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每升值1%,中國國際資產自動減少1600億——
何新: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真正用意
(2010年3月1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hj0q.html
【一網友對本文的精辟回帖】何新這文章的意思簡單說其實就是:中國銀行原來用8塊錢人民幣換一美元買進的美元資產,在人民幣升值50%後,只能按照4塊錢換一個美元的比例賣掉。這賠本不賠本?因為外彙總資產已經達到2.4萬億美元規模(注:為收購這筆資產國家已經支付將近20萬億人民幣),所以交易總虧損將接近10萬億人民幣以上。
——你們說這麼簡單一筆賬,中國人咋就算不清楚啊?
--------------------------------------------------------------------
【正文】
據有關報道:4月15號,是美國財政部決定中國是否操縱彙率的最後期限日,中國將會如何行動令人關注。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應趕在這個期限之前調整彙率。但多數經濟學家則感到對此舉之利弊很難做出明確的判斷。
1
有必要先談點有關彙率的基本知識:彙率是一種貨幣對其他貨幣的交易價格。彙率反映的是一種貨幣的國際幣值。
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各國貨幣有“硬通貨”與“軟通貨”之分。所謂“硬通貨”即可以直接對他國貿易進行結算、支付的國際貨幣,相當於黃金,因此稱做“硬通貨”。
所謂“軟通貨”,則是必須與“硬通貨”相交易,兌換成硬通貨後才有結算和支付力的貨幣。
美元是目前世界貿易體系中主要的硬通貨,是黃金以外主要的國際通行貨幣。所謂人民幣升值,主要是人民幣對於美元的升值。
人民幣至今在國際多數地區仍然屬於軟通貨。換句話說,在進行的國際貿易中,人民幣必須兌換為硬通貨後,才具有支付能力。
在中美經濟往來中,人民幣必須結算為美元後,才能成為結算貨幣而具有支付能力。中國國家所持有的美元資產,都是國家銀行支付人民幣而購買的。人民幣高幅升值,對這些美元資產,將造成極其重大的國民經濟損失!
這個問題絲毫不難判斷,本來應當只是一種常識!
2
中國外彙儲備的70%—80%是美元。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意味著:
(1)人民幣在美國市場的名義購買力增強,可以多買到一些美國願意賣給中國的商品。
(2)同量人民幣可以換得比以前更多量的美元。
但是:(3)中國目前外彙儲備約2.4萬億美元。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則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即對人民幣貶值1%,中國的國家外彙儲備雖然名義價值仍為2.4萬億美元,似乎沒有減損,但實際幣值對人民幣則將自動減損1%即240億美元,相當於損失1600億以上的人民幣。
(4)由於中國2萬多億國家外彙儲備中的60%以上,購買了大量的美國資產——美國國債及其他債券、證券,總額約為1.5萬億美元。這些債券均用人民幣折合美元後購買而且始終以美元估值——不要忘記,這些美元資產都是中國銀行已經支付人民幣購買的,因此,其實際資產量將因人民幣升值及美元貶值而發生大幅度縮水。
美國政府聲稱,人民幣幣值目前被低估40%—50%以上。這就意味著,美國將施壓要求人民幣最終升值40%—50%。這樣一來,中國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將自動減少40%——50%,即每一萬億美元資產自動縮水4000億——5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國民資產至少損失3萬億人民幣以上。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國家去年GDP總額33萬億人民幣的10%。在這個數字面前,所謂“保7”、“保 8”之舉還有任何意義嗎?
[注:據美國財政部3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及其他債權,總量在1.5萬億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幣升值4%,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將損失600億美元。如果升值40%,中國將損失 6000億美元,即4萬億人民幣。]
3
所以在本質上,美元升值根本不是一個什麼“貿易平衡”問題。所謂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彙率被中國政府操縱和低估的問題,純粹是美國蓄意制造的一個聲東擊西的假問題。中美彙率之爭的焦點不在貿易,決定者不應在商務部,真正的戰略性焦點是在外彙管理局管理的中國國家美元資產上。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美元對人民幣債務的實際幣值將自動減損一半。這才是美國國會兩黨130名議員史無前例地聯署上書,要求人民幣立即高幅升值的根本原因和真正原因。
在人民幣升值40%——50%以後,由於美元債務對人民幣自動減少近萬億美元,而美國政府即可對世界增發一萬億美元的國債來挽救美國經濟。由此所引起的國際通貨膨脹後果和美元對其他貨幣的貶值後果,將大大地減弱。此事關系美國國家的重大利益,也是當前這場中美彙率戰的真正現實意義所在!
