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國內糧企面臨嚴峻挑戰

外資滲透擴張 國內糧企面臨嚴峻挑戰
作者:中華糧網
文章發於:中華糧網
更新時間:2010-12-24

外資滲透擴張 國內糧企面臨嚴峻挑戰

http://feed.aweb.com.cn 2010年12月24日中華糧網

目前,中國約三分之二的大中型油脂企業和五分之四的大豆壓榨能力已被外資所控制。 2005年起,這些外資企業更是在中國的穀物市場上加速“跑馬圈地”,從麵粉、大米等加工領域的競爭,到北方小麥、南方稻穀的原糧搶奪,再逐漸滲透擴張至種子、化肥、運輸、倉儲等環節。 ABCD四大跨國公司和益海等已經在中國建立了從農作物種植、食品加工到食品銷售終端的完整而龐大的產業鏈,這已引起各方關注。本期報告主要介紹外資在中國糧油市場的發展情況,供參閱。

一、外資在我國糧油行業的發展現狀

  (一)加工領域

據統計,2009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在國內糧油加工業投資的企業444家,比2008年增42家,佔全國糧油企業數量的3.1%;年加工能力7168.9萬噸,同比增954.4萬噸,佔總加工能力的11.9%;年度成品糧油產量3981.7萬噸,受金融危機影響,同比減71.2萬噸,佔總產量的15.9%;產能利用率55.5%,較全國平均水平高13.8%;年度工業產值3015.4億元,佔總產值的27%;外企資產總計1823億元,佔總資產的25.7%;利潤總額81.6億元,佔行業利潤的38.3%;外企從業人員15.5萬人,佔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4.7%。

2009年度糧油加工分品種情況(單位:萬噸)

  (二)收購領域

入世後,隨著外資企業在加工領域的快速發展,對原糧需求也迅速提升。 2009年之前,外資糧企主要靠競拍國家政策性糧食滿足生產需求;而2009年以來,大型外資企業開始直接進入原糧收購市場,通過委託主產區的一些私營糧食收購企業、糧食系統改制剝離的糧庫等收購主體代收代儲,2010年這一變化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0年夏收期間,實力雄厚的外資糧食企業益海嘉里首次在山東、石家莊等地介入糧食收購環節,而且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高,一般每斤高5厘錢左右;同時,益海也首次在南方啟動早稻及中晚秈稻市場收購,延續了其在北方小麥收購中的高調。除了益海嘉里,國際四大糧商中的法國路易達孚2010年也開始介入中國小麥收購市場。

雖然在當前收購市場中,國有糧食企業仍是主渠道,外資收購量所佔份額較小;但外資糧企資金量大,且似乎不計較短期效益,只注重開拓和占領市場,來勢逼人,並引發市場出現了激烈的競爭性收購,非常不利於我國糧油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同時,面對實力雄厚、嗅覺靈敏的外資糧商,將會增加國家對糧食市場的調控難度,隨著外資的逐步浸透,國有糧食企業和其他民營加工企業也將面臨生存挑戰。

  (三)其它領域

跨國糧商在糧食產業鏈其他環節也加快投資佈局,全面滲透中國糧油業務。據調查,益海集團已投資控股和參股鐵路物流、收儲基地、船務、船代等輔助公司;嘉吉已在華建立了全資的山東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資的雲南三環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全面佈局中國的化肥市場。在種業方面,花卉和蔬菜的種業市場,國內早就放開;大豆種業的控制權已經失陷;棉花種子的外資市場份額一度高居50%以上。對於我國最為看重的大田作物,外資採取的策略也不同,玉米領域,是先合資在國內繁殖種子,技術領先後再推廣;在水稻製種方面,一些國外公司在水稻主產區與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合作,開展水稻育種研究,意圖採取迂迴戰術,涉足我國水稻種子市場。據了解,杜邦先鋒公司旗下的“先玉335”品種2006年推廣面積僅26萬畝,2009 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萬畝,幾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十分之一。

二、近年來外資加速滲透我國糧油行業

  (一)原因

加入WTO後,糧油等弱勢產業為外資進入提供了機會;同時人口眾多、經濟保持高速發展的中國為外資糧油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達到10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美國農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由於看好“中國機會”,美國的跨國公司已經開始投入巨資進行戰略佈局。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日本及韓國幾家企業組建的合資公司,正投資兩億美元在美國西海岸興建全球規模最大的糧食出口基地,該出口基地的目標是中國等亞洲市場。據了解,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簡稱“ABCD”)四大跨國糧商和益海都把中國作為企業擴張的重要目標,逐步在中國建立上下游完整的糧食產業鏈。

