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石油戰爭在繼續
作者:恩道爾 雲杉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4-6
“這一波席捲中東北非的動盪,其目的就是要讓美國以北約的名義對世界最大的產油區全面實行軍事化”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云杉
編者按: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威廉·恩道爾的名字並不陌生。在《金融海嘯》《石油戰爭》《霸權背後:美國全方位主導戰略》等著作中,這位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以他犀利的剖析,為讀者了解這個動盪世界開啟了全新的視角。近日,恩道爾應本刊之邀,就人們普遍關心的中東局勢和未來的石油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撩開西方宣傳機器的面紗”
《瞭望》:你對目前中東局勢的動盪有何評價?如何解讀美國在中東動盪局勢中的角色?
恩道爾:如果撩開西方媒體和白宮宣傳機器的面紗,我們就會清楚地看到,早在巨大的政治動盪浪潮席捲中東北非之前的數個月,華盛頓資助的“人權”非政府組織— —國家民主基金會、自由之家以及索羅斯的“人權觀察”和“國際危機小組”(InternationalCrisisGroup)就在為推翻這些國家的現政權積極奔走。
利比亞的情況不同於突尼斯和埃及,它們運用了類似2003年伊拉克的模式,即粗暴地使用武力逼卡扎菲下台,“不管卡扎菲是死是活”。我們再來看看埃及,它們瞞天過海,讓全世界民眾誤以為,埃及爆發了一場年輕人自發的、真正的民主革命,而現在穆巴拉克下台僅幾週的時間,我們看到“推特” (Twitter) 上的年輕人已煙消雲散,美國支持的軍方牢牢控制了政權,美國支持的神秘莫測的某些組織成為強大的政治力量。這絕對不是華盛頓所說的“民主”,只不過是換了個它們更好控制的面孔而已。
《瞭望》:談及導致此次中東局勢動蕩的原因,不少評論人士都提到石油政治、地緣戰略、美元危機、民主武器和軍事實力等因素,你對此有何看法?
恩道爾:我一直這樣認為,自美國決定2001年下半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來,中東的危機就與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緊密相聯,石油政治是這一戰略的組成部分。
目前發生在中東北非的動亂,其目標是通過華盛頓運用“民主武器”這一策略來實現的,說白了,就是用與美國政府有千絲萬縷聯繫的“人權”非政府組織來實現的。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對於華盛頓來說,今天對美國這個唯一超級霸權構成潛在地緣威脅的地區只有歐亞大陸,即從中國到俄羅斯、伊朗和整個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區。如果這些國家能夠增進政治、經濟,尤其是能源甚至防務方面的合作,那麼我們將看到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市場,這個市場會對陷入困境的歐盟經濟體以及中東和北非的投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為了阻止這一宏大經濟地緣政治的發展趨勢,防止其演化為“美國世紀”唯一霸權的製衡力量,早在2001年9月華盛頓、倫敦民間和政府的精英們就著手策劃一場劇變,要從歐亞大陸和歐盟割下一塊血淋淋的肥肉來。這場劇變從2011年12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在突尼斯和埃及通過有組織的動亂全面展開,甚至發展到非法轟炸利比亞這樣令人髮指的地步。
這一波席捲中東北非的動亂,其目的就是要讓美國以北約的名義對世界最大的產油區全面實行軍事化,這一地區涵蓋阿爾及利亞乃至整個北非,到也門、阿曼,橫跨中亞,直至中國的大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通過對石油流和巨大的資金流實施全面的軍事和經濟控制,華盛頓及其“法力無邊”的私人利益集團,諸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哈利佰頓,寄希望能夠敲詐歐盟各國以及中國,比如說,在將來某一天切斷中國的石油流,或者德國、意大利的石油流……從這一點看,像法國這樣的歐盟國家率先對卡扎菲實施軍事打擊,簡直無法理喻,這無疑是一種法國式的經濟自殺。
《瞭望》:那麼,美國的大中東戰略與目前中東局勢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恩道爾:讓我們首先回顧一下2004年6月舉行的八國集團(G8)峰會,當時小布什政府披露了一份“大中東計劃”的建議。在這份建議的最初文件中,小布什公開指出,伊拉克將是中東新“民主”的楷模。他提議“在10年內建立美國-中東自由貿易區”。
當時宣布的美國“大中東”政策是“為了實施類似於前中東歐國家那樣的大規模經濟轉型。如果人們還記得1990之後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濟“休克療法”給東歐造成的製度和社會破壞,那麼人們就會明白,華盛頓的“大中東計劃”只不過是利用美元對整個大中東地區的財富有計劃地展開的掠奪,以支撐其搖搖欲墜的美元體系和避免實體經濟的坍塌。
目前在的黎波里、安曼和開羅發生的事情,正是五角大樓和美國國務院2003年入侵伊拉剋期間繪製的藍圖。在我看來,只不過事態發展得更快而已,因為美國的權利和地位日益削弱,受到了威脅。一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美國精英們的正常反應——發動戰爭,打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到這個地步,願上帝保佑芸芸眾生。
“這本書的內容會讓我的讀者
震驚,但那卻是事實真相”
《瞭望》:今年1月以來,中東局勢一直是拉升原油價格的重要因素,特別是2月中旬利比亞衝突爆發後,油價漲幅明顯。這種情況有無可能發展成為類似1973、1979、1990年的石油危機?
