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真正的痛苦是勞動力市場

謝國忠評格林斯潘過失:好時光已然過去
2008年04月20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次貸危機的戰火讓本已卸任的格林斯潘備受煎熬。

人們紛紛指責,格林斯潘在任時奉行的低利率政策與金融監管的失職,為當前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甚至用“斯人已去,遺害猶在”來形容格老的影響。

批評人士指出,2000年底美國科技股泡沫破裂後,格林斯潘並沒有讓美國經濟經過合理的調整過程,而是通過催熱房地產市場療傷,讓利率從2000年底的6.5%降至2003年中旬的1%,貨幣政策過於寬松,而之後又用了過長時間重回從緊政策。這催生了過多的抵押貸款,導致了房產泡沫,加之金融監管的失職,共同釀就了危害甚廣的金融危機。

面對這些指責,格林斯潘認為有失公允。他在近日辯解道,當時聯儲降息旨在促進經濟發展和預防可能發生的通貨緊縮。“我想不出美聯儲的決策過程有哪一次是不對的。”

無論如何,危機已然發生,難題留給了後任。

在國內最早反思格林斯潘寬松貨幣政策的經濟學家謝國忠看來,格林斯潘的辯解蒼白無力,作為格林斯潘後任的伯南克“沒有出路”。而目前美聯儲和國會在該如何修正美國金融體制的問題上存在矛盾,保爾森提出的金融監管藍圖也只能是空餅一張,金融機構將要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格林斯潘難辭其咎

《21世紀》:隨著次貸危機的逐漸深入,美國的媒體及經濟學界掀起了批判格林斯潘的熱潮。批評人士認為,在格林斯潘任職期間貨幣政策過於寬松,這催生了過多的抵押貸款和房地產泡沫,成為這次信貸危機的根源。但是格林斯潘並不認可,他說,以前我無功受祿,現在又因為莫須有的原因受責。您作為國內最早反思格林斯潘的貨幣政策的經濟學家之一,如何看待格老給自己的辯解?

謝國忠:他的說法是有問題的。以房地產泡沫來說,他認為不光美國有,其他國家也有,這就等於說,別人能得病,美國也能得;另外,他認為泡沫是擋不住的,一定是由特殊的原因導致的。這些說法是錯誤的。正因為美國的貨幣過於寬松,才逼得其他貨幣也放松,從而引起全世界的泡沫。美國的貨幣政策雖然是基於本地的,但是其他國家貨幣政策都受美國影響,這是全球化下資本流動的背景造成的。所以,實際上房地產泡沫與央行的政策有關,而央行政策最核心的是美國央行的政策。格林斯潘時期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給房地產泡沫提供了槍支彈藥,美國是全球房地產泡沫的禍首。

第二個就是金融監管的問題。格林斯潘任內,對按揭貸款的標准大幅度下調,當時很多經濟學家覺得這可能有問題,也發表了一些相關文章。但是格林斯潘認為,這些次貸產品雖然風險高了,但是他讓更多人有了買房的機會,他覺得這個風險值得冒。事實證明,這是完全錯誤的,那些本來買不起房子而通過次貸買了房子的人,因為泡沫破裂導致了破產,情況更糟糕。當大家都說監管有問題的時候,格林斯潘並沒有調整監管的標准。正是貨幣政策的寬松和監管的失職,導致了房地產泡沫的發展。

《21世紀》:談到寬松的貨幣政策,格林斯潘認為,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後,當時他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緊縮,刺激經濟,才接連降息。這只能說是他判斷的失誤,似乎也很難過於苛責。

謝國忠:當時美國發生通貨緊縮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美國有大量的外貿逆差,利率降下來貨幣就會下降,不會形成緊縮,這不像日本,日本當時有大量的貿易順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其實格林斯潘自己知道,他降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刺激房地產,通過房地產來抵銷科技泡沫崩潰所帶來的一些痛苦。但實際上,一個泡沫破了之後,應該有自己的調整過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格林斯潘通過刺激房地產來抵消這個痛苦的調整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制造一個泡沫來替代另一個泡沫的破裂,只是把痛苦朝後推了,他並沒有回答一個泡沫崩潰以後是該有痛苦的。而且這樣造成的痛苦可能會更大。

