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

石油地緣政治大棋局

恩道爾:石油價格究竟是誰在操縱---當今石油地緣政治大棋局
作者:恩道爾 文章發於:法制晚報 更新時間:2011-9-24



《石油戰爭》作者揭開超級大國控制世界之謎
石油價格究竟是誰在操縱

編者按
名校聽講座今天是第三期。
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近日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期題為《當今石油地緣政治大棋局》的講座,為我們揭開一個超級大國借石油控制世界的大棋局。
主講人:威廉·恩道爾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長期旅居德國。
他的研究領域除金融、能源和地緣政治外,還包括世界農業問題、糧食交易壟斷、世界銀行、第三世界債務、對衝基金和亞洲金融危機等。
威廉·恩道爾著有《石油戰爭》、《糧食危機》、《經濟危機》、《霸權背後》等暢銷書籍。
講座開篇
中國美國歐洲是朋友?
今天見到這麼多的聽眾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也非常驚喜。這是一個經濟學和政治學的講座,公開、自由,我也會用一種學習地緣政治學的學生的眼光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聽說中國現在在討論三種關於自己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把自己當成第三世界的帶頭人,第三世界包括: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二種模式是把自己看作亞洲地區的帶頭人;第三種模式是中國如何在一個全球化的情景中承擔自己的責任,所謂全球化其實就是美國和西方提出的一種全球化的博弈模式。
在我看來,這三種模式每一種都有可能失敗,除非中國能夠正確理解150年前英帝國主宰全球地緣政治時所造成的情景。
我還聽到一種很浪漫的說法:中國和美國、歐洲是朋友。
其實從美國和歐洲的立場上來看情況並非如此,1850年英國外交大臣說過這樣一句話:“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英國外交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護英國在全世界的利益。
英國外交大臣的思想就是在地緣政治中玩均衡。他們在19世紀後期執行的是秘密外交政策,就是讓德國、法國、俄國去廝殺、去拼鬥。
大英帝國
到底誰能控制全世界
190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有一位非常另類的人物叫麥金德(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學家,提出陸心說,首次以全球戰略觀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對英國大學地理教育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他在英國的地理學會發表過一篇演講,演講的題目也相當怪異,叫做《歷史的地理樞紐》。
他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位地緣政治戰略家。不光對英國如此,對美國也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談判期間,這位麥金德提出一個觀點,他說:“如果有誰能夠控制歐洲的中心(指的是法國和德國),他就能控制這個心髒地帶(指歐洲);如果有誰能夠控制心髒地帶,那他就能進一步控制俄羅斯;如果有誰能控制這座世界島(指上述提到的法國、德國、俄國等歐洲國家),那他就進而能控制歐亞大陸。歐亞大陸的概念非常大,是從中國到印度再到歐洲這樣一個大陸面積,繼而能控制非洲。”而實際上他說的是:你能夠控制全世界。
麥金德沒有說出最後推論,他的目的就是防止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對心髒地帶和世界島的控制,這一點只能由英國掌控。
英國不允許德國崛起
英國控制世界戰略的要點之一就是控制海洋。
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歐洲大陸崛起的德國向英國挑戰的結果。當1870年到1880年之間德國作為一個經濟上的巨人崛起時,英國不允許他崛起。
實際上,打這場戰爭是一個衰落中的帝國絕望的掙扎。他希望能夠重新崛起。
從1870年開始,英國的經濟就陷入了嚴重的衰退。這種衰退持續了25年,直到1896年。