恩道爾:當前的動亂對未來石油價格的影響難以預料。利比亞已傳出反政府武裝控制的班加西附近的最大產油區已恢復石油出口的報導,這緩解了當前漲價的壓力。但從今後幾年的中期看,由於該地區的動盪,華爾街和華盛頓會藉機按其所需操縱油價,事實上他們通過衍生品貿易控制著世界油價。他們完全可以像2008 年向中國施壓,逼中國按華盛頓的規則玩美元遊戲那樣,再次向中國施加經濟壓力,對於它們來說,把油價推高到150美元、200美元甚至更高,簡直易如反掌。
《瞭望》:中國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如何在世界動盪中維護自身能源安全?
恩道爾:就我個人所知,我相信中國有可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我曾經與各種地球物理學家和石化專家交流過,他們堅信,中國有廣袤的、地殼構造活躍的(tectonicallydynamic)陸上和海上區域,可能擁有尚未發現的巨大油氣儲量。
有一個問題讓我百思不解,那就是過去中國像絕大多數國家一樣一直被迫依賴美國的油氣測繪技術和測繪方法,依賴哈利佰頓、斯倫貝謝這些公司,據業內人士說,這些公司說是私人公司,實際上它們和美國情報機構有著聯繫,它們能對幫助中國發現大油氣田感興趣嗎?
事實上是,美英公司有一萬條理由阻止中國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這是英美地緣政治決定的,而且是歷時一個世紀的基點。
就所謂的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和生物燃料而言,任何一種都無法獲得淨能源正回報(netenergypositive),它們都依賴納稅人的高額補貼。替代能源基於“全球變暖理論”,該理論是一個科學偽局。 2009年下半年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洩漏的電子郵件表明,該理論所依據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數據是不真實的。
最近幾年來,我一直與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地球物理學家保持著密切聯繫,他們擁有完全不同的方法,能夠發現大型油氣田。如果中國有人對此感興趣,願意進一步探討,我願盡我所能,提供一切幫助。在我看來,一個能源自給自足的中國是這個多災多難世界的福音,儘管華盛頓有些人不會高興。
《瞭望》:你認為西方的“石油峰值理論”是彌天大謊,是西方利益集團用來控製石油的手段。可否再具體闡釋一下?
恩道爾:“石油峰值理論”1956年最早由殼牌石油公司的一個名叫金·哈伯特的地質學家提出,因此被稱為哈伯特石油曲線“峰值”。如果誰讀一讀他的論文原作,就不難發現這篇論文沒有任何嚴肅的科學含量。這篇論文是在殼牌公司老闆授意下寫成的,其目的是打消其他地質學家的預測,因為這些地質學家認為,全球的石油儲量在增加,而不是減少。
目前哈伯特的峰值石油謬論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背後有美英和其他國家的石油公司在推波助瀾,以此來證明它們將油價推高到100美元以上的合理性。其實地球上到處都有石油,加勒比海有油,巴西沿海有油,伊拉克的石油專家告訴我,那裡的石油儲量甚至有可能超過沙特,只是美英的石油巨頭們不想讓世人知道真相,否則油價會降到更合理的水平,就像一千年前的香料神話那樣。一個世紀以來美英石油利益集團一直在編造石油稀缺的神話,其目的就是將石油作為控制世界經濟的手段。正如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所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瞭望》:請介紹一下你的新作《石油戰爭2》所闡述的主要問題和主要觀點。
恩道爾:我的新書《石油戰爭2》中文版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本書講述了英美石油利益集團及支持它們的大通銀行、高盛以及其他大財團如何巧妙編造石油稀缺神話的故事。在我看來,這是現代史上最具破壞性的神話之一,這個神話導致了近幾十年來為了控製石油而引發的無休無止的戰爭。我也揭了哈伯特的老底,講述了中東和其他地方過去和現在正在發生的石油戰爭是如何在需要的時候被用來人為地製造短缺,以推高油價。
最有趣的是,本書詳細介紹了俄羅斯的石油新理論,其實這個理論已經提出和發展了50多年。只是很大程度上由於“冷戰”期間實施的國家研究保密條例,才使得世人無法真正了解俄羅斯人所實現的這一根本性科學突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天有人告訴我,俄羅斯大型石油公司對運用這一科學方法尋找更多的石油並不感興趣,因為它們不願意油價下跌,俄羅斯目前仍然依靠用油氣出口收入支撐其經濟。我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會讓我的讀者震驚,但那卻是事實真相。 □(本文英譯者劉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