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博弈之道
說到競爭,學術上的詞叫做博弈。博弈這個詞,一些人也許會比較陌生,這個詞在經濟學領域比較熱門,但博弈其實是一種日常現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的博弈的局面。各種棋類游戲,如像棋、圍棋、五子棋等;牌類游戲,如紙牌、麻將等,都屬於博弈。博弈論的英文為“game theory”,直譯過來就是“游戲理論”,可以說,游戲就是博弈的典型體現。
當然博弈並不僅僅是游戲,從夫妻、家庭成員的關系協調,到公司之間利益的爭奪,再到國家之間的戰爭,這些都屬於博弈概念的範籌。可以說,博弈就是人類生活的主題。因此,認識博弈,了解博弈顯得非常重要。中國人很早就對博弈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典型的就是《孫子兵法》一書,此書不僅詳細列舉了各種兵家博弈的局面,並給出了各種破解的方法,可以說,是一本博弈論專著。現在我們都知道,《孫子兵法》並不僅僅是言兵之書,若能領會孫子兵法的精神,在經濟活動、國家的政治交往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助益。
《孫子兵法》中的策略,大家都比較好懂,但是其中博弈的規律,則需要有較高的悟性才能把握。在《孫子兵法》的首篇中實際上已點明了全書所闡述的用兵之道,在“始計第一”篇中有雲:“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從這段話,我們很自然的想到了老子道德經中的“反者道之動”原理,孫子兵法正是老子思想的具體演繹。
的確如此,老子道德經中有同樣的用兵之道,如第六十八篇:“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第六十九篇繼續闡述:“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正由於這兩篇的內容,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者甚至認為道德經就是一部兵書。當然,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老子道德經的重點是闡述“道”的原理,而用兵之道,只是“道”的一種運用。事實上,老子是根本反對用兵的。如在第三十一章中說道:“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在第四十六章又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可以看出,老子本質上反對戰爭,認為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
戰爭是古時候最重要的博弈活動,老子反對戰爭,是因為戰爭本身是失道的表現。老子並非不懂戰爭這種博弈之道,相反,老子深知戰爭的規律是與道相符。老子所談的用兵之道,只是用來闡述道的原理,其目的不是教人如何用兵。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博弈之道,就是老子之道的具體體現。那麼,用我們現代的眼光來看,老子的理論,有沒有現實意義?或者說,老子之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