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早報
2009年02月15日謝國忠搜狐博客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眼下的金融危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抓住全球化時代世界領導者的權杖,一躍成為全球商品、服務和資本中心。催生的新的中國繁榮將會延續十年或更久,這個繁榮可能會促使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最繁榮的發達國家。
中國處在全球產業鏈的底層,通過廉價成本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來支撐其經濟的平穩增長。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通過出口原材料來交換中國的廉價 製造品;而日本、德國則通過高價轎車和昂貴技術來交換。美國人呢?他們首先用美元來交換商品和服務,而後再通過高價出售有房屋泡沫支撐的CDO(抵押債務 債權)從外國人手中將美元拿回去。
全球經濟就像個摩托車,美國人的消費是它的一隻輪子,中國的消費則是另外一隻,全球其他經濟體的運行都依靠這兩隻輪子帶動。世界經濟體之所以此前 能夠持續運轉,是因為其他國家的人相信,華爾街的債務工具可以支付美國人的進口支出,同時能夠保證通脹壓力不至於過大。三年前的通脹伴隨的是石油價格的高 漲,此後的緊縮帶來了2006年美國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又過了一年時間,美國次貸市場發生雪崩,再一年,危機蔓延到金融衍生物市場。由此而引發的危機重 創了華爾街的信用,於是乎,摩托車經濟倒下了。
現在,美國向全世界,尤其是針對中國提供了一個經濟復甦方案:你買我的國債,而後我將這些錢拿出來供本國人揮霍,我的消費一旦啟動,你的出口和經濟就有得救了。經濟復甦計劃試圖將摩托車經濟拉回到他原來的輪子上,所不同的是,他讓聯邦政府來替代美國單個家庭消費。
接受這個方案並非中國的最佳利益選擇。首先,這個方案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帶來溫和的經濟增長,但緊接著的恐怕是美國國債市場的更大規模的危機。其 次,除卻採取美國方案外,中國可以吸引投資作為其貿易導向(trade-led)模式的一部分。簡言之,它應當與美國採取資本競爭,而不是單單通過出售產 品來增加美元儲備。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國外投資。但這些僅是提升了它的產能,尤其是出口部門的產能。新的策略鼓勵國外資本資助國內資本投資到有望能夠賺取中國富裕階層利潤的行業中去。這樣,有助於中國轉變為由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去,且無須付出犧牲經濟增長的代價。
中國處在一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中心的有利地位:幾乎沒有什麼外債,巨額的國民儲蓄,巨大的經濟規模,這些都意味著它的增長潛力都是相當驚人 的。未來二十年內,借助經濟增長和貨幣升值,中國人均年收入或可從當前的3000美元提升至10000美元。 GDP或有望從當前的4.3萬億美元提升到13萬億美元。這樣的增長無疑會給那些篤信中國輝煌未來的投資者們帶來很多,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能夠成功改變它增 長模式的奧秘所在。
欲啟動這項轉變計劃,中國需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資本流入環境,尋求積極主動的城市化戰略來拉動國內需求。首先,中國需要選定某個時間,最好是未來五年內,讓人民幣自由浮動;也就是說,放棄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讓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
這種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求經濟體在很多方面都要現代化。當資本能夠自由流動,只有一流的國際投資環境才能夠吸引並確保資本留在國內。同時法律法規 需要加強到足夠確保新體系運作。一個可以推論的結果是,專斷式的管理權限將會受到限制。選定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日期將會如十年前加入WTO一樣,引發新一輪 的改革。
其次,當中國成功吸引外資後,他需要一個戰略能夠引導這些國外資本促進國內經濟的高效增長。否則,這些資本將會被用來營造經濟泡沫,這將拖垮整個 國內經濟。內需的增長依賴於城市化的推進。要想在二十年內一躍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中國需要致力於將其城市化率提升到70%。而且,就長期來看,城市化是可 行的。社會系統必須改變,以使得農民工們能夠紮根都市。
中國的城市化戰略需要致力於建造30個擁有2000萬居民的大都會,這些城市將擁有自主發行市債的權力,社會籌資將有助他們的城市發展。因為他們 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創造就業等方面有著規模經濟優勢,他們將藉助稅收來支付他們的市債本息。當資金充足時,他們將更容易籌集資金,從而加速城市化 進程。當資金稀缺時,他們將會面臨高額的債務成本,從而會延緩城市化進程。總的來看,中國需要將城市化變成一個吸納國外資本的蓄水池。變農村人口為都市居 民是國家現代化的唯一途徑。
全球金融危機為全球化帶來陰影。發達國家可能會求助於貿易保護主義來確保國內就業,這將導致衰退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性循環。中國處在執全球化之牛耳的有利位置,可望在這一代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