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全球房地產市場的價值高估

審視盎格魯-撒克遜模式 

謝國忠/文《財經》雜志 [2008-04-28]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在金融監管上放松得過了頭,但這一模式在實體經濟中仍然適用 泡沫破裂陰影

  3月,英國房價下降2.5%,為1992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過去十年,英國房價上升了171%,兩倍於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幅。英國信貸市場的緊縮意味著,3月房價數據並不是一個意外。當流動性下降時,泡沫破裂不可避免,英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破滅似乎已經來臨。 

  你可能還記得英國抵押貸款機構北岩銀行,它已經破產並被國有化了。它擁有1130億英鎊資產,占英國GDP的8.2%,而貝爾斯登的資產僅占美國GDP的3.6%。相比美國媒體對貝爾斯登連篇累牘的大幅報道,英國公眾對北岩事件顯得相當平靜。 

  另外,在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澳大利亞是目前全球房地產市場中風險第四大的國家。IMF表示,澳大利亞的房 價被高估了25%(我預計更高)。盡管諸如珀斯等部分地區的房價似乎有些疲軟,但澳大利亞仍未出現類似於英國或美國的房價調整跡像。澳大利亞市場安然無恙 的原因在於利差交易(carry trade)——國際投資者以2.25%的利率借入美元,或以0.5%的利率借入日元,買入澳元,享受7.25%的高利率,其結果是源源不斷流入的資金支 撐了該國的房地產市場。 

  高企的商品期貨價格提高了澳大利亞的出口收入,並維持了該國的高利率。而高利率可能將抑制其房產泡沫。在泡沫破裂苗頭出現時,澳大利亞中央銀行將削減 利率,從而使利差交易出現逆轉,資金將流出該國,這將加速其房價下滑。最終,澳大利亞的房地產泡沫將徹底破裂,類似於現在的美國或英國。只不過由於處在高 位的商品期貨價格的支撐,這一情景的出現還需要更長時間。 

  IMF認為,愛爾蘭的房屋市場是發達國家中估值最高的。愛爾蘭以其媲美於亞洲國家的GDP增長率,被稱為“凱爾特之虎”。大多數人將其成功歸因於有利 的商業環境,但其經濟繁榮在多大程度上受益於地產泡沫,現在仍不清楚。過去五年,該國房價飆升了200%。2005年,愛爾蘭建築部門的勞動力占據了總勞 動人口的13%。目前所有的庫存房屋中,有25萬套處於空置狀態(占15%),而在五年前,這一數字僅為10萬。近期,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房產報價出現了 大幅下挫。看來,愛爾蘭似乎正重蹈香港房市崩潰的覆轍。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愛爾蘭通常都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國家,他們的語言都是英語,且在政治經濟方面具有許多明顯不同於 其他國家的共同特征。他們常常因其良好的經濟表現而受到知識分子和大眾媒體的贊譽。IMF和世界銀行推崇的“華盛頓共識”,實際上鼓勵發展中國家效仿盎格 魯-撒克遜國家。不過,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都將面臨困境。這或許將引發一場對盎格魯-撒克遜經濟模式的大討論。

  我並不認為房地產泡沫僅出現在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中國、東歐、印度、中東和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都在經歷房地產泡沫,這已經成為全球普遍現 像。西班牙的泡沫還與英美一樣,已經破裂。格林斯潘據此認為自己不應該受到責備。但問題在於,他的政策是引發全球泡沫的最重要因素。由於全球化和IT技術 的發展降低了通貨膨脹對貨幣供應的敏感度,格林斯潘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了資產價格的全面持續上揚。其他各國央行也將貨幣政策保持同等寬松,以避免本幣大幅 升值而出口競爭力減弱。由此,格林斯潘成功地將其貨幣政策輸往全球。不僅美國,全世界都應該為今天的金融災難譴責格林斯潘埋下的禍根。 

  IMF及其他研究機構以租金、利率、收入等獨立變量建立模型來預測房地產市場的估值。問題在於,當房產泡沫誇大了經濟表現時,所有變量也都被扭曲。我 一直在觀察一國房地產占GDP的比率。目前那些面臨泡沫破裂的國家,該比率上揚幅度一度高達50%-100%。不同的漲幅代表了不同的泡沫規模。

  目前,全球房地產市場的價值高估很可能超過了GDP的50%(或25萬億美元)。隨著泡沫的逐個破裂,調整過程將會是痛苦的,並出現房價下跌和通貨膨脹。全球經濟正進入滯脹階段,並可能維持三年或更長時間。  

得與失

  泡沫破裂給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投下了陰影。該模式信奉最少的政府干預、最大程度的競爭、自由的貿易和資本流動,並在推動經濟增長和抵御衝擊方面顯示了非凡的能力和彈性。   許多人認為,缺乏足夠的監管是泡沫的根源。這可能會令“冷戰”之後主導知識分子思想的自由市場價值觀受到激烈挑戰。我認為,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在金融監管上放松得過了頭,但這一模式在實體經濟中仍然適用。 

  人們需要從當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是——金融業並不是一個普通產業,它需要嚴格監管以避免金融危機發生。整個世界已經忘記了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教訓,在90年代末期放松了許多保護金融體系長達60年的管制條例。 

  英國的撒切爾夫人信奉貨幣主義理論,她在1979年上台後開始大刀闊斧的放松管制改革。她將國有企業私有化,打擊工會力量,對內推行自由市場,對外采 取自由貿易,並實行資本的自由流動。這些措施重振了英國經濟,使其GDP增長率從70年代的1.9%提高至80年代的2.6%。經濟增長延續到了90年代 和21世紀的頭十年。 

  裡根1980年入主白宮時,他也抱有和撒切爾夫人同樣的理念。他弱化了工會力量,解除市場管制,信奉自由貿易。並在電信業放松管制、引入競爭,引發了有益的改革和創新。事實上,沒有管制的放松,就沒有互聯網的產生。 

  盡管不太為人所知,澳大利亞在1983年後也進行了放松管制的改革。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澳大利亞的改革發生在工黨主政時期,它放寬了貨幣管制,在金 融、電信、交通部門引入競爭,削弱了工業部門的貿易保護,但政府並沒有打擊工會力量。最後這點成為該國采礦業擴張緩慢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歐洲和日本自“二戰”以來實行的嚴格監管模式仍未改變。相比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歐日經濟的下滑經常用於反證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優越性。 

  但是,90年代末期的盎格魯-撒克遜革命在兩個領域做過了頭。首先,大蕭條以來實行的對金融部門的監管出現了放松。例如,再次批准全能銀行的設立。當 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集團合並時,它需要推翻1933年實施的旨在將投資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分離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旅行者集團的桑迪威爾 (Sandy Weil)說服了國會修改該方案,促成了兩大機構的合並。 

  20世紀90年代,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政府將其對金融部門的政策由控制風險轉向了推動金融業發展。這一政策的轉換源於金融部門的游說。在美國,金融企 業的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份額從20年前的5%上升到了高峰時期的40%。鼓鼓囊囊的錢包使得金融部門有更大的動力游說政府,使後者搬掉阻礙金融業擴 張的絆腳石。 

  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因此相對於實體經濟,它的規模應該保持穩定。當它保持著快於實體經濟的擴張步伐時,隱患可能就出現了。

  由於信息不對稱性,它可以操控實體經濟從中牟利。這種“掠奪性金融”(predatory finance)通常被稱為“金融資本主義”。不斷攀升的油價就是金融資本主義最好、最具破壞性的例子。在大蕭條時期,絕大部分政府官員都認識到,金融資 本主義是導致經濟崩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諸如《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 等監管條例被采納,用以限制金融業的經營領域。 

  20世紀90年代,監管者與金融業的對立關系轉化為合作關系。監管機構逐步提高了對金融業自我監管的依賴,即希望金融業能夠通過風險管理自我約束。然而,次貸危機的爆發已讓監管者對金融機構松懈的內部控制感到震驚。 

  監管者並非缺乏誠意或是無知。在我看來,松懈的內控是金融機構故意為之。它們並不是為股東、國家或客戶工作,而是為了獲取豐厚的獎金,這點在高級管理 人員中體現得更為明顯。當利潤大漲時,他們可以給自己支付高額的獎金;當利潤下滑時,他們卻無需將口袋裡的錢如數奉還。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金融體系有著 爆發危機的固有天性,這就是金融危機屢見不鮮的原因。 

  第二,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未能認識到,放松管制後經濟的爆發性增長僅是一時現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中央銀行試圖維持一個不可持續的 高速增長率。低通脹環境使得他們可以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而這一政策引發貿易赤字不斷增加。美國年貿易赤字已經超過8000億美元(或全球GDP的 1.6%)。甚至連受益於商品期貨價格上升、出口大幅增長的澳大利亞,其貿易赤字也達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10倍。 

  一國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通常會帶來通貨膨脹。在全球化時代,貿易赤字上升短期內對通脹具有替代作用。但隨著其貿易伙伴產能利用率的上升,通貨膨脹將在 全球範圍內同時發生。事實上,這一幕正在上演。來自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超額需求,過度刺激了全球經濟,並引發了全球通脹。 

  經濟高增長率將延續的信念,不僅存在於政策制定者中,普通民眾對此也堅信不移。他們貸款消費,就是相信未來收入增長可以償還貸款。當然,金融創新也使 得他們的行為在實踐中變得可行。通過次級貸款等創新產品,家庭可以用不動產作為抵押進行貸款。這些信貸產品推高了房價,反過來也使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的借款 變得更加容易。 

  當房產泡沫破裂時,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不得不面臨資產價格大幅下挫帶來的損失,並將早前優越的生活標准調低至一個可持續水平。未來數年,這些國家將面臨一個痛苦的調整。 

  松懈的金融監管、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行為和經濟將持續高增長的錯誤信念是推動泡沫的三大因素,三者缺一不可。要避免泡沫再次出現,重建金融監管將是相當有效的,我認為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未來幾年內就將這麼做。 

  但如果當前的金融危機導致放松管制政策在實體經濟領域被全面否定,這將是一個悲劇。我認為,撒切爾-裡根改革在放松實體經濟管制方面相當成功。它曾推動經濟維持了高達十年的增長,甚至可能也改善了經濟的長期增長。 

  競爭是通往效率的最佳途徑。但金融業因其信息不對稱的性質,成為一個特例。應該加以嚴格監管的是金融業,而非實體經濟。■

  作者為《財經》雜志特約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2008年4月23日

預期會有一個破產的高潮

華爾街投行面臨更大減記

2008年04月22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黎敏奇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超級季報周後,所有目光都放在了美聯儲4月29和4月30日的議息會議上。

  “我們預期會減息1/4個百分點。”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說。

  美國當地時間4月18日,花旗集團發布的一季度業績顯示,當季營收132.2億美元,同比下降48%,但高於此前預計的127.7億美元。在 130億美元的資產衝減後,當季損失達51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虧損0.95美元,損失主要源自抵押貸款和杠杆性貸款業務。花旗表示將繼續剝離 “非核心”資產,並將裁員9000人以保證正常運營。

  虧損,但仍好於預期,這就是華爾街的現狀。

  18日早美國股市為“虧得不多”而振奮,三大股指均大幅上揚,道指上漲4.3%,創3個月新高,標普500指數上漲4.3%,納指上漲4.9%。

  然而,並非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如此樂觀。渣打銀行在一份名為《他們是發動機,還是多米諾骨牌?》的報告中稱:“令我們驚奇的是,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經濟低迷將是短期的。也許要不了多久,這種看法也會發生改變。”

  “我們仍然認為,此次美國經濟陷入的是長期的深度衰退,金融業將遭遇更多動蕩與不安。預期到今年第三季度聯邦基金利率將降至1%,並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這一水平。假如我們的利率預測不准,那很可能是這個1%來得比我們的預測更早,或者降至更低的水平,譬如0.5%。”

