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貶值的“強勢美元”

貶值的“強勢美元”――美元崩潰論批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246b60100h0o7.html
2009-11-19

美國《新聞周刊》提到,過去全球旅遊,給服務生小費最好的貨幣,就是美元。但隨著美元不斷貶值,美國人到墨西哥出差,卻發現當地人不願收到美元的小費。 “過去你給他們美元,他們對你笑;現在卻把外國人給的美元當成侮辱”。

這個故事說明了美元在加速貶值是全世界人們都知道的事。世界最大強國,其貨幣為什麼還會貶值?是不是由此可以說,美元現在不是強勢貨幣了?

必須指出的是,所謂“強勢美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美元的信用價值強勢,就是說與其國家財富和創造財富的潛力相匹配;二是指美元在供求市場上的供需關係是賣方市場,即供不應求。就是說,即使美元貶得一文不值,但是如果美元“需求”強勁的話,它一樣是“強勢貨幣”。

這就是本書開宗明義就提出的,法定貨幣,包括美元,都是紙,都是虛幻之物,只不過被人們廣泛接受而已。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就是美元背後的旁注。 “在匯率市場上,各國法定貨幣的價值――相對於其它貨幣的價值,或者說匯率,不僅取決於它的信用價值,還取決於'供需關係'”。

2000年1月到2007年4月之間,全球外匯儲備增加了5.2萬億美元。有史以來累積的所有外匯儲備,有四分之三是最近10年內積累起來的,其中90%來自亞洲,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元。這使美元得以保持堅挺,並為美國的貿易赤字提供了資金。這是美元貶值卻能保持“強勢美元”的基礎。

瑞士法郎是歷史上包括今天“信用價值最高的”,但它不是強勢貨幣;美元信用價值也許目前不是“強勢”,但它卻是長期以來的實實在在的“強勢貨幣”!

這是我們看待美元貶值的一個最重要的出發點,這也是某些主流學者和媒體自誤不知、誤導大眾的一個“盲點”!如果因為美元的貶值就妄言美元崩潰,實在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短視;此種論調誤國誤民!

毋庸諱言,美元確實是在加速貶值通道中。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每個月編制的“主要貨幣美元匯率指數”(Major Currencies Dollar Index),是美元對包括歐元日元等七種主要貨幣匯價的加權平均,被稱為“金融市場對美元看法的溫度計”。該指數以一百為基準,下跌時表示美元貶值,反之則代表美元升值。

從1971年起,這個指數從未低於80,但從2002年2月開始,它卻從高峰一路急轉直下,2008年4月竟然跌破80,9月更創下歷史新低:76――這意味美元對這些貨幣貶值近四分之一。

美國學者邁克爾·赫德森在其《金融帝國》指出,“從美元取得壟斷地位到1960年,美元之所以支配世界經濟,是因為它的債權國地位,在這之後,美元的支配地位卻是源於它的最大債務國地位,而且美國決策者發現,他們的槓桿作用與之前作為淨債權國一樣強大。”

這是教科書上沒有的經濟現象!

美國的淨債權在1980年達到頂峰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3%,直到1989年美國都是債權國。自那以後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使美國變成世界上最大的淨債務國。目前美國淨債務達到其GDP的20%,在可預見的將來,據說要達到GDP60%的規模。

毋庸諱言,美國從債權國變為最大債務國是由於其國際收支和財政赤字引起的,但是美國雙赤字都是人為的,是美國金融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美國操縱的美元貶值實現的

首先,美元貶值,減輕了美國外債的清償成本。

通過持續擴大地濫髮美元,美元盈餘國家就得增幅與美元等價的本國貨幣,這將導致他國的貨幣擴張,美國將其通貨膨脹傳遞到國外。隨著外國通貨膨脹價買入美國商品和資產,世界商品和資產降格將上漲,世界物價的上漲又逐漸地抵消“過剩美元”的價值。

從而,以當前世界產出計算,美國官方外債的價值縮減。如果十年後物價翻一番,未清償的美國外債的真實價值就會縮水一半。這樣的貨幣調整過程將使美國能夠以貶值的美元清償其外債。也就是說,美元可以兌換最大量的外匯,一方面為美國投資者接管外國經濟體融資,這些投資者藉入的美元到償還時,美元的匯價已急劇縮水。因此,美國投資者能夠以“廉價”的美元償還債務。

