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一個退役轉基因博士的心裡話

轉基因陣營良心發現:一個退役轉基因博士的心裡話
作者:蔣高明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12-31

蔣高明

下面的信息,來自一位自稱退役轉基因博士在天涯網上的留言,文章非常長,特整理要點如下,題目和小標題為本博所加。大家如要看原文,可以到下面網址瀏覽:
http://www.0zjy.org/viewthread.php?tid=216&extra=page%3D1

據作者自己介紹,他植物轉基因出身,名校名門,碩士、博士導師都是在農作物育種界頂級人物。由於各種原因他已經不從事植物轉基因多年,但出身緣故,一直還在關注植物轉基因技術以及應用的發展。 2009年國家轉基因領域發生了重大的事情,也是現在各位都在討論的轉基因品種的釋放,他在雜談也一直關注、並未參與討論,或許是出於出身的考慮——他的朋友圈多數都還在轉基因界混。

轉基因的憂患:良心發現
轉基因退役博士
  
轉基因(transgenetic、transgenic下同),廣義上講,就是一個物種(sepcies)、亞種等自身的遺傳物質整合(integrate、下同)(結合)到另一個物種(種、亞種)的染色體上。
  
從廣義意義上講,轉基因在自然界中一直存在,馬和驢談朋友談出了騾子(朋友談成功的機率可以達到3個9),獅子和老虎也談出了獅虎獸。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轉基因起到了相當的貢獻(選擇-selection、變異-variance等都有貢獻)。廣義意義的轉基因,基本上沒有突破“屬”的限制,水稻只能在水稻這個種內雜交,比如野生稻和栽培稻雜交,但栽培稻和普通小麥在自然條件下是不能進行雜交的。李振生先生(院士)偃麥草和普通小麥雜交也沒有突破“屬”的界限。
  
狹義意義上的轉基因,也就是現在我們所關注的轉基因,是一個物種(突破了“域”的界限)的、染色體(chromosome、下同)、基因(gene、下同)整合到另一個物種的染色體內,並能穩定遺傳。
  
形象來說,牛控制乳房發育基因(現在假定為1個,業內人士不要挑錯)非常不錯,如果把這個基因轉移到猴子身上,那猴子也長這麼大的乳房,這個猴子產生的雌性後代同樣也會長很大的乳房,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猴子胸前掛著一對葫蘆大的乳房是多麼流鼻血的事情。這是現今技術手段可以實施的、比較邪惡的想法,我沒有舉更冒犯的例子,免得說我有什麼傾向。
  
比較公認的現代轉基因(以下簡稱為轉基因)的起點年份是1983年,一個是Zambryski,一個是Umbeck,其中Zambryski發表了論文,Umbeck是在會議上宣讀了自己的研究,這兩位大爺揭開了現代轉基因時代的幕布。

一、 中國批准的轉基因玉米
  
分析材料依據:Transgenic maize plants expressing a fungal phytase gene,Transgenic Res (2008) 17:633–643(簡譯:轉基因玉米表達分析植酸酶分析)。
  
轉基因玉米材料Plant materials Maize plants of Hi-II (Armstrong et al. 1991)為Hi-IIa(美國先鋒種業的一個玉米材料,先鋒種業隸屬與杜邦公司。之所以推測出Hi-II為美國先鋒種業的材料,在Transgenic maize plants expressing a fungal phytase gene一文中,研究人員致謝and a research grant (grants是專利的意思)from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a DuPont Company)。

玉米材料確實不是中國自主產權的,如果先鋒種業真要和中國扯皮,收取知識產權費的話,中國還真沒得扯,就憑我都能找到資料證明中國是轉基因玉米材料來源於先鋒種業,先鋒種業坐地收錢很正常,中國是講知識產權的。
  
這裡講個簡單的道理,就是相當與咱把window系統漢化了,人家微軟公司照樣收錢,不能說你把英語改成漢語了,人家就不收費了。
  
文章作者我也不好說什麼,從學術本身講是非常對的,嚴謹、真實、可靠、如果在文章中不寫材料來源於Hi-II (Armstrong et al. 1991),就是用這個材料組基因,就死不承認是Hi-II,咱種也就種了,咱寫上是比如什麼中國培育的品種—掖單13什麼的,頂多給李登海點封口費,錢還是在中國轉,不過這樣也不是很道德,這種想法違背了導師對我的訓誡。
  
基因來源:植酸基因來源,確實自己中國人發明的專利,也申請了專利號,這沒得爭辯的。有文章證明和專利證明,文章附後:姚斌,張春義,王建華,等. 產植酸酶的黑曲霉菌株篩選及其植酸酶基因克隆[ J ].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1998 , 6 ( 1 ) : 1- 6. 