  一直看空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更是認為還有更多的減記在前頭。

  “拿大投行來說,沒有可比性完全無法靠市場來定價的三級資產(3 level asset)還有很多,高盛就有600億美金。這些資產無法依靠任何交易來定價。二級資產是自己沒有交易,但是有可比的資產在交易,三級資產連可比的資產都沒有。投行這塊,我估計,三級資產在2000億-3000億美元。”謝國忠說,銀行的貸款就都是三級資產,沒有可比性。

  “垃圾債的債息從過去的200點一直漲到800點。這意味著市場預期會有一個破產的高潮。當更多的中小企業、中小銀行破產,還會發生更大的減記。”謝國忠說。

  相比謝國忠的悲觀,黃益平則謹慎認為市場在逐漸好轉。

  “很難非常肯定的說危機快結束了。因為證券市場和用資產抵押的產品市場非常廣泛,如果說次按相關資產的問題很快將結束,我認為這有可能。但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價格還在下調;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沒有太大改善。”黃益平說。

  目前,花旗集團因次貸引發的減記累計已達160億美元,位居所有銀行之首,美林以316億美元位列第二,摩根大通則減計了126億美元。

2008年4月22日

真正的痛苦是勞動力市場

謝國忠評格林斯潘過失:好時光已然過去
2008年04月20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次貸危機的戰火讓本已卸任的格林斯潘備受煎熬。

人們紛紛指責,格林斯潘在任時奉行的低利率政策與金融監管的失職,為當前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甚至用“斯人已去,遺害猶在”來形容格老的影響。

批評人士指出,2000年底美國科技股泡沫破裂後,格林斯潘並沒有讓美國經濟經過合理的調整過程,而是通過催熱房地產市場療傷,讓利率從2000年底的6.5%降至2003年中旬的1%,貨幣政策過於寬松,而之後又用了過長時間重回從緊政策。這催生了過多的抵押貸款,導致了房產泡沫,加之金融監管的失職,共同釀就了危害甚廣的金融危機。

面對這些指責,格林斯潘認為有失公允。他在近日辯解道,當時聯儲降息旨在促進經濟發展和預防可能發生的通貨緊縮。“我想不出美聯儲的決策過程有哪一次是不對的。”

無論如何,危機已然發生,難題留給了後任。

在國內最早反思格林斯潘寬松貨幣政策的經濟學家謝國忠看來,格林斯潘的辯解蒼白無力,作為格林斯潘後任的伯南克“沒有出路”。而目前美聯儲和國會在該如何修正美國金融體制的問題上存在矛盾,保爾森提出的金融監管藍圖也只能是空餅一張,金融機構將要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格林斯潘難辭其咎

《21世紀》:隨著次貸危機的逐漸深入,美國的媒體及經濟學界掀起了批判格林斯潘的熱潮。批評人士認為,在格林斯潘任職期間貨幣政策過於寬松,這催生了過多的抵押貸款和房地產泡沫,成為這次信貸危機的根源。但是格林斯潘並不認可,他說,以前我無功受祿,現在又因為莫須有的原因受責。您作為國內最早反思格林斯潘的貨幣政策的經濟學家之一,如何看待格老給自己的辯解?

謝國忠:他的說法是有問題的。以房地產泡沫來說,他認為不光美國有,其他國家也有,這就等於說,別人能得病,美國也能得;另外,他認為泡沫是擋不住的,一定是由特殊的原因導致的。這些說法是錯誤的。正因為美國的貨幣過於寬松,才逼得其他貨幣也放松,從而引起全世界的泡沫。美國的貨幣政策雖然是基於本地的,但是其他國家貨幣政策都受美國影響,這是全球化下資本流動的背景造成的。所以,實際上房地產泡沫與央行的政策有關,而央行政策最核心的是美國央行的政策。格林斯潘時期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給房地產泡沫提供了槍支彈藥,美國是全球房地產泡沫的禍首。

第二個就是金融監管的問題。格林斯潘任內,對按揭貸款的標准大幅度下調,當時很多經濟學家覺得這可能有問題,也發表了一些相關文章。但是格林斯潘認為,這些次貸產品雖然風險高了,但是他讓更多人有了買房的機會,他覺得這個風險值得冒。事實證明,這是完全錯誤的,那些本來買不起房子而通過次貸買了房子的人,因為泡沫破裂導致了破產,情況更糟糕。當大家都說監管有問題的時候,格林斯潘並沒有調整監管的標准。正是貨幣政策的寬松和監管的失職,導致了房地產泡沫的發展。

《21世紀》:談到寬松的貨幣政策,格林斯潘認為,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後,當時他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緊縮,刺激經濟,才接連降息。這只能說是他判斷的失誤,似乎也很難過於苛責。

謝國忠:當時美國發生通貨緊縮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美國有大量的外貿逆差,利率降下來貨幣就會下降,不會形成緊縮,這不像日本,日本當時有大量的貿易順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其實格林斯潘自己知道,他降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刺激房地產,通過房地產來抵銷科技泡沫崩潰所帶來的一些痛苦。但實際上,一個泡沫破了之後,應該有自己的調整過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格林斯潘通過刺激房地產來抵消這個痛苦的調整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制造一個泡沫來替代另一個泡沫的破裂,只是把痛苦朝後推了,他並沒有回答一個泡沫崩潰以後是該有痛苦的。而且這樣造成的痛苦可能會更大。

《21世紀》:格林斯潘當時對房地產的泡沫也提出了一些警示,說明他對房地產泡沫還是存在警惕的。

謝國忠:格林斯潘當時說要刺激房地產,後來房地產價格上漲以後,他又認為房地產不可能形成全國性的泡沫,因為房地產是地方性的一個行業和市場。但是在金融創新的情況下,在貨幣寬松的大環境下,大家都把錢往房地產行業投的時候,這就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現像。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相關的文章這樣分析。格林斯潘的核心問題是,他沒有其他的辦法把經濟支撐住,所以他才搞了一個泡沫,把問題留給以後再解決,我覺得他當時是這樣想的。

《21世紀》:現在把次貸危機的罪過都歸咎於格林斯潘本人,您覺得是否合適?格林斯潘對美國經濟究竟能有多大的影響?

謝國忠:華爾街很重要,格林斯潘原來就在華爾街供職。華爾街想做這筆生意想賺錢,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利益驅動。

《21世紀》:您曾經用“全球化的助產士”來形容格林斯潘這個人,我們看到,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一方面是刺激了美國消費,同時也讓全球經濟有了一個欣欣向榮的面貌。您怎麼評價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謝國忠:當時給經濟確實帶來很大的好處,但對美國來說,最終是一個很大的傷害。現在次貸危機會波及到很多國家,還有很長的時間要走。

最終等美國經濟衰退到來的時候,真正的痛苦不是金融市場,而是勞動力市場。失業率大幅度上升,老百姓都會具體地體會到痛苦的時候,大家才會對格林斯潘的政策有一個真正的反思。上次科技股泡沫崩潰以後,美聯儲沒有讓經濟經過調整的過程,而是又制造了另一個新泡沫,所以,以後的調整會更痛苦,美國可能還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來調整。

《21世紀》:也就是格林斯潘忽視了一個正常的經濟周期,在泡沫破裂之後,經濟必須要有一定時間的恢復期。

謝國忠:以中國的理念來說,當各個國家都存在泡沫的時候,央行沒法確定是不是泡沫,那就隨它去,央行能做的是泡沫崩潰以後,通過減息來降低泡沫崩潰帶來的經濟損失。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第一,所謂減息降低損失,只不過是創造了一個新的泡沫。以後的損失會更大,泡沫崩潰以後是有痛苦,這個痛苦必須要接受。第二,認為央行不能通過判斷是不是泡沫,去阻止泡沫變大,或者是預防泡沫出現。這也是非常錯誤的。

《21世紀》:現在美國的失業數據是否已經體現了泡沫破滅帶來的衝擊?

謝國忠:目前失業率剛剛到了5.1%,以前最低的時候是4.4%,目前已經有所上升,但是離7%、8%還有距離呢,大概明年年底就會上升到7%。

《21世紀》: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18年,盡管他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美國經濟一直保持大概3%的年增長率,並且沒有很明顯的通脹。您怎麼解釋這一現像?

謝國忠:因為國際化,全球化,科技化帶來的通脹朝下走這樣一個趨勢,所以當時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引起通脹快速上漲。會引起房價上升,顯得很繁榮,但是這個政策的後果是形成大量的外貿逆差,因為他是過高刺激了國內消費需求。

《21世紀》:您認為以怎樣一種心態來看待格林斯潘算是比較理性的?

謝國忠:他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皇帝,好時光都讓他占去了,好運用完了,下一任碰到的就都是壞事情。

伯南克的選擇

《21世紀》:伯南克在應對次貸危機時也主要采取了降息的、為相關投行提供擔保等處理方式,這與當初格林斯潘在任內應對數次危機似乎沒有多大區別。您認為,與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是不是有一些自己的危機處理特色?

謝國忠:伯南克處理貝爾斯登的做法跟格林斯潘在應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時差不多。但是從目前伯南克的觀點來看,他的做法就是等到經濟復蘇或穩定的時候,他會快速加息,這與格林斯潘有很大區別。格林斯潘是快速減息,慢慢加息,這種不對稱性是造成貨幣泛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21世紀》:我看到您在文章中對伯南克的判斷是很悲觀的,認為他將會以一個悲劇的角色謝幕。

謝國忠:伯南克沒有出路。通脹指數已經那麼高了,去年是4.1%,今年可能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再減息,通脹會更嚴重,以後處理會帶來很大的痛苦。

《21世紀》:對伯南克來說,沒有一種最優的處理方式麼?

謝國忠:我感覺他是選擇短痛還是長痛的問題。他現在先搞金融穩定,把金融機構都救了,再治理通脹。這樣衰退不會太嚴重,但是消化很慢,過一段時間再加息,治理通脹,整個調整過程大概延長到15年。

我自己感覺,不如先允許金融機構破產,政府再用財經的手段去支持經濟。如果貝爾斯登破產了,美國經濟會連鎖反應,但是可以通過財政資金,加之減息來抵消,當然經濟會有比較大的衰退。

伯南克選擇了用“長痛”的方法來解決,他覺得金融機構破產可能會引起類似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我認為這不一定,只不過會有一個大的衰退,經濟突然萎縮5個百分點,然後就開始反彈,進入一個新的健康的上升周期。

《21世紀》:目前美國采取調低利率,弱美元的策略,對其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

謝國忠:這個作用不是很大,美國經濟體那麼大,利用弱美元促進出口,出口就引起了別國經濟的下滑。別國經濟的需求也會下降。所以弱美金的政策還是有限。

《21世紀》: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怎樣?

謝國忠:對中國出口今年有一定的影響,明年的影響會更大,更困難。目前中國出口絕對數字下降的可能性還不是很大,因為發展中國家,受到資源價格比較高的影響,進口需求比較旺,中國是受益於這一點,中國的出口能撐一下。但是今年年底可能會到低到兩位數,明年會出現三位數也是有可能的。



應限制金融機構的行為

《21世紀》:保爾森3月31日提出美國金融監管藍圖。您怎麼看?

