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

曹仁超10月28日

曹仁超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10 月26日,周一。自從已故總統尼克遜响1971年8月取消布列頓森林協議後,定期存款便唔再係「安全」嘅資產,並面對購買力不斷被侵蝕,上述情況至今不 變。如以金價計,過去三十八年美元共失去95.7%購買力,即今天20美元購買力只相等於1971年嘅1美元。另一方面,自1971年起全球經濟泡沫一個 接一個,一個泡沫爆破後,另一個泡沫又再開始,周而復始。

從 2007年9月金融危機至今,美國聯儲局及政府共借出、支出或擔保咗11.6萬億美元。上述資金主要流入金融系統內,令金融資產自今年3月起大幅上升,亦 令美元自今年3月起貶值15%、金價上升20%,但至今並冇令CPI上升(因為冇流入消費市場)。10月份調查報告顯示,有36%美國人今年聖誕消費將較 去年減少。

金價續在憂慮中上升

今年第二季全球各央行共增加外滙儲備4130億美元(其中37%係美元,過去十年平均數係63%,日圓及歐羅卻成為吸納對象)。JP摩根大通估計,今年第四季金價將在1050至1100美元之間上落,未來金價繼續在憂慮中上升。

今年3月6日開始嘅美股反彈市係咪已在10月份結束?由於樓價自2006年高峰回落30%、失業率接近10%,理論上股市完成大反彈後,新一輪跌市好快又再臨(十分簡單嘅A、B、C理論,即完成A浪下跌,必出現B浪反彈,然後再進入浪C下跌)。

1994 年2月前美國財長Lloyd Bentsen要求日圓升值,到1995年7月美元滙價失去20%價值,但由1995年7月到2002年1月美元升值咗47%。上述例子並非鮮 見,1987年美國股災後,前財長James Baker亦曾要求西德馬克升值,唔少人估計1987年10月股災後美國應放寬銀根,但1988年美國卻收緊銀根,令美元滙價上升。今年10月各位要小心 嘅係美元滙價止跌回升而非進一步回落,因為今年3月美元轉弱部分理由係投機者進行利差交易(Carry Trade),即借美元去買其他國家股票甚至石油合約同黃金,因為借美元嘅成本太太太太低。10月6日澳洲宣布加息0.25厘,至3.25厘,相信下一個 係加拿大;估計未來六至九個月大部分國家皆進入加息周期,大大限制未來六至九個月呢D國家股市嘅升幅。

經濟衰退不但冇拉近貧富懸殊,反而 進一步擴闊兩者差距。去年美國年收入138000美元以上嘅10%家庭,較最低收入12000美元以下嘅10%家庭收入多出十一點四倍(2007年多出十 一點二倍)。去年美國中產家庭年收入共50303美元,較2007年52163美元下降4.6%,為1997年以來最低。不過,美國最富有1%家庭年收入 仍佔全美國總收入25%,更係1967年以來最高(數字來自美國人口調查局)。去年香港GDP 14740億港元,1%香港最富有家庭(約二萬五千三百五十多戶)如佔去總收入25%,即香港平均每戶最富有家庭年入高達1440多萬元,由此可見幾咁富 有;反之,目前月入6000元以下香港家庭數目亦在不斷增加中。

香港「敗家仔」出現機率高

富 不過三代?中文大學9月發表研究報告指,香港每百個家族企業中,到孫兒嗰一代仍然十分成功嘅只有三家。香港到咗第三代敗家仔出現率高於台灣及新加坡一倍。 理由係香港富豪第一代太成功,到第二代接手時,唔少企業已係市值過百億元嘅公司,管理以千計甚至上萬名員工,業務遍及全世界咁龐大嘅企業,一般CEO亦未 必能管得好,何況出身豪門嘅世家子弟?佢地唔少留學海外回港接手後,同企業內嘅老臣子意見不合,數目不在少數。

根據滙豐私人銀行與顧問公 司合作研究嘅結果發現,華人家庭企業由第二代接手後,約70%家族企業未能超越創辦人年代,成功嘅只佔30%。能夠順利過渡到第三代仍然成功嘅家族企業更 少。研究報告指出,要家族企業能一直發展落去,第一代領導人必須懂得放手,擺脫傳統觀念「父傳子」此無形枷鎖。响企業管治上增加透明度及引入外人協助管 理,建立良好制度去平衡可能出現嘅新舊文化衝突(例如子女海外學成歸來與舊臣子之間嘅矛盾)。第一代創業期,公司規模細,生存空間受威脅,企業內容易產生 槍桿子一致對外嘅想法,因當時共同敵人在企業之外(即來自其他企業的競爭)。但到咗第二代接手之時,企業已有一定規模,外間威脅下降,反而內部矛盾浮現。 企業矛頭很容易由「槍桿子一致對外」轉為「內耗期」。第二代與老臣子之間的矛盾,甚至第二代之間的互相矛盾,到咗第三代企業內部矛盾激化成為你死我活的鬥 爭,已無暇理會企業的死活。


富不過三代另一理由係過分富足的生活容易引發道德敗壞,道德敗壞的結果令人失去價值觀,進一步失去分 析能力,僅憑印象去決定一切。領導層受到貪婪及恐懼感支配而作出錯誤決定,並帶來失敗,此乃「富不過三代」咒語靈驗嘅另一理由。今天內地企業亦面臨第二代 接班人嘅問題,香港企業更面對第三代接班人問題;點樣打破「富不過三代」嘅咒語?將關係到香港及中國未來經濟表現。

和珅紀曉嵐各有功用

一 直以來,中國人將家族文化看成主流文化,過去皇親國戚往往可分享國家的權力,甚至揮霍國家的財富,所謂「欽差大臣」大部分由皇親國戚出任,作為掣肘群臣之 用而成為特權分子,甚至逍遙法外。包公能流芳百世嘅理由,係佢以臣子嘅地位敢拿違法嘅皇親國戚去正法!今天華資企業大股東仍操控企業職員嘅生殺大權,一派 「我就是制度」的作風,結果令下屬成為唯唯諾諾的人(有誰敢逆大股東意思?)。大股東往往喜歡在企業內形成兩派,以便利於自己操控。例如乾隆皇利用和珅和 紀曉嵐的對立,由紀曉嵐去辦事,並利用和珅去打小報告控制紀曉嵐。今天本港唔少大企業內,亦係有一批職員為公司賣命,另有一批職員以向老闆打小報告為生, 因為老闆需要呢批人去控制為自己賣命者,以廣布線眼。反之,西方企業管治模式係股權高度分散及高度流動性,股東在大會上選出董事會成員負責管理公司,由董 事會委任CEO及其他高管人員(並以股票期權去吸引佢地為公司創造純利)。至於日、德企業是股權高度集中,流動性小,不少企業由「利益相關」公司互控,銀 行往往亦係企業債權人及股東,不但提供資金,同時發揮監督作用,員工亦參與公司管理,有唔少企業提供終身僱用制去保護員工利益。華資企業由於由家族成員掌 握控制權及決策權,對外依賴性弱,企業成敗往往由家族內能否出現領袖人才去決定;加上排他性強(外人很少受華資大股東重用),成敗往往由家族成員中少數人 決定。近年上市嘅國有企業,最大股東係國家,高層往往同時係黨員,極易獲國營銀行支持,情況有點似日德企業;但亦有人際關係,因此又似華資企業。由於國家 係大股東,國企需要照顧股東利益。國企能否集東西方管理優點於一身?木宰羊。

德國可重新睇好

戰 後西德經濟一直享有高GDP增長率及低通脹,漸令西德人民享受到全歐洲最高嘅生活水平。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翌年東、西德合而為一;1991年西德政 府宣布一東德馬克(Ostmarks)可換一西德馬克(Deutsche Mark),上述決定一下子令東德勞工成本變成全球最貴,因為佢地只能提供蘇聯式工作效率及技術,卻要求收取西德工人嘅薪金,結果令大量東德人失業,並依 賴西德政府提供福利金過活。二十年後今天,新一代東德青年已長大,整個德國競爭力在恢復中。今年德國政府財赤估計只係GDP 4.6%,較所有OECD國家低!2008 /09年度(6月30日止)德國收支盈餘1794億美元,都相等於該年度GDP 4%;加上德國人的儲蓄率高達12.8%(今年美國人只有4%,2007年更接近零)。

今年3月起美元滙價大幅回落,加上歐盟其他國家經濟陷入衰退令德國經濟前景仍未明朗。不過,2010年嘅德國已較1990年時強許多,二十年前西德政府同意一東德馬克兌一西德馬克所作嘅錯誤決定,經二十年努力,依家已扭轉過來。我老曹從今天起重新睇好德國。

日 本1990年並冇東、西德合併嘅問題,但資產泡沫爆破,令日本經濟進入長達二十年衰退期。日本嚴格限制外國人移民到日本(甚至外國女子嫁畀日本人亦不得入 籍日本)。隨着日本女性收入上升,願意結婚嘅日本女性大減(超過50%),形成日本出生率下跌。目前每一日本家庭平均只有一點三個孩子,從2007年起日 本進入人口下跌期。日本希望2010年利用中國經濟上升重新帶動日本經濟向上,新上任首相已轉為親中,希望更多日本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重新帶動日本GDP 上升。

在股票市場最易賺大錢嘅方法有二:一、在經濟上升周期,追隨畢非德所採用嘅價值投資法,因為在經濟上升周期,唔少股份被錯誤定價 (mispriced),在其真正價值未被一般人認識前,如能發掘出來長期持有,肯定賺大錢,例如七十年代上市嘅長實(001)、新地(016)等;以及 八十年代上市嘅思捷環球(330)、利豐(494)等;隨着佢地嘅價值逐漸被認識,股價可以倍數計上升。可惜香港經濟上升周期到1997年7月完成,借問 1997年後上市的港資企業中,有邊一隻在過去十年能帶來巨大升幅?反之,紅籌、國企甚至內地民企,卻成為1997年7月後嘅港股生力軍,因為中國經濟仍 處上升周期。

投資者常犯錯誤:

一、唔分清方向,常站在路中心,結果無論跌市或升市都被車輾死。

二、一年內最賺錢項目通常只有兩、三個甚至有四個,唔可能天天都有。請投資者減少每年買賣次數,做神槍手唔好做機關槍手(亂掃一通)。

三、不要嘗試捉住下跌中嘅刀已係老生常談,但唔少人一犯再犯。

四、大部分日子唔好炒賣細價股,只有在極少數日子裏細價股才可跑贏大市。

五、2007年11月開始,香港股市已進入Trader's Market,唔再係「買入後長期持有」嘅日子。

六、 It is not a stock market, it is a market of stock.(股市只係一個提供股票買賣嘅市場而已。)在牛市可以賺錢,在熊市中可以發大財。(Make Money in a Bull market, Make Fortune in a bear market.)一切看閣下眼光而定。

七、如果你冇去別人嘅「婚禮」,請亦唔好參加別人嘅「喪禮」。多少人眼見一隻股份由1元升上2元,再由2元升上3元、4元、5元、6元、7元、8元……最後忍唔住手在9元買入,然後睇住佢嘅股價由9元回落到8元、7元、6元……機會失去了,就讓它溜走吧!

八、今後日子裏,Timing is everything。學習如何掌握買賣時機。

九、買股票唔係買名氣。1981年嘅佳寧;1997年嘅北控(392);2000年嘅電盈(008),在當年都係名氣十分大嘅股份,結果點樣?

十、獲利回吐唔係賣出一隻股份嘅理由。買入一隻股份係因為你相信佢未來股價可以上升,賣出嘅理由亦一樣,除非你擔心佢嘅股價在未來將回落才賣出,而非因為已有利潤而出售。請記住止蝕唔止賺!

曹仁超10月19日

曹仁超

http://chaozmarket.blogspot.com/2009_10_01_archive.html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中國進入高消費年代

10 月18日,周日。美股經過3月至10月上升後進入炒業績期,業績良好嘅企業股價可再升,反之則回落,直到有一天道指跌穿50天線為止,到時整個反彈市才告 完成。道指由去年10月1日10882點起回落,跌至今年3月6日6469點,至今道指經八個月上升,仍未重返去年10月1日前嘅水平,但投資情緒已由去 年10月極度悲觀變成今年10月頗為樂觀。至於CRB商品指數由去年10月1日346點回落到今年2月24日200點後,至今亦未重返去年水平,但人們卻 擔心通脹重臨。

揸金揸銀才跑贏大市

過去十二個月少數上升項目有黃金,由去年10月860美元升到目前1060美元;白銀由12.3美元升至今天18美元。換言之,去年10月1日至今,揸金揸銀者才跑贏大市,其餘項目皆跑輸現金!

今 年首八個月美國對中國貿赤較去年同期減14%或200億美元;對日本貿赤減少20%;對加拿大、歐洲及中美洲貿赤減40%。美國人自今年起開始進入節儉時 代,即使去年底聯儲局將利率降至0.25厘。美國人口佔全球總數少於5%,但消費卻佔全球產品超過20%,而今年起美國人開始節儉;反之,今年起中國由節 儉時代進入高消費年代,上述才是2009年最大改變。

今年6月止美國總負債(包括政府、企業及私人)達52.8萬億美元,係去年 GDP14.2萬億美元嘅三點七三倍,為歷史上最高(1933年亦只係二點九九倍)。1933年著名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寫成The Debt - 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s,佢認為引發通縮嘅理由係過量生產、存貨不被市場吸收,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再加上經濟陷入衰退,引發減債行動。今年在全球政府刺 激經濟政策下,雖然暫時停止了減債行動(由政府負債取代企業及私人負債),但係明年又如何?雖然今年3月起標普五百指數已大幅反彈,但較2007年10月 仍低30%。美國商業樓價已跌39%,工業生產減13.3%,而且失業率達10%,加上7%就業不足率,响上述情況下,單單依靠量化寬鬆政策就可解決所有 問題咩?請唔好自欺欺人啦!

美國出現兩大趨勢

自 從去年10月起,美國兩大趨勢同時出現:一、信用差距(Credit Spreads)不斷收窄,即高風險債券息率同低風險國債息率差距過去一年持續收縮,代表貸款者較願意借錢畀風險較高嘅企業。二、銀行資產負債表仍在收 縮,部分來自企業倒閉,部分來自銀行撥備,最大理由係銀行在收緊貸款條件,聯備局認為上述行為會一直維持到明年下半年。兩者似乎互相矛盾,但又同時出現, 信用差距由去年10月嘅5.5厘到今年9月嘅2.5厘(商業票據由5.5厘下降到3.5厘),代表投機者更願承擔風險,但一般企業欲向銀行借錢卻較一年前 困難。上述情況最後會將美國經濟帶往哪裏?10月都係少做事、多說話,因為2009年唔同1983年。

過去一百一十八年,美國出現過十九 個熊市,平均跌幅37%,在熊市內的反彈平均升幅為前跌幅40%。2007年10月到今年3月美股跌幅已超過平均跌幅,今年3月至今標普五百指數升幅 57%,亦係平均反彈嘅一點五倍,因此有理由相信今年3月9日開始嘅反彈將在今年10月結束。魯賓尼認為,呢次美國經濟係U形而非V形。

寬 鬆貨幣政策必然令更多人過度消費及過度投資,最終引發經濟衰退,以糾正過去錯誤,但人民並唔喜歡衰退。最佳做法係《聖經》記載埃及法老王嘅故事——七年豐 收儲糧,七年失收則政府大量開放糧倉。去年11月中國政府做法亦係咁,可惜在民主國家,在繁榮期係好難要求人民節約,但在衰退期卻須大開糧倉,結果每次衰 退過後政府財政赤字便上升,令下一次衰退較上一次嚴重。呢個係美國同英國等國家依家所面對嘅問題,過去三十年透過向日本及中國等國家借錢而度過危機,呢次 又如何?

A股明年出現慢牛機會大

股 聖畢非德名言──People do not make money by betting against the US economy,上述响美股超級大牛市係啱嘅;不過由1990年開始,日本人如唔賣空日股或出售日本房地產,今天仍在後悔。同樣理由,2007年10月起 美國人如果唔拋空美股或出售美國房地產,至今亦悔不當初(雖然今年3月至今已反彈唔小,但亦只能收回前跌幅50%)。月有圓缺,天有陰晴,任何經濟發展有 向上日子,亦有回落日子。

中國人智慧係以太極圖角度去看事物(即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黑中有一點白,白中有一點黑)。西方人睇事物係一條 直線(或曲線)。今年10月美國樓價仍較2006年高峰低30%,加上今年3月至今美元滙價跌30%,對歐洲人而言,美國樓價已跌咗50%,所以湧入美國 房地產市場,令美國樓價暫時止跌回升,但長遠睇,美國樓價仍有下跌空間。2008年一年之內美國消費者共減債1130億美元,代表美國節省開支時代已來 臨。根據日本過去經驗,上述行為一旦出現,便以「年」為單位。一如1990年後嘅日本,美國已開始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期」!美國已有一千五百萬人失業, 佔總就業人口10%左右,過去透過刺激消費而建立嘅經濟繁榮期到2007年已到咗終點。今年政府向經濟注入1.6萬億美元「假」財富,令GDP暫停下滑及 刺激美股上升,上述動作2001年日本政府亦早已做過,最終卻證明無效。

2009年世界上少數亮點包括中國,理由係中國政府仍有錢。不 過,面對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美元利率只有0.25厘的今天,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將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轉型困難許多。中國最大優點係經濟唔使面對資產負債表衰 退。然而,到咗今年10月,A股絕對唔可以用「便宜」兩字形容,即使已較8月4日回落唔少。目前A股P/E 三十點八五倍、巴西二十二點一倍、印度二十點八倍、俄羅斯十三點七倍。在金磚四國中,以內地A股P/E最高,在港上市嘅恒生國企指數P/E亦達二十點八 倍。從P/E三十點八五倍起步更上一層樓,必須有高速純利增長支持才可,上述係內地A股2010年所面對嘅問題。

中國9月份銀行貸出款項約5000億人民幣,略高於7月及8月,即9月份銀行貸款增長率未有大幅減少,相信「退市計劃」明年下半年才出現。我老曹認為,2010年A股出現「慢牛」機會極大。

去 年股票市場因擔心通縮而大跌,資金大量流向存款證(CD)及money markets;2009年3月隨住美國採用量化寬鬆政策,股票市場又擔心通脹,資金又由存款證及money markets回流,收復去年9月起金融海嘯嘅跌幅。美股雖然大幅反彈,仍然係Secular Bears,何時重返2007年10月高點?相信遙遙無期(初步估計係2016年後嘅事)。股市中最易賺錢係今年3月到8月嘅反彈;至於9月同10月只有 美股仍在上升,唔少股份已在回落。8月7日美國十年期債券孳息回落到3.89厘,代表資金由CD市場回流股市已到高潮;內地A股更在8月4日完成牛市一期 上升,進入選擇性投資期,即找尋大升市中嘅滄海遺珠。

今年通脹唔會重臨

去 年我老曹唔信通縮出現,有咗1930年代教訓,聯儲局再唔會重犯1930年代嘅錯誤。今年我老曹唔信通脹重臨(2001到06年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 策,在日本並冇引發通脹),反而認為美股3月到10月經過反彈後,未來投資市場將艱辛難行。選擇強勢股可利用Relative Strength,上述策略非人人皆懂,因為揀股最考投資者眼光。

雪茄伏响1979年底被任命為聯儲局主席,當時美國CPI升幅達年率 13%,而佢退休嘅1987年,CPI已低於2%。格蛇接任後,透過大增貨幣供應,為美國經濟帶來二十年繁榮期(1987至2007年),但格蛇退休冇 耐,美國便出現金融海嘯。雪茄伏早前接受訪問認為,聯儲局嘅角色應係「overseer」而非「regulator」,上述亦係佛利民嘅主張,即聯儲局只 有迫不得已才出手。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出事,雪茄伏認為聯儲局反應過敏,如當年唔挽救該公司只係小問題,便唔會助長日後大量對沖基金出現,因而可 避免2008年出現美亞證券到雷曼兄弟事件出現。過去格蛇所犯錯誤係不容森林小火出現,讓枯枝堆積如山,形成當森林大火出現便冇得救。雪茄伏唔認為銀行應 參與證券業務,咁做會增加銀行風險,呢類生意應由類似高盛證券等公司負責而非銀行,不然遲早須納稅人埋單。目前聯儲局正致力阻止日式通縮在美國出現,因美 國衰退自2007年12月已開始。

雪茄伏認為,依家聯儲局應再次收緊銀根,問題係說易做難。佢認為,八十年代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冒起,有 助解決美國通脹壓力,但美國人不應過分依賴呢D國家提供消費品,以致負債增加3萬億到4萬億美元。今天美國面對高失業率,點樣令美國經濟復甦?雪茄伏認 為,美元主導嘅時代已經結束,今年1月起拯救金融機構嘅做法,最終將損害美國經濟,雖然聯儲局不得不咁做,而後遺症將好快出現。

股市上升唔代表經濟復蘇

今 年10月,從上海到香港、從紐約到倫敦,大部分銀行家及政府高官都講緊幾個字──經濟復蘇。真係咩?日本樓市由1990年下滑到2004年才見底,共十四 年;香港樓市由1997年下跌到2003年才見底,共六年;美國樓市2006年下跌三年,今天已見底?華爾街股市今年3月開始上升,背後係因為量化寬鬆政 策,上述政策2001年9月日本政府曾採用但不見效,去年10月英國政府採用亦唔見效,美國政府今年3月7日採用卻見效,主因係美元乃國際儲備貨幣,一旦 美元貶值,資金便向全球流竄。大家要記住,股市上升並唔代表美國經濟復蘇。

過去三十年,金融資產價值(如股票、債券、銀行存款)升幅較全 球GDP快四倍,主因係亞洲人喜歡儲蓄;加上中東產油國嘅油元流入美國,令美元利率由1980年嘅22厘降至2009年嘅0.25厘。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估 計,2007年10月全球財富總值194萬億美元,2008年12月已跌至178萬億美元,但相較1990年43萬億美元及2000年94萬億美元,仍然 係好多。來自亞洲及中東嘅資金,令美國自1982年起進入信貸寬鬆期,直到2008年才結束。戰後美國至1980年止,類似嘅泡沫經濟出現十分稀少,美國 不斷出現泡沫經濟係1980年後嘅事,理由係來自亞洲及中東資金太多,令美國人借錢十分容易。奧巴馬上台後計劃修改次按條件,令只有良好還錢能力者才能獲 得貸款,另限制銀行高層花紅,減少銀行高層為增加花紅收入而採納太高槓桿比率。我老曹相信,美股完成大反彈後,全球股市極有可能從2010年起進入「大牛 皮市」。

量化寬鬆政策係近代政府為避免三十年代華爾街大蕭條出現嘅手段。不過前列根總統經濟顧問Arthur Laffer認為,引發大蕭條嘅理由係1930年6月嘅Smoot-Hawley Act──為保護美國製造業而向入口貨大幅抽稅,其次係1936及37年政府大幅提高稅率。因此,佢希望美國政府唔好因為財赤狂升而加稅。

Brian Domitrovic認為,八十年代開始嘅供應學派帶來過去二十多年經濟繁榮,亦引發2008年起嘅長期大衰退。情況有如凱恩斯理論帶來戰後經濟繁榮及七 十年代惡性通脹一樣,係一個銀幣嘅兩面。佢認為,依家係時候停止採用供應學派理論,重返凱恩斯時代(由政府帶頭刺激經濟)。

金融海嘯後市場行為學抬頭

戰 後唔少著名經濟學家冒起,由追隨凱恩斯,到利用發展出嘅各種唔同經濟模式去預測未來市場。上述皆建基於假設理性分析,認為「價格係冇錯嘅,只係人們經常睇 錯市」(The Price is Right)。但在科網股熱期間,3com將5% Palm上市,然後將其餘Palm股份送畀3com股東,每一股3com可分得一點五股Palm。當年一點五股Palm市價居然較分拆前一股3com更加 貴(上述係咪代表3com其他業務係負資產?),說明市場價格可以係錯嘅。有效率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理論近年已徹底破產,市場價格可以係錯嘅,但太早睇淡仍是死罪。以香港樓價為例,1993年起已有人大叫泡沫,本港樓價要到 1997年第三季泡沫才爆破(至於由1993至97年睇淡樓價嘅分析員都幾慘)。再以滬深A股泡沫為例,2006年下半年起已有人大叫泡沫,結果股市升到 2007年10月才爆破!同樣理由,2008年5月已有唔少人大叫熊市結束,太早入市者一樣可以跌到天昏地暗、人仰馬翻,到2009年3月升市來臨不但冇 錢,亦已冇膽量睇好矣。這次反彈市可維持多久則木宰羊也。

經過金融海嘯洗禮後,投資者對有效市場論及價值投資法信心大為動搖;反之,市場行為學(Behavional Markets)及混沌理論(Turbulent Markets)卻漸抬頭。

市 場行為學認為,汽車質量(代表客觀經濟因素)雖然重要,但決定性因素係駕車者(群眾心理)。透過分析群眾心理然後作出相應部署,往往可獲巨利。今天美國各 大學已從事這方面研究,唔排除上述才是未來投資界主流(近年投資理論係過去五十年前芝加哥大學及麻省理工研究出來嘅成果,例如bell曲線,即兩頭尖中間 巨大,指產品發展初期獲利極少,然後到獲巨利,最後又變成無利可圖。投資者宜利用bell曲線去分析產品周期)。經過金融海嘯後,市場行為學大為流行,並 發現股價充滿突變,主要受投資者心理及群眾非理性行為主導。

另一理論叫混沌理論,即經濟發展由冇秩序可言到井井有條,然後又變回沒有秩 序。情況有如颱風在一定客觀條件下可能形成(亦有可能唔形成)風眼,然後愈吹愈烈帶來極大破壞,颱風過後又一切恢復正常。例如2007年10月到2009 年3月及2009年3月到10月。風暴中有人損失慘重,亦有人從中獲利。金融海嘯後,新理論取代舊理論,如追唔上時代仍採用有效市場論或價值投資法,恐怕 會漸被市場淘汰。

阿富汗的地緣意義

阿富汗的地緣意義
作者:孫壯志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30

http://www.wyzxsx.com

阿富汗的地緣意義

作者:孫壯志《世界知識》 2009年第17期


在大國各自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在中亞進行競爭,在俄羅斯逐步走上強國之路,在西方要解決伊朗問題的背景之下,阿富汗又一次成了大國爭奪的對象。
 
自2001年爆發阿富汗戰爭以來,已有八個年頭,美軍不但未撤出阿富汗,今年7月還增兵2.1萬人。美國和北約軍隊除了為8月20日阿富汗大選保 駕護航外,更重要的還是要使奧巴馬政府上台後調整的美國針對阿富汗戰爭的策略能真正落實。那麼,美國在阿富汗駐軍是否還有其他用意?

近幾年,對阿富汗曾經有重要影響的俄羅斯的動向也格外引人關注。人們關注的是俄羅斯是否要重返阿富汗事務。 6月1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總統與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和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舉行三邊會談時,呼籲建立三邊合作機制以解決反恐等共同問題。另據報 導,俄羅斯已經同意駐阿富汗美軍飛越領空,涉及運送武器。

今年3月底,由俄羅斯與美國分別倡導的有關阿富汗國際會議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相繼在莫斯科和荷蘭的海牙召開。有評論認為,它凸顯了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在阿富汗的利益交織和戰略競爭。

阿富汗,在1971年就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為何一再成為大國“青睞”的焦點?從地緣戰略角度講,地處歐亞大陸陸路交通要衝的阿富汗有怎樣的地緣戰略意義?
 
