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壓迫人民幣升值,幕後醞釀一場金融洗劫
2010-03-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ool.html
人民幣近幾年來一直在升值。但美國認為,人民幣價值目前仍被低估50%。如果中國按照美國的意願,最終使人民幣升值50%,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中國將蒙受多大損失?這個真相應使國人知道。
1
首先須破除一個語義陷阱。許多國人誤以為:人民幣匯率(外匯價格)升值,即等於人民幣(實際價值)升值。因此有人以為:美國促壓人民幣升值是因為美國特別關愛中國——要使人民幣在國內外市場上的購買力全面增強,對中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這純屬欺人之談,童稚之見!
所謂匯率,就是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並不等同於一種貨幣的實際價值。
目前美國要求的人民幣“升值”,並不意味著提升人民幣的全面購買力(這是無法由任何政府人為地加以提升的),而只是要求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換比價升值。
然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意味著讓美元(間接)變相地貶值。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絕對不是為中國好,而是因為美元對人民幣貶值,目前會給美國帶來重大的實際利益。但由此,則會給中國帶來極其嚴重的貨幣損失,經濟後果相當於一場金融洗劫。
2
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從何而來?許多人以為,這些外匯完全來自中國以廉價商品出口創造的貿易順差。其實,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貿易所得是有限的。
一些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連年獲得順差,當然是推動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但是,近年外匯超常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卻是由於自 2005年中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後,美元長期貶值,而人民幣則持續升值,從而吸引了國際上數以萬億計的熱錢,為套取匯率差價和利率差價,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
以致在近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儘管外貿景氣明顯下降,而中國外儲仍能保持連年快速增長。
【注】2005年前,中國外匯政策實行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央行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當日對美元即升值2%(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此後五年來,已升至1美元兌6.8元人民幣。
在中國的2.5萬億外匯儲備中,大約一半以上來自境外的資本流入,換句話說,就是經常項目和短期項目投資形式流入的外債。
【注】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 2009年底,中國外債餘額接近4千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增長更快。
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的流動性資金越來越充足。由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並沒有改變,目前國際熱錢還在蜂擁而至。這一部分熱錢,主要是投機性質的,但由於其載體多樣化,政府很難監測和掌控,因此極大地增加了中國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3
中國目前擁有外匯儲備總額約為2.4萬億美元,但真正在國家外管局手中掌握的則不到0.9萬億美元。
中國政府手中掌握的0.9萬億美元,多數是國家按早前的匯率即約1美元兌換7—— 8元人民幣而購進的,約相當於人民幣7萬億元。
【注】外匯儲備的作用之一是平衡國際收支。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則沒有強制權力。
如果中國政府最終滿足美國要求,使人民幣升值50%,即美元對人民幣貶值50%,則此0.9萬億美元(原折合人民幣7萬億元)將隨即貶值為3.5萬億元人民幣。
如果外資在人民幣升值後因獲利而抽走資金,即將其人民幣資產根據升值後的市場匯率向中國購取美元。在人民幣升值50%的情況下,外幣持有人只要化3.5 萬億人民幣,就可把原值7萬億元人民幣的0.9萬億美元換走,從中獲利賺得3.5萬億人民幣。
因此,如人民幣匯率升值50%,則中國的直接兌幣損失即將高達至少3.5萬億人民幣以上,相當於2009年中國GDP約為33萬億人民幣的10%。
4
中國外匯儲備中其餘部分約1.5萬億美元,已經不掌控在中國,因購買美國債券而實際掌控在美國手中。
在這1.5萬億美元中,有0.5萬億已成為呆爛壞賬,難以回收。 (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中國對美投資蒙受了超過5000億美金即3.5萬億人民幣的嚴重損失。)
【注】據報導:2007年美元貶值及次貸危機中,中國外匯儲備損失累計超過5000億美元。根據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2007年聯合發布的“海外持有美國證券情況的報告”(Foreign Portfolio Holdings of US ecurities),中國是“房貸美”和“房利美”兩家美國房貸公司排名第一的外國債權人,共持有3760億美元兩公司債券。此外中國還持有2000— 3000億美元的ABS債券。中國所持有的以上總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次級債券及相關金融衍生品,均在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喪失。美國發生次貸金融危機,最大的買單者,是中國。外電評論認為,2007年美國金融風暴中輸家其實也是中國。
還有1.1萬億美元,則以中國所購買之美國國家債券的形式存在。
中國2.5萬億的外匯儲備,用以購買美債的美元,多數也是中國多年前以1美元兌換7--8元人民幣左右的價格購進的,折合人民幣總值約為12萬億人民幣。
實際上,近五年來,人民幣一直在漸進式升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已由2005年的8 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貶值到目前的6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人民幣升值率已經接近20%。同時期內,換句話說,中國持有的美債也已貶值接近 20%。由於人民幣漸進性升值而導致的中國所持有美債的匯率損失,至當前可能已經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中國的全部外匯儲備總額2.4萬億美元,按目前6.3 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的匯率約可折合15萬億人民幣。若人民幣升值50%後,則將貶值為僅餘約7.5萬億人民幣,中國將再虧損7.5萬億人民幣。
【注】如果2005年國家用8元RMB收購1美元,則現在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換6元RMB。
這是什麼概念呢? 2009年中國GDP為33萬億人民幣。 7.5萬億人民幣的損失,約佔中國全年GDP 的20%。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數年前是以人民幣7-8元兌換1美元的價格購進1萬億美國國債,折合人民幣總值約8萬億人民幣,則在人民幣升值50%後,美國祇需要支付人民幣4萬元即可全部償還。
5
2.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均已經兌換為約15萬億人民幣,進入中國市場。
【注】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用人民幣買的。國家每增加1美元外匯儲備,就要根據當時匯率支付相應的人民幣給對方。而每減少1美元外匯儲備,即相當於把外匯再按目前匯率賣回給對方,如果發生匯率重大變動,則這一兌換過程將導致利得與虧損。
在無外匯儲備作為擔保的情況下,7萬億的巨額虧損將轉化為巨大的“流動性過剩”,成為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的動因。
因此,如果人民幣升值50%,不僅中國政府手中的巨額外匯儲備將在短時間內急劇縮水,而且中國將從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淪降為債務纏身、通貨膨脹嚴重的貧窮國。這就是人民幣若升值50%的最終必然前景。
實際上,類似的金融洗劫遊戲,美國在過去多年來早已對南美多國、日本、東南亞各國玩過。使各國吃盡了苦頭!
目前,人民幣漸進性升值的趨勢可能無法改變。中國政府手中能打出的牌是有限的。在目前的匯率政策下,為人民幣升值而來套利的外匯儲備仍會繼續快速增長下去。而且由於人民幣在升值,以人民幣標價的股票、房地產亦將升值從而吸引大量外資刺激房市股市繼續上漲。直到人民幣升值達到臨界點後,這些流動性外資才會於套利後退出,而國內經濟泡沫也將隨之破滅。
但有必要指出:正是由於中國是美元資產的最大持有者,中國與美國是重大利益的相互攸關國。美元在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的背景下,目前仍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幣值,在相當程度上是依靠中國持有的巨額美債作為保證的。
而正是中國輸入美國市場的廉價商品,使美國在連年高財政赤字和高貿易逆差的背景下,避免了其國內通貨膨脹的發生。
如在美國強大壓力下,人民幣最終被迫過度升值而引發中國金融危機,則對美國也並非真正的幸事!其後果必將波及而震盪傳遞於全球。
(本文數據取自國內外媒體,不是官方第一手數字,僅供參考)
All article is for personal reference only. The copyright of all article belongs to original author.
2010年3月30日
西南旱災(二)
轉基因樹和私有化——西南旱災的罪魁禍首(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hu2k.html
2010-03-30
張宏良
如果說種植轉基因桉速生林是造成西南大旱的罪魁,那麼,強制農業私有化則是造成西南大災的禍首。旱災旱災,是指由旱而形成的災難。但是,由旱到災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判斷旱災是天災還是人禍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看它是無水而旱,還是有水而旱。如果是無水而旱,那就是天災;如果是有水而旱,那就是人禍。我們說此次西南旱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根據就是它是有水而旱,造成旱災的不是無水,而是無路,既沒有水路,也沒有人路。所以,當地災民跪求政府官員的不是找水,而是修路。
西南有水,至今仍然有的是水,雲南政府就承認,該省 96%的水資源沒有利用。也就是說,西南地區災民是在遍地是水的情況下,遭受特大旱災。為什麼不能利用那96%的水資源?是因為沒有水利設施,因為建設中的水利設施被私有化強行打斷了,已經建成的水利設施,被私有化逐漸損毀了。據當地官方媒體報導,貴族全部水庫和水利設施,均是 50年代大躍進到7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修建的。文革結束到現在,水利設施建設基本是零,如果僅僅是零也就罷了,其中超過40%已經損毀。也就是說,文革結束30多年來,不僅自然環境被毀掉了,連人工建造的水利環境也被毀掉了。
1949年,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產黨人接管的舊中國全國祇有8座水庫,所以那時老天爺稍一吝嗇不下雨,便是遍地災民。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戰天鬥地,奮戰28年,給中國子孫後代留下了八萬六千多座水庫和數萬公裡的水利設施,使中國農業歷史上第一次具備了基本抗旱能力,在相當大程度上擺脫了完全靠天吃飯的被動格局,開始了向水利化機械化的現代大農業轉變。就在中國農業向現代化大農業邁進的關鍵時刻,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政治逆轉爆發了,強行打斷了中國農業的水利化現代化進程,強行終止了中國農業的水利設施建設。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文革結束後這30多年期間,建造的水庫僅相當於前28年的百分之一(這百分之一中又有多少造假尚且難知),而損毀的水利設施達到百分之四十,這30年中國農業究竟是建設還是破壞,相信歷史和人民自有公論。其實,此次西南旱災已經做出了明確的歷史結論,包括香港鳳凰衛視那麼仇恨大躍進、仇恨文革、仇恨毛澤東的媒體都認為,此次西南旱災是家庭承包私有化造成的。強制推行的家庭承包私有化,把中國農民重新變成了一盤散沙,既沒有能力吸收任何先進生產力,更沒有能力抵抗任何自然災害,中國農民被重新打回到了1949年以前的完全靠天吃飯時代,中國農業一下子退回到了秦始皇老奶奶時期的生產方式。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前歷史大倒退。這種空前歷史大倒退之所以能夠持續30 多年,完全是依靠毛澤東時代建設的包括水利設施在內的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撐,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建設的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撐,眼下西南旱災這樣的農業大崩潰恐怕早就爆發了。
農業私有化不僅毀掉了水利設施等水路,同樣也毀掉了車拉馬載的人路。前年春節筆者第一次回當初插隊的山東農村“探親”,車行到村口便被迫拋錨,只能步行進村,因為進村的道路全是坑坑窪窪陷腳脖子的爛泥,小車根本進不去。望著村前的柏油路,以及村後不遠處的高速公路,讓人明顯感受到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只是對極少數富人而言的,高速公路上的轎車之所以能夠飛馳來去,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失去了原有的平坦道路。中國之所以極少數富人的道路越來越快速暢通,就在於絕大多數人的道路越來越泥濘難行。高速公路越來越多,是因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讓少數人發財,村裡道路越來越泥濘難行,是因為修建村路無利可圖。可是,高速公路的暢通和鄉村道路的斷絕,雖然在平時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造成老百姓生活更加艱難而已,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道路的斷絕和坎坷,往往會使災民陷入絕境。此次西南旱災就是典型。村裡道路毀了還不算什麼,更可怕的是除了當時建造的水庫還沒有完全見底之外,所有水利設施全毀了,機井沒有了,水渠沒有了,漫山遍野的水澆地沒有了,那是奮戰多少個冬天建造“大寨田”的結果啊。古往今來的農民,都是一到冬天便躲在家裡“貓冬”,唯有50年代到70年代的農民,一到冬天便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所以,才有了即使四季不下雨也能夠確保基本收成的大片水澆地,人畜的飲用水更是不用發愁。可是,現在這些全毀了,全村男女老少重新回到了靠天吃飯的被動狀態。
由於曾經擔任過當地村辦企業的首任廠長(當時叫負責人),後來聽說企業發展起來了,便很興奮地詢問村民,回答更是一盆冷水。村民告訴我,企業已歸私人了,是企業的廠長在旁邊建立了一家私人企業,把村辦企業的業務轉移到了私人企業,村辦企業就垮了,連機器設備都低價賣給了廠長家的私人企業。完全是城市產權改革中化公為私的老套路。當時我這位首任廠長提出想見見那位末代廠長,才知道那位侵吞企業的末代廠長全家都已住進了縣城。最後,懷著荒涼心情看了一眼原村辦企業長滿荒草的荒涼院落,心緒落寞地離開了村莊。在返回的路上,突然明白了憑藉小崗村造假血書而成為鄧小平三家馬車之一的那位改革教長老,為什麼領人上書要求摘掉主席像扒掉紀念堂了,為什麼那些極端右翼勢力30年來一直不停地妖魔化大躍進和文革了,他們妖魔化毛澤東時代的目的,其實是要掩蓋後來摧毀農業基礎設施的罪行。他們完全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完全知道摧毀農業基礎設施的惡果,只是為了實現他們的政治目的和階級利益,不惜把億萬農民推向災難深淵。
改革教總是散佈一種輿論,說什麼家庭承包是億萬農民的主動要求,為了給這種謊言提供根據,專門製造了小崗村農民寫血書搞承包的歷史假案。以此為典型,強迫全國實行家庭承包,當時的口號是“不換思想就換人”,誰拒絕承包就把誰作為改革障礙從乾部隊伍中清除掉。許多善良的人們或許會說,當時許多農民確實喜歡家庭承包,家庭承包並非是強迫的。不錯,當時許多農民甚至是絕大多數農民的確喜歡家庭承包,就像鴉片戰爭時期許多中國人確實喜歡鴉片,並非英國人強迫一樣。在當時包括水利設施在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十分完善並且免費享有的情況下,家庭承包使農民既避免了私有製條件下的投入,又可以像私有製條件下那樣佔有成果,並且不再用出工出力建造農業基礎設施了,農民當然十分高興和歡迎。特別是既能夠享受集體經濟修建的水利設施和其它所有農業基礎設施,又不用再像集體經濟時期那樣整個冬天頂風冒雪地在工地上乾活,而是把閒暇時間完全用來喝酒聊天打麻將,這樣的私有化農民當然歡迎。就其本質來說,當時農民歡迎的並不是家庭承包私有化,而是免費分享毛澤東時代的農業紅利,當時中國農業退回到了秦始皇時代的生產方式,之所以仍然能夠發展,所依靠的同樣是毛澤東時代的紅利。現在紅利吃完了,災難也就降臨了。
所以,絕不能把當時農民的所謂歡迎和滿意,作為倒行逆施的藉口。這裡有一個人民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問題。毛澤東的偉大,就在於他總是代表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當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總是以人民的長遠利益為主,有時候哪怕是犧牲一些當前利益也在所不惜。犧牲農民玩牌打麻將的時間去興修水利,就是代表了農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如果只考慮農民的當前利益而不管長遠,那不是代表農民利益,而是在利用農民的弱點坑害農民。從當初中國老百姓吸食鴉片,到後來搞家庭承包,再到現在種植轉基因糧食,表面上看,無一不是老百姓高興和歡迎的事情。當初老百姓吸食鴉片的積極性,比後來搞家庭承包的積極性,不知道要高多少倍,難道能夠以此推斷出,推廣鴉片才是順應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嗎?現在種植轉基因主糧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轉基因種子撒下去寸草不生,農民不再用鋤草保墑,十分輕鬆,所以開始農民很歡迎,就如同吸食鴉片一樣,開始的感覺好極了,等到傾家蕩產時再後悔就晚了。西南地區栽種轉基因桉氾濫成災,就是眼下活生生的慘痛典型。轉基因桉速生林栽種以後就不用再管,既不生蟲也沒有雜草灌木,只需二三年就能夠成材獲得收益,而栽種天然林沒有十年以上時間根本見不到收益。眼前的利益必然會使農民選擇轉基因桉,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的長遠危害。現在旱災爆發了才知道(其實絕大多數農民仍然不知道),但是已經晚了。
現代社會之所以需要政黨領導,就是為了要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資產階級政黨要處理好資產階級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無產階級政黨要處理好人民群眾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人民群眾之所以需要先進的理論和先進的政黨,就是因為先進的理論和先進的政黨,能夠代表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能否代表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檢驗一個理論和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根本標準,也是區分偉大政治家和反動政客的根本標準。政客之所以能夠成為政客,就在於知道怎麼利用當時人民的弱點,用眼前利益誤導人民,讓人民糊裡糊塗地犧牲掉自己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著名的“貓論”就是為眼前利益而不顧一切的典型,也是歷史上所有政客的共同手段。古今中外歷史上,幾乎所有亡國滅種的大禍,最初都是用眼前利益誤導人民釀成的,晚期時期八國聯軍入侵的慘禍,是從鴉片貿易開始的,理由是人民願意吸食鴉片;中國農業現代化基礎被摧毀,農民再次失去任何抗災能力,是從家庭承包開始的,理由同樣是人民願意單幹;正在把中華民族推入亡國滅種之災的轉基因作物,引進的理由還是人民願意使用轉基因種子。特別是在轉基因主糧問題上,全世界都在拒絕,唯獨中國接受,接受理由仍然是農民願意、科學家建議。至於農民為什麼願意,科學家為什麼建議,則根本不再解釋,因為這樣已經足夠了,已經能夠騙得以胡錦濤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和13億中國人民接受了,至少也能夠讓反對者啞口無言。看一下眼前網絡上熱熱鬧鬧的各種話題,除了極少數左翼網站之外,已經完全沒有了轉基因的討論,就知道中國人民已經完全接受了轉基因食品。
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繼鴉片貿易、家庭承包之後第三次 “農民願意”接受的災難。只是人中國老百姓並不知道,這一次與前兩次完全不同,鴉片貿易可以禁止,家庭承包可以回頭,而轉基因糧食一旦釀成大禍,整個民族根本沒有回頭之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不歸路。而中國,卻在這條不歸路上開始了迅猛奔跑,2006年 4月《消費日報》引用當時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方向東的話說:“自200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頒布以來,中國已批准176項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涉及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等在內的41種受體植物,以及包括抗病蟲、耐除草劑等10餘種性狀的轉基因生物”。 2006年以前還是轉基因作物的緩慢推廣期間,四年就批准了176項安全證書,在2006年至今的轉基因項目大躍進的四年中,又會批准多少個安全證書,那真是一個讓人不敢想像的數字。既然是安全證書,就應該是經過相關的安全檢測,那麼,這176項轉基因安全證書也沒有經過相關的安全檢測呢?
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網站2009年10月29日的官方報導:“由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申請承建、農業部推薦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的國家級重大高新技術建設項目——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於29日正式啟動並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本項目2009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2011年12月投入使用。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宣布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奠基儀式開始,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梁田庚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各有關司局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報導中說得很清楚,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檢定中心,2009年才開工建設,即使如期完工也要等到2011年12月才能投入使用。這就是說,在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開工建設3年之前,就已經批准了176項轉基因安全證書,而這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鑑定中心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建成,那時與批准轉基因安全證書的時間,已經相隔了整整一個八年抗戰的時間。
估計未來的歷史學家很難理解,甚至很難相信,21世紀初的中國,居然在轉基因生物安全檢測中心建成前8年,就已經開始頒發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在頒發了數百個轉基因食物安全證書以後,才開始籌建轉基因生物評價和檢定中心。中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批准了上百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其安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說古羅馬的消失,後人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麼,中華民族一旦由此遭受劫難,後人將會不相信是這個原因,不會相信擁有東方智慧的偉大民族,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著魔般地迷上轉基因食品。
目前,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已經轟轟烈烈地推廣開來了,作為一般老百姓,無論是死也好活也好,只能聽天由命了。最後的也是唯一的一點兒希望,就是對轉基因食品不做任何標識,富人窮人一起吃,官員百姓共同食用,一旦發現問題,只有官員、富人和學者組成的精英集團,才有能力採取補救措施,老百姓才有轉危為安的最後希望。才能避免天然食品價格暴漲,避免轉基因食品轉入有害物質。如果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分為高價天然食品和廉價轉基因食品,那麼,由官員、富人和學者組成的精英集團便有了自己的安全食品,不僅不會再理會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甚至在轉入什麼東西上都會無所顧忌。那樣一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關係,精英和大眾之間的關係,將不再是同一個世界中的貧富關係,而會形成目前人類與畜生之間那樣兩個世界之間的關係。富人研究和生產轉基因食品,就會如同現在人類研究飼料一樣,所考慮的就不再是動物的發展和需要,而是人類的發展和需要。所以,既然抵擋不住轉基因食品,那就大家一起吃吧,不要對轉基因食品做出任何標識!這是目前中國老百姓所能夠要求的最後一點兒尊嚴和公平了!既然中國的富人,官員和學者等精英階層認為轉基因食品沒有危害,那就絕沒有必要進行標識,而是應該大家一起吃。
雖然這是我們最後的建議,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建議同樣白日做夢,如同我們抵擋不住轉基因主糧的推廣一樣,我們同樣也抵擋不住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因為中國的富人,中國的精英,需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需要有自己的安全食品。推廣轉基因食品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富人和窮人在食物上區分開來。當今中國的富人和窮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已經分割成為兩個世界,唯獨在食物上還沒有分開,還在使食用相同的食物。而失去任何道德約束的市場經濟,造成了遍地都是劣質有毒食品,對此,富人窮人同樣都是受害者。富人既不想改變現有的掠奪式經濟,又不想成為劣質有毒食品的受害者,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富人和窮人在食物上區分開來,如同住房那樣分割成為兩個世界。而轉基因食品的出現,恰恰滿足了富人這個願望,所以,無論轉基因食品對人類有無危害,富人都一定要搞轉基因食品;並且一定要對轉基因食品加註標識。對轉基因食品加註標識後,天然食品的價格就會大幅度提高,享受天然食品的人群就會大大縮小,天然食品的質量也就有了保障。可見,那些贊同轉基因主糧並且建議加註轉基因標識的所謂學者專家,完全是典型的資本婊子和權貴二奶。
雖然他們加註轉基因標識的目的,是為了把自己和窮人徹底分割開來,但是,與當初進行鴉片貿易、實行家庭承包和眼下種植轉基因作物一樣,他們堂而皇之的理由將仍然是——人民的願望,給人民以選擇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hu2k.html
2010-03-30
張宏良
如果說種植轉基因桉速生林是造成西南大旱的罪魁,那麼,強制農業私有化則是造成西南大災的禍首。旱災旱災,是指由旱而形成的災難。但是,由旱到災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判斷旱災是天災還是人禍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看它是無水而旱,還是有水而旱。如果是無水而旱,那就是天災;如果是有水而旱,那就是人禍。我們說此次西南旱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根據就是它是有水而旱,造成旱災的不是無水,而是無路,既沒有水路,也沒有人路。所以,當地災民跪求政府官員的不是找水,而是修路。
西南有水,至今仍然有的是水,雲南政府就承認,該省 96%的水資源沒有利用。也就是說,西南地區災民是在遍地是水的情況下,遭受特大旱災。為什麼不能利用那96%的水資源?是因為沒有水利設施,因為建設中的水利設施被私有化強行打斷了,已經建成的水利設施,被私有化逐漸損毀了。據當地官方媒體報導,貴族全部水庫和水利設施,均是 50年代大躍進到7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修建的。文革結束到現在,水利設施建設基本是零,如果僅僅是零也就罷了,其中超過40%已經損毀。也就是說,文革結束30多年來,不僅自然環境被毀掉了,連人工建造的水利環境也被毀掉了。
1949年,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產黨人接管的舊中國全國祇有8座水庫,所以那時老天爺稍一吝嗇不下雨,便是遍地災民。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戰天鬥地,奮戰28年,給中國子孫後代留下了八萬六千多座水庫和數萬公裡的水利設施,使中國農業歷史上第一次具備了基本抗旱能力,在相當大程度上擺脫了完全靠天吃飯的被動格局,開始了向水利化機械化的現代大農業轉變。就在中國農業向現代化大農業邁進的關鍵時刻,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政治逆轉爆發了,強行打斷了中國農業的水利化現代化進程,強行終止了中國農業的水利設施建設。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文革結束後這30多年期間,建造的水庫僅相當於前28年的百分之一(這百分之一中又有多少造假尚且難知),而損毀的水利設施達到百分之四十,這30年中國農業究竟是建設還是破壞,相信歷史和人民自有公論。其實,此次西南旱災已經做出了明確的歷史結論,包括香港鳳凰衛視那麼仇恨大躍進、仇恨文革、仇恨毛澤東的媒體都認為,此次西南旱災是家庭承包私有化造成的。強制推行的家庭承包私有化,把中國農民重新變成了一盤散沙,既沒有能力吸收任何先進生產力,更沒有能力抵抗任何自然災害,中國農民被重新打回到了1949年以前的完全靠天吃飯時代,中國農業一下子退回到了秦始皇老奶奶時期的生產方式。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前歷史大倒退。這種空前歷史大倒退之所以能夠持續30 多年,完全是依靠毛澤東時代建設的包括水利設施在內的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撐,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建設的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撐,眼下西南旱災這樣的農業大崩潰恐怕早就爆發了。
農業私有化不僅毀掉了水利設施等水路,同樣也毀掉了車拉馬載的人路。前年春節筆者第一次回當初插隊的山東農村“探親”,車行到村口便被迫拋錨,只能步行進村,因為進村的道路全是坑坑窪窪陷腳脖子的爛泥,小車根本進不去。望著村前的柏油路,以及村後不遠處的高速公路,讓人明顯感受到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只是對極少數富人而言的,高速公路上的轎車之所以能夠飛馳來去,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失去了原有的平坦道路。中國之所以極少數富人的道路越來越快速暢通,就在於絕大多數人的道路越來越泥濘難行。高速公路越來越多,是因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讓少數人發財,村裡道路越來越泥濘難行,是因為修建村路無利可圖。可是,高速公路的暢通和鄉村道路的斷絕,雖然在平時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造成老百姓生活更加艱難而已,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道路的斷絕和坎坷,往往會使災民陷入絕境。此次西南旱災就是典型。村裡道路毀了還不算什麼,更可怕的是除了當時建造的水庫還沒有完全見底之外,所有水利設施全毀了,機井沒有了,水渠沒有了,漫山遍野的水澆地沒有了,那是奮戰多少個冬天建造“大寨田”的結果啊。古往今來的農民,都是一到冬天便躲在家裡“貓冬”,唯有50年代到70年代的農民,一到冬天便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所以,才有了即使四季不下雨也能夠確保基本收成的大片水澆地,人畜的飲用水更是不用發愁。可是,現在這些全毀了,全村男女老少重新回到了靠天吃飯的被動狀態。
由於曾經擔任過當地村辦企業的首任廠長(當時叫負責人),後來聽說企業發展起來了,便很興奮地詢問村民,回答更是一盆冷水。村民告訴我,企業已歸私人了,是企業的廠長在旁邊建立了一家私人企業,把村辦企業的業務轉移到了私人企業,村辦企業就垮了,連機器設備都低價賣給了廠長家的私人企業。完全是城市產權改革中化公為私的老套路。當時我這位首任廠長提出想見見那位末代廠長,才知道那位侵吞企業的末代廠長全家都已住進了縣城。最後,懷著荒涼心情看了一眼原村辦企業長滿荒草的荒涼院落,心緒落寞地離開了村莊。在返回的路上,突然明白了憑藉小崗村造假血書而成為鄧小平三家馬車之一的那位改革教長老,為什麼領人上書要求摘掉主席像扒掉紀念堂了,為什麼那些極端右翼勢力30年來一直不停地妖魔化大躍進和文革了,他們妖魔化毛澤東時代的目的,其實是要掩蓋後來摧毀農業基礎設施的罪行。他們完全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完全知道摧毀農業基礎設施的惡果,只是為了實現他們的政治目的和階級利益,不惜把億萬農民推向災難深淵。
改革教總是散佈一種輿論,說什麼家庭承包是億萬農民的主動要求,為了給這種謊言提供根據,專門製造了小崗村農民寫血書搞承包的歷史假案。以此為典型,強迫全國實行家庭承包,當時的口號是“不換思想就換人”,誰拒絕承包就把誰作為改革障礙從乾部隊伍中清除掉。許多善良的人們或許會說,當時許多農民確實喜歡家庭承包,家庭承包並非是強迫的。不錯,當時許多農民甚至是絕大多數農民的確喜歡家庭承包,就像鴉片戰爭時期許多中國人確實喜歡鴉片,並非英國人強迫一樣。在當時包括水利設施在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十分完善並且免費享有的情況下,家庭承包使農民既避免了私有製條件下的投入,又可以像私有製條件下那樣佔有成果,並且不再用出工出力建造農業基礎設施了,農民當然十分高興和歡迎。特別是既能夠享受集體經濟修建的水利設施和其它所有農業基礎設施,又不用再像集體經濟時期那樣整個冬天頂風冒雪地在工地上乾活,而是把閒暇時間完全用來喝酒聊天打麻將,這樣的私有化農民當然歡迎。就其本質來說,當時農民歡迎的並不是家庭承包私有化,而是免費分享毛澤東時代的農業紅利,當時中國農業退回到了秦始皇時代的生產方式,之所以仍然能夠發展,所依靠的同樣是毛澤東時代的紅利。現在紅利吃完了,災難也就降臨了。
所以,絕不能把當時農民的所謂歡迎和滿意,作為倒行逆施的藉口。這裡有一個人民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問題。毛澤東的偉大,就在於他總是代表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當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總是以人民的長遠利益為主,有時候哪怕是犧牲一些當前利益也在所不惜。犧牲農民玩牌打麻將的時間去興修水利,就是代表了農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如果只考慮農民的當前利益而不管長遠,那不是代表農民利益,而是在利用農民的弱點坑害農民。從當初中國老百姓吸食鴉片,到後來搞家庭承包,再到現在種植轉基因糧食,表面上看,無一不是老百姓高興和歡迎的事情。當初老百姓吸食鴉片的積極性,比後來搞家庭承包的積極性,不知道要高多少倍,難道能夠以此推斷出,推廣鴉片才是順應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嗎?現在種植轉基因主糧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轉基因種子撒下去寸草不生,農民不再用鋤草保墑,十分輕鬆,所以開始農民很歡迎,就如同吸食鴉片一樣,開始的感覺好極了,等到傾家蕩產時再後悔就晚了。西南地區栽種轉基因桉氾濫成災,就是眼下活生生的慘痛典型。轉基因桉速生林栽種以後就不用再管,既不生蟲也沒有雜草灌木,只需二三年就能夠成材獲得收益,而栽種天然林沒有十年以上時間根本見不到收益。眼前的利益必然會使農民選擇轉基因桉,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的長遠危害。現在旱災爆發了才知道(其實絕大多數農民仍然不知道),但是已經晚了。
現代社會之所以需要政黨領導,就是為了要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資產階級政黨要處理好資產階級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無產階級政黨要處理好人民群眾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人民群眾之所以需要先進的理論和先進的政黨,就是因為先進的理論和先進的政黨,能夠代表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能否代表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檢驗一個理論和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根本標準,也是區分偉大政治家和反動政客的根本標準。政客之所以能夠成為政客,就在於知道怎麼利用當時人民的弱點,用眼前利益誤導人民,讓人民糊裡糊塗地犧牲掉自己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著名的“貓論”就是為眼前利益而不顧一切的典型,也是歷史上所有政客的共同手段。古今中外歷史上,幾乎所有亡國滅種的大禍,最初都是用眼前利益誤導人民釀成的,晚期時期八國聯軍入侵的慘禍,是從鴉片貿易開始的,理由是人民願意吸食鴉片;中國農業現代化基礎被摧毀,農民再次失去任何抗災能力,是從家庭承包開始的,理由同樣是人民願意單幹;正在把中華民族推入亡國滅種之災的轉基因作物,引進的理由還是人民願意使用轉基因種子。特別是在轉基因主糧問題上,全世界都在拒絕,唯獨中國接受,接受理由仍然是農民願意、科學家建議。至於農民為什麼願意,科學家為什麼建議,則根本不再解釋,因為這樣已經足夠了,已經能夠騙得以胡錦濤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和13億中國人民接受了,至少也能夠讓反對者啞口無言。看一下眼前網絡上熱熱鬧鬧的各種話題,除了極少數左翼網站之外,已經完全沒有了轉基因的討論,就知道中國人民已經完全接受了轉基因食品。
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繼鴉片貿易、家庭承包之後第三次 “農民願意”接受的災難。只是人中國老百姓並不知道,這一次與前兩次完全不同,鴉片貿易可以禁止,家庭承包可以回頭,而轉基因糧食一旦釀成大禍,整個民族根本沒有回頭之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不歸路。而中國,卻在這條不歸路上開始了迅猛奔跑,2006年 4月《消費日報》引用當時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方向東的話說:“自200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頒布以來,中國已批准176項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涉及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等在內的41種受體植物,以及包括抗病蟲、耐除草劑等10餘種性狀的轉基因生物”。 2006年以前還是轉基因作物的緩慢推廣期間,四年就批准了176項安全證書,在2006年至今的轉基因項目大躍進的四年中,又會批准多少個安全證書,那真是一個讓人不敢想像的數字。既然是安全證書,就應該是經過相關的安全檢測,那麼,這176項轉基因安全證書也沒有經過相關的安全檢測呢?
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網站2009年10月29日的官方報導:“由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申請承建、農業部推薦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的國家級重大高新技術建設項目——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於29日正式啟動並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本項目2009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2011年12月投入使用。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宣布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奠基儀式開始,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梁田庚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各有關司局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報導中說得很清楚,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檢定中心,2009年才開工建設,即使如期完工也要等到2011年12月才能投入使用。這就是說,在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定中心開工建設3年之前,就已經批准了176項轉基因安全證書,而這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鑑定中心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建成,那時與批准轉基因安全證書的時間,已經相隔了整整一個八年抗戰的時間。
估計未來的歷史學家很難理解,甚至很難相信,21世紀初的中國,居然在轉基因生物安全檢測中心建成前8年,就已經開始頒發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在頒發了數百個轉基因食物安全證書以後,才開始籌建轉基因生物評價和檢定中心。中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批准了上百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其安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說古羅馬的消失,後人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麼,中華民族一旦由此遭受劫難,後人將會不相信是這個原因,不會相信擁有東方智慧的偉大民族,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著魔般地迷上轉基因食品。
目前,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已經轟轟烈烈地推廣開來了,作為一般老百姓,無論是死也好活也好,只能聽天由命了。最後的也是唯一的一點兒希望,就是對轉基因食品不做任何標識,富人窮人一起吃,官員百姓共同食用,一旦發現問題,只有官員、富人和學者組成的精英集團,才有能力採取補救措施,老百姓才有轉危為安的最後希望。才能避免天然食品價格暴漲,避免轉基因食品轉入有害物質。如果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分為高價天然食品和廉價轉基因食品,那麼,由官員、富人和學者組成的精英集團便有了自己的安全食品,不僅不會再理會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甚至在轉入什麼東西上都會無所顧忌。那樣一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關係,精英和大眾之間的關係,將不再是同一個世界中的貧富關係,而會形成目前人類與畜生之間那樣兩個世界之間的關係。富人研究和生產轉基因食品,就會如同現在人類研究飼料一樣,所考慮的就不再是動物的發展和需要,而是人類的發展和需要。所以,既然抵擋不住轉基因食品,那就大家一起吃吧,不要對轉基因食品做出任何標識!這是目前中國老百姓所能夠要求的最後一點兒尊嚴和公平了!既然中國的富人,官員和學者等精英階層認為轉基因食品沒有危害,那就絕沒有必要進行標識,而是應該大家一起吃。
雖然這是我們最後的建議,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建議同樣白日做夢,如同我們抵擋不住轉基因主糧的推廣一樣,我們同樣也抵擋不住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因為中國的富人,中國的精英,需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需要有自己的安全食品。推廣轉基因食品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富人和窮人在食物上區分開來。當今中國的富人和窮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已經分割成為兩個世界,唯獨在食物上還沒有分開,還在使食用相同的食物。而失去任何道德約束的市場經濟,造成了遍地都是劣質有毒食品,對此,富人窮人同樣都是受害者。富人既不想改變現有的掠奪式經濟,又不想成為劣質有毒食品的受害者,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富人和窮人在食物上區分開來,如同住房那樣分割成為兩個世界。而轉基因食品的出現,恰恰滿足了富人這個願望,所以,無論轉基因食品對人類有無危害,富人都一定要搞轉基因食品;並且一定要對轉基因食品加註標識。對轉基因食品加註標識後,天然食品的價格就會大幅度提高,享受天然食品的人群就會大大縮小,天然食品的質量也就有了保障。可見,那些贊同轉基因主糧並且建議加註轉基因標識的所謂學者專家,完全是典型的資本婊子和權貴二奶。
雖然他們加註轉基因標識的目的,是為了把自己和窮人徹底分割開來,但是,與當初進行鴉片貿易、實行家庭承包和眼下種植轉基因作物一樣,他們堂而皇之的理由將仍然是——人民的願望,給人民以選擇權。
2010年3月28日
中國樓市泡沫
樓市泡沫:坐轎者快把抬轎者壓垮了
——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漲跌勢力簡析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47157653.html
張庭賓
試圖最後一輪爆發的房地產泡沫遭遇了當頭棒喝。
3月18日,國資委宣布78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將退出房地產業務,22日,國資委再次嚴厲責令——這78家央企須在“15個工作日內制訂有序退出的方案”。國資委這次雷霆之動頗為出乎筆者的意料,不僅講政治,也是講市場,當為之喝彩。
房地產的此次狂性令人咋舌,在2010年初進入房價觀望期後,在中央政府再三強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後,溫總理在兩會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言猶在耳之際。樓市泡沫試圖大舉反撲,先是3月8日,某部門領導聲稱:未來20年中國房價上漲壓力仍然很大;緊接著3月15日,北京一天就誕生了三個新“地王”,始作俑者是央企,無疑是給調控政策一記響亮的耳光。
本來觀望的民意再次騷動起來。筆者近日連續接到幾個電話,北京又出地王了,問房價是否還會再漲,是否應該買入。我的回復是——觀點沒有改變:
1,如果人民幣未來3年內不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價格就此回調,那麼,它可能在下跌30-50%間軟著陸,這對中國是最理想結果;如果房價於現在基礎上,一年內再快速上漲30%,那將是中國房地產最後的瘋狂,房價很可能將在其後下跌50%以上,甚至將中國拖入經濟和金融危機。
2,如果以人民幣標價,目前的房價不會是歷史高點,由於信用貨幣不斷貶值的必然趨勢,即未來會出現更高的價格;但是如果以黃金來標價,它很可能是房價的拐點。即假如現在7-8公斤黃金可以買上海一套200萬人民幣標價的房子,那麼5年之內,你有機會用2公斤黃金購買它,即樓價對黃金的價格下跌75%。
如果不能有力震懾樓市泡沫卷土重來,筆者所擔心的最糟局面大有可能發生。即房價在一年內再漲30%,中國房地產將一旦雪崩則再難翻身——就像日本在 1990年後那樣。所幸的是,這一次,國務院和國資委雷霆反擊,一舉擊中在新一輪樓價反撲的最大“抬轎者”,使得此輪樓價反撲破滅的可能大增。
毫無疑問,現在的中國房地產價格無論是從任何技術指標上看,它都存在嚴重的泡沫,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均已分析,不再重復;今天,本人換一種新的方法來分析中國樓市泡沫——樓市“坐轎者”和“抬轎者”分析——以徹底讓那些錯過了10年樓市大牛市而不甘心,隨時想衝進去抬轎者理智起來。
這種分析方法的原理非常簡單——一頂中國特色的轎子,如果抬轎者多,坐轎者少,它還能起來;而如果坐轎者眾多,而抬轎者越來越少,抬轎者支撐不起肩上的重量,則轎子肯定要落地,而轎子太得越高,落地摔得必然越慘。
坐轎者至少有六類;1、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現在不少城市的賣地收入已經達到財政收入的40-50%,高的驚人;2、與房地產有關的稅收部門,包括房地產企業稅和交易稅;3、房地產企業的利潤;4、前期大量按揭買入房產的炒房者;5、提供住房按揭的銀行存貸差,這個存貸差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此外還有和房地產相關的各種收費。最後一個是最容易被大眾忽略的是央行,由於計入CPI的不是房價而是房租價格,房價大漲而房租不漲,這樣一來,它在某種程度上掩飾了真正的通貨膨脹,央行獲得了較高的鑄幣稅,
坐轎者可謂陣容龐大,而且這種胃口往往越來越高,這些膨脹的欲望都成為構成房價成本和價格上漲的推手。那麼抬轎者的力量如何呢?
抬轎者則分為六類:1,自住者,他們買房就是為了自住,即剛性需求;2,炒作者,他買房的目的是為了炒作差價,賺取投機利潤;3,商業銀行,它以貸款比例和利潤來放大前兩者的需求;4房地產商,他們通過制造樓市緊俏的氣氛,而刺激前兩者,尤其自住者的超前購房;5地方政府,它們往往通過收緊地根,而采取土地招拍掛制度,制造“地王”,以“面粉高過饅頭”倒逼購房者接盤;6,是央行,如果貨幣超額發行,通貨膨脹台面或隱形存在,貨幣之水漲,則水上之船——房價則漲。
以上各種抬轎者中,4(房地產商)、5(財政收入)、6(央行)的抬轎者是虛抬,因為他們是騎在買房者肩上抬的,他們本質上是坐轎者;3(商業銀行)是抬轎者放大器,真正的抬轎者只有兩種人,一是炒作者,二是自住者。
炒作者和自住者的根本不同是,在房價上漲的時候,炒作者洶湧而至,很積極地抬轎子;但是當他們一看轎子無法再抬高的時候,它們會悄悄地或很快地脫身,那時候,所有的虛抬者和投機抬轎者都會瞬間消失,所有的重擔都會最後自住者的肩上。
因此,盡管分析樓市泡沫的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自住房抬轎者們還能不能抬得起這頂擠的人越來越多,既得利益越來越沉重的轎子?
從這個根本點判斷,自住房的抬轎者已經竭盡全力了,道理很簡單,目前中國房價的絕對價格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中國樓價收入比更是在全世界搖搖領先,本人的一位朋友,是上海某券商的部門經理,年收入上百萬,前不久他向我感慨,他也買不起上海看得上眼的房子了。而對投機購房者而言,現在高達500個月租金上下的房價早已成為他們的燙手山芋。溫州的炒房團早從兩年前已經開始撤出一線城市,而外資在去年也紛紛拋售一線城市的房產。最典型的是,摩根士丹利幾乎以市場價格的一半向潘石屹拋出了東海廣場的樓盤。
在這樣坐轎者日重,抬轎者最後苦苦支撐的時刻,中國房地產這頂轎子落地是必然的,未來存在的懸念主要是兩個:
一是,會不會出現最後一輪的瘋狂?比如找來央企這樣的冤大頭,猛地把轎子最後向上一拋,再跌下來硬著陸,整個轎子跌散了,所有坐轎者都受創傷。還是各方理性調整,合力將轎子緩慢地軟著陸。
二是,未來通貨膨脹會有多高?如果通貨膨脹很嚴重,轎子變成了風箏,不排除房價會被紙幣放的更高,但是那樣紙幣的購買力將嚴重貶值。而這個懸念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在中國,在美國、美元。如果未來5年內美元出現紙幣危機,則中國人民幣也會跟隨貶值,與之相對應的是,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將大漲。
說實在的,做不斷警示風險者並不聰明,因為在事前,主流的坐轎者並不喜歡,而在事後,失敗的抬轎者甚至會埋怨。但是公眾媒體必須對這種風險進行警示,否則這個社會將喪失最後的良知底線,不僅崩盤將更慘烈,甚至會喪失重建的基礎——倘若最後的公信力喪失,則社會分裂乃至激烈衝突將難以避免。(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員,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系郵箱ztb6006@sina.com)
——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漲跌勢力簡析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47157653.html
張庭賓
試圖最後一輪爆發的房地產泡沫遭遇了當頭棒喝。
3月18日,國資委宣布78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將退出房地產業務,22日,國資委再次嚴厲責令——這78家央企須在“15個工作日內制訂有序退出的方案”。國資委這次雷霆之動頗為出乎筆者的意料,不僅講政治,也是講市場,當為之喝彩。
房地產的此次狂性令人咋舌,在2010年初進入房價觀望期後,在中央政府再三強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後,溫總理在兩會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言猶在耳之際。樓市泡沫試圖大舉反撲,先是3月8日,某部門領導聲稱:未來20年中國房價上漲壓力仍然很大;緊接著3月15日,北京一天就誕生了三個新“地王”,始作俑者是央企,無疑是給調控政策一記響亮的耳光。
本來觀望的民意再次騷動起來。筆者近日連續接到幾個電話,北京又出地王了,問房價是否還會再漲,是否應該買入。我的回復是——觀點沒有改變:
1,如果人民幣未來3年內不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價格就此回調,那麼,它可能在下跌30-50%間軟著陸,這對中國是最理想結果;如果房價於現在基礎上,一年內再快速上漲30%,那將是中國房地產最後的瘋狂,房價很可能將在其後下跌50%以上,甚至將中國拖入經濟和金融危機。
2,如果以人民幣標價,目前的房價不會是歷史高點,由於信用貨幣不斷貶值的必然趨勢,即未來會出現更高的價格;但是如果以黃金來標價,它很可能是房價的拐點。即假如現在7-8公斤黃金可以買上海一套200萬人民幣標價的房子,那麼5年之內,你有機會用2公斤黃金購買它,即樓價對黃金的價格下跌75%。
如果不能有力震懾樓市泡沫卷土重來,筆者所擔心的最糟局面大有可能發生。即房價在一年內再漲30%,中國房地產將一旦雪崩則再難翻身——就像日本在 1990年後那樣。所幸的是,這一次,國務院和國資委雷霆反擊,一舉擊中在新一輪樓價反撲的最大“抬轎者”,使得此輪樓價反撲破滅的可能大增。
毫無疑問,現在的中國房地產價格無論是從任何技術指標上看,它都存在嚴重的泡沫,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均已分析,不再重復;今天,本人換一種新的方法來分析中國樓市泡沫——樓市“坐轎者”和“抬轎者”分析——以徹底讓那些錯過了10年樓市大牛市而不甘心,隨時想衝進去抬轎者理智起來。
這種分析方法的原理非常簡單——一頂中國特色的轎子,如果抬轎者多,坐轎者少,它還能起來;而如果坐轎者眾多,而抬轎者越來越少,抬轎者支撐不起肩上的重量,則轎子肯定要落地,而轎子太得越高,落地摔得必然越慘。
坐轎者至少有六類;1、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現在不少城市的賣地收入已經達到財政收入的40-50%,高的驚人;2、與房地產有關的稅收部門,包括房地產企業稅和交易稅;3、房地產企業的利潤;4、前期大量按揭買入房產的炒房者;5、提供住房按揭的銀行存貸差,這個存貸差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此外還有和房地產相關的各種收費。最後一個是最容易被大眾忽略的是央行,由於計入CPI的不是房價而是房租價格,房價大漲而房租不漲,這樣一來,它在某種程度上掩飾了真正的通貨膨脹,央行獲得了較高的鑄幣稅,
坐轎者可謂陣容龐大,而且這種胃口往往越來越高,這些膨脹的欲望都成為構成房價成本和價格上漲的推手。那麼抬轎者的力量如何呢?
抬轎者則分為六類:1,自住者,他們買房就是為了自住,即剛性需求;2,炒作者,他買房的目的是為了炒作差價,賺取投機利潤;3,商業銀行,它以貸款比例和利潤來放大前兩者的需求;4房地產商,他們通過制造樓市緊俏的氣氛,而刺激前兩者,尤其自住者的超前購房;5地方政府,它們往往通過收緊地根,而采取土地招拍掛制度,制造“地王”,以“面粉高過饅頭”倒逼購房者接盤;6,是央行,如果貨幣超額發行,通貨膨脹台面或隱形存在,貨幣之水漲,則水上之船——房價則漲。
以上各種抬轎者中,4(房地產商)、5(財政收入)、6(央行)的抬轎者是虛抬,因為他們是騎在買房者肩上抬的,他們本質上是坐轎者;3(商業銀行)是抬轎者放大器,真正的抬轎者只有兩種人,一是炒作者,二是自住者。
炒作者和自住者的根本不同是,在房價上漲的時候,炒作者洶湧而至,很積極地抬轎子;但是當他們一看轎子無法再抬高的時候,它們會悄悄地或很快地脫身,那時候,所有的虛抬者和投機抬轎者都會瞬間消失,所有的重擔都會最後自住者的肩上。
因此,盡管分析樓市泡沫的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自住房抬轎者們還能不能抬得起這頂擠的人越來越多,既得利益越來越沉重的轎子?
從這個根本點判斷,自住房的抬轎者已經竭盡全力了,道理很簡單,目前中國房價的絕對價格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中國樓價收入比更是在全世界搖搖領先,本人的一位朋友,是上海某券商的部門經理,年收入上百萬,前不久他向我感慨,他也買不起上海看得上眼的房子了。而對投機購房者而言,現在高達500個月租金上下的房價早已成為他們的燙手山芋。溫州的炒房團早從兩年前已經開始撤出一線城市,而外資在去年也紛紛拋售一線城市的房產。最典型的是,摩根士丹利幾乎以市場價格的一半向潘石屹拋出了東海廣場的樓盤。
在這樣坐轎者日重,抬轎者最後苦苦支撐的時刻,中國房地產這頂轎子落地是必然的,未來存在的懸念主要是兩個:
一是,會不會出現最後一輪的瘋狂?比如找來央企這樣的冤大頭,猛地把轎子最後向上一拋,再跌下來硬著陸,整個轎子跌散了,所有坐轎者都受創傷。還是各方理性調整,合力將轎子緩慢地軟著陸。
二是,未來通貨膨脹會有多高?如果通貨膨脹很嚴重,轎子變成了風箏,不排除房價會被紙幣放的更高,但是那樣紙幣的購買力將嚴重貶值。而這個懸念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在中國,在美國、美元。如果未來5年內美元出現紙幣危機,則中國人民幣也會跟隨貶值,與之相對應的是,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將大漲。
說實在的,做不斷警示風險者並不聰明,因為在事前,主流的坐轎者並不喜歡,而在事後,失敗的抬轎者甚至會埋怨。但是公眾媒體必須對這種風險進行警示,否則這個社會將喪失最後的良知底線,不僅崩盤將更慘烈,甚至會喪失重建的基礎——倘若最後的公信力喪失,則社會分裂乃至激烈衝突將難以避免。(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員,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系郵箱ztb6006@sina.com)
中國經濟形勢的幾點評論
何新: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幾點評論
2010-03-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mjx.html
網友推薦本人閱讀以下兩篇外部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評論文章(參看附錄)。
我認為其對中國經濟泡沫化的風險估計是有根據的。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態是反常的,如果國家對此沒有清醒估計,不利形勢可能會惡化。我個人看法如下:
1、中國經濟呈現巨大泡沫的一個最明顯標志,就是失業率的高企。溫家寶總理最近說:中國目前失業人口高達兩億。
世界全部經濟史表明:絕對不可能存在一個高失業的經濟體,而經濟卻正在高速騰飛著。著名的凱恩斯定理:繁榮必然意味著高就業率。高失業率,就是標志著經濟蕭條。
2、目前房價及股市虛假高昂。虛擬經濟指數的高漲,絕對不是經濟繁榮的標志,恰恰是由於實體經濟——產業經濟的不景氣所造成。高房價以及股市高指數背後其實都映現著金融炒作:
(1)目前新建房空置率極高,有數字據說高達一半以上。
其實,所謂億萬“地王”的出現正是經濟泡沫化的表征之一。因為某些上市企業從股市圈到的巨額資金,除了炒地皮和囤積土地保值升值以外,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資盈利項目。
(2)當今中國股市純粹是內外大莊家的提款機。股指高昂背後映現實體經濟、產業經濟的高度不景氣,銀行及企業均有大量閑置資金通過莊家進入股市圈錢博弈。
中國股市沒有退市機制,再爛而不盈利的產業和股票,只要有大戶坐莊,照樣可以圈到錢。
(3)比利時經濟學家龐巴維克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利率定理:利率是繁榮與蕭條的標志——經濟越繁榮市場利率越下降,經濟越蕭條市場利率越高。
目前中國國內非銀行貸款利率不斷高企。當鋪及高利貸經濟異常繁榮。東部及南部地區民間拆借利率,據說甚至年息指數可高達百分之二百以上。
3、基本生產資料要素以及消費物價,近年以來節節攀高。
4、准備賭人民幣升值的境外熱錢,不僅在境外套囤人民幣(境外流出人民幣數字國外有文章估計可能高達萬億),進入境內的假投資、假貿易的套利美元數量,在中國全部外彙儲備中據說可能竟然高達40%。
實際上,中國的巨大外彙儲備和入超並非完全來自外貿,對於這些套取彙率差價的熱錢,即使目前人民幣每季度平均攀升1%——2%的升值率,也已經可獲得可觀的套彙利潤。
5、然而,盡管國內物價不斷高企,美國方面卻在高呼中國物價和幣值被低估。
一些中國經濟學人也跟著美國人大談特談人民幣幣值低估的問題。殊不知,洋鬼所謂人民幣幣值被低估這種說法的實質是:以外幣為單位以及國外物價為參照下,中國的貨幣單位(所謂購買力平價)以及物價普遍被低估了。
換句話說,從外國人眼中看,中國現在不僅幣值太低,而且是物價太低了,二者應當同步高漲上去(實際二者也具有必然的聯動關系)。這些盲目跟著洋人喊的國內經濟學人,一面在高叫國內發生“通貨膨脹”,一面又在鼓吹人民幣應盡快升值,也就是說讓被人民幣估值的全部中國物價。對國外貨幣同步高幅度升值。
這些天真的中國經濟學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說什麼嗎?
