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中國的經濟問題

2005-04-04 來源:證券日報
謝國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2005年舊文,僅供閱讀。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摘要和投資結論

  中國的經濟政策一直延續著過去兩年來的趨勢,在近期並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將更多的政策資源和財力轉向那些可能會威脅到社會穩定的邊際領域。農村地區的收入在過去兩年裡得到了特殊的關照,並將繼續得到這種關照。

  煤炭行業的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也將會被加入“受到特殊關照”的名單裡。總體上來看,政府部門的政策一直在努力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畢竟,東部的富裕省份占全國總人口的20%,但是占據了中國出口總量的80%。

  在宏觀經濟層面,最近的政策表明是維持緊縮的傾向,但是並沒有暗示有類似去年控制投資需求那樣的重大政策變化。當然,從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能夠讀到,政府部門希望緊縮措施更多的依賴市場機制而不是是行政手段。同時,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國的政府部門對金融改革的“特殊關照”成為了市場力量扮演重大角色的關鍵因素。

  維持緊縮性偏好

  目前,固定資產投資經過兩年的迅猛增長之後,再次表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這種快速增長已經給通貨膨脹率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然而,對穩定性的強調表明中國政府部門將不會采取新的重大措施來解決經濟過熱的問題。對地方政府的行政壓力很可能成為冷卻經濟過快增長最重要的手段,因為中央政府已經警告地方政府不要用浪費投資的方式追求GDP的粗放性增長。如果地方政府部門聽從這種建議,對銀行信貸的需求增長將會減緩,目前充沛的流動性也將減少,資金的乘數效應也將隨著需求的冷卻而降低。

  然而,今年的貸款增長目標為2.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3020億美元),這和2003年的2.7萬億元人民幣和2004年的2.2萬億元人民幣沒有什麼區別,而過去兩年的經濟增長非常地過熱。當然,基數是不同的;在2003年,貸款增長相當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0%,2004年這一比例為31%,如果固定資產投資再增長15%的話,2005年將也是31%。相對於2003年,為了維持投資的增長,公司部門的收入不得不增長相當於GDP的10%。去年,這一巨額利潤來自能源和原材料行業。今年,進口原材料價格的急劇增長將壓榨這些行業的利潤。因此,2005年,借款的需求比大幅增加。對於今年的這種形勢來說, 2.5億貸款增長目標相對於企業的貸款需求來說是相當地緊張。有幾個地方政府不得不削減它們200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相對於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削減幅度達到了三分之一。然而,現在就說它們將會認真貫徹它們所承諾的一切還為時過早。

  因為自從1998年以來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已經結束,對於緊縮需求總量來說,這種調整是杯水車薪(相當於GDP的0.3%)。考慮到去年財政收入增長了21.4%,政府部門能夠充分抑制需求的方式就是更多的控制支出的增長。這種方式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更多的財政收入被劃撥到省一級政府部門管理。中央政府各個部門能夠任意支配的支出將會相當地少。

  利率還將上升

  因為中國政府部門壓制中間行業提高價格,這導致了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並沒有完全反映由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然而,這使得今年中國降低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得更加困難。現在,很多中間產業還可以用去年年初簽定的低價原材料合同勉強維持。伴隨著這些合同的結束和今年新合同價格的猛增,相關政府部門將不得不允許中間產業提高價格。中國預計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4%,我們的預測為3.5%。

  盡管通貨膨脹率已經比較低了,但是,現行的利率更低一些。然而,在固定彙率政策和熱錢的快速流動性的威脅下,中國提高利率變得更加困難。盡管兩次提高了存款准備金,並進行了一次提高存貸款的行動,銀行間債券7天回購利率仍然維持在1.8%的水平,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很明顯,在固定彙率的機制下,中國不可能能夠自主控制它的貨幣供給,更達不到在常態下能達到的目標;美聯儲決定了中國的貨幣政策。但是,投機在誇大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甚為敏感的熱錢對中國的彙率政策和房地產政策更加敏感。政府部門在這兩個問題上的不明確態度鼓勵了熱錢流入中國。如果中國想減少熱錢的流入,它應該排除人民幣大幅升值和/或大規模打壓房地產投機的可能性。

  我認為,不論在任何一種環境下,中國都不會大幅升值人民幣。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預期是建立在錯誤的邏輯基礎之上的,這種預期認為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應該必然導致人民幣升值。然而,在中國勞動力極端過剩的現狀下,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帶來收益中的大部分是跨國公司和西方經濟體的消費者獲得了。中國政府部門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含混導致了大量投機者的存在,這種投機將大量的流動性輸入到了中國的貨幣體系當中。

