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0日

《霸權背後》

《霸權背後》中文版前言及前言

發布: 2009-8-06 14:53 |作者:威廉·恩道爾|來源:特邀作者

中文版前言

2009年1月20日,經過漫長的8年之後,布什總統終於離任,全世界大多數人都鬆了一口氣。美國人歡迎巴拉克·奧巴馬上台,世界各地的許多有識之士熱切地期望打著“變革”旗號的新政府,能夠真正開始糾正美國處理世界事務所採取的帶有侵略性的單邊布什主意政策。

但是這些有關美國外交和軍事政策將進行和平轉變的希望很快就化為泡影。在就任總統的最初幾天裡,美國新總統即宣布了向阿富汗的重大增兵計劃。奧巴 馬宣稱: “這是為了坡壞、瓦解和徹底摧毀在巴斯坦和阿富汗的基地組織,防止恐怖分子在這兩個國家捲土重來。”然而,正如北京和莫斯科那些優秀的軍事戰略家所認識到 的,事情的真相與基地組織這個神秘組織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某些美國情報官員也哉懷疑是否真的存在著樣一個組織。 ”

奧巴馬把軍事關注點放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真實目的,與美國欲控制歐亞大陸上的兩大強國有關,這兩個國家一旦攜起手來,將直接威脅到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主導地位。當然,這兩個歐亞大陸強國就是俄羅斯和中國。

目前世界上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美國選出的首位黑人總統——那個聲稱傳遞“希望”的人,實際上是美國營銷歷史上最大的成功營銷騙局。奧巴 馬不過是披著另外一張羊皮的喬治·W·布什。在2008年11月,誰當選總統,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到2008年蘇聯解體後不到20年,自稱是冷戰 “勝利者”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其自身經濟正面臨崩潰。多年來,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像寄生蟲一樣依靠世界其他地區,近年來尤其依靠中國的勞動 和創造得以生存。 2007年8月初露端倪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演變為系統的經濟危機,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帝國終結的標誌,是不可以轉的。在這種根本性的生存危 機中,美國的權力精英們會不會轉而依靠壓倒性的軍事實力這個僅存的槓桿來維持其世界霸權地位呢?

數十年來美國政治的嚴酷現實始終如一: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能夠違背美國權勢集團意願和利益的情況下當選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和約翰·肯尼迪都曾經試圖追求自己的獨立的政策,而不是一味遵從在幕後控制美國政策的強勢家族的旨意,但他們的結局都一樣——遭到暗殺。

奧巴馬在短短幾年時間裡迅速當選為參議院並獲得權利,這本身就是源於喬治·蘇螺絲、沃倫·巴菲特和潘尼·普里策這些有權勢的億萬富翁的支持。同樣,這也是緣於強大的軍事工業複合體和與軍隊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巨型石油公司的支持。

在贏得2008年總統大選後的幾天時間裡,奧巴馬即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宣布繼續讓羅伯特·蓋茨留任國防部長,而不是做出新選擇,開始實施真正的變革,削減五角大樓業已過於膨脹的權利。這是一個信號,表明奧巴馬政府將使用欺騙手段,在欺騙的背後則是軍事實力。

在提名布什家族十多年的老朋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蓋茨任國防部長之後,奧巴馬又提名北約歐洲總部前司令詹姆斯·瓊斯上將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主力。 這進一步表明,奧巴馬將繼續奉行布什-切尼的軍事戰略議程。瓊斯從曾在創建美軍非洲司令部上起到核心作用,美軍設立這個司令部的目的是對抗中國和俄羅斯在 非洲越來越大的影響。在離開北約的崗位後,瓊斯成為重要的防務承包商波音公司和雪佛龍石油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同時還是布什和切尼所代表的軍事工業-石油複 合體的內部成員。

此外,奧巴馬任命丹尼斯布萊爾海軍上將,即所謂的美國“情報鯊魚”,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曾任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是亞洲問題尤其是中國問題的專家。