6、中國經濟泡沫迄今維持不破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中國經濟體系仍呈半封閉態,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物價與國際不接軌,多種經濟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否則,金融風暴隨時將在一瞬間,由於國際金融動蕩而突發傳遞到中國。
7、但是,正是在這種半封閉的經濟狀態下,所有的內涵經濟風險都將通過銀行不良貸款(呆賬壞賬)以及物價不斷高攀,而最終轉嫁到社會下層的百姓身上。
8、因此,近年來圍繞種種與經濟問題相關聯的社會不公正問題所引發的惡性突發事件頻繁發作——表明經濟危機正在越來越深刻地轉化為社會危機。
2010-03-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mjx.html
網友推薦本人閱讀以下兩篇外部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評論文章(參看附錄)。
我認為其對中國經濟泡沫化的風險估計是有根據的。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態是反常的,如果國家對此沒有清醒估計,不利形勢可能會惡化。我個人看法如下:
1、中國經濟呈現巨大泡沫的一個最明顯標志,就是失業率的高企。溫家寶總理最近說:中國目前失業人口高達兩億。
世界全部經濟史表明:絕對不可能存在一個高失業的經濟體,而經濟卻正在高速騰飛著。著名的凱恩斯定理:繁榮必然意味著高就業率。高失業率,就是標志著經濟蕭條。
2、目前房價及股市虛假高昂。虛擬經濟指數的高漲,絕對不是經濟繁榮的標志,恰恰是由於實體經濟——產業經濟的不景氣所造成。高房價以及股市高指數背後其實都映現著金融炒作:
(1)目前新建房空置率極高,有數字據說高達一半以上。
其實,所謂億萬“地王”的出現正是經濟泡沫化的表征之一。因為某些上市企業從股市圈到的巨額資金,除了炒地皮和囤積土地保值升值以外,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資盈利項目。
(2)當今中國股市純粹是內外大莊家的提款機。股指高昂背後映現實體經濟、產業經濟的高度不景氣,銀行及企業均有大量閑置資金通過莊家進入股市圈錢博弈。
中國股市沒有退市機制,再爛而不盈利的產業和股票,只要有大戶坐莊,照樣可以圈到錢。
(3)比利時經濟學家龐巴維克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利率定理:利率是繁榮與蕭條的標志——經濟越繁榮市場利率越下降,經濟越蕭條市場利率越高。
目前中國國內非銀行貸款利率不斷高企。當鋪及高利貸經濟異常繁榮。東部及南部地區民間拆借利率,據說甚至年息指數可高達百分之二百以上。
3、基本生產資料要素以及消費物價,近年以來節節攀高。
4、准備賭人民幣升值的境外熱錢,不僅在境外套囤人民幣(境外流出人民幣數字國外有文章估計可能高達萬億),進入境內的假投資、假貿易的套利美元數量,在中國全部外彙儲備中據說可能竟然高達40%。
實際上,中國的巨大外彙儲備和入超並非完全來自外貿,對於這些套取彙率差價的熱錢,即使目前人民幣每季度平均攀升1%——2%的升值率,也已經可獲得可觀的套彙利潤。
5、然而,盡管國內物價不斷高企,美國方面卻在高呼中國物價和幣值被低估。
一些中國經濟學人也跟著美國人大談特談人民幣幣值低估的問題。殊不知,洋鬼所謂人民幣幣值被低估這種說法的實質是:以外幣為單位以及國外物價為參照下,中國的貨幣單位(所謂購買力平價)以及物價普遍被低估了。
換句話說,從外國人眼中看,中國現在不僅幣值太低,而且是物價太低了,二者應當同步高漲上去(實際二者也具有必然的聯動關系)。這些盲目跟著洋人喊的國內經濟學人,一面在高叫國內發生“通貨膨脹”,一面又在鼓吹人民幣應盡快升值,也就是說讓被人民幣估值的全部中國物價。對國外貨幣同步高幅度升值。
這些天真的中國經濟學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說什麼嗎?
6、中國經濟泡沫迄今維持不破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中國經濟體系仍呈半封閉態,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物價與國際不接軌,多種經濟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否則,金融風暴隨時將在一瞬間,由於國際金融動蕩而突發傳遞到中國。
7、但是,正是在這種半封閉的經濟狀態下,所有的內涵經濟風險都將通過銀行不良貸款(呆賬壞賬)以及物價不斷高攀,而最終轉嫁到社會下層的百姓身上。
8、因此,近年來圍繞種種與經濟問題相關聯的社會不公正問題所引發的惡性突發事件頻繁發作——表明經濟危機正在越來越深刻地轉化為社會危機。
2010年3月27日
如何把日本導入泡沫經濟
楊帆:美國是如何把日本導入泡沫經濟的?(10.3.24)
讀黃樹東先生〈選擇與崛起〉一書有感
http://blog.sina.com.cn/yangfanjiaoshou
我在碩士期間專攻日本經濟18年高速增長,當時國內外輿論把日本捧上天。後來泡沫興盛,美國出版《日本第一》,驚呼“日本買下了美國”。曾幾何時泡沫破滅,日本停滯20年。黃樹東先生近期著作,論述了美國從國家利益出發,把日本導入泡沫經濟的歷史。
貿易摩擦,產業控制與高科技爭奪國家利益和世界霸權是美國政策的核心
日本與美國是二戰期間的敵人,戰後的政治軍事外交盟友。美國先占領日本,又扶植日本,是出於朝鮮戰爭和冷戰的需要,以後則是圍堵中國的需要。
美國一直以新自由主義改造日本。戰後日本陷入惡性通貨膨脹,杜魯門總統派特使,銀行家道奇去推行“休克療法”,說日本是“高蹺經濟”,要砍掉美國援助和財政補貼這兩條腿,造成經濟衰退和嚴重失業,依靠朝鮮戰爭才解脫出來。以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18年,離不開美國的扶植,美國替日本承擔了軍費,把力量集中於發展軍事工業,向日本廉價轉讓民用技術;對日本實行5%的優惠關稅,而默認日本單方面對美國征收15%的關稅,保持對美大幅度貿易順差。日本則在政治軍事外交技術市場方面全面依賴美國,成為美國在亞洲的冷戰基地。
日本的半導體和汽車,在60年代以後成為美國強勁競爭對手,美國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日本。早期逼迫日本“自願限制出口”,從1956 年的紡織品,到後來的鋼鐵,汽車,計算機,層出不窮。1977年美國半導體協會指責日本違背市場規則,濫用傾銷方式。美國政府幫助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包括政府間協議限制日本,培植台灣韓國作為競爭對手,至1993年終於取代日本再度成為最大的晶片出口國。日元資本外流出現了產業空心化,日本政府沒有魄力和能力推動產業升級,至21世紀日本在高科技產業上已完全輸給了美國。
出口導向,貨幣升值,金融自由,宏觀失控是催生泡沫經濟的四大因素
1946年為扶植日本,美元對於日元大大高估,出口導向惡化了國內的二元經濟關系。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日元從1美元兌換360日元升值到了250日元。日元在1965年就宣布可自由兌換,但金融體系沒有放開,國家控制相當嚴密,國際資本無法自由進出。美國壓迫日本先開放金融市場,再把日元升值,一直持續了14年,日本節節抵抗,節節敗退,最後全盤放開,頃刻瓦解。
20世紀80年代美國發明了一種理論:日元低估是萬惡之源,日本政府操縱彙率,背離市場,導致美國雙赤字。美國聯合西方各國聯手,在 1985年達成“華盛頓共識”,聯手壓迫日元升值,一宣布就造成嚴重升值預期,投機資本進入日本,1985年底就數使日元迅速升值到1:200,最高升值到1:80;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日元曾貶值到1:150,後來就在90----130範圍內波動。
僅僅是貨幣升值,並不會產生嚴重的泡沫經濟。
華盛頓共識不限於宣布日元升值,而是一個一攬子新自由主義改革計劃:開放國內市場;充分發揮私人行業的生命力;實施彈性的金融政策,使之充分考慮到日元的彙率;更有力地推動金融體系和日元的自由化,使日元反映日本經濟的實力;允許地方政府進行追加投資;刺激國內需求,擴大消費信用和住房按揭等。
在貨幣升值期間推行金融自由化,加速泡沫經濟形成。日本傳統金融體制是主銀行體制,銀行與企業相互持股,以銀行為中心形成企業集團,政府規定存貸款利率差,保護銀行和居民的利益。資本市場極不發達,銀行隸屬於財政部,主要目標不是利潤,而是政府經濟目標和財團整體利益。
這種銀行體系被指責為“封建體系”,逼迫日本實施金融體系和外彙市場自由化:擴大資本市場,放開利率。允許銀行業以利潤為中心,從事創新業務,發展房地產按揭和資產證券化,銀行參與債券發行,交易外國金融期貨,進入養老信托,向企業出售證券化貸款,將銀行完全推向市場和國際化,改造成 “現代銀行”,廢除政府對銀行的保護。
金融自由化在相當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利率上限取消以及降低進入壁壘,引起銀行特許權價值降低,銀行部門的風險管理行為扭曲;金融業由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日益融合,銀行過度介入證券市場。日本在1960一1980年企業借入資金為30%,80年代後下降到10%,進入90年代下降到5%。銀行收益減少,從事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加大了金融系統存在的道德風險。
日本政府保持高增長思維慣性進退失據決策屢屢失誤
日本政府在經濟轉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長的思維慣性,在改革過程中忽略過度投資和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的風險,宏觀政策屢屢失誤。
為緩解日元升值壓力,鼓勵銀行和企業向海外投資。1980---1984年逐步放開外彙管制,外國企業可在日本發行以日元和外國貨幣為基准的債券,日本金融機構可用任何貨幣在海外發行債券,把得到的資金對置成日元,日本成為世界主要的資本供給者。8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 1996年16。7%的GDP是外國資產。日本外流的資本有40%到了美國,25%到了亞洲。日本銀行在美國發放的貸款曾達到美國新增貸款的17%,大量購買美國的房地產,此時正是美國房地產泡沫時期,日本資本接盤後,美國房地產就崩盤,日本投資巨虧,相當於10年對美貿易順差。
為緩解日元升值壓力,保持企業競爭力,日本實行低利率,把經濟資源引導到資產投機和信用擴張,刺激了房地產泡沫形成。日本銀行在吹大資產泡沫的同時,也吹大了自己資產和利潤。金融自由化促進信用極度擴張,銀行業資本極度膨脹,銀行股票價格迅速上升,“解放資本”的奇跡就是資產泡沫。股市從1986年的12000點飆升到39000點,東京房地產總市值超全美國房地產總值,資產泡沫吸引了巨額銀行貸款。1980年日本銀行在世界前10名當中只有一家,1988年囊括了前10名。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紐約股票市場暴跌引起全球連鎖反應,各國在1988年緊縮銀根,日本仍沉浸於金融自由化帶來的“新鮮而自由的空氣”,增大現鈔供給,到1989年緊縮銀根為時已晚。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破裂,日本當局直到1995年才承認經濟衰退,采取措施已晚,經濟泡沫最終破滅。
日本銀行積累了巨額不良資產,1992年達到40萬億日元,日本政府寄希望於經濟回升消化不良資產,結果1998年增加到87萬億日元,占銀行業貸款的15---20%,國內生產總值的30%。
在經濟大蕭條環境下,日本政府在1996年實施“大爆炸”式的全盤自由化改革。2002年推出“金融再生計劃”,受此衝擊2003年股指跌破8000點大關,回到了1983年的水平。經過長期的改革,健全了法律監管,至2005年銀行不良資產下降到16萬億日元。
理論上講銀行的市場化改革是必要的,但也充滿著風險。初期改革與貨幣升值,經濟高速增長並行,引發了資產泡沫。泡沫崩潰以後,市場力量無法使日本走出通貨緊縮,零利率和改革都不能解決問題,出現“流通性陷阱”。2008年受美國影響,日本的出口和GDP又出現下降,經濟沒有走出衰退。
日本的挫折根本在於,第一,沒有完整的主權,在外力壓迫下被迫升值和改革;第二,錯誤地應用新自由主義理論;第三,沒有處理好貨幣升值,經濟增長和體制改革的關系;第四,沉浸於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思維中不能擺脫,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在經濟轉型期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我一直認為中國不會走日本老路,因為大家對此已有警惕,現在看來有必要舊事重提。中國目前形勢與日本非常相似,理論欺騙仍舊有市場,中國有強大的勢力在阻撓我們深刻反思新自由主義,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的主流媒體一直有意識地回避實質問題,而把反思限制在技術層面。如果美國使用硬的一手,施加更大壓力迫使中國就範,還是有可能的。畢竟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有依附性,“精英”吃美國奶長大,被美國洗了腦子,他們害怕與美國對抗,也與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在中國仍是“主流”。他們已形成利益集團,有一整套思想理論政策,掌握了許多部門的領導權。在外部壓力下,我們內部會可能起分化,走泡沫經濟之路的可能性是有的,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從國家利益與安全角度謹慎對待升值等問題,絕對不能讓泡沫經濟等問題葬送30年的改革成果。
讀黃樹東先生〈選擇與崛起〉一書有感
http://blog.sina.com.cn/yangfanjiaoshou
我在碩士期間專攻日本經濟18年高速增長,當時國內外輿論把日本捧上天。後來泡沫興盛,美國出版《日本第一》,驚呼“日本買下了美國”。曾幾何時泡沫破滅,日本停滯20年。黃樹東先生近期著作,論述了美國從國家利益出發,把日本導入泡沫經濟的歷史。
貿易摩擦,產業控制與高科技爭奪國家利益和世界霸權是美國政策的核心
日本與美國是二戰期間的敵人,戰後的政治軍事外交盟友。美國先占領日本,又扶植日本,是出於朝鮮戰爭和冷戰的需要,以後則是圍堵中國的需要。
美國一直以新自由主義改造日本。戰後日本陷入惡性通貨膨脹,杜魯門總統派特使,銀行家道奇去推行“休克療法”,說日本是“高蹺經濟”,要砍掉美國援助和財政補貼這兩條腿,造成經濟衰退和嚴重失業,依靠朝鮮戰爭才解脫出來。以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18年,離不開美國的扶植,美國替日本承擔了軍費,把力量集中於發展軍事工業,向日本廉價轉讓民用技術;對日本實行5%的優惠關稅,而默認日本單方面對美國征收15%的關稅,保持對美大幅度貿易順差。日本則在政治軍事外交技術市場方面全面依賴美國,成為美國在亞洲的冷戰基地。
日本的半導體和汽車,在60年代以後成為美國強勁競爭對手,美國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日本。早期逼迫日本“自願限制出口”,從1956 年的紡織品,到後來的鋼鐵,汽車,計算機,層出不窮。1977年美國半導體協會指責日本違背市場規則,濫用傾銷方式。美國政府幫助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包括政府間協議限制日本,培植台灣韓國作為競爭對手,至1993年終於取代日本再度成為最大的晶片出口國。日元資本外流出現了產業空心化,日本政府沒有魄力和能力推動產業升級,至21世紀日本在高科技產業上已完全輸給了美國。
出口導向,貨幣升值,金融自由,宏觀失控是催生泡沫經濟的四大因素
1946年為扶植日本,美元對於日元大大高估,出口導向惡化了國內的二元經濟關系。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日元從1美元兌換360日元升值到了250日元。日元在1965年就宣布可自由兌換,但金融體系沒有放開,國家控制相當嚴密,國際資本無法自由進出。美國壓迫日本先開放金融市場,再把日元升值,一直持續了14年,日本節節抵抗,節節敗退,最後全盤放開,頃刻瓦解。
20世紀80年代美國發明了一種理論:日元低估是萬惡之源,日本政府操縱彙率,背離市場,導致美國雙赤字。美國聯合西方各國聯手,在 1985年達成“華盛頓共識”,聯手壓迫日元升值,一宣布就造成嚴重升值預期,投機資本進入日本,1985年底就數使日元迅速升值到1:200,最高升值到1:80;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日元曾貶值到1:150,後來就在90----130範圍內波動。
僅僅是貨幣升值,並不會產生嚴重的泡沫經濟。
華盛頓共識不限於宣布日元升值,而是一個一攬子新自由主義改革計劃:開放國內市場;充分發揮私人行業的生命力;實施彈性的金融政策,使之充分考慮到日元的彙率;更有力地推動金融體系和日元的自由化,使日元反映日本經濟的實力;允許地方政府進行追加投資;刺激國內需求,擴大消費信用和住房按揭等。
在貨幣升值期間推行金融自由化,加速泡沫經濟形成。日本傳統金融體制是主銀行體制,銀行與企業相互持股,以銀行為中心形成企業集團,政府規定存貸款利率差,保護銀行和居民的利益。資本市場極不發達,銀行隸屬於財政部,主要目標不是利潤,而是政府經濟目標和財團整體利益。
這種銀行體系被指責為“封建體系”,逼迫日本實施金融體系和外彙市場自由化:擴大資本市場,放開利率。允許銀行業以利潤為中心,從事創新業務,發展房地產按揭和資產證券化,銀行參與債券發行,交易外國金融期貨,進入養老信托,向企業出售證券化貸款,將銀行完全推向市場和國際化,改造成 “現代銀行”,廢除政府對銀行的保護。
金融自由化在相當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利率上限取消以及降低進入壁壘,引起銀行特許權價值降低,銀行部門的風險管理行為扭曲;金融業由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日益融合,銀行過度介入證券市場。日本在1960一1980年企業借入資金為30%,80年代後下降到10%,進入90年代下降到5%。銀行收益減少,從事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加大了金融系統存在的道德風險。
日本政府保持高增長思維慣性進退失據決策屢屢失誤
日本政府在經濟轉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長的思維慣性,在改革過程中忽略過度投資和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的風險,宏觀政策屢屢失誤。
為緩解日元升值壓力,鼓勵銀行和企業向海外投資。1980---1984年逐步放開外彙管制,外國企業可在日本發行以日元和外國貨幣為基准的債券,日本金融機構可用任何貨幣在海外發行債券,把得到的資金對置成日元,日本成為世界主要的資本供給者。8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 1996年16。7%的GDP是外國資產。日本外流的資本有40%到了美國,25%到了亞洲。日本銀行在美國發放的貸款曾達到美國新增貸款的17%,大量購買美國的房地產,此時正是美國房地產泡沫時期,日本資本接盤後,美國房地產就崩盤,日本投資巨虧,相當於10年對美貿易順差。
為緩解日元升值壓力,保持企業競爭力,日本實行低利率,把經濟資源引導到資產投機和信用擴張,刺激了房地產泡沫形成。日本銀行在吹大資產泡沫的同時,也吹大了自己資產和利潤。金融自由化促進信用極度擴張,銀行業資本極度膨脹,銀行股票價格迅速上升,“解放資本”的奇跡就是資產泡沫。股市從1986年的12000點飆升到39000點,東京房地產總市值超全美國房地產總值,資產泡沫吸引了巨額銀行貸款。1980年日本銀行在世界前10名當中只有一家,1988年囊括了前10名。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紐約股票市場暴跌引起全球連鎖反應,各國在1988年緊縮銀根,日本仍沉浸於金融自由化帶來的“新鮮而自由的空氣”,增大現鈔供給,到1989年緊縮銀根為時已晚。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破裂,日本當局直到1995年才承認經濟衰退,采取措施已晚,經濟泡沫最終破滅。
日本銀行積累了巨額不良資產,1992年達到40萬億日元,日本政府寄希望於經濟回升消化不良資產,結果1998年增加到87萬億日元,占銀行業貸款的15---20%,國內生產總值的30%。
在經濟大蕭條環境下,日本政府在1996年實施“大爆炸”式的全盤自由化改革。2002年推出“金融再生計劃”,受此衝擊2003年股指跌破8000點大關,回到了1983年的水平。經過長期的改革,健全了法律監管,至2005年銀行不良資產下降到16萬億日元。
理論上講銀行的市場化改革是必要的,但也充滿著風險。初期改革與貨幣升值,經濟高速增長並行,引發了資產泡沫。泡沫崩潰以後,市場力量無法使日本走出通貨緊縮,零利率和改革都不能解決問題,出現“流通性陷阱”。2008年受美國影響,日本的出口和GDP又出現下降,經濟沒有走出衰退。
日本的挫折根本在於,第一,沒有完整的主權,在外力壓迫下被迫升值和改革;第二,錯誤地應用新自由主義理論;第三,沒有處理好貨幣升值,經濟增長和體制改革的關系;第四,沉浸於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思維中不能擺脫,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在經濟轉型期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我一直認為中國不會走日本老路,因為大家對此已有警惕,現在看來有必要舊事重提。中國目前形勢與日本非常相似,理論欺騙仍舊有市場,中國有強大的勢力在阻撓我們深刻反思新自由主義,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的主流媒體一直有意識地回避實質問題,而把反思限制在技術層面。如果美國使用硬的一手,施加更大壓力迫使中國就範,還是有可能的。畢竟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有依附性,“精英”吃美國奶長大,被美國洗了腦子,他們害怕與美國對抗,也與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在中國仍是“主流”。他們已形成利益集團,有一整套思想理論政策,掌握了許多部門的領導權。在外部壓力下,我們內部會可能起分化,走泡沫經濟之路的可能性是有的,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從國家利益與安全角度謹慎對待升值等問題,絕對不能讓泡沫經濟等問題葬送30年的改革成果。
人民幣升值所隱伏的危機
人民幣升值所隱伏的國際金融危機
何新(2008.4.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l8a.html
1、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用同量人民幣可購買的外幣和外國商品比以前多了。外幣及外國商品對人民幣變得便宜了。
2、但是,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用人民幣估價的中國商品貴了。即中國商品對外幣和外國商品長價了。
因此,人民幣升值的同時是中國出口商品升值。
3、換句話說,人民幣升值必然導致中國商品對於外幣及外國商品的價格上漲。
大陸房地產等不動產價格的躍升,是人民幣升值的必然結果。
在以美元作為貿易結算單位的世界廣大地區,中國商品價格由於人民幣升值都在發生價格上漲。
[何新註:我曾總結關於貨幣幣值與物價的關連性聯動原理:本國貨幣幣值變動不僅是貨幣兌換量變動,而且必然意味本國商品物價對他國貨幣及商品兌換量的同步聯動。這一看起來極其簡單自明的原理,卻是當今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所不知道的,因此經濟學界才有“以人民幣升值來應對物價上漲”的荒唐建議。 ]
4、人民幣之升值,是人民幣在世界金融體系中地位調整以及國際金融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
由於人民幣不斷升值所刺激的套利預期,導致國際資金迅速湧入中國設法套兌低價人民幣。因此,中國手中的外匯儲備也不斷快速上升。由於人民幣正在被外資大量收購囤積,致使人民幣超過國內市場之貨幣需求而不斷增量發行。
5、人民幣超量發行,本應當發生人民幣貶值以及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上漲。但實際情況卻是人民幣幣值目前不降反升。原因在於:在國際離岸貨幣市場上(offshore Financia Market),人民幣被國際炒家因升值預期而大量收購和囤積。貨幣也是商品,服從於供求影響價格的規律。國際貨幣市場對人民幣的收購需求,造成了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市場壓力。
但是,一旦這些被囤積的人民幣被拋入流通市場,不僅會引發嚴重的金融動盪,並且勢必加劇國內通貨膨脹。
6、由於中國以美元作為主要的外匯儲備形態,因此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也導緻美元的增量發行,致使大量美元及美元資產在中國手中囤積。
7、困擾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有三:
(1)政府巨額財政赤字。
(2)巨額國際收支赤字造成的對外債務。
(3)美國國內商業銀行積累的呆壞帳(即不良貸款 ---美國商業銀行也有呆壞爛賬,已引發房次貸危機)。
超量發行美元是美國用以紓解上述問題的主要辦法。而其必然後果,就是美元不斷貶值。
由於中東石油市場是以美元作為結算單位,而國際石油資本主要操控於美國,因此美國正在用石油不斷提價來部分地抵消和對沖美元貶值-----換句話說就是美國迫使購買石油者付出更多的美元來抵消美元超發。
糧食是美國目前正在操作的第二宗國際需求量大的戰略性商品。
8、以上的簡略敘述,實際預示了圍繞人民幣升值所可能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預警信息。
結論是:
(1)凡貨幣過量發行(超過實物商品市場需求),通常必然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這是一個普遍貨幣規律,即通貨膨脹規律)。
(2)近年人民幣早已過量發行,對國內市場物價也已有明顯拉動作用。
(3)但人民幣幣值目前不降反升,是因為在國際離岸貨幣市場(OFM)上,出現了囤積購買人民幣,以便從貨幣直接交易中套利的期待和需求。
(4)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國際炒家所囤積的人民幣被大量拋售,則將對中國和周邊國際金融市場引發類似1998年式的金融危機,引起極其巨大的國際金融動盪。
[注]此前我早討論過,一種貨幣在市場中至少具有三種價格表現:
1. 一種貨幣對其他種類貨幣的交換價格(即匯率)
2. 一種貨幣轉借他人時的使用價格(即利率)
3. 一種貨幣對於其他商品的交易價格(以實物為衡量的貨幣價格)
較確切地說: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與其他貨幣交換的比例就是匯率。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轉讓使用權的租賃價格就是利率。
貨幣在市場中交換商品的比例就是物價。
三者密切相關,互相連動,一變則皆變。
何新:關於匯率、利率與人民幣幣值(上)
—— 主流經濟學的經濟盲點
(本文曾發表刊於《香港商報》 2005年4 月4 日- 11 日)
錯誤的經濟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歸屬。因此,與利益相比,更危險的其實是思想。
—— 凱恩斯
1
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議論紛紛。但多數論者似並不了解貨幣匯率以及與此相關之貨幣利率的本質。
茲舉一例而言。
一方面央行已數次提高人民幣存貸利率,另一方面對外仍稱人民幣匯率及幣值保持不變。殊不知這二者乃是矛盾的。
貨幣本身也是有價之商品。所謂匯率,即人民幣以國際貨幣支付的買賣價格。所謂利率,即人民幣對內之貸借價格。 [ 借用物品所付物主之利得謂之租金。借用貨幣所付金主之利得謂之利息。利率即利息與本金之比例。 ] 二者是密切相關並且相互聯動的。
用一個簡單易解的例子來說:比如一座房子,它的銷售價格,即相當於一種貨幣的匯率。它的月租金,即相當於一種貨幣的使用利率。當這座房產的租金上升時,則意味著它的房屋售價也會聯動上升。反過來,當房價上升時,它的房租價格也自然會上升。
同理,利率上升即人民幣之租借費用上升,亦會聯動人民幣幣值之上升。
換句話說:儘管暫時仍未改變官定匯率,但人民幣之實際幣值已由於利率之上調而獲得提升。
因此,期待人民幣升值的西方各國發言人對央行調升利率的評價是:中國政府向貨幣政策之正確方向邁出了“一小步”。
而有關方面對外卻仍宣稱:人民幣不會升值,政府近期無意使人民幣升值。由這種言論,可看出國內經濟學界對幣值、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連動關係存在經濟基礎知識的盲點。
2
關於人民幣升值,中國近年一直在承受來自日美的國際壓力。國內則眾說紛紜,當局者莫衷一是。
然而談升值,首先要弄清什麼是貨幣升值。實際上,貨幣升值有兩種涵義,即貨幣涵義與物價涵義。
( 1 )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提升購買人民幣的價格,即提升人民幣對於其他貨幣的價格。此即貨幣升值的貨幣涵義。
( 2 )貨幣升值亦意味著提升人民幣與實物商品的交易能力。幣值在實物意義上等於購買力。提升幣值(在物價穩定不變的條件下)即提升貨幣之實物購買力。但實際上,貨幣升值往往伴隨著通貨膨脹。
尤應注意,若使人民幣升值,不僅意味著人民幣對於國際貨幣體系的價格升值,也意味著以人民幣估價的所有資產(包括勞力)及商品價值對於國際貨幣的普遍上揚。換句話說,此意味著物價工資水平的普遍上漲。
因此,貨幣升值,表面上看,好像這個國家貨幣更值錢了,實際上對國家經濟十分不利。因為貨幣升值後,按外幣計算的商品出口價格相應提高了,這就削弱了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卻又使進口商品價格降低了,大家都願買進口貨而不願買本國貨,造成本國貨在內銷上的困難。同時,貨幣升值還會使外匯儲備受到損失,使外匯儲備折成的本國貨幣相應減少了。
這種由幣值上升引起的物價上揚有所不同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發生原因是由於貨幣發行量過大,引起貨幣與商品之比例失調,從而導致物價上升。通常是在收入水平(工資)不變或變幅較小下的價格上漲。而貨幣升值引起的價格上漲,則包涵著一般工資水平的上漲。
3
大陸目前流行之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大盲點,就是不認識貨幣之本質。 [ 例如近年在國內頗為流行之一部主流《經濟學》教科書(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著),關於貨幣之定義雲:“貨幣就是貨幣行使的職能。”殊為可笑! ] 關於貨幣本質,在經濟理論史中唯有馬克思曾給予最透徹之闡明。正是馬克思解釋了貨幣之本質從而打破了貨幣作為市場崇拜物(所謂“貨幣拜物教”)的神秘現像。
馬克思指出:貨幣本質上也是一種普通商品。 [ “只要理解貨幣的根源在於商品本身,貨幣分析上的主要困難就解決了。”(《資本論》,《全集》 23—P.62 ) ] 但貨幣作為商品與其他商品之根本不同點在於,貨幣是一種可以交換到一切其他商品的商品(包括交換到不同種類的貨幣本身)。而其他商品,在以物易物之交易中,則只能交換個別種類之貨品。 [ 換句話說,設若有任何貨物,可以用之交換任何其他貨物而樂於被人們(市場)所接受,則此物不論是自然物(如金、銀、鑽石)或人工物(如印刷之鈔紙),此物亦即是“貨幣”。 ]
換句話說,作為貨幣之商品具有範圍最廣泛的可流通性,而其他商品則不具有此屬性。除此之外,貨幣作為商品之本質,與其他商品並無不同。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一切商品,皆具有二重基本屬性,即:( 1 )具有實用價值(使用價值),( 2 )具有交換價值(交易價格)。貨幣作為一種商品,也具有此二屬性。
貨幣的使用價值即其作為貨幣之職能,例如作為流通工具、價值尺度、價值儲存手段、資本積累工具及資本符號(虛擬資本)等。 [ 馬克思認為,貨幣具有六種功能:
1. 價值尺度 / 價值符號
2. 流通手段
3. 支付手段
4. 儲存手段
5. 國際貨幣
6. 信用手段。
作為對比,流行之斯蒂格利茨之《經濟學》在定義貨幣為 “貨幣所行使之職能”時,僅舉出其三種職能: 1. 交換媒介, 2. 價值儲藏, 3. 計算單位。表明這位諾獎得主對於貨幣之本質並不清楚。 ]
貨幣在商品市場中與其他商品相交換的比例,也就是貨幣本身之價格。
4
貨幣作為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其價格變動在本質上決定於兩方面:
1. 價值規律(商品生產之普遍規律[ “生產”,亦即“供給”。商品之客觀價值的形成,反映為生產價格,通常稱作“生產成本”。 ] )
2. 供求規律(市場運行之普遍規律[ “運行”,即交換與分配。但是一種商品之客觀價值是否能得到實現,則取決於實際市場交易過程,支配此過程之規律則是市場中的“供求規律。” ] )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認為商品價格是運行在所謂“均衡分析”的真空之中,因此,不承認存在客觀“價值規律”。究竟什麼是“價值規律”?所謂“價值規律”,也就是商品生產過程中價值形成的規律。
其中包括三項要素:( 1 )社會勞動量化規律( 2 )價值平均化規律(以及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及( 3 )增益衰減規律(利潤率下降規律)。 [ 以上規律,馬克思在《資本論》之第一卷及第三卷中有深刻之闡述。 ]
一般商品的價值內涵決定其生產價格,此即生產成本形成的客觀價值規律。但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一種貨幣對於其他貨幣內涵的平價購買力,約略相當於它的真實幣值。
5
在市場經濟中,價值規律必須通過供求規律而得到實現。換句話說,任何商品之內涵價值(生產投入),必須滿足市場供求關係才能得到實現。
供求規律,乃是決定商品交換能否成功實現的規律。某種商品內涵價值(生產成本)能否在市場中得到實現,既受制於市場中此種商品之供求數量,又必須通過購買者的主觀評價給予確認(從而產生購買意向)。因此,供求規律是決定商品內涵價值能否實現的主觀規律。 (這一“價值實現”問題,列寧曾稱之為市場經濟的根本問題。) [ 《列寧全集》第1 卷,“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
貨幣作為一種商品,同樣服從於上述規律。一方面服從關於貨幣內涵價值形成之價值規律,另一方面又服從關於貨幣供求關係之供求規律。
6
綜上所述,一種貨幣在市場中至少具有三種價格表現:
1. 一種貨幣對其他種類貨幣的交換價格(即匯率)
2. 一種貨幣轉借他人時的使用價格(即利率)
3. 一種貨幣對於其他商品的交易價格(以實物為衡量的貨幣價格)
較確切地說: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與其他貨幣交換的比例就是匯率。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轉讓使用權的租賃價格就是利率。
貨幣在市場中交換商品的比例就是物價。
三者密切相關,互相連動,一變則皆變。但是另一方面,利率是貨幣的使用租金,但利率不等於匯率。匯率反映本國貨幣的國際市場價格,但並不等於實際幣值。
在一定意義上,匯率只是國際間貨幣供求關係的市場表現。
而利率則是國內市場中貨幣需求的市場表現。一種貨幣之利率上揚,通常意味著貨幣間接之升值,同時反映著資金市場上貨幣需求壓力的增大。
7
理解了關於貨幣的上述原理,也就可以理解所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以及所謂“經濟過熱”或“衰退”等術語。這些術語常見於媒體,但其確切涵義,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歷來講不清的。
漢語所謂“通貨”即“流通貨幣”之縮語。 “膨脹”即數量增長,“緊縮”即數量縮小。經濟過熱通常與通貨膨脹相關,而經濟衰退則通常與通貨收縮相關。
決定貨幣流通的一個基本規律是: 投入流通之貨幣數量之增減與該種貨幣之幣值(購買力)成反比,而與市場之商品物價水平成正比。 [ 此即西方經濟學所謂休謨— 李嘉圖貨幣定律。但在中國古代,這一規律早在《墨子》及《管子·輕重》中已有闡述。唐之陸贄則明確指出:“物之貴賤係於錢之多少。”“錢少物賤”,“錢多物貴。”(《陸宣公奏議全集》卷4 ) ]
因此,若一種貨幣流通數量過多,則必會引起商品價格上漲,從而發生通脹。通脹,即意味著非貨幣商品之升值以及貨幣本身之貶值。
但與此相關的一個矛盾現像是,儘管一種貨幣本身由於發生通脹在貶值,但由於非貨幣類商品的名義價格都在上漲,因此以此種貨幣所估價的商品及資產之名義價格,卻在大大上揚。
當前中國實際存在較嚴重之通貨膨脹(即貨幣貶值),國內市場上以人民幣估價的實物資產均在大幅升值。為何外部貨幣(外資,熱錢)仍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套購固定資產(如房地產)?明白上述原理,這個現像就不難解釋了。
8
當人民幣之利率不斷上調,而匯率仍維持穩定不變時,意味著利率、幣值與匯率發生了價格偏離。
利率上升,意味著人民幣的國內使用費之上揚,同時意味著其他商品價格對於貨幣自身價格的相對下降(貨幣貴了,因此需用較多商品交換貨幣)。故作為貨幣政策,調升利率有助於紓緩物價上漲的壓力。 [ 但利息及稅負作為資金使用費用是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近年隨原材料、能源、交通、環境等成本費用之不斷攀升,成本拉動型通脹也不斷攀升。 ]
但由於人民幣對其他種貨幣的交易價格並未上漲(即匯率未變),用原比價外幣仍可購到同樣名義數量之人民幣,而所購買之中國國內商品,卻可相對增多。因此,此即刺激吸引較多外幣進入中國市場套利及購物(包括購買房地產)。
於是外資大量進入國內市場,購買人民幣。在此情況下,形成了外幣對人民幣的較高需求壓力(購買壓力)。當匯率是固定值時,遂迫使政府增發人民幣,從市場上購買外幣。否則,就會導致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少外幣多從而自然升值的壓力。
然而,人民幣的不斷增量發行,以及向外流動,必然意味著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大。換句話說,單向調高利率而不同步調高匯率的間接貨幣後果,導致貨幣名義價格(持平匯率)與實際價格(利率上升)發生偏離,從而為國際貨幣囤積及炒作提供套利機會,也使得政府欲紓緩通脹壓力減少國內市場貨幣需求的政策,實際上難以完全奏效。 [ 據報導,央行已決定人民幣房貸利率第二次調升。央行稱此舉目的,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抑制房地產炒作而採取的貨幣政策。 ]
因此可以說,當前中國金融政策面對著極其複雜棘手的局面,許多現實問題亟須得到理念的澄清。
[附·墨子論貨幣]
《墨經》:“刀糴(解作穀物,下同)相為賈(價)。刀輕則糴不貴,刀重則糴不易王。刀無變,糴有變;歲變糴,則歲變刀。”意思是說:刀幣和穀物是相互成為對方的價格的。例如,一般都說若干穀物值若干刀幣,但也可以反過來說若干刀幣值若干穀物。當人們相對地輕刀幣、重穀物的時候,單位穀物以刀幣表現的名義價格雖高,卻不算貴,因為單位刀幣以穀物表現的價格(實際上是刀幣的購買價格或購買力買力)降低了。當人們相對地重刀幣、輕穀物的時候,單位穀物以刀幣表現的名義價格雖低,也不算賤,因為單位刀幣的購買價格或購買力提高了。國家鑄造的刀幣,它的幣面價值或法定價值是不變的,而穀物的價格卻在變化。穀物的價格一旦發生變化,那麼刀幣的購買價格或購買力也要隨之變化。很明顯,後期墨者已把貨幣看成商品。
何新: 關於匯率、利率與人民幣幣值(下)
—— 主流經濟學的經濟盲點
1
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開放的世界資本市場,國內貨幣市場與國際市場通流,則匯率與利率必然具有同步連動關係。
但同時,貨幣價格仍會受國際供求關係的調節。 [ 如果受到貨幣市場供求壓力的擾動,則匯率與利率的連動則不意味著同步升降。例如,若美聯儲提升美元利率,則美元應升值。但如持有美元逐利的國際游資利用美元升值套利,而大量拋擲手中儲存的美元,則反而會在貨幣市場上造成美元的貶值壓力。 ]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來自何方?首先來自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市場,需求增加。近年國際游資對於人民幣的熱情追逐首先是針對中國國家銀行手中持有的巨額儲備進行的謀利遊戲。他們期待先以低值買進人民幣,以持續的收購壓力迫其升值,然後待人民幣升至高位拋出人民幣換取美元。
儘管中國對外的資本帳戶尚未放開,為什麼國際游資集團敢於大量購買人民幣?這是因為中國國家銀行手中持有7000 億以上的並且仍在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 [2004 年末為6099 億,目前已超過7000 億,有估計認為年底可能超過8500 億人民幣(日本在2004 年為8445 億美元)。僅 2004 年度一年即增長 2067 億美元。 ] 有此增長中的巨額外匯儲備作為準備金,使得國際游資集團敢於放手操作人民幣。因為他們相信,即使在人民幣面臨由於通貨膨脹壓力造成的貶值風險時,只要拋出人民幣換取美元,中國銀行隨時有能力按照官定匯率為其兌換美元或其他貨幣。
國家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的金融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國際收支逆差彌補和維護匯率穩定的流動性資產,這個流動性資產就是硬通貨。外匯儲備的增加是我國國際收支順差不斷增加的結果。但是,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發行也在同步擴大。
一旦在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逐漸削減或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對人民幣的持有信心就會喪失。這種喪失會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際貨幣市場將發生對人民幣的拋售壓力,一方面是國內金融市場上也會發生對人民幣的拋售壓力。 [ 這種拋售會有三種主要表現形式:( 1 )從金融機構中高速提取人民幣變現,( 2 )將人民幣轉為外幣、黃金等硬通貨,( 3 )將人民幣兌換為實物囤積從而發生搶購商品風潮。 ] 考慮到中國在上述情況下,人民幣將急劇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崩潰。 (上世紀九十年代南美地區及亞洲地區的金融風暴,最終都是由於國家外匯儲備被國際游資集團洗空而導致本國貨幣幣值的急劇崩潰。)
2
在過去的26 年裡,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從1979 年至2003 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 。 1978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 億美元, 2004 年達1.65 萬億美元。 1978 年,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 億美元, 2004 年已達到11547 億美元。 1978 年,中國外匯儲備為1.67 億美元, 2004 年已達到6099 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三。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實力和地位的上升來自不斷快速增長著的巨額外匯儲備。中國商品的競爭優勢直接來自商品的低價,間接來自廉價之勞力。由於人民幣與美元直接掛鉤,當美元不斷下跌時,人民幣也相對貶值,從而導致中國出口商品更具競爭力。
據報導,中國的外匯儲備僅在2004 年一年內增長2067 億美元。而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來自國際貿易順差。 ( 2004 年經常項目順差約600 億美元。)這種貿易順差,來自九十年代以來由出口帶動的高速經濟增長,同時來自國際市場對中國較廉價商品與勞務的巨大潛在需求。 [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的出口總量每十年裡就能翻五倍,去年,出口總量占到了中國GDP 總量的35% 。 ]
第二是來自外部資本對中國的產業投資( 2004 年約500 億美元)。
第三,外部投資中的另一塊相當大的份額,則來自國際游資集團對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的購買。亦即來自短期資本輸入,即“國際游資”俗稱“熱錢” (約1000 億美元)。實際上,外部直接投資是一種債務。因為外部資本集團所持有的巨額人民幣是隨時可以要求即期兌付的債券。
隨著人民幣大量外流,這種金融危機的危險正在不斷增大。 (根據國際通貨市場的“多”、“空”效應, [ 做“多”即建倉,收購,囤積。做“空”即出倉、拋售、清倉。 ] 會不確定地對人民幣造成日益增大的供求壓力,而醞釀著使人民幣急劇升值或急劇貶值的金融風險。)
3
但是,儘管外部資本已持有巨額人民幣,之所以仍未能興風作浪,則與中國非開放的外匯管理體制有關。中國實行強制結售匯管理制度以及人民幣的非自由兌換性,一方面使得對外貿易外彙的直接獲得者不是外貿廠商而是中國的國家銀行。另一方面出口外匯所得及外部資本進入,都不是直接進入中國通貨市場而是自動被國家銀行所截留,並轉變為國家外匯儲備。 [ 強制性結售匯制,實質是一種金融保護製度。一個企業出口了1 億美元的商品,創匯1 億美元,這1 億美元到了中國之後,就被中央銀行約按1 : 8.3 的匯率,用8.3 億人民幣把這1 億美元買了回來,企業得到8.3 億人民幣,同時,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1 億美元。所以說,與現有外匯儲備資產6000 億美元相對應的12 , 000 億以上之人民幣已經投放到國內市場上,包括房地產市場和消費市場。 12 , 000 億人民幣僅是基礎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由於乘數作用,又可產生投資與消費的其他倍增效應。這是近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國的強制結售匯管理制度實質是一種金融保護製度。正是依靠這一制度,使得外部游資無法集中巨額游資直接通過通貨市場操作貨幣供求從而影響人民幣匯率。
因此:( 1 )如果中國出口順差轉為逆差導致外匯儲備之急劇下降,或其他金融原因導致外匯儲備之急速下降,
或者( 2 )如果外匯體制變化導致人民幣國際化以至最終自由買賣,則人民幣必然會發生急劇波動。
4
當前中國經濟中出現了物價持續上漲以及能源等資源及資本的短缺和價格高企,因此出現了關於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
導致當前物價上升的原因是:( 1 )部分人口工資上升,( 2 )能源價格上漲,( 3 )土地(地租)價格上漲。 ( 4 )自然資源(環境、土、水等)價格上漲。 ( 5 )資金價格(利率)上升。
當前中國之通脹,主要是成本拉動型,並且明顯受到國際能源市場及原料市場要素價格的快速上漲所帶動。
在某種意義上,這種通脹是高經濟增長之一種必然。其中國際能源及原材料市場的高幅漲價,是導致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國際能源及原料市場價格的高幅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國際金融資本針對中國需求而操炒的。
由於通貨膨脹的發生,近年國內發生了關於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問題的爭論。實際上,從歷史看,任何經濟體的高速成長,必然伴隨著由於需求擴張帶動的物價上漲。但是,只要這種價格上漲速度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和國民收入的增長,低於貿易順差的增長以及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則對整體國民經濟並無不利的影響。
5
所謂經濟過熱是指投資過度,而投資過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勞動力供給不足。而今天中國經濟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是,中國的勞動力始終處於嚴重過剩狀態。
中國的勞動力總量比整個經合組織的勞動力總量還要大。在2003 年的時候,中國人口已經接近13 億,勞動力總量達到7.6 億。 2.56 億在城市經濟中就業, 1.53 億受僱於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 3.25 億仍然就業於農業部門。最保守的估計,中國的勞動力過剩總量是1.5 億。實際上由於統計失真或誤差,中國的人口總量或者勞動力總量很可能被嚴重地低估了。
近年由於國民收入分配失衡,下層社會收入增長低弱,通貨膨脹對下層人民產生巨大壓力,導致社會階級關係高度緊張。經濟之高增長未能普遍惠及於下層民眾,相反,由於“下崗”即“失業”的廣泛發生,這種“減員增效”的增長甚至不利於下層民眾。為建立“和諧社會”,此種失誤必須由國家以“以民為本”社會政策和新的國民收入之分配管理政策給予有力之調節。
一方面存在嚴重的庫存積壓(生產過剩), [ 長虹集團近期遭遇的嚴重困難,原因之一是庫存積壓之嚴重。 ] 由此導致生產能力閒滯,開工不足,就業率下降,失業率上升即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物價持續上漲,特別是上游產品(資源及資本的)價格上漲並推動消費價格上漲。
這種矛盾的,完全違反市場競爭自動調節機制的經濟現像,在七十年能源危機後也曾出現於西方國家。由於通貨膨脹伴隨著以庫存積壓(生產過剩)和就業不足為標誌的經濟衰退(或停滯),因此西方經濟學界稱之為“滯脹”。
6
資本主義在本質上和根本上是一種信貸經濟,金融結構和它在歷史時間中的創新具有最基本的重要性。換言之,貨幣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把現在和未來聯繫在一起的東西。
當前中國年儲蓄率年年高漲,表明貨幣發行過多。這種巨額貨幣儲藏如果全部投入流通,本來會導致惡性通脹,但由於生產能力過剩,需求飽和,投資獲利部門狹小,巨額多餘貨幣退出流通,轉為高額消費和房地產投資及貨幣儲藏。
還有相當部分則用於收購國有資產,例如山西的煤礦。浙江是中國民間企業對外出口大省,特別溫州寧波地區。這裡來自外資換匯取得的巨額民間游資,成為中國沿海城市房地產及少數能源類資產急劇升值的金融原動力。
外資進入中國後,轉換為人民幣。大額人民幣目前仍不能自由出境,因此其中相當份額轉移到國內購買房地產及其他金融資產。還有相當份額轉移到香港金融市場,加之國內實體產業利潤率低,銀行中大量過剩資金亦被轉移到房地產信貸投機活動。這是2002 年以來,滬、港、江、浙地區房地產及香港股市快速升值的原因之所在。
7
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虛擬世界中,薩伊定律保證了經濟體系在充分就業點上的長期均衡,而所有對於這種美好狀態的短期偏離都被認為可以通過“看不見的手”而被自動和迅速地加以糾正。
但反對新自由主義學說的(凱恩斯稱之為新古典主義)凱恩斯指出:經濟的充分就業狀態只不過是一種幸運的偶然。當經濟處於就業不足狀態時,總的消費傾向偏低將妨礙資本的增長。
任何經濟,如果它打算存在下去,必須至少能夠再生產自身,即它必須能夠滿足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並能夠更新在生產過程中的消耗。
在現實社會的經濟體中,資本家(其擁有有形的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其出售勞動時間給資本家)之間對於經濟剩餘的分配,基本上是一種有利於資本家的權力關係。決定收入分配的不是價格市場的自動調節機制,而正是由上述關係所造成的財富分配的不對稱性。
更具體地說,真實價格均衡分配以寡頭壟斷市場力量為基礎,而不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所決定。
在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具有一定階級結構的社會中,權力是資本主義制度的驅動力。財富和收入的分配必須作為估計任何一個現代社會的出發點。財富和收入的分配不能如新古典主義者所企圖作的那樣從競爭性商品和要素市場的定價中推導出來。價格是財富分配的函數,而不是相反。財富的分配反映了社會的經濟權力結構。
因此,大規模私有化政策不是經濟走向良性的動力,而是加速社會緊張和激化社會矛盾的現實力量。
8
自1995 年中美財長會議以來,美國以華經濟政策的主要著眼點,一是集中在產權改革即私有化上,一是瓦解中國金融體系的自我防衛功能即金融自由化上。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日益深化,保護性金融體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後防線。伊拉克戰爭,使美國控制了世界第二大石油資源。近期以來,美國及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上作多頭,不斷拉高國際油價。國際油價在可預期的時間內,最終仍可能一路走高,據國外估計,兩—— 三年內甚至有望高達80 美金/ 桶。在當今形勢下,石油、黃金以及基礎原材料都已成為被國際游資集團從事金融炒作的國際金融資產。
通過油價以及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拉升,正在對人民幣匯率上升造成持久的壓力。而改變人民幣匯率的最終目的,是破解中國的保護性金融體制。
另一方面,人民幣近年大量流出國境,以及由於外資大量湧入,外部經濟勢力手中已操控著巨額的人民幣資產。當外部游資集團對人民幣做“多”時,人民幣即呈現“升值”壓力。但一旦匯率高升,這些人民幣及與人民幣相關的其他金融資產(包括房地產)又可能被大量拋售,從而套取匯率利差,同時給人民幣造成巨大的貶值壓力。如果中央銀行為保衛匯率而拋售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一旦接近拋空底線,那時中國確實可能面臨極其重大的金融危機。由此而發生的一系列連帶社會後果,將是難以逆料的。
( 2005 年 3 月 20 日 ,上海)
何新(2008.4.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l8a.html
1、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用同量人民幣可購買的外幣和外國商品比以前多了。外幣及外國商品對人民幣變得便宜了。
2、但是,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用人民幣估價的中國商品貴了。即中國商品對外幣和外國商品長價了。
因此,人民幣升值的同時是中國出口商品升值。
3、換句話說,人民幣升值必然導致中國商品對於外幣及外國商品的價格上漲。
大陸房地產等不動產價格的躍升,是人民幣升值的必然結果。
在以美元作為貿易結算單位的世界廣大地區,中國商品價格由於人民幣升值都在發生價格上漲。
[何新註:我曾總結關於貨幣幣值與物價的關連性聯動原理:本國貨幣幣值變動不僅是貨幣兌換量變動,而且必然意味本國商品物價對他國貨幣及商品兌換量的同步聯動。這一看起來極其簡單自明的原理,卻是當今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所不知道的,因此經濟學界才有“以人民幣升值來應對物價上漲”的荒唐建議。 ]
4、人民幣之升值,是人民幣在世界金融體系中地位調整以及國際金融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
由於人民幣不斷升值所刺激的套利預期,導致國際資金迅速湧入中國設法套兌低價人民幣。因此,中國手中的外匯儲備也不斷快速上升。由於人民幣正在被外資大量收購囤積,致使人民幣超過國內市場之貨幣需求而不斷增量發行。
5、人民幣超量發行,本應當發生人民幣貶值以及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上漲。但實際情況卻是人民幣幣值目前不降反升。原因在於:在國際離岸貨幣市場上(offshore Financia Market),人民幣被國際炒家因升值預期而大量收購和囤積。貨幣也是商品,服從於供求影響價格的規律。國際貨幣市場對人民幣的收購需求,造成了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市場壓力。
但是,一旦這些被囤積的人民幣被拋入流通市場,不僅會引發嚴重的金融動盪,並且勢必加劇國內通貨膨脹。
6、由於中國以美元作為主要的外匯儲備形態,因此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也導緻美元的增量發行,致使大量美元及美元資產在中國手中囤積。
7、困擾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有三:
(1)政府巨額財政赤字。
(2)巨額國際收支赤字造成的對外債務。
(3)美國國內商業銀行積累的呆壞帳(即不良貸款 ---美國商業銀行也有呆壞爛賬,已引發房次貸危機)。
超量發行美元是美國用以紓解上述問題的主要辦法。而其必然後果,就是美元不斷貶值。
由於中東石油市場是以美元作為結算單位,而國際石油資本主要操控於美國,因此美國正在用石油不斷提價來部分地抵消和對沖美元貶值-----換句話說就是美國迫使購買石油者付出更多的美元來抵消美元超發。
糧食是美國目前正在操作的第二宗國際需求量大的戰略性商品。
8、以上的簡略敘述,實際預示了圍繞人民幣升值所可能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預警信息。
結論是:
(1)凡貨幣過量發行(超過實物商品市場需求),通常必然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這是一個普遍貨幣規律,即通貨膨脹規律)。
(2)近年人民幣早已過量發行,對國內市場物價也已有明顯拉動作用。
(3)但人民幣幣值目前不降反升,是因為在國際離岸貨幣市場(OFM)上,出現了囤積購買人民幣,以便從貨幣直接交易中套利的期待和需求。