二、毒性基因蛋白的風險性問題

這個題目太大,10個博士論文工作都不夠,我只能挑其中的一點來說明,也說的不繫統,牽扯到太多知識,比如毒理學、遺傳學、宏觀生態學、微觀生態學等等亂七八糟的學科,我只是在某個領域熟悉,對我不熟悉的領域,盡量引用公正的文獻來說明。
  
現在最關注的是Bt(蘇雲金芽孢桿菌)蛋白,就BT蛋白本身來講,對人體消化器官是沒有害處的。咱們吃東西,都是吃煮熟的,Bt蛋白經過70度溫度處理後,蛋白構象會發生變化,蛋白的構象發生變化後,就不會再具有功能,無功能的BT蛋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這個觀點我不否認各位現實中大專家的意見。
  
但是含有BT蛋白的水稻或者小麥,直接做成飼料去餵養小白鼠,活性的BT蛋白是否對生物的器官產生毒害,這個需要慎重討論,飼餵1代沒有顯著影響,飼餵10代、100代呢?人的形成進化是以萬年為單位的!  

轉基因的真正產生是1983年,到現在也不過區區27年!有些綠色和平組織所做的論斷,我也不取,他們的試驗的系統性和重複性上確實和正統的實驗要求有差距。
  
還有大專家論證的是Bt蛋白是本來自然界中存在的,蘇雲金芽孢桿菌(Bt)存在比人類的出現還早,是和其他生物協同進化的,理論上是無害的,這也是大專家的主要論點之一。

蘇雲金芽孢桿菌光佈於自然環境中,自然界中存在的蘇雲金芽孢桿菌表達的BT蛋白量,對周圍的其他菌或者生物,​​造成的危害理論上是可以平衡的。搞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吧。
  
塞倫蓋提大草原上,角馬、斑馬、獅子、鬣狗等等動物,一直協同進化了數百萬年,獅子作為頂級的捕獵者,在我們看來是有害的,獅子吃掉了大量的角馬,但獅子在塞倫蓋提始終維持在一定的數量,這是生物的協同進化,你獅子太多,把角馬吃完了,獅子也照樣玩完。獅子太少,角馬過多,整個草原的生態系統也肯定不是好事。這也是生態學上的一種平衡理論,反應在社會中應該是和諧社會。
  
自然界中的蘇雲金芽孢桿菌也一直維持在一定的群體數量,整個生物系統處於一種平衡狀態,也可以說是無害或者說是有益。

當我們採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蘇雲金芽孢桿菌以後呢?讓BT蛋白超量散佈於自然界中,這勢必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重新建立一種平衡。改造過的BT是否是“蝴蝶的翅膀”,時間太短,我也不下論斷。
  
單純把BT蛋白提出來,煮熟了以後人吃了會不會有毒呢,正如大專家說的一樣,是沒有毒性的;但是沒煮熟直接做飼料,動物吃了,這不敢說有沒毒性,沒有確切的證據。

三、植物轉基因的抗生素問題

有一點問題,是各位行外人士所不知道,行內人士絕對不會說的,就是抗生素問題。

關於抗生素問題,大家都知道,四環素也是抗生素的一種,現在還好多四環素牙,為什麼我提到抗生素問題?咱不是在討論轉基因嗎!轉基因現在不可避免的討論到抗生素篩選標記(marker),和轉化載體,這是最本質的問題。

