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

高舉獨立自主的旗幟

《中國危局》--21世紀的諫言書
作者:黃樹東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09-11-16
http://www.wyzxsx.com

《中國危局》—21世紀的諫言書

黃樹東



////本文是《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有人簡稱《中國危局》)一書的後記。新增加了讀者導言,並略有增刪。////

歷史長河,大浪淘沙;興衰相替,環環相因。人類歷史到了21世紀出現了幾十年未有之大變局。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在自身規律的推動下出現了歷史性拐點。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歷經滄桑,閱盡興廢,相存不絕。我們曾經把握住歷史提供的機會創造出光輝燦爛的過去。我們的民族怎樣才能在今天再次把握歷史提供的機會,順勢而博,調整戰略,減少損失,再造輝煌,實現崛起?這是每一個赤城的華夏子民都關心的問題。



一.高舉獨立自主的旗幟。

閱讀導言: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大國博弈的歷史表明,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政治獨立;沒有經濟戰略的獨立,就沒有國家對外戰略的獨立。一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經濟主導權的民族,也就在同樣的程度上失去了捍衛自身戰略利益的主導權。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獨立或經濟利益,被世界市場尤其是主要戰略博弈者所控制的時候,“韜光養晦”將從自主的策略選擇,變成不得不為之的戰略歸宿,在許多情況下,無法按自己的意志和自主的方式來伸張和捍衛自己的利益。這是國家博弈的邏輯。在二戰以後的當代經濟歷史上,有一些失去了經濟獨立的國家,在國家博弈中,不得不吞下損害國家利益的苦果,進而從雄心勃勃的挑戰者,淪為長期衰退的二流跟班。中國要站在人類歷史的肩上,吸取別人的教訓。對外經濟戰略,必須服從國家總體戰略。經濟戰略必須服從國家的總體戰略。中國經濟一定要妥善處理,融入世界和獨立自主的關系。融入世界必須建立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經濟獨立是美國第一人財政部長,為美國制定的經濟戰略。美國是在經濟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加上保護主義,走向權力的金字塔的。



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每個民族崛起的不二法門。是對過去的總結,對未來的預測,是中華民族崛起過程中的必然選擇。毛澤東關於建立獨立經濟體系,關於建立獨立工業體系,關於地區,階層,產業平衡的思想,透徹的指明了經濟體系的完整和平衡,與經濟獨立的關系。在毛澤東的經濟思想裡,沒有經濟體系的完整就沒有經濟的獨立;而沒有經濟的獨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主!民族產業的肢離破碎,外國資本的掠奪式競爭是毛澤東要取消的對像。毛澤東的經濟思想,還體現在他藐視困難的崇高和浪漫。“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可以寫最新最美的文字,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只有對自己的事業和民族無比自信的人,才有這種自信和自豪。這種自信和自豪就是走自己的路敢於創新。這種自信和自豪開創了中國最繁忙的創新時代。沒有這種自信就沒有今天支撐起中國安全的那些關鍵技術。在毛澤東的經濟思想裡,沒有自曝,自欺,和自棄。沒有盲目崇拜別人,沒有寄希望於他人。戰略家的毛澤東知道,寄望於人,最後就是受制於人。

國際交往要有精確的成本風險計算。全球化和融入世界究竟帶給了中國什麼?全球化不是歷史的必然。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災難,就是經濟依賴。

中國要改變出口導向,不能走金融全球化的道路。中國的崛起,不能走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和財富輸出的道路。

全球化正在全面抑制中國經濟的創新能力。有些人認為全球化是將世界經濟,社會,政治整合在一起,擴散和轉播現代化。然而,1)世界貿易組織和發達國家通過知識產權和技術封鎖,實施對技術的控制;2)迫使中國放棄高科技產業的保護,對高科技產業實施零關稅,打擊中國內部的高科技產業;3)通過干預中國產業政策的方式,遏制中國自我創新的能力。WAPI就是一例。我們對外開放戰略支點曾經是:通過開放而獲得先進技術。過去有些觀點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沒有開放,沒有通過開放而獲得先進技術。然而,殘酷的國家博弈現實是,全球化已經不僅不能帶給中國技術,反而遏制了中國的創新能力。在世貿框架下,全球化不是發展中國家擺脫落後的途徑,而是持續落後的原因。

全球化的目的對外開發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出口導向?是為了增加美元儲備?是為了發揮落後產業的優勢?全球化導致中國經濟依賴別人的市場,幾乎高達2萬億美元的國民儲備以美元或美國其他虛擬資產的形式掌握在美國手中。而我們自己卻面臨內部發展嚴重抑制的困境。全球化的導致中國的貧困。全球化導致中國產業的扁平化,低端分工。中國需不需要這種全球化?