謝國忠:根本不可能實現,他提出的藍圖實際上是要簡化監管體系,他是為整個金融行業著想,出了次貸那麼大的事情之後,議會肯定會通過一些新的法案來限制金融體系的活動空間,他現在實際上要增加空間,這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其實是在畫一個餅,然後制造輿論,讓議會下次調整時不會做得太過頭,從策略上來說這是一步棋。這個藍圖被議會通過的可能性一點也沒有,議會連看都不會看。

《21世紀》:依您來說,保爾森提出的擴大美聯儲的金融監管權,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謝國忠:議會會有新的法案出現,議會一定會從老百姓受痛苦這件事著想,通過法案怎樣來降低老百姓下次再受痛苦的風險,這是法案的核心,而不是以華爾街做生意更方便為核心。從這個角度講,保爾森這個藍圖是在白搭。

《21世紀》:次貸危機爆發突出體現了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保爾森提出的這個藍圖應該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吧?

謝國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的出發點是不對,他的出發點是為金融機構著想,這個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想都別想,議會連看都不會看。五年內美國金融體系一定會出現陸續的改革,對金融機構的限制會越來越嚴重。

《21世紀》:您對於美國金融監管有沒有一些更好的設想?

謝國忠:原來的混合性經營,今年開始就不對,一定要關掉。很多事情不是由於監管、做生意不方便引起的,現在的問題是,很多金融業的人搞游戲給自己發獎金,害了客戶,害了國家,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現在的核心問題是怎樣限制他們的行為。

市場的供應量沒有任何改變

4月20日,中國證監會晚間發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於大宗轉讓的存量股份,要到大宗交易系統去做轉讓。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這其實就是對大小非解禁後出售股票做出了限制,那麼此舉對股市影響幾何?能否使股市發生反轉?

  謝國忠表示,不願意對股市進行任何評論。他想說的只是一點,《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改變的只是交易形式,對市場的供應量是沒有任何改變的,最終這部分股份還會在市場上進行流通。

2008年4月8日

中國應該建立自己的增長體系

2008年04月08日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趙琳琳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中國正身處全球化進程中,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究竟會通過什麼樣的傳導機制影響中國?股指大幅下跌是否與此相關?這場由美國市場引發的經濟震蕩過程,對於屬於新興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是不是同時帶來挑戰與機遇?物價上漲和股市低迷又會走向何方?

  記者專訪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前摩根士丹利明星經濟學家謝國忠,探討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及中國在其中面臨的機遇。

  次貸危機的影響注定深遠。

  全球化背景下,來自美國金融市場的地震衝擊波持續發酵。
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美國信貸收縮也將給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作為新興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將憑借多年積累下的數額巨大的外彙儲備,具有相當高對衝風險的能力,並從中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美投行資金收縮對中印影響大

  “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通過兩方面體現,一是資金,二是國際貿易。”謝國忠說,就資金來看,股市資金流影響很大,因為全球資金通過股市這個紐帶連通。就新興市場而言,謝國忠認為,現在美國投行資金規模收縮對中印兩國影響最大。

  不過,謝國忠也認為,對於中國A股來說,不能只怪國際影響,A股有自己的周期,且屢次是在暴漲後許多人套現,然後股指再下跌,和國外不盡相同。

  應防止熱錢牽制貨幣政策影響中國經濟

  熱錢被謝國忠認為是次貸危機影響中國的另外一個“導管”,熱錢通過牽制貨幣政策而影響中國經濟。

  “我認為熱錢問題近期被誇大了,因為熱錢進入主要目的是炒股炒房,如果股市、樓市都不向好,熱錢就不會再進入。”他說,很多熱錢進來並非為了賺取息差,因為這將使他們冒巨大風險。謝國忠表示,關於熱錢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虛報出口價值,對此政府也應加大管制力度。

  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面臨嚴重問題

  國際貿易成為傳導次貸危機影響的直接渠道。

  謝國忠表示,金融危機引起信貸規模收縮,由於投資消費都有賴於信貸,因此,信貸規模收縮必定導致經濟衰退。在他看來,美國經濟萎縮很可能超過樂觀估計的1%以下,且今年出現負增長可能性很大,這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很大影響。

  關於次貸影響

  出口不會大拖經濟後腿

  廣州日報: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說,次貸危機影響如何?

  謝國忠:這次對發展中國家也有影響,但情況沒那麼嚴重。去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平均約7.9%,我認為今年很可能會增長6.5%到6.7%,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外彙儲備高,發展中國家有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投資,一條是出口,部分國家出口確受影響,但考慮到資源價格繼續走高,很多資源出口國會收入不錯;資金充足就可以繼續投資,大幅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廣州日報:具體到中國來說呢?

  謝國忠:對中國來說,出口很重要。由於歐元升值,對歐洲出口還有上升空間,對美國和日本將不樂觀。雖然今年出口形勢不樂觀,但我認為仍會持平,因為中國對這些國家大多出口廉價必需品,民眾在收縮開支時,不會最先砍掉便宜的東西。

  未來,我認為總體出口不會有高速增長,但也不會大幅下降,並將在歐洲有所增加;同時,由於中國許多大企業產品銷售目的地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在發展中國家還會有大幅增加,出口雖不會像過去那樣對經濟增長起很大作用,但也不會大拖中國經濟後腿。

  關於中國機遇

  中國面臨一個巨大調整

  廣州日報:美國經濟衰退究竟會持續多久?

  謝國忠:衰退是個技術性定義,維持經濟6個月負增長叫衰退,但是經濟只增長1%難道不是衰退?1%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將導致就業下降,消化就業問題將是長期而痛苦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有幾年面臨如此局面,我想這次也會持續幾年。

  實際上,美國經濟在目前狀況下就應有大衰退,但他們自認金融體系將因無法承受衰退而全面崩潰,因而采取了兩步走辦法。

  在美國經濟可能多年不向好的情況下,中國希望依靠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增長大動力的時期已不復存在,中國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設自己的增長體系。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中國應該如何建立自己的增長體系?

  謝國忠:對內實行城市化戰略,對外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動,用兩條腿走路,中國將走得很遠。中國不缺錢,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其一,如何使宏觀經濟結構在市場上走得更遠,放開價格平穩度過通脹;其二,經濟如何再上一個台階。

  廣州日報:中國的機遇在哪裡?

  謝國忠:很多人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困難是股市要跌、樓市要倒,沒那麼簡單,這不是根本問題,中國的根本問題是需要一個大調整。中國近幾十年來經歷過幾次大的政策調整,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加入WTO都屬其中,這些調整最終將中國經濟引向今天的繁榮。

  我想,就中國經濟增長而言,今後對政策調整的核心是兩件事:一是城市化定位。怎麼把城市化策略搞好,讓大量農村人口永久向城市轉移並居住;二是中國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互動過程中,如何幫助像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擴大市場,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資本積累,發展經濟,使他們有機會購買中國的產品,和發展中國家形成良性互動。

  如果中國抓住這個機會,下個10年中國必將走得很遠,這也是這輪危機中中國的機遇。

廣州日報:談回股市,這一輪內地的股市從6000多點掉下來,何時是底?

  謝國忠:我想,這一次,股市跌透了才會再有行情。另外,我想說,北京奧運會前的這一波是行情,而非大牛市的回歸。一般而言,經濟周期向下,通脹向上,是熊市的兩個最重要的依據。內地股市熊市已成定局,這一輪熊市從去年10月最後一批人入市開始,牛市不會太快回來。

  廣州日報:根據你的估計,這輪熊市將持續多久?

  謝國忠:我們的牛市熊市有周期,牛市一般2年至3年,熊市亦然。現在中國經濟基礎比過去好很多,這輪熊市我想至少會持續約兩年。

  廣州日報:能否再預測下,下一輪牛市的來臨是在什麼時候?

  謝國忠:經濟開始起飛前就是牛市來臨前。經濟高速增長,通脹低,利息低,是牛市來臨前兆;經濟增速放慢、通脹高、貨幣收緊則是熊市的基礎。

  舉例來說,中國這一輪經濟起飛的來臨是2004年,牛市稍晚來臨主因是樓市旺盛吸引大批資金,而並非一些觀點認為的是由於股改迎來大牛市的繁榮。本輪熊市有個復雜因素,就是美國金融危機有消化過程,這將給我們造成影響。因此,如果希望牛市再來臨有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重大的政策調整,至少海外如此認為。

  1999年,中國宣布加入世貿組織,那意味著外資進入,資產升值;這一次,可能要等到中國宣布超大城市等戰略時,香港牛市才會到來,A股牛市也會隨之到來。

爭取中國經濟軟著陸

2008年04月08日 中國青年雜志
采訪/李鑫金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在過去幾年裡,作為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風頭正健,被基金經理客戶評為亞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師。

  他在1997年預見到了“亞洲經濟有巨大的結構性問題”。這使他在亞洲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就作出了比較准確的判斷。1997年初,當印尼的貿易順差仍然很高、出口增加20%多、財政也平衡的時候,謝國忠就發表報告說印尼的經濟會崩潰。當時很多人不相信。“我懂得印尼經濟裡最大的問題是腐敗。”謝國忠說,印尼的財富是虛的,裡面其實都被掏空了。等到外國人不願意把錢放進去的時候,空架子就會倒下。

  同年9月,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兩月有余,謝國忠又寫了一份香港房地產要下降50%的報告。當時大家覺得是無稽之談。謝國忠解釋說,他主要看的是供應量層面,他看到香港通過控制房地產的供應量來提高價格,人為地吹起一個資本泡沫。

  同樣是在1997年的夏天,謝國忠看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的通縮,並意識到中國經濟將從短缺走向過剩。而當時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維持在8%的高水平,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謝國忠的觀察是,原來很多產品短缺導致中國人消費的欲望很強烈。到了1997年左右,這些短缺的產品基本得到滿足,消費欲望就開始下降。他因此提出通縮將成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的主旋律。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是,這些先見性的觀察後來都得到了現實的證明。

  現在,謝國忠已離開摩根士丹利,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學家,他的言論同樣被媒體頻繁引用,尤其是對中國當前經濟的預言,令人矚目。

  中國股市奧運後可能進入熊市調整期

  記者:你認為哪幾個因素將影響2008年股市?

  謝國忠:一是通脹問題。如果通脹持高不下,宏觀調控力度就會比較大,貨幣供應量就會越來越慢,這時候股市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下滑;二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問題,跟國際環境相關聯。

  2008年中國股市要當心三個調整點:一是奧運會之後,可能面臨一個心理支撐的依托問題;二是政府批基金、撐股市的政策減效;三是美元見底反彈,當全世界的錢都重新往那邊走的話,股市可能出現大的調整。

  記者:相形之下,哪些行業和板塊更值得關注?為什麼?

  謝國忠:過去三年,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是通脹低房價漲,這兩個問題是相關聯的。通脹低的情況下,充裕的資金直接推高了房價。所以過去幾年比較好的投資都跟這個相關,最直接的就是房地產業,其次還有銀行和建築材料等。但通脹上去了情況會不一樣,通脹高了銀根要緊縮。目前銀行的盈利主要還是靠貸款,信貸壓縮之後銀行盈利肯定要受影響。另外,存貸差也是一方面,目前4%的存貸差從長期來看是不能維持的,一旦存貸差被突破,銀行股就會出現比較大的調整。

  與銀行股相對應的是保險股。保險目前實際上是存款的替代產品,存款利率上調對它是有利的,再加上保險公司在證券投資上有一些優勢。所以2008年保險股從投資上是被看好的,至少奧運之前是可以的。

  2008年中移動很可能要回歸,這家公司大概有2.5萬億港元的市值,來了之後比中石油也小不了多少。

  自然資源這一塊, 2008年油價是要下跌的,美國經濟很可能會衰退,美國的石油消費是中國的3倍。油價下跌石油股要當心了,像中石油這樣的公司,市盈率40倍,但2008年的增長可能只有單位數,要撐住這麼高的股價不容易。

  現在我們的宏觀調控力度很大,對於周期性的公司、周期性的股票,像銀行、鋼鐵,還有房地產,大家一定要當心。而那些消費類的公司,或者是基建行業的公司,如果盈利能力比較穩定的話,還是值得關注的。

  記者:奧運會前後中國股市走向如何?