接著上面猴子長出牛乳房的例子講,把牛乳房基因轉到猴子中去,牛乳房是沒有問題的,頂多乳房大了,墜著難受。但是怎麼才能知道這個基因轉到猴子裡面去了呢?這就需要一個或者幾個篩選標記,就是抗生素,牛乳房基因連接​​上1個抗生素,把注射過基因的小猴子統統餵高濃度的抗生素,活下來的,就是有抗生素基因表達的,同時也就有了牛乳房基因。小猴子以後吃奶的時候,也就把抗生素一起吃了,天天吃抗生素對小猴子好不好呢? ?網友自己思考。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當然有辦法避免抗生素問題,那需要的成本是加抗生素的幾十倍。很多實驗室是不採取的,商業性的公司,因為我沒看到報告,不論證。  

從Zambryski開始到現在,是一直困饒轉基因學者的難題,有一種主流觀點,是應該採取轉基因去標記(marker free transplant)技術,就是所轉化的標記基因,比如牛乳房基因不連接抗生素,比較可行的是叫做公轉化技術(co-transformation),就是把牛乳房基因和抗生素不連接到一起,他們兩個不是一個繩上的螞蚱了。在轉基因的猴子後代中就不存在有牛乳房基因的就一定有抗生素這個問題。

這種技術難度不大,那專家、商家為什麼不採用這個技術呢?成本問題、時間問題、效率問題。專家要給國家交差,一個國家課題的期限最多是5年,你要交差,才能拿到下一個課題,5年內完成,必須得用最快的技術。商人是發財的,投入百倍的成本,顯然他們不會做的,我是大老闆,也不同意耗費過多的成本。

四、轉基因的先驅者

比較公認的現代轉基因(以下簡稱為轉基因)的起點年份是1983年,一個是Zambryski,一個是Umbeck,其中Zambryski發表了論文,umbeck是在會議上宣讀了自己的研究,這兩位大爺揭開了現代轉基因時代的幕布。

Zambryski是一教授, Members of the Laboratorium v​​oor Genetica, Rijksuniversiteit Gent, B-9000 Gent, Belgium;umbeck先生是美國著名的孟山都公司的。   

五、國內轉基因專家水平   

我雖然已經不從事這行了,但是以前的關係都還在,也聊轉基因去標記問題,可以確認的是,國內還不行。

國內國外大家水平差不多,就是一個效率和成本問題。不能說國外的都做的共轉化去掉了標記基因,都考慮到成本、時間效率問題。孟山都做為一個公司,他這點我很欣賞,人家就不發表文章,你想查他底細,門都沒有,他不告訴你轉基因大豆是用的什麼技術,你都沒辦法推測。只要透露一點,以我的知識,全給他推出來一點問題沒有。

中國批准的水稻和玉米,確實也牽扯到專利糾纏不清的問題,這個問題,以咱中國人扯皮的功底,問題還不嚴重,反正種就種了,種子麼,農民可以留種,農民種你有什麼辦法,不能挨個起訴農民吧。三系雜交種子,確實農民不能留種,存在專利問題,地方上的小農技站搞點配套系去繁殖了賣給農民,孟山都也沒辦法。專利問題,我到不怎麼在意。

中國批准的轉基因水稻,就存在抗生素問題,既然各位網友不想去下正式出版的paper看,有兩個抗生素,一個是潮黴素,一個是卡那黴素,卡那黴素市場是賣的很多,網友打針的時候基本上是都加的。

科學家不是上帝!己所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實人們懷疑或者贊成轉基因,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網友看我前面的言論,一直是悲觀或者絕望的態度。魯迅先生也已經被丟進了垃圾箱。 “時代”的需要,這是大勢,不是雜談的網友能阻攔的了的。再說一句,我知道的很多名牌專家,多數子女都在國外,國外的月亮是否真的很圓,不太清楚,以那些專家的認識,應該不會害自己的孩子。

六、Bt毒蛋白問題

經常聽到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BT毒蛋白是基因的表達,在蒸煮過程中,該基因會分解嗎?
Bt蛋白在蒸煮的過程中確實會變性,吃了後對人體消化器官是沒有危險的。但直接做為飼料,動物吃了有什麼樣反應,理論上講不是1代2代能反應的出的,需要係統的研究,僅僅1代2代小白鼠的試驗數據,發表論文可以,真正應用於人類,這個嚴謹性顯然有問題。毒理學、免疫學不是我擅長的領域,雖然也學習過這些知識,忽悠一般老百姓足夠,雜談高人很多,我不敢發表意見。