  (二)方式

調查發現,外資企業大舉滲透中國的糧油行業,主要採取“全面佈局—控制產業鏈—控制價格”的方式。在佈局某個產業的過程中,外資通常是低調快速的,當有關部門有所警覺時他們已佈局完成,開始牟利。

外資進入中國糧油市場首先是佔領油料市場,繼而向穀物市場滲透。入世後,油料市場首先成為外資攻陷的目標。 2004年,跨國糧商盯上了中國的食用油領域。他們首先利用期貨拉高大豆價格,誘使國內榨油企業集中採購美國大豆。隨後又一路把價格打壓下來,導致中國油脂企業半數破產,跨國糧商趁機利用併購、參股、合資等形式,併購了大量民族油脂企業。控制了中國的食用油市場後,跨國糧商幾次漲價,不但獲取了高利潤,還成為中國近幾年通脹的重要推手之一。

繼在食用油取得了壟斷地位後,外資企業又開始進軍穀物市場。早在2005年,益海糧油集團就將黑龍江省作為發展糧食加工的戰略重點,開始在水稻主產區佳木斯佈局,並規劃建設一系列加工項目,實現“立足東北、面向中原,輻射全國”的戰略目標。 2009年後,益海又強力入駐南方秈稻市場,先後在江西、安徽等主產區佈局建廠或併購當地企業,同時,我們了解到,目前益海正準備進軍湖南益陽,屆時,益海在我國稻米市場的佈局也將基本完成。在佈局完成後,外資企業將利用已掌握的植物油銷售終端渠道進入穀物消費市場,並通過代購代管等合作模式佔領地方糧庫,全面打開流通銷售環節。

另外,外資糧食巨頭ABCD和益海都是一條龍的集團化運作,利用其資金、品牌、管理等優勢,從種子、化肥等生產環節到建立自己的運輸、倉儲等流通環節,進而掌控整個產業鏈,達到壟斷控制的目的。目前,外資企業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糧油價格,特別是食用油的價格。如2010年,跨國糧商主要通過大舉收購原糧、競拍儲備糧油等方式盡量掌控糧源,然後擇機待銷,牟取高額利潤,同時人為造成市場流通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糧價大幅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跨國糧商在中國實施的經營戰略與其在拉美的方式如出一轍。如美國邦基公司目前在巴西擁有200多座糧倉,以及多個批發中心、糧油加工廠、化肥廠、飼料廠和專用碼頭;嘉吉在巴西擁有32個加工廠、96座糧倉和10座海港碼頭。跨國糧商正是通過控制巴西大豆的加工、倉儲、運輸和出口等環節,控制了整個大豆產業鏈。數據顯示,目前巴西大豆產量的八成被四大跨國糧商控制。阿根廷本是南美國家成功的農業典範,但在推行了轉基因大豆後,由於種子和農藥都要從美國孟山都公司購買,不到10年時間裡,阿根廷就喪失了對本國糧食的掌控能力。機械化單一種植大豆的農作方式,迫使數十萬阿根廷農民離開土地,導致貧困人口增加。

三、警惕外資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衝擊

2010年8月18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公佈了全球163個經濟體的《2010年糧食安全風險指數》報告。該報告根據穀物產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極端天氣發生風險、農作物品質、糧食分派的基礎設施以及政府效率等12個主要影響因素評判出各國的糧食風險水平,中國排在第96位,被列為“中度風險”國家。當前中國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糧食既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安全與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儘管從目前來講,包括外資在內的多元化的收購主體,短期內能看到糧食上漲讓農民得到實惠,同時避免糧食收購讓少數國企壟斷。但是,從長期來講,倘若外資企業乘機控制了國內糧食較大份額,其後果不堪設想。從某種意義上講,糧食問題不僅是簡單的吃飯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目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用佔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著佔世界上22%的人口。隨著近些年外資企業的浸透,國內食用油市場已被佔了大半個江山,中國已基本經喪失了在食用油市場上的定價權。現在他們又瞄準了國內糧食市場,利用他們在資金、技術、地方區域給予的政策優勢,迅速擴張。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如果國內糧食市場尤其是口糧市場話語權再旁落到外資手裡,那將是極其危險的,不單對我國居民生活、糧食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同時會直接干擾到國家整體經濟的正常運行,甚至會威脅到我國社會政局的穩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