 特殊的地緣與多舛的歷史命運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西部,北與中亞的南端接壤,自西向東分別與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為鄰;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東和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鄰,西與伊朗交界,面積65.23萬平方公里。

阿富汗物產並不豐富,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自古以來歐亞大陸上人類遷移、征伐、商旅活動的重要通道,曾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是多 種文明的交匯處。同時這片土地上的居民也飽受戰亂之苦。 18世紀前入侵阿富汗的有波斯人、希臘人、薩特人、匈奴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等。近代以來,一些大國為了鞏固自身的利益,希望把阿富汗置於自己 的統治之下。一個多世紀前英國和沙皇俄國就曾經在這裡展開一場“大角逐”。那個時候,沙皇俄國欲南下印度洋,奪取暖洋出海口,它佔領中亞的費爾幹納,接近 了英屬殖民地印度。當時俄羅斯在黑海地區擊敗了土耳其,但英國派艦隊幫助土耳其守衛海峽,致使英、俄矛盾激化。沙俄轉而計劃從中亞向英屬印度施加軍事壓 力。阿富汗處於中亞和印度之間,是從中亞、黑海、歐洲進入印度的交通要道,俄羅斯要威脅印度,就要先奪取阿富汗。英國深知這一點,雙方在阿富汗展開了激烈 的爭奪。 20世紀初的阿富汗,就是在英、俄的爭奪中艱難度過的,直到1919年8月8日,阿富汗才獲得完全獨立。
 
 蘇聯的入侵與美國的反恐
 
二戰後,在冷戰的鐵幕之下美國和蘇聯在全球爭奪勢力範圍,阿富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再次被捲人大國角逐的漩渦。 20世紀70年代後期,由於國力日漸虛弱,蘇聯開始變攻勢為守勢。伊朗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打破了西亞南亞的地緣政治平衡,新領袖霍梅尼堅決反美的 政策使美國喪失了在伊朗苦心經營的成果,美國積極準備進行反擊。蘇聯判斷,美國會加強在阿富汗的滲透,以彌補在伊朗的損失,繼續威脅蘇聯的利益。恰好 1979年9月在喀布爾也發生了令蘇聯深感憂慮和不安的突發事件,阿明發動政變推翻了親蘇的塔拉基。失去阿富汗,會直接威脅蘇聯中亞地區的安全,等於在剛 剛形成的蘇聯、印度、伊朗戰略“三角”中鍥入釘子,動搖蘇聯在歐亞大陸腹地的優勢地位。地區形勢的複雜和來自美國的壓力,使蘇聯領導層作出錯誤的決斷,出 兵阿富汗。結果不僅給阿富汗人民帶去了巨大的災難,也成為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上窮途末路的誘因之一。

蘇聯解體後,阿富汗成了“國際棄兒”,內戰一發而不可收,直到1997年塔利班異軍突起,在戰場上橫掃各路軍閥,但建立的政權卻奉行伊斯蘭極 端主義,自我封閉,阿富汗成了極端勢力和恐怖分子的天堂。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如魚得水,中亞的恐怖組織在阿富汗找到“庇護所”,頻繁襲擾烏茲 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使中亞成為“三股勢力”的重災區。由於威脅到了自身的安全利益,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積極推進地區安全合作, 並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對阿富汗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9.11事件以後,美國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採取軍事行動,並藉機實現了在中亞的軍事存在。美國對遠在萬里之遙的一個貧弱小國如此大動干戈似乎讓人費 解,但一些戰略分析家和地緣政治家們卻道破了天機:美國之所以採取“大兵壓境”的方式進軍阿富汗,就是為了在中亞地區建立長期軍事存在,進而全面插手中亞 事務,配合北約東擴進程,壓迫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防止其再度崛起,還可以牽制中國和伊朗。這樣一來,美軍一方面實施了所謂對國際恐怖勢力的打擊,另一方面 又可以在中亞地區找到立足點,“一箭雙雕”。俄羅斯對此也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時任俄國防部長的伊万諾夫強調,“由於中亞國家擁有集體安全條約體系,北約 和美國沒有任何理由在屬於獨聯體的中亞國家境內部署軍事力量或採取軍事行動”。而打擊阿富汗則為美國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堂而皇之的藉口。中亞國家的學者看 得更加明白,美國要利用打擊阿富汗,進而控制戰略資源豐富的里海地區;左右中國西北的穩定;限制甚至完全排擠俄羅斯、伊朗在中亞的存在;決定中亞國家的未 來發展;在該地區形成親美聯盟,在阿富汗建立親美政權。
 
 地緣政治角逐與阿富汗的作用
 
隨著阿富汗戰事的很快結束,美國的戰略目標逐步明朗,要藉阿富汗把中亞國家從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中分裂出來。因此,儘管美國開始時表示在中亞駐軍不 過是“臨時之舉”,但在完全打垮塔利班以後,美國仍在與中亞國家簽署協議,謀求建立長期軍事基地和取得重要機場的使用權。美國學者後來還提出了以阿富汗為 中心的“大中亞計劃”,目的是讓中亞脫離俄羅斯的控制,與已經被美國“征服”的阿富汗合為一個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整體。這個戰略對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外交決 策產生了很大影響。當然,美國的“進逼”也使俄羅斯倍加警惕,要使美軍從中亞撤走,阿富汗就是“必爭之地”,如果美國沒有繼續留在阿富汗的理由,也就失去 了在中亞駐軍的依據。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恢復,俄羅斯開始籌劃國家的崛起,首先是鞏固其在後蘇聯空間的優勢地位。中亞國家在俄羅斯的壓力下幾次想要“趕 走”美軍,但結果是美國用更多的“經濟補償”換來了無限期的軍事存在。

美國、北約以在阿富汗“反恐”為名,佈置重兵;日本、德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也積極參與阿富汗重建,顯然不單純是要讓這個貧瘠國家恢復生機,除了應對阿富汗的毒品和恐怖威脅外,更看中的是其特殊的戰略價值。

首先,阿富汗可以作為中亞里海地區能源外運的重要通道。里海地區能源儲量豐富,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長期以來,俄羅斯壟斷了里海石油天然氣外 運的管線。西方一直致力於建設從里海岸邊到黑海的“西線”管道,但因為要通過民族衝突頻發的高加索地區,不十分“安全”,如果能夠控制阿富汗,建設從阿富 汗到巴基斯坦的“南線”,不僅距離海洋更近,西方也多了一個選擇。

其次,阿富汗對西方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阿富汗地理上介於中亞、西亞和南亞之間,甚至與東亞、歐洲也有聯繫,是軍事戰略的要地,對相鄰地 區,特別是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亞五國的安全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還能影響到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大國。在美國和北約初步完成在中東歐和海灣地區的軍事部署 以後,“東進”中亞,可以穩穩地控制住歐亞大陸這個國際戰略的中心,用無與倫比的軍事實力確保“單極”地位。

第三,阿富汗可以作為西方推行其“民主”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工具。西方借“民主化”向勢力範圍之外的各國大舉滲透,在獨聯體地區鼓動“顏色革命”,希望在阿富汗建立親西方的“民主”政權能給中亞和西亞國家“傳經送寶” ,取得某種示範作用。

在大國各自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在中亞進行競爭,在俄羅斯逐步走上強國之路,在西方要解決伊朗問題的背景之下,阿富汗就又一次成了大國爭奪的對象。

生意背後的戰爭

生意背後的戰爭在改變世界
作者:恩道爾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29

http://www.wyzxsx.com

生意背後的戰爭在改變世界


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2009-10-28

  ·壇主小傳·

威廉·恩道爾,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比較經濟學碩士。作為獨立的經濟學家和新聞調查記者,先後在紐約和歐洲工作,研究 涵蓋領域極為廣泛,包括能源、地緣政治、關貿總協定、世界農業問題、亞洲金融危機等。成長在二戰後和平年代,卻用戰爭思維解讀著一切經濟現象,著有《糧食 危機》、《霸權背後》、《石油戰爭》、《金融海嘯》等書。

  ·核心提示·

*當大家都認為石油價格由供需決定、轉基因食品是解決世界飢餓良方的時候,恩道爾卻說價格的變動完全來自於少數人在期貨市場的炒作。

*當經濟學家為這次始料未及的經濟危機而憂慮的時候,恩道爾卻宣稱整個金融危機就是金融大國掠奪發展中國家的精心策劃。

*石油戰爭,糧食危機,金融風暴,生意背後的戰爭在怎樣改變著這個世界?

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恩道爾走進央視《對話》節目,與中國的企業家、學者和發改委等部門官員就糧食貿易、石油貿易、環境治理等問題背後隱藏的“戰爭”進行了對話。究竟恩道爾的戰爭思維是危言聳聽還是善意的提醒?

“只要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所有人”

主持人:在中國的古書《管子·輕重戊》當中,記載了春秋時期的一段往事。當時由於齊國人愛穿綈(類似現在的桑蠶絲),梁、魯兩國遂改糧田為桑田 地,只種綈不種糧,通過販賣綈到齊國獲得資本,再從齊國購買糧食。幾年後,齊國突然下令不得購買梁、魯二國的綈,也不得賣糧給他們。轉眼間,梁、魯嚴重缺 糧,糧價漲到了齊國的一百倍。陷入戰亂、飢荒的梁、魯二國不得不歸順了齊國。我想問一問現場的專家,可以從這個故事當中讀到一些什麼?

韓曉平(能源網CEO):這應該是最早的一種金融戰爭,或者是經濟戰爭,實際上這樣的戰爭,可能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還在不斷地繼續演下去。

主持人:聽到現場嘉賓的弦外之音,應該指的就是生意背後有戰爭的影子。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就一直秉持著這樣的觀點。剛剛講的發生在中國古代的一件事,它看起來有點像寓言,在西方的發展歷史當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恩道爾:20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先生就公開說要把糧食當做武器,對付智利。因為當時美國和智利有矛盾,智利反對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就截斷了對智利的糧食出口,從而施加壓力給智利政府。

主持人:如果魯國和齊國之爭放到今天來的話,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演繹?

恩道爾:目前正在發生的,我在我的書中把它稱為“農業中的商業戰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阿根廷。 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個叫孟山都的企業與美國國防部關係密切,他們向阿根廷供給轉基因的大豆種子,現在整個阿根廷的大豆全部被孟山都控制,阿根廷的 整個農業體系,都單純以生產大豆為主。這不僅對阿根廷來說非常危險,對全球農業來講都是很危險的,因為都被孟山都控制了。

主持人:您把矛頭轉向了轉基因食品,但在常識來說,轉基因食品可以讓農作物的產量非常大,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糧食危機,這個是科學家告訴我們的,難道您覺得科學家也在撒謊嗎?

恩道爾:沒錯,他們就是在撒謊。儘管很多的科學家聲稱轉基因作物其實對我們是好的,但實際上很多獨立科研機構的研究結果都不被公佈。在我調查的每一個例子當中,都顯示轉基因作物是有害的。不僅對動物像牛犢有影響,甚至會對懷孕中的婦女帶來危險。

主持人:1992年布什政府甚至還下了一道命令,要把這些獲得專利的轉基因食品跟傳統種植的農作物一視同仁。如果按照您的理論,這種陰謀也綁架了政府、影響了政府嗎?

恩道爾:我可能不會把它稱為陰謀,而是一種長期的戰略。這是老布什1992年當總統時,與孟山都的老總開完會後做出的決議。但大多數美國人以為政府是在保護他們所吃的食物,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薛達元(國家環保部生物多樣性研究首席專家):我本人基本上同意恩道爾先生關於轉基因生物是一個戰爭的論點。實際上剛才恩道爾先生說的是孟山都公 司等,他們首先是控制了全世界的種子,轉基因生物的種子達到90%多,通過這個專利牟取暴利。實際上,大公司的利益跟美國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

最大的威脅不是戰爭,而是意識不到戰爭

王逸舟(社科院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我是對這種陰謀能不能控制多少有點懷疑。我覺得一定要有足夠的壟斷,在種子的供應、交易的渠道、全球貿 易進一步談判中間,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才能實現這種所謂陰謀。但我現在觀察,世界各地正在出現一個變化:金磚國家崛起,有些西方老牌國家的地位下降 了,控制力會衰敗,這個陰謀實現的程度可能性會相對下降。

恩道爾: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們拿中國做假設。比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要開放市場,在農業上購買了孟山都的種子,在中國到處種下去, 等十年以後,中國農業就會非常依賴孟山都所提供的種子。假如這個時候美國政府不喜歡中國政府的政策,他就會讓孟山都不賣種子給中國,直到中國聽從美國的政 策。這種情況難道不危險嗎?我說的這些可能把現場的觀眾嚇壞了,我在做研究的時候也不相信人怎麼可能這麼來害其他人呢?我引用基辛格20世紀70年代說的 一句話:“只要你控制住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國家,只要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主持人:您張嘴就說戰爭,閉嘴就說陰謀,會不會有點太過於聳人聽聞了?

恩道爾:其實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威脅是什麼?就是很多普通人並不知道世界面臨著危險,而等他們知道的時候為時已晚。

主持人:我念幾個您描述石油戰爭的標題:三足鼎立、合縱連橫、控製石油的全球爭奪戰、運籌帷幄、明爭暗斗等等,如果我們還是拿魯國和齊國來做比喻的話,魯國顯然就是資源的擁有者,齊國可能就是炒家。那麼在石油大戰當中,他們到底誰贏誰輸?

恩道爾:我想齊國應該是勝利了。在二戰之前,齊國就是英國,大英帝國控制住了科威特、伊朗、中東的石油,控制了沙特阿拉伯。但是在二戰之後,這個 齊國就轉變成了美國,洛克菲勒代表了美國的利益集團,控制了石油期貨並受華爾街三四家大公司控制,他們通過期貨控制了世界的石油資源,其實就是一小撥人在 控制著石油的價格。這就是當代的齊國故事。

主持人:在這樣的石油戰爭當中,齊國到底是用了什麼樣的一些招數贏了魯國呢?

恩道爾:我們假設魯國就是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 1973年油價飆升了400%,美國財長突然造訪沙特,跟沙特的國王說必須要保證所有的歐佩克的石油能夠以美元來進行計價,可以保證沙特一旦遭遇以色列的 攻擊,將獲得美國的武器支援。當時沙特沒有任何的軍備,沙特別無選擇。

主持人:聽起來石油的歷史似乎就是交織著戰爭和陰謀的一個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李俊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首先現在地球上不是只有齊國、魯國兩個國家。如果今天某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實行糧食禁運的時候,其他國 家會幫助他,包括美國在內。美國打了朝鮮戰爭,打了越南戰爭,打了伊拉克戰爭,但是戰爭沒有改變世界的格局。美國已經在伊拉克花了五千億美元打這個仗了, 我不知道到底通過這種戰爭使美國得了多少好處?他控制了多少石油?

恩道爾:美國在中東建立起了14個軍事基地,來控制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生產地,所以伊拉克戰爭是為了控製石油的來源。因為在經濟中石油就相當於血 液,一旦你卡斷它,如同把通向心臟的血管堵住了。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要冒這個險、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打這場仗。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自己的經濟在下滑,要通過控製 石油來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這是我看到的故事。

 金融危機,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主持人:套用我們最初講到的古代故事,如果說石油漲到了147美元這個點,當齊國遇到了魯國的時候,他會說什麼?

恩道爾:我想齊國會跟魯國說,現在把世界上的石油都買下來吧,因為石油價格會在下個月就漲到200美元一桶。魯國於是大量購入,結果石油價格越來越高了。直到有一天,達到最高水平。這個時候魯國就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主持人:可是當價格降到一個低點,比如33.4美元的時候,齊國和魯國之間的對話又變成什麼樣一個版本?

恩道爾:其實我在1984年的時候就看到這一幕。我獲得了來自美國國務院的一些信息,當時包括副總統老布什在內的美國政府官員,談論著希望沙特阿 拉伯開足馬力生產石油,使石油價格下降,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刺激經濟來幫助老布什兩年之後成功當選為總統。我們看到去年8、9月份,石油價格確實大大地下 降了,因為當時美國的選民很擔心石油價格高漲的問題,所以石油的價格就降到了30到35美元一桶。後來又回升到了60到65美元一桶,我認為這是比較正常 的一個水平。

主持人:我們看到一本您寫的和金融危機有關的書《金融海嘯》,旁邊還用同樣大的字寫著“一場新的鴉片戰爭”。這樣的提法會不會有點太聳人聽聞了?

恩道爾:用的這個次標題當然很激烈,但我正希望達到這個效果。鴉片實際上是指美元,中國如果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就會像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對沖基金、量子基金都湧進韓國,導致韓國20世紀90年代的巨大泡沫。

主持人:那到底什麼是現在的槍砲?它們掠奪的是什麼?當年的白銀現在又是什麼?

恩道爾:我想美國使用的一個武器就是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它的遊戲規則是在華盛頓那裡撰寫的,規則要求中國開放自己的市場。其實在中國他們所消費 的大部分大豆都是轉基因大豆,這其實是很危險的,應該跟世界貿易組織去告狀,這是不公平的交易。你看看阿根廷的例子,看看墨西哥的這些例子,拉丁美洲這些 國家還有非洲,在過去的25年當中,都是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美元掠奪了,這不就是一種新的鴉片嗎?他們通過提供好處建立一種新的貿易關係,或者投資的 關係,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但是如果你不是規則的製定者就沒有主動權,這是真正可怕的一件事。

主持人:我們看到中國人用中國製造換美國的國債,在很多人眼裡這是生意,但是為什麼在你的眼裡它更像是戰爭呢?

恩道爾:中國已經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了,華盛頓的那些政客認為,現在中國其實是不敢得罪華盛頓,因為中國的外貿贏餘這麼多,世界上又找不到更好的地方來投資,所以最好的投資對象恐怕也只有美國的國債市場。

主持人:我們大量的外匯儲備如果不買美國國債的話,買什麼呢?

趙鋼(科技部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如果是我們現在不買美國的國債,大家可以說我們去買石油、買礦山,可是我們的中海油併購美國尤尼科失敗了,我 們中鋁併購澳大利亞力拓的時候又失敗了。這裡面也做了很多的佈局,通過種種的政治手段、種種的利益訴求,使我們達不到目的,所以最後沒辦法被迫轉向,只能 購買美國的國債。

曹和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我覺得這既是戰爭又不是。比如說買原油,全世界的油讓中國買了,油價嘩啦就提起來了,所以你買油是不現實的。 那我們就選擇買債券,企業在金融危機不保險,所以我一定要買政府債券。在這100多個成規模的經濟政府裡邊,哪個政府最穩定呢?還是引起金融危機的這個傢 伙最穩定。所以你說它合理嗎?我說合理。但是它是不是一場戰爭呢?我覺得是。如果有一天美國把美元貶值10%,會造成我們的重大損失,那當然是一場戰爭。 把它叫戰爭也好,叫制度競爭也好,叫大國的博弈也好,我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

王逸舟:我覺得剛才說的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是從一個長期進程來看,它只可能在局部的某一時期某一部分國家一部分人中存在,但是沒有一個陰謀是可以永遠地決定所有的國家。

主持人:但是恩道爾先生看到的這一切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那麼他到底是在危言聳聽還是一個善意的提前預警?

李俊峰:也不能說他是危言聳聽,也不能說是提前預警,好多東西要看時代進步。當前有三個規則,一個是聯合國憲章,那個時候是大國壟斷,然後是 WTO,WTO基本是富國俱樂部製定規則。現在進步了,不是某一個大國或者某一個大國集團就能壟斷世界,或者掌握著糧食、石油什麼的,我就可以控制世界。

薛達元:恩道爾說的這些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預警。公司的轉基因的戰略實際上是隱藏了一些戰爭在裡面。剛開始孟山都基本上壟斷了100%。 1999年以後,中國轉基因的品種越來越多了,那麼現在孟山都根本沒有達到壟斷這個程度,中國自己發展的轉基因棉花就佔了大部分。

王逸舟:我的觀點是恩道爾先生提供了部分的畫面或者說真理的顆粒,但不是全部的畫面,他不是故意這樣的,他是真誠的,他是認真的。但是我覺得我們 可以看到比他所看到的更大的世界、更多的行為體。我相信陰謀論也好,包括剛才提到的畫面也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多少有些危 言聳聽,所以我們決策的時候切不可以此為一個主導的核心思想,我覺得那是會誤導的。

 無處不在的利益爭奪

主持人:其實在所有的戰爭和陰謀的過程當中,體現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關係。

恩道爾:對強國來說,他們想控制弱國,就像富人要掠奪控制窮人一樣,對我來說這太不公平了,正因為不公平,我才要寫這麼多的書,我覺得我們不要總 是說陰謀或者戰略,我們來說權力或者勢力,我的書可以說都是有關權力的。 100年前,世界的權力中心是倫敦,今天的世界權力中心是紐約或者華盛頓,那麼明天呢?我希望明天世界的權力能夠在全球更平衡地分配開來,中國將在這其中 起到重要的作用,讓世界上人與人的關係更加和諧。而那些權力階層的精英們,他們則用各種各樣的“鴉片”來控制窮人和弱國,也傷害了他們。所以我們要消減這 些利益階層和國家的權力,讓權力平均分配到世界各地,從而改變這個公式。

主持人:今天這些富國會用什麼樣的一些武器來達成自己的願望?

恩道爾:我想他們非常有可能會使用一個武器,就是把全球變暖當做幌子,很多國家確實想用全球變暖和減少碳排放阻撓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來擴大貧富的差距。

主持人:可是我們在很多的文章當中依然會看到科學家有這樣的一些研究,比如說全球的溫度每升高2度的話,海平面將會升高多少,升高到6度的話,地球上很多的城市將會被海水所淹沒,難道這些都是幌子嗎?

恩道爾:他們所拿來的數據的時間段是特意選擇的,他們如果以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的歷史眼光,去看待全球變暖這一個趨勢的話,他們應該得出不同的結 論。其實現在美國自己都沒有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他們自己都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在我看來這裡有一個計劃,讓那些發展中國家要種樹,但是你想一個國 家要種那麼多樹,就意味著不能種那麼多糧食,會使一個國家的農業結構非常單一,從而危害到一個國家的生物多樣性,對人類都是堪憂的。

主持人:如果今天有魯國的國君向您來問計,您會給他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恩道爾:很簡單,就說不,我不加入。我覺得用金融手段解決一些不存在的問題是根本不必要的,用碳交易去解決氣候變暖,只是讓倫敦和紐約的銀行更有錢,但他們現在已經夠有錢了。

王逸舟:他要求你控制碳排放,他是有戰略、陰謀的成分。但是這個事情從各國來看都是有這種需求的,就是讓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人民,讓自己的青山 綠水能夠保持得更好,我覺得不光是中國,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只要想爭取話語權的,還有那些強國大國都是這個態度。但同時要自己根據國情、綜合因素來決定加 入減排的時間表,所以這就叫做“共同但有區分的責任”。我覺得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堅持這一點。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但是對這些國家來說,他們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嗎?

恩道爾:當然可以,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採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他說他曾經對七大工業國的央行領導說,我們現在必須邀請中國到談判 桌上來。但是我認為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他們用的談判桌上就貼著一個小標籤,上面寫著“中國製造”。所以現在他們沒有資格再仗勢欺人了,所以任何一個主權 國家都有理由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中國對於碳交易參加與否,或者參加的時間、方式,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就好像布什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那樣堅定。

王虹整 理

再次嗅到的陰謀氣息

再次嗅到的陰謀氣息
作者:王湘穗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28

http://www.wyzxsx.com

美元指數跌跌不休,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比例已經降低到60%,一些大國都在調整美元在儲備貨幣中的比例,如俄羅斯目前的儲備貨幣美元只佔 40%,而歐元為49%。不只如此,美元的世界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也不斷受到威脅,前幾天英國報紙報料說,中東國家的石油貿易打算要放棄以美元結算,儘管 石油國家出來澄清沒這麼回事,但恐怕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委內瑞拉的查維斯總統發起“玻利瓦爾美洲國家聯盟”要創立新的地區貨幣“蘇克雷”,逐漸減少使用美 元,可以說,美元體系霸權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令人奇怪的是,美國政經界首腦對危若累卵的局勢並不在意,個個似成竹在胸。一位老朋友來電話討論此事,直呼這 太反常了!的確反常,一向為利益毫不手軟美國牛仔這次面對核心利益怎麼這麼“面”,好像成了誰都能踹一腳的受氣包?討論的結果是:美國人在變戲法,目前還 在誘導觀眾出錯的階段。表面的平靜是大戰前的沉寂。

最近出現的一些跡象,再次讓人們嗅到了陰謀的氣息。 10月19日晚22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發佈公告,聲稱作為配合場外現貨黃金交割服務的附屬政策,允許交易商將黃金作為所有商品交易的保證 金抵押物,並且將這些黃金抵押物保管在摩根大通的倫敦銀行。此公告一出,黃金現貨市場應聲大漲15美元。有評論說,這是黃金重新貨幣化的重大標誌。要知 道,芝加哥交易所是金融衍生品的誕生地,最擅長“重大製度的創新”。據說,2008年CME全年總成交33億手,其中80%交易通過電子交易完成,總成交 額超過1000萬億美元。顯然,CME的可以完成海量交易的電子交易系統,不論在手段和規模上都適合成為黃金電子化交易的全球平台,借助這個“附屬政 策”,CME就有望成為一統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和金融貨幣市場的經天緯地之手。也許是巧合,在全球市場即將發生激變的時刻,奧巴馬總統於10月23日宣布, 美國全國因甲型流感進入緊急狀態。此前,不論國際衛生組織如何警告,美國就是不動。 23日前,我在美國住了半個月,開車轉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城鎮,一片太平景象,怎麼一下子就需要進入緊急狀態?據說是死了1000人,可在歷來嗅覺靈敏的美 國媒體上也看不到任何跡象,那幾天電視裡最大的新聞是一個載了小孩的氣球的真假故事和奧巴馬獲和平獎。回想2003年中國鬧“非典”,最終統計死了349 人,那可是舉國動員、全民動員的壯闊景象。看美國像沒事一樣地竟然死了上千人,回想起來真覺得這沉靜裡有些詭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相信這是陰謀,因 為如果是陰謀就太可怕了。其實,比陰謀更可怕的是默契——“華爾街+華盛頓共同體”間毋需商議便可達成的默契。

而如今,遲來的亂世終於到來——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亂世藏金”——亂世來了,黃金的牛市也就來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摩根大通等交易商已經設計了新的規則,等著全世界入場下注。與準備抄黃金底的投資者良 好願望相反,在被全球金融資本操縱的大宗商品市場上,賺錢的只能是金融寡頭而吃虧的人永遠是大多數。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把黃金抵押物保管在 摩根大通的倫敦銀行公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交易所和投行之間毫不掩飾的共謀關係。此前摩根大通與其他投行在大宗商品市場上頻繁做多與做空,還只是大賽前的熱 身或試手。
而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聯手,意味著某些運動員、裁判員和體委官員完成了對觀眾和其他競賽者的合謀:“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 買路財”。這種敢於公佈“陽謀”的自信,來源於他們對市場和人心的完全操控。也許很快我們就會看到黃金和包括石油在內的其他大宗商品過山車般地上漲和下 跌,在忽而“誘多”忽而“誘空”兩頭挨巴掌之後,坐進金融市場過山車以為佔據先機的升斗小民或榮智健這樣的富豪甚至中金公司等主權基金將被甩出車外或吐出 膽汁,而最終獲利的將是“美利堅賭場”的莊家和運營商。

如果僅止於此,還是小瞧了美國金融資本家的胃口。更大的利益還在於,這是通向未來全球貨幣體系建構主導權的捷徑。你們不是要推倒“美元體 系”,建立“超主權貨幣”嗎?那好,我主動推出一個基於黃金的超主權貨幣體系。但與央行行長們“排隊分果果”式的設想不同,掌控這個超主權貨幣體系的還是 美國的金融資本市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公告已經在向世界宣告,在全球金融危機突圍的道路上他們均已設伏。

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公告裡隱藏著巨大玄機,它可能是陰謀,也可能是陽謀,給其他人的選擇餘地只是或慷慨地被陽謀擊倒,或糊塗地被陰謀絆倒。而我們的難題則是,如何找到“不倒下去”的第三種前途。

2009年10月29日

四季黃金價格(2)

黃金目標價位測算

馮亮的博客
(2009-10-21 15:17: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97bcf0100fl5r.html

黃金價格漲過了千元大關後,將往何處去,前面究竟還有多少空間?下面我們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估算一下黃金未來的目標價位。

方法一:

Troy Schwensen回顧了這一輪從2001年開始的黃金大牛市,他研究了最近五次黃金價格從盤整到突破的行情,下圖就是他所研究的5次盤整行情。

黃金兌美元日線圖

Troy Schwensen同時對這5段盤整行情進行了分析,比如盤整期的起點和終點,突破日期,時間長短,具體時點的黃金價格,還有平均收益等數據進行了統計,下表具體記錄了這些數據。

五次黃金價格盤整期數據


每一個盤整期如上圖所示均按照abcde模式進行,當前期高點被刷新,那麼突破將被確認。從Troy Schwensen的研究成果來看,我們可以總結出下列幾點:

1、2006/07和2008/09这两次盘整期所花的时间约为前三次的两倍,而这两次突破成功后,平均收益也大大地超过了前面三次,分别为61%和38 %(由於本輪行情還沒結束,最終的結果很可能不止38%)。我們可以得出盤整時間越長,平均收益越大這個近似的結論。

2、突破時點均發生在黃金消費旺季,每年的8、9月份。這一次也毫無例外地發生在9月份。

3、總的來說,一旦形成突破,新的高點一般都在25日內出現。在本輪行情中,不到一周的時間,前期高點就告破。由此可見,這次黃金價格上漲是比較迅猛的。

如果按照前次盤整期61%的平均收益來看,黃金價格在本輪行情中的漲幅將達到1183.6美元。本輪行情由於盤整時間最長,突破後表現最為迅猛,因此最終漲幅很可能超過前幾次。 1183.6美元也許只是比較保守的數字。

方法二:

美國勞工部的網站有一個CPI通脹計算器,通過這個計算器我們可以得出任何兩個時間點經過CPI調整的對等價格。那麼1980年黃金價格的頂峰 850美元換算成今天的價格,結果可能嚇你一跳,2227.84美元。也就是說當時的850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227.84美元。現在的真實黃金價格要比 1980年黃金價格登峰造極時的850美元時要低很多,比如1000美元,其真實價格還不到1980年的400美元。 Ed Steer也做了類似的計算,他計算了過去300年黃金價格經過CPI調整後的真實價格,起點是公元1700年,按照計算時點952.2美元/盎司的價格 往回推。我們驚訝地發現,在1980年,黃金創出了歷史峰值2391.28美元,也就是說當時的85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391.28美元。

經CPI調整的黃金價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一種計算CPI方法,美國現行的CPI計算方法是在1999年調整過的。加州的一個前新聞記者John Williams發現按照由政府對CPI所作的修改明顯地減輕了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的水平。較低的通脹率降低了生活成本,增加了美國政府的福利和社會保障, 從而減少其預算赤字。因此他採用了吉米·卡特當總統時,美國政府採用的計算通貨膨脹的方法,並通過這個CPI來跟踪經濟變化情況。下圖是按照舊CPI所計 算出來的過去300年黃金價格經過CPI調整後的真實價格,我們驚訝的發現1980年黃金的最高價格變成了7267美元,比新的CPI計算方法高出了三倍 之多。

經SS CPI調整的黃金價格


從上面的計算來看,如果把CPI的因素考慮在內的話,現在黃金價格其實並不算高。如果把1980年的高點作為未來標尺,那麼2000美元/盎司可 以算作一個並不高的目標。前面已經分析過本輪危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未來3-5年內到達2000美元/盎司這個目標價位的可能性極高。


第四季度投資策略

黃金美元價格的歷史月率變動

(1970年1月-2009年7月)


每年從9月份至次年2月,印度的排燈節、中東地區的開齋節和宰牲節、西方的聖誕節以及中國春節會等一系列重要的節日相繼到來,黃金的銷售也迎來了 旺季,特別是十月份印度的排燈節對黃金的需求影響最大。伴隨著銷售和需求的上升,黃金價格也會在這段時間出現較大的漲幅。上圖是從1970年1月到 2009年7月,黃金以美元計價的價格月率變動圖。從歷年的黃金價格月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看出,金價變化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年末和年初的漲幅較大,而年中的 漲幅較小。進入第四季度,黃金已經進入了消費旺季,因此我們認為黃金近期的上漲勢頭仍會持續。

在10月份,黃金已經掃除了1000美元附近的阻力,最高攀到1072美元。在過去的兩年,黃金價格曾經四次沖擊1000美元附近的關口,其 中三次以失敗告終。雖然這一次黃金闖關成功了,但多空雙方在這一線激戰達20餘日。據此我認為1000美元一線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堅固的防守陣地。未來即 使黃金價格出現反复,在1000美元一線將有著很好的支撐。黃金前方的1100美元整數位關口,已經相當接近了。我認為在第四季度,黃金價格衝擊1100 美元已無懸念,關鍵在於是否能一舉突破,還是測試失敗後出現深幅回調。根據往年的統計數據,11、12月份黃金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如果按照1050美 元來計算,到今年年末黃金價格將到達1270美元,按照1000美元計算,目標位置在1210美元。所以,我對今年年末黃金價格到達1200美元上方仍抱 有樂觀的態度。這基本符合我年初預期到2010年2月底前,黃金價格站在1200-1300美元之間的判斷。基於對未來金價走勢比較樂觀的判斷,我建議投 資者在第四季度應繼續保持多頭思維,採取趁黃金價格回調買入,中期持有這一策略以把握階段性行情。最後需要補充的是,上面具體點位的測算實際上均偏保守, 也許這個時候真的需要一點想像力。

四季度黃金價格(一)

這個時候需要一點想像力—四季度黃金投資策略(一)(2009-10-21 15:00:00)

http://blog.sina.com.cn/fly96406
黃金走強還是美元走弱?