《21世紀》:格林斯潘當時對房地產的泡沫也提出了一些警示,說明他對房地產泡沫還是存在警惕的。

謝國忠:格林斯潘當時說要刺激房地產,後來房地產價格上漲以後,他又認為房地產不可能形成全國性的泡沫,因為房地產是地方性的一個行業和市場。但是在金融創新的情況下,在貨幣寬松的大環境下,大家都把錢往房地產行業投的時候,這就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現像。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相關的文章這樣分析。格林斯潘的核心問題是,他沒有其他的辦法把經濟支撐住,所以他才搞了一個泡沫,把問題留給以後再解決,我覺得他當時是這樣想的。

《21世紀》:現在把次貸危機的罪過都歸咎於格林斯潘本人,您覺得是否合適?格林斯潘對美國經濟究竟能有多大的影響?

謝國忠:華爾街很重要,格林斯潘原來就在華爾街供職。華爾街想做這筆生意想賺錢,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利益驅動。

《21世紀》:您曾經用“全球化的助產士”來形容格林斯潘這個人,我們看到,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一方面是刺激了美國消費,同時也讓全球經濟有了一個欣欣向榮的面貌。您怎麼評價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謝國忠:當時給經濟確實帶來很大的好處,但對美國來說,最終是一個很大的傷害。現在次貸危機會波及到很多國家,還有很長的時間要走。

最終等美國經濟衰退到來的時候,真正的痛苦不是金融市場,而是勞動力市場。失業率大幅度上升,老百姓都會具體地體會到痛苦的時候,大家才會對格林斯潘的政策有一個真正的反思。上次科技股泡沫崩潰以後,美聯儲沒有讓經濟經過調整的過程,而是又制造了另一個新泡沫,所以,以後的調整會更痛苦,美國可能還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來調整。

《21世紀》:也就是格林斯潘忽視了一個正常的經濟周期,在泡沫破裂之後,經濟必須要有一定時間的恢復期。

謝國忠:以中國的理念來說,當各個國家都存在泡沫的時候,央行沒法確定是不是泡沫,那就隨它去,央行能做的是泡沫崩潰以後,通過減息來降低泡沫崩潰帶來的經濟損失。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第一,所謂減息降低損失,只不過是創造了一個新的泡沫。以後的損失會更大,泡沫崩潰以後是有痛苦,這個痛苦必須要接受。第二,認為央行不能通過判斷是不是泡沫,去阻止泡沫變大,或者是預防泡沫出現。這也是非常錯誤的。

《21世紀》:現在美國的失業數據是否已經體現了泡沫破滅帶來的衝擊?

謝國忠:目前失業率剛剛到了5.1%,以前最低的時候是4.4%,目前已經有所上升,但是離7%、8%還有距離呢,大概明年年底就會上升到7%。

《21世紀》: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18年,盡管他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美國經濟一直保持大概3%的年增長率,並且沒有很明顯的通脹。您怎麼解釋這一現像?

謝國忠:因為國際化,全球化,科技化帶來的通脹朝下走這樣一個趨勢,所以當時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引起通脹快速上漲。會引起房價上升,顯得很繁榮,但是這個政策的後果是形成大量的外貿逆差,因為他是過高刺激了國內消費需求。

《21世紀》:您認為以怎樣一種心態來看待格林斯潘算是比較理性的?

謝國忠:他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皇帝,好時光都讓他占去了,好運用完了,下一任碰到的就都是壞事情。

伯南克的選擇

《21世紀》:伯南克在應對次貸危機時也主要采取了降息的、為相關投行提供擔保等處理方式,這與當初格林斯潘在任內應對數次危機似乎沒有多大區別。您認為,與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是不是有一些自己的危機處理特色?