  謝國忠:中國的市場尚不是一個真正的理性市場,奧運之後很可能進入一段調整期。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股票平均價值高估了百分之一百,在這種情況下,股市要繼續撐下去是挺困難的。不過,中國股市整體仍是逐步向上的趨勢。如果你有很多錢,那留在裡面,也未必不可以。

中國沒有巴菲特

  記者:中國能出現巴菲特式的投資者嗎?

  謝國忠:中國沒有巴菲特。當前中國股市的投資故事中缺少了巴菲特價值投資中的兩個重要元素,一個是估值,另一個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很多自以為模仿巴菲特的人,其實是在投機。

  我懷疑眼下對巴菲特的熱議只是牛市的產物。當泡沫破滅時,不會再有多少人提起他。當上海A股超過2500點時,中國股市就進入了泡沫狀態。泡沫也有它的自然壽命,它是由人的心理驅動的。一場股市泡沫持續3年也是可能的,並能讓市盈率超過60倍,也就是正常估值水平的4倍。

  記者:對於普通股民來說,新的一年裡,怎樣才能實現較好的資產收益呢?

  謝國忠:風險管理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作為老百姓來說,我覺得大部分人不要把超過20%的資產放在股市裡面,應該是遠遠低於20%。就中國股市而言,一般出現價值低估的時候都很短暫,例如交易量很少的時候,往往這就是一個買股票的好時候了。就一個公司來說,你如果看到一個公司每年的盈利有增加,然後它用的資金本也不是很多,這種股票呢,就可以長期持有。買股票,不是今天買了,你下個月就打算賣出去,所以長期持有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你什麼東西買了,又不想長期持有,你最好還是不要去買。

  爭取經濟軟著陸

  記者:現在留給中國宏觀調控者的政策空間如何?

  謝國忠: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剛剛走了一半,未來還有很多增長空間。中國是在進行增長空間的調整,一個是通脹的問題,一個是平衡的問題,解決的正是這兩個問題。有人說,當年日本央行把泡沫刺破之後,引起了經濟的蕭條。如果不刺破,難道經濟就不蕭條嗎?那其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是讓它延續一段時間而已。中國現在的問題是通脹上升,中國的通脹根源是錢太多,錢太多變成通脹則是通過房地產形成的:房地產價格上升之後引起了對價格的預期上升,預期一上升,錢就不值錢了。因為中國人主要的錢都用來買房子。一旦有了錢不值錢的想法,通脹率就上升;工資水平也要求上升,因為我買不起房子了,給我工資要按房價水平來確定;這樣一來,就容易進入惡性循環。

  記者:外企在中國上市的話,對人民幣彙率有什麼影響?

  謝國忠:人民幣彙率壓力會相應減小,因為錢出去了。豐田、奔馳、蘋果這些公司到上海來上市,一家拿走幾百億美金,那麼中國資金過剩的問題就下降了,這是一舉兩得,同時也是一石三鳥——減少中國泡沫的壓力了。滬市50、60倍的市盈率,有人說是高增長。如果把蘋果公司拿來,蘋果公司高增長,比你更高,我們作股價比較,老百姓就有了選擇。讓他有選擇之後,對中國的股市理性化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記者:那麼在你看來,解決通脹和次貸危機的根本點在哪裡?

  謝國忠:去年年底我寫文章,中國進入通脹時代。通脹必須提前治療,如果已經通脹了,不能硬壓,否則就會硬著陸,在通脹高企的時候,如何穩住是一個大問題,必須使其經濟軟著陸。中國的特殊性在於,通脹的根源是貨幣過多引起房產等資產價格上升,但是貨幣過多又是彙率引起的。(笑)

  假如我是美聯儲主席,解決次貸危機,最大的問題不是貨幣政策如何調整,而是金融機構資本金不足,風險能力不足,貸款不足,美國監管機構應該好好查查華爾街金融機構的淨資本真實數目還剩多少。

  記者:政府部門官員面對2008年中國經濟形勢,在行政決策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謝國忠:通脹已經來了。我覺得政府部門在行政決策時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控制外資的流入。尤其是和政府有關的人員帶進來的外來資金,要卡住入口。這裡尤其是要把房地產價格壓下去,政府利益一半和土地有關;二是緊縮信貸。中國老百姓收入低,主要靠儲蓄致富。通脹對他們來說是毀滅性的。通脹高了,銀根就要緊縮。在國外主要是調高利率和控制貨幣供應,但中國貨幣供應比較難控制,因為彙率還是相對固定,所以目前主要通過控制信貸;第三,是將資金往基建、城建上轉,穩定中國經濟,爭取經濟的軟著陸。

2008年4月7日

羅杰斯料金價挑戰二千美元

羅杰斯料金價挑戰二千美元
[07/04 星期一 13:34]
被譽為商品大王的資深投資者羅杰斯,在港表示,商品期貨供求失衡,前景仍可看高一線。以黃金為例,計及通脹因素,他稱金價可上試每安士二千美元水平。

羅杰斯又狠批美國聯儲局處理信貸危機的手法,指連串救市措施只會令日後的經濟衰退更嚴重,並可能大幅推高通脹,增添加息的壓力。他又指,聯儲局出手挽救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已超越其職責範圍。

游資1萬億美元豪賭人民幣升值

2008年04月06日 北京晨報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美元國際游資“暗戰”人民幣?這不是危言聳聽。警報已拉響。國際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謝國忠本周指出:1997年在泰國、印尼等地翻雲覆雨的對衝基金已瞄上中國內地。只要人民幣兌美元略微放寬波動區間,國際熱錢就會步步進逼。

  1萬億美元的豪賭令人震驚

  賭人民幣升值的已經不僅是流入中國的200億到500億美元熱錢。

  警報再次拉響。謝國忠本周指出:全球有多達1萬億美元的游資在豪賭人民幣大幅升值。

  對全球資本的流動,謝國忠有足夠的發言權——他曾經預言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而上個月,他已經就中國房地產泡沫問題發出警告。

  此前,盡管中國官方未提及國際游資數量,但諸多學者估計流入中國內地的熱錢為200億到500億美元。但謝國忠所指的,並非進入國門的游資,而是分布在全球的對衝基金。他指出:通過對衝杠杆的放大,對衝基金能調用的資金可達3萬億到4萬億美元。

  謝國忠擔憂之處在於:一旦人民幣升值,對衝基金就會蜂擁入局。中國內地經濟規模約為1.7萬億美元,很可能承受不住如此瘋狂的炒作。

  熱錢進中國路徑詭秘

  殷劍峰指出:熱錢的進出是固定彙率制下資本項目管制不嚴的結果。余維彬認為,熱錢進入的方式相當多,如混入經常項目、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等。

  今年下半年,我國貿易順差驟增。專家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某些企業與境外游資串通,抬高出口產品價格,誇大出口創彙收入,把收入的美元在境內換成人民幣。也有國內企業假造貿易合同,讓國外公司以“預付貨款”的名義將美元打入國內。

  就直接投資而言,境外機構可在中國開辦企業,不斷追加投資,將外幣源源調入。

  就證券投資而言,本月初在北京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上,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吳念魯介紹,游資可能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名義,進入國內證券市場。此外,沿海一帶的“地下錢莊”也是游資進出的通道。

  游資獲利後主要通過經常項目和個人項目出逃。如與國內企業勾結,偽造商業單據騙購外彙後彙出。又如勾結個人,偽造留學、差旅等證明,向銀行申請購買外彙,然後彙至境外。

  國際游資會引發通貨膨脹

  先期進入中國內地的熱錢已掀起風浪。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殷劍峰博士鮮明地指出:國際游資是我國通貨膨脹的外部根源。

  國際炒家將外彙兌換成人民幣,造成了我國大量的外彙占款,即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用人民幣買入外彙。1994年至1995年,我國外彙占款高速增長,同期物價也在飆升。殷劍峰指出:通過對外彙占款、貨幣供應量和消費價格指數的計量分析,一年多以來我國物價上漲過快就是游資在作祟。

  幾個月來,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貨幣供應量有所下降,通貨膨脹也有所緩和。殷劍峰解釋說:並不能就此樂觀,因為下降是由於貸款額減少,而外彙占款對基礎貨幣的壓力依然很大。

  東南亞金融危機難重演

  “對衝基金要在中國套利,在操作上存在諸多不便。”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余維彬博士指出,原因在於中國內地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很不發達。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對衝基金通過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大行其道。以索羅斯量子基金為首的游資全力打壓泰國貨幣泰銖,促其貶值,同時在貨幣的遠期、期貨和期權市場上對泰銖大規模賣空。泰國政府干預失敗後,只能任由泰銖貶值,使處於空頭位置的對衝基金獲利而去。

  可在中國內地並不存在貨幣的遠期、期貨和期權市場。余維彬表示,從理論上講,游資只能采取原始的方法,即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或購買人民幣資產,然後坐等人民幣升值,其後再換成外幣大規模出逃。

  “不過,在內地之外存在與人民幣相關的衍生產品。”余維彬表示,對衝基金可以在這些市場上套利。亞洲外彙市場的美元兌人民幣一年期無交割遠期合約即是一例。最近,該合約的貼水接近5000點,顯示投資者預期人民幣未來會升值近5%。

  ●新聞遞進

  熱錢潛伏何處 究竟如何獲利?

  按照學者的說法:巨額的熱錢在內地只能采取“原始方法”:除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外,還可投資於證券、房地產,以期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

  殷劍峰認為:即使缺乏衍生工具,人民幣升值後,國際炒家僅在外彙市場進行現貨交易都有不菲收入。

  此前,謝國忠指出,國際游資是“制造”上海房地產泡沫的主力。這種說法得到當地媒體證實:加息前後一個多月內,10多億元境外資金湧入樓市,席卷均價過萬元的高檔房產。

  至於證券市場,業界普遍認為熱錢不會涉足內地股市,因為他們對內地股市缺乏信心。但江蘇天鼎的分析師秦洪日前指出,B股市場似有熱錢流入跡像,而與香港聯系密切的深圳本地股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游資還利用了我國的結售彙制度。招商銀行<行情資訊 論壇點評>總行研究部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現行的結售彙制度下,為穩定人民幣彙率,央行只能對進入中國的外彙有多少收多少,其結果是人民幣投放量不斷擴大。到今年五六月份,我國外彙占款達到34000多億元人民幣,占到基礎貨幣投放量的52%。報告指出:2003年下半年新增的1017億美元外彙儲備中,投機性外彙流入占60%。

  香港也成為熱錢湧入的“窪地”。本報曾報道,香港銀行體系的資金結余在10月份激增,達到正常數字的16倍。香港財金高官承認其為熱錢所為。在此情況下,香港的樓市和股市均持續上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解釋稱:就購買人民幣而言,國際熱錢購買人民幣資產相對容易得多,H股市場就是最便捷的渠道。H股是以美元或港元標價的人民幣資產,當人民幣升值時,H股的價格也會相應升高。(李若愚)

2008年4月4日

對自由職業者的“10不”忠告

本文由Samuel寫於自由職業課程 譯者: menway 03/19/2008 翻譯:menway@gmail.com

http://www.wakeuplater.com/freelance-lessons/10-absolute-nos-for-freelancers.aspx