馮亮的博客

一般來說我們都將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作為標准定價,也就是說如果美元走弱的話,黃金價格也會相對走強。因此,很多人認為本輪黃金的上漲行情,其 實就是由美元走弱所導致的。事實真是這樣嗎?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工具Kitco黃金指數(KGI),這個指數所代表的黃金價格並不是以美元來計算 的,而是以一籃子貨幣來計算,如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這個指數反映了黃金對一籃子貨幣的比價,更能反映黃金本身的真實價格和購買 力情況。下圖是KGI的60日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從8月下旬起,黃金對一籃子貨幣的價格就一直在走高,雖然幅度不如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由此可見,近 期黃金價格的走強絕不僅僅是因為美元走弱,還有黃金自身的很多因素,比如資金追捧,真實購買力增加,對沖貨幣風險等。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本輪黃金行情的發動 時間是9月2日,而美元出現單邊行情是在9月8日。黃金行情足足提前了6天,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黃金出現大幅上漲確實是出自黃金自身原因,而非單純的美元 疲軟。

KGI指數60日走勢圖

現在黃金價格已經牢牢地站在了1000美元上方,對比前面20年熊市時的低點,已經足足上漲了超過4倍。黃金到底還能有多少的上漲空間呢?黃金的 真實價格到底是多少?下面我們從多種角度,來分析黃金現在的真實價格。 2001年起,黃金重新進入了大牛市。下圖是全球黃金指數——黃金價格兌全球10種主要貨幣的走勢圖,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黃金價格對這些主要貨幣均呈現上漲 態勢。

全球黃金指數

全球黃金指數是由BullionVault從2008年7月開始編制的,反映了黃金對一籃子貨幣的比價,其中選入了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英 鎊、盧布、巴西雷亞爾、加元、墨西哥比索還有澳元等十種世界上主要的貨幣,份額根據世界銀行和IMF公佈的各國GDP數據來製定,調整。印度作為世界上最 大黃金消費國,今年起也計入其中。雖然最近黃金的美元價格屢創新高,但是全球黃金指數卻從年初的高點回落了5%,不過仍處於強勢上漲階段。

黃金對商品價格(1957-2009)

黃金一貫被認為具有保值的功能,也許用商品的價格來衡量黃金的價值,才是最好的辦法。上圖紅色線代表黃金相對CRB指數的價格, CRB指數衡量的是一籃子19種大宗商品價格的指數,以2000年1月為基點,基點值為100。我們發現黃金對CRB指數在09年2月份創出歷史新高後, 這輪行情仍未突破這個高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第一,本輪黃金價格大漲,既是美元走弱的結果,也是黃金對其他貨幣和商品升值的結果;第二,雖然黃金的美元價格屢創新高,但是以其他方式來衡量的價格仍未達最高水平,向上的空間還是有的。


黃金價格為什麼會在通縮期上漲?


通常我們都會把黃金作為對沖通脹風險的工具,每當通脹來臨的時候,投資者為了避免貨幣購買力遭到侵蝕,便會選擇黃金。因此,黃金需求在通脹時期會 有所增加。眾所周知,我們現在還處於通縮時期,從很多人的經驗來說,黃金價格並沒有上漲的理由。其實黃金需求在通縮的時期往往都會有所增加。因為通縮時期 往往也是危機時期,這個時候金融市場的違約風險往往也很高,投資者願意在這個時候奔向黃金以規避貨幣風險。最近黃金價格的大漲正是上述說法最好的證據。俗 話說得好,“亂世藏黃金”,我認為“亂”這個字用的尤其好。在高通脹期,投資者選擇黃金為了對沖通脹風險,而在通縮期,投資者則為了對沖貨幣風險選擇黃 金。對於高通脹和通縮,我認為都可以定義為“亂”,反而在經濟“又快又好地增長”的時期,通脹水平適度,經濟增長良好,黃金的需求就會有所下降。

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上個世紀一個很非常重要的通縮期——上個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來看看黃金在這段時期的表現,從而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本輪黃 金上漲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在大蕭條時代,公眾紛紛用手中的紙幣向政府兌換黃金,如此一來導致黃金需求大增,政府的黃金儲備銳減。到了1933年,美國政府 再也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繼續。於是羅斯福總統頒布法令,要求公眾按照預定的價格上繳所持有的黃金,禁止黃金出口,民間自由買賣。同時將美元兌黃金貶值,放棄 金本位,這就是著名的《黃金儲備法案》。

黃金對多種貨幣比價升值水平(1929年-1934年3月31日)

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大多數國家還處在金本位的製度下,當時的黃金買賣並不像今天那麼自由,存在著很多的限制。因此,黃金價格並不能反 映實際的供求關係,嚴重地受到人為扭曲。為了使我們弄清在自由兌換條件下黃金的真實狀況,Nicholas Brooks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他假定各國廢除金本位,按照與黃金的比價來計算各國貨幣匯率,然後觀察黃金對多種貨幣比價的溢價情況。下表是從1929年 到1934年3月31日,黃金相對於各國匯率比價的溢價百分比。我們發現如果在自由兌換貨幣政策的條件下,黃金兌絕大多數的貨幣在這段時間內都有大幅的上 漲。這也說明在上個世紀大蕭條的通縮時期裡,黃金需求受到了極大的壓抑。當時採取的金本位制度掩蓋了黃金的真正價值。

Homestake Mining走勢圖


還有一個證據,道指在1929年-1932年出現了大幅下挫,到了1935年終於企穩。在此期間,當時世界上主要黃金采礦商Homestake Mining的股價從60美元飆升到500美元。雖然金本位制度掩蓋了真實的黃金價格,我們卻從黃金股的表現看到了真像。

黃金投資性需求


金融海嘯之後,我們從GFMS的數據可以看到,全球黃金的投資性需求出現了大幅增長。在2006年、2007年黃金的投資性需求還不到700噸, 但是到了2008年黃金投資性需求一下子跳升到了1100噸以上。黃金ETCs和ETF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黃金投資方式。黃金ETCs和ETF買入實 物黃金,並且依靠黃金價格上漲而獲得利潤。而投資者則通過投資黃金ETCs和ETF股份,從而分享黃金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截止至2009年5月全球黃金 ETCs資產上升至530億美元,而四年前黃金ETCs剛出現的時候,其資產不過50億美元而已。黃金ETCs和ETF等與實物黃金投資相關的新投資工 具,在過去的12個月內,有大約20億美元的新資金流入,而今年的頭7個月,新進入的資金達14億美元。

由此可見,黃金需求在金融海嘯後的通縮時期再次大幅增長。通縮的出現往往伴隨著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國內需求大幅下降,金融體系動盪。政府或者央 行被迫採取比較激進的措施來阻止民間需求下降,拯救金融機構。這通常導致大量的貨幣被注入金融體系,同時政府債台高築。由於流動性大量湧入市場,投資者將 會擔心氾濫的貨幣以及巨額的政府債務會拖累貨幣,使之貶值。於是投資者把手中的資金投向貨幣以外的資產,比如黃金。同時,因為包括政府,金融機構在內的破 產風險和違約風險也大大增加,進一步使得投資者拋棄貨幣,轉投別的資產以自保。今天我們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這次金融海嘯波幅之廣已經超越上個世紀的大蕭 條,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經濟衰退,金融體系危機,以及貨幣貶值的風險。黃金由於擁有保值、避險等特性,自然重新為世人所關注,追捧。

著名的“三元悖論”認為政府在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下,只能在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之間做選擇。事實上,很多經濟學家回顧大蕭條時代 的歷史時都認為正是金本位制度限制了當時政府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導致一場本身並不嚴重的衰退演變成世紀災難。羅斯福上台後,否定了金本位制度,犧牲了匯率 穩定以換取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政府放開了金價以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而黃金價格由於壓抑過久,黃金兌美元從1933年的20.67美元/盎司大幅攀升至 1934年1月份的35美元/盎司,美元貶值達69% 。時至今日,金本位制度已經退出了國際貨幣舞台,黃金對貨幣沒有一個固定的比價。不過這並不代表黃金與貨幣的比值是完全自由浮動的,在過去相當一段長期時 間內,美國以及很多歐洲國家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黃金價格干預以維護紙幣體系的穩定。正因為如此,黃金價格是被市場所低估的。金融海嘯後,美國大刀闊斧地採取 了貨幣寬鬆政策,根據“三元悖論”,這勢必犧牲匯率的穩定性。其結果就是黃金價格與美元的關係重蹈大蕭條時代的覆轍,黃金的美元價格將出現大幅升值。不過 這一次所採取的方式是逐步上揚,而不是一次性爆發。

經過上面論述,我們知道黃金在危機後的通縮時期,出現價格上漲,需求上升是很正常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與歷次危機不同的是,本次各國政府介入經 濟的力度前所未有的大,所釋放的巨量流動性,使得高通脹到來的風險也是前所未有的。經歷了危機後短暫的通縮期,我們很有可能進入高通脹時期,不管經濟是否 能如願復甦。通縮緊接著高通脹,可想而知,對於黃金未來的表現可能需要一點想像力。

2009年10月28日

美元外部性通貨膨脹的陷阱

美元外部性通貨膨脹的陷阱
作者:盧麒元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26

http://www.wyzxsx.com

美元外部性通貨膨脹的陷阱

盧麒元

美元通貨是高度國際化的世界通貨。美元通貨膨脹既有美國本土的內部性特徵,又有非美國地區的外部性特徵。美國政府和聯邦儲備局對於本土通貨膨脹負 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美國政府和聯邦儲備局對於本土以外的美元通貨膨脹無須承擔責任。這就意味著,美國政府和聯邦儲備局不會介意大量輸出美元通貨,更 不會介意向全世界輸出美元通貨膨脹。

事實上,美國在1971年之後,不遺餘力地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可以肯定地說,前蘇聯的解體和日本陷入長期經濟衰退都與美國輸出美元通貨膨 脹有關。美國人善於運用通貨膨脹的時間差異和速度差異,在大規模資本運動中實現財富的轉移。隨著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迅速升級,中國已經成為美國輸出美元通 貨膨脹的主要對象。中國以及周邊地區的資產價格狂漲再一次清晰地表達了美元通貨膨脹的外部性特徵。

美國在金融海嘯之後,長時間處於通貨緊縮的狀況。至少,檢測通貨膨脹的顯性經濟指標是這樣表達的。問題是,天量的美元通貨並未焚毀,就算是美 元通貨的流通速度減慢了,美元通貨的總量依然遠遠超出了現貨交易需求,通貨膨脹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這就不能不讓人思考美元通貨的實際分佈狀況。美元通貨會 跑到哪裡呢?如果觀察香港資金淨流入的恐怖景象,答案似乎已經隱然若現。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持有美元資本的投資者,如果你清楚地知道美元的購買力高出其內涵價值300%以上,你應該如何部署投資策略呢?近期李 嘉誠先生十餘次回購自己的股票,就已經清楚說明了問題的嚴重程度。面對如此昂貴的資產價格,仍然堅決買入資產,堅決放棄現金,這會是偶然的決策嗎?香港的 豪宅市場已經再次陷入瘋狂,香港本月樓價更創出每呎7萬港幣的天價(每平方米65萬人民幣)。如果,再聯想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不動產價格的劇烈上漲,你或 許應該感覺到美元通貨外部性的強大壓力了。這當中也包括中國大陸房地產近乎失控的狀況。美元通貨如水銀瀉地般地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

我從來不相信次級按揭危機是一場自然發生的金融風暴。我反復強調賣權證券化是一個超級金融騙局。我更相信這是一次可控的、定向的金融核爆炸。 這次金融核爆炸的意義在於,在美元面臨急劇的通貨膨脹的關鍵時刻,製造一次人為的通貨緊縮假象,誤導各國金融當局為了自救而投放天量的貨幣,從而誘使非美 元通貨出現急劇增長,率先形成不可遏制的通貨膨脹。大多數國家缺乏對抗通貨膨脹的經驗和手段,在劇烈通貨膨脹面前,他們通常的首要選項必然是穩定壓倒一 切,結果只能是繼續讓渡國家的戰略資源和未來的國民福利。

我認為,中國應對金融風暴的策略存在嚴重的失誤:第一,不應推出旨在增加貨幣投放的刺激經濟方案,這將使得本已超發行的人民幣通貨遠遠超越現 貨交易需求,從而導致不動產價格猛烈攀升,從而迫使生產資本脫離生產流通而轉入不動產投機;第二,不應降低人民幣資金成本,更不應該放鬆人民幣信用的風險 控制,製造廉價貨幣必然導致貨幣幣值貶損,進而形成越來越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迫使國民將正常消費轉入保值性投資或投機,進一步降低實質內部需求,進一步 惡化經濟結構的固有矛盾。我對於通過降低資金成本以遏制美元流入的觀點感到驚訝,這似乎根本就無視中國是一個外匯管制的國家。我相當確定,我們已經嚴絲合 縫地進入了美元外部性通貨膨脹的陷阱。我不敢想像,中國未來嚴重通貨膨脹的恐怖景象。

回到本文主題。美元通貨膨脹的內部性特徵是溫和的、有序的、可控的。與之相對應,美元通貨膨脹的外部性特徵是瘋狂的、無序的、失控的。這當 中,我們可以清晰觀察到美國聯邦儲備局對於本土美元通貨流量和美元通貨流通速度的有效控制。美國在金融風暴之後向金融機構提供巨額信用支持(用國債替換有 毒資產),而並不直接投放流動性,美國本土美元通貨反而趨向於緊縮。相反,中國等通貨已經過剩的國家卻是直接向金融體系大量注入流動性,似乎並不介意劇烈 的通貨膨脹。再舉例,美國在金融風暴之後,將資金成本降低至零(降低利率至0.25厘),放任美元通貨溢出國門,釋放其內部通貨膨脹壓力。相反,中國等國 反而釘死匯率,洞開國門,擴充容納廉價美元通貨的戰略空間,致使資產通脹一發而不可收。

美元通貨膨脹的外部性特徵,與美元通貨膨脹的內部性特徵,有著一種奇妙的內在聯繫,恰好形成了美國財政金融戰略的總體性特徵。這完全符合美國 人的性格:與其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如將自己的問題變成大家的問題,最後再由我來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中國經濟本來並不存在什麽嚴重的問題,現在竟然出現了嚴 重的問題,未來可能真的需要美國人來幫助解決問題了。

中國古人說,同床異夢,以鄰為壑;中國新人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還能再說些什麼呢!

蘇聯解體的原因

大衛·科茲:蘇聯解體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舊文)
作者:大衛·科茲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28

http://www.wyzxsx.com

 蘇聯解體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科茲在清華大學的講演錄

關於蘇聯解體問題的研究,寫在我的一本書《自上而下的革命——蘇聯的解體》。

西方關於蘇聯解體的主流觀點有兩種:一是,蘇聯經濟體制在長時期的運行中被證明是不可行的。 80年代經濟內在的矛盾導致經濟崩潰,別無選擇,只有建立資本主義;二是,在政治上,一旦戈爾巴喬夫實行言論自由、自由選舉,蘇聯人民就利用新獲得的權 利,廢除社會主義,建立資本主義。這種主流觀點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在一個大國作了長時間的嘗試後,失敗了。我花了1991-1996年6年的時間研究蘇聯 解體的原因。這期間,我與前蘇聯的高級官員、政治家、企業家會過面。對20年代以來,直到解體的蘇聯作了研究。我的研究證明,西方的這些主流觀點與事實不 符。

 關於蘇聯經濟崩潰的原因說。 1928-1975年,蘇聯經歷了快速增長的時期,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據西方估計,1928-1940年,蘇聯年均增長5.8%,這在當時是非常快 的速度。 1950年,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國的發展速度快,這期間蘇聯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8%,而美國祇有3.3%,這可是西方的數據 呵。同期,東歐也比西歐快。 1975年後,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術進步放慢了,這時的增長率比美國低,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長率,沒有出現負增長,不能叫做經濟崩 潰。這時的消費水平比生產增長還快。這時葉利欽就使計劃經濟解體。因此,從1990年開始就出現了經濟絕對下降。 1991年計劃經濟不再起作用。葉利欽不向中央納稅。蘇聯的計劃經濟不是由於自身的原因而崩潰,而是由葉利欽從政治上解除的。蘇聯解體後,經濟才崩潰。

再看西方的第二個主流觀點,即政治上的原因。蘇聯曾搞過許多民意測驗。民意測驗表明,贊成搞資本主義的只佔5-20%,1991年5月進行的、 由美國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意測驗,在蘇聯的歐洲部分進行。抽樣人口中,10%贊成改革前的社會主義;36%贊成更多民主的社會主義;23%贊成瑞典式的社 會主義;只有17%贊成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這恰恰是葉利欽在1992年以後建立的。因此,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蘇聯人民的意願。在是否保 留蘇聯的投票中,大多數也是讚成保留的。

我對蘇聯解體的解釋是,蘇共上層精英,分別進行了討論,以決定其意識形態。他們當中,9.6%贊成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12.3%贊成民主社 會主義;76.7%贊成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取其他態度的佔1.4%。這就與人民群眾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層的大部分人讚成資本主義。他們與其他集 團結盟,與黑社會、富翁、城市知識分子的一部分結盟。他們結成聯盟,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資本主義。

這個聯盟產生的過程,我寫的書中詳細談了這個問題。 1975-85年,產生了巨大的壓力,要求改革。由於這種壓力,戈爾巴喬夫上台。戈爾巴喬夫的目的是對社會主義進行改革,使其民主化。戈爾巴喬夫的助手相 信,蘇聯的民主化,分權的改革,引進有限的市場因素,以為這樣就可以克服蘇聯的停滯。但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效果卻是意想不到的。大利益集團之間產生了權 力鬥爭。首先是言論自由,共產黨不再控制大眾傳媒。

1990年出現了新的民主制度,即新的蘇維埃制度,原蘇共中央的權力下放了。開始了關係到蘇聯未來方向的政治鬥爭。大致上有三種立場:繼續改革,使社會民 主化;回到改革前的蘇聯社會主義;完全拋棄社會主義,代之以資本主義。第三種立場的出現,出乎戈爾巴喬夫的意料。誰也沒有意料到黨的精英集團的變化。葉利 欽成為親資本主義的領袖。葉利欽成為俄羅斯聯邦的總統,蘇聯實際上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戈爾巴喬夫控制蘇聯,葉利欽控制俄羅斯。俄羅斯當時沒有法律 基礎,法律、軍隊都沒有。 1990-1991年,上層接受擁護資本主義的立場。這與各社會集體在蘇聯時期發生的變化有關係。 80年代,10萬人組成的高級集團已經與以前不同了。這個模糊集團,是非常實用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沒有意識形態的立場。他們會重複官方的意識形態詞句而不 去相信,只關心自己的特權和利益。其中,只有極少數相信社會主義。在80年代末辯論蘇聯發展的方向時,他們就開始作出選擇性的思考:如果改革達到民主化, 就會減少特權和權力;如果回到改革前的社會主義,雖有相對的特權和地位,但特權又受到原有的社會主義機制的限制,也不能積累過多的財富,更不能把特權和財 富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因此,精英們認為資本主義能夠為他們提供最大的機會,不但管理,而且擁有財富、傳給子孫後代。這可以解釋他們觀點的迅速變化。這就 能夠把戈爾巴喬夫排斥到一邊,使葉利欽得到權力。具體的辦法涉及許多細節,煤礦罷工,媒體的爭奪,蘇聯周邊民族主義情緒。葉利欽就是利用這些奪取了政權, 讓戈爾巴喬夫留在那裡,無能為力。

這種親資本主義的力量主要在俄羅斯共和國。他們意識到,必須使蘇聯解體,才能獲得巨大的權力。蘇聯精英相信,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會使他們成為 富人。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我研究了蘇聯的高級官員,比如切爾諾梅爾金,當了多年的總理,他80年代當天然氣部長,92年就成為天然氣壟斷公司的擁有 者,掌握了40%的天然氣儲備,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爾科夫斯基,我93年採訪他時,他描寫了他在80年代曾是共青團領導人時,怎樣利用國家的資金, 建設他自己的私人銀行。他們不顧人民的反對,建立資本主義。

勞動人民得到社會主義的好處,但並未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群眾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處於被動地位。他們沒有行動起來保衛自己的利益的經驗。當精英們把蘇聯解體時,他們不能組織抵抗。

 葉利欽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他從不談建立資本主義,僅僅談民主、改革、市場改革等。直到他離開總統職位時,也沒有談要建立資本主義。在這一點上,葉利欽領導集團的其他成員則更加直截了當,蓋達爾在進行資本主義革命方面是誠實的。他成為第一任總理。

 蘇聯解體的教訓。按照西方的說法,蘇聯解體證明了社會主義是巨大錯誤,計劃經濟不可行,只有資本主義才能帶來技術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結論不同。 蘇聯的解體,既不能證明社會主義的失敗,也不能證明資本主義的優越。它只是證明,這個制度在把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時比資本主義優越,比資本主義有更快的 發展、更多的公正。這是被蘇聯的早期歷史所證明了的。

蘇聯解體證明:由一些精英掌權是不持久、不穩定的。這些掌權者最終認識到,維護社會主義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資本主義而不是社 會主義。同時,他們又握有實現轉向資本主義的權力。這一點不僅適用於解釋蘇聯解體,也適用於解釋東歐的劇變。這並不證明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行。它告訴我們, 社會主義要長久,必須使從社會主義得到好處的人同時得到權力。人民必須有真正的主權。我這裡並不是指實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但社會主義必須掌握自下而上產 生的原則,而不應該掌握在上層。這樣,社會主義才能維持下去。

 社會主義是通過革命產生的。在一個時期內,權力掌握在上層,以鞏固革命。但這就為後來的社會主義帶來一個問題:習慣於行使權力的黨轉變成民主的黨是困難 的。但只要老一代革命者掌權,還不存在問題。當老一代過世,新一代上台時,這就成為問題了。新的領導集團,沒有舊社會受壓迫和追求社會進步的歷程。因此, 其本身就有轉向資本主義的傾向。這並非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改變權力關係,可避免向資本主義過渡。不必產生自己的掘墓人。

社會主義也可以在所謂的民主國家產生,不必經過嚴酷的鬥爭。那裡的社會主義可以從一開始就採取人民群眾參與的、民主的方式,上層精英不容易形成。但美國很難這樣,美國統治者會訴諸暴力,不會尊重憲法規定的人民的權力。

十年內中國房價不可能上漲

牛刀:十年內中國房價不可能上漲
作者:牛刀
文章發於:作者博客
更新時間:2009-10-21
http://www.wyzxsx.com

牛刀:十年內中國房價不可能上漲

——在清華大學資本戰略研修班上的演講


應清華大學的邀請,我於10月15日下午,在清華大學資本戰略研修班上發表了我對宏觀經濟與房地產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理念及趨勢的看法。現限於篇幅,只錄取其中對貨幣幣值變化的看法,刊於博客,敬請廣大網友指正。



現在的資本流向讓市場越來越混濁。我之所以用混濁這兩個字,是因為國際資本已經改變了流向,大量的資金流向了一個不可知的地方,方向不明,所以混 濁。有經濟學家用虛擬資本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這是不科學的。我們通常說,要對經濟規律抱有敬畏之心,可是,美國次貸危機以後,我們發現經濟規律儘管不可 抗拒,但是卻極易改變,而且許多遊戲規則可以隨時被打破,而打破了遊戲規則引發的嚴重後果,由下一屆政府和晚一個時代的民眾來承擔,這才是人類最大的危 機。美國如此,中國亦如此。



說一個市場普遍關注的表象吧。在2009年以前,美元和黃金的關係,是一種制衡關係,美元漲,黃金跌;反之,美元跌,黃金漲。現在不一樣,美元 漲,黃金跟著漲,還拉著原油一起漲。美元黃金一起漲,黃金對貨幣的製衡作用就自動消除。我們有許多荒唐的經濟學家一個勁的叫囂,黃金猛漲,美元危機。那是 胡扯,黃金猛漲,美元危機那是放在以前,現在對貨幣的製衡作用消除了,他們的漲跌已經不是互為因果,而是推波助瀾。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國共合作,這 兩股敵對勢力遇到更強勁的對手,就走到一個戰壕里來了。但他們肯定會反目為仇,等把日本鬼子趕跑了,自己就互相干起來。現在的美元和黃金就是這種關係。



那麼,什麼東西比美元和黃金更厲害,而且成了他們共同的敵人呢?那就是流動性。氾濫的流動性,將絞殺一切商品的真正價值,摧毀生產與消費。我們都 知道貨幣理論上有三個名詞:M0,M1和M2。金融學上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各國對M0、M1、M2 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中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 別是: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係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M2 :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鬆緊變 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 M2。



這樣我們就容易搞清楚其中的道理,M2與社會總需求有關。中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這十來年,我們的M2一直保持在16.5%左右的增長。 2009年的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M2目標為17%,這就已經考慮了增大貨幣供應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舉手通過。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呢? 2009年9月的數據還沒有出來,分析師預測,9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料同比增長28.4%,與8月的28.5%相比微降。我們來 看,2008年9月末餘額為45.29萬億,那麼,今年9月末是58.16萬億。如果按照社會總需求量增加17%來算,是52.99萬億,顯而易見,我們 今年前三季度多發行了5.17萬億。



社會財富沒有增加,而貨幣多投放會導致什麼情況呢?很多人都會回答,那肯定會通貨膨脹啊。可是,我們並沒有看見千萬種商品平均價格加權指數的上 漲,而是萬千種商品價格更加低廉,中國民眾的購買力不足,而所有的商品產能都在過剩。當然,經濟學家一直就有這麼兩種學派,一個是費雷德曼的貨幣主義學 派,理論核心時,只要多發行了貨幣就是通貨膨脹,因為貨幣相對商品貶值了;還有一個學派,是加繆爾森學派,是主張千萬種商品加權指數上漲才能認為是通貨膨 脹。



明眼人一看,這裡會出來一個名義上的通貨膨脹和實質上的通貨膨脹,費雷德曼講得正是實質上的通貨膨脹,而加繆爾森講的是名義上的通貨膨脹。 2009年以後,中國還會發生房價上漲,但是,都不可能是實質上的上漲,而是名義上的上漲,實質上在以後漫長的年代,相對貨幣價值,中國房價至少有十年的 下跌。 2009年的上漲已經透支了未來十多年的價值,只有像成思危這樣的毫不負責任的經濟學家才會嘴巴一張就說,房價長期肯定看漲。什麼是長期?什麼是短期?對 資產來講、對人生來講,十年就是長期,在十年裡價值都已經被透支,那就是長期下跌。還往哪裡漲?



