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7日

希臘危機的幕後黑手

郎咸平:希臘危機的幕後黑手--新帝國主義在中國
作者:郎咸平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5-24

5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在北京其新書《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發表會上就“新帝國主義在中國如何操控和侵蝕我們的經濟”做了演講,他稱希臘危機是新帝國主義的一場陰謀,中國當下正處於美國經濟戰略的侵蝕之下。
  以下為郎咸平的演講實錄:

郎咸平:很感謝各位記者能夠參加新書發表會。其實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體會,比如說希臘危機怎麼來的?高盛為什麼會被美國證監會起訴?我們起了個名字叫做“高盛欺詐門”。

希臘的故事好像是愈演愈烈。似乎印證了我在2008年10月份所說的話:“金融海嘯到最後美國受輕傷,歐洲受重傷,我們更擔憂中國受內傷。”在整個運作過程當中,你會發現金融資本、金融炒家扮演了一個非常舉足輕重的角色。

我今天想跟各位提出一個觀念:危機本身並不可怕,最可怕就是我們對危機低估甚至無知,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舉一個例子,剛剛主持人介紹我說郎教授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你們乍一聽是不是覺得郎教授觀點偏頗、言論偏激,因此我有很大的爭議?

其實你們都應該能感受到從2001年開始一直到 2006、 2007年,尤其是在2004年國企改革討論的這段日子,我的爭議是很大。可是到了最近半年或是一年,你們已經慢慢看到了,已經不存在什麼爭議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大家慢慢理解了,我所提供的思維就是危機的思維,你沒有必要對危機的思維進行打發。而是當我提出危機的時候,每個人不是去吵架,而是細心定下心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過去對危機過於低估甚至無知?

當我講到危機的時候,你們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哎喲,郎教授你又偏激了!”並不是我偏激,很可能是你們本身對危機是低估的甚至無知的,這才是真正的危機,所以我透過這個機會跟各位談一個新觀念。

那就是說,這個所謂的新帝國主義不要去害怕它,我最擔心的是我們對它的無知甚至低估,這才是最可怕的,而且它的影響是無國界的。

我在短短半個小時裡邊想跟各位提提希臘危機,你覺得希臘危機只是一個突發事件嗎?不要說這個危機是不是精心策劃的陰謀,我只要把這個事實講給你聽,你就知道這是一個陰謀,這是不需要爭辯的。

我舉個例子,歐洲這麼多國家為什麼只有希臘出現危機呢?肯定他是最弱的一環,比如說一群狼追逐著一群羊,或者說一群豬(PIGS)好一點,首先被吃掉的一定是生病的豬,有問題的豬,跑的最慢的豬。這個豬就是希臘,那你就要想,為什麼這麼弱勢的豬能夠加入歐盟呢?

我們一起回到2001年,那時希臘想加入歐盟,但是他條件是不夠的。因為根據歐盟的規定,財政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而希臘是5.2%,不達標怎麼辦呢?

我不想用飲鴆止渴這四個字,不過他首先找到華爾街的高盛,幫他偽造一下材料。結果經過高盛運作之後,基本上讓10億歐元的一筆債務憑空消失,那麼這個債務怎麼回事呢?

你就會看到所謂華爾街的這批精英,也就是所謂的新帝國主義,他們是用何等複雜的手段創造出一個未來必定會發生的歐洲債務危機。那就是當時的高盛幫助希臘發行了一筆10~15年期的長期債券,融資是100億美元。如果用當時的匯價來計算的話是1歐元兌1.35美元,我們用100億美元除上1.35可以換成74億歐元。

所以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的債務之後,可以收回 74億歐元是合理的。但是高盛在這個節骨眼把匯率調了一下,調到1.2幾,所以100億美元除上1.2幾剛好等於84億歐元。各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那就是,84億歐元減掉74億歐元剛好多出來10億歐元,這10 億歐元等於是現金,而且本質上就等於高盛借給希臘的,而且你的財務報表根本不會顯示出來。就憑這10億歐元的現金沖掉了債務,所以希臘的財政赤字只有GDP的1.7%,因此光榮的進入了歐盟。可是各位朋友,希臘就是這只跑的最慢的豬,加入歐盟將來一定從他出問題。

更可怕的是什麼?

高盛心裡非常清楚的知道這筆錢可能是收不回來的,那怎麼辦呢?他就找到德國人購買剛好10億歐元的保險。當然這個保險本身非常複雜,我不想用專業的術語談這個問題,它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德國購買了10億歐元的保險,只要希臘還不出這筆錢,德國人來還。

你有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驚天大陰謀?

高盛既然這麼久之前就知道德國將來必然要出事,所以就透過保險把德國拉進來,一切佈置妥當,就等著金融海嘯爆發,歐洲債務危機正式爆發。因為一定會從這個豬出問題。

我為什麼一直講豬呢?

因為除了希臘(Greece)之外,還有西班牙 (Spain),葡萄牙(Portugal)、還有意大利(Italy),過去我們講這4個國家,後來加上愛爾蘭(Ireland)變成了5個國家( PIIGS)。之前的4個國家把英文的第一個字母拿出來拼湊到一起就是PIGS,就是豬的複數(pigs),因此這些國家就叫做“歐豬五國”(PIIGS),這些國家都會出問題。

如果當初希臘不入歐盟就沒有這個問題,怎麼進入的呢?那都是高盛一手遮天的結果。

什麼時候開始爆發的?

就在今年2月8號,在紐約曼哈頓的一個私人會所,當中有幾個你們熟悉的金融抄家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其中包括索羅斯,還有一位叫做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他的姓跟美國前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Henry "Hank" Paulson, Jr.)一樣,但是他們是不同的人,他是一個對沖基金(Paulson & Co.)的老闆。還有另外一個人沒有什麼名氣,我就不講了。

他們三個人竟然在2月8號當天提出全面狙擊歐元,因為希臘危機正式爆發。就在這一周,拋空歐元的達到6萬手,是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的最高點。而在兩個禮拜之後的2月23號,賭歐元跌的超過歐元漲的5.5倍,一周就拋空了124億歐元,甚至這個國際賭盤都開出來了。就在這一周,賭1歐元會跌到1美元的比例是1/14,而在去年11月這個賭盤還是1/33,就從這一天開始歐元急速下挫,在此之前希臘危機已經發生了,可是歐元是非常緩慢的貶值,但就從這天開始急速下挫。

所以這個會議是個非常重要的會議,我們再研究一下約翰 •保爾森和索羅斯,他們跟高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你會發現這又涉及到高盛“欺詐門”,被美國證監會起訴。那高盛“欺詐門”又是怎麼發生的呢?這又是一個驚天大陰謀,各位還記不記金融海嘯怎麼來的?

金融海嘯來了以後,有一家對沖基金(Paulson & Co.)不但沒有虧錢,反而賺了200億美元。這個基金的老闆本人就賺了37億美元,把索羅斯羨慕的要死,把它稱為英雄頂禮膜拜,為了跟這個人吃飯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他的名字叫做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




就是2月8號一起開會的那個人,和索羅斯一起開會的人。金融海嘯時期約翰•保爾森能賺這麼多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又去查了一下,你怎麼能賺這麼多錢?

噢,原來你是跟高盛勾結的結果才賺了這麼多的錢,怎麼勾結的呢?又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戲劇化的版本出來了。

那就是2007年1月份高盛已經知道次貸危機即將爆發,而這個時刻高盛並沒有把這個消息透露給投資人,反而和約翰•保爾森勾結在一起,做了什麼呢?搞了一個債務基金,專門挑次級債,由約翰•保爾森來挑,專門挑評級非常低,僅僅是好於垃圾債的這麼一些債券,而且這些債券都是在紐約、加州、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等地,就是有高房價泡沫的地方。這些債券的評級是BBB,BB就是垃圾債券,BBB就是非常危險了,而且又是在高風險地區,樓市泡沫最高的地區,選了多少家?選了123家。可是約翰•保爾森覺得風險還是不夠大,又從123家裡面又挑出63家,這麼挑的結果我相信結局是悲慘的,因為他們肯定會出問題。

挑這麼大風險的組合找誰去賣呢?當然找高盛去賣,因為高盛是最富盛名的華爾街投行。

高盛就開始推銷,賣給誰呢?

又賣給德國人。我講到這裡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多麼複雜的驚天大陰謀,賣給德國工業銀行,德國工業銀行也不傻,他說你得給我找個保險才行。高盛就東找西找,找來找去找到ACA公司,他是專門玩弄證券的一家公司,但本質上是一家保險公司。由他來提供擔保,如果出問題我來賠,ACA來賠。德國工業銀行一看現在沒有什麼問題了,這麼盛名的國際投行高盛推薦的肯定沒有問題,再加上知名度非常高的ACA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所以德國工業銀行就完全放心了,只要確切的完全放心了就一定會出問題。當然他們除了賣給德國工業銀行之外還賣給了荷蘭商業銀行。

你知道約翰•保爾森乾了什麼事嗎?把這個債券賣給德國工業銀行跟荷蘭商業銀行之後,他反手做空,賭它跌,賭他崩盤。

什麼是賣空?今天我向高盛這種證券公司或者投行借出這個組合用今天 100塊的價格賣掉,等明天價格跌到40塊,我再買回來還給證券公司。由於我是100塊賣的,40塊買的,那我就賺60塊。

因此約翰•保爾森把這個風險最高的債券組合透過高盛賣給德國工業銀行和荷蘭商業銀行之後,反手做空,賭它一定會崩盤。你知道德國工業銀行買了多少嗎?只買了1.5億美元的這個債券。

最後金融海嘯爆發之際,德國政府為了救這家銀行花了 135億,你只買1.5億,最後花了這麼多錢。荷蘭商業銀行也出現危機了,最後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收購。由於他做套的結果,蘇格蘭皇家銀行賠了8.4億美元,這個錢大部分都透過這個交易回到了約翰•保爾森手中,因此形成的一系列問題就是金融海嘯。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證監會要調查他。因為以高盛、約翰•保爾森、索羅斯為首的這一批國際金融炒家的可怕之處就是他們看起來好像是獨立的個體,其實背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把他們串連在一起。而這些人給這個世界造成不可想像的危機,他們的做法極缺乏道德,為了賺錢他不需要有任何的信託責任。這就是為什麼今年4月29號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幾千人拿著牌子抗議華爾街的貪婪,對美國人民來說這只是個是貪婪問題,而對德國人民,對歐洲人民,對中國人民來說那就是一個危機的問題。

而這個故事就驅動了我寫一系列的書(我不是賣書),包括產業鏈陰謀1、2、3,還有《新帝國主義在中國1》、《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我就希望給大家一個全新的思維。因為我們這麼多年的改革開放犯了一個什麼錯誤?

在我們很多自由派的一些學者的呼籲之下,我們全盤照收,甚至我們的金融改革都請高盛來協助我們做金融改革,你這不是很可笑嗎?

到最後你發現竟然要求我們四大行上市之前把所有壞賬剝離到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哎喲,全世界有這種事嗎?有這種銀行嗎?有這種沒有壞賬的銀行嗎?怎麼可能呢?那為什麼我們還做?

因為我們不知道危機,這就是我一再講的對於危機的低估甚至無知。

最後以建行為例,把壞賬剝離之後乾淨的殼以最低的價格賣給了美國銀行,到2007年底美國銀行說由於次貸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但是建行的上市讓他們賺了1300億(人民幣)。你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為此而付出了100 塊,13億人口剛好付出了1300億。我想請問你這個錢平均分給老百姓有什麼不好?把建行上市的利益歸為全體股民有什麼不好?

我們偏不,我們情願給新帝國主義,甚至請他來主導我們來做金融改革,剝離壞賬給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我們最後發現高盛又開始染指其中兩個,因為其中包括很多的地產項目,他又透過對資產管理公司的收購進入我們的地產行業,你看人家厲不厲害?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吧?

那我再請問你,我從2001年進入內地到現在,我所講的事情是不是都應驗了。所以主持人說我富有爭議性,其實我要告訴各位朋友,這句話就已經打中今天的主題。

那就是,當你不了解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情願用爭議這個詞來主導你的思想,而從來不願意想是不是你對於危機的低估甚至無知。

剛好趁這個機會我告訴各位朋友,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概念,但是我們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書,告訴全國老百姓什麼叫危機。

我不希望再聽到“郎咸平富有爭議性”,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我覺得最不該有爭議性的就是我,因為我過去講了這麼多的事件都一一發生了。

我寫這本書目的就是今天的結論:危機本身不可怕,你只要把危機說透了,你就不會再有危機了。最可怕的是什麼?當你碰到這個現像是巨大危機的時候,你不但不知道,當別人提起的時候,你還批評這個人說,“哎喲,你爭議性大”,這是最可悲的。我希望從今天開始,我不要再聽到這個字眼。

我希望透過我拋磚引玉,我們全體國民應該好好學習一下,進入2010年以後看到的希臘危機、高盛的“欺詐門”事件,我們要知道這是多麼複雜的一個新帝國主義所控制的時代。當然我只能講一小部分,還有什麼農產品啦,工業方面的,產業資本等等我都沒講,沒有什麼時間。因為今天的希臘問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其他在我書裡邊都有。

我也希望透過這個機會能夠提出一個我們過去沒有想到過新危機的理念:只要把危機認識清楚了就沒有危機了。所以目的就是透過這一系列的書籍跟各位朋友解釋什麼才是你需要真正關注的危機,一旦理解以後我們就再也不會有危機了,好嗎?

謝謝各位!

