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舉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旗幟。
閱讀提要: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新自由主義在世界範圍內興起以來,不公正在許多人的教科書裡,第一次不加掩飾的成了歷史發展的動力。似乎擴大不公平,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現代化,進而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這種理論,將公平和發展對立起來,將公平和效益對立起來。它們認為,世界上的弱勢群體,弱小民族,和弱小國家必須為自己的弱小承擔100%的責任,必須為效益低下負責任。一種以擴大不公平,甚至是以不公平為支點的經濟模式,在世界範圍內泛濫。這種體制為了提高競爭,忽視結果公正,而強調“程序公正”。但是,“程序公正”並不等同於“公正的程序”。結果,在世界範圍內,精英集團開始大規模的通過壟斷或控制程序而達到“體制尋租”的目的。全球化就是“美元體制尋租”的體系。在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在某種公平體制的倒塌的同時,中下層人民被全面的排斥在“程序”之外。這種追求不公平的經濟模式,最終導致了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被證明是真正低效益的體制。中國要堅決抵制這種旨在擴大不公平的體制。稍稍懂得經濟學常識和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公正帶來持續的效益。
新自由主義把公正仍在地上的同時,也把弱小國家和弱勢群體仍在地上。我們要把這面旗幟撿起了,讓它高高飄揚。不公正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擴大不公正不是歷史的創新。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挑戰。新自由主義的危機表明,擴大不公正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有人指出中國要繼承人類的共同遺產。公正同樣是幾千年人類思想的重要遺產。新自由主義無法壟斷對人類遺產地定義。新自由主義沒有權力要求人類只繼承那些符合符合新自由主義有色眼鏡的遺產。
將公平同無效益聯系起來,將不公平同高效益聯系起來,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假定。但是這是一個欺騙歷史的假定。全球化體系是一個不公正的體系。國際經濟體系中財富的逆向流動,金融資本主義的統治,從本質上講是一個低效率非均衡有危機傾向的體系。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這兩個歷史命題是虛假的命題。那個命題是,政府干預既不自由也無效益。那個命題忽視了,沒有政府的恰當干預大多數人更不自由,經濟更無效益。據IMF估計,這次金融危機,全世界的損失將達4.1萬多億,而美國高達2.1萬億。難道這是效益?不受控制的金融資本必然走向繁榮—破裂的周期性危機。這種危機打破了多少民族崛起的夢想,損失了多少資源。難道這不是浪費?新自由主義在世界範圍內擴大貧富懸殊,甚至把擴大貧富懸殊當成推動效益的手段。多少人因此而無法受到正常的教育,多少人因此而無法享有衛生資源。從宏觀的角度講這難道不是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難道不是低效益?全球化導致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被大量循環到美國,包括中國2萬億左右的國民儲備,成為虛擬資本,沒有轉化為中國的生產能力,對中國而言是高效益?世界範圍內,富有階層的奢靡和貧困階層的困苦並存,難道不是低效益?人類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什麼?難道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金字塔頂部的人享有大多數社會財富,這就是高效益?
從單純的經濟效益來看,幾千萬熟練工人下崗或被迫提前退休,難道不是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和巨大的低效益?業已建成的工業體系的大規模解體,業已建成的工業基地的大規模的萎縮,很難被解釋成高效益。即使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那些“正統”的經濟學,也會指出這二者是對一個國家潛在經濟產出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巨大抑制。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中下階層被邊緣化,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極大的打擊和抑制。即使在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這也是低效益。
對中國廣大的企業而言,不公平也是效益低下的根源。不公平導致中下階層收入相對減少或萎縮,導致總需求的萎縮。總需求的萎縮導致企業面臨市場萎縮,盈利下降,和效益下降的壓力。
反過來,斯大林在二十幾年內把前蘇聯建設成工業強國不是效益?毛澤東同樣在二十幾年內,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中國建設成完整的經濟和工業體系,不是效益?