回過頭來,再來看看多發的貨幣去了哪裡?中國經濟的深層矛盾是民眾購買力不足而產能過剩的矛盾,所以,多發的貨幣最好的流向是去了老百姓的口袋, 然後,全體國民開始高消費,有了消費熱潮,才能帶動生產,才有宏觀經濟的盡快復甦。可是不,正像我們所看見的新增發的貨幣都流進了樓市和股市,促使了資產 價格的上漲,衍生了經濟泡沫。增發的貨幣大量流進了股市,股市的泡沫就要破滅;貨幣流進了樓市,房價就要長期下跌。中國人忽悠的本事天生的高明,沒有通 脹,他可以忽悠一個通脹預期。就連央行行長也多次強調所謂的通脹預期,豈不知通脹就是通脹,經濟學上根本就沒有通脹預期這個名詞。而泡沫就是泡沫,泡沫是 掩蓋不了的。



我們的總理可以充當高級售樓員,以漲價的方式去庫存化,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大量庫存的商品是以連續7個月漲價的辦法,被搶購一空的。中國的房地產在2009年做到了,當然,沒有總理運籌帷幄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隨之而來,人民幣的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和通貨膨脹應聲而來,中國民眾將要以漫長的辛勞為流動性的氾濫買單。每一次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而對本 幣都會出現大幅貶值,2002年如此,2007年也是如此,2010年也無法逃脫這個局面。所以,以後漫長的歲月,不管人民幣對美元如何升值,對本幣都是 貶值的,如果再誘發通貨膨脹,直接導致的是中國社會財富的縮水,而不是資產價格的實質性上漲,明白了這個意思,就應該明白了中國現在的房價對應宏觀經濟的 發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購買力存在多麼巨大的泡沫,未來房價不可能上漲的道理。

2009年10月27日

美國的房價(上)

作者:時寒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22

http://www.wyzxsx.com

美國的房價(上)
——美國訪問、交流之四
時寒冰

房價是我最關注的問題。美國房價到底高不高?作為一個研究中國房價的參照物,有關這方面的數據至關重要。

以前,我對美國住房問題相關信息的獲取,主要是源自美國學者的著作,如Alex F. Schwartz所著《Housing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國住房政策》)等,使得我對美國的住房問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比如,2004年,住房建設和改建對美國GDP的貢獻為6%等數據(從 Alex F. Schwartz提供的數據來看,1950年至2004年,美國住房每年對GDP的貢獻相差不是很多),這很容易對比出個別國家GDP過於倚重房地產業的 危險狀況。

我這次去美國,主要調查的是美國的住宅價格。介紹一點常識:在美國,所謂的房子是指我們國家所說的獨棟別墅,而中國所謂的房子在美國 被稱為“公寓”。另外,美國出售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精裝修房屋,因為,許多州的法律都規定,不動產未成形以前不得出售,像中國的毛胚房在美國的許多州是禁止 交易的。因此,美國也沒有像中國這樣的完全為既得利益集團著想的預售房制度。

(一)Jack家的房子(獨棟別墅)

先說Jack先生家的房子。這是我到美國後的第一站。雖然主辦方已經為我定好了酒店,但為了了解房價的情況,我與同去的周先生夫婦一起,住在Jack家一天(第二天我住回了酒店)。

Jack是一位投資家,也是美國外交委員會委員,他居住的小區屬於富人區,房價在美國也屬較高的。這幢房子距離洛杉磯機場大約50分鐘的路程。據Jack 介紹,房子的面積為350平方米左右,他順便加了一句“相當於上海500、600平方米的別墅面積”。原因是,美國的房子不僅是按照使用面積計算的,而 且,可以並排放兩輛SUV的大車庫是不算入面積的,除此,還有一些諸如陽台這樣的不算入面積。所以,我自己也感覺,他的350平米的住房,比我在上海看到 的500平米的別墅明顯要大,而且,房子每層的高度遠高於國內。

這幢房子帶一個院子,院子的面積大約為600平方米,有一個清澈的游泳池。 Jack和女主人在院子裡種植了很多花、樹。在美國,我所看到的房子,每一家的院子都經過了精心的綠化,包括低收入者的房子都如此。

這幢房子的土地也歸房屋的主人所有,如果地方發現金礦之類的寶貝了,也歸屬房屋主人所有。私人財產受到保護,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據為己有,更不能強行拆遷。

那麼,這樣一幢房子,價格是多少呢?

150萬美元。別忘了,這是美國高檔住宅區的房價。美國政府公佈的官方數據表明:今年6月,全美國新房銷售中間價為20.6萬美元(每套房子)。

對於房屋中間價,開發商任某等人強調,美國的房價是全國的價格,是包括農村的,不能跟中國城市的房價對比。這次到美國後,有幾個問題我弄清了,我知道了那些謊言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第一,美國的城鄉差別比中國城市之間的差距還要小。像洛杉磯,如果以大洛杉磯地區來看,它包括洛杉磯縣、奧蘭治縣、河濱縣等5個郡131 個城鎮,人口952萬,是全美最大的城市群。在這裡,鄉村跟城市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許多豪華住宅區並不在市中心,而是在城鎮。這跟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有錢的富人喜歡住在空氣新鮮、環境優美的郊外,而不是像中國的富人這樣,拼命地往市中心擠,因此把窮人趕到了郊外。而且,美國的城市化進程較早,大約 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其所說的全國房價實際上等同於城市的房價。國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及其代言人,歪曲了真相,掩蓋了中國房價畸高的現狀。

第二,關於物業稅(房產稅)。美國的房子收物業稅,成為開發商等既得利益集團強化美國住房成本高昂,維護中國高房價的藉口。但是,美 國的物業稅是有很多減免項目的,比如,第一套房貸款,可以根據利息支出減免很多稅收,如所得稅之類的,以減輕購房者的負擔。根據Alex F. Schwartz著作的介紹,“以2003年為例,全美共有1.5億購房者因為從聯邦個人所得稅中免去了抵押貸款利息而獲益”。除了稅收,聯邦政府為低收 入者提供的資助主要有三種形式:1)支持具體住房工程的建設。 2)幫助租房者獲得私人市場的住房。 3)為州及地方政府提供資金,使其發展自己的項目。

另外,美國雖然物業稅高,但這個物業稅實在是物有所值的,因為,政府提供的服務實在是太好了。比如,Jack家的房價,雖然交物業 稅,卻不用繳納物業費了。政府不僅把垃圾替你清理得乾乾淨淨,還隨時提供相關服務。中國雖然不收物業稅,但被既得利益者依靠壟斷攫取的物業費算下來也基本 趕上美國的物業稅了——而且沒有任何稅收方面的減免。

(二)聖地亞哥(San Diego)的富人住宅區

在聖地亞哥,得到吳隆老先生和Susan的熱情接待,他們都在美國生活了40多年以上。吳老先生正在建房子(美國相當一部分房子都是自建 的),談及中國的房價,他幾次發出“too crazy”(太瘋狂)的感慨。不僅吳老先生,我在美國接觸到了10餘位在美國生活了30年以上的美籍華人,每個人都發著同樣的感慨。他們問我最多的問 題,也是中國的房價憑藉什麼力量在赶超美國?

的確,即使從絕對值上來看,中國大城市的住宅價格,很多也已經超過美國。

吳老先生特別向我推薦,去看了聖地亞哥的一個富人區,吳老先生再三強調,這是美國住宅價格最高的地區之一。 (見下組照片)。這裡的環境優美,藍天、白雲、綠草……令人心曠神怡。富人區的別墅很少有重複的,每幢房子都由專門的設計師設計,都起有名字,有綠化、妝 扮得非常美的院子、清澈的游泳池,配套齊全的生活設施。

這個號稱全美國最貴的住宅區之一的房價是多少呢?每幢房子(即我們所說的獨棟別墅)大都在100萬到300萬美元之間,每幢房子的面 積,折合成我們所說的建築面積,大約在500平方米以上。而且,都是精裝修過的,折算一下每平方米的面積,真的便宜之極。在上海,這個價格無法買地段較好 一些的公寓,更買不起像湯臣一品那樣的天價公寓房。美國富人區的房價,在中國,又算得了什麼?

(三)世界上最貴的住宅區:Beverly Hills(貝佛利山莊)

Beverly Hills(貝佛利山莊),被稱為“全世界最尊貴住宅區”。好萊塢電影明星、NBA、明星、世界級著名藝術家、大富豪紛紛在此購房買地,能在這裡擁有一棟 豪宅是自己身份及地位的象徵。在美國期間,作家劉廣宇(《通天塔》的作者,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夫婦帶我去參觀了這一地區,並給我詳細介紹了這裡的情 況。

那麼,這裡的房價是多少呢?位置略偏、普通的房子(獨棟別墅)房價在200萬美元左右(公寓房價格更低),豪華房子上千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號稱世界第一貴的房子也在這一帶,很多人一聽價格會瞠目結舌——1.65億美元,但如果根據其面積算單價,仍比上海的房價 要便宜得多:這個山莊曾經為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坐落在貝佛利山上,佔地75000英尺,三層樓,山莊有29間臥室、40間浴室、3個游泳池和一個電影院。

這裡是鬧中取靜,環境很美,要不然那麼多明星也不會擠到這裡來住。

美國的房價(上)主要介紹美國富人區的房價,對比之下,我們發現國人原來大都是生活在富人區的——就負擔的房價而言。根據IMF公佈的數 據,2008年中國、美國的人均GDP分別為3300美元和4.7萬美元,中國祇有美國的7%。通過對比,房價孰高孰低,就更加清晰了。下一篇文章我將介 紹中等收入者及普通房子的價格。

當然,由於本人走訪時間較少,若有不確切之處,請指出,筆者將核實、更正。

另外,有朋友指責我寫的關於美國的文章是“賣國”言論,我非常奇怪,別說賣國,就是賣家裡的糧食,我媽要是不同意就賣不成,遑論賣那麼大的東東。更應該看看那些居廟堂之上者,他們的妻子兒女是哪國國籍?財富在何方?

有一點我的確錯了,誰說中國的教育失敗,這本身就是中國教育成功的標誌——至少達到了教育者的目的。我對美國製度的好感,乃是基於對中國 這片苦難土地的期待,是一種能讓人流淚流血的殷切期待。如果不能完善製度,苦難將轉嫁給後輩,繼續這種輪迴。因此,我生於這片土地,也將死於這片土地。三 尺之上有神明,如果我的文章不是基於對苦難民族之大愛,上天將滅殺我。

同時,請上天寬恕那些一直密集詛咒、謾罵、造謠中傷我的人,因為,他們的惡並非源於自己的本心,而是源於腦子被清洗後的迷失。我願意替他們承受懲罰。
願上天悲憫!

另外:下午接受了央視的電話採訪,有關明天即將公佈的第三季度數據,我認為,通貨膨脹正在發生,而非什麼預期,房價上漲就是對通貨膨脹的確認。根據比價復歸原理,房價之後,將帶動一系列價格的上漲。美國之行,讓我更清晰地看清了中國經濟包括股市、房價的走勢。

於2009年10月21日下午

政府在從房價收益中“賺了一大把”

更新時間:2009-10-27
http://www.wyzxsx.com
樓盤“成本清單”曝光 高房價內幕 政府是大贏家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9年10月27日02:40
'http://jjckb.xinhuanet.com/yw/2009-10/27/content_187376.htm

第1頁:一份樓盤“成本清單”揭秘高房價利益鏈
第2頁:災難性後果將比日本更可怕

一份樓盤“成本清單”揭秘高房價利益鏈

●“政府可以說是房地產最大的贏家”

●開發商“賺取的利潤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

●“銀行是吃了買房人再吃賣房人”

●推高房價——“媒體非常有用”

在記者的要求下,南昌紅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斌為記者提供了一份其開發的樓產項目“地中海陽光”的成本清單。從這份清單可以粗略地發現,房 價的構成中,存在多個利益體,其中,開發商、地方政府、銀行、媒體算得上是前四大,他們形成一條“泡沫”製造鏈,從拍賣土地價高者得、虛假宣傳誤導消費、 囤積居奇哄抬房價、高息放貸加重成本等方面,將房價不斷推高,以攫取更大價值。

住宅樓盤“地中海陽光”位於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目前其市場銷售的均價是每平方米約4720元。這份清單顯示,“地中海陽光”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商品住宅成本是3946.61元。

在3946.61元/平方米的成本價中,土地使用權取得費用(樓面地價)701.61元/平方米,前期工程費是95.37元/平方米;房屋開發費 每平方米1828.23元;管理費94.82元/平方米;財務費170.48元/平方米;銷售費用(90%為媒體費用)160元/平方米;其他費用 201.1元/平方米;稅費695元/平方米。

汪斌認為,這份“成本清單”說明,政府在從房價收益中“賺了一大把”。汪斌為記者“清算”了政府從中的收益:一是土地權使用權取得費用(樓面地 價)701.61元/平方米;二是前期工程費中的“可行性研究費”2元/平方米;三是房屋開發費的8.33%即152元;四是管理費中涉及政府的達50% 即47.41元;五是稅費695元/平方米。幾項合計約1600元/平方米,超過了房價的1/3。此外,政府還要從購房人手中收取稅費和房屋維修基金等費 用。 “政府可以說是房地產最大的贏家。”汪斌說。

從這份成本清單也可以看出,開發商是利潤的第二大主體。 “即便是中部地區的城市,一個項目賺1000萬元的純利潤也很常見”,南昌市一名開發商坦言,“現在的開發商是歷史上最厲害的一個商人群體。我們賺取的利 潤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當然有時候用來打點的錢也是老百姓想不到的。”

房價“成本清單”顯示出銀行在房地產市場投資中獲得了頗豐的效益,其每平方米收益在170元。汪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是購買一套100萬元的房子,從銀行獲得商業貸款60萬元,30年還清,按照現在實行的7折優惠利息,償還給銀行的利息也要10幾萬元。

江蘇省長發都市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周力明說,銀行是吃了買房人再吃賣房人。近10年來,房地產開發貸款始終是銀行利潤最大的一塊,主要是貸款利息遠遠高於其他行業貸款,一般也要達到百分之十幾。

記者採訪發現,房價“成本清單”中媒體花費佔據一席之地,在房價背後的利益鏈中,媒體作用巨大。汪斌坦言,就“地中海陽光”這個樓盤,目前每平方米160元的推廣費用中,有90%給了媒體。行業內,基本上是成本價的3%至5%要投放至媒體。

一位熟悉媒體運作的人告訴記者,一些市場化媒體在推高房價過程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房地產廣告幾乎在都市類媒體的廣告收入中佔了1/3,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

媒體在獲取大筆廣告費用的同時,也承擔了為樓盤銷售造勢的“義務”,炮製出諸如某樓盤“供不應求”“消費者連夜排隊買房”等“新聞”,欺詐群眾。 僅南昌紅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一家為例,今年該公司銷售收入約8個多億,其中,廣告費用就達一兩千萬元。汪斌坦言:“媒體非常有用。”

“現在看起來政府有錢,日子好過,問題是和大眾想法完全違背,是走不遠的”。江蘇銀監局局長於學軍認為,地方政府不能把經濟發展的“寶”壓在房地產市場 上,否則,政府在立場和利益上,就會和房地產商趨同化,和老百姓相背離。任何商人都是惟利是圖的,關鍵是政府如果在趨利中與其成為“合夥人”,對社會的危 害是很大的,因為政府有很多的資源和手段發揮作用。政府本來是公共服務的,如果偏離了此角色,危害很大。

有關業內人士及專家分析,房價暴漲中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地方政府對於“經營城市”“出售土地”的興趣和衝動,為房地產與地方政府的結盟提供了可能。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在土地徵用、地皮出讓、工程項目中的腐敗行為,更成為這種聯盟關係的粘合劑。

樓盤“成本清單”惊曝高房價內幕

本報訊在本報記者的要求下,南昌紅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斌為記者提供了一份其開發的樓產項目“地中海陽光”的成本清單。記者發現,開發商、地方政府、銀行、媒體四個利益體形成一條“泡沫”製造鏈,將房價不斷推高。

汪斌為記者“清算”了政府從中的收益,發現政府收益超過了房價的1/3,可以說政府是房地產最大的贏家。

 開發商是利潤的第二大主體。 “即便是中部地區的城市,一個項目賺1000萬元的純利潤也很常見”,南昌市一名開發商坦言。

江蘇省長發都市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周力明說,銀行是吃了買房人再吃賣房人。近10年來,房地產開發貸款始終是銀行利潤最大的一塊。

“媒體非常有用。”汪斌坦言,行業內基本上是成本價的3%至5%要投放至媒體。媒體為樓盤銷售造勢,炮製出諸如某樓盤“消費者連夜排隊買房”等“新聞”。

高地價——高房價的惡性循環仍在繼續。 “國企抬價的現像很普遍,搶地搶得像瘋了一樣。”南京市浦口區國土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訴記者。

記者近日在江蘇、江西採訪時,多位基層國土部門幹部向記者反映,近期多個城市土地拍賣中頻頻出現國企製造新“地王”現象,地價紛紛超過2007年的歷史最高位。

南昌市土地交易中心主任錢友庚認為,“地王”頻出不是好現象,除了製造房價上漲外,過多的資金沉澱在房地產對宏觀經濟的損害很大。

他認為,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都有潛規則。國有企業不怕地價高,因為資產在賬上,拿到地就可以再去融資再去搞項目,這裡虧損那裡能賺回來。房地產 上市公司進入一種“高地價→高股價→更高地價”惡性循環。 “國企現在不差錢,上市公司可以圈股民的錢,但是地價和房價高企帶來的巨大系統風險最終要金融機構和股民承擔,最終買單的是老百姓。”錢友庚說。

學者羊慧明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國內一線城市房價繼續被哄抬炒高,將可能重蹈東京樓市“急漲長跌”的覆轍。事實上,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還不到東 京的1/10,而房價已比肩東京。換言之,京滬房價已經把未來十餘年的空間都透支了。日本的地產泡沫是一個富裕社會的泡沫,都拖垮了日本經濟,而中國還是 一個整體不富裕的社會,出現超過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其災難性後果將更可怕。

專家們表示,當前經濟尚未企穩,全球經濟還在蕭條期的情況下資產泡沫膨脹,對中國而言絕非福音。泡沫加速膨脹後一旦貨幣政策調整、社會預期改變,泡沫隨時可能破裂,將動搖市場信心,居民財富損失和金融機構資產損失都會嚴重影響經濟復甦。

 國企瘋狂搶地吹大資產泡沫

 為經濟復甦“埋”下地雷

“國企抬價的現像很普遍,搶地搶得像瘋了一樣。”南京市浦口區國土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訴記者,近期南京市要拍賣7幅地塊,浦口區打算拿出2塊地,但是現在有多家國企來爭。

記者近日在江蘇、江西採訪時,多位基層國土部門幹部向記者反映,近期多個城市土地拍賣中頻頻出現國企製造新“地王”現象,地價紛紛超過2007年的歷史最高位。大規模出現的地價新紀錄不僅短期內會拉動周邊房價上漲,在未來多年內還會因自身成本過高而不斷刷新房價紀錄。

“國土部門並不希望土地價格越高越好”

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基層幹部說,“業內流傳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中,有2萬億經過國企下屬的房地產公司流入了土地市場。一些國企拿地不計成本,今年 拍出的新'地王'可能會導致未來5至8年內房價成本居高不下。民營企業經過2007年的泡沫後拿地普遍比較理智。其實國土部門並不希望土地價格越高越好, 那樣只會拖累一個區域房地產的健康發展。”

這名幹部向記者介紹了今年南京市的幾塊新“地王”:9月8日,南京市河西新城區金沙江地塊拍出了15.92億的“天價”,其樓面地價高達7553 元/平方米,雙雙創下今年住宅類用地的新高,該區今年一季度有的住宅售價還不到7500元/平方米。搶下該地塊的保利地產是由中國保利集團控股下的一家大 型國有房地產企業,自7月份以來已經斥資63億元在全國5個城市拿地,9月8日是該企業進入南京的“揭幕戰”。

9月16日舉行的南京國土拍賣會上,江寧區九龍湖區域誕生了新“地王”,央企中冶置業經過66輪爭奪,斥資3.42億元拿下了一幅地塊,樓面地價達到每平 方米3910元,比万科2007年拿下同區域一幅“地王”的價格還高了632元,成為今年江寧地塊拍出的最高價。業內人士估算,項目建成後的成本會超過 7000元/平方米。

國企“豪賭”土地引發新一輪房地股融資擴張

華泰證券房地產行業研究員张驰飛說,今年的土地市場像2007年一樣“地王”頻出,“北京地王”“上海地王”“深圳地王”“廣州地王”……,一路刷新歷史紀錄。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央企手裡錢多,而2007年是民企上市公司唱主角。

他向記者舉例:6月30日,中化方興以40.6億元競得北京廣渠門一地塊,成為北京“地王”;9月10日,中海地產以70.06億元奪下了上海長 風地塊,平均樓板價為22409.3元/平方米,一舉奪下“中國地王”稱號。這比兩週前華潤置地35億元在嘉定剛剛創造的地王價整整翻了一倍。

同樣在9月10日,兩家國企招商地產和深圳華僑城聯手,以5.3億元總價拍得深圳寶安尖崗山一塊居住用地。該塊地以樓面價為1.89萬元/平方米成交,刷新紀錄,成為深圳新“地王”。

國企四處購地、一擲億金的同時,引發上市房地產企業快速跟進,股市上出現新一輪融資擴張。张驰飛介紹,保利地產近期融資78億元,金地集團也完成股市融資40億元,万科112億元增發計劃剛剛通過股東大會,綠城也有相應融資計劃。

9月22日,民企再度創造“地王”,杭州綠城集團首次進軍蘇州,便以61億元的天價拿下了蘇州金雞湖大道沿線兩個地塊。其中以36億的總價拍得6號地塊,樓面價28057元/平方米,預計該地樓盤價格將突破5萬元/平方米,成為江蘇新“地王”。

地價和房價高企帶來巨大風險,最終買單的是老百姓

南昌市土地交易中心主任錢友庚說,今年2季度以來,南昌市的土地交易明顯活躍,現在每一宗地都有7至8家競爭。南昌市沒有有意抬高地價,但是開發企業的行為確實缺乏自律,不斷湧現新“地王”對行業並不是什麼好事。

2007年南昌市出現了一批“地王”,可是到2008年底,有的地價只剩下原來的二分之一。今年有2007年拍賣的三幅地塊被退回來,有的開發商寧願損失定金,因為承受不了高昂的土地成本。

錢友庚認為,今年許多城市的房價出現了“跳躍式上漲”,迅猛的漲勢是難以維持的,這也表明市場沒有進入健康的循環。 “地王”頻出不是好現象,有的比周邊房價還要高,除了製造房價上漲外,過多的資金沉澱在房地產對宏觀經濟的損害很大。

他認為,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都有潛規則。國有企業不怕地價高,因為資產在賬上,拿到地就可以再去融資再去搞項目,這裡虧損那裡能賺回來。上市公 司需要相應的業績來維持股價,反過來又迫使開發商以更高的價格去追逐更多的土地。房地產上市公司進入一種“高地價→高股價→更高地價”惡性循環。 “國企現在不差錢,上市公司可以圈股民的錢,但是地價和房價高企帶來的巨大系統風險最終要金融機構和股民承擔,最終買單的是老百姓。”錢友庚說。

蕭條期間資產泡沫膨脹,對中國而言絕非福音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管理部研究員張興勝說,中國的房價收入比是發達國家的3至6倍,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超過400倍,而國際上公認的正常範圍為200至300倍。

目前,上海市已有13家樓盤銷售價格突破10萬元/平方米,周邊杭州、蘇州、南京等城市價格達到3萬元/平方米以上的項目比比皆是,這些都反映出我國房地產泡沫嚴重程度。

江蘇銀監局局長於學軍認為,比泡沫本身更嚴重的,是我國缺少抑制泡沫膨脹的有效機制和社會動力。抑制房地產泡沫主要依靠政府對市場投機活動的抑 制,新加坡、英國、瑞典等國均有卓有成效的措施抑制房價。我國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政策,鼓勵居民直接進行住房投資,將房地產作為社 會投機工具使用,推高房價遂成為地方政府增加非稅收入的基本途徑,因而抑制房地產泡沫就一直缺少出台的社會動力,導致1993年、2006至2007年、 2009年出現週期性的房地產泡沫。

專家們表示,資產泡沫總會破裂的,世界各國概莫能外。從美國發生的互聯網泡沫和房地產泡沫情況看,泡沫持續的時間往往比人們預想的要長,但泡沫破裂的速度遠遠快於人們的預期。

當前經濟尚未企穩,全球經濟還在蕭條期的情況下資產泡沫膨脹,對中國而言絕非福音。泡沫加速膨脹後一旦貨幣政策調整、社會預期改變,泡沫隨時可能破裂,將動搖市場信心,居民財富損失和金融機構資產損失都會嚴重影響經濟復甦。

專家:京滬未來十餘年房價已被透支

 災難性後果將比日本更可怕

學者羊慧明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國內一線城市房價繼續被哄抬炒高,將可能重蹈東京樓市“急漲長跌”的覆轍。一些經濟界人士認為,當前我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很高,風險已經很大,前車之鑑不能不重視。

事實上,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還不到東京的1/10,而房價已比肩東京,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公寓(清水房)房價達200萬元人民幣以上,即以家庭戶均年收入6萬元計算,房價收入比已超過30倍。

京滬人均收入要達到東京的水平,起碼還要15年。換言之,京滬房價已經把未來十餘年的空間都透支了。日本的地產泡沫是一個富裕社會的泡沫,都拖垮了日本經濟,而中國還是一個整體不富裕的社會,出現超過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其災難性後果將比日本更可怕。

專家們認為,我國並不是沒有發生過房地產危機。海南、香港都曾因房地產泡沫破裂受嚴重拖累,深圳去年的房價大跌引發部分樓盤業主集體“斷供”,風險陡然出現;杭州房價下跌幅度曾達到幾千元,市場低迷持續時間超過其他城市。

從一個國家來看,房地產沉澱的社會資金越多,對其他領域的發展越不利,沒有一個國家因房地產發達而成為世界強國。從一個企業來看,沉迷在房地產就會喪失鬥志,荒廢主業。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購買不動產越多的大企業,受到的拖累就越大。當前,內地樓市正在克隆香港的模式:一旦把“地王”炒高到世界之最的天價,拿得起地的開發商就越少,最後形成寡頭壟斷,他們就可以隨意拔高房價,牟取驚人的暴利。

靠非理性瘋狂拉高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拉動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並可能使整體經濟和社會受害,最終榨乾社會財富。內地不可能仿效香港的房市,仿效香港地產模式將禍害中國社會。

2009年10月26日

謝國忠:市場神話破滅

2009-10-26 |謝國忠:神話破滅

有效市場是個神話

本文見《財經》雜誌2009年第22期出版日期2009年10月26日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最好的辦法,是限制貨幣增長與名義GDP增長率間的偏差

 貨幣需求是有效的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係到怎樣的貨幣政策稱得上最好。隨著金融機構槓桿率的提高,對貨幣需求不斷增大,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在問金融體係是 否有效。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有責任考慮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限制貨幣增長與名義GDP增長率間的偏差。特別是,當經濟基本面可 能在短期受損時,持續的偏差仍應予以糾正。

神話破滅

 這是一個嚴肅的學術課題。我為什麼要在這里和普通讀者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這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中國的散戶投資者主導著資產市場。他們做出投資或投機決定時,大多認為“政府不會讓資產價格下跌”。政府支出一旦有了限制,那這種期望還有幾分可信?關於對貨幣擴張限制的討論,能夠幫助中國投資者評估投資決策的風險。

其 次,從世界範圍來看,貨幣供應量增速都遠遠高於名義GDP的增速。也就是說,貨幣增長被用來支撐高槓桿率,這在金融部門尤其明顯。當然,原因是央行通過降 低利率來應對金融危機,有時甚至是強行增加銀行的流動性,以期他們能夠增加貸款,刺激經濟。不過,這些錢卻流入了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市場繁榮興旺。活躍的 資產價格穩定了全球經濟。儘管大多數分析家認為,活躍的資產市場反映了他們對全球經濟蓬勃發展的正確預期。但是,我認為這不是事實。像過去的十年一樣,資 產市場的繁榮支持了經濟增長,而不是倒過來——由於強大的經濟增長導致資產市場繁榮——因此,一切只不過是個泡沫

儘管全球經濟正溫 和復蘇,整體經濟形勢仍困難重重。經合組織國家的失業率都處於歷史高位。資產市場的繁榮與真實的經濟困難之間的對比,在近代可謂絕無僅有。儘管工人和企業 都在努力掙扎,資產玩家卻重新收穫了賬面利潤。資產繁榮的背後,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我們不禁要問,政策實現了其幫助實體經濟的目標了嗎?還是說,政策幫助 的只是那些投機者,希望他們能給實體經濟留點殘羹冷炙?