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作者:左大培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5-22

左大培(2010年2-3月)

2008年的西方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具有巨大影響,大大降低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但是並未給中國造成深重的經濟災難。中國政府在危機爆發後採取了堅決的反危機措施,實施了一系列擴大總需求、特別是擴大國內需求的經濟政策,使中國沒有陷入明顯的經濟蕭條。中國在這一次世界性的經濟衰退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凸現出一個經濟大國的形象,國際地位顯著上升。但是,這次的國際金融危機也深刻地說明,中國的經濟安全存在著重大的隱患;為保障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經濟還必須進行重大的戰略調整。

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機主要由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並且以2008年9月美國的雷曼公司倒閉為危機大爆發的標誌。而美國的金融危機則直接由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 發展而來。美國住房次級抵押貸款大批違約而造成的這場危機從 2007年3月就開始,其不斷的深化和蔓延最終導致了美國乃至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這場金融危機的最直接後果是西方發達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總產出下降,失業劇增。危機的策源地美國的GDP增長率2007年為 2.1%,2008年下降到0.4%,2009年則為負的2.4%,危機使美國的GDP在2009年實際下降了2.4%。美國官方公佈的失業率則從不到5%迅速上升到高於 10%。而日本的GDP2008年也只增長了 0.7%,2009年更是下降了5%。



一、西方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


美國引發的這次西方金融危機,主要是通過中國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各種經濟關係而直接影響了中國經濟。到目前為止,西方金融危機基本上還是通過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而直接影響中國經濟。

綜合中國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各方面的經濟關係可以推測,西方的這次金融危機可能通過下述途徑直接影響中國經濟:

一、減少中國的出口和對外貿易,由此而減少對中國產品的總需求,使中國的總產出和總收入減少,顯著地降低中國經濟的增長率。

這次金融危機使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顯著衰退,特別是美國的經濟明顯衰退。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顯著衰退本身會減少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和淨出口,美國的經濟衰退本身更是會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和淨出口。特別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和淨出口,不僅數額巨大,而且對美國的淨出口實際上構成了中國對外淨出口的主要部分;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受美國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極大,對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度敏感。美國由於金融危機而陷入嚴重衰退必定會導致中國的出口和淨出口增長速度急劇下降,甚至導致出現負增長。對外出口的停滯和下降本身會減少中國的就業,增加失業,尤其可能從經濟上嚴重地打擊高度依賴對美國出口的廣東等中國沿海地區。

中國的大批企業依靠出口特別是對美國的出口而生存。出口市場的萎縮可能使這些依靠出口的企業陷入財務上的困境甚至倒閉。它們的倒閉會增大中國內地的失業問題,它們的財務困境會對中國的金融業造成巨大的衝擊,甚至可能由此造成中國的銀行業出現巨額壞賬、證券市場面臨崩潰。

二、在中國內地的許多外資企業是美歐國家企業的子公司或分支,西方的金融危機造成的金融混亂可能使這些美國甚至西方企業的資金鍊斷裂,從而牽連到其在中國的子公司和分支經營陷入困境。中國的這些外資企業的經營困境可能暫時加劇中國國內的就業問題。

三、中國最近幾年對外有大量的證券和其它投資,西方金融危機造成的金融業虧損可能波及中國對外所作的這些投資,降低這些對外投資的收益甚至使其虧損,造成中國人財富的損失;西方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恐慌情緒還會造成對外投資虧損的預期,由此嚇阻了中國的對外投資。最近中國官方透露,中國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產品業務浮虧114億元,就是這種金融投資虧損的例子。

不過,中國對外流出的資金主要是外匯儲備中持有的外國政府債券,對外流出資金中的商業性投資數額並不大,而西方金融危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造成中國外匯資產投資的巨額直接損失,因此這次西方金融危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給中國的對外投資造成很大的直接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以其外匯儲備所購買的許多債券,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國債券,而是與政府有關聯的債券,如政府隱性擔保的公司的債券。這次西方金融危機發展的最終結果,仍然可能導致這樣的債券不能及時足額償還;就是美國等國政府欠中國的債務也有不履行償還約定的可能。這種債務違約可能給中國政府及全體中國人民造成一定的財富損失。

四、這次西方金融危機大大降低了國外的資金盈利率,使美國的名義利率降低到接近於零。而中國的利率並不需要降到如此之低。中國的利率高於美國,加上國際投資者普遍預期中國的資金回報率高於國外,已經在2009年導致外國資金大量湧入中國,造成了超大規模的外國投資。這在短期中雖然可能進一步增大中國國內的總需求,提高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但是也會同時提高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拉高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造成中國更為嚴重的經濟泡沫。這樣的經濟泡沫一旦形成就遲早會破滅。而當這樣的經濟泡沫破滅時,中國就會發生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式的經濟危機。這是西方金融危機在長遠中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最大威脅。

以上所述西方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4種直接影響,第一種影響主要集中在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後3種影響則基本上是通過跨國的資金流動發生作用。到目前為止,西方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主要表現在通過中國的對外貿易對中國發生的影響上,通過跨國的資金流動而對中國經濟發生的作用尚未清楚地表現出來。儘管如此,我們必須密切關注西方金融危機通過跨國資金流動對中國經濟可能發生的影響。特別是在長期中,美國的低利率可能在中國催生新一輪的經濟泡沫並最終導致未來的經濟崩潰。這種長期影響才可能是西方金融危機對中國最嚴重的壞影響,我們最需要防範的是這樣的長期惡劣影響。

到目前為止,西方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主要通過影響中國的進出口和對外貿易順差而影響了中國經濟。

200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21738億美元,外貿順差為2622億美元;200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2561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7.8%,其中進口11331億美元,出口14285億美元,順差 2954億美元;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 22072.7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於2007年的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 2009年中國進口10056億美元,出口 12016.7億美元,外貿順差為1900多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約1千億美元。中國200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 335353億元人民幣,當年減少1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直接降低中國經濟增長率2個百分點左右。

2005年到2007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每年增加約6 百億到1千億美元,這本身直接增加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約2到3個百分點。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08年增加不大,2009年大幅下降,使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從提高增長率3個百分點變為降低增長率2個百分點。綜合計算這一增一減的相反作用,可以說,西方金融危機使出口對中國總需求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降低了大約5個百分點。


二、這一輪的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



在西方金融危機降低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5個百分點的同時,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發生了顯著的波動:中國的經濟增長率2006年為11.1%,2007年為11.9%,2008年第4季度降低到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8%,2008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下跌到9.6%,2009年中國政府為保證經濟增長率不低於8%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然降低到8.7%。

如果一國本年的對外貿易順差等於上一年的對外貿易順差,則該國的出口和對外貿易對該國本年的總需求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就為零,出口既沒有提高、也沒有降低該國本年的經濟增長率。據此計算,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2007年比2006年增加近1千億美元,2008年只比2007年增加約3百億美元,2008年比2007年對外貿易順差增加額減少了約7百億美元,這本身就直接降低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2個百分點左右。單純從數字上看,似乎中國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低於 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2個多百分點完全是由於對外貿易順差的減少。

但是實際上,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降低首先不是由於西方金融危機降低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增加額,而是開始於中國自主實施反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緊縮。

中國經濟的“潛在生產能力”(潛在產量)每年增長大約為9%多,而到2007年為止中國已經連續5年每年經濟增長大約為10%甚至明顯高於10%。到2007年,中國實際產出已經超過其當年的潛在產量大約2%。實際產出高於潛在產量是由於總需求過旺,總需求過旺同時就造成了通貨膨脹: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上年同期相比,2006年增長1.5%,2007年增長4.8%,2008年甚至增長5.9%。而中國的工業品出廠價格(PPI)與上一年同期相比,2008年6月上漲了8.8%,7月上漲了10%,達到了1996年以後的10年最高增幅。

只是到2009年,由於中國的總需求不旺導致經濟增長可能低於8%,整個經濟的實際產出已經不比潛在產量大多少,通貨膨脹的局面才消失,而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威脅:2009年中國的CPI與上年同期相比,1月增長1%,2月增長就為-1.6%,由此開始了連續9個月的負增長,到10月還為-0.5%,只是到11月才回升到0.6%,全年平均的增長率可能為負。 PPI與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1月下降 3.3%,5月下降7.2%。

這中間的轉折實際上從2007年底開始。 2007年底中國政府採取了堅決消除金融泡沫和反通貨膨脹的政策,開始收緊銀行信貸。緊接著這一資金緊縮的是股市暴跌,城市住宅售價的上漲也基本停止。到2008年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只上漲1.6%。

這一緊縮政策對實際宏觀經濟增長的影響開頭並不明顯,CPI和PPI的漲幅在2008年上半期甚至還很高,這典型表明了貨幣政策在當代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有明顯的滯後。 2007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8%;2008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2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速度似乎還有增加。

但是實際上,由於2008年中國的工業品出廠價格增長極快,以實物計算的固定資產實際投資增長率在2008年應當已經低於2007年。而且這種投資增長率的下降在下半年應當特別明顯。這在房地產投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2008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35215億元,比上年增長23%,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投資完成總額305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9%,但是這個投資完成額2008年上半年卻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33.5%。雖然沒有更進一步的數據來作準確推斷,但是可以相信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投資完成總額2008年下半年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不到17%。到10月份,PPI比上年上升的幅度就降到了 6.6%。

中國就是在這樣一種宏觀經濟緊縮政策開始起作用、 2007年過熱的經濟已經降溫的情況下遭遇了西方金融危機的衝擊。 2008年第三季度,美國的金融危機震驚了世界,西方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出口下降的作用也清楚地表現了出來。前邊已經指出,單是由於西方金融危機造成的中國對外貿易順差不再增加,就可以直接降低中國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2個百分點左右。中國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恰好也低於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2個多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單純由於國內需求增加而拉動的經濟增長率在2008年與2007年大約相等,都為9%多。而如果中國政府不在2007年底實行緊縮國內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國2008 年單純由於國內需求增加而拉動的經濟增長率會明顯高於9%,2008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還將在10%以上,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格局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這些數字表明,西方金融危機打亂了中國宏觀經濟調整的進程。中國2007年的經濟過熱本來要求中國政府實行堅決的宏觀經濟緊縮,但是中國無法影響的西方金融危機本身就造成了更為巨大的總需求緊縮,這使中國本來幅度還太小的宏觀經濟緊縮突然變得幅度過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為了防止宏觀經濟緊縮導致整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不得不緊隨西方國家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救市”,轉而於2008年底開始推行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擴張政策。

儘管200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8.7%,但是,由於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減少1千億美元直接降低了約2個百分點的中國經濟增長率,2009年中國單純由於國內需求增加而增加的總需求應當佔整個GDP的10%以上,單純由於國內需求增加而拉動的經濟增長率會顯著地高於10%。一旦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不再減少,不再因此而直接降低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再以這種比率增加國內的總需求就會使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10%,由此而重新造成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因為中國的生產潛力的增長今後不可能高於每年9%。

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對外貿易順差的這種複雜互動關係的上述分析表明,西方經濟波動造成的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波動有可能加劇中國國內的經濟波動,極大地增加了穩定中國經濟的難度。

侮辱貶低毛澤東的實質

侮辱貶低毛澤東的實質是為了推翻中共和顛覆國家紅色政權
作者:陳鈺堆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5-25

當今分佈在全球的三千五百多萬華僑華人最刻骨銘心感到:毛澤東的國際威望對宏揚我中華民族國威的重大意義(筆者在海外有分佈在美國、法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地兩百多個親人,深知他們的感受),所以對國內外一小撮蓄意侮辱貶低毛澤東的反華反共敵對勢力特別感到憤怒與震驚,正如英國學者迪克.威爾孫說的那樣:“對許多海外華人來說,毛是個英雄。他使中國站起來反抗外國的壓迫、特別是西方和俄國的壓力”。稍有古今世界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被各國普遍推薦、譽稱史上從古至今十大偉人中(秦始皇、凱撒、成吉思汗、亞歷山大、拿破崙、俾斯麥、華盛頓、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最受世界各國不同政見的政要與學者一致公認的第一偉人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 因此'毛澤東'三個字已不是個人的化身,而是代表中國共產黨國際威望的'黨魂'和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威望的'國魂'!這就不難理解所有企圖推翻中國真正的共產黨、顛覆中華人民共和國紅色政權的陰謀家必然要先從妖魔化毛澤東做起。當前北京出現的袁騰飛事件絕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某些人有步驟企圖推翻真正的中國共產黨和顛覆國家紅色政權陰謀的預演!政府有關部門如何依法處理袁騰飛將是民眾判斷政府是否真正代表民意、是否真正的共產黨在執政的試金石!毛澤東是以他畢生無私奉獻於人類解放事業的輝煌經歷而贏得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譽,這種世界最普遍公認的歷史事實是任何陰謀家都抹殺不了的!看看世界最普遍公認的下列歷史事實吧:

一.毛主席逝世後,全世界對他的悼念是古今中外受到最隆重和最普遍讚譽的世界偉人:

1)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後,53個國家為哀悼毛主席而下半旗,聯合國總部以最快速度下半旗悼念,123個國家政府和首腦發來唁電和唁函,105個國家領導(或其代表)到中國大使館弔唁。

2)在法國、德國、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剛果等國舉行盛大悼念遊行,遊行人群高舉的標牌寫著“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光榮永遠屬於毛澤東同志”、“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朝鮮決定從9月10日至18日為全國哀悼期,18日全國舉國上下為悼念毛主席默哀三分鐘;剛果政府決定今後每年9月9日為全國紀念毛主席的紀念日;在日本,毛主席逝世後兩天內就有 1700多位各界人士到中國大使館弔唁。 (當年對毛主席逝世不聞不問的唯一國家只有蘇聯)。

3)毛主席逝世後,聯合國及各國政要發來的唁電、唁函和致悼詞都一致盛讚毛澤東的崇高品德和對人類進步的貢獻:

前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的唁電說:“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影響遍及整個世界,他實現自已理想的勇氣和決心將繼續鼓勵今後的世世代代。”;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在9月10日聯合國為毛主席開追悼會時致悼詞說:“毛主席改變了世界進程。”;

美國當年總統福特發來的唁電說:“在任何時代成為歷史偉人是很少的,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之後福特總統又發表聲明說:“他對歷史的影響將遠遠超出中國的國界。”,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無論人們對毛有怎樣的看法,誰都否認不了他是一位戰鬥到最後一位的戰士。”(翻譯中國話的意思就是毛是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人。);

英國前首相卡拉漢發表聲明說:“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他(毛澤東)的無以倫比的紀念。從他的人格和成就而言,他是現代最卓絕的人物之一。” ;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發表聲明說:“由於毛澤東的逝世,人類思想的一座燈塔熄滅了!”;

