備。聯儲局認為,2010年前美國十九家最大銀行蝕咗5990億美元。上述係話畀我地知,現實較投資市場估計更 差!

美股大反彈唔係牛市開始

2003年開始嘅全球經濟復蘇,係美國政府透過製造更大嘅泡沫(房地產),去替代科網股泡沫爆破。今年又有咩泡沫可替代呢個房地產泡沫爆破?令呢個由 1982年開始嘅美股超級大牛市,透過美國消費者不斷增加負債去支撐嘅消費力。到今年1月甚至喺0.25厘利率刺激下,美國人仍決定增加儲蓄。從呢二點 睇,3月9日到6月12日嘅美股上升只係一次大反彈,唔係牛市開始。

美國響2002年8月至2005年10月嗰三十八個月中,有三十四個月係負利率(即利率低於CPI升幅),僅次於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 嗰四十個月負利率期。 2006年以前美國樓價升幅及2007年美股升幅,媲美1978至1981年嗰段日子。但家嚇美國樓價及股市跌幅卻唔及1982年咁勁。小心呢次回升只係 熊市中嘅一次中期調整。 6月17日美國政府宣布金融改革方案。呢個係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另一次美國大規模金融改革,結束由八十年代開始嘅金融自由化大趨勢。相信呢次衰退期較 1973至1975年、1981及1983年嗰次更長。但家嚇股市投資者卻響度預期經濟出現V形反彈。事後如發現經濟唔係V形而係W形,唔排除出現另一次 大拋售。

1997年7月亞洲發生金融風暴後,格蛇、魯賓及森瑪斯三人決定透過減息、壓低美元滙價,以及挽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去對抗衰退。呢D行為不但阻止咗亞洲 經濟衰退蔓延到美國,同時因美國經濟保持繁榮而拖動亞洲經濟向上。但2007年8月金融風暴卻響美國發生,邊個仲有咁大能力去挽救全球經濟?!單單今年首 季美國入口減少,已令全球貿易量下降。雖然今年3月響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令美股上升,但經濟唔可以單靠信心去支持。小心反彈完成後進入類似1930年5 月至1932年7月道指再回落60%嘅情況,當年企業利潤再下跌50%,拖跨咗股市。呢D情況會唔會響今年下半年嘅美國出現?至於商品價格嘅上升係反彈定 係另一牛市開始?從去年11月起,中國政府大量購買原材料及儲存,但同期世界其他地方對原材料需求卻下跌50%。中國GDP只有美國四分一,呢次由中國政 府獨力支持嘅原材料價格上升,到底可維持幾耐?過去歷史證明,每次由政府大量購買原材料去支持價格,只代表距離原材料價格見底日子仍很遠。

今年第一季唔少國家出口金額減少30%至50%,但原材料價格響今年上半年卻大升,睇嚟好矛盾。 5月份美國生產商價格指數(PPI)較4月回落0.2%,較一年前回落5%,亦係1949年以來最大跌幅。

各位今天感受到嘅通脹,主要來自超市,理由係今年3月份起港元跟隨美元貶值。一旦離開超市就較難感覺到通貨膨脹存在。

2002至2008年美滙指數回落50%;同期油價由每桶20美元升到147美元,升幅係635%。去年年中開始至今年3月美滙指數回升25%;同期油價 回落76%,見32美元。美滙指數由今年3月起至家嚇回落15%、今年上半年油價上升128%;金價由2002至2008年只上升233%,即金價對美元 滙價敏感度唔及油價。

投資者如果每年響7月份吸納黃金,到咗9月或10月出售,咁過去三十三年內有二十六年係有錢賺。今年7月又點?出現呢個情況理由係印度人同中國人嘅嫁娶旺季集中響每年9月至11月,造成每年8至10月金價上升。

今年3月美國消費額減少166億美元,4月再減157億美元;美國人嘅消費減少中,但美國消費股卻響今年3至5月大升。

美國財赤驚人

美國今年商業樓宇貸款估計出現虧損7000億美元(銀行共借出3.5萬億美元),聯儲局已答應提供財務上支持。

5月響美國市場出售嘅本田汽車銷量下降39.2%、豐田汽車銷量下跌38.4%,更加唔使講其他牌子汽車。估計2008/09年9月止,美國財赤高達 1.85萬億美元,相等於GDP 13%。未來十年美國財赤加埋將達到21萬億美元,美國債券市場又可支持幾耐?唔少人預測未來美元滙價將崩潰,我老曹反而擔心美債市場泡沫爆破。 2007年美國金融業只佔GDP 8%,但佔全美上市企業40%利潤,極唔平衡。

去年股聖蝕咗250億美元或全部財富40%;去年巴郡並冇100%投資,如果唔係佢去年嘅虧損更大。股聖太習慣長期牛市,而唔察覺超級大牛市響2007年10月結束。面對超級牛市結束,連佢都手足無措,何況其他投資者?

1960年美國人負債相等於個人稅後收入嘅55%;2007年美國人負債係個人稅後收入133%。 1950年美國整個債券市場相等於GDP 143%、2007年係350%。六十年代美國消費佔GDP 62%、2008年佔73%。 David Brooks認為,The Great Unwinding已開始,估計要到2018年先完成。

日本量化寬鬆政策惡果

CRB商品指數由2月24日200點至家嚇上升33%。主因係各國政府自去年10月起先後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引發投資者對通脹擔憂;加上投機者響股票 市場炒經濟復蘇概念。自CDO危機後,各國政府向全球經濟注資超過10萬億美元,但油價卻由去年8月147美元回落到同年12月32美元後先反彈至73美 元。近日昇市到底係反彈市定係另一牛市開始?由於2012年到2016年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簡稱CAFE)法案生效,令美國人所嘅汽車耗油量必須大減,先可以符合新法例嘅要求。相信高油價時代響去年8月結束。所謂量化寬鬆貨幣 政策,日本政府響過去二十年已一再採用,但未見成效。通縮、微不足道嘅GDP增長率及政治動盪,成為日本過去二十年嘅經濟寫照。過去二十年日本銀行亦用盡 一切方法,包括零利率及增加貨幣供應去刺激經濟,今年各位甚至相信日本最惡劣日子已過去,但未來日子,日本經濟增長率又有幾多?連日本銀行行長亦無法回 答。東京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副主席認為,日本經濟仍走唔出W形。

1990年1月起,日本股市嘅回落係典型資產負債表衰退。呢個情況以前教科書冇教,因此好多人唔曉。成因係1985年嘅廣場協議中,G7要求日圓升值,形 成大量資金流入日本。日本政府為咗減慢日圓升值速度而濫發貨幣,結果令境內資產價格狂升及經濟出現過度擴張。資產價格大幅升值後,銀行及企業界自然大量增 加貸款,新增貸款流入市場,進一步推高資產價格,令經濟進一步過熱……到咗1989年6月日本銀行行長三重野康上任後,為解決呢D問題而大力抽緊銀根。日 圓利率急升引發1990年1月起日股下跌,隨之而來係不動產價格回落。資產價格下跌令銀行需回收借出款項,以及企業亦要減少貸款。呢D行為令日本資產價格 進一步下跌,唔少貸款變成呆壞賬,因而引發資產負債表衰退。

