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全球滯脹風險與中國對策

作者:向松祚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3-4


全球滯脹風險與中國對策

■《環球財經》總編輯 向松祚


埃及一夜巨變,中東風起雲湧,國際油價應聲連破百元大關。如果利比亞、巴林乃至沙特出現類似埃及的政治變局,國際油價升至每桶150美元乃至200美元指日可待。埃及和中東動蕩之導火線,乃是物價飆升、失業高企,尤其是糧食等基本生活產品價格急劇上漲讓老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普通百姓一有凍餒之虞,蓄積已久的憤慨就像火山一樣噴發,任何力量都難以阻礙本能的憤怒和反抗。
中東百姓對通脹的反抗不僅無助於緩解這種現象,反而會嚴重加劇地區和全球通脹局勢。埃及控制著全球石油主要運輸樞紐蘇伊士運河,每天至少有100萬桶石油從那里通過,沙特石油產量佔全球石油產量的五分之一、利比亞則是北非石油大國。這讓人想起1973~1974年,阿以戰爭爆發,歐佩克宣布石油禁運以遏制西方,原油價格瞬間飆升4倍,隨之而來的則是多年的高速通脹和經濟衰退,“滯脹”一詞就是在那時成為家喻戶曉的經濟學術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4次全球經濟大衰退,每一次發生之前都出現了石油價格暴漲的現象。
火上澆油的是,目前全球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整體宏觀經濟政策缺乏基本的協調和配合,“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美聯儲、歐洲中央銀行、日本中央銀行繼續維持低利率貨幣政策。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依然快速上升,貨幣政策還將持續為財政赤字融資。 2月18-20日在巴黎舉行的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依然繼續為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辯護,看來今年6月之後,美聯儲啟動第三波量化寬鬆在所難免。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貨幣洪水”的氾濫速度遠遠超過1970年代美國釋放貨幣的速度,連美國老資格的貨幣理論家、三卷本《美聯儲史》的作者阿倫·梅澤都驚呼:伯南克打破了美聯儲歷史上的一切規矩和禁忌,不惜一切代價創造貨幣!
貨幣洪水氾濫刺激投機炒作空前繁榮,推動能源、糧食和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它們反過來推動所有物價和生產成本一齊上漲。全球經濟似乎真的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兩高一低”時代:高利率、高通脹、低增長。 2010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總體漲幅驚人:棉花漲92%,咖啡漲77%,玉米漲52%,鈀金漲80%,白銀漲100%,鎳和銅漲30%多。幾乎所有研究機構預測,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幅都會高於2010年。
我國物價水平受國際市場影響之程度越來越大,原油、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50%,小麥、大豆、鉀肥、工業金屬等許多產品之進口規模與日俱增,美聯儲量化寬鬆所刺激的熱錢滾滾流入中國市場。既要控制國內貨幣和信用的過度擴張,又要抵抗輸入性通脹力量的猛烈攻擊,還要維持正常的經濟增長速度,確實需要非常高超的政策設計和操作水平。我們需要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視角,深入思考新形勢下我國的貨幣金融和整體宏觀經濟政策戰略和策略。
短期的戰略和策略必須堅持如下基本方針:(1)必須始終堅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基本政策方針,絕對不能允許人民幣大幅度快速升值,更不能讓人民幣匯率完全浮動。實施人民幣匯率雙向有管理浮動,消除單邊升值預期。 (2)繼續採取多種措施(譬如差別準備金率),強化對熱錢的監管,防止熱錢大規模進入國內資產市場。 (3)繼續採取上調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控制信貸總規模等一系列措施,堅決遏制住國內的通脹惡化。 (4)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價格機制,以此促進企業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盡量減少我國經濟增長對外部能源和資源的依賴。
長期的戰略和策略則是積極推進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區域貨幣金融合作,最終實現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實現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增強我國對國際貨幣、金融和大宗商品價格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