謝國忠:伯南克處理貝爾斯登的做法跟格林斯潘在應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時差不多。但是從目前伯南克的觀點來看,他的做法就是等到經濟復蘇或穩定的時候,他會快速加息,這與格林斯潘有很大區別。格林斯潘是快速減息,慢慢加息,這種不對稱性是造成貨幣泛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21世紀》:我看到您在文章中對伯南克的判斷是很悲觀的,認為他將會以一個悲劇的角色謝幕。

謝國忠:伯南克沒有出路。通脹指數已經那麼高了,去年是4.1%,今年可能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再減息,通脹會更嚴重,以後處理會帶來很大的痛苦。

《21世紀》:對伯南克來說,沒有一種最優的處理方式麼?

謝國忠:我感覺他是選擇短痛還是長痛的問題。他現在先搞金融穩定,把金融機構都救了,再治理通脹。這樣衰退不會太嚴重,但是消化很慢,過一段時間再加息,治理通脹,整個調整過程大概延長到15年。

我自己感覺,不如先允許金融機構破產,政府再用財經的手段去支持經濟。如果貝爾斯登破產了,美國經濟會連鎖反應,但是可以通過財政資金,加之減息來抵消,當然經濟會有比較大的衰退。

伯南克選擇了用“長痛”的方法來解決,他覺得金融機構破產可能會引起類似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我認為這不一定,只不過會有一個大的衰退,經濟突然萎縮5個百分點,然後就開始反彈,進入一個新的健康的上升周期。

《21世紀》:目前美國采取調低利率,弱美元的策略,對其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

謝國忠:這個作用不是很大,美國經濟體那麼大,利用弱美元促進出口,出口就引起了別國經濟的下滑。別國經濟的需求也會下降。所以弱美金的政策還是有限。

《21世紀》: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怎樣?

謝國忠:對中國出口今年有一定的影響,明年的影響會更大,更困難。目前中國出口絕對數字下降的可能性還不是很大,因為發展中國家,受到資源價格比較高的影響,進口需求比較旺,中國是受益於這一點,中國的出口能撐一下。但是今年年底可能會到低到兩位數,明年會出現三位數也是有可能的。



應限制金融機構的行為

《21世紀》:保爾森3月31日提出美國金融監管藍圖。您怎麼看?

謝國忠:根本不可能實現,他提出的藍圖實際上是要簡化監管體系,他是為整個金融行業著想,出了次貸那麼大的事情之後,議會肯定會通過一些新的法案來限制金融體系的活動空間,他現在實際上要增加空間,這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其實是在畫一個餅,然後制造輿論,讓議會下次調整時不會做得太過頭,從策略上來說這是一步棋。這個藍圖被議會通過的可能性一點也沒有,議會連看都不會看。

《21世紀》:依您來說,保爾森提出的擴大美聯儲的金融監管權,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謝國忠:議會會有新的法案出現,議會一定會從老百姓受痛苦這件事著想,通過法案怎樣來降低老百姓下次再受痛苦的風險,這是法案的核心,而不是以華爾街做生意更方便為核心。從這個角度講,保爾森這個藍圖是在白搭。

《21世紀》:次貸危機爆發突出體現了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保爾森提出的這個藍圖應該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吧?

謝國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的出發點是不對,他的出發點是為金融機構著想,這個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想都別想,議會連看都不會看。五年內美國金融體系一定會出現陸續的改革,對金融機構的限制會越來越嚴重。

《21世紀》:您對於美國金融監管有沒有一些更好的設想?

謝國忠:原來的混合性經營,今年開始就不對,一定要關掉。很多事情不是由於監管、做生意不方便引起的,現在的問題是,很多金融業的人搞游戲給自己發獎金,害了客戶,害了國家,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現在的核心問題是怎樣限制他們的行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