  中國經濟泡沫的另外一個支撐點是房地產行業。外國人錯誤地假設,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將會和會上漲到其他富裕經濟體的房地產價格一樣高的水平。這種觀點忽略了中國的規模。國際價格將更可能會朝著中國的價格水平下降,而不會出現其他情況。為了阻止房地產泡沫的破裂,中國應該對房地產投機行為征收更高的資本利得稅,同時,根據擁有時間的長短來降低稅率,直至降到零,時間可以超過八年,這將鼓勵住房需求者購買房屋而且同時還能排除投機性購房。如果中國的政府部門宣布了這樣的政策,這將立即將熱錢驅趕出房地產行業,同時,中國經濟的貨幣供給將會大幅減少。

  還有比利率政策更好的方式,現在,打擊投機更加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宏觀經濟的貨幣供應量。然而,因為通貨膨脹的壓力一直比較大,同時,美聯儲還在持續提高利率,中國也不得不提高利率。我們認為,今年,政府部門將把存款利率平均提高71個基點。

  減輕農村負擔

  過去的兩年裡,中國的政府部門正在努力改善農村的收入狀況。最重要的政策是通過釋放本應給予農業的政策來提高谷物的價格。農業稅被不斷降低,而且將在明年取消。然而,農村農民的困境幾乎沒得到什麼改變。在1997-2002年期間,農村的人均現金收入年增長率為4.1%,2003年的年增長率躍升到了 8%,但是在2004年的實際增長率卻接近於零。農村的人均現金收入比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還要少。

  最近的政策顯示,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工業資助農業的時代。絕大多數補助金很可能將通過鼓勵農村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來支付。建設道路、學校和醫療診所很可能會成為提供補助金最現實的方式。政府部門也將努力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來提高農村的收入。

  所有這些措施都能夠改善但是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數量龐大的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農村地區勞動力大量過剩和鄉鎮企業的競爭力不斷下降成為了惡化農村財富狀況的主要因素。在1996年,鄉鎮企業部門雇佣了1.35億農村勞動力;而在1987年的這一數字為7000萬。自從1996年以來,鄉鎮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幾乎沒怎麼增長,2003年的數字為1.36億。很多被吹捧為成功典型的大型鄉鎮企業正在為資金的困乏而努力奮鬥。

  鄉鎮企業的成功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故事。中國經濟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中國通過再次引入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模式而開始農業改革。伴隨著農村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剩余勞動力開始大量進入以輕工業品制造為主的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擁有者通常是農村地區的政府機構。它們的成功是因為當時的城市地區的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在絕大多數輕工業品制造行業,鄉鎮企業幾乎完全接管了這些行業,比如紡織行業。伴隨著國有企業在輕工業品制造行業的消失,鄉鎮企業也沒有了免費的午餐,並且,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彼此之間展開競爭。這種競爭導致了投資規模的迅速擴大,但並不會創造就業,因為這種投資一般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同時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農村地區的工作機制已經達到了它的自然極限。

  專注於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不大可能會解決農村的收入問題。這只能會導致更多的人需要土地。進一步講,伴隨著農業收入的增長,農業生產的生產率很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勞動力過剩的情況只有可能變得更加嚴重。

  解決農村地區的勞動力過剩有兩個主要渠道:(1)移民;(2)農村的服務性消費行業。中國的城市地區每年能夠創造大約800-1000萬個工作機會。因為近2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城市人口的增長幾乎停滯,城市的工作機會增長將會從農村地區吸納很多的農村人口移居城市。然而,城市創造的工作機會僅僅能夠趕得上勞動力的增長量。因此,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就業壓力將不會得到切實地改善,留存的勞動力數量保守地估計也有1.5億。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農業生產現代化可能會促使農村的消費導向型需求的增長。很多城鎮已經因此而發展起來了。然而,即使這種推動力是很重要的,但它很可能只是暫時的現像。中國農業資源少得可憐,以至於不能支撐如此龐大的農業人口。最終的解決方案很可能是城市化。

  考慮到中國農村的狀況,中國不應該出現現在這麼高的房地產價格是很至關重要的,因為高房價增加了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的難度。所以,最好的政策是創造能夠對市場各方做出反應的具有彈性的土地市場,這樣才能確保房地產價格是可以接受的。