金融機構從中央銀行獲取大量貨幣,但當前的金融危機暴露了貨幣運行存在的嚴重 低效。對那些引發了危機的人提供如此多的錢,理由恰恰是因為他們引發了危機,這是什麼道理?好比說,當房子著火了,你必須撲滅大火併找到罪魁禍首。可問題 是,縱火者被要求去救火。那麼,如何可以肯定,他們不會引起另一場大火?

大部分人認為改革金融體制,而非限制貨幣供應,是解決這一問 題的辦法。一旦如此,未來對貨幣的需求將是有效的。到目前為止,金融危機中發現的問題仍沒有得到糾正。過去十年,全球金融體系已變得相當龐大,將中央銀 行、立法者和政府困在其中。行將推進的改革,不會觸碰到那些引發當前危機的主要因素。即使最好的改革能夠實行,核心問題仍然難以解決:金融從業人員用別人 的錢來賭博,當下對注的時候,他們將得到巨大的回報;下錯注,他們也不會賠償。這個激勵問題表明,現行的全球金融體系,鼓勵了風險冒進的偏好,有效市場並 非如此。中央銀行限制貨幣供給,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惟一辦法。過去十年的資產價格通脹,以及破滅後的災難,都證明了這一論點是可信的。

上 世紀70年代的滯脹,促使經濟學家研究為何貨幣刺激並沒有增加需求,卻直接轉為通脹。這一研究促進了理性預期理論的發展,解釋了大眾對貨幣政策的反應。它 的結論顯而易見,即決策者可以反复愚弄普通人。多人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米爾頓·弗里德曼主張將以貨幣供給增長為目標,作為中央銀行的指導原則。這一做法將 使中央銀行以貨幣增長為目標,“自動駕駛”,並讓市場決定利率。

理性預期理論被進一步用來解釋投資者的行為,並引出了有效市場理論: 在一定條件下,理智的投資者將帶來有效的資產價格,這種價格能夠正確反映未來預期。用學術術語來說,有效資產價格,就是包含了所有有關未來的有用信息的價 格。這為拆除那些源自“大蕭條”時期得到的教訓而建立起來的監管架構,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使得中央銀行疲於應付短期 通脹。依據有效市場理論,中央銀行決定完全滿足金融機構的貨幣需求,以支持他們的槓桿率。這種組合為過去十年間出現的巨大泡沫奠定了基礎。由於全球化通脹 保持在較低水平,華爾街可以無限量地從中央銀行獲得流動性,製造泡沫。

在西方金融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占主導地位,散戶或個人投資者則 主導了東方金融市場。多數機構投資者是以季度市場指數為基準,同時,他們持有的現金量還有限制。這些制約因素使他們處於不利地位,很難跑贏大盤。這就是為 什麼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都是指數追隨者。額外的管理成本,使得大多數機構投資者表現比指數差,這並不會增加市場的效率。

 改革的困境

過 去十年,金融市場最顯著的發展是絕對錶現基金(Absolute performance funds)和對沖基金的增加。但是,他們只是放大了市場的波動性,並未提高市場效率。由於對沖基金經理的薪酬是旱澇保收,因此,他們自然樂於見到長期波 動。這是一個委婉的“正面算我贏,反面算你輸”的擲硬幣遊戲。對沖基金業讓其管理人員,而不是投資人收益頗豐。

無論怎樣嘗試去改善機 構投資者的激勵結構,“管理別人的錢”帶來的激勵扭曲難以改變。制度化一度被譽為提高市場效率的一大進步,已被證明使無效狀況更甚。面臨著變幻莫測市場的 發展中國家,一直尋求以製度化來穩定市場。他們應該三思。制度化或能減少短期波動,但會變成大崩潰。

散戶或者個人投資者經常錯誤地將短時期波動當做趨勢。 “羊群行為”產生了自我實現的趨勢,而這大都只是暫時的。但是,這種羊群行為有時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引發巨大的泡沫。這種泡沫會導致資源配置嚴重失當。

為 了盡量減少今後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人們可以改革金融體系,以減少出現危機的傾向;或者在製定貨幣政策時,同時考慮資產價格以及消費物價。一年前,危機爆 發時,世界各地的決策者發誓要改革金融體系,消除腐敗和過度槓桿化。在政府花費數万億美元救助金融機構之後,改革的動力已經減弱。美國國會改革法案已經淡 化,因此,他們並無力阻止另一次重大危機。

資本充足率要求以及透明度,是有效的金融改革的關鍵。例如,場外交易的衍生品的名義價值達 到數万億美元。它們在一個不透明的環境中蓬勃發展。做市商可以通過欺騙買家和監管機構獲取高額利潤:向他們收取超高費用,但他們並未為提供這種高風險產品 投入大量資金。如果市場是透明的,而且資本要求合理,那麼這項業務也不會開展得這樣大。在理論上,衍生工具能夠幫助買家降低風險;而在實踐中,由於復雜的 結構可以隱藏槓桿率,衍生工具會帶來更大的風險。除非能夠看到旨在針對衍生產品市場的問題的改革,否則,所謂的金融改革很難稱之為“有效”。

 誰又將聲名掃地?

天 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現在也是如此。有兩個情形預示著另一場危機的爆發。首先,每個交易者藉入美元購買東西。華爾街多數交易商是美國人、英國人,還有澳大利 亞人。他們都很了解美國。美聯儲維持著零利率政策,美國政府也支持弱勢美元,以刺激美國的出口。除非是傻瓜,人人都能看出,美國政府正在“幫助”你借美元 去投機。但是,這些交易員對其他國家並不熟悉,特別是新興經濟體。他們一年也就去那裡一兩次,即使這一兩次,還是和美國的投行一起去的:這些投行可是很想 要賣東西給他們的。他們願意相信任何事,除了美元會升值。當然,華爾街的銀行也會這麼告訴他們。由於這些人為數眾多,他們的行動在短期內會自我實現。舉例 來說,澳元從底部算起,已經升值了35%。現在,這些傢伙坐在巨大的賬面利潤上,感覺自己是如此聰明。當然,華爾街的交易商們在付給投資人之前,已經先餵 飽了自己。

一旦交易規模過大,就像現在這樣,只需要一個小衝擊就能引發颶風,而你永遠不知道這個衝擊會是什麼。一旦有事發生,所有這些交易商就會迅速退出,這可能會導致另一場危機。

石油價格的飆升,可能是宴會中另一個不速之客。它可能引發通脹預期回升,並引發債券市場大崩潰。由此產生的極高債券收益率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以減少對通貨膨脹的擔心。另一輪資產價格大下滑,將再度激起對於全球主要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恐懼,再次造成混亂。

石 油是製造泡沫的完美材料:石油供應不能及時回應油價上漲,它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擴大生產能力,而且由於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粘性,石油需求也不能迅速減少。 無論是需求還是供應方面,石油的價格敏感度都較低,很適合用來製造泡沫。當流動性既便宜又易得的時候,石油投機者隨處可見。

石油投機 商不再只是那些偷偷摸摸的對沖基金。普通百姓也可以通過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擁有石油或其他任何東西。而且,沒有道理不去這麼做。中央銀行已明確表示,將保 持盡可能充足的貨幣供給,使紙幣貶值,幫助債務人。如果你賭得很大,當你下錯注的時候,政府會幫你擺脫困境,並且降低利率以使你能夠下更大的賭注。所以, 在這個世界上,最好做個投機者,當權者永遠與你同在。

對於那些想成為投機分子的人,我有一言相勸:一旦債券市場大幅下跌,盡快逃命去吧。石油泡沫來得容易,去得也快,因為它會刺破其他泡沫。一旦這些泡沫破滅,供石油泡沫生存的氧氣也就消失了。

2010年出現二次探底的情況已經很明顯。目前的經濟復甦得益於企業補充庫存以及財政刺激。明年,西方消費者在囊中羞澀之後迅速恢復的機率微乎其微。高失業率將使他們的收入難以支撐其消費。他們不太可能再去借錢消費。

許多分析家都認為,只要失業率依舊居高不下,那麼,就應當不斷採取刺激政策。正如我剛才所說,供求不匹配——而不是需求疲軟本身——是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刺激只會引發通貨膨脹和金融不穩定。

上 世紀70年代的滯脹,讓一批認為可以“用一點通脹換得經濟大幅增長”的銀行家聲名狼藉。當前的這場危機,將會使那些忽略資產價格通脹,甚至創造通脹去刺激 經濟增長的這一代中央銀行家們聲名掃地。玩火者,必自焚。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作者為《財經》雜誌特約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俄羅斯賣黃金45噸

賣黃金 發債券 俄羅斯籌資補財政窟窿
2009年10月26日
【作者:關健斌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三月)
http://gold.hexun.com/2009-10-26/121461036.html

俄羅斯國家基金貴金屬與寶石管理機構23日宣布,該機構準備在倫敦市場出售45噸黃金,旨在獲得444億盧布(1美元約合28.96盧布)資金,用以填補當前俄羅斯國家財政赤字。這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首次採取這一舉措。

據俄珠寶聯合會會長瓦列裡·拉達謝維奇透露,該計劃已得到俄政府批准。


拉達謝維奇稱,俄羅斯本無很大意願在國際市場上出售本國黃金。但在世人對美元信任值不斷下跌的大背景下,市場顯現出對貴金屬的強烈吸納意願,藉以規避通脹風險下的金融不安全因素。這促使俄政府最終決定出售部分黃金。

據俄媒體透露,有關俄羅斯準備出售黃金的消息已成為一種市場驅動力,導致一周以來金價一直停留在高位。而選在金價正處於歷史高點時出售本國黃金,可以為俄羅斯賺取更多的外匯收入。

在國際金價步步上升的背景下,俄羅斯黃金開採業去年和今年迅速發展。今年前7個月,俄黃金產量同比增加21%,預計今年全年的黃金產量將達到205噸,遠高於2009年初預計的190噸。

  3年連續赤字今年達3萬億

俄羅斯此時出售黃金,原因只有一個——財政預算壓力。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本月5日曾簽署聯邦法律,對2009年俄聯邦預算進行修正,擴大了預算赤字規模。

俄聯邦今年預算是按全年盧布平均匯率預計為1美元兌換36.1盧布而編制的,而目前美元對盧布的匯率卻跌至1美元兌29盧布以下。根據修正後的聯 邦預算,今年預算支出將增加1529億盧布而至9.85萬億盧布,預算收入則維持原先6.71萬億盧布的標準不變。這樣,2009年的俄羅斯財政預算赤字 就超過了3萬億盧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7.7%。這是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的第一份赤字預算案。

據財政部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從2009年到2012年,俄羅斯將連續3年實行赤字預算。

 危機可能結束動盪仍將不斷

俄央銀行第一副行長烏柳卡耶夫22日表示,如果將金融和經濟危機理解為從一種局面向另一種局面的急劇轉變,那麼在俄羅斯,這場危機已經結束。

烏柳卡耶夫強調,俄羅斯經濟再也不會繼續下降了,因為目前的經濟形勢已變得較為明朗,金融系統的風險係數已大大降低。但他同時承認,俄經濟要擺脫 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仍需要很長時間,不可能出現此前近10年的高速增長,而且還可能出現不穩定局面,即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增長但很快就會下跌,然後 繼續上升後再下跌。

俄經濟發展部20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俄GDP比第二季度增長0.6%,是2008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出現的環比增長。這似乎表明,俄經濟正隨著全球對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逐漸恢復而開始出現復甦跡象。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經濟目前呈現的向好趨勢,主要得益於近期國際油價穩步上漲,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接近還債高峰現金急待籌措

為保住第三季度這來之不易的經濟企穩勢頭,為最終把本國經濟拉出危機的谷底,俄羅斯政府還需要進一步跟進式反危機措施。這意味著還要持續不斷地投入更多的“反危機資金”。

然而,雖然俄羅斯的國際儲備於今年3月探底後已開始反彈,並於9月初增至4187億美元。但俄中央銀行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第四季度是俄一個新的 外債償還高峰期,國內大公司和銀行應償還的外債總額為425億美元。根據現有的“還債月份時間表”,各公司和銀行2009年的償債高峰在12月:俄公司應 償還160億美元,各銀行需償還54億美元。

 出售黃金同時還要增發債券

對於本國公司和企業的外債壓力,政府不可能袖手旁觀。

為籌集更多資金,俄政府還計劃利用國內和國外融資渠道來彌補今年的預算赤字。

據報導,繼2000年向國際投資者發行債券後,俄羅斯準備於近9年來首次發行國際債券,以利用新興市場債券需求猛增的良機,增強公共財政狀況。

一位俄羅斯銀行家表示:“儘管俄羅斯仍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但它仍需籌集資金以改善基礎設施,而目前也正是發行國際債券的大好時機。”

 本報莫斯科10月25日電

期貨市場會進入看不懂的詭異時代

2009-10-26 |金本位回歸邁出實質性一步

國際期貨市場或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詭異時期

張庭賓

金本位的回歸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2009年10月19日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發佈公告,聲稱作為配合交易所場外現貨黃金交割政策的副產品,允許交易商將黃金作為所有商品交易的保證金抵押物,並且這些黃金抵押物保管在摩根大通的倫敦銀行。

這個消息咋一看非常古怪:一個場外現貨黃金交割的副產品,可以作為所有場內商品交易的保證金抵押品;一個美國CME的保證金抵押品,即實 物黃金要保存在摩根大通的倫敦銀行,則更不合情理,交易風險在美國,保證金清算在倫敦的一個商業銀行,恍惚間美國與英國已成一體,或者讓人對於“盎格魯 ——撒克遜”金融秩序會有更多的體味。

任何貌似古怪的現像其背後一定會有合理的解釋。對於這一事件,首先不容置疑的是,由於CME這家美國最大的期貨交易所的承認,黃金擁有了 作為所有商品交易的保證金抵押品的資格,這種資格以前只有美元才具備。你也可以把黃金看成是可以在CME進行抵押貸出現金貸款,然後去買賣各種商品期貨。 簡言之,在CME的現貨黃金質押單可以享受到現金的待遇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即黃金在CME真正獲得了貨幣職能。

貨幣的基本職能有五種: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就價值尺度而言,過去10年中,黃金作為價值尺度的有效性遠 遠超過美元和歐元等各種紙幣,如果用美元來為過去10年的石油標價,它先大漲了665%,再大跌了77.5%,那麼任何基本面都無法解釋,只能理解這個世 界瘋了。但用黃金標價,則合理的多(見附圖一)。黃金的儲藏功能一直都在,它是世界上主要紙幣發行的央行——美聯儲、歐洲各國央行最重要的儲備物,即作為 紙幣發行的隱形保障物。

此前,黃金的其它三種職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已在民間開始回歸,比如E-GOLD的存在,但它的廣泛性便捷性遠遠不及美元等紙幣。

此次CME關於黃金通告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宣告了黃金在CME享有貨幣的流通和支付的權力,更由於CME作為世界上最重要商品交易所之一,它的授權使黃金體現了一定成色的世界貨幣回歸。

鑑於CME在金融圈的地位和信譽高於一般的國際投行和商業銀行,當CME都承認了黃金的貨幣職能,商業銀行和國際投行將不得不跟隨接納黃金的貨幣 職能——承認實物黃金具有抵押貸款功能,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更多以實物黃金為基礎的衍生品,乃至給實物黃金賦予更大倍數放大的流動性。簡言之,國際金融市 場的主流將由此開始承認並加速接受黃金貨幣職能的回歸。

CME承認黃金貨幣職能的回歸併非是對黃金的“恩賜”。 CME給出的理由是,因客戶的要求,即客戶認為黃金是優質資產,要求允許用其質押獲取流動性,避免現金在實物黃金上的沉澱或浪費。即是迫於客戶的壓力。

更合情理的解釋是來自於CME自身的困境。此前的黃金價格大漲,場外的現貨黃金交易激增,則意味著CME確保用於交割的現貨黃金銳減,而 主要空頭如摩根大通等也會出現實物黃金的嚴重匱乏。一旦黃金期貨到期交割違約,CME和摩根大通都支付現貨黃金,則有破產之虞。而允許黃金作為保證金進行 商品交易,則暫時可避免了客戶要求實物黃金提走的壓力,緩解CME和摩根大通的眼前兌現黃金的危機。

儘管此舉是金本位回歸的實質性一步,將為未來金價打開更大空間,本人4年前提出的金價達到3000美元以上終於獲得實際的支撐,已非僅僅基於邏輯的推論。但這並不意味者黃金投資風險不存在了,它反而可能導致金價更大振盪幅度的開始。

為什麼呢?因為一旦實物黃金可以作為保證金抵押,那麼就是說,以實物黃金作為保證金的客戶,一旦做反了方向,而沒有足夠的實力追加保證金,他將被迫將其手中的實物黃金平倉,變成別人的戰利品。

在金本位回歸大趨勢下,對於此前扮演了空頭主力的國際儲金銀行(bullion bank以摩根大通、匯豐銀行等為代表)來說,它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誘惑,即試圖利用它在CME的空頭主力特權,通過控制市場跌宕,從而據他人的實物黃金為己有。

由此,不排除它們可能與某些金融主力勢力形成默契,製造更高幅度的黃金價格的上串下跳,甚至可能會打破此前2008年10月份一次性下跌23.7%的記錄。

而進一步放大實物黃金保證金持有者的風險的方法是,未來很可能會出現不同商品期貨間不同節奏的大起大伏。以前商品市場雖然振幅更大,但黃 金和各種商品基本上還是同漲同跌。但未來有可能出現新變局——比如石油價格大漲,但黃金價格大跌,如果CME客戶是以黃金作為石油的保證金,則他會更容易 被清洗出局——即國際期貨市場有可能進入前所未有的詭異時期,即商品價格更加紊亂,沒有規律可循。

然而,筆者相信,操縱者雖可能成功一段時間,但最後的結果難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為它把貨幣黃金的老虎第一次放出了籠子,別人也會把黃金老虎放出來,而猛虎一旦出籠更加兇猛,當他們以後再想把黃金老虎關進籠子就很難做到了。

同樣耐人尋味的是,CME在美國CME交易的黃金保證金,憑什麼由摩根大通的倫敦分行來存儲呢?或許有兩個原因:1,倫敦是國際現貨黃金 的主要交易地,英國方面不同意將這些實物黃金交運美國;2,CME、摩根大通和客戶認為在美國存放實物黃金不安全,英國作為相對中立的島國更能規避風險。 第一個理由並不充分,因為如果美國金融當局要求英國放行黃金,英國沒能力也沒理由抵制。那第二個原因更合理些,即CME的參與者們認為英國比美國更安全。 那麼,它們擔心美國什麼呢?更嚴峻的紙幣危機,還是社會穩定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CME有防火牆來遏制摩根大通將這些保證金的黃金作為做空所借的黃金來源嗎?如果沒有,摩根大通豈非是擁有了向多頭對手借黃金來做空黃金的特權?

在上述猜想被市場證實之前,筆者想提醒投資者——全球期貨市場可能會進入一個更讓人看不懂的詭異時代。只有穩健的投資者才可能成為贏家,而長期持有實物黃金者最可能笑到最後。

(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作者係統思考請參見其新著《黃金保衛中國——共和國新60年攻略》,更多獨到觀點請參考其博客http:// zhangtingbin.blog.sohu.com/)

2009年10月24日

美元超級特權創造超級利益

美元超級特權創造超級利益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19
http://www.wyzxsx.com

第一財經日報

向松祚

戴高樂將軍1965年對美元霸權的批評舉世聞名——“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s)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它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有歷史學者認為,此番話乃是戴高樂的繼任者吉斯卡爾·德斯坦所說(時任戴高樂的財政部長)。其實早在1961年,法國著名國際經濟學者、國務活動 家和戴高樂的經濟顧問雅克·魯夫(Jacques Rueff)就尖銳地剖析了霸權貨幣體系的經濟後果:“當代國際貨幣體系已經淪落為小孩子的過家家遊戲。歐洲各國辛辛苦苦賺回美元和英鎊,然後又毫無代價 地拱手返回給發行這些貨幣的國家,就好像小孩子們玩遊戲一樣,贏家同意將賺回的籌碼奉還給輸家,遊戲卻繼續進行。”

戴高樂和魯夫所描述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布雷頓森林協議的固定匯率體系。兩位政治家沒有預料到的是:1971年尼克松摧毀布雷頓森林協議、開啟浮動匯率體系之後,“超級特權”和“遊戲籌碼”竟然像天文數字一般倍增。

奇怪的是,直到2000年左右,經濟學者才開始系統分析“超級特權”究竟是什麼,才開始估算美元霸權體系給美國帶來了多麼大的利益。分析和計算 “超級特權”,首先要弄清美元霸權貨幣體系的運行機制。這是令人著迷的大問題,我思考很久,大致歸納出美元霸權體系運行的十大機制,曾經將它們概括為國際 貨幣體系的“帝國定理”或“大國定理”。

(1)近乎無限制發行美元以購買全球資源和商品。易言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出口“流動性服務”,全世界為此支付對價(拿資源和商品兌換美元儲備)。僅美鈔一項,全世界(美國以外)每年的需求就超過5000億美元。

(2)向全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以美元貶值方式間接“賴債”(讓美國發行的國債和其他債券貶值)。

(3)以美元信用購買各國產業和企業。

(4)投資其他國家的高收益資產,卻限制外國資本到美國控制企業和進行外商直接投資。

(5)操縱美元與其他貨幣匯率以賺取利差收益。

(6)借助龐大美元債券市場的規模效益和“鎖定效應”,吞噬外國政府累積的外匯儲備(依照哈佛大學教授理查德·柯伯的說法:外國投資美國國債越多,就越難以自拔,美元債市流動性就越高,各國外匯儲備投資就越是別無選擇)。

(7)世界各國美元資產絕大多數存放於美資銀行,許多國家外匯儲備及其投資委託美聯儲託管,從而有效降低美國的國際金融風險,大幅度增強各國對美國的依賴。

(8)美國以自己的貨幣借債,完全不存在困擾其他國家的“貨幣錯配”(Currency Mismatch)難題,要是其他國家經歷2008年那樣的金融海嘯,早就破產,美國卻安然無恙,伯南克可以任意發行美元救市。

(9)美元是國際貿易最主要結算貨幣,企業不用承擔匯率風險。

(10)美元霸權地位確保美國完全掌控對國際金融規則的話語權和製定權,包括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絕對控制權。

簡言之,美國就是一個“巨無霸銀行”或“巨無霸風險投資公司”,以低成本的負債(籌集資金)獲得高收益資產,所以儘管美國對外負債規模遠大於對外資產規模,卻依然能夠獲得巨額淨收入。

Gourinchas和Rey兩位學者的估算最有名。二人詳盡計算了1952~2004年美國對外各項資產負債的收益率,結果相當驚人。半個世紀以來,美 國持有外國資產的平均收益率是5.72%,外國持有美國資產的平均收益率是3.61%,二者相差2.16個百分點。這是數万億乃至數十萬億美元的資產規 模,2.16個百分點的收益率差距,累積的利益當然是天文數字了。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兩位學者將固定匯率時代和浮動匯率時代分開估算,充分顯示浮動匯率體係對美國意味著巨大利益。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時期 (1952~1973),美國持有外國資產的平均收益率是4.04%,外國持有美國資產(即美國的對外負債)的平均收益率是3.78%,二者僅相差 0.28個百分點。進入浮動匯率時期(1973~2004),兩個收益率差距急劇放大。美國持有外國資產平均收益率上升到6.82%,外國持有美國資產平 均收益率降低到3.50%,二者相差3.32個百分點。

1976年,美國政府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修改章程、向全世界推廣浮動匯率,當時國會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羅斯曾經宣告:“浮動匯率能夠更好地為美國服 務”。 Gourinchas和Rey以精確數字證明了浮動匯率的確給美國帶來巨大利益。以2001~2006年為例,正是美元相對世界主要貨幣大幅貶值時期(亦 是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最激烈的時期),該時期美國累計對外借債3.209萬億美元,然而淨負債竟然還減少了1990億美元,等於美國淨賺3.408萬億美 元,其中僅匯率貶值一項就讓美國賺8920億美元,資產負債收益差距讓美國賺1.694萬億美元。 3.408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它相當於美國6年的國防軍事開支總和。也就是說,美元霸權創造的超級利益,意味著世界各國為美國龐大的軍事開支“埋單”。

為什麼美國持有的外國資產能夠獲得高收益、外國投資美國資產卻只能獲得低收益呢?譬如,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國債,就是最典型的低收益資產。 1952~2004年,美國債市的平均收益率只有可憐的0.32%,還不如直接存錢到美國銀行,收益率是1.2%。

我以為美元霸權利益的主要來源,是美聯儲對全球貨幣匯率的操縱和美國政府的全球金融和投資政策。後續筆者將繼續分解。

(作者係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2009年10月22日

廖子光 :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4

Anti-cnn網站關於全球金融危機採訪廖子光先生實錄(中文)-4

其次,如果我們因為哥本哈根協議的關注,就過快,過大規模的投入到氣候改善的投資裡面撿,那麼可能今後數年內就會迎來大量的企業破產。因為我經歷 過70年代那場新能源投資熱(始於1973年石油危機)。當時石油進口價格暴漲,他們就說既然石油價格從5美元上升到了30美元一桶,那麼我們就應當發展 替代性能源。問題在於你要保持替代性能源的健康發展的話,你就必須將石油保持在高位——當時高於30美元一桶。如果有人把石油價格降下來,比如說歐佩克的 人說:好啊,如果你發展新能源產業我就把價格降低到15美元,那麼你的新能源產業就會統統破產。我們很可能也會面臨類似的事情。

第三點,對於中國來說,數據顯示我們目前是世界最主要的碳排放國,但問題在於60%乃至70%的碳排放是外國資本幹的。所以現在美國說:你中國需 要承擔清理這些碳排放的成本,他們可不會去說這些外資公司需要承擔其中的70%。結果就是那些從來沒有從這些生產中獲得好處的中國農民在未來數年種去承擔 清理的成本,這簡直是荒謬,完全的不公平。

第四點,氣候變化,在科學上還具有爭議性,也比較複雜。我們對於那種“如果你做了……那麼你就能收穫……”的觀點要非常謹慎。在物理上,污染不可 能消失,只可能被轉移(注:此處廖老是對物質守恆定律的誤讀),從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個領域,這是物理基本定律。所以就碳政治話題來說,很快就會顯現:這 不是減少不減少污染的政治遊戲,而是一個誰把碳排放轉移給誰的遊戲。比如說,有一個溫室氣體排放者是奶牛(奶牛的糞便),但是我們如果需要牛奶,那麼就不 可能避免這種污染。這只是許多例子中的一個。現在我們不能說,因為現在遭遇金融危機,在這一塊以前沒有投資所以就往裡面大量投資。這可能會讓我們從金融的 破產又跳進另一場破產危機。我們應當謹慎。比如說,我曾經是紐約州的環境方面的諮詢人,紐約州的哈得遜河曾經被嚴重污染,當時是因為GE等企業都向裡面傾 倒化學物質,傾倒了一百年。納爾遜·曼德拉出任州長之後,建立了一個“清理委員會”,而我是其中的一個顧問。當時花了10年時間終止污染,然後逐漸的清 理,哈得遜河現在非常非常乾淨。這只是一條河。對於中國的主要河流,污染清理不可能在1-2年內完成。也不可能靠罰款來解決。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所要做的不是通過納稅人的錢來補救,而是通過發展一個全國性的環境恢復規劃局來實現,這個規劃局可以發行環境債券。同時各個地 方政府也有能力發行這種債券。這樣能夠籌集資金來清潔水、發展清潔煤技術以及其他環保技術。從而對污染問題進行根治。現在在北京,因為奧運會搞了一些措 施,比如限行啊,搬遷企業到河北、山東啊,這種做法的代價很高,同時進展卻很有限:只是把污染從北京轉移到其他地方而已。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結局。奧運會 這樣做還可以諒解,但到整個國家來說,所需要的是啟動一個全國性的經濟發展項目。但你不可能用市場的錢來做這個事情,如果你打算以利潤動機為動力,靠私人 投資來治理污染,結果會是不但沒有完成清潔的任務,而且還讓私人取走短期的利潤,把破產企業給留下來。因為大部分私人對環保產業的投資,都不是清理污染, 而是把污染轉移給他人。比如說,通過把他們的污染外部化,比如說外部化到我們國家(把有毒垃圾轉運到我國)。

對於京都協議上的碳排放額交易制度,我們要非常謹慎。因為說碳交易機制能夠減少污染的說法也是一種“無依據論斷”,它們繪出一個圖景說你可以邊賺 錢邊環保。他們說如果你有污染,不舒服,污染可以用購買碳排放來得到解決。到目前為止,讓整個碳排放清理事業能夠賺錢的唯一辦法,不是去限制碳排放,而是 簡單的轉移污染,把廢料運到沒有環保法規的國家去。所以,市場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政府,只有配備了頭腦清楚的經濟學家和優秀的科學家,才能理 解、解決這個問題。