根據1968年至1972年物價和匯率計算,美國財政部拖欠全世界的中央銀行的750億美元債務,以藉入原始債務時的購買力計算,可能只需要不到400億美元就可以清償。換言之,根據金價重估的程度,若以金塊清償750億美元債務,根據1974年底以一盎司兌換200美元計算,那麼借入美元的金價不到最初價值的1/5。

據測算,自2002年以來,美元年平價貶值18%。石油和黃金的價格暴漲以及資源類產品的價格走勢正是這種結果的寫照。

相對於貶值的美元和赤字美國,國際收支盈餘國家不外乎有三種選擇,一是通貨膨脹;二是貨幣升值或浮動;三是增加美元儲備。所有這些措施均有利於美國,外國增加進口(特別是從美國)和削減貿易堡壘的政策也同樣對美國有利。

美國實際上就是這麼做的。

如果說當時的美元走軟的貨幣政策,還使當時的美國經歷了痛苦的通貨膨脹過程,那麼21世紀後,正如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美元盈餘國家為獲得更多美元競相貶值本國貨幣,導致了大量低價商品進入美國,控制了美國的物價和工資,維持了美國的可以容忍的通貨膨脹率。

其次,美元貶值還有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和國家戰略意圖。

讓我們先看美元對歐元的貶值。

歐元誕生後先是經歷了一段貶值的短暫歷史,從1999年1月1日的1歐元兌1.19美元,一路下跌到2000年9月的1歐元兌0.82美元。這是美元打壓歐元的結果。

對美元的首次升值浪潮是自2002年開始的,隨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進行,美國開始了大規模的貨幣膨脹步伐。歐元兌美元比例最高時達到2008年的1歐元兌1.56美元。

有分析認為,歐元升值是1985年關於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歐盟版本,即便沒有正式的協議文件,其戰略意圖遠不止是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

抬高歐元的戰略意圖是促使之落入與日元一樣的地位,成為美元霸權的從屬貨幣。 “廣場協議”的整個作用在於把維持以美元標價的美國貿易逆差的成本,以及由此而帶來的社會經濟陣痛的代價從美國轉嫁到日本。

1985年以後,美元相對馬克和日元的貶值趨勢既沒能阻止日本和德國向美國貸款,為其外貿赤字提供融資,同時也沒有阻礙美國巨大的養老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外投資。

當前歐元所發生的變化根本無法說明美元已開始衰退,而是說明了歐元正開始轉變為美元的從屬貨幣以支持美國的債務泡沫。

由於日元、歐元以及現在的人民幣等非美元經濟體積累的是以美元標價的貿易順差,維持合適的美元價值以支撐美國永久經濟增長的成本,已被轉移到這些非美元經濟體,它們的明顯特徵就是工資長期相對較低和國內消費持續低迷。對於工資已經很高的歐盟和日本,懲罰就是削減它們傳統的社會福利和就業保障。

中國目前雖然是全球第一大債權國,但還是被迫不得不向全球最大的債務國美國尋求其可以任意發行的以美元標價的資本,來為中國的出口貿易融資,從而也為美國不斷增多的貿易逆差融資。

龐大的美元外匯儲備只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國資產,尤其是美元國債。其中貿易盈餘的美元甚至還沒有轉到中國中央銀行,就被計入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美元頭寸仍然留在了美國,中國賺取的只是“紙上富貴”。

這也是眾多新興經濟體和石油出口國等貿易順差國的命運。

即便如此,在美國的戰略家眼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卻是美國強勁經濟的附產品,這是因為美元估價過高,美國比其貿易夥伴增長的更快和更有效。

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歐洲和亞洲的財富也在快速增加,外國財富將繼續蜂擁流入美國金融市場,這可能導緻美國經常項目赤字連續維持在高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造成其淨外債集聚上升。由於資本投資的“本國偏好誤差”,外國貿易盈餘還會選擇美國,為其貿易赤字融資。

一句話,日益上升的貿易赤字正如強勢美元符合國家財政赤字一樣,也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美國接受的國際資本流入規模逐年增大。目前美國實際上利用著全世界淨儲蓄額的約70% 。美國第一波士頓銀行估計,目前美國每天需要30億美元的淨資本流入才能維持運作。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07年年世界貿易順差國的總盈餘達1.68萬億美元。前10名(中國、日本、德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瑞士、挪威、科威特、荷蘭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產生的盈餘超過這一總數的70%。

與此同時,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吸收”了這一總數的44%。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四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都存在泡沫——吸收了世界經常項目收支順差的63%。

這意味著資本的一個巨大轉變,資本流向了幾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變成了“窮國養活富國”的現實。

外部的局勢越混亂,美國就越安全,外部的經濟體越動盪,美國就是資金的避風港。為了迫使全世界的資本更多流入美國,美國不惜以其強大的軍事武力(其戰爭開支也是由非美元經濟體融資的)在世界挑起爭端和發動一個又一個戰爭。

這也是傳統經濟學課本上沒有過的現象: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淨資本輸入國!