我們談到Bt蛋白,確實是毒性蛋白,這個蛋白對於鱗翅目、翹翅目的昆蟲有毒性,原因是這些昆蟲的腸道環境為鹼性,適宜BT蛋白髮揮功能。也就是說Bt蛋白具有專殺性,可以用來防治特定的害蟲如對棉鈴蟲、菜青蟲、毒蛾、松毛蟲、玉米螟、高粱螟、三化螟等。但是碰到酸性腸道的昆蟲,Bt蛋白理論上就沒作用了,還需要噴灑農藥來殺掉這些害蟲。

達爾文理論中,進化和選擇是相輔相成的,偉大的遺傳學家Flor,當然也有人說是病理學家,他提出了著名理論“基因對基因學說”,簡單說就是有害蟲就會有天敵,有了天敵,害蟲就會進化,就會有新的天敵出現。和馬克思的矛盾統一論是一個調調。這確實在社會上也是正確的,有匪就有官,有反抗就有壓迫。
 
我們談到BT蛋白對於鹼性腸道環境的害蟲具有專殺性,那是指現在而言,根據Flor的理論,鹼性腸道環境的害蟲在碰到天敵——BT蛋白後會自我進化。昆蟲自我進化的速度還是相當快的,棉鈴蟲在中原地區一年可以繁殖3代,而人類平均要20年1代。可以相對類比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青黴素可是救命藥,隨便打一針就把人救活了,現在呢?你掛幾瓶治個感冒還不一定好,才幾十年的工夫!人頂多繁殖了4代吧,相當與棉鈴蟲在中原地區兩年的繁殖週期。所以大規模的轉BT基因進行病蟲害防治是相當值得探討的事情。
 
現在用BT轉基因棉花,可以防治鹼性腸道環境的害蟲,這些害蟲就變成了弱勢種群,不危害棉花了;相對的是酸性腸道環境的害蟲就變成了優勢種,它們依然危害棉花,這些害蟲怎麼辦?處理的辦法當然是有的:1、隨便它們吃,減產;2、噴灑農藥。農民的​​選擇肯定是噴灑農藥,用Bt轉基因棉花來減少農藥的噴灑量,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Bt蛋白作用環境的鹼性腸道環境,人的腸道環境為弱酸性。腸道環境的酸鹼性受什麼決定呢?菌!大家晚上看電視,很多醫生在進行這樣的科普宣傳。這樣的宣傳材料在地方電視台尤其受重視,幾乎從不間斷,這要感謝各大醫藥公司給予的極大的支持。
  
也就是說,人的腸道環境的pH(酸鹼性)值是變化的,不是固定的。而且各個人的體質或者飲食等等諸方面的因素,都會導致腸道環境pH值的變化。萬一哪天你吃的東西不對路,或者你的體質導致了你腸道環境為鹼性呢?這只是一個推測,我沒有數據的。當然人吃的BT蛋白都是做熟了的,豬啊、雞啊它們都是吃的生的,我好像還沒看到哪個國家專門給它們制定憲法,這只能對不起它們了。
    
Bt毒蛋白在人體內轉化時,人從來不吃Bt毒蛋白的,現在開始食用,人可能在幾十年內不會有什麼明顯的變異,但是人體環境不是一個絕對乾淨的環境,人體內的微生物和細菌,它們數量眾多,變異速度和概率就會比較大,導致某種有害變異的可能性會多大呢?   