學曉資產負債表衰退威力

1990年1月起日本股市及不動產泡沫爆破後,國際熱錢轉移陣地轉攻香港。當年本報各同文曾向港英政府建議取消聯繫滙率制度,以便可以全力對付國際熱錢入 侵;可惜當年港英政府擔心呢種行為響政治上唔正確,而唔敢改變聯滙制度。結果造成熱錢流入,刺激香港股市同房地產由1990年1月至1997年8月狂升, 到咗1997年第三季開始暴跌。 1998年8月雖然特區政府入市支持港股及修改聯滙制度中嘅缺點,令熱錢再唔係咁容易進行攻擊,令港股穩定落嚟,但物業價格調整要到2003年第二季先結 束。有咗日本同香港嘅經驗。美國聯儲局不但冇學乖,2001年9月當美國發生「九.一一慘劇」,格蛇便炮製美國樓市泡沫去對抗可能引發嘅衰退,令2001 至2007年美國樓市出現泡沫。

日本經濟因為冇第三者出手挽救,家嚇衰退仍係沒完沒了。香港比較好彩,自中國政府推出自由行及CEPA後,經濟衰退響2003年第二季結束。呢次 美國又點?俗語有云︰「自作孽、不可活。」過去二十年日本政府共動用15萬億美元(相等於日本三年GDP)去挽救經濟,成績係點?大家有目共睹。從分析九 十年代日本股市及樓市中,明白咗資產負債表衰退嘅威力,我老曹因此避過咗1997年8月起嘅香港經濟衰退,以及2007年10月嘅美國CDO危機,亦因此 唔相信美國股市可以響今年3月份見底嘅理論。

買家逐步減少

衰退一般係指連續二季GDP負增長。但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定律,呢個講法並非絕對。佢地認為,經濟一旦開始進入收縮期便叫做衰 退。根據呢個定律,NBER認為,2007年第四季起美國經濟已步入衰退期;隨著今年3月政府拋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道指由3月6日起出現強力反彈,相 信可令美國GDP出現一至二季回升。美國總統胡佛曾動用相等於當年GDP 8.3%嘅刺激方案,亦曾引發1929年11月至1930年4月股市強力反彈,情況同今年3月到6月美股表現差唔多。最終因美國經濟繼續回落,令道指由 1930年4月嘅297點回落到1932年嘅41點先完成整個大跌市;美國GDP由1929年8月到1933年3月共回落咗27%;證明股市服從經濟,而 唔係經濟服從股市方向。呢種情況會唔會響今年下半年出現?家嚇美國政府每稅收1元、開支係2美元,唔夠嘅數由出售債券去支付。 1980年至今呢D新增債券由日本、中國、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等政府支持,但今年4月起中國政府表示未來購買美國債券興趣下降,美債由今年1月起係咪步入 大熊市? 2008/09年度美國政府財赤高達GDP 13%,必須繼續發債,但買家數目卻響度減少緊。

美國過去十二個月收支赤字減少至6730億美元(之前係8000億美元);貿赤係7304億美元,較上年度減少20%;工業生產減少12.8% (日本減少34.2%及歐羅區減少20.2%。即美國經濟仍較日本及歐洲好),呢個係美元滙價並冇好似分析員估計出現狂瀉嘅理由。美國政府1931年稅收 較1929年減少52%;今年第一季美國稅收較2007年第四季減少30%。 2009/2010年稅收較2007/2008年估計少收20%至25%,情況唔及1931年咁惡劣。但2010/2011年財赤可能上升到2.5萬億至 3萬億美元,到時先係債市大考驗。

寬鬆投機

寬鬆投機
本文見《財經》雜誌2009年第13期出版日期2009年06月22日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除非中國經濟模式發生變化,否則企業真的不打算投資。現在企業拿錢投機,也並非完全不合理

謝國忠/文

中國2008年12月以來出現的貸款高峰,已帶動高達6萬億元的銀行貸款。許多分析家認為,經濟繁榮將於2009年下半年出現。但是,他們可能要失望了。大部分放出的貸款並沒有變成投資,而是流入了資本市場。

3月以來商品價格飛漲。 CRB指數上漲約三分之一。一些重要的商品,如石油和銅的價格都比今年的底部價格增長了1倍。正如我先前所說,是金融買家的需求推動著商品價格的變化。

疲軟的全球經濟不能支持較高的商品價格,相反,低利率以及對通貨膨脹的擔心,正在推動資金進入商品買盤。僅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一項, 就佔了石油期貨市場交易量的一半之多。和對沖基金一樣,ETF也允許散戶投資者入場,他們可以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類產品已經嚴重影響了貨幣政策制 定。其一大後果就是,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會最終導致通貨膨脹,原因正是由於大規模資金投向了所謂的通貨膨脹避險資產——如大宗商品等領域。

毫無疑問,自去年12月以來,中國的銀行貸款推動著商品的投機性庫存需求。中國的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購買大宗商品,再以這些商品作為企業貸款擔 保。貸款的結構類似抵押貸款。銀行發放此類貸款通常需要格外謹慎,因為商品價格波動遠遠超過房價變化。但是,中國的銀行放貸還是比較寬鬆的。由於中國正處 於工業化進程中,國家支持工業活動,如為了工業化生產的原材料採購等,因此,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當購買商品意在投機時,借款人承擔的高風險對經濟本身不但沒有任何好處,在某些情況下,還可能影響銀行,甚至經濟運行。

是什麼讓力拓如此長袖善舞

投機性需求,例如鐵礦石,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力拓在收購加拿大鋁業公司時,因過高的價格和債務融資曾經歷過破產風險。當鐵礦石價格從峰值下降了三分之二的時候,市場開始擔心這一收購行為的可行性,力拓的股票價格迅速走低。

其後,中鋁經過談判,達成了將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投資力拓的協議,以支持其融資。然而,由於力拓股價漲到了其底部價格的2倍,力拓決定拒絕中鋁 投資,取而代之的是以發行新股來融資。可以說,基本上是中鋁給了力拓一個免費的看漲期權。當出現一個更好的選擇時,力拓就拋棄了中鋁。現在的問題是,為什 麼力拓的股價表現得還不錯?

國際媒體一直在報導中國商品進口創記錄的數額。數量的激增被理解為反映了中國經濟正在復蘇。事實上,國際金融市場已經把中國的複蘇理解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前兆。這是推高世界各地股票價格的一個主要因素。

但是,中國的進口主要是投機庫存。銀行貸款是如此廉價易得,因此,許多商品分銷商的資金都用於投機。第一波採購,是利用現貨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價 套利。這很聰明。大部分商品的價格曲線已經趨於平緩,而價格上漲導致的進口多是為了投機。由於有這麼多中國投機者,他們的需求推動了價格的上漲,使得預期 能在短期內自我實現。

很明顯,中鋁失利於投資力拓,讓中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當力拓看到其股票價格高漲,它便發行新股,以更低廉的成本籌集資金,用來支付債務。

中鋁潛在的財務損失還不只是這一點。更大的成本將來自進一步壟斷的鐵礦石市場。在撕毀與中鋁的協議後,力拓立刻與必和必拓合併,協商建立鐵礦石合 資公司。儘管這兩個公司將保持獨立的營銷渠道,可聯合生產機制使得它們能夠在生產層面互相勾結,這將對未來的鐵礦石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鐵礦石市場一向對中國很殘酷,部分原因是由於中國自身系統效率低下。 2003年之前的40年裡,鐵礦石價格在每噸20美元至30美元之間波動。世界鐵礦石儲備豐富,生產成本決定了其價格。 2003年後,中國激增的需求使得鐵礦石的價格超過了這一範圍。合同價格翻了兩番,接近每噸100美元的水平。在2008年,現貨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噸近 200美元。中國進口的鐵礦石比歐洲和日本的總和還要多。鐵礦石價格的暴漲,已讓中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鐵礦石價格飛漲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三大鐵礦石廠商力量逐步集中。當然,中國對鐵礦石巨大的需求是另一個主要原因。中國鋼鐵總體生產能力暴增,但 並不集中。中國各地方政府一直痴迷於促進鋼鐵工業增長,這也是這一行業呈現四分五裂現狀的重要原因。巨大的需求與眾多小鋼廠共存,為三大鐵礦石廠商提高價 格提供了完美的條件。這三大廠商往往抬出“現貨價格高”這一原因,來搪塞為什麼合同價格如此之高。