我第一次做自由職業者的時候還在上大學,那時我急於做任何網站,會對任何事情都說“可以”,完全沒考慮自己的技術能力或者可能牽涉的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很好,因為有人叫我做一件技術活。但不幸的是,我很快就發現我要在工作上花費我所有的時間,經常吃泡面,而且不能夠出去外面享受我美好的大學生活。更慘的是,這些人經常把我的聯系方式告訴有類似要求的其他客戶(比如,有一位女士一直考慮在網上賣小狗穿的羊毛外套,打算用100美金的預算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印刷1000本用戶手冊,並要保證她的客戶在Google上搜索“狗”,“羊毛衫”和“愛”的時候這個網站能夠在搜尋結果中排第一名)。

好吧,無論如何,現在已經是4年後,我的環境以及我在財務上的成績已經充分的允許我回答“不”。對於下面這10個問題,本人幾乎總是回答“不”:

1)你能先做出一個demo來讓我們比較一下再選擇合適的設計師/研發人員嗎?不!
我被這個問題搞過一次,當時我很傻,很天真。最終我沒有拿到錢又浪費了很多時間。不要在還沒拿到錢時就開始干活——這一條真理在任何其他行業都適用,網站設計就該不同麼?如果你妥協的話,最好的情況(雖然比較罕見)是你的客戶知道如果必要,可以讓你免費的工作(譯注:正常情況還是會給你發薪)。而最壞的情況是,他們不付給你錢但仍使用你創造出的成果,而且明知道你無法正當的爭取自己的權益。可能性最大的情況是,你將什麼也得不到,只是在浪費時間。

2)你是否可以給我們打個折?不!
有很多的公司不認同網頁設計作為一種服務,其價值超過了每小時20美元。這樣的公司絕不應成為你的客戶。我在畢業後的前幾年,曾經把“有活干”的意義定位得很高,為此我寧願做大量的工作。讓我告訴你,這並不值得,真的。記住,你打了個折可能是幫了這家公司的忙,但另一方面,你卻傷害了你自己的未來,和你的家人的未來。現在,我會立刻把我的時薪提出來,而這雖然可能會淘汰許多潛在的客戶。這真的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果你的薪水翻了一番而你的工作量縮減一般,那麼你仍然賺到了同樣的錢,但是只花費了一半的時間。如果你做了出色的工作,就應該得到報酬,總是會有其他可比較的類似“公司”肯為你做的同樣的工作而付雙倍的工資。

3 )你會負責注冊我的網站和提供主機服務嗎?不!
相信這似乎是一個好主意——白給的經常性收入,對嗎?嗯,也許吧...如果首先你能讓他們肯付錢給你,並且你能夠忍受為了每月賺到10美元而必須付出整晚的時間來做無休止的電話支持。看吧,一旦客戶認為你對他們的電子郵箱和網站功能負有責任,只要他們在家裡的電腦上發現他們的電子郵件有一丁點的問題,或者看到出於各種原因而出現的網頁錯誤,你肯定會在任何可能的時間被他們的電話騷擾。信不信由你,我甚至知道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客戶打電話過來找他問有關手機功能的問題,只是因為我朋友為他的網站提供主機服務。不要這樣做了……這不值得的。提供他們一個注冊商和托管公司,讓他們自己注冊去吧。

4 )你能復制這個網站嗎?不!
現在你可能認為我回答“不”是嚴格從道德的角度來考量的,雖然這是事實,但也有其他同樣重要原因。首先,如果他們正在抄襲一家網站,他們就有見不得光的想法而且很可能你將因此不能得到按時發放的或全部的薪水。其次,做這類工作會把你降格成一只猴子,雖然有時為了支付賬單你會偶爾做一些這樣的工作,但是為什麼要刻意追求它?第三,如果它真的是一個的拷貝,你能收獲的將只是錢(譯注:完全沒有創新性)——你真的不適合用它來做你工作的樣板,而且,這種類型的客戶你將來肯定不願意與他再次合作。

5 )我可以用我電子網站未來的銷售盈利來付你開發網站的費用嗎? 不!
我討厭悲觀的看問題,但是,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要告訴他們,他們非常有可能會賺不到錢,然後令我拿不到錢。是的,我知道也有例外。所以有時候,我會問及他們的業務、市場營銷和收入計劃,其中99%都不能回答出來。他們只是簡單的認為銷售T恤衫將是因特網上的一個新概念。我經常會陷入必須支撐我和我的家庭的壓力中,所以我不能這樣投機的工作——所以我向他們推薦雅虎購物頻道或CafePress,十之有九,他們終究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網站。

6)我有一個好主意。你想不想……?不!
和第5條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如果你同意了將可能會耗費你更多的時間。重申一次,別嘗試著成為另類,如果這個人除了對這個主意高談闊論以外對潛在的業務沒什麼建樹,那麼你現在開始做的任何工作都是純粹的慈善(也許你覺得這沒什麼不妥)。不過,老實說,我倒寧願把慈善免費的給予我的家人和朋友,使大家更親密,而不是給予陌生人。相信我吧,如果有人真的有一個好主意,他會把你當成合作伙伴同時也會付你工資的。

7)可以給我你的即時通訊帳號嗎?不!
如果是一個在項目中我可以信任的人,我可能會告訴他,但作為一般性原則,我告訴顧客說:不把自己帳號的告訴別人是我的一般原則。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他只能排在你的生活和其他客戶之後。如果很多客戶把你看成一個電召雇員就糟了。這也是為什麼你當初辭去普通的公司工作的原因...

8)我可以在做好以後再全額付款嗎?不!
我要求首付50%的錢(除非它是一個很龐大的工作——那樣也許是33%)。我需要保證他們確實會“買進”這個項目,而且這樣我才可以計劃收入、支付帳單和溫飽問題。那些想最終才付款的人很可能在你做了大量工作以後全身而退了。

9)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今晚或者本周末把它做完?不!
一旦他們知道你肯幫他們一次,他們就會在未來繼續保持幻想。現在你可能已經選擇開夜車干活了(我經常這樣做),但不要作出承諾說會把工作在夜間或周末/假期做完。我知道很多自由職業者都在晚上和周末工作,所以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選擇做自由職業者的原因就是自由,是吧?不是嗎?

10)我能相信你不會在其他項目上使用這個成果嗎?不!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因為大部分客戶都會誤會它(不管怎樣,知識產權是一個棘手的課題)。在我要求所有新客戶簽訂的條款中,我要確信他們都知道(1)他們的代碼利用了其他項目的代碼,而這些被參考的項目我沒有要求他們付款,(2)我或許會把他們項目中的代碼用在其他項目上,以及(3),他們擁有的是項目作為整體的代碼和實現(已經做完的網站),而不是實際的代碼塊(登錄系統,圖片上傳系統等)。我為我的生產力和速度感到自豪,我隨時都需要使用其他項目的代碼來完成這項工作,而不會提及我曾經賣掉的一個關於股票的flash,那可能需要參考其他舊代碼才能做出來。他們並沒有支付你來創建以供他們再次向外出售的代碼,因此要確保他們知道,他們擁有的只是項目的實現,而不是裡面的代碼。

我敢肯定還有其他的問題。隨意加入你自己的條款吧,記住,你將獲得一個不用大量付出而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注:最近幾天我的這個帖子得到了很多的關注和評論。現在你已經看完了,記住這點:這個帖子並不是一個系統的、無所不包的討論關於自由職業者和客戶之間關系的文章。實際上,我更可能整晚的為客戶工作,僅僅因為我喜歡這個客戶或者這個項目;但是,在這樣一個描述自由職業所遇到的問題的帖子裡,說這些都沒什麼意義。所以不要認為本文是一種全面的哲學,它只是個指導,能夠幫助我避免一些我曾經掉過的陷阱。

確定你的收支平衡點

原作者: Pam Newman 原文 譯者: pestwave 03/17/2008

pestwave寫的簡介

確定你的收支平衡點,用五個簡單步驟了解你的定價和獲利能力

你需要賣出多少產品或服務時間才能收回成本?不知道?那麼現在找出答案吧!按照下面五個步驟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收支平衡點。這對確定你的定價和獲利能力至關重要。

第一步,確定產品和服務的零售價和直接成本。直接成本就是提供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成本(也就是直接原料和直接人工投入)。假設你有一個禮品籃公司,你的直接成本就是籃子的價格,籃子裡的禮品價格,籃子的包裝價格,以及包裝籃子的人工費。

第二步,計算單位產品的邊際收益。一旦你知道了產品或服務的零售價和直接成本,你就可以計算出單位產品邊際收益。也就是超出直接成本的部分(你可以把單位設定為一個產品或者一小時的服務)。還是拿禮品籃公司舉例,如果你的零售價是50美元,直接成本共計40美元,那麼你的單位邊際收益就是10美元。銷售單位產品或服務所需的營業間接費用不能超過這個數額。

第三步,計算你的日常開支費用。在開始盈利之前你還需要投入哪些其他費用?日常開支費用包括保險費、直接人工費、租金、稅款、預付定金、廣告費、辦公用品費等。這些都是整體計算,不是按單位計算。你必須知道經營公司需要多少錢,因為除了直接費用外你還要計算日常開支費用才能實現盈利。

第四步,確定收支平衡點。一旦知道了日常開支費用,把他們加在一起除以單位邊際收益(上面的步驟二已經得出答案)。比如,你的日常開支費用是1000美元,單位邊際收益是10美元,那麼你的收支平衡數量就是1000美元/10美元,或者100件。所以,還是拿禮品籃公司為例,你必須以50美元的單價賣出100個禮品籃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記住,如果不能收回直接和間接(日常)成本,你的公司就不能盈利。只有賣出100個之後你才能達到收支平衡。從第51【譯者注:懷疑此處應為101】件產品起你就會獲得利潤。如果根據市場預測你每個月只能賣出40件,你將永遠無法獲利,並且需要重新考慮你的公司創意或者定價。通過提高定價和削減成本你或許可以增加你的邊際收益,維持公司正常運轉。

第五步,你必須定期重新計算你的收支平衡點。隨著零售價、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變動,你的收支平衡點也會變化。所以在其他經營成本發生變化的時候一定要重新計算收支平衡點。不知道收支平衡點,你就永遠無法知道如何如何盈利。

你需要把計算收支平衡點作為價格政策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確保你所賣出的每單位產品或服務能夠賺到錢,並且能夠在成本和銷售額基礎上保持盈利。如果你無法盈利的話,你的公司就無法正常營業,問題就這麼簡單。

任何類型的公司都可以在自己的定價政策中加入這個等式。不管你的公司提供產品還是服務,你都要了解你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並且了解它們如何影響你的價格和利潤模式。這或許還能告訴你該年是否能夠盈利。

如果你不知道收支平衡點,你就是在盲目經營。事實上每年都有數千家公司倒閉。為什麼?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財務數據。為什麼今年不改變一下你的公司並了解你的收支平衡點呢?

Pam Newman是Entrepreneur.com網站“財務管理”欄目的專欄作家兼RPPC公司總裁。該公司在會計和管理領域提供小公司培訓和咨詢服務,幫助創業者取得成功。她還著有《擺脫赤字》一書,這是一本為小公司業主而寫的管理會計指南。

白手起家的藝術

原作者: Guy Kawasaki 原文 譯者: 拙塵 07/27/2006

(譯者:關於 Guy Kawasaki,已經在 雷聲大雨點大 翻譯的另一篇文章《創業者的十大謊言》裡有過介紹了。在這篇文章裡,作者對如何白手起家創業提出了11條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對創業者們有所啟迪。)

有人曾經對我說,一個創業者得到風險投資的幾率如同在一個晴天下站在游泳池裡被閃電擊中一樣。這種比喻還是過於樂觀了。

人們可能以種種借口拒絕投資你的企業:你們不是一個“令人信服”的團隊,沒有“令人信服”的技術,不在一個“令人信服”的市場裡;或者你的公司根本就不具備 “風險投資的潛質”——也就是說沒有可能上市或者被巨資收購;再或者你的組織受到太多政府或環境因素的干擾。如果拿不到任何風險投資,你是否應該放棄呢?當然不!

