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中國經濟或面臨四個資金鏈斷裂

2011-10-24

中國經濟或面臨四個資金鏈斷裂

中國改革攻堅的最後倒逼機制已形成

張庭賓

一個定向寬松政策未能避免A股上證指數創下2313點的新低。

20日財政部批准上海、浙江、廣東、深圳等四地發行地方債,額度大概在250億左右。然而地方債重啟未被股市看成利好,上證指數連續兩天下跌2.07%,首次收盤跌破前期2319點的低點。

這一消息確實難稱利好。地方政府自行發債額度仍然包含於今年2000億中央代發地方債,即額度並未增加。發債資金的用途方向也是明確的,主要用於保障房、中央和地方重點公益民生項目。而增建保障房就會對商品房價釜底抽薪。

這表明,中國扭轉貨幣緊縮的最後機會已失去,溫州資金鏈斷裂,地方大員赴京爭取均無效。銀監會主席劉明康19日即表態,銀行可以承受房貸抵押品價格的40%下跌,同時各地商業銀行提高首套房貸利率。

誠然,對於中央政府而言,是否放松貨幣和信貸也是兩難。如果放松了,又一輪房價上漲,又一輪地方債務規模擴張,難免會導致通脹再度上漲,前期宏觀調控,尤其是房價調控功虧一簣。但是如果不放松,則難免在半年內出現四個中國經濟的資金鏈斷裂——民營中小企業的資金鏈斷裂(這個已經發生了);國民資金鏈斷裂(表現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無力還房貸);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房產商破產倒閉潮正在爆發);地方政府資金鏈斷裂(地方土地財政銳減,諸多在建項目將停工)。

需要提醒的是,這四個資金鏈斷裂一旦進入相互拖累的惡性循環,中國經濟勢必發生硬著陸,商業銀行系統也將蒙受重大損失。還要指出的是,倘若人民幣停止升值,熱錢流入減速甚至逆流,目前“維穩”貨幣政策實際上就是更緊縮。

目前中國已無既能免硬著陸,又能有效控制通脹的“兩全其美”的方法了。其根源在於——多年來權貴和外資既得利益不斷擴張,已經逼迫到中國民營經濟,中國國民大眾承受力的最後底線,產業中小企業承受不住,就是破產倒閉跑路;老百姓承受不住,就是房貸最後斷供,銀行系統危機。

權貴既得利益的不斷擴張的主要表現為:一,政府財政收稅的不斷膨脹,公務員隊伍的不斷膨脹,政府部門不斷自我授權,增加以權牟利機會,增加企業和公民負擔,擾亂民間企業的自由市場競爭。其最直接的表現是,近年來,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GDP增速,甚至達到GDP的兩倍,更大大超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二是國有企業壟斷能源資源,其自身利益不斷膨脹,導致資源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變相增加下游民營企業運營成本。同時其經營利潤上繳財政的比例很低,能夠直接納入社會保障,補貼給中小企業和國民的更是微乎其微。三,國有壟斷金融資源,其效率低下,存款負利率嚴重,導致了中國有著全球最高的儲蓄率——50%的同時,卻有著全球最高的民間借貸利率,常年在年30-50%,最近最高已達180%。

外資既得利益不斷擴張的主要表現為:一,中國企業的外貿盈余積累,即外彙儲備,被法律禁止借給中國社保基金一分錢,卻可以借給美國政府1.16萬億美元,借給歐洲各國政府6000億歐元用於社保;不能借給中國政府一分錢用於建立保障房,卻可以借給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億美元,去買他們的垃圾債券,如今兩房已經破產,債券嚴重貶值,回收絕望,卻無人擔責;二,外資企業在中國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占據最好的土地和政策資源,雖近兩年來略有扭轉,但外資企業在諸多領域已經形成了市場壟斷,而中國的反壟斷法形同虛設,民間企業不得不依附於跨國公司討生活;三,人民幣不斷升值加息,導致中國外貿企業不得不承擔由此產生的成本上漲,大量熱錢湧入中國進行無風險套利,央行卻以熱錢流動性過剩為借口,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發行央票,導致中國企業和國民的資金被抽到央行的水庫中,由於熱錢具備脫離銀行系統賺錢的能力,緊縮貨幣收不了熱錢,反而在民間翻雲覆雨,借貸利率飆升,使熱錢獲得暴利信貸機會。

權貴和外資利益在近年既得利益擴張,尤其在股市和樓市上形成共謀。在A股上,權貴主導的不斷加速的IPO和大小非減持,使A股不斷資金失血;外資熱錢主導的股指期貨,使得熱錢從二級市場上財富轉移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樓市上,權貴主導的土地拍賣,是推動樓市價格上漲的一級市場推力;外資勢力主導的人民幣升值加息,導致巨量國際熱錢湧入投機,在二級市場上推動樓價暴漲。兩者具有共同動力在股市樓市高峰,影響和控制輿論,把中國國民大眾積蓄套牢在泡沫頂峰上。

權貴和外資既得利益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膨脹,使得中國社會公眾財富由增量減少,到存量受損,再到未來預期收入被剝奪,這在房產上尤有代表性。原來老百姓分的房子少,小,但還能分到一點;到後來分房取消,必須買房,要用已裝到口袋裡的錢去買房;再後來房價越來越貴,所有積蓄只夠首付,要貸10-30年的款,用未來很多年的預期收益還現在欠下的債,而一旦房價大跌40%,幾十年辛勞積累就會變成負資產。

本質而言,土地資源的財富再分配嚴重不公,是中國一切社會不公正的源頭——中國的土地和礦產這些天賦資源,本來是全民所有,人人均有份,按照這個道理,每個家庭在自己應得的那一塊地上建首套房,應該最多只交拆遷成本的地價。現實卻是,通過土地招拍掛制度,那一塊本屬於自己的土地,被拍到天價,民眾不得不竭盡所能去購買。而拍賣土地得到的錢,很少投入社會保障房。礦產資源也是類似情況。

這種地方政府和房產商(礦產商)的權錢共謀,是中國出現大量暴發戶的源頭,而這些暴發戶的肆無忌憚,藐視公眾,造成了越來越大的社會矛盾,嚴重威脅社會穩定。

這一權貴和外資既得利益不斷擴張的過程,最終必然表現為中國民營中小企業、中國國民收入被涸澤而漁,必然導致“兩難”結果:放貨幣,老百姓承擔不起高房價和高物價;不放貨幣,經濟硬著陸,大量企業倒閉,老百姓失業還不起房貸,造成金融危機。

時至今日,所有表面的維持局面、緩和矛盾的措施均已失效。這就構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如果我們繼續回避矛盾,不解決根本問題,經濟危機、金融危機乃至社會穩定和政治危機難免會接踵而至。

未來三年之內是中國必須立志改革攻堅的最後機遇期了。改革攻堅有兩條主線:一是擴大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由村級向上擴大直接民主選舉,以對權貴利益擴張釜底抽薪;二是強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意志,消除“中美國”思路的誤導,扭轉以送禮為外交主要手段的風氣,靠自尊、自立、自強贏得世界敬重。而這兩條主線有一個核心,即中國社會公眾幸福最大化的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主義、人民當家作主決定官員烏紗的人民民主要通過改革攻堅變成現實。

如果改革攻堅不能成功,則中國要麼徹底淪為美國的政治經濟附庸國,要麼將走上對外戰爭以轉嫁國內危機的道路。

歷史的邏輯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對於未來,本人謹慎樂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