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價將進入主漲期 目標1700美元
2011-01-10
張庭賓
在紙幣競相貶值的情況下,世界貨幣、金融、經濟和商品需要一種變形的價值標尺,最簡單、最具公信力的價值標尺就是黃金。
2010年國際金價的調整築基之強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而2011年國際金價上漲之迅猛或將更令人驚訝。
2010年國際金價行情的本質在於,它是一個黃金在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中角色地位發生根本轉換的時期,即由紙幣爭霸的“裁判”角色向紙幣危機時代的價值“核心”角色轉變,後者亦即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所言之“改良版金本位”。
過去20年中,黃金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演變中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的角色:1.它只是一種大宗商品,是資本配置中需要匹配一點的貴金屬資產,在1999年之前,它只屬於這個角色。與這個被美元完全壓制,毫不起眼,完全可以被忽略的小角色相應的是,國際金價一路下跌,慘不忍睹。
2.作為歐元和美元——這兩種主要國際交易和儲備貨幣擂台拳擊賽的裁判。隨著1999年歐元的誕生,它挑戰美元唯一國際交易和儲備貨幣的霸主地位,兩強爭霸需要一個公正客觀權威的裁判,唯有黃金才能扮演這個角色。於是,作為全球貨幣金融最核心擂台的裁判,黃金再次登上前台,由此,國際黃金價格由1999年的低谷一路上漲到2008年3月的1032美元。
3.作為全球貨幣金融商品價值的核心標準作用。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實際上是歐元美元爭霸激化後的必然,歐元分流美元的流動性, 打破了美元虛擬金融體係不斷自我膨脹循環,使得金融衍生品泡沫無法繼續膨脹,反而向內坍塌,這造成了金融系統巨量的財務黑洞,形成了華爾街巨頭的連環倒閉。
為救市,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只有輸血,靠出售國債獲得資金,當國債賣不出去,就靠美聯儲直接印刷鈔票買國債。而世界其他各國也不得不跟隨,向各自的紙幣注水。
這種救市其實是把原來金融機構的債務負擔轉嫁到政府身上,使得政府的主權債務越來越沉重,各國競相濫發貨幣,各國紙幣不僅實際負利率化,名義零利率化,而且直接印刷紙幣,這使得各國的紙幣信用越來越脆弱,作為其惡果,各國要么出現了被動的主權債務危機,要么像美國那樣先發製人,實行量化寬鬆。但無論主動或被動,紙幣內在價值貶值無可避免,這就表現為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
在紙幣競相貶值,發生“多米諾骨牌”式危機的情況下,世界貨幣、金融、經濟和商品需要一種變形的價值標尺,來衡量紙幣貶值與否、金融膨脹或塌縮、經濟通脹還是通縮、商品泡沫還是價值回歸,而這種最簡單、最具公信力的價值標尺就是黃金。
佐利克的“改良版的金本位”也即筆者幾年來反復強調的“紙幣與黃金軟掛鉤”的模式。即未來金本位的基本形態是,黃金猶如太陽,而各種信用紙幣猶如行星,各種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自與太陽的距離(一種紙幣與黃金的比價關係)是由這種紙幣的內在價值決定的,即如果該紙幣濫發,它的軌道就會遠離太陽;如果某個紙幣的發行很節制,它就會接近太陽。這個以黃金為核心的星係與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完全兼容,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改革,更不需要像SDR,各國為籃子中本國貨幣的比重爭得頭破血流。
2010年,黃金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角色正發生著由“裁判”向“價值核心”的重大質變。可以說,現在是黃金確認扮演“價值核心”角色剛剛開始的時候。
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2008年國際金價的三次大跌,實際是信用紙幣利益集團,尤其是美元集團為防範其向“價值核心”角色轉變的犀利反擊,一度讓黃金慘不忍睹。但信用紙幣的問題是,它們之間的較量越來越激烈,紛紛濫發注水,以鄰為壑,這使得黃金作為無可替代的裁判頑強地回到前台。
2009年三季度以後,國際黃金市場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轉變,即當國際投行為代表的主力力量承認將黃金控制在1000 美元以下失敗後,它們由唱空黃金轉而為唱多黃金,即它們不得不承認黃金的貨幣屬性的回歸。 2009年10月,CM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承認了黃金享受美元的商品保證金待遇;2010年8月,中國六部委文件首次在大國中承認黃金的“金融屬性”;到2010年11月,佐利克作為國際貨幣金融界主流人士第一次公開討論“改良版金本位”的回歸,黃金向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價值核心”回歸的腳步日漸清晰。
2010年,國際金價不僅站穩1000美元以上,而且收盤於1400美元以上,這已經可以看作黃金成功地完成了角色轉換期。接下來的一年很可能是不斷確認和強化這種預期的時候,即國際金價很有可能進入一個快速上漲時期。
這種快速上漲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即傳統意義上的黃金多頭——各國央行已經由淨賣出轉為淨買入;國際儲金銀行也因幾十年拋出黃金打壓金價,而接近彈盡糧絕。而國際黃金市場的量很有限,一年新增的黃金也就2500噸左右,按照每盎司1421美元,也就1142億美元,約中國外匯儲備總量的4%左右。因此,有限的增量就可以推動金價上漲,更不要說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同黃金作為新的價值核心,不斷追捧之下,金價很有可能上演井噴之勢。
需要提醒的是,2011年,國際金價並非只有大漲一種可能。另外一種可能是,當歐元解體,同時中國爆發嚴重的金融經濟危機,像日本1990年那樣一蹶不振,此兩個條件同時具備,則國際金價將形成頂部,這個頂部可能在1700~1800美元之間。
如果按照和平方式的經濟金融競爭手段,美元同時達成這兩個目標的概率基本沒有,但是,美元勢力不排除使用其背後的政治軍事霸權,在東亞製造戰爭,在歐洲製造社會動亂。
自“天安艦事件”以後,朝鮮半島和釣魚島勢態逐步升級,符合美元勢力以戰爭轉嫁危機的需求——用戰爭恐嚇國際熱錢逃離東亞,導致中國房地產泡沫崩盤,乃至製造一場中國的金融社會危機;而歐洲因為政府緊縮開支,導致社會福利的縮水,已經引發了公眾的不滿,這種隱患有可能被引爆為大規模的社會騷亂,進而衝擊世人對歐元的信心。
因此,筆者在堅持國際金價繼續大漲至年底前的1700美元(大概率事件)的同時,也要警告美元反轉的可能(小概率事件),也就是美元二次復興的可能。而後者的最主要的信號是東亞爆發常規熱戰,而歐洲爆發大規模社會動亂。
不論未來怎麼演變,1430美元不可能是這一輪國際金價的頂點,最保守估計的頂點在1700~1800美元,中性估計的頂點在3000~5000美元。
同時,不准備修正“5年內(2014年內)兩公斤黃金可買上海一套房”的觀點。即使國際金價在1800美元到頂,屆時,上海的人民幣房價將下跌50%以上。
一言以蔽之,2011年的中國和世界將更加動盪和危險,黃金將不負“財富諾亞方舟”之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