理解這個問題就要2-3年,然後又要花3-5年去設計機制,然後再要花幾十年去執行。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讓污染行為更昂貴,從而停止污染, 但這種做法的代價是降低經濟發展速度,我可不能肯定現在就放低經濟發展速度是值得的。當然我們鼓勵產業界去一點一點的改善,但這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我們 所要做的是花時間建立一個長期的經濟結構去解決環境問題,而不是僅僅搞出一套金融體系(金融遊戲,比如碳交易)就完事了。你需要先確定經濟結構,然後再在 其基礎上搞一套金融制度區適應它,推動環保。但我認為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光靠市場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它必然是一套政府政策問題。

主持人:我可以歸納成:不要盲目崇拜市場。

廖:對。目前在國際論壇會議上,他們總是說,中國,你要讓市場來完成這個事情,因為你的市場發展的很快。 (這是胡說八道)。首先,市場不可能完成這個事情,其次,我們要讓外資在這方面做出對應比例的支付來清理他們造成的污染。我很早就說過這一點,在我出版著 作之前就提過:我們在改革開放早期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低工資和免費的環境污染,我斷言,清理這些污染的代價將比得到的好處多上很多倍。但那個時候沒有人聽 我的,因為大家都想要一點錢。我理解他們,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很窮。但是現在我們應當明白這一點了。不僅我們應該開始明白,我們應當要逆轉進程。不要總是聽 信、自己把自己捆在西方送給你的思想陷阱裡面,一心想著市場能夠發揮魔力,清理污染。

主持人:所以我們對於那些向中國推銷碳交易機制的外國人要保持警惕。

廖:就像可替代能源一樣。比如說,關於風能和太陽能有很多說法,太陽能被嚴重的誤解了。在人類歷史上,甚至在原始社會,就已經開始利用太陽能,因 為農作物都是靠太陽生長起來的嘛。現在,在很多時候如果你要發展太陽能,就要佔用土地,那會圈掉不少耕地(注:廖老在這方面較少經驗,大部分規模電場選擇 在沙漠乾旱地帶建設)。如果你只是使用屋頂安裝太陽能,也不是辦法。大部分房子的屋頂鋪滿太陽能板所發的電還不足以支持這個建築本身的能源消耗,更不能輸 出給其他用電者。所以說太陽能只是一種用於日常修補性的能源應用,比如說我們手機上可以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這樣你等太陽出來了曬一曬就不用充電了——雨 天除外。所以除了這些能源應用上的技術替換之外——單價其實比較昂貴,太陽能並非解決我們能源問題的主要出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持續投資以保持技 術突破。因為是否克服前沿技術困難經常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命運。就像航海技術給英國帶來了海軍,這樣他們能夠統治世界。所以對於這些替代性新能源,我們 都應當保持研發投入,但不要指望他們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主持人:是補充性的解決辦法。

廖:是的。

主持人:事實上太陽能還是一個間歇性的能源,還需要和電網進行適應,需要在能源儲存技術上作投資。

廖:我沒有提到其他問題,現在很多有長遠眼光的經濟學家開始擔心兩點:一是水,水的短缺或者說清潔水的短缺,特別是在中國。我們現在甚至還沒有認 識這個問題。另外一點,很多人沒有充分意識到的是糧食短缺。如果繼續純粹依賴市場,我們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問題。市場導致了某些國家在其他國家尚存在飢餓人 群的時候,向海裡傾倒“過剩”糧食。這是典型的市場失敗。如果你深入看待這些問題,你就能發現市場資本主義的局限性。

市場資本主義,對於那些夢想發財的小市民,很有吸引力。過去30年,我們中很多人都較為輕鬆的實現了小市民的發財夢。但現在應該要明白為此付出的 代價了——可能要付出幾代人的代價。這就好像對於很多人提高醫療保健水平是個好事,但是你不可能靠提高保健水平以讓人們能夠活200年。靠犧牲環境來換取 經濟發展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總是用長期的麻煩去換短期的利潤。比如說,你把人類的期望壽命,從70-80歲的正常水平,提高到120歲,但由此帶來的問 題也將是社會性的、物質性的。在中國,我們將人均壽命從40歲提高到70歲,在目前的社會分配製度下,就出現了嚴重的養老金問題),而我們又在人口政策上 犯了過度推行獨生子女政策的錯誤,為短期利益付出的代價現在是非常明顯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忽視了社會科學研究。在美國,他們也忽視了社會科學。社會 科學在美國長期被市場原教旨主義所俘獲,而我國的社會科學則長期被那些誤解馬克思主義的學者把持著。馬克思本人也是一個社會科學家,一個經濟學家。 ……

主持人:非常感謝廖先生與我們分享那麼多他關於金融危機和國家發展的觀點和見解。在這裡,我們希望廖先生能夠給四月論壇(ACCN)提一些建議和希望。您可以給ACCN的未來發展提一些建議嗎?

廖:好的。我很早就听說了你們團隊的工作,雖然不是很詳細。今天,你們這群年輕人,在很少外界幫助(政府、企業)的情況下自主推動的事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國外,你們很有名,但是因為不正確的原因而出名。你們被認為是一個反外組織。事實上對於那些真正了解你們的人來說,你們所做的工作,是對國外媒 體對中國的文化和政治歧視的反擊。對CNN在奧運會前夕的那些報導的反擊,創造了你們的四月論壇,這是一件好事,一件幸事!這也是毛主席說的,壞事,不總 是壞事,可以是一個好事。但從一個機構的發展的角度來看,很多機構,可能是在某種逆境中作為某些主流機構的反方起步的,但他們都需要從一個“反方、被動” 的角色,轉變成一個主動的、建設性的機構。我認為你們正在這個過程的起步階段。我們所應該做的,不是簡單的反對西方媒體的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偏見,因為 如果你僅僅是一味的反對他們的話,你只是讓他們更有名而已。我們所應該做的,應該是走毛澤東的戰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們應該提高我們的視野,水準, 我們對世界大事的看法,我們對國內時局的看法,我們對真相的看法,我們對國家長遠利益的看法。我們的讀者、觀眾會歡迎,比如說,我們能夠自己覆蓋G20會 議,我們不需要說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是錯的,我們只需要說我們是如何看待的。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人民的一部分,我們所說的是代表人民的普遍觀點。

最後祝福:

從“被動”的反對,轉移到主動的自我立場的宣傳,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所要完成的任務,不是去糾正、教育外國人,我們要完成的,是為中國人民提供 真實聲音的渠道,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反對外國記者,那麼我們其實反倒是給這些虛假報導以合法性。如果我們不理睬他們,他們自然就會走開。我們所需要的是有 自己的聲音,不僅僅是讓我們自己的人民明白真理,而且是要讓世界了解我們的立場,以及我們思考的思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這個機構必須成為人民的組織,只 有這樣,才能得到永遠的支持。

廖子光 :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3

Anti-cnn網站關於全球金融危機採訪廖子光先生實錄(中文)-3

此外,我們和外國貿易的目的,是通過貿易,老老實實支付自然資源的合理價格,我們不打算去佔有它們,因為佔有它們是一種帝國主義傳統的做法。當 年,外國資本跑到我們的土地上,收購我們的資源,我們很憤怒,今天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那些第三世界國家裡面,為什麼他們就要歡迎我們呢?這也是為什麼在 世界上,已經有美國人在批判我們,說,你們和我們其實一樣,也都是帝國主義嘛。所以我們應該再考慮、三思這種收購海外資源公司的政策。當我們需要自然資源 的時候,我們只要保障能用合理價格支付得到即可。而得到資源後我們的獲利,是在於將這些資源經過我們的加工,成為帶上附加值的產品,而資源出口國也相應得 益,因為他們可以用出口資源得到的人民幣向我們購買我們的價值附加值產品,比如電視什麼的。

主持人:也許這裡還有一個因素可能要加上去。在自然資源、商品市場上,不僅有消費者和生產者,還有渠道者、中間交易者,特別是在成熟的國際商品市 場上,據我所知,國際商品市場常常著落於紐約芝加哥和倫敦。這些地方製造了資源產品價格的大部分波動。而就我所知到的,在80年代以前,對自然資源產品的 交易買賣機制還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主導地位的是生產者直接和消費者或商業渠道者之間的長期合同,但到80年代以後,隨著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帶來了更多劇 烈的波動。

廖:這種局面只有在這些中介交易者能夠控制市場的時候才是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商品市場會變化到落到這些人手裡的原因。但國際商品市場變成這 樣子以後,對於國際經濟的健康就相當有害了,甚至在美國,有關部門也已經開始對前一陣劇烈賣空石油的投機者進行調查。但即使倫敦和芝加哥的國際商品交易所 繼續存在,我們中國也可以通過和生產國發展長期合同來規避他們,只要我們越來越大而影響力擴大,那麼這些國際商品市場上交易的實際商品數量會越來越小,比 方說到90%的商品都不是通過這些交易所交易的時候,(那麼他們的影響力就消失了)。這是一種解決辦法。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道路,因為你不可能在一夜 之間改變這麼多年形成的交易所結構。國際交易所、金融市場的確扮演過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如今,英國官方通過調查認為,英國的金融市場——倫敦城過大,事實 上有違英國的國家利益,因此需要進行限制。而在我們這裡,卻打算繼續把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擴大。我們恐怕要對此三思。

主持人:您是說對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方向進行再考慮?

廖:是的

主持人:讓我們再談談其他一些金融市場之外的東西。和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有關。一個話題是最近中國日益興起的思潮,就是中國應該轉變“中國製造,外資生產”,比如說蘋果的iPhone(加州設計,台資鴻海組裝)變成“中國創造”,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廖:很好!這很重要,因為這種轉變不僅是中國未來最好的出路,而且也是唯一的出路。當然,在某些限度內,我們應當歡迎蘋果進入中國,因為他們在這 裡,通過合作,儘管其創新和設計還在美國,但我們會獲得某些好處——但要記住這不是說我們就依賴於他們去創新了,我們自己就不需要創新了。我們需要自己創 新,並和iPhone競爭(如魅族M8),當然,只有在摸清iPhone構造後才可能進行創造,並與之競爭。

除此之外,從政策整體上來講,應當限制外資公司進入中國,但我們應當高度歡迎外國的人才、團隊以個人加盟、合作身份到我國工作、創造。這兩者之間 有重大差別。我上次說過,國內有些專家,無論左右,持一種所謂“國際主義”的觀點來看待資本。這種看法說資本就是資本,它是外國的還是本國的沒有關係。這 是不正確的。國內資本至少能夠明白:如果你給員工、工人的報酬高,那麼他們就會有錢,有購買力來買你的產品——這種想法叫福特主義,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 福特發明的,這種想法很好。而對於外國資本來說,因為他們的產品在國外銷售,所以他們沒有動力去增加你國內在其生產線工作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因此你就沒有 購買力,反過來也和他們不會有購買生意關係,所以他們更依賴於在美國的銷售——這些外資企業甚至在美國,在過去多年裡也拒絕提高美國國內的工資水平,所以 他們在你國內肯定是要壓制收入提高的。所以說,資本是不同的。這也是我要反對外資進入中國的原因。這不是出於什麼情感,而是因為外資,從本性結構上來說, 不會支持提高中國人民的收入水平。

主持人:把你當成一個成本來處理,而不是主動把你當成購買力。

廖:在這一點上,很多人,特別是那些新自由主義者,只懂得一知半解,非常危險。他們只知道關於資本的某些非政治方面的屬性,但是如果深入看待資本,特別是深入到政治層面,你就知道,貿易、貨幣都是政治產物。

主持人:好的。那麼下一個話題我們談談氣候變化問題。

廖:等等,在我們談氣候之前,我還想多談一點東西。因為你提到了我們在中國未來應該走的方向。我在新華網上曾經提過,政府要明白財富分配不平等的 害處。我們有(憲法裡寫的)政治權利上的平等,但是卻沒有經濟權利上的平等。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倒不是政府不在乎,其原因是很深層次、結構性的:因為過去 幾十年的發展,由於搞了所謂的經濟的金融證券化,讓我們從簡單的市場經濟進入了金融市場經濟,(很多人通過企業上市證券化一夜暴富)。在這個體系下,那些 沒有能力,沒有政治權利去組織資本的個人和組織,將成為社會的受損人群,輸家。我們搞革命,是反對資本主義。所謂資本主義,就是一小撮人控制了資本去剝削 大部分沒有能力獲得資本的人民——即使這些資本本來屬於人民。很多人在這一點上沒有弄清楚:革命是反資本主義,不是反資本,資本是生產工具,是好的,是大 家需要的,任何社會體系運轉都需要的。過去三十年搞了開放,結果,我們允許出現控制大量資本的金融機構。那麼在這種體系下,從世界各國經驗來看,都是從人 民中吸收資本,再讓人民對其銀行產生依賴,每年存款獲得2%的利息,然後銀行拿著這些資本,去進行管理,投資,然後獲得50%的回報,將其中2%給人民, 自己留下48%的回報,複合增長迅速……(這裡廖老似乎有錯誤,50%為資本收益率而不是利率,和2%不是同一個概念)

所以我所思考的解決辦法,是主張倡導一項發展模式,我叫他“人民金融公社”(類似於農村合作金融協會等等賦予本地農民更多資金渠道扶持的組織)。 過去,我們出現過的人民公社搞的是生產。而目前從生產上來說,我們在很多方面是世界最大的生產者,但在金融管理方面,可以說還處於“封建社會”階段。舉例 來說,人們沒有通道、技能去管理自己的經濟。比如說一個小村莊里的農民,到最近的工商銀行網點可能要來會花費4個小時。而即使你到了工商銀行,他們也會說 你沒有自己的資本(主要是你沒有很多自己的現金),所以不能貸款給你。而我們的政府雖然嘴上說要實現財富平等,但走得是美國人宣傳的“財富慢慢滲透”的 “涓滴效應”路線(即富人富裕了會帶動窮人生活水平上升)——我告訴你,這套“滲透”永遠不會發生!

所以我所推薦的方案,使一個能夠讓人民獲得自己資本的政府機構:比如說任何的農村,都有土地,都有人力,如果能夠獲得資本的話,就能夠從事實業, 搞生產搞發展。現在這些人存在銀行的錢,通過金融中介都流到大城市裡去了(銀行傾向於貸款給城市、富裕地區而非農村等需要發展的地區)。你可以說這些農村 人不知道怎麼經營,不錯,但目前他們缺少這方面能力正是因為政府沒有給他們權利、機會讓他們去操作。而我們有很多經營人才,有技術,有能力,但他們的才能 現在被外資或合資公司利用。我們應當組織這些人才回來,和農村結合,但不是回到農村去當農民,而是當組織管理者,人民的組織管理者。人民是主人,這些人為 其工作。

問題在於目前的社會情況下這套想法不可能實現。所以我們需要積極推動國家政策來促動,推動。如果能夠實現這套體制,我向你保證,社會的財富鴻溝會 很快縮小,而我保證你中國經濟會非常迅速的發展。目前來說我們有很多閒散資本,因為銀行只要支付你2%的利息,所以他們不需要很努力的工作來推動項目讓資 本增值。但如果資本是人民所擁有的,他們會很快很有激勵的去為當地創造財富。舉個現有的例子,現在上海陸家嘴的工商銀行,可能對他周邊50公里外的農村一 點概念都沒有,自然不可能去解決當地的需要。我希望中國的知識分子,如果他們能夠了解我的建議,能夠參與討論和改進,然後敦促政府去採納。這很關鍵,如果 我們採納了這個政策,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主持人:好那麼在我們談氣候話題之前,我想就廖先生所提到的這個設想多問一點。您剛才提到了您設想的人民金融公社,其功能在於為農民提供生產型的資本(生產工具和資金)。

廖:是的,這是他們自己的資金。

主持人:所以這些資金他們能夠發展自己的小型產業,而不是需要跑到珠三角去打工。這是很好的想法,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設想,比如說……您能否就您自己的設想和他們的做法作一個對比?

廖:是的,世界上有一些類似的做法和製度,但沒有哪一項和我的完全一致。

主持人:在規模上無法對比?

廖:在美國有農民合作社,合作銀行。在那里當地農民聚合在一起,然後以合作組織出面向銀行貸款,這樣他們創造了本地合作一級的金融機構,並通過其 融來的錢來相互幫助、調劑。如果你研究一下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歷史(美國19世紀末起由小農為主發起的運動,針對當時美國工業化的社會矛盾各方面都提出了 主張,帶有社會公平色彩),裡面有很多此類的政策主張。我個人也被邀請去參與一個叫富蘭克林·羅斯福基金會的組織,在裡面出任“思想者”,這個組織主要是 在美國再推動羅斯福式的新政。所以在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中,有很多類似的想法。當然,在美國這些想法表現的形式有所不同,因為美國在意識上是一個基督教國 家,所以要在宗教概念的衣缽下去推動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想法來讓社會更公平——當時美國到瞭如果社會不進行公平壓縮就要完蛋的地步。但在我們中國,既然中 國革命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所以我們是名正言順,更容易,更應當去回歸我們原本的訴求。歷史上人民公社失敗的原因很複雜,很多也與當時美國 的禁運如化肥禁運有關。當美國進行物資和技術禁運的時候,中國又處於很低級的物質生產階段,自然就無法啟動。所以這種公平發展經濟的想法無法實現,因為你 在公平化財富的前提是你必須先創造出財富來才能搞分配分享。這也是鄧小平的本意,本意很好。但現在的問題是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我們國家有出現了一套阻礙 財富分配的社會結構。

主持人:所以也許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參考參考日本的經驗,日本搞了各種合作銀行,在工業和農業領域都有。

廖:是的,但是仍然陷於一定的範圍之內。我看我們應當不要去搞什麼“學習他國經驗”,而應當重點創造自己特色的製度。就日本作例子,因為它比較 小,所以他們就需要搞集中(日本的機構特點:集中巨大)。而我們國家很大,有這麼多人,你搞集中控制,權力集中,很可能會損害我們自己,損害超過好處。舉 個例子,光廣東一省,人口就已經超過德國,如果我們光集中統籌廣東一省,就超過柏林把自己德國建成一個大組織的規模。而如果我們想把各類統籌都集中到北 京,那根本沒有可能。如果你研究研究中國的政治歷史,你就知道我們的組織從來是一個鬆散的網絡,只是在某些重大問題上的決定權集中在首都,這也是為什麼我 說黨很重要的原因,因為黨是要確定經濟活動的大概方向。現在美國和歐洲執政者自己明白某些方面的經濟增長(比如泡沫)其實對於本國是有害的,但是他們沒有 能力去阻止它,因為市場是支配性的。而在中國我們尚有黨,當然,中國有人希望黨從經濟路線中完全撤出,我個人持很不同的觀點,我認為黨應當制定經濟的方 向,當然,在同時,給予它們激勵創造、自由的活力。

主持人:好的,讓我們進入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近來這個成為熱門話題。特別是在匹茲堡G20會議上。最近中國媒體上 也在流傳一個詞語,叫做低碳政治。有些學者主張我們應該積極效應,跟隨歐洲乃至美國。比如說,清華大學的學者胡鞍鋼教授。另外一些學者,特別是那些不在學 術機構裡的學者,則認為我們在這方面應該有所謹慎,甚至有些人認為可能是一個陰謀。另外有些中國官員說在2050年以前我們沒有能力減排溫室氣體,您在這 方面觀點如何?

廖:對於胡教授我因為不知道他具體的觀點,但我總體認為應該分開看。首先,在這東西里面有大量的所謂“環保投資”的利益。有許多人說這些投資、產 業能夠幫助我們從金融危機中擺脫出來。我看這好比用一個大像用鼻子噴水來清理你的衛生間——很不恰當。氣候問題是非常長期的問題,光要獲得對這個問題的一 致意見就需要2-3年的時間。所以對於氣候的關注對於擺脫危機沒有什麼幫助和影響。

廖子光 :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2

Anti-cnn網站關於全球金融危機採訪廖子光先生實錄(中文)-2

所以當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的時候,當時的財長亨利·保爾森說:讓它破產去好了。從他們一貫的自由放任的意識形態上來說,這種表態是站對位置了。但是在 此前美林遭遇大麻煩的時候,他(讓美國銀行出面)拯救了美林,就被保守派猛烈的抨擊。所以他在雷曼的案子上說:OK,我接受大家的批評,讓雷曼自由落體。 但雷曼破產的衝擊波是全球性的,如果你仔細讀過我寫在我個人網站上的文章的話就會知道--現在沒有時間深入討論了。這個衝擊劇烈到凍結了全球金融資本市場 流動、運轉的地步。所以此後,當AIG集團和其他大銀行比如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出問題的時候,政府都出面拯救了。他們所做的就是拯救這些公司,防止他們重 蹈雷曼覆轍。但很顯然,現在來看,拯救的代價極其高昂。而且有讓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出現周轉危機的可能性,或者至少讓金融危機延續很多很多年。

主持人:所以,在廖老先生看來,首先,保護主義是一個中性詞彙,因為它在歷史上為幼稚工業的成長起到了護航的作用。另外您也提到了今天美國陷入的 很多困境。我仍然想詢問一下奧巴馬保護主義政策的有效性,因為從目前局勢來看,奧巴馬在貿易上的保護方針很可能會繼續乃至擴大。我在美國的一些朋友說,也 許保護主義政策能夠真的讓美國“重建”實體經濟,實際的大眾生產能力,還有創新能力。當然另外一些我的朋友則說這種期盼是徒勞的,因為現在很多美國人都變 得很懶,他們也不想費腦子去學習接受工科技術類教育,只想去讀商學院。你對此有何看法?

廖: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但首先,在美國,特別是主流民意,仍然有很多人認為世界貿易對所有人都有利,特別對美國有利因為他們自信“美國是世界上最 強健的經濟”。這種大眾思想,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他在裡根執政的80年代特別流行,向大眾灌輸了這套理念。

在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爆發後,我們經歷了一個大蕭條。這個大蕭條最後是通過二戰的軍需拉了出來。弗里德曼,在戰後搞了一個非常冗長的研究,然 後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叫做《美國貨幣史》,他的結論是如果當時美聯儲這個中央銀行能夠更加積極及時地採取貨幣擴張政策,那麼大蕭條就能夠被制止。這種結 論叫做“無事實依據的結論”,我叫它“虛擬結論”、“無依據結論”。你無法證明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因為歷史只有一次,歷史的事實是大蕭條是為二戰軍需 所拯救的——但弗里德曼只要說“如果……那麼……”就完事,這種話和“如果耶穌沒有誕生那麼就沒有基督教”這樣的廢話一樣無意義,我們不知道其真假因為歷 史從來沒這樣發生過。這種“無依據結論”相當危險,(對社會)具有非常大的潛在破壞力。所以上述是弗里德曼的“無依據結論”之一。弗里德曼提到的另外一個 東西,是說大蕭條的原因是世界貿易在當時保護主義和貿易戰下的中斷,這又是一個“無依據結論”。因為我們不可能知曉其是否是對的,因為戰爭後來就爆發了, 我們不可能知道,也永遠不可能知道,如果大戰在1940年沒有爆發,簡單的“重啟”世界貿易能否挽救經濟。我們只能說,理論上說,也許可以。

第三個弗里德曼很危險的“無依據結論”是中央銀行有能力去阻止蕭條的繼續,這又是“無依據”的。就好像說如果斯大林沒有死,俄國的面貌就會不一樣 一樣——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因為我們無從認證。我不曉得在漢語裡“counter-factual conclusion”對應的準確翻譯是什麼,但是我們中國人要明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很多知識分子製造的理念,正是因為陷到這裡面去所以走向了危險 的方向。所以弗里德曼的這三個“無依據結論”就變成了美國主流民意的智力基礎。在這場危機裡他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他們讓中央銀行“猛烈的干預”; 第二件事情是他們繼續大肆鼓吹世界自由貿易以防止貿易停頓;第三件事情是呼籲所謂的“國際合作”——大家要站在一起。這又是一個“無依據結論”。在蕭條裡 就是有些國家要比另一些國家結局好一點。我們並不都是一起往下沉的。所以上次希拉里跑到北京來,告訴我們中國人“我們在同一條船上”,這相當荒謬,我們根 本不在同一條船上,我們在不同的船上!可能我們在同一個驚濤駭浪裡面共同顛簸,但他們的船比我們的船沉的更快。所以如果我們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上,通過國際 貿易使得相互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那麼我們恐怕是把自己弄得更加依賴於美國的需求,更危險。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減少對外的依賴其實將拯救我們自己。如果我 們在這個時候還在金融方面完全打開市場,我們會陷入更加可怕的境地。所以中國的那些希望、鼓吹金融開放的先生們必須站出來回答這個問題,回答他們的錯誤 ——事實和他們當年的主張相悖,這已經不是一個理論爭論了。回到輪胎特保案上,這是一個小問題,但卻是一個具有標誌意義的問題——如果他們在輪胎上能夠這 樣幹,那麼就意味著在所有事情上都可能這麼幹。

美國在與外國的外交關係的操作上,比我們聰明、先進的多。他們搞出這麼個陣勢:政府出面說我們想和你中國政府建立很好很好的關係,但是因為他們有 “國內政治爭論、議題”,而這些“議題”“阻止”了他們政府去採取他們本來會去採取的“友好”“自由貿易”立場。所以,這就不能算他美國政府的錯了,這只 能算是“美國政治的屬性”天然決定了這種“遺憾的事情”。所以中國政府每次都說“是,是,是”,“我們明白、理解”,我們要做出一些讓步讓你們的國內人民 更加滿意……而我國,由於中國傳統的原因,我國的政府總是表現出一幅“全國人民都100%完全無條件支持政府”的姿態,結果我們就喪失了選擇的能力,這其 實是一種劣勢。每次我們做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就變成了“中國政府的過錯”,沒有緩衝啊!我們應該做的,是給美國政府說,我們的用心是非常友好和 體諒的,但是我們的國內政治議題有諸多不同意見,其中有些意見不允許我們做某些事情,很遺憾,你要知道,如果我們強行推進,那麼我們政府官員會丟掉飯碗。 但我們就是不懂得玩這種牌,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我們都在談判中失利的原因。我向我在外交部的朋友建議:他們應該認真考慮、研製這種策略,好讓我們在外交佈局 上能夠獲得優勢。

所以,現在,世界經濟的實際問題,基本問題,是放任市場經濟,或者說放任市場資本主義,無法實現財富的合理分配和收入的公平——在哪裡都是這樣。 在中國更明顯,因為我們是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名義起點開始改革的,而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理應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公平、大同。但由於為了參與全球化經 濟,我們在這一點上做了讓步。當鄧小平最早啟動經濟改革的時候,他的立場是“讓有些人先富起來”現在我們有一些人,想把“讓某些人先富起來”中的“先”字 去掉,變成“讓某些人富起來”。所以我們現在如果不當,就會製造出一個乃至回走向革命的社會局勢。所以我們的“和諧國家、穩定社會”不可能建立在不公平的 基礎上,這兩者是基本的對立。現在中央政府、黨中央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他們在盡力進行製度性的糾正、調整,比如有很多項目和政策。但是有一些人,通過過去 30年,形成了既得的立場、地位,而且在目前分配不公平的社會中具有十分有利的地位,他們有權、有辦法,有力量、有“理論”來為他們的這些既得利益辯護。 但事實和局勢發展都在不斷敲打他們,因為只有中國把財富、收入的分配公平作為發展目標而不是僅僅一個副產品的時候,中國經濟才可能得到真正的發展。如果不 這樣,我們不可能複蘇。我們可能會在這種不利的經濟局面中維持10年、20年。

在這其中,黨很重要。我個人不是共產黨員,但我會說黨很重要,因為需要有一個組織出來代表人民行動。人民確定國家的目標和方向。在美國,有共和黨 民主黨,但他們其實本質上是一個黨,一個黨兩個分支而已(例如民主黨克林頓其實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共和黨員”)。他們的黨實質上是代表了各類富人和精英階 層的。而我們的黨——我們曾經有另外一個黨,國民黨,這個國民黨鎮壓了自己的左翼,成了一個代表富人、權貴的黨。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結局如何。

但目前來說,我們的黨,至少從其章程、意識形態起源來說,還是一個致力於公平、建設為全民幸福而奮鬥的黨。但我們的政策,經常與此原則相矛盾。舉 一些例子,我們已經談了非常非常多年,開了非常非常多的大會,都在談如何去縮小財富、收入的不平衡,但在這一點上好像我們進展甚微。如果說這種不公平、貧 富分化的現像還是一個“理論爭議問題”的話,現在都成了活生生的經濟現實問題、麻煩了。如果我們不去提高人民的工資水平,收入水平,如果我們不去實現全民 就業,我們的經濟——因為我們的經濟結構被搞成高度依賴於出口,就會崩潰。也就是說,我們的政策,將經濟結構從過渡依賴於外需——出口占GDP70%的結 構轉變為內需為主的政策效果,永遠不會實現,除非我們的人民有收入,大家都有購買力。而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總體說來,只有很少很少的財富,向下“滲透” 到了人民大眾的手裡。你可以看看北京,這周圍全都是高高漂亮的公寓高樓——就是人民大眾中沒有什麼人能夠真正買得起,全都是外國人或者投機者在購買。

主持人:是的,很多晚上都是黑不溜秋的,你都看不見燈。

廖:對,所以這些漂亮公寓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人民買不起,住不起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實現社會公平的經濟政策,已經從一種意識形態上的信念,變 成了一個必須的經濟必要條件。兩年前,當我們討論此類事情的時候,好像還是一個“理論探討”。今天,現實數字已經冷冰冰的駁倒了那些新自由主義者。但他們 還在硬拗。兩年前我在這裡的時候,我參加過一個研討會,不少中國金融機構裡的基金經理說什麼這場危機會在兩年內結束,世界上什麼都不會改變,我那個時候點 出來— —當然我不是針對某個個人,我說中國有一群人,這群人總是說什麼兩年內危機結束,這些人真是的目的是在兩年內撈到足夠的巨額收入然後拜拜退休——等兩年後 經濟就算沒有起色,那也不是這群自私者的問題了——那是國家的問題。

主持人:很好,這真是對政策和危機應對辦法的精彩評論。下面讓我們談談有關人民幣的話題。我記得我們上次見面的時候,您提出了一個解決貿易問題, 也就是所謂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辦法,那個問題當時已經很嚴重了。很快泡沫就破裂,雷曼就破產。您當時提出來的建議是貿易的人民幣結算,也就是與中國 外貿時啟動人民幣清算系統。

接下來,我們就見到這項政策在您提議的幾個月後就開始啟動。從2008年底到2009年初啟動了。不過我注意到在中國媒體上,一些學者開始把這點 提法轉變成了“人民幣國際化”,而且他們進一步提出,OK,如果你需要人民幣國際化,我們就需要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與外幣在任何領域的自由兌換, 你可以在任何時間,把任何數量的人民幣換成任何的外幣,在貿易帳戶和金融資本帳戶上都是如此,您對此有何評價?