(4)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國際炒家所囤積的人民幣被大量拋售,則將對中國和周邊國際金融市場引發類似1998年式的金融危機,引起極其巨大的國際金融動盪。
[注]此前我早討論過,一種貨幣在市場中至少具有三種價格表現:
1. 一種貨幣對其他種類貨幣的交換價格(即匯率)
2. 一種貨幣轉借他人時的使用價格(即利率)
3. 一種貨幣對於其他商品的交易價格(以實物為衡量的貨幣價格)
較確切地說: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與其他貨幣交換的比例就是匯率。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轉讓使用權的租賃價格就是利率。
貨幣在市場中交換商品的比例就是物價。
三者密切相關,互相連動,一變則皆變。
何新:關於匯率、利率與人民幣幣值(上)
—— 主流經濟學的經濟盲點
(本文曾發表刊於《香港商報》 2005年4 月4 日- 11 日)
錯誤的經濟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歸屬。因此,與利益相比,更危險的其實是思想。
—— 凱恩斯
1
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議論紛紛。但多數論者似並不了解貨幣匯率以及與此相關之貨幣利率的本質。
茲舉一例而言。
一方面央行已數次提高人民幣存貸利率,另一方面對外仍稱人民幣匯率及幣值保持不變。殊不知這二者乃是矛盾的。
貨幣本身也是有價之商品。所謂匯率,即人民幣以國際貨幣支付的買賣價格。所謂利率,即人民幣對內之貸借價格。 [ 借用物品所付物主之利得謂之租金。借用貨幣所付金主之利得謂之利息。利率即利息與本金之比例。 ] 二者是密切相關並且相互聯動的。
用一個簡單易解的例子來說:比如一座房子,它的銷售價格,即相當於一種貨幣的匯率。它的月租金,即相當於一種貨幣的使用利率。當這座房產的租金上升時,則意味著它的房屋售價也會聯動上升。反過來,當房價上升時,它的房租價格也自然會上升。
同理,利率上升即人民幣之租借費用上升,亦會聯動人民幣幣值之上升。
換句話說:儘管暫時仍未改變官定匯率,但人民幣之實際幣值已由於利率之上調而獲得提升。
因此,期待人民幣升值的西方各國發言人對央行調升利率的評價是:中國政府向貨幣政策之正確方向邁出了“一小步”。
而有關方面對外卻仍宣稱:人民幣不會升值,政府近期無意使人民幣升值。由這種言論,可看出國內經濟學界對幣值、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連動關係存在經濟基礎知識的盲點。
2
關於人民幣升值,中國近年一直在承受來自日美的國際壓力。國內則眾說紛紜,當局者莫衷一是。
然而談升值,首先要弄清什麼是貨幣升值。實際上,貨幣升值有兩種涵義,即貨幣涵義與物價涵義。
( 1 )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提升購買人民幣的價格,即提升人民幣對於其他貨幣的價格。此即貨幣升值的貨幣涵義。
( 2 )貨幣升值亦意味著提升人民幣與實物商品的交易能力。幣值在實物意義上等於購買力。提升幣值(在物價穩定不變的條件下)即提升貨幣之實物購買力。但實際上,貨幣升值往往伴隨著通貨膨脹。
尤應注意,若使人民幣升值,不僅意味著人民幣對於國際貨幣體系的價格升值,也意味著以人民幣估價的所有資產(包括勞力)及商品價值對於國際貨幣的普遍上揚。換句話說,此意味著物價工資水平的普遍上漲。
因此,貨幣升值,表面上看,好像這個國家貨幣更值錢了,實際上對國家經濟十分不利。因為貨幣升值後,按外幣計算的商品出口價格相應提高了,這就削弱了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卻又使進口商品價格降低了,大家都願買進口貨而不願買本國貨,造成本國貨在內銷上的困難。同時,貨幣升值還會使外匯儲備受到損失,使外匯儲備折成的本國貨幣相應減少了。
這種由幣值上升引起的物價上揚有所不同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發生原因是由於貨幣發行量過大,引起貨幣與商品之比例失調,從而導致物價上升。通常是在收入水平(工資)不變或變幅較小下的價格上漲。而貨幣升值引起的價格上漲,則包涵著一般工資水平的上漲。
3
大陸目前流行之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大盲點,就是不認識貨幣之本質。 [ 例如近年在國內頗為流行之一部主流《經濟學》教科書(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著),關於貨幣之定義雲:“貨幣就是貨幣行使的職能。”殊為可笑! ] 關於貨幣本質,在經濟理論史中唯有馬克思曾給予最透徹之闡明。正是馬克思解釋了貨幣之本質從而打破了貨幣作為市場崇拜物(所謂“貨幣拜物教”)的神秘現像。
馬克思指出:貨幣本質上也是一種普通商品。 [ “只要理解貨幣的根源在於商品本身,貨幣分析上的主要困難就解決了。”(《資本論》,《全集》 23—P.62 ) ] 但貨幣作為商品與其他商品之根本不同點在於,貨幣是一種可以交換到一切其他商品的商品(包括交換到不同種類的貨幣本身)。而其他商品,在以物易物之交易中,則只能交換個別種類之貨品。 [ 換句話說,設若有任何貨物,可以用之交換任何其他貨物而樂於被人們(市場)所接受,則此物不論是自然物(如金、銀、鑽石)或人工物(如印刷之鈔紙),此物亦即是“貨幣”。 ]
換句話說,作為貨幣之商品具有範圍最廣泛的可流通性,而其他商品則不具有此屬性。除此之外,貨幣作為商品之本質,與其他商品並無不同。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一切商品,皆具有二重基本屬性,即:( 1 )具有實用價值(使用價值),( 2 )具有交換價值(交易價格)。貨幣作為一種商品,也具有此二屬性。
貨幣的使用價值即其作為貨幣之職能,例如作為流通工具、價值尺度、價值儲存手段、資本積累工具及資本符號(虛擬資本)等。 [ 馬克思認為,貨幣具有六種功能:
1. 價值尺度 / 價值符號
2. 流通手段
3. 支付手段
4. 儲存手段
5. 國際貨幣
6. 信用手段。
作為對比,流行之斯蒂格利茨之《經濟學》在定義貨幣為 “貨幣所行使之職能”時,僅舉出其三種職能: 1. 交換媒介, 2. 價值儲藏, 3. 計算單位。表明這位諾獎得主對於貨幣之本質並不清楚。 ]
貨幣在商品市場中與其他商品相交換的比例,也就是貨幣本身之價格。
4
貨幣作為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其價格變動在本質上決定於兩方面:
1. 價值規律(商品生產之普遍規律[ “生產”,亦即“供給”。商品之客觀價值的形成,反映為生產價格,通常稱作“生產成本”。 ] )
2. 供求規律(市場運行之普遍規律[ “運行”,即交換與分配。但是一種商品之客觀價值是否能得到實現,則取決於實際市場交易過程,支配此過程之規律則是市場中的“供求規律。” ] )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認為商品價格是運行在所謂“均衡分析”的真空之中,因此,不承認存在客觀“價值規律”。究竟什麼是“價值規律”?所謂“價值規律”,也就是商品生產過程中價值形成的規律。
其中包括三項要素:( 1 )社會勞動量化規律( 2 )價值平均化規律(以及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及( 3 )增益衰減規律(利潤率下降規律)。 [ 以上規律,馬克思在《資本論》之第一卷及第三卷中有深刻之闡述。 ]
一般商品的價值內涵決定其生產價格,此即生產成本形成的客觀價值規律。但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一種貨幣對於其他貨幣內涵的平價購買力,約略相當於它的真實幣值。
5
在市場經濟中,價值規律必須通過供求規律而得到實現。換句話說,任何商品之內涵價值(生產投入),必須滿足市場供求關係才能得到實現。
供求規律,乃是決定商品交換能否成功實現的規律。某種商品內涵價值(生產成本)能否在市場中得到實現,既受制於市場中此種商品之供求數量,又必須通過購買者的主觀評價給予確認(從而產生購買意向)。因此,供求規律是決定商品內涵價值能否實現的主觀規律。 (這一“價值實現”問題,列寧曾稱之為市場經濟的根本問題。) [ 《列寧全集》第1 卷,“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
貨幣作為一種商品,同樣服從於上述規律。一方面服從關於貨幣內涵價值形成之價值規律,另一方面又服從關於貨幣供求關係之供求規律。
6
綜上所述,一種貨幣在市場中至少具有三種價格表現:
1. 一種貨幣對其他種類貨幣的交換價格(即匯率)
2. 一種貨幣轉借他人時的使用價格(即利率)
3. 一種貨幣對於其他商品的交易價格(以實物為衡量的貨幣價格)
較確切地說: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與其他貨幣交換的比例就是匯率。
貨幣在貨幣市場中轉讓使用權的租賃價格就是利率。
貨幣在市場中交換商品的比例就是物價。
三者密切相關,互相連動,一變則皆變。但是另一方面,利率是貨幣的使用租金,但利率不等於匯率。匯率反映本國貨幣的國際市場價格,但並不等於實際幣值。
在一定意義上,匯率只是國際間貨幣供求關係的市場表現。
而利率則是國內市場中貨幣需求的市場表現。一種貨幣之利率上揚,通常意味著貨幣間接之升值,同時反映著資金市場上貨幣需求壓力的增大。
7
理解了關於貨幣的上述原理,也就可以理解所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以及所謂“經濟過熱”或“衰退”等術語。這些術語常見於媒體,但其確切涵義,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歷來講不清的。
漢語所謂“通貨”即“流通貨幣”之縮語。 “膨脹”即數量增長,“緊縮”即數量縮小。經濟過熱通常與通貨膨脹相關,而經濟衰退則通常與通貨收縮相關。
決定貨幣流通的一個基本規律是: 投入流通之貨幣數量之增減與該種貨幣之幣值(購買力)成反比,而與市場之商品物價水平成正比。 [ 此即西方經濟學所謂休謨— 李嘉圖貨幣定律。但在中國古代,這一規律早在《墨子》及《管子·輕重》中已有闡述。唐之陸贄則明確指出:“物之貴賤係於錢之多少。”“錢少物賤”,“錢多物貴。”(《陸宣公奏議全集》卷4 ) ]
因此,若一種貨幣流通數量過多,則必會引起商品價格上漲,從而發生通脹。通脹,即意味著非貨幣商品之升值以及貨幣本身之貶值。
但與此相關的一個矛盾現像是,儘管一種貨幣本身由於發生通脹在貶值,但由於非貨幣類商品的名義價格都在上漲,因此以此種貨幣所估價的商品及資產之名義價格,卻在大大上揚。
當前中國實際存在較嚴重之通貨膨脹(即貨幣貶值),國內市場上以人民幣估價的實物資產均在大幅升值。為何外部貨幣(外資,熱錢)仍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套購固定資產(如房地產)?明白上述原理,這個現像就不難解釋了。
8
當人民幣之利率不斷上調,而匯率仍維持穩定不變時,意味著利率、幣值與匯率發生了價格偏離。
利率上升,意味著人民幣的國內使用費之上揚,同時意味著其他商品價格對於貨幣自身價格的相對下降(貨幣貴了,因此需用較多商品交換貨幣)。故作為貨幣政策,調升利率有助於紓緩物價上漲的壓力。 [ 但利息及稅負作為資金使用費用是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近年隨原材料、能源、交通、環境等成本費用之不斷攀升,成本拉動型通脹也不斷攀升。 ]
但由於人民幣對其他種貨幣的交易價格並未上漲(即匯率未變),用原比價外幣仍可購到同樣名義數量之人民幣,而所購買之中國國內商品,卻可相對增多。因此,此即刺激吸引較多外幣進入中國市場套利及購物(包括購買房地產)。
於是外資大量進入國內市場,購買人民幣。在此情況下,形成了外幣對人民幣的較高需求壓力(購買壓力)。當匯率是固定值時,遂迫使政府增發人民幣,從市場上購買外幣。否則,就會導致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少外幣多從而自然升值的壓力。
然而,人民幣的不斷增量發行,以及向外流動,必然意味著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大。換句話說,單向調高利率而不同步調高匯率的間接貨幣後果,導致貨幣名義價格(持平匯率)與實際價格(利率上升)發生偏離,從而為國際貨幣囤積及炒作提供套利機會,也使得政府欲紓緩通脹壓力減少國內市場貨幣需求的政策,實際上難以完全奏效。 [ 據報導,央行已決定人民幣房貸利率第二次調升。央行稱此舉目的,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抑制房地產炒作而採取的貨幣政策。 ]
因此可以說,當前中國金融政策面對著極其複雜棘手的局面,許多現實問題亟須得到理念的澄清。
[附·墨子論貨幣]
《墨經》:“刀糴(解作穀物,下同)相為賈(價)。刀輕則糴不貴,刀重則糴不易王。刀無變,糴有變;歲變糴,則歲變刀。”意思是說:刀幣和穀物是相互成為對方的價格的。例如,一般都說若干穀物值若干刀幣,但也可以反過來說若干刀幣值若干穀物。當人們相對地輕刀幣、重穀物的時候,單位穀物以刀幣表現的名義價格雖高,卻不算貴,因為單位刀幣以穀物表現的價格(實際上是刀幣的購買價格或購買力買力)降低了。當人們相對地重刀幣、輕穀物的時候,單位穀物以刀幣表現的名義價格雖低,也不算賤,因為單位刀幣的購買價格或購買力提高了。國家鑄造的刀幣,它的幣面價值或法定價值是不變的,而穀物的價格卻在變化。穀物的價格一旦發生變化,那麼刀幣的購買價格或購買力也要隨之變化。很明顯,後期墨者已把貨幣看成商品。
何新: 關於匯率、利率與人民幣幣值(下)
—— 主流經濟學的經濟盲點
1
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開放的世界資本市場,國內貨幣市場與國際市場通流,則匯率與利率必然具有同步連動關係。
但同時,貨幣價格仍會受國際供求關係的調節。 [ 如果受到貨幣市場供求壓力的擾動,則匯率與利率的連動則不意味著同步升降。例如,若美聯儲提升美元利率,則美元應升值。但如持有美元逐利的國際游資利用美元升值套利,而大量拋擲手中儲存的美元,則反而會在貨幣市場上造成美元的貶值壓力。 ]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來自何方?首先來自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市場,需求增加。近年國際游資對於人民幣的熱情追逐首先是針對中國國家銀行手中持有的巨額儲備進行的謀利遊戲。他們期待先以低值買進人民幣,以持續的收購壓力迫其升值,然後待人民幣升至高位拋出人民幣換取美元。
儘管中國對外的資本帳戶尚未放開,為什麼國際游資集團敢於大量購買人民幣?這是因為中國國家銀行手中持有7000 億以上的並且仍在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 [2004 年末為6099 億,目前已超過7000 億,有估計認為年底可能超過8500 億人民幣(日本在2004 年為8445 億美元)。僅 2004 年度一年即增長 2067 億美元。 ] 有此增長中的巨額外匯儲備作為準備金,使得國際游資集團敢於放手操作人民幣。因為他們相信,即使在人民幣面臨由於通貨膨脹壓力造成的貶值風險時,只要拋出人民幣換取美元,中國銀行隨時有能力按照官定匯率為其兌換美元或其他貨幣。
國家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的金融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國際收支逆差彌補和維護匯率穩定的流動性資產,這個流動性資產就是硬通貨。外匯儲備的增加是我國國際收支順差不斷增加的結果。但是,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發行也在同步擴大。
一旦在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逐漸削減或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對人民幣的持有信心就會喪失。這種喪失會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際貨幣市場將發生對人民幣的拋售壓力,一方面是國內金融市場上也會發生對人民幣的拋售壓力。 [ 這種拋售會有三種主要表現形式:( 1 )從金融機構中高速提取人民幣變現,( 2 )將人民幣轉為外幣、黃金等硬通貨,( 3 )將人民幣兌換為實物囤積從而發生搶購商品風潮。 ] 考慮到中國在上述情況下,人民幣將急劇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崩潰。 (上世紀九十年代南美地區及亞洲地區的金融風暴,最終都是由於國家外匯儲備被國際游資集團洗空而導致本國貨幣幣值的急劇崩潰。)
2
在過去的26 年裡,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從1979 年至2003 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 。 1978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 億美元, 2004 年達1.65 萬億美元。 1978 年,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 億美元, 2004 年已達到11547 億美元。 1978 年,中國外匯儲備為1.67 億美元, 2004 年已達到6099 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三。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實力和地位的上升來自不斷快速增長著的巨額外匯儲備。中國商品的競爭優勢直接來自商品的低價,間接來自廉價之勞力。由於人民幣與美元直接掛鉤,當美元不斷下跌時,人民幣也相對貶值,從而導致中國出口商品更具競爭力。
據報導,中國的外匯儲備僅在2004 年一年內增長2067 億美元。而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來自國際貿易順差。 ( 2004 年經常項目順差約600 億美元。)這種貿易順差,來自九十年代以來由出口帶動的高速經濟增長,同時來自國際市場對中國較廉價商品與勞務的巨大潛在需求。 [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的出口總量每十年裡就能翻五倍,去年,出口總量占到了中國GDP 總量的35% 。 ]
第二是來自外部資本對中國的產業投資( 2004 年約500 億美元)。
第三,外部投資中的另一塊相當大的份額,則來自國際游資集團對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的購買。亦即來自短期資本輸入,即“國際游資”俗稱“熱錢” (約1000 億美元)。實際上,外部直接投資是一種債務。因為外部資本集團所持有的巨額人民幣是隨時可以要求即期兌付的債券。
隨著人民幣大量外流,這種金融危機的危險正在不斷增大。 (根據國際通貨市場的“多”、“空”效應, [ 做“多”即建倉,收購,囤積。做“空”即出倉、拋售、清倉。 ] 會不確定地對人民幣造成日益增大的供求壓力,而醞釀著使人民幣急劇升值或急劇貶值的金融風險。)
3
但是,儘管外部資本已持有巨額人民幣,之所以仍未能興風作浪,則與中國非開放的外匯管理體制有關。中國實行強制結售匯管理制度以及人民幣的非自由兌換性,一方面使得對外貿易外彙的直接獲得者不是外貿廠商而是中國的國家銀行。另一方面出口外匯所得及外部資本進入,都不是直接進入中國通貨市場而是自動被國家銀行所截留,並轉變為國家外匯儲備。 [ 強制性結售匯制,實質是一種金融保護製度。一個企業出口了1 億美元的商品,創匯1 億美元,這1 億美元到了中國之後,就被中央銀行約按1 : 8.3 的匯率,用8.3 億人民幣把這1 億美元買了回來,企業得到8.3 億人民幣,同時,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1 億美元。所以說,與現有外匯儲備資產6000 億美元相對應的12 , 000 億以上之人民幣已經投放到國內市場上,包括房地產市場和消費市場。 12 , 000 億人民幣僅是基礎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由於乘數作用,又可產生投資與消費的其他倍增效應。這是近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國的強制結售匯管理制度實質是一種金融保護製度。正是依靠這一制度,使得外部游資無法集中巨額游資直接通過通貨市場操作貨幣供求從而影響人民幣匯率。
因此:( 1 )如果中國出口順差轉為逆差導致外匯儲備之急劇下降,或其他金融原因導致外匯儲備之急速下降,
或者( 2 )如果外匯體制變化導致人民幣國際化以至最終自由買賣,則人民幣必然會發生急劇波動。
4
當前中國經濟中出現了物價持續上漲以及能源等資源及資本的短缺和價格高企,因此出現了關於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
導致當前物價上升的原因是:( 1 )部分人口工資上升,( 2 )能源價格上漲,( 3 )土地(地租)價格上漲。 ( 4 )自然資源(環境、土、水等)價格上漲。 ( 5 )資金價格(利率)上升。
當前中國之通脹,主要是成本拉動型,並且明顯受到國際能源市場及原料市場要素價格的快速上漲所帶動。
在某種意義上,這種通脹是高經濟增長之一種必然。其中國際能源及原材料市場的高幅漲價,是導致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國際能源及原料市場價格的高幅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國際金融資本針對中國需求而操炒的。
由於通貨膨脹的發生,近年國內發生了關於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問題的爭論。實際上,從歷史看,任何經濟體的高速成長,必然伴隨著由於需求擴張帶動的物價上漲。但是,只要這種價格上漲速度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和國民收入的增長,低於貿易順差的增長以及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則對整體國民經濟並無不利的影響。
5
所謂經濟過熱是指投資過度,而投資過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勞動力供給不足。而今天中國經濟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是,中國的勞動力始終處於嚴重過剩狀態。
中國的勞動力總量比整個經合組織的勞動力總量還要大。在2003 年的時候,中國人口已經接近13 億,勞動力總量達到7.6 億。 2.56 億在城市經濟中就業, 1.53 億受僱於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 3.25 億仍然就業於農業部門。最保守的估計,中國的勞動力過剩總量是1.5 億。實際上由於統計失真或誤差,中國的人口總量或者勞動力總量很可能被嚴重地低估了。
近年由於國民收入分配失衡,下層社會收入增長低弱,通貨膨脹對下層人民產生巨大壓力,導致社會階級關係高度緊張。經濟之高增長未能普遍惠及於下層民眾,相反,由於“下崗”即“失業”的廣泛發生,這種“減員增效”的增長甚至不利於下層民眾。為建立“和諧社會”,此種失誤必須由國家以“以民為本”社會政策和新的國民收入之分配管理政策給予有力之調節。
一方面存在嚴重的庫存積壓(生產過剩), [ 長虹集團近期遭遇的嚴重困難,原因之一是庫存積壓之嚴重。 ] 由此導致生產能力閒滯,開工不足,就業率下降,失業率上升即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物價持續上漲,特別是上游產品(資源及資本的)價格上漲並推動消費價格上漲。
這種矛盾的,完全違反市場競爭自動調節機制的經濟現像,在七十年能源危機後也曾出現於西方國家。由於通貨膨脹伴隨著以庫存積壓(生產過剩)和就業不足為標誌的經濟衰退(或停滯),因此西方經濟學界稱之為“滯脹”。
6
資本主義在本質上和根本上是一種信貸經濟,金融結構和它在歷史時間中的創新具有最基本的重要性。換言之,貨幣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把現在和未來聯繫在一起的東西。
當前中國年儲蓄率年年高漲,表明貨幣發行過多。這種巨額貨幣儲藏如果全部投入流通,本來會導致惡性通脹,但由於生產能力過剩,需求飽和,投資獲利部門狹小,巨額多餘貨幣退出流通,轉為高額消費和房地產投資及貨幣儲藏。
還有相當部分則用於收購國有資產,例如山西的煤礦。浙江是中國民間企業對外出口大省,特別溫州寧波地區。這裡來自外資換匯取得的巨額民間游資,成為中國沿海城市房地產及少數能源類資產急劇升值的金融原動力。
外資進入中國後,轉換為人民幣。大額人民幣目前仍不能自由出境,因此其中相當份額轉移到國內購買房地產及其他金融資產。還有相當份額轉移到香港金融市場,加之國內實體產業利潤率低,銀行中大量過剩資金亦被轉移到房地產信貸投機活動。這是2002 年以來,滬、港、江、浙地區房地產及香港股市快速升值的原因之所在。
7
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虛擬世界中,薩伊定律保證了經濟體系在充分就業點上的長期均衡,而所有對於這種美好狀態的短期偏離都被認為可以通過“看不見的手”而被自動和迅速地加以糾正。
但反對新自由主義學說的(凱恩斯稱之為新古典主義)凱恩斯指出:經濟的充分就業狀態只不過是一種幸運的偶然。當經濟處於就業不足狀態時,總的消費傾向偏低將妨礙資本的增長。
任何經濟,如果它打算存在下去,必須至少能夠再生產自身,即它必須能夠滿足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並能夠更新在生產過程中的消耗。
在現實社會的經濟體中,資本家(其擁有有形的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其出售勞動時間給資本家)之間對於經濟剩餘的分配,基本上是一種有利於資本家的權力關係。決定收入分配的不是價格市場的自動調節機制,而正是由上述關係所造成的財富分配的不對稱性。
更具體地說,真實價格均衡分配以寡頭壟斷市場力量為基礎,而不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所決定。
在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具有一定階級結構的社會中,權力是資本主義制度的驅動力。財富和收入的分配必須作為估計任何一個現代社會的出發點。財富和收入的分配不能如新古典主義者所企圖作的那樣從競爭性商品和要素市場的定價中推導出來。價格是財富分配的函數,而不是相反。財富的分配反映了社會的經濟權力結構。
因此,大規模私有化政策不是經濟走向良性的動力,而是加速社會緊張和激化社會矛盾的現實力量。
8
自1995 年中美財長會議以來,美國以華經濟政策的主要著眼點,一是集中在產權改革即私有化上,一是瓦解中國金融體系的自我防衛功能即金融自由化上。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日益深化,保護性金融體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後防線。伊拉克戰爭,使美國控制了世界第二大石油資源。近期以來,美國及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上作多頭,不斷拉高國際油價。國際油價在可預期的時間內,最終仍可能一路走高,據國外估計,兩—— 三年內甚至有望高達80 美金/ 桶。在當今形勢下,石油、黃金以及基礎原材料都已成為被國際游資集團從事金融炒作的國際金融資產。
通過油價以及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拉升,正在對人民幣匯率上升造成持久的壓力。而改變人民幣匯率的最終目的,是破解中國的保護性金融體制。
另一方面,人民幣近年大量流出國境,以及由於外資大量湧入,外部經濟勢力手中已操控著巨額的人民幣資產。當外部游資集團對人民幣做“多”時,人民幣即呈現“升值”壓力。但一旦匯率高升,這些人民幣及與人民幣相關的其他金融資產(包括房地產)又可能被大量拋售,從而套取匯率利差,同時給人民幣造成巨大的貶值壓力。如果中央銀行為保衛匯率而拋售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一旦接近拋空底線,那時中國確實可能面臨極其重大的金融危機。由此而發生的一系列連帶社會後果,將是難以逆料的。
( 2005 年 3 月 20 日 ,上海)
轉基因樹和私有化
轉基因樹和私有化——西南旱災的罪魁禍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hpzz.html
轉基因樹速生林是西南大旱的罪魁
農業經營私有化是西南大災的禍首
張宏良
西南旱災,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天災人禍,什麼叫天怒人怨,什麼叫天道天譴!
中國西南地區正在遭受巨大旱災。目前受災人口超過5千萬人,其中1600多萬人飲水困難,受災農田和林地超過1億畝,其中1400萬畝農田絕收,700多萬畝林地報廢,已有災民開始挖食野菜和離開家園。並且這次旱災與以往歷次旱災不同的是,將形成四季連旱的持續性旱災,也就是說,即使目前的旱季過去,旱災仍然會無限期持續下去。
而西南是中國水資源富集地區,這次受災最嚴重的雲南境內有大小河流600多條,大小湖泊40多個,著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紅河、珠江等六大水系全部流經雲南,人均水量6994立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4倍。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像,這樣一個水資源充沛的世界植物園,怎麼可能會發生旱災!
但是旱災畢竟發生了,並且不是一般旱災,而是特大旱災!只是這個旱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是轉基因之禍!是私有化之禍!
種植轉基因樹摧毀了生態平衡,造成大旱;私有化摧毀了農田水利設施,把大旱變成了大災。
抬頭望見北鬥星,心中想念毛澤東。倘若不是還留有毛主席生前帶領中國人民修建的那8萬多座水庫和市值超過當今中國GDP數倍的水利設施,恐怕今天西南地區早已再現了歷史上餓殍千裡的慘烈景像。同樣,如果不是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修建的水利設施大部分已經被損毀破壞,又怎麼會有眼下西南旱災!
最近以來,一直要寫這個題目,可是一坐在電腦前,就胸口發痛、心緒難安,因為我們深深知道,眼下的災難只不過是開始,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面。中國老百姓六十年的安穩日子就要結束,老百姓受苦的日子又要到來了。
本來,好端端一個中國,連現代化起飛的全部基礎都已經打好,所以,1975年周總理才充滿自信地代表中國共產黨莊嚴宣告,要在20世紀末實現包括農業現代化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當時,合作化加生態農業,已經形成了中國農業現代化起飛的兩個翅膀,週總理的自信具有十分可靠的堅實基礎。如果當時水利設施建設進程不被私有化強行打斷,按照那時水利設施的建設速度發展到現在,整個中國將變成一個食品富裕的綠色家園。可是,毛主席週總理他們打造的堪稱21世紀農業典範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合作化加生態農業,最終卻被今天的私有化加轉基因這一魔鬼發展模式所取代。
中國人民的災難由此開始了。
雖然此次西南旱災來自於轉基因樹和私有化兩個方面,但是就災難的直接原因和恐怖後果而言,無疑轉基因樹是最恐怖的魔鬼。因為私有化進程可以逆轉,被損毀的水利設施可以重建,但是大自然億萬年生成的環境一旦毀壞,就再也難以恢復。所以,全世界對轉基因作物極其謹慎,始終不敢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於是,國際生物資本便把目光盯在了中國身上。就在2009年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主糧的前八年,也就是早在在2002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樹的國家。轉基因技術商業化的第一個滅絕性災難,便率先打在了中國人民頭上。
在此我們再次(已經強調了無數次)強調,基因技術和轉基因技術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成果,但是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卻是把人類推向滅絕深淵的恐怖魔鬼。如同鋼刀在廚婦手裡是廚具,在劫犯手裡是凶器一樣。這本來是一個連小學生都懂得的簡單道理,可是生物資本僱傭的那些野獸學者,卻故意混淆這個簡單道理,硬是把反對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誣陷為是反對基因和轉基因技術本身。這些人在名利驅使下,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幫滅絕人性、喪盡天良的法西斯野獸。在他們及其主子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資本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之外,不承認任何人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所有人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毫無條件地服從資本的需要。資本需要毀林種植轉基因樹,就要大規模地毀滅森林;資本需要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主糧,就要採用各種手段強制人們食用。
這次災難是從“林漿紙一體化”的造紙業發展戰略開始的。所以,在中國特別是在西南地區大規模毀林栽種轉基因樹的,並非是跨國生物公司,而是跨國造紙公司。這一點,與推廣轉基因糧食的孟山都、杜邦等跨國公司的經歷大體相同,當初孟山都等跨國公司推廣轉基因種子,目的只是為了推銷其生產的除草劑等農藥產品,後來發現用轉基因種子控制農民比除草劑等農藥更加有效,於是便更換主業變成了種子公司。雖然迄今為止,那些國際造紙巨頭還沒有因種植轉基因樹而轉變成為生物公司,但是大規模毀林種桉已使他們成為舉世公認的森林第一殺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森林破壞大王”的世界頭號造紙巨頭——金光集團 APP,該集團如同它的中國名字“金光”一樣,所到之處,草木一片盡(金)光,而造成草木一片盡光的,就是被中國學者吹捧為利國利民的“林漿紙一體化”戰略,這個戰略目前已經被國務院林業部確定為國家發展戰略。所謂“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就是把種樹、製漿和造紙結合起來,一併納入造紙企業的經營範圍。
“林漿紙一體化”戰略之所以會造成草木盡光的原因,在於它的“種樹”環節,它不是開荒種樹,而是毀林種樹。因為造紙公司不是國家,國家可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計成本,開荒種樹;造紙公司則不行,造紙公司如果開荒種樹,等待它的只能是破產。資本遊戲的規則就是如此,要做好人就必然倒霉,要避免倒霉就必須作惡。這就決定了造紙公司只能毀林種樹,因為只有森林茂密的地方,樹木才容易生長,種樹才有效益。而造紙公司之所以要堅持自己種樹,與其它所有領域一樣,需要速生產品。現代資本最邪惡的特點,就是為了保證利潤的迅速增長,正在把所有產品都變成速生產品,為此不惜犧牲人類健康。為了欺騙公眾,便養了一幫“科學二奶”和“資本婊子”;“科學二奶”在背後竭力滿足資本的速生慾望;“資本婊子”則叉腰在前面罵街,破口大罵那些抵制資本禍害的人。在“科學二奶”和“資本婊子”的幫助下,整個社會經濟進入了速生時代,速生牛、速生豬、書生鴨等等,而造紙公司需要的則是速生樹,迅速生長起來造紙賣錢的樹。與中國小企業使用激素這種低層次的速生法不同,跨國公司採用的是轉基因這種高層次的速生法,專門培育了一種轉基因樹——桉樹,準確地講應該是轉基因桉。該樹高大挺拔、身材粗壯,與其它樹木相比較,就如同穆鐵柱和武大郎相比較一樣,並且生長速度奇快,最能滿足造紙廠的胃口。
然而,此樹一出,鬼神皆哭,一如東方不敗一統江湖,它是一樹獨發萬木皆枯,由此獲得了種種駭人聽聞的名字,諸如抽水機、抽肥機、霸王樹、綠色沙漠等等,中國老百姓更是將其稱為亡國樹。這些名字概括了這種轉基因樹的兩大特點:
一是抽水機特點。此樹與天然樹木作用完全相反,天然樹木具有蓄水作用,每一棵大樹就是一個蓄水池;而此樹則具有抽水作用,每一棵樹就是一個抽水機,此樹延伸到哪裡,土地就乾裂到哪裡。不久前去宜賓竹海講學,看到滿山都是溪水,問當地農民才知道,是竹子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後流到根部,再通過根部注入土地,匯集成為無數條溪水。這就是大自然的“科學安排”,給人造就了舒適優美的環境。但是,大自然的舒適優美卻妨礙了資本對利潤的最大化追求,於是便把社會推上了犧牲大自然和人類健康換取利潤的道路。轉基因技術就不幸變成了資本毀滅自然和人類的最大殺手,轉基因桉種到哪裡,哪裡就是河水斷流、水塘乾涸、農田乾裂、滿山盡禿,眼前的西南大旱就是典型。此前我們曾經多次指出,中國右翼精英是按照他們最瘋狂的想像來妖魔化毛澤東時代的,他們把毛澤東時代妖魔化到什麼程度,他們將來就能夠作惡到什麼程度;餓死3千萬,就是他們妖魔化毛澤東時代最大的謠言,現在他們正在把這個謠言變成現實。目前,轉基因樹已不再局限於西南地區,而是鋪天蓋地地撲向全國,中國右翼集團製造的亙古未有的人為災難,正在降臨到中國人民頭上。
二是“綠色沙漠”特點。所謂綠色沙漠,是指轉基因桉樹林如同死寂的沙漠一樣沒有絲毫生氣,西方國家將其概括為是“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轉基因桉樹林中不僅沒有通常樹林中的飛鳥走獸、花草蟲蝶,甚至連蚊子蒼蠅都沒有,沒有任何活物或生氣,如同沙漠中只有無邊的單一沙土一樣,這裡只有無邊的單一樹木,由於樹林中又沒有沙漠中那無邊的視野,置身其中的那種無邊恐怖,要遠遠超過沙漠。這完全是人為製造的地獄場景。轉基因技術只不過是基因技術的初級階段,其商業化應用就給人類帶來瞭如此恐怖的災難,一旦把這種商業化模式帶入人類基因圖譜的修復階段,其恐怖程度更是無以復加,將完全超出所有宗教關於妖魔鬼怪的最恐怖描述,將徹底摧毀人類數千年形成的文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別重視和反對基因技術商業化的根本原因。
為推行“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大規模種植轉基因桉的災難性後果,使金光集團APP等國際造紙巨頭成了臭名昭著的森林殺手,引起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反對,包括其它行業的跨國公司在內的越來越多國家加入了抵制金光集團 APP的行列,甚至連本身就使用轉基因技術的雀巢咖啡,都宣布斷絕與金光集團APP的所有商業聯繫。抵制金光集團已成為越來越多公司打造自身形像的有效手段。金光集團APP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從每股超過5美元下跌到了6分錢,跌去了將近一百倍,早已被交易所摘牌。就在金光集團APP等國際造紙巨頭焦頭爛額之時,東方傳來一聲炮響,“林漿紙一體化”被確定為中國國家造紙業發展戰略,如同2007年陷入破產境地的美國兩房公司絕處逢生得到中國3700億美元救助一樣,金光集團 APP等跨國公司同樣絕處逢生地看到了再振雄風的輝煌希望,因為“林漿紙一體化”是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現在中國把這個戰略變成國家發展戰略,顯然是在向處境艱難的跨國公司招手,金光集團APP等跨國公司便急不可耐地撲向了中國。
一場轟轟烈烈的毀林種桉大躍進運動爆發了。
以金光集團APP為代表的國際造紙巨頭,以全國人大代表、女首富張茵為代表的國內造紙巨頭,高舉國務院林業部“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的令牌,打著“植樹造林”的旗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國際造紙巨頭和國內造紙資本究竟圈佔了多少林地,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知曉,因為所有各級官員都把這看成是最高機密。但是,已經暴露出來的數字就足以讓人駭然色變。據綠色和平組織報導(該組織在全世界都被認為是右翼,而在中國卻被指責為是極左勢力,可見在中國右翼勢力眼裡,只要還有一絲一毫的良知,就屬於極左),僅2002年一年之中,金光集團APP就在雲南圈佔林地2750萬畝,開展所謂“荒山造林”運動,而其中勉強算作荒山的,也就500多萬畝,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天然林地,被改造成了人工速生林,種上了轉基因桉。 2004年《中國青年報》報導,還是這個金光集團 APP,在雲南再次圈佔3000萬畝林地毀林種桉。當地政府的解釋就是,速生林比天然林能夠給農民帶來更多收入,符合鄧小平講的“三個有利於”。
大家可以想一下,進入中國的國際造紙巨頭不下十幾家,進入中國的時間已有十幾年,僅金光集團APP一家在雲南一個省的短短2年時間裡,就圈佔林地近6千萬畝,金光集團APP在進駐中國十幾個省的十幾年裡一共圈佔了多少林地?所有跨國公司和國內公司總共圈佔了多少林地?如果按照金光集團APP上述的圈地規模來推算,那將是一個國人絕對不敢正視的龐大數字,是一個足可以導致國家滅亡的數字!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由於毀林種桉、毀林種楊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西南諸省,此次旱災範圍,也絕不可能僅止於西南。一些西南老百姓哭著把轉基因樹稱為是亡國樹,當絕非是誇張之言。如果再不立刻停止這種亡國滅種的自殺行為,那麼,在將來殘留華人的詞典上,亡國樹和滅種糧,將成為所有殘留華人最刻骨銘心的兩個詞彙。
到現在,只是到了現在,人們才明白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卹”的真實含義,只是已經欲哭無淚。望著那斷絕的河流,乾涸的水塘,龜裂的土地,光禿的荒山,悲慘的災民,真是讓人不甘心,不甘心啊!因為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這裡是中國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是中國森林最茂密的地區!可是,僅僅4個人——一個貪婪老闆、一個腐敗官僚、一個黑心學者、一個糊塗科學家,就不顧13億中國人的悲憤呼號,在全世界60億人的眾目睽睽之下,毅然決然地毀掉了這億萬年形成的人類最美好家園。
這就是八年前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批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樹的慘重代價!
八年後的今天,中國又再次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批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主糧的國家。
或許是大自然實在不忍心看到13億中國人民一起踏上非洲旅鼠的亡命之途,便在全國推廣種植轉基因主糧的關鍵時刻,率先示警,殘酷展示了轉基因作物的巨大災難。這是人類社會遭受的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場災難,究竟以後還會不會有,以及會有多少類似災難,我們暫且不論。眼下最關鍵的,就是中華民族對眼前大自然災難性示警的態度:如果我們接受大自然的災難性示警,那麼這場災難將是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場災難,也是最後一場災難;相反,如果繼續背棄天道漠視人民,那麼,這場災難必然將是今後一系列災難中的第一場災難,西南大旱將只會是災難的開始。
這是中華民族步入21世紀遭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歷史選擇。
蒼天示警,已經盡力;生存還是毀滅,全看我們自己了。
(未完待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hpzz.html
轉基因樹速生林是西南大旱的罪魁
農業經營私有化是西南大災的禍首
張宏良
西南旱災,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天災人禍,什麼叫天怒人怨,什麼叫天道天譴!
中國西南地區正在遭受巨大旱災。目前受災人口超過5千萬人,其中1600多萬人飲水困難,受災農田和林地超過1億畝,其中1400萬畝農田絕收,700多萬畝林地報廢,已有災民開始挖食野菜和離開家園。並且這次旱災與以往歷次旱災不同的是,將形成四季連旱的持續性旱災,也就是說,即使目前的旱季過去,旱災仍然會無限期持續下去。
而西南是中國水資源富集地區,這次受災最嚴重的雲南境內有大小河流600多條,大小湖泊40多個,著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紅河、珠江等六大水系全部流經雲南,人均水量6994立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4倍。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像,這樣一個水資源充沛的世界植物園,怎麼可能會發生旱災!
但是旱災畢竟發生了,並且不是一般旱災,而是特大旱災!只是這個旱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是轉基因之禍!是私有化之禍!
種植轉基因樹摧毀了生態平衡,造成大旱;私有化摧毀了農田水利設施,把大旱變成了大災。
抬頭望見北鬥星,心中想念毛澤東。倘若不是還留有毛主席生前帶領中國人民修建的那8萬多座水庫和市值超過當今中國GDP數倍的水利設施,恐怕今天西南地區早已再現了歷史上餓殍千裡的慘烈景像。同樣,如果不是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修建的水利設施大部分已經被損毀破壞,又怎麼會有眼下西南旱災!
最近以來,一直要寫這個題目,可是一坐在電腦前,就胸口發痛、心緒難安,因為我們深深知道,眼下的災難只不過是開始,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面。中國老百姓六十年的安穩日子就要結束,老百姓受苦的日子又要到來了。
本來,好端端一個中國,連現代化起飛的全部基礎都已經打好,所以,1975年周總理才充滿自信地代表中國共產黨莊嚴宣告,要在20世紀末實現包括農業現代化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當時,合作化加生態農業,已經形成了中國農業現代化起飛的兩個翅膀,週總理的自信具有十分可靠的堅實基礎。如果當時水利設施建設進程不被私有化強行打斷,按照那時水利設施的建設速度發展到現在,整個中國將變成一個食品富裕的綠色家園。可是,毛主席週總理他們打造的堪稱21世紀農業典範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合作化加生態農業,最終卻被今天的私有化加轉基因這一魔鬼發展模式所取代。
中國人民的災難由此開始了。
雖然此次西南旱災來自於轉基因樹和私有化兩個方面,但是就災難的直接原因和恐怖後果而言,無疑轉基因樹是最恐怖的魔鬼。因為私有化進程可以逆轉,被損毀的水利設施可以重建,但是大自然億萬年生成的環境一旦毀壞,就再也難以恢復。所以,全世界對轉基因作物極其謹慎,始終不敢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於是,國際生物資本便把目光盯在了中國身上。就在2009年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主糧的前八年,也就是早在在2002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樹的國家。轉基因技術商業化的第一個滅絕性災難,便率先打在了中國人民頭上。
在此我們再次(已經強調了無數次)強調,基因技術和轉基因技術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成果,但是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卻是把人類推向滅絕深淵的恐怖魔鬼。如同鋼刀在廚婦手裡是廚具,在劫犯手裡是凶器一樣。這本來是一個連小學生都懂得的簡單道理,可是生物資本僱傭的那些野獸學者,卻故意混淆這個簡單道理,硬是把反對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誣陷為是反對基因和轉基因技術本身。這些人在名利驅使下,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幫滅絕人性、喪盡天良的法西斯野獸。在他們及其主子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資本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之外,不承認任何人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所有人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毫無條件地服從資本的需要。資本需要毀林種植轉基因樹,就要大規模地毀滅森林;資本需要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主糧,就要採用各種手段強制人們食用。
這次災難是從“林漿紙一體化”的造紙業發展戰略開始的。所以,在中國特別是在西南地區大規模毀林栽種轉基因樹的,並非是跨國生物公司,而是跨國造紙公司。這一點,與推廣轉基因糧食的孟山都、杜邦等跨國公司的經歷大體相同,當初孟山都等跨國公司推廣轉基因種子,目的只是為了推銷其生產的除草劑等農藥產品,後來發現用轉基因種子控制農民比除草劑等農藥更加有效,於是便更換主業變成了種子公司。雖然迄今為止,那些國際造紙巨頭還沒有因種植轉基因樹而轉變成為生物公司,但是大規模毀林種桉已使他們成為舉世公認的森林第一殺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森林破壞大王”的世界頭號造紙巨頭——金光集團 APP,該集團如同它的中國名字“金光”一樣,所到之處,草木一片盡(金)光,而造成草木一片盡光的,就是被中國學者吹捧為利國利民的“林漿紙一體化”戰略,這個戰略目前已經被國務院林業部確定為國家發展戰略。所謂“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就是把種樹、製漿和造紙結合起來,一併納入造紙企業的經營範圍。
“林漿紙一體化”戰略之所以會造成草木盡光的原因,在於它的“種樹”環節,它不是開荒種樹,而是毀林種樹。因為造紙公司不是國家,國家可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計成本,開荒種樹;造紙公司則不行,造紙公司如果開荒種樹,等待它的只能是破產。資本遊戲的規則就是如此,要做好人就必然倒霉,要避免倒霉就必須作惡。這就決定了造紙公司只能毀林種樹,因為只有森林茂密的地方,樹木才容易生長,種樹才有效益。而造紙公司之所以要堅持自己種樹,與其它所有領域一樣,需要速生產品。現代資本最邪惡的特點,就是為了保證利潤的迅速增長,正在把所有產品都變成速生產品,為此不惜犧牲人類健康。為了欺騙公眾,便養了一幫“科學二奶”和“資本婊子”;“科學二奶”在背後竭力滿足資本的速生慾望;“資本婊子”則叉腰在前面罵街,破口大罵那些抵制資本禍害的人。在“科學二奶”和“資本婊子”的幫助下,整個社會經濟進入了速生時代,速生牛、速生豬、書生鴨等等,而造紙公司需要的則是速生樹,迅速生長起來造紙賣錢的樹。與中國小企業使用激素這種低層次的速生法不同,跨國公司採用的是轉基因這種高層次的速生法,專門培育了一種轉基因樹——桉樹,準確地講應該是轉基因桉。該樹高大挺拔、身材粗壯,與其它樹木相比較,就如同穆鐵柱和武大郎相比較一樣,並且生長速度奇快,最能滿足造紙廠的胃口。
然而,此樹一出,鬼神皆哭,一如東方不敗一統江湖,它是一樹獨發萬木皆枯,由此獲得了種種駭人聽聞的名字,諸如抽水機、抽肥機、霸王樹、綠色沙漠等等,中國老百姓更是將其稱為亡國樹。這些名字概括了這種轉基因樹的兩大特點:
一是抽水機特點。此樹與天然樹木作用完全相反,天然樹木具有蓄水作用,每一棵大樹就是一個蓄水池;而此樹則具有抽水作用,每一棵樹就是一個抽水機,此樹延伸到哪裡,土地就乾裂到哪裡。不久前去宜賓竹海講學,看到滿山都是溪水,問當地農民才知道,是竹子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後流到根部,再通過根部注入土地,匯集成為無數條溪水。這就是大自然的“科學安排”,給人造就了舒適優美的環境。但是,大自然的舒適優美卻妨礙了資本對利潤的最大化追求,於是便把社會推上了犧牲大自然和人類健康換取利潤的道路。轉基因技術就不幸變成了資本毀滅自然和人類的最大殺手,轉基因桉種到哪裡,哪裡就是河水斷流、水塘乾涸、農田乾裂、滿山盡禿,眼前的西南大旱就是典型。此前我們曾經多次指出,中國右翼精英是按照他們最瘋狂的想像來妖魔化毛澤東時代的,他們把毛澤東時代妖魔化到什麼程度,他們將來就能夠作惡到什麼程度;餓死3千萬,就是他們妖魔化毛澤東時代最大的謠言,現在他們正在把這個謠言變成現實。目前,轉基因樹已不再局限於西南地區,而是鋪天蓋地地撲向全國,中國右翼集團製造的亙古未有的人為災難,正在降臨到中國人民頭上。
二是“綠色沙漠”特點。所謂綠色沙漠,是指轉基因桉樹林如同死寂的沙漠一樣沒有絲毫生氣,西方國家將其概括為是“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轉基因桉樹林中不僅沒有通常樹林中的飛鳥走獸、花草蟲蝶,甚至連蚊子蒼蠅都沒有,沒有任何活物或生氣,如同沙漠中只有無邊的單一沙土一樣,這裡只有無邊的單一樹木,由於樹林中又沒有沙漠中那無邊的視野,置身其中的那種無邊恐怖,要遠遠超過沙漠。這完全是人為製造的地獄場景。轉基因技術只不過是基因技術的初級階段,其商業化應用就給人類帶來瞭如此恐怖的災難,一旦把這種商業化模式帶入人類基因圖譜的修復階段,其恐怖程度更是無以復加,將完全超出所有宗教關於妖魔鬼怪的最恐怖描述,將徹底摧毀人類數千年形成的文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別重視和反對基因技術商業化的根本原因。
為推行“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大規模種植轉基因桉的災難性後果,使金光集團APP等國際造紙巨頭成了臭名昭著的森林殺手,引起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反對,包括其它行業的跨國公司在內的越來越多國家加入了抵制金光集團 APP的行列,甚至連本身就使用轉基因技術的雀巢咖啡,都宣布斷絕與金光集團APP的所有商業聯繫。抵制金光集團已成為越來越多公司打造自身形像的有效手段。金光集團APP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從每股超過5美元下跌到了6分錢,跌去了將近一百倍,早已被交易所摘牌。就在金光集團APP等國際造紙巨頭焦頭爛額之時,東方傳來一聲炮響,“林漿紙一體化”被確定為中國國家造紙業發展戰略,如同2007年陷入破產境地的美國兩房公司絕處逢生得到中國3700億美元救助一樣,金光集團 APP等跨國公司同樣絕處逢生地看到了再振雄風的輝煌希望,因為“林漿紙一體化”是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現在中國把這個戰略變成國家發展戰略,顯然是在向處境艱難的跨國公司招手,金光集團APP等跨國公司便急不可耐地撲向了中國。
一場轟轟烈烈的毀林種桉大躍進運動爆發了。
以金光集團APP為代表的國際造紙巨頭,以全國人大代表、女首富張茵為代表的國內造紙巨頭,高舉國務院林業部“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的令牌,打著“植樹造林”的旗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國際造紙巨頭和國內造紙資本究竟圈佔了多少林地,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知曉,因為所有各級官員都把這看成是最高機密。但是,已經暴露出來的數字就足以讓人駭然色變。據綠色和平組織報導(該組織在全世界都被認為是右翼,而在中國卻被指責為是極左勢力,可見在中國右翼勢力眼裡,只要還有一絲一毫的良知,就屬於極左),僅2002年一年之中,金光集團APP就在雲南圈佔林地2750萬畝,開展所謂“荒山造林”運動,而其中勉強算作荒山的,也就500多萬畝,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天然林地,被改造成了人工速生林,種上了轉基因桉。 2004年《中國青年報》報導,還是這個金光集團 APP,在雲南再次圈佔3000萬畝林地毀林種桉。當地政府的解釋就是,速生林比天然林能夠給農民帶來更多收入,符合鄧小平講的“三個有利於”。
大家可以想一下,進入中國的國際造紙巨頭不下十幾家,進入中國的時間已有十幾年,僅金光集團APP一家在雲南一個省的短短2年時間裡,就圈佔林地近6千萬畝,金光集團APP在進駐中國十幾個省的十幾年裡一共圈佔了多少林地?所有跨國公司和國內公司總共圈佔了多少林地?如果按照金光集團APP上述的圈地規模來推算,那將是一個國人絕對不敢正視的龐大數字,是一個足可以導致國家滅亡的數字!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由於毀林種桉、毀林種楊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西南諸省,此次旱災範圍,也絕不可能僅止於西南。一些西南老百姓哭著把轉基因樹稱為是亡國樹,當絕非是誇張之言。如果再不立刻停止這種亡國滅種的自殺行為,那麼,在將來殘留華人的詞典上,亡國樹和滅種糧,將成為所有殘留華人最刻骨銘心的兩個詞彙。
到現在,只是到了現在,人們才明白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卹”的真實含義,只是已經欲哭無淚。望著那斷絕的河流,乾涸的水塘,龜裂的土地,光禿的荒山,悲慘的災民,真是讓人不甘心,不甘心啊!因為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這裡是中國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是中國森林最茂密的地區!可是,僅僅4個人——一個貪婪老闆、一個腐敗官僚、一個黑心學者、一個糊塗科學家,就不顧13億中國人的悲憤呼號,在全世界60億人的眾目睽睽之下,毅然決然地毀掉了這億萬年形成的人類最美好家園。
這就是八年前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批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樹的慘重代價!