1846年英國廢除《谷物法》之後開始了自由貿易。(注:《谷物法》指英國1815年制定的限制谷物進口的法律,規定國產谷物平均價達到或超過某種限度方可進口,目的是維護土地貴族的利益。)然後英國農業就衰落了,從印度來的大量食品將英國本身的農業給打垮了。倫敦城也是日益依賴金融來支撐自己的經濟。
1873年到1896年英國經歷經濟上的衰退之後,有兩個大國在歐洲和其他地方崛起,他們覬覦英帝國的霸權地位。他們一個是德國,一個是美國。
英帝國經歷了兩場世界大戰之後,便徹底地衰落了。
世界霸主
美國用戰略取代英國
1939年有一幫美國的精英在紐約集會。他們把自己的機構叫做“外交事務委員會”,而指使他們的是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有像標准石油公司這樣的大精英集團。
參與人之一伯曼(音),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著名的地緣政治專家,組織過另一個叫做戰爭與和平的研究組。正是這個研究組,從德國1939年入侵波蘭這個事件中就看出,美國會在戰後取代英國成為全世界的統治力量,這個研究組就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權的這種戰略設計和開發早在1939年就進行了。
對於美國的戰略,有一個政治家叫闞楠(音),在冷戰前後,他領導的小組解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他們清醒地看到,美國不能犯英國犯過的錯誤。他們不要自稱是帝國、是霸權,他們自稱是好人,相信民主、自由、人權,要推廣市場制度,還反對殖民主義。美國非常成功的實現了這一戰略,把他們所說的民主、自由、人權、自由市場推向了全世界。
一次集會就抬高油價
從1945年之後,美國精英使用的戰略就像後來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說的那樣:“如果你能控制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能控制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能控制貨幣,你就控制了全世界。”“戰爭與和平”這個研究機構是1939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這一點兒也不奇怪,也不是什麼偶然發生的事情,而洛克菲勒基金會財產的來源就是石油。
1960年後,當美國陷入越戰的時候,它實際上遇到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危機。在那個時候,歐洲已經從戰爭的毀滅中恢復過來,變成了一個很有活力的經濟體,尤其是德國。而且發展中國家在以一種難以想像的速度實現工業化,這些都對美國提出了嚴重挑戰。
所以1973年5月,基辛格、洛克菲勒還有其他一些精英,會同所謂“石油七姊妹”的七個大公司、美國、英國的大銀行,秘密在瑞典召開集會,他們設計出一個戰略,要把石油價格一次提高400%。
25年前,歷史學家們在一個比較封閉的聚會中討論1973年石油價格在六個月上升四倍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發現,那並不是因為阿拉伯國家太貪心想多賺錢,而是被操縱的。尤其是基辛格在觸發阿以之間所謂贖罪日戰爭和隨後的一系列調停行動中,基辛格都對他們進行了操縱。
油價提高“請問基辛格”
我當時還是一個年輕的新聞工作者,當了解到這些時我非常震驚:竟然有這樣的小圈子裡的精英能夠如此操縱世界,不惜把他們自己的國家推入深深的經濟衰退。對於我來說這太難以想像了。
那段時間我在紐約工作,我采訪過一些了解石油衝擊的人。到了2000年的9月,阿拉伯王子亞馬尼(音)參與過一個小範圍的閉門會議,因為當時亞馬尼讀過我一本叫做《石油戰爭》的書,便希望我到會。我在會上談了關於石油衝擊的看法。
會後,我被邀請到了亞馬尼位於倫敦郊區的住所。後來才知道,那其實是亨利八世的宮殿(笑聲)。
在交談中,亞馬尼一直稱呼我為恩道爾教授,雖然我並不是什麼教授(笑聲)。他說:“恩道爾教授,你在書中所提到的關於1973年石油危機的情況是我讀到的最接近事實的版本。”
石油危機時,亞馬尼是當時沙特的石油大臣。他曾經去過伊朗,向伊朗的國王請教過為什麼帶頭將石油的價格提高。當時伊朗的國王是這樣回答的:“請你回華盛頓問基辛格博士吧。”
中東戰略
五角大樓與石油聯盟
從1980年以來的一系列戰爭都是由美英操縱來進行的,比如:兩伊戰爭,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戰爭等等,你要去細細地追究其中的原委,你就不應該感到驚奇,這是石油大戰的一部分。
當你們聽到像CNN這樣的媒體非常浪漫地制造一些說法的時候,你們不應該被它蒙蔽,因為石油地緣政治的這個大戰略一直在主導著歷史和現實。
在2001年的9月11日,發生的一次大事件,將石油地緣政治的棋局移動了。那個9月11日之後美國開始了反恐戰爭。
