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

美帝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霸權性質

張帆:揭示美帝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霸權性質
作者:張帆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2-20

揭示美帝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霸權性質

張帆

2010年11月3日美聯儲宣布,在2011年6月底以前將購回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同時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保持在0——2。5%的區界內。消息一公佈,各國輿論嘩然。這是一個向美國、更向全球濫發貨幣,損人利己,具有霸權性質的貨幣政策。本文將列舉其霸權表現並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一,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就是濫發貨幣的政策
輿論界把這次購回長期國債的措施稱作第2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以下簡稱QE2)。所謂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在經濟或金融危機期間,向經濟社會注入大量定額貨幣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國第一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在2008年9到12月底前、購回約一萬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MBS)的政策。其目的是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為了緩解住宅抵押貸款違約形成的連鎖債務危機。而QE2的目的據說是為了加速復蘇,降低失業率,實則是侵害全球,轉嫁危機,攫取全球利益和財富。

QE2的起點是增加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使其創造貨幣,擴大信貸。當美聯儲委託證券經紀公司在公開市場上收購商業銀行持有的長期國債券時,後者所得款額就直接成為美聯儲賬戶上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如果向其他公眾和公司購回長期國債時,他們所得款額就會存入商業銀行,經過結算,這筆款額也成為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結果整個商業銀行系統就可以創造出數倍於全部超額存款準備金的活期存款來。所以,QE2在理論上可以量化寬鬆出6000億美元數倍(即貨幣乘數)的活期存款來。收購長期國債券對其持有者是非常有利的。債券價格與利息率成反比。早在2009年4季度,美國3月期貸款利率僅只0.22%,債券價格已達高點,不可能再上升。此時持有者們急於出售債券,獲得現金,以防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由於現金需求量很大,這種境況被稱為“流動性偏好陷阱”。所以QE2只不過滿足了長期債券持有者的需要,並不能說明整個社會流動性短缺。

美國BRAVER STERN 證券公司投資主管斯科特•布克塔認為,QE2所鬆動出來的巨額流動性並不是美國國內所需要的,只能流向國際。他說:“由於現在銀行和企業的現金流已經相當充裕,這一部分投入到市場中的錢會流入美國以外的別的國家去,或者流向別的資產,而不是流入美國經濟中。”(證券時報網首頁2010-11-10,來源《第一財經日報》)這位先生說的是實話。美國“銀行和企業的現金流已經相當充裕”這個判斷可以從美國的低利率水平證明。只有在現金流充足的條件下,市場低利率才可以維持,否則利率就會轉高。美國利率從2009年第4季度以來一直很低,在QE2發布以前,美聯儲已經向市場注入大量貨幣,2010年美國經濟已經轉向復甦。所以,QE2所增發的貨幣並不是要增加美國國內的流動性,而是向全球濫發貨幣,把增發的美元從美國輸出,在全球發動貨幣戰,利用美帝國和美元的霸權地位,從全球獲得利益和財富。

二,QE2的霸權表現
QE2一公佈就受到各國有識人士的抨擊。新華網2010-11-11有一篇報導—〈〈20國集團成員國“炮轟”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該文在峰會開會前夕,報導了成員國官員對QE2的看法,現簡要摘錄一些觀點如下:中國副外長崔天凱說:“不少成員國官員對美國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表示不滿,擔心這一措施會阻礙全球經濟復甦。”德國總理默克爾說: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是靠人為壓低匯率來刺激出口”,這一政策是“短視的,最終會損害各方利益”。歐元集團主席,盧森堡首相讓•克洛德•容克說:“從美聯儲作出的決定中,我看到了更多風險和全球滑出正軌的更大可能性”。俄羅斯財長德米特里•潘金說“美聯儲的行為可能導致形成新的金融泡沫,並使匯率失衡。這種措施的受害者不是美國,而是新興經濟體”。巴西總統盧拉說:“美元貶值是所有問題的根源。”韓國和印尼的官員表示要“控制資本湧入”,“將出台措施,應對熱錢流入”。 (轉引自證券時報網2010-11-11)現在我們還可以看看美國兩位著名經濟學家的看法:美國供給學派領軍人物、哈佛大學教授馬丁•菲爾德斯坦說“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一個危險的賭博,僅有較低的潛在的上行的空間,但卻有較大的創造資產泡沫的風險可能,從而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性。”(證券時報網首頁2010-11- 1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茲說:“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眼下被視為大蕭條標誌那些政策的更新版。世界逐漸意識到可以不顧他國,把匯率用於自我促進的辦法——阻止進口和增加出口。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在上世紀30年代沒有奏效,因為各國做出了同樣的反應。……(現在)結果怎樣?金融市場更加不穩定,資本市場更加支離破碎,全球化也發生了顯著的逆轉。”(英國《金融時報》,轉引自《參考消息》,2011-01-06)