八年後的今天,中國又再次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批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主糧的國家。
或許是大自然實在不忍心看到13億中國人民一起踏上非洲旅鼠的亡命之途,便在全國推廣種植轉基因主糧的關鍵時刻,率先示警,殘酷展示了轉基因作物的巨大災難。這是人類社會遭受的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場災難,究竟以後還會不會有,以及會有多少類似災難,我們暫且不論。眼下最關鍵的,就是中華民族對眼前大自然災難性示警的態度:如果我們接受大自然的災難性示警,那麼這場災難將是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場災難,也是最後一場災難;相反,如果繼續背棄天道漠視人民,那麼,這場災難必然將是今後一系列災難中的第一場災難,西南大旱將只會是災難的開始。
這是中華民族步入21世紀遭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歷史選擇。
蒼天示警,已經盡力;生存還是毀滅,全看我們自己了。
(未完待續)
2010年3月26日
戰爭與化學污染
戰爭與化學污染
作者:Claire Ainsworth
文章發於:科技文摘
更新時間:2010-3-23
http://www.gxstlib.org.cn/xinwen/showdetail.asp?news_id=471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9412.html
戰爭與化學污染
Claire Ainsworth著 戴雪梅譯
提起戰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飛機、大炮、艦艇、坦克,是硝煙彌漫、血流成河。然而,本文卻從另一個視角向人們展示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悲劇後果:化學污染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持久性的生態災難。
戰爭的化學污染來源於化學武器的使用(這是最早和最主要的來源)、核武器和貧鈾彈的使用,還有一類是戰爭造成的次生災害。
廣義地說,凡是用於戰爭目的的化學毒劑均可稱之為化學武器。人類使用化學武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墨家著作中有古人在爐子裡燃燒芥末放出氣體,用風箱將其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宋代兵家用生石灰、松香和浸泡過有毒植物的白酒與火藥一起制成“飛沙魔彈”向攻城敵軍投出後,魔彈炸開,釋放出毒物四處飛散而殺敵制勝。公元前421年斯巴達人曾拋射燃燒的瀝青和硫磺,用二氧化硫的煙霧攻擊雅典人。然而現代意義上的化學武器用於戰爭應該說始於一次大戰。 1915年4月,在雙方對峙的比利時伊珀爾戰場,德軍突然一下子開啟了預先埋伏下的6000只壓縮氯氣鋼瓶,剎那間,黃綠色的氣體順著風勢湧向英法陣地,土兵們隹猝不及防,撲面而來的氯氣使他們咳嗽、喘息、掙扎,最後滿咀吐黃液,極度痛苦地死去。這次戰役中德軍施放了近200噸氯氣,使英法軍隊死亡 5000多人。從此化學武器這個惡魔被寫進了戰爭史。
縱觀人類戰爭史,化學武器的使用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化學武器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最早使用的是第一類化學武器,主要包括“窒息性毒劑”氯氣和光氣,吸人後損傷呼吸道和肺;導致肺水腫;“糜爛性毒劑”芥子氣、氮芥氣和路易氏劑等有機氯毒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後,可引起機體組織壞死和血液中毒;還有“全身中毒性毒劑”氫氰酸等。繼氯氣使用後僅兩年的1917年7月,德軍又在伊珀爾戰場首先使用另一種劇毒化學物芥子氣,一經沾上這種毒氣,沾染部位會迅速出現巨大的水泡,繼而皮膚潰爛,痛苦不堪。芥子氣毒性廣泛,幾乎對人的任何部位都有傷害力,滲透力極強,很難防護,耐久性強,能形成持久的染毒區,雖然致死率不是最高,但是殺傷恢復很慢,是其他毒劑的4倍,這種毒劑易於制造、儲存。因此在以後的幾十年一直作為“毒劑之王”廣泛使用於戰爭中。一次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生產的上述各類毒劑達13.6萬噸,施放了12.5萬噸,造成了近130萬人的傷亡。二次大戰中,德國僅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一處,就用毒氣殺死戰俘250萬人。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曾廣泛持續地使用化學武器,用毒次數在2000次以上,造成10萬人的傷亡。至今,我國東北等地仍有日本侵華時遺留的化學炮彈百萬枚以上,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使用芥子氣對伊朗發動化學襲擊240次以上,造成大量人員死亡。例如,在1 988年哈拉蔔賈戰役中,伊拉克借助風勢向伊朗軍隊投放大量芥子氣炸彈,僅一次戰役就造成伊朗士兵l萬多人傷亡。
有機磷神經毒劑為第二類化學武器。這是一類全新的化學毒劑,其殺傷目標是人的神經系統,其毒性作用機理在於通過抑制人體神經傳導介質中的重要物質膽堿酪酶的活性來破壞神經衝動正常傳導,直至造成呼吸中樞麻痹和心跳停止而死亡。這類毒劑通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完好的皮膚都可以進入人體,並於30秒內迅速出現症狀,輕度表現為縮瞳型,包括視力障礙、心動過緩、胸悶及輕度腸胃痙攣症狀;中度表現為支氣管痙攣和大量分泌粘液造成呼吸功能不全;重度中毒引起全身症狀、發抖不止和驚厥,若搶救不及時,幾分鐘內便可造成中樞神經麻痹而致死,死亡率極高。國際上將這類毒劑叫做G類毒劑。1936年12月德國首先發明了“塔崩”(GA)和“沙林”(GB);之後,英國發明了“梭曼”(GC)。50年代,英國又發明了V類毒劑.,通過皮膚的快速殺傷力比芥子氣還要強得多。毒劑可以污染空氣、地面、水源、物體和食物等,人員吸入染毒空氣,皮膚、粘膜或傷口接觸了毒劑液滴,誤食了染毒的水或食物,就會中毒。例如美軍裝備的 “VX”液體,只要有一小滴落在皮膚上,就可以引起中毒而死亡。V類毒劑穩定性好,持久性強,必要時還可以分散為高濃度的非持久性的氣溶膠狀態,效力甚強。例如,沙林毒彈爆炸後,染毒空氣的殺傷作用時間可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VX擴散使地面、物體染毒後,殺傷作用可持續幾天到幾周。據報道,伊拉克曾在其北部庫爾德人聚居區使用過神經毒氣,其毒性持連作用可達3個月以上。
第三類是刺激劑。它作用於人體皮膚和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使人產生疼痛,流淚、流涕、咳嗽等症狀,屬症狀性的傷害,但嚴重時也可以死亡。例如苯氯乙酮,俗稱“催淚彈”,主要是眼部中毒和鼻子及上呼吸道中毒;亞當氏劑,俗稱“高效噴嚏粉”,主要是鼻子、呼吸道中毒,重者肺部症狀明顯,頭暈目眩,惡心嘔吐,二者皆可引起死亡。二次大戰時,侵華日軍就大量使用了上述刺激劑殺害中國人民。60—70年代的侵越戰爭中,美國還使用了將“超級刺激劑”西埃斯和西阿爾填於其中的化學手榴彈,其作用速度和毒性均強於前二種刺激劑。
第四類是植物殺傷劑。是原來用作農藥的物質。例如藍色劑、白色劑、紫色劑和橙色劑等,其中橙色劑就是農用除草劑的混合物。這類物質進入植物葉片後可破壞植物生長,使其在幾周內脫落,因此又稱為“脫葉劑”。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在南越叢林地帶和部分農田噴灑大量以橙色劑為主的脫葉劑,使游擊隊失去天然的掩蔽而利於美軍的空中和地面作戰,同時又可使作物減產絕收而使游擊隊失去糧源。
據美方自己報告,越戰期間美軍共施用了各種植物殺傷劑7.8萬噸,噴灑面積2.68km2萬,其中針對農田的約占10%。越南南方受毒及污染擴散面積達3.8km2萬,中毒人數達l 53.6萬,其中死亡3000多人。凡是在脫葉劑污染的地方,森林被毀,樹葉脫光,林中鳥類和動物也難於幸免,幾乎死亡,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但是,其後果決不僅於此。由於毒劑中含有的二噁英,是一類毒性極強的有機化合物,其毒性是氰化鉀的looo倍以上,被稱為地球上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由於分子結構的不同。二噁英共計有210種同族異構體,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其毒性依氯原子位置不同而有差異。二噁英難溶於水、易溶於脂肪、難分解、高殘留,因而極易在生物體內積蓄;並且具有急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等大範圍的毒性,即使在很微量的情況下,長期接觸仍能致癌、致畸,美國國家環保局將其定為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日允許量為成人1—lopg/kg·d(pg為一克的萬億分之一).然而,美國就是將這種劇毒物質永久地留在了南越土地上,由此而形成了長期的後遺症,在受害地區的居民中癌症患者急劇增多,還出現了大量先天性兒童異常,流產死產等病症,例如僅在越南胡志明市圖杜醫院,目前就收容了100多名肢體嚴重畸形並伴有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這些都是橙色劑的遺傳受害者,故被稱為“橙劑嬰兒”,越南政府發表的數字是目前越南有這種畸形兒童50萬人。
毒劑對這一地區造成的致癌、致畸以及其他疾病的嚴重後果,雖然現在還難於准確測定,但是對該地區造成的全方位的生態災難是無法挽回的。
另外,據最新報道,60年代末,駐韓美軍在韓國的非軍事區也噴灑過“脫葉劑”,其造成的生態破壞和各種後遺症正在調查中。
第五類是由動植物體內的天然毒素制成的化學毒劑(或生化毒劑)。例如,一次大戰時美、英、法、加研制成功的蓖麻毒素,就是一種劇毒的蛋白毒素,其毒性約為Vx毒劑的385倍,野外殺傷力比光氣高7倍多,按有效成分計算毒性高於光氣40倍;中毒症狀為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四肢抽搐、脈微、呼吸急促、發熱、痙攣、窒息、直至死亡。
美國於二戰前後開始研制,後於70年代成功的海藻毒素,作為一種神經毒素的毒性比有機磷毒劑高得多,中毒表現由唇、口、舌刺痛、麻木,最後由於肌麻痹、呼吸衰竭而死。另外還有肉毒杆菌毒素,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物質之一。其毒性作用機理與有機磷毒劑相同,抑制神經衝動傳導所必需的乙酰膽堿,最終由於呼吸肌麻痹而致死。二戰期間,英國用含有肉毒杆菌毒素的化學手榴彈,暗殺德國黨衛軍頭目海德裡希獲得成功,歷史上將此次行動稱為“殺人猿計劃”。
由單端鐮孢霉菌產生的雪腐鐮刀霉烯醇、脫氧雪腐鐮刀霉烯醇及T—2毒素是三種真菌毒素。這類毒素由飛機低空低速布灑,毒氣呈黃色,灑落下來時像下雨,並發出“沙沙”聲,故被稱為“黃雨”。“黃雨”中毒幾個小時內就可引起肺水腫和出血,其中T—2毒素的毒性最大。前蘇聯和越南曾被指控於70—80年代在東南亞和阿富汗使用過“黃雨”,雖然後來未作出明確結論,但如果使用對環境的破壞將是嚴重的。
戰爭造成的化學污染還來源於核武器和貧鈾彈的使用。眾所周知,核武器是殺傷力巨大的毀滅性武器。1945年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爆炸後,當地居民長期受到輻射遠期效應的影響,腫瘤、白血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脅。不過,從那以後的戰爭中沒有再使用過原子彈.
然而貧鈾彈卻已經被使用了。貧鈾又稱貧化鈾,是提煉用於制造原子彈及核燃料過程中的一種核廢料。
現在世界上多數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主要是利用天然鈾中約占o.7%的U23s,而99.3%的U238大部分不能利用,這部分鈾即通常所謂的貧鈾,是具有低度放射性的有害物質。由於這種核廢料硬度很高,是鋼硬度的2.5倍,並且其強度、密度和韌性均好,可 以制造穿山彈以對付裝甲等堅硬目標。貧鈾彈最早是由美國研制,打擊目標是前蘇聯的T—27型坦克。
目前,世界上至少已有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貧鈾彈。
貧鈾彈爆炸後的氣溶膠主要由呼吸道、還可以由消化道或皮膚傷口進入人體,經血液迅速分布於全身,主要滯留於腎、骨、肝、脾等部位;進入呼吸道的貧鈾主要沉積在肺部;進入消化道的幾乎全部排出體外。貧鈾屬於蓄積性毒物,對人體同時具有重金屬的化學毒性和放射性核素的輻射作用等雙重損害效應,一方面可造成對腎、骨、肝、脾、肺的化學損傷,另一方面可造成放射性的內照射(進入人體的放射
性核素對人體產生的核輻射),損害作用極強,已發現其致癌作用比致癌性重金屬鉛和鎳要強。
美國首次大量使用貧鈾武器是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據綠色和平組織報道,殘留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貧鈾超過300噸。而據科學家的計算,40 噸貧鈾就足以殺死50萬人。
海灣戰爭以來,伊拉克南部地區癌症發病率增加6倍,兒童癌症死亡率急劇上升:1993年5歲以下兒童的癌症死亡人數比1989年增加了7.2倍;參加海灣戰爭中的美軍中有 1/7—2/7的人患有海灣戰爭綜合症,造成上述情況的 原因與戰爭期間使用了大量貧鈾武器有關。測定過海灣戰場上的核輻射水平比正常場地高出約35倍,被貧鈾彈擊毀的坦克殘片上的核輻射比正常高達50倍。
不僅如此,由於被貧鈾彈擊中的目標燃燒後變成塵埃,隨火焰升到高空,隨風擴散到很遠,形成越境傳播,造成大面積貧鈾污染,據調查,戰區及其附近的沙漠已經布滿了具有放射性和化學毒性的塵 埃。說明該地區受到的貧鈾污染是極其嚴重的。由於有些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極長(例如鈾238是4.51×109年),預示著該地區受到的貧鈾污染將是極其持久的。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在對南聯盟的轟炸中再次使用了貧鈾武器,造成該地區的生態破壞。有待進一步調查結果的公布。最後要提及的是戰爭造成的核化次生災害。戰爭中對敵方化學設施或核設施的破壞,能引起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的突然泄漏,導致大範圍的環境化學污染和核輻射污染,稱之為核化次生災害。例如在二次大戰期間,盟軍曾多次對德國的石化工業和日本的油田、煉油廠等設施進行轟炸。
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就曾破壞和燒毀了伊朗150多個儲油罐。在1991年發生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被迫從科威特撤兵,伊拉克撤離時點燃了 科威特境內610口油井,每天大約有460萬桶石油被燒,熊熊大火,遮天蔽日地燃燒了8個月才被撲滅。
大火產生的黑煙覆蓋了數百公裡的天空;大火產生的有害物質,例如塵埃和二氧化硫向空氣中大量排放,對下風方向城市中的居民造成直接損害;對植被、土壤帶來很大影響,對氣候也造成了諸如日照量減少、氣溫下降等影響,還導致了酸雨次數的增多;雖然酸性氣體是在地面產生的,但由於是大面積油田燃燒,產生的熱量使有害氣體和塵埃上升到數千米的高空,印度洋上空的暖濕氣流挾帶著這些微粒向亞洲東部移來,即使在離科威特1000km的地方,也監測到了有害化學物質煙羽氣團的流動,據說在日本也觀測到了有害物;在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還發現了黑雪,黑雪帶有刺鼻的酸味,經化驗黑雪中含有大量細微的碳顆粒和瀝青顆粒,還含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溶解物。這場油田大火燃燒產生的煙塵全球範圍遷移,造成海灣地區及周邊國家甚至世界範圍嚴重的大氣污染。
此外科威特有150—170萬噸原油被泄人大海,覆蓋1006km2以上海面的原油污染了長達400km的海岸,對水域造成嚴重污染,使大量海鳥、魚貝類、海草遭受損害,對水產業、淡水裝置也造成了影響。對沿岸生態系統的破壞嚴重,恢復需要很長時間。
綜上所述,戰爭造成的化學污染源於多方面,後果也是多方面的,造成的災難是極其殘酷的。1992年12月聯合國通過的《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目前已獲65個國家的批准並於1997年4月正式生效。但願通過長期和艱苦的努力,不再由於戰爭破壞地球——我們的家園。
作者:Claire Ainsworth
文章發於:科技文摘
更新時間:2010-3-23
http://www.gxstlib.org.cn/xinwen/showdetail.asp?news_id=471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9412.html
戰爭與化學污染
Claire Ainsworth著 戴雪梅譯
提起戰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飛機、大炮、艦艇、坦克,是硝煙彌漫、血流成河。然而,本文卻從另一個視角向人們展示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悲劇後果:化學污染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持久性的生態災難。
戰爭的化學污染來源於化學武器的使用(這是最早和最主要的來源)、核武器和貧鈾彈的使用,還有一類是戰爭造成的次生災害。
廣義地說,凡是用於戰爭目的的化學毒劑均可稱之為化學武器。人類使用化學武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墨家著作中有古人在爐子裡燃燒芥末放出氣體,用風箱將其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宋代兵家用生石灰、松香和浸泡過有毒植物的白酒與火藥一起制成“飛沙魔彈”向攻城敵軍投出後,魔彈炸開,釋放出毒物四處飛散而殺敵制勝。公元前421年斯巴達人曾拋射燃燒的瀝青和硫磺,用二氧化硫的煙霧攻擊雅典人。然而現代意義上的化學武器用於戰爭應該說始於一次大戰。 1915年4月,在雙方對峙的比利時伊珀爾戰場,德軍突然一下子開啟了預先埋伏下的6000只壓縮氯氣鋼瓶,剎那間,黃綠色的氣體順著風勢湧向英法陣地,土兵們隹猝不及防,撲面而來的氯氣使他們咳嗽、喘息、掙扎,最後滿咀吐黃液,極度痛苦地死去。這次戰役中德軍施放了近200噸氯氣,使英法軍隊死亡 5000多人。從此化學武器這個惡魔被寫進了戰爭史。
縱觀人類戰爭史,化學武器的使用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化學武器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最早使用的是第一類化學武器,主要包括“窒息性毒劑”氯氣和光氣,吸人後損傷呼吸道和肺;導致肺水腫;“糜爛性毒劑”芥子氣、氮芥氣和路易氏劑等有機氯毒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後,可引起機體組織壞死和血液中毒;還有“全身中毒性毒劑”氫氰酸等。繼氯氣使用後僅兩年的1917年7月,德軍又在伊珀爾戰場首先使用另一種劇毒化學物芥子氣,一經沾上這種毒氣,沾染部位會迅速出現巨大的水泡,繼而皮膚潰爛,痛苦不堪。芥子氣毒性廣泛,幾乎對人的任何部位都有傷害力,滲透力極強,很難防護,耐久性強,能形成持久的染毒區,雖然致死率不是最高,但是殺傷恢復很慢,是其他毒劑的4倍,這種毒劑易於制造、儲存。因此在以後的幾十年一直作為“毒劑之王”廣泛使用於戰爭中。一次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生產的上述各類毒劑達13.6萬噸,施放了12.5萬噸,造成了近130萬人的傷亡。二次大戰中,德國僅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一處,就用毒氣殺死戰俘250萬人。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曾廣泛持續地使用化學武器,用毒次數在2000次以上,造成10萬人的傷亡。至今,我國東北等地仍有日本侵華時遺留的化學炮彈百萬枚以上,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使用芥子氣對伊朗發動化學襲擊240次以上,造成大量人員死亡。例如,在1 988年哈拉蔔賈戰役中,伊拉克借助風勢向伊朗軍隊投放大量芥子氣炸彈,僅一次戰役就造成伊朗士兵l萬多人傷亡。
有機磷神經毒劑為第二類化學武器。這是一類全新的化學毒劑,其殺傷目標是人的神經系統,其毒性作用機理在於通過抑制人體神經傳導介質中的重要物質膽堿酪酶的活性來破壞神經衝動正常傳導,直至造成呼吸中樞麻痹和心跳停止而死亡。這類毒劑通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完好的皮膚都可以進入人體,並於30秒內迅速出現症狀,輕度表現為縮瞳型,包括視力障礙、心動過緩、胸悶及輕度腸胃痙攣症狀;中度表現為支氣管痙攣和大量分泌粘液造成呼吸功能不全;重度中毒引起全身症狀、發抖不止和驚厥,若搶救不及時,幾分鐘內便可造成中樞神經麻痹而致死,死亡率極高。國際上將這類毒劑叫做G類毒劑。1936年12月德國首先發明了“塔崩”(GA)和“沙林”(GB);之後,英國發明了“梭曼”(GC)。50年代,英國又發明了V類毒劑.,通過皮膚的快速殺傷力比芥子氣還要強得多。毒劑可以污染空氣、地面、水源、物體和食物等,人員吸入染毒空氣,皮膚、粘膜或傷口接觸了毒劑液滴,誤食了染毒的水或食物,就會中毒。例如美軍裝備的 “VX”液體,只要有一小滴落在皮膚上,就可以引起中毒而死亡。V類毒劑穩定性好,持久性強,必要時還可以分散為高濃度的非持久性的氣溶膠狀態,效力甚強。例如,沙林毒彈爆炸後,染毒空氣的殺傷作用時間可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VX擴散使地面、物體染毒後,殺傷作用可持續幾天到幾周。據報道,伊拉克曾在其北部庫爾德人聚居區使用過神經毒氣,其毒性持連作用可達3個月以上。
第三類是刺激劑。它作用於人體皮膚和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使人產生疼痛,流淚、流涕、咳嗽等症狀,屬症狀性的傷害,但嚴重時也可以死亡。例如苯氯乙酮,俗稱“催淚彈”,主要是眼部中毒和鼻子及上呼吸道中毒;亞當氏劑,俗稱“高效噴嚏粉”,主要是鼻子、呼吸道中毒,重者肺部症狀明顯,頭暈目眩,惡心嘔吐,二者皆可引起死亡。二次大戰時,侵華日軍就大量使用了上述刺激劑殺害中國人民。60—70年代的侵越戰爭中,美國還使用了將“超級刺激劑”西埃斯和西阿爾填於其中的化學手榴彈,其作用速度和毒性均強於前二種刺激劑。
第四類是植物殺傷劑。是原來用作農藥的物質。例如藍色劑、白色劑、紫色劑和橙色劑等,其中橙色劑就是農用除草劑的混合物。這類物質進入植物葉片後可破壞植物生長,使其在幾周內脫落,因此又稱為“脫葉劑”。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在南越叢林地帶和部分農田噴灑大量以橙色劑為主的脫葉劑,使游擊隊失去天然的掩蔽而利於美軍的空中和地面作戰,同時又可使作物減產絕收而使游擊隊失去糧源。
據美方自己報告,越戰期間美軍共施用了各種植物殺傷劑7.8萬噸,噴灑面積2.68km2萬,其中針對農田的約占10%。越南南方受毒及污染擴散面積達3.8km2萬,中毒人數達l 53.6萬,其中死亡3000多人。凡是在脫葉劑污染的地方,森林被毀,樹葉脫光,林中鳥類和動物也難於幸免,幾乎死亡,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但是,其後果決不僅於此。由於毒劑中含有的二噁英,是一類毒性極強的有機化合物,其毒性是氰化鉀的looo倍以上,被稱為地球上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由於分子結構的不同。二噁英共計有210種同族異構體,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其毒性依氯原子位置不同而有差異。二噁英難溶於水、易溶於脂肪、難分解、高殘留,因而極易在生物體內積蓄;並且具有急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等大範圍的毒性,即使在很微量的情況下,長期接觸仍能致癌、致畸,美國國家環保局將其定為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日允許量為成人1—lopg/kg·d(pg為一克的萬億分之一).然而,美國就是將這種劇毒物質永久地留在了南越土地上,由此而形成了長期的後遺症,在受害地區的居民中癌症患者急劇增多,還出現了大量先天性兒童異常,流產死產等病症,例如僅在越南胡志明市圖杜醫院,目前就收容了100多名肢體嚴重畸形並伴有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這些都是橙色劑的遺傳受害者,故被稱為“橙劑嬰兒”,越南政府發表的數字是目前越南有這種畸形兒童50萬人。
毒劑對這一地區造成的致癌、致畸以及其他疾病的嚴重後果,雖然現在還難於准確測定,但是對該地區造成的全方位的生態災難是無法挽回的。
另外,據最新報道,60年代末,駐韓美軍在韓國的非軍事區也噴灑過“脫葉劑”,其造成的生態破壞和各種後遺症正在調查中。
第五類是由動植物體內的天然毒素制成的化學毒劑(或生化毒劑)。例如,一次大戰時美、英、法、加研制成功的蓖麻毒素,就是一種劇毒的蛋白毒素,其毒性約為Vx毒劑的385倍,野外殺傷力比光氣高7倍多,按有效成分計算毒性高於光氣40倍;中毒症狀為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四肢抽搐、脈微、呼吸急促、發熱、痙攣、窒息、直至死亡。
美國於二戰前後開始研制,後於70年代成功的海藻毒素,作為一種神經毒素的毒性比有機磷毒劑高得多,中毒表現由唇、口、舌刺痛、麻木,最後由於肌麻痹、呼吸衰竭而死。另外還有肉毒杆菌毒素,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物質之一。其毒性作用機理與有機磷毒劑相同,抑制神經衝動傳導所必需的乙酰膽堿,最終由於呼吸肌麻痹而致死。二戰期間,英國用含有肉毒杆菌毒素的化學手榴彈,暗殺德國黨衛軍頭目海德裡希獲得成功,歷史上將此次行動稱為“殺人猿計劃”。
由單端鐮孢霉菌產生的雪腐鐮刀霉烯醇、脫氧雪腐鐮刀霉烯醇及T—2毒素是三種真菌毒素。這類毒素由飛機低空低速布灑,毒氣呈黃色,灑落下來時像下雨,並發出“沙沙”聲,故被稱為“黃雨”。“黃雨”中毒幾個小時內就可引起肺水腫和出血,其中T—2毒素的毒性最大。前蘇聯和越南曾被指控於70—80年代在東南亞和阿富汗使用過“黃雨”,雖然後來未作出明確結論,但如果使用對環境的破壞將是嚴重的。
戰爭造成的化學污染還來源於核武器和貧鈾彈的使用。眾所周知,核武器是殺傷力巨大的毀滅性武器。1945年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爆炸後,當地居民長期受到輻射遠期效應的影響,腫瘤、白血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脅。不過,從那以後的戰爭中沒有再使用過原子彈.
然而貧鈾彈卻已經被使用了。貧鈾又稱貧化鈾,是提煉用於制造原子彈及核燃料過程中的一種核廢料。
現在世界上多數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主要是利用天然鈾中約占o.7%的U23s,而99.3%的U238大部分不能利用,這部分鈾即通常所謂的貧鈾,是具有低度放射性的有害物質。由於這種核廢料硬度很高,是鋼硬度的2.5倍,並且其強度、密度和韌性均好,可 以制造穿山彈以對付裝甲等堅硬目標。貧鈾彈最早是由美國研制,打擊目標是前蘇聯的T—27型坦克。
目前,世界上至少已有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貧鈾彈。
貧鈾彈爆炸後的氣溶膠主要由呼吸道、還可以由消化道或皮膚傷口進入人體,經血液迅速分布於全身,主要滯留於腎、骨、肝、脾等部位;進入呼吸道的貧鈾主要沉積在肺部;進入消化道的幾乎全部排出體外。貧鈾屬於蓄積性毒物,對人體同時具有重金屬的化學毒性和放射性核素的輻射作用等雙重損害效應,一方面可造成對腎、骨、肝、脾、肺的化學損傷,另一方面可造成放射性的內照射(進入人體的放射
性核素對人體產生的核輻射),損害作用極強,已發現其致癌作用比致癌性重金屬鉛和鎳要強。
美國首次大量使用貧鈾武器是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據綠色和平組織報道,殘留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貧鈾超過300噸。而據科學家的計算,40 噸貧鈾就足以殺死50萬人。
海灣戰爭以來,伊拉克南部地區癌症發病率增加6倍,兒童癌症死亡率急劇上升:1993年5歲以下兒童的癌症死亡人數比1989年增加了7.2倍;參加海灣戰爭中的美軍中有 1/7—2/7的人患有海灣戰爭綜合症,造成上述情況的 原因與戰爭期間使用了大量貧鈾武器有關。測定過海灣戰場上的核輻射水平比正常場地高出約35倍,被貧鈾彈擊毀的坦克殘片上的核輻射比正常高達50倍。
不僅如此,由於被貧鈾彈擊中的目標燃燒後變成塵埃,隨火焰升到高空,隨風擴散到很遠,形成越境傳播,造成大面積貧鈾污染,據調查,戰區及其附近的沙漠已經布滿了具有放射性和化學毒性的塵 埃。說明該地區受到的貧鈾污染是極其嚴重的。由於有些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極長(例如鈾238是4.51×109年),預示著該地區受到的貧鈾污染將是極其持久的。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在對南聯盟的轟炸中再次使用了貧鈾武器,造成該地區的生態破壞。有待進一步調查結果的公布。最後要提及的是戰爭造成的核化次生災害。戰爭中對敵方化學設施或核設施的破壞,能引起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的突然泄漏,導致大範圍的環境化學污染和核輻射污染,稱之為核化次生災害。例如在二次大戰期間,盟軍曾多次對德國的石化工業和日本的油田、煉油廠等設施進行轟炸。
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就曾破壞和燒毀了伊朗150多個儲油罐。在1991年發生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被迫從科威特撤兵,伊拉克撤離時點燃了 科威特境內610口油井,每天大約有460萬桶石油被燒,熊熊大火,遮天蔽日地燃燒了8個月才被撲滅。
大火產生的黑煙覆蓋了數百公裡的天空;大火產生的有害物質,例如塵埃和二氧化硫向空氣中大量排放,對下風方向城市中的居民造成直接損害;對植被、土壤帶來很大影響,對氣候也造成了諸如日照量減少、氣溫下降等影響,還導致了酸雨次數的增多;雖然酸性氣體是在地面產生的,但由於是大面積油田燃燒,產生的熱量使有害氣體和塵埃上升到數千米的高空,印度洋上空的暖濕氣流挾帶著這些微粒向亞洲東部移來,即使在離科威特1000km的地方,也監測到了有害化學物質煙羽氣團的流動,據說在日本也觀測到了有害物;在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還發現了黑雪,黑雪帶有刺鼻的酸味,經化驗黑雪中含有大量細微的碳顆粒和瀝青顆粒,還含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溶解物。這場油田大火燃燒產生的煙塵全球範圍遷移,造成海灣地區及周邊國家甚至世界範圍嚴重的大氣污染。
此外科威特有150—170萬噸原油被泄人大海,覆蓋1006km2以上海面的原油污染了長達400km的海岸,對水域造成嚴重污染,使大量海鳥、魚貝類、海草遭受損害,對水產業、淡水裝置也造成了影響。對沿岸生態系統的破壞嚴重,恢復需要很長時間。
綜上所述,戰爭造成的化學污染源於多方面,後果也是多方面的,造成的災難是極其殘酷的。1992年12月聯合國通過的《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目前已獲65個國家的批准並於1997年4月正式生效。但願通過長期和艱苦的努力,不再由於戰爭破壞地球——我們的家園。
美死咬豐田
美死咬豐田意在重掌霸權制造業從中獲利
作者:賴健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4
為了搶奪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主導權,美國汽車工業就不能受制於日本車
接連爆出的一系列質量問題,讓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深陷“召回門”,並受到美國方面的窮追猛打,其總裁豐田章男日前更在美國國會作證時,經歷了人生中最困難的一天。在奧巴馬重振制造業的大背景下,“日本制造”在美國遭遇了空前挫折,讓不少人開始懷疑美國背後的動機,並認為美國此舉意在借此轉移壓力,並為恢復自己的經濟霸權做准備。
總裁“受審”落淚 2 月25 日,豐田章男在美國的聽證會上,面對全球數十上百家媒體的“長槍短炮”,雖然盡量用日本式的回答表達歉意,仍然被憤懣的國會議員認為缺乏誠意且不足以平息人們的憤怒。據當地媒體報道,3 個多小時的緊張聽證會,性格內向的豐田章男臉色蒼白,表情僵硬。美國議員的發難和受害者聲淚俱下的指控帶來的巨大壓力,讓他多次陷入窘境,豐田北美分公司 CEO 稻葉良枧不得不代替回答,為他解圍。當晚,在豐田華盛頓分公司舉辦的歡迎會上,豐田章男潸然淚下。
其實,汽車因為質量問題被召回在行業裡不算罕見。只要後續事務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安然度過風波。但此次對豐田來說卻是個“例外”。美國政府的不依不饒、媒體的推波助瀾,放到令美國汽車業哀鴻遍野的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借機打壓”這個難以放上台面的初衷。
有專家認為,這與美國有關利益集團借機打擊競爭對手、美國政府保護制造業的長遠意圖有關。
美制造業從中獲利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錢立偉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調查豐田客觀上對美國汽車制造業有幫助,因為現在通用汽車、福特與克萊斯勒等公司都在大力推出優惠項目,爭奪豐田汽車的市場。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倪峰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日本汽車節能環保,技術過硬,長期以來對美國汽車工業造成巨大衝擊。作為全球汽車業霸主老大的通用在金融危機中申請破產保護,對美國震動比較大。這次終於有一個機會可以“這麼狠地敲打豐田”,美國人自然不會放過。另外,目前美國失業問題嚴重,而以汽車為代表的制造業對促進就業作用明顯,“一些議員正好抓住這個問題來表現自己,獲得選民的同情和支持”。
倪峰還談到,金融危機造成美國一度繁榮的虛擬經濟泡沫破滅,美國不得不腳踏實地,重新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重振制造業是根本途徑。要振興制造業,一方面是保護原有重點行業,另一方面就是開發新能源等高端產業。但美國在後一方面的技術發展和商業運作均不夠成熟,前景不甚明朗。在新能源等制造業的 “增量”尚不確定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先把保住產業的“存量”作為重點,汽車就是最重要的一個行業。
伺機恢復經濟霸權
錢立偉也認為,美國此次揪住豐田不放,首先是著眼於搶奪今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解釋說,美國重振制造業有個思路就是“舊瓶裝新酒”,利用新能源等新科技為傳統制造業找到新路。新能源產業能夠反映在各個產業裡。汽車業是美國最主要的制造業,也是新能源政策的主攻方向,當前美國的思路是讓汽車工業經歷新能源的換芯”後,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並重新成為世界車壇的全球霸主。
錢立偉提到,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在美國很暢銷,技術比較成熟,很可能成為環保節能型汽車的標准產品。但是,普瑞斯受到打擊以後,今後在制定新能源汽車標准這方面,美國就不會受制於普銳斯這樣的日本汽車了。他說:“奧巴馬政府花大力氣救助通用和克萊斯勒,不光是要考慮就業問題,還有個目的就是想讓它們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實施新能源政策,畢竟美國汽車工業一旦消亡,後果是誰也承受不起的。現在看來,普銳斯首當其衝要受到衝擊。在2010 年1 月份,通用汽車與福特汽車在美國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14%和25%。”
錢立偉認為,美國政府此舉還有後危機時期掌握主動,爭取奪回全球經濟話語權的考慮。他說,金融危機爆發後,全世界的矛頭指向美國,華爾街成為眾矢之的,奧巴馬也承受了巨大壓力。現在大力調查豐田,是“矛盾和視線外移”的策略。“本來美國是很被動的,現在我把你也拉下水,讓大家發現日本、歐洲也有問題,美國好恢復自己的經濟霸。”
作者:賴健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4
為了搶奪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主導權,美國汽車工業就不能受制於日本車
接連爆出的一系列質量問題,讓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深陷“召回門”,並受到美國方面的窮追猛打,其總裁豐田章男日前更在美國國會作證時,經歷了人生中最困難的一天。在奧巴馬重振制造業的大背景下,“日本制造”在美國遭遇了空前挫折,讓不少人開始懷疑美國背後的動機,並認為美國此舉意在借此轉移壓力,並為恢復自己的經濟霸權做准備。
總裁“受審”落淚 2 月25 日,豐田章男在美國的聽證會上,面對全球數十上百家媒體的“長槍短炮”,雖然盡量用日本式的回答表達歉意,仍然被憤懣的國會議員認為缺乏誠意且不足以平息人們的憤怒。據當地媒體報道,3 個多小時的緊張聽證會,性格內向的豐田章男臉色蒼白,表情僵硬。美國議員的發難和受害者聲淚俱下的指控帶來的巨大壓力,讓他多次陷入窘境,豐田北美分公司 CEO 稻葉良枧不得不代替回答,為他解圍。當晚,在豐田華盛頓分公司舉辦的歡迎會上,豐田章男潸然淚下。
其實,汽車因為質量問題被召回在行業裡不算罕見。只要後續事務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安然度過風波。但此次對豐田來說卻是個“例外”。美國政府的不依不饒、媒體的推波助瀾,放到令美國汽車業哀鴻遍野的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借機打壓”這個難以放上台面的初衷。
有專家認為,這與美國有關利益集團借機打擊競爭對手、美國政府保護制造業的長遠意圖有關。
美制造業從中獲利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錢立偉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調查豐田客觀上對美國汽車制造業有幫助,因為現在通用汽車、福特與克萊斯勒等公司都在大力推出優惠項目,爭奪豐田汽車的市場。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倪峰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日本汽車節能環保,技術過硬,長期以來對美國汽車工業造成巨大衝擊。作為全球汽車業霸主老大的通用在金融危機中申請破產保護,對美國震動比較大。這次終於有一個機會可以“這麼狠地敲打豐田”,美國人自然不會放過。另外,目前美國失業問題嚴重,而以汽車為代表的制造業對促進就業作用明顯,“一些議員正好抓住這個問題來表現自己,獲得選民的同情和支持”。
倪峰還談到,金融危機造成美國一度繁榮的虛擬經濟泡沫破滅,美國不得不腳踏實地,重新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重振制造業是根本途徑。要振興制造業,一方面是保護原有重點行業,另一方面就是開發新能源等高端產業。但美國在後一方面的技術發展和商業運作均不夠成熟,前景不甚明朗。在新能源等制造業的 “增量”尚不確定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先把保住產業的“存量”作為重點,汽車就是最重要的一個行業。
伺機恢復經濟霸權
錢立偉也認為,美國此次揪住豐田不放,首先是著眼於搶奪今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解釋說,美國重振制造業有個思路就是“舊瓶裝新酒”,利用新能源等新科技為傳統制造業找到新路。新能源產業能夠反映在各個產業裡。汽車業是美國最主要的制造業,也是新能源政策的主攻方向,當前美國的思路是讓汽車工業經歷新能源的換芯”後,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並重新成為世界車壇的全球霸主。
錢立偉提到,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在美國很暢銷,技術比較成熟,很可能成為環保節能型汽車的標准產品。但是,普瑞斯受到打擊以後,今後在制定新能源汽車標准這方面,美國就不會受制於普銳斯這樣的日本汽車了。他說:“奧巴馬政府花大力氣救助通用和克萊斯勒,不光是要考慮就業問題,還有個目的就是想讓它們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實施新能源政策,畢竟美國汽車工業一旦消亡,後果是誰也承受不起的。現在看來,普銳斯首當其衝要受到衝擊。在2010 年1 月份,通用汽車與福特汽車在美國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14%和25%。”
錢立偉認為,美國政府此舉還有後危機時期掌握主動,爭取奪回全球經濟話語權的考慮。他說,金融危機爆發後,全世界的矛頭指向美國,華爾街成為眾矢之的,奧巴馬也承受了巨大壓力。現在大力調查豐田,是“矛盾和視線外移”的策略。“本來美國是很被動的,現在我把你也拉下水,讓大家發現日本、歐洲也有問題,美國好恢復自己的經濟霸。”
2010年3月25日
高盛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2
高盛玩轉地球
2010年03月22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9173.html
【作者:張尚斌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自2000年以來,從石油、CDS到大宗商品,高盛“永遠不敗”神話的秘密
成立百余年,至今屹立不倒,且被指出諸多泡沫的“元凶”,高盛緣何“永遠不敗”?是他對市場走勢的准確判斷?是他網羅世界最頂級的投資精英的忠誠?是他與各國政界的緊密關系?
秘密更在於“幕後”——回顧2000年來的每一次市場波動,從石油、CDS再到大宗商品市場,高盛的“預測”無不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在高盛兼預測家、投機商和對賭方的三位一體獵殺下,他的交易對手很少能夠全身而退。
高盛,Goldman Sachs,他是誰?
高盛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有權勢的投行,是眾多個人、私營公司、金融企業乃至各國政府機構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的提供商,是與深南電對賭油價的傑瑞公司的母公司,高盛“永遠不敗”。
“華爾街是這樣一條街,街這頭是一條河,街那頭是一座墳墓”。在這條“河”中,高盛趟過了140多年,將無數個對手送進“墳墓”。
高盛緣何“永遠不敗”?是他對市場走勢的准確判斷?是他網羅世界最頂級的投資精英的忠誠?是他與各國政界的緊密關系?秘密更在於“幕後”——回顧2000年來的每一次市場波動,從石油、CDS(信用違約互換)再到大宗商品市場,高盛的“預測”無不帶有明確的目的性,退潮時每每能全身而去,而他的交易對手,則多被留在沙灘。
石油獲利路線圖: 油價兀自漲跌,惟高盛通吃
在進入石油市場之前,高盛在互聯網市場泡沫破滅中有著不光彩的記錄——他被指通過降低科技股IPO門檻、階梯技術以及釣魚技術賺取巨額利潤,最終將互聯網泡沫轉化為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
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高盛並未檢討自己的盈利模式,而是轉身尋找著下一個制造泡沫的機會。
從2005年,高盛開始唱多原油價格。高盛首席分析師Arjun N. Murti撰寫報告稱,到2009年,國際油價將會在50-105美元/桶之間運行。2008年5月,Murti進一步將未來兩年國際油價格預測上調至 150-200美元/桶之間。
同時,高盛通過其旗下的商品交易子公司J.Aron大量投資石油行業,它還擁有堪薩斯州一家主要煉油廠的股份,那裡囤積著大量原油。
石油期貨價格也很配合高盛的預測,一路攀升,從2007年中的60美元/桶飆升到2008年 7月的峰值147美元/桶。高盛的解釋似乎很合理——“全球石油供應問題”。
2007年至2008年間,全球約有超過2600億美元的基金湧入了商品交易市場,這其中至少有一半,也就是有1300億美元轉戰在原油期貨品種上。
高盛在石油行情中僅僅只是一個旗手嗎?
《石油戰爭》作者德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指出,美國投行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貨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們在原油期貨市場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價上漲。
早在2000年,高盛即與摩根士丹利、殼牌石油等共同成立了洲際交易所(ICE),這是一個在線大宗商品及期貨交易市場,包括石油。通過杠杆、左右手互倒和作為即期原油價格基准的BFOE(北海現貨原油基准)市場,從而影響到全球石油價格。
在整個交易中,高盛的交易對手有兩個:一個是高盛全球商品價格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另一個就是高盛及其合作伙伴以外的交易者。通過對石油現貨市場價格的影響,高盛可以同時賺取兩者的錢。
如果油價上漲,看空石油價格的交易者就輸給高盛,而高盛指數基金則會上漲;反過來,如果油價下跌,盡管高盛指數基金下跌,但高盛自己持有的大筆賣空合約則會賺個盆滿缽滿。
由此,高盛在石油市場的獲利路線圖大致完成。
首先,高盛通過J.Aron借錢給BP或沙特等石油生產者,同時生產者將石油借給長期資金。然後高盛將借來的原油進行離岸儲備,從而加劇原油供應的短缺,進而影響BFOE市場的即期原油價格。
同時,原油生產者也可以將免息的拆借資金投入原油期貨市場,來抬高遠期石油價格,油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上漲數倍。推高油價後,高盛通過操作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雙向獲利。
接著,待油價達到某個高度,高盛獲利出局,並開始做空。2008年下半年,高盛發布報告下調美國原油期貨年末價格目標至70美元,並警告稱亦有可能跌至50美元。
此時,高盛利用期貨現貨兩方市場,與高盛全球商品價格指數基金持有者形成部分對賭, 基金賬面降低,而高盛的空單獲利。
在這場賭局中,深南電只是高盛的獵物之一。在高盛兼預測家、投機商和對賭方的三位一體獵殺下,深南電被傑瑞公司索賠7900萬美元。
CDS連環套: 替希腊買保險,然後自己縱火並索賠
2009年2月,美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美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說,利用CDS動搖一個國家穩定,乃事與願違之事。他表示,該局正在調查高盛等投資銀行協助希腊安排信貸違約交易。
高盛在2002年通過信貸違約掉期交易,協助希腊籌集10億美元資金,但歐盟監管機構稱,直至近日才知情。
2001年,希腊為加入歐元區,就必須符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的兩個關鍵標准——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而根據希腊當時的債務情況,並不符合歐元區成員的要求。
此時,高盛現身了,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這種被稱作是高盛“金融創新”的貨幣掉期交易的流程是,高盛讓希腊的政府債務先用美元等其它貨幣發行,再在未來某一特定時候交換回歐元債務,債務到期後,高盛再將其換回美元。
即,高盛向希腊借貸10億歐元,約定一個低彙率,希腊還貸期限為10年甚至更長,衝減了希腊政府的公共負債率,通過金融衍生交易,希腊政府的實際債務轉換成了一筆筆的衍生金融工具,掩蓋了其真實的債務水平——希腊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僅為GDP的1.5%。
隨後,希腊順利加入歐元區。高盛的回報也非常豐厚,獲得了3億美元的巨額佣金。
事實上,貨幣掉期交易只不過是通過期限和貨幣的組合來掩蓋了當時的債務狀況,通過貨幣掉期,不斷地延長付息時間,不僅不能消除赤字,反而會越來越加重債務負擔,最終只能陷入惡性循環。此外,高盛還不斷慫恿希腊政府進行無節制的斂財和借貸,最終導致了債務危機的爆發。
沒有人比高盛更清楚希腊政府掩蓋其赤字真實的情況,還有此後蘊含的風險:貨幣掉期交易到期後,希腊的財政赤字又會上升,一旦全球經濟進入下滑通道,將會是一場恐怖的危機。
恰好這個時候CDS已經廣為華爾街投行所用,深諳此道的高盛於是向自己的對手金融機構低價購買了CDS來對衝風險。等到危機真正爆發之後,CDS價格高漲,高盛可以趁高拋售,賺取高額收益。
高盛在完成與希腊的交易後,就向一家德國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保險來分散風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實體,高盛此舉將德國拴在希腊的債務鏈條上,高盛就能更好地規避風險。
如果一旦希腊政府出現支付危機導致高盛的投資無法收回,那麼出售CDS的德國銀行就要支付高盛10億歐元的虧空。
高盛的後手並不限於此,高盛還用它在希腊債務危機中的知情人地位,讓旗下基金一邊做空債務抵押債券,一邊收購廉價的CDS,一旦市場反轉,債務抵押債券價格大幅下跌,CDS價格則會大幅上升,從而獲取暴利。
自今年1月底2月初開始,希腊主權風險評級被評級公司降低,華爾街金融機構則輪番拋售歐元,市場開始引發恐慌情緒,歐元大幅下跌,希腊CDS價格一度飆升400個基點。
德國也受到牽連,2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指責金融機構:“某些國家正處境艱難,然而那些一年半之前我們伸手援助的金融機構,現在卻正利用這一點進行投機??我們被迫每隔幾天就要出來平抑貨幣投機。”
希腊總理帕潘德裡歐則指出,CDS特別具有“破壞性”,並稱用CDS避險防止希腊債券違約,就好比是“允許一個人替鄰居的房子買保險,然後再自己去縱火並索賠”。
這樣看來,希腊危機中高盛扮演的,不僅是希腊的財務顧問,更是希腊政府的對手方:當你真正遇到危機時再落井下石,唱衰希腊才能帶來利潤。在危機爆發之前廉價收購CDS、做空債務擔保證券,然後利用手中的財務資料,出賣希腊政府,造成市場恐慌和債務危機。於是高價賣出CDS或者干脆自己發行。
僅此而已嗎?當然不是,盡管我們目前看到的只有這些,但是以高盛的算計,它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或許,會取代德國銀行高位發行主權國債券的 CDS,同時做空這些CDS,或者做多主權國債券——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這些債券價格都處於歷史低位。
雷曼和AIG的檢討: 貪婪不是原罪,但要有足夠的政府人脈
3月15日,於2008年10月宣布破產的雷曼兄弟向曼哈頓破產法庭提交重組計劃,希望結束公司的破產保護狀態。
雷曼破產案是迄今美國最大的破產案。根據雷曼提出的重組計劃,該公司將創建一家名為“LAMCO”的資產管理公司,專注於管理雷曼的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投資、私募股權、公司債和衍生品等資產。
作為一家頂級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注重於傳統的投行業務。但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工具的流行,雷曼兄弟也開始大力拓展該領域的業務並取得相當大的成功,時人稱作“債券之王”。
2000年之後,雷曼又開始涉足房地產信貸,主要從事住宅抵押債券和商業地產債券業務,雷曼成為一家經營信用卻又貪得無厭的“巨鱷”。
回到雷曼倒閉前,設想一下雷曼兄弟決策者所面臨的環境是——二戰後,美聯儲之前的危機中毫無例外地救助了大型的金融企業——為其提供了國家擔保。於是,信用市場特別是CDS市場,份額高達70%的企業債的信用違約風險的預期是下降的,甚至份額占30%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違約風險也不會過於上升,於是投行們甘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出售(或者發行)CDS。投行們認為自己可以博取超高額收益,因為政府不會袖手旁觀。
不幸的是,這一次政府沒有如雷曼所願,雷曼不得不承擔巨大的CDS發行(或者賣空)成本——CDS的交割對雷曼而言無疑是洪水猛獸。
總之,雷曼兄弟的倒閉就是因為信用市場崩潰使得CDS發行人成本急劇上升,AIG同樣如此。如果雷曼當時有渠道獲取足夠的運營現金,到了 2010年的3月份,其盈利狀況或許比高盛等其他幾家投行更出色。
雷曼是被自己的貪婪葬送的。在高盛看來,原罪並不在於貪婪,而在於雷曼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沒有足夠的人脈資源,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
他們認為,如果政府早出手救市——雷曼就不會倒掉,甚至成為盈利最佳的華爾街公司——正如中信泰富的衍生品交易一樣。既然政府已經亮出底牌,於是就形成一種預期:無論如何政府都再不會坐視了。
當前希腊國債信貸違約掉期價格的持續走高,使得政府通過發債自救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除非政府能夠拿出更大的決心加大公務員減薪力度,以及懲治征稅機關腐敗,否則投資者將難以重拾對希腊的信心,到時希腊政府可能被迫接受救助。
那麼高盛此時開始高位發行(或者賣空)CDS,並做多希腊主權債券,接下來就是等著歐盟救助了。一旦歐盟救市,風險馬上下降,於是CDS價格下跌,債券價格上升,而發行CDS的交割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高盛為何沒倒閉: 在危機之前,已擁有百萬個管理賬戶
雷曼兄弟的倒閉,源於其一如既往的經營風格——激進而業務單一。在雷曼兄弟倒閉後,有理由相信,盡管業務風格更加多元化,同樣作為投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將面臨類似的困境。
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2008年9月監管層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立銀行控股集團,這兩家最大的美國投行開始涉足商業銀行領域,他們能夠直接向美聯儲借款以及可以接受存款,而且通過並購和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方式,開始了商業銀行的道路。目前為止,高盛銀行接受的存款已經超過250億美元。
毫無疑問,這是雷曼所沒有的待遇。或許這是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在美國政界的勢力在起作用,抑或是美國政府發現了事態的嚴重性,開始予以補救??無論如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又一次從危險邊緣緩解過來,並為他們此後的反撲埋下了伏筆。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是通過並購和財富管理賬戶等轉型為商業銀行,但在轉型之前,已經做足了充分的准備,比如高盛銀行在當局批准之前,已經擁有百萬個管理賬戶。
對於美聯儲來說,此舉的表面意義在於:可以避免投行業務失敗而帶來的進一步衝擊,又能把僅存的兩家美國主要投資銀行完全納入政府安全網中,並且可以將兩家銀行置於政府更嚴厲的監管中。
不過這些監管只不過促使兩家投行將更多關注以佣金收費為基礎的金融服務,例如合並與並購咨詢、資產管理以及與客戶一同進行投資等:高盛集團此後將更多通過財富管理等業務來籌得存款,而與其做法相反的是,摩根士丹利計劃開發“完整銀行產品服務”,包括儲蓄賬戶以及存款認證。
另一方面,高盛仍在致力於保持其原有業務——這是其不敗的源頭,同時摩根士丹利將組建機構性證券部門,“合理化”其主要經紀、投資以及商業房地產等業務。這一舉動可以看作是為規避掉將來“被監管”的風險。
既然“監管”都被規避掉了,美聯儲宣傳的目的似乎並沒有達到。或許,若干年後再回頭看往事,高盛、摩根士丹利轉型的真正意義只在於更加隱性地提供廉價的資金,而兩者又會像商業銀行那樣把資金拆借給小銀行,他們幾乎可以零代價借款並以350個基點的息差貸出,獲得穩定的利差收益。
試想,如果此時市場風險上升,這個利差無疑將進一步擴大:無法從美聯儲獲得資金的小銀行要麼用更高的資金成本向大銀行拆借、要麼倒閉或者被大銀行兼並——這正是大銀行和美聯儲想要看到的,盡管兩者競爭關系並不是那麼強,但是並購小銀行對其財富管理業務和零售銀行業務是有利的。
是的,在低利率美元開始施行到2009年的3月,甚至直到2010年的一季度,不斷有小銀行再倒閉。而大銀行呢,仍然在忙著兼並或者賺取高額息差。
總之,監管層是在用一種再明顯不過的方式在為大銀行轉移利益,這種行徑最終導致了一個怪現像:全球的資金收益率低下的情況下,美國大銀行在還清了援助資金後,迅速利用聯儲的補貼,形成了極低利率的資金成本優勢,導致了隨後的大銀行盈利爆炸。
高盛新動向: 低調買進倉儲公司,轉攻金屬
對於高盛而言,希腊等國的債務危機已經爆發了,第一輪獲利也該結束了,而CPI指數和通脹指數都有了提升跡像,一旦美聯儲加息,美聯儲的低息資金“補貼”就不能維持,一定得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高盛有了新的動向:很低調地購買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認證倉儲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整個交易在低調的基調中完成,且只有路透的一則小標題新聞予以了報告。這符合高盛的行事原則——潛入細無聲。
什麼是倉儲公司?為什麼要買倫敦金屬交易所的認證倉儲公司?高盛與LME有什麼關系?讓我們來尋找這背後的秘密。
原來高盛屬於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第二類會員——准經紀清算會員,除了不能進入圈內進行公開喊價交易之外,他可以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電話交易”,可以簽發客戶合約,即成為客戶的“對賭家”或“莊家”。其會員包括:AIG、卡希爾、 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彙豐銀行、高盛等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或投資公司,他們都屬於做市商一類。
期貨做市商只是小兒科,高盛更青睞在石油市場的那套做法:選擇沙特這個最大的產油國作為合作伙伴,從而可以自由控制石油現貨市場。離岸倉庫根本不受監管,正因為這些倉庫的庫存變化難以監管,原油的生產和供應之間會產生一個差額,高盛正是通過操縱這個差額來控制原油供應市場。加上自身在期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高盛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強的一波石油牛市。不僅如此,它還通過發行原油價格指數基金的方式斂財,而年終結算日卻習慣性地打壓油價,將基金投資者的收益人為降低。
收購倉儲公司的初衷也在於此——可通過LME倉單的操作來影響現貨價格。倉單本身可以買賣,某種意義上等同於貨幣,而具有倉單出具資格的,正是 LME指定的倉儲公司。
倉單交割可以對衝期貨頭寸,高盛不僅可以通過倉單的買賣對衝期貨風險,進行現貨市場的操作(倉單交割),而且還能通過離岸倉儲和METRO倉儲公司之間的庫存量變化來影響現貨市場,來達到其既定目標。
另外,擁有倉儲公司還能降低高盛現貨交易的費用。不妨猜測一下,如果這個時候再有礦業巨頭的支持,那麼金屬市場又將被高盛完全壟斷??此次鐵礦石的漲價背後有沒有高盛等國際大投行的影子呢?
