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

越南動蕩對中國的啟示

謝國忠談越南經濟動蕩對中國的啟示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2008年06月15日 南方都市報

  近期,越南陷入經濟動蕩。通貨膨脹、股市暴跌,國內貨幣加速貶值
—印度也呈現出相同的問題表征。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尚在,此番動蕩在信息更加充分流動的今天,很快引發了亞洲地區的廣泛憂慮甚至恐慌。

  中國與越南兩個經濟體存在哪些相同的金融命題?基於雙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越南經濟動蕩帶給中國有哪些啟示?南都就此系列問題訪談了國際金融專家謝國忠博士。

  南都:請您先分析一下越南經濟動蕩的原因。

  謝國忠: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熱錢進來後,在貨幣政策上得不到平衡。最近這幾年,有很多熱錢流入越南,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是投機的,有很多是公共基金,在香港地區和日本都有。越南這一經濟體並不很大,現在不過800多億美金,大概是上海的2/3規模。這些錢進去後,引起越南外彙儲備大幅度上升,外彙儲備的上升當然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一般來說就要對衝,對衝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像中國現在采取很多措施,效果也不是很明顯,因為輸入錢之後,後面還要跟進來錢,最終市場是有自己的內在機制的,不能兩全其美。

  所謂在貨幣政策上,利息、彙率、貨幣供應量三者之間,只能控制一個,要控制兩個是不太可能的。越南也不是很有經驗,所以讓貨幣供應量大幅度上升了,引起銀行的資金增多,信貸大幅度上升。這時他們的銀行正好有一個比較大的改革,除了國有銀行之外,出現了很多股份制銀行,這和中國有點類似。股份制銀行都是小銀行,要急速擴大其貸款,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在資金很多的情況下,它便尋找貸出去的地方,許多都貸給了炒股票的,以及炒房地產的。2006年信貸增幅為25%,2007年則為50%,今年第一季度達到了60%多。這麼多信貸出去,最終引起了通脹。今年春天開始,政府就覺得不行了,需要調控。調控引起另外一個影響,原來那麼多錢進來都是為了增長,覺得越南市場增長好;而調控後引起經濟回落,市場的心態就變了,開始撤錢。撤錢後股市大跌,房地產也開始跌,房地產信息不是很透明,然後貨幣彙率開始跌。

  南都:越南經濟體小,但印度近日股市暴跌、通貨膨脹、盧比加速貶值,經濟界目前也已經出現了“印度是否會成為第二個越南”的擔憂。印度經濟步越南後塵的可能性有多大?

  謝國忠:對,印度如果出現問題的話,那對世界影響就大了。印度是這個經濟周期的超級明星。印度一個大的問題就是物價控制、補貼。財政本來就是 7%的赤字了,能源上的補貼已經超過了5%的GDP,撐不住的。印度主要是借助外國的錢,外國人看好印度,很多錢進入它的股市裡,轉手進入銀行體系。然後政府發債券,借了這個錢來發補貼。外國的錢進入是看好它的經濟前景,如果它不補貼這個錢的話,它的能源經濟增長速度是會降低的,因為它成本上升了。它用外國人的錢去維持高增長,等於是外國人用自己的錢買了一個夢,這個夢不完全是真的。夢破的時候錢會退出去,退出去的時候貨幣會貶一點,就會出現通脹。現在已經加息過8%了,加息加到10%或者更高都是有可能的。印度可能到年底之前就會出現貨幣貶值,利息上升,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南都:如果印度真步越南後塵,那麼人們所擔心的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謝國忠:這次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跟10年前不一樣,因為這次新興市場除了越南和印度是赤字之外,整個新興市場的經濟,每年順差有5000億美金,跟10年前不一樣。10年前整個經濟市場是赤字,現在是順差,而且順差還很大。所以美金短缺還沒有成為一個普遍現像,只是一個個別現像。所以不會引起連鎖的貨幣危機,彙率危機會有,貨幣危機還沒有。但是熱錢縮水之後會造成過高的資產價值的回落,造成銀行的壞賬。