廖:我所提議的建議,原文的意思是:在現有的國際貿易條件下,用我們的過量出口換來得美元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用的,這一點顯而易見。所以,我 的建議是我們的出口要對方支付人民幣進行結算(而且這個人民幣不能是他們到我們這裡簡單兌換得到的,而必須是他們向我們的出口掙來的)。我已經反復強調 過,這並不是說我在鼓吹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我僅僅是主張在和中國有關的雙邊貿易中,中國方面只接受人民幣作為出口的支付、清算貨幣。對於那些和中國無關 的貿易,儘管讓他們使用美元或其他任何他們願意使用的貨幣。因為,如果我們讓發生在與中國無關的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目前的條件下既會帶來 風險,也沒有必要。首先,我們的經濟雖然說增長很快,但目前在全球GDP中的比例還不能算特別的大,美國的GDP佔了全球GDP的大約35%。所以,直到 中國的經濟的全球比例份額也達到類似的程度,在此之前簡單的認為人民幣成為國際政府(央行)外匯儲備幣種,基本上是奢望。

假設,你在自身力量不夠強大的情況下,去讓你的貨幣走所謂的國際化路線(不僅指作為任意的國際結算貨幣,更意味著貨幣自由兌換,成為國際貨幣匯率 市場上的一類金融遊戲幣種),那麼你就將把自己暴露在金融投機和攻擊的槍口下面,而對此你又無力去面對。如果這樣做,就會和日本一樣,日元,很大程度上可 以被紐約的金融玩家所撥弄影響操控。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的15年裡日本經濟一直垂死掙扎在向下螺旋下降的惡性循環中——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 歐盟的情況略有不同,稍好但有問題。歐盟加起來和美國的經濟規模相似,甚或更大一點——特別是在目前美國經濟在衰退的情況下。但歐盟有一大劣勢,那就是它 是一個僅有貨幣統一但政治不統一的經濟體。所以歐元也不夠格成為基礎的國際貨幣。所以,如果我們不接受美元的話,就沒有其它候選的國際貨幣,這也是為什麼 儘管美元在不斷貶值,但仍然是國際儲備貨幣的原因。但我們可以在美元圈之外來主導我們的對外貿易。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需要美元,但在出口問題上,我們不 需要依賴美元(繼續接受美元作為出口支付),事實上如果能夠將其轉變為主要以人民幣進行那將成為我們一大優勢。如果能夠實現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可以和更多 的國家進行貿易,擴大規模。有些國家和我們之間現有貿易額很小,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美元來買我們的東西。如果人民幣能夠主導我們和他們之間的貿易,那麼我 們就可以用人民幣來購買它的資源如石油。那麼能很快給我們帶來優勢。因為只要我們讓人民富裕起來而不是僅讓某些企業富裕起來,那麼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可能會 是世界第一大消費經濟體。那個時候,在國際貿易中,例如自然資源,我們將會是世界的主要購買者。在市場交易裡面,主要有兩個主體:生產者(賣家)和消費者 (買家)。當某個消費方在市場中佔有的比例足夠大的時候,他就擁有了駕馭市場的能力。當然這也是歷史上操縱價格和對應進行管制的由來。如果你這個購買方足 夠大,你有市場力量,你事實上可以裁定、制定價格——因為如果你生產者不賣給我,那麼無人買你的產品,你的賣價實際為0。所以你還是要賣給我,至少能換得 某些東西。值得指出的是,近來我們中國有一個政策,鼓勵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使用那些過剩的無處可花的外匯儲備去購買外國的資源型企業。在表面上看來這似乎 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政策方向。但如果你仔細想想我剛才所說的對市場的分析(主要兩類人,一個買家一個賣家等),如果我們最終真的成為這些資源生產企業的所有 者,那麼我們內部自己就出現分歧了:某些中國人會更傾向於資源價格走高一些,有些中國人則會更傾向於資源價格走低一些,誰會贏得國家的政策傾斜?好吧,那 麼就看這兩撥人在國內政治較量了,這就成了一個政治問題。但這是本可以避免的政治問題——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擁有這些外國資源性企業呢?當然於是會有人說出 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我們應該去掌握擁有他們,因為我們需要安全。好吧,如果我們真想實現這一點,那麼除了擁有這些企業的所有權以外,我國還需要一個具有強大 的軍事力量投放能力的遠洋海軍。目前而言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海軍,而且似乎也沒有未來建設擁有這樣的海軍的計劃。而如果你在中東擁有油田,而又如同二戰中的 日本那樣受困於他人之手無法將南洋印度尼西亞的原油運回本土,那麼你的所有權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廖子光: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 1

Anti-cnn網站關於全球金融危機採訪廖子光先生實錄(中文)-1

Anti-cnn網站(http://www.accn.com)2009年9月27日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採訪廖子光先生實錄(中文)

原載http://www.accn.com/?action-viewnews-itemid-3553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AC會客廳,我是本次會客的特約主持人,我叫簡練,我們本次會客邀請的是著名的愛國僑領廖子光先生,廖子光先生是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專家,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們歡迎廖先生的到來。

廖:謝謝,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談談。

主持人:好,由於廖先生長期以來與華爾街之間有所來往,所以我們本次會客歡迎他談一談這兩年來金融危機的情況和最新的發展。好的,很高興見到你,廖先生。

廖:謝謝

主持人:大家都看到,金融危機已經持續2年了,自雷曼破產引發金融海嘯也已經長達一年。我們這兩年來也因此經歷了非常多的大事。特別是最近一年。近幾個月,國際金融形勢也有了一些新的進展。所以我們很期待能聽到您對未來局勢可能發展的見解。

第一個問題也許和近兩年來中國非常流行的一個觀點有關,這個觀點在美國已經流傳了超過100年了,也就是崇拜金本位的思想(“金”龜子)。我們都 知道有一位作者,叫宋鴻兵的,寫了一本《貨幣戰爭》並且成為近兩年來國內的暢銷書,到今天為止他的觀點和想法仍然在中國很受歡迎,很有影響力。你能否對此 作一些評論呢,據我的了解,在您的作品中您是很反對這種思想的。

廖:這樣,我更願意先談一談我對目前世界金融-經濟局勢的看法,我倒不想去評論、批判其他的作者,因為讀者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

你可能記得2年前,我到北京的時候,(當時危機以次貸危機的形態爆發),我就指出這一金融危機不會是一個短期困難。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在兩年內就能 完全復甦,現在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錯誤。其實,這場危機不可能在兩年內復蘇這一點結論其實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這是由過去十年間發生的事情決定的:美國通 過爆發累計的債務,使得借貸消費和金融過度發展和膨脹。由於美國具有美元霸權的優勢,所以他們能夠債務的方式“發行”製造出美元貨幣來購買他人製造的產 品,而這些錢並不是他們通過生產東西掙過來的。所以美元本身就是一種債務,一種債務工具,形成債務泡沫。當這種債務泡沫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破裂。在 破裂之後,在通常的經濟周期裡,經濟過度繁榮下的投機泡沫破裂,一般來說會進入蕭條期,價格——消費品、資產品的價格會下降,人們會以更低的報酬方式多工 作,然後再逐漸復蘇,重新起飛。 (過去通常來說政府貨幣政策如果此時放寬,能夠加速這一複蘇過程)根據這一通常的原理,目前的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如果發生股災、危機,那麼他們要做的就 是通過發行更多的貨幣來防止危機更加深重。這種想法看起來似乎有點像是凱恩斯主義,但其實上不能算。因為就正統的凱恩斯主義來說,需要政府在經濟運行繁榮 的時候能夠有政府盈餘,然後再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將這些累計盈餘主動的通過財政支出花出去,再加上一點赤字,把經濟從底部給提振起來。

但是,過去20年的美國經濟,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是通過債務實現繁榮,無論私人或者公共均是赤字,所以政府持續的有財政赤字。所以其實政府的財政赤 字本身也是美國債務泡沫的一部分,增加了債務泡沫。然後,到現在發生危機,美國政府想要轉向凱恩斯主義來解決危機的時候,他們沒有過去積累下來的財政盈 餘。所以,他們所做的,只是通過製造更多的債務來撐起開始破裂的債務泡沫。所以他們現在所做的,其實是把出現違約的私人債務轉換成公共債務,途徑其實是通 過實際上的發行貨幣來認購這些壞帳,也就是擴張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把壞帳放進去。另一種方式是去購買那些被認為太大而不能破產的企業發行的新債券和新 股的方式給這些企業“注資”。這樣做的結果是用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來代替過去30年放任自由的市場資本主義(market capitalism)。當然,美國民間、智庫的近30年來的主流觀念一直是對國家資本主義口誅筆伐(批判“大政府”,贊同“小政府”),但最近兩年來他 們卻事實上在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

國家資本主義在某些情況下,不是什麼壞事。所有的經濟體都在某種程度上算市場和政府共同參與的“混合經濟”。但在美國,從傳統的意識形態上,特別 是最近30年,他們特別反對任何形態的“政府干預”。而且美國的很多活躍的思想庫跑到全世界去宣傳“小政府就是好政府”的意識形態。現在他們可以說是在扇 自己的嘴巴,因為他們現在等於是公開承認放任自由的市場資本主義,特別是毫無約束的放任自由資本主義已經失敗,而拯救者是政府,並非他們崇拜的“市場”。 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過去許多年,我們都屈從、跟隨著美國的宣傳壓力,意識形態,去私有化我們的國有企業。到今天為止我們仍然在繼續,特別是當美國開始國 有化部分他們的企業,特別是所謂的超級巨型企業和重要企業的時候,我們還在繼續私有化。所以我個人建議我們在中國要重新考慮考慮政策的意識方向。

當然,那些美國思想庫的人,知道政府干預和他們的意識形態立場是完全相悖的,所以他們會反復強調:哦,這種政府乾預只是暫時的,只是一種在緊急狀 態下的挽救。但就和懷孕一樣,不可能“懷孕一半”就中止,或者搞“暫時的懷孕”,一懷孕就要懷到底。政府也是一樣,政府進入市場很容易,要退出就相當困難 ——特別是在美國這種進入金融市場進行挽救的例子。

由於市場失敗的原因是缺少政府對其進行調控規範,所以現在去解決這一失靈的辦法,就是政府重新回來。不過現在即使如此,經濟仍然沒有復蘇。現在周 圍所傳言的“復甦”只不過是下滑的速度得到減緩而已。當然,他們(政客、央行行長、華爾街)可以說,哦,這是不錯的消息嘛。所以這次在2009年9月份的 G20倫敦財長會議上,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說,我們這些政府,不但需要執行經濟刺激方案,還應該要準備進行逐步退出經濟刺激,至少要有一個計劃,實現在 經濟一旦復甦的時候能夠理解從經濟刺激計劃中撤離(因為根據傳統理念如果經濟復甦仍然在刺激-投放大量貨幣會引發通貨膨脹)。

但問題在於,現在經濟有所謂“復甦”(減緩衰退速度)的跡象,是因為政府插手干預,一旦政府抽手離開,經濟又會頻臨崩潰。所以這次在倫敦財長會議 上,儘管所有參會國政府都同意政府的刺激干預應該有朝一日結束,但是他們都說現在不是結束刺激政策的時候。他們說應該要等到“資本市場交易更活躍、更複蘇 穩固”的時候再來撤離。不過我看市場(股市、債市)恐怕永遠都回復不到一個足夠讓政府的刺激干預能夠離開的水平——因為目前之所以市場有所穩固,正是因為 你政府的干預,你的干預支持一停止它就踏。所以想讓市場穩固而政府又撤離,其實已經是一個邏輯上的悖論。

既然知道政府難以撤離,那麼他們為什麼要一直談論這套“逐漸停止公共干預刺激”的說法呢?因為如果他們不談論“退出刺激計劃”,那麼這些國家的貨 幣——以美元為首——就會崩潰。因為政府向經濟體注入貨幣的時候,這些貨幣不是任何人通過生產產品掙來的(然後通過稅收上繳),而是基於未來償還的債券的 (政府發行新債券,中央銀行發行新貨幣購買之) ,當你在社會實物生產不變或者萎縮的時候注入更多的無中生有的貨幣,那麼淨結果很可能是通貨膨脹,以及貨幣的貶值。所以他們陷入兩難的境界,或者你硬著頭 皮經歷貨幣貶值,或者你維持貨幣的價值,但是讓經濟繼續下滑。為了應付這種兩難局面,所以他們在搞“說一套,做一套”,向媒體傳遞一個欺騙性的信號:即, 我們的確打算從市場中撤離退出經濟刺激計劃,但是要等到時機恰當的時候我們才會退出,所以,請你們不要在外匯市場和債券市場上賣空我們的貨幣,要對我們有 信心和耐心。但現在經濟的真實情況是,經濟尚未復蘇,而失業率持續新高,在美國已經超過10%——這只是一個總體的統計數據。如果具體到特定的人群(如黑 人或某些地區、行業),失業率高達28%-30%。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嚴重的“半失業”問題,也就是說那些仍然就業的人口,很多人的薪水被減半。因此,也就 沒有購買力來支撐經濟。

此外,當政府給公司們援助送錢的時候,這些公司如此掙扎,彷彿“活死人”一樣,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繼續不斷裁員。結果,在表面上他們彷彿重新回到 “賺錢贏利”,但這種“贏利”是靠削減支持、裁員實現的,而且他們收入的錢其實是政府提供的營業外收入,而不是來自市場的主業收入。 (主持人:政府送的免費午餐)。對。所以在我看來,他們被困在這種螺旋向下的惡性循環裡了。除非他們的頭腦、意識形態得到轉變,弄明白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就是不是去送錢救公司,而是要把錢直接給貧困下層人民,創造消費需求——如果弄不明白這一點,危機就不會結束。

不過,不管危機按哪種局勢發展——不過是你繼續糊塗的送錢給公司還是明智的給老百姓,這場危機都要用5-7年才會有所扭轉,因為經濟體系裡還有一 大堆債務沒有解決——這些債務大概要花那麼長時間才能解決。而他們解決債務的時間拖得越長,經濟蕭條就會延遲多長。而這裡的關鍵一點,就在於過去兩年裡面 他們沒有消化解決任何債務,他們做的所有事情只是將債務從私人部門變形到公共部門。所以黑暗的隧道盡頭曙光未亮,更不要說長期的複甦了。

主持人:好的,廖教授,您已經提到了您關於經濟危機的最近局勢和所謂復甦的很多看法。我可否這樣概括:目前美國的問題,包括歐洲特別是英國的問 題,是一種“結構性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根源,來自於實體經濟的空心化。他們不再像二戰結束後的黃金年代那樣有足夠多的生產性的部門,許多普通人只能在 商業渠道部門,比如像沃爾瑪這種提供低薪工作的地方找到工作。他們很難再在製造、生產東西的企業裡找到工作,所以他們消費的東西大量需要依賴於進口品。這 也是為什麼凱恩斯主義的刺激方法很難實施奏效的原因。或者說儘管他們自認為自己是凱恩斯主義者(最起碼開始認為自己不再是新自由主義者),但事實上他們所 做的只不過是簡單的印鈔票送給那些金融機構、金融公司。

廖:是的,他們其實是破產了的貨幣主義者,而不是(凱恩斯主義者)的赤字財政刺激。

主持人:所以,最近有一個事情在中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就是輪胎特保案。奧巴馬總統已經簽署法令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徵收特別加關稅。中國官方對此 作出了強烈的反應,說:奧巴馬總統,你“走錯了道路”,“你在走向貿易保護主義”。從這種措辭看來好像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壞東西”,特別在這些年來的國 際論壇上都是如此,在中國媒體的宣傳裡也是如此。您能否對此談一些您的想法,以及談一下在經濟史上貿易保護主義曾經扮演的角色。

廖:好的,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帽子,它最早誕生於18世紀末英國國內反對重商主義的一次親自由貿易的思潮運動(即亞當斯密為典型)。重商主義是對 那個時候爭奪貴金屬的貿易政策的一種描繪。當時每個歐洲國家在其國際貿易中都力圖實現以黃金為實現形式的貿易盈餘,黃金是當時世界通行的貨幣。對於大英帝 國尤其如此,他們向國外出口工業紡織製品,(從歐洲大陸和美國)進口農產品,同期賣得多買的少,就實現黃金形式的貿易盈餘,他們得到的黃金越多,他們就越 “富”因為當時的環境下黃金不會喪失價值。他們用這些黃金來採購、製造設備,建造更多的工廠,僱用更多的人,推動技術的進步,然後進口更多的農產品。所 以,亞當斯密說,重商主義其實並不好,因為這樣長期以往,黃金越來多,最後物價會上漲。但亞當斯密的有些話被誤讀了——有些人把他說成是反對任何政府的干 預,其實亞當斯密並沒有說不應該有政府乾預,他說的幾乎相反:政府需要干預以反對重商主義。

在這套思潮流行後,出現了德國的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檢查了亞當斯密的思想,說自由貿易不是普世真理,只是對於英國有利的一種政策思 想,一套國家策略。英國之所以鼓吹自由貿易是因為自由貿易對大英帝國有利。對於德國來說,由於我們處於經濟不發達的落後狀態,唯一能夠抵禦大英帝國當時鋒 芒正茂的經濟擴張帝國主義的辦法,就是執行貿易保護。因為如果你在對方的尖銳攻勢下不保護自己的幼稚萌芽階段的工業的話,你就永遠不可能成長起來。這可是 有歷史數字支撐的,為德國在19世紀早期的經歷所證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不贊同自由貿易(free trade),他談論更多的,可以算今天所說的公平貿易(fair trade),通過國家保護主義來實現的公平貿易。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深深影響了孫中山,三民主義政綱裡有大量李斯特的遺產。當美國最早以強大經濟的面貌 出現的時候(南北戰爭結束後,19世紀後半期),他們大肆貫徹了所謂的保護主義。直到二戰後,由於美國已經取代了大英帝國的地位,他們就取代了大英帝國, 成為自由貿易的鼓吹者並跑到全世界去推行。但他們幹的更糟糕。因為大英帝國至少是在金本位基礎上的自由貿易,(你有實力才能獲取黃金這個貨幣),而美國則 是從1971年起在純粹法幣(他們自己發行的法幣)的基礎上去搞自由貿易。當然,在二戰後,美國就開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鼓吹自由貿易了,不過布雷頓森林 體系還是建立在和黃金掛鉤的美元基礎上的。到1971年,由於美國之外已經流通、持有了那麼多的美元,法國、英國就開始要求將這些海外美元向美聯儲兌換成 黃金,於是尼克鬆就中止了美元和黃金的掛鉤,因為美國已經沒有足夠多的黃金了。

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在克林頓時期的財長羅伯特·魯賓曾經道破天機。他曾是高盛的一個債券交易員。他搞出一套辦法,使得美國可以持續產生貿易赤字, 但卻以紙幣白條來支付。當時(90年代前半期),這些紙幣還有點價值,相對穩定,因為美國在地緣政治上還很強大。拿石油這個典型例子,自從1973年以 後,美國以石油以美元標價為條件接受容忍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存在。而當石油用美元標價的時候,事實上美國擁有了全世界的原油——我們可以用紙來換你 的原油。而這些美元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無法大量使用——因為如果你在任何其他國家花費,你首先要將美元兌換成當地的貨幣。而如果你真的那樣做(將向美國出 口所得到的美元換成本國的新貨幣使用,同時國內生產規模不變),那麼你將發生通貨膨脹——因為你的當地貨幣背後的“真實財富”送給美國消耗掉了。這就是我 所說的美元霸權:因為你向美國出口,得到的以美元形態的外貿盈餘越多,那麼你就越需要將美元送回美國,去支持他們的經濟,為他們的經濟融資。

當世界進入這個階段的時候,就出現了全球債務泡沫。於是美國說,很好,這對我們是很有利的安排。於是他們不僅鼓勵外國去通過貿易盈餘來積累美國國 債(美國聯邦政府成為債務製造者),而且他們開始推動他們自己的人民也開始借債來買房買車——從日本進口小汽車,從中國進口家具、日常消費品,銀行不管你 是否有收入都讓你借錢,所以,在十年內這個泡沫就破裂了。格林斯潘下的美聯儲不斷去增發越來越多的貨幣。格林斯潘的一句名言就是如果你要製止一場泡沫崩 盤,特別是在泡沫破裂後進行拯救,那麼你要製造另一場泡沫。所以每次,每十年一次泡沫破裂的時候,他都注入更多的貨幣,但他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問題越來越嚴 重,問題的規模越來越大。 2007年夏天,一些像我這樣的經濟學者都已經預見到又一場泡沫的破裂已經不可避免,而另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則說不要擔心崩盤,中央銀行會出手相助的。不過 最後還是破裂了。而中央銀行也不可能反復過多的出面拯救——否則人們會對你喪失信心,你的信賴度會受損。

2009年10月20日

超級資產泡沫之憂

超級資產泡沫之憂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0-19
http://www.wyzxsx.com

超級資產泡沫之憂

2009年10月19日 錢經

劉煜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事實充滿詭異地變數,一個危機中日子最好過的國家的貨幣政策甚至比美國還要具擴張性,中國基礎貨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面對超級資產泡沫,中國央行將要如何避免“覆水難收”的結局?

半年7.3萬億的新增信貸,廣義貨幣增速放大到了28.79%。

以上數據聽著都會讓每一家中央銀行感到後怕。年初設定的5萬億信貸規模和17%的貨幣增速,看樣子又是一次嚴重脫離實際的想像計劃。誰也沒想到,危機中境況最好的國家——極低的家庭、銀行和政府負債率,幾乎成了全世界貨幣擴張的冠軍。

現實是,危機中日子最好過的國家的貨幣政策甚至比美國還要具擴張性。

中國向經濟注資的動員效率遠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政府控制的銀行在短期內就可以將新增貸款較上年同期增長兩倍以上。而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中央銀行只能通過極低的利率和直接購買證券來支撐信貸。

中國基礎貨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而廣義貨幣存量一季度基本與美國持平,現在已經超過了,因為中國的M2已經漲到了29%,貨幣乘數反彈還在半途之 中(5月份貨幣乘數是4.4),一旦其上升回到2007年的水平,貨幣擴張將放大到什麼水平?若全年新增信貸控制在10萬億,廣義貨幣增速全年應在30% 以上。

假設以全年新增銀行貸款10萬億元計,估計投入基建項目的貸款總計將達4萬億,剩下的怎麼可能全部被疲弱的實業吸收? 2007年中國企業景氣最好光景時期全年新增貸款也才3.6萬億。想都想得到,相當部分的新增貸款湧向了股市和樓市。貨幣缺口(M2增速,名義GDP增 速)拉大到20個百分點。上海股票市場綜合指數在過去8個月裡漲幅接近了一倍,1500隻股票股價翻了倍,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平均住宅銷售價格在1至 5月也上升了22%。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的房價在蕭條年月卻創了歷史新高。

今後三、五年的世界經濟恐難再有2003~2007年那樣的黃金增長了,如果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速度遲緩,一味簡單地放鬆銀根,靠擴大投資來彌補出 口缺口,其結果必然是:一是產能更加過剩,政府將再次拿納稅人的錢為銀行的不良貸款買單;二是虛擬泡沫的膨脹極可能轉化為物價通脹,最終成為經濟復甦的殺 手,而中國人又將剩餘的財富扔向“鐵公基”和畸形的樓市——到時任何人也無法補救。

中國一旦把自己吹起的資產泡沫刺破,那或將是漫長的通縮——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整個金融體係與金融市場運行的資金基礎將不復存在。中國的信用規模幾乎建立在人民幣資產抵押之上,這一點某種程度上比美國人還嚴重。

老實講,現在的調控比2007年時難多了。 2007年,調控中“收錢”是向企業,特別是向私人企業收錢。政府控制的銀行對私人一向嚴格,況且信貸多有抵押物。而若是明年開始調控,銀行主要是向政府收錢。面對政府,國內銀行還能保持一貫的強勢麼?

新開工項目的計劃投資額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加在1倍以上,政府項目的完成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長。這一高增長意味著明、後兩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也會非常大。面對眼前的規模,應該如何控制?中長期項目投資這麼多,一壓就是銀行呆壞賬。

很多人現在都在問,政策拐點到底在哪裡?坦率地講,政策拐點已出。貨幣當局正加大力度回收流動性——定向票據重啟鎖定銀行的信貸擴張,信貸的窗口 指導等等。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所有的常規手段(公開市場操作,包括加息)恐怕都難以拖住流動性這匹野馬了。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獨立性的中國央行已經是“覆水 難收”。

10月份美國發債洪峰將至,大量資金從美債出逃,倒灌國內資產市場。同時,低利率顯著推動了居民的資產持有偏好從銀行存款向資本市場的轉移。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一個超級資產泡沫化將變得難以控制。

美國人有最複雜的金融系統和無所不能的美金霸權,尚且都破了。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大約10年的資產泡沫,期間土地價格上升了7~8倍。但 1990年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歷了18年的通貨緊縮,企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都遭受了嚴重損害,至今還走不出來。中國把份額日益萎縮的家庭儲蓄都驅趕到高價 樓市和股市,消滅掉,那中國的轉型真就永遠成了泡影。

除了趕快壓縮新開工項目的審批,嚴格控制下半年新開工項目和金額;重啟信貸額度管理,嚴格控制新增貸款總規模;重新全面鎖緊房地產信貸,在樓市和股市的泡沫初期,堅決把它壓下去,別無他法。

否則,明年真將無法收拾。

2009年10月19日

中國經濟也難逃厄運?

中國經濟也難逃厄運?
作者:謝國忠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2009-10-19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美國經歷過1929年的大蕭條,日本經歷過1989年的衰退,東南亞則經歷過1997年的危機。若干年後,中國是否也將面臨一個類似的災難時刻?

