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特約經濟學家 謝國忠 《財經》雜志 [2007-08-20]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信貸泡沫破滅後,美國經濟可能持續低迷,而拓展南南貿易是全球經濟的出路所在。中國應抓住此機遇發展重工業,實現全球貿易體系的轉變
美國經濟可能持續低迷
在過去四個季度中,美國經濟持續低迷。較之3.5%的增長率趨勢值,美國的實際增長速度僅為2%。這主要源於美國低迷的房產市場。
盡管增速緩慢,美國經濟在這一輪全球經濟周期中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8000億美元的經常賬戶赤字,成為新興經濟體流動性過剩的最重要來源。這造成了那些國家的資產價格暴漲,進而推動其經濟迅速增長。
低迷但仍在增長的美國經濟、龐大的流動性以及勢頭強勁的新興經濟體,構成了當前全球經濟的均衡。但美國信貸市場的新情況可能會改變這一均衡。
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反映了美國的過度消費現像。但美國人並不蠢,他們之所以過度消費,是因為金融市場提供了廉價貸款。這種對信貸價格的低估,建立在巨大信貸泡沫的基礎上。而衍生品泡沫處於信貸泡沫的核心。
然而,美國衍生品泡沫正在破滅。當這一過程結束時,半數對衝基金都得關門大吉,一個或更多主要金融機構將會破產。具有風險偏好的借款人的信貸成本可能升 高兩到三個百分點,而在很多情況下,信用等級較低的借款人將根本無法獲得貸款。信貸泡沫的破碎,應該被視為經濟正常化的開端——我們在此前五年中所見的現 像並不正常。因此,我們不應將當前信貸市場的混亂僅視為一次暫時性的衰退。
信貸成本的正常化可能會大幅減少美國的過度消費。美國未來一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從過去幾個季度的2%下降到1%,甚至更低。在此後的三到四年裡,美國經濟可能持續低迷。
近期,美國已經連續經歷過兩次泡沫:20世紀90年代後五年間的科技股泡沫,和自2002年起出現的信貸(或房地產)泡沫。當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1 月破裂時,經濟經歷了一次溫和的衰退,但泡沫催生的過剩並未完全清除。“911”之後,格林斯潘先生驚慌地將利率降至1%,引起了目前巨大的信貸泡沫。現 在,美國家庭淨財富總量是56萬億美元,比2000年升高了三分之一。財富的增加源於資產膨脹,尤其是房產價格膨脹,而非儲蓄上升。財富緊縮(即價格正常 化)可以令其價值下降10萬億美元。如果財富對消費和資本支出的負面影響是4%,它就可能使美國經常賬戶赤字減少一半。
美國經濟在最近兩次泡沫中積累了很大的過剩。儲蓄率的下降和保健成本的上升是其最顯著的反映。事實上,這二者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正是飛速增長的保健花銷,推動了美國的過度消費。
但是,為什麼保健開支會接近失控?大多數人將其歸咎於醫療行業的無效率。已經有許多政治家提出了降低醫療管理領域官僚成本的神奇方案。其中一個較受歡迎 的提議是壓低醫療保險的溢價。但是,沒有人指出,根本的問題在於不斷上升的保健需求。我曾討論過保單誇大需求、造成收益與支出失衡的問題;但是更基本的 是,普通美國人的健康狀況已開始惡化。
為什麼美國人在如此富裕的生活條件下卻越來越不健康?肥胖是問題所在——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肥胖,三分之 一超重,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屬於正常。肥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是當代社會中的殺手。這其實只是最近出現的現像。僅僅在20年前,情況也並非如此糟糕。保健 專家們對於如何解釋這一現像感到困惑。
我認為,這與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相關。外包使制造業工作被轉移到海外,信息技術使很多工作實現了自動化, 曾經代表了低薪藍領工作的重體力活銷聲匿跡。一方面,高薪的白領人士更注意通過鍛煉保持健康;另一方面,低薪的藍領工人不再從事重體力勞動,下班後也不做 鍛煉。如此,現在的美國社會就分化為肥胖的低收入階層和健康的高收入階層。
美國人必須下大氣力解決肥胖問題。肥胖導致了醫療衛生支出的持續上 升。美國的人均醫療支出是其他發達國家的兩倍,而預期壽命卻更短。此外,肥胖也會嚴重降低勞動生產率。人的體重和產出往往是成反比的——這話雖逆耳,卻是 忠言。近期以來美國生產增長率放緩的趨勢很可能會再持續數年。如果美國不解決肥胖問題,將會在20年內失去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是“二戰”以來美國遇到的最 大挑戰。對此沒有什麼秘方,美國人必須節食,多做鍛煉。而節省下來的食物應送予非洲飢民,這樣每個人都會因此受益。
南南貿易是出路
未來數年中,全世界也許不得不學會適應一個疲弱的美國經濟。那種情況將會是艱難的,但的確有可能發生。對此,一個重要的出路是拓展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也就是所謂的南南貿易。
目前的全球貿易體系有三個要件:一是來自發達國家的設備和奢侈消費品;二是來自中國的輕工業制成品和消費品;三是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原材料。這種格局引發了三種現像:一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外包,二是新興市場國家強勁的資本支出,三是資源價格的上漲。
在這種三邊關系中,一個基本的推動力在於,輕工業生產能力向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轉移。生產成本的下降使全世界的消費者受益,這相當於給全球經濟“減稅”,並支撐了過去四年中世界經濟的高增長。