除此之外,美國逼迫要求人民幣升值,還有一石多鳥的以下效果:
(1)抑制中國產品出口,
(2)促進中國國內通脹,
(3)使中國國內銀行及政府以人民幣計價的公共累積債務對美元自動升值。
上述政策招招均是經濟殺手锏,有劍劍見血封喉的效果,足以斷送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命脈,其用心之險惡令人發指!而中國國內經濟學人由於對國際金融問題的無知,對人民幣升值問題所帶來的經濟後果之麻木,則令人不禁更為齒冷!
[參考事件:3月8日,冰島全民公決,以壓倒性優勢否決了政府議案:拒絕為破產的冰島國民銀行償還英國和荷蘭兩國儲戶債務39億歐元——其額度僅僅約60億美元。而中國人呢,對人民幣升值後中國國民外彙資產千萬億以上的巨大損失,則不僅全體茫然無知,而且似乎完全麻木不仁!這才是真正可悲的國民悲劇!]
-----------------------------------------------------------
【附錄*背景資料與評論】
美國議員叫陣中國:“我們就是要強迫人民幣升值”
4月15號這個美國財政部決定中國是否操縱彙率的最後期限正在臨近,中國將會如何行動令人關注。一些專家認為,中國趕在這個期限之前調整彙率的機率增加。但也有專家感到很難做出明確的判斷。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向前移動。從現在到4月15號美國財政部發表國際彙率報告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這個報告中,財政部將沒有任何回旋余地,必須明確表示它是否認定中國操縱了彙率。
財政部現在面臨強大的國內政治壓力。如果認定中國是彙率操縱國,它對美中雙邊的經貿關系,甚至整個雙邊關系都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如果認定不是,財政部也需要給國會做出合理的交待。
分析人士在這個時候把目光轉向了中國,期待北京能夠在這個關鍵時刻采取某種行動來化解這一僵局。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認為,中國有可能會趕在最後期限之前通過小幅貨幣升值來避免被認定為貨幣操縱國。
包道格在接受該基金會內部刊物采訪的時候說,“從我們從中國金融管理當局那裡得到的一些小但是重要的跡像看,他們已經進入適度調整人民幣幣值的過程。升值幅度要足以保證他們能夠在4月15號躲過被貼上操縱國的標簽。”包道格解釋說,這個升值幅度大約在3-5%之間。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師馬博文(Glenn Maguire)星期五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表示,盡管目前的政治環境非常不利於中國采取這類行動,但他依然認為,中國會在這個階段一次性升值5%到 10%。
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副總裁詹姆斯·多恩(James Dorn)是一位在美國政界有著廣泛人脈而又對中國彙率問題非常熟悉的專家。他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時候表示,今年情況跟過去很不一樣,很難判斷最後會出現哪一種情況。
他說:“中國領導人表示不會屈從於外來壓力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在最後期限之前升值人民幣就意味著向美國,特別是美國國會的壓力屈服。但是,從美國方面看,美國國會多少年來第一次對彙率問題如此認真對待,舒默等議員提出懲罰中國的議案,而且這個議案顯然比過去的相關議案得到了很多的支持。”
多恩表示,行政部門過去總是在極力避免把中國稱作彙率操縱國,但這次財政部做出這一認定的可能性顯著增加。多恩並不排除中國在4月15號之前采取升值的動作,也不排除財政部有可能會認定中國操縱了彙率。不過,他還特別強調,如果這兩種可能發生了,他都會感到相當意外。
原因是人民幣升值是勢在必行。多恩說:
“有三種途徑可以達到人民幣升值的效果。一是通貨膨脹。二是名義彙率的變化。三是生產率的提升。生產率的提升是有限的。中國當然都不喜歡通貨膨脹。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人民幣升值。”
多恩認為,彙率上調一次要比物價全面提升更可取。
加拿大BMO銀行的副總經濟師道格拉斯·波特顯然非常贊同多恩對人民幣升值趨勢的看法。他對美國之音說,人民幣幣值過低的問題不只是對美國構成了問題,對歐洲、加拿大,甚至不少亞洲國家都構成了問題,不升值是不行的。但是,最近一個星期形勢的變化降低了中國在4月15號之前調整彙率的可能。
波特說:“我認為,人民幣在一個月內升值的機率現在要比一個星期前減小了。原因很簡單,美國國會的動作已經把北京逼到了牆角。北京要是這樣做了,國內很難交待,這分明是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波特指出,美國在彙率上的立場一直比較微妙,直到上周末,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人民幣沒有被低估。他的話激怒了不少美國議員。舒默參議員就明確對溫家寶的說法做出了回應,說“我們就是要強迫你升值!”