我們曾經分析指出,新自由主義把人類關於公平的爭論轉化為對自由和效益的爭論,進而指責政府干預,公有制是不自由和低效率的根源,甚至認為公平本身是效益低下的根源。在新自由主義看來,擴大差距,擴大不公平就是效益。所以,世界範圍內,新自由主義的改革都是以擴大不公平打破公平為出發點。新自由主義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打破基本的公平竟然公開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手段!裡根撒切爾的新自由主義,放棄對弱勢階層的關懷。撒切爾夫人說 “沒有社會,只有個人”。歷史的倒退成了先進。推動歷史倒退的人被推上了祭壇,而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則受到百般攻擊。在有些人的眼中,勞動者似乎成了必須用貧困來鞭打的動物。否則就沒有效益。
新自由主義不僅偷換關於公平的爭論,而且還用會計效益偷換經濟效益。新自由主義沒有效益!金融資本主義的繁榮-破裂的周期性表明,新自由主義沒有效益。新自由主義聖經不是為大多數人寫的。市場經濟和新自由主義的所謂自由是資本的自由,所謂的效益是資本的效益。效益有許多層次:會計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新自由主義在攻擊公有制和政府干預的時候,混淆了這些效益的界限,甚至干脆用會計效益取代一切。資本追求的是會計效益。假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帶來會計效益,對資本而言是低效益。資本追求的是盈利,而所謂盈利是一種會計估價。盈利並不代表經濟效益。了解經濟運作和企業運作的人都知道,盈利和經濟價值不是一回事。以金融資本為例,在泡沫時期,金融資本擁有大量的非流動性資產。這些資產以模型定價,這個模型依賴一定的內在回報率為假設。這樣獲得的會計利潤完全不等同於經濟利潤。正是因為資本追求會計利潤,美國才會有那麼多的上市公司,出現會計作假的問題。
這種會計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差別在美國最近對會計規則的改變上可以反映出來。按過去的規定,許多金融機構持有的證券,必須按市場價格定價。在美國金融危機中,許多金融機構的低流動性資產的幾乎沒有市場,或者市場價格非常低。比如1元只能買20美分。這種按市場價格定價,導致許多金融機構資產減值,出現虧損,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下,美國改變了這個規則。這類資產可以用管理層的未來現金流來估價來估計。有些大金融機構在一季度的報表中,因此而記錄了20多億美元的收益。該企業的經濟價值沒變,然而會計價值增加了。為什麼資本追求的是會計價值?所謂利潤,成本等都是會計估計。
至於在合法的範圍內操縱會計程序,更是一種普遍的現像。新自由主義過分強調會計價值而忽視經濟價值,加劇了資本和勞動的對立。比如一個企業生產了100元錢的產品,盈利10元。同一個企業,同樣生產100元錢的產品,由於降低了勞動者的報酬,盈利15元。這個企業產品的經濟價值不變,然而會計利潤增加了。這只是會計價值和經濟價值差別的另一個例子。新自由主義沒有權利把會計效益和經濟效益混雜在一起。過分追求會計效益最終導致經濟效益的下降。利潤不等同於效益。新自由主義一提及效益,就講到利潤,利息等的。然而,生產有三要素:土地,資本,勞動。不同的要素有不同的效益標准。土地是地租,資本是利息,勞動是工資。效益就是投入和回報的關系。提高效益對土地而言是提高地租,提高效益對資本而言是提高利潤,提高效益對勞動者而言是提高工資。這三者是彼此矛盾的,彼此消長的。然而,新自由主義只用地租和利潤來衡量效益。而把勞動的效益,偷換成勞動生產率。新自由主義的這種歧視勞動的所謂效益觀,應當廢棄。勞動的效益應當和資本對等。會計效益和經濟效益間應當平衡。然而,在資本主導的經濟體系裡,這種平衡不可能為資本接受。這就是為什麼必須要有政府干預。沒有政府干預,對勞動者而言,經濟發展不帶來效益,甚至導致工資停滯,甚至下降。
一座分裂的大廈不是一座能長久聳立的大廈。一個被財富撕裂的社會,不可能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我們要把被新自由主義顛覆了的歷史,和天空顛覆過來。人類不能永遠倒立著生存。新自由主義不是人類歷史的必然,追求不公平不是人類歷史的必然。一定程度的公平和效益並存,是人類追求的理想。公正不止限於追求程序的公正,而且要追求公正的程序,追求結果的公正。公正是提高社會福利的一種手段。公正最終能創造出巨大的需求,從而推動效益的提高。公平和效益的平衡,將為社會的共贏創造條件。
公平的價值不能由抽像的邏輯來書寫。公平的價值必須通過體制變革來實現。追求公平,要改造新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要改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