七、自然界中的基因突變與人為的轉基因
  
  
據估計,在高等生物中,大約十萬個到一億個生殖細胞中,才會有一個生殖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突變率是10^-5~10^-8。不同生物的基因突變率是不同的。例如,細菌和噬菌體等微生物的突變率比高等動值物的要低。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基因,突變率也不相同。
  
在自然條件下的突變率,突變的個體能否存活並且繼續繁衍。這就是“選擇壓”在起作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重點強調了選擇的作用。各種條件合適突變的個體生存繁衍。這個突變體最後就會成為優勢種。簡單來說,就像人長出6個手指頭一樣,如果自然條件合適6個手指的人生存,那麼5個手指的人就會慢慢消亡,到最後全部都是6個手指頭的了。咱現在看著6個手指難看,找媳婦都找不到,但社會風氣一變,女性就喜歡找6個手指的,堅決不和5個的結婚,那5個手指的人只好慢慢減少消亡了。這里社會風氣就相當與“選擇壓”。
  
當牛天天吃BT蛋白時候,那麼BT蛋白就相當與“選擇壓”,迫使持不同政見的細菌迅速死亡、或者招安進化。這個變化的速度,較之自然消亡或者進化的速度,那幾千幾萬倍都不止。  
  
玉米是無毒食物,對牛和人都一樣。但是如果那種細菌太多了的話,就導致變異機率增加,變異後的細菌造成人類死亡。而且據說,只要讓牛連續吃5天草,就可以逆轉這種情況。

對於人體內的微生物和細菌來說,是人死還是催生其它危害,或者無害,都很難說。跟玉米無毒不同,Bt毒蛋白本身是可以讓某類昆蟲死亡的,所以感覺很難估計。而且有些人提到,Bt毒蛋白對人類無毒是因為人體酸性環境的緣故和沒有接合點的緣故,但是人類的食物很複雜,如果某些食物造成局部或短時的鹼性環境,或者造成了中間的結合點傳遞,那麼Bt毒蛋白就更難估計了。目前的實驗不可能窮遍所有的食物組合可能。

在轉基因的目的基因的轉化載體中確實要插入一個抗生素標記的篩選基因,便於確定含目的基因的載體是否插進了那個生物。如果插進去了基因將表達蛋白使那個生物具有抗性。

而人吃了是沒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抗生素蛋白將變性,大片段的基因將裂解為小片段而不再有生物學作用。在轉基因安全性評價中的毒理學評價中,是有模擬胃腸道條件下的實驗的。
      
無論進行基因操作是為了殺蟲還是為了抗病,現在的手法都太狠,讓蟲子和病菌都沒法生存了。為了生存蟲子和病菌一定會做相應的進化,來適應這種改變。何必呢?自然界本來就是個平衡體系……這個搞生態的來說吧,能說一學期的。

八、除了作物,他們還搞了那些轉基因?
  
在國家“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重大項目―――“高效表達人乳鐵蛋白等藥用、保健蛋白的奶牛乳腺生物反應器”今天通過專家鑑定後,主持這一項目的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寧教授說,他們利用轉基因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獲得轉基因克隆奶牛49頭,存活29頭。其中,轉人乳鐵蛋白基因牛3頭;轉人溶菌酶基因牛10頭;轉乳清白蛋基因牛5頭;轉人岩藻糖轉移酶基因牛1頭(http://www.hssxx. gov.cn/News_View.asp?NewsID=2058),
  
另外蚯蚓基因也轉到牛、羊上(用google.com.cn搜索,關鍵詞:蚓激酶基因。會出來一批中文文獻,其中包含博士論文一篇,可以看摘要)。
  
九、轉基因會不會發生未知改變?

這句話需要辨證的看待,基因序列本身是可以改變(人為、自然等),蛋白質的結構也是可以預測,沒錯的。所以基因是無害的,怎麼覺得有偷換概念的嫌疑。
  
生物專業的知道一個叫做搖擺假說(wobble hypothesis),算了不說這些了,專業高深的厲害,普通生物的研究生也沒接觸。氨基酸的親、疏水屬性有時就靠幾個氨基酸決定的。

單個鹼基(base)的改變不會有影響,我認為理論不對。至於這個基因的產物人吃了有沒害處,很難講。
  
中醫老講陰陽調和,食物的配比。某個變了基因的產物吃了沒害處,但是同時吃了其他的東西呢,這需要專業中醫的解釋,我也迷惑。說到吃的問題,說大事是大事,小事也是小事,觀音土的年代,有的吃就興奮的很了。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我是心裡沒底的,貿然給小朋友吃,始終覺得不太對勁,相信各位網友也是這樣的想法。吃的食物的安全問題上,高收入的人群,是不害怕的。自己條件,不行就跑到鄉下去,看哪個農戶家的雞子、鴨子放養的,直接就買,根本就不討論價格的問題。我也找人捎過山里的豬肉。我一朋友,給家的小朋友吃雞蛋,直接跑農村看了買。這些人群影響不大。四鹿奶粉也影響不到,根本就不吃國內的。可以說這些人是崇洋媚外或者裝蒜,其實很多無奈在裡面。
  
