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2日

美國大銀行的煉金術

美國大銀行的煉金術

作者:文晞
更新時間:2009-7-12

http://www.wyzxsx.com


在3月份全球經濟明顯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全世界經濟的晴雨表——美國股市忽然傳出來了利好消息。

而且,特別重要的是,利好消息居然還是從破膿最厲害的美國銀行業傳出來的。

首先,第四大銀行富國銀行宣布首季度盈利大大超過預期——隨後,高盛、摩根大通以及“著名的”花旗銀行都在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宣布遠遠超過市場預期的業績。

於是,美國股市從6400點左右的低位,氣勢如虹,一口氣反彈到8000點以上。

奧巴馬和蓋特納跳出來說,他們看到了經濟復甦的“嫩芽”,看到了經濟增長的“曙光”——結果就是全世界的股市都開始了有點瘋狂的上漲,道瓊斯指數據說是1971年以來上漲最為厲害的一段時間。

奇怪的是,明明全球實體經濟都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什麼美國的這些大銀行第一季度的盈利全部都遠遠超出預期呢——更重要的是,他們步調也都如此一致?

就像在一個負債累累的家庭裡,原本已經差不多要破產了,突然從這個家裡走出來一堆衣著光鮮、珠光寶氣、富貴異常的孩子,兜里還揣著大把大把的現金——原本這些孩子都是因為負債累累而赤身裸體的。

對此,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里埃爾-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在4月22日表示,“一些人說出現了嫩芽,但坦率地講,我只看到了發黃的枯草” ,他在香港舉行的會議中說,“並未出現真正的複蘇,這只是熊市中的反彈。”

羅比尼因在2006年就準確預言此次金融海嘯而被稱為“新末日博士”。今年1月份,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表示,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將增長0.5%,到2010年底時,全球銀行源自美國“有毒”資產損失累計將達2.2萬億美 元。羅比尼當時就不客氣地指出,2009年全球經濟將萎縮,銀行認列的資產減損和一次損失至少將達3.6萬億美元。

僅僅過了3個月,4月23日,IMF在其半年公佈一次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就改了口,預測到2010年底,全球銀行業虧空將達到4.1萬億美元,並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預期,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1.3%。

最近美國股市急速上漲,不少人鼓吹經濟危機到底,熊市轉牛市,對此,羅比尼4月21日直接批評:鼓吹股市已熊轉牛的人“並無羞恥之心”。

從2008年9月份國際金融市場急劇惡化以來,美國政府、美國財政部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就開始了他們不遺餘力的“挽救美國金融業、挽救世界經濟”的旅途。

去年9月20日,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代表政府要求國會批准一項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問題資產救助方案,準備直接購買這些大銀行出現的不良資產。

2009年2月10日,奧巴馬政府的新任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又提出了“公私合營投資計劃(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PPIP)”,並在3月23日公佈了相應的細節。

2009年3月18日,伯南克(Ben S. Bernanke)領導的美聯儲宣布購買自己發行的國債,還很認真的把2009年的總購買額度確定為1.25萬億美元,給了全球人民一個劇烈通貨膨脹的預期,被投資者形象的稱之為“開動印鈔機”。

全球股市在這一系列密集的救市政策轟炸之下,結束了自由落體般下墜的步伐,並開始了這一波波瀾壯闊的反彈之旅。

為了進一步給美國這些負債累累本應破產的大銀行臉上貼金,擺脫年度報表上的巨額虧損數字,改變投資者預期,4月2日,美國金融會計標準委員會 (FASB)對一直以來的“按市值計價(MARK-TO-MARKET ACCOUNTING)”會計準則做出兩方面的改變:

1)允許金融機構在證明市場失靈導致價格不正常的情況下,可以用其他合理價格估算資產價格;

2)如果 一家機構認為自己持有資產只有在資產到期時才會出售,而不會用作交易來投機,那就不需要進行根據“非暫時損失”原則(OTTI)來進行減記。

為了“救市”,美國甚至改變了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精髓——“資產按照市場價格估值”的原則。因此,這些美國的銀行都可以通過大幅高估自己“有毒資產”價格的方式,降低自己的虧損,當然盈利就增加了。

為了進一步“增加盈利”,美國的大銀行開動腦筋了。

4月22日,美國《新聞周刊》刊登文章,詳細描述了花旗銀行的“煉金術”:

藉機政府的公私合營投資計劃(PPIP),花旗從二級市場花20美分買入有毒資產,以誇大有毒資產的估價水平進行減記,以80美分計入花旗資產負債表,再通過價格發現機制,以60美分高價,輕鬆賣給為銀行買單、回收“有毒資產”的美國政府。

花旗集團,已被《新聞周刊》評選為在“有毒資產”市場上最活躍的買主。

“該計劃通過以遠高於市價的價格從商業銀行手中購買問題資產,暗藏著把多達數千億美元的納稅人資金向這些銀行轉移的企圖。”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杰 弗裡·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毫不留情地批判:“這將導致投資者虧慘了,而銀行賺得大滿貫。”

花旗銀行拒絕就此事進行評論。

正考慮購買同行“有毒資產”的金融機構包括花旗集團、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這些機構都接受了政府援助。

《新聞周刊》評論,“這一拯救行動(PPIP)正在成為一些金融機構新的生財之道。”不錯,恰恰就是花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這些“突然實現超預期盈利”的大銀行。這麼賺錢的買賣,怪不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這兩天都嚷著要“歸還政府貸款”呢。

4月21日,2個月前還負債到幾近破產的花旗集團CEO潘偉迪(Vikram Pandit)都聲稱,他預計花旗集團將從當前困境中回彈,並承諾該集團將“連本帶利”償還從美國財政部7000億美元不良資產救助計劃中獲得的所有援助資金。

特別是高盛(Goldman Sachs),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大投資銀行,這個每年的獎金分紅可以達到世界上後幾十個國家GDP總值的大銀行,每一場金融風暴或者經濟危機下來,不管 美國政府採用什麼樣的策略,高盛集團總是有著難以想像的好運氣,他為什麼總有這樣的好運氣?

這一次金融危機也不例外,從保爾森的7000億美元計劃,到蓋特納的“公私合營購買有毒資產計劃”,高盛總是那麼好的運氣——根據獨立經濟學 家謝國忠地說法,政府救助AIG(美國國際集團)的1000億美元的資金中,大概有800億轉了一圈給了高盛,無怪乎高盛最近牛氣得不行,第一個跳出來聲 稱要“返還政府貸款”。

在AIG利用政府救助款發放巨額獎金之後,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一次公眾演講中提到:“我向你們保證,沒有人比我對AIG更失望!”

要我說,如果你真的失望,把AIG支付給高盛那800億美元拿回來就好了。

誰最能代表華爾街的自私、貪婪、冷酷、貪得無厭、陰謀詭計、吹噓血統高貴、貌似公平交易、高不可攀……或許只有高盛。所謂的公私合營投資計劃(PPIP),最終是美國納稅人都被當成了冤大頭。

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分別在不同的場合,不約而同的表達了相同的意思:蓋特納的PPIP計劃注定會失敗。

讓人疑惑的是,美國政府的奧巴馬、財政部的蓋特納、美聯儲的伯南克都不曉得花旗的“煉金術”這種勾當嗎?他們難道不對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 通等大銀行步調高度一致的一季度所謂超預期“盈利”感到懷疑?也許是總統、財政部、美聯儲都心知肚明,但為了美國和美元的利益全部“心照不宣”?

這個消息現在被美國《新聞周刊》揭露出來,不知道會怎樣收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