這些任命表明,奧巴馬與布什的地緣政治議程完全相同:全方位主導,徹底控制世界石油和能源運輸線的戰略要點,控制海洋、天空,最終控制外層空間。

早在10多年前的1997年,後來作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主要對外政策戰略顧問的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就闡明了美國的議程,在精英組織對外關係理事 會會刊《外交》上發表的一篇頗有影響的文章中,布熱津斯基明確提出:“潛在的最危險的場景是中國、俄羅斯,可能還有伊朗,結成大聯盟,一個不是由意識形態 而是出於對美國共同的怨恨走到一起的'反霸聯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美國需要同時在歐亞大陸的西方、東方和南方展示地緣戰略技巧。”

如果僅因為美國經濟陷入了可與20世紀30年代相提並論的大蕭條,以及美國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和AIG這些最大的銀行和金融機構事實上已經破產, 就斷定華盛頓將放棄軍事主導歐洲大陸的宏大計劃,將是災難性的錯誤判斷和低估。正好相反,金融和經濟領域的巨大問題,恰恰使美國孤注一擲地通過某種形式的 軍事戰略、地緣政治反應來保持其全球霸權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表面上看,還沒有其他國家的軍隊接近於美國的軍事力量投送能力。每年美國政府花在軍隊的錢都超過排在美國之後軍事開支最多的45個國家軍費的綜合。作為第二大軍費開支國,中國的軍費僅占美國軍費的16%,很難把這種水平的軍費開支視為試圖對美國權勢進行挑戰。

由於此次危機嚴重損害了美國的金融主導地位,美國能否運用其軍事力量來鞏固其全球霸權地位,成為關鍵問題。毫無疑問,問題的答案很複雜。

正如偉大的戰略家孫子在2600多年前說過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拙作是我有關當代歷 史和地緣政治系列著作中的一部。它探討了美國權利精英為保持對世界的控制所做出的種種抉擇,即如何維繫美國世紀、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及1945年二戰勝利 後確定的美元體系。書中詳細描述了美國怎樣運用從秘密經濟戰爭、人權“武器化”所演化出來的各種方法來弱化和孤立他國尤其是中國。本書還闡述了美國赤裸裸 地運用軍事力量對付其唯一的戰略核對手俄羅斯的真相,以及西藏、緬甸和達爾富爾在美國對中國進行地緣政治遏制戰略中所起的作用。

若干年前,一位前美國軍事戰略和哲學教授、美國陸軍精英學校美國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對我說過,西點軍校的所有學員都需要深入掌握和熟知孫子兵法。他們從這位偉大的中國軍事戰略大師所學到的重要的格言是:“兵者,詭道。”我對此感到驚訝,也許一些中國讀者也會對此感到驚訝。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是告訴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一些信息,也是為了告訴我的同胞美國人一些信息。我的同胞們在很大程度上被龐大的美國安全機構所欺騙 了,他們並不了解美國政府的真正全球議程。我深深地希望本書提出的問題不僅能在中國,同時也能在西歐、俄羅斯引起建設性的、真正公開的討論,本書的部分內 容已經在西歐和俄羅斯發表過。我最大的希望是,尤其在美國我的祖國也能同樣引起建設性的、真正公開的討論,在那裡那麼多美國人的希望正在被殘酷無情的軍事 巨石碾得粉碎。

----F.威廉·恩道爾

德國威斯巴登

2008年4月

前言

美國與歐亞大陸國家,特別是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所發生的各種頗富戲劇性的事件,對我們所熟悉的文明生活的未來具有極大的影響。然而,與對其他領域 全球性對抗的了解相比,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人們幾乎不可能通過媒體和政府所提供的信息,了解這些攸關人類文明未來的事件重要性以及事態已經變得多麼危 險,為此,我撰寫了本書。

全球權力政治的基本規則及在當代的運用,也即100多年前英國皇家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所說的“地緣政治”,要求我們盡快更深入地了解這 些事件的嚴重性質,比如表面上看似無關緊要的中亞高加索山區的小國格魯吉亞共和國與其更小的要求獨立的南奧賽梯省之間所發生的衝突。

2008年下半年以來發生的這些事件,都是美國提前策劃好的,步驟清晰的與其冷戰老對手俄羅斯之間逐步升級的對抗。

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呢?蘇聯解體才剛剛過去17年,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戲劇性倒塌所帶來的巨大希望也僅僅才過去19年,為何北約與俄羅斯就再度在俄邊境地區、在遙遠的中亞高加索形成軍事對峙,再度在核導彈問題上針鋒相對?