鐵礦石漲價背後的高盛: 借助三井,持有淡水河谷
3月10日,高盛分析師Malcolm Southwood和Paul Gray在報告中表示,作為亞洲礦石出口的基准價格,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礦新的年度價格(將自4月1日起執行)可能從一年前每噸60美元上漲到96美元/ 噸。
高盛的兩位分析師們同時提出,礦石現貨價格估計會在2010年上漲15%至113美元/噸。
高盛澳大利亞子公司高盛JBWereJB稱,由於來自中國需求量的提高,以及發達國家鋼鐵產量的復蘇,鐵礦石合同價格可能在今年刷新紀錄,上漲 60%。
在全球鋼企與鐵礦石供應商的談判中,新日鐵的角色重要,往往先於中國鋼企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給中國鋼企很大的壓力。
作為日本最大鋼鐵企業,新日鐵在 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157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鐵礦石談判中,都是新日鐵率先與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公司達成妥協,率先接受漲價以及打破長期價格協議的模式,簽訂短期供貨合同。
從2005年開始的鐵礦石漲價潮中,為什麼每次新日鐵都會默默接受?是不是有什麼重大的陰謀?如果有,會是什麼陰謀呢?這要從新日鐵背後的都三井財團說起。三井財團旗下企業包括豐田、東芝、索尼、松下、三洋、NEC、三井住友銀行、三井造船、商船三井以及新日鐵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
第一,三井物產作為淡水河谷的第二大控股股東,且與澳洲的必和必拓以及力拓集團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鐵礦石為代表的資源價格飆漲,三井物產將從中收益;新日鐵通過三井住友銀行等幫助,簽訂衍生品協議,對衝了部分原料成本;就是要通過拉高資源價格達到幫助其財團投資在大宗商品領域的資金獲利。
第二,由於中國鋼鐵企業連年來的擴張以及中國政府對世界範圍內資源礦產投資力度的加大,日本鋼鐵企業感覺到了威脅,於是利用先發優勢(已經控股了相當大部分的礦產資源),與礦產企業密謀提價以扼殺中國鋼企。
無論是上述那種可能,資源價格的上漲相當長時間內看來是無法避免——中國鋼企真正的潰敗也需要時間,而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未面臨下降通道。
高盛和三井有無關系?1月28日,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表示,高盛將其所持三井住友的11.1億美元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終結了長達20多年的資本凍結。
等待加息的鐘聲: 倒逼炒高資源價格,又一個輪回
新年內中國央票升息、一季度的流動性緊縮以及CPI指數的上漲,都會給市場一個暗示:加息。
加息能給高盛帶來什麼?很顯然這會是一個入市的好時機。然而加息必定是要在通脹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所以可以說是通脹預期加速了加息的步伐,但同樣可以說,是加息預期倒逼高盛將資源價格炒高。
此外,美元彙率和大宗商品價格之間的關系也開始有了分化。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最重要的宏觀因素,美元指數和大部分工業用品從去年11月份到今年3 月份為止,幾乎都和美元一樣呈上升趨勢。投資者短期的避險需求和中長期的通脹預期效用的疊加,導致了近期美元彙率與大宗商品呈現了特殊的正相關的關系。
至於歐洲方面,由於歐洲央行於美聯儲率先加息會惡化歐洲的貿易環境,而歐元區的情況比美國更糟糕且良莠不齊,希腊和冰島等國都寄希望於貿易情況的緩解。所以在本輪通脹中,只有美元繼續升值,歐元區的境況才能有所改善。
因此,如果高盛之前高價位發行了CDS,在交割之前一定會期望加息,這個假設如果成立,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應該有所提前。
而根據高盛發布的對2010年大宗商品價格預測,著重提到的是非鐵普通金屬,其中對銅價上漲預期最高,其次為鋅,最後是鋁和鎳。仔細觀察高盛對銅價格的預期,走勢與2008年的石油市場是如此相似。
如何利用CDS賺錢
CDS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創由信用卡貸款所衍生出來的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債權人通過這種合同將債務風險出售,合同價格就是保費。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產沒有出現違約情況,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用”,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產損失。
CDS具有放大效應,因為交易不需要立刻交錢,所以有時候交易成本很小甚至為零。一般的CDS是每季度結算一次。從表面上看,CDS這種信用衍生品滿足了持有金融資產方對違約風險的擔心,同時也為願意和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的保險公司或對衝基金提供了一個新的利潤來源。
CDS一經問世,就成了國際金融市場的熱烈追捧的對像,從2000年到2008年,恰好也是雷曼和AIG等國際大投行將業務拓展的CDS的9年間,其規模從1萬億美元瘋狂上漲到62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投資銀行和對衝基金的數據。
CDS的買方和賣方形成了一種對賭,但CDS對投行的意義並不僅限於對市場走勢的單向猜測。由於信用市場經常出現大的波動而帶來的CDS價格波動,也是投行痴迷CDS市場的一個主要原因。
以AIG為例,該公司針對冰島主權信用發行的CDS,被某金融機構在冰島信用危機爆發之前低價買入,一旦冰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其CDS價格則會上漲,這對CDS出貨商將是一個絕佳的商機。等到歐盟參與到救助冰島的行動中後,冰島主權信用違約風險下降,CDS價格也就隨之降下來,CDS交易商可以在這之前將手中CDS拋售,從而賺取高額價差。
深南電對賭高盛始末
按照深南電的說法,2008年3月,未經授權的深南電工作人員與高盛全資子公司傑潤公司簽訂了兩份合約。
第一份合約約定,生效期為2008年3月3日,終止期為2008年12月31日,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
當浮動價(每個決定期限內紐約商品交易所當月輕質原油期貨合約的收市結算價的算術平均數)高於63.5美元/桶時,深南電每月可獲30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5美元/桶);浮動價低於63.5美元/桶,高於62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得(浮動價-62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於62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向傑潤公司支付與(62美元/桶-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
第二份合約約定,有效期為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傑潤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18點前,是否有執行的選擇權。
當浮動價高於66.5美元/桶時,深南電每月可獲34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7美元/桶);浮動價高於64.8美元/桶,低於66.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浮動價-64.8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於64.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要向傑潤公司支付與(64.5美元/桶 -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
從2008年3月到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均位於62美元/桶上方,因此傑潤公司每月向深南電支付30萬美元。但進入2008年11月份後, 原油期價已經跌破62美元/桶,深南電將按照(62美元/桶-浮動價)×40萬桶的金額向傑潤公司支付現金。
更為關鍵的是,第二份合約的協議規定,高盛有權在2008年12月30日決定是否激活同第一份協議類似的期權互換。只有當石油價格在2008年 12月30日遠低於62美元時,高盛才會激活這份互換協議。對於高盛來說,這兩筆合約交易最多虧300萬美元,最多可以賺上億美元,且對風險完全可控。
2009年12月29日,深南電公告稱,傑潤公司來函要求,深南電立即支付因不履行交易或未能提供充分保證而產生的實際損失7996.3萬美元,以及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11月27日的利息373.6萬美元,欠款總額共計8369.9萬美元。
同時,傑潤公司又發函提出分十三期付款、免除利息、只支付7996.3萬美元的和解方案。
深南電在公告中稱,不會接受傑瑞公司要補償所有損失和相關利息的要求。並稱,將竭盡所能與傑瑞公司進行協商,並和平解決糾紛。不過不排除談判失敗情況下訴諸法律訴訟途徑的可能性。
高盛從CDS到大宗商品 獲利路線圖
1.從2000年到2008年,CDS獲利第一步:1)投行業務重點轉向CDS;2)2006年信用市場風險積聚,資產價格高漲;3)信用市場開始出現裂縫,低價買入CDS,做空債券;4)信用市場風險終於爆發,美聯儲拒絕出手相救;5)CDS價格上升,投行拋售或發行新的CDS而獲利,同時做多債券,做空CDS。 2. 做空CDS,做多債券,布局大宗商品第二步:1)收購LME認證的倉儲公司METRO,開始布局金屬等大宗商品市場,利潤重點轉移;2)利用CPI和通脹指數上漲趨勢,並通過籌碼加速這一趨勢;3)美元應對通脹威脅加息(上調貼現利率0.25個基點只是序幕);4)歐洲央行壓力緩解,可以騰出手來全力救助希腊等國(在此之前,一段時間內債務危機會適當緩解);5)主權信用CDS價格下降,發行成本下降,CDS空單獲利,債券多單獲利。
更新時間:2010-3-22
高盛玩轉地球
2010年03月22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9173.html
【作者:張尚斌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自2000年以來,從石油、CDS到大宗商品,高盛“永遠不敗”神話的秘密
成立百余年,至今屹立不倒,且被指出諸多泡沫的“元凶”,高盛緣何“永遠不敗”?是他對市場走勢的准確判斷?是他網羅世界最頂級的投資精英的忠誠?是他與各國政界的緊密關系?
秘密更在於“幕後”——回顧2000年來的每一次市場波動,從石油、CDS再到大宗商品市場,高盛的“預測”無不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在高盛兼預測家、投機商和對賭方的三位一體獵殺下,他的交易對手很少能夠全身而退。
高盛,Goldman Sachs,他是誰?
高盛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有權勢的投行,是眾多個人、私營公司、金融企業乃至各國政府機構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的提供商,是與深南電對賭油價的傑瑞公司的母公司,高盛“永遠不敗”。
“華爾街是這樣一條街,街這頭是一條河,街那頭是一座墳墓”。在這條“河”中,高盛趟過了140多年,將無數個對手送進“墳墓”。
高盛緣何“永遠不敗”?是他對市場走勢的准確判斷?是他網羅世界最頂級的投資精英的忠誠?是他與各國政界的緊密關系?秘密更在於“幕後”——回顧2000年來的每一次市場波動,從石油、CDS(信用違約互換)再到大宗商品市場,高盛的“預測”無不帶有明確的目的性,退潮時每每能全身而去,而他的交易對手,則多被留在沙灘。
石油獲利路線圖: 油價兀自漲跌,惟高盛通吃
在進入石油市場之前,高盛在互聯網市場泡沫破滅中有著不光彩的記錄——他被指通過降低科技股IPO門檻、階梯技術以及釣魚技術賺取巨額利潤,最終將互聯網泡沫轉化為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
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高盛並未檢討自己的盈利模式,而是轉身尋找著下一個制造泡沫的機會。
從2005年,高盛開始唱多原油價格。高盛首席分析師Arjun N. Murti撰寫報告稱,到2009年,國際油價將會在50-105美元/桶之間運行。2008年5月,Murti進一步將未來兩年國際油價格預測上調至 150-200美元/桶之間。
同時,高盛通過其旗下的商品交易子公司J.Aron大量投資石油行業,它還擁有堪薩斯州一家主要煉油廠的股份,那裡囤積著大量原油。
石油期貨價格也很配合高盛的預測,一路攀升,從2007年中的60美元/桶飆升到2008年 7月的峰值147美元/桶。高盛的解釋似乎很合理——“全球石油供應問題”。
2007年至2008年間,全球約有超過2600億美元的基金湧入了商品交易市場,這其中至少有一半,也就是有1300億美元轉戰在原油期貨品種上。
高盛在石油行情中僅僅只是一個旗手嗎?
《石油戰爭》作者德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指出,美國投行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貨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們在原油期貨市場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價上漲。
早在2000年,高盛即與摩根士丹利、殼牌石油等共同成立了洲際交易所(ICE),這是一個在線大宗商品及期貨交易市場,包括石油。通過杠杆、左右手互倒和作為即期原油價格基准的BFOE(北海現貨原油基准)市場,從而影響到全球石油價格。
在整個交易中,高盛的交易對手有兩個:一個是高盛全球商品價格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另一個就是高盛及其合作伙伴以外的交易者。通過對石油現貨市場價格的影響,高盛可以同時賺取兩者的錢。
如果油價上漲,看空石油價格的交易者就輸給高盛,而高盛指數基金則會上漲;反過來,如果油價下跌,盡管高盛指數基金下跌,但高盛自己持有的大筆賣空合約則會賺個盆滿缽滿。
由此,高盛在石油市場的獲利路線圖大致完成。
首先,高盛通過J.Aron借錢給BP或沙特等石油生產者,同時生產者將石油借給長期資金。然後高盛將借來的原油進行離岸儲備,從而加劇原油供應的短缺,進而影響BFOE市場的即期原油價格。
同時,原油生產者也可以將免息的拆借資金投入原油期貨市場,來抬高遠期石油價格,油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上漲數倍。推高油價後,高盛通過操作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雙向獲利。
接著,待油價達到某個高度,高盛獲利出局,並開始做空。2008年下半年,高盛發布報告下調美國原油期貨年末價格目標至70美元,並警告稱亦有可能跌至50美元。
此時,高盛利用期貨現貨兩方市場,與高盛全球商品價格指數基金持有者形成部分對賭, 基金賬面降低,而高盛的空單獲利。
在這場賭局中,深南電只是高盛的獵物之一。在高盛兼預測家、投機商和對賭方的三位一體獵殺下,深南電被傑瑞公司索賠7900萬美元。
CDS連環套: 替希腊買保險,然後自己縱火並索賠
2009年2月,美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美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說,利用CDS動搖一個國家穩定,乃事與願違之事。他表示,該局正在調查高盛等投資銀行協助希腊安排信貸違約交易。
高盛在2002年通過信貸違約掉期交易,協助希腊籌集10億美元資金,但歐盟監管機構稱,直至近日才知情。
2001年,希腊為加入歐元區,就必須符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的兩個關鍵標准——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而根據希腊當時的債務情況,並不符合歐元區成員的要求。
此時,高盛現身了,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這種被稱作是高盛“金融創新”的貨幣掉期交易的流程是,高盛讓希腊的政府債務先用美元等其它貨幣發行,再在未來某一特定時候交換回歐元債務,債務到期後,高盛再將其換回美元。
即,高盛向希腊借貸10億歐元,約定一個低彙率,希腊還貸期限為10年甚至更長,衝減了希腊政府的公共負債率,通過金融衍生交易,希腊政府的實際債務轉換成了一筆筆的衍生金融工具,掩蓋了其真實的債務水平——希腊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僅為GDP的1.5%。
隨後,希腊順利加入歐元區。高盛的回報也非常豐厚,獲得了3億美元的巨額佣金。
事實上,貨幣掉期交易只不過是通過期限和貨幣的組合來掩蓋了當時的債務狀況,通過貨幣掉期,不斷地延長付息時間,不僅不能消除赤字,反而會越來越加重債務負擔,最終只能陷入惡性循環。此外,高盛還不斷慫恿希腊政府進行無節制的斂財和借貸,最終導致了債務危機的爆發。
沒有人比高盛更清楚希腊政府掩蓋其赤字真實的情況,還有此後蘊含的風險:貨幣掉期交易到期後,希腊的財政赤字又會上升,一旦全球經濟進入下滑通道,將會是一場恐怖的危機。
恰好這個時候CDS已經廣為華爾街投行所用,深諳此道的高盛於是向自己的對手金融機構低價購買了CDS來對衝風險。等到危機真正爆發之後,CDS價格高漲,高盛可以趁高拋售,賺取高額收益。
高盛在完成與希腊的交易後,就向一家德國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保險來分散風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實體,高盛此舉將德國拴在希腊的債務鏈條上,高盛就能更好地規避風險。
如果一旦希腊政府出現支付危機導致高盛的投資無法收回,那麼出售CDS的德國銀行就要支付高盛10億歐元的虧空。
高盛的後手並不限於此,高盛還用它在希腊債務危機中的知情人地位,讓旗下基金一邊做空債務抵押債券,一邊收購廉價的CDS,一旦市場反轉,債務抵押債券價格大幅下跌,CDS價格則會大幅上升,從而獲取暴利。
自今年1月底2月初開始,希腊主權風險評級被評級公司降低,華爾街金融機構則輪番拋售歐元,市場開始引發恐慌情緒,歐元大幅下跌,希腊CDS價格一度飆升400個基點。
德國也受到牽連,2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指責金融機構:“某些國家正處境艱難,然而那些一年半之前我們伸手援助的金融機構,現在卻正利用這一點進行投機??我們被迫每隔幾天就要出來平抑貨幣投機。”
希腊總理帕潘德裡歐則指出,CDS特別具有“破壞性”,並稱用CDS避險防止希腊債券違約,就好比是“允許一個人替鄰居的房子買保險,然後再自己去縱火並索賠”。
這樣看來,希腊危機中高盛扮演的,不僅是希腊的財務顧問,更是希腊政府的對手方:當你真正遇到危機時再落井下石,唱衰希腊才能帶來利潤。在危機爆發之前廉價收購CDS、做空債務擔保證券,然後利用手中的財務資料,出賣希腊政府,造成市場恐慌和債務危機。於是高價賣出CDS或者干脆自己發行。
僅此而已嗎?當然不是,盡管我們目前看到的只有這些,但是以高盛的算計,它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或許,會取代德國銀行高位發行主權國債券的 CDS,同時做空這些CDS,或者做多主權國債券——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這些債券價格都處於歷史低位。
雷曼和AIG的檢討: 貪婪不是原罪,但要有足夠的政府人脈
3月15日,於2008年10月宣布破產的雷曼兄弟向曼哈頓破產法庭提交重組計劃,希望結束公司的破產保護狀態。
雷曼破產案是迄今美國最大的破產案。根據雷曼提出的重組計劃,該公司將創建一家名為“LAMCO”的資產管理公司,專注於管理雷曼的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投資、私募股權、公司債和衍生品等資產。
作為一家頂級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注重於傳統的投行業務。但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工具的流行,雷曼兄弟也開始大力拓展該領域的業務並取得相當大的成功,時人稱作“債券之王”。
2000年之後,雷曼又開始涉足房地產信貸,主要從事住宅抵押債券和商業地產債券業務,雷曼成為一家經營信用卻又貪得無厭的“巨鱷”。
回到雷曼倒閉前,設想一下雷曼兄弟決策者所面臨的環境是——二戰後,美聯儲之前的危機中毫無例外地救助了大型的金融企業——為其提供了國家擔保。於是,信用市場特別是CDS市場,份額高達70%的企業債的信用違約風險的預期是下降的,甚至份額占30%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違約風險也不會過於上升,於是投行們甘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出售(或者發行)CDS。投行們認為自己可以博取超高額收益,因為政府不會袖手旁觀。
不幸的是,這一次政府沒有如雷曼所願,雷曼不得不承擔巨大的CDS發行(或者賣空)成本——CDS的交割對雷曼而言無疑是洪水猛獸。
總之,雷曼兄弟的倒閉就是因為信用市場崩潰使得CDS發行人成本急劇上升,AIG同樣如此。如果雷曼當時有渠道獲取足夠的運營現金,到了 2010年的3月份,其盈利狀況或許比高盛等其他幾家投行更出色。
雷曼是被自己的貪婪葬送的。在高盛看來,原罪並不在於貪婪,而在於雷曼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沒有足夠的人脈資源,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
他們認為,如果政府早出手救市——雷曼就不會倒掉,甚至成為盈利最佳的華爾街公司——正如中信泰富的衍生品交易一樣。既然政府已經亮出底牌,於是就形成一種預期:無論如何政府都再不會坐視了。
當前希腊國債信貸違約掉期價格的持續走高,使得政府通過發債自救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除非政府能夠拿出更大的決心加大公務員減薪力度,以及懲治征稅機關腐敗,否則投資者將難以重拾對希腊的信心,到時希腊政府可能被迫接受救助。
那麼高盛此時開始高位發行(或者賣空)CDS,並做多希腊主權債券,接下來就是等著歐盟救助了。一旦歐盟救市,風險馬上下降,於是CDS價格下跌,債券價格上升,而發行CDS的交割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高盛為何沒倒閉: 在危機之前,已擁有百萬個管理賬戶
雷曼兄弟的倒閉,源於其一如既往的經營風格——激進而業務單一。在雷曼兄弟倒閉後,有理由相信,盡管業務風格更加多元化,同樣作為投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將面臨類似的困境。
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2008年9月監管層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立銀行控股集團,這兩家最大的美國投行開始涉足商業銀行領域,他們能夠直接向美聯儲借款以及可以接受存款,而且通過並購和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方式,開始了商業銀行的道路。目前為止,高盛銀行接受的存款已經超過250億美元。
毫無疑問,這是雷曼所沒有的待遇。或許這是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在美國政界的勢力在起作用,抑或是美國政府發現了事態的嚴重性,開始予以補救??無論如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又一次從危險邊緣緩解過來,並為他們此後的反撲埋下了伏筆。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是通過並購和財富管理賬戶等轉型為商業銀行,但在轉型之前,已經做足了充分的准備,比如高盛銀行在當局批准之前,已經擁有百萬個管理賬戶。
對於美聯儲來說,此舉的表面意義在於:可以避免投行業務失敗而帶來的進一步衝擊,又能把僅存的兩家美國主要投資銀行完全納入政府安全網中,並且可以將兩家銀行置於政府更嚴厲的監管中。
不過這些監管只不過促使兩家投行將更多關注以佣金收費為基礎的金融服務,例如合並與並購咨詢、資產管理以及與客戶一同進行投資等:高盛集團此後將更多通過財富管理等業務來籌得存款,而與其做法相反的是,摩根士丹利計劃開發“完整銀行產品服務”,包括儲蓄賬戶以及存款認證。
另一方面,高盛仍在致力於保持其原有業務——這是其不敗的源頭,同時摩根士丹利將組建機構性證券部門,“合理化”其主要經紀、投資以及商業房地產等業務。這一舉動可以看作是為規避掉將來“被監管”的風險。
既然“監管”都被規避掉了,美聯儲宣傳的目的似乎並沒有達到。或許,若干年後再回頭看往事,高盛、摩根士丹利轉型的真正意義只在於更加隱性地提供廉價的資金,而兩者又會像商業銀行那樣把資金拆借給小銀行,他們幾乎可以零代價借款並以350個基點的息差貸出,獲得穩定的利差收益。
試想,如果此時市場風險上升,這個利差無疑將進一步擴大:無法從美聯儲獲得資金的小銀行要麼用更高的資金成本向大銀行拆借、要麼倒閉或者被大銀行兼並——這正是大銀行和美聯儲想要看到的,盡管兩者競爭關系並不是那麼強,但是並購小銀行對其財富管理業務和零售銀行業務是有利的。
是的,在低利率美元開始施行到2009年的3月,甚至直到2010年的一季度,不斷有小銀行再倒閉。而大銀行呢,仍然在忙著兼並或者賺取高額息差。
總之,監管層是在用一種再明顯不過的方式在為大銀行轉移利益,這種行徑最終導致了一個怪現像:全球的資金收益率低下的情況下,美國大銀行在還清了援助資金後,迅速利用聯儲的補貼,形成了極低利率的資金成本優勢,導致了隨後的大銀行盈利爆炸。
高盛新動向: 低調買進倉儲公司,轉攻金屬
對於高盛而言,希腊等國的債務危機已經爆發了,第一輪獲利也該結束了,而CPI指數和通脹指數都有了提升跡像,一旦美聯儲加息,美聯儲的低息資金“補貼”就不能維持,一定得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高盛有了新的動向:很低調地購買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認證倉儲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整個交易在低調的基調中完成,且只有路透的一則小標題新聞予以了報告。這符合高盛的行事原則——潛入細無聲。
什麼是倉儲公司?為什麼要買倫敦金屬交易所的認證倉儲公司?高盛與LME有什麼關系?讓我們來尋找這背後的秘密。
原來高盛屬於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第二類會員——准經紀清算會員,除了不能進入圈內進行公開喊價交易之外,他可以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電話交易”,可以簽發客戶合約,即成為客戶的“對賭家”或“莊家”。其會員包括:AIG、卡希爾、 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彙豐銀行、高盛等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或投資公司,他們都屬於做市商一類。
期貨做市商只是小兒科,高盛更青睞在石油市場的那套做法:選擇沙特這個最大的產油國作為合作伙伴,從而可以自由控制石油現貨市場。離岸倉庫根本不受監管,正因為這些倉庫的庫存變化難以監管,原油的生產和供應之間會產生一個差額,高盛正是通過操縱這個差額來控制原油供應市場。加上自身在期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高盛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強的一波石油牛市。不僅如此,它還通過發行原油價格指數基金的方式斂財,而年終結算日卻習慣性地打壓油價,將基金投資者的收益人為降低。
收購倉儲公司的初衷也在於此——可通過LME倉單的操作來影響現貨價格。倉單本身可以買賣,某種意義上等同於貨幣,而具有倉單出具資格的,正是 LME指定的倉儲公司。
倉單交割可以對衝期貨頭寸,高盛不僅可以通過倉單的買賣對衝期貨風險,進行現貨市場的操作(倉單交割),而且還能通過離岸倉儲和METRO倉儲公司之間的庫存量變化來影響現貨市場,來達到其既定目標。
另外,擁有倉儲公司還能降低高盛現貨交易的費用。不妨猜測一下,如果這個時候再有礦業巨頭的支持,那麼金屬市場又將被高盛完全壟斷??此次鐵礦石的漲價背後有沒有高盛等國際大投行的影子呢?
鐵礦石漲價背後的高盛: 借助三井,持有淡水河谷
3月10日,高盛分析師Malcolm Southwood和Paul Gray在報告中表示,作為亞洲礦石出口的基准價格,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礦新的年度價格(將自4月1日起執行)可能從一年前每噸60美元上漲到96美元/ 噸。
高盛的兩位分析師們同時提出,礦石現貨價格估計會在2010年上漲15%至113美元/噸。
高盛澳大利亞子公司高盛JBWereJB稱,由於來自中國需求量的提高,以及發達國家鋼鐵產量的復蘇,鐵礦石合同價格可能在今年刷新紀錄,上漲 60%。
在全球鋼企與鐵礦石供應商的談判中,新日鐵的角色重要,往往先於中國鋼企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給中國鋼企很大的壓力。
作為日本最大鋼鐵企業,新日鐵在 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157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鐵礦石談判中,都是新日鐵率先與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公司達成妥協,率先接受漲價以及打破長期價格協議的模式,簽訂短期供貨合同。
從2005年開始的鐵礦石漲價潮中,為什麼每次新日鐵都會默默接受?是不是有什麼重大的陰謀?如果有,會是什麼陰謀呢?這要從新日鐵背後的都三井財團說起。三井財團旗下企業包括豐田、東芝、索尼、松下、三洋、NEC、三井住友銀行、三井造船、商船三井以及新日鐵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
第一,三井物產作為淡水河谷的第二大控股股東,且與澳洲的必和必拓以及力拓集團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鐵礦石為代表的資源價格飆漲,三井物產將從中收益;新日鐵通過三井住友銀行等幫助,簽訂衍生品協議,對衝了部分原料成本;就是要通過拉高資源價格達到幫助其財團投資在大宗商品領域的資金獲利。
第二,由於中國鋼鐵企業連年來的擴張以及中國政府對世界範圍內資源礦產投資力度的加大,日本鋼鐵企業感覺到了威脅,於是利用先發優勢(已經控股了相當大部分的礦產資源),與礦產企業密謀提價以扼殺中國鋼企。
無論是上述那種可能,資源價格的上漲相當長時間內看來是無法避免——中國鋼企真正的潰敗也需要時間,而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未面臨下降通道。
高盛和三井有無關系?1月28日,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表示,高盛將其所持三井住友的11.1億美元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終結了長達20多年的資本凍結。
等待加息的鐘聲: 倒逼炒高資源價格,又一個輪回
新年內中國央票升息、一季度的流動性緊縮以及CPI指數的上漲,都會給市場一個暗示:加息。
加息能給高盛帶來什麼?很顯然這會是一個入市的好時機。然而加息必定是要在通脹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所以可以說是通脹預期加速了加息的步伐,但同樣可以說,是加息預期倒逼高盛將資源價格炒高。
此外,美元彙率和大宗商品價格之間的關系也開始有了分化。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最重要的宏觀因素,美元指數和大部分工業用品從去年11月份到今年3 月份為止,幾乎都和美元一樣呈上升趨勢。投資者短期的避險需求和中長期的通脹預期效用的疊加,導致了近期美元彙率與大宗商品呈現了特殊的正相關的關系。
至於歐洲方面,由於歐洲央行於美聯儲率先加息會惡化歐洲的貿易環境,而歐元區的情況比美國更糟糕且良莠不齊,希腊和冰島等國都寄希望於貿易情況的緩解。所以在本輪通脹中,只有美元繼續升值,歐元區的境況才能有所改善。
因此,如果高盛之前高價位發行了CDS,在交割之前一定會期望加息,這個假設如果成立,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應該有所提前。
而根據高盛發布的對2010年大宗商品價格預測,著重提到的是非鐵普通金屬,其中對銅價上漲預期最高,其次為鋅,最後是鋁和鎳。仔細觀察高盛對銅價格的預期,走勢與2008年的石油市場是如此相似。
如何利用CDS賺錢
CDS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創由信用卡貸款所衍生出來的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債權人通過這種合同將債務風險出售,合同價格就是保費。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產沒有出現違約情況,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用”,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產損失。
CDS具有放大效應,因為交易不需要立刻交錢,所以有時候交易成本很小甚至為零。一般的CDS是每季度結算一次。從表面上看,CDS這種信用衍生品滿足了持有金融資產方對違約風險的擔心,同時也為願意和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的保險公司或對衝基金提供了一個新的利潤來源。
CDS一經問世,就成了國際金融市場的熱烈追捧的對像,從2000年到2008年,恰好也是雷曼和AIG等國際大投行將業務拓展的CDS的9年間,其規模從1萬億美元瘋狂上漲到62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投資銀行和對衝基金的數據。
CDS的買方和賣方形成了一種對賭,但CDS對投行的意義並不僅限於對市場走勢的單向猜測。由於信用市場經常出現大的波動而帶來的CDS價格波動,也是投行痴迷CDS市場的一個主要原因。
以AIG為例,該公司針對冰島主權信用發行的CDS,被某金融機構在冰島信用危機爆發之前低價買入,一旦冰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其CDS價格則會上漲,這對CDS出貨商將是一個絕佳的商機。等到歐盟參與到救助冰島的行動中後,冰島主權信用違約風險下降,CDS價格也就隨之降下來,CDS交易商可以在這之前將手中CDS拋售,從而賺取高額價差。
深南電對賭高盛始末
按照深南電的說法,2008年3月,未經授權的深南電工作人員與高盛全資子公司傑潤公司簽訂了兩份合約。
第一份合約約定,生效期為2008年3月3日,終止期為2008年12月31日,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
當浮動價(每個決定期限內紐約商品交易所當月輕質原油期貨合約的收市結算價的算術平均數)高於63.5美元/桶時,深南電每月可獲30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5美元/桶);浮動價低於63.5美元/桶,高於62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得(浮動價-62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於62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向傑潤公司支付與(62美元/桶-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
第二份合約約定,有效期為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傑潤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18點前,是否有執行的選擇權。
當浮動價高於66.5美元/桶時,深南電每月可獲34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7美元/桶);浮動價高於64.8美元/桶,低於66.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浮動價-64.8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於64.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要向傑潤公司支付與(64.5美元/桶 -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
從2008年3月到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均位於62美元/桶上方,因此傑潤公司每月向深南電支付30萬美元。但進入2008年11月份後, 原油期價已經跌破62美元/桶,深南電將按照(62美元/桶-浮動價)×40萬桶的金額向傑潤公司支付現金。
更為關鍵的是,第二份合約的協議規定,高盛有權在2008年12月30日決定是否激活同第一份協議類似的期權互換。只有當石油價格在2008年 12月30日遠低於62美元時,高盛才會激活這份互換協議。對於高盛來說,這兩筆合約交易最多虧300萬美元,最多可以賺上億美元,且對風險完全可控。
2009年12月29日,深南電公告稱,傑潤公司來函要求,深南電立即支付因不履行交易或未能提供充分保證而產生的實際損失7996.3萬美元,以及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11月27日的利息373.6萬美元,欠款總額共計8369.9萬美元。
同時,傑潤公司又發函提出分十三期付款、免除利息、只支付7996.3萬美元的和解方案。
深南電在公告中稱,不會接受傑瑞公司要補償所有損失和相關利息的要求。並稱,將竭盡所能與傑瑞公司進行協商,並和平解決糾紛。不過不排除談判失敗情況下訴諸法律訴訟途徑的可能性。
高盛從CDS到大宗商品 獲利路線圖
1.從2000年到2008年,CDS獲利第一步:1)投行業務重點轉向CDS;2)2006年信用市場風險積聚,資產價格高漲;3)信用市場開始出現裂縫,低價買入CDS,做空債券;4)信用市場風險終於爆發,美聯儲拒絕出手相救;5)CDS價格上升,投行拋售或發行新的CDS而獲利,同時做多債券,做空CDS。 2. 做空CDS,做多債券,布局大宗商品第二步:1)收購LME認證的倉儲公司METRO,開始布局金屬等大宗商品市場,利潤重點轉移;2)利用CPI和通脹指數上漲趨勢,並通過籌碼加速這一趨勢;3)美元應對通脹威脅加息(上調貼現利率0.25個基點只是序幕);4)歐洲央行壓力緩解,可以騰出手來全力救助希腊等國(在此之前,一段時間內債務危機會適當緩解);5)主權信用CDS價格下降,發行成本下降,CDS空單獲利,債券多單獲利。
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
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與中國的應對之策
作者:zhang88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2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9208.html
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與中國的應對之策
幾天來,多家媒體連續報道稱,美國正在向迪戈加西亞運送大量精確制導武器,並稱美國已經做好了在數小時內摧毀伊朗上萬個目標的准備,更有俄羅斯媒體近乎危言聳聽地說,美國准備讓伊朗灰飛煙滅。雖然現在還不能肯定地說這些報道及說法確鑿無疑,但美國威脅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可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很長時期以來,對於伊朗,美國一方面尋求“毀人之國而非戰”的辦法,如推動聯合國全面制裁、扶持伊朗國內的反動派等,並為此東奔西忙。但是,美國的政客們都是些計謀高手,他們絕不會一條道跑到黑,他們知道不能一棵樹上吊死,戰略上尤其如此。他們在撥打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個算盤的同時,還時刻准備赤膊上陣、大打出手,直接用戰爭的手段打垮伊朗,掃除美國在中東這顆最大的戰略釘子,整合中東、中亞兩個地區成為一個整體,進一步加強對“兩中”地區的戰略控制。媒體所報道的不過是美國軍事准備冰山之一角,但武器准備是戰爭的前奏,既然這種准備都到了浮出於媒體的程度,這說明美國對伊朗的戰爭已如箭在弦上、即將鳴鏑了。
那麼,這場戰爭究竟將怎樣發展變化呢?
一、對峙雙方的戰爭准備
俗話說,謀定而後動,軍事戰略上尤其如此,對此,中國古代的戰略家稱之為“廟算”。戰爭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得算”“失算”的多寡,而“得算”“失算”的多寡進本上都運籌於戰前。對於現代化局部戰爭來說,戰爭持久的可能微乎其微,最後的勝負往往在幾場激烈的戰鬥之後就見了分曉。在這種的情況下,戰前准備就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分析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不管材料是多麼不足與片面,都必須首先分析雙方戰前的准備工作。
1、美國的戰爭准備
首先,在戰略上,美國是當今世界戰爭准備程度最高的國家。出於獨霸世界需要,美國的軍事機器一直處在高速運轉的狀態下。按照冷戰後美國的戰略策劃,美國要有在全球範圍內同時打兩場現代化局部戰爭的能力。根據這個設想,美國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戰略准備活動,包括物質儲備、武器預置、情報積累與相關預案,美國的武裝力量是世界上備戰水平最高的軍隊,時刻處在臨戰狀態,有足夠的全球到達與全球打擊能力,不需要較大規模的動員就可以進行一場甚至幾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這個層面的准備是美國所謂戰略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威懾的對像包括所有美國現實與潛在的對手,主要是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巴西、委內瑞拉等。這是第一個層面的。
其次,在戰爭策劃上,針對特定的熱點地區,根據隨時可能爆發的戰鬥,美國進行了相應的戰場建設,包括基地配系、兵力配備、武器預置、情報收集、戰鬥預案等,把進行大規模戰鬥所必要的各種條件准備到位,形成現實的戰爭威脅,給對手施加強大的戰爭壓力,使其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熱點地區目前有兩個,一個是東亞,一個就是“兩中”地區(這是筆者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是中東、中亞的統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筆者網文《從地中海到帕米爾:戰略高地誰稱雄》)。針對的對像一個是朝鮮,一個是伊朗。在“兩中”地區,美國已經完成了對伊朗的包圍,東面有駐阿富汗的大軍,隨時可以揮戈西進,西面有駐伊拉克美軍,即刻就能拔劍向東,南面美國強大第五艦隊馳騁海上,海上攻勢見機而作,北面有土耳其基地成群,空中打擊召之即來,具備這樣的基礎,美國只要進行必要的動員,就能一夕發動、四面響應,隨己所欲、輕重在心,主動權操之在握,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最後,剩下的,就只是從容不迫的戰術選擇了:選擇什麼樣的打擊目標,用什麼樣的手段打,需要補充什麼樣的武器裝備等,於是,就有了運送精確攻擊炸彈一舉,弓上弦,刀出鞘,只待最後的命令。可以想像,羅列著十幾種打擊方案的菜單早就擺上美國總統的案頭,就等奧巴馬選擇什麼口味的了。
2、伊朗的應戰准備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用這句話形容伊朗的處境再也恰當不過了,美國的戰爭威脅是如此明火執仗,已屢次叫囂要對伊朗大打出手了。前有伊拉克、後有阿富汗,殷鑒不遠,伊朗隨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危機。在這樣危如累卵的情形下,伊朗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南斯拉夫發生的殘酷事實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非但沒有一點和諧,就連起碼的公義都很難表現出來,不會有誰為伊朗挺身而出,伊朗只能立足自救,靠自己來拯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所謂制裁問題上,對伊朗來說,中國能反對最好,但即使中國最後還是與西方一個鼻孔出氣了,對伊朗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連最壞的結局都准備了,制裁不制裁又有什麼大的影響呢?任何一個處在伊朗這樣環境下的國家,都不能不有這個精神准備。
按照最壞的局面准備,伊朗隊對戰爭威脅的反映至少可以看出三個方面來:
第一,加緊建設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當今世界,軍事制造業集中在幾個主要工業國家那裡,其中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寥寥可數。過去,伊朗是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巴列維國王時期的伊朗三軍裝備全數來自美國,在美國的武裝下,當時的伊朗號稱是中東武裝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伊斯蘭革命後,特別是經過兩伊戰爭,伊朗痛感軍事裝備受制所帶來的困境。利用兩伊戰後難得的和平機遇,伊朗大力加強了本國軍事工業的建設,其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可以從它的一系列新裝備的問世而見一斑。現在,伊朗已經能自主生產陸海空許多大型主戰裝備,諸如坦克、潛水艇、驅逐艦、戰鬥機等,都取得了突破,達到了可以立足自給的程度。其中給人印像特別深刻的是它的導彈工業,現在伊朗已經能夠研制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反艦導彈,能生產多種型號的中近程彈道導彈,射程覆蓋達到3000公裡。從幾次軍事演習情況看,伊朗的導彈工業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的能力,這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而對伊朗說,更是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將有力加強伊朗的戰略地位,是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勝負天平上的重要砝碼。
2、整肅內奸,加緊情報戰線上的鬥爭。任何一場戰爭中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戰線,這條看不見的戰線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於它完全可以與看得見的戰線劃上等號。而對這條戰線駕馭得最純熟的,非美國莫屬,在敵人內部扶持第五縱隊,搞顛覆,弄破壞,從來都是美國的拿手好戲,美國也是世界上對此投資最大、豢養職業人員最多的國家。今天,不能說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內都有美國扶持的第五縱隊,但多數國家都有則是不爭的事實,中、俄、朝、伊等就更不用說了。最近一個時期,伊朗連續破獲了數個服務於美國及西方的組織,揪出了一批美國特工,對所謂的反對派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如果能把這些內奸大體上清除干淨,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將是一個有力的支援。
3、提高提高武裝力量的戰備等級與臨戰水准。伊朗經常舉行軍事演習,經常搞導彈試射,朝鮮也差不多。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人們對此往往甚為不解,總以為他們是沒事瞎折騰。這實在是一種誤解。對於這樣生存在極端危險戰爭陰影中的國家來說,武裝力量的戰備等級必須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軍隊的臨戰應變能力必須時時加以檢驗,這種情況同我國六、七十年代如出一轍。這也是伊朗戰爭准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疑,僅僅這三點肯定是片面膚淺的。但伊朗既不會迷信與西方的戰略互信,也更不會搞什麼軍事透明,絕大部分准備工作都只能隱蔽地按既定的戰略設想進行。這考驗著伊朗戰略指導者的謀略水平。
二、美國的戰爭選項與伊朗的策略
1、戰略目的決定戰爭選擇
美國對伊戰爭的借口無疑是伊朗的核問題,但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的目的卻不是核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就像當年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如果美國最終發動對伊戰爭,它的目的將有三個層面的選項:
第一個層面的選項: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和主要軍事工業基地,打擊伊朗的武裝力量中心和集結地,從而達到嚴重削弱伊朗,解除威脅、遏制其發展的目的,使伊朗的反美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
第二個層面的選項:在第一個層的基礎上,投入更多的力量精確打擊伊朗現政權的主要機構,完成又一次對一個國家的“斬首”,摧毀內賈德政權對伊朗國內的控制,以打促變,以期達到推翻伊朗現政權的目的。
第三個層面的選項:在前兩個層面的基礎上,發動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完成對伊朗的占領,一勞永逸地解決所謂的伊朗問題,徹底控制“兩中”地區。
如果美國把它的戰略決心定位在第一、第二個層面上,可以預計,美國對伊戰爭將選擇海陸空有限打擊的方式,基本手段是空襲,來自陸上海上的是遠程火箭和巡航導彈,來自空中的是各種有人和無人飛機的轟炸。
這種選擇的有利之處在於,伊朗缺少足夠有效的防空力量,軍事行動遭受重大挫折的可能性較小,軍事行動將因此更加主動、靈活,易於把握。不足之處在於,這可能激起伊朗激烈的反彈,軍事上是否就此能剝奪伊朗的還擊能力很成問題,而一旦伊朗發動反擊,戰爭就有可能超出預期的範圍,造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如果美國決心全面進攻伊朗,以國土占領為目的,那麼美國需要在東西南三個方面集結陸地進攻力量,以伊朗目前的武裝力量力規模,不管美國對伊朗實際作戰能力做怎樣的評估,進攻的力量規模都不會過少。這樣算來,從伊拉克發起的進攻不能少於20萬人,從阿富汗進攻的力量不能少於10萬人,而且還應以成建制的裝甲突擊力量為中堅,海上還要准備登陸佯動或輔助進攻,也需要一定的兩棲力量。就目前情況看,發動這樣的全面戰爭,美國還要大規模地向中東及中亞調動力量,目前的力量尚不能完全支持這樣的戰爭。
這樣的戰爭將是一場空地一體、海陸並舉、東西對進現代化立體戰。在西面,美國將分別在巴格達南北突破邊界,以德黑蘭為目標發動鉗形攻勢,東面將集中主力向著德黑蘭方向突進,在伊朗沿海實施登陸佯動或者輔助進攻,以期實現戰役割裂,讓伊朗顧此失彼,陷入混亂而迅速瓦解。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成功,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缺點是要冒巨大的軍事和政治風險,而且也難以做到隱蔽企圖和出其不意。
2、自身的能力決定對抗的辦法
無論美國采取何種形式的進攻,對伊朗來說,都是對國家民族命運的生死考驗。弱者與強者抗衡,優劣差距又是如此之大,光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不行的,僥幸求生希圖幸免的心理更加要不得,必須在極端不利的態勢下尋求保存自己抗擊敵人的辦法。對伊朗來說,這樣的幾個策略是必要的: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戰時領導體制。戰爭一旦開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就得即刻運轉,統一指揮調動國內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一切重大行動,並且還要准備幾套預備班子,把主要國家領導人分散到幾個班子中,以便一旦統帥中心被打掉,後備的領導中心即刻能接替指揮。還要進一步加強國內動員,包括戰爭的物質儲備、主要工業的分散與隱蔽、武裝力量征召後備人員等。按照常規,伊朗應該有臨戰時把武裝力量人數擴大到100萬以上的計劃,並應在戰爭開始前就實施到位。
第二,要發揮優勢,己之長擊敵之短。伊朗應該汲取伊拉克及南斯拉夫消極防御的沉痛教訓,不能戰術選擇局限與敵抗衡上,敵人空對地,我就地對空,敵人來進攻,我就掘壕守,這樣消極地應付,結果必然是以己之短,抗敵之長,處處被動、處處挨打。相反,伊朗應發揮自己在導彈方面的優勢,把打擊範圍擴大到整個“兩中”地區,並且還要做到突然、集中、機動,像伊拉克那樣今天發兩枚,後天放兩棵,除了逗逗樂子外,什麼用處都沒有。據說美國已經在波斯灣的4個國家即科威特、巴林、卡塔爾和阿聯酋,布置了8個愛國者3型導彈基地,准備應付伊朗的導彈報復行動,而美國海軍的天盾系統,也在沿海地區布置。但不管怎麼布置,導彈打擊的靈活性、突然性還是防不勝防的,只要運用得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把整個海灣地區打成混亂狀態,並波及世界經濟與戰略局勢,將沉重地打擊美國的力量體系,增加美國的戰略負擔。
第三,要爭取主動,大膽出擊。現代化的戰爭不能搞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坐等敵人上門那一套,無論是戰爭的主動權還是戰役的主動權都不應該拱手相讓。鑒於敵強己弱的形勢,一旦發生地面戰鬥,伊朗應大膽地貫徹誘敵深入的原則,以德黑蘭為誘餌,讓美軍深入,然後通過持久戰游擊戰與美軍周旋。伊朗國土面積廣大、地形復雜,美軍不可能實現全面占領,只能如當年日本鬼子在中國那樣,占領要點和交通要道,這就給伊朗軍隊的回旋留下了余地。在誘敵深入的同時,甚至不管是不是發生了美國的地面進攻,伊朗都應大膽地集中主要突擊力量進攻駐阿富汗的美軍及其基地,利用阿富汗美軍補給有限,戰略上相對孤立的弱點,敵進我進,打開戰場局面,即使不能給駐阿美軍以殲滅性的打擊,憑著伊朗在阿富汗的影響,也可以給自己爭取到更大的戰略空間。總之是不能被美軍牽著鼻子走,就像當年伊拉克軍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
三、中國的應對
美伊戰爭必將使“兩中”地區的戰略走向發生顛覆性的改變,也將給全球戰略格局帶來巨大的衝擊,對中國的戰略利益的影響也極其重大(“兩中”地區戰略走向對中國的影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的相關網文),中國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旁觀者還是參與者
冷戰後歷次地區戰爭中,中國所扮演的都是旁觀者的角色,唯恐躲不贏,生怕有牽連,光韜盡晦養足,別人問起,翻來覆去的就是那幾句套話,連中國人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聽下去了。按照一貫的做派,一旦美伊之間發生戰爭,中國很可能趕緊抽身而退,甚至連大使館也要人去樓空,免得再次挨揍。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惹麻煩,不添煩惱,盡可以簡單省事地一邊看熱鬧。
但問題在於,中國能不能對全球戰略格局的變化無動於衷,能不能眼看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邏輯在全球大行其道。古語雲,助人者,人恆助之,難道就不虞有朝一日有需別人相助的時候嗎?兔死而狐且悲,我們能夠很高興地看著一個個與美國抗衡國家被摧毀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而如此,尚且大國乎?
所以,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又將是對中國的全球戰略一次重大考驗,將直白並毫不留情地暴露中國全球戰略的決心、勇氣、智慧及能力。甚至說得難聽一點,中國到底是一個心明眼亮、敢做敢為的戰略高手,還是一個只會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的窩囊廢,就此將一見分曉。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理應把此次危機當作一個契機,積極參與到事件發展的全過程中,確定立場,申明主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積極進行干預。更進一步說,既然因為索馬裡海盜可以護航亞丁灣,那麼波斯灣戰火燃燒,中國是不是應該護航霍爾木茲海峽呢?這一點要及早准備,定下預案。因為無論如何,碰海盜敢上,見戰火開溜,是不會得到肯定、贊揚與尊重的,更何況波斯灣的利益關聯要不知幾倍於亞丁灣了。
——不偏不倚還是有所取舍
如果中國能勇敢地參與進來,不管參與程度多大,都有一個傾向問題,絕對的不偏不倚是不存在的,盡管完全可以這樣標榜。任何一場戰爭都是一盤好菜,即使不吃也可以聞味辨色,觀察各方是怎樣煎炒烹炸的,這對於極度缺乏實戰經驗的中國來說尤其重要。中國的空間情報系可以掙大眼睛,密切注視著動態變化,獲得寶貴的戰略情報,也完全可以讓這些情報發揮應有的作用;演繹在波斯灣上空的刀光劍影,不管看見的還是看不見的,也都是重要的軍事情報資源,應大量收集整理;而戰場上攻防進退,到底與我們院校教科書上的條條框框有什麼不同,則更是寶貴的知識財富。凡此種種,中國是都可以有所舍出,有所取獲的。誰都知道,經濟上入股中東,從來都利潤頗豐,為人所知之不多的是,在戰略上入股中東,利潤遠非經濟投資所能比擬。前蘇聯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有播種才能有收獲,戰略問題也從來如此。
伊朗的結局到底如何,這個古老而強大的國度最終也要難逃鄰居伊拉克一樣的命運嗎?這是任何有關美伊戰爭預測評估都難以回避的問題。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其結局對美國來說僅僅是勝負而已,而對伊朗來說,後果則是生死存亡。內賈德對這個問題應該比誰都明白,或許他不僅早已了然於胸,而且已經把答案交給了每一個伊朗民眾。
作者:zhang88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2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9208.html
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與中國的應對之策
幾天來,多家媒體連續報道稱,美國正在向迪戈加西亞運送大量精確制導武器,並稱美國已經做好了在數小時內摧毀伊朗上萬個目標的准備,更有俄羅斯媒體近乎危言聳聽地說,美國准備讓伊朗灰飛煙滅。雖然現在還不能肯定地說這些報道及說法確鑿無疑,但美國威脅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可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很長時期以來,對於伊朗,美國一方面尋求“毀人之國而非戰”的辦法,如推動聯合國全面制裁、扶持伊朗國內的反動派等,並為此東奔西忙。但是,美國的政客們都是些計謀高手,他們絕不會一條道跑到黑,他們知道不能一棵樹上吊死,戰略上尤其如此。他們在撥打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個算盤的同時,還時刻准備赤膊上陣、大打出手,直接用戰爭的手段打垮伊朗,掃除美國在中東這顆最大的戰略釘子,整合中東、中亞兩個地區成為一個整體,進一步加強對“兩中”地區的戰略控制。媒體所報道的不過是美國軍事准備冰山之一角,但武器准備是戰爭的前奏,既然這種准備都到了浮出於媒體的程度,這說明美國對伊朗的戰爭已如箭在弦上、即將鳴鏑了。
那麼,這場戰爭究竟將怎樣發展變化呢?
