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以色列襲擊伊朗 政治經濟連鎖反應

張庭賓:黑天鵝 以色列襲擊伊朗 引發國際政治經濟連鎖反應
作者:張庭賓
文章發於:第一財經日報 更新時間:2011-2-28


國際油價會突破每桶147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嗎?

2月22日,因利比亞危機升級,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現在看來,不能排除6~12個月內油價再創新高的可能性。

之所以做出如此預測,因為在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陷入政治社會危機後,以色列襲擊伊朗的可能性大增,甚至可能在3~6個月內發生。

2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宣布辭職,由於埃及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歷次戰爭的前沿,穆巴拉克政權是親美政權,一直對以色列採取忍讓妥協的態度,其辭職立刻使形勢變得微妙。

2月22日,兩艘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這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的第一次。這反映了當下埃及軍方態度的轉變——由排斥伊朗到接觸伊朗,這會進一步增加以色列的危機感。

引發此次危機的導火索——國際糧價暴漲背後有著人為操縱,至少是影響的影子。也唯有美國才有此影響力。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農業生產儲備國,是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控制國,也是主控農產品的國際投機資本的宗主國。糧價暴漲,對埃及這個糧食自給率僅58%國家引發災難性影響,這難免引發社會底層的憤怒,當這種憤怒同埃及西化精英對西方式民主的嚮往相結合,政治穩定的迅速失控在情理之中。

糧價上漲是美國既定戰略的必然產物。在小布什總統在任期間,美國就啟動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計劃,這有利於美國降低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並推高國際糧食價格。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美國進一步放開本國近海石油的開採。 2010年12月,美國在石油能源上發生了一個質變——第一次變成了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的淨出口國。

美國變成石油產品淨出口國正在對美國國際戰略發生重大影響。此前,美國的國際戰略一直處於“兩難”狀態。如果壓製石油價格,中國會從中得利;如果推動石油價格上漲,則有利於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家,而美國自身也難以承受。 2008年7月,國際金融市場疑慮美國、以色列試圖襲擊伊朗,結果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到每桶147美元,成為推高美國通脹,引發次貸危機的重要導火索之一。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淨出口國,與俄羅斯的經濟利益衝突得以緩解。這可以使美國更自如地使用石油和糧食這兩種資源,從而重新制定新的對外戰略。

這一新戰略在此輪中東危機中已初見端倪,其邏輯有可能如下:以乙醇汽油降低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推動國際糧價上漲——引發中東危機,瓦解削弱伊斯蘭國家聯盟,解除襲擊伊朗後顧之憂——以色列空襲伊朗,中東陷入較長時間混亂——石油價格暴漲至每桶130~150美元甚至更高;糧價再漲30%~50% 甚至更高——石油糧食價格暴漲引發中國惡性通脹——中國房貸利率大漲、經濟蕭條導致中國樓市下跌30%以上——東亞出現穩定風險……倘若中東和東亞兩大地區游資都外逃避險,流往美國,則客觀上為美元二次復興創造了條件……

中東國家的普遍動亂,自身難保,已為以色列襲擊伊朗解除後顧之憂。若以色列襲擊伊朗,美國置身事外,可以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左右逢源,以較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

內賈德主導的伊朗與以色列勢不兩立。由於以色列缺乏戰略縱深,伊朗一旦擁有核武器,以色列會陷入亡國的恐懼中。因此,它絕不能容忍伊朗獲得核武器。在外部勢力試圖用街頭革命瓦解伊朗政權失敗後,在美國較少受制於中東石油供給之後,不排除某些國家將放任甚至支持以色列襲擊伊朗。

倘若中東其他國家社會動亂,而伊朗穩定強大,這會推動整個伊斯蘭世界向伊朗靠攏。此輪中東危機發展至今,伊朗已經成為受益者。兩艘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就是一個信號,這將使以色列危機感增大。

中東危機迄今爆發的國家,均由遜尼派主掌政權,包括埃及、利比亞、巴林、突尼斯等。這為什葉派由弱轉強創造了條件,而伊朗恰恰是什葉派的強勢政權。同時,中東的動盪推高石油價格,使伊朗在經濟上獲益豐厚。

擔心伊朗掌握核武器、擔心伊朗地區影響力加強、擔心伊朗獲益於國際油價大漲,三重擔心之下,以色列空襲伊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倘若以色列空襲伊朗,由於雙方並不接壤,各有長短,這種間歇性戰爭很可能蔓延一年以上,波斯灣會被伊朗或美軍封鎖,國際油價將上漲到130美元/桶,甚至再創歷史新高。石油價格的暴漲又會推動以石油為原料的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上漲,進一步推動農產品價格的暴漲。這將會對中國經濟社會形成嚴峻的挑戰。

中國2010年對外石油依存度已經提高到了53%,而中東石油又佔進口石油的近一半,一旦波斯灣被長期封鎖,則中國石油短缺,價格暴漲。石油、農資、農產品一起推動下,CPI將上漲到10%以上,房貸利率不得不提高到10%以上,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也在邏輯之中。

誠然,這也有可能是筆者的杞人憂天,然《中庸》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該是中國國家決策和企業經營直面這一潛在危機、未雨綢繆的時候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