究竟是什麼使文明世界陷入這種怪異和危險的境地?在發動阿富汗戰爭,緊接著又發動了血腥、蹩腳的伊拉克戰爭之後(這兩場戰爭在2008年下半年都 已經失控了)美國政府又決定推進用“導彈防禦系統”包圍俄羅斯的挑釁性計劃, “導彈防禦”當然是個欺騙性的說法。喬治·W.布什的華盛頓政府厚顏無恥的對顧慮重重的俄羅斯和歐洲民眾謊稱,在波蘭和捷克部署的反導設施是為了對付可能 “來自伊朗的導彈襲擊”。

即使從最好的方面去看,這些怪異的事件都難以理解。儘管俄羅斯反复呼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個問題,華盛頓卻悍然繼續推進這個計劃,即使在格魯吉亞共和國武裝侵犯南奧賽梯省失敗的情況下,美國仍在2008年8月先後與捷克和波蘭簽署了協議。

對這些事件的絕大多數分析評述,無論對阿富汗、伊拉克戰爭,還是對2000年以來俄羅斯和中國周邊發生的事件,包括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顏色革命”,都缺乏地緣政治背景的評析——在包圍越來越迫近的克里姆林宮看來,北約的行動是多麼險惡。

沒有對地緣政治背景的理解或者說歷史的洞察,就不能認識到,波蘭政府前所面對的局面與其在20世紀30年代與俄國、德國、英國和法國周旋的情形驚 人相似,只是後果卻嚴重得多。波蘭政客似近於滑稽的姿態在重演歷史,波蘭外交部長斯考斯基就是一個例證,他是美國新保守主義鷹派的信徒。

對歷史的深入理解,以及對麥金德1904年發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歷史的地理樞紐》所提出的歐亞地緣政治的深入理解,對於我們認識這些事件的重要性,如同100多年前一樣重要。

麥金德是大英帝國德狂熱鼓吹者。他奠定了這套理論的基礎,其目的首先是為了英國的帝國主義霸權,二戰結束後則是為了美國的全球權力佈局,那時美國剛剛在破產了的英帝國的戰爭廢墟上崛起。

麥金德深刻地認識到俄羅斯其地理位置佔據的關鍵地位,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歐亞大陸強國,擁有異常豐富的各種礦藏、富饒的耕地。由此,麥金德把俄羅斯視為世界政治中心。即所謂的“心臟地帶”。

在蘇聯解體之後,華盛頓全球戰略的焦點仍然牢牢地鎖定在這個心臟地帶,一如1850年後數十年中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在此展開大博弈的情形。政治家和政府變了,但地理卻沒變。

本書試圖勾勒出當今俄羅斯在世界上所佔的關鍵地位、華盛頓地緣戰略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揭示1989年11月柏林牆倒塌之後美國的軍事進程,以幫助 讀者透過表面上不相關的事件來理解全球政治。本書不是為了俄羅斯申辯,而是為了向英語世界的讀者,乃至全世界的讀者呈現一個有關當今世界的更完整的圖像, 它與受控制的、全球化的和充滿偏見的英美媒體(即所謂CNN現象)所描述的世界圖像不一樣,這個經過過濾了的扭曲圖像,完全不能幫助我們認清當今世界及其 危險。

俄羅斯過去處於、現在仍然處於世界事件的心臟地帶,這個事實僅僅是全球地緣政治方程式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蘇聯解體之後的唯一霸權國家,美國面臨兩種可能與作為世界地緣政治焦點的俄羅斯打交道。