德國總理施密特的唁電說:“毛澤東主席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創造者之一。”;

比利時前首相廷德曼斯說:“毛澤東甚至成為大家都不得不予以重視的超級大國的領袖。”;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發表聲明說:“毛澤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

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說:“毛主席作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巨大業績。”,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說:“對毛主席無論做多麼高的評價,都是不過分的。”,日本前首相太平正芳說:“毛主席是一位胸懷寬廣如海洋的大人物,對今後的中國人以及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坦率地講是難於估量的。”;

新西蘭總督布倫德爾在唁電裡說:“現在和未來的世世代代,將肯定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給毛主席以特殊和傑出的地位。”;澳大利亞前工黨領袖尤倫說:“毛澤東思想決定今後所有人類社會形式的指南。”;

瑞典前首相帕爾梅說:“毛澤東的作用不僅限於中國,他關於改造我們生存條件的人的意志力量的思想對全世界都將產生影響。”,葡萄牙前總理蘇亞雷斯說:“毛澤東無愧于全世界的信仰!”;加拿大記者馬克.蓋恩說“毛澤東統一了中國,給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觀,提高了工農的地位,並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廉潔政府。”;

巴基斯坦當年總理本.布託在巴基斯坦悼念毛主席逝世大會上演講說:“毛澤東沒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將繼續指導各國人民和各民族的命運,一直到太陽永遠不再升起。如果僅僅是從中國的範圍來衡量他的劃時代的功績,那將有損於對這位非凡人物的紀念……..毛澤東的名字將永遠是窮人和被壓迫者的偉大而正義事業的同義語,是人類反對壓迫和剝削的鬥爭的光輝象徵,是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勝利的標誌。”;



二、不學無術的反毛小丑袁騰飛,連近代毛主席一生直接或間接指揮的內外四百多個堪稱經典的戰役、戰鬥的歷史事實都無知透頂,竟被國內某些媒體吹俸為“史上最牛的歷史課教師”,實際上袁騰飛三腳貓的伎倆只配充當社會小混混而已,他連美國國防部官員對毛澤東軍事才能的高度評價都一無所知,就胡說八道毛澤東是外戰外行,充分暴露他的愚蠢與陰謀!

美國前國防部部長助理菲利普.戴維在他所著的《毛澤東的戰略》一書開場白就驚嘆說:“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哪個領袖能像他這樣在這麼多不同類型的衝突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美國最高軍事院校西點軍校至今最崇敬的兩個全人類的兵家泰斗一個是毛澤東(毛澤東給全世界留下的五百多萬字的軍事著作和軍事文電成為該軍校圖書館最重要的教學、科研參考書),一個是我國古代的孫武(《孫子兵法》成為必讀的課外書)。

美國馬里蘭州州立大學研究中心約翰.布朗教授著文評論毛主席說:“毛澤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善於以弱擊強、以弱勝強的軍事家,是個從來不向強敵低頭的偉人,無論是面對強大的美國聯軍(在北韓戰場),還是稱霸北方的紅色蘇聯,他都是可以渾灑自如的。”,布朗教授還批評美國新聞局批准出版許多毀毛的書籍是不尊重科學、不尊重事實的做法,美國新聞局辯解說:“那些對毛讚譽的書籍會有損於美國國家利益,只有毀毛的書籍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2005年中華全國婦聯等六個單位聯合向中學生調查 “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誰?”,調查結果排在第一名的是毛澤東,這一調查結果引起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美國聯邦調查局極為關注,他們一直把中國列為他們美國現今最大的對手,經他們內部討論一致認為:“當前美國還用不著害怕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在幾十年內中國仍然趕不上美國,最需要擔心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中國民眾的毛澤東思想熱”,因此美國中情局要瓦解中國實力當前最緊迫要採取的策略就是:“千方百計物色人選,大力推進妖魔化毛澤東的宣傳,讓他們內部分裂”,北京出現袁騰飛的反動宣傳就是應美國中情局所要達到的要求的後果,為此必須引起國家安全局高度關注! (袁騰飛利用對學生授課講台,大肆宣傳賣國求榮的漢奸理論,說什麼“誰滅我們,誰就變成我們。如果日本人滅了我們,我們就成了57個民族,多了一個日本族”,按袁賊理論: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根本不應該抵抗,讓日本進來,最後日本還與我們融成一體,讓我國成為有57個民族的大國(就是日本所稱的'大東亞國' ,袁騰飛還藉此機會為日本侵略軍的南京大屠殺辯護說: “造原子彈是為什麼,為了國家不受侵略?受侵略會怎麼,會遭受南京大屠殺,因為你造原子彈比南京大屠殺死的人多得多,那還是屠殺我們兩回吧!”,袁騰飛死心塌地反毛,反中共,侮辱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獻身的烈士,就是遵照美國中情局的要求,徹底撕裂中國民眾的信仰,最終為迎接建立'中美國'做好奴才的準備工作!)。



三、美國兩位著名經濟學家對毛澤東時代經濟建設成就的客觀評論:

中國資改派為了全面復辟資本主義,總是造謠污衊改革前毛澤東時代的國民經濟已面臨全面崩潰狀態,看看美國兩位著名經濟學家對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經濟建設成就的客觀評論,就能明白那些極力貶低毛澤東時代我國經濟建設成就的險惡居心!

1) 美國經濟學家梅森的評論:

“中國文化大革命前,中國的土地改革和統購統銷制度為中國的工業化起步提供穩定的農業剩餘。尚若在中國大陸的基本工業體系沒有建成之前,如果出現類似九十年代官僚和新貴結合的社會勢力,這個穩定的農業剩餘很可能像巴西和印尼一樣,被官僚、警察、軍隊和經濟貴族網織的社會勢力鯨吞很大一塊,阻礙或打斷發展的過程,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中國將會像印度那樣:演化的上層勢力通過制度沿襲完全擁有發展民族工業的珍貴農業剩餘,造成社會中窮的極窮,富的極富,永遠陷入三流國家而無法發展的陷阱!

土改和統購統銷一方面為中國從制度上匯聚了穩定的農業剩餘,另一方面,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四清運動和文化革命從城鄉兩個完全相異的社會構造裡,打掉了中國在工業化基礎建立之前出現鯨吞農業剩餘的寄生階層的可能。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國從根本上消滅了工業建成後出現任何權力和經濟新貴在製度上合法結合的土壤。文化革命結束後,農業剩餘有了,鯨吞農業剩餘的現代化絆腳石的社會勢力不存在,才有可能使中國繼日本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上億人口在二十多年時間裡得到經濟騰飛的成果。如果中國沒有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全社會趨向平民化的過程,九十年代的反貪很可能是印尼那副樣子。

文革結束時,工業體系已基本建成,鄧小平的開放政策使得工業化進程加快,社會財富急劇增加。八十年代後期,經濟新貴和官僚權力在社會轉型期結合起來借制度漏洞,不公平地攫取新增財富。這種勢力在九十年代有加速擴大之勢。但是由於農業在工業支持下,為全社會提供了穩定的糧食,城市發展也使絕大多數市民生活獲得改善。鯨吞新增社會財富的勢力在社會中引起動盪,但沒有達到足以抑制現代化進程的程度。九十年代新貴勢力劇增,幹部大面積貪污腐敗,已威脅到中國的存亡。但是,中國平民階層在1950—1980三個十年的長足發展中已佔社會主流,並累積了能夠打倒這批新貴的社會綜合力量。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是今天中國經濟長足發展的製度設計人,而不僅僅是開國元勳。

文化大革命是快了些,委屈了一大批人,這是它的副作用。但文化大革命不僅在當時,即使在今天和明天也堵死了中國走回傳統社會力量分配格局的路。 ”。

2)美國經濟學者慕里斯.邁斯納在《對中國社會主義命運的考察》一書中對毛澤東的評價:

“曾經長期被輕蔑為'亞洲病夫'的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卻以世界上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姿態展現。毛澤東是在物質資源最貧乏的基礎上,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中和極少外援的情況下,以四分之一世紀時間內把自已國家建成世界主要工業大國的。

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化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化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 1952年工業佔國民生產總值30%,農業產值佔 64%,而到1975年這個比例顛倒過來,工業佔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僅佔28%。

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幾個現代化工業舞台上的主要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在毛澤東身後的時代裡,對毛澤東時代的歷史記錄的污點吹毛求疵(其實毛澤東發展策略的主要問題和不足都是高速工業化的副產品。),而喊口號不提當時的成就已然成為一種風尚—深恐提及後者便會被視為對前者的辯護。然而,對一個基本事實的承認,即毛澤東時代在促進中國現代工業改造—而且是在極為不利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做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不就等於是為歷史作非分的辯護。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發生的工業革命,80年代將找不到改革的對象。 ”。



四、毛澤東的主要失誤:

毛澤東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不為已、為家人或親人謀求任何特權或私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居然讓最有發展潛力的兒子毛岸英到抗美戰爭最前線,這是古今中外國家領導人中極為罕見的胸懷,這和當今利用特權為兒女謀求高官厚祿或謀取成為千萬、億萬富豪權位的許多高官有著天淵之別!但由於毛澤東長年累月處在指揮戰爭的工作環境,建國後還以指戰員的思維去領導經濟與政治的建設工作,這使他晚年很多工作雖然出發點和用意都是為老百姓著想,但後果卻達不到自已構思的理想,導致某些失誤,這些失誤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 急於改變一窮二白面貌,又習慣聽信下屬幹部的匯報,導致某些錯誤決策:本來中共中央在1953年制定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總路線完全正確,但是到1956年卻錯誤地提早完成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原計劃要十幾年才完成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對的,當時若能延遲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則有利於發揮民族工商業與香港經濟的聯繫,更好促進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發展滿足民生需要的輕工業。),助長黨內各級幹部急於求成,爭先恐後地層層虛報成績!戰爭環境中,各級指戰員絕不敢虛報軍情(虛報軍情必將受到嚴厲處罰),而在和平建設時期,各級領導好大喜功,層層加碼虛報成績,卻不必負任何責任,更不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毛澤東沒留心下屬幹部這一大變化,導致1958年掀起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運動高潮,各級領導都在大刮瞎指揮風、浮誇風和共產風。如當年四川各地的口糧嚴重不足就是當時四川省委書記向中央虛報糧食產量,大量調運糧食支援中央為已請功造成的,直到1960年毛主席才發現光聽匯報已造成嚴重失誤。 1960年6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主席在會上發表《十年總結》的報告,報告中毛主席在全黨面前公開承認自已也犯了錯誤,強調一段時間來思想方法不對頭,忘記了實事求是原則,號召全黨上下大興調查之風,認真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規律,這才有1961年全黨上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先後製定《農業六十條》、《工業七十條》等許多調整政策,糾正原先浮誇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一失誤應吸取的教訓是:黨章應增加一條紀律處分:規定絕不允許虛報成績,凡是弄虛作假,虛報成績者必需根據危害程度給予黨紀或國法處理。

2)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某些國家也在採取某些社會主義措施(特別是二戰戰敗國日本與德國)如日本,五十年代初經濟發展速度和總量不如我國,但六十年代後日本在教育,住房,工資採取一系列利民政策(義務教育,保障住房,實施工資倍增計劃)並從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稅收等方面著手嚴防兩極分化,使日本從六十年代就開始高速發展,這一時期毛主席正在煩惱“先進生產關係與落後生產力的矛盾”,當時毛主席應該去考察日本就能找到答案(沒去經濟發展速度快,又能有效防止兩極分化的國家考察,這是失誤)。

3)早在1959年年底毛主席就預言黨內的官僚主義者必將形成一個龐大的的既得利益集團,1964年之後更感到黨內確實存在一股既得利益集團,將在他逝世後全面復辟資本主義,為保護廣大工農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害,毛主席急於要發動一次文化大革命,主要的目標就是製止黨內走資派復辟資本主義。現在看來,毛主席當年的預感、預言和文化革命所要對準的目標完全正確!問題是採用的方法與步驟嚴重失誤,沒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就以大字報匆促發動。結果被走資派挑動群眾鬥群眾或轉移鬥爭方向就造成局面失控,最終只能失敗告終。如筆者的老師談家楨是國際著名的遺傳學家(現代遺傳學奠基人—美國摩爾根教授的得意門生),毛主席多次接見他,鼓勵他要建立中國自已的遺傳學,毛主席所要推動的文化大革命矛頭絕不會對付這樣傑出的科學家,但是基層卻完全違背毛主席的本意,亂搞什麼打倒反動學術權威!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實況看,中共黨內確實出現主席所說的“官僚既得利益集團”,他們與經濟新貴已網織一股鯨吞大部分改革成果的複闢勢力,開展防資本主義復闢的文化大革命有必要,但必須先立法制定“防資本主義復闢的文化革命實施條例”(明確規定目標,行為準則)。在全民充分學習討論後,通過全國人大立法保護全民所有製企業,立法保護工人參與管理企業的實施條例。這雖是事後諸葛亮總結毛主席文化大革命失誤的教訓,但對如何依法有序復興中國社會主義運動當有參考價值!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偉大的偉人長年累月謀劃萬機中偶而也會有失誤之時,但真正的偉人,他胸懷坦蕩,會及時為民糾正失誤!當今毛澤東已是全世界最普遍公認的千年難遇的世界偉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毛澤東三個字已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真正中國共產黨的'黨魂',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威的'國魂',維護毛澤東的威望就是維護我全球中華兒女的國際威望!

2010年5月26日

中國股市已成窮人賭場

2010-05-26 | 謝國忠:中國股市已成窮人賭場 樓市崩盤才會好轉

謝國忠:中國股市已成窮人賭場 樓市崩盤才會好轉

  來源:《新世紀》-財新網

【財新網】(專欄作家謝國忠)我家附近有個酒吧,最近,酒吧的一位服務生問我,上海股市最近表現怎樣?我回答說,現在大約在2600點。他當即跳了起來,說:“不會吧!政府怎會讓股市跌成這樣?”