但是,現貨市場相對較小,他們可以輕易地通過減少供應,操縱現貨市場價格。另一方面,中國眾多的鋼鐵廠都要購買鐵礦石,拼命生產,才能滿足各級政府提高GDP的高要求——儘管漂亮的增長數字是以真金白銀的損失換來的。中國鋼鐵行業的結構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由於鋼鐵需求崩潰,鋼材價格大幅下跌。這理應導致鐵礦石需求銳減。可是,激增的銀行貸款讓有了資本的礦石分銷商們打 起了儲備礦石進行投機的主意。於是,又給了三大鐵礦石廠商大展拳腳的機會。必和必拓與力拓的聯姻,已經增加了它們進一步壟斷的力量。儘管到目前為止,中國 是最大的鐵礦石買方,但是,中國並沒有定價權。全球經濟衰退本應讓中國在這方面受益,但是,由於中國貸款激增,使得原本就很狂熱的投機性融資需求變得更為 瘋狂。

中國屬於資源稀缺型經濟,進口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國際供應商正在試圖利用這種局勢,鞏固自己的根基。但是,由於當地政府的保護,中國的買家相對較為零散。中國的貸款增長,已經使過量的投機性需求更為惡化。

刺激增長還是刺激投機?

商品市場中一個醒目的事例,就是中國的貸款激增正在傷害其自身。激增的貸款把中國企業從真正的經營活動中拉偏,並進一步走向資產投機。艱難的經濟 環境與寬鬆的信貸條件,導致許多公司試圖從資產投機中獲益。他們藉錢,將錢投放到股市。由於中國股市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上漲了70%,許多企業認為,強 化資本市場運作,而非真正的經營,才是它們的製勝之道。投機已經蔓延到了香港。香港恆指就是在中國內地資金的推動下,從15000點攀升到19000點, 這股力量還推動了高端物業的銷售。無論如何,這些錢來自中國的貸款熱潮。

借錢進行資本市場投機的行為,不僅限於私有公司。國有企業也會以較高利率貸款給私有公司,也就是說,放高利貸,而這部分資金的來源就是國有銀行發放的利率較低的貸款。

當然,我們無法估測這種國有企業放貸的嚴重程度,這類貸款的結果就是通過灰色市場,把私人公司的融資成本降低了一些。隨著2008年底經濟的疲弱,私人放款人開始要求那些借款的私有公司償還貸款。而那些國有企業放出的貸款使許多私有公司免於破產。

這一方式,重新打通了銀行對個人的貸款渠道,同時也使經營貸款業務的公司重獲新生。這筆錢可能已經流入到資本市場。這也部分代表了私有部門正從實體經濟退出,進入虛擬經濟。

商人成為事實上的基金經理或投機者,這一趨勢是令人擔憂的。十幾年前,香港就出現過這種情況。香港經濟從此停滯不前。

有些人可能認為,中國由國有企業領導經濟向前發展,因此不必擔心。但是,儘管國有企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很大,也應當看到,私有公司提供了大多數 就業機會。政府支出巨額資金,以支持2009年的大學畢業生至少實現暫時性就業。如果私人部門的佣工數量不增長,政府明年可能不得不在這一項支出上花費更 多。政府正在使用財政刺激政策和發放銀行貸款,以支持經濟復甦。但是,這樣的複蘇很可能對提高就業作用不大。中國需要的是充滿活力的私有經濟部門,以解決 就業問題。

我們看到了貸款激增導致資產投機的陰暗面,也看到了商品投機活動正在嚴重損害中國經濟。更多的銀行貸款可能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甚至帶來滯脹威脅。 這種由貸款繁榮引起的損害,應該是考慮中國貸款政策時主要關注的問題。從低息貸款中受益的是國外商品供應商,並不一定是中國經濟。

許多分析家認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是由貸款的增長推動的——畢竟我們花錢了。通貨膨脹僅僅是當經濟過熱時才應該考慮的問題,而目前來看,並無擔 心的必要。這種想法是天真的。我們看到,借出去的錢並沒有轉化為需求,而是轉化為資產市場的投機活動,從而導致了通貨膨脹,卻沒有刺激經濟。

長期的損害可能會更嚴重,因為許多私有企業已經從實際經濟退出,進入虛擬經濟。當私有公司不能擴張時,中國將面對一場持久的就業危機。因此,貸款增長很可能既損害中國短期經濟發展,也損害長期發展。

銀行貸款從其他渠道分流,反映出中國的經濟問題已經無法由流動性來解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基礎是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加上外國企業主導的出口。 由於出口增長,政府的收入渠道轉化為支持出口增長的投資。隨著全球經濟崩潰,中國的出口也全線潰退。除非全球經濟恢復,否則,中國的出口將不會上升。更不 會有任何收入增長來支持投資增長。當前的投資刺激,花掉的是那些從前出口賺來的錢,但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除非中國經濟模式發生變化,否則企業真的不打算投資。如果沒有出口,誰能成為他們的客戶呢?因此,企業拿錢投機,也並非完全不合理。這肯定要好過企業拿錢擴張,因為那樣肯定賠錢。

如果出口多年持續疲軟,中國祇有靠家庭需求,而非出口,回到高增長。這就需要中國經濟實施重大的財富與收入的調整。我曾一再重申,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將隨著財富從上市國有企業到每個家庭的重新分配而開始。這一進程會導致中國經濟開始十年左右的良性循環。

中國的銀行貸款激增導致資產增值。活躍的資本市場使許多人認為問題已經解決了。這可能僅僅是一種幻想。貸款增長也許的確能解決一些問題,卻可能引發更多的問題。中國的經濟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不能僅靠單一的刺激來解決。 ■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作者為《財經》雜誌特約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這場金融戰爭

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這場金融戰爭
——專訪旅美經濟學者廖子光先生
□本報記者 徐嶺 李瀟瀟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發佈時間:2008-10-14

——專訪旅美經濟學者廖子光先生

終結美元霸權、重建世界經濟秩序的關鍵,取決於中國有沒有足夠的遠見去開創一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結構。中國正處於一個開創新的國際金融體系結構的 時期,新的金融體系結構將更好地服務於國際貿易。中國祇要簡單地以人民幣結算其全部出口,就能選擇人民幣作為世界貿易中的另一種儲備貨幣。中國可以在任何 時候單方面地採取這種主權行為。如果中國的出口全以人民幣支付,中國就無需持有外匯儲備,而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8000億美元。

記者:廖先生,您好,很高興能採訪您。當前,美國由次級債引發的金融風暴不斷升級,美國政府不僅自己出面救市,還想藉助諸如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 的力量為其分擔壓力。我們知道,您早在2005年就預見了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必然性,並且您關於美元霸權的專著《金融戰爭——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也受 到中國讀者的極大關注。您對美元霸權的興衰以及當前中國經濟狀況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想請您談一談美元霸權的形成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廖子光: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在持續的財政和貿易逆差即將掏空美國黃金儲備的壓力下,放棄了美元同黃金掛鉤,使美元成為了一種無任何國家財 政和貨幣紀律約束的不兌現紙幣。從這一年開始,美元就從一種由黃金支撐的貨幣轉變為一種只有美國可以任意發行的全球性儲備貨幣工具。同時,美國繼續承受經 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這就是美元霸權的開始。