美國本來可以慎重而又明確地向支離破碎、陷入經濟深淵的前冷戰對手,發出開創一個政治經濟合作新時代的信號。西方本來有機會在美國的領導下與俄羅 斯共同瓦解冷戰時代的恐怖核均勢,將西方和東方的軍工企業轉變為民用企業,承擔起重建民用基礎設施和歐亞大陸無數不景氣城市的艱鉅任務,為增進互相進行經 濟合作的氣氛,把歐亞大陸轉變成世界上生機勃勃的經濟繁榮區。 15年前西方完全可以做出這樣的一個抉擇:逐步解散北約,正如俄羅斯解散了華約。

然而,華盛頓選擇了處理世界心臟地帶問題的另外一條道路。他選擇了秘而不宣的計劃、欺騙、留言、謊言和戰爭,企圖用軍事力量來控制這個心臟地帶。 某些人認為,這是實現100年前西奧多·羅斯福鼓吹過的美國“天定命運”的大好時機,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個是建立美國的全球帝國、主宰亞洲歐洲、主宰整個亞 歐大陸的大好時機。他們要建立歷史上首個真正的全球性帝國,這是一個連亞力山大大帝也難以企及的幻想。

為理解1990年以來兩代布什王朝怎樣在對俄政策轉變中發揮瞭如此重要的作用,有必要深入了解喬治·W.布什家族在美國公眾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用秘密、欺騙、謊言等手段製造的政治機器的真正背景。

1990年6月,在亨利·基辛格等人的建議下,老布什政府在休斯頓召開的七國集團會議上,堅持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主導前華沙條約國家,包括俄羅斯的經濟 轉軌。 “休克療法”,一個並不合理的經濟政策,卻成了當時的規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用西方銀行貸款作為誘餌,以私有化和市場改革為條件,把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和 激進的自由市場政策,強加給俄羅斯、波蘭、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其他前蘇東國家,這些政策根本不符合這些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需要。

如果不了解主導美國的權勢集團,就不能理解美國這些政策在經濟上的失敗。布什家族的周圍有一幫美國主導勢力的信徒,他們是在二戰期間及之後由顯赫 的洛克菲勒家族所扶持起來的。在二戰後的美國政策界,洛克菲勒的圈子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力和影響。在這張網裡,布什家族僅僅是個次要的伙伴,他們的計劃是建 立“世界新秩序”,老布什在1990年蘇聯解體之際曾一度公開提及這個說法。

新世界秩序計劃可以追溯到數十年前。從20世紀50年代起,它就要求徹底改變美國的社會秩序,改變美國人的基本信仰結構,將那些去教堂禱告的普通 美國人,改變為受原教旨主義領導、越來越狂熱、恐懼感也越來越深入的人們,即所謂“重生派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狂熱的原教旨主義,在2000 年將喬治·W.布什送入白宮,當然是在令人困惑不解的最高法院的幫助下。他們還試圖在2008將戰爭鷹派約翰·麥凱恩送入白宮。

如果認為新世界秩序僅僅是在布什家族及其黨羽主導下制定的共和黨的計劃,那就錯了。這是美國主導勢力的機制性共識,它從19世紀末美國進行第一次 帝國冒險,軍事征服菲律賓、古巴和波多黎哥時就已成形。奧巴馬的對外政策顧問班子裡有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他是冷戰時期著名的地緣戰略家, 曾經把俄羅斯的普京與納粹德國的希特勒相提並論,將俄羅斯對高加索的干涉與1939年德國對芬蘭的侵略相提並論。

本書第二個主題是,美國人民,曾經因對外國人開放的態度和輕鬆的生活方式受世界各地羨慕的美國人民,怎麼能允許自己的國家變成邪惡的強權,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很少得到報導的世界其他地區實施慘無人道的暴行和酷刑。

對於大多數生活在遠離美國的歐洲人來說,美國社會規範的這個轉型,即從傳統上和平的美國社會轉變為一種新的斯巴達式好戰國家,令人難以理解。在過 去,歐洲人對美國是另外一種印象,這種印象來自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向西柏林空運食品,或幫助法國、意大利和其他西歐國家甚至戰時的敵人德國從戰爭破壞 中進行重建的馬歇爾計劃。

通過規模巨大、難以想像的社會改造,美國完成了國內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把美國變成一個處於永恆戰爭狀態的斯巴達國家。本書的主線是闡述美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它要往哪裡去,以及對世界和平構成的威脅。正在歐亞大陸和中東地區所發生的事情,要求我們盡快認清事態的真相。

----F.威廉·恩道爾

2008年9月

本文系Anti-CNN.com首發,如轉載請註明來源!如有盜版,責任必究!