接下來的10分鐘,他試圖說服我,未來三到五年內,政府將讓股指升到8000點。

“看看港股,現在可是20000點,”他說,“上海股市漲到8000點一點都不稀奇。”

中國股市有1.24億個交易賬戶,就投資者數量而言,比世界上其他股市都要多。據我了解,投資者的整體熱情仍舊非常高。股票市值目前不大,只佔GDP的53%,佔貨幣供應量的31%。 P/B(股價/賬面值)約為2.5倍,已處於歷史低位。股市為什麼仍在往下走?

中央政府引入調控樓市的措施後,許多人滿懷希望,以為從樓市流出的資金將流入股市。流行的悠悠球理論告訴人們,資金只在樓市和股市之間來回旅行,不會跑去別的地方。現在,樓市沒有下滑多少,而股市卻大跌了20%。

  軟著陸

中國股市由政治和流動性推動,但目前兩者都沒啥好消息。雖然政府更希望樓市實現軟著陸,但對樓市泡沫的爭論已經結束,緊縮已成共識,問題只在於調控的節奏是緊還是松。在政府擠壓樓市的流動性時,股市的流動性受到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兩個市場都下調。

股市向下調整與樓市調控直接相關。對於各個行業,尤其是金融業,房地產升值其實是最大的利潤來源。房屋存量、在建工程和土地儲備的價值,可能已超過 GDP的3倍。樓價升20%,增加的價值相當於GDP的60%。

在正常的經濟體裡,企業利潤一般為GDP的10%。當資產增值達到企業利潤的6倍,企業就會玩財務遊戲,將資產增值轉化為會計上的利潤。當樓價停止上升,甚至下降,非常賺錢的公司會突然間變的無利可圖。

  銀行股

國有銀行正排隊等著在股市籌集5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雖然三分之二將在香港籌集,但餘下的三分之一對於A股市場來說仍是一個大負擔。 2009年全年,A股市場的融資額是4560億元。

銀行在平時是一部賺錢機器,但說不定哪天,他們會突然把以前賺的錢全虧光。銀行業危機之後,其實是購買銀行股的好時機。但銀行為應對樓市調整而籌集這麼多資金時,可能不是買進銀行股的好時機。

合理估值從來都不是支持進入中國股市的理由。不過,現在中國股市的估值合理了。 2.5倍的P/B談不上便宜,但按國際標準看已處合理水平。我勸你對市盈率不要過多關注。市盈率已經被資產泡沫嚴重扭曲了。估值的下降,可能只是回歸正常的一個階段。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許多股票的可流通部分比例很小,有點像互聯網公司的股票。經過股改,所有股票都可以流通了。由於沒有了非流通股在場外市場以折扣價交易,中國股市的估值正回歸正常。這是一個進步。結論是:上海股市不會很快恢復到其鼎盛時期的6000 點。這會讓許多人失望。

  市場崩盤

有錢人已經不在股市玩了,他們轉去了樓市。絕大多數人相信樓價只漲不跌。今天玩樓市的人並沒有經歷過1997年的樓市崩盤。

另一邊廂,股市在2007年-2008年經歷過一次崩盤,一年間,從6000點跌到1700點以下。那些能夠炒得起房的人發現股市是一個壞地方。這就是為何自2007年以來樓市總是紅火,而股市卻一直在掙扎。當然,如果樓價能像2007年的股市那樣大跌,股市的境況會好一些。

中國的股民往往沒錢去炒大城市的房子。他們寄望於能有足夠的運氣,賺夠多的錢,然後轉去樓市作戰。股價升到一定時候,這些人就會跑掉,限制股市升值;股市下跌時,這些人也不會成為股價的支撐力量。

最後,酒吧的服務生讓我推荐一隻股票。他說,他已經有了7萬元,希望賺到足夠的錢去買一輛車。

“光靠我的收入買不了車,”他說,“你看我的工作有多辛苦。但如果我在股市賺到20萬,我就能買一輛好車。”

只要樓市不崩盤,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奢望從中國股市裡賺到免費午餐和新汽車。 ■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本文的英文版首先發表於彭博社,財新記者汪蘇、陳璐譯)

歐元墜落

2010-05-24 | 歐元墜落

本文來源於《新世紀》周刊2010年第21期出版日期 2010年05月24日

美國金融危機標誌著無約束資本主義的終結,歐洲債務危機則意味著無約束福利社會的終結

  謝國忠

歐洲各國領導為經受債務危機的南歐各國提供了總額約1 萬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該援助計劃目的在於“震懾”市場。然而,這種震懾僅僅維持了短短數天,目前的歐元在貿易中比援助計劃實施前更為弱勢。

市場意識到,這對解決主權債務危機毫無用處。這場危機的導火索是市場行為在主權債務的刺激下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導致部分國家發生流動性危機。但是,歐洲過高的福利成本、競爭力的下降,才是其高債務和高財政赤字的根源,這很難輕易解決。

從表面上看,歐元區問題似乎並沒有美國、英國或日本那麼嚴重。但是,歐元區同美國、英國或日本並不一樣。當事態嚴重時,主權國家的中央銀行可以把債務貨幣化,從而導致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顯然,市場也會有足夠的容量。

但是,歐元區各國並不能獨自控制歐洲中央銀行。當一個小國如希臘陷入危機,歐洲中央銀行可以獨立行動,強制執行債務紀律,並拒絕將債務貨幣化。而把債務貨幣化,等於不經別國同意而花人家的錢。歐洲中央銀行並沒有足夠的空間。

不幸的是,“大而不能倒”竟然也適用於希臘。它的主要債權人是西方的金融機構,比如銀行、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一旦希臘無法履行債務,一些大型的歐洲金融機構就可能倒閉。到時歐洲中央銀行必將施以援手。因此,先救助希臘也是合情合理的。

  施救?自救!

拯救希臘可不像拯救一家華爾街銀行。拯救銀行可以有成本預期,但是希臘債務越滾越大,巨型財政赤字還在以兩位數增長。如果拯救計劃不附加條件,希臘的債務還會增長得更快。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參與救助的原因。

但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式的調整計劃,褒貶不一。它在東亞獲得了成功。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它給諸如印尼、韓國等國規定了類似的政策。在全球經濟高漲的背景下,出口強勁,加之以貶值的刺激,拯救計劃獲得了成功。

然而,批評主要集中於,它要求受援助國在經濟低迷時依然採取緊縮政策。這樣一來,總需求和財政收入持續下降,會造成惡性循環。也就是說,一國在收縮財政赤字的同時,還必須勒緊褲腰帶,才能達到IMF規定的目標。

當前的拯救計劃要求希臘政府削減相當於其GDP10% 的開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有成功的先例。像希臘這樣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經濟體,很難想像它能夠在經濟蕭條期減少如此多的開支。真若這樣,經濟必然崩潰。無論走哪一條路,結果都是一團糟。

此外,其他南歐國家的赤字同樣很高。由於市場需要更高的利率,因而這些赤字越滾越大,債務增速也越來越快。市場預期,西班牙或葡萄牙將重蹈希臘的覆轍,因此,最好將它們同等對待。此種惡性循環使市場更難以捉摸,愈發殘酷。

雖然有法國、德國等信用良好國家的擔保,但歐元區國家依然可能被拖垮。在未來數年,大幅削減赤字不太可能。而且也很難指望市場復歸,以基金補貼南歐國家的赤字。由此,未來數年該基金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最終,法國、德國等國也將因此信用盡失。

  歐元區悲劇

很多分析師都認為,歐元是一隻“雙頭怪物”,很難長久。南歐國家財政平衡性差,通脹率高,因而常常陷於貶值的壓力。而北歐國家的財政平衡性強,通脹率低,貨幣非常堅挺。作為結果,南歐國家的利率很高,而北歐國家則實行低利率。

歐元誕生時,金融市場就預期,歐元區利率將會與德國一樣低。就這樣,一代人富起來了,僅僅是通過購買南歐國家的債券,做空北歐國家的債券,很多人因此而一夜暴富。但這一切實際上只是泡沫。但南歐國家確實能以很低的成本借錢。

金融市場發現,它們如願以償,於是就投入更多的資金。但問題在於,貿易赤字不斷增長,這表明南歐國家日益喪失競爭力。日久天長,貿易赤字全累積成了外債。終於有一天,市場察覺到,這些借貸者難以償付貸款。於是,危機就爆發了。

財政平衡程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製度和社會政治活力,因而不可能很快發生變化。而歐元區南歐各國又無法通過貨幣貶值來釋放這種內部壓力,因此它們可能不得不放棄歐元。由此可見,歐元並非堅不可摧。

  放棄歐元,對德國是件好事。德國接受歐元,完全是因1989年為兩德統一所付出的犧牲。但實際上,德國並不會這麼做。歐洲所有國家的債務和存款都暴露在金融機構面前。在歐元瓦解、每個國家回歸自主國家貨幣前,所有人都會把存款轉移到擁有強勢貨幣的國家。

這意味著擁有弱勢貨幣的國家貨幣終有一天會大幅貶值,而在強勢貨幣國家的金融機構將不得不承擔巨額損失。對於存款的流動,強勢貨幣國家將擔負更多的義務。他們不得不加印鈔票,去救助遭受損失的金融機構。但如此做,強勢國家的貨幣也會徹底垮掉。

我擔心的是,歐元區國家會因歐元而深陷其中。南歐國家需要多年的扶持。除了拯救基金,為了穩定歐元區的金融機構,歐洲中央銀行還不得不購買南歐國家的債券。這個過程將加劇整個歐元區的通貨膨脹。

美國金融危機意味著無拘束的資本主義的終結,而歐洲的債務危機則意味著無拘束的福利社會的終結。 “二戰”以來,歐洲國家均採用高福利來維持社會和平。但是,第一,人均壽命的增長和低出生率使其成本大增;第二,相對於發展中國家,南歐製造業失去了競爭力。

成本上升,收入下降,外債就成了保持生活水準的惟一途徑。這就是為什麼希臘的問題並不是短期的流動性問題。為了穩定,它必須接受生活水平相當大程度的下降。這是惟一的出路,當然過程將是漫長和艱辛的。

南歐國家的問題將擴散到北歐國家。北歐各國在機械、汽車和上游製造業上做得很好,但是優勢也正在遭受蠶食。它們不得不把越來越多的生產轉移到低成本國家,這導致北歐國家的工人收入降低。北歐與南歐一樣,將陷入同一困境。

  紙幣危機

  市場聚焦歐元可謂所來有自。有人認為,歐洲中央銀行會採取比美聯儲更為嚴格的貨幣政策,但實際上,它只會採取與美聯儲力度差不多的措施。這意味著,歐元將會重新定價,以反映歐洲中央銀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

至於歐元將貶值多少則很難量化。一種貨幣重新定價時,很容易產生匯率超調。我認為,歐元正在進入超調範圍。超調可能將使歐元跌至1.15歐元兌1美元。但在今年年底前,有可能反彈至1.25歐元兌1美元。

歐元區危機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幣值就是證據之一。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是擴張性的,但它會產生相對弱勢的貨幣,從而從別處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於他國來說,最終的影響更多是負面的。

嚴厲的財政政策無論對內對外都是緊縮性的。歐元的調整幅度過大,以至於對他國的負面影響也很巨大。歐元區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它可能影響到全球經濟的一半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幅為4%,但很快這個數字就可能被調整到3.5%。

除了歐元區,英國的處境也很可怕。它的預算赤字同希臘相當。大選產生的聯合政府不大可能進行激烈的改革。那麼怎樣才能把英國拉回正軌?英國極度依賴金融和地產。它的工業在很早以前就已被挖空。英國基本上除了泡沫工業,所剩無幾。

政策制定者們對弱勢的英鎊未能帶動出口感到疑惑。可是英國現在究竟還能出口什麼呢?英格蘭銀行現在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人為地支撐著英國經濟。其之所以有成效,是因為還有外國人在購買英國政府的債券。當英鎊遭遇危機時,處境將比歐元更糟糕。

  歐元區危機導致歐元的貶值。美國的房產危機導緻美元的貶值。而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早在十年前就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貶值過了。循環的貨幣貶值已形成一種模式。從長期來看貨幣面值或許並沒有變化,但其過程會給世界帶來通脹。

一直以來,由於應對危機的方法總是帶有貨幣貶值傾向,這導致全球貨幣供應量的增速超過了GDP的增速。儘管緩慢的全球經濟增速似乎只會帶來通貨緊縮,但這也會使貨幣供給更充裕,從而加劇通貨膨脹。

對整個世界而言,真正的悲劇在於紙幣價值的幻滅。每當危機發生,政策制定者總是傾向借貨幣貶值為錯誤埋單。當所有人都這樣做的時候,相互間的短期影響可能比較微弱,但是從長期來看,世界對紙幣的信心將破滅,世界正在進入不穩定的高通脹時代

2010年5月20日

嚴重的通貨膨脹不會在今年暴露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152065918.html

《財經國家周刊》:你們如何看最近日益高漲的新“中國經濟崩潰論”?是故意唱衰中國經濟還是確實看到了深層次的問題?

謝國忠:國外的一些基金經理和媒體們往往會追求一種 “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效應,探究其背後的深意可能發現——沒有深意,只想引人注意。因為他們並不真正了解中國,也不了解真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所以只能通過驚人之語來提高聲音。

相反,一些已經在香港有十多年從業經驗、專注於大陸市場的基金經理們的態度應該引起關注,因為他們了解大陸的行情。

但不管這些質疑者如何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經濟的增長模式確實問題不小,這是事實。

《財經國家周刊》:新崩潰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樓市泡沫破滅可能最終引致中國經濟增長的“硬著陸”。你們如何看待如今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的角色?又如何判斷此輪調控新政?

謝國忠: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經濟的增長模式確實存在不小的問題,目前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依靠房地產來實現GDP 的增長,同時房地產領域的一系列數據都以穩定人心和穩定增長為主要目標,並沒能反映真正的房地產過度投資的現象。

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在中短期出現很大波動,這要視政策而動。當前的樓市政策變化相當頻繁,而抑制的對像也在不斷調整。政府往往以處理“家庭糾紛”的態度來看待樓市的調整,哪一個孩子或者哪一個群體利益訴求更強烈,政府就會制定相應傾斜的政策。

但中國房地產政策的長遠目標是什麼?這個根本思路要穩定下來,需要上升到國策的高度。以新加坡為例,政府確定樓市政策的主方向是滿足住的需求,於是新加坡80%的人是住公房的。那麼中國樓市的功能是什麼?這個問題確定下來,才能有一套穩定的房地產政策,然後才能再去談這個政策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財經國家周刊》: 中國在抑製過度投資與投機的問題上是否存在政策兩難?同時,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抑制流動性氾濫和保證經濟增長目標前是否存在取捨?從這些方面綜合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走勢如何?