  需要解決財富分配的不平等

  對於不平等的爭論確實超出了傳統認為的城鄉之間的差別。自從1998-1999年期間的國有企業改革以來,中國的財富分配就已經逐漸變得更加集中。本質上,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並不是不平等本身,而是不平等是如何造成的。社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認為其中大多數的私人財富是通過不公平的方式獲得的,我認為,這可能是真實的。反對這種現像的社會情感正在不斷積累。

  中國龐大的過剩勞動力使得簡單地通過努力工作和獨創性獲得財富變得越來越極端地困難。社會總是會有一些人比你更加勤奮地工作,或者比你更加的聰明。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的企業家成功經常是非常短暫的。因此,獲得特權成為了獲得財富的主要渠道。

  稀缺資源包括土地、獲得壟斷權的特別許可證和廉價的銀行貸款。如果有人得到了使用這些稀缺資源的權力,他或者她就可能積累財富。然而,為什麼政府部門的官員將這些“好處”賦予特定的哪個人呢?因此,腐敗扮演了私人財富積累的核心角色。

  在很多案例中,財富積累正在發生,僅僅通過在國有企業和私人企業之間表面上合法的交易,就將國有資產轉移到了私人的名下。在一些案例中,一些私人企業其實就是某些政府官員的“造錢機器”,名義上的所有者只不過是個代理人而已。

  在今天的中國,這種將財富與腐敗連接起來的感覺十分普遍。這是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這種社會的不滿情緒就不會顯露出來。然而,中國經濟將如同其他經濟體一樣,會有低迷的時期。中國一定要盡可能地緩解社會的不滿情緒。否則,一次周期性地經濟衰退很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很大的威脅。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將政府部門掌控的資產盡最大地可能還給公眾。當政府部門不再控制大量社會財富的時候,中國很多最好和最聰明的公眾將集中精力促進工商業的真正發展,而不是通過接近政府部門的捷徑來積累財富。同時,當公眾手中擁有了更多財富的時候,這將有助於中國經濟轉向更加傾向於消費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這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好事。

  工作安全、污染和食品安全

  最近的政策顯示中國的政府部門將工作安全(主要是煤炭開采行業)、污染和食品安全作為了制定政策的頭等大事。煤炭開采業大量的人員傷亡正在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政府部門甚至允諾要出錢來改善煤炭開采的工作環境。現在,中國70%的煤炭產量來自小型和不安全的煤礦。經常的情況下,一些和政府部門有關系的人得到了開采煤炭的許可,然後,他們雇佣不顧一切想賺錢活命的農民在危險的工作條件下去開采煤炭。當煤礦發生事故的時候,他們通常的做法是掩蓋和封鎖消息。去年,中國有關方面報道的煤炭行業死亡人數為6000人。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采煤工人死於礦難。如果每個失去生命的采煤工人都能得到如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體一樣的補償,中國的煤炭行業很可能是創造負價值的行業。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有八個在中國大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環境保護的投資。中國的公眾並沒有對溫室氣體有什麼抱怨,中國公眾抱怨的是漂浮在空氣中的揚塵和硫磺引起的酸雨。根據我的估計,中國需要投資大約2000億美元(或者說是占中國GDP的11%)來解決煤炭燃燒的“清潔”問題。

  現在,人們抱怨的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是引用水被污染了。這也是一個缺乏投資的問題。很多競爭力很弱的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將大量的污染物質直接傾倒在河裡。簡而言之,污染中的絕大部分問題來自於為了生存而缺乏相關投資的工商企業。政府部門能夠通過有效地政策行為來解決這些問題。然而,因為地方政府部門經常和這些污染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解決進程很可能被放慢了。

  食品安全問題通常也是因為工商企業為了生存而削減成本。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一些企業受到了地方政府部門的支持來銷售一些質量低劣甚至有時候是有毒的商品。能引起公眾關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會推動中央政府部門來解決。再者,在地方政府部門卷入了這樣的交易,處理的進程很可能就比較緩慢。

  以上這些問題證明了中國經濟體系的脆弱:有些企業擁有者和部分政府部門實際上是被同樣的人控制著。在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當中,政府部門被定義為一個不偏不倚的調解員和規則、法律的強制執行者,目的是實現最大化的社會福利。然而,當一個政府部門也是一筆買賣的時候,它很可能就會以挖牆腳的方式來實現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整個社會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果不對這種行政與經濟混合的現狀加以改革的話,通過交易來挖牆腳的做法總是會對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構成威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