《霸權背後》序言及譯者序

發布: 2009-8-06 15:10 |作者:威廉·恩道爾|來源:特邀作者

序言

20年前,兩極格局解體,從此美國獨步視界、為所欲為。哲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歷史的終結》一書中斷言:“除了自由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人類沒有別的 進化可能,這就是歷史的終結。”由此推論美國有義務借助武力優勢將美國的價值觀推向全世界。唯美國馬首是瞻的精英們,鼓吹美國模式就是世界模式,就是普世 價值。某些國家政府接受其誤導,跌入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和激進的自由市場政策的陷阱。隨著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沒有結局的結局,外部的戰爭危機和內部的 經濟危機交織在一起,使美國模式受到質疑。如今這個“自羅馬帝國以來唯一真正的全球帝國”已經風光不再了。武力征服,徵而不服,靠印刷美元換取別國的勞動 產品,用債券對外國進行金融綁架,把隱患推給未來或轉移到別國的把戲很難再得心應手地玩下去。

世界人民對美國新領導人調整國家政策的希望和無望是同樣存在的。霸權主義的歷史慣性不會戛然而止。美國的石油、金融權勢集團和軍事—工業複合體主 導的國家機器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正如本書作者威廉·恩道爾先生指出的:“數十年來美國政治的嚴酷現實始終是,沒有任何一位總統領導候選人能夠在違背 美國權勢集團意願和利益的情況下當上總統。… …試圖追求自己獨立的政策、而不執行在幕後控制美國政策的強勢家庭的議程的人的解決簡單明了,就是被暗殺。”正因為如此,人們無法確知美國新領導人除了延 續其前任既定的路線之外,是否還有別的路可走和能夠走多遠。

霸權主義以軍事力量為核心,並使民主、人權、金融、貨幣、石油、宗教、媒體、投票箱、轉基因等全都武器化,異化成為霸權主義的衍生品。從這個意義說,霸權的背後是武器,民主、人權等的背後是霸權。

布什主義的最大政治遺產是反恐戰爭。按嚴格的軍事學術意義講,反恐行動不能稱之為戰爭。戰爭的對手應該是敵國或敵對勢力的軍事集團,而恐怖活動是 分散的個別行為,用一場投入幾十萬兵力的戰爭來對付個別的恐怖活動是不得要領的,那隻能是針對每一個村莊、每一塊土地、每一個被認為是潛在敵人的盲目殺 戮。據國外媒體統計,伊拉克戰爭已造成數十萬平民非正常死亡,製造數百萬難民和孤兒。至今,“9·11”真正的策劃者仍然是個謎,而伊拉克根本沒有大規模 殺傷武器,薩達姆與拉登也不是同夥卻是事實。霸權主義揣著明白裝糊塗,冒然發動這兩場師出無名、違背戰爭道德又在兵法藝術上講不通的反恐戰爭,其背後當然 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說穿了:反恐是假,服務於地緣政治、控制歐亞大陸和石油資源及其通道是真。

軍事暴力和顏色革命是霸權主義戰車的兩輪。從科索沃戰爭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以及美國支持的以色列戰對巴勒斯坦的戰爭,霸權主義及其同夥把軍事 政治活動的所有卑劣手段著實地表演了一番——摧毀民用設備,轟炸外國使館,虐待戰俘,殺害平民,非法拘留,嚴刑逼供,不一而足。如果用審判米洛索維奇甚至 薩達姆的標準來衡量美國和以色列的戰爭決策者,後者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問題是誰來審判霸權主義的戰爭罪行?一個國家缺乏道義,儘管能逃避審判,也必然失 去世界的普遍信任,依靠信任建立的國家形象和各種體系關聯也會隨之動搖。

作為正直的美國學者,威廉·恩道爾先生在他的書中發問:“曾經因對外國人開放的態度和輕鬆的生活方式受世界各地羨慕的美國人民,怎麼能允許自己的 國家變成邪惡的強權,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很少得到報導的世界其他地區實施殘忍無情的暴行和酷刑。”他的回答是:“通過規模之巨大難以想像的社會工程,美國 完成了國內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把美國變成一個斯巴達國家、處於永恆的戰爭狀態。”這是何等沉重的警世之言!

