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8 07:56
美國已重新佔據對中歐戰略優勢
人民幣貶值拐點正在到來?
張庭賓
中國宏觀調控對宏觀變局的敏感性正在增強。
5月20日本專欄(《中華元戰略報告》之“環球政經透視”專欄,筆者註)刊發了《中國經濟或將加速探底》一文(此文未曾公開發表)。 5月23日,溫家寶總理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經濟形勢稱,世界經濟復甦的曲折性、艱鉅性進一步凸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
壓力首先來自於4月份熱錢再度外流:在外貿順差184.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84.01億美元的情況下,而外匯占款卻減少600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存款減少4656億元;與此同時, 4月份銀行貸款增加僅6818億,同比少增612億元,明顯低於市場預期。而5月24日公佈的5月份匯豐PMI降至48.7。
這可看作在2011年10月,國務院適時適度微調放鬆調控之後,再一輪對宏觀調控進行微調放鬆。據稱,會出台更多擴大內需政策,包括促進節能家電消費等;發改委近期也開始提高項目審批速度,部分原定下半年開工的現在已經提前到上半年,僅5月8日一天,就有4個城市的機場建設項目報告獲批。此外,還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市政、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建設。此外,5月26日,銀監會出台鼓勵民資投資銀行業細則。
那麼,這些舉措能否阻止中國經濟繼續探底呢?筆者認為,這會減緩中國經濟探底的速度,但是無法改變探大底的大勢。一則因為此次穩增長仍是微調,仍理性堅守了“穩定和嚴格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底線;二是穩增長的措施主要是財政政策,在土地財政銳減的情況下,地方融資平台壓力驟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增支心有餘而力不足;三,在4萬億元拉動的大規模投資後,基建已經過度,新回收週期更長,民間投資意願很低。強行財政推動只能更傷居民消費。
此次穩增長仍然是政府主導的財政信貸拉動模式,其效果自2008年底的4萬億救市以來,已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接近三而竭了,即這種模式已經接近終結了— —如若再強行寬鬆貨幣釋放信貸,很可能引發比2011年更惡性的通脹,而且以房價、食品價格大漲的方式出現,社會穩定將面臨空前壓力。
簡言之,當今中國經濟已經逼近最後兩難境地,迴旋空間已經很小,只能兩相其害取其輕,在筆者看來,與其惡性通脹不如探大底,前者可能會導致社會經濟秩序崩潰的惡果,後者反而可能倒逼出再造競爭力的真正改革。
至於真正的改革,筆者在過去3年中已經反復指出:其必以“全能管制投資型政府”向“有限責任服務型政府”轉變為核心;以土地、礦產等天賦資源收益全民分享為基礎,以競爭性領域充分市場化和政府有效承擔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為兩翼;以對民間資本開放醫療、教育、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為立足點,以綠色高科技循環經濟為產業方向。如此,方能再造新動力機制,推動中國經濟走出大底,並開啟新一輪科學可持續發展週期。
然而,在當今政府職能未能轉換之前,還遠不是討論如何走出大底的時候,眼前更切實際的問題是,這個痛苦的探底是否能夠避免?這個底探得到底有多深?加速探底的市場標誌是什麼?
對於這三個問題,本人的看法是:1,探底已無可避免,政府通過稅賦吸納民間財富低效投資模式已到盡頭;歐債危機、美國再工業化使外需必然盛極而衰;財富再分配日益惡化,富人紛紛移民,窮人消費力銳減,內需難免持續萎縮;2,這個底將深得超過大多數人想像,比2008年深,比1997年深,前兩次探底是中國經濟模式——外資外貿依賴+政府投資拉動型經濟的階段下探和再次增強,此次是這一模式的終結。 3,加速探底的市場標誌是熱錢大規模外流,人民幣對外大幅貶值。
那麼,近日的人民幣貶值是開始嗎?從5月2日至26日,人民幣對美元已經貶值了0.933%,這一次人民幣拐點的狼很可能真的來了,原因如下:
1,從美元兌人民幣走勢的技術線上看,年初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已經持續走平,築底跡像明顯。而香港一年期NDF走勢則更顯著——從2月8日到5月25日已經貶值了2.4%。其背景是中國既有經濟模式盛極而衰,及土地和勞動力紅利的拐點到來等。
2,自5月初以來,歐元兌美元大跌了5.78%,技術上很可能跌到1.18,不排除跌到1.0(再跌20%)附近。其背景是,隨著希臘大選首輪組閣失敗,左翼反緊縮聯盟崛起,希臘退出歐元區概率大增;同時西班牙財政和銀行業危機升級,意大利情況也更麻煩;加之法國奧朗德總統上台後,與德國就歐債危機救助分歧加大。而歐元區實體經濟也不樂觀,PMI已經連續半年低於50枯榮線以下,最新5月份的更只有45%,歐元對美元進入貶值週期幾成定局。
3,美元指數自5月初已經升值了4.8%,反映了市場對於美國經濟相對樂觀預期。美國經濟復甦雖然仍不穩定,但幾個重要指標均在好轉或相對較好:1,美國PMI近幾個月來一直在50以上,其中五月PMI為54,經濟繼續增長;2,美國6月路透/密歇根消費者情緒指數為79.3,創下2008年1月來新高。 3,美國4月份舊房和新房銷售均量價齊升,特別是舊房銷售中間價同比增長10.1%,創下2006年1月以來最大漲幅;新房銷售中間價則同比增長4.9%。
即從全球經濟金融的戰略大局上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中、歐的戰略態勢已發生了逆轉。原本中國和歐洲處於戰略優勢,美國岌岌可危。然而此後,美國通過美元貶值、大量出售美債、重要企業破產重組、再工業化等措施不斷轉嫁危機;而中國則18萬億巨額投資致債台高壘;房價暴漲耗盡居民財富積累,透支未來收入及需求;人民幣升值、救市導致的國際商品價格大漲、房價大漲導致的勞動力價格上漲,對中國製造涸轍而魚;大量購買美債歐債,支持歐美保障福利而國人缺乏保障不敢消費等等,致使中美之間的天平逆轉;歐洲則只犯了一個重大錯誤——在2010年希臘欺詐入盟被曝光後,沒有果斷將其驅逐出歐元區,使得今天歐元區的堤壩很可能潰於這一個蟻穴。
一言以蔽之,今天的美國雖然仍有著金融衍生品泡沫等軟肋,但是它已基本成功地轉為主動地位。這還僅僅是貨幣、金融和經濟層面的。美國在政治軍事方面都擁有先手權,在伊朗和黃岩島、釣魚島等焦點上仍引而不發,倘若11月份奧巴馬連任總統,美國都可能動用這些棋子。
在2008年11月,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希拉里任國務卿時,本人就指出,加上幕後的比爾?克林頓,這個“三駕馬車”將是全球超強的政治家組合,任何低估他們智慧和能量的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現在已經初步得到印證。
還有阻止美元大反攻步伐的可能嗎?以中、歐現在的情勢已經很難,除非美國自身發生重大天災人禍。
換言之,正在貶值的人民幣,很可能已經迎來對美元由漲而跌的拐點。中國經濟探大底將繼續,但從長远战略眼光而言,如果因此倒逼中國改革攻堅成功,反而是一個歷史性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