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影無形的富人榜樣
他開玩笑說自己是個“衣衫襤褸的慈善家”
吉姆·德威爾 (Jim Dwyer)文
NYT 陳戰 譯
晚上,查克·費尼(Chuck Feeney)結束了慶祝活動,衣冠不整、步伐蹣跚地從林蔭大道的一棟大廈中走出,臉上盡顯疲憊的笑容。他乘船而去,消失在夜色中。來往的人們並不認識這位當代最慷慨卻又默默無聞的慈善家。他又一次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這是他幾十年來學會的一種本領。
去年,由費尼創立的大西洋慈善會(the Atlantic Philanthropies)向世界各地提供了4.58億美元慈善基金,在美國僅次於福特基金會(the Ford )和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s)。由費尼創立的大西洋慈善會與之前一些小型基金會從1982年開始已經提供了40億美元的基金;計劃日後將剩余資產——現有40 億美元並逐日遞增——在2017年前全部捐出。
除此之外,費尼很少為人所知,通過一系列密謀策劃,他開始掩飾自己的身份、家產及捐贈事業。為逃避美國對於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法律規定,他特意將基金會建在百慕大群島,因此大西洋慈善會並沒有出現在美國最大的慈善會的行列之中。在十年前的一次商業爭議中,費尼的事跡曾曇花一現,但是很快就銷聲匿跡。
盡管如此,在紐約伊麗莎白市(Elizabeth, N.J.)長大,現年76歲的費尼正悄悄地掀開面紗。他與傳記作家、新聞記者康諾·歐克雷(Conor O’Clery)合作,後者的新書《億萬富翁不再》(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最近由公共事務出版社(Public Affairs)出版發行。書中,他寫到,五十年前費尼和他的合伙人如何憑借向歐洲各港口的美國水手們兜售五連包烈酒起家,並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眾多的機場免稅商店——總是比警察或者移民局領先一步。
深藏不露
據歐克雷說,費尼的一生是一部精彩的傳奇,獨自一人創造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但他對此卻毫不熱衷;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他會成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般的大人物。費尼不定制服裝,總是買成衣。他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各地由基金會租賃的居所裡。他搭乘經濟艙,平時坐地鐵或者出租車。他的五個孩子——包括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在暑期做服務生,賓館女僕或者收銀員。
1987年,他將自己幾乎所有的財產捐贈給了基金會,自己的資本淨值不足500萬美元。(根據離婚協議,他的第一位妻子獲得了7所寓所,6000萬美元及基金會的債券。)
歐克雷引用了他的一句玩笑話:“如何變成百萬富翁?得先做個億萬富翁。”
在曼哈頓東區的一個午餐會上,費尼熱情飽滿地談論著世界問題——2003年2月15日,他在倫敦參加了反對入侵伊拉克的國際抗議活動——但是在被問到他為何深藏不露時,他卻閃爍其詞。
“我覺得這是我的生命。”費尼說,“我不想告訴富人們怎樣使用自己的財富。他們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隱瞞自己的身份時,身穿夏威夷襯衫與藍色夾克的他轉過臉想了一陣。
“很多有錢人,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用錢來做善事,”他說。“如果他們知道這可以給他們帶來如此多的滿足,我不必勸說他們這樣做。媒體會報道某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算不出來這可以是多少份烤奶酪番茄三明治。你們能吃多少?”
千金散盡
大西洋慈善會不采納外來建議,而是自己尋求方案。它曾向南非艾滋病診所提供贊助;向越南學齡兒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贊助布朗克斯區家庭健康工作者們及古巴醫療事業。
它支付了包括越南峴港市廢水處理、澳大利亞癌症研究及菲律賓面癱兒童整形手術的費用。作為康奈爾大學(the Cornell University)的畢業生,他向母校捐贈了6億美元;作為美籍愛爾蘭人,他向愛爾蘭的學校捐贈了10億美元。
1993年,費尼注意到北愛爾蘭的暴力活動似乎永無止境,於是與他的出版商朋友尼奧·歐唐德(Niall O’Dowd)會面,尼奧要求他參加支持主張和談的非官方使節組織。最終費尼同意向共和黨黨派及其支持者提供基金。
在美國互助生命保險公司(Mutual of America)周一為該書出版而舉辦的的慶功宴上,眾多來自伊麗莎白市的費尼的兒時好友前來為他喝彩。同時到場的還有費尼的四個孩子。對於費尼疏散家財對他們造成了損失的說法,他們嗤之以鼻。
“這有些奇怪,但他這樣做,接受捐贈的人不必特殊對待我們,”萊斯利·費尼·貝利(Leslie Feeney Baily)說。“這讓我們與正常人無異。”
費尼·貝利小姐十幾歲時,與女友一起給歐洲的男生打了不少長途電話。當她的父親發現了厚厚的話費單後,就切斷了自家的電話,貼出了一張本市地圖,上面標有附近地區公用電話。
“接著,他將賬單送到那女孩的父親那裡,”費尼·貝利小姐說。“當時很令人尷尬。”
1999年,大西洋慈善會理事決定將基金全部捐出而不是繼續保留。這一活動,被稱為“日落行動”,與大多數永久持有基金的慈善會是不同的。
大西洋慈善會表示主動制定終止基金的時間表體現了創立者查克·費尼的處事精神與哲學。這位出身企業家的慈善家的故事出現在康諾·歐克雷的新書《億萬富翁不再:查克·費尼如何家財萬貫而秘密千金散去》(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How Chuck Feene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 Without Anyone Knowing)中。
作為DFS環球免稅集團(Duty Free Shoppers)的共同創始人之一,費尼受到了偉大的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的影響。在大西洋慈善會理事的記錄上,談到關於基金會的未來時,費尼說道:“我認為,除非富人們在一生中用財富來幫助做有意義的事,要不然他們無形中給未來的一代制造了不少麻煩。”
出生在新澤西州一個愛爾蘭-美國工薪家庭的費尼將蓋爾人(Gaelic)的一句諺語銘記在心:“壽衣是沒有口袋的”。
其他捐贈機構也擁護“日落行動”,其中最為矚目的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它在2006年表示,將於50年內在最後一位理事去世時捐盡所有的財產。這一政策的建議者表示,如此可以督促基金的形成及促使基金會更快、更有效地實現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