中國人民一貫對美國人民抱有友好的態度。同時通過美國製造的搜查銀河號、轟炸中國使館、南海撞機、對台軍售、策動所謂“西藏人民起義”等一系列事 件中,深切感受到霸權主義的蠻橫與無理。據說殺人越貨者有一種心態:只要被害人活著,它就感受到威脅。製造“中國威脅論”者想必也是如此。這是帝國主義統 治世界兩個世紀早就得自我中心和民族利己觀念在作祟。過去幾十年,世界發展中國家都在適應美國和西方大國,如今美國和西方大國也應該對適應發展中國家做些 努力,至少表現出應有的智慧和善意。

我們身處一個驚心動魄的大時代。為了無數革命先烈和廣大勞動者用生命、鮮血、汗水和智慧造就的江山社稷,中國人民有決心、有權力、有能力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與安全。

李際均

2009年5月25日

中文版譯者序

繼《石油戰爭》、《糧食危機》之後,恩道爾先生又寫了一本好書。作為譯者,我們經歷了特殊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深感這是一本對世界、對美國、對中國都很重要的好書,好就好在正本清源。

當代是信息時代,有大量關於世界、中國和美國的信息,但信息的數量與信息的質量往往成反比關係,甚至在很多時候,人們接觸的信息量越大,離事實和 真相反而越遠。在所謂國際主流媒體的反復引導和信息轟炸之下,表面上人們在自主地選擇信息,實際上卻是在別人設定的主題和範圍內進行選擇。設定主題是製定 規則的前奏,跟著別人的主題走已經與遵守別人的規則行事相去不遠,在不知不覺中按照別人的意思判斷是非美醜,最終按照別人的方式過二手生活。對於那些希望 真切地認識世界的人們,恩道爾先生這本書有著正本清源的意義,是告別二手生活的獻禮。

很多人知道蘇丹達爾富爾那個地方很亂,可能還有人聽說過那個地方有“種族屠殺”。國際上有人用這件事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中國形象製造麻煩。 恩道爾用確切的事實告訴我們,達爾富爾以及非洲一些地方的戰亂,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富饒,因為有豐富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因為中國正在這些地方以公正的 方式獲得資源,而美國不希望中國獲得這些資源。恩道爾指出,在蘇丹宣布南部地區發現大油田後不久,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即加強了對蘇丹鄰國乍得的軍事援助, 慫恿乍得插手攪亂了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局勢;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則高調宣稱達爾富爾存在“種族滅絕”,這是一個出兵動用美國和北約武力的理由。聯合國調 查小組報告明確提出,達爾富爾有人道困難,但不存在“種族滅絕”。美國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前台喊話和後台動作,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

2006年11月在北京舉行中國—非洲峰會之後數個月,美國前總統布什宣布組建非洲司令部。前蘇聯解體以來,由於失去了對蘇戰略爭奪的需要,美國忽略了非 洲。那麼為什麼美國突然又對非洲有了這麼大興趣呢?沒有一個非洲國家願意接納美軍非洲司令部,這個事實表明,他們看得很清楚,美軍設立這個新司令部,不是 為了非洲,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恩道爾認為,此舉的表面理由是所謂“反恐”,實際目的是試圖直接和間接地控制非洲的能源、資源及通道,防止中國與非洲建立 更密切的關係。