一、對峙雙方的戰爭准備
俗話說,謀定而後動,軍事戰略上尤其如此,對此,中國古代的戰略家稱之為“廟算”。戰爭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得算”“失算”的多寡,而“得算”“失算”的多寡進本上都運籌於戰前。對於現代化局部戰爭來說,戰爭持久的可能微乎其微,最後的勝負往往在幾場激烈的戰鬥之後就見了分曉。在這種的情況下,戰前准備就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分析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不管材料是多麼不足與片面,都必須首先分析雙方戰前的准備工作。
1、美國的戰爭准備
首先,在戰略上,美國是當今世界戰爭准備程度最高的國家。出於獨霸世界需要,美國的軍事機器一直處在高速運轉的狀態下。按照冷戰後美國的戰略策劃,美國要有在全球範圍內同時打兩場現代化局部戰爭的能力。根據這個設想,美國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戰略准備活動,包括物質儲備、武器預置、情報積累與相關預案,美國的武裝力量是世界上備戰水平最高的軍隊,時刻處在臨戰狀態,有足夠的全球到達與全球打擊能力,不需要較大規模的動員就可以進行一場甚至幾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這個層面的准備是美國所謂戰略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威懾的對像包括所有美國現實與潛在的對手,主要是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巴西、委內瑞拉等。這是第一個層面的。
其次,在戰爭策劃上,針對特定的熱點地區,根據隨時可能爆發的戰鬥,美國進行了相應的戰場建設,包括基地配系、兵力配備、武器預置、情報收集、戰鬥預案等,把進行大規模戰鬥所必要的各種條件准備到位,形成現實的戰爭威脅,給對手施加強大的戰爭壓力,使其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熱點地區目前有兩個,一個是東亞,一個就是“兩中”地區(這是筆者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是中東、中亞的統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筆者網文《從地中海到帕米爾:戰略高地誰稱雄》)。針對的對像一個是朝鮮,一個是伊朗。在“兩中”地區,美國已經完成了對伊朗的包圍,東面有駐阿富汗的大軍,隨時可以揮戈西進,西面有駐伊拉克美軍,即刻就能拔劍向東,南面美國強大第五艦隊馳騁海上,海上攻勢見機而作,北面有土耳其基地成群,空中打擊召之即來,具備這樣的基礎,美國只要進行必要的動員,就能一夕發動、四面響應,隨己所欲、輕重在心,主動權操之在握,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最後,剩下的,就只是從容不迫的戰術選擇了:選擇什麼樣的打擊目標,用什麼樣的手段打,需要補充什麼樣的武器裝備等,於是,就有了運送精確攻擊炸彈一舉,弓上弦,刀出鞘,只待最後的命令。可以想像,羅列著十幾種打擊方案的菜單早就擺上美國總統的案頭,就等奧巴馬選擇什麼口味的了。
2、伊朗的應戰准備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用這句話形容伊朗的處境再也恰當不過了,美國的戰爭威脅是如此明火執仗,已屢次叫囂要對伊朗大打出手了。前有伊拉克、後有阿富汗,殷鑒不遠,伊朗隨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危機。在這樣危如累卵的情形下,伊朗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南斯拉夫發生的殘酷事實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非但沒有一點和諧,就連起碼的公義都很難表現出來,不會有誰為伊朗挺身而出,伊朗只能立足自救,靠自己來拯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所謂制裁問題上,對伊朗來說,中國能反對最好,但即使中國最後還是與西方一個鼻孔出氣了,對伊朗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連最壞的結局都准備了,制裁不制裁又有什麼大的影響呢?任何一個處在伊朗這樣環境下的國家,都不能不有這個精神准備。
按照最壞的局面准備,伊朗隊對戰爭威脅的反映至少可以看出三個方面來:
第一,加緊建設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當今世界,軍事制造業集中在幾個主要工業國家那裡,其中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寥寥可數。過去,伊朗是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巴列維國王時期的伊朗三軍裝備全數來自美國,在美國的武裝下,當時的伊朗號稱是中東武裝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伊斯蘭革命後,特別是經過兩伊戰爭,伊朗痛感軍事裝備受制所帶來的困境。利用兩伊戰後難得的和平機遇,伊朗大力加強了本國軍事工業的建設,其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可以從它的一系列新裝備的問世而見一斑。現在,伊朗已經能自主生產陸海空許多大型主戰裝備,諸如坦克、潛水艇、驅逐艦、戰鬥機等,都取得了突破,達到了可以立足自給的程度。其中給人印像特別深刻的是它的導彈工業,現在伊朗已經能夠研制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反艦導彈,能生產多種型號的中近程彈道導彈,射程覆蓋達到3000公裡。從幾次軍事演習情況看,伊朗的導彈工業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的能力,這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而對伊朗說,更是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將有力加強伊朗的戰略地位,是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勝負天平上的重要砝碼。
2、整肅內奸,加緊情報戰線上的鬥爭。任何一場戰爭中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戰線,這條看不見的戰線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於它完全可以與看得見的戰線劃上等號。而對這條戰線駕馭得最純熟的,非美國莫屬,在敵人內部扶持第五縱隊,搞顛覆,弄破壞,從來都是美國的拿手好戲,美國也是世界上對此投資最大、豢養職業人員最多的國家。今天,不能說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內都有美國扶持的第五縱隊,但多數國家都有則是不爭的事實,中、俄、朝、伊等就更不用說了。最近一個時期,伊朗連續破獲了數個服務於美國及西方的組織,揪出了一批美國特工,對所謂的反對派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如果能把這些內奸大體上清除干淨,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將是一個有力的支援。
3、提高提高武裝力量的戰備等級與臨戰水准。伊朗經常舉行軍事演習,經常搞導彈試射,朝鮮也差不多。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人們對此往往甚為不解,總以為他們是沒事瞎折騰。這實在是一種誤解。對於這樣生存在極端危險戰爭陰影中的國家來說,武裝力量的戰備等級必須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軍隊的臨戰應變能力必須時時加以檢驗,這種情況同我國六、七十年代如出一轍。這也是伊朗戰爭准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疑,僅僅這三點肯定是片面膚淺的。但伊朗既不會迷信與西方的戰略互信,也更不會搞什麼軍事透明,絕大部分准備工作都只能隱蔽地按既定的戰略設想進行。這考驗著伊朗戰略指導者的謀略水平。
二、美國的戰爭選項與伊朗的策略
1、戰略目的決定戰爭選擇
美國對伊戰爭的借口無疑是伊朗的核問題,但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的目的卻不是核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就像當年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如果美國最終發動對伊戰爭,它的目的將有三個層面的選項:
第一個層面的選項: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和主要軍事工業基地,打擊伊朗的武裝力量中心和集結地,從而達到嚴重削弱伊朗,解除威脅、遏制其發展的目的,使伊朗的反美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
第二個層面的選項:在第一個層的基礎上,投入更多的力量精確打擊伊朗現政權的主要機構,完成又一次對一個國家的“斬首”,摧毀內賈德政權對伊朗國內的控制,以打促變,以期達到推翻伊朗現政權的目的。
第三個層面的選項:在前兩個層面的基礎上,發動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完成對伊朗的占領,一勞永逸地解決所謂的伊朗問題,徹底控制“兩中”地區。
如果美國把它的戰略決心定位在第一、第二個層面上,可以預計,美國對伊戰爭將選擇海陸空有限打擊的方式,基本手段是空襲,來自陸上海上的是遠程火箭和巡航導彈,來自空中的是各種有人和無人飛機的轟炸。
這種選擇的有利之處在於,伊朗缺少足夠有效的防空力量,軍事行動遭受重大挫折的可能性較小,軍事行動將因此更加主動、靈活,易於把握。不足之處在於,這可能激起伊朗激烈的反彈,軍事上是否就此能剝奪伊朗的還擊能力很成問題,而一旦伊朗發動反擊,戰爭就有可能超出預期的範圍,造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如果美國決心全面進攻伊朗,以國土占領為目的,那麼美國需要在東西南三個方面集結陸地進攻力量,以伊朗目前的武裝力量力規模,不管美國對伊朗實際作戰能力做怎樣的評估,進攻的力量規模都不會過少。這樣算來,從伊拉克發起的進攻不能少於20萬人,從阿富汗進攻的力量不能少於10萬人,而且還應以成建制的裝甲突擊力量為中堅,海上還要准備登陸佯動或輔助進攻,也需要一定的兩棲力量。就目前情況看,發動這樣的全面戰爭,美國還要大規模地向中東及中亞調動力量,目前的力量尚不能完全支持這樣的戰爭。
這樣的戰爭將是一場空地一體、海陸並舉、東西對進現代化立體戰。在西面,美國將分別在巴格達南北突破邊界,以德黑蘭為目標發動鉗形攻勢,東面將集中主力向著德黑蘭方向突進,在伊朗沿海實施登陸佯動或者輔助進攻,以期實現戰役割裂,讓伊朗顧此失彼,陷入混亂而迅速瓦解。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成功,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缺點是要冒巨大的軍事和政治風險,而且也難以做到隱蔽企圖和出其不意。
2、自身的能力決定對抗的辦法
無論美國采取何種形式的進攻,對伊朗來說,都是對國家民族命運的生死考驗。弱者與強者抗衡,優劣差距又是如此之大,光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不行的,僥幸求生希圖幸免的心理更加要不得,必須在極端不利的態勢下尋求保存自己抗擊敵人的辦法。對伊朗來說,這樣的幾個策略是必要的: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戰時領導體制。戰爭一旦開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就得即刻運轉,統一指揮調動國內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一切重大行動,並且還要准備幾套預備班子,把主要國家領導人分散到幾個班子中,以便一旦統帥中心被打掉,後備的領導中心即刻能接替指揮。還要進一步加強國內動員,包括戰爭的物質儲備、主要工業的分散與隱蔽、武裝力量征召後備人員等。按照常規,伊朗應該有臨戰時把武裝力量人數擴大到100萬以上的計劃,並應在戰爭開始前就實施到位。
第二,要發揮優勢,己之長擊敵之短。伊朗應該汲取伊拉克及南斯拉夫消極防御的沉痛教訓,不能戰術選擇局限與敵抗衡上,敵人空對地,我就地對空,敵人來進攻,我就掘壕守,這樣消極地應付,結果必然是以己之短,抗敵之長,處處被動、處處挨打。相反,伊朗應發揮自己在導彈方面的優勢,把打擊範圍擴大到整個“兩中”地區,並且還要做到突然、集中、機動,像伊拉克那樣今天發兩枚,後天放兩棵,除了逗逗樂子外,什麼用處都沒有。據說美國已經在波斯灣的4個國家即科威特、巴林、卡塔爾和阿聯酋,布置了8個愛國者3型導彈基地,准備應付伊朗的導彈報復行動,而美國海軍的天盾系統,也在沿海地區布置。但不管怎麼布置,導彈打擊的靈活性、突然性還是防不勝防的,只要運用得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把整個海灣地區打成混亂狀態,並波及世界經濟與戰略局勢,將沉重地打擊美國的力量體系,增加美國的戰略負擔。
第三,要爭取主動,大膽出擊。現代化的戰爭不能搞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坐等敵人上門那一套,無論是戰爭的主動權還是戰役的主動權都不應該拱手相讓。鑒於敵強己弱的形勢,一旦發生地面戰鬥,伊朗應大膽地貫徹誘敵深入的原則,以德黑蘭為誘餌,讓美軍深入,然後通過持久戰游擊戰與美軍周旋。伊朗國土面積廣大、地形復雜,美軍不可能實現全面占領,只能如當年日本鬼子在中國那樣,占領要點和交通要道,這就給伊朗軍隊的回旋留下了余地。在誘敵深入的同時,甚至不管是不是發生了美國的地面進攻,伊朗都應大膽地集中主要突擊力量進攻駐阿富汗的美軍及其基地,利用阿富汗美軍補給有限,戰略上相對孤立的弱點,敵進我進,打開戰場局面,即使不能給駐阿美軍以殲滅性的打擊,憑著伊朗在阿富汗的影響,也可以給自己爭取到更大的戰略空間。總之是不能被美軍牽著鼻子走,就像當年伊拉克軍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
三、中國的應對
美伊戰爭必將使“兩中”地區的戰略走向發生顛覆性的改變,也將給全球戰略格局帶來巨大的衝擊,對中國的戰略利益的影響也極其重大(“兩中”地區戰略走向對中國的影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的相關網文),中國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旁觀者還是參與者
冷戰後歷次地區戰爭中,中國所扮演的都是旁觀者的角色,唯恐躲不贏,生怕有牽連,光韜盡晦養足,別人問起,翻來覆去的就是那幾句套話,連中國人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聽下去了。按照一貫的做派,一旦美伊之間發生戰爭,中國很可能趕緊抽身而退,甚至連大使館也要人去樓空,免得再次挨揍。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惹麻煩,不添煩惱,盡可以簡單省事地一邊看熱鬧。
但問題在於,中國能不能對全球戰略格局的變化無動於衷,能不能眼看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邏輯在全球大行其道。古語雲,助人者,人恆助之,難道就不虞有朝一日有需別人相助的時候嗎?兔死而狐且悲,我們能夠很高興地看著一個個與美國抗衡國家被摧毀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而如此,尚且大國乎?
所以,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又將是對中國的全球戰略一次重大考驗,將直白並毫不留情地暴露中國全球戰略的決心、勇氣、智慧及能力。甚至說得難聽一點,中國到底是一個心明眼亮、敢做敢為的戰略高手,還是一個只會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的窩囊廢,就此將一見分曉。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理應把此次危機當作一個契機,積極參與到事件發展的全過程中,確定立場,申明主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積極進行干預。更進一步說,既然因為索馬裡海盜可以護航亞丁灣,那麼波斯灣戰火燃燒,中國是不是應該護航霍爾木茲海峽呢?這一點要及早准備,定下預案。因為無論如何,碰海盜敢上,見戰火開溜,是不會得到肯定、贊揚與尊重的,更何況波斯灣的利益關聯要不知幾倍於亞丁灣了。
——不偏不倚還是有所取舍
如果中國能勇敢地參與進來,不管參與程度多大,都有一個傾向問題,絕對的不偏不倚是不存在的,盡管完全可以這樣標榜。任何一場戰爭都是一盤好菜,即使不吃也可以聞味辨色,觀察各方是怎樣煎炒烹炸的,這對於極度缺乏實戰經驗的中國來說尤其重要。中國的空間情報系可以掙大眼睛,密切注視著動態變化,獲得寶貴的戰略情報,也完全可以讓這些情報發揮應有的作用;演繹在波斯灣上空的刀光劍影,不管看見的還是看不見的,也都是重要的軍事情報資源,應大量收集整理;而戰場上攻防進退,到底與我們院校教科書上的條條框框有什麼不同,則更是寶貴的知識財富。凡此種種,中國是都可以有所舍出,有所取獲的。誰都知道,經濟上入股中東,從來都利潤頗豐,為人所知之不多的是,在戰略上入股中東,利潤遠非經濟投資所能比擬。前蘇聯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有播種才能有收獲,戰略問題也從來如此。
伊朗的結局到底如何,這個古老而強大的國度最終也要難逃鄰居伊拉克一樣的命運嗎?這是任何有關美伊戰爭預測評估都難以回避的問題。即將到來的美伊戰爭,其結局對美國來說僅僅是勝負而已,而對伊朗來說,後果則是生死存亡。內賈德對這個問題應該比誰都明白,或許他不僅早已了然於胸,而且已經把答案交給了每一個伊朗民眾。
美調運巨彈准備伊朗戰爭
美調運巨彈准備伊朗戰爭
作者:記者
文章發於:環球時報
更新時間:2010-3-20
圖為美國海軍最先進的BLU一117改進型鑽地炸彈。
一條來自蘇格蘭的獨家消息本周點燃了世界對“第一次美伊戰爭”的狂想。這條爆炸性消息稱,美軍已將387枚“掩體粉碎機”智能炸彈秘密運往其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基地,這些炸彈的目標很可能是伊朗的地下核設施。發布消息的蘇格蘭《星期日先驅報》稱,美國已做好在數小時內摧毀1萬個伊朗目標的准備,一場對伊朗的徹底摧毀正在加速醞釀之中。
對於這條消息,美國官方沒有證實或否認,奧巴馬周三最新表態說,要對伊朗實施“有侵略性的制裁”,但這位已被罩上諾貝爾和平獎光環的總統真有勇氣按下啟動戰爭的按鈕嗎?確信這一點的媒體說,迪戈加西亞是美國在印度洋上永不沉沒的航母,以往兩次對伊拉克作戰美國轟炸機都是從那裡起飛開赴戰場,美國這回“真要動手了”。一些俄羅斯專家則認為,美國承受不起對伊朗開戰的代價,最多只是唬唬人。
《星期日先驅報》“獨家消息”稱,美國政府今年1月已同一家佛羅裡達船運公司簽署價值69.95萬美元的合同,向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運送 10集裝箱軍火。美國海軍網站上貼出的合同清單顯示,這批軍火中包括195枚BLU-110和192枚BLU一117重型智能炸彈,這兩種被稱為“掩體粉碎機”的巨型鑽地炸彈專門被用來摧毀堅固的地下建築,而這些炸彈“最終的目的地”很可能是伊朗。倫敦大學國際研究和外交中心主任丹・皮萊士說,美軍顯然正在為摧毀伊朗作准備,這些炸彈能在幾小時內摧毀1萬個伊朗目標。
路透社上個月曾報道說,五角大樓正努力加快超大型鑽地炸彈的部署速度,其中BLU一110能攜5300磅重的爆炸物,其爆炸產生的威力是其前身 BLU-109的10倍,而BLU一117也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改進型鑽地炸彈。
這些太炸彈被部署到印度洋令一些西方學者感到不安。蘇格蘭核裁軍運動主席阿蘭・麥金農表示,美國此舉“很明顯是在敲響對伊開戰的戰鼓,美國國務卿希拉裡最近對伊朗的威脅言論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前我們聽到的言辭像極了”。
以色列《國土報》17日說,美國軍方正在做戰爭准備,而最終決定權在奧巴馬手中,他或許認為由美國采取行動比以色列采取行動效果更好。俄《晨報》的標題則更加聳動―――“美國已准備把伊朗磨成粉末”。
為什麼一條傳言能引發如此廣泛的戰爭猜想?一名多年從事美軍部署動向研究的中國專家18曰說,這是因為美軍鑽地炸彈不是被部署到別的地方,而是被稱為“美國戰爭風向標”的迪戈加西亞島上。
坐落在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島距離南亞次大陸最南端1000多公裡,位處好望角、新加坡、紅海、澳大利亞間多條航路的會合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島1965年成為英屬印度洋領地的一部分,1971年,美軍恢據美英兩國的協議在該島建立基地,這也是美軍在印度洋上的唯一基地。該基地不僅可以供 B一52等遠程轟炸機起降,還能停靠航母、核潛艇和作戰物資預置船隊。據《星期日先驅報》報道,目前島上有美軍士兵3200人,英軍50人。對於軍事打擊伊朗來說,迪戈加西亞島“位置極佳”。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B一52轟炸機就是從這裡起飛奔赴伊拉克的。
中國軍事專家戴旭說,美軍在這裡部署鑽地炸彈的重要意義在於完成對伊朗的四 面合圍,目前美軍已在陸地上完成對伊朗的“包圍”,如果真在這裡部署鑽地炸彈,意味著襲擊伊朗的口袋已經扎好,只等奧巴馬喊打了。有分析人士表示,2001年阿富汗戰爭中美國轟炸機曾從迪戈加西亞起飛,飛越數干公裡對塔利班實施空襲,假如美軍真在這裡部署鑽地炸彈,意味著“第一次美伊戰爭”已經箭在弦上。
阿拉伯電視台說,美國對伊朗的態度越來越強硬,“飄蕩在海灣上空的硝煙已經隱約可見”。
德國《世界報》透露,德國國防軍正在學習波斯語。
作為一名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真敢按下“伊朗戰爭的啟動鍵”嗎?俄羅斯《觀點報》采訪的俄專家大多認為奧巴馬沒有這個勇氣。俄羅斯政治分析中心專家米納耶夫說,在沒有結束伊拉克軍事行動前,美國不會發動對伊朗的行動,此外,對伊朗開戰需要兩面夾攻,但在伊朗身邊的伊拉克和沙特都反對開戰。他說,美國將炸彈運到印度洋不過是想嚇唬伊朗領導人,迫使他們與華盛頓直接對話。法國“地球無暴力”網站的文章說,美軍對迪戈加西亞的彈藥補充不足以說明大規模戰爭一觸即發,如果是那樣,美軍應使用戰略預置船而非民船運輸彈藥,且數量也不會只有區區之數。
俄羅斯專家巴蘭奇克近日在俄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刊文稱,在未來灰頭土臉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後,美國無論如何也要引爆伊朗,將伊朗石油天然氣的控制權攥在自己手心,以維持自己日薄西山的地位。
(據環球時報)
作者:記者
文章發於:環球時報
更新時間:2010-3-20
圖為美國海軍最先進的BLU一117改進型鑽地炸彈。
一條來自蘇格蘭的獨家消息本周點燃了世界對“第一次美伊戰爭”的狂想。這條爆炸性消息稱,美軍已將387枚“掩體粉碎機”智能炸彈秘密運往其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基地,這些炸彈的目標很可能是伊朗的地下核設施。發布消息的蘇格蘭《星期日先驅報》稱,美國已做好在數小時內摧毀1萬個伊朗目標的准備,一場對伊朗的徹底摧毀正在加速醞釀之中。
對於這條消息,美國官方沒有證實或否認,奧巴馬周三最新表態說,要對伊朗實施“有侵略性的制裁”,但這位已被罩上諾貝爾和平獎光環的總統真有勇氣按下啟動戰爭的按鈕嗎?確信這一點的媒體說,迪戈加西亞是美國在印度洋上永不沉沒的航母,以往兩次對伊拉克作戰美國轟炸機都是從那裡起飛開赴戰場,美國這回“真要動手了”。一些俄羅斯專家則認為,美國承受不起對伊朗開戰的代價,最多只是唬唬人。
《星期日先驅報》“獨家消息”稱,美國政府今年1月已同一家佛羅裡達船運公司簽署價值69.95萬美元的合同,向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運送 10集裝箱軍火。美國海軍網站上貼出的合同清單顯示,這批軍火中包括195枚BLU-110和192枚BLU一117重型智能炸彈,這兩種被稱為“掩體粉碎機”的巨型鑽地炸彈專門被用來摧毀堅固的地下建築,而這些炸彈“最終的目的地”很可能是伊朗。倫敦大學國際研究和外交中心主任丹・皮萊士說,美軍顯然正在為摧毀伊朗作准備,這些炸彈能在幾小時內摧毀1萬個伊朗目標。
路透社上個月曾報道說,五角大樓正努力加快超大型鑽地炸彈的部署速度,其中BLU一110能攜5300磅重的爆炸物,其爆炸產生的威力是其前身 BLU-109的10倍,而BLU一117也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改進型鑽地炸彈。
這些太炸彈被部署到印度洋令一些西方學者感到不安。蘇格蘭核裁軍運動主席阿蘭・麥金農表示,美國此舉“很明顯是在敲響對伊開戰的戰鼓,美國國務卿希拉裡最近對伊朗的威脅言論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前我們聽到的言辭像極了”。
以色列《國土報》17日說,美國軍方正在做戰爭准備,而最終決定權在奧巴馬手中,他或許認為由美國采取行動比以色列采取行動效果更好。俄《晨報》的標題則更加聳動―――“美國已准備把伊朗磨成粉末”。
為什麼一條傳言能引發如此廣泛的戰爭猜想?一名多年從事美軍部署動向研究的中國專家18曰說,這是因為美軍鑽地炸彈不是被部署到別的地方,而是被稱為“美國戰爭風向標”的迪戈加西亞島上。
坐落在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島距離南亞次大陸最南端1000多公裡,位處好望角、新加坡、紅海、澳大利亞間多條航路的會合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島1965年成為英屬印度洋領地的一部分,1971年,美軍恢據美英兩國的協議在該島建立基地,這也是美軍在印度洋上的唯一基地。該基地不僅可以供 B一52等遠程轟炸機起降,還能停靠航母、核潛艇和作戰物資預置船隊。據《星期日先驅報》報道,目前島上有美軍士兵3200人,英軍50人。對於軍事打擊伊朗來說,迪戈加西亞島“位置極佳”。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B一52轟炸機就是從這裡起飛奔赴伊拉克的。
中國軍事專家戴旭說,美軍在這裡部署鑽地炸彈的重要意義在於完成對伊朗的四 面合圍,目前美軍已在陸地上完成對伊朗的“包圍”,如果真在這裡部署鑽地炸彈,意味著襲擊伊朗的口袋已經扎好,只等奧巴馬喊打了。有分析人士表示,2001年阿富汗戰爭中美國轟炸機曾從迪戈加西亞起飛,飛越數干公裡對塔利班實施空襲,假如美軍真在這裡部署鑽地炸彈,意味著“第一次美伊戰爭”已經箭在弦上。
阿拉伯電視台說,美國對伊朗的態度越來越強硬,“飄蕩在海灣上空的硝煙已經隱約可見”。
德國《世界報》透露,德國國防軍正在學習波斯語。
作為一名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真敢按下“伊朗戰爭的啟動鍵”嗎?俄羅斯《觀點報》采訪的俄專家大多認為奧巴馬沒有這個勇氣。俄羅斯政治分析中心專家米納耶夫說,在沒有結束伊拉克軍事行動前,美國不會發動對伊朗的行動,此外,對伊朗開戰需要兩面夾攻,但在伊朗身邊的伊拉克和沙特都反對開戰。他說,美國將炸彈運到印度洋不過是想嚇唬伊朗領導人,迫使他們與華盛頓直接對話。法國“地球無暴力”網站的文章說,美軍對迪戈加西亞的彈藥補充不足以說明大規模戰爭一觸即發,如果是那樣,美軍應使用戰略預置船而非民船運輸彈藥,且數量也不會只有區區之數。
俄羅斯專家巴蘭奇克近日在俄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刊文稱,在未來灰頭土臉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後,美國無論如何也要引爆伊朗,將伊朗石油天然氣的控制權攥在自己手心,以維持自己日薄西山的地位。
(據環球時報)
氣候武器
美國6年前秘密報告稱中國南方2010前後將大旱10 年?
作者:天府早報
文章發於:搜狐新聞
更新時間:2010-3-20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8829.html
1970年,美蘇兩國在古巴展開了“乾旱之戰”。當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某地實施人工增雨,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美軍利用這個發現,研製出了“乾旱武器”——美軍在古巴周邊國家實施人工降雨,使這些國家發生洪災;而臨近的古巴卻出現了反常的持續乾旱。後來,蘇聯多次派遣專家到古巴進行人工降雨,才幫助古巴克服了乾旱。 —— 2008年01月22日10:14 《環球人物》雜誌
http://news.sohu.com/2004/07/08/28/news220902878.shtml
美國一份“秘密報告”引起中國科學家高度關注
“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後,中國北方水患不斷,南方一片乾旱……”這些“預言”來自美國五角大樓向布什總統遞交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警告說:今後20年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構成的威脅要超過恐怖主義。這份“秘密報告”引起中國科學家高度關注。
2004年2月23日深夜,還在加班的中國氣像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羅勇,突然接到一位同事的電話,說2月22 日的英國《觀察家報》披露了美國的一份關於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重要”報告。羅勇立即趕到單位,打開電腦,並很快在美國全球商業網絡諮詢公司(GBN)的網站上找到了這份題為《氣候突變的情景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的報告。
該報告提到了6年後中國異常的氣候特徵,比如中國南方將持續10年大旱,而北方則將受暴雨襲擊,報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個國家及環保組織中引起強烈反響。報告的作者之一施瓦茲解釋道:“儘管報告中所提到的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景像似乎超乎人們想像,但卻非常值得提前採取措施。”據悉,這份報告是美國國防部出資10萬美元,委託GBN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發點是設想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最壞的可能性,並提出應對之策。
羅勇告訴記者,針對這些預測中國科學家已經進行了3次研討,最近的一次研討剛剛結束。與會專家認為,雖然該報告中對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極端情景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其中對中國部分的預測還是很有啟發意義和預警價值的,它提醒中國科學家將氣候變化研究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據中國青年報)
G B N 預測報告內容:
2010年全球氣候:
亞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溫度下降達2.8攝氏度,北歐下降3.3攝氏度。整個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關鍵地區年平均溫度上升 2.2攝氏度。
在歐洲和北美洲東部人口密集的農業產區和水資源供給地區,乾旱將持續幾十年。
冬季暴風雪和大風增強,西歐和太平洋北部將遭受更強烈的大風天氣。
2010年中國氣候:
季風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將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國現在“南澇北旱”的降水分佈型,到時候可能變成 “北澇南旱”的降水分佈型。
夏季風可以為中國帶來降水,但也會引起負面效應,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嚴重。由於水汽蒸發冷卻作用的降低,會引起寒冬延長,夏季高溫增加。
冷戰時美蘇打過氣像武器戰(史海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18:41 環球時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o/2006-03-19/18418477336s.shtml
美軍研製氣像武器的HAARP基地
“去年肆虐美國的'卡特裡娜'颶風是由俄羅斯秘密研製的氣像武器引發的!”美國氣像專家史蒂文斯不久前發表的這一言論使全球輿論一片嘩然,更招致俄國科學家的強烈批評。近日,俄《真理報》刊登長篇文章,對史蒂文斯的觀點進行了堅決的反擊,並揭露了美國的氣像武器秘密研製計劃。隨著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爭論的升級,人們的目光也被拉回到
了幾十年前,美蘇秘密進行氣像武器競賽的那段歲月。
美國引颶風襲擊洪都拉斯
氣像武器是指通過人工製造風雲、雨雪、雷電等自然現像,對敵人實施打擊的一種特殊武器。早在100多年前,一些科學家就開始研究這類武器,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科學家忒斯拉,他曾於19世紀末製造了一台超大功率的變壓器,能產生10千瓦的人工閃電,傳播距離可達50公裡。此後,美國軍方逐漸重視氣像武器的研究。 1940年底,美國政府開始實施代號為“鳳凰”的控制天氣計劃,該計劃是忒斯拉理論的深入發展,從人工製造雷電擴展到控制各種天氣變化。
二戰結束後,美國軍方又制定了一項研究氣像武器的“黑計劃”。在艾森豪威爾擔任總統期間,美國軍方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像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此後,美軍先後進行過數十個秘密氣像研究項目,其中包括製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劃、製造閃電的“天火”計劃和製造颶風的“烈風”計劃。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佛羅裡達州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開發氣像武器。 1966年,該實驗室開發的武器開始用於越戰,美軍共出動飛機2.6萬架次,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向雲層裡傾瀉了成噸的碘化銀,實施大規模人工降雨,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氾濫,沖毀了大量橋樑、水壩、道路和村莊。最重要的是,洪水使越軍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越軍的作戰行動。
據解密檔案顯示,上世紀70年代,美國除了在古巴製造乾旱外,還在1974年用人工方法將颶風引向洪都拉斯,企圖趁該國陷入混亂之際,扶持親美政權上台。 1974年9月,“法夫颶風”的氣旋突然轉向洪都拉斯。暴雨和時速超過177公裡的颶風橫掃大地,造成1.1 萬洪都拉斯人喪生,60萬人無家可歸。在一個名叫喬洛馬的城鎮裡,由於堤壩決口,全鎮 6000人被淹死了一半。洪都拉斯的支柱產業———香蕉種植園幾乎完全被摧毀。成千上萬的災民被困在樹上、房頂上和堤壩上。公路、鐵路和港口遭到了徹底的毀壞。這次颶風造成中美洲各國經濟損失數千萬美元,數萬人傷亡,美國人則順利達到了目的。後來,美國在大西洋上又成功地進行過3次人工引導颶風實驗,其人造颶風技術日臻完善。
上世紀90年代,“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 (HAARP)正式成為美國“國家導彈防禦體系”(NMD)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92年,美國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一個超大規模的無線電試驗基地,即HAARP基地。在這個佔地達13公頃的基地裡,林立著180根天線,每根都有幾十米高,構成一個巨大的金屬方陣。這些天線其實是一個高頻電磁波發射裝置,發射功率達 3.6兆瓦,可向大氣電離層發射短波電磁波束,把大氣粒子作為透鏡或聚焦裝備使用,從而改變地球上層大氣的風向,改變大氣的溫度和密度,最終達到改變氣候、控制氣像的效果。
二戰中蘇聯科學家曾讓冬天提前來臨
在蘇聯,最早從事氣像武器研究的是西伯利亞科學中心
和蘇聯科學研究院。二戰開始前,蘇聯科學家就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重要成果。
1941年6月,納粹德國閃擊蘇聯,為了阻擋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軍首次使用了氣像武器。這一年,蘇聯的秋天和冬天來得特別早,並且降雨量非常大,導致冬天的氣溫非常低,莫斯科周邊地區的溫度降到了零下40 攝氏度左右,最低溫度曾達到零下52攝氏度,這在以往是非常少見的。戰後,有專家認為,當時蘇聯的科學家可能利用人工手段增加了降水量,加速了溫度下降,並導致冬天提前到來,幫助蘇軍在莫斯科城下打敗了不擅長在嚴寒中作戰的德國侵略軍。
冷戰期間,蘇聯曾秘密研製過另一種氣像武器,代號“水星”計劃,到俄羅斯時代更名為“火山”。該計劃具體內容為:利用核彈引發大規模地震和海嘯。提出這一計劃的蘇聯科學家認為,核爆炸可以製造海嘯、引發火山爆發和改變大氣物理結構,從而產生極大的殺傷力。
當時,蘇聯在與美國的核軍備競賽中處於劣勢,正為此大傷腦筋的赫魯曉夫立刻批准了這項可以改變兩國核競爭態勢的計劃。蘇聯科學家立即投入到這項研究中。他們進行了多次試驗,充分證實了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能引起環境變化,可以用於毀滅敵方。在此後的20多年裡,蘇聯投入巨資進行代號為“墨爾庫裡斯-18”的環境武器研究計劃,並在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地進行了30多次試驗。
蘇聯解體後,由於投入不足,俄羅斯喪失了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但新的研究並未停止。直到90年代中後期,“火山”計劃才因資金問題被擱置。
美蘇在古巴上空展開氣像武器決鬥
在冷戰期間,美蘇曾使用氣像武器展開過多次較量。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就在外太空展開過氣像武器決鬥。決鬥源於美國1958年實施的“阿耳戈斯”計劃。當時,一支由9艘軍艦組成的美軍艦隊在絕密的狀態下進行了X-17A導彈試射。這枚當量為1700噸的核彈在南大西洋上空161公裡處引爆。隨後,美國又試射了兩枚該型核彈。根據實驗結果,美國人發現,核彈在太空引爆之後,將對地球大氣層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戰時在敵國上空引爆核彈,將會破壞敵國上空的臭氧層,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將對敵國軍民產生致命的殺傷力。 3年後,蘇聯作出了有力回應,同樣在太空引爆了兩枚核彈。隨後美蘇兩方共進行了9次太空導彈發射,其中一次是在 1962年古巴危機期間,結果在太空中形成了一個好幾年都沒有消失的輻射帶。
此後的30多年間,兩國的氣像大戰越來越激烈。 1970年,美蘇兩國在古巴展開了“乾旱之戰”。當時,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某地人工增雨將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美軍利用這個發現研製出了“乾旱武器”。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這種武器在古巴的“上游”雲層進行播撒碘化銀作業,使古巴周邊國家洪水氾濫,致使古巴出現反常的干旱天氣。對此,蘇聯當然不會熟視無睹,它多次派遣專家去古巴實施人工降雨,幫助古巴克服乾旱。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長期的軍備競賽使蘇聯不堪重負。於是,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向美國總統裡根傳遞了一個善意的信號,試圖緩和兩國關係,結束兩國在氣像武器領域的競爭。戈爾巴喬夫建議美蘇共同開發等離子氣像武器,但裡根拒絕了戈氏的要求,繼續獨立研製氣像武器,並很快在阿拉斯加建成了HAARP系統試驗基地。
1991年,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蘇長達30多年的氣像武器競爭畫上了句號,但美國並沒有停止氣像武器的研究,反而不斷追加研究經費,據美軍方人士稱,到2025年,美軍將能在戰場上任意控制氣像。屆時,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對人類的和平與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 ▲
越戰中,越南人民軍的補給線“胡志明小道”因遭美軍氣像武器襲擊而泥濘不堪。
《環球時報》(2006年03月17日第十三版)
楊靜水
能毀滅地球的“氣像戰教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0:14 《環球人物》雜誌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08-01-22/101414799675.shtml
本刊特約記者 秦 川
如果不是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義報》刊出長篇報導——《氣像戰:警惕美國的軍事試驗》,美國空軍設在阿拉斯加半島的“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HAARP)及其負責人伯納德·伊斯特蘭,也許仍然不為人知。人們更不會知道,他正在全力推進的氣像戰,存在使地球被毀滅的危險。
氣像戰的瘋狂
1994年,由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伊斯特蘭主持的 HAARP試驗基地,落戶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佔地33英畝。一夜之間,在阿拉斯加半島一望無際的荒原上,180根直插雲霄的天線突然樹起,每根都有十幾米高。這就是伊斯特蘭一手推進的HAARP項目。項目的基建工程於2002年前後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開各種實驗。
伊斯特蘭和美國軍方對HAARP項目諱莫如深。起先,伊斯特蘭公開辯解說,該項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頻波,使地球電離層變熱,進而改變某些區域電離層的結構,最終實現對臭氧層的修補。但後來,他又改稱是為了改善無線電聯絡,探索新的核潛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伊斯特蘭向五角大樓提交的秘密報告中,HAARP的軍事用途卻是:除了可以為美軍潛艇提供先進、便捷的通信系統外,還可偵察敵人的地下核試驗情況、追蹤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及敵方戰機,甚至還可利用高頻波摧毀敵人的通信系統……伊斯特蘭特意強調:“它能改變特定區域的氣像,使敵人面臨極其惡劣的氣像條件,甚至可以使敵人無法採取任何反擊行動!”
2005年,伊斯特蘭親率HAARP項目的科學家,在五角大樓內為將軍們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時間設定在 2030年,地點為南美X國。該國擁有數百架各型號戰機,其中包括數十架俄羅斯和中國研製的最先進戰機。 X國準備對美國的戰略目標下手,美軍決定實施先發製人的打擊。隨後,五角大樓一聲令下,無人駕駛的空中飛行器在X國上空製造出漫天烏雲。緊接著,該國軍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與此同時,美軍利用激光製造閃電,致使敵方戰機根本無法起飛。就在X國軍方望天興嘆之時,一架架美軍轟炸機接連起飛……
演習結束後,伊斯特蘭和7名軍官,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題為《讓氣候成為一種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氣候》的研究報告。伊斯特蘭在報告中指出:“氣像戰技術將在今後30年裡逐漸成熟。它將使美軍擁有改變氣候的能力……屆時,美軍將能通過實施人工降雨,使敵軍陣地洪水肆虐;製造乾旱,使敵人淡水匱乏;製造颶風,使敵國城市變成廢墟;利用激光製造閃電,以擊落空中的敵機或使其無法起飛;利用微波把熱量傳到大氣中,干擾敵軍的通信及雷達系統……”
看著這份報告,五角大樓的將軍們給伊斯特蘭起了個綽號:“氣像戰教父”。
痴迷“呼風喚雨”
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伊斯特蘭,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科學天賦”。 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專攻物理學。 7年後,這個來自“牛仔之鄉”的小伙子,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隨即被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聘為“Q機器項目”主管。儘管沒有任何工作經驗,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蘭還是讓人驚嘆地只用了3年時間,就搗鼓出一項鹼土金屬的提純新技術。
消息不脛而走。不久,伊斯特蘭被美國核能委員會“挖”走,出任可控熱核研究項目主任,負責四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協調工作。又過了一段時間,美國FUSION系統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將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術官。上任不久,伊斯特蘭便因發明紫外線燈而名聞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樓注意上了伊斯特蘭,特別是他那個“不起眼”的發明專利——地球大氣層新式測量法。由於內容過於艱深,這項技術發明後鮮有人問津,就連伊斯特蘭自己也沒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樓突然給他打來電話:“我們聽說你發明了測量地球大氣層的新方法,來跟我們一起工作吧,這項專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氣像戰。”於是,伊斯特蘭徵得他的雇主——“大西洋裡克菲爾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樓做起了兼職科學家,開始參與一個極度機密的計劃——氣像戰計劃。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裡克菲爾德公司'任首席顧問,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開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那時候,我對氣像戰一無所知,更不清楚我的專利與氣像戰有什麼聯繫。”談起與氣像戰結緣的經歷,伊斯特蘭說,“通過五角大樓軍官們的講解,我才意識到,氣像在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蘭初進五角大樓之時,沒有人敢向他透露美軍的整個氣像戰計劃,但他還是了解到,美軍早就有了“呼風喚雨” 的方案: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佛羅裡達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研發氣像武器,並在越南戰爭中投入使用。 1977年,美軍又為氣像戰的專項研究投入了280萬美元。次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一切涉及環境與氣候試驗的法案,美國政府被迫於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關試驗。
但伊斯特蘭知道,實際上,20年來,美國從未停止對氣像戰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蘭供職的“大西洋裡克菲爾德公司”,將公司所有的專利技術及合同,轉賣給了一家名為“E-系統”的神秘公司。
沒有人清楚“E-系統”的真正背景,人們只知道,這家公司專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做生意,年合同額高達18億美元。
“E-系統”立即對伊斯特蘭委以重任,讓他全面主持 “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HAARP)計劃。這個打著“和平研究”旗號的計劃,實際上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最瘋狂的武器研發計劃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大力資助。
“末日武器”的挑釁
雖然五角大樓採取了種種措施,嚴防伊斯特蘭的計劃被洩漏出去,但最終還是被一位美國參議員的兒子挖到了真相。他在震驚之餘,決定將其曝光。
軍事觀察家指出,如果HAARP用於軍事,將對人類的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並將導致新一輪的全球軍備競賽。它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對地球的物理狀態、地質和生物造成無法彌補和難以修復的破壞,最終導致地球的毀滅。
對此,伊斯特蘭一再辯解說,“HAARP沒有任何軍事意圖”,反倒是俄羅斯一直在研製氣像武器。比如,1987 年11月,蘇聯啟動“水星”計劃,試圖通過核爆炸引發地震。 1992年,俄羅斯將“水星”計劃更名為“火山”計劃,重啟對戰略性地震武器系統的研究。
事實上,由於氣像條件對戰爭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二戰以來,西方軍事強國一直在進行“人工影響氣像”的研究。
據透露,英國在其西海岸部署了一系列電極設備,通過向大氣層輸入電能,產生一個密度可變的靜電屏蔽層。通過調節屏蔽層的密度,就可控制半徑5000公裡範圍內的氣候變化。
德國在氣像戰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早。二戰期間,納粹統治下的德國,曾在意大利實施“人工降霧”,以防盟國的襲擊。戰後,德國在“人工控制氣像”研究上進展迅速。儘管這些研究成果名為“民用”,但實際上,只要有需要,德國軍方可隨時將其轉為軍用。
專家指出,截至目前,人類對影響、改變天氣的技術的研究,還很有限。貿然啟用氣像武器,不僅打擊不了敵人,反倒可能帶來一場全球性災難。比如,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對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遠遠無法控制的災難性後果。
但令人擔憂的是,儘管聯合國在1977年就通過了禁止將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用於軍事領域的法案,但一些國家的氣像武器研究從未停止,各方在禁止氣像武器的研究及使用方面的努力,仍毫無進展。
延伸閱讀
歷史上的氣像戰
人類把氣像作為武器進行研究和運用,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軍方為了保護重要工業基地和軍事設施,採納氣像專家的建議,在意大利伏爾特河岸地區播灑大量造霧劑,製造出漫天濃霧,使英法盟軍的戰機無法靠近這一地區。還是在這裡,1943年,美軍利用人工造霧的方法,製造了一條長5公裡、高1.6公裡的霧層。濃霧為美軍的行動創造了良好的掩護,使美軍得以順利渡河作戰。
1966年,美國“麥金萊氣候實驗室”開發的氣像武器,開始用於越戰。其行動代號為“波普艾計劃”。美軍共出動2.6萬架次飛機,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 萬枚降雨催化彈,向雲層裡傾瀉成噸的碘化銀,實施大規模人工降雨,人為地延長雨季,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氾濫,使大量橋樑、水壩、道路及村莊被沖毀。最重要的是,洪水使北越軍隊的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北越軍隊的作戰行動。據統計,美軍人工降雨給越南造成的損失,遠比整個越戰期間飛機轟炸所造成的損失大。
1970年,美蘇兩國在古巴展開了“乾旱之戰”。當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某地實施人工增雨,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美軍利用這個發現,研製出了“乾旱武器”——美軍在古巴周邊國家實施人工降雨,使這些國家發生洪災;而臨近的古巴卻出現了反常的持續乾旱。後來,蘇聯多次派遣專家到古巴進行人工降雨,才幫助古巴克服了乾旱。
作者:天府早報
文章發於:搜狐新聞
更新時間:2010-3-20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3/138829.html
1970年,美蘇兩國在古巴展開了“乾旱之戰”。當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某地實施人工增雨,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美軍利用這個發現,研製出了“乾旱武器”——美軍在古巴周邊國家實施人工降雨,使這些國家發生洪災;而臨近的古巴卻出現了反常的持續乾旱。後來,蘇聯多次派遣專家到古巴進行人工降雨,才幫助古巴克服了乾旱。 —— 2008年01月22日10:14 《環球人物》雜誌
http://news.sohu.com/2004/07/08/28/news220902878.shtml
美國一份“秘密報告”引起中國科學家高度關注
“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後,中國北方水患不斷,南方一片乾旱……”這些“預言”來自美國五角大樓向布什總統遞交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警告說:今後20年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構成的威脅要超過恐怖主義。這份“秘密報告”引起中國科學家高度關注。
2004年2月23日深夜,還在加班的中國氣像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羅勇,突然接到一位同事的電話,說2月22 日的英國《觀察家報》披露了美國的一份關於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重要”報告。羅勇立即趕到單位,打開電腦,並很快在美國全球商業網絡諮詢公司(GBN)的網站上找到了這份題為《氣候突變的情景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的報告。
該報告提到了6年後中國異常的氣候特徵,比如中國南方將持續10年大旱,而北方則將受暴雨襲擊,報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個國家及環保組織中引起強烈反響。報告的作者之一施瓦茲解釋道:“儘管報告中所提到的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景像似乎超乎人們想像,但卻非常值得提前採取措施。”據悉,這份報告是美國國防部出資10萬美元,委託GBN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發點是設想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最壞的可能性,並提出應對之策。
羅勇告訴記者,針對這些預測中國科學家已經進行了3次研討,最近的一次研討剛剛結束。與會專家認為,雖然該報告中對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極端情景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其中對中國部分的預測還是很有啟發意義和預警價值的,它提醒中國科學家將氣候變化研究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據中國青年報)
G B N 預測報告內容:
2010年全球氣候:
亞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溫度下降達2.8攝氏度,北歐下降3.3攝氏度。整個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關鍵地區年平均溫度上升 2.2攝氏度。
在歐洲和北美洲東部人口密集的農業產區和水資源供給地區,乾旱將持續幾十年。
冬季暴風雪和大風增強,西歐和太平洋北部將遭受更強烈的大風天氣。
2010年中國氣候:
季風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將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國現在“南澇北旱”的降水分佈型,到時候可能變成 “北澇南旱”的降水分佈型。
夏季風可以為中國帶來降水,但也會引起負面效應,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嚴重。由於水汽蒸發冷卻作用的降低,會引起寒冬延長,夏季高溫增加。
冷戰時美蘇打過氣像武器戰(史海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18:41 環球時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o/2006-03-19/18418477336s.shtml
美軍研製氣像武器的HAARP基地
“去年肆虐美國的'卡特裡娜'颶風是由俄羅斯秘密研製的氣像武器引發的!”美國氣像專家史蒂文斯不久前發表的這一言論使全球輿論一片嘩然,更招致俄國科學家的強烈批評。近日,俄《真理報》刊登長篇文章,對史蒂文斯的觀點進行了堅決的反擊,並揭露了美國的氣像武器秘密研製計劃。隨著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爭論的升級,人們的目光也被拉回到
了幾十年前,美蘇秘密進行氣像武器競賽的那段歲月。
美國引颶風襲擊洪都拉斯
氣像武器是指通過人工製造風雲、雨雪、雷電等自然現像,對敵人實施打擊的一種特殊武器。早在100多年前,一些科學家就開始研究這類武器,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科學家忒斯拉,他曾於19世紀末製造了一台超大功率的變壓器,能產生10千瓦的人工閃電,傳播距離可達50公裡。此後,美國軍方逐漸重視氣像武器的研究。 1940年底,美國政府開始實施代號為“鳳凰”的控制天氣計劃,該計劃是忒斯拉理論的深入發展,從人工製造雷電擴展到控制各種天氣變化。
二戰結束後,美國軍方又制定了一項研究氣像武器的“黑計劃”。在艾森豪威爾擔任總統期間,美國軍方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像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此後,美軍先後進行過數十個秘密氣像研究項目,其中包括製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劃、製造閃電的“天火”計劃和製造颶風的“烈風”計劃。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佛羅裡達州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開發氣像武器。 1966年,該實驗室開發的武器開始用於越戰,美軍共出動飛機2.6萬架次,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向雲層裡傾瀉了成噸的碘化銀,實施大規模人工降雨,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氾濫,沖毀了大量橋樑、水壩、道路和村莊。最重要的是,洪水使越軍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越軍的作戰行動。
據解密檔案顯示,上世紀70年代,美國除了在古巴製造乾旱外,還在1974年用人工方法將颶風引向洪都拉斯,企圖趁該國陷入混亂之際,扶持親美政權上台。 1974年9月,“法夫颶風”的氣旋突然轉向洪都拉斯。暴雨和時速超過177公裡的颶風橫掃大地,造成1.1 萬洪都拉斯人喪生,60萬人無家可歸。在一個名叫喬洛馬的城鎮裡,由於堤壩決口,全鎮 6000人被淹死了一半。洪都拉斯的支柱產業———香蕉種植園幾乎完全被摧毀。成千上萬的災民被困在樹上、房頂上和堤壩上。公路、鐵路和港口遭到了徹底的毀壞。這次颶風造成中美洲各國經濟損失數千萬美元,數萬人傷亡,美國人則順利達到了目的。後來,美國在大西洋上又成功地進行過3次人工引導颶風實驗,其人造颶風技術日臻完善。
上世紀90年代,“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 (HAARP)正式成為美國“國家導彈防禦體系”(NMD)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92年,美國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一個超大規模的無線電試驗基地,即HAARP基地。在這個佔地達13公頃的基地裡,林立著180根天線,每根都有幾十米高,構成一個巨大的金屬方陣。這些天線其實是一個高頻電磁波發射裝置,發射功率達 3.6兆瓦,可向大氣電離層發射短波電磁波束,把大氣粒子作為透鏡或聚焦裝備使用,從而改變地球上層大氣的風向,改變大氣的溫度和密度,最終達到改變氣候、控制氣像的效果。
二戰中蘇聯科學家曾讓冬天提前來臨
在蘇聯,最早從事氣像武器研究的是西伯利亞科學中心
和蘇聯科學研究院。二戰開始前,蘇聯科學家就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重要成果。
1941年6月,納粹德國閃擊蘇聯,為了阻擋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軍首次使用了氣像武器。這一年,蘇聯的秋天和冬天來得特別早,並且降雨量非常大,導致冬天的氣溫非常低,莫斯科周邊地區的溫度降到了零下40 攝氏度左右,最低溫度曾達到零下52攝氏度,這在以往是非常少見的。戰後,有專家認為,當時蘇聯的科學家可能利用人工手段增加了降水量,加速了溫度下降,並導致冬天提前到來,幫助蘇軍在莫斯科城下打敗了不擅長在嚴寒中作戰的德國侵略軍。
冷戰期間,蘇聯曾秘密研製過另一種氣像武器,代號“水星”計劃,到俄羅斯時代更名為“火山”。該計劃具體內容為:利用核彈引發大規模地震和海嘯。提出這一計劃的蘇聯科學家認為,核爆炸可以製造海嘯、引發火山爆發和改變大氣物理結構,從而產生極大的殺傷力。
當時,蘇聯在與美國的核軍備競賽中處於劣勢,正為此大傷腦筋的赫魯曉夫立刻批准了這項可以改變兩國核競爭態勢的計劃。蘇聯科學家立即投入到這項研究中。他們進行了多次試驗,充分證實了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能引起環境變化,可以用於毀滅敵方。在此後的20多年裡,蘇聯投入巨資進行代號為“墨爾庫裡斯-18”的環境武器研究計劃,並在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地進行了30多次試驗。
蘇聯解體後,由於投入不足,俄羅斯喪失了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但新的研究並未停止。直到90年代中後期,“火山”計劃才因資金問題被擱置。
美蘇在古巴上空展開氣像武器決鬥
在冷戰期間,美蘇曾使用氣像武器展開過多次較量。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就在外太空展開過氣像武器決鬥。決鬥源於美國1958年實施的“阿耳戈斯”計劃。當時,一支由9艘軍艦組成的美軍艦隊在絕密的狀態下進行了X-17A導彈試射。這枚當量為1700噸的核彈在南大西洋上空161公裡處引爆。隨後,美國又試射了兩枚該型核彈。根據實驗結果,美國人發現,核彈在太空引爆之後,將對地球大氣層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戰時在敵國上空引爆核彈,將會破壞敵國上空的臭氧層,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將對敵國軍民產生致命的殺傷力。 3年後,蘇聯作出了有力回應,同樣在太空引爆了兩枚核彈。隨後美蘇兩方共進行了9次太空導彈發射,其中一次是在 1962年古巴危機期間,結果在太空中形成了一個好幾年都沒有消失的輻射帶。
此後的30多年間,兩國的氣像大戰越來越激烈。 1970年,美蘇兩國在古巴展開了“乾旱之戰”。當時,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某地人工增雨將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美軍利用這個發現研製出了“乾旱武器”。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這種武器在古巴的“上游”雲層進行播撒碘化銀作業,使古巴周邊國家洪水氾濫,致使古巴出現反常的干旱天氣。對此,蘇聯當然不會熟視無睹,它多次派遣專家去古巴實施人工降雨,幫助古巴克服乾旱。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長期的軍備競賽使蘇聯不堪重負。於是,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向美國總統裡根傳遞了一個善意的信號,試圖緩和兩國關係,結束兩國在氣像武器領域的競爭。戈爾巴喬夫建議美蘇共同開發等離子氣像武器,但裡根拒絕了戈氏的要求,繼續獨立研製氣像武器,並很快在阿拉斯加建成了HAARP系統試驗基地。
1991年,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蘇長達30多年的氣像武器競爭畫上了句號,但美國並沒有停止氣像武器的研究,反而不斷追加研究經費,據美軍方人士稱,到2025年,美軍將能在戰場上任意控制氣像。屆時,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對人類的和平與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 ▲
越戰中,越南人民軍的補給線“胡志明小道”因遭美軍氣像武器襲擊而泥濘不堪。
《環球時報》(2006年03月17日第十三版)
楊靜水
能毀滅地球的“氣像戰教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0:14 《環球人物》雜誌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08-01-22/101414799675.shtml
本刊特約記者 秦 川
如果不是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義報》刊出長篇報導——《氣像戰:警惕美國的軍事試驗》,美國空軍設在阿拉斯加半島的“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HAARP)及其負責人伯納德·伊斯特蘭,也許仍然不為人知。人們更不會知道,他正在全力推進的氣像戰,存在使地球被毀滅的危險。
氣像戰的瘋狂
1994年,由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伊斯特蘭主持的 HAARP試驗基地,落戶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佔地33英畝。一夜之間,在阿拉斯加半島一望無際的荒原上,180根直插雲霄的天線突然樹起,每根都有十幾米高。這就是伊斯特蘭一手推進的HAARP項目。項目的基建工程於2002年前後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開各種實驗。
伊斯特蘭和美國軍方對HAARP項目諱莫如深。起先,伊斯特蘭公開辯解說,該項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頻波,使地球電離層變熱,進而改變某些區域電離層的結構,最終實現對臭氧層的修補。但後來,他又改稱是為了改善無線電聯絡,探索新的核潛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伊斯特蘭向五角大樓提交的秘密報告中,HAARP的軍事用途卻是:除了可以為美軍潛艇提供先進、便捷的通信系統外,還可偵察敵人的地下核試驗情況、追蹤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及敵方戰機,甚至還可利用高頻波摧毀敵人的通信系統……伊斯特蘭特意強調:“它能改變特定區域的氣像,使敵人面臨極其惡劣的氣像條件,甚至可以使敵人無法採取任何反擊行動!”