  金融危機會有幾種表達的方式,一個是彙率,一個是銀行的壞賬,一個是資產的價格。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三個是連起來的,因為借了美金,美金抽走之後,彙率下降,然後資產價格下降,引起壞賬。但是像日本金融危機這麼多年,它的彙率沒有什麼變化,就是銀行的壞賬和資產價格下降。這次有些國家,像越南、印度會類似於10年前我們看到的一些情況,但也不會那麼嚴重。像越南,它跟中國和日本借點錢也能頂住彙率。我覺得這是它應該做的事,但是它不一定會這麼做,因為通脹之後,它想通過貶值來保持競爭力,所以貶值不一定是它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但是貶值貶過頭了會形成惡性循環,一貶通脹,再貶再通脹。但是我覺得有些國家,資產價格會下降,像中國和印度。石油輸出國的資產價格是不會下降的,因為還有很多錢進來。像莫斯科是現在世界上最貴的城市,它的資產價格下來要等油價下降,石油泡沫破了之後才會下降,是比較後面的事情了。

  總體來說,是新一輪新興市場的危機來了,但是這個危機跟十年前不一樣。整體來說沒有美金的短缺,有些國家有美金的短缺,會出現貶值、銀行的壞賬、資產價格下降,三個同時出現,但是絕大多數國家沒有美金的短缺,不會出現很大的貶值,但是資產價格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調整,壞賬也會有一點,但不會出現所有的新興市場的銀行危機,像1998、1999,2000年,從東亞到俄羅斯一直到巴西,等於是整體的新興市場全部出現了危機。這次不一樣,是有的國家出現,但沒那麼普遍。

  南都:你剛才說的熱錢危機,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從2005年人民幣彙率改革以來,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迅速上升。 2005年到2007年三年間流入中國的熱錢超過8000億美元,占2007年底中國外彙儲備存量的一半以上。這麼巨大的熱錢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中國還應當采取哪些措施應對潛在的熱錢危機?

  謝國忠:熱錢倒流是會瞬間發生的。中國現在的預期主要是對升值的預期,中國的熱錢跟華人的關系非常深。中國不像越南,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在外面賣越南基金來的錢,這麼小的地方,一下子出現幾十家基金。中國在QD(合格境內投資人)方面,政府控制的錢是有限的。中國進來的熱錢主要是和華人有關,比如說深圳這麼大的一個現金市場,中國一半的現金在那邊。香港人、台灣人、全球華人的資金,比如在香港,至少我認識的人,都有現金在內地的,都是人民幣。這個錢是巨大的。

  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幣遠期在NDF(無本金不可交割遠期)上的價格還有升值的預期。升值的預期現已回落了很多,上個月最高是6.2,後來回落到 6.6,這兩天我沒看。中國現在的現貨價格是6.9多,等到遠期價格和現貨價格一樣的時候,就是一個轉折點了。那時熱錢回流的可能性就很大。

  南都:像您剛才說的通脹,中國也和越南在通脹上面臨著相似的問題。面對全球性通脹繼續上升的趨勢,對於經濟結構轉型尚未成功、仍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來說,會不會存在著更大的困難?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處理好通脹和人民幣升值等關聯難題?

  謝國忠:通脹一方面是因為過去錢放得太多,全世界都有通脹,另一方面說明現階段中國經濟模式有問題了。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它需要的勞動力和資源與中國的現狀已不吻合了,繼續推動這個模式會非常容易通脹的。中國過去的模式要調整了,調整是什麼意思呢?有通脹就要加息,加息後一些公司的成本上升,繼而退出市場;比較有競爭力的公司就擴大了,這是市場經濟自己調整的一種機制。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成功地做了調整。中國面臨的問題有很大的歷史性,但目前國內對調整依然沒有一個足夠的認識,總是光看著GDP速度的增加,想維持它的增加。我認為,現在高通脹高增加的狀況已不能維持下去了。

  現在宏觀政策主要是低利息和能源價格控制、補貼低效益的公司,對於已經不能撐下去的公司,依然通過補貼讓它強行生存下去。但現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暫時的問題,拖是沒有用的。當然調整後經濟增長會放慢,也會帶來一些失業,但這是一個經濟轉型的過程,需要把空間讓出來給效益比較高的公司發展。然後整個經濟的效益上升,進入下一輪比較高的增長階段。