世上只有以強欺弱,到了美元這兒,卻是“以弱趨強”,美元刀真是煉得了百變金剛之身――貶值的美元卻還有強勢的需求,其原因,正是美元債務國們(包括中國)送到美國的美元提供給美元的能量和法力!

那麼,美元是不是就會一直貶下去呢?

對於美國這樣的國家,允許貨幣貶值只是戰術上的調整。

對歐洲日本,美元會維持“弱勢”;對新興經濟體,美元仍然維持強勢。美元即使貶值,美元仍然是“強勢美元”。美元升值也是在維護“強勢美元”的戰略追求。

一言蔽之,美元升值貶值其實並不重要,這是戰術考慮;維持對美元的強大需求,即“強勢美元”,則是戰略層面的考慮。

不要忘記,美元貶值是侵吞別國財富,美元升值一樣是對非美元經濟體的一次“收割財富”的機會,是又一次的“財富剝削”。

在各國呼喚美國採取強勢美元的情勢下,美國可能“果斷”地升值美元,操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採取裡根政府的“兩高一低”政策:提高聯邦存款利率,提高美國政府國債收益率,降低美國工商業稅賦。

通過事先持續的美元貶值迫使新興經濟體難以控制高通脹,而被迫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經濟硬著陸。而投機資本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就便會大量拋售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買回美元,從而造成金融動盪。趨利資本(美元)撤出大宗商品市場,貿易盈餘大幅下降,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股市暴跌。資金大舉回流美國。

進而,在美國經濟欣欣向榮的同時,擁有世界資源壟斷地位的美國,可選擇在高位賣出石油、黃金、武器還有糧食等,回籠美元;還可以抄底收購危機國的實體資產和控制他國產業,繼續結算世界經濟......

美元若大幅升值,資本開放的大量新興市場國家又將面臨一次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和貨幣保衛戰,這將是又一場“不對稱戰爭”。

升也好,貶也罷,美元刀還是美元刀,不過是刀法有變,但其殺氣仍在。

總而言之,不管是美元貶值的“強勢美元”還是美元升值的“強勢美元”,強勢美元是美國的貨幣戰略和地緣政治的必然選擇。美元貶值是其戰術考慮,一旦貶值影響到“強勢美元”的戰略,美元就會升值,繼續維持其強勢美元地位。而且,不管美元在一升一貶兩個回合中還會收割大量的實物財富和經濟利益。

其實美國對美元升貶的戰術和強勢美元的貨幣戰略的兩手運用,早在1973年與黃金脫鉤後就已經成型,並一直貫穿於今天。

這種戰略幫助美國贏得了冷戰,摧毀了俄羅斯的經濟,摧毀了非美元經濟體的主權信貸和自主經濟訴求;並成功地把歐元、日元變成了其“附屬貨幣”,把歐洲、日本變成了美國的“衛星國”;把新興經濟體變成了美元霸權下的“金融殖民地”,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越來越具備“半資本半殖民地”國家的特徵.... ..

正義的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赫德森這樣說道:

“從未來回顧現在的時代,它將被視為一個美國與其它國家顯著不對稱的時代。歐洲作為金融玩家的鼻祖,即使此前領受過美國採取債權國戰略的歷史,也未能學會與美國人玩這種國家金融大遊戲。

歐洲、亞洲和其它國家都不能設計一種新的國家經濟秩序,使各國的經濟收益為其國民經濟服務,而是被迫將之輸送給美國。但更為重要的是,歐洲和亞洲都沒有走替代道路的政治意志。

“在最高程度上,人們可能會責備經濟理論本身,特別是責備它未能提出相應的功能範疇,以幫助更多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普通民眾理解美元和美國的戰略。不理解這些戰略,就不可能創建美元後的世界......”

文章摘自[美元刀――美國全球經濟殖民解析] 一書(見“美元真的會崩潰嗎“一章)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7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