在恩道爾看來,美國在非洲的動作,只不過是“阻止中國在源頭上掌握海外資源”的一個方面。其他方麵包括中東、中亞和中南半島。美國在中東、中亞發 動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這是直接運用軍事暴力手段;在中亞和中南半島如緬甸,策動“顏色革命”,這是運用“民主、人權”作為武器實施的非暴力破壞行 動,並試圖趁亂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美國用軟、硬兩手採取大動作的地域,至少具備下列三個特徵之一:能源交通線要點;能源資源豐富;壓縮俄羅斯和中國的國 防空間。

美國自然不會放過直接用“人權”武器向中國施壓的機會。恩道爾認為,這是對中國的“新鴉片戰爭”。 2008年3月拉薩騷亂事件的幕後操縱者承認,華盛頓一直在準備另外一場臭名昭著的“顏色革命”,這次挑起動亂的直接目的,是在奧運會來臨之際最大限度地 使北京難堪。西藏內外的那些活躍機構都是美國製造類似地區動亂中常見的機構,與美國政府有密切關係,如國會和國務院資助的“國家民主基金會”和中央情報局 的“自由之家”。其間接目標,是利用西藏作為破壞中國穩定、恫嚇中國政府和調控對華關係的戰略槓桿。恩道爾認為,西藏對中國具有戰略重要性,是礦產和石油 的寶庫,擁有世界最大的鈾和硼砂礦床、世界一半的鋰、亞洲最大的銅礦、龐大的鐵礦石礦藏、眾多的金礦,西藏的森林是中國可以支配的最大的木材儲備。更重要 的是,西藏地處“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淡水源頭,亞洲供20億人口使用的7條大河源頭均在西藏。用基辛格的方式可能會這麼說:“誰控制了西藏的 水,誰就擁有了對亞洲尤其是對中國的強大的地緣政治槓桿。”

恩道爾關於上述問題的分析論述,有翔實的依據。但為什麼西方媒體或是不作這樣的報導,或是提供完全相反的說法呢?他的新著,揭開了美國媒體的真 相: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控制國內和世界輿論,美國主要媒體巨頭進行了重組,當前美國媒體集中在幾家頂級公司,而這些公司都受對外關係理事會 (CFR)成員的控制,從CNN到迪斯尼到時代華納到福克斯新聞。由於大媒體公司控制了小的地方媒體,沒有一家地方報紙有能力僱傭獨立記者,更不用說開設 國際新聞機構。它們必須從大媒體集團購買它們的“新聞”,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而所有這些報紙都被同一卡特爾利益所控制。事 實是,當今美國媒體的集中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甚至超過了前蘇聯對媒體的控制。這就不奇怪,大多數美國人以不平等的觀點看待世界事物或伊拉克戰爭, 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機會看到更多更加中立的新聞事實和觀點。受控制的媒體和官方欺騙信息的系統宣傳,使大多數美國人對這些重大事件的幕後茫然無知。

以上只是恩道爾新著中與中國讀者關係較為直接的例子。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論述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或美國主導勢力對中國的用意有多麼險惡,而是向 英語世界的讀者以及那些不願過二手生活的人們,提供新聞背後的真相,揭示當今世界最大也最現實的威脅,美國的全方位主導世界的新帝國主義政策,用暴力和非 暴力各種手段、直接與間接的各種方式維持美國主導勢力在國內外的既得利益。為此,他們發動戰爭,製造動亂,挑起軍備競賽,製造大國關係緊張,在世界戰略要 地修建軍事基地,圖謀控制世界局勢,而在失控的情況下,則準備不惜用核武器攤牌,進行“世界末日善惡大決戰”。為了達成對外的控制,首先要達成對內的控 制。數十年來,大財團、大公司、戰爭鷹派、軍事工業複合體、右翼智庫、極端宗教組織和壟斷新聞巨頭聯手運營,已經使美國社會發生了轉型,成為好戰的大兵營 般的國家。

恩道爾揭示的最令人震驚的事實之一,是極端宗教組織在美國軍隊的活動。美軍軍事宗教自由基金會的創建者、前空軍軍法署署長米凱·溫斯坦指出, “狂熱的極端基督教已經像海嘯一樣橫掃五角大樓承認的、設在132個國家的所有737個美國軍事機構……其中70個在歐洲,11個擁有核武器。”他的結論 是,“讓我把這事挑明。我們正在與基督教塔利班打交道。”