美元霸權本質上是一種地緣政治現象,也就是說,作為一種不兌現紙幣的美元擔當著國際金融體系結構的首要儲備貨幣的角色。自1971年以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一直不是以黃金為基礎,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關鍵商品都以美元標價的美國地緣政治實力之上。

冷戰結束後,金融全球化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都是以美元紙幣融資的,而美元不僅繼續充當國際貿易的主要儲備貨幣,且更重要的是繼續充當國際金融的主要儲備貨幣。美元霸權的形成使美國能夠以資本賬戶盈餘消除國際收支失衡。

美元霸權下的世界貿易是這樣一種遊戲:美國發行美元紙幣,世界上其他國家生產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產品。全世界相互聯結的經濟體不再為了獲得李嘉圖 式的比較優勢進行貿易,它們在出口行業競爭,獲取所需的美元來清償以美元標價的外債,並積聚美元儲備以維持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

美元霸權的建立,是由於地緣政治建構的特徵,也就是關鍵性商品,尤為突出的是石油,它是以美元標價的。每個國家都接受美元,因為它能買到石油。 1973年以後,美國容忍石油輸出國對石油的壟斷,而美國向產油國索取的籌碼是石油的美元標價和石油美元的循環。一國貨幣的交易價值不再取決於該貨幣發行 國的生產率,而是取決於其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儲備規模。

總之,促成20世紀90年代美元霸權確立的條件有三個:一是1971年,美國海外開支造成的財政赤字引起了美國黃金儲備的大規模銳減,美國總統尼 克松拋棄了布雷頓森林體制,並終止了美元與黃金掛鉤;二是在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之後,石油是以美元來標價的,隨後是其他關鍵商品;三是1991年冷戰 結束後,全球金融市場開始形成,推動跨國界的資金流動成為常態。

記者:那麼在製度層面呢?在您看來,美元霸權的興衰與美國新自由主義的推行,是否存在內在聯繫?

廖子光:當然是有聯繫的。這是一個新自由主義推動的全球化時代,市場佔絕對優勢,競爭十分激烈但並不公平,社會公正被踐踏,暴力被合法化。各國的 許多公共和私人機構都真誠地認為,他們正致力於創建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卻無意地促進了新自由主義的暴力勝利。然而現實證據表明,在市場原教旨主義之下, 永久繁榮對任何國家來說都只是新自由主義的空頭承諾。

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自由化,貨幣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的理論支柱之一。貨幣主義的理論認為,中央銀行應該不受一國的政治干預,它發行貨幣必須 有黃金或美元儲備作支撐。實際上,一國的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主權信貸而不是債務,因此它應該受制於一國的最高政治權力機關,並為一國經濟的有計劃可持續 發展來融資,而不必受制於美元儲備。一國貨幣價值的真正保障是該國政權存在並前景良好,而不是黃金或美元儲備。貨幣主義本質上就是用美元霸權剝奪他國金融 主權,從而摧毀他國自主獨立發展的能力,以使他國的發展服從於美國的需要。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顯然在實踐中非常奏效,因為奉行這種意識形態的全球霸權國家已經建立了一個所謂“真實”的世界,這個“真實”世界似乎具有內在 的一致性和理論上的合理性。無論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體系引發了多少社會經濟災難和金融危機,又造成了多少失業者和流浪者,它所奉行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就像“上 帝”一樣,仍舊被鼓吹為唯一可能挽救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秩序。

資本無法脫離勞動力存在,這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勞動力,資本只是閒置的財產,無法提高生產率。只有勞動力可以在全球化的體系中自由流動,才是真正的開放。當前的體係並不算真正的全球化體系,只是美國霸權通過美元霸權在全球擴張而已。

記者:邁克爾·赫德森在《超級帝國主義》這本書中談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國的貨幣霸權“已完全顛覆傳統的經濟世界”。現在,隨著美國金融 危機的爆發,也有人說世界經濟秩序又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刻。是不是可以說美元占統治地位的世界金融秩序也到了被顛覆的邊緣?如果是,您對未來的世界經濟秩序 有什麼樣的預測呢?

廖子光:客觀地講,美國經濟還是強大的。即使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它也依然有一定的調節能力。至少在目前,美元霸權這種金融體系還沒有瓦解。只能說,我們有了一個可能終結美元霸權的機會。

記者:那麼您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在當前世界經濟體系中,在美元仍然稱霸的金融體系中,其他國家的經濟境況是什麼樣的嗎?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

廖子光:在美元霸權的作用下,今天的新型全球金融和貿易體係是史無前例的,也是觸目驚心的。在這兩個關係著各國國計民生的領域,美元霸權是結構性 的,美國生產不被任何實物支撐、只由美國軍事力量支持的美元紙幣,而世界其他國家生產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產品。全世界的中央銀行被迫用手中結餘的美元為美 國的國際收支赤字融資,因為那些美元只被允許作一種用途,那就是購買美國財政部的債券。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央行也為美國政府的國內預算赤字融了資。美國的 國際收支赤字越大,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央銀行手中結餘的美元就越多,這些不得不再循環回到美國、購買美國財政部債券的錢也就越來越多。美國不但剝削 貧窮國家,而且剝削富裕國家,並且越富裕國家遭受美國剝削的程度就越高,因為最富裕國家可佔用的經濟盈餘是最大的。

美國發現,為了掙錢,美國所需做的就是印發更多的美元,世界貿易於是成為這樣一種遊戲:美國以法令發行美元,而其貿易夥伴生產不兌現的美元紙幣可 以購買的一切商品。美國保持國防工業和開發研究,將老的經濟製造業首先外包給日本和德國,再將服裝業與低技術產品外包給亞洲和墨西哥。最重要的是,美國實 質上已經用垃圾債券和其他結構性金融產品建立了一種新型金融部門,而直到10年後,其他發達國家才對此有所理解。借助於美元霸權,美國步入金融資本主義, 而其貿易夥伴落入工業資本主義。

美元霸權導致當前全球金融體係處於一種恐怖的平衡狀態,任何實質性的變革都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徹底崩潰,正是害怕徹底崩潰,全球金融體系 的上層國家,例如歐洲和日本,雖然已經感受到美元霸權對全球經濟平衡持續發展的危害,但是卻不敢提出任何具有實質性內容的替代方案來動搖美元霸權。世界金 融體系陷入日益混亂而脆弱的狀態,危機四伏。

美元霸權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更是顯而易見,它搶走了發展中國家出口果實,使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發展嚴重缺乏資本,因為所有剩余美元必須再投資 到美國國債上,以防止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貨幣崩潰。更嚴重的是,美元儲備必須投資於以美元標價的資產,從而為美國經濟製造出資本賬戶盈餘。因此,美元霸權阻 止了發展中國家對美貿易順差中掙得的美元用於國內消費,並迫使它們為美國的資本賬戶盈餘融資,從而把真正的財富輸送到美國,而為美國債務融資,進一步發展 了美國經濟的特權。

記者:現實的情況是,2005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猛漲到2020億美元,占美國總赤字的四分之一還多。近年來,美中貿易失衡在不斷擴大,美國認為中國貿易行為是不公平的,持續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固定匯率。是這樣嗎?其中真正的原因在哪裡?

