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無限地發行美元鈔票以購買全球資源和商品

向松祚:伯南克泡沫和美元吸金大法
作者:向松祚
文章發於:第一財經日報 更新時間:2012-3-13


《第一財經日報》評論專欄《觀瀾集》之二

作者:向松祚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伯南克泡沫和美元吸金大法

請允許我首先引述兩段胡錦濤主席2011年11月4日在法國戛納G20峰會上的重要講話。 “從根本上看,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於廣大發展中國家未能實現充分發展,使世界範圍內有效需求增長未能跟上生產力發展步伐。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資源佔有失衡,財富分配不公,發展機會不均,形成'越不發展越落後,越落後就越難發展'的惡性循環,最終制約了世界經濟持久穩定增長。”

“國際社會應該加強溝通和協調,努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政策措施,妥善化解主權債務、跨境資本大規模無序流動等金融風險,控制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有效緩解全球通脹壓力,避免各國經濟政策效果相互抵消。我們應該推動形成更加合理透明的大宗商品定價和調控機制,擴大產能、穩定供求、加強監管、抑制投機,實現和保持大宗商品價格合理穩定,著力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尤其是要保障發展中國家能源和糧食消費需求。”

兩段話深刻揭示了當今全球貨幣、金融和經濟體系的深層次矛盾和重大難題。跨境資金大規模無序流動、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大宗商品過度投機、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能源和糧食安全極度堪憂。 。 。 。 。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性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我們可以將上述現象統稱為“伯南克泡沫”。

伯南克泡沫的危害遠不止此。其最大危害就是加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資源佔有失衡,財富分配不公,發展機會不均”。以“伯南克泡沫”製造全球通脹,轉嫁危機成本,轉移世界財富,吞噬各國外匯儲備,加劇全球金融動盪,我給這個過程取個名字,叫做“美元吸金大法”。

伯南克泡沫和美元吸金大法相互促進,相互加強,共同構成了當今世界貨幣金融格局最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全球製造業中心與貨幣金融中心的快速背離,也就是全球真實財富創造中心和一般購買力創造中心的快速背離。

這是人類經濟數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它對全球產業格局、資源配置格局、大宗商品價格和全球價格體系、財富分配格局,都具有極其深遠的重大影響。最近幾年,我逐漸認識到,如果不能消滅或遏制伯南克泡沫的氾濫和美元吸金大法持續興風作浪,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極有可能陷入“貧困性增長困境”。所謂“貧困性增長困境”,就是你生產得越多,出口得越多,相對收入水平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會越來越低!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怪異的現象?我以為核心原因是美元霸權加速了全球製造業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背離。發達國家(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製造業逐漸“空心化”,全球製造業中心已經決定性地轉移到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轉移到亞洲(重心又是中國)。然而,發達國家繼續掌控著全球貨幣金融中心或者一般購買力創造中心。換句話說,東方擁有真實財富創造中心,西方掌控貨幣金融中心;東方製造真實產品,西方創造貨幣購買力;東方為全世界製造產品,西方為全世界產品定價;西方大量發行債券和創造各種金融產品,東方則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這些金融產品;東方儲蓄,西方消費;東方節儉,西方揮霍;西方向東方借錢,東方給西方融資。

製造業中心和貨幣金融​​中心的快速背離,才是國際經濟失衡之本質。現在許多人談論全球經濟再平衡,甚至把焦點集中於人民幣匯率,實在是看錯了病,更是吃錯了藥。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關鍵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遏製或消滅伯南克泡沫和美元吸金大法。途徑有兩條,一是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盡快成為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強大競爭者,佔領全球貨幣金融制高點,一是發達國家重啟製造業。

伯南克泡沫和美元吸金大法,可以分解為五大手段:發行鈔票、製造通脹、創造信用、操縱匯率、掌控國際貨幣體系話語權。詳細分析,可以分解為十大機制。

其一、美國可以近乎無限地發行美元鈔票以購買全球資源和商品。換句話說,作為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出口“貨幣流動性服務”,全世界其他國家為獲得美元流動性服務,就要支付對價,也就是拿資源和商品兌換美元貨幣儲備。根據不完全統計,僅美鈔一項,全世界(美國以外)每年的需求量就超過5000億美元。

其二、向全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以美元貶值方式間接“賴債”(讓美國發行的國債和其他債券貶值)。新世紀以來,美元相對世界主要貨幣貶值幅度超過30%。

其三、以美元信用購買各國產業和企業。美國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基金和其他各類基金,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投資銀行(以高盛和大摩為代表),它們以槓桿融資方式參與全球產業的兼併、整合、重組和上市,以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相結合的壟斷資本形式,控制全球許多產業的製高點和命脈。

其四、投資其他國家的高收益資產,卻限制外國資本到美國控制企業和進行外商直接投資。美國政府制定有非常明確的金融投資和貿易政策,確保外國資本在美國境內的外商直接投資不能超過一定比例,一般是20%以下,盡量引導外國資本進入美國債券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到2010年底,外國資本在美國的總投資裡,外商直接投資佔比只有17.1%,其餘皆是投入到金融市場。相反,美國擁有的外國資產總額裡,外商直接投資佔比達到65%,金融市場投資只有三分之一。

其五、操縱美元與其他貨幣之匯率以賺取利差收益。譬如2001—2006年期間,僅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匯率貶值一項,美國就淨賺8920億美元。

其六、借助龐大美元債券市場的規模效益和“鎖定效應”,吞噬外國政府累計的外匯儲備。外國投資美國國債越多,就越難以自拔,美元債市流動性就越高,各國外匯儲備投資就越是別無選擇。 2007年次貸危機以來,美聯儲大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肆意濫發貨幣,迫使世界許多國家累積的美元儲備急劇增加,從危機前不到6萬億美元,劇增到今天接近12萬億美元。

其七、世界各國美元儲備資產大多數存放於美資銀行,許多國家外匯儲備及其投資直接委託美聯儲託管,從而有效降低美國的國際金融風險,大幅度增強各國對美國的依賴。美國金融戰略家還制定出針對中國的“確保金融相互毀滅機制”(Monetary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MAD ),此處無暇細談。

其八、美國以自己的貨幣借債,完全不存在困擾其他國家的“貨幣錯配”(Currency Mismatch)難題,要是其他國家經歷2007-2008年那樣的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早就破產,美國卻安然無恙,伯南克的美聯儲可以任意發行美元救市。

其九、美元是國際貿易最主要結算貨幣,企業不用承擔匯率風險。美國卻可以肆意指責他國操縱匯率,以此為藉口,搞貿易制裁和保護主義。

其十、美元霸權地位確保美國完全掌控對國際金融規則的話語權和製定權,主要是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絕對控制權。美國至今依然不願意放棄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票否決權,不願意放棄對世界銀行的絕對掌控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