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科學論道4

四、體會佛學的空
   我們先從佛學的一些基本思想出發,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與現代科學相契合的地方。
  
  中國人其實對佛學思想多少都有一些接觸,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樣的句子,大家多少都有耳聞。但要說佛經上到底講了什麼道理,恐怕就沒多少人能說得很清楚。這並不奇怪,深奧難懂,這點和現在的理論物理學一樣,這也許是佛學與現代科學的第一個共同點吧。但我們把二者放在一起來看,會發現要比單獨看佛經或單獨看量子理論更容易理解。
  
  佛家認為,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實際上是一種虛幻的假像,並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說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麼佛經中說的“空、幻”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心經中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樣的句子,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我們常人一般都認為現實世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為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感知到了這個鮮活的世界。放眼望去,碧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鳥兒在輕聲鳴唱,可愛的孩子露出燦爛的笑顏。這一切,如此生動而真實,怎麼可能是一種虛假的幻像呢?誠然,這一切是生動而真實,但這也很有可能僅僅是我們自己的一種主觀感受。我們能看到顏色,是因為視覺神經細胞感受到了不同振動頻率的光波的刺激,視神經將這種振動傳達給我們的意識,而我們的意識就將不同頻率的振動翻譯成不同的顏色,這樣,我們就“看見”了各種不同的顏色。但是,所謂的顏色,其實是我們意識自己制造的一種感覺,外部世界並沒有什麼客觀的“顏色”存在。同樣的,所謂的聲音,也是我們的耳膜和聽覺神經接受到外界聲波的振動刺激後,將這種振動傳達給我們的意識,而不同頻率的振動在意識中則體現為不同頻率的聲音。外部世界並沒有什麼客觀的“聲音”存在,所謂的聲音是我們自己意識的產物。同理,我們所嗅到的氣味,嘗到的美味,接觸到的光滑、粗糙等感覺,都是意識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所謂的客觀世界,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了知其確切面目。
  
  對於這樣的認知,西方的大哲學家康德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即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都是經過我們自己的意識轉化後的認識,而世界真正的面目,康德稱為“物自體”,是我們永遠無法認知到的。既然如此,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品嘗到的、接觸到的一切,僅僅是意識的產物,是意識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映,那麼我們如何能確認這一切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而康德所謂的“物自體”到底存不存在呢?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及“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等句子,表達的正是以上所分析的這種含義。在佛家看來,現像世界,僅僅是意識的產物,沒有任何實在性,我們每天生活在自己意識制造的幻境中,認假為真,因此逐漸迷失了自己本來清靜的本性。
  
   對於佛家所說的這種“空”和“幻”,沒有經過長時間思維訓練的人是很難想像和體會的,而這種空幻的感覺也不是任何語言文字可以表達,佛家常用的一個比喻,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來表達這種體悟的不可言傳性。
  
   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什麼是空,什麼是幻,我們可以做一個思想實驗:
  
  假設在未來的某一年,科技已經足夠先進,量子計算機已研制成功,對人腦的生理機制也有了重大突破。在這樣的基礎上,一家網絡游戲公司開發出了一款網絡游戲產品。該產品的原理是:通過與大腦接觸的一個微型芯片,將人的所有感覺神經(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信號與該公司服務器上運行的網絡游戲平台進行無線連接,由於量子計算機的處理器、內存都異常強大,基於互動分形函數的軟件設計得也非常精細,虛擬世界裡的場景和現實的場景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與虛擬世界裡物品接觸的感覺和現實世界裡的感覺也是一樣的。那麼,現在請想像,你自己現在就在這樣的游戲中!你現在所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和感覺到的一切都是虛擬的……維持這樣的想像五到十分鐘,能否體會到一點空和幻的感覺呢?
  
  當然,千萬不要誤解佛經上曾說過我們是在一個網絡游戲中,這只是個比喻,但佛經上說的空、幻,和在實驗中體會到的空、幻是一樣的。在這個實驗中,我們一樣可以“看”,也可以“聽”,甚至還可以通過虛擬的身體去觸摸虛擬的物品而感覺到虛擬物品是“真實存在”的。這樣的虛擬環境,並非不可能實現。事實上,類似的虛擬現實技術正在蓬勃的開展,許多項目已進入商業的運作之中。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又譯作靈境、幻真)是近年來出現的高新技術,也稱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VR是一項綜合集成技術,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對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作用。使用者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3D世界影像傳回以產生臨場感。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CG)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概括地說,虛擬現實是人們通過計算機對復雜數據進行可視化操作與交互的一種全新方式,與傳統的人機界面以及流行的視窗操作相比,虛擬現實在技術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目前,一些國家已經利用這種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出了士兵作戰訓練、外科醫生手術訓練等仿真訓練系統。
  
  對於以上思想實驗中的虛擬環境,也許有人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電影《黑客帝國》裡有類似的情景,美國的一個當代哲學家希拉裡·普特南在其一本《理性,真理和歷史》的著作中也引述了一個叫“缸中之腦”的一個思想實驗,說的也是相似的情景。但是要說這種創意的來源,還是要追溯到2500年前的釋迦牟尼。
  佛家認為,我們每個人,就像身處在一場三維的立體電影當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虛幻的。我們看平面電影時,電影畫面其實是由一幀一幀靜止畫面連續放映而成,電影中的人物景像只不過是光影的把戲,三維空間中的我們並不會把二維電影中的畫面當作是真實存在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處在一個三維的立體電影中,就像剛才的思想實驗描述的那樣,我們還有把握作出同樣的判斷嗎?我相信沒人敢有把握做這樣的判斷。霍金在2002年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所作的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的公眾演講中開玩笑說:“也許我們真的只是一個被連接起來的巨型的計算機模擬系統,我們發出一個啟動信號,擺動一只虛構的腳,踢在一塊虛構的石頭上,計算機發回一個表示疼痛的信號!我們未必不是一些被外星人在電腦游戲裡擺弄的角色!”
  
   是的,我們沒有辦法判斷自己是否處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但是我們有辦法用佛學的原理判斷霍金的外星人控制說、網絡游戲的思想實驗、《黑客帝國》場景以及“缸中之腦”實驗是不可能實現的,具體的論述將在後文提及。
  
  如果大家有了那麼一點空幻的感覺,可以更好的幫我們理解佛家的理論,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一種理論好像太不可思議,也太科幻了!但是,兩千年前的佛經上寫得清清楚楚,佛家的理論的確非常不可思議。其實拋開佛經不說,現在物理學家的宇宙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一樣是離譜和科幻的,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多宇宙論”。該理論認為,真實的宇宙是一種高維度的宇宙(超弦理論認為是十維),我們目前這個空間加時間的四維宇宙只不過是若干低維宇宙之一,我們看到的這個現實世界其實是整個高維宇宙波函數的一個投影,我們就像可憐的二維平面人無法想像三維空間的情況一樣,我們也無法想像更高維的空間是怎樣的。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無法想像,物理學家們也同樣無法想像,因為所謂的高維空間只是數學推導的結果,並不是任何人可以在大腦中構想的。
  
   既然是同樣的科幻,科學與佛學也就可以彼此握握手,不要再五十步笑百步,大家坐下來就具體的問題來具體探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