廖子光:美中貿易失衡不是由兩種貨幣的匯率引起的,它主要是生產要素的不同造成的。中美貿易失衡主要是因為,在同樣的生產率下,中國的工資和地租 與美國相比顯得太低了。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失調是貿易失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要糾正這種貿易失衡,需要上調的是中國的工資和地租,而不是中國貨幣。人民 幣和美元在各自經濟體裡的購買力差距是4∶1,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8.12∶1,已經是這種差距的約2倍。在不同的部門,美國和中國工資的差別在20 倍到50倍之間,一種匯率表現得如此不相稱,近乎荒唐。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談的,與許多具有類似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的第三世界國家不同,美國通過美元霸權,用貿易赤字為資本賬戶盈餘融資,從而免受與國際 收支失衡相關的懲罰。但是,許多美國人不是尋求改革帶來這種貿易和財政赤字的美國基本經濟結構,而是荒謬地指責其貿易夥伴,起初是幾十年前的日本和德國, 現在是中國。

在這場貨幣騙局的頂端,美國還想要進一步降低美元的匯率,以圖減少貿易夥伴持有的大量美元儲備的價值,因為美元的匯率只影響那些居住於、工作於或 訪問非美元經濟體的人。因為在美元霸權的體制下,美聯儲可以任意地印刷美元紙幣,所以對美國而言,以美元標價的美國赤字不是一個國際收支平衡問題,而對於 其他所有不能印刷美元的國家,卻是如此。由於美國貿易赤字並不是國際收支平衡問題,不可能通過操縱美元匯率來解決,解決辦法只能是縮小兩個貿易經濟體之間 的工資差距。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遠遠高於美國,而且很容易看出美國在對華貿易談判中掌握更多的市場支配權。中國GDP維持兩位數的增長,經濟似乎高 速發展,但代價是,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環境惡化,官員問題日益嚴重,從而造成社會不安定的擴散。這一切與中國第二大債權國的身份格格不入。

記者:既然美元霸權危害如此之大,而您也談到了,當前是終結此種霸權的一個時機。請問,如何才能終結美元霸權?

廖子光:我認為,可以從六個方面著手:一是促使全球政策制定者認識到,對於任何經濟體,過度依賴和服務於美元債務的出口都是自我毀滅;二是促成一 種新型的全球金融體系結構,擺脫美元霸權;三是廢止支持國際貨幣主義的中央銀行業,恢復國家銀行業,以支持國內發展;四是促進國家貨幣理論的應用,為健康 的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國內信貸,將發展中經濟體從過度依賴外資中解脫出來;五是重組國際經濟關係,向總需求管理方向轉變,通過多餘的競爭,擺脫目前掠奪性 的供給擴張的政策;六是在全球充分就業並達到工資和環境標準的條件下,重組世界貿易結構,走向真正的比較優勢。

記者:如您所說,世界經濟所謂的第一大發動機美國,正更多地以美元霸權將整個世界引入經濟、環境、生態的浩劫。相比之下,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第二大發動機的積極作用就尤為彰顯。隨著美元霸權地位的不斷衰落,中國在重建世界經濟秩序方面應如何發揮作用?

廖子光:終結美元霸權、重建世界經濟秩序的關鍵,取決於中國有沒有足夠的遠見去開創一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結構。中國正處於一個開創新的國際金融體 系結構的時期,新的金融體系結構將更好地服務於國際貿易。中國祇要簡單地以人民幣結算其全部出口,就能選擇人民幣作為世界貿易中的另一種儲備貨幣。中國可 以在任何時候單方面地採取這種主權行為。如果中國的出口全以人民幣支付,中國就無需持有外匯儲備,而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8000億美元。如果港幣與 人民幣掛鉤,而不是與美元掛鉤,香港的1200億美元外匯儲備也可以騰出來支持國內建設和發展。中國的貿易盈餘將保留在人民幣經濟體中。中國正向世界的經 濟巨人邁進,但是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中國必須要求合理的金融權。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應該在未必需要出口的情況下,以主權信貸為充滿活力的經濟來提供資金,實現充分就業。中國之所以還做不到這點,是因為中國過 多地依賴外國投資,而不是運用自己的主權信貸。結果是,它不得不出口真正的財富,來清償它根本不需要的外國資本。儘管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債權人,中國還是 不得不繼續引進美國的投資資本。

中國需要認識到,當今世界已經步入史無前例的金融資本主義時代,美元霸權是滲透於全球經濟所有部門的根本性壟斷,美國的新帝國主義也是以美元霸權 作為金融中介的。在新自由主義金融全球化催生的金融資本主義時代,不止勞動力、甚至資本也來自於被剝削國。在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帝國主義國家出口高附加值 的製造業產品,換取黃金為其國內更多的新興工廠融資。而在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帝國主義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進口附加值的產品,並付給它們不兌現的紙幣。

鑑於中國的資本賬戶還沒有完全開放,人民幣還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中國應把解決收入和財富差距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處理,切實把如何促進國內發展擺在首位,不斷提高工薪階層的工資,增加農民收入,為打工者規定一年底薪。社會主義並不拒絕財富,而是拒絕分配不公。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記者徐嶺李瀟瀟2008-10-14

誰來養活美國?

新聞觀察:誰來養活美國?


2009年03月27日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27日電題:誰來養活美國?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章利新

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如今正在迫切地面臨著與它曾拋給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那個著名問題類似的問題――“誰來養活美國?”

聳人聽聞嗎?答案是“不,一點也不”。因為,這個疑問句的賓語已從10多年前的中國換成了當今的美國,那個“全球最富國”;問題的緣起也從“糧食供給”換成了“資本供給”和“秩序供給”。

美國引發的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正在殘酷地衝擊著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與之隔絕、不受其影響的地區。為了擺脫危機、重振經濟,美國已經推出和準備推出一系列規模龐大的“救市計劃”。

美國國會上個月批准了奧巴馬政府總額達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引發世人高度關注。然而,這只是美國“救市計劃”中的一小部分。據 美國媒體披露,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已經出台和準備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金融穩定計劃等一系列“救市計劃”的總規模已高達8.5萬億美元之巨,約相當於美國 GDP的60%。

繼去年創下459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財政赤字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預計今年的聯邦赤字將增至1.75萬億美元,佔GDP的比例高達12.3%,遠遠超過3%的世界公認警戒線,為二戰以來最高比例。另外,奧巴馬預計明年和後年的聯邦赤字平均為1萬億美元。

不過,大多數美國專家認為奧巴馬的有關預計過於樂觀了,幾乎可以肯定,實際的赤字規模還要更大,因為奧巴馬的預計未包括或有的負債。

誰來為美國政府天文數字的財政虧空提供資金支持?

據美國財政部估計,美國政府今年將新發行2.56萬億美元國債,明年則將至少發行1.14萬億美元國債。截至去年年底,美國國債餘額已高 達10.7萬億美元,其中,外國政府和投資者持有的國債餘額達2.862萬億美元,佔國債發行餘額的約29%,使美國國債的海外依存度比8年前提高了約 10個百分點。

“全世界沒有能力幫助買下新增發的美國國債了。”知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於祖堯說。

像美國一樣,世界上手握較多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和地區,也正在以寶貴的資金資源作後盾,竭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其自身造成的惡劣影響,急迫地加固其金融系統,制定刺激計劃,復甦其實體經濟。

目前,全球的新興國家由於貿易順差持有總額達5.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它們已多用於購買了美國國債。

由於世界貿易的嚴重衰退,貿易順差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盈餘也正在嚴重下滑,這使其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大大放緩,甚至有的出現了負增長。據世貿組織本週一發布的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下滑9%甚至更多。

以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中國為例,從去年11月份開始,其出口開始連續出現同比負增長。而從去年10月份開始,它的實際 使用外資額也連續同比負增長。據悉,中國今年1至2月份的外匯儲備餘額可能減少了300億美元以上。截至去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約1.95萬億美元。

不過,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家楊斌表示,美國通過濫發國債還是盡可能地在誘使分散於世界各地的資金日益向美國集中,這使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受到了資本嚴重匱乏的威脅。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賴於這些資本的流入。

