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

謝國忠:紙面繁榮

紙面繁榮

《新世紀》周刊2011年第6期出版日期2011年02月14日

寬鬆的貨幣政策誇大了經濟周期,引發了繁榮與衰退

謝國忠


在過去十年中,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全球名義GDP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增長了近1倍,達到62萬億美元,扣除美元貶值的因素,全球GDP實際增長了50%。儘管在這十年中,世界經歷了IT泡沫破裂、 “9·11”襲擊及其後的戰爭、美國金融危機、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然而,按照傳統的衡量標準,這十年仍然是我們所生活過的最繁榮的時期。

但是,如果周遊列國,與當地民眾交談,卻完全無法得到這種繁榮的印象。

美國人痛苦地抱怨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生活成本變高,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歐洲人抱怨少些,只是因為他們本身期望值就不高。日本人已經放棄了。他們認為事情一向就是糟糕不堪的。中國名義GDP翻了兩番,中國人本應心花怒放,但是,他們卻在抱怨物價變得越來越高,房地產價格難以負擔,食品和飲用水不夠安全,等等。

  到底怎麼了?難道這場繁榮只是海市蜃樓?還是GDP衡量標准出了錯?

誇大的繁榮

在這十年中,全球糧食產量增長了十分之一,與此前幾十年的速度差不多。能源產出增長了三分之一,比以前要快得多。但是,40%的能源產量增長是源自中國不斷增加的煤炭產量。剔除中國煤炭生產,世界能源生產率與以前幾十年其實差不多。

糧食和能源是全球經濟最基本的投入。由於它們對低收入人群影響最大,而世界大多數人口都陷入低收入人群,能源和糧食的緩慢增長表明,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像紙面顯示的經濟繁榮那麼快。

此外,由於按美元計算的全球GDP翻了一番,遠遠超出了能源和糧食產量的增長,因而糧食和能源價格大幅攀升。世界糧農組織全球食品價格在十年中上漲了138%,布倫特原油價格現在已經漲到了每桶100美元,而20世紀90年代平均才每桶20美元。即使像經濟數據所顯示的,按美元計算的平均收入增加了90%,對世界大多數人口來說,食品和能源價格的巨額增長也早已抵消了收入的增長。今天,很多民眾的生活水平可能還不如十年前。

雖然生活必需品通貨膨脹導致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下降,統計數據卻顯示,對一小部分人來說,收入和財富迅速增長。美國1%的人口獲得了四分之一的國民收入以及近一半的國家財富,這是20年前的2倍。在中國,房地產價格與收入之比在十年中翻了一番,表明不平等程度也增加了不止1倍。中國和美國的表現固然最為明顯,但是,日益嚴重的不平等早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

收入不平等的加劇,將經濟增長與富裕人群的支出掛上了鉤。這些支出項目具有較高的賬面價值,但財富效應不易外溢。因此,紙面的繁榮和民眾普遍的不滿同時存在。

測算問題,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釋經濟數據和民眾感受之間的脫節。在輕工業產品、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領域,全球經濟已經迅速擴張。邊際收益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必需品,如食品和能源等卻沒有跟上。因此,經濟學家可以不斷報告GDP增長顯著,但與此同時,人們生活卻更不幸福了。

在不平等方面,全球化和教育通常被視為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全球化增加了市場對技能的需求。因此,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從全球化中獲得了更多的好處。但實際上,工程師、科學家和計算機程序員並沒有從全球化中獲得更多的好處。他們的工資紅利並沒有增加那麼多。

教育紅利在發達國家看起來更為重要。受過大學教育人群的失業率和其他人群相比有很大的差異。理論上,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教育水平較低,情況應該更是如此。但是,事實與理論卻並不相符。其他一些因素,如供應與需求等,可能比教育更起作用。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工資紅利的降低反映了供應的增長。隨著藍領工資上漲加速,這种红利已經完全消失了。

資產市場在推動不平等方面,比其他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那些財富或收入迅速增加的人通常加入了資產市場。資產值佔GDP比例經歷了很多“繁榮-衰退”週期。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總價值在20萬億到50萬億美元之間波動。那些在正確的時間進入和退出的人發了財,其他人則依舊貧窮。

