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之惑乃香港之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heaf.html
2010-03-10
盧麒元
他們原本應該拼搏在商場的。現在,他們卻湧入了街頭。
香港的八零後生不逢時。他們從步入社會那天起,就希望渺茫。
以“九七”回歸為分界,香港徹底步入了貴族化社會。所有資源均被高度壟斷。以高官為縱,以富豪為橫,香港構築了事實上的“井田制”。香港變成了“貴族”的天堂。可以肯定,這裏絕對不是年青人的天堂。這塊土地上,已經基本上沒有創業或創新的機會了。香港返古了。
然而,數以百萬計的香港八零後必須生活在這裏。他們中大多數人天生而為平民。同時,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他們絕對不會匍匐在“貴族”腳下,成為二十一世紀的被施捨的新奴隸。他們可以做什麼呢?他們只能走上街頭。並且,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香港沒有機會嗎?原本有的。一九九七年是有的。二零二二年也是有的。多少人在大聲地呼喊啊!但是,有人就是不願意聽見。那些人已經決定選擇放棄。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對這些人而言這是不錯的選擇。放棄了發展,就能保持不變,就可以保持既得的貴族生活。有時間的話,去看一看筆者十年前留下的文字,去看一看筆者那封致特首的公開信。歷史的報應真是一絲也不爽。
天真和幼稚有時候是很時髦的。
比如港府關於國際金融中心的自豪。國際金融中心只能產生於大規模國際貿易,國際中心從來都是國際貿易結算的產物,國際金融中心也可以因為國際貿易結算完結而消失。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當中國門戶開放了以後,誰還繼續“跳”香港這個“窗戶”呢?如果,大家不跳“窗戶”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如何保障呢?難道學習人家做洗黑錢中心嗎?筆者已經懶得評價特首報告和香港預算案了,舊作業連續抄襲了12遍,看了讓人昏昏欲睡。古老的童話故事,騙一騙同樣天真的中國管理層還是可以的。遺憾的是,那會貽誤子孫,會成為國際笑柄的。
可不可以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呢?當然可以!
筆者曾在 曾蔭權先生第二次當選特首時寫過一封致特首的公開信。曾先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曾準備安排見面詳談。遺憾的是,由於特殊原因最終被取消了。
筆者的建議很簡單:用十年時間,將香港建設成為華文資訊產品製造中心、貿易中心、結算中心。以此為契機,將香港建設成為世界級的資訊產品製造、貿易、結算中心。請注意,筆者這裏強調的是資訊產品,而不是資訊設備。
當年,李嘉誠先生發展3G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筆者就曾著文指出,李先生是搞“高速公路”的高手,卻不是搞“物流”的高手,3G的問題要害不在於硬體設備,而在於內容供應。要成為頂級的內容供應商,那還需要更為艱辛的努力。從那時候起,筆者就認定,誰能控制資訊產品的內容供應,誰就會成為未來諮詢產業的王者。而這種事情,僅僅靠李嘉誠先生一個人努力是不夠的。李嘉誠先生非常努力,他迅速地、大量地收購各種媒體資源(資訊製造業)。但是,一個人的能力終歸是有限的。香港政府原本是可以在這個領域大有作為。這將開闢香港新興產業,並為香港開創一個的嶄新未來。
香港發展資訊產業的比較優勢無與倫比。首先,溫和寬鬆的政治環境,是資訊產品自由創造的絕佳條件;其次,獨特的語言優勢,國語、英語暢通無阻,簡體字、繁體字暢通無阻;最後,舒適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是資訊產品製造者夢寐以求的生活選擇。此外,香港已經有國際水準的資訊產品交易中心了。每年的圖書展銷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政府只是需要作出制度安排和政策配合就足夠了。第一,對資訊從業人員的移民和工作簽證給與特殊便利;第二,對諮詢公司的創立和運行給與特殊便利;第三,政府開發新的諮詢產業園區,降低租金,減免稅負,小額貸款等等。第四,港府應努力打通本港資訊產品進入大陸的管道。
全球資訊產品消費已經超過5萬億美元水準。華文資訊產品消費應不低於1萬億美元水準。香港足以在此領域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香港政府仰賴的顧問和學者們卻不厭其煩地兜售四大支柱產業之類的陳芝麻爛穀子。香港的高官們安享奢華而不思進取。香港的民意代表們精于表演而毫無建樹。只有個別眼光獨到的商人在孤軍奮戰。
筆者很擔心,臺灣的那群笨蛋一旦不搞內訌了,他們將迅速全面佔領華文資訊產業。就算臺灣人繼續內訌,大陸的資訊產業也會迅速地崛起,如果不是政治羈絆,十年之內足以一統天下。那時的香港只能是望洋興嘆了!
香港政府的不作為,後果是嚴重的。一個社會失去了發展方向,年輕人就會失去奮鬥目標。年輕人的理想一旦破滅,他們就會由創造者變成破壞者。
香港八零後的年輕人沒有做錯什麼。他們與他們的前輩相比,一點兒也不遜色。他們其實很無奈,他們其實很受傷。大家沒有必要繼續說三道四了。真正的問題不是年輕人的問題。真正的問題甚至也不是民主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香港應該如何發展經濟。這才是香港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港府,涉及到民意代表,也涉及到每一個市民。
已經到了徹底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注:此文发表于《信报财经月刊》第三百九十六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