最近在全球範圍內上升的通貨膨脹壓力表明,“減稅”帶來的紅利已消耗殆盡。能夠降低的成本都已經降低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移已基本完成。由於強勁的世 界經濟和充斥的流動性,上游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這相當於全球生產率的減速。美國增長放緩可能會減輕通脹壓力,但不會改變這一大趨勢。
未來幾 年中,我們將在全世界範圍內看到緊縮的貨幣政策。最終,這會消除過剩的流動性,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也會下跌,並削弱這些經濟的需求。目前的不景氣周期從美 國肇始,最終將波及新興市場。世界需要一個新的火車頭來帶動全球經濟的增長。但是美國經濟貧血時,全球經濟又怎麼能有力增長呢?可能日本每年能增長 1.5%,歐洲2%,但這些都不足以拯救世界。世界經濟需要新的發動機。
貿易是全球經濟的動力。世界需要尋找一種新的貿易模式,以推動新一輪 的貿易繁榮。這是世界經濟保持強勁的必要條件。幸運的是,中國具有這樣的機遇,為全球增長提供新動力。一個新的因素在於,中國正在取代日本和歐洲成為機器 設備的供應商。而這些中國產品的價格通常只有歐洲和日本的一半。這股力量可以視做新興市場國家的又一輪減稅,提高了它們的購買力。其節省下來的部分可以用 來進口更多的消費品,當然也包括來自中國的消費品。中國因此增加的收入,則可以被用來從這些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材料。
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可以並且應該改變全球貿易體系,以維持其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關鍵在於,中國要出口重工業產品,尤其是機器設備。在這方面,中國具有三種優勢,即巨大的國內市場、豐富的資本以及受過教育的龐大勞動力。自從美國在19世紀的發展後,尚無其他國家擁有如此資質。
首先,毋庸置疑,規模是中國最重要的優勢。由於規模經濟效應,中國的基礎設施(如電信、地鐵、公路等)可以在龐大的人口中分享,其固定成本可以被平攤得 很薄。而且即便人均指標還很低,中國看上去也已經相當現代化了。規模因素還使得制造業和服務業也能極大擴張,從而催生出一個產量巨大、價格低廉的消費經 濟。規模效益也會促進中國的重工業發展,單憑國內的市場,中國就有可能有效地支撐像設備制造業這樣的重工業產業。
其次,中國已經進入資本過剩 時代。重工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其發展對資本成本十分敏感。中國擁有大量過剩資本,而且這種資本過剩是結構性的,它來自獨生子女政策所導致的人口周期 ——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仍將享受其人口紅利。這就是中國資本成本處於全世界最低水平的原因所在。如此,中國目前可大力推進重工業發展,而不用顧忌資 金問題。
第三,過去十年裡迅速擴大的高校入學規模,產生了大批無經驗但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這裡的關鍵詞是“經驗”。中國的發展如此迅速, 經驗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中最為稀缺的一個因素。隨著時間推移,這一問題會得到緩解。一旦今日的高校畢業生獲得五年工作經驗,他們將成為具有高生產率的人 才,從而降低重工業的一般勞動力成本。
而中國的輕工業已經步入一個成本上升的時期,其原因在於:第一,輕工業生產率增長已達最大值;第二,原材料價格持續提升;第三,人民幣持續升值。而重工業可能仍然會經歷一個生產率提升導致的成本下降過程,由此產生的低價將增加需求,並進一步促進重工業的發展。
大多數重工業產品都不是高科技的。在此領域,中國與歐洲或日本間的差距在於質量。中國的大多數重工業企業屬於國有,缺乏激勵。不少國有企業僅僅著眼於創 造利潤,對於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不感興趣。在日本和韓國,政府通過財政援助、擴大市場准入以及協調配套行業來促進重工業發展,而且,在此過程中兩國 都將私人資本作為主導力量。中國應當借鑒這種做法,逐漸降低國有資本份額,並增強私人資本的作用。目前,中國正在用其規模經濟效應和廉價資本來彌補國有企 業所導致的低效率。一旦國有企業所造成的低效率被消除,中國重工業的發展速度可以提升50%。
另外,中國還缺乏能夠駕馭大型企業的管理人才。開發這樣的人力資源需要環境和時間。中國可以像日韓一樣,依靠內在力量培養這種人才;但更快的渠道是從歐洲和日本引進。家具、服裝這些輕工制造業已輸入從設計到營銷的各種專業人才。重工業也可以如法炮制。
每年,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進口大約2萬億美元的貨物,其中大多數是設備、電子產品、汽車以及奢侈品。如果這類進口的三分之一由南南貿易替代,新興經濟體的強勢增長就可以再延續五年。
實現這一設想需要兩個因素。首先,中國必須加快重工業的發展。中央政府可以設立一個協調機制來促進重工業的所有制改革。另一項緊要任務是促進企業合並。 國有制現已成為合並的一個阻礙。鋼鐵行業的合並數年間被不斷提及,卻無一點落實的跡像,因為每個省份都想保留對其鋼鐵行業的所有權。這種分割降低了中國在 簽訂鐵礦石交易合同時的市場競爭力和議價能力。其他行業的例子也同理。在很多情況下,中小企業最好是賣給私人資本。這樣,很多行業會通過市場力量自行重 組,而無需政府插手。
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對替代其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也十分關鍵。在所有新興經濟體間建立一個 FTA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大多想要保護本國產業。但雙邊或地區間的FTA是可能的。中國與東盟間的FTA就是很好的一例;中非間的FTA也是可行的,應 全力以赴去達成。中國在此過程中利益攸關,因此應在新興經濟體中帶頭促進自由貿易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