這是真切的威脅。恩道爾認為,即使大國之間沒有爆發預先謀劃的戰爭,美國新帝國主義政策給世界帶來的危險和風險,也已經超過了美蘇冷戰時期,因為 隨著美國推進新帝國主義議程,俄羅斯等國必將做出回應,局勢的緊張和軍事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美國與俄羅斯及其他大國之間,因意外而導致戰略碰撞、帶來世界 災難的風險大大上升。不久前,美俄衛星相撞和英法核潛艇相撞似乎在證實恩道爾的預見。

曾有中國學生讀者問恩道爾:“你是美國人,為什麼不愛美國呢?”這是個好問題。這表明,這位中國學生認為,愛自己的國家天經地義。那麼,恩道爾愛美國嗎?

事實勝於雄辯,讓我們看看實例吧。美國前中情局長特納上將指出,1961年1架搭載核彈的B52戰略轟炸機在北卡羅萊納州失事,2枚兆噸當量核彈 摔在地上,其中1枚核彈的6道保險有5道損毀,僅僅是第6道保險防止了核爆炸(事故造成核材料洩漏)。如果沒有最後一道保險,就相當於美國空軍對美國本土 的原子轟炸——這只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空軍一個軍種發生的11場核事故之一。另據布魯金斯學會統計,截至1998年美國為建造和維護核武庫花費了 55萬億美元。美國學者的另外一項評估提出,僅僅處理製造核武器所產生的高毒性廢料,就需要30年時間和3000億美元。這個評估很可能過於樂觀了,因 為按照美國能源部的說法,美國並不掌握必要的處理技術。諾貝爾獎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伯勞恩博士指出:“儘管自從廣島和長崎後,沒再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但 美軍卻對美國民眾進行了一場秘密的低強度輻射戰爭。”據統計,近年來美國政府僅為平息美國公民對美軍“核失誤”的抗議就支付了20億美元。 2008年,美國空軍轟炸機違規攜載核彈穿越美國領土,這是一個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沒有任何一絲必要性的軍事行動,是不可原諒的“管理混亂”,事件曝光後理 所當然地引起美國輿論嘩然。所有這些事實都表明:美國的軍國主義政策已經給世界帶來了危險和風險,包括給美國自身帶來了危險和風險;自從核時代以來,對美 國人民最大的核威脅和輻射傷害,不是前蘇聯,而是美國自身的核軍備,這種威脅和傷害仍在繼續;美國用於建造核武器的經費和人才,完全可以讓美國人民的生活 上一個大台階,包括修好和加固美國所有的橋樑,使美國人民可以放心地通行。恩道爾反對的,也正是美國人民所反對的。

有時,遙遠的忠誠像是一種背叛;有時,拒絕主流才能找到方向。恩道爾用誠實、勤奮和深邃的眼光,寫出了一系列警世之作,展現了他忠於良知、拒絕二 手生活的風骨,為美國和美國人贏得了光彩。美國歷史學家唐納德·懷特在《美國世紀》裡感嘆說,(對於大國的命運)“真正重要的是被記住和被模仿的,而不是 被抵制的。真正相關的是在哲學、科學、農業、工業、醫療、藝術、歌曲、建築、文學、道德和慈善上的創造,在文明消亡之後,這些領域的創造依然永恆。即使美 國真的衰落了,其他文明仍將從這些遺產中受益,正如美國曾經從其他文明中受益。就是這種聯繫決定著人類歷史的延續和全球文明的興起。”作為一名美國人,恩 道爾反對“美國世紀”,因為這是不義而非正義的象徵;他抨擊美國主導勢力那些必將遭到其他國家和文明抵制的東西,為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增加一些良知和常 識,從而為真正的創造爭取更多可能。

因此,恩道爾是個真正的愛國者,是美國人民、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朋友。我們尊重這樣的愛國者,我們熱愛這樣的朋友。

呂德宏

2009年5月於北京

本文系Anti-CNN.com首發,如轉載請註明來源!如有盜版,責任必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