我可以舉出例子來說明,對於許多公司來說,太多的錢比太少的錢更糟糕——這並不是說我不想有一天能運行超級碗(Super Bowl)那樣的商業活動。但是直到那天成為現實之前,要想成功還必須白手起家(bootstrapping)。這個詞來源於德國故事《吹牛大王歷險記》,故事的主人公拉著自己的鞋後跟把自己從海裡提了出來。下面是一些白手起家的藝術:


1. 注重現金流而不是盈利性(Focus on cash flow, not profitability)。理論上講,利潤是生存的關鍵。問題是,理論不能用來付帳單。在現實中,你是用現金來付賬單的,所以請把重點放在現金流上。如果你要白手起家,那麼你的業務應該具備這些特點:必需的資金要少,銷售周期和付款期要短,以及具有可重復增加的收入(recurring revenue)。這意味著你要放棄那些需要12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定單、發貨和收賬的大單。現金對於白手起家者來說,就是一切。

2. 自底向上的預測(Forecast from the bottom up)。很多創業者進行自頂向下的預測:“美國有1億5千萬輛汽車。就算在第一年裡只有1%的汽車裝了我們的衛星收音系統,那就是150萬套系統。”而自底向上的預測是這樣的:“在第一年裡,我們能夠開設10個安裝點。每個安裝點平均每天安裝10套系統的話,第一年的銷售量將是 10個安裝點 × 10套/天/安裝點 × 240天 = 24000 套。”24000和自頂向下中聲稱的150萬保守估計顯然相去甚遠。你們覺得哪一個更有可能實現呢?

3. 先發貨,再測試(Ship, then test)。我已經聽到批評的聲音了:“你怎麼能夠建議發送那些並不完美的貨品呢?”等等,等等。“完美”(perfect)是“足夠好”(good enough)的敵人。當你的產品或服務足夠好時,盡快向客戶提交他們,以獲得現金的流入。而且,花費更多的時間並不能保證產品的完美,只會產生更多不需要的功能。發貨後,你也能了解到客戶需要你真正解決什麼問題。當然,這需要在你的信譽和現金流中做一個折衷:你當然不能向客戶發送一堆垃圾,但也不能等待你的產品變得完美無瑕。注意:那些同生命科學有關的公司,請忽略這一條建議。

4. 忘掉所謂“令人信服”的團隊(Forget the “proven” team)。令人信服的團隊要求太高——特別是大多數人把這定義為一群在過去十年裡為超級大公司工作的人們。這些人,習慣了某種特定的生活方式,但絕不是白手起家的生活方式。聘用那些年輕、便宜、渴望工作的人,那些上手快但並不一定有全面經驗的人(people with fast chips, but not necessarily a fully functional instruction set)。當你實現了可觀的現金流後,再聘用那些資深的管理者。在那之前,請使用那些你能夠負擔得起的人,並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雇員。

5. 從服務開始做起(Start as a service business)。假如你的想法是要最終成立一個軟件公司,讓人們花錢買你的軟件。這當然是一個很清晰的業務並且有完善的商業模式。但是,在完成你的軟件之前,你還可以提供基於你的中期產品的咨詢服務等。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你可以立即獲得收入並讓真正的客戶來測試你的產品。一旦你的軟件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測試和考驗,你就可以把公司轉換為產品型了。

6. 注重功能而不是形式(Focus on function, not form)。我喜歡好的“形式”。MacBooks;Audis;Graf skates;Bauer sticks;Breitling watches。你還可以舉出很多。但是白手起家者們在買東西時,注重的是功能而不是形式。上面那些形式,相對應的功能分別是:計算;從點A移動到點B;滑冰;滑雪;了解時間。這些功能並不要求那些昂貴的形式。椅子就是用來讓你的屁股坐在上面的;它並不需要看上去屬於哪個現代藝術的博物館。你要設計高貴的東西,但是要買便宜的東西。

7. 有選擇地戰鬥(Pick your battles)。白手起家者們有選擇地戰鬥。他們不會在所有的戰線上開戰,因為他們承擔不起。如果你要開設一所新的教堂,你真的需要一套10萬美金的多媒體視聽系統嗎?還是從一座講台上發出的福音?如果你要建設一個靠廣告收入的網站(a content wet site based on the advertising model),你需要自己寫客戶廣告發布軟件(customer ad-serving software)嗎?我不這樣認為。

8. 雇用盡可能少的員工(Understaff)。許多創業者為可能發生的最好情況而儲備雇員。“保守的估計(自頂向下),第一年衛星收音系統的銷售量會是150萬套。我們最好開設一個24小時營業的客戶支持中心。”結果怎樣?你根本就不可能銷售150萬套系統,但你的確為此雇用了200個員工,培訓他們,並且把他們安置在一個5萬平方英尺的電子化市場中心裡。白手起家者們雇用盡可能少的員工,因為他們知道任何糟糕的情況都可能發生。人手不足,按照在硅谷的說法,屬於一個“良性問題”(a high quality problem)。相信我,當一個創業者因為銷售激增而打電話要求更多的資金時,任何一個風險投資家都會對此驚喜若狂。而驚喜之所以稱為驚喜,正是因為它們很少發生。

9. 采用直銷方式(Go direct)。在白手起家者和他的客戶之間最好不要有第三方存在。的確,商店提供了接觸消費者的途徑,批發商們提供了貨品分發的途徑。但是上帝發明了電子商務(ecommerce),從而你可以直銷你的商品並實現更高的邊際利潤。上帝的聰明之處還在於,通過直銷,你能夠了解更多的客戶需求。商店和批發商們是用來滿足需求的,他們並不創造需求。如果你能夠創造足夠的需求,你稍後總能找到辦法來滿足它;如果你不能創造足夠的需求,那麼所謂世界範圍內的分發渠道對你來說毫無意義。

10. 用業界的領先者來作比(Position against the leader)。沒有錢來做長篇大論的廣告嗎?沒關系。用業界的領先者來作比好了。Toyota是這樣推銷Lexus的:花一半的價錢,買 Mercedes的品質。Toyota用不著解釋什麼是“Mercedes的品質”。想想看,這能為他們節省多少廣告費!其它的像“便宜的iPod”和 “屬於大眾的Bose無噪音耳機”,都有同樣的效果。

11. 直面慘淡的真相(Take the “red pill”)。正如Neo在The Matrix裡做的決定一樣。紅色藥丸會讓你知道整個真相;而藍色藥丸則會使你像是醒來時覺得只是做了一場惡夢。白手起家者們沒有那種奢侈去選擇藍色藥丸。他們每天都在忙於知道真相——這個兔子洞到底有多深。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是:現金總數除以燒錢的速度。因為這可以告訴你到底還可以活多久。就像我的朋友Craig Johnson喜歡說的:“錢花光時你就玩完兒了。大多數的創業公司都是這樣死掉的。”只要你手裡還有錢,你就沒有出局。

(譯者 雷聲大雨點大:Guy Kawasaki 是灣區著名的風險投資家。他在高科技創業方面的演講、評論、文章總是充滿了激情、睿智和幽默。他的“風險投資的10大謊言”更准確地說應該是風險投資拒絕 給你投資時的10大借口。我個人認為該文對創業者的借鑒價值在於跟VC談時不要期望值過高。而這篇“創業者的10大謊言”,幾乎讀每一條感覺都是在說自 己。名為“謊言”其實是說創業者思考得不充分的關鍵問題。如果對每一個問題都有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也許離創業成功就不遠了。因此選擇這篇和大家分享。先打 個預防針,Kawasaki的文風比較“損”。被他說中了,別往心裡去,其實挺逗的。)

創業者們的十大錯誤

創業者們的十大迷思

原作者: Ron Garret 原文 譯者: gneheix 01/21/2007

我最近成了一名風險投資人,所以經常可以遇到一些創業者在創業時常犯的錯誤。為了避免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說教,我想把這些錯誤在這裡做一個總結:

迷思一:一個好想法就可以讓你賺大錢

事實是好想法對於商業成功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微軟應該算是獲得商業成功的典型,但是在它的整個發家史上卻找不到一個完全獨創的“好想法”。事實上微軟正式通過模仿對手的想法並在競爭中打敗對手而一步步發展壯大的。Google確實有一些獨創的,像Page Rank,Ad-words,廉價機器集群等。但是這些沒有一個是由Larry和Sergey想出來的。這並不是說Larry、Sergey和Bill不夠聰明,實際上他們三個比任何人都要犀利。但如果你認為他們只是有一天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接著就發財了,那只能說你是痴人說夢。

迷思二:東西做出來自然會有人用

有時候事實確實如此。Google就是個好例子。但是像Google這樣的公司只是鳳毛麟角,更多的公司生產的產品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賣不出去。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慘痛經歷。那是我在1993年創建的第一家公司,名字叫FlowNet。它同時也是一種新的高速局域網通訊設備的名字。10M的傳輸速度是當時的標准,但FlowNet提供高達500M的傳輸速度。在後來的五年中FlowNet一直都是擁有最佳性價比的網絡設備。它甚至提供了一個內建的可保證畫面質量的視頻流媒體服務。如果FlowNet能夠得以流行全世界,今天的視頻流媒體將比現在的狀況要好得多。

但是盡管FlowNet在技術層面上可以打敗任何競爭者,它卻在商業上遭受了巨大的失敗。我們連一塊也沒有賣出去。原因很簡單:它與局域網標准不兼容。如果當時我們做足功課,做些市場調查,我們就會知道兼容性即使不是致命的也將會是個大問題。那樣我們就不會把自己數以萬計的美元浪費在專利申請和樣片生產上了。

迷思三:如果你不申請專利,別人會偷走你的想法

事實上沒有人會對你的想法有興趣,除非你的想法被證明是成功的,但那時對於偷學者為時已晚。即是說真的有人對你的想法非常認同,但是他聰明的話自然會選擇跟你合作,如果不是,他做什麼都是威脅不到你的。

有時候專利還是有點用的:它會讓投資人感覺很保險。但我強烈建議你自己來處理專利申請,通過一些學習你可以做得比專利申請代理商做得更好,而且可以節省一大筆錢。

迷思四:你的看法很重要

事實上你和你的合伙人對你們產品的看法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客戶會怎麼看待你們的產品。我們很自然的會假設,如果你和你的伙計們都認為你們的產品很好,那麼其他成千上萬的人們也會這樣認為,事情有的時候是這樣,但大多數的時候不是。原因是你是如此的聰明可以設計出這麼好的產品,那麼你跟那些產品的使用者是不一樣的。相對於你,你的客戶們要更為平庸一些,他們的口味也會更為平庸一些。如果你的產品是為了迎合那些會在乎你自己在乎的那些東西的人的話,你的用戶群將會非常小。

迷思五:盈利模式都是假的

就像迷思二一樣,有時候這也是事實。像Carl Sagan常說的“預言是失敗的藝術”。你永遠也無法知道你的生意會賺多少錢,也無法知道要花多少錢去占領市場。需要盈利模式的理由是讓你自己做一個全面的思考,並讓自己確信投資將會得到回報。如果你經過計算發現,即使只是要保持不虧損你的用戶群也必須比現在的市場大十倍,那麼你也許就需要重新考慮了。就像艾森豪威爾說的,計劃一無是處,但作計劃卻不可或缺。

以此為基礎,很多創業者們都會犯一個典型的錯誤。他們常這樣說“只要我們占有哪怕是1%的市場份額,我們也會賺大錢”。這樣的說法直接暴露出你沒有仔細的分析過用戶的需求。你也許同樣會說“100個客戶中至少會有一個客戶買我們的東西吧(或者坦白地說,這一點也不能肯定)”。這樣想根本無法增強自信心。

