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科學家辛辛苦苦爬到山頂的時候,佛學在那裡等著他

張庭賓:每一個人都是菩薩的種子


博主按:2012年4月26日晚,《你可以是菩薩:企業道與菩薩法》首發分享會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行。以下是本人演講內容,小標題為整理時所加。


張庭賓:《你可以是菩薩:企業道和菩薩法》這本書,不少朋友覺得很新穎,又覺得難以理解。


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這本書,大概是十多萬字,我希望通過它將佛學的精要,與人們的現實需求相結合,展示給大家。佛學博大精深,一般人很難深入,更難於理解它。我希望把20年的研讀通過一本書傳遞給大家。而在這裡,用這30分鐘給這本書做一個導引。



真正的信仰追求靈魂安詳幸福



說到信仰,叫廣義地來說,只要一個人活著,他就又信念,可以成為信仰,這樣說來,現在的大多數國人都有信仰,這個信仰很多是拜金主義,追求感官刺激,肉體享樂;當然有狹義的信仰,我稱之為叫正信,是追求靈魂幸福的真正的信仰。



這裡我們要承認人是有兩面性,一面有肉身,一面有靈魂,肉身需要追求感官刺激,但是問題是這種快樂隨著年齡的衰老,人的肉體感知能力會越來越弱,感官刺激帶來的快樂度會每況愈下,越到老的時候越變成悲傷,到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感到很恐怖,最後一定是一個悲劇。真正的信仰不同,它追求的是靈魂的高貴和精神的幸福,它不像肉體的刺激歡愉,是一個前高後低最後跌到零的拋弧線,反而是越老的時候,對社會反哺貢獻的能力越強,越得到眾人和社會的尊敬、愛戴和敬仰,越是感到精神愉快和幸福。可以笑對這一生的閉幕。



假如說我們把對肉體快感的追求,把貪婪、嗔怒和愚癡作為一個極端,這個極端是魔。那麼,另一個極端就是持戒、禪定、智慧,這一精神高貴和靈魂幸福的極端,就是佛。所有的生靈都是在魔和佛這兩端之間的某個點上。人在居中的位置,從人出發向佛靠近的道路上,分別是阿修羅、天人、羅漢、辟支佛、菩薩,越往佛的方向去,戒、定、慧越深,精神上越幸福,越能擺脫肉體的囚禁。



與此相反,越接近魔的那一端就會越是貪嗔癡,肉體的快感越短暫,而付出的金錢和精力的代價就越大,就越是惡性依賴。比如美食和性愛是常人的正常依賴,向佛一端靠近,則是品茶、鑑賞、禪定等良性依賴的升級。向魔的一端墮落,則酗酒、吸煙、網游、賭博、毒品。吸毒是最惡的一種。


肉體鳥籠子與精神籠中鳥
  

人的肉體和靈魂的關係是人認識自己的最重要的問題,但是,在現代社會卻最被忽視,依我對佛學的理解,一個人的肉體就像鳥籠子,人的精神是籠中之鳥。一般人是籠中鳥飛不出鳥籠子,一旦肉體衰敗了,籠中鳥也就昏掉了。



  

人的精神的追求,身心的修養,就是讓籠中之鳥越來越強大,翅膀越來越有力,可以突破這個籠子,可以自由飛翔。如果突破這個籠子的話,就可以稱為天人,他的靈魂可以自由飛翔。那些追求肉體感官刺激的人,他們的鳥籠子會非常堅固,比如吸毒依賴,這個籠子就如同黑暗牢獄,精神之鳥很快會窒息而死。



精神追求的不同台階境界



精神追求的幸福方向,也就是正信方向的追求,比如說天人,比如羅漢、菩薩、佛等等,處在追求精神幸福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境界,比如人的成長經過小學、中學、大學等階段。儒家、基督教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小學階段,人的精神需要依附於禮教或者上帝,就像小學生要聽老師的話。道家相當於中學,因為他的獨立意識覺醒了,他就自己可以修成神仙;佛家境界會更高,也分不同的層次。打個比方,雖然同在大學範疇,羅漢相當於本科生,辟支佛相當於碩士,菩薩相當於博士,候補佛是博士後,佛是教授,佛是最高智慧和覺悟的極致,這是我個人對正信追求的理解。