據美國的國際金融學會估計,投資於“新興市場國家”的私人資本從2007年的約9300億美元銳減至2008年的4660億美元,今年將進一步驟降至1650億美元。

美國引發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性經濟衰退正在加重世界的貧困現象。據聯合國估計,2009年經濟增長下滑將導致撒哈拉以南非洲 3.9億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損失180億美元,平均每人46美元,佔非洲貧困人口人均收入的20%,遠遠超過發達國家所遭受的損失。世界上48個低收 入國家中有43個缺乏提供有利於窮人的財政刺激能力。

另外,還有更令人擔憂的圖景:洪水般氾濫的美國國債發行,天量擴大的財政赤字,嚴重超經濟發行美元紙幣,也正在使惡性通脹和美元貶值一步步地成為現實,使本已陷入低迷的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雪上加霜。

於祖堯說:“巨大的“美國國債泡沫”不僅嚴重削弱了投資者新增購買需求,而且還使持有美元資產的外國投資者處於財富嚴重縮水的危險境地。”

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今年1月底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比上月回落47億美元,為2007年3月以來首次外國減持美國國債。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速度也有所放緩,1月比上月增持了122億美元,增幅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最低。

美國還出現了資本外流跡象。當月外國淨賣出430億美元長期債券,降幅創2007年8月以來最大,而去年12月還淨流入347億美元。

外國政府和投資者購買的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都出現下滑,如果加上短期債券,美國出現了1489億美元的資本逆差。而2008年全年,美國資本項目順差達6099億美元。

另據雷曼兄弟國債指數預計,美國政府債券的回報率2009年將回落2.69%。

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餘額近7400億美元,占美國外債餘額的約7%。如果加上持有的機構債券和股權投資,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約達1.2萬億美元。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13日表示,他確實擔心這些資產的安全,並要求美國保持信用,信守承諾,保證中國資產的安全。

然而,美聯儲上週三卻兌現了其主席伯南克發出的“坐著直升機撒錢”——直接印刷鈔票的威脅。它宣布,將在今後6個月內購進最多3000億 美元長期國債,同時進一步購入7500億美元抵押貸款相關證券和1000億美元房貸公司債券。這是美聯儲二戰後首次買入政府的長期國債。


美聯儲隨後還發表聲明說,在確認美國經濟尚未走出谷底後,美聯儲決定動用“一切可用手段”促使經濟復甦。

美聯儲此舉令美元兌主要貨幣全線暴跌。美元指數當天2小時內下挫2.4%,是自1985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聯儲的印鈔機實際承擔著美國8.5萬億美元救市資金的約三分之二,即5.5萬億美元。而美聯儲開動機器印製鈔票是無需經過國會批准的。

分析人士表示,由於利率已近乎為零,美聯儲似乎僅剩下“更多地印錢”這一條路。

“美國確實能夠償還債權國到期的應有數額的美元債務,但是,那時的一捆捆美鈔的真實價值到底有多少呢?”楊斌說。

為了打消外界的顧慮,表明美國不是揮霍無度的。奧巴馬計劃到2013年度,將美國預算赤字削減一半至5330億美元。然而,這是基於對美國經濟強勁復甦的樂觀預測之上的。

“人們有理由發出疑問:這能有多大的把握?”楊斌說。

而從更長一些的時期來看,在未來的10年裡,美國的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的結構性問題將開始使聯邦政府的赤字劇增。有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無論此時的美國經濟處於哪個週期的哪個階段,赤字劇增的狀況都無法避免。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本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此次金融危機表明,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

他指出,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金融危機屢屢發生且愈演愈烈來看,全世界為現行貨幣體系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超出從中的收益。

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當前,約三分之二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計價結算集中於美元。

於祖堯指出,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但它的根源卻在於美國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根本缺陷和病症,在於導緻美國長期持續積累下來的高達數十萬億美元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個人信用赤字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

“這絕不僅僅是要加強美國的金融監管問題,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制度,改革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和世界經濟秩序,才能避免類似的嚴重危機再次發生。 ”他說。

貨幣本應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是以華爾街為代表,在實體經濟之外,卻形成了一個與之並存的虛擬的貨幣經濟。美國金融資產的市值高達四五 十萬億美元。而放縱的資本貪欲竟使美國的金融衍生品規模高達600多萬億美元,是美國2007年GDP的約50倍。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資金中有97.5% 是投機資本,實體經濟所需的貨幣量僅佔2.5%。

長期以來,美國利用和操控它的美元世界儲備貨幣地位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工具,推行它的經濟霸權,使世界對美國經濟形成依賴。

美國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美元的開發援助,後者最終要償還前者3.5美元,這實際上相當於發展中國家在向美國提供援助;雖然是世界最大的 債務國,貿易逆差已持續20多年,但卻保持了20多年的投資收益順差和淨流入。這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金融體系和世界經濟秩序的惡性反映之一。

“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表明,必須要下決心改變它了。”楊斌說。

2009年6月21日

從英鎊霸權到美元霸權

從英鎊霸權到美元霸權 ——大蕭條很可能重演

[美]亨利·C.K.劉著
林小芳 黃芳 摘譯

摘自《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5期

【原編者按】 《亞洲時報》2006年6月24日刊登了美國著名金融理論家亨利·CK劉題為《黃金與貨幣》的文章,將當前的美元霸權體制與20世紀初崩潰前夕的英國金融 霸權體製作了分析性比較,認為20世紀早期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全球金融體制中的霸權地位,先是頑固堅持金本位制,後來又利用幣價重估和提高關稅作為貿易戰 的主要手段,終於導致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當前的美元霸權既沒有黃金支持,又沒有經濟作後盾,日益只靠軍事力量和地緣政治支持,已經導致全球特別是中 國向美國持久大量出口,各國國內得不到發展,這些將導致大蕭條更嚴重地重演。


一、金本位制與大蕭條

中央銀行的管理者往往不關注經濟狀況變動從而調整貨幣的價值水平,往往只關心維持先前製定的貨幣與黃金的兌換率不變,這將嚴重損害經濟進程。中央 銀行的管理者很少認識到,固定利率是問題,動態經濟不是問題所在。當貨幣的匯價下跌時,中央銀行的管理者常常有一種挫敗感,而當經濟由於貨幣價值過高崩潰 時,他們只是聳聳肩,將此歸因於金融自然法則。

20世紀20年代,飽受戰爭創傷後,歐洲回歸金本位,這是由大西洋兩岸的資本主義國際主義的中央銀行家聯合推動的,他們將之作為戰後經濟重建的前提條件。 貸方希望確保其貸款收回時的貨幣價值與貸出時的相同,這與當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處理債務問題的手法幾乎完全一樣。當時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斯特朗及其在摩 根財團的前同事與英格蘭銀行、法蘭西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奧地利、荷蘭、意大利和比利時的中央銀行,以及這些國家的一流私營銀行家密切聯繫在一起。 1920年至1944年任英格蘭銀行行長的蒙塔古·諾曼(Montagu Norman)與斯特朗私交甚篤,在意識形態上也有共識。有關文件清楚地記載,他們共同致力於重建歐洲的金本位,以恢復戰前“國際金融的正常狀態”。諾曼 認識到,英國金融霸權已受到削弱,為了維持英國戰前利益,在戰後經濟重建中歐洲將“需要與我們的美國朋友積極合作”。

與其他紐約銀行家一樣,斯特朗也將此視為一個擴大美國參與國際金融的機遇,並可能使紐約邁向其覬覦已久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與倫敦的歷史性優勢 相抗衡。由於1929年的股市崩潰,赫伯特·胡佛在其第二任總統競選中敗給了富蘭克林·羅斯福,他開始批評斯特朗是“歐洲的附庸”,譴責斯特朗推動歐洲戰 後經濟恢復的國際主義做法造成了美國1929年的股市崩潰和隨後的大蕭條,從而剝奪了其再次當選總統的機會。胡佛