我對於撞擊雙塔和五角大樓背後到底有什麼事件和力量並不感興趣。有記錄在案的事實說明,從布什政府到現在的奧巴馬政府,其實都是為了在繼蘇聯之後找到一個敵人,然後繼續他們的大戰略。
如果我們把美國大選的資助情況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很多問題(美國大選的資金來源相對是公開的,是可以被查到的)。
我們能看得很清楚,在每一次幾十億美元的大選活動中,精英利益集團在其中起了主導作用。華爾街的銀行、軍工企業、石油公司,都被包括其中。
五角大樓的國防部,從二戰以來日益和石油利益結成了緊密的聯盟。
控制石油對中國施壓
9·11之後,在美國公眾面前新的敵人形像就是基地或者是拉丹,那個神秘的長著長胡子的家伙(笑聲),他手中似乎有人類前所未有的軍事力量。
但美國軍隊轟炸過塔利班以後,美國媒體卻又轉向了另一個和基地組織沒什麼關系的人物,那就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
9·11之後,世界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我稱其為新的能源戰爭。
在這個階段,美國的目標對准的是歐亞大陸,特別是中國和中亞的其他國家。
這場戰爭的目的,完全不是為美國開汽車的公眾找到更多的石油。
正相反,這樣的戰爭為的是控制石油,對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背後施加壓力,要求中國除非按照美國的意願行事,否則你就得不到石油。比如說:去買美國的國債,直到你沒有錢為止。
實際上反恐戰爭是把下列國家或地區作為打擊對像的,北約的行動就是在美國的指導下推進,從2003年開始布什政府就提出了一個“大中東戰略”:從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中亞,到兩伊,到沙特,然後橫掃北非,從摩洛哥一直到現在的敘利亞。這些國家恰好擁有已知或已探明的大量的石油儲備。
非洲戰略
中國讓美國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惱怒
充滿活力的經濟讓中國的領導人看到,中國在未來的若干年中對石油的需求會進一步的增加。過去的十年裡中國在非洲實行了非常漂亮的外交政策,做了很多的工作。
中國對非洲的戰略,讓西方特別是美國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惱怒,因為這些事情是西方早在30年前就應該干的。
但是國際機構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西方國家,他們沒有去免除非洲國家的債務,他們只是熱衷於把資源價格壓低來盤剝非洲國家。
而中國在這種情形下,向非洲提供了軟貸款,修建非洲國家急需的學校、醫院、鐵路等等,干得非常漂亮。
如何看待這樣的情形呢?
正如布熱津斯基(美國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目前美國重量級智囊之一)說過的“大棋局”,布熱津斯基恰巧是麥金德的學生,他在他一本叫做《大棋局》的書中講過:“全球地緣政治就是一盤大棋。”
蘇丹的分裂掐斷了中國的一根油管
2008年,對中國在非洲的外交進展,比如說在達爾富爾、在蘇丹、在乍得等等,布什政府的回應是軍事行動,是建立一個非洲司令部。
從今年3月份開始,北約持續對利比亞大規模的轟炸其實就是這個大戰略的一部分。
不久之前,蘇丹這個國家分裂,有一個叫南蘇丹的國家成立了,這個事件也是美國大中東戰略的行動之一。
美國很成功地利用了一種“種族滅絕”的宣傳,來干涉達爾富爾和蘇丹。
這樣,中國在南蘇丹開發的油田,曾經是通過石油管線往北到達蘇丹港,再裝船運往中國。但是現在這些石油將被導向南方,送到中國以外的地方。
石油棋局
中國必須在能源上更加獨立
我這次訪問中國的原因,以及我這本書《石油大棋局》以中文首發(現在英文還沒有出)的原因就是,在我眼中,一個更加和諧的世界是有可能的,只要中國在其中承擔更積極的作用。
中國想要承擔更積極的作用,除非在能源上更加獨立,這樣才能不受制於美英利益集團的要挾。
我有幸在幾年前會見過一些前蘇聯訓練出來的科學家,他們認為,探測石油有另外一種不同於現在西方主流技術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是有可能在西方認為不可能存在石油的地方找到石油和天然氣的。
在我這次訪問中國的這幾天中,跟很多人交談過,我發現他們都很有興趣通過這樣不同的方法在中國本土或者沿海找到石油,而不是把中國的石油完全寄托在那些沒有安全保證的輸油管道上。
中國將來會采取什麼樣的方式,我並不清楚,也許會有很多種可能,但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現在世界所面臨的危機是過去三四百年所未曾有過的。
G2是美國自救的一個陰謀
今天在座的學經濟學的同學,我建議你們好好研究一下美國政府或者美聯儲放在網頁上公開的那些信息。