謝國忠:如果政策總是強調自身的“騎虎難下”,那麼就必然面臨兩難選擇。如果總是強調政策需要保持高增長才能保住就業和民生,抑制泡沫和結構調整就會很難達成。

實際上,我認為GDP是否高速增長與目前的就業關係已經不大。一方面是傳統製造業勞動力不足,出現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這個結構上的問題本身便說明經濟缺乏真實的、高增值的空間,因此大學生這個應該創造高價值的人群反而缺乏平台。可以說當前的GDP增長模式難以解決就業的結構性問題。

今年的經濟將面臨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是由於本身存在投資過度與產能過剩,因此嚴重的通貨膨脹不會在今年暴露出來,而很可能是在2012年。

屆時,再加上美聯儲升息到一定幅度導致國際游資有大舉撤出的風險,中國貨幣當局就將不得不採取較大程度的加息,而那也將是樓價和地價最受挫的時候。

寬鬆的貨幣政策

李岩之禍
2010-05-20
盧麒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it17.html

若干年前,筆者寫過一篇文章《傷於財政毀於金融》。文中分析了李自成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真正的問題出自於財政。 “迎闖王,不納糧”。一句話就斷絕了李自成的正規財政來源。起義軍的財政來源竟是吃大戶,這種劫掠型財政,必然演變成為進入北京後的“驕縱”。沒有系統的財政建設,地方官吏無錢正常運作,只有反正或降清;部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必然思去。殺李岩實屬無奈,亦是必然結果。李自成由於不懂經濟,最終輸掉了政治和軍事。中國歷史學家治史太過重視政治與軍事,疏忽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經濟。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財政。

李岩,不懂經濟,沒有戰略思維,卻精於投機取巧。他的一句“迎闖王,不納糧”,實際上是狹隘的機會主義邏輯。如此弱智的口號竟然被李自成採納,成為製度和政策安排。李自成想不失敗實在是太難了。

李岩死了。然而,李岩這種知識分子還是大有人在的;李岩這種愚蠢的機會主義邏輯依舊有廣闊的市場。

不知道何許人發明了這個動聽的詞彙:積極的財政政策。

精通財政的人都知道,財政政策的積極方式只有兩個:第一,開闢財源;第二,精兵簡政。而時下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點並非在此。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他們所謂的“積極”,那就是印錢。

如果,搞通貨膨脹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這“積極”二字就太可怕了。這與李岩“迎闖王,不納糧”有異曲同工之妙。就這一項政策,足以將政府導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中國經濟本無大礙。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很簡單,概括起來就兩件事情:第一,降低制度成本;第二,規範市場體系。然而,有些人偏不這樣想。他們要大有作為。他們要揚威天下。他們要花錢。然而,他們並沒有開闢正規財政來源的能力。於是,就用這樣一個美麗的藉口作幌子,不斷地印錢。

是的。印錢。

印錢一向是最便利的財政來源。然而,這無異於飲鴆止渴。通貨膨脹為禍之烈,足以亡國。案例之多,無需贅述。

中國經濟在欣欣向榮之際,何以人心惶惶,何以崩潰之說不絕於耳,原因就在於這個“積極的財政政策”。

此策可稱得起是亡國之策。出此策者,與李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政治家,成竹在胸,不屑於修辭。大國之民,沉穩持重,不昧於花言巧語。

積極是一種態度。夙興夜寐,披肝瀝膽,鞠躬盡瘁,是為積極。

在政策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是為兒戲。

李自成之所以慘敗,在於並未參透治國的基本邏輯。

李自成不懂經濟。尤其不懂財政。不懂財政而為政,是非常危險的。

務必請我國領導人注意:

中國不存在所謂的寬鬆貨幣政策!中國所謂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是他們杜撰出來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一回事:印錢!

印錢的結果,一定是通貨膨脹。由於我國產能嚴重過剩,通貨膨脹可能會延遲到來。不過,一定會到來的。而且,由於積累了太大的存量,將會變得十分猛烈。猛烈到足以導致經濟體系崩潰!

李岩之禍,罪不在李岩。

李自成既然有稱雄天下之志,就應覓得管仲、樂毅之才。

筆者非常感嘆。

如今之中國,牛金星和李岩登堂入室,投機取巧之術竟然成為國策。

政治家和民眾再不反思,悲劇不遠矣!

2010年5月17日

低利率致每年向儲戶徵稅 1.4萬億

2010年5月 17日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151681355.html
謝國忠:低利率致每年向儲戶徵稅 1.4萬億

來源:華夏時報記者:賀江兵(北京報導)

大蒜兩年上漲了200倍,房價日漲千元,並非個別城市個別現象,但是,“權威”數據不是這樣的。

5月11日,統計局公佈的4月數據顯示,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長 2.8%,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 11.9%,之前公佈的房價在2009年只上漲了1.5%。數據很和諧,全無通脹之憂,保持了低通脹高增長的奇蹟。

經濟學家謝國忠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不知道他們的數據是從哪來的,實際上惡性通貨膨脹早已發生。”

謝國忠認為,抑制通脹最有效的手段是加息,至少要加5個百分點,但實際上央行遠遠不會加那麼多,央行受制於各方利益博弈。謝國忠稱,3月末金融機構住戶存款餘額為 28.5萬億元,低利率等於向儲戶家庭徵收了1.4萬億的稅(28.5萬億乘以5%的應加利息計算得出)。

由於銀行信貸大部分投向了房地產,國企以及地方政府,低利率只會對這些拿到貸款的部門有利,這些勢力顯然比央行強大。央行加息必然會觸動其利益。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貨幣數量控制時,隻字未提貨幣價格調控 - 即加息。

謝國忠認為,以前對這些勢力的補貼主要靠低工資和低資源價格,現在,資源價格高了,用工荒之後,工資也在上漲。

謝認為,現在,高地價和低利率成為國有部門兩大支柱,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工資雖然有所增加,但是,損失更大,房子越來越買不起,相對於工資增長,房價增長得更快;另一方面,由於物價飛漲(不要看消費物價指數,看菜市場),利息收入與實際通脹率相比是負利率,至少要負 5個百分點,這等於向存款的老百姓徵收家庭儲蓄稅,或者說窮人貼補富人,貸款者。

實際情況是,除了上述機構是銀行的大部分貸款戶,另外一部分能貸到款的恰好是富裕階層和“成功人士”,普通百姓很難從銀行融資(不信你去銀行試試)。而受制於教育,醫療和養老考量,存款的恰恰是窮人,甚至是連首付都付不起的窮人,才是存款的主力軍,銀行無意間扮演了殺貧濟富的角色。

另外,謝國忠預測,中國有空置房1000萬 -2000萬套。對於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調控房地產政策,在謝國忠看來,“本質上還是技術性層面,針對的只是投機性需求。”謝國忠認為,想要通過不加息的方式抑制房地產泡沫,只是空談。他認為,除非加息,加速讓房地產泡沫破滅,否則,市場扭曲的時間越長,最後的報應越大。

2010年5月14日

謝國忠:二次探底之憂

2010-05-10 | 謝國忠:二次探底之憂

  二次探底之憂

  謝國忠
本文來源於《新世紀》周刊2010年第19期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0日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目前的經濟復甦是不可持續的。過度的經濟刺激政策和低利率,將引發另一場危機。這或將在2012 年到來

2010年一季度,各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強勁的增長。美國公佈的GDP折年率較上一季度增長了3.2%,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一季度GDP同比增長了2.5%,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了3%。東亞那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則報告了更強健的數字,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二季度增長勁頭很可能十分強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全球GDP增速提高至4%。

問題是,從2008年下半年經濟崩潰到現在,復甦是V型的嗎?我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是不可持續的。當刺激政策導致通貨膨脹的時候,利率必然隨之升高。這將導致全球經濟再次探底。我認為,二次探底或會在2012年出現。

這是因為,目前的複蘇是由刺激政策以及相對較低的基數造成的。考慮到刺激政策的海量,經濟復甦其實並不能說十分強勁。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機所暴露的結構性問題,並沒有通過刺激政策徹底解決,只是被掩蓋起來而已。

  宏觀預測之難

作為普通人,誰能知道世界上正吹什麼風呢?全球經濟總產值約有60萬億美元,人口超過了60億。除了龐大的政府機構,個人根本不可能收集到所有數據並進行分析,進而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但是,政府機構效率又太低。等到它們發布數據或分析的時候,通常為時已晚。然後,一些政府機構會公佈一些“整理過”的數據,引起金融市場出現“理想的反應”。事實上,摸著石頭過河的人,經常被填鴨式的錯誤信息帶入誤區。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增加一些勝算。儘管全球經濟規模十分龐大,但它也是由價格體系所引導的。特別是跨國公司,在過去20年裡,一直通過不同地區的生產成本差異來套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家公司或者一種產品,是有能力擺脫宏觀趨勢而動的。

  以中國的汽車行業為例。中國人對汽車的需求暴增,這是真實的。從汽車經銷商到汽車生產商,中國汽車業似乎利潤豐厚。大家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利潤是由於有著強勁的需求。但事實並非如此。

  汽車是全球貿易的產物。中國的汽車生產商或分銷商如此有利可圖,而其他國家的同行都沒有盈利,一定是由於貿易壁壘的影響,抵消了全球市場競爭。而真實的信號是中國汽車售價遠高於國外。

  說這些話意義何在?從投資角度看,如果有一天貿易壁壘崩塌,中國汽車業的利潤將與其外國同行相差無幾。同時,隨著市場逐漸飽和,中國汽車業很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由於其盈利能力非常脆弱,汽車廠商的股票應該打個對折才行。

可見,宏觀與微觀很難總是那麼一一對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對未來有那麼多不同的看法。宏觀層面的意見分歧,總是比微觀層面的分歧更明顯。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宏觀走勢的預測,通常是基於推斷,大概99%的經濟預測都是如此。

換句話說,聽別人預測未來,基本上是浪費時間。事實上,經濟本身就預示所謂“經濟預測”根本沒用。否則,那些“預言家”們大可以憑自己的眼光去賺大錢,而不是在這兒免費地和你分享他們的 “預測”。

但是,總有一些時候,宏觀經濟會不按牌理出牌。這時預測就變得有意義了。例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美國房地產價格可能會上升,而不是下降。他們不但堅信此道,更是身體力行,借款來購買房產。這時候,如果打賭行情終會反轉,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然而,“有識之士”們至少可以告誡說,不要追漲殺跌,避免最終蒙受損失。目前有那麼多人對經濟前景十分樂觀,數據也很爭氣,人們很容易就會被說服“從眾”。但大家應該經常質疑這個“共識”。

其實不必刨根問底,只要回想一下,一年前,人們都承認這場金融危機60年不遇,那麼怎麼可能在一年之內就出現這麼明顯的變化呢?如果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那麼經濟有什麼理由會一下子變得這麼好呢?

2009年年初,我曾預測,儘管大多數人都如履薄冰,但他們其實也都在想,等到年底一切都會好的。我想,在這場危機存續期間,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寧可接受刺激過度帶來的副作用,也不會刺激不到位。於是刺激就真的過度了。

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如美國和英國,預算赤字都達到了其GDP的十分之一,歐洲和日本的赤字相當於美英的一半。世界各國利率都接近零。如果考慮刺激過度產生的效果,全球4%的經濟增速根本是小菜一碟。

  2012年或“二次探底”

我試著按照最近的經濟數據,描繪出一幅和“市場共識”完全不同的圖景。我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是不可持續的,而且很有可能會在2012年出現另一輪探底。

美國經濟再次依靠消費回升,它的增長所依靠的更多是儲蓄率的下降,而非收入的增長。也就是說,泡沫存續期間的戲碼再度上演。但是,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未來的資產收益根本無法支持儲蓄率下降。

  數據掩蓋了經濟疲軟的真相。與政府財政赤字的躥升相比,居民收入的增長微乎其微。美國家庭部門淨資產已折損了約10萬億美元,近期股市上漲阻止了其進一步下降。但這是由於刺激政策帶來的樂觀的經濟前景。該勢頭是否能夠保持下去,目前尚不清楚。

居民房屋贖回數據的痛苦表現,反映出美國經濟的主要問題。 2009 年,美國全國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率達到了歷史最高值—280萬戶,佔全美家庭總數的2.2%,而2010年,顯然這一數據還會繼續攀高。

儘管房價已下跌了30%,但相較於美國的GDP和平均工資,美國的樓價仍然很高。美國住房價格可能還會下跌30%。這一切並未出現,只是因為美聯儲一直維持零利率政策,同時通過收購全國抵押貸款總額的十分之一,降低抵押貸款利率。

這基本上相當於靠政策手段,防止惡性回潮或正常化。問題是,這種做法能否改變長期趨勢—我懷疑不行。這麼做可能的結果就是加劇通脹,然後提高工資以追趕上升的樓價。接下來的問題是,美聯儲能否只增加通脹,而不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導致另一場危機。

一季度東亞經濟體GDP都呈現了強勁的增長:韓國GDP從去年開始增加了7.8%,新加坡增長了7.2%,澳大利亞的增長率也達到了2.7%,中國的GDP增速更是達到了兩位數。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將其增長復甦歸功於由美國消費和中國投資增長帶動的出口增長。

這與以往並無不同,而且是否可持續仍值得質疑。與過去惟一的差別就是,中國的投資組合中,房地產項目支出遠遠大於基礎設施支出。這讓整個經濟更加脆弱。各地方政府仍然十分關注經濟復甦的持久力,非常不願意提高早已很低的利率。