義正詞嚴地把斯特朗的國際主義政策歸咎於他所認為的諾曼和其他歐洲銀行家,特別是德意志銀行的赫爾瑪·夏赫特(Hialmar Schacht)和法蘭西銀行的查爾斯·瑞斯特(Charles Rist)的惡意說服。歐洲回到金本位,英國堅持1英鎊兌換4.86美元,這使斯特朗通過保持不現實的過低貼現率擴大了美國信貸,以幫助英鎊減輕由於估價 過高帶來的市場壓力。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經歷了信貸引起的通貨膨脹,這擴大了最終於1929年崩潰的股市泡沫。

在美聯儲系統內部,20年代中期,斯特朗的低利率政策也引起一些地區的強烈反對,特別是美國中西部和農業區,它們普遍認可胡佛後來的批判性分析。

胡佛斷言的公平性還有待商榷,但白宮和美聯儲在政策優先選擇上存在分歧這一事實已無需爭論,因為有利於國際金融體系的往往未必有利於一國經濟。這 在當前又得到證實:在現行金融體系中,經濟體一個接一個崩潰,而各國中央銀行都出於機構團結的意識,本能地支持該體系。如今,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香 港、上海等地方金融中心都正在競爭世界金融中心的角色。為此,它們必須遵循要求本國經濟付出一定代價的國際金融體系規則。民族主義者與國際主義者的對抗, 正如30年代胡佛與斯特朗的對抗一樣,也正危及歐盟的進一步一體化。

1927年7月和8月,斯特朗不顧市場投機和通貨膨脹均不斷增加的不祥數據,推動美聯儲將貼現率從4%下調至3%,再次幫助英鎊緩解估價過高帶來的市場壓 力。 1927年7月,英國、美國、法國和德意志魏瑪共和國的中央銀行家在美國長島開會,討論增加英國的黃金儲備和穩定歐洲貨幣局勢的辦法。斯特朗通過美聯儲推 動了貼現率的降低,而不顧米勒和代表中西部銀行家、來自芝加哥儲備銀行的美聯儲董事詹姆士·麥克道格爾(James McDougal)的強烈反對。

1927年,美聯儲放鬆銀根,但已過熱的實體經濟無法吸收進一步的投資,貨幣無法流入實體經濟,被迫流入投機性金融市場,導致了1929年的股市崩潰。斯特朗逝世於股市崩潰前一年的1928年10月,沒有親眼目睹其政策的破壞性後果帶來的痛苦。

學術界仍在繼續爭論斯特朗的努力是否是在犧牲美國國內經濟的情況下,促進歐洲經濟重建,尤其是他是否是將美國的貨幣政策從屬於國際金融體系的需 求。然而,對於如下觀點,人們幾乎沒有異議:歐洲中央銀行的總體貨幣戰略一直受到金本位的誤導。批評人士指出,斯特朗、諾曼和其他國際主義銀行家推動了英 鎊、馬克及其他主要歐洲貨幣以兌換黃金的過高平價恢復金本位制,並不惜任何代價加以維持,甚至對通貨緊縮漠不關心,其後果是阻礙了一戰後歐洲經濟的恢復。 斯特朗及其中央銀行家同事不僅以貨幣政策促成了大蕭條,而且其持續地釘住黃金政策充當了經濟的緊身衣,嚴重地阻止了政府採取任何擴張主義的反週期措施。



二、美元霸權與大蕭條的預演: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危機

當前美元霸權以類似的方式對當今的全球經濟造成同樣的破壞。 1971年,“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制建立的、基於黃金支撐美元的固定匯率制瓦解了,但依然將美元紙幣作為貿易和金融的主要儲備貨幣,這會引起現存國際金 融體系結構的全面崩潰,帶來同樣的災難性後果。美元與黃金脫鉤後,只能依靠地緣政治因素支撐其價值,這推動了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軍國主義和好戰的單邊主 義。在當今的美元霸權下,就如同在1930年的金本位下一樣,貿易戰是通過比關稅更關鍵的貨幣估價展開的。

90年代的美國財長羅伯特·魯賓正確地認識到,強勢美元支持美元霸權,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當然,美元也會出現選擇性貶值,但是,美元不論是過高估價, 還是過低估價,其結果都將是全球經濟的衰退。 20世紀90年代的美元霸權就曾推動日本和德國進入了長期的經濟衰退。

1985年的5廣場協議6迫使日元升值,此後日本經濟開始出現通貨緊縮,陷入螺旋式下滑。另一項事實上的“廣場協議”迫使歐元升值,使歐洲經濟陷入停滯。 一項事實上針對中國的新“廣場協議”也會將中國經濟打入長期的通貨緊縮。當前,中國的通貨緊縮將導致中國銀行系統崩潰,國際清算銀行的管制體制已壓彎了中 國銀行系統,將國家銀行對國有企業的補貼變成大量的不良貸款。中國銀行系統的崩潰將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可怕的後果,因為富有活力的中國經濟是現今世界經濟 增長的惟一發動機。

1925年斯特朗沒有考慮到,當英鎊恢復與黃金的可兌換性而美聯儲降低貼現率,以緩解英鎊估價過高的市場壓力時,世界經濟將不再擴大(因為與黃金掛鉤的貨幣沒有任何彈性),並留給美國經濟一個沒有任何收益增長支持的金融泡沫。

20世紀20年代,英國控制的金本位被證明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緊身衣。在胡佛時代,諾曼和斯特朗鼓勵以投機消除黃金引起的通貨緊縮,卻導致泡沫經濟。美聯儲 的融通性貨幣政策(又譯調節性貨幣政策)造成了美國的泡沫經濟,與1987年以來格林斯潘的泡沫經濟類似。但有兩點差別:1930年,美元是由黃金支撐 的,而1987年它只是一種不能兌換黃金的貨幣;1930年,世界貨幣體系建立在英鎊霸權的基礎上,而當今它建立在美元霸權的基礎上。 1929年秋,華爾街泡沫正接近其不可持續的頂峰時,它給人一種錯覺:美國經濟欣欣向榮,於是諾曼大幅度地降低英國的銀行利率,試圖刺激英國經濟同步發 展。短期利率下調給英國的跨國銀行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它們持有大量以高利率借來的長期基金,現在只能放出低利率的短期貸款。它們不得不從紐約遣返英國的熱 錢,以彌

合破壞性的利率鴻溝,卻讓紐約的投資者身處困境。這是熱錢蔓延的第一個案例,而1997年打擊亞洲銀行的危機是反向的流動:亞洲的銀行借來低利率的短期貸款,再放出高利率的長期貸款。當本地貨幣匯率下調,利率上升時,借款人拖欠債務,信貸制度於是崩潰。

1997年7月開始於泰國的金融危機造成香港、新加坡等充滿活力的流動性市場上出現大量拋售,到10月份甚至影響到華爾街。但泰國的物價下跌並不是由於國 內的潛在買家手裡沒錢。問題是,泰國股價是以本國貨幣衡量的,當泰銖釘住美元的匯率開始瓦解後,以外匯衡量,泰國股價迅速下跌。這樣,隨著泰銖自由落體式 地快速貶值,以本國貨幣作為收入的泰國公司股票,包括以本國貨幣為收入的健康的出口公司的股票,都邏輯上自然地崩盤了,而以本國貨幣衡量,那些以硬通貨作 為收入的公司股票其實升值了。投資者不願變現資產,以免遭受損失,就設法不拋售,其結果是追加保證金。投資者持續追加保證金的動機基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聲明,該組織稱,危機只是暫時的,援助即刻就到,也就幾個月,問題就會解決。但口頭承諾的援助從未兌現過。兌現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附有條件”的計 劃,將處於困境的亞洲經濟體推到了崩潰的邊緣,該計劃的目的只是為了保護外國債權人。 “暫時的”金融危機被製造成持續多年的經濟危機。