請你們看一看美國的公債增長的速度,以及美國房債增長的速度,看一看過去40年房債和公債的變化,你們應該能看到,這就是一個經濟體衰退下來的經典模型,美國今天正處於這種衰落模型的頂峰。
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為標志,這場危機非常嚴重。
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因為中國是當時貿易盈余最多的國家。美國邀請中國參加一個聽起來非常好的機構叫做G2集團,但中國的回應是“我們不感興趣”。
美國的想法是利用中國的貿易盈余把美國從很深的金融危機中拯救出來。
歐亞聯合反對美英的精英
今天講了這麼長的時間,其結論是:我們將來的希望或許並不存在於我們剛開始所提到的三種模式:第一,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第二,中國當亞洲的領導者;第三,中國加入有美英導演的全球化的大局,在其中充當一個參與者。
這三種模式都不是應該有的結論,真正的結論在於麥金德在1919年就指出的:歐亞聯合起來反對美英精英的這樣一種結局。
中國應該同歐亞大陸這片土地上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西歐的國家、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建立起一種合理的在經濟上能夠合作的模式。這將是一種和諧的全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不管是麥金德還是布熱津斯基,不管是英國的還是美國的精英,比如基辛格,他們過去100年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他們的力量聯合起來,反對這樣一種結局出現。
我希望你們中的某些人能被我今天的話激勵起來,去實際研究一下這種模式的可能性。
謝謝大家。(掌聲)
現場互動
美英只想限定產量穩定高油價
問:中國和俄羅斯現在還沒有加入國際能源機構,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和俄羅斯並不想把自己的能源戰略對外公布,您怎麼評價現在中國、俄羅斯的能源戰略?
恩道爾:講到石油戰略,中國的戰略很明顯,就是開發和購買。
對於俄羅斯來說,它處於很奇怪的兩難境地,冷戰中,開發了新石油理論的科學家,他們的工作是保密的,連很多俄羅斯人都不知道。
冷戰之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這些科學家就四散到世界各地去謀生,核心的機構都被打散了,直到很多年之後,這些人重新穩定下來,才又開始互相聯系,並把他們的研究成果公布(現在已經解密)。
他們向自己國家的石油公司提出這樣的理論去找更多的油,但沒想到俄羅斯的公司並不感興趣。
他們的興趣不在於找更多的油,而在於怎樣保持石油有限的產量而使其穩定在一個高價位上。
這正是美英石油精英所做的事情,而且實際上,這種非生物來源的石油生成理論,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科學家曾向美英的同行們公布過,他們遇到的是沉默的抵抗,美英同行並不接受。
華爾街和倫敦操縱石油價格
問:中國的石油實行的是22天定價制,相對於國際石油市場不夠敏感,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國際石油下降但國內的石油價格上升,那麼您認為中國是否應該調整這樣的定價機制?
恩道爾:今天世界上石油的價格並不取決於石油消費國,像中國,也並不取決於石油生產國,像伊拉克、伊朗。它是被56家華爾街銀行、倫敦的三個期貨市場等機構聯合起來操縱著的。
我們把它稱之為“紙石油”,這套體系從1980年建立起來之後就一直在操縱世界石油的價格。
那麼在我看來,中國國內石油價格的調整是不是滯後和遲緩,並不是問題,問題是中國在世界石油市場沒有說話的權力。
歐佩克對石油精英沒威脅
問:基辛格當年試圖操縱整個油市,帶來的結果就是歐佩克這樣一種國際組織的形成,但石油會最終枯竭,石油輸出國組織在新千年推出長期發展計劃,試圖擺脫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控制,我想問一下,您怎麼看待這一問題?
恩道爾:簡單地說歐佩克其實並不能讓石油精英利益集團感到嚴重威脅,只要沙特的國王允許在沙特的國內存在美國的控制。
800年前,歐洲的一些國家動用軍隊發動十字軍東征,打得也是資源戰爭,就是所謂的香料戰,原由就是香料貿易的路線是被伊斯蘭國家控制的,那麼今天的石油戰爭也跟香料戰爭非常類似。
其實2001年9·11之後小布什宣布的反恐戰爭就是一場新的十字軍東征。
注:文中大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期講座文字根據現場翻譯整理/記者張雷 約圖/記者張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