可能食品安全問題影響最大的就屬於城市的普通收入人群,收入不足以支持自己挑選自己認為安全的東西。這點上還不如農村的老百姓,自己種東西吃,油自己去榨。

十、轉基因專利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牽扯到那些敏感專家,所謂的專利,我前面的帖子說過,轉基因載體PC13XX系列以及PC12XX系列,規定了是“僅用與科研使用research only”,而且轉基因的菌株LBA4404和EHA105 都是這樣規定的。這些專家很牛,能規避這些專利或者限制!真正生產上見了效益試一下?不收死你才怪。不過也無所謂,種子價格提高就行了,30元1斤種子?那是成本價!賣價怎麼也得100。
  
我不想和這些敏感專家牽扯,我知道哪些用了這些技術,很簡單的學術搜索就能出來,畢竟你培養的博士需要畢業,需要發表SCI文章。能夠在公眾場合所什麼都是自己的專利技術,很是需要厚臉皮,不過也不需要擔心什麼,反正培養出來的子弟們,退出本行的不多,利益的牽扯,像我這樣的,也不能公開在講台上質問,變換身份中,還得故意隱藏自己以前的學業經歷。
  
十一、轉基因與定向育種
  
  
轉基因技術把特定的基因轉入到動植物中,確實屬於定向育種的範疇,在得到的轉基因個體中,再通過選擇,比如放養大量的蟲子去咬,哪個個體體蟲子不咬,或者蟲子吃了就全死了,這個基本上就是轉基因高效表達的。說定向育種,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存在嚴謹性的問題,既然是搞研究的,就要追求個嚴謹性。否則國家的幾百億的轉基因專項,還不如發給房地產商去蓋房子,管他1年倒掉還是30年倒掉,總歸是要倒掉。
  
   為什麼提到嚴謹性的問題。動物我不知道,植物我很清楚,比如水稻、小麥、棉花、玉米,都是用的癒傷組織(calli),癒傷組織怎麼出來的?
  
現行高中生物中不知道有沒有“脫分化”和“再分化”這些術語。簡單的比喻一下,比如我們的胳膊,把我們的胳膊切下來,丟在一個培養液(固)體中,胳膊慢慢消失,最後變成了一團細胞,這個過程就是脫分化的過程,這些細胞呢,再從新的培養液(固)體中生長,注意,不是變出一條胳膊來,是變出了一個小人來,這細胞的“全能性”。脫分化和再分化就是利用的細胞的全能性。
  
為什麼會發生脫分化和再分化呢?過程中我們使用了培養液,這些培養液都是高濃度的有機和無機鹽、維生素等等。這些東西強行改變了胳膊裡面基因的表達,使之退化成原始的、無分化的細胞團。在改變過程中,細胞的基因發生了很多變化,正向或者逆向的,也就是好的和壞的。目前為止、或者未來多少年內,我可以賭沒有任何科學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再回來到癒傷組織(calli)上,比如我們用的玉米品種—暗恢36,暗恢36的種子或者葉子強性恢復到calli時,非常多的細胞已經不是暗恢36的屬性了。當我們把Bt基因轉入暗恢36時,選擇出的轉基因個體,能算暗恢36嗎?原來的暗恢36比如說VB1比較豐富,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這一折騰,VB1基因沉默了,現在所謂的抗蟲暗恢36是抗蟲子了,但是VB1嚴重缺乏了,能算定向育種嗎?
  
克隆羊多莉(dolly),相信大家比我要熟悉,多莉羊的形成只是經過了再分化過程,還沒有脫分化過程,幾年工夫就死掉了,死掉的原因就是就是端粒的缺失。按照科學家的預想,多莉的形成也是定向育種的結果,結果是那麼回事麼?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52380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