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

謝國忠:第二次石油危機

謝國忠:第二次石油危機

時間:2011-03-15

中東(包括北非)地區生產了全世界37%的原油,其中三分之二用於出口。這一地區還佔據著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62%。而現在,這裡的動盪局面可能還會持續幾年。悲觀的心理預期很可能會讓油價突破2008年的歷史高點,而高昂的油價,很可能又會讓人們開始擔心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危險。

中東地區的革命有可能會導致收入和財富的重新分配,從而減少普通民眾的經濟壓力。但是,如果經濟總體規模沒有明顯擴張的話,大多數人還是會度日維艱。動蕩的局面可能會持續多年。

時局動盪會讓投資者不敢投資擴大生產。而世界其他地區根本沒有辦法消化中東石油產量的大幅下滑。現在石油價格正在大幅上揚,因為目前的產量水平已經難以維持。除非主要的石油消費國採取措施限製石油需求,高油價可能會成為常態。

現在的動亂對於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很可能與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限制生產規模的效果類似。它將會導致股市重挫,為此後數年的滯脹埋下禍根。發生滯脹的風險正在加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各成員國的放貸規模比正常水平高出了50%。控制貸款規模的壓力讓他們的經濟增長表現乏力。控制貸款規模的壓力,加上油價的衝擊,很可能會讓這些國家的經濟陷於滯脹。

中國現在的石油供應依賴進口,石油危機意味著對外貿易條件惡化,也意味著通貨膨脹的衝擊。儘管不能說中國現在肯定將陷入滯脹,但是滯脹風險卻已經非常明顯。

首先,我認為中國會再度極力擴大煤炭的使用。新近的政策調整限制了煤炭生產,煤炭產業的兼併重組步驟也進展緩慢。石油危機可能會促使國家加快煤炭產業的集團化速度,加大投資力度,以達到迅速增加產量的目的。如果油價足夠高的話,“煤變油”項目有可能會再次被提上日程。

第二,天然氣開採可能會受到重視。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中國為什麼不像美國那樣積極推進岩層氣的開採。美國由於開采了大量岩層氣,現在他們國內的天然氣價格非常低廉。有人說,中國在這方面進展緩慢,是因為國企壟斷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他們完全沒有在那些方面快速取得巨大進展的動力。等到油價非常高,而中國又非常缺乏天然氣供應的時候,政府有可能會對私人資本開放天然氣行業,以加快產業發展速度。

第三,中國的經濟增長結構需要轉換。投資和出口拉動型的增長方式消費能源過多。而石油危機又會讓這種模式變得過於昂貴。舊發展模式的局限性會在貿易平衡狀況方面表現出來,中國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貿易赤字。石油危機讓中國向消費拉動型的增長方式轉換又多了一個理由,這要求政府減少個人所得稅,並且去除地產泡沫。

石油危機出現的前提,是中東動盪局面的持續發展。動亂的導火線是食品價格膨脹和高失業率。民主化可能會通過重新分配,減輕問題的嚴重性。但僅僅依靠重新分配是不夠的。在過去三十年內,儘管阿拉伯國家的人口增長了一倍,但在全球化過程中,他們卻沒有搶到足夠的工作崗位。他們現在深受物價上漲之苦,部分是因為其他地區的人們收入增加得更快。這種壓力不會在短期內消失。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都會見證這一地區政府的頻繁更替。

短期而言,對世界經濟二次觸底的擔心還會重現。西方國家的經濟還是依靠消費拉動。高油價會沉重打擊西方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尤其是在美國。如果美國天然氣價格上升到每加侖5美元,它的經濟增長就會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