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4日

瞭解標普500指數

瞭解標普500指數
2007-03-13 05:32:29

(舊金山訊)對於標普500指數,美國股市的投資者是不可能不熟悉的,但是真正瞭解這一指數的投資者恐怕並不很多。

表面上看起來,這一指數似乎只是一個平庸之輩的名片,代表的只是一種令人昏昏欲睡的策略,後者只能為投資者帶來和美國股市整體水平相當的回報,卻不能達成任何的突破。

然而事實上,這一指標看上去似乎已經是老氣橫秋,但是實際上,它仍然有自己活潑的一面。如果你是一位長期投資者,而你又擁有一支以標準普爾500 指數為藍本的傳統共同基金或者ETF;或者你是在投資一支大型股票基金,其長期目標就是超越這一指數,你顯然就有進一步瞭解該指數的必要,而你的發現必定 會令你大吃一驚。

首先,這一以全美市值最大500家企業股票編製而成的指數,其實是一個動力十足的群體,它們所反映的並不是美國經濟,而是全球經濟。

其次,指數的另外一個重大特點在於,市值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市值愈大的企業在指數中佔據的比重愈大。與此同時,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數的歷史回報中大約三分之一都是來自股息。

標普500指數常常會讓隨勢操作者丟面子。 1957年3月4日,標準普爾公司將分佈在四個不同指數中的500家美國企業股票整合為一,創造了這一指標。從那時至今,這一指數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 10.8%。如果你在指數誕生的那一天向其投資1000美元,並將其派發的全部股息都用於再投資,那麼到了今天,你就將擁有超過17萬美元。

如果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你採取的隨勢操作的策略,但是卻錯失了指數表現最好的十個月,則你現在所擁有的就只有5萬2000美元。

「不管它有多少缺陷,都不失為一個卓越的指數。」共同基金鉅子先鋒公司創始人伯格(John Bogle)如是說。 1976年,正是他以全美第一支零售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VFINX)為媒介,將這一指數帶到了眾多消費者身邊。他對這一指數的結論是,「它已經完成了自我証明。」

事實上,標普500指數同樣可以檢驗出投資者的態度,確定這些人究竟是希望獲得超越市場的表現,還是可以滿足於和整體市場相當的回報。目前,全美 已經有大約1兆3000億美元資金投入了各種直接反映標普500指數表現的共同基金。僅僅Vanguard 500自己就吸引了大約1900億美元投資,使其成為了業界第一的指數基金。

與此同時,還有大約4兆500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美國股市14兆美元總價值的三分之一--被交託給了那些收取更多費用以達成超越大市目標的共 同基金。對於共同基金經理人和其他許多投資顧問而言,只要他們從事的是大型股票的交易,標普500指數就是他們必須面對的檢驗。長期而言,在任何一個年頭 當中,這些專家們每十人中至多只有三人可以斷言自己勝過了標普500指數。

「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是一部鼓吹指數化投資理念的名著,其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墨基爾(Burton Malkiel)指出,對於經理人們而言, 「這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對手。年復一年,這一基準指標正變得愈來愈難以被擊敗。」

發展變化

在一些人看來,所謂指數化其實是一種非常消極的、無所事事的投資策略。毋庸置疑,標普500指數的確代表了美國股市總市值的75%,但是這一指數 絕對不是靜止的。事實上,在指數最初的500支成份股當中,目前仍然保持這一身份的只有86支。其他的企業,要麼是被收購了,要麼是破產了,要麼是已經不 再符合指數的要求了。

標普公司資深指數分析師西維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表示,「美國股市始終是在發展當中,指數自然也要隨之變化。」

當然,並非所有變化都是積極的。標普500指數是以股票的市值為根據對成份股進行加權的,這一點既是其優勢也是其劣勢。尤其是在漲勢猛烈的牛市當 中,這一指數很容易就會成為過度投機的犧牲品。當投資者不顧價格水平盲目追捧那些大型股票時,指數就會出現極端的失衡,而這自然是非常危險的。

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大約18.5%的部分是屬於科技和電信類股,22%是屬於金融類股,健保類股也擁有大約12%的份額。換言之,這三大部分就佔據了指數總體的一半以上。

不過,在2000年3月科技泡沫高潮時,情況比現在要離譜得多。那時,由於價格猛烈上漲,科技類股在標普500指數當中的比重已經增加到了 34.5%,同樣炙手可熱的電信類股也佔了7.4%。當時,人們幾乎已經無法分辨這究竟是原來那支代表美國整體市場的指數,還是一支代表科技和電信類股的 新指數。

隨後,可怕的熊市降臨了,一直持續到2002年將近結束的時候。指數投資者們發現,他們曾經以為會是避風港的標普500指數竟然損失了大約一半的 身家。在這慘痛的經歷之後,傳統的指數化投資理念開始遭到了抨擊。一些稍晚時面市的共同基金和ETF試圖以全新的手法重新編制標普500指數。有人以盈餘 和價格標準對指數進行加權,也有人更看重股息殖利率,甚至還有人推出了同權版本--無論一支股票的市值有多大,它在指數當中佔據的比重都只有0.20% 。

WisdomTree Investments就提供基於股息和盈餘加權的標普500指數ETF,該公司東勢、沃頓商學院財務學教授西格(Jeremy Siegel)認為,這些新的替代型產品不但風險較低,整體表現也較為出色。他表示,測試發現這些策略「在熊市中抵抗力更強,波動性更弱,回報更高」。

全球投資

在大多數投資者眼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就是美國股市的影子。事實上,儘管指數所容納的成份股公司都是位於美國,但是這些公司的消費者卻日益全球 化了。這些企業的銷售額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海外市場,這就意味著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他們其實並不需要專門在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當中引入海外元素, 因為在他們並不知道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已經完成了這一多元化任務。

標普的分析師西維布拉特介紹道,標普500指數大約45%的營收是來自美國之外,而且到今年年底,這一比例預計還將進一步提升至50%。

比如,埃克森美孚(XOM)是標普500指數中最大的成份股,在指數中佔據大約3.3%的比重。該公司大約70%的銷售額都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通用電氣(GE)是指數的第二大成份股,佔據2.9%的比重,其營收大約有一半是來自海外。

「這就像是買進一支投資全球市場的股票基金。」西維布拉特表示,「你直接和間接的海外投資其實已經非常可觀。」

規模問題

其實,對於指數和指數化投資而言,大的未必一定就是好的,但是大的的確是強的。標普500指數相對而言是一支較為集中的指數,在這一指數中,市值最大的那些股票對於指數的整體表現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目前,指數中市值最大的10支成份股佔據了其整體比重的大約20%,市值最大的50支成份股則佔據了指數近一半的地盤。比如,今年迄今為止,指數 最大5支成份股平均下跌6.9%,最大10支成份股平均下跌3.7%,而指數自身的跌幅大約是1.6%。與此同時,平權標普500指數卻上漲了大約 0.50%。

「指數創建的初衷就是反映整體市場,而非選出最好的和最差的股票。」西維布拉特表示,「它們都有不同的流動性、市值和利潤率等等。甚至還有一些企業並不能賺錢,但是市場就是如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