2005年,伊斯特蘭親率HAARP項目的科學家,在五角大樓內為將軍們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時間設定在 2030年,地點為南美X國。該國擁有數百架各型號戰機,其中包括數十架俄羅斯和中國研製的最先進戰機。 X國準備對美國的戰略目標下手,美軍決定實施先發製人的打擊。隨後,五角大樓一聲令下,無人駕駛的空中飛行器在X國上空製造出漫天烏雲。緊接著,該國軍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與此同時,美軍利用激光製造閃電,致使敵方戰機根本無法起飛。就在X國軍方望天興嘆之時,一架架美軍轟炸機接連起飛……
演習結束後,伊斯特蘭和7名軍官,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題為《讓氣候成為一種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氣候》的研究報告。伊斯特蘭在報告中指出:“氣像戰技術將在今後30年裡逐漸成熟。它將使美軍擁有改變氣候的能力……屆時,美軍將能通過實施人工降雨,使敵軍陣地洪水肆虐;製造乾旱,使敵人淡水匱乏;製造颶風,使敵國城市變成廢墟;利用激光製造閃電,以擊落空中的敵機或使其無法起飛;利用微波把熱量傳到大氣中,干擾敵軍的通信及雷達系統……”
看著這份報告,五角大樓的將軍們給伊斯特蘭起了個綽號:“氣像戰教父”。
痴迷“呼風喚雨”
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伊斯特蘭,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科學天賦”。 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專攻物理學。 7年後,這個來自“牛仔之鄉”的小伙子,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隨即被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聘為“Q機器項目”主管。儘管沒有任何工作經驗,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蘭還是讓人驚嘆地只用了3年時間,就搗鼓出一項鹼土金屬的提純新技術。
消息不脛而走。不久,伊斯特蘭被美國核能委員會“挖”走,出任可控熱核研究項目主任,負責四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協調工作。又過了一段時間,美國FUSION系統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將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術官。上任不久,伊斯特蘭便因發明紫外線燈而名聞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樓注意上了伊斯特蘭,特別是他那個“不起眼”的發明專利——地球大氣層新式測量法。由於內容過於艱深,這項技術發明後鮮有人問津,就連伊斯特蘭自己也沒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樓突然給他打來電話:“我們聽說你發明了測量地球大氣層的新方法,來跟我們一起工作吧,這項專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氣像戰。”於是,伊斯特蘭徵得他的雇主——“大西洋裡克菲爾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樓做起了兼職科學家,開始參與一個極度機密的計劃——氣像戰計劃。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裡克菲爾德公司'任首席顧問,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開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那時候,我對氣像戰一無所知,更不清楚我的專利與氣像戰有什麼聯繫。”談起與氣像戰結緣的經歷,伊斯特蘭說,“通過五角大樓軍官們的講解,我才意識到,氣像在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蘭初進五角大樓之時,沒有人敢向他透露美軍的整個氣像戰計劃,但他還是了解到,美軍早就有了“呼風喚雨” 的方案: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佛羅裡達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研發氣像武器,並在越南戰爭中投入使用。 1977年,美軍又為氣像戰的專項研究投入了280萬美元。次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一切涉及環境與氣候試驗的法案,美國政府被迫於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關試驗。
但伊斯特蘭知道,實際上,20年來,美國從未停止對氣像戰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蘭供職的“大西洋裡克菲爾德公司”,將公司所有的專利技術及合同,轉賣給了一家名為“E-系統”的神秘公司。
沒有人清楚“E-系統”的真正背景,人們只知道,這家公司專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做生意,年合同額高達18億美元。
“E-系統”立即對伊斯特蘭委以重任,讓他全面主持 “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HAARP)計劃。這個打著“和平研究”旗號的計劃,實際上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最瘋狂的武器研發計劃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大力資助。
“末日武器”的挑釁
雖然五角大樓採取了種種措施,嚴防伊斯特蘭的計劃被洩漏出去,但最終還是被一位美國參議員的兒子挖到了真相。他在震驚之餘,決定將其曝光。
軍事觀察家指出,如果HAARP用於軍事,將對人類的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並將導致新一輪的全球軍備競賽。它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對地球的物理狀態、地質和生物造成無法彌補和難以修復的破壞,最終導致地球的毀滅。
對此,伊斯特蘭一再辯解說,“HAARP沒有任何軍事意圖”,反倒是俄羅斯一直在研製氣像武器。比如,1987 年11月,蘇聯啟動“水星”計劃,試圖通過核爆炸引發地震。 1992年,俄羅斯將“水星”計劃更名為“火山”計劃,重啟對戰略性地震武器系統的研究。
事實上,由於氣像條件對戰爭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二戰以來,西方軍事強國一直在進行“人工影響氣像”的研究。
據透露,英國在其西海岸部署了一系列電極設備,通過向大氣層輸入電能,產生一個密度可變的靜電屏蔽層。通過調節屏蔽層的密度,就可控制半徑5000公裡範圍內的氣候變化。
德國在氣像戰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早。二戰期間,納粹統治下的德國,曾在意大利實施“人工降霧”,以防盟國的襲擊。戰後,德國在“人工控制氣像”研究上進展迅速。儘管這些研究成果名為“民用”,但實際上,只要有需要,德國軍方可隨時將其轉為軍用。
專家指出,截至目前,人類對影響、改變天氣的技術的研究,還很有限。貿然啟用氣像武器,不僅打擊不了敵人,反倒可能帶來一場全球性災難。比如,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對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遠遠無法控制的災難性後果。
但令人擔憂的是,儘管聯合國在1977年就通過了禁止將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用於軍事領域的法案,但一些國家的氣像武器研究從未停止,各方在禁止氣像武器的研究及使用方面的努力,仍毫無進展。
延伸閱讀
歷史上的氣像戰
人類把氣像作為武器進行研究和運用,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軍方為了保護重要工業基地和軍事設施,採納氣像專家的建議,在意大利伏爾特河岸地區播灑大量造霧劑,製造出漫天濃霧,使英法盟軍的戰機無法靠近這一地區。還是在這裡,1943年,美軍利用人工造霧的方法,製造了一條長5公裡、高1.6公裡的霧層。濃霧為美軍的行動創造了良好的掩護,使美軍得以順利渡河作戰。
1966年,美國“麥金萊氣候實驗室”開發的氣像武器,開始用於越戰。其行動代號為“波普艾計劃”。美軍共出動2.6萬架次飛機,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 萬枚降雨催化彈,向雲層裡傾瀉成噸的碘化銀,實施大規模人工降雨,人為地延長雨季,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氾濫,使大量橋樑、水壩、道路及村莊被沖毀。最重要的是,洪水使北越軍隊的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北越軍隊的作戰行動。據統計,美軍人工降雨給越南造成的損失,遠比整個越戰期間飛機轟炸所造成的損失大。
1970年,美蘇兩國在古巴展開了“乾旱之戰”。當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某地實施人工增雨,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美軍利用這個發現,研製出了“乾旱武器”——美軍在古巴周邊國家實施人工降雨,使這些國家發生洪災;而臨近的古巴卻出現了反常的持續乾旱。後來,蘇聯多次派遣專家到古巴進行人工降雨,才幫助古巴克服了乾旱。
不斷地增加負債性支出
負債性支出
盧麒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hn7i.html
經濟學是從哲學分化出來的學問,它對邏輯性的要求極高。邏輯是辯證的。
“人民群眾的資產性收入”的前提是真實地擁有資產權。負債買來的東西,理論上是你的,本質上是債權人的。
通常,人民群眾的資產積累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重新進行資產再分配(例如土改)。
二、長期的勞動收入積累(必須收大於支)。
三、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例如經濟適用房等)。
務必請注意,通過負債持有的資產,一般不屬於資產積累的過程,而應視同為投資(或投機)行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表達在損益表上面,不要用資產負債表說事。不要在人民群眾身上套用GDP邏輯。因為,負債投資,增加了資產,卻未必形成收益。負債是有成本的,當負債成本超過資產收益的時候,那叫做不良資產。當租售比跌倒如此之低的時候,購買房地產相當於購買不良資產;當市盈率如此之高的時候,購買股票相當於購買不良資產。那不是在建立資產性收益,而是在增加負債性支出。
好聽的話,不一定都是好話。
所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資產性收入”並非是指通過負債持有的資產。政府不應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負債持有資產(買房和買股),此種行為完全屬於企業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的職業範疇。政府應該盡量避免人民群眾增加負債性支出,減輕人民群眾的生活負擔和精神壓力。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製造華麗的經濟政策詞彙來扭曲基本的經濟學邏輯。更加不應該以此來蒙蔽人民群眾,為特殊利益集團牟取不正當利益。
筆者必須指出,人民群眾近些年來在不斷地增加負債性支出。他們在擁有所謂的資產的同時,正在失去自由,淪為資產的奴隸。
並且,他們通過負債來持有的資產,無論是房地產,還是企業股權,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東西。他們本就應該分享資產收益的。他們有錢可以去投資他國產權以及未來的增殖和收益,但絕對不需要負債去購買本來就屬於他們的產權。他們通過負債買回來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東西,這實在是很滑稽。這裡面存在嚴重的經濟學倫理問題。
將主人異化為奴隸,這是怎樣的經濟學倫理!
有些人用華麗的經濟政策詞彙遮蔽了最基本的經濟學邏輯。
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存在一個巨大的經濟學陷阱。那就是所謂的產權理論。
筆者用一句最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這種現像的本質:代理(管理)權產權化(所謂的私有化加市場化)。
這句話延伸,就是代理(管理)人進行了股東替代。這更像是一場逆向的革命。
講白了:鳩占鵲巢。
人民群眾現在仍然非常迷茫。人民群眾仍然無法擁有人民的經濟學家。人民群眾距離他們的資產更遠了而不是更近了。人民群眾總是會碰到形形色色的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在中國的形態很特別,他們有時候可以化身為學者和官員。並且,他們幾乎可以進行沒有縫隙的壟斷性銷售。
筆者非常嚴肅地提醒有關部門,一定要深刻理解“提高人民群眾資產(財產)性收入”的經濟學含義。因為,理論上這意味著兩件事情:第一,產權改革(社會主義革命);第二,資產課稅(社會主義制度)。
承諾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兌現。多許少予必生怨。
恕筆者直言,中國的公共財政結構是十分扭曲的。我們總體上仍然在進行逆向轉移支付:即窮人向有錢人進行資產的轉移(所謂的先富理論)。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性的過程。這一過程仍然沒有完結的跡像。
筆者很驚訝。不久前,一位筆者曾經尊敬的學者竟然反對開徵物業稅,他似乎想把視線轉移到銀行身上。這是意味深長的。也就是說,連我們認為的具有社會主義情懷的學者都不想改變公共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向,他們只是“天真地”想限制一下“銀行”而已。
失望。
經濟學是一門最樸素的學問。雖然,經濟學邏輯性極強,但是,經濟學的語言樸素而簡單。普通的家庭主婦們就可以理解經濟學了。經濟學一旦被過度修飾,甚至貼上了動人的標籤,那一定是有人想要騙錢了。
從來就沒有單純的經濟學倫理。經濟學倫理背後一定有道德倫理和政治倫理。
不要再去玩弄經濟政策術語了。甚至不要再說些什麼了。夠了。紮紮實實地去做點兒事情吧。勇敢地去實現制度和政策的變革吧。
人民群眾不需要負債擁有資產,更不應該承擔沉重的負債性支出。
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們的精彩表演可以告一段落了。
多數人向少數人逆向轉移支付的歷史應該結束了。
人民群眾本來就應該擁有原本屬於他們的資產,當然也包括了所謂的資產性收益。
那是不需要被“努力提高”的。
盧麒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hn7i.html
經濟學是從哲學分化出來的學問,它對邏輯性的要求極高。邏輯是辯證的。
“人民群眾的資產性收入”的前提是真實地擁有資產權。負債買來的東西,理論上是你的,本質上是債權人的。
通常,人民群眾的資產積累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重新進行資產再分配(例如土改)。
二、長期的勞動收入積累(必須收大於支)。
三、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例如經濟適用房等)。
務必請注意,通過負債持有的資產,一般不屬於資產積累的過程,而應視同為投資(或投機)行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表達在損益表上面,不要用資產負債表說事。不要在人民群眾身上套用GDP邏輯。因為,負債投資,增加了資產,卻未必形成收益。負債是有成本的,當負債成本超過資產收益的時候,那叫做不良資產。當租售比跌倒如此之低的時候,購買房地產相當於購買不良資產;當市盈率如此之高的時候,購買股票相當於購買不良資產。那不是在建立資產性收益,而是在增加負債性支出。
好聽的話,不一定都是好話。
所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資產性收入”並非是指通過負債持有的資產。政府不應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負債持有資產(買房和買股),此種行為完全屬於企業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的職業範疇。政府應該盡量避免人民群眾增加負債性支出,減輕人民群眾的生活負擔和精神壓力。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製造華麗的經濟政策詞彙來扭曲基本的經濟學邏輯。更加不應該以此來蒙蔽人民群眾,為特殊利益集團牟取不正當利益。
筆者必須指出,人民群眾近些年來在不斷地增加負債性支出。他們在擁有所謂的資產的同時,正在失去自由,淪為資產的奴隸。
並且,他們通過負債來持有的資產,無論是房地產,還是企業股權,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東西。他們本就應該分享資產收益的。他們有錢可以去投資他國產權以及未來的增殖和收益,但絕對不需要負債去購買本來就屬於他們的產權。他們通過負債買回來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東西,這實在是很滑稽。這裡面存在嚴重的經濟學倫理問題。
將主人異化為奴隸,這是怎樣的經濟學倫理!
有些人用華麗的經濟政策詞彙遮蔽了最基本的經濟學邏輯。
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存在一個巨大的經濟學陷阱。那就是所謂的產權理論。
筆者用一句最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這種現像的本質:代理(管理)權產權化(所謂的私有化加市場化)。
這句話延伸,就是代理(管理)人進行了股東替代。這更像是一場逆向的革命。
講白了:鳩占鵲巢。
人民群眾現在仍然非常迷茫。人民群眾仍然無法擁有人民的經濟學家。人民群眾距離他們的資產更遠了而不是更近了。人民群眾總是會碰到形形色色的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在中國的形態很特別,他們有時候可以化身為學者和官員。並且,他們幾乎可以進行沒有縫隙的壟斷性銷售。
筆者非常嚴肅地提醒有關部門,一定要深刻理解“提高人民群眾資產(財產)性收入”的經濟學含義。因為,理論上這意味著兩件事情:第一,產權改革(社會主義革命);第二,資產課稅(社會主義制度)。
承諾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兌現。多許少予必生怨。
恕筆者直言,中國的公共財政結構是十分扭曲的。我們總體上仍然在進行逆向轉移支付:即窮人向有錢人進行資產的轉移(所謂的先富理論)。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性的過程。這一過程仍然沒有完結的跡像。
筆者很驚訝。不久前,一位筆者曾經尊敬的學者竟然反對開徵物業稅,他似乎想把視線轉移到銀行身上。這是意味深長的。也就是說,連我們認為的具有社會主義情懷的學者都不想改變公共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向,他們只是“天真地”想限制一下“銀行”而已。
失望。
經濟學是一門最樸素的學問。雖然,經濟學邏輯性極強,但是,經濟學的語言樸素而簡單。普通的家庭主婦們就可以理解經濟學了。經濟學一旦被過度修飾,甚至貼上了動人的標籤,那一定是有人想要騙錢了。
從來就沒有單純的經濟學倫理。經濟學倫理背後一定有道德倫理和政治倫理。
不要再去玩弄經濟政策術語了。甚至不要再說些什麼了。夠了。紮紮實實地去做點兒事情吧。勇敢地去實現制度和政策的變革吧。
人民群眾不需要負債擁有資產,更不應該承擔沉重的負債性支出。
銷售經理(Sales Manager)們的精彩表演可以告一段落了。
多數人向少數人逆向轉移支付的歷史應該結束了。
人民群眾本來就應該擁有原本屬於他們的資產,當然也包括了所謂的資產性收益。
那是不需要被“努力提高”的。
房地產泡沫不會破裂?
從政府統計數據合理估計中國房地產泡沫將破裂
作者:浙大博士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5
目前,住房價格與人均年純收入比、住房價格與年房租比都超過了勞動者開始工作以後的預期壽命,三年期銀行存款的年利率超過了年房租與房價比率,高房價缺乏長期存在的基礎。
我國貧富兩級分化,2004年基尼係數為0.47(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鑑》),2004年以後為建設和諧社會,國家統計局不再公佈基尼係數,現在漲成什麼樣也沒有權威統計數據了。
貧富兩級分化導致人均年純收入指標既不能反映富人的收入狀況,也不能反映窮人的收入狀況。房價脫離人均年純收入以後還能繼續上漲,原因就是富人購買多套住房,用於財產保值和增值,銀行貸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全國沒有空置商品住房統計數據,但是從各地城市統計局公佈的歷年商品住房竣工面積、常住人口數量、生活用自來水售水量、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等指標可以合理估計出各地城市目前空置商品住房數量。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 2006年到2009年,上海市商品住宅竣工面積合計9683萬平方米,按照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2平方米計算,可以供440萬人居住,如果加上2005年上海市商品住宅竣工面積3096萬平方米,可以供560萬人居住。從2006年到200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從 1763萬人增加到1921萬人,只增加了158萬人,該數字得到生活用自來水售水量統計數字驗證。因此,可以合理估計目前上海市空置商品住房面積為 6000萬平方米-9000萬平方米,按照每套75平方米折算,大約80萬套-120萬套,空置商品住房可供280萬人到400萬人居住。 2009年以後,還會有大量商品住宅竣工,空置商品住房數量將繼續上升。
國內大城市北京、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與上海類似,中部城市房地產開發緊跟東部沿海城市,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合理估計國內其他城市空置商品住房面積和套數。
以電錶讀數連續6個月為零作為空置住房標準,通過調取各地城市供電公司或者供電局的住宅用電數據也可以直接得到各地城市空置商品住房套數數據。牛刀在其博客中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按照此方法統計出目前我國660個城市有空置商品住房6500多萬套,平均每個城市有空置商品住房10萬套左右,該數字合理可信。牛刀在其博客中還說,目前在建住房1200多萬套,兩者合計7800萬套左右。按照每套可住3-4人計算,可以供給2.5億人-3億人居住,按照每套30萬元計算,價值22萬億元左右,佔2009年我國GDP的三分之二左右。這些空置商品房最終都要進入市場,通過居住實現使用價值。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3月20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學術峰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根據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調查,大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經遠遠超過了10%的國際警戒線,有些地區這一數字甚至超過50%。
我國有外出就業農民工1.4億人左右,他們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在現有社會制度下,他們永遠無力在城市購買住房。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顯示,中國85%的城市家庭買不起住房。一邊是數量龐大的空置住房積累增加,一邊是依靠勞動力獲取收入的人群無力購買住房或者淪為房奴。兩者距離拉大超過某個臨界點或者在物業稅等外力的刺激下,我國房地產泡沫就會破裂。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引發銀行房地產抵押貸款危機暴發。住建部長姜偉新不顧我國住房高空置率事實和農民工以及其他勞動人群低收入事實,忽悠未來20年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房價上漲壓力很大是非常危險的。
人地關係緊張不是房地產泡沫不會破裂的理由。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3倍,東京的人口密度是上海的 2倍,但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了,2010年東京地價回到了1983年的水平。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也不是資產泡沫不會破裂的理由。 2008年上證指數在6000點以上時,很多權威人士根據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前景等估計中國股票市場將迎來黃金十年,大盤指數將漲到10000點以上,可是大盤指數在隨後的一年裡跌了75%。
作者:浙大博士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5
目前,住房價格與人均年純收入比、住房價格與年房租比都超過了勞動者開始工作以後的預期壽命,三年期銀行存款的年利率超過了年房租與房價比率,高房價缺乏長期存在的基礎。
我國貧富兩級分化,2004年基尼係數為0.47(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鑑》),2004年以後為建設和諧社會,國家統計局不再公佈基尼係數,現在漲成什麼樣也沒有權威統計數據了。
貧富兩級分化導致人均年純收入指標既不能反映富人的收入狀況,也不能反映窮人的收入狀況。房價脫離人均年純收入以後還能繼續上漲,原因就是富人購買多套住房,用於財產保值和增值,銀行貸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全國沒有空置商品住房統計數據,但是從各地城市統計局公佈的歷年商品住房竣工面積、常住人口數量、生活用自來水售水量、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等指標可以合理估計出各地城市目前空置商品住房數量。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 2006年到2009年,上海市商品住宅竣工面積合計9683萬平方米,按照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2平方米計算,可以供440萬人居住,如果加上2005年上海市商品住宅竣工面積3096萬平方米,可以供560萬人居住。從2006年到200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從 1763萬人增加到1921萬人,只增加了158萬人,該數字得到生活用自來水售水量統計數字驗證。因此,可以合理估計目前上海市空置商品住房面積為 6000萬平方米-9000萬平方米,按照每套75平方米折算,大約80萬套-120萬套,空置商品住房可供280萬人到400萬人居住。 2009年以後,還會有大量商品住宅竣工,空置商品住房數量將繼續上升。
國內大城市北京、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與上海類似,中部城市房地產開發緊跟東部沿海城市,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合理估計國內其他城市空置商品住房面積和套數。
以電錶讀數連續6個月為零作為空置住房標準,通過調取各地城市供電公司或者供電局的住宅用電數據也可以直接得到各地城市空置商品住房套數數據。牛刀在其博客中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按照此方法統計出目前我國660個城市有空置商品住房6500多萬套,平均每個城市有空置商品住房10萬套左右,該數字合理可信。牛刀在其博客中還說,目前在建住房1200多萬套,兩者合計7800萬套左右。按照每套可住3-4人計算,可以供給2.5億人-3億人居住,按照每套30萬元計算,價值22萬億元左右,佔2009年我國GDP的三分之二左右。這些空置商品房最終都要進入市場,通過居住實現使用價值。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3月20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學術峰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根據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調查,大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經遠遠超過了10%的國際警戒線,有些地區這一數字甚至超過50%。
我國有外出就業農民工1.4億人左右,他們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在現有社會制度下,他們永遠無力在城市購買住房。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顯示,中國85%的城市家庭買不起住房。一邊是數量龐大的空置住房積累增加,一邊是依靠勞動力獲取收入的人群無力購買住房或者淪為房奴。兩者距離拉大超過某個臨界點或者在物業稅等外力的刺激下,我國房地產泡沫就會破裂。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引發銀行房地產抵押貸款危機暴發。住建部長姜偉新不顧我國住房高空置率事實和農民工以及其他勞動人群低收入事實,忽悠未來20年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房價上漲壓力很大是非常危險的。
人地關係緊張不是房地產泡沫不會破裂的理由。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3倍,東京的人口密度是上海的 2倍,但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了,2010年東京地價回到了1983年的水平。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也不是資產泡沫不會破裂的理由。 2008年上證指數在6000點以上時,很多權威人士根據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前景等估計中國股票市場將迎來黃金十年,大盤指數將漲到10000點以上,可是大盤指數在隨後的一年裡跌了75%。
2010年3月24日
儲蓄率飆升之因
中國儲蓄率飆升之因:男女比例失衡(10.3.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41eed0100i93k.html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加之重男輕女的思想已使中國的男女比例向男性傾斜。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性別失衡和儲蓄率之間存在明顯關聯,這為那些考慮在華投資的金融服務公司和其他企業提供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洞見。
男女比例與儲蓄率之間的關聯很簡單。多年來,中國男孩的出生率一直高於女孩,這已經加劇了男性求偶時的競爭。這種情況下,殷實的家底能夠為男子娶妻帶來幫助,因此養育了男孩的家長們會存錢還提高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在1980年時,中國的男嬰與女嬰的出生比率是比較正常的106比100。而到了2007年,這一比率已經達到了124比 100。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儲蓄率的上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家長為兒子更順利地娶妻而攢錢。這份報告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下設Jerome A. Chazen國際商學院主任魏尚進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發展策略及管治部門高級研究員張曉波共同撰寫。
中國家庭的儲蓄率在1990至2007年期間大幅上升,最終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而且,在中國養老及醫療系統出現改善、金融體系效率日益提高的情況下,中國的儲蓄率仍是升勢不減,因此存錢的問題已經不能從提高家庭財務安全感的角度加以解釋了。
中國儲蓄率倒越來越與中國人口天平的失衡緊密相關。在其他情況一致的前提下,男孩比例較高的地區儲蓄率也會逐年上升。
這一問題的相關係數高達0.822。雖然也有其他因素影響儲蓄,但中國全國儲蓄率的上升有一半可以歸結於性別比例失衡。
在農村,這一關聯性表現得比城市更為明顯。我們可以從這個全新的角度審視有關新加坡淡馬錫控股 (Temasek Holdings Pte)提議出資約人民幣200億元(約合29億美元)與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聯合發展農村金融業務的報導。雖然在IPO問題上幾番折騰、但終將上市的中國農業銀行也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在中國男女比率失衡問題上的受益者。
人口統計學數據顯示,未來中國男孩與女孩的數量差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家長們的存錢壓力將更顯突出。
從投資角度來看,分析地區性差異頗具意義。中國東南省市的人口失衡狀況尤其明顯,在北方和少數民族聚居的西部這種情況則要好很多。
例如,安徽農村的人口失衡、女孩不足的狀況要比吉林或西藏嚴重得多。 2000至2005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其他男孩女孩比例失衡、儲蓄率超過平均水平的地區還包括福建、江蘇、江西、河南和海南。一項定於在今年11月份進行的人口普查有望進一步揭示出中國未來10到20年儲蓄率的可能變化趨勢。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報告還激起了瞄準中國市場的消費品企業的興趣。眼下中國某些地區的男嬰與女嬰出生比例已經達到了 130比100,這足以令這些企業重新考慮許多產品的市場需求前景。
中國家長為了愛子娶妻而存錢的做法可能帶來的衝擊波將衝破國境。舉例來說,試圖通過鼓勵中國擴大消費而平衡全球資本流動的努力可能遭遇因婚育這一人類基本需求而起的重大阻礙。隨著女孩越來越少,男性的求偶競爭更加激烈,中國家庭的儲蓄率可能繼續攀升,這會給人民幣帶來支撐,不過如果中國政府放鬆對資本帳戶的限制,這也有可能推高中國人對海外投資品的需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41eed0100i93k.html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加之重男輕女的思想已使中國的男女比例向男性傾斜。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性別失衡和儲蓄率之間存在明顯關聯,這為那些考慮在華投資的金融服務公司和其他企業提供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洞見。
男女比例與儲蓄率之間的關聯很簡單。多年來,中國男孩的出生率一直高於女孩,這已經加劇了男性求偶時的競爭。這種情況下,殷實的家底能夠為男子娶妻帶來幫助,因此養育了男孩的家長們會存錢還提高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在1980年時,中國的男嬰與女嬰的出生比率是比較正常的106比100。而到了2007年,這一比率已經達到了124比 100。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儲蓄率的上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家長為兒子更順利地娶妻而攢錢。這份報告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下設Jerome A. Chazen國際商學院主任魏尚進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發展策略及管治部門高級研究員張曉波共同撰寫。
中國家庭的儲蓄率在1990至2007年期間大幅上升,最終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而且,在中國養老及醫療系統出現改善、金融體系效率日益提高的情況下,中國的儲蓄率仍是升勢不減,因此存錢的問題已經不能從提高家庭財務安全感的角度加以解釋了。
中國儲蓄率倒越來越與中國人口天平的失衡緊密相關。在其他情況一致的前提下,男孩比例較高的地區儲蓄率也會逐年上升。
這一問題的相關係數高達0.822。雖然也有其他因素影響儲蓄,但中國全國儲蓄率的上升有一半可以歸結於性別比例失衡。
在農村,這一關聯性表現得比城市更為明顯。我們可以從這個全新的角度審視有關新加坡淡馬錫控股 (Temasek Holdings Pte)提議出資約人民幣200億元(約合29億美元)與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聯合發展農村金融業務的報導。雖然在IPO問題上幾番折騰、但終將上市的中國農業銀行也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在中國男女比率失衡問題上的受益者。
人口統計學數據顯示,未來中國男孩與女孩的數量差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家長們的存錢壓力將更顯突出。
從投資角度來看,分析地區性差異頗具意義。中國東南省市的人口失衡狀況尤其明顯,在北方和少數民族聚居的西部這種情況則要好很多。
例如,安徽農村的人口失衡、女孩不足的狀況要比吉林或西藏嚴重得多。 2000至2005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其他男孩女孩比例失衡、儲蓄率超過平均水平的地區還包括福建、江蘇、江西、河南和海南。一項定於在今年11月份進行的人口普查有望進一步揭示出中國未來10到20年儲蓄率的可能變化趨勢。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報告還激起了瞄準中國市場的消費品企業的興趣。眼下中國某些地區的男嬰與女嬰出生比例已經達到了 130比100,這足以令這些企業重新考慮許多產品的市場需求前景。
中國家長為了愛子娶妻而存錢的做法可能帶來的衝擊波將衝破國境。舉例來說,試圖通過鼓勵中國擴大消費而平衡全球資本流動的努力可能遭遇因婚育這一人類基本需求而起的重大阻礙。隨著女孩越來越少,男性的求偶競爭更加激烈,中國家庭的儲蓄率可能繼續攀升,這會給人民幣帶來支撐,不過如果中國政府放鬆對資本帳戶的限制,這也有可能推高中國人對海外投資品的需求。
2012年大衰退
羅傑斯:2012年 更大衰退將來臨(10.3.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41eed0100i93n.html
2012年更大衰退將席卷全球,全球經濟體將“彈盡糧絕”。“下一次危機將比這一次更為嚴重和糟糕,因為我們已經‘用光了所有的子彈’。”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日前預言,未來三年內,全球將面臨新一輪更為嚴重的衰退。
針對目前全球有兩大泡沫的言論,昨天,羅傑斯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有兩大泡沫正在形成,一是美國長期國債,另一個則是中國城市和沿海地區的房地產。針對外界對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羅傑斯坦承,中國政府正設法使房地產領域的狂熱降溫,希望中國政府的種種舉措能最終奏效。
2012年更大衰退將至
羅傑斯更斷言,2012年新一輪經濟衰退將席卷全球,屆時全球經濟將束手無策。“我們用完了所有手段,下一次危機來勢凶猛,情況將比這一次更為糟糕。”不過,他並不認同將這次危機稱為“二次衰退”。
羅傑斯日前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正有兩大泡沫正在形成,其一為美國長期國債,其二為中國城市和沿海地區的房地產。他指出,美國政府背負令人難以置信的大規模財政赤字,此時卻對國債實行低利率政策,“這是很不正常的現像。”
羅傑斯警告歐洲危機過後,中國可能再次拋售美國國債,其他國家也將減少持有美國國債。“一旦美國長期國債這一泡沫破滅,美國將會再度大印鈔票扶持美國經濟。”他更指這一錯誤做法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美元將大幅貶值。
他更指,零利率和巨大的政府赤字,能用於解決上述危機的政策和手段實在微乎其微。“歐元將在未來20年內消失。”羅傑斯預測。同時,因龐大的國家債務和貿易赤字,英鎊彙率將在未來數年內大幅走低。
中國房地產與美國不同類型
針對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後有可能面臨的危機,羅傑斯坦言,中國政府正試圖令房地產熱降溫,“希望中國政府的種種舉措能最終奏效。”如果中國的房地產熱破滅,是否會出現美國次貸危機遭遇的種種困境呢?
羅傑斯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泡沫破滅,也會出現破產及相關因房地產過度信貸導致的周轉不靈和虧損。但這一狀況將不會像美國次貸危機般糟糕,其原因在於美國次貸危機中,投資房地產的人多半沒有工作,也沒錢付首付,而金融機構設計的次級抵押債券等金融產品風險很高。
“在中國,房地產價格確實很高,不過你們有首付,到銀行貸款時必須有收入來源證明,也沒有與其他國家類似的設計得很糟糕的債券產品及過度信貸。這種狀況與美國是不一樣的!”他說,即便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肯定會有一些打擊,但這種打擊不會如同美國、英國或其他國家曾遭受的致命性打擊一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41eed0100i93n.html
2012年更大衰退將席卷全球,全球經濟體將“彈盡糧絕”。“下一次危機將比這一次更為嚴重和糟糕,因為我們已經‘用光了所有的子彈’。”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日前預言,未來三年內,全球將面臨新一輪更為嚴重的衰退。
針對目前全球有兩大泡沫的言論,昨天,羅傑斯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有兩大泡沫正在形成,一是美國長期國債,另一個則是中國城市和沿海地區的房地產。針對外界對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羅傑斯坦承,中國政府正設法使房地產領域的狂熱降溫,希望中國政府的種種舉措能最終奏效。
2012年更大衰退將至
羅傑斯更斷言,2012年新一輪經濟衰退將席卷全球,屆時全球經濟將束手無策。“我們用完了所有手段,下一次危機來勢凶猛,情況將比這一次更為糟糕。”不過,他並不認同將這次危機稱為“二次衰退”。
羅傑斯日前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正有兩大泡沫正在形成,其一為美國長期國債,其二為中國城市和沿海地區的房地產。他指出,美國政府背負令人難以置信的大規模財政赤字,此時卻對國債實行低利率政策,“這是很不正常的現像。”
羅傑斯警告歐洲危機過後,中國可能再次拋售美國國債,其他國家也將減少持有美國國債。“一旦美國長期國債這一泡沫破滅,美國將會再度大印鈔票扶持美國經濟。”他更指這一錯誤做法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美元將大幅貶值。
他更指,零利率和巨大的政府赤字,能用於解決上述危機的政策和手段實在微乎其微。“歐元將在未來20年內消失。”羅傑斯預測。同時,因龐大的國家債務和貿易赤字,英鎊彙率將在未來數年內大幅走低。
中國房地產與美國不同類型
針對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後有可能面臨的危機,羅傑斯坦言,中國政府正試圖令房地產熱降溫,“希望中國政府的種種舉措能最終奏效。”如果中國的房地產熱破滅,是否會出現美國次貸危機遭遇的種種困境呢?
羅傑斯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泡沫破滅,也會出現破產及相關因房地產過度信貸導致的周轉不靈和虧損。但這一狀況將不會像美國次貸危機般糟糕,其原因在於美國次貸危機中,投資房地產的人多半沒有工作,也沒錢付首付,而金融機構設計的次級抵押債券等金融產品風險很高。
“在中國,房地產價格確實很高,不過你們有首付,到銀行貸款時必須有收入來源證明,也沒有與其他國家類似的設計得很糟糕的債券產品及過度信貸。這種狀況與美國是不一樣的!”他說,即便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肯定會有一些打擊,但這種打擊不會如同美國、英國或其他國家曾遭受的致命性打擊一樣。
新手湧入炒高
新手湧入 炒高內地、香港樓市(10.3.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41eed0100i93t.html
一個是中國大陸的一家國有煙草公司。一個是日本的一家拉麵鏈鎖企業。最後,還有香港一家不知名的半導體製造商。
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房價高得令人眩暈的時候,最新一批加入房地產大軍的企業。在一些專家看來,越來越多非傳統參與者加入進來,正是兩個房地產市場形成了泡沫的新證據,讓人不安。
上週,一家名為泰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Sino- Tec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的小型二極管和晶體管生產商讓投資者大吃一驚。該公司宣布,它正在“開拓房地產行業”,將以超過 2.8億港元(合3,600萬美元)的價格現款買下香港繁華的山頂區一處三層樓高的豪華住宅,這是香港總價最高的單宗物業之一。
泰豐國際表示,它希望利用這一“投資良機”,“多樣化其收入基礎”。但股東對這樣的說法不以為然,在兩個交易日內就將其市值削去了大約四分之一。
至此,泰豐國際成了湧入香港和內地房地產市場一大批或大或小、或公或私的企業中的最新一家──雖然它在房地產行業並沒有任何顯而易見的經驗。
香港是一個小型而開放的市場,因而長期以來都是地區內最波動的市場之一。大陸市場相對不成熟,因而也可能出現瘋狂的價格起伏,並面臨政策風險。但由於借款利率處在歷史性低水平,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大批相對不成熟的後來者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希望從中撈到快錢。
監管層和市場參與者都擔心,這些投資者所支付價格更多反映的是它們獲取充沛現金的能力,而不是市場基本面,因而把房價推高到了非理性的水平。舉例來說,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寫字樓的估值保持了穩定,但空置率已達到約20%,租金降幅最大達到40%。
官方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住宅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0.7%,達到多年來的最高漲幅。在香港,房價又回到了這個城市經歷最大泡沫時的水平;當初的泡沫被炒家哄抬起來,於1997-1998年金融危機期間破滅,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在最近幾個月,面對香港豪宅市場一系列刷新紀錄的成交價,緊張的官員們不得不對抵押貸款採取限制措施。
中國國有煙草壟斷機構的一個省級子公司正在南方城市廣州修建一幢十分引人注目的摩天大樓。味千拉麵(Ajisen Ramen)的中國分公司斥資1,960萬美元買下上海市中心一幢大樓的寫字樓面積後,當上了房東。味千拉麵稱,這是集團拓展資產基礎的一次投資良機。
據花旗銀行(Citibank)分析師Oscar Choi統計,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公司幾乎來自形形色色各行業:石油業、紡織業、製造業、大宗商品,甚至國有武器製造企業。中國最大的幾家保險公司也是房地產業的主要參與者。
一些專家已指出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個先例。當時,麵包店主及其他較不成熟的投資者都紛紛跳入這個市場爭相購房,而當房價崩潰之時,情況截然相反。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房地產價格上漲與基本衡量指標如房租收入已沒什麼關聯,購買行為僅基於資本增值預期。
目前在中國這種狀況更為嚴重,因為中國政府收緊資金控制壓制了國內多餘資金,限制向股市及房市投資。
香港上市公司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復地)董事長兼執行董事範偉,上週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就房地產市場擅自經營的公司數量眾多發洩了不滿,呼籲政府限制來自行業外來者帶來的競爭。範偉怒斥外行房地產公司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他說,目前,連做服裝或造電腦的公司都湧入房地場市場,覺得他們自己也能干好。
近幾週來,中國中央領導對控制房價上漲的措辭嚴厲,並對明顯囤地以待市場條件轉好才開發及銷售的開發商實施了懲罰。
上週四,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勒令所有主業為非房地產業的央企退出房產地市場,這些企業共計78家。週一,國資委給這些公司15個工作日時限上報退出方案。
過去央企一向不重視中央政府的指令。在中國最大的幾座城市之外執行這些措施的更是寥寥無幾。而央企僅是不聽指令的其中一部分而已,此外還有非國有企業,甚至財力雄厚的個人。
龍洲經訊(Dragonomics Research & Advisory)研究分析師何禹欣說,中國政府的最新舉措不太可能成功,因國資委對其應有管理權限的央企沒什麼實際權力。
但國資委此舉仍贏得廣泛讚譽。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分析師Christie Ju稱向“地王”告別,“地王”指的是那些付天價購地的公司。 Christie Ju預計,市場競爭者減少後,房價將下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41eed0100i93t.html
一個是中國大陸的一家國有煙草公司。一個是日本的一家拉麵鏈鎖企業。最後,還有香港一家不知名的半導體製造商。
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房價高得令人眩暈的時候,最新一批加入房地產大軍的企業。在一些專家看來,越來越多非傳統參與者加入進來,正是兩個房地產市場形成了泡沫的新證據,讓人不安。
上週,一家名為泰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Sino- Tec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的小型二極管和晶體管生產商讓投資者大吃一驚。該公司宣布,它正在“開拓房地產行業”,將以超過 2.8億港元(合3,600萬美元)的價格現款買下香港繁華的山頂區一處三層樓高的豪華住宅,這是香港總價最高的單宗物業之一。
泰豐國際表示,它希望利用這一“投資良機”,“多樣化其收入基礎”。但股東對這樣的說法不以為然,在兩個交易日內就將其市值削去了大約四分之一。
至此,泰豐國際成了湧入香港和內地房地產市場一大批或大或小、或公或私的企業中的最新一家──雖然它在房地產行業並沒有任何顯而易見的經驗。
香港是一個小型而開放的市場,因而長期以來都是地區內最波動的市場之一。大陸市場相對不成熟,因而也可能出現瘋狂的價格起伏,並面臨政策風險。但由於借款利率處在歷史性低水平,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大批相對不成熟的後來者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希望從中撈到快錢。
監管層和市場參與者都擔心,這些投資者所支付價格更多反映的是它們獲取充沛現金的能力,而不是市場基本面,因而把房價推高到了非理性的水平。舉例來說,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寫字樓的估值保持了穩定,但空置率已達到約20%,租金降幅最大達到40%。
官方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住宅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0.7%,達到多年來的最高漲幅。在香港,房價又回到了這個城市經歷最大泡沫時的水平;當初的泡沫被炒家哄抬起來,於1997-1998年金融危機期間破滅,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在最近幾個月,面對香港豪宅市場一系列刷新紀錄的成交價,緊張的官員們不得不對抵押貸款採取限制措施。
中國國有煙草壟斷機構的一個省級子公司正在南方城市廣州修建一幢十分引人注目的摩天大樓。味千拉麵(Ajisen Ramen)的中國分公司斥資1,960萬美元買下上海市中心一幢大樓的寫字樓面積後,當上了房東。味千拉麵稱,這是集團拓展資產基礎的一次投資良機。
據花旗銀行(Citibank)分析師Oscar Choi統計,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公司幾乎來自形形色色各行業:石油業、紡織業、製造業、大宗商品,甚至國有武器製造企業。中國最大的幾家保險公司也是房地產業的主要參與者。
一些專家已指出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個先例。當時,麵包店主及其他較不成熟的投資者都紛紛跳入這個市場爭相購房,而當房價崩潰之時,情況截然相反。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房地產價格上漲與基本衡量指標如房租收入已沒什麼關聯,購買行為僅基於資本增值預期。
目前在中國這種狀況更為嚴重,因為中國政府收緊資金控制壓制了國內多餘資金,限制向股市及房市投資。
香港上市公司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復地)董事長兼執行董事範偉,上週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就房地產市場擅自經營的公司數量眾多發洩了不滿,呼籲政府限制來自行業外來者帶來的競爭。範偉怒斥外行房地產公司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他說,目前,連做服裝或造電腦的公司都湧入房地場市場,覺得他們自己也能干好。
近幾週來,中國中央領導對控制房價上漲的措辭嚴厲,並對明顯囤地以待市場條件轉好才開發及銷售的開發商實施了懲罰。
上週四,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勒令所有主業為非房地產業的央企退出房產地市場,這些企業共計78家。週一,國資委給這些公司15個工作日時限上報退出方案。
過去央企一向不重視中央政府的指令。在中國最大的幾座城市之外執行這些措施的更是寥寥無幾。而央企僅是不聽指令的其中一部分而已,此外還有非國有企業,甚至財力雄厚的個人。
龍洲經訊(Dragonomics Research & Advisory)研究分析師何禹欣說,中國政府的最新舉措不太可能成功,因國資委對其應有管理權限的央企沒什麼實際權力。
但國資委此舉仍贏得廣泛讚譽。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分析師Christie Ju稱向“地王”告別,“地王”指的是那些付天價購地的公司。 Christie Ju預計,市場競爭者減少後,房價將下滑。
交易之道
外匯金剛經--絕對高手的致深感悟
http://bbs.wayup.hexun.com/viewarticle.aspx?bid=103&aid=34036896
交易之道, 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 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 然上善若水。
成功, 等於小的虧損, 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
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 以生存為第一原則, 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 拋棄其他一切原則。因為, 無論你過去曾經, 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 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 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 守不敗之地, 攻可贏之敵。 100萬虧損50%就成了50萬, 50萬增值到100萬卻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 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 卻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 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 只要30秒, 就可以回到樓底。
在交易中, 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 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 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 假設現
在還沒有建立倉位, 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 馬上賣出, 毫不猶豫。
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 或嘗試擊敗他。
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
趨勢來時, 應之,隨之。
無趨勢時, 觀之,靜之。
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 再動手也不遲。
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 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
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 順應市場的趨勢。
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 利潤自會滾滾而來。
如果你看錯了趨勢, 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
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 停損和持長。
一方面, 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 盈利趨勢未走完, 就不輕易出場, 要讓利潤充分增長。
多頭市場上, 大多數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 甚至獲利。這時候, 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交易之道的關鍵, 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 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 切忌加碼再搏。
在空頭市場中, 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
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 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 遲早會遭受大損失。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裡掙扎的股票, 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 這種觀點很危險, 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
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 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 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 就是差勁的交易, 不管成本多高, 立即認賠。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 總會拿到燙手山芋。
下跌途中, 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客戶死的難看。
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 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
明顯下跌趨勢中, 20-30點的小反彈, 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 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 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 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
交易之道在於, 耐心等待機會, 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 耐心掌握機會。
熊市裡, 總有一些機構, 拿著別人的錢, 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 也拼命找機會掙扎, 以求突圍解困。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 要格外珍惜才對。
不要去盲目測底, 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 底部和頂部, 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
當你感到困惑時, 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 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 不要勉強進場。
匯市如戰場, 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 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 不能先戰而後求勝。
投機的核心就是盡量迴避不確定走勢, 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注。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 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 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
做交易, 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 包括資金上, 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 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 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
進入股市, 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黃金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 機會不是天天有, 即使有, 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 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 沒機會就觀望,離開。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 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 入市撈錢需謹慎。
做交易, 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 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 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 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 最終滿盤皆輸。許多人勤奮好學, 開口有江恩,閉口艾略特, 說對了,到處炫耀, 虧大了,以為自己學藝不精,加倍鑽研。
時間之窗,窗越開越多, 波浪理論,錢越數越少, 最後把自己弄得稀裡糊塗, 自今也清醒不過來。
要知道, 所有的理論和技術都是在尊重市場趨勢的前提下才能運用的好, 如果總是長期挨套, 只能說明你連金市中最基本的趨勢都沒分清, 看盤看得再精,數字無限神奇, 也不能改變你失敗的命運。即使再出現一個牛熊輪迴, 套牢的依然還是你。還滿口索羅斯,巴菲特呢, 瞎掰!
資金管理是戰略, 買賣股票是戰術, 具體價位是戰鬥。在十次交易中, 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 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 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 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 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 剩下一次大賺, 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 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
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 要擔心的是你將採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
判斷對錯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 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
入場之前, 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資金是否應付得了無限的機會和損失。
炒匯如出海,避險才安全。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圖。
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 並不在於用的是哪一套規則, 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
時間決定一切。總設計師和林副主席的不同故事告訴我們, 人生並不只是謀略之爭, 某種程度上也是時間和生命的競爭。
巴非特多活10年, 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續盈利, 其財富的總增長, 也足以笑傲天下。
http://bbs.wayup.hexun.com/viewarticle.aspx?bid=103&aid=34036896
交易之道, 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 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 然上善若水。
成功, 等於小的虧損, 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
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 以生存為第一原則, 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 拋棄其他一切原則。因為, 無論你過去曾經, 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 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 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 守不敗之地, 攻可贏之敵。 100萬虧損50%就成了50萬, 50萬增值到100萬卻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 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 卻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 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 只要30秒, 就可以回到樓底。
在交易中, 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 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 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 假設現
在還沒有建立倉位, 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 馬上賣出, 毫不猶豫。
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 或嘗試擊敗他。
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
趨勢來時, 應之,隨之。
無趨勢時, 觀之,靜之。
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 再動手也不遲。
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 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
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 順應市場的趨勢。
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 利潤自會滾滾而來。
如果你看錯了趨勢, 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
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 停損和持長。
一方面, 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 盈利趨勢未走完, 就不輕易出場, 要讓利潤充分增長。
多頭市場上, 大多數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 甚至獲利。這時候, 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交易之道的關鍵, 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 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 切忌加碼再搏。
在空頭市場中, 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
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 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 遲早會遭受大損失。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裡掙扎的股票, 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 這種觀點很危險, 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
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 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 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 就是差勁的交易, 不管成本多高, 立即認賠。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 總會拿到燙手山芋。
下跌途中, 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客戶死的難看。
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 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
明顯下跌趨勢中, 20-30點的小反彈, 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 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 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 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
交易之道在於, 耐心等待機會, 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 耐心掌握機會。
熊市裡, 總有一些機構, 拿著別人的錢, 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 也拼命找機會掙扎, 以求突圍解困。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 要格外珍惜才對。
不要去盲目測底, 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 底部和頂部, 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
當你感到困惑時, 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 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 不要勉強進場。
匯市如戰場, 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 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 不能先戰而後求勝。
投機的核心就是盡量迴避不確定走勢, 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注。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 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 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
做交易, 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 包括資金上, 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 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 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
進入股市, 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黃金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 機會不是天天有, 即使有, 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 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 沒機會就觀望,離開。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 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 入市撈錢需謹慎。
做交易, 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 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 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 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 最終滿盤皆輸。許多人勤奮好學, 開口有江恩,閉口艾略特, 說對了,到處炫耀, 虧大了,以為自己學藝不精,加倍鑽研。
時間之窗,窗越開越多, 波浪理論,錢越數越少, 最後把自己弄得稀裡糊塗, 自今也清醒不過來。
要知道, 所有的理論和技術都是在尊重市場趨勢的前提下才能運用的好, 如果總是長期挨套, 只能說明你連金市中最基本的趨勢都沒分清, 看盤看得再精,數字無限神奇, 也不能改變你失敗的命運。即使再出現一個牛熊輪迴, 套牢的依然還是你。還滿口索羅斯,巴菲特呢, 瞎掰!
資金管理是戰略, 買賣股票是戰術, 具體價位是戰鬥。在十次交易中, 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 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 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 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 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 剩下一次大賺, 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 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
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 要擔心的是你將採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
判斷對錯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 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
入場之前, 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資金是否應付得了無限的機會和損失。
炒匯如出海,避險才安全。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圖。
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 並不在於用的是哪一套規則, 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
時間決定一切。總設計師和林副主席的不同故事告訴我們, 人生並不只是謀略之爭, 某種程度上也是時間和生命的競爭。
巴非特多活10年, 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續盈利, 其財富的總增長, 也足以笑傲天下。
官員只幹當下有利益的事
鐵礦石為何一再噎住“中國製造”咽喉
循環經濟遇冷中國:世界垃圾與垃圾世界觀
2010-03-24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46845275.html
張庭賓
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垃圾般的世界觀。有關於“垃圾”的辯證法是——以垃圾般的世界觀,坐擁真金白銀也會變成垃圾;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世界觀,並以之經世濟民,則垃圾也能變成真金白銀,刁民也可變成國之志士。
鐵礦石再一次噎住了中國製造的咽喉。
近日,世界鐵礦石壟斷寡頭的淡水河谷提出——鐵礦石的價格上漲100%,令國人愕然。業界或痛斥鐵礦石商的貪婪霸道,也曾埋怨日本鋼鐵企業拆中國談判的牆角。卻少有反躬自省:一,談判技術相當拙劣,在全球金融危機低谷、鐵礦石和澳元大跌之際該出手不出手,錯失良機;二,國內重複建設嚴重,惡性競爭互相拆台。更鮮有更深刻的反思——以中國目前極為低下的資源使用效率,中國幾乎完全沒有概念的循環經濟囧局,難道不應該受到市場如此的懲罰嗎?
一個惡性發展的經濟將資源和財富變成垃圾,一個良性循環的經濟將垃圾變成財富和價值。現實的中國經濟離良性的一端很遠,離惡性的一端很近。
世上本無一無用之物,只有放錯位置的垃圾;世上本無一無用之人,只有用錯地方的冤者。這是本人世界觀的基本理念。
極端點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垃圾般的世界觀。有關於“垃圾”的辯證法是——以垃圾般的世界觀,坐擁真金白銀也會變成垃圾;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世界觀,並以之經世濟民,則垃圾也能變成真金白銀,刁民也可變成國之志士。
這個觀點已被東臨證明絕非憤世嫉俗——在日本,幾乎沒有什麼垃圾不能變廢為寶:
——廢棄的塑料瓶經過篩選、粉碎、洗滌,加工製成聚乙烯,再經過紡線、織布、印染等工序,最終變成了手套、領帶和西裝;
——廢舊汽車經過多達50多道工序的自動分揀後,提煉的鋼、鐵、銅、鉛、錫等所有金屬都會被送到工廠回爐,而後生產新汽車,甚至連座椅上的泡沫塑料都回收再利用,實現了汽車的“生命輪迴”;
——工廠處理後的“廢水”,因為純淨度超過自然河水的 5倍,周邊居民強烈要求工廠將“廢水”排入河中,進行“稀釋”;
——城市中大量的生活垃圾,20%被回收,70%以上被焚燒發電,為城市居民提供熱氣、熱水……一言以蔽之,垃圾成了日本這個資源極其匱乏國家的最大財富!