--------------------------------------------------------------
彙率改變推動全球經濟動蕩
議員聯合上書奧巴馬,中國再次被推向了操縱彙率的風口浪尖。中國彙率改變,完全可能推動全球化的經濟動蕩。政治化的彙率問題背後,貿易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稅率的改變也許成為一石三鳥的良策。
3月16日, 美國130名國會議員,致信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和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掀開了糾葛中美之間彙率問題的蓋頭。130名議員要求奧巴馬政府在4月發布有關彙率操縱的定期報告時,把中國列為彙率操縱國之一,並呼吁對中國輸美產品征收反補貼稅。
美國版“公車上書”
美國經濟正處於“後危機時代”的調理修復期,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經濟衰退的趨勢,並沒有扭轉過來。前不久,盡管奧巴馬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可是對於美中兩國的貿易不平衡,絲毫無補,美中兩國還是各唱各的調,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朝野十分焦慮。
競選期間,奧巴馬的改革承諾多達500多項。在一年內,奧巴馬僅僅落實了47項承諾。在當選一周年之際,奧巴馬所領導的民主黨接連輸掉三場地方選舉, 他的支持率就職時是74%,到一周年的時候已跌至56%,成了二戰後就任一年內民意支持率下跌最快的美國總統。“巨大的期待遭遇殘酷的現實,目標太多卻力不從心。”奧巴馬不得不多次承認兌現變革承諾“有難度”。
美國財政部3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1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58億美元。加上中國持有的美國其他債權,總量應該在1.5萬億美元左右,中國仍是美國最大債權國。與此同時,中國香港1月份減持21億美元美國國債。聯想到希腊主權債務危機,中國一旦持續拋售美國主權債,奧巴馬政府不允許美國淪落為世界第二,自然不能讓美國主權債發生危機。
正是在這樣的大形勢下,130名國會議員聯名上書,儼然一個美國版的“公車上書”問世,彙率問題成為美國制衡中國拋售美國國債與遏制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張牌。
值得一提的是,這130名國會議員來頭不小。按照美國的選舉程序,都是普選出身,從某種意義上看,他們都是響當當的“民意領袖”。民眾信任的動搖,進而催生了社會的恐慌和極端主義,這種極端主義更是拷問著美國領導人平衡穩健的治國之術。
不要小看了這一幫子“民意領袖”,他們背後代表的是美國各方勢力。信件聯署人有90人來自民主黨,40人來自自由黨,並分散在30多個不同州份。他們呼吁貨幣政策報告將中國列為彙率操縱國,建議對中國彙率操縱問題采取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美國企業和員工同中方展開公平競爭,加速美國經濟復蘇乃至增長。“我以前從未見過國會議員們表現得如此踊躍,這一立場得到強大的聯合支持,而且時機已到。”國會議員蒂姆•瑞安(Tim Ryan)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中態度鮮明。
彙率調整影響全球
美國經濟問題中的 “雙赤字”,既是典型的美國消費大於生產經濟模式的結果,也是美國無力通過出口扭轉貿易赤字的繼續。奧巴馬上任後沒有能夠扭轉“雙赤字”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扭轉對華貿易赤字上遭到各種阻力和挑戰。
美中貿易失衡、美國貿易赤字,正如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所說,有其深層的結構性的原因。2009年,美國對中國產品發起13起反傾銷、反補貼和特保調查。中國也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轎車和越野車展開雙反調查。前些時候,美中兩國在輪胎、油井管等產品上,最後發展成征收懲罰性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的報復行為。
美中的貿易不平衡,經過了一年多的摩擦,得不到有效地解決。在美國對貿易不平衡采取了種種措施無效後,美國朝野開始失去耐心。試圖從彙率上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壓力下的奧巴馬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頻頻黑臉,奧巴馬自今年以來已經兩次在公開場合就提高人民幣彙率問題向中國施壓。在彙率問題上,中美兩國互不相讓,態度極為膠著。民意領袖的質疑令“危機”總統奧巴馬的經濟政策和對華政策雪上加霜。
