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將《資治通鑑》讀了一十七遍
作者:盧志丹 著
文章發於:http://www.wyzxsx.com
本文摘自《毛澤東品國學》,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09年10月出版
更新時間:2010-3-6
該文內容主要是毛澤東和他的護士孟錦雲的對話讀後很有現實意義的。
原文:http://book.ifeng.com/shuzhai/detail_2010_02/20/350235_0.shtml
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講,他將《資治通鑑》這部300多萬字的史書讀過一十七遍。這真是一件領人驚訝的事!
1956年,由當時的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資治通鑑》包括隨文加入的胡三省注,就是根據毛澤東提議,組成標點委員會,由顧頡剛等21位專家通力合作,重新點校後排印出來的,這個點校本一印再印,發行量很大。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1019--1086年,立志要寫出部內容有"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用,形式有簡明扼要之長的通史。他於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將自己編成的從戰國到秦亡這一段歷史的編年體《通志》八捲進呈英宗,得到英宗的讚賞和支持。英宗鼓勵他繼續編下去,給他配備了幾名得力助手,專門設置了書局,並賜書名《歷代君臣事蹟》。第二年1067年,神宗繼位,以其所編具有"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之意",用新賜書名曰《資治通鑑》。
司馬光前後用了19年的時間,終於在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即司馬光去世前兩年,將遍好的《資治通鑑》全書呈報宋神宗。元佑元年1086年9月,司馬光病逝;同年十月,宋神宗敕命將校定的《資治通鑑》書稿予以刻印。可以說,司馬光傾其畢生精力,一絲不苟地完成了這部巨著。他在《進書表》中稱"臣之精力, 盡於此書."實屬記實之辭。
《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逐年記載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這1362年間發生的大事。除採用正史資料外,還博採雜史222種以上。書中記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祥而不亂。因此,這部遍年體史書,體大思精,不但史料充實,而且文筆生動。特別是它的時間概念極為明確具體,讓人愛看,看了還想看,又很耐看,其魅力是經久不衰的。
1912年,年方19歲的毛澤東在一連投考實業;法政;商業幾個專門學校都不滿意而自動退學後,報考湖南省立高等中學,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被教育專家符定一錄取。符定一對毛澤東十分器重,特地借給他一部《資治通鑑》。毛澤東反復閱讀,由此開始奠定了解中國歷史的基礎,也激發了他對《資治通鑑》的濃厚的興趣。
據毛澤東的護士孟錦雲回憶(毛澤東生前戲稱她為"孟夫子".):毛澤東的床頭總是放著一部《資治通鑑》,這是一部被他讀破了的書。有不少頁都是用透明膠貼住,這部書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閱讀的印跡。
有一段時間,毛澤東讀《資治通鑑》,真是入了迷。他一讀就是半天,累了,翻個身,又讀了好幾個小時,這樣持續了好長時間。毛澤東讀書的那種全神貫注的神態,讓孟錦雲終生難忘。
毛澤東還勸孟錦雲讀一讀《資治通鑑》,並且送給她一本介紹《資治通鑑》的小冊子作為入門讀物。在讀了這本小冊子後,孟錦雲請教毛澤東說:
"這部書叫《資治通鑑》,是讓統治者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照照自己,可為什麼不從有史以來就寫,而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呢?"
聽到這個提問,毛澤東的眼睛一亮,顯出異常高興的神情,笑著對小孟說:
"這個問題提得好,孟夫子真是動了腦筋。看來,你是嫌這面鏡子不夠大,怕照得不夠全面。其實,這面鏡子已經不小了,統治者如果認真照一下的話,恐怕不會一點益處都沒有的。如書裡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讚賞,並據此得出了結論,治國就是治吏。如果臣下個個寡廉鮮恥,貪得無厭,那非天下大亂不可。”
孟錦雲說:"主席,您講的這個意思我明白,歷史確實是一面鏡子,可是為什麼不從頭寫起呢?從頭寫起不是更完整嗎?"
毛澤東說:"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烈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是司馬光認為發生了一件大事。”
孟錦雲說:"這一年有什麼大事?我學過的歷史書上,怎麼沒講到?"
毛澤東說:"這年,週天子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要緊,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了,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選擇這一年的事件為《資治通鑑》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鑑》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週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事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樑不正下樑歪嘛。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你上面敢胡來,下面憑什麼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孟錦雲說:"為什麼從這年開始我明白了,可為什麼只寫到五代就停止了呢?"
毛澤東說:"有人說.這是由於宋代自有國史,不依據國史,另編一本有困難。我看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編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說,也可以叫做不敢說,不好說的事大抵是大敢說的事,所以歷代編史書,本朝寫本朝的大抵不實,往往要由後一代的人去寫。”
孟錦雲又說:"《資治通鑑》裡寫了不少皇帝,有些皇帝糊塗的很,可他還當皇帝,真讓人不可思議."
毛澤東說:"中國的皇帝很有意思,有的皇帝很有作為,有的皇帝簡直就是糊塗蟲,可那是沒有辦法的事。皇帝是世襲的,只要老子是皇帝,兒子再糊塗也得當皇帝,這也怪不得他,生下來就是皇帝嘛。還有兩三歲就當皇帝,當然要鬧笑話。他那個皇帝好當得很,什麼事都有人替他辦噢。”
孟錦雲說:"那種皇帝當然好當,誰都能當。三歲就當皇帝,真是荒唐。”
毛澤東說:"中國歷史上有三歲的皇帝,但沒見過三歲的娃娃拉著車滿街跑,六歲也不行。你說當皇帝與拉車哪個更難啊?皇帝糊塗,當然大臣們就糊來,就拼命地搜刮老百姓。老百姓不服就要鎮壓,那方法殘酷得很,《通鑑》上就有這樣的記載。當時有一種刑罰,把人的肚子打開,拖著犯人的腸子走。暴政到了這種程度,老百姓忍無可忍了,就造反,鎮壓不下去,就完蛋。”
孟錦雲又向毛澤東請教一個問題:"王安石與司馬光既是對手又是朋友.這是怎麼回事?"
毛澤東說:"這兩個人在政治上是對手,王安石要變法,而司馬光反對。但在學問上,他倆還是好朋友,是相互尊重的。他們尊重的是對方的學問,這一點值得我們學,不能因政見不同,連人家的學問也不認帳了。”
孟錦雲說:"為什麼那麼一部大書,寫政治軍事的那麼多,寫經濟文化的那麼少呢?"
毛澤東說:"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傑出的政治家大多數是軍事家。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代,不懂的軍事,你那個政治怎麼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的。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給《左傳》起了個名字,叫做'相砍書',可它比《通鑑》裡寫戰爭少多了, 沒有《通鑑》砍得有意思,《通鑑》是一部大的'相砍書'。”
孟錦雲說:"'砍相書',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戰爭吧?"
毛澤東說:"《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辮證法。它要幫助統治階級統治,靠什麼?能靠文化?靠作詩寫文章嗎?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行。我看古人說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
孟錦雲請教道:"古人這麼說,現代人也這麼說,為什麼秀才就不行呢?"
毛澤東說:"因為秀才有個通病,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向來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二是秀才誰也看不起誰,文人相輕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書坑儒,以為燒了書,殺了秀才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傳下去,天下永遠姓秦。結果是'坑灰末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這些文化不高的人,帶頭造反了。”
但毛澤東又說:"沒有秀才也不行,秀才讀書多,見識廣,可以出謀劃策,幫助取天下,治理國家,歷代的明君都離不開秀才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