在對付經濟危機的今天,中國應當堅決反對保護主義。

但是就中國崛起的長遠戰略選擇而言,中國的現代化呼喚保護主義。貿易戰略是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貿易戰略必須服從國家安全。

有人認為在保護主義政策下建立的產業無法經受國際競爭的檢驗。這是一種誤解。

反對保護主義的全球化論必須面對歷史。歷史上的強權都是通過保護主義發展起來的。英國和美國。尤其是美國在內戰以後,實施了高達49%以上的關稅保護。當時歐洲的許多經濟學家許多政治家,對美國進行論調相似的指責。這些指責有些源於天真,有些是不懷好意。然而歷史在美國一方,不在那些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和不懷好意的人手中。通過保護主義發展起來的美國,不僅經受住了國際競爭的檢驗,還在這種競爭中登上了世界權力的頂峰。全球化卷走了拉美奇跡,全球化讓日本進入漫長的停止,全球化導致亞洲金融危機。全球化究竟催生了那一個經濟強權?全球化30年了。從1985年戈爾巴喬夫到現在,也已經24年了。其間還包括普京挽狂瀾於既倒的8年,俄羅斯綜合實力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24年!斯大林用了不到24年時間,將前蘇聯建成了一個工業化的強國,為最終打敗希特勒提供的物質基礎。發展道路的優劣自有歷史評論。一部分人由於信仰和利益原因,可以暫時打扮歷史,但是歷史終究會抹去那些塗在她身上的偽裝。

反對保護主義的全球化論必須面對自己。全球化認為,中國通過保護主義發展起來的企業,無法承受國際競爭。他們的邏輯裡有一個暗含的前提,那就是:中國國內的競爭不是有效的競爭。國內競爭低於國際競爭。他們必須回答,為什麼在中國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不可能產生有效的競爭,不能通過國內競爭在幾十年中培育起強大的現代工業。是不是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連西方的競爭也比中國有效。其實這種自卑自棄的觀點,本來就不能理解中華民族要搶占現代化高峰的雄心壯志。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國圓,西方的競爭不比中國有效。

反對保護主義的全球化論必須面對基本的邏輯挑戰。全球化認為,中國高端產業弱小,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所以不能實行保護主義,只能走開放的道路。正是因為產業弱小才需要保護。明知弱小而不保護,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無知。如果通過保護主義,中國不能發展起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難道門戶開放就可以?他們的邏輯裡有一個荒謬的前提。他們一方面認為,保護主義不能發展起中國的現代工業,另一方面卻又認為在國際資本的殘酷打擊下能夠建立起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保護不能發展,而備受摧殘還能成功?其實他們的真正用心,是中國必須放棄現代化進程,放棄培養新型產業。如果,中國不保護高科技產業,中國在高科技方面只能依賴強權。全球化把本來簡單的道理弄得很復雜。道理很簡單:正因為中國在某些現代產業裡還相當落後,所以才需要保護。因為弱小,才需要保護。

反對保護主義的全球化論必須面對中國。全球化認為,中國通過保護主義發展起來的技術,無法承受國際競爭。這種邏輯認為競爭就是一切。他們認為,保護主義發展起來的現代產業,無法承受國際競爭,所以中國不能通過保護主義發展現代產業。這是競爭就是一切的邏輯。似乎一個國家產業發展的目的就是要接受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指出,競爭不是目的,競爭不是一切。中國發展現代化產業的目的,不是為了接受國際競爭,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為了中國人民自身的需要,為了中國經濟的獨立和完整。在國家博弈中,在中華民族的崛起過程中,我們需要有選擇的競爭。任何競爭必須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必須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益的競爭我們介入,無益的甚至有害的競爭我們保護。中華民族介入國際競爭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崛起。所有的國際競爭必須符合中國的利益。有如戰場博弈,不打對自己不利的仗。有位偉人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國家博弈和國際競爭,呼喚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我們要堅決把國際競爭從神龕上拉下來。神聖的不是教條主義的國際競爭,神聖的是國家利益。

與保護主義相應的是出口導向。中國經濟是為了中國人民自己的福利,還是某些海外市場的福利。經濟增長是為了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還是海外某些市場的需要。

當今世界的霸權,就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導向戰略上的。

保護主義呼喚公平。有人也許要指出,沒有全球化,中國幾乎相當於GDP40%的出口將失去市場,中國將出現生產過剩。所謂生產過剩,是相對於需求而言。而需要決定於分配。中國有13億人口,廣闊的國內市場。只要中國解決了貧富懸殊問題,中國的不斷增長的甚至勃發的內需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不斷增長的就業,不斷增長的工資,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這些公平措施將會為中國創造出無窮的需求。不斷增長的需求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高額的利潤。

公平帶來高利潤。公平和效益是一致的。

沒有堅決的意志是不可能走保護主義的道路的。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的一個差別就是要一切要自己做起,要走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不完整到完整的產業和經濟現代化的道路。國民經濟的每個部門每一個產業都要一個一個建立,每一項技術都要一個一個攻克。這是一條比寄希望與買技術,僅僅追求GDP一個數量指標要艱難得多的道路。用非經濟學語言講,自由貿易如同做生意,而保護主義下發展經濟如同創業。做生意在許多時候是一條比創業更容易更迅速至富的道路。所以,在保護主義下從事現代化建設時,一個國家最常用的詞彙是攻關,創業,攀登,是苦戰;而一旦走上自由貿易追求單一經濟指標的道路上時,人們的口頭語是學習,引進,接軌,是發財。為什麼?保護主義下自主的追求經濟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有些經濟觀點錯誤的認為,買技術引進技術能更迅速的縮短技術差距。但是,在強權的經濟戰略裡面,自由貿易,技術涉及到國家安全,技術設計到知識產權。

你有想通過買而實現崛起的自由,別人有不賣給你的自由。實施自由貿易走出去的戰略的最後結果就是經濟在低水平上增長。

全球化或美國化不是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希望將全球化作為崛起跳板的民族,必須防止別人從你腳下抽走這個跳板。

全球化是一場經濟戰爭。中國要豎起保護主義的萬裡長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