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

中國的外匯儲備

圖窮匕見!中國外匯局稱,中國的外匯儲備既非國家的,也不是國民的? !

2011-07-26

圖窮匕見!中國國家外匯局悍然發布奇怪理論,中國外匯儲備原來就是這樣被斷送的——

外匯局近日在其網站悍然發表言論稱:
中國外匯儲備,既不是百姓的,也不是國家的,而是外匯局自己自主經營的準私有財產。
外匯局稱:這些外彙的來源絕不是中國人用賣褲子襪子鞋子買回來的“血汗錢”。
外匯局稱:外儲的來源是:以名義的“中國人民銀行”(近年該行一直在全力謀求超主權的獨立地位),用“名義”的債務,通過印製人民幣鈔票從市場上自由交換得來的。買回來後它應已成為外匯局自己的準自有資產。
因此,這些外匯儲備既非屬於原來的售匯者所有,理論上也非屬於國家可以支配(非其所有),而是屬於銀行以及外匯局自己掌有的非主權貨幣。
換句話說:外匯局認為:中國巨大額度(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物權以及支配權與任何人無關,而僅僅屬於外匯局自己。
外匯局認為:對於這些外匯儲備,國家無權支配,全國人大和政協無權過問——而完全可以由外匯局“自主經營”,自由支配。外匯局有權不受任何機構監管審計而委託任何國內外“先進的資產管理機構”(如國外高盛等猶太金融機構)從事任何投資(包括購買行將違約的美國國債和近乎歸零的兩房垃圾債券)。這些外匯資產的虧損與贏利,一概與百姓和國家無關! ! ! !

外匯局之所以悍然發布上述言論的背景,是繼美國“兩房”退市致使中國購買的相關股、債券損失慘重之後,近期(8月2日以後)美國國債有可能發生技術性違約,從而將使中國購買的巨大額度美國國債可能蒙受慘重的損失。因此外匯局認為有必要預先發布某些應付國民質疑的技術性言論。

[注:如美國政府與國會在8月2日之前不能達成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的任何有效協議,美國國債則可能出現技術性違約。這將導緻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集體調降,新發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存量國債市場價值下滑。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場將因此陷入新的動盪,持有大量美國國債資產的國內外債權人將遭遇巨額資本損失;另一方面,美國長期利率將隨之上揚,從而打壓消費與投資增長,甚至扼殺依然脆弱的經濟復甦。
該路徑對美元霸權以及美國金融市場的衝擊也是相當大的。也勢必對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中國外匯儲備構成巨大打擊。 ]

何新驚異:
原來中國的3萬億外匯儲備
既不是國民的,也不是國家可支配的,而完全是外匯局自己的! !因此外匯局既有權利、事實上也已經把它託付國內外“先進的”金融資產管理機構託管!為什麼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國家卻不能用其為國民辦事情謀福利,而只能一而再而三地用來購買美國債券(包括兩房一類垃圾股債券)為美國人民謀福利(以及使中介人物和機構獲取回扣),原來理論根源蓋在此!

外管局原文要點如下:(來源: 外管局網站) 
7月26日,外匯局網站發布《外匯儲備熱點問答(二)》,回答社會公眾關注的外匯儲備相關問題。
外匯局在問答中否認“外儲是老百姓血汗錢”的說法。稱:外儲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是將外匯賣給國家並獲得等值人民幣,交易出於等價和自願原則。因此外匯儲備換到銀行手中就不是原來存匯主體的。
外匯局同時還表示,不可以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老百姓,也不會允許國家將外匯儲備直接用於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因為外匯儲備不可以免費使用。
如果國家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
(何新按:但是,銀行不是早已冒用國家名義大印鈔票結彙的辦法,超量印行人民幣數十萬億,從而造成了當前的嚴重通貨膨脹局面嗎?)

外匯局同時還表示,外匯儲備經營始終堅持由外管局“自主經營”為主(何按:即不被監管、任何部門和機構無權過問)。
外管局稱:外管局有選擇性地將部分外匯儲備委託給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資產管理機構”代理其投資。 (按:是否就是猶太金融共濟會屬下的羅氏、高盛、大摩等機構??)

-----------------------------------------------
原文:
7月20日,外匯局曾發布《外匯儲備熱點問答(一)》 ,稱已註意到近期標準普爾等評級公司在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問題上所表達的觀點,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
  
  以下是外匯局原文:
  
編者按:2010年7月,我局發布《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題》,促進和便利了社會公眾認識和了解外匯管理,收到了較好的反饋。近期以來,媒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外匯儲備相關問題,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是我們改進完善工作的重要動力。為更好地促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交流,我們就近期關注度較高的外匯儲備相關問題,編寫了《外匯儲備熱點問答》,將分三期刊出,供大家討論參考。
  
  本次刊出的是第二期:
  
6、有觀點認為,我國外匯儲備是國內千千萬萬企業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能源、資源以及隱性的環境代價換來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國外匯儲備是由人民銀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購匯所使用的本幣資金直接來源於中央銀行的負債,反映為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因此外匯儲備直接體現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與相應的央行負債對應。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彙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換句話說,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並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於等價和自願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彙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7、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且已被國際社會認定為主權財富基金,相關投資操作易受市場容量、政治因素等各種限制。能否分出部分外匯儲備委託給國內專業金融機構或國際投資機構管理運作?
  
答:外匯儲備與主權財富基金、專業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他類型的機構投資者相類似,均面臨著國際形勢、市場條件和監管規定等方面的約束,但在資金來源、經營目標、風險控制等很多方面有較大區別。
  
為保障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性,發揮在成熟投資市場大規模經營的比較優勢,外匯儲備經營堅持以自主經營為主。同時,外匯儲備一直通過各種有效形式拓寬投資渠道,其中包括委託經營。從1996年起,有選擇性地將部分外匯儲備委託給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資產管理機構投資。目前外匯儲備經營委託的外聘經理,均是市場知名度較高、資產規模較大、經營業績排名靠前的資產管理機構。外匯儲備經營高度重視對外聘經理的風險管理,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框架密切監控,確保外匯儲備資產安全。
  
8、外匯儲備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果直接分給民眾不合適,那是否可以剝離一部分外匯儲備成立主權養老基金,以充實我國社會保障體系?
  
答:不論是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老百姓的建議,還是將外匯儲備直接用於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的建議,都涉及到外匯儲備是否可以無償分配使用的問題。外匯儲備不同於財政盈餘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在“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監管”的管理原則指導下,外匯儲備正積極創新運用渠道,繼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服務。
  
9、目前,境內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普遍較為緊張,支持對外貿易和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是否能夠將一部分外匯儲備貸給境內商業銀行使用?
  
答:我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和暢通的購匯渠道,完全可以滿足商業銀行、企業等合法的購匯需求。如果企業或銀行需要外匯用於對外貿易和“走出去”,隨時可以用人民幣資金購匯,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礙。而簡單地採取外匯儲備貸給境內銀行的做法,將進一步減少購匯,相應加大央行購匯壓力,不利於宏觀調控。近年來,人民銀行、外匯局從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出發,遵循“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監管”原則,創新了多種外匯儲備運用渠道,積極服務銀行和企業的購匯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10、近年來,我國多次提出鼓勵“藏匯於民”,但“藏匯於民”為何難以實現?
  
答: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加之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流動性氾濫,外匯淨流入規模較大,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不斷積累。目前,我國積極支持居民持匯用匯,經常項目已實現完全可兌換,居民用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用途的購付匯需求已得到充分滿足,資本項目下除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等渠道均無政策障礙。
  
但是,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說,目前“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