儘管通貨膨脹似乎在各地都加速增壓,但大多數政府想強調的是,通貨膨脹水平仍然偏低,經濟活動水平還沒有高到使通脹增速的地步。我已多次指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中國維持如此之低的利率是一個錯誤,未來將為此付出一系列代價。

澳大利亞可能是惟一出台了正確的貨幣政策的國家。其央行調高政策利率至4.5%。這是高瞻遠矚的做法。澳大利亞的失業率比中國的要高,經濟增長率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兩個國家通脹壓力相當。然而,澳大利亞的利率是中國的兩倍。

  歐洲傳來的消息仍然是負面的。希臘的債務危機穩佔頭條新聞。而比希臘的債務危機更為嚴重的是英國的經濟疲軟。英國的赤字已超過其GDP的 10%。一季度,英國GDP較上季度增長0.2%。英國並沒有從全球貿易復甦中受益,因為在全球金融繁盛時期,英國的工業整個被“挖空”了。

非但如此,作為全球金融泡沫的中心,英國製造了大規模的房地產泡沫。這是雙倍的泡沫。由於泡沫縮減,英國的經濟仰賴於政府的赤字維持。但是,未來並沒有一場能夠代替政府支持經濟的“生產力革命”。

在政治上,英國在隨後的選舉中會出現“少數派政府”,也就是說,在三方力量中,沒有任何一方能夠贏得多數支持。這會使一切有意義的變革更為困難。因此,赤字支出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一旦市場意識到這一點,英國就可能出現像希臘一樣的債務危機。

世界各地的經濟,看起來各有不同,但刺激政策扮演的核心角色是一樣的。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指望刺激經濟復甦。正如我以前多次指出的,在巨大的泡沫破滅後,經濟體的供求兩方將會出現重大的偏差。調整隻是時間問題。

試圖通過刺激重現高速增長,只會帶來通貨膨脹。一旦通貨膨脹導致人心惶惶,將出現快速緊縮,從而引發另一場危機。 2012年,或許就會到來。

謝國忠:中國的資產泡沫依賴症

2010-05-12 | 謝國忠:中國的資產泡沫依賴症

  中國的資產泡沫依賴症

本文來源於財新網www.caing.com 2010年05月11日

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財新網】(專欄作家謝國忠)強大的利益集團已經讓中國的宏觀政策動彈不得,長遠而言,弊端很多:地方政府把高土地價格看做命根子;國有企業希望利率不要升;出口商強烈反對貨幣升值。中國的宏觀政策已被弱化成了心理治療,僅靠一些口頭上的表態和技術上的微調去嚇唬投機者。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卻在不斷升溫。除非中央政府狠下決心,做出決擇,否則,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經濟將遭受一次破壞性的調整。

首先,隨著製造業利潤下降和支出需求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已經對房地產業產生了依賴。曾經在20年的時間裡,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沿海省份通過培育出口導向產業而變得富足。但在過去五年,這樣的經濟邏輯已經變了。成本上升大肆侵蝕了製造業的利潤,為了招商,大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提供補貼。房地產已經成為政府真正的收入來源。

其次,國有企業在貸款方面享有優勢,這使國企快速擴張。中國的大部分銀行債務是國企欠下的。居民家庭和地產商從銀行借的貸款,通過地產商從政府手裡買地的方式,實際最終流到了政府手裡。維持極低的利率,因而已經成為保護國有部門(國有企業和政府)的國家政策。其他諸如通貨膨脹等因素,則被忽略了。

第三,中國的出口商正在遭受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疲軟的兩面夾擊。他們強烈反對人民幣升值。之前,新勞動法、稅率提高以及更嚴格的環保標準已經令出口商滿腹怨言。這些出口商仍然代表著中國製造業的半壁江山,可以影響政府政策。

中國目前的政策是對生產部門的變相補貼。以前的補貼是低工資和低資源價格。而現在,資源價格高了,工資也在不斷上漲。高地價和低利率已經成為國有部門的支柱,這同時也減輕了出口部門的負擔。高地價和低利率實際是對居民家庭的變相徵稅。從本質上說,中國人的工資是漲了點,但購房能力和利息收益卻大大受損。這種情況表明,國有部門太龐大了,其效率不足,在純粹的市場經濟中,根本無力生存。宏觀上的困境實際上反映了結構性問題。

中國目前的政策路徑是貨幣擴張和資產通脹,短期內,這種做法阻力最小,也最舒服。資產通脹背後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可以徵稅。它為人們的快速致富夢想提供了溫床,只要市場在上漲,這個政策就會收到歡迎。它還可以讓有影響力的“內部人”玩剝削小老百姓的把戲。過去幾年,中國政府一直對資產通脹有利,這決非偶然。

中國的資產泡沫增長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住宅存量、在建工程和土地儲備的價值可能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倍,或約100萬億元。七年前,它們的價值微不足道。北京、上海的住宅價值與GDP的比例,已經與1997 年的香港差不多。租金收益也與當時的香港類似。此外,大陸還有一個獨特現象,就是房屋空置,我懷疑數量在1000萬至2000萬間左右。

如果中國的泡沫破裂,將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但中國卻有許多人希望有這樣一個泡沫,當然最好不要變,既不擴大也不縮小。中國的政府官員真的是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他們居然維持住了這樣的局面,考慮到中國的規模,放在純市場經濟的國家,這是想都不敢想的。這其間也培養出了人們的廣泛信心,即政府可以得到任何它想要的東西。但是,市場被扭曲的時間越長,最後的報復就會越大。

本輪地產緊縮政策有賴於信貸限制和壓力。前者的目的是保護首次置業者、遏制重複買房人。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價格對於首次置業的人來說還是太高。地方政府還沒有把去年賣地的錢花完,可以繼續花。但是,當這些錢在幾個月內花光後,他們會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政策還會再次放寬嗎?在上幾輪地產政策緊縮中,這種事情發生過。

中國政府的資產巨大,應足以應付泡沫破裂後的爛攤子。但是,如果泡沫再持續兩年,那就難對付多了。為了遏制泡沫,北京必須盡快提高利率。有人擔心加息會增加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種擔心有可能是多餘的。人民幣沒有被低估。政府通過資產通脹獲得收入,轉而補貼製造業,如把這些補貼去掉,就相當於匯率升了20%。

當資產價格回歸到正常水平後,中國應理順自己的財政收支,以防泡沫重現。

  首先,政府必須限制開支。地方各級政府的政績基於其經濟表現,所以它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提高收入。這與城市化戰略缺乏有關。對於大城市,或許可以要求政府對經濟負責。但在其他地方,政府應該只承擔社會職能,而非經濟任務。

其次,應當統一、簡化稅收制度。地方政府不應該有權提供稅收優惠,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爭破壞了國家稅收的基礎,也造成了產能過剩。

  最後,中國必須加強反腐敗。腐敗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如果政府可以把這些錢收上來,政府就不需要依靠高房價了。政府從資產通脹把戲和低利率得到的利益也就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0%。如果政府希望得到這塊蛋糕並享用它,就必須打擊腐敗。 ■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本文英文版首先發表於《南華早報》,財新記者陳璐譯

2010年5月9日

澳元先行加息的意義

2010-05-07
澳元先行加息的意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iinm.html
盧麒元

澳洲政治家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對於世界經濟的理解以及對本國經濟的治理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作為一種匯價極高的高估值貨幣本來是不應當保持高息的。

澳洲的通貨膨脹水平並非高於其他國家水平。顯然,治理通貨膨脹並非澳元成為高息貨幣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澳大利亞政府對世界經濟的未來有著清醒的估計。他們非常清楚以資源出口為導向的澳洲經濟如何利益最大化。

熟悉中國鋼鐵業狀況的經濟專家應該可以理解澳元作為一種高估值貨幣的殺傷力。

當然,經濟體系的現實利益的最大化,還不是澳洲政治家的全部追求。澳洲政府已經在未雨綢繆了。他們為可能到來的衰退作出了最佳的安排。

當全世界的投資者為了博取貨幣息差而持有澳元的時候,澳洲央行囤積了大量的美元。

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澳元已經嚴重高估了;那末,此時澳洲央行持有美元就顯得非常聰明了。

或許,將來有一天,全球經濟衰退,澳元大幅度貶值,澳洲央行不僅可以大賺一筆,而且有能力輕鬆維持澳元的貨幣穩定。

也許你會說,中國也持有大量的美元,難道不明智嗎?

這是不同的。澳洲央行的美元是用澳元換來的。用高估值貨幣換取低估值貨幣才是聰明之舉。很不幸,中國政府做反了。

人民幣就算不直接升值,人民幣資產的升值也完成了人民幣的價值重置。這一局,中國央行已經輸了。

澳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是值得中國央行深思的。

如何管理一種高估值貨幣是需要戰略思維的。

我想,這篇文章可能寫得晚了一點。不過,改正錯誤是不怕晚的。

順便說一句,所謂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歷史性的騙局。這不過是當年滿清政府白銀外流的現代版本。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政治家們最近意識到了一些東西。他們開始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是的,中國政府必須收緊貨幣政策、壓抑資產價格、降低政府支出。同時,在維持匯率穩定的前提下,增加人民幣匯兌成本(單邊升值)。

澳元是非美貨幣管理的一個成功案例。

澳洲政治家讓我們見識了小國大政治家的別樣風采。

2010年5月7日

房價貴到不可思議

謝國忠直言:中國房市 金融史上最大泡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19/today-e5.htm
網路流傳 崩盤時間表

編譯陳柏誠/特稿

高房價已經成為中國的社會問題,大多數民眾都在擔心房地產泡沫何時破裂,網路上最近流傳「中國房地產崩盤時間表」,還說中國目前房價走勢和日本一九九一年房市崩盤前的情況近似。知名投資銀行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他直言「中國的房市是一個死空頭,房價貴到不可思議,他的一些外國朋友都在賣房,只有中國人在搶。」

中國自去年第四季開始,不斷推出房地產調控政策,並透過金融、土地及稅收等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上週六又發佈了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根據過去經驗,政府政策非但無法立即為房地產市場降溫,反而因為擔心新政策帶來的不便,掀起了加速衝刺的成交潮。北京房市二○○九年總成交額高達七千一百多億元,相當於北京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六十二%,充分說明這種現象。

中國調控政策最特殊之處,在於它越調,房價漲得越快,主因是政府推出的政策,不只抑制了需求,也同時控制了供給。在供給受到打壓,造成房子供不應求下,房價越漲越兇,有人懷疑這是地產商出的主意,目的還是在圖利自己。

人民幣於二○○五年升值,隔年資金隨即流向房市,二○○七年房價已飆升了三倍,二○○八年房價雖然下降,不過各地爆出的地王卻繼續興風作浪。

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其高無比,各地地王產生比價效應,當地房地產價格早已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最高點,各界撻伐聲浪不絕於耳,讓政府備受考驗。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市場上供地太少、地產商囤地,加上政府釋放出未來土地供應會更少的訊號,讓土地供應變得緊張,於是發生了土地飆漲、地王不斷冒出的現象。上海和北京房價每年漲幅都超過五十%,甚至達到一○○%,治本之道,是必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給,否則再多政策也壓制不了房價。

然而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二○一○年為降溫房市推出多項措施,可能對房地產商造成短期衝擊,不過今年中可能是個轉捩點,因為政府的多項措施可能降低需求,今年房價的波動幅度將小於二○○九年,是否真的如此,市場都睜大眼睛在看。

2010年5月5日

IMF已在3月份出售了18.5噸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IMF已在3月份出售了18.5噸黃金
2010年05月05日
http://gold.hexun.com/2010-05-05/123613533.html

世界黃金協會(WGC)週二(5月4日)宣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份出售了18.5噸黃金,是其第二階段售金活動的一部分。

此前,IMF已經基於第三回合央行售金協議在2月份出售了5.6噸。這份協議從09年9月27日開始生效,締約國包括歐元區各大央行,其中最大的黃金持有方是德國。

WGC政府事務主管Natalie Dempster表示,IMF是在其每月的《國際金融統計》(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中公佈這些數據的。

IMF從去年開始執行403.3噸的售金計劃,去年已經向印度央行、斯里蘭卡央行和毛里求斯央行出售了總共212噸黃金。截止3月份,IMF還有167.2噸黃金可售。

對超預期上漲的金價小心點好

2010-05-05 | 對現在的國際金價小心點好
對超預期上漲的金價小心點好

張庭賓

儘管在很多人看來,作為國內黃金投資的最知名倡導者,本人是相當頑固的。這個看法對一半,因為我看好黃金的長期戰略趨勢,不止一次重複——2015年前,國際金價將上漲到3000美元以上。但在中短線,卻不止一次提醒風險。現在或許又是這樣的一個時候。

即使是一個黃金的大牛市,但是在黃金兌美元——這個操縱性最強的金融核心市場上,小心點不是壞事。特別是當出現了三個新情況:一,黃金調整的比預期要強,這麼快創新高有點懸;二,美元利用希臘的軟肋,反复痛擊歐元;三,以股指期貨推出為時點,中國A股和樓市遭遇強力做空。第二三項得益的都是美元勢力,也就是美元發力,美元勢力若在階段性反擊了歐洲和中國後,不會對黃金無動於衷。

本來1042美元的調整似乎不到位,再上沖到1192美元也是意外的便宜,國內黃金多頭還是小心點好,不要被短線的貪婪而蒙蔽了眼睛。實物黃金可繼續持有,欲購買實物黃金者可忽略短期的震盪。 (僅供參考 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中國物價為何高

政府價格高成本超過了勞動力低價格
2010-04-19
中國物價為何比美國、泰國都高

張庭賓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48740284.html


在金融危機之後,地球上令人困惑的事越來越多。不僅普通百姓,連經濟學也如此。

今年2月份,知名經濟學家左曉蕾女士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中國和泰國物價之比讓人困惑》,說春節去泰國,發現所有的價格都比中國同類消費便宜。中國一般消費商品價格,比人均GDP超過中國37%的泰國的一般消費品商品價格,平均高出30%到40%,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法國商品價格上。她比較了某一法國製造的服裝價格與進口的同一服裝價格,按歐元人民幣11:1計,中國國內價格幾乎高出法國價格一倍。她在美國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加州機場商店的美製風衣,按照1比8的兌換率,比賽特風衣價格連進口價格的五分之二都不到。若按1比6.8的兌換率,價差更大。如果與國內機場內的進口同類商品價格相比較,差價更離譜。而法國人的人均GDP高出中國10倍還多;美國的人均 GDP超過中國15倍。

“這實在不符合國際貿易的理論和實踐,也不符合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重新認識和詮釋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如此,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平衡發展才能有希望。”

左女士提出了問題,但是沒有給出答案。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她知道答案,但不便說,二是她需要時間找答案。因此,在剛看到此文時,我挺有興趣試著回答的,但還想等一等,但現在不能等了,如果再等,這個非常好的話題很可能就被淹沒了,讓我們喪失了一次抓住中國真問題的契機。

這個調查和社會大眾的感受是吻合的,所以國內出現了很多“代購”一族,專門穿梭國境到海外買便宜貨。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ECA在2009年6月的調查也可以印證——繼日本東京等四市後,北京、上海、香港成為亞洲生活消費最昂貴的城市。京、滬、港三市分別從上年度的全球104、111和 98位,戲劇性飆升至26、28和29位。在被調查的亞洲城市中,前十名中,中國城市佔半壁江山 ——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廣州。此外,天津等10個城市也排進了前30名。

如果考慮到2009年6月來中國大都市樓價急劇飆升的變數,在2010年度的排行榜上,中國將領先世界,獨霸亞洲。至少誰也無法否定,中國的房價和車價已是世界上最高的。而時寒冰先生的實地調查也證明了美國諸多領域物價比中國便宜的事實。

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已被國人概括為“警惕工資非洲水平,生活成本歐美標準”。泰國人均GDP超過中國37%,法國超過中國10倍,而美國超過中國15倍,為什麼中國的物價反而高出泰國、法國、美國呢?