迷思六:懂得的知識比認識的人重要

你一直都拒絕否認這一點。從小到大,你都相信聰明比什麼都重要,你也不會相信媽媽所說的“學會與他人相處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事實是-人際關系比知識要來的重要。這並不是說聰明、有學問沒有用。你的學識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會被推薦給“誰”。但最終,認識並信任,會比你的學識對你的前程有更大的決定性作用。商業活動是異常復雜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可能具有完成一個商業決定所需要的所有知識和經驗,所以精明的人們會把他們的權力下放給其他人。而當他們選擇下放的對像是,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認識並信任的人。


迷思七:博士頭銜很有用

實際上擁有博士頭銜只能證明你不是低能兒。從我的經驗看來,擁有博士頭銜只會對獲得商業成功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在學業上獲得成功的方式與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方式恰好相反。在學業上,你的同僚決定你的成功,在商業上,你的顧客決定你的成功,而你的顧客,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說,不會是你的同僚。

迷思八:我需要500萬作為啟動資金

事實上除非你是做硬件的,否則你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啟動資金。Paul Graham 說過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就不展開了,之說幾句:你不需要啟動資金,但你必須願意自己做。你必須自己實現自己的想法,沒有人會為你去做,也沒有人會出錢雇人為你去做。原因很簡單:如果你都不願意為你想法的商業潛能而放棄你的休息時間,為什麼別人要用他們辛苦賺來的錢為此冒險。

迷思九:有好的想法是我的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

事實上好想法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

1. 誰是你的顧客
2. 他們為什麼要買你的產品
3. 你的團隊有些什麼人
4. 有哪些風險

迷思十:沒有競爭對手再好不過

如果你所處的行業沒有競爭對手,最有可能的理由是,它根本就不能賺錢。這個世界上有60億人口,幾乎完全沒有可能還存在一個沒有任何人發覺的有利可圖的市場。

最好的消息莫過於你的競爭對手都很菜。絕大部分的公司都運作的不是特別好。他們制作贗品、欺騙顧客、他們的員工都很傻冒。你總是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市場機會,進入,然後打敗競爭者。你並不想要沒有競爭對手,你想要的是差的競爭對手,放心,他們多得是。

額外獎勵,迷思十一:上市會讓我開心

如果創業的過程讓你厭倦,你大概是不會成功的。它是如此艱難,如果你不能從中找到樂趣,它會讓你筋疲力盡。即使你通過肮髒的交易變得富有,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也只是會惋惜青春的流逝。古董和跑車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只有一種快樂是可以用錢買到的:就是當你作為投資人聽一個小伙子興奮的向你講述他新鮮的商業計劃。

所有這些都可以總結成一句話:重要的是客戶。商業成功的不只是一個好想法,好想法到處都是。商業成功是需要有一個好想法、組織一個好團隊、把想法做成好產品、最終把它賣給客戶。很簡單,也很復雜。

祝你好運!

2008年4月3日

衣衫襤褸的慈善家

身影無形的富人榜樣
他開玩笑說自己是個“衣衫襤褸的慈善家”

吉姆·德威爾 (Jim Dwyer)文
NYT 陳戰 譯

  晚上,查克·費尼(Chuck Feeney)結束了慶祝活動,衣冠不整、步伐蹣跚地從林蔭大道的一棟大廈中走出,臉上盡顯疲憊的笑容。他乘船而去,消失在夜色中。來往的人們並不認識這位當代最慷慨卻又默默無聞的慈善家。他又一次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這是他幾十年來學會的一種本領。

  去年,由費尼創立的大西洋慈善會(the Atlantic Philanthropies)向世界各地提供了4.58億美元慈善基金,在美國僅次於福特基金會(the Ford )和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s)。由費尼創立的大西洋慈善會與之前一些小型基金會從1982年開始已經提供了40億美元的基金;計劃日後將剩余資產——現有40 億美元並逐日遞增——在2017年前全部捐出。

  除此之外,費尼很少為人所知,通過一系列密謀策劃,他開始掩飾自己的身份、家產及捐贈事業。為逃避美國對於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法律規定,他特意將基金會建在百慕大群島,因此大西洋慈善會並沒有出現在美國最大的慈善會的行列之中。在十年前的一次商業爭議中,費尼的事跡曾曇花一現,但是很快就銷聲匿跡。

  盡管如此,在紐約伊麗莎白市(Elizabeth, N.J.)長大,現年76歲的費尼正悄悄地掀開面紗。他與傳記作家、新聞記者康諾·歐克雷(Conor O’Clery)合作,後者的新書《億萬富翁不再》(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最近由公共事務出版社(Public Affairs)出版發行。書中,他寫到,五十年前費尼和他的合伙人如何憑借向歐洲各港口的美國水手們兜售五連包烈酒起家,並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眾多的機場免稅商店——總是比警察或者移民局領先一步。

  深藏不露

  據歐克雷說,費尼的一生是一部精彩的傳奇,獨自一人創造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但他對此卻毫不熱衷;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他會成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般的大人物。費尼不定制服裝,總是買成衣。他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各地由基金會租賃的居所裡。他搭乘經濟艙,平時坐地鐵或者出租車。他的五個孩子——包括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在暑期做服務生,賓館女僕或者收銀員。

  1987年,他將自己幾乎所有的財產捐贈給了基金會,自己的資本淨值不足500萬美元。(根據離婚協議,他的第一位妻子獲得了7所寓所,6000萬美元及基金會的債券。)

  歐克雷引用了他的一句玩笑話:“如何變成百萬富翁?得先做個億萬富翁。”

  在曼哈頓東區的一個午餐會上,費尼熱情飽滿地談論著世界問題——2003年2月15日,他在倫敦參加了反對入侵伊拉克的國際抗議活動——但是在被問到他為何深藏不露時,他卻閃爍其詞。

  “我覺得這是我的生命。”費尼說,“我不想告訴富人們怎樣使用自己的財富。他們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隱瞞自己的身份時,身穿夏威夷襯衫與藍色夾克的他轉過臉想了一陣。

  “很多有錢人,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用錢來做善事,”他說。“如果他們知道這可以給他們帶來如此多的滿足,我不必勸說他們這樣做。媒體會報道某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算不出來這可以是多少份烤奶酪番茄三明治。你們能吃多少?”
  
  千金散盡

  大西洋慈善會不采納外來建議,而是自己尋求方案。它曾向南非艾滋病診所提供贊助;向越南學齡兒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贊助布朗克斯區家庭健康工作者們及古巴醫療事業。

  它支付了包括越南峴港市廢水處理、澳大利亞癌症研究及菲律賓面癱兒童整形手術的費用。作為康奈爾大學(the Cornell University)的畢業生,他向母校捐贈了6億美元;作為美籍愛爾蘭人,他向愛爾蘭的學校捐贈了10億美元。

  1993年,費尼注意到北愛爾蘭的暴力活動似乎永無止境,於是與他的出版商朋友尼奧·歐唐德(Niall O’Dowd)會面,尼奧要求他參加支持主張和談的非官方使節組織。最終費尼同意向共和黨黨派及其支持者提供基金。

  在美國互助生命保險公司(Mutual of America)周一為該書出版而舉辦的的慶功宴上,眾多來自伊麗莎白市的費尼的兒時好友前來為他喝彩。同時到場的還有費尼的四個孩子。對於費尼疏散家財對他們造成了損失的說法,他們嗤之以鼻。

  “這有些奇怪,但他這樣做,接受捐贈的人不必特殊對待我們,”萊斯利·費尼·貝利(Leslie Feeney Baily)說。“這讓我們與正常人無異。”

  費尼·貝利小姐十幾歲時,與女友一起給歐洲的男生打了不少長途電話。當她的父親發現了厚厚的話費單後,就切斷了自家的電話,貼出了一張本市地圖,上面標有附近地區公用電話。

  “接著,他將賬單送到那女孩的父親那裡,”費尼·貝利小姐說。“當時很令人尷尬。”




  1999年,大西洋慈善會理事決定將基金全部捐出而不是繼續保留。這一活動,被稱為“日落行動”,與大多數永久持有基金的慈善會是不同的。

  大西洋慈善會表示主動制定終止基金的時間表體現了創立者查克·費尼的處事精神與哲學。這位出身企業家的慈善家的故事出現在康諾·歐克雷的新書《億萬富翁不再:查克·費尼如何家財萬貫而秘密千金散去》(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How Chuck Feene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 Without Anyone Knowing)中。

  作為DFS環球免稅集團(Duty Free Shoppers)的共同創始人之一,費尼受到了偉大的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的影響。在大西洋慈善會理事的記錄上,談到關於基金會的未來時,費尼說道:“我認為,除非富人們在一生中用財富來幫助做有意義的事,要不然他們無形中給未來的一代制造了不少麻煩。”

  出生在新澤西州一個愛爾蘭-美國工薪家庭的費尼將蓋爾人(Gaelic)的一句諺語銘記在心:“壽衣是沒有口袋的”。

  其他捐贈機構也擁護“日落行動”,其中最為矚目的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它在2006年表示,將於50年內在最後一位理事去世時捐盡所有的財產。這一政策的建議者表示,如此可以督促基金的形成及促使基金會更快、更有效地實現目標。

欲治通脹 先穩儲蓄

《財經網》   [ 04-02 21:05 ]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謝國忠:現任政府應學習朱镕基前總理的辦法,穩儲蓄,樹預期

  【背景】3月31日,央行發布貨幣政策委員會2008年第一季度例會紀要,提出今年宏觀調控中心工作是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應從增加供給和穩定預期等方面,綜合采取措施;下一階段,央行將堅決執行從緊貨幣政策取向。

  貨幣政策委員會重申,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的壓力較大,貨幣信貸投放仍然偏多,流動性過剩矛盾尚未緩解,價格上漲的壓力明顯;次貸危機導致全球經濟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增加。

  世界銀行日前公布的《東亞經濟半年報》預測,由於全球經濟下滑可能對中國出口產生不利影響,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降低2個百分點,至9.5%。

  國家統計局3月28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2月,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連續第六個月亮起黃燈,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消費者滿意指數再度下降。這些數字提出一個問題:政府提出的將CPI漲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標,得到認可、轉化為預期了嗎?
  