美國議員在信中表示,把中國正式列為彙率操縱國之後,美國應當就人民幣彙率形成機制與中方展開談話,並發出信號,示意美方准備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提交正式申訴。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在美國的壓力下升值人民幣,經濟問題就變成了政治問題,甚至是國家主權問題。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是很難接受的。前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說:“政客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的態度愈強硬,只會讓升值的時間加倍延遲。”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稱,把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歸於一個國家貨幣政策是沒有道理的,建議中國“不要因西方國家的壓力,改變彙率政策。”
中方對彙率的態度也耐人尋味。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說,一國的彙率是由一國的經濟決定的,彙率的變動也是由經濟的綜合情況來決定的。在貿易問題上,中國主張協商,通過平等協商總會找到互贏或者多贏的渠道。
中國國內出現了多位財經高官高聲反對將人民幣彙率問題“政治化”, 人民幣彙率保衛戰業已打響。
事實上,通過彙率調整解決中美兩國貿易的失衡,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案。因為,人民幣升值對美元彙率的改變,不僅僅是中美雙邊的經濟關系,而且涉及全球多國的經濟關系。因為美元是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大起大落會直接影響到中國對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貿易。彙率的改變,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有可能迅速擴大成全球性的經濟動蕩。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亞洲各國或多或少都采用了與美元掛鉤的彙率體制。美中雙邊的彙率變化會影響世界的彙率市場。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彙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歐洲人普遍認為,中美彙率變化定會帶來歐元的彙率變更。
稅率調整一石三鳥
美中貿易不平衡有一個稅制上的原因。一國的稅收政策是一國經濟的調節器。目前兩國稅收政策的差異在美中貿易的不平衡中起到了一個“加速器”而不是“調節器”的作用。如果兩國不能就此好好協商出一個解決方案,貿易不平衡,不光不會縮小,還會繼續擴大。
兩國的稅收制度的差異不能忽視。由於美中兩國稅制的差別,貿易失衡不光沒有給美國政府帶來預期的財政稅收,還背了一身債。貿易失衡越大,美國政府稅收就越少,赤字也就越大。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要依靠美中兩國共同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共同協商出一個兩國進口和出口利益均等的雙贏“關稅協議”。
出口退稅是各國“雙反”的一個主要內容。長期以來,中國政府為了鼓勵出口,使用出口退稅這個很有效的經濟杠杆。但是,在對出口進行退稅的同時,並沒有相應給與進口商以同樣的退稅優惠。高達百分之十幾的進口增值稅,固然保證了國家稅收的穩定征收,但同時加大了進、出口稅收的“剪刀差”。一面是出口的退稅,一面是進口的增值稅的征稅。兩者的差異,勢必加大兩國貿易不平衡的速度。這種貿易失衡的稅制上的原因,必須重視,盡快解決。
中國可以采取靈活的稅率,如同像對東盟的零關稅政策,中國制定短時間的對美單方面優惠稅率,減免美國產品出口中國的進口稅和增值稅。從稅率上刺激美國產品的對華出口,或能使美中貿易的不平衡漸漸走向平衡。這種政策具有很大的主動性、靈活性和針對性。不像彙率調整會造成廣泛的深遠的影響,這種政策只在貿易不平衡的兩國間進行,影響的面很有限。可進可退,可長可短。
中國稅率的暫時性調整,可以促進美國產品的對華出口,使中國消費者獲得較為便宜的美國產品;可以逐漸縮小美中貿易不平衡的差距。貿易不平衡問題得到了解決,美國朝野也就失去打“彙率牌”的理由。可以說是一石三鳥。
(作者:羅慰年,旅美華人、“美恩財經”合伙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