其間地緣政治發揮了巨大作用。美國財長羅伯特·魯賓在初期就決定,泰國危機是亞洲的一個小問題,並告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亞洲辦法解決問題,但 不能讓日本當頭。香港捐出了10億美元,基於對魯賓的泰國問題將被控制在泰國境內(畢竟,冷戰時期,泰國是美國的忠實盟友)這一說辭的盲目信任,中國也捐 獻了10億美元。 1997年12月,韓國爆發危機。魯賓又認為,這是亞洲的另一個暫時性問題。韓國中央銀行吐血拋售美元儲備,設法支持釘住美元、估價過高的韓元,到了12 月底,僅剩幾天時間,其美元儲備就難以為繼。魯賓還是堅持他的立場,直到其財政部助手星期天早上告訴他,巴西人手中持有許多韓國債券。如果韓國不履行還債 義務,巴西的經濟就會崩潰,而美國的銀行也會遭受重創。直到那時,魯賓才讓花旗銀行在下一個週二在韓國製訂一個重組計劃,並與美聯儲溝通,允許美國的銀行 將韓國的短期債務轉化為不用付息的長期債務,這樣,那筆債務就不是不良資產,從而,使美國的銀行免於遭受利潤下滑的負面影響。



三、大蕭條可能更嚴重地重演

1931年9月,由於英國無法履行黃金支付的義務,並隨後將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作為開展新的國際貿易戰的國家戰略,加重並延長了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蕭 條。英國的政策包括蓄意應用當時世界上惟一的貨幣體制——英鎊霸權,將之作為國際貿易戰中的國家貨幣武器,導致世界貿易不可逆轉地走向崩潰。為了應對英國 的貨幣政策調整,德意誌第三帝國和日本帝國等正崛起的經濟體形成了不同的貨幣集團。這些國家很快就意識到,它們必鬚髮動戰爭,以得到石油和其他維持其經濟 不斷擴大所必需的自然資源,因為已經崩潰的世界貿易在此時已不再能提供這些。

對英國和美國來說,速戰速決正是推動本國經濟走出衰退所必需的。沒有人預料到“二戰”將造成那麼大的破壞。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迫使英國和法國9月3日對德宣戰,但整個冬天,英法軍隊都滯留在馬其諾防線後面,滿足於它們對德國的海路封鎖。這段怠惰 的“虛假戰爭”歷時7個月,直到1940年4月9日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 5月10日,德軍攻陷盧森堡,併入侵荷蘭和比利時。 5月13日,德軍從側翼包抄馬其諾防線,德國裝甲師直奔英吉利海峽,切斷了退往佛蘭得斯的道路,在敦刻爾克包圍了英國遠征軍22萬人和法軍12萬人。從5 月26號到6月4號,被包圍的盟軍不得不依靠民用小型飛機撤退。 6月22日,法國投降。如果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失敗的話,那就不得不如同許多人所預期的那樣乞求和平了,戰爭將以德國控制歐洲的方式結束。英國如果無法成 為美軍基地的話,美軍也不可能在歐洲登陸。如果不是兩線作戰,德國就有可能戰勝蘇聯,興起為霸權國。

1933年3月4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在第一次爐邊談話式的廣播演講中,他告訴驚慌失措的民眾,“人的自信比黃金更重要”。 3月9日,美國參議院迅速通過了《緊急銀行法》,賦予美國財長如下權力:強制國內每個人和每家公司放棄黃金,接受兌換來的紙幣。第二天,3月10日星期 五,羅斯福發布6073號行政命令,禁止民眾向海外出售黃金,禁止銀行以黃金代替美元作為支付手段。 4月5日,羅斯福發布徵收民眾黃金的6102號行政命令,要求全國民眾將黃金和金券上交聯邦儲備銀行,兌換為紙幣。每人可以保留價值100美元的黃金,一 旦超過均屬違法。黃金成為美國法律限制的物品。私自持有黃金,罰款最高達1萬美元,判刑最高達10年。 1934年1月31日,羅斯福發布另一項行政命令,1美元在原先兌換23.22格令黃金的基礎上貶值59.06%,1美元降到只值13.71格令黃金,也 就是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該匯率一直持續到1971年。

20世紀20年代,短視的政府貨幣政策是導致市場崩潰的主要因素,但隨後的大蕭條是由世界貿易的崩潰造成的。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決策者認為,商業是社會的目標,就如同當今的決策者信奉文明的目標是自由貿易。從而,政府未採取任何措施來製止非建設 性的投機,而是認為市場知道該如何自我調整而且冒險者應自食其果。該觀點的缺陷在於,投機後果的承擔者主要不是專業投機者,而是無辜的民眾,這些民眾還不 能理解自己正受到操縱並可能買高賣低。經濟建立在投機基礎上,但風險不均衡地主要由不知內情的老百姓承擔。

投機獲得的國家財富也不是均衡地分配的。相反,大多數錢都掌握在極少數富人手中,他們很快地離開風險,維持住了利潤。他們將錢用於儲蓄或投資,而 不是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從而,不久就出現了供大於求。有些人從中獲益,但大多數人沒有。物價比收入上漲得更快,人們只有借債才能負擔生活所需,而他們還 對魔法般地擺脫債務滿懷希望,將其可支配收入都投向摸不著頭腦的投機。農民、工人和上班族根本就沒有從中受益。虛假繁榮背後的不平衡使經濟難以復蘇,因為 收入集中於那些無需花錢的人手中。當前的形勢極為相似。 1929年股災發生後,美國國會試圖通過實行高關稅來解決高失業率的問題,此舉保護了美國的工業,卻傷害了美國的農業。國際貿易陷入停滯狀態,既因為貿易 保護主義,也因為貿易金融的凍結。

這次,世界貿易也會崩潰,高關稅將再次成為其結果而不是原因。即將發生的世界貿易崩潰將是美國過度利用美元霸權優勢的產物,如同英國在1930年 對英鎊霸權所做的那樣。美元不應是主要貿易貨幣,因為它既沒有黃金支撐,又沒有美國的財政和貨幣紀律的支持。人們想買的大多數東西都不再是美國製造的,因 此美元已成為一種非自然的貿易貨幣。世界貿易體係將走向崩潰是因為雖然美國有巨額貿易逆差,但在美元經濟體之外並沒有全球性的貨幣循環。所有國家的貨幣只 在美元的貨幣供應量範圍內流通,這哄抬了美國經濟,為美國的全球化魔爪(更不用提軍事冒險主義了)和國內吃喝玩樂提供了融資,擠乾了全球經濟的其他所有經 濟體,剝奪了非美元經濟體獨立於美國貿易逆差的必要購買力。這次,世界貿易走向崩潰不是因為限制貿易的關稅,那些只不過是暫時讓人分心的小事,而是因為美 元霸權造成的購買力在全球的分配不公。

當前,美元霸權切斷了貨幣向所有非美元經濟體的再流通,迫使貿易盈餘不斷增多的所有出口國雖然收穫大量外匯,但卻根本不能用於國內發展,從而陷入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al Taylor Coleridge)描寫的古代水手那樣的地位:“水,水,到處都是,可一滴都不能喝”。

[林小芳:浙江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黃芳:浙江工商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