  本刊特約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政府不應該再幻想以價格管制來壓住通脹,更不應該期待用口頭保證來緩解通脹,而應該用政策工具穩住老百姓的通脹預期,使價格緩慢上升,為通脹“泄洪”。

  他指出,長期的價格管制,已經使政府陷入十年來最大的考驗。由於政府在經濟形勢適宜的時候沒有推進價格改革,導致目前價格普遍上漲,加上年輕勞動力相對短缺導致的工資上漲,中國已形成全面性的通脹。

  他建議,首先要穩住儲蓄,保證銀行存款不貶值,否則,通脹惡化下去,就難免出現搶購、囤積等現像。他認為,“美國降息中國就不能加息”的觀點是錯誤的,如果中國只在口頭上保證控制通脹,而不是加息為存款保值,老百姓必然會恐慌。

  在他看來,現任政府應學習朱镕基前總理用加息治通脹的辦法,著重對長期存款加息。這樣,一方面可以為老百姓存款提供保值;另一方面,也不會吸引太多熱錢。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對外資進入控制日益趨嚴。

  謝國忠的第二條建議是用財政補貼低保、學生等弱勢群體。他分析說,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直接導致了糧食需求量的增加,加上生物能源等需求因素,糧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漲價已成必然;中國目前財政狀況良好,有能力負擔這筆支出。

  謝國忠建議,中國必須從現在開始,花三年左右時間,使資源價格慢慢漲至合理水平。他認為,中國面臨著1998年以來最大的考驗,對內必須通過相對價格調整,理順內部經濟結構,治理通脹;對外還要防止彙率大幅調整可能影響外貿競爭力下降等問題。

  他預計,美元兌人民幣彙率在明年會觸底降至6.2左右,加上工資和資源價格回升等因素,以美元計,中國制造成本將上升100%到150%,高於其他國家50%的漲幅。這將迫使中國改變出口模式,降低外貿銷售,並加快產業升級。

  謝國忠還建議,中國可以趁全球公司市場價格較低的時機,購買歐美企業的技術、管理、品牌,努力取代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地位,實現從消費產品生產到設備等資本積累產品生產的過渡。他認為,中國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貿易發展方向是建立與發展中國家的良性貿易互動。■

石油泡沫就會破滅

油價之謎
謝國忠《財經》雜志 [2007-12-10]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包括石油泡沫在內的各種泡沫,只有在通貨膨脹超出控制、央行徹底回收流動性後才可能終止

盡管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國正面臨經濟衰退風險,2007年以來,油價卻不斷衝擊新高,上漲了近60%,甚至逼至100美元/桶的高位。油價肯定是一個泡沫,但這種狀況看來仍將持續。

年初,我曾經預測,泡沫將於18個到24個月內破滅,石油正常的價格應該在40美元/桶左右,當泡沫破裂之際,石油價格將向下修正。現在,我仍然相信結局會是如此,但時間需要推遲六個月。

油價展望

全球股票和信貸市場因為次貸危機而下行,這場危機可能令信貸收緊,而這對於依靠借貸度日的美國消費者和美國經濟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信貸風險動搖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商品零售額和公司利潤將會減緩甚至下降。

以上情況對石油會產生同樣的影響。美國幾乎占世界石油消費的四分之一,或是中國石油消費的3倍。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即使中國和印度經濟依舊增長強勁,全球石油需求同樣會減少。但事實是,隨著次貸危機形勢日趨緊張,石油價格反而激升。這裡,弱勢的美元被當做是最大的原因。但美元貶值反映的是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而衰退將會打壓油價,油價卻還是以遠超美元貶值的速度在不斷上漲。很顯然,美元貶值並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這一現像。

如果美元貶值,貴重金屬的價值將趨於上升。原因在於,貨幣貶值將引發通貨膨脹,在此過程中,貴重金屬仍將保持其實際價值。於是,貴重金屬需求因為通脹預期而增加,而其他固定資產,從大宗商品到房地產,雖然均有著對衝通脹的潛質,卻明顯不及貴重金屬。高通脹往往意味著經濟走弱,從而帶來工業產品和房地產需求的減少,而它們的價格會對供求關系做出反應。比如,雖然美國經濟走弱,但工業用金屬可能仍會表現良好,因為中國和印度在2008年仍將繁榮,它們對這些金屬的需求占據市場淨需求的大多數。但對石油來說,由於這一商品更多地與美國需求關聯,因此,它的價格應該對美國經濟表現得更為敏感。

美國經濟衰退會推動資本流入中國和印度,並推動當地的股票市場繁榮,盡管其價格已經很高。它同時也會減少對美國本土股票的購買,這會使得美國股票價格下跌。總的來說,同在通脹的背景下,固定資產價格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走勢。

以上分析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在2008年可能會有不同走勢。那些與美國經濟關聯緊密的商品,例如石油,將無法有好的表現。而更多依賴中國需求的商品將表現良好。貴重金屬由於其對衝通脹的特征,也將備受青睞。

幾乎所有大宗商品價格均在2002年開始上漲,但它們的命運在2008年將會不同。當美元開始明顯恢復之際,所有大宗商品價格均會回落。這種情況發生的前提有兩個,首先美國必須從伊拉克撤軍,另外資產價格必須落到底部。

由於戰爭,美國每日軍費支出高達5億美元。戰爭一日不停,美國經濟傷痛一日不止。在資產價格落至底部前,海外不會有信心提供借款。美元可能在2008年末或2009年落至低點。而美元較強勁的恢復,將主要基於美國國內結構性改革及美國競爭力的提高,醫療保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如果美元走強,大宗商品價格及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回落也就指日可待;目前看來,這可能會在2010年發生。

石油泡沫

我認為,油價高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機。自2003年以來,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貨交易量已經翻了30倍。目前,市場每日總需求大概在8600萬桶左右,而期貨市場總的交易量已經是這一數字的20倍。歷史上,原油期貨是石油的買賣雙方對衝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因此,原油期貨價格應該可以反映未來原油價格的走勢,並成為判斷未來情況的有意義的信號。而現在的市場更像是20個人圍坐在一起,來猜某個人可能做什麼。目前的價格更多地反映了那些參與猜測的人的情況,而不是真正的供應和需求方。

兩年前我曾說,石油價格與華爾街交易商的人數相關。我現在仍然堅信這點。油價在次貸危機蔓延的時候走高,中間不乏基金和投資銀行的作用,因為他們不僅交易次貸產品,同樣交易石油期貨。這些投資經理人為了彌補虧損,不得不大舉介入石油期貨交易。在這場對賭中,如果他們輸了,他們將失去豐厚的分紅和工作;但即使他們不參與,他們同樣會因為次貸損失而丟失飯碗。而一旦賭博贏了,他們將重獲桂冠。正因為有太多的投資經理人都抱著同樣的想法,這種集體效應推動了石油價格走高。

石油供給對價格的反應不夠敏感,也推動了石油泡沫。石油生產量的80%均出自政府控制的企業。2007年石油均價大概是1990年的4倍,而由於石油升值,石油出口國家每年獲得近9000億美元的額外收益。我們可以猜測,對於私人企業來說,不管多富裕,他們始終會想賺更多的錢。而對於政府來說,錢已經多得花不出去,因此也就缺少賺更多錢的激勵。石油價格越走高,增產的刺激就越小。這一關系反而幫助了那些投機商,因為他們可以不用擔心石油供應方面的問題了。

他們惟一擔心的或許就是石油需求受損。國際能源署(IEA)2007年四次下調了能源需求預測至8570萬桶/天。最近一次,IEA將2007年四季度的需求預測減少了50萬桶/天。我懷疑,石油需求在2008年根本不會增長,因為美國經濟放緩必然帶動石油需求大幅走弱。

但石油需求的向下調整並沒有損害投機商的信心,因為他們必須從某處贏得錢,所以他們可以千方百計找到樂觀的理由並堅定自己的信心。請記住,所謂煉油能力受限的理由,已經支撐石油牛氣衝天地走了很遠一程。正如我此前所寫的,這理由很可笑,現在所有人也都同意。但是,他們還有別的理由來堅定對油價的信心。

多頭一直聲稱,石油資源正在逐漸消失,正因為此,石油價格才可能無視供求平衡而飆升。實際上,在2001年到2006年間,石油儲備上漲了5.6%,消費則上漲了9%,初看起來,這似乎是支撐石油殆盡論的,但快速的需求增長與全球經濟的強力上行是脫不開關系的。而美國經濟一旦蕭條,明年的需求甚至會下降。而且,石油儲備還可以支撐現在的消費水平45年,那麼石油價格為什麼要現在就開始做出反應呢?

石油殆盡論的真假其實並不重要。只要有足夠多的投機商相信它,油價就會上升。而如果有足夠多的錢,那麼所有的預測都可以自然實現。

當前油價高企好的一面,在於技術和需求對它做出的反應。例如,核能重新復興。未來20年,這一技術將越來越多地影響石油的需求。個人消費行為變化也保證了石油需求的下降。過去20年,汽車引擎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30%,但由於SUV的流行,汽車平均重量也上升了30%。由於石油消費中有近50%是為汽車所消耗,如果汽車重量降至20年前的平均水平,那麼石油消費量將會減少15%。現在面對油價的上漲,節能型汽車的銷量開始上升,而SUV的銷量在下降。

由於技術和需求的變化具有剛性,因此即使價格下調,原油需求也難以再度上升。這將構成石油價格傾頹的基礎。當資金用盡或出現其他阻礙資金循環的因素後,石油泡沫就會破滅。在石油價格達到100美元/桶的時候,市場的流通量是實際需求的20倍,有近1700億美元每日在石油市場上交易。由於期貨市場只需投入名義價值的一部分,實際上這些投機商所支付的金額只有五分之一或者更少。

這與股票市場(1萬億美元)或者外彙市場(2萬億美元)相比仍然是一個小數字。我們並不知道,這些流通量裡有多少是新的資金,有多少是來自於循環使用。我懷疑,絕大多數流通量均是來自於循環使用。這很令人驚訝——市場上500億美元的資本流動卻使消費者每年要為石油支付超過2萬億美元。

2006年,一個主要的能源對衝基金Amaranth倒閉,並引發市場大規模修正,卻並沒有對其他基金產生影響。但下次不會如此幸運。次貸危機已經削弱了眾多大型金融機構的資本基礎,如果這一基礎進一步萎縮,它們就有可能削減在石油市場上的頭寸;而如果一個機構這樣做了,其他機構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並最終引發泡沫破裂。

金融資本主義重臨?

石油泡沫與次貸泡沫一樣,是全球流動性泛濫所引起的。而流動性泛濫,則緣自金融資本主義的再度崛起。按亞當斯密的觀點,在市場經濟中,金融市場追隨實體經濟,資金追逐利潤在不同部門間流動,最終形成資本的最佳分配,所有投資都可以獲得相同的回報。如果市場上有太多流動資本,回報也會像在普通供求關系中一樣回落。但一些金融資本家認定,過度的資本供給並不會拉低回報,他們試圖建立壟斷地位或使經濟形成泡沫,以便使收入在消費者、工人及資本擁有者之間再度分配。

一個世紀前,西方國家進入了金融資本主義時代。諸如鐵路、輪船、電力和電報等新技術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減弱了勞動力的談判能力,因為它們可以替代勞動力。這加劇了收入的集中,金融寡頭的時代到來了。他們在股票市場上投機,其成功導致更多的資本再投資,這種動力推動泡沫逐漸被吹大,並在1929年徹底破滅。此後,西方政府引入財政再分配政策以減少收入差距,並建立起反壟斷機構。“二戰”後,這種機制最終確定了由中產階級引領消費和經濟增長的現狀。

形成金融資本主義的因素有三個:首先,25年前裡根-撒切爾的改革提高了效率,但也減弱了勞動力的談判能力;其次,全球化也降低了勞動力的談判能力,尤其在發達國家;最後,對於那些發達經濟體中身處中間階層的白領工人來說,IT革命也同樣降低了他們的談判能力。一個世紀前,經濟快速增長伴隨著收入的集中,政府面對新技術帶來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無能為力;今天,我們再次看到了這種現像。

現在的金融資本主義中,基金經理和交易商成為市場的主宰,他們與金融寡頭之間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用別人的錢來投機,因此其風險偏好也更大。這種風險和回報的高度不對稱性,也是現今金融市場波動如此之大的原因。

一個世紀前,投機之後伴隨著通脹緊縮,投機者出於需求減弱的恐懼而逃出市場,需求隨著資產價格的回落而減弱。但對於現在這些用別人的錢來投機的人來說,恐懼並不存在。一旦泡沫破滅,投機者就轉戰其他市場,其他泡沫隨之湧現。這種情況只有在通脹超出控制、央行徹底回收流動性後才可能終止。

石油泡沫也許會破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泡沫的終點。當石油價格下降後,也會暫時降低通脹,並給央行向市場投放更多貨幣提供借口。市場流動性的增加將會帶來其他的泡沫,甚至石油泡沫也可能卷土重來。只有當通貨膨脹蔓延全球之後,這一切才會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