這顯然與“人民幣低估”的結論背道而馳,如果人民幣升值,那麼這種中國與泰國、美國的物價比豈非更高?

存在就是合理的,世界上只要存在異常的現象,就一定會有合理的解釋,中國高物價現像也不例外。

中國最容易被人反复提起的是“勞動力價格”的比較優勢,但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國家宏觀管理成本”的比較劣勢,正是這個比較劣勢造成了中國的畸形的物價。

中國的宏觀管理成本(其中主要是政府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因為2009年中國財政收入(包括土地轉讓費)已經達到GDP的30%左右,這個比例在全球只有北歐個別國家達到。然而,與北歐所不同的是,瑞典等北歐國家是全球最高福利的國家,瑞典人享受“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部社會保障。而中國是世界低福利的國家,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墳墓等資金大部分都是要國民自己負擔。

這還不是國人的全部壓力,國內居民還承擔了非統計範圍內的成本,比如各種道路的收費。在燃油稅徵收之後,理應取消各種道路收費,但是沒有。而累死成本仍在增長之中,比如土地70年使用權招拍掛競標,已經使土地使用成本非常高昂,但最近,在沒有取消此制度的前提上,有些地方又在醞釀房產保有稅,即變相的物業稅,它儘管有抑制投機的一定現實合理性,但實質為雙重徵稅。

各地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也大大地增加了商品在國內物流銷售成本,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這些成本也會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從對外經貿關係上,由於採取了出口退稅政策,此政策的本質是給國外的消費者稅收補貼,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收入缺口必然要轉嫁到國內商品上,致使國內物價更高。而外國對中國企業增收的反傾銷稅和特別保護懲罰稅,當然企業也要轉嫁到國內消費者身上,或者對內銷產品偷工減料以消化外部補貼。

如此一層層負擔加上來,中國國內商品焉能不貴?而在房地產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由於過去多年實施的是出口導向優先政策,在宏觀管理成本日益高昂的情況下,中國商品出口海外,除了出口補貼外,靠的就是勤勞高效、廉價而缺乏保障的勞動力,來對沖高昂的宏觀管理成本,從而形成一定的國際價格優勢。

在出口導向優先的政策下,勞動力的“廉價”就成為了某些主流精英眼中必須牢牢控制的指標。因為如果勞動力貴了,那麼出口導向型經濟就不可維繫,那麼,宏觀管理成本就必須降下來,既得利益就不能擴張,乃至於只能收縮。

或者正因如此,中國主要靠廉價勞動力獲得的外匯儲備,在某些學者眼中,是絕對不可以通過社會保障的方式,轉移為國內國民收入和國內消費的,中國央行外匯儲備可以藉給美國政府近萬億美元,但法律規定不能藉給中國政府(用於中國社會保障)一分錢。

中國宏觀管理成本在過去20年內中日益膨脹,行政開支和政府投資不斷擴張。當前政府行政開支、投資分別占到財政支出的18%和 25%左右,在世界各國中遙遙領先。由於行政開支屬於損耗性支出,加上政府投資效率極為低下,其投入產出率低於0.5,這使得大量國民財富在經濟循環中被損耗,退出了經濟流通(以爛尾工程和反复翻修的馬路為代表),使得中國銀行業的貨幣乘數不斷下降,最低甚至達到3.5(國際上一般為8),為保證經濟活動的必要流動性,央行不斷超發貨幣,形成了人民幣實際購買力的對內貶值,民間總體購買力的不斷相對收縮,國內需求與 GDP比值下降到世界大國絕無僅有的35%。即與M1、M2的增速遠超GDP的速度相對應的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速也遠超GDP的增速,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遠低於GDP的增速,國內需求佔比GDP不斷萎縮。

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是——這是在經濟改革市場化之後,行政和政治體制改革越來越顯得滯後的結果。由於缺乏對公權力代理人的有效制約,他們往往只對上負責,不對社會公眾負責,公眾更無辦法迫使他為人民服務。加上市場經濟帶來的資本尋租,使得日益高昂的行政投資成本和權力資本的暴利,常常通過公權力轉嫁到社會公眾和守法企業身上,也就最終形成了中國商品比泰國、美國貴的奇怪現象。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外部需求盛極而衰,因為國內百姓最大商品——住房價格已經達到了公眾承受極限,這一既有軌道已經走到了盡頭。也就是說,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優化將不得不進入倒計時,如果主動改革,可以化害為利,如果中國宏觀管理成本能降低到西方國家的一般水平,中國的國內需求由現在極低的35%提高到一般的60%,那麼中國經濟將仍可以 20年科學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在情理之中。如果被動失敗,那將不僅是中國的悲劇,也是世界的悲劇(其邏輯請見附文《2010-2014:全球紙幣危機與中國社會變革》),人類近6000年的文明或將由此泯滅最後的希望之光。 (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員,聯繫郵箱 ztb6006@sina.com)

"戰略做空”中國拐點

美國貨幣不緊縮中國就不能輕言緊縮
2010-05-04
股指期貨:是否“戰略做空”中國拐點?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50156804.html
張庭賓

4月16日,一個幽靈從瓶中被釋放出來,它已經開始讓 A股投資者恐懼。隨著5月2日,央行再提存款準備金率0.5%,這個幽靈不排除會更有力量。

這個幽靈就是股指期貨,它有兩種可能的描述:一種是天使,一種是魔鬼。在其推出前,A股的某些主流人士把它描述為天使——對沖風險的理性工具,並以天女下凡般地歡迎。

本人一直強烈質疑它的“天使”外衣——自2007年4 月出版了《誰在暗算股指期貨》一書以來,便堅持認為:股指期貨並不能平穩市場,相反,它將刺激投機,放大漲跌幅度,推出前助漲,推出後助跌。它將大大加速股市財富由弱者向強者轉移的速度。

果不其然,“天使”的臨幸讓A股大部分投資者深感恐懼,它幾乎一出場就決定了股票現貨市場的命運,短短兩週內,在滬深300指數最大下跌11.2%的引領下,上證指數最大跌去了10.7%,A股市值蒸發了超過 2.3萬億元。

按照國際市場的一般標準,如果股指期貨的成交量超過了當日股票的成交量,那麼,股指期貨市場就有決定股票市場的力量。股指期貨上市的第三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股指期貨成交量就已經超過了上海證交所的股票成交量。

鑑於超過90%的交易都是在當天交割完成,投機性超強,英國《金融時報》評之為“中國最大的賭場”——這顯然更接近於“魔鬼”。不過該文借一位交易者的口,輕易地就將之委過於“來自浙江的富豪”。

本人不敢相信浙江本土富豪“游擊隊”如此神奇強大,因為這是滬深300指數,要使它大幅下跌,除了期貨市場的強力做空外,還須同時兩個配合:一是A股市場的大量拋出股票,規模要達上千億元;二是政策面的配合 ——正如打壓房地產的新政同時出台,沉重打擊了A股。浙江的“土財主們”絕無此等號召力。而國際熱錢是經常披著江浙富豪外衣的。當然,國際熱錢和國內熱錢的行為方式很相似——都是唯恐天下不亂,市場大起大伏,從而亂中取栗(利)。

打壓樓市和做空股市的不期而遇耐人尋味,更巧合的是,4月16日——指期貨正式推出之日——本來是美國國會審議中國“人民幣操縱”的日子。這一天原本有兩顆可以做空的重磅炸彈,一是假如美國國會認定中國“人民幣操縱”,雙方貿易戰的可能性大增,A股將備受打擊,那麼利用股指期貨做空中國A股可獲暴利;當前者沒有引爆,打壓樓市就成了做空股市的強大武器。

簡言之,這一輪股市被做空可能並不簡單,我們須在更宏大的背景中分析股指期貨作為一個重要支點的戰略博弈真相。

分析的基本前提是,鑑於美國金融危機是10多年來金融衍生品泡沫,近40年的美元紙幣泡沫和200年來工業文明泡沫破滅的三重疊加;加上中國經濟其30年來資源粗放消耗和外向依賴型模式也走到盡頭;而大國和文明間競爭成本越來越高,各國經濟在未來5-10年將不可避免進入負和博弈的循環,即“囚徒困境”式博弈,其基本規則是“剩者為王”。

在這場淘汰賽中,中國被對手淘汰掉的捷徑是——人民幣大幅升值、股市和樓市泡沫極端膨脹,強勢大國再驅使國際熱錢反向全面做空中國經濟,即從股市、樓市和匯率市場同時做空中國,使中國遭遇日本1990式金融危機,一蹶不振,國民財富積累被席捲而去,成為核心國家駛出沼澤的墊腳石。

2005年7月後中國被一度誘導入這個路徑中——人民幣加速升值,中國股市和樓市泡沫急劇膨脹。 2008年貨幣政策的急劇收緊,致使國人財富急劇縮水,導致股市在一年間下跌了72.8%。自2008年三季度,樓市也開始下跌;海外NDF市場人民幣遠期匯率也轉升為跌,其時,中國經濟距離跌破底線只有一線之遙。

所幸的是,中國在10月份全面扭轉了緊縮政策,大力救市,挽狂瀾於即倒。 A股上證指數也從1664點一度上漲到3476點,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國民財產性收入。

特別令人遺憾的是,在2008年底穩定了樓價後, 2009年中國未能有效地控制樓市泡沫,致使樓價瘋狂反撲,又創出了新的天高。另一個令人遺憾的是,救市投資的使用效益相當低下,形成了又一輪粗放型擴張。

2010年初,國際熱錢最想得到的政策組合是:人民幣再度年升值5-10%以上、融資融券3月份推,股指期貨6月份推,國際板10月份推,那麼,樓市再暴漲一輪,漲到4000-5000點甚至更高,人民幣匯率再創新高,即股市、樓市和人民幣匯率都達到泡沫最大化,再以國際板推出為做空戰略時點,完全可以一舉擊潰中國經濟社會基本穩定的最後底線。

平心而論,今年以來的中國經濟決策可圈可點,堅決頂住了人民幣升值,這避免了樓市和股市泡沫更大化,股指期貨以極快的速度提前推出,使未得到人民幣升值支持的國際熱錢缺乏戰略做多股指期貨的時間和推力。不過,樓市泡沫衝刺到了令國際熱錢驚喜交加的前所未有泡沫高峰。前一段時間,國際輿論熱議中國樓市巨大泡沫並非偶然。

這種新情況下,在美國經濟二次探底,美元紙幣危機爆發之前,國際熱錢有可能進行“次優選擇”——即以股指期貨推出為時點,戰略做空A股;同時刺破房地產泡沫,做空樓市。即在股市和樓市同時做空中國經濟。

然而,這種“次優做空”必須要得到中國貨幣政策的配合,即央行不斷發央票和提高存款準備金。即在美國採取美元數量擴張的情況下,中國採取完全相反的數量收縮舉措。其本質是在中美採取類固定匯率制下,美國貨幣數量膨脹,而中國貨幣流動收縮,則中國人財富總額對美國比例大大下降,即中國人對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購買力大大萎縮(這將同時表現為黃金、石油和鐵礦石的價格上漲),這對於中國以黃金儲備等對沖未來相當可能爆發的美元紙幣危機非常不利。

針對如此復雜局面,中國已經很難有最優方案了,只能見招拆招,次優選擇。

現實可行的是:1,繼續嚴厲打擊房地產投機,堅持提高第二套房首付和利率,斷絕第三套及以上房貸。徵收第二、三套以上的物業稅,將房價打壓到下跌30% — 40%左右並控制住;2,貨幣政策採取跟隨美國的策略,即人民幣匯率繼續盯緊美元,美國不加息,中國也不加,美國不回收流動性,中國也不回收;3,在打壓控制樓價的同時,可將流動性適當向股市引導,即當股市和樓市泡沫不得不兩選一時,選擇股市泡沫;4,將30-50%的國資和外匯儲備劃歸社保資金,並定量劃分到每個國民名下,以此對於國民隱性通貨膨脹的損失進行補償,並擴大國內消費。 5,繼續加大對黃金和石油等戰略物質的儲備,以增加人民幣的內在價值含量。而最重要的治本之策還在於財富再分配公正透明的改革攻堅。

最後,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當下貨幣政策的緊縮要非常慎重,以免被國際熱錢做利用,再次做空中國。而如果美國不緊縮中國也不輕言緊縮,則此一輪戰略做空中國空間將被遏制。 (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員,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2010年5月3日

有錢、極瘋狂且無邏輯

恐怖的老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ifq9.html
2010-05-03

盧麒元



近年來,外彙和商品市場異常波動。波動的原因已經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操作。

過去,投資者分析的重點是美國金融機構的動向(主要是他們的思維模式)。現在不同了。因為,出現了一個恐怖的老二。

這個老二巨有錢、極瘋狂且無邏輯可言。

老二是在石油屢創新高的時候宣佈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老二是在黃金屢創新高的時候公佈增加黃金儲備的;老二是在商品價格崩潰的時候公佈四萬億經濟計劃的。老二不僅僅是公佈,還真刀實槍地操作。老二就是喜歡高吸低拋。老二總是不合情理且出人意料。老二為老大的金融暴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老二賺錢了嗎?沒有!

