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洛克菲勒總裁再演華爾街式悲劇

洛克菲勒總裁再演華爾街式悲劇
作者:南岸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9-22

http://www.wyzxsx.com


洛克菲勒總裁再演華爾街式悲劇

2009年09月22日法制日報


 匹茲堡欲破百年“死結”

儘管震驚世人的全球金融海嘯已經肆虐一年,儘管近期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內的眾多金融界大佬一再宣稱這輪衰退可能已經結束,但由此引發的一幕幕悲劇卻仍在上演。

9月13日,美國洛克菲勒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兼CEO、現年56歲的詹姆斯·麥克唐納在家鄉馬薩諸塞州飲彈自盡,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 注。目前,雖然關於麥克唐納自殺的真正原因仍然是一個謎,但外界紛紛猜測,麥克唐納的死多半還是與美國低迷的經濟現狀有關。因為,自一年前華爾街金融危機 爆發以來,先後已有數位重量級的金融高管、超級富豪接連自盡。

僅僅在麥克唐納去世一周前,9月7日,前金融服務公司董事長兼CEO芬恩·卡斯帕森被發現在美國羅德島州開槍擊中頭部自殺身亡;6月底,三個月前 被迫辭職的荷蘭銀行前首席財務官鮑米斯特也被發現使用同樣的方式飲彈自盡。再早一點,也就是今年4月,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之一———房地美公司高級副總裁 兼代理首席財務官大衛·凱勒曼在家中自縊身亡。類似的案例還有愛爾蘭地產大亨羅卡本、德國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紐約投資公司AIA創始人德拉維耶伊 謝,等等。

麥克唐納———這位被認為是洛克菲勒家族有史以來的“最好管家”的不幸離世,讓人們在痛心之餘,再次提出了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把這些金融高管推向了不歸路?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驟然而至的經濟寒潮,讓這些曾經無限風光的金融天才、財富領袖、商界鉅子們感到手足無措,感到沮喪恐懼,感到絕望透頂。於是, 為了逃避現實,尋求解脫,一死了之似乎成為他們眼中“最好的方式”。但是當同樣的悲劇不斷重複,就需要目前仍處在躁動不安中的整個金融界好好反思了——— 面對教訓,如果不痛定思痛,查找出幕後的深層原因,那麼此類悲劇就還會繼續上演下去。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起來,業界就在不斷反思,而千夫所指的一個焦點,就是金融資本的貪婪和金融監管的放縱。輿論認為,正是長期 以來金融市場上所奉行的“高風險高回報”的投機主義沈痾,導致決策者們不顧理智鋌而走險,直至危機爆發後損失無法挽回,最終將他們逼上了絕路。現在回想起 來,這道理實在簡單,但身處危機中的金融高管們卻從來不願主動承認。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美國國會為了找出金融危機的根源舉行了聽證會。聽證會的委員會主席維克斯曼指出,要想恢復美國經濟的健康,必須採取兩個步 驟:首先,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其次,必須對金融市場進行真正的改革。聽證會就雷曼兄弟公司高層的薪酬歷史、管理行為和金融策略等問題,對雷曼公司董事長 兼CEO富爾德展開了質詢。

不過,面對眾議院政府監督委員會十餘名議員的質問、富爾德卻絲毫沒有表現出悔意,“我對我作出的決策和我採取的行動負全部責任,但是從當時的情況 看,這些決策是慎重和恰當的”。 “在我被葬身黃土之前,我會一直追問:為什麼我們是唯一不被拯救的?”富爾德用強烈的口氣向議員們表明,這個問題始終讓他耿耿於懷。

顯然,富爾德將全部罪過都歸咎於美國政府沒有在公司危難之時施以援手,卻對公司本身存在“黑洞”隻字不提。

一份2000年到2007年間富爾德的薪酬統計圖表顯示,8年來富爾德在雷曼兄弟通過薪水、股票分紅、獎金等方式,總計獲得了4.848億美元的 收入。對於如此高薪,有議員發難道,“這差不多是5億美元!富爾德先生,您的銀行正走向倒閉,我們國家的經濟在危機之中,而您卻拿到了這麼多錢,這讓老百 姓如何接受呢?我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公平嗎?”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不公平”即便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曼哈頓依然存在。同是去年9月,位於紐約繁華的曼哈頓鬧市區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亦因受 累於不良抵押貸款而面臨破產境地,只不過因為接受了美國政府的850億美元救助,該公司才得以倖免保全。但死而復生卻未能令公司高層幡然悔悟,改變原有的 高薪做派。

今年3月,該公司被媒體曝出“巨額獎金醜聞”———公司金融產品部門向大約400名員工發放了1.65億美元獎金,其中有73人所獲獎金達到 100萬美元甚至更高,這裡面還有11名已離職人員。醜聞曝光後,美國朝野大嘩,不少民眾聚集在AIG總部和部分高管住所外高聲抗議。在強大的輿論壓力 下,處於醜聞漩渦中的這家保險業巨頭15名獲獎金額較高的管理人員同意全額返還獎金,處於此前獎金風波漩渦的金融產品部門部分高管也被迫離職。

事實上,此類現像在美國的金融業絕非個例。據統計,即便在金融海嘯之下,去年華爾街僱員的年終獎金總和預計也還是高達184億美元,這個數字雖然較2007年少了44%,但仍與2004年華爾街鼎盛時期持平。

而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更讓人無奈的是美國政府在對金融業高管限薪方面的乏力。從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迄今,美國既沒有對金融業高管的收入構成進行明 確規定,也沒有通過相應的法律程序對其予以監督。對於即將召開的匹茲堡20國峰會,雖然以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不斷強調此次會議必須要拿出具體措施,在高管 限薪問題上取得切實進展,但就目前來說,人們很難指望僅僅通過這樣一次峰會,就能讓國際社會在這個利益糾結的問題上完全達成一致,特別是要想讓華爾街的金 融大亨們放棄誘人的巨額利益更是談何容易。

當年,在那部著名的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最後,年邁的女主角羅斯在對晚輩們講述完自己與傑克的浪漫往事後,用這樣一句話提到曾是她未婚夫的 鋼鐵大王之子霍克雷的結局,“他在3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破了產,最後開槍自殺了———我是在報紙上看到的。”雖然這只是電影中虛構的情節,但多少可以反映 出上世紀30年代那場席捲世界的大蕭條所帶來的人間悲劇。而在時隔80年後的今天,經濟危機依舊,人間悲劇依舊。

如今,在金融危機一周年的日子,洛克菲勒CEO麥克唐納再次以他的自殺“殉葬”金融風暴,不能不說是對華爾街的一種莫大諷刺。歷史的劇本不斷翻 新,但悲情主題百年不變。是否該為麥克唐納們的死討個說法?這或許是美國的金融監管者永遠也解不開的“死結”。匹茲堡峰會,能夠解開它嗎?

 南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