從上述抨擊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帝國的QE2的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特點。下面本文將從四個方面揭示QE2的霸權性質。

1,降低美元匯率,發動貨幣戰和貿易戰。
QE2的重要目的是濫發貨幣使美元貶值,從而使美元匯率貶值,近而擴大出口市場。這是向全球各國發動的貨幣戰和貿易戰,充分顯示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由於各國出口商品主要以美元定價和結算,各國不得不被動調整本國貨幣匯率。如果各國貨幣不跟隨其貶值,就會失去一部分市場;如果跟隨其貶值,美國固然佔不了便宜,但各國的正常利潤受損,而且因濫發貨幣會觸發全球性通貨膨脹。所以美國最好的辦法是推動別國貨幣升值。在QE2公佈以後,歐元區和日本也以大賣國債券,增發貨幣對付美國。美國重點向我國施壓,去年9月美國眾議院企圖把我國定性為貨幣操縱國,以便對我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美國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政客們試圖把人民幣匯率提高到一個足以使我國出口嚴重受挫的高度,以便阻撓我國經濟發展,製造大量失業人群,甚至搞亂我國社會。與此同時,美國禁止高科技商品和技術出口到我國,無意減少其貿易逆差。更甚者,以美國為首的跨國公司佔有我國出口貿易的60%,他們把豐厚的利潤拿走了,把誇大的、統計不當的順差和低端加工費留給我國。其實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產業結構排除了勞動密集產業。美國即使不從中國進口這類商品也會從其他國家進口。這是不能用匯率調整的辦法解決的。據外電2月4日報導,美國財政部“拒絕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將繼續密切關注升值速度。”(《參考消息》2011-02-06)人民幣當然要根據獨立自主、漸進改革的原則,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提高匯率彈性。人民幣匯率在一定時期也可以根據國內外實際情況進行適度的溫和升值。但是升值多少和升值速度完全是主權國的內政,決不允許美國政客們干預。

2,美元熱錢侵入發展中國家,干擾宏觀經濟政策,惡化經濟環境
從美國流出的大量投機資本主要流到了發展中國家,而不是流向發達國家。歐洲、日本和美國一樣,都爆發了經濟和金融危機,其投資環境也基本一樣,不能吸引美國投機資本。例如在2010年9月,3月期銀行間貸款利率歐元區為0。 88%,英國為0。75%,日本為0。36%,美國為0。28%(經合組織:《主要經濟指標》,2010年10月,第39頁)。這樣微小的利差甚至不足以補償手續費和匯率風險。與發達國家相反,金磚4國、印尼、南非的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從2007年7月到2010年8月(這是筆者所能看到的最近期的統計數字)都處於升值地位。 (同上書第48頁)再看利率,在2010年8月,3月期利率中國是2。48%,印尼是6。96%,俄羅斯是4。20%,南非是6。 42%,印度隔夜利率是6%, 在7月,巴西隔夜利率是16。94%。 (該2國無3月期利率統計,同上書,第38—39頁,筆者設想,這些統計數字在QE2公佈以後不會有大變化)從這些數字可以得出結論:新興國家的利率高出美國利率都在10倍以上,美國熱錢可以在新興國家安然地進行無風險套匯套利,獲得豐厚利潤。

大量熱錢進入發展中國家必然使這些國家匯率上升。為了平抑匯率,智利政府決定在2011年內購進120億美元,並相應地投放等價的本幣比索。 (和訊網2011-01-07,來源:《上海證券報》)當外匯占款大量投入到市場後,輸入性通貨膨脹就發生了。為了抑制通貨膨脹,這些國家又不得不紛紛提高利率。今年1月以來泰國等都提高利息,“智利可能連續第8次加息”(和訊網2011-01-04,來源:人民網)而提高利息率又會引來更多熱錢。事實證明,QE2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處於兩難境地,使全球經濟更不穩定。此外,熱錢當然會引起一些國家的經濟泡沫化。

有多少熱錢流入我國?流向何處?這是一個待研究的問題。我國股市很熊,不像是熱錢光顧之處。我國禁止外國人大量購買住宅,所以住宅房地產也不是投機之處。商業房地產是投機資本的選項。熱錢最保守的去處是銀行存款處,可以無風險地套匯套利。熱錢流入是我國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之一,自然也是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