  越南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2005年人民幣開始升值的時候,很多出口商要尋找另外的機會。而越南答應過很多出口商,它不會升值。於是,廣東東莞不少制衣、制鞋、制家具的企業就搬到越南去了。在熱錢進來的時候,越南沒有其他的手段,又不可以升值,所以帶來了貨幣的大幅度上升。越南不敢放棄對出口商“貨幣不升值”的承諾,怕有嚴重的後果,種子因此埋下:一方面要向出口商承諾貨幣不升值來吸引他們,一方面又沒有其它辦法來把貨幣的供應量壓住。在發展中國家,有很多其他的措施可以做,特別是對房地產和股市,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去壓制投機,這樣也可以減少熱錢的流入,因為熱錢的流入緣於看到資產價格大幅度的上升。政府裡面很多人,特別是官員,在炒樓、炒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身在其中,並不是自己完全能控制自己的。

  南都:另外我們也看到,在中國和越南的轉軌過程中,兩國的銀行都擔負了很多財政任務,這裡面有一定的虧損和壞賬。不管是在中國還是越南,銀行對於風險的抵抗能力都是很有待於提高的。

  謝國忠:中國的銀行業還是好不少的。第一點,中國從2004年到現在,對銀行的信貸管得比較嚴,主要體現在貸存比比較低,越南是很高的。第二點,中國的銀監會在撥備上這幾年都是逼得比較緊的,對下一輪的壞賬已經存了不少錢了,對應住了。

  還有就是我們對於房地產和股市早就不讓借錢了,房地產壓得比較嚴,開發商都借不到錢,說明管理還是有效果的。這次我們的銀行不會面臨1998年一樣40%的壞賬,但是我覺得10%以上是有可能的。

  南都:中國的銀行業在健全現代銀行制度的道路上,你覺得還有哪些關口要過?

  謝國忠:中國的國有銀行還是一個國家機關,還不是完全商業化的。中國的股份制銀行裡也有不健全的地方,它沒有一個很大的控股,股東結構比較分散。管理層特別熱衷於盈利的增長,盈利增長了就好發獎金。盈利的增長現在都靠貸款增加,最終如果變成壞賬,以後會有什麼事?這是以後的事,而盈利是今天的,這就是激勵機制裡的一個毛病。當然不光是中國,華爾街也有同樣的情況。

  南都:中國的市場化已經快30年了,利率和彙率等要素是不是也到了該考慮市場化的時候?

  謝國忠:中國現在在銀行這一塊管得嚴一點是應該的,因為銀行的存款是國家擔保的,政府在這方面確實需要做很多事情。銀行不是那麼靈活,帶來的損失也不是那麼大。因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銀行所做的,比如借錢造工廠、造橋、造房子,都不是那麼復雜。不像在一個成熟的體系裡,銀行業就變得很復雜。

  中國金融上最大的失敗就是股市沒弄好。股市是風險資本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在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股市應該起很大的作用。中國股市的出生就不太好,最初是為了幫國企解決困難的,所以不可能是個真正賺錢的地方,變成股民相互博弈,賭誰的運氣好。

  南都:就目前來說,主要是政府、國有企業與國有商業銀行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捆綁關系,使得金融領域的一些改革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為了避免遭遇可能的巨大危機,理順當前的金融監管權力結構是否顯得尤其必要?

  謝國忠:但是怎麼樣衝破這種利益捆綁關系?第一個能夠衝破的地方就是股市,有些有競爭力的公司至少還有股市可以做好,我就去投資,我去融了錢之後公司做好了,市場相信我,進入良性循環。現在談到股市,就是給誰給了多少錢,不談那個拿了錢的人給股民賺了多少錢。這樣的股市是不能健康發展的。股市發展很簡單,政府不要干預,讓它自己去折騰,自然會折騰出好東西來。雖然說股市制度嚴密一點,老百姓不容易有損失,但至少自由市場是會帶來好處的。

  南都:但是自由市場的前提是信息公開。

  謝國忠:是啊,只要有自由進出的機制,騙子公司騙了一回騙不了第二回。因為中國有政府干預機制,掛牌是一個短期產品,所以騙子公司就可以不斷地在股市裡面混,騙了之後換一個牌照樣再來,所以它沒有機會自己長大。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本報評論記者 亮棹 實習生 周安安 張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