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

中國宏觀調控水平明顯提高

2012-06-11


半市場化降息初顯結構調整誠意

中國宏觀調控水平明顯提高

張庭賓



6月7日央行降息令人欣喜,水平頗高。

從一個市場觀察人士的角度,本人認為此次降息不僅在情理之中,而且時機把握非常精準。一則從股市看,上證指數在6月4日大跌64.89點後,破位下跌風險相當大,如果不出政策,很可能就此下破2000點,會加速收縮總流動性,造成國民財產性收入,進而內需大縮水;二則,正如本人5月20日撰文指出——“中國經濟或將加速探底”,4月份外匯占款再次減少,人民幣再度貶值,當6月6日四月用電量同比僅增3.7%,都在驗證這個判斷,而央行在四月用電量數據公佈後,當即降息,可謂果斷及時。

從一個社會經濟觀察者角度,本人對於此次降息的方法尤其讚賞,在存貸款利息同降之時,存款利率上限可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下限可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這意味著降息後,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達3.575%,比降息前的基準利率3.5%還高;而貸款利率最低僅為5.048%。

由此,6月8日,工、農、中、建、交和郵儲銀行一致按新存款基準利率將一年期的上調至3.5%,即保持了老基準利率。而寧波銀行一次上浮到頂,即3.575%。相對於4月CPI3.4%,5月CPI3.0%,此舉扭轉了多年來存款負利率的畸形。

這一舉措首次顯示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誠意。十幾年來,“結構調整”屢屢雷聲大雨點小,其重要原因是利率扭曲:存款負利率對百姓不公;地方政府、國有企業低息貸款推動重複建設低效投資;民營企業貸款受歧視,民間金融非法經營高風險推高民間貸款利率。

這背後暗藏著幾個財富再分配不公:1,銀行和百姓之間不公,銀行暴利,存款人虧損;2.官方國企與民企間不公;3,金融業和工商業之間的不公。而今畸形得以初步扭轉,結構調整也有了初步利益推動機制。

此次降息標本兼治,令人擊節,似乎並非偶然。此輪調控,特別是從2011年8月以來,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決策,均有章有法,節點踩的比較準,確有預調微調之功力。

——8月底,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基數,將商業銀行表外貸款全部納入管理,實行全社會流動性總額調控,為有效貨幣信貸調控打下基礎。

——10月29日,國務院會議提出“適時適度預調微調”,開始拯救溫州民間經濟。此前的11日,針對擴大存款準備金基數帶來的實際信貸收縮——接近提高三次0.5%存款準備金率,本人撰文指出“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的最後機會”。

——10月29日至今,郭樹清任職證監會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避免了股市快速下跌。

——2012年2月24日5月18日,央行兩次下調0.5%存款準備金率,以對沖熱錢外流所帶來的商業銀行流動性短缺。

——2012年4月15日,央行宣佈人民幣對美元浮動匯率區間由0.5%擴大到1.0%,國務院領導稱人民幣匯率已沒有低估,暗示了按市場要求貶值的可能。此舉非常及時,避免瞭如果熱錢大規模外流時,熱錢低價進高價出,造成中國外儲超規模減耗,甚至導緻美元兌付危機的可能。這一隱患也是近兩年筆者反复提醒的。

此外,對房地產調控不放鬆,對於各地試探突破中央政策底線的,露頭就打,毫不手軟。再加上此次連消帶打,攻守兼備的降息,足以證明從去年8月份以來的宏觀調控是思路明智,​​深諳中國經濟內在規律,按照現在已經出台的舉措,可以概括為:均衡流動性、穩股市、控樓價、松匯率。

不過,為“穩增長”再開基建可商榷,公路和機場肯定已經太過了,高速鐵路,特別是聯繫歐亞大陸國家間的干線鐵路,是戰略性的,不論何時都應該大手筆投入。如果不是6月3日八部委的推進國際版的意見莫名其妙,有失水準外,此輪調控相當高明,與2005-2009年度的宏觀調控反差明顯。

當年的調控似乎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對形勢的判斷後知後覺,措施的實際效果往往是助漲殺跌,壓過頭救過頭:在2005年7月以後到2007年底,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不斷加息,成為誘惑國際熱錢投機中國的主要動力,加之信貸不斷放鬆,導致了2007年10月的股市大泡沫和樓市泡沫;在2008年春天后,連續的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已經造成流動性緊缺,本人4月7日撰文警告再緊縮下去“中國世界工廠很可能會休克”,然央行仍持續緊縮,特別是6月7日一次性提高1%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導致A股上證指數3000點保衛戰慘敗,股市最後大跌至1664點,這一個A股“超級過山車”造成了熱錢對中國百姓儲蓄的數万億元的財富轉移。

那一輪的緊縮政策一直延續到10月份:10月15日才第一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其時世界工廠已經休克了。而其後接踵而至的救市又救過頭了,4萬億元帶動全國18萬億,蜂擁而出數千家地方融資平台,大推鐵路、公路、基建,特別促使房地產泡沫大爆發,而對社保等民生只是蜻蜓點水,造成今天非常沉重的負擔,也使現在宏觀調控的空間極為有限。

雖然現在宏觀調控水平比當年有了天壤之別,但形勢也不容樂觀。當今中國的主要挑戰是,舊的動力機制——政府主導投資+外貿外資優先模式正在衰退中,但新的動力機制——高效服務性政府、高效金融和服務業、土地礦產天賦資源主要歸社保、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高科技環保循環經濟等新動能萌發緩慢。

在這種舊力衰退新力待生的情況下,宏觀調控再高明,也只能是使經濟避免劇烈下滑硬著陸,避免股市樓市暴跌導致金融危機,不可能扭轉未來1-2年探大底的趨勢。不過,它可以讓探底不至於太深,痛苦的無法忍受,以至於破壞了再造新動力改革必要的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換言之,在宏觀調控思路清晰,敏銳明智的情況下,中國的下一個重大懸念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社會政治改革何時啟動落實,這個懸念的揭曉至少十八大以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