3,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劇全球通貨膨脹
大宗商品是指燃料、金屬和農產品三大類商品。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大多以美元定價和結算。美國還操縱了石油、糧食和部分金屬的定價權。所以美帝國通過QE2濫發貨幣必然抬高大宗商品價格。在QE2出台後1個月,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當然有可能繼續擴大國債收購”。接著,受美元貶值預期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瘋狂上漲。 2010年12月7日,黃金價1430美元/盎司,倫敦期銅9044美元/噸,白銀期貨30美元/盎司,都創歷史新高。紐約原油期貨90美元/桶,創26個月以來新高。 (頂點財經網,2010-12-08)聯合國糧農組織稱,,在2010年12月,“糧食價格指數超過2008年6月,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和訊網2011-01-11,來源:《經濟參考報》)2011年1月19日,標普高盛商品價格指數達647點,創2008-09-26以來最高水平。紐約原油期貨92美元/桶,倫敦期銅達9781美元/噸,都再創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6種金屬產品中除鉛以外,價格都上漲。 (證券之星網,2011-01-20,來源:《上海證券報》)在短期內,大宗商品接二連三地瘋狂上漲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帝國QE2的濫發貨幣的推動。

我國是世界第二最大進口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我國的對外依存度,鐵礦石達69%,大豆達80%,原油達53%。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我國深受其害,多支付了進口成本,引起了輸入性通貨膨脹。

以上事實說明美帝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QE2製造了全球性通貨膨脹,打擊了全球工商業,降低了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抬高了糧價,使全球出現了更多饑民。

4,QE2是美帝國消債的惡劣手段
由於QE2使美元不斷貶值,美帝國的國債和私人公司債務、個人的債務也都隨之削減了。受損最大的國家是我國、日本等擁有最大美元債權的國家。 2010年10月,我國握有美國國債9068億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債券約3000—4000億美元(據外管局稱,還款風險已經化解),還握有相當數額的私人機構的債券和銀行存款。 2010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很大,黃金和期銅都上漲30%,大豆、玉米等農產品上漲50%以上,(經濟參考網,2011-01-17,來源:《香港商報》)而國債利率微不足道。我國巨額的美元資產都是用真實物質商品換來的,現在眼看著不斷貶值下去了。其數額越大,存放時間越長,損失將越大。這最終的掠奪者當然是發行美元紙幣的美帝國。

從上述幾個方面看,QE2是美帝國強加給全球,以損害別國利益為代價,從全球獲取利益和財富的霸權。

三,緩減QE2衝擊的幾點對策意見

1,進出口應基本平蘅,順差不宜過大
我國應當擴大進口規模,較快地減少外匯儲備以便防止外匯損失,減輕通脹壓力。正如許多作者所言,要大量進口戰略物資,增加戰略儲備,諸如黃金、石油、糧食、金屬……。要多購買新興產業技術。在調節出口方面,不僅取消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稅,還要進一步壓縮這類商品出口;不僅要大幅度提高稀土出口價格,還要用稀土換取高技術。要逐步降低外貿依存度,擴大國內市場。要改變外資企業掌握我國60%的出口局面。

2,縮小資本項目順差:提高利用外資的標準,擴大我國對外直接投資
不再接受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不遵守勞動合同,搞野蠻資本主義剝削的外資企業入境投資。已經存在的這類外企必須限期整改,否則令其出境。不要怕它們撤資。歡迎外資創辦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投資於新興產業,但規模必須受限,不允許形成行業壟斷。應記取汽車行業被外資壟斷的教訓;我國要進一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獲取資源和技術,減少資本項目順差。

3,擴大內需,增加消費,國有企業要大辦新興產業
對內平衡是對外平衡的基礎。只有擴大內需,才可避免依賴外國市場和外資所產生的風險。要繼續將經濟增長與工資掛鉤,提高勞工大眾的工資水平和收入,改善勞動條件,顯著地增加工農大眾的消費。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新一代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將激發出巨大的投資需求,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領域。國有企業必須是開發新興產業的主體。決不允許外資在新興產業領域建立龍頭企業,形成壟斷。

4,既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又謹慎管好人民幣在資本項下的完全兌換
2008年人民幣實行了與外國的貨幣互換,2009年人民幣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結算貨幣,2011年1月,我國又解除了一項資本管制,允許國內企業用人民幣對外進行直接投資。這說明許多發展中國家已經信任人民幣,接受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縮小了用美元定價和結算的霸權地盤,也將縮小用美元投資的霸權地盤。無疑,這個替代勢頭將逐年擴大。

有人說:“人民幣將在幾年後成為全球三大主要貨幣之一”(《參考消息》,2011-01-20,德新社電)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幾年內,人民幣還不可能完全可兌換。現在人民幣已實現了70%資本項下的兌換,還需進一步創造條件實現完全可兌換。現在,必要的資本管制還是我國防范國際投機資本大規模入侵的強大武器,決不可過早地丟棄。 (2011-02-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