而在中國呢?一個最典型的場景是:混著電池、塑料、玻璃碎片和剩飯剩菜的一堆垃圾被塑料袋一包一系,扔進了垃圾桶,再被扔進垃圾車,再被扔進郊區垃圾堆,被填埋在地裡,或者被堆棄於水源旁,鐵路邊。扔垃圾的人眼不見為“淨”,但他製造了一個接一個未來一百年,兩百年污染環境,禍害後代的慢性污染毒藥。
與此同時,我們拼命地開採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等資源,本國的不夠用,就大量地進口,為此不得不受它國扼喉之痛!鐵礦石最為典型!而這些昂貴的進口資源,靠著極其廉價缺勞保少養老的億萬勞工的勞動價值補貼,合成廉價的物質出口商品,卻換回來大量的美國綠紙和國債——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按照美國的法律,這些用印刷機印出來的美元是買不到美國的礦產資源的!
如果中國人不能改變這種“一次性筷子”的生存發展方式,一次性使用資源,加速製造“百年垃圾”,並用大量物質財富換回紙幣垃圾的話。我們現在就完全可以推論出10年後的情形——巨量的垃圾包圍了一座座城市,土壤、水源完全被污染;年輕力壯的勞動力被消耗和勞損殆盡,失去廉價勞動力補貼高昂進口資源的中國喪失競爭力,中國無人養活;在一場全球紙幣危機中,而我們用巨量資源和勞動換來的紙上財富可能已化為烏有;為了維持世界對中國加工後資源的輸出需求,為保障能源和資源的外海供應,我們將逼迫自己參與海外資源戰爭……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在將不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單向地變成垃圾,或者將垃圾變回最大的財富來源?可為什麼,現實中的我們恰恰作出了相反的選擇呢?
是因為我們太笨了嗎?不是,恰恰是因為每個中國人都太聰明了。因為只在乎一時一刻,一人一戶的便利,我們可以漠視共同的未來巨大危機和災難,犧牲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和環境——這是最典型的聰明一時,糊塗一世!個個都聰明短視,整個族群就變的相當愚蠢。
資源財富在中國變成垃圾,而垃圾不能變回財富,每一個國民都有責任,但負主要責任的當是政府官員!因為垃圾變廢為寶,其遊戲規則必須由政府來製定執行,比如說在生產彩電汽車時就必須同時確定的高效報廢拆卸標準;比如說垃圾分類的硬件條件和嚴厲執行,非嚴刑峻法不可能改變國人之陋習……
可是,我們的很多官員做了什麼呢?他們最多是擺設了分類垃圾箱,而根本不督促真正的垃圾分類,垃圾車還是混裝在一起;他們最多是宣布要求不得使用薄塑料袋,但無人督促執行,三個月後,連規定也變成了廢紙;他們很少有人對循環經濟感興趣,更少人對廢品回收感興趣。即使有少數人倡導“生態友好型城市”,也更多是為了創造招商引資的良好環境。甚至於,為了增加稅收,去年有關部門甚至要取消再生資源行業的增值稅優惠政策,用政策倒行逆施!
他們的興趣在哪裡呢?在招商引資,在賣地發包,在大興道路,在建樓堂館所,在尋思著奧迪車已嫌老式,把寶馬車變成公務用車。總之,要大把大手筆地把錢收進來,再用最快最氣魄的方式花出去——某些城市政府竟能以財政和借債,動輒百億巨資進行液晶顯示面板這樣超強競爭行業的豪賭。
更巨大的損失是社會成本——他們的巨額財政收入用在了商業投資,就沒有錢建社會保障房;他們把大量的稅收用在了大吃大喝,坐寶馬奧迪,就沒有錢來支付公共醫療的成本;他們把心思用在了招商引資,就沒有精力去實現垃圾回收利用……
迫使官員幹該干的事,制止官員幹不該干的事,是當今中國錯綜複雜問題中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當今利益衝突日益激烈的核心命題。官員只幹喜歡幹的事,只幹當下有利益的事,既得利益不斷擴張,那麼社會財富就會加速消耗為垃圾;只有使官員們幹必須幹的事,承擔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公共長遠整體利益不斷擴張。那麼,物質垃圾就會逐漸變廢為寶,社會矛盾才能不斷化害為利,“刁民莽士”就會變“禍端”為國士,。
而要使官員行為回歸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下的“為人民服務”的本位,僅依靠官員們的道德自律是不夠的;僅依靠改變官員們的政績考核標準是不夠的;僅依靠現有體系的監督和懲戒是不夠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讓他們的烏紗帽拿在人民的手中,他們的人數待遇由社會公眾決定,更有切實效地貫徹“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的憲法精神,把“人民民主”制度落到實處,用黨內外社會民主監督確保其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甚至“為美元服務”。
本質而言,在礦產資源上,扼住中國製造喉嚨的是我們自己。 (作者資深財經評論員,聯繫郵箱 ztb6006@sina.com)
張庭賓更系統貨幣金融思維請參見《黃金保衛中國——共和國新60年攻略》(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各地書店有售)
“庭賓透世”專欄刊發於每週一《第一財經日報》之“環球經濟評論”
循環經濟遇冷中國:世界垃圾與垃圾世界觀
2010-03-24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46845275.html
張庭賓
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垃圾般的世界觀。有關於“垃圾”的辯證法是——以垃圾般的世界觀,坐擁真金白銀也會變成垃圾;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世界觀,並以之經世濟民,則垃圾也能變成真金白銀,刁民也可變成國之志士。
鐵礦石再一次噎住了中國製造的咽喉。
近日,世界鐵礦石壟斷寡頭的淡水河谷提出——鐵礦石的價格上漲100%,令國人愕然。業界或痛斥鐵礦石商的貪婪霸道,也曾埋怨日本鋼鐵企業拆中國談判的牆角。卻少有反躬自省:一,談判技術相當拙劣,在全球金融危機低谷、鐵礦石和澳元大跌之際該出手不出手,錯失良機;二,國內重複建設嚴重,惡性競爭互相拆台。更鮮有更深刻的反思——以中國目前極為低下的資源使用效率,中國幾乎完全沒有概念的循環經濟囧局,難道不應該受到市場如此的懲罰嗎?
一個惡性發展的經濟將資源和財富變成垃圾,一個良性循環的經濟將垃圾變成財富和價值。現實的中國經濟離良性的一端很遠,離惡性的一端很近。
世上本無一無用之物,只有放錯位置的垃圾;世上本無一無用之人,只有用錯地方的冤者。這是本人世界觀的基本理念。
極端點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垃圾般的世界觀。有關於“垃圾”的辯證法是——以垃圾般的世界觀,坐擁真金白銀也會變成垃圾;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世界觀,並以之經世濟民,則垃圾也能變成真金白銀,刁民也可變成國之志士。
這個觀點已被東臨證明絕非憤世嫉俗——在日本,幾乎沒有什麼垃圾不能變廢為寶:
——廢棄的塑料瓶經過篩選、粉碎、洗滌,加工製成聚乙烯,再經過紡線、織布、印染等工序,最終變成了手套、領帶和西裝;
——廢舊汽車經過多達50多道工序的自動分揀後,提煉的鋼、鐵、銅、鉛、錫等所有金屬都會被送到工廠回爐,而後生產新汽車,甚至連座椅上的泡沫塑料都回收再利用,實現了汽車的“生命輪迴”;
——工廠處理後的“廢水”,因為純淨度超過自然河水的 5倍,周邊居民強烈要求工廠將“廢水”排入河中,進行“稀釋”;
——城市中大量的生活垃圾,20%被回收,70%以上被焚燒發電,為城市居民提供熱氣、熱水……一言以蔽之,垃圾成了日本這個資源極其匱乏國家的最大財富!
而在中國呢?一個最典型的場景是:混著電池、塑料、玻璃碎片和剩飯剩菜的一堆垃圾被塑料袋一包一系,扔進了垃圾桶,再被扔進垃圾車,再被扔進郊區垃圾堆,被填埋在地裡,或者被堆棄於水源旁,鐵路邊。扔垃圾的人眼不見為“淨”,但他製造了一個接一個未來一百年,兩百年污染環境,禍害後代的慢性污染毒藥。
與此同時,我們拼命地開採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等資源,本國的不夠用,就大量地進口,為此不得不受它國扼喉之痛!鐵礦石最為典型!而這些昂貴的進口資源,靠著極其廉價缺勞保少養老的億萬勞工的勞動價值補貼,合成廉價的物質出口商品,卻換回來大量的美國綠紙和國債——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按照美國的法律,這些用印刷機印出來的美元是買不到美國的礦產資源的!
如果中國人不能改變這種“一次性筷子”的生存發展方式,一次性使用資源,加速製造“百年垃圾”,並用大量物質財富換回紙幣垃圾的話。我們現在就完全可以推論出10年後的情形——巨量的垃圾包圍了一座座城市,土壤、水源完全被污染;年輕力壯的勞動力被消耗和勞損殆盡,失去廉價勞動力補貼高昂進口資源的中國喪失競爭力,中國無人養活;在一場全球紙幣危機中,而我們用巨量資源和勞動換來的紙上財富可能已化為烏有;為了維持世界對中國加工後資源的輸出需求,為保障能源和資源的外海供應,我們將逼迫自己參與海外資源戰爭……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在將不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單向地變成垃圾,或者將垃圾變回最大的財富來源?可為什麼,現實中的我們恰恰作出了相反的選擇呢?
是因為我們太笨了嗎?不是,恰恰是因為每個中國人都太聰明了。因為只在乎一時一刻,一人一戶的便利,我們可以漠視共同的未來巨大危機和災難,犧牲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和環境——這是最典型的聰明一時,糊塗一世!個個都聰明短視,整個族群就變的相當愚蠢。
資源財富在中國變成垃圾,而垃圾不能變回財富,每一個國民都有責任,但負主要責任的當是政府官員!因為垃圾變廢為寶,其遊戲規則必須由政府來製定執行,比如說在生產彩電汽車時就必須同時確定的高效報廢拆卸標準;比如說垃圾分類的硬件條件和嚴厲執行,非嚴刑峻法不可能改變國人之陋習……
可是,我們的很多官員做了什麼呢?他們最多是擺設了分類垃圾箱,而根本不督促真正的垃圾分類,垃圾車還是混裝在一起;他們最多是宣布要求不得使用薄塑料袋,但無人督促執行,三個月後,連規定也變成了廢紙;他們很少有人對循環經濟感興趣,更少人對廢品回收感興趣。即使有少數人倡導“生態友好型城市”,也更多是為了創造招商引資的良好環境。甚至於,為了增加稅收,去年有關部門甚至要取消再生資源行業的增值稅優惠政策,用政策倒行逆施!
他們的興趣在哪裡呢?在招商引資,在賣地發包,在大興道路,在建樓堂館所,在尋思著奧迪車已嫌老式,把寶馬車變成公務用車。總之,要大把大手筆地把錢收進來,再用最快最氣魄的方式花出去——某些城市政府竟能以財政和借債,動輒百億巨資進行液晶顯示面板這樣超強競爭行業的豪賭。
更巨大的損失是社會成本——他們的巨額財政收入用在了商業投資,就沒有錢建社會保障房;他們把大量的稅收用在了大吃大喝,坐寶馬奧迪,就沒有錢來支付公共醫療的成本;他們把心思用在了招商引資,就沒有精力去實現垃圾回收利用……
迫使官員幹該干的事,制止官員幹不該干的事,是當今中國錯綜複雜問題中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當今利益衝突日益激烈的核心命題。官員只幹喜歡幹的事,只幹當下有利益的事,既得利益不斷擴張,那麼社會財富就會加速消耗為垃圾;只有使官員們幹必須幹的事,承擔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公共長遠整體利益不斷擴張。那麼,物質垃圾就會逐漸變廢為寶,社會矛盾才能不斷化害為利,“刁民莽士”就會變“禍端”為國士,。
而要使官員行為回歸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下的“為人民服務”的本位,僅依靠官員們的道德自律是不夠的;僅依靠改變官員們的政績考核標準是不夠的;僅依靠現有體系的監督和懲戒是不夠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讓他們的烏紗帽拿在人民的手中,他們的人數待遇由社會公眾決定,更有切實效地貫徹“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的憲法精神,把“人民民主”制度落到實處,用黨內外社會民主監督確保其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甚至“為美元服務”。
本質而言,在礦產資源上,扼住中國製造喉嚨的是我們自己。 (作者資深財經評論員,聯繫郵箱 ztb6006@sina.com)
張庭賓更系統貨幣金融思維請參見《黃金保衛中國——共和國新60年攻略》(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各地書店有售)
“庭賓透世”專欄刊發於每週一《第一財經日報》之“環球經濟評論”
2010年3月23日
GDP真的比生存環境還重要嗎?
時寒冰:乾旱警鐘--事關生死存亡(兼談轉基因)
作者:時寒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3
http://shihb.blog.sohu.com/146689775.html
中國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斷加重,其中雲南、廣西部分地區的旱情已達到特大干旱等級,貴州省秋冬連旱,出現80年一遇的嚴重干旱,部分地區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國人憂心如焚!
而這一幕幾乎是2009年場景的再現。當時,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15個省、市,連續 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冬小麥告急,大小牲畜告急,農民生產生活告急,不僅工業生產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態也在告急。
每逢乾旱,人們就會從新聞中看到,各級幹部深入一線,頂著炎炎烈日指導群眾抗旱的鏡頭,一年復一年的讓人感動。
我要說的是,“指導”雖然很重要,但農民需要的真的不是“指導”,抗旱不是高科技,農民需要的是基礎水利設施!誰見過發達國家的各級官員到處跑著去指導抗旱?有了水利設施,按動一下電鈕就解決問題了,根本不需要添亂!這就是差距。如果無視常識的存在,視上天反復給出的警示信號無動於衷,有可能陷入一種難以想像的困境中——別忘了,農業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承受之重!
記得小時候,農村的水利設施建設是受到高度重視的,我親眼看到很粗的管道被埋入地下,與水源處相連接。當時,每一塊田地都有溝渠,每一塊田裡都有深井,遇到干旱,抽水機嘩嘩響,兩、三天的功夫,乾涸的土地就變得濕潤,秧苗重現綠色,重現生命的活力。即使在昏天暗地的文革時期,對農業水利設施的修建也都受到高度重視。反倒是這幾十年,靠工業和房地產拉動經濟,忽略了農業,農民都在靠天吃飯,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設施次第荒廢。
2009年干旱的時候,我往老家打電話詢問,基本上都在無助地等待,由於沒有水渠、水井等基礎設施,農民無法澆地,而且,由於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一直被壓制,導致種地收益寥寥無幾,抗旱的結果是增加成本,有可能是賠錢的!因此,農民沒有動力澆地。在這種情況下,各級領導指導抗旱,儘管非常辛苦,但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因為,這根本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解決的問題,最多只能給農民帶來一點心理上的安慰,如果考慮到因為“指導工作”給下面增加的諸如接待這樣的成本,領導還不如坐自己家裡不動,把相關費用節省出來去建造水利基礎設施來得實惠。
水利設施的匱乏是一個致命的糧食安全隱患。
根據雲南糖業協會公開提供的信息:在雲南目前450萬畝的甘蔗田中,水田的面積僅80萬畝,附近有水源的地塊約10萬多畝,餘下300多萬畝缺少水利設施的甘蔗田只能聽天由命。
這種情況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
農業是中國極其脆弱的一環。
當中國把停止徵收農業稅視為對農業的一大恩惠時,卻忽略了: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直在對農業實行高補貼或補貼的政策。在美國農場的農業經營淨現金收入中,政府補貼所佔比例超過40%;在歐盟,農民收入的35%以上來自共同農業政策補貼(其中絕大部分是直接補貼);早在2000年,日本對農業的補貼就已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4%,而同期的農業產值只有1.1%,其農業補貼超過農業產值!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在2007年就已達到3000多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國際糧價屢創新高,發達國家的農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中國的糧食價格由於遠遠低於國際糧價,而無緣分享糧價上漲增加的收益,加之補貼遠低於發達國家而“損耗”又嚴重,國內農民的處境可想而知。
農業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生命線。
早在1862年,美國製定的《宅地法》就明文規定:任何美國公民只要是以耕作為目的,交付10美元登記費即可領到一塊國有土地,在所得土地上進行耕作以後,便可無代價地取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即政府把土地徹底轉給耕作者。
美國以此為標誌拉開了鼓勵農業發展的序幕。 1933年,美國又制定了《農業調整法》,規定政府對休耕的土地提供補貼,為農作物生產提供無追索權貸款【註解1】,幫助農民建立農產品的正常貯備。
因此,美國最終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當很多人羨慕美國的高科技的時候,卻不知道,它擁有更寶貴的冠軍頭銜——世界第一糧食出口大國。美元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儲備貨幣,依託的就是技術、軍事和糧食!這是美元的三足!
發達國家早就不再把糧食視為增加收入的一種途徑,而是將其作為一條重要的生命安全線來對待,實行的是明確的工業補貼農業的政策,而中國的工農業產品剪刀差【註解2】,實際上是農業在補貼工業。當我們一遍遍地譴責發達國家以對農民的補貼提升其競爭力的時候,卻沒有理解,它們那樣做是基於怎樣有遠見的考慮!不是人家做得太過分,而是我們自己過得不夠好,所以,才有那麼鮮明的對比啊!
過分倚重房地產業,及大量圈地、囤地行為,使得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因房地產上演的人吃人運動已經超過了英國當初的羊吃人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部終於祭出了轉基因糧食合法化的殺手鐧!通過轉基因農業提高的產量,來彌補耕地下降的缺口!這意味著,房地產興國大戰略將被繼續延續。在此大戰略之下,國民成為可憐的小白鼠。在發達國家普遍禁止轉基因作物被用於食用的時候,中國在大米和玉米等主糧品種上引進轉基因品種,乃是一種自戕之舉!雖然,轉基因糧食的危害還存在爭議,但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證實這一點上,至少整個國際社會的意見都是一致的。
已有的事實證明:轉基因作物會破壞土壤;轉基因的種子被控制在海外少數強勢利益集團手中。一旦這些利益集團給中國“斷種”,在土壤變異的情況下,糧食安全將不復存在,整個民族將被置於空前危險的地步!農業部無恥的混賬決策,將置中華民族於何方?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研究者竟然披露:力主轉基因糧食合法化的專家中,竟然相當一部分與海外的相關利益集團有利益勾結。
中國目前的土壤就已經在快速向災難局面發展。離開化肥,土地幾乎不長莊稼,不結糧食!而中國古代的農民就知道,讓土地休耕。目前世界上農業發達國家,像美國、法國等國,都實行休耕制度並對休耕土地予以補貼——當然這些國家的耕地面積多也是主因——我們即使不能實行這項製度,但對於通過化肥催生以維持糧食產量的過分透支土地的做法,至少應該反思。
中國西南五省的干旱,是敲響的又一大警鐘。導致西南五省乾旱的,除了天災,也與人禍密切相關。據報導,雲南和廣西的干旱和當地大面積種植桉樹有關,大片原始森林被砍掉,種植成速生桉。這些桉樹像一台台抽水機,吸乾了當地的地下水。在西雙版納,野生樹木年年被發展經濟卻高吸水的橡膠樹替代,百姓的農田被成片的香蕉樹替代。迫切發展經濟之餘,忘記了水土保持!同時,在河流上建造的密密麻麻的水電站等設施,也造成了直接的影響。 GDP真的比我們的生存環境還重要嗎?
可怕的不是乾旱的再次發生,而是在警鐘中麻木不仁。農業事關民族存亡,糧食事關國民安危,中國要讓轉基因糧食滾開!中國需要健康的農業和能吃的糧食!中國不需要吃人的房地產,中國需要能住人的安全的低價房子!
是到了大修農業水利基礎設施,踏踏實實做點實事的時候了!是到了徹底反思房地產定位的關鍵時刻了!
【註解1】:無追索權貸款是一種抵押性貸款,即農場主以尚未收穫的農產品作抵押,從政府的農產品信貸公司取得貸款。目標價格由生產成本和生產者利潤組成。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農場主可按市場價格出售農產品,用現款還本付息。如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農場主可把農產品交給農產品信貸公司,政府按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之差給予差額補貼,補貼對像主要是小麥、玉米、棉花及乳製品等主要農產品。
【註解2】剪刀差指的是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標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它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量交換。如果價格背離價值的差額越來越大,叫擴大剪刀差;反之,叫縮小剪刀差。
於2010年3月22日
作者:時寒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3
http://shihb.blog.sohu.com/146689775.html
中國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斷加重,其中雲南、廣西部分地區的旱情已達到特大干旱等級,貴州省秋冬連旱,出現80年一遇的嚴重干旱,部分地區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國人憂心如焚!
而這一幕幾乎是2009年場景的再現。當時,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15個省、市,連續 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冬小麥告急,大小牲畜告急,農民生產生活告急,不僅工業生產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態也在告急。
每逢乾旱,人們就會從新聞中看到,各級幹部深入一線,頂著炎炎烈日指導群眾抗旱的鏡頭,一年復一年的讓人感動。
我要說的是,“指導”雖然很重要,但農民需要的真的不是“指導”,抗旱不是高科技,農民需要的是基礎水利設施!誰見過發達國家的各級官員到處跑著去指導抗旱?有了水利設施,按動一下電鈕就解決問題了,根本不需要添亂!這就是差距。如果無視常識的存在,視上天反復給出的警示信號無動於衷,有可能陷入一種難以想像的困境中——別忘了,農業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承受之重!
記得小時候,農村的水利設施建設是受到高度重視的,我親眼看到很粗的管道被埋入地下,與水源處相連接。當時,每一塊田地都有溝渠,每一塊田裡都有深井,遇到干旱,抽水機嘩嘩響,兩、三天的功夫,乾涸的土地就變得濕潤,秧苗重現綠色,重現生命的活力。即使在昏天暗地的文革時期,對農業水利設施的修建也都受到高度重視。反倒是這幾十年,靠工業和房地產拉動經濟,忽略了農業,農民都在靠天吃飯,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設施次第荒廢。
2009年干旱的時候,我往老家打電話詢問,基本上都在無助地等待,由於沒有水渠、水井等基礎設施,農民無法澆地,而且,由於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一直被壓制,導致種地收益寥寥無幾,抗旱的結果是增加成本,有可能是賠錢的!因此,農民沒有動力澆地。在這種情況下,各級領導指導抗旱,儘管非常辛苦,但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因為,這根本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解決的問題,最多只能給農民帶來一點心理上的安慰,如果考慮到因為“指導工作”給下面增加的諸如接待這樣的成本,領導還不如坐自己家裡不動,把相關費用節省出來去建造水利基礎設施來得實惠。
水利設施的匱乏是一個致命的糧食安全隱患。
根據雲南糖業協會公開提供的信息:在雲南目前450萬畝的甘蔗田中,水田的面積僅80萬畝,附近有水源的地塊約10萬多畝,餘下300多萬畝缺少水利設施的甘蔗田只能聽天由命。
這種情況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
農業是中國極其脆弱的一環。
當中國把停止徵收農業稅視為對農業的一大恩惠時,卻忽略了: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直在對農業實行高補貼或補貼的政策。在美國農場的農業經營淨現金收入中,政府補貼所佔比例超過40%;在歐盟,農民收入的35%以上來自共同農業政策補貼(其中絕大部分是直接補貼);早在2000年,日本對農業的補貼就已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4%,而同期的農業產值只有1.1%,其農業補貼超過農業產值!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在2007年就已達到3000多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國際糧價屢創新高,發達國家的農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中國的糧食價格由於遠遠低於國際糧價,而無緣分享糧價上漲增加的收益,加之補貼遠低於發達國家而“損耗”又嚴重,國內農民的處境可想而知。
農業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生命線。
早在1862年,美國製定的《宅地法》就明文規定:任何美國公民只要是以耕作為目的,交付10美元登記費即可領到一塊國有土地,在所得土地上進行耕作以後,便可無代價地取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即政府把土地徹底轉給耕作者。
美國以此為標誌拉開了鼓勵農業發展的序幕。 1933年,美國又制定了《農業調整法》,規定政府對休耕的土地提供補貼,為農作物生產提供無追索權貸款【註解1】,幫助農民建立農產品的正常貯備。
因此,美國最終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當很多人羨慕美國的高科技的時候,卻不知道,它擁有更寶貴的冠軍頭銜——世界第一糧食出口大國。美元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儲備貨幣,依託的就是技術、軍事和糧食!這是美元的三足!
發達國家早就不再把糧食視為增加收入的一種途徑,而是將其作為一條重要的生命安全線來對待,實行的是明確的工業補貼農業的政策,而中國的工農業產品剪刀差【註解2】,實際上是農業在補貼工業。當我們一遍遍地譴責發達國家以對農民的補貼提升其競爭力的時候,卻沒有理解,它們那樣做是基於怎樣有遠見的考慮!不是人家做得太過分,而是我們自己過得不夠好,所以,才有那麼鮮明的對比啊!
過分倚重房地產業,及大量圈地、囤地行為,使得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因房地產上演的人吃人運動已經超過了英國當初的羊吃人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部終於祭出了轉基因糧食合法化的殺手鐧!通過轉基因農業提高的產量,來彌補耕地下降的缺口!這意味著,房地產興國大戰略將被繼續延續。在此大戰略之下,國民成為可憐的小白鼠。在發達國家普遍禁止轉基因作物被用於食用的時候,中國在大米和玉米等主糧品種上引進轉基因品種,乃是一種自戕之舉!雖然,轉基因糧食的危害還存在爭議,但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證實這一點上,至少整個國際社會的意見都是一致的。
已有的事實證明:轉基因作物會破壞土壤;轉基因的種子被控制在海外少數強勢利益集團手中。一旦這些利益集團給中國“斷種”,在土壤變異的情況下,糧食安全將不復存在,整個民族將被置於空前危險的地步!農業部無恥的混賬決策,將置中華民族於何方?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研究者竟然披露:力主轉基因糧食合法化的專家中,竟然相當一部分與海外的相關利益集團有利益勾結。
中國目前的土壤就已經在快速向災難局面發展。離開化肥,土地幾乎不長莊稼,不結糧食!而中國古代的農民就知道,讓土地休耕。目前世界上農業發達國家,像美國、法國等國,都實行休耕制度並對休耕土地予以補貼——當然這些國家的耕地面積多也是主因——我們即使不能實行這項製度,但對於通過化肥催生以維持糧食產量的過分透支土地的做法,至少應該反思。
中國西南五省的干旱,是敲響的又一大警鐘。導致西南五省乾旱的,除了天災,也與人禍密切相關。據報導,雲南和廣西的干旱和當地大面積種植桉樹有關,大片原始森林被砍掉,種植成速生桉。這些桉樹像一台台抽水機,吸乾了當地的地下水。在西雙版納,野生樹木年年被發展經濟卻高吸水的橡膠樹替代,百姓的農田被成片的香蕉樹替代。迫切發展經濟之餘,忘記了水土保持!同時,在河流上建造的密密麻麻的水電站等設施,也造成了直接的影響。 GDP真的比我們的生存環境還重要嗎?
可怕的不是乾旱的再次發生,而是在警鐘中麻木不仁。農業事關民族存亡,糧食事關國民安危,中國要讓轉基因糧食滾開!中國需要健康的農業和能吃的糧食!中國不需要吃人的房地產,中國需要能住人的安全的低價房子!
是到了大修農業水利基礎設施,踏踏實實做點實事的時候了!是到了徹底反思房地產定位的關鍵時刻了!
【註解1】:無追索權貸款是一種抵押性貸款,即農場主以尚未收穫的農產品作抵押,從政府的農產品信貸公司取得貸款。目標價格由生產成本和生產者利潤組成。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農場主可按市場價格出售農產品,用現款還本付息。如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農場主可把農產品交給農產品信貸公司,政府按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之差給予差額補貼,補貼對像主要是小麥、玉米、棉花及乳製品等主要農產品。
【註解2】剪刀差指的是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標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它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量交換。如果價格背離價值的差額越來越大,叫擴大剪刀差;反之,叫縮小剪刀差。
於2010年3月22日
是真民主和偽民主
三十年的現實在不斷證明毛澤東的試金石地位
作者:恆旭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3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9399.html
三十年的現實正在不斷證明毛澤東的試金石地位
一,毛澤東是檢驗真自由派和偽自由派的試金石。自由主義理論中的不可置疑的天條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由競爭的勝利者就是存在正義的”。毛澤東一生中參與了無數競爭,幾乎都是以弱勝強,把花生米蔣介石踩在腳下,把日本鬼子的百萬主力軍隊困在敵後根據地,把美國軍隊打回三八線,把印度軍隊打回阿三原形,把蘇聯百萬大軍打到不敢動彈,用小小的乒乓球尼克松和基辛格轉到中國登門通好,在這些競爭中,毛澤東都是競爭的勝利者;因而,根據新自由主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由競爭的勝利者就是存在正義的”的天條,毛澤東必然得到真正的自由主義者的崇拜和尊重;凡是自我標榜是自由主義者而又咒罵和妖魔化毛澤東的,就是不承認“自由競爭勝利者存在正義”的不可否定地位,即是偽自由派,比如茅於軾,吳敬璉等美國鸚鵡和李悔之等街頭流氓。
二,毛澤東是真民主和偽民主的試金石。毛澤東對黃炎培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真民主,必須以人民享有真自由為前提,真自由必須以人民享有真平等為前提。因此,毛澤東首先建立了人民享有真平等地位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度,又號召人民真正自由地行使“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監督權力,希望人人真正地起來負責,與官權主義和金權主義進行時時刻刻的鬥爭。而西方和中國的假民主者認為,勞動者在沒有平等的經濟地位前提下,就可以擁有自由和民主。他們甚至在法律和形式上假設勞動者與資本家和政治精英是平等。在這個前提下,勞動階級只能成為金權精英和官權精英們隨意忽悠隨意誤導的工具。西方資本主義的一切民主學說,無不建立在這個假設平等的理論沙灘上,只能是偽民主。倘若是美國是真實的民主,美國金融危機從何而來?正是由於美國人民事實上不享有平等的經濟地位,所以無法監督資本的貪婪和政治精英的欺騙,才導致資本主義無法解決經濟危機。
三,毛澤東是真和平發展與假和平發展的試金石。毛澤東開創前無古人的三個世界理論,支持和帶領亞非拉窮哥們愣是在美蘇爭霸之下,為發展中國家贏得了和平發展的勢頭。中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正義力量和和平力量的發源地。而這種和平發展必須要自己的強身健體才能維持,與美帝蘇修這種豺狼共處一個世界,自己不強健不鬥爭沒有骨氣和傲骨,靠乞求美蘇恩賜能夠帶來和平發展嗎?而當代的和平發展,建立在韜光養晦裝孫子抱大腿的奴才心理之上,自己先自廢武功,把運十大飛機強行下馬,數百個已經取得實際成果的重大軍工重工技術廢止,擱置二十年核試驗,尤其可笑的是號稱裁軍一百萬的同時又建立了專門防範人民的近百萬三十多個軍的武裝警察部隊,既然是和平發展,為何建立百萬武警?可見資改派根本不相信存在和平發展,他們對外投降對內防範,以穩定壓倒一切阻止人們對改革進行批評和否定。毛澤東的和平發展對像是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自然不需要百萬武警維穩,天安門前一年到頭群眾運動不斷也不怕,而資改派的和平發展只是用權力壓制和防範人民,為了自己升官發財,奧運禁賣菜刀,兩會七十萬警力護駕已經是空前絕後的惡行。
四,毛澤東是真全球化和假全球化的試金石。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寫道: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國際主義就是勞動階級的全球化。勞動階級的全球化不以利潤為目的,而以最終消滅剝削為目的。在全球範圍內消滅了剝削,才能避免非洲飢餓大陸的出現,避免拉美惡性循壞的出現,避免當代中國陷入廉價加工廠的殖民地型經濟和房奴醫奴孩奴學奴的奴隸型經濟二元經濟結構出現,使全世界絕大部分人口能夠享有全球化的發展結果。而當前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恰恰是造成以上人間悲劇的原因,因為資本全球化只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富饒的非洲大陸在五十年前尚能自給自足,而今天卻陷入飢餓餓殍遍野?資本主義全球化罪惡滔天!因此毛澤東努力推行國際主義,對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這才是人類歷史所需要的真正全球化。而當代的中國祇是資本全球化體系中無人同情無人尊重的最悲慘的苦力角色。
五,毛澤東是真創新和假創新的試金石。毛澤東終其一生都在創新,蘇聯城市起義在中國行不通,毛澤東就搞了前無古人的創新——游擊戰爭;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打不贏,毛澤東就搞了前無古人的創新——敵後戰爭;建設社會主義不照搬蘇聯模式,就搞了前無古人的人民公社和鞍鋼憲法;搞民主政治不照搬資本主義直選形式民主,就搞了“四大”直免權大眾民主;搞憲法,不照搬西方金權憲法和蘇聯官權憲法,就搞了前無古人的消滅官權和金權的七五民權大憲章。而當代中國所謂創新,分田單幹只是兩千多年來一直存在的歷史剩飯,民營企業家不過是資本家的一張二皮臉,先富論更可笑,試問哪個剝削社會不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解放前的大地主大資本家那個不以好貓自居?復辟數千年一直存在的舊社會常態,如果叫做創新,那就是指鹿為馬的趙高所為。
六,毛澤東是好傳統派和壞傳統派的試金石。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先秦文明光芒萬丈。而犬儒卻根據自己需要將中華文化變成了實用主義的垃圾桶,從而扼殺了無數的傳統優秀文化。毛澤東一生鍾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而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及其痛恨。毛澤東詩詞天下無雙,詩比盛唐,詞壓兩宋,元曲爛熟於心,又是京劇頂級發燒友,紅樓夢翻爛,孫子兵法翻爛,容齋隨筆也翻爛,甚至連中華文明源頭的易經也多有研究並對其中的辯證法有極高造詣和評價,對諸子百家也瞭如指掌多有讚譽;而以上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明的瑰寶,並且都是在儒家奴化思想的縫隙中所保存下來和倔強生長起來的,到了晚年,毛澤東就住在無數這樣的傳統典籍圍起來的書牆中。毛澤東對兩千年來阻礙了中華正統文明大發展的孔二犬儒學說嚴肅批判,號召打倒孔家店,解放人們的思想,破除中華民族的奴性,釋放中華民族的鬥爭天性,才能發揚光大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才能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因此好傳統派必然以毛澤東為師,相反以犬儒等同於唯一的中華文化的壞傳統派,只不過是想繼續扼殺諸子百家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對抗世界上各種進步文化的衝擊,以達到維護中國資改派官僚買辦的權貴資本主義統治。
七,毛澤東是關心工農和假關心工農的試金石。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毛澤東時代修建了近八萬坐水庫水塘,無數的灌溉渠,無數的機井,又建立了農業機械體系,化肥體系,用十多年的時間開展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和實驗,這些措施最終在七十年代末徹底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然而那個從粟裕手中搶了淮海戰役功勞並帶頭把粟裕整到而自己上台後不給粟裕翻案的人,發揚他貪天之功的卑鄙本性,言必稱自己分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那麼我們請問他,三農問題是怎麼來的?最近西南大旱,毛澤東時代修建的水利設施如果不被資改派故意廢棄,將能發揮多大的功效!毛澤東時代公開發動全國人民參與雜交水稻的實驗,通過人民群策群力,近百萬人的參與而培育了雜交水稻,而現在中國資改派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向外國資本開放轉基因主糧,把中華民族的生命線交給外國資本控制,拿十三億中國人民當資本寡頭的小白鼠,拿亡國滅種的風險來換取自己的利益。毛澤東建立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度,從制度上解決了人們失業問題,人們要麼是工人,要麼是農民,要麼是學生教師軍人,因此中國根本不需要建立所謂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主義本身就是社會保障體系!而當代中國,農民靠天吃飯,工人隨時面臨失業和下崗,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還有超過兩億人失業沒有生活保障。資改派罪惡滔天。
八,毛澤東是腦殘者和覺醒者的試金石。時至今日,中國憲法仍然規定,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然而不久前的大會上,這個國家最高層發出了“窮人仍然是國家的大多數”“關注弱勢群體”的聲音。聽到這話,你是不是覺得被人賣了?改開三十年,號稱為人民服務的特色理論居然把自己的主人——人民變成了大多數是窮人的弱勢群體,而高舉特色理論的僕人們卻成了富裕的強勢群體,爬到了人民的頭上。你還會誇那個號稱是“人民的兒子”的會賺錢嗎?你還會誇這些反毛的強勢群體們會賺錢嗎?官權和金權強勢群體們反毛,不正是因為毛澤東阻礙了他們升官發財嗎?而他們所有的榮華富貴不正是從十三億弱勢群體們身上榨出來的嗎?強勢群體害怕的不正是十三億弱勢群體信仰毛澤東嗎?毛澤東這就是腦殘者和覺醒者的試金石。信仰毛澤東的弱勢群體就會覺醒,被官權和金權精英欺騙而咒罵毛澤東的弱勢群體,就是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的腦殘垃圾。
九,毛澤東是是人民知識分子和反動知識分子的試金石。毛澤東說“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而這句話被反動知識分子們故意刪減掉作為前提的第一句,到處宣揚毛澤東壓制知識分子。然而事實教育人們,在資改派路線下,知識越多越反動已經成為人們刻骨銘心的感受。在房價,醫療,教育等等問題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們不斷忽悠和強奸民意,為資改派粉飾太平盛世,人們痛斥他們為“磚家,精蠅,叫獸”,轉基因主糧事件,方舟子和黃大昉等學者完全把中國人民當作小白鼠對待,不允許人民質疑和反對。而以錢學森同志為代表的走向人民路線的科學家,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學術成就,中國人民將永遠懷念他們。
由於毛澤東在無數社會問題上的試金石地位,迫使全世界所有以剝削勞動者實現個人升官發財的官權主義者金權主義者賊喊捉賊,日復一日地攻擊,污衊,否定,妖魔化毛澤東,謠言公司總經理搞形左實右餓死了人,推到毛澤東身上;修正主義者及其家人和追隨者率先在文革中發動大面積的長期武鬥和打砸搶,也推到毛澤東身上;把毛澤東思想說成集體智慧,把毛澤東的功勞搶到自己頭上,卻把自己的錯誤推給毛澤東一個人。社會現實並不以資改派的意志為轉移,資改派的倒行逆施,造成越來越多的尖銳矛盾,而這些問題只要出現,就必然不斷地證明著毛澤東的試金石地位。
作者:恆旭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3-23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9399.html
三十年的現實正在不斷證明毛澤東的試金石地位
一,毛澤東是檢驗真自由派和偽自由派的試金石。自由主義理論中的不可置疑的天條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由競爭的勝利者就是存在正義的”。毛澤東一生中參與了無數競爭,幾乎都是以弱勝強,把花生米蔣介石踩在腳下,把日本鬼子的百萬主力軍隊困在敵後根據地,把美國軍隊打回三八線,把印度軍隊打回阿三原形,把蘇聯百萬大軍打到不敢動彈,用小小的乒乓球尼克松和基辛格轉到中國登門通好,在這些競爭中,毛澤東都是競爭的勝利者;因而,根據新自由主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由競爭的勝利者就是存在正義的”的天條,毛澤東必然得到真正的自由主義者的崇拜和尊重;凡是自我標榜是自由主義者而又咒罵和妖魔化毛澤東的,就是不承認“自由競爭勝利者存在正義”的不可否定地位,即是偽自由派,比如茅於軾,吳敬璉等美國鸚鵡和李悔之等街頭流氓。
二,毛澤東是真民主和偽民主的試金石。毛澤東對黃炎培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真民主,必須以人民享有真自由為前提,真自由必須以人民享有真平等為前提。因此,毛澤東首先建立了人民享有真平等地位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度,又號召人民真正自由地行使“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監督權力,希望人人真正地起來負責,與官權主義和金權主義進行時時刻刻的鬥爭。而西方和中國的假民主者認為,勞動者在沒有平等的經濟地位前提下,就可以擁有自由和民主。他們甚至在法律和形式上假設勞動者與資本家和政治精英是平等。在這個前提下,勞動階級只能成為金權精英和官權精英們隨意忽悠隨意誤導的工具。西方資本主義的一切民主學說,無不建立在這個假設平等的理論沙灘上,只能是偽民主。倘若是美國是真實的民主,美國金融危機從何而來?正是由於美國人民事實上不享有平等的經濟地位,所以無法監督資本的貪婪和政治精英的欺騙,才導致資本主義無法解決經濟危機。
三,毛澤東是真和平發展與假和平發展的試金石。毛澤東開創前無古人的三個世界理論,支持和帶領亞非拉窮哥們愣是在美蘇爭霸之下,為發展中國家贏得了和平發展的勢頭。中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正義力量和和平力量的發源地。而這種和平發展必須要自己的強身健體才能維持,與美帝蘇修這種豺狼共處一個世界,自己不強健不鬥爭沒有骨氣和傲骨,靠乞求美蘇恩賜能夠帶來和平發展嗎?而當代的和平發展,建立在韜光養晦裝孫子抱大腿的奴才心理之上,自己先自廢武功,把運十大飛機強行下馬,數百個已經取得實際成果的重大軍工重工技術廢止,擱置二十年核試驗,尤其可笑的是號稱裁軍一百萬的同時又建立了專門防範人民的近百萬三十多個軍的武裝警察部隊,既然是和平發展,為何建立百萬武警?可見資改派根本不相信存在和平發展,他們對外投降對內防範,以穩定壓倒一切阻止人們對改革進行批評和否定。毛澤東的和平發展對像是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自然不需要百萬武警維穩,天安門前一年到頭群眾運動不斷也不怕,而資改派的和平發展只是用權力壓制和防範人民,為了自己升官發財,奧運禁賣菜刀,兩會七十萬警力護駕已經是空前絕後的惡行。
四,毛澤東是真全球化和假全球化的試金石。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寫道: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國際主義就是勞動階級的全球化。勞動階級的全球化不以利潤為目的,而以最終消滅剝削為目的。在全球範圍內消滅了剝削,才能避免非洲飢餓大陸的出現,避免拉美惡性循壞的出現,避免當代中國陷入廉價加工廠的殖民地型經濟和房奴醫奴孩奴學奴的奴隸型經濟二元經濟結構出現,使全世界絕大部分人口能夠享有全球化的發展結果。而當前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恰恰是造成以上人間悲劇的原因,因為資本全球化只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富饒的非洲大陸在五十年前尚能自給自足,而今天卻陷入飢餓餓殍遍野?資本主義全球化罪惡滔天!因此毛澤東努力推行國際主義,對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這才是人類歷史所需要的真正全球化。而當代的中國祇是資本全球化體系中無人同情無人尊重的最悲慘的苦力角色。
五,毛澤東是真創新和假創新的試金石。毛澤東終其一生都在創新,蘇聯城市起義在中國行不通,毛澤東就搞了前無古人的創新——游擊戰爭;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打不贏,毛澤東就搞了前無古人的創新——敵後戰爭;建設社會主義不照搬蘇聯模式,就搞了前無古人的人民公社和鞍鋼憲法;搞民主政治不照搬資本主義直選形式民主,就搞了“四大”直免權大眾民主;搞憲法,不照搬西方金權憲法和蘇聯官權憲法,就搞了前無古人的消滅官權和金權的七五民權大憲章。而當代中國所謂創新,分田單幹只是兩千多年來一直存在的歷史剩飯,民營企業家不過是資本家的一張二皮臉,先富論更可笑,試問哪個剝削社會不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解放前的大地主大資本家那個不以好貓自居?復辟數千年一直存在的舊社會常態,如果叫做創新,那就是指鹿為馬的趙高所為。
六,毛澤東是好傳統派和壞傳統派的試金石。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先秦文明光芒萬丈。而犬儒卻根據自己需要將中華文化變成了實用主義的垃圾桶,從而扼殺了無數的傳統優秀文化。毛澤東一生鍾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而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及其痛恨。毛澤東詩詞天下無雙,詩比盛唐,詞壓兩宋,元曲爛熟於心,又是京劇頂級發燒友,紅樓夢翻爛,孫子兵法翻爛,容齋隨筆也翻爛,甚至連中華文明源頭的易經也多有研究並對其中的辯證法有極高造詣和評價,對諸子百家也瞭如指掌多有讚譽;而以上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明的瑰寶,並且都是在儒家奴化思想的縫隙中所保存下來和倔強生長起來的,到了晚年,毛澤東就住在無數這樣的傳統典籍圍起來的書牆中。毛澤東對兩千年來阻礙了中華正統文明大發展的孔二犬儒學說嚴肅批判,號召打倒孔家店,解放人們的思想,破除中華民族的奴性,釋放中華民族的鬥爭天性,才能發揚光大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才能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因此好傳統派必然以毛澤東為師,相反以犬儒等同於唯一的中華文化的壞傳統派,只不過是想繼續扼殺諸子百家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對抗世界上各種進步文化的衝擊,以達到維護中國資改派官僚買辦的權貴資本主義統治。
七,毛澤東是關心工農和假關心工農的試金石。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毛澤東時代修建了近八萬坐水庫水塘,無數的灌溉渠,無數的機井,又建立了農業機械體系,化肥體系,用十多年的時間開展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和實驗,這些措施最終在七十年代末徹底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然而那個從粟裕手中搶了淮海戰役功勞並帶頭把粟裕整到而自己上台後不給粟裕翻案的人,發揚他貪天之功的卑鄙本性,言必稱自己分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那麼我們請問他,三農問題是怎麼來的?最近西南大旱,毛澤東時代修建的水利設施如果不被資改派故意廢棄,將能發揮多大的功效!毛澤東時代公開發動全國人民參與雜交水稻的實驗,通過人民群策群力,近百萬人的參與而培育了雜交水稻,而現在中國資改派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向外國資本開放轉基因主糧,把中華民族的生命線交給外國資本控制,拿十三億中國人民當資本寡頭的小白鼠,拿亡國滅種的風險來換取自己的利益。毛澤東建立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度,從制度上解決了人們失業問題,人們要麼是工人,要麼是農民,要麼是學生教師軍人,因此中國根本不需要建立所謂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主義本身就是社會保障體系!而當代中國,農民靠天吃飯,工人隨時面臨失業和下崗,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還有超過兩億人失業沒有生活保障。資改派罪惡滔天。
八,毛澤東是腦殘者和覺醒者的試金石。時至今日,中國憲法仍然規定,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然而不久前的大會上,這個國家最高層發出了“窮人仍然是國家的大多數”“關注弱勢群體”的聲音。聽到這話,你是不是覺得被人賣了?改開三十年,號稱為人民服務的特色理論居然把自己的主人——人民變成了大多數是窮人的弱勢群體,而高舉特色理論的僕人們卻成了富裕的強勢群體,爬到了人民的頭上。你還會誇那個號稱是“人民的兒子”的會賺錢嗎?你還會誇這些反毛的強勢群體們會賺錢嗎?官權和金權強勢群體們反毛,不正是因為毛澤東阻礙了他們升官發財嗎?而他們所有的榮華富貴不正是從十三億弱勢群體們身上榨出來的嗎?強勢群體害怕的不正是十三億弱勢群體信仰毛澤東嗎?毛澤東這就是腦殘者和覺醒者的試金石。信仰毛澤東的弱勢群體就會覺醒,被官權和金權精英欺騙而咒罵毛澤東的弱勢群體,就是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的腦殘垃圾。
九,毛澤東是是人民知識分子和反動知識分子的試金石。毛澤東說“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而這句話被反動知識分子們故意刪減掉作為前提的第一句,到處宣揚毛澤東壓制知識分子。然而事實教育人們,在資改派路線下,知識越多越反動已經成為人們刻骨銘心的感受。在房價,醫療,教育等等問題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們不斷忽悠和強奸民意,為資改派粉飾太平盛世,人們痛斥他們為“磚家,精蠅,叫獸”,轉基因主糧事件,方舟子和黃大昉等學者完全把中國人民當作小白鼠對待,不允許人民質疑和反對。而以錢學森同志為代表的走向人民路線的科學家,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學術成就,中國人民將永遠懷念他們。
由於毛澤東在無數社會問題上的試金石地位,迫使全世界所有以剝削勞動者實現個人升官發財的官權主義者金權主義者賊喊捉賊,日復一日地攻擊,污衊,否定,妖魔化毛澤東,謠言公司總經理搞形左實右餓死了人,推到毛澤東身上;修正主義者及其家人和追隨者率先在文革中發動大面積的長期武鬥和打砸搶,也推到毛澤東身上;把毛澤東思想說成集體智慧,把毛澤東的功勞搶到自己頭上,卻把自己的錯誤推給毛澤東一個人。社會現實並不以資改派的意志為轉移,資改派的倒行逆施,造成越來越多的尖銳矛盾,而這些問題只要出現,就必然不斷地證明著毛澤東的試金石地位。
新自由主義是醜惡現像的總根源
何新:所謂“中國經濟奇蹟”的五點成因
兼論新自由主義是醜惡社會現像的總根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i7w.html
(2010年3月10日)
(1)
近十年來所謂“中國經濟奇蹟”的形成秘密在於以下幾點:
1.保持長期社會穩定。
2.經濟體制改革釋放了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吸引了外資和技術。
3.鼓勵外向出口政策,中國產品得以推向全世界。正是外向型經濟政策打破了中國自身的資源困鎖,出口業帶來的就業機會,也緩和了中國龐大人口造成的巨大就業壓力。
4.中國的管制外匯制度,使外貿美元得以積存在中國政府手中。甚至,外部進入中國試圖進行金融洗劫的資金(所謂“熱錢”),也被強制結存。這些熱錢不僅難以達到發動金融戰爭的目的,反而成為被中國政府控制下的外匯儲備。
5.通過外貿及外資流入而產生的巨額外匯(儲備),使中國政府獲得強有力的金融槓桿。這一巨額外匯儲備資源,實際是中國對內從事巨額非計劃投資而目前尚未產生爆炸式通貨膨脹的強大金融支撐。
以上五點,可以概括所謂“中國經濟奇蹟”發生的基本原因。
換句話說,以上五點原因的改變,則將使“中國奇蹟”成為泡沫而幻滅。
(2)
必須指出,20年以來流行一時的“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所一直鼓吹的全面“私有化”和“唯利潤至上”方針,對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並未造成積極意義,相反卻製造了國企大規模破產以及極其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不僅對中國的未來埋伏下了重大的社會安全問題,也造成了諸多罄竹難書的毀滅性社會後果。
近十幾年來,不僅成千上萬的弱勢工人群體由於國企改製而被迫下崗失業、失去養老醫療等福利保障;以致近年來流毒中國的三鹿毒奶、食用地溝油等毒化社會的事件,瀋陽動物園私營化後老虎被餓斃而賣骨,國家體育事業走市場經營化路線後“俱樂部化”——私有化股份化從而成為以賭球謀取暴利的“生意”,以及由於社會醫療市場化、產業化,醫療機構成為牟利組織而發生近期山西被曝光的偽劣過期疫苗毒命事件等等、等等;究所有這些社會惡現像的總根源:無不與新自由主義的鼓吹下,企業及體制實行私有化轉製或股份化後,私營企業老闆和有關部門官員奉行唯利是圖的原則,肆無忌憚地貪婪、貪瀆,為個人牟利而無所不用其極有關;而國家則奉行所謂“服務型”政府論幾乎完全放棄市場監管。
以牟利(即所謂“經濟效益”)為最高原則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唯利主義倫理學意識形態禍國殃民,是中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社會黑暗種種醜惡世態及現像的總根源——已經到了從理論和現實兩方面對其進行清算的時候了!
否則,只怕明日之中國,國將不國!
兼論新自由主義是醜惡社會現像的總根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i7w.html
(2010年3月10日)
(1)
近十年來所謂“中國經濟奇蹟”的形成秘密在於以下幾點:
1.保持長期社會穩定。
2.經濟體制改革釋放了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吸引了外資和技術。
3.鼓勵外向出口政策,中國產品得以推向全世界。正是外向型經濟政策打破了中國自身的資源困鎖,出口業帶來的就業機會,也緩和了中國龐大人口造成的巨大就業壓力。
4.中國的管制外匯制度,使外貿美元得以積存在中國政府手中。甚至,外部進入中國試圖進行金融洗劫的資金(所謂“熱錢”),也被強制結存。這些熱錢不僅難以達到發動金融戰爭的目的,反而成為被中國政府控制下的外匯儲備。
5.通過外貿及外資流入而產生的巨額外匯(儲備),使中國政府獲得強有力的金融槓桿。這一巨額外匯儲備資源,實際是中國對內從事巨額非計劃投資而目前尚未產生爆炸式通貨膨脹的強大金融支撐。
以上五點,可以概括所謂“中國經濟奇蹟”發生的基本原因。
換句話說,以上五點原因的改變,則將使“中國奇蹟”成為泡沫而幻滅。
(2)
必須指出,20年以來流行一時的“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所一直鼓吹的全面“私有化”和“唯利潤至上”方針,對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並未造成積極意義,相反卻製造了國企大規模破產以及極其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不僅對中國的未來埋伏下了重大的社會安全問題,也造成了諸多罄竹難書的毀滅性社會後果。
近十幾年來,不僅成千上萬的弱勢工人群體由於國企改製而被迫下崗失業、失去養老醫療等福利保障;以致近年來流毒中國的三鹿毒奶、食用地溝油等毒化社會的事件,瀋陽動物園私營化後老虎被餓斃而賣骨,國家體育事業走市場經營化路線後“俱樂部化”——私有化股份化從而成為以賭球謀取暴利的“生意”,以及由於社會醫療市場化、產業化,醫療機構成為牟利組織而發生近期山西被曝光的偽劣過期疫苗毒命事件等等、等等;究所有這些社會惡現像的總根源:無不與新自由主義的鼓吹下,企業及體制實行私有化轉製或股份化後,私營企業老闆和有關部門官員奉行唯利是圖的原則,肆無忌憚地貪婪、貪瀆,為個人牟利而無所不用其極有關;而國家則奉行所謂“服務型”政府論幾乎完全放棄市場監管。
以牟利(即所謂“經濟效益”)為最高原則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唯利主義倫理學意識形態禍國殃民,是中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社會黑暗種種醜惡世態及現像的總根源——已經到了從理論和現實兩方面對其進行清算的時候了!
否則,只怕明日之中國,國將不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