  

今天講這個,可能不少人會覺得很新鮮,很意外,甚至覺得不可思議,很好笑。因為這跟當今社會文明主流教給大家的很不一樣。我也不是說我理解的正信,一定正確,但是我想給大家提供另一種選擇,提供另一種理解生命和靈魂的路徑,不是只有一條急功近利,拼命賺錢,然後窮奢極欲,極盡感官刺激的道路。這兩條路提供給大家去辨識。一個社會不提供選擇項,只提供一條出路,不排除這是一條死路,這樣的社會是非常不正常的,非常危險的。


什麼是真正的佛


說了這麼多,那麼到底什麼是佛呢?對佛有三種誤解。一,佛是寺院裡的塑像,並不能說它錯,但是不完全對。這就像月亮,你在紙上寫下“月亮”兩個字,它就是月亮嗎?不是,紙上的月亮是一個代稱,真正的月亮在天上。二,拜佛是求財、求名、求利、求子孫、求美人,佛教承認施捨會有福報,但並不是佛的真意,佛的真意是追求思想的自我解放,靈魂的終極自由。三是佛教給很多人的印像是逃避紅塵,到寺院出家,但這只是小乘,並不能代表佛學的全部。



  

什麼是真正的佛呢?佛有三身,叫報身佛、化身佛、法身佛,是“三層一體”的。第一層是報身佛,又稱肉身佛,是大家肉眼看得見手觸摸得到的,他是釋迦牟尼佛。他有32相80種好,誰也無法造假。肉身佛頭上滿是肉髻,站立時雙手垂下來在膝蓋以下,舌頭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耳朵垂到肩上等等,以上這些所有特徵必須同時體現在一個人身上,他才是肉身佛。所以,雖然現代美容術很發達,可以削骨隆胸,但仍然造不了這個假,這也是佛學厲害的地方,不留破綻。第二層是化身佛,叫盧舍那佛,釋迦摩尼佛涅槃後,他的精神化到宇宙空間,無比廣大,與整個宇宙通體,不生不滅,這個精神存在的佛,叫化身佛。第三層法身佛是比盧遮那佛,佛經裡說它“既是有又是無,既不是有又不是無,空有不二,中道了義”,很難理解。如果用西方哲學的概念,好理解點,法身佛近似於客觀存在、宇宙精神、絕對真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又不是任何具體的物。也可以說,近似於“道”和“零”,說大可以比整個宇宙大,說小比頂夸克更小。



  

正因為佛的法身遍布於整個宇宙中,所以釋迦摩尼佛在證果後,讚歎:奇哉,奇哉,眾生皆有佛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在科學家爬到山頂佛在哪裡等著他



談信仰,需要說明白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現在很多人不能理解宗教,而且用科學來否定宗教,說這個宗教是迷信,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佛教裡有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比如說九華山的一個高僧,涅槃前,他囑咐弟子們把他的肉身扣在缸裡,三年之後打開,結果肉身不腐,栩栩如生,肌肉還有彈性。科學解釋不了,如果那個地方是沙漠,很乾燥,還好說,可九華山非常潮濕。不僅如此,這個肉身火化了,還有捨利子,這個科學又無法解釋。



在過去二三百年,科學佔據世界文明的主流,它可以打敗基督教,可以打敗道教——因為它們都無法向世人證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但它打敗不了佛教,因為它無法解釋肉身菩薩和舍利子的現象。隨著現代科學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前沿科技證明了佛教的正確,比如佛教說三千大千世界,華嚴經說無數無量的世界種,現在宇宙物理學正在不斷驗證這些。在我看來,霍金的《時間的起源》和《宇宙簡史》是閱讀《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宇宙觀的最佳預熱書籍。中國有一位科學家,叫朱清時,他是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是研究宇宙物理學的,卻非常推崇佛學,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在科學家辛辛苦苦爬到山頂的時候,佛學大師在那裡等著他”。