收入與財富的分配已經基本上變成了一個賭場,與生產力完全無關。原因就在於寬鬆的貨幣政策誇大了經濟周期,引發了繁榮與衰退。

在經濟疲軟時,央行行長們相信經濟刺激措施。這些刺激手段由於降低貨幣價格,從而創造了資產泡沫。貨幣能動論是造成世界問題的主要原因。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以資產為基礎的經濟,卻排除了真正的經濟活動。

資產市場造成的財富和收入集中降低了社會的滿意程度。嫉妒不是主要的原因。大多數人的生活確實沒有變好。

滯脹困擾世界

  全球經濟正在陷入滯脹。經濟增長速度不斷放緩,但通脹在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發達經濟體2011年的GDP增幅將從2010年的3%下降到2%,新興經濟體的增幅則會從7.1%下降到6.5%。通貨膨脹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都已經超過了預期,並且仍在加快。

而且,生活必需品的通脹要高得多。無論手機或電腦價格下降多少,都無法抵消食物和能源價格迅速上漲對大多數人生活福祉的影響,儘管就技術層面而言,這在GDP的核算上是可以實現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政策制定者們在評估通脹時常常會忽略食物和能源,因為他們認為這兩者太不穩定。

  是的,它們太不穩定了。在巨大的動盪中,食品和能源價格在過去的十年間迅速上漲。然而,只關注短期波動而忽略其長期趨勢是十分荒謬的。食品和能源通脹蔓延至其他方面,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蔓延已經在發生了。即使在日本這樣一個通貨緊縮的國家,2011年也可能會經歷一些通貨膨脹。

今天的通貨膨脹是跟隨昨日的資產通貨膨脹而來的。在過去的十年間,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的名義下被反复施行。

實際上,貨幣刺激的所謂有效性主要來源於創造資產泡沫。貨幣在資產市場上的存量累計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在資產泡沫破裂後它最終會進入CPI。各國央行通過增加貨幣來應對資產泡沫破裂所帶來的影響,因而創造了更大的通脹。

  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推動了過去泡沫的貨幣存量,和新增的用於應對泡沫破裂影響的貨幣增量,最終都會變成通脹。

世界正走向另一場危機

通貨膨脹正在擠壓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家庭,這些家庭並沒有從過去的資產泡沫中獲益,甚至是其受害者。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因此,社會不滿情緒正在加劇。另一方面,IT革命使得信息變得更加便宜。這種組合是爆炸性的。

滅火的首要原則是不要向火焰投放燃料。但是,現在的通脹治理卻沒有遵循這一原則。現存的貨幣存量具有極大的通脹性。為了遏制通脹,必須以不增加未來通脹壓力的速率增加貨幣供應,也就是說貨幣增長必須低於名義GDP的增長。與之相應,在可預見的未來,利率上升應高於平均通脹率,也就是說,不允許存在任何負實際利率。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遵循這一原則。歐元區的通脹率已經高於歐洲央行規定的2%的上限。歐洲央行威脅將提高利率。不過,每個人都知道這不可能,因為債務危機仍在持續影響南歐各國的經濟。

  英國的通脹率為4%。英國現在預算赤字巨大,經濟上季度出現收縮,英國央行很可能將對通脹持容忍的態度。美聯儲繼續無視通脹風險,理由是高失業率將會控制工資水平,抑制通脹。美國現在金融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失業率居高不下,它出現通貨膨脹,將會晚於其他國家。但是,由於進口、農業和能源占到其GDP總量的五分之一,美國也不可能逃脫全球通貨膨脹的大趨勢。

發達國家不願處理通脹問題,因為它們的債務負擔過重。發達國家在十年間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負債率已經達到50%,而且,它們的財政赤字仍然十分龐大。

新興經濟體在貨幣政策方面通常比較被動。原因在於其經濟增長依賴於貿易和國外投資。它們無法在發達國家先前的寬鬆貨幣政策期間控制通脹。迄今為止,它們的做法也沒有展示任何其他可能。主要標誌就是它們不願提高利率。利率增長過慢,無法消除負實際利率。長期的負實際利率總是會導致金融危機。

下一場危機,要么始於美國國債市場的崩潰,要么始於新興經濟體由通脹所導致的“硬著陸”。時間很可能就是2012年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