這個問題不僅對於那些眼下投資亞洲的人至關重要,對於範圍更大的全球市場亦是如此。因為當全球投資者步履蹣跚地走出此次金融危機之際,許多人堅信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繁榮,是這個冰冷世界中的一線希望之光。

問題在於,歷史經驗表明,這種樂觀看法很大程度上可能選錯了對象。

金融市場有這樣一種習慣:當經濟迅速發展時讓自身陷入狂熱,結果導致災難。這最終宣告了市場的總體無效。問題是,在經濟迅速發展時期,極端樂觀與流動性氾濫獨特地結合在一起。


經濟發展會催生非同一般的樂觀情緒——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大國——這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沒有什麼東西能像看著經濟蛋糕不斷變大那樣,呈現出人類的動物精神。因此,購買股票等風險資產,以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樂觀看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問題在於,市場競爭往往會壓低資本回報率,並將經濟發展的成果奉予員工和消費者,而非投資者。資產價格高企促使企業過度投資,這將壓低資本回報率。這正是投資者之所以往往在經濟迅速發展時期戰績不佳的原因。

較低的收入基數和有利的人口統計學狀況,有助於推動經濟成功地增長。由於收入增加部分的高儲蓄率,上述兩個因素往往會造成流動性過剩。在城市化進 程中,儘管生產率正從農業水平轉向工業水平,但消費習慣仍然帶有農村性質——也就是說,必需品之外的東西仍被視為奢侈品,並被減至最低水平。勞動生產率上 升和消費偏好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會導致流動性過剩,從而催生泡沫。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帶來了最大的人口紅利,但可能會讓中國成為當代最容易產生泡沫的國家。中國地方政府的收入依賴於房地產市場,這使得形勢更為嚴 峻。每隔大約5年時間進行換屆選舉的地方政府官員,在活躍房地產市場、從而將地方政府收入最大化方面有著強大的動機。這種政治動機為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埋下 了種子。

同樣,中國股市仍將處於估值過高的狀況,儘管在出現恐慌和暫時流動性短缺時,股市估值水平有時會有所下降。較低的資本回報率加之股價高企,意味著企業會轉而通過股市、而非消費者獲取利潤。

然而,當企業通過股市獲得利潤,而不是為股市創造利潤時,這就變成了一個負和遊戲(negative sum game)。它需要持續不斷的流動性流入作為支撐。這就是高增長和高儲蓄率之所以至關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這種市場實質上為資本形成提供了補貼。資本補貼會導致產能過剩和資本回報率低下。正因如此,低盈利能力、高資產價格和高經濟增長率能夠共存。實際上,它們也必須共存。

無疑,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成為未來一二十年最為重要的經濟事件。但這種半永久性的泡沫局面,使得金融投資者參與其中的難度極大。

“買入並持有”的做法根本行不通。價值投資之所以行不通,是因為價值投資者投資決策的基礎,是市盈率和市淨率降至某個水平之下。

中國股市從未達到過這樣的水平。如果你是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那麼你可以製造自己的泡沫。他去年買入了抱負遠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的部分股權。此後該股已上漲8倍。如果你不是沃倫• 巴菲特,那麼我建議你“低吸高拋”。問題是要找出何處是高位,何處是低位。

當經濟高速增長最終難以為繼時,災難就將來臨。當有利的人口統計學趨勢惡化,或城市化進程結束時,都可能出現這種局面。當出現上述兩種情況之一、或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時,流動性或儲蓄不再增長。到那個時候,股市就再也得不到補貼。

中國距離最後的災難時刻可能還有十年時間。

到那時,生於1950年至1978年嬰兒潮時期的中國人中,有一半已經退休。中國的城市化速度將約為目前的一半。好的消息是,到那時,中國將成為 一個發達國家。而壞消息是,到時候中國不再會有廉價資金,來支撐被高估的資產價格。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本文作者是駐上海獨立經濟學家、摩根士丹利亞太區前首席經濟學家

譯者/梁艷裳

2009年10月18日

房地產泡沫已成中國人頭號威脅

2009-10-19

房地產泡沫已成中國人財富頭號威脅

張庭賓

房地產泡沫已經升級為中華經濟文明復興的頭號威脅。

一個國家崛起和社會發展總會遇到各種挑戰,演變出各種財富再分配,其成敗利鈍再反映在經濟和資本市場上,有贏家,也有輸家;有共贏,也會有共輸。

絕大多數的博弈只牽涉到局部人的利益再分配,筆者一般不會太在意,因為不得不承認“水至清則無魚”——大多數人的人性是自私的,有聰明愚鈍之別,實力強弱之分,隨機動態的利益博弈和財富轉移從未有一刻停止過。

儘管總期盼理性共贏,但由於人性的貪婪和自私,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因而雖不會盲目奢求人性的喜劇,但是絕不能容忍的是——出現了絕大多數人慘輸,極少數人贏,乃至所有參與者共輸的大悲劇。

共輸的大災難是否是杞人憂天呢?非也,在未來三年內,在中國與世界出現這種惡之果的概率並不低。如果大多數中國人出現了財富的嚴重縮水, 致使很多人難以維繫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會激化中國內部矛盾,它甚至會擊穿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和平崛起的最底線,像1982年後的阿根廷,1990年 後的日本那樣,失去未來的10年,中華更將失去文明復興的歷史機遇。

這將對整個人類意味著什麼呢? 1974年,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最後的哲學家湯因比在《展望21世紀》一書中斷言:“世界的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的中華民族。”給人類的未來指出了唯一的生路。

對此,本人深為贊同,中華文明的“和”基因——儒家人與人的和諧、道家人與自然的和諧,佛家人的肉體與心靈的和諧——是新的全球多極化的 核戰國時代的最寶貴精神財富,只有它有可能消化和融合“以外部擴張掠奪滿足內部慾望膨脹”的西方現代主流文明。否則,在地球村時代,各大國和各種文明惡性 競爭必是囚徒困境,必將導致自我毀滅的大劫難。

鑑於任何失敗的文明只會被看成劣等文化,並受到勝利者的侮辱和拋棄。因此,在本人看來,任何試圖毀掉中華文明復興的力量,都是人類和平可續未來的大敵,都是個人、子孫後代、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的公敵,與它們的鬥爭都具有不可妥協性,不可退縮性。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有什麼力量可以摧毀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呢?

有的。一,台海戰爭或東亞局部戰爭;二,紙幣系統崩潰的危機,中國深受重創,無以復原;三,中國房地產大泡沫破滅的危機。

此三者中,由於大閱兵所展示的中國軍事實力,戰爭威脅已經不大;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紙幣系統的崩潰,其應對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即中國官 方、金融機構和民間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別無它法。這個巨大的隱患由於我們過去4年多的反复警告,各方面日益重視,民間儲備黃金熱潮興起,其威脅力也在下 降。特別是本人最近出版的《黃金保衛中國》一書,全面闡述了黃金的貨幣金融屬性回歸的必然性,中國國家和民眾匱乏黃金的嚴重危害,以及國人應對的策略,使 得這一隱患徹底大白於天下,歸還了中國社會公眾的一個重要財富選擇自決權,因此,即使今後有人漠視排斥之,卻由紙幣泡沫的破滅而財富嚴重損失,他們也無法 歸責於社會和他人,並成為危害社會穩定的籍口。

最令人頭疼的是,房地產泡沫的隱患正日益放大,如果不能果斷有效遏制其繼續膨脹的態勢,如再膨脹三年,將難免出現巨大雪崩,也難免將擊穿 中華文明復興的經濟底線,最糟糕的是,它與全球紙幣崩潰同時襲來,則中國國內矛盾將空前激化,中國將難免被迫用武力向外轉嫁社會危機,將導致國際社會喪失 最後的和平融合力量。

千萬不能小覷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危機,房地產危機歷來處於經濟和金融危機的核心環節。 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機後,日本的樓市價格最大下跌了85%,由此引發了信貸危機的無底洞,無數金融機構和房地產企業破產。在1997-1998年的亞 洲金融危機中,香港樓市最大慘跌70%,數10萬人計的購房者淪為“負資產”一族。

在2008年,中國投資者已經品嚐到了在國際熱錢翻雲覆雨下的股市泡沫破滅的慘痛。上證指數一度狂跌去72.8%,最多時高達7萬億元的流通股財富蒸發。但國人顯然沒有吸取這一教訓。

如果說有什麼泡沫破滅後果會超過A股,那麼就是樓市。因為A股財富是10萬億元人民幣級的,而房地產是100萬億元級的。 A股大跌只是輸掉過去的財富積累,房產大跌不僅將輸掉過去,更將輸掉未來自己以10年計的預期收入。即將像日本人那樣輸掉未來10年。

現在的房地產泡沫的瘋狂已經一點也不亞於2007年春的A股。進入2009年二季度以來,特別明顯的是,大眾房地產狂熱進一步升級。在杭 州的公交車上,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買上百萬的房產。另外一個不祥之兆是,房地產裡面的玩家越來越只剩下了公眾資產公司——包括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和保險資 金——它們的錢大多都不是經營者自己的,而投機購房者,其錢也主要來自於銀行貸款。這與2008年三季度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前頗為相似,即國家和公眾財富 成為最後的接盤者和買單者。

各種理性數據更是提醒房地產危機的日益逼近——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內房價已經上漲超過了10年,大都市中心區已經上漲超過10倍,三線城市的房價也上漲超過3倍;房價收入比遠遠高於國際水準;房租收益率遠遠低於房貸利率。

市場輿論信號也不太妙,唱空樓市者越來越少——政府日益兩難,房地產商只會不見棺材不見淚,早期唱空樓市者在預言一再落空後也無顏面再唱。這正反映了一個大泡沫的最後階段的特徵,即當市場上再無唱空者時,市場將迎來由多頭向空頭的轉折。

如果一個房地產膨脹週期分為10個階段,現在大約進入了第8個階段,儘管未來房價短期內仍可能上漲,但如果再上漲20-30%,未來3年內一定會出現房地產泡沫的大破滅,下跌50%能夠止住都算幸運了。

一言以蔽之,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現在是對房地產泡沫“亡羊補牢”的最後機遇期了!

(作者為《黃金保衛中國》著者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曹仁超—投資者日記10月13日

曹仁超—投資者日記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世界經濟「陽盛陰衰」

10月11日,周日。瑞信資產管理Robert Parker接受CNBC訪問時認為,全球股市升幅已有D過分,估計後市有10-20%跌幅。前克林頓白宮經濟顧問魯賓尼則認為,聯儲局今年3月至今又製造咗另一個泡沫,擔心泡沫好快爆破。

否定美股牛市重臨論

今 年5月美國住宅樓價較2006年下跌30%,令全美四分一家庭變成負資產。2007年美國負債為GDP 360%(只有60%係聯邦政府),令美國2007年GDP中有15%收入其實係用作支付利息,情況較1990年日本更惡劣。魯賓尼認為,IMF估計美國 明年GDP可上升3.1%係天方夜譚,雖然魯賓尼有「末日博士」稱號,但佢嘅警告不能掉以輕心。記得日經平均指數由1992年11月17日15941點反 彈到93年9月3日21281點,唔少人認為日股牛市已開始,但我老曹當年擔心類似1966年至1982年嘅美股熊市在日本重演,而認為日本應有長達十六 年熊市。當年唔少所謂「日股專家」公開挑戰我老曹。當年我老曹仍年輕,自信心不足,唔敢回應,但今天回望,已知誰對誰錯。今天的我,對趨勢投資法掌握較 1993年多得多。2009年3月道指出現一浪低於一浪後才上升,相信係超級大熊市嘅反彈多於牛市已開始。趨勢投資法係結合基礎分析與走勢理論而成,如大 家對兩者認識唔深,係好難了解趨勢投資法嘅,正如只有日本人及香港人才了解負資產嘅威力。

今年3月至今美股上升係建基於美元弱勢,而非經濟步入另一繁榮期,此客觀環境可否定美股牛市重臨論。

2008/09 年度美國政府支出升18%,收入減17%,財赤估計達16000億美元,較2007/08年度嘅4550億美元上升三倍。展望2010年到2019年情況 亦無多大改善!日經平均指數自1989年12月29日見38957點到2008年10月見6994點。2004年日本大城市住宅樓價只及1990年時十分 一;商業樓價跌幅更大……。自2007年第四季開始美國新增失業人口多達720萬人,大大影響美國人嘅消費能力。2009年3月起嘅量化寬鬆政策係犧牲美 元滙價去刺激美股上升,但可支持幾耐(美股已踏入第八個月上升,而靠財金政策支持上升嘅股市很少能超過九個月)?呢次美國經濟衰退唔係戰後任何一次衰退可 比,而係美國經濟已見頂,並從高峰開始下滑,情況有如1990年日本。未來美國人唔再需要蓋新房子,而係開始減債,情況與1990年代日本人一樣;泡沫時 代結束矣!

從華爾街轉向陸家嘴

1932 年到2007年美股超級大牛市中,亦有唔少小熊市;由2007年10月開始嘅超級大熊市中,同樣亦有唔少小牛市,我地可利用這些短暫反彈賺錢,不過大趨勢 係向下,情況有如1900年後嘅英國。反之,中國經濟正在冒起,2008年中國GDP已超過德國,相信2010年超過日本,最後挑戰美國,當然前路唔會係 平坦的,但上述大趨勢改不了。2009年起投資大方向係從華爾街轉向陸家嘴,或由倫敦來到上海。

一天二十四小時可分為白天與黑夜,經濟同 樣有陰陽。以美國經濟為例,1933年由已故總統羅斯福提倡「新經濟政策」開始,透過政府去製造新需求刺激經濟增長,1936年凱恩斯學派更將上述做法推 廣到全世界,帶動全球經濟繁榮……。但到1966年,無論美國政府點樣刺激經濟,結果亦只帶來通脹而非GDP增長,道指則自1966年起不前,進入長達十 六年熊市(到1982年8月才見底)。由政府創造新需求去推動經濟向上嘅做法失效,要到1980年列根總統採用供應學派理論,即政府透過減稅去減少政府在 GDP所佔比重,把有限資源讓畀私人企業,讓私人企業增加服務及產品供應,做法同凱恩斯學說剛相反……。1982年隨着服務及產品供應增加,美國CPI升 幅受控,利率開始向下,帶來資產價格上升,市民消費增加,一個長達二十五年嘅經濟繁榮期出現。任何事物過猶不及,到2007年因政府對金融業缺乏監管引發 次按危機,去年更演變成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期間無論貝南奇如何大幅減息,股市及樓價仍然下跌……因為2007年起美國已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如 果話由政府製造新需求去刺激經濟增長係「陽」,到1966年「陽」進入盛極而衰期,漸漸由小政府、大市場主義取代,即「陰」開始盛,到1982年更成為主 導,取代由創造需求去推動經濟地位。到2007年10月「陰」亦盛極而衰……2009年3月的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及2008年11月中國政府4萬億元人民幣 刺激經濟方案,代表政府製造新需求時代又重新來臨,世界經濟再次進入「陽盛陰衰」期。日本戰後經濟一直採用大政府主義,在「陽盛陰衰」期,日本經濟表現成 為全球最出色國家。到八十年代當全球經濟進入「陰盛陽衰」期日本仍採用大政府主義。

反之,中國自1978年起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即中國經 濟由政府創造新需求帶動經濟增長轉為尊重市場。呢次中國經濟由「陽轉陰」日子較英、美兩國仲早三年,令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成就非凡。到2008年11月, 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可以話同全球經濟大氣候改變完全脗合。點解咁巧合?皆因中國國運進入昌盛期,一切決策皆配合大趨勢。

從 大趨勢睇,西方經濟由十六世紀開始進入上升周期,到2000年盛極而衰;反之,中國經濟由元朝大盛時期到明朝、清朝一直走下坡,直到孫中山先生革命成功, 中國國運才開始扭轉;至於經濟更要到1978年才進入上升周期。明白大趨勢,再睇各地股市表現,便明白滬深A股由去年11月到今年8月升幅點解咁大;反 之,道指要到今年3月才上升。炒股票的人皆知道最優質股往往最先見頂,然後才輪到二線股。A股由於前景無限,反而最先見頂(8月4日);美股已進入夕陽無 限好,因此亦最遲見頂。A股中嘅調整浪C可能因美股日後大幅回落而被進一步拖低,呢點要小心。至於係哪一天或哪一點?我老曹只係分析員唔係先知。五百年西 方、五百年東方;五百年大趨勢由九個大運組成。美國到2007年已完成西方向上大趨勢中嘅第九個大運;反之,中國2007年才完成向上大趨勢中第一個大 運,第二個大運則由2009年開始。香港呢塊福地在過去既受惠於西方,自1982年起又受惠於東方,可以講左右逢源,得天獨厚。

美股反彈正在尋頂

美 元弱勢將進一步減弱美國入口能力,對一直依靠產品出口到美國嘅企業而言係不利,更何況美國人均財富已由2007年9月的212599美元下降到2009年 8月172749美元(政府數字)。聯合國今年10月5日公布美國人生活水平由2000年全球排名第五降至2007年第十三,估計到2010年將為二十名 之外。

今年8月美國CPI較一年前下跌1.5%,點解美元滙價下跌、CPI亦跌?答案係需求不足。食有時,睡有時。我老曹相信呢次恒生指 數由去年10月27日10676點起步,到今年9月17日21929點反彈市已大致上完成,進入上落市。反之,滬深指數超級大牛市,則由去年11月4日 1606點起步,到今年8月4日3804點剛完成另一個牛市中的第一期上升周期,進入A、B、C下跌浪,至今調整浪C仍未完成。至於道指呢個超級大熊市由 2007年10月開始,並在今年3月6日6469點完成超級大熊市中的第一個下跌浪,進入反彈浪(A、B、C),理論上可維持到今年10月才完成。

美 國升降指數(A/D線)在9月22日出現二十三個月內新高後回落,代表美股自9月22日起開始尋頂,事前冇人能知道美股呢次反彈的頂在哪裏(因A/D線可 先道指一個月到六個月見頂,上一次A/D線見頂日係2007年6月4日,美股大跌開始係2007年10月6日,兩者相差四個月)。去年11月我老曹曾估計 港股可反彈前跌幅50%(即由32000點回落到11000點後,可反彈到21000多點),亦在今年3月估計美股可出現相若反彈幅度。唔少人將任何升市 皆說成「牛市」,而忘記牛市中指數必須創新高。我老曹唔將2009年3月美股上升界定為牛市,理由係相信美股在可見未來(十年或以上)指數無法再創新高, 情況有如1966年到1982年美股。內地A股未來卻是有能力再創新高的!嚴格D講,美股熊市早在2000年開始,估計要到2017年才結束(共十七 年)。美國房地產熊市由2006年開始,結束日子更為遙遠。美股最近一個牛市由2002年10月開始(透過減息推動),並在2007年10月結束。 2007年10月後無論聯儲局減息速度或幅度幾大,甚至較2001年嗰次更狠,亦發揮唔到作用,上述情況同1990年6月到1994年日本相似。理由係美 國同日本一樣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期(因資產價格下跌,令企業開始減少負債)!上述行為令減息對經濟發生唔到刺激作用。到1994年年中日本政府透過大購日 圓,將日圓滙價大幅壓低,經濟才回升。2009年3月美國政府透過量化寬鬆政策推跌美元後亦生效,一旦美滙止跌回升,就係美股完成反彈嘅日子!最近金價創 新高,令美國政府嘅弱美元政策又再受壓。1994年日本政府成功控制日圓滙價後、日本人開始利差交易,令日本資金向全球流竄,結果炒貴晒東南亞資產,最終 引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9年3月美國政府壓低美元滙價後亦出現相同情況,美國資金向全球流竄,最後會否引發另一場風暴?此乃後話,請留意未來 Fund Flows!

可燃冰將取代石油地位

A股由去年11月4日起步,道指今年3月7日才起步上升,改變過去由美股先行嘅習慣,反映未來誰才真正主導世界經濟(G20正取代G7,中國、印度話事權增加,反之西方國家話事權在減少)。另一陰陽對易已開始。

從 歷史睇,政府開支中如超過40%來自財赤,便可引發惡性通脹。2009年美國政府開支估計超過43.3%來自財赤,因此有人擔心會引發惡性通脹,我老曹則 認為唔會,因美國由2008年起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期,企業正忙於減債,情況同九十年代日本近似。此乃我老曹強調呢次金價升幅有限嘅理由。油價又如何?我 老曹認為油價高峰在2008年8月147美元一桶,未來石油地位將漸被methane clathrate(或稱可燃冰)取代,上述燃料足夠人類未來五百年使用,可燃冰係在高壓及零下溫度時凝固似黏黏的冰,一旦處於正常大氣壓力及室溫下,便 變成可燃燒氣體。目前所需技術係令上述的「冰」在離開海底後仍保持固體狀態,到需用時才變成氣體。一百年前標準石油公司發明令汽油在正常氣溫下唔易爆炸嘅 方法後,石油便成為全球最重要燃料。呢種可燃冰如出現技術突破,將成為未來人類最清潔嘅燃料。我老曹認為,石油股宜利用每次上升機會減持。

謝國忠 : 不同的退場

不同的退場
本文見《財經》雜誌2009年第21期出版日期2009年10月12日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美國和英國,歐元區和日本,中國和印度三大板塊,將面臨不同的挑戰

謝國忠/文

10月6日,澳大利亞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3.25%。這是自一年前由危機引發所有主要經濟體利率集體跳水、迅速降低至歷史最低點之後,第一個上調利率的主要經濟體。

在過去幾個月,金融市場就有了關於刺激計劃退出策略的議論。大家達成的共識是,各國央行將把低利率政策維持到2010年,甚至更久,理由是經濟復 甦基礎尚不堅實。各國央行也在討論退出問題,並釋放出以下信號:(1)它們知道如何退出,並且會在通脹成為大麻煩之前退出;(2)它們看不出在短期內有退 出的必要。

澳大利亞的這一舉措,很有可能會引起那些持有非常昂貴的股票和債券的金融投資者的關切。

各吹各的調

不同的經濟體,將根據各自的情況調整其退出的步調。

首先,美國和英國房地產泡沫已經破裂,因此,不能藉由低利率復甦,明年它們將提高利率,使其與通脹預期的速度保持一致。它們的目標是盡可能使實際 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以支持那些仍然身陷不良資產的本國金融機構。它們並不想阻止通貨膨脹,只是要限制其上漲的步伐。低實際利率能使其經濟降低債務槓桿。

第二,中國的刺激政策將主要通過其貸款政策間接地實現。由於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貨幣仍將釘住美元,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貨幣政策的結局,中國的通脹率和利率很可能會與美國相似。

第三,由於貨幣強勢,歐元區和日本將有更高的實際利率、較低的名義利率,以及較低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它們將晚於美國提高利率,也將面對較小的通脹威脅。

全球經濟正以2%的增長率和4%的通脹率,朝著溫和滯脹的方向行進。這也是各國央行希望出現的最好情況了:由金融穩定、增長和通脹構成的過得去的 組合。但是,這是站立在針尖上的平衡,它要求中央銀行不斷調整預期,一旦某個主要的中央銀行犯下重大錯誤,世界將很容易陷入惡性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當中。

現代經濟學認為,貨幣刺激是熨平經濟周期頗為有效的工具。雖然關於貨幣政策為何有效不乏理論支持,但是,這背後有一個骯髒的小秘密,即這種作用是 通過資產市場價格上升來實現的。通過做大風險資產估價,導致了更多的債務需求,又進一步轉化為需求增長。也就是說,貨幣政策通過製造資產泡沫來生效。這類 刺激產生的結果將很難扭轉。如果想完全逆轉,需要家庭、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減少債務,恢復到刺激政策實施之前的水平。

 本輪的刺激有著不同的影響。儘管利率水平很低,但是,房地產和股票價格的下降減少了舉債所需的股本,因此,發達經濟體的家庭部門和商業部門的負債率並沒 有增加。公共部門迅速增加貸款,以支持行將破產的金融機構,同時增加政府支出,以減輕經濟衰退。這兩條措施都不是輕易能放鬆的。

無論各國中央銀行怎麼說或者怎麼做,比起危機之前,危機後的世界將會出現更多的錢,這筆錢將變為通脹。儘管現在所有的中央銀行對通脹都持強硬口 吻,但是,它們不太可能採取行動。在債務泡沫破滅後,有兩種方法可以有效“去槓桿化”:(1)破產或(2)通貨膨脹。在過去的一年中,政府的行為表明,它 們不能接受第一個選擇,第二個選擇倒是很有可能。

 

踏上貶值路

上世紀20年代的德國和90年代末的俄羅斯,就利用了惡性通貨膨脹收拾殘局。但是,集體搶劫儲戶有嚴重的政治後果,至少現任的政府會垮台。如果有 另一條出路,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會盡力避免走這一步。在債務泡沫之後,人們能夠期待出現的最好的情況就是溫和滯脹了。它的好處是通過把痛苦分散到多年,降 低苦楚;缺點是,持續疼痛。

如果央行能夠保持實際利率為零,實際增長率為2.5%,那麼,槓桿率在十年內可以減少22%。如果實際利率能夠維持在-1%,槓桿率將在十年內下降30%。這麼做的“成本”大約是5%的通貨膨脹率。這樣做會奏效,但是很緩慢。

如果把滯脹作為目標,為什麼央行現在對通脹口氣如此強硬呢?因為其目的在於說服債券持有人接受現在較低的債券收益率。美聯儲正在通過購買房利美的 債券,有效地瞄準了抵押貸款利率。這是美聯儲刺激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時,它也有效地限制了美國國債收益率。如果所有的國債持有人都拋售,美聯儲完全沒 有能力全部吞下。由此帶來的高國庫券收益率,將推動房地產市場再次下跌。

美聯儲希望此舉能夠愚弄債券持有人。如果不成功,也可以通過美元快速貶值鎖死這些人。

我相信,出於同一目的,英國也在尋求貶值的策略。在各主要經濟體中,英國的經濟最依賴全球金融。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全球金融大繁榮,英國 經濟從中獲益良多。它的貨幣和財產大幅升值,大大超出了其他經濟活動創造的價值。由於全球金融泡沫破滅,英國的經濟支柱沒了,其成本未能大幅回落,因此, 無力吸引其他經濟活動回到英國。同時,也不能通過減稅來提高其競爭力,因為其財政收入依賴於金融業,而金融業本身正面臨著巨大的虧空。另一種選擇是讓房地 產價格像日本那樣下跌,然而,此舉可能會使其銀行系統完全沉沒。因此,英鎊貶值可能是英國經濟穩定的惟一選擇。

有些人可能認為,英國的經營成本不再那麼“貴”了。問題是,這還不夠。儘管稅務負擔不斷增加,但英國必須盡量降低成本。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英鎊需 要貶值。五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預言,英鎊將和歐元等價。看來,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我不能肯定等價是否就夠了,英鎊可能需要變得更便宜。

 當然,歐元區也是一團糟。由於高失業率,經濟停滯,南歐房地產市場崩潰,歐元不是也應該下跌嗎?是的,應該,但它不會跌。歐洲央行的存在以維持物價穩定 為惟一要務。這麼多的政府對著惟一的中央銀行,歐洲央行不太可能很快改變。因此,它不會立刻影響到歐元強勢。強勁的歐元和低通貨膨脹率,可以形成一個自我 支持的螺旋,就像日本一樣。即使其他經濟體利率上升,歐元區的實際利率仍然相對較高,支持歐元持續走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歐元區貨幣政策可能會發生改變,這需要區內主要經濟體的政府通力協作,改變歐洲央行。這一天可能會在三年內到來,而不是現在。導火線可能是一個國家威脅退出歐元,我能想到的可能是西班牙或者是意大利。

 

冰盒裡的日本

日本是個世界謎題,它已被鎖定在一個強勢日元、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中。大多數日本人有強烈的“日元心理”(yen psychology)。日本的政治家和中央銀行的行為,可能反映了民眾的情緒。這種心理的政治經濟原因是人口老齡化,財富也集中在這些具有選舉權的退休 人員手中。強勢日元與通縮,理論上增加了日本購買力。但是,我認為,各種理論都還不能充分解釋日本的行為。最好的解釋是,執掌日本的人能力不足。這些人 中,有些徹頭徹尾的蠢人,他們把日本封在一個冰盒裡,拒絕出來。

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債務泡沫。在強勁日元和通貨緊縮的支持下的零利率,將債務泡沫變成了一個冰山,當溫度達到臨界點,冰山一下子就融化了。這個轉折點就是,當日本開始出現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的時候。這一天不會太遙遠。

對於日本來說,要避免這樣的災難,它應立刻處理通貨緊縮,以及暴漲的政府債務。中央銀行惟一的出路就是將日本政府債券(JGBs)轉換成貨幣。這將導致日元貶值和通貨膨脹。當然,退休的那些人會抱怨連天,可是,這總比最後完全崩潰要好得多。

日本新的執政黨民主黨一直沒有這樣的眼力,它沒有膽量違背公眾對強勢日元的偏好。沒有經濟增長,民主黨手頭就沒什麼籌碼可用;整個國家深陷債務泥 沼,政府擁有大量的財政赤字。民主黨只能重新分配部分支出,這對經濟毫無意義。看來,日本將在那個小冰盒子裡,直到清算的那天。

上面的故事表明,每個國家都需要疲軟的貨幣。那些貨幣未疲軟的國家,只是不知道它們需要如此。但是最終,它們將改變主意。結果可能會使全球經濟輪番出現貨幣貶值和高通脹。

 

發展中國家困境

有著健康銀行系統的發展中國家,也有自己的麻煩。由於採取了刺激政策應對出口下降,這些國家房地產市場將出現膨脹。中國內地、印度、韓國和中國香 港,儘管它們經濟增長速度都已放緩,但是,房地產泡沫還是漲了起來。房地產泡沫與脆弱的經濟之間的矛盾,可能會導致其政策逶迤前行。

由於中國占新興經濟體中三分之一份額,並在其他新興經濟體依賴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影響頗深,因此,中國的貨幣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有著重大影響。在 2009年上半年,中國的貨幣刺激政策,造成了資金不成比例地流入房地產、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國有部門出於政策原因,而非盈利性考慮,進行大量投資。因 此,中國正在經歷實體經濟相對薄弱、資產市場卻十分紅火的時期。政府的政策正面臨兩難:冷卻資產泡沫將使經濟進一步降溫,而不冷卻泡沫,可能會導致未來的 災難。貨幣政策的曲折,取決於哪種考慮佔據上風。

限制信貸增長似乎是當前的政策重點。但是,如果經濟在本季度和明年進一步出現疲軟的跡象,政策可能會還原為寬鬆的銀行放貸。當中國的貸款與存款比率足夠高,即增加貸款將提高存款利率的時候,迂迴前行也就停止了。

當我們梳理世界各地的獨特的因素和體制偏好的時候,發現不同經濟體的刺激政策退出機制將會十分不同。美國和英國,歐元區和日本,中國和印度三大板塊,將面臨不同的挑戰,並將以不同的方式退出。

大多數分析家認為,刺激政策退出的基準是經濟強勁復甦。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泡沫形成過程中供需失衡,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能使經濟強勁增長,供求重 新匹配需要時間。沒有刺激政策可以帶來快速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通過負實際利率,還是通過收入增長,抑或兩者並行,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旨在加快去槓桿化 進程。防止通脹預期失控,是貨幣政策的主要製約因素。一個關鍵的變量是石油價格,它對通脹預期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果石油價格再次飆升,可能將導緻美聯儲比 預期中更快提高利率。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作者為《財經》雜誌特約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