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

美國操縱戰爭實際目的是為了控制石油

《瞭望》:“石油大棋局”剛剛開始
作者:雲杉
文章發於:《瞭望》新聞周刊
更新時間:2011-9-10


  恩道爾:“石油大棋局”剛剛開始

  基辛格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如果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雲杉

  9月8日上午,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的最新力作《石油大棋盤》全球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與大多數首發式不同的是,與會者都是恩道爾的熱心讀者,在恩道爾的《石油戰爭》《糧食危機》和《霸權背後》等著作中,早已領略其廣袤的視角和精辟的分析。

  在會場上,本刊記者見到了身穿深灰色西裝、神態平靜的恩道爾,請他解讀《石油大棋盤》的內容,並了解到他對當前國際社會亂像叢生的真相的分析。

  國際亂像的背後:逢油必奪

  一百多年前,世界進入石油時代,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風起雲湧,歷史性的大變革就此拉開序幕,該如何看待和把握此間諸多歷史事件?

  恩道爾在《石油大棋盤》中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石油,促使人們對石油危機、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車臣戰爭、伊拉克戰爭、顏色革命等深入思考,同時也讓人們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正如數百年前的香料戰爭一樣,國際亂像的背後是一場(對石油的)掠奪。”恩道爾對本刊記者說,

  他指出,無論從喀布爾到巴格達,從達爾富爾到開羅、的黎波裡,美國操縱的戰爭一輪接著一輪,“人們被告知,戰爭是為了民主和自由,但是實際目的是為了控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石油。”

  “中東之亂,並非針對腐敗王朝或者極端政權,不是說這些政權的問題不存在,而是人民正常的訴求被人為操控,不但為了這些地區的石油,也為了其真正的目標,北京和歐洲。”恩道爾說。

  他引用當年基辛格說過的一句很有名的話,“如果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並指出:“到了2011年,華盛頓的戰略已經非常清晰,控制中國及其在歐亞大陸的朋友才是戰略要義。”

  恩道爾分析道,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在200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二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目前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已經超過50%。

  “在伊拉克戰爭的前兩年,美國政府的《美國國家能源政策報告》中就對此有過分析,這份報告認為,到2020年,中國每天進口石油將增加到500萬到800萬桶之間,其中大部分來自中東。”他說。

  “下一個目標是中國?”

  恩道爾說,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和控制俄羅斯油氣管線之後,美國馬上將目光轉向中國,阻止石油流向這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從那些連續發生的事件中看出,石油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在積極對外尋求合作的過程中,美國始終如幽靈相隨。”

  他指出:“美國一占領伊拉克,就馬上廢除了中石油和伊拉克的石油開采合同;中國剛剛與蘇丹簽署在達爾富爾的開采石油協議後,美國就唆使當地內戰全面爆發;美國還在緬甸煽動袈裟革命,干擾中緬油氣管道和在建港口等等。”

  “在中非石油合作稍有眉目時,美國就組建了美軍非洲司令部,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的顧問彼得·範就公開宣稱,建立美軍非洲司令部的目的是:確保美國獲取非洲豐富的石油和其他戰略資源,這一使命還包括保證這些資源的安全,不讓中、印、日、俄等國獲得壟斷地位和特別待遇,當前美國在全球的真正競爭對手是中國,非洲將是美中戰略競爭中越來越重要的舞台。”

  恩道爾直言,這盤圍繞石油的棋局,只是剛剛開始,利比亞之後,是也門的動亂。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就花了納稅人一萬億美元的錢。將之如何?我們可拭目以待。

  石油新理論,顛覆美英“石油枯竭論”

  恩道爾對本刊記者說,在這本新書裡,他也披露了新的石油理論,即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科學家經過40年的探索和實踐證明的“石油無機生成論”,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在更廣袤和被認定“無油區”的地方找到石油。

  一直以來,人們是根據西方的主流石油理論尋找石油的,即石油來自於古生物遺骸並且只存在於某種特定岩石層中。但是,俄羅斯科學家依據新理論,在更深的結晶基底岩石結構中找到了石油,這意味著石油來自於地殼深處的無機物質,而且極其豐富。

  恩道爾說,石油新理論顛覆了英美主流石油理論,即“石油枯竭論”,而“石油枯竭論”一直是英美石油公司的一張“王牌”,因為他們不希望更多的人找到石油,從而動搖自己的石油壟斷地位。但是,蘇聯科學家不但以新理論和方法在第聶伯河盆地打出了石油,同時在1987年幫助越南打出了石油。

  “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不啻是一個好消息,可以在更多的貧瘠地區,發現豐富的資源。”恩道爾說到此露出笑容,顯得興致勃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