老二不賺錢何以如此努力?我也想知道!

老二之所以敢於這樣二,絕非偶然。他的股東們睡著了。設想一下,古今中外,有哪一個股東允許管理層這樣胡鬧。

老二真的很二。並且,極有可能還會繼續二下去。二的發瘋。

有趣嗎?

薩科奇見達賴,我們就去買波音飛機;奧巴馬見達賴,我們就去買空中客車。

美國人疏遠台灣,我們就去買美國國債;美國人親近台灣,我們就去拋美國國債。

一切就像是裝了電鈕似的。

有些事情,含蓄一點好嗎!

看看這一籮筐壓抑房地產的政策。明眼人知道,壓抑資產價格是假的,應該是人民幣要升值了。似乎又有人按下電鈕了。

一個頗受老二賞識的某金融機構亞洲董事總經理說過,中國的經濟政策只能是跟隨性質的,跟的好,就發展得好,跟得不好,就會出問題。於是,美國人一說救市,我們即刻就推出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就像觸了電似的。

我們不能逆向思維嗎?

比如,你見達賴,你向台灣出售軍火,我們完全可以一點反應都沒有!不過,我們也是可以會見一些人的,我們也是可以出口一點兒軍火的。中國還是有能力製造一兩件大殺傷力武器的。

又比如,我們不搞“刺激經濟”計劃又如何!我們本可以藉此機會玩休克療法,開啟歷史性的經濟轉型。我們還應該藉機將人民幣迅速貶值。黃世仁病了,楊白老裝病都不行嗎?不趁機會去救喜兒,還要拼了命地給地主老財去輸血。真的是夠二的!

其實,一旦電鈕失靈了,老大是會很緊張的。

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是一個技術性問題。這是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

升值與貶值是相對的。其中的損益也是相對的。誰說貶值就一定好啊;誰說升值就不好啊。關鍵是在正確的時間和空間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老實說,老二要是不二,老大的日子會很難過。

老二手裡有最好的牌。誰讓我們是世界工廠呢!中國已經有能力製造全球性通貨膨脹和全球性通貨緊縮了。

中國要是不說保八,你只要說維持經濟零增長,澳大利亞總理就要改名叫胡克文了。

中國要是嚴禁招商引資,並且限制外商自主投資的範圍,外匯儲備早就降下來了。

中國要是徵收高額的資源稅和污染稅,外國政府早就開始補貼中國出口企業了。

中國要是早一點開徵物業稅,炒房團早就去投資高科技去了。

可惜的是,我們全部做反了。

別人按下那個電鈕,我們就會伸出那隻胳膊。

老百姓越來越不踏實。是的,沒人知道老二明天會幹什麽。

筆者有時候反過來想,可能這樣也不壞。反正老大已經被慣壞了。如果我們悄悄地把電線拆了,電鈕失靈了,老大可能會吃不了兜著走。

此等事情,恕不在此討論。

中國的經濟問題很複雜嗎?當然不是。

房地產問題、匯率問題真的很難解決嗎?當然不是。

問題出在老二。老二才是真正的問題。看看誰能說服老二。將恐怖的老二變成老二的恐怖。

將我們的恐怖變成他們的恐怖。

股東們,別睡了。

金融之戰:美國評級機構出手

金融之戰:美國評級機構幹嘛要現在出手?

恩道爾, 2010-5-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1454b0100imqq.html

歐元不論有多少缺點,都是今天全世界的央行在美元之外的唯一選擇。當10年前歐元剛剛投入使用時,各國央行的儲備中有 70%是美元。現在這個比例逐步下降到60%,歐元占據的比例達到了 30%,成了美元唯一的國際貨幣競爭者。當美國政府的債務爆炸性擴張,美元危機在即之時,全世界的注意力被非常巧妙地導向了希臘和被人說成脆弱的歐元。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在這裡做了大量的手腳,怎麼掩蓋也沒有用。

但是連歐洲的資深政府官員都沒有看出這個事實,即在華爾街的背後,那個強大的最高利益是美元,我們可以叫它“美元體系”,它才是美國主權的事實上的核心。美元充當了全世界的儲備貨幣,買賣石油和黃金、交易任何值錢的商品都用美元結算,這意味著只要世界上還在買賣石油,人們還要做交易,他們就不得不為美國政府的赤字融資,他們只有這樣做才能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支撐貿易。在1980年代,是害怕失去美國軍事保護的日本為美國赤字融資。現在為美國融資的是中國。

美國世紀靠著兩大支柱:第一是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美元,第二是無人敢於睥睨的軍力。

用核武器頂著美元

1971年8月是一個轉折點。在那個時刻,戴維·洛克菲勒和華爾街說服了尼克松總統,撕毀1944年布雷頓國際貨幣協定,讓黃金和美元脫鉤。

美國面臨著一個把黃金輸給歐洲的危險,因為德國和法國的央行不要膨脹的美元,要求美國拿出真金。 1971年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掌握著世界貨幣黃金的絕大部分,美國是二戰後崛起的勝利者。當黃金迅速流失的時候,美國實力的核心受了到威脅。世界上最強大的精英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從1971年以來,美國實行的一直是“紙幣本位”,也就是不兌現紙幣的貨幣本位,因為美元的發行量再也沒有黃金儲備的約束了。這個世界願意接受多少美元就會有多少美元了,只要人們願意承認它有價值,它就有價值。所以從1971年以後,支持美元價值的,是美國的軍力和核武庫,美國經濟的運行是否健康已經沒有關係了。

從1971年至今,世界上的美元的數量膨脹了29倍。而在1950-1970這20年中,在布雷頓森林的黃金匯兌制體系中,美元的發行量僅僅上升了51%。所以毫不奇怪,過去40年中全球通脹的源泉,就是美國財政部和私營的美聯儲向世界傾注的海量美元。

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美國財政赤字爆炸性增長的時候,這個世界為什麼還接受美元的過高的價值?這裡面就藏著美國權力的秘訣。這也是希臘危機的真正原因。



美國權力的秘訣

很少有人認真想過,自從1971年以來,美國金融界的精英們躲在美聯儲背後,躲在美國政府和華爾街的背後,建構了一個可怕的戰爭擊發機制,他們挑起他國的政治危機,造成政權易幟,甚至連前蘇聯1989年的解體,全都是為了維護美元的全球支配地位的行動。美元要繼續充當世界儲備貨幣。是不是難以置信?那麼就看看下面的記錄,在本人的新書中都有詳述。

1972年,還記得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強勁崛起嗎?在德法兩國的經濟帶動下的歐洲,威脅到了美元的地位,剛剛變成紙幣本位的美元;美國的精英們,在洛克菲勒的走卒、尼克鬆的國務卿基辛格的指點下,點燃了中東戰爭,那場戰爭被稱為“贖罪日戰爭”,時間是1973年 10月,唯一的目的是強迫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強迫石油漲價四倍並且必須用美元結算。到1979年,當美元再一次受到威脅的時候,戴維·洛克菲勒的同夥,時任國務卿的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就操縱了伊朗國王下台事件,扣動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扳機,再一次拯救了美元。

到了1992年,當倫敦城和不列顛的精英們準備好要加入正在成長中的歐洲央行、加入歐元體系的時候,當倫敦的金融實力要同德國和歐洲大陸的經濟力量匯合,而美國卻掙扎在嚴重的工業和銀行業危機中的時刻,一個很不起眼的紐約對沖基金,量子基金,出現在舞台上,下賭注看空英格蘭銀行。此舉“神奇地”把英鎊從歐洲貨幣體系中拽了出來,導向了相悖於歐洲的方向。這個奇人是喬治·索羅斯,在倫敦城無人不信他是根據美國財政部等的秘密情報幹的這一手,目的還是拯救美元,手段是在英鎊和歐元之間製造嫌隙。

當1997年從南韓到香港的亞洲四小虎和不負債的亞洲經濟的強勁增長,行將引導世界離開美元體系的時候,又是那個量子基金,依據內部情報,公然與同夥採取共同行動,發起了協同的進攻,以軍事行動的準確性,只一擊就放倒了亞洲的四隻小虎。

1997-1998年的亞洲危機,1998年8月俄羅斯的違約拖欠,都有報導稱是華爾街精英策劃出來的,他們有美國政府的秘密支持,他們的目的是把那些本來充滿經濟活力的國家歸入到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破產清算欄目中去,那個國際貨幣基金本來就是對美國言聽計從的。亞洲1997-1998年危機的結果,是衰落中的美元再一次得救,時間又恰好在歐元出台的前夜。



三大評級機構的作用

每一個國家都得被“評級”,每一個歐洲銀行,每一個大型公司,都必須去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中的一個,去拿一個信用評級,這事是不是有點古怪?那些評級機構都是壟斷的,而且全是美國的。歐洲連一個類似的洲際機構也沒有,亞洲同樣沒有。這三個評級機構都和美國財政部和華爾街關係極其密切。

我們也許會這樣猜測,這是因為它們的經驗最多,它們的評級標準最好。

大錯特錯。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每當真正的威脅到華爾街或者美元系統的危險逼近的時刻,這三家機構都會保持可疑的沉默。當泰國和亞洲房地產出現大規模投機泡沫時,它們誰都不提出警告,危機爆發過了幾個月之後,它們才開始說話。在美國的物聯網泡沫中,它們也不去提醒注意安然和其他美國公司造假。

這些美國評級機構是不久前的次貸危機的幫兇,在證券化欺詐中它們把三A評級標籤貼在有毒資產構成的債券上。最近有關高盛的醜聞是它欺騙自己的客戶,在交易中撒謊,把沒有價值的證券化的抵押債券賣出去。只有得到了穆迪和標準普爾的三A信用級別,高盛才能這麼做。

美國精英的戰略核心,是把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維持下去、把美國的實力維持下去,這正是腐敗的評級機構的秘密作用:它們用自己那隻壟斷評級的手,去打擊對美元的任何一個威脅。

希臘危機背後的真相就在這裡。希臘危機正在迅速擴大,已經成了歐元區的信任危機。我們正站在一場精心策劃的美國金融之戰的中心,戰爭的目的,是把岌岌可危的美元再一次挺起來;美國有一個躲躲閃閃的幫手:倫敦城和英國政府,雖然英國自己的貨幣也像美元一樣處在危險中。

美國華爾街上無比強大的高盛,這次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臥底角色。早在2002年高盛就在希臘要加入歐元的關鍵時刻 “幫”了希臘一把,為它設計了複雜的欺詐性衍生品,去矇騙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員,矇騙歐洲央行,隱瞞了希臘的所負債務真相。醜聞被揭露時,是去年社會主義者帕潘德里歐當選之後。令人無法相信的是,希臘政府竟然還在把更多的事情交給高盛去管。過去,希臘政府很重視為頂級投資央行提供商業信息,其中有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瑞士銀行聯合集團,還有高盛和摩根大通。

帕潘德里歐政府接手之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希臘的一位經濟顧問公開說,“高盛那時候給希臘政府的建議起的作用相當大。”這就是說,給希臘安裝倒計時銀行債務定時炸彈的那個美國銀行,現在正在“幫助”希臘應對危機,它們對希臘會計報表太熟悉了,比布魯塞爾清楚得多了!華爾街狐狸正在給歐元看管雞窩呢。

當美國的赤字太大、外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數量下降,局勢慢慢明朗的時候,,突然間在2009年11月,穆迪把希臘的評級降低,擊發了對歐元區發生危機的擔憂,資本就從歐洲流出,轉向了美元。 (多麼及時!??)

以標準普爾為首的美國評級界,不失時機地再次把希臘下調為“垃圾債券”級,對著新的一輪歐元危機落井下石。當希臘被評為“垃圾”級或者“不宜投資”級的時候,大多數養老金基金凡是持有希臘債券的,都會被迫自動拋出那些債券。美國的那些評級機構沒有任何新的理由,卻再次降低了希臘的評級,就這樣給潛在的希臘債務違約擰緊發條,推它走上自我實現的軌道。

標準普爾還把問題要輕得多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降了級,也是“不出所料”。時機掌握得真是恰到好處。它們為何在亞洲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和安然危機的時候,評級工作做得那麼差呢(不及時提出警告)?因為這三個評級公司是我們所說的美元帝國機器的一個內置的機構。那個帝國遇到了自1945年以來最嚴重的挑戰,正在垂死掙扎。它動用高盛、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以及行動詭秘的對沖基金例如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去打一場又一場金融戰爭,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這些都是政治行動,是地緣政治行動,受益者是美國財政部的提姆·蓋特納,是高盛和華爾街,他們在本週一周以內,就必須把1400億美元的新的美國政府債券賣出去!

幾個月前德國政府提議,建立歐洲自己的評級機構。如果歐洲想在未來的幾周維持下去,它必須表明的是,歐洲已經進入戰爭狀態,金融戰爭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戰爭而已。戰爭的目標是有關全人類的最大的大事:誰將控制歐洲的未來、歐亞大陸的未來、世界的未來,將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順便說一下,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的評級模型是保密的。美國的法院早就裁定,它們無需向公眾說明。還有國會,它深刻理解評級的戰略重要性,是有關美國的實力,所以早就決定不對評級機構進行監管。華爾街的那些專賣衍生品的銀行都有想幹什麼就乾什麼的自由,就像200年前不列顛的東印度公司那樣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