科學和佛學是完全不同的認識世界的方法。中國有一句話,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現代科學和哲學是從二開始到三,到十,到百千萬億,是從二作為起點,因此可以用邏輯來推論,可以反复證明,更容易被人直接應用。它藉用的工具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識,這是科學的方法。



宗教的追求剛好相反,是從二開始到一再到零。借用弗洛伊德的說法,是從潛意識向無意識進發;按照佛學說法,是從第七識“我執識”,向第八識“阿賴那識”進發,最後到阿賴那識也沒有了。徹底“忘我”。這個過程,對於弗洛伊德,這個過程是不可控的,只能通過做夢偶爾觸及到;但對於佛學而言,這是可以通過禪定而控制,清晰地達到的。具體方法是,把眼、耳、鼻、舌、身、意識這六種常人的感官全部關掉,讓心越來越靜,最後睜開心眼,來觀察這個世界。在我理解中,中醫的經絡學,就是古代聖人在深度入靜中,睜開心眼看到的。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樣的境界,這樣認識世界的方法是天方夜譚,不可思議。那麼,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就像動物沒有辦法理解人會思考,會製造複雜的工具一樣;就像植物無法理解動物為什麼會跑會飛一樣;我們為什麼就因為現在做不到,就否定天人、羅漢、菩薩和佛的存在呢?否定會有更高境界的生命形式存在呢?



其實,成為菩薩的潛能,我們每個人都有,問題是現代人都是有利於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的肉體快感,現代文化都是越來越刺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頭和意識等感官,美其名曰眼球經濟,眼睛整天都忙不過了,怎麼可能靜下心來?不把六識都關掉,不深入禪定,心眼不可能睜開。一句話,人類已經很久將自己的這個潛能給忘記了。


人生的兩種活法:向下墮落與向上攀登

最後我想談一下完美人生的路徑。人生兩種方向,一種是向上去攀登,一種是向下的墮落。前者先苦後甜,為了長久的精神幸福可以犧牲眼前的物慾享受;後者是先甜後苦,為了眼前的感官刺激可以犧牲長遠的精神幸福。所謂“越墮落越快樂”純粹是誤導,越是惡性魔性的依賴,有一個特點,就是獲得的快樂短暫,消耗的精力和金錢越多,比如賭博、吸毒都是如此。



第二種是向上攀登,追求更加遠大的目標。打個比方,就像山坳裡有一群孩子,大多數人就在山窩裡種糧收​​菜過了一生。但是有兩個孩子產生了好奇——山外的世界是怎樣的,於是開始攀登,在山頂感覺視野大開,品嚐到征服的快樂,於是去攀登更高的山峰。最後有一天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了。這時有一個人說人到山頂我為峰,留戀山頂被萬眾矚目的感覺,但高處不勝寒,可能被凍死了。另外一個人更有悟性,他發現,這個山頂只是大地的一個小角,於是,開始由山峰變成山脈,由山脈變成大地,最後擴大為整個地球。當他變成地球的那一天,他就睜開了地球之眼,他發現這個曾經自認為無比偉大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他又想自己的境界擴大到整個宇宙。當然,人的肉體不可能如此擴張,但人的精神可以。



做一個類比,在山坳裡種地收菜的人是普通人,開始登山的人是職業經理人,攀登到最高峰,在珠穆朗瑪峰頂上的是王石,從山上開始要變成山脈,他就由職業經理人變身老闆,當他擴大到整個大地的時候就是地藏王菩薩,當他擴大到整個宇宙的時候,他就是佛。



在如此追求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此生出生時的慧根果報不同,起點不一樣,但是這個方向是值得我們去探索追求的。釋迦摩尼佛把菩薩稱為“法王子”,菩薩們發願,一生一世的不斷輪迴,在滾滾紅塵的大煎熬、大糾結中修行,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不斷的去擴大自己的靈魂疆域,無怨無悔,永不退轉。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話就是——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來到這世上?”我會毫不含糊地回答:“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最後想用幾句話作為今天分享的結束語,每個人都是菩薩的種子,每個人都是佛的種子,菩薩、佛並不是神話,你也可以是。特別感謝曹德旺先生的現身說法,感謝東華,也謝謝北大的同學們,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