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石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對話恩道爾:石油戰爭沒有勝利者

作者:侯雋 文章發於:中國經濟周刊 更新時間:2011-10-25


他試圖顛覆我們以往的某些認知。

他堅持說,石油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他堅定地認為,石油稀缺甚至會枯竭的理論,是美英石油利益集團制造出來以控制市場的陰謀。

他就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

“石油並非源自恐龍遺骸,而是地球深處的無機物質,並且遠未達到峰值。”2011年,在其新著《石油大棋局》中,恩道爾說。

“美國精英集團的心靈並不美麗”

一身黑色的西裝、微笑著搖著輪椅,恩道爾和藹地出現在大家面前。很多第一次見到他的人都有點小震驚,和心目中的文風犀利、見地新穎獨特的作家形像相差甚遠。

威廉·恩道爾1944年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瑞典移民後代,母親是一名音樂教師。五歲那年他患了小兒麻痹症,不得不常年依靠輪椅生活。“盡管很難解釋,但這並不是一個厄運,而是上天給我的巨大的恩賜。”恩道爾認為正是這個原因使他看到了常人不能看見、不願看見的優勢。

1962年,恩道爾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工程學。他第一次接觸到美國巨富家庭的子弟,他班上有杜邦家族的子弟、也有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弟。“我在普林斯頓的經歷令我非常震驚,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體驗到美國這部分階層的人格道德墮落,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對不屬於自己圈子的人完全麻木。這段經歷對我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太了解美國精英集團的心態,他們的心靈並不美麗。”恩道爾回憶說。

之後恩道爾改學政治學,1966年從普林斯頓畢業。當時美國正處於巨大的思潮轉換,越戰正在進行中,同許多人一樣,恩道爾開始意識到美國精英們指引的方向的錯誤,於是他選擇去波士頓參加扶貧工作,目睹了生存在貧民窟的人們的煎熬。然後離開美國到瑞典攻讀博士生,在那裡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學生,研讀了《資本論》,這段經歷為他打開了全新的視角。

完成學業以後,他回到美國作為自由撰稿人開始了研究和思考的生涯,上世紀80年代恩道爾移居德國,以一個身居海外的美國人視角審視美國的政策,從事對世界石油、能源、核能金融和地緣政治的一些重大課題研究。

石油枯竭是被刻意創造出的神話

“石油枯竭這個說法,是被刻意制造出來的一個神話。在這個神話之下,石油將要用完的這個說法就把石油價格推高了。石油變成控制經濟發展速度的工具了。石油消耗完這個事情不存在,石油並不是從死亡的動物屍體石化發生的,它是從地面深處,持續不斷地生成的一種東西,只要你能夠有辦法把石油找到,你就能夠解決石油短缺的問題。”恩道爾如是認為。

他經過大量調查和接觸許多烏克蘭的科學家,發現目前俄羅斯的“石油無機說”,即石油生成於地幔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一理論,之所以被傳統石油地質學駁斥為異想天開,就是那些堅持“石油有機說”學說的美英的石油利益集團,制造了一個稀缺理論來控制市場的陰謀。

“石油價格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跟供需是沒有關系的。比如2008年7月份,世界的石油價格達到了每桶170美元,這有道理嗎?這跟石油的供需有關系嗎?沒有。主要是華爾街的那些跟石油期貨有關的公司有關,掌握控制權的一直是一小撮美英石油公司——曾被稱作‘石油七姊妹’,如今合並為四家:埃克森美孚、雪佛龍、BP、殼牌。上世紀80年代末,一種新的金融工具‘石油期貨’大行其道,開啟了美英合伙控制石油的新套路。這種機制拋開了傳統的石油供需法則,可以在關鍵時期控制石油價格,為他們利用石油發動經濟戰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恩道爾這樣論證自己的觀點。

對此觀點,中國石化出版社總編鄧敦夏認為,石油的有機論和無機論都是俄羅斯學界在18世紀和19世紀中葉提出的。雖然業界對於有機和無機說一直交鋒不斷,但都是作為兩種學說並立。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則認為,石油有機論雖然是一個自然科學結論,但是它可以在市場上造成預期行為,造成價格的翻跟頭行為,所以一些人希望石油的生產被屏蔽掉,然後制造石油供應的一種緊張的情緒來操縱市場推升油價,獲得更多的利益。

石油戰爭沒有贏家

“一旦摘下西方石油有機說的假面具,石油的價格就會像當初的香料一樣,難以繼續維持高價位。”恩道爾這樣預測。

他認為,目前為實現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石油資源的軍事控制,美國制定了“大中東”計劃,這一計劃西起摩洛哥,橫跨利比亞、埃及、蘇丹、波斯灣,東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大中東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牢牢控制核心戰略資源——石油,並且以此作為將來敲詐石油進口國的籌碼,其終極目的是創建史無前例的全球霸權。

“我認為基辛格當年說得很對:只要你能控制石油,你就能控制所有的國家。自從2001年的‘9·11’事件以來,已經發生的一系列跟石油有關的戰爭,這些戰爭實際上不是針對塔利班或者基地組織,是那些石油帝國為達到控制世界石油的目的,覬覦中東等國儲量豐富的石油,一步步通過外交、經濟、戰爭等手段達到在這些國家駐軍、將其據為己有的目的。”恩道爾說。

“我覺得其實在石油戰爭當中,過去100年的石油戰爭沒有勝利者,因為它給全人類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比如美國和英國仍然控制著石油的體系,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是這樣。現在,這幾個國家幾家大的石油公司、大的油田服務公司、幾家大的銀行就控制了全世界的能源格局了。在短期來說,也許這些人會認為自己得到好處了,但長遠來說,我覺得所有人都會從中受苦、受難的。”恩道爾說。

“當今的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能源安全危機,這是在過去不曾出現的情況。”恩道爾認為,石油作為一種戰略能源,對於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具有特別意義。尤其中國國土上地質構造活躍,非常有機會發現大的油田。“現在我們看到中東、俄羅斯都和中國有石油貿易往來,他們都通過油輪或者其他的方式賣很多的石油給中國,而且中國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是一直在增長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保證自己的石油安全,如果其他的國家,尤其是跟中國有石油輸送關系的國家有政變的話,對中國的石油貿易就很危險了,利比亞的例子就是證明。所以這種情況下,中國還是要把目光瞄向自己,在自己的國土找找石油天然氣,這對中國好,對世界和平也好。”恩道爾如是建議。

偉鴻看點

倔強的恩道爾

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主持人 陳偉鴻

微笑著婉言拒絕別人的幫助,自己調正輪椅的位置,對每一個問題都要仔細聆聽後才做出耐心回答……這是威廉·恩道爾先生第二次來到《對話》欄目,這一次,他帶來了《石油戰爭》的續作《石油大棋局》。

如果石油源自生物遺骸是個天大的謊言,如果石油枯竭論是個天大的陰謀,如果地球上石油的蘊藏很可能取之不竭,那麼未來會是怎樣一番景像?恩道爾的“石油無機論”完全顛覆了之前人們對於石油的認知,在和中國專家妙趣橫生的辯論中,雖然自己也知道是99:1的幾率,但是這位倔強的經濟學家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對運用新理論發現當今世界具有大量油氣儲藏很有信心。

其實無論是兩年前恩道爾認為石油價格的變動完全來自於少數人在期貨市場的炒作,還是今天他認為的石油真的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這些都體現了一個獨立經濟學家、一個學者對這個世界的認真思考和解讀。尤其是對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之一的中國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大好消息。正如恩道爾所說,中國正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石油市場和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所以我們不應拒絕嘗試任何一種可能。
責任編輯:NF045(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侯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