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美國的欺詐陰謀是如何得逞的

經濟殺手珀金斯:美國的欺詐陰謀是如何得逞的
作者:約翰•珀金斯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12-19




美國的欺詐陰謀是如何得逞的



[美國] 約翰•珀金斯



殘酷的現實



我當職業經濟殺手時,曾經研究過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統計數據,像這幾年美國這種一落千丈的情況還從來沒有見過。七零八碎的事實我們有目共睹,不過,我會在下文中對一些更為重要的情況加以總結。根據我的個人觀察,實際形勢要比我們聽到的更加嚴峻。 (如果你感覺自己了解的實際情況已經夠多,可以直接跳到本章第二部分。)

如火如荼的危機是由美國經濟引起的。美國房地產價格繼2005年到達歷史最高點之後,從2006年開始不斷下跌,這是危機發生之前的第一個信號。其他經濟部門的效益隨後出現下滑,因而導致房地產危機進一步加劇。由於貝爾斯登、美林證券、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及整個金融行業都把巨額賭注押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上,結果這個市場從內部爆裂了。 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倒閉,貝爾斯登則在最後一刻由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買下。如果沒有以救助資金的形式註入的巨額政府投資,美國國際集團、美洲銀行和花旗集團一樣也得倒閉。到頭來,美國主要金融機構及其統治和主導的金融市場損失慘重,損失額大致相當於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有140萬億美元之巨。 2009年4月30日,在一個座談會上,曾經擔任美國國會參議員、現為商業銀行常務董事的比爾•布拉德利總結道:“美國政府已經為美國金融部門提供了大約12.7萬億美元的擔保和承諾,在這場危機中,我們已經支出了4萬多億美元……美國納稅人已經向花旗集團投入了大約4 000億美元。”

200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補充道:“美國家庭眼看著自己的淨資產突然之間縮水13萬億美元,世界各國同樣正在遭受類似打擊。”

全球的金融崩潰波及了全球經濟。截至2008年12月31日,美國房價指數以前所未有的幅度下跌,住宅建設數量減少了38%。根據2009年前幾個月的數據統計,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均值下降6%以上,工業產出銳減13%。美國勞工統計局宣布:“(2009年)4月份,幾乎在所有行業的私營部門,失業人數龐大,分佈範圍廣泛。私營經濟部門僱員數量共計減少了611 000人。”失業人數增加到1 370萬,接近勞動人口總數的9%。到2009年5月,美國經濟衰退已經到了第16個月份,正在向著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為期最長的衰退週期邁進。

新的統計數據發佈時,看起來都會打破以前的紀錄,人們對後續經濟的預期越來越沮喪。企業庫存總值減少了1 040億美元,下降幅度為自1947年有這項統計內容以來的最大值。出口額銳減30%,是過去40年來的最大降幅。企業投資減少了近40%,同樣創了紀錄。住房建設數量減少了38%。企業支出總額的年度降幅為38%,也是史無前例的。有12%的美國人無力按期償還抵押貸款或者喪失了抵押物贖回權,這成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通用汽車公司一直被看做美國經濟健康運行的領頭羊,卻首先宣布將關閉13家汽車總裝廠,並且減少生產汽車19萬輛。隨後又於2009年6月1日援引《破產法》第11章的相關條款,申請破產保護。通用汽車公司宣稱重組將會減少超過21 000個工作崗位,至少關閉12家工廠,約有2 600家經銷商因此關門。最終通用汽車公司慘淡收場—實質上被美國政府國有化。

經濟衰退感染了全世界。

聯合國發布的《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及預測報告》預計全球年度經濟衰退幅度將達到2.6%,較之此前作出的最壞情況下衰減0.5%的預期又有了很大的調整。 2009年1月份發布的這一報告指出:“全球信貸危機已經在世界範圍內開始了,並殃及了實體經濟。”該報告預測,未來兩年內全球失業人數將會達到5 000萬,“如果形勢繼續惡化,這個數字很容易就會翻倍”。聯合國的報告進一步提出,2009年世界貿易額將會下降11%,出現“大蕭條”以來的最大降幅。

事實比這些預測結果更可怕。過去統計數據為我們粉飾了一幅不切實際的樂觀圖景—統計數據清晰無誤地表明,我們過去一直都被人操縱著,我們的政府和世界金融機構公然欺騙了我們。這些人一直都在扮演著過去我當經濟殺手時被教導的那種角色—讓未來看上去比實際情況更樂觀,盡一切可能讓人們保持平靜,最大限度地維持現狀。在我所看到的統計報告中,最壞的預期都會被刻意地輕描淡寫。譬如說,僅美國就已經有1 370萬失業人口,加上其他國家的失業人口,全世界失業人數肯定要超過聯合國預測的5 000萬,而且是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2009年第一季度末,分析人士不遺餘力地說服我們相信經濟形勢正在回暖,上述策略再次得以驗證。然而,據2009年5月份美聯儲發布的報告預測,2009年美國經濟將會下滑2%,較之此前估計的1.3%作了大幅修正。美聯儲還把預期失業率由8.8%上調到9.6%。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經過修正的預測還是過於樂觀,實際情況要比這個壞得多。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與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喬治•索羅斯寫了一本書—《2008年大崩潰及其啟示錄》(The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 2009年4月30日,在上文提到的那次研討會上,索羅斯向奧巴馬總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必須重建金融系統,因為該系統無法自動復原。”

面臨的挑戰

我們今天遭受的這場潰敗,既不是始料不及的飛來橫禍,也不是在短期之內可以迅速結束的,這是種種政策和態度導致的結果,而這些政策和態度早在將近40年前我還沒當職業經濟殺手時就已經開始大行其道了。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都處在構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帝國的進程中。美國派出去的不是身著迷彩服的戰士,而是夾著公文包、帶著計算機模型的行騙高手。他們利用經濟學的工具,以欺詐的手段從第三世界國家攫取他們開采出來的寶貴礦藏。

其典型特徵是,美國公司首先斷定哪個國家擁有足以令它們垂涎三尺的某種資源,即被認為至關重要或者俱有戰略意義的不動產,隨後由經濟殺手出面,負責說服這些國家的領導人,讓他們相信自己該做的就是向世界銀行及其同類組織大舉借貸。然而,這些領導人會被告知,借貸款項不會直接撥付該國,而是要把這些錢支付給美國公司,以便讓它們修建港口、發電廠及工業園之類的基礎設施。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人會得到保證,這些項目帶來的好處必定惠及他及他的親朋—掌握著發電、出口及生產製造等業務而興旺發達的當地家族財團。至於最主要的受益者是那些工程修建企業(也就是美國公司)這樣的事實,我們避而不談。

幾年之後,經濟殺手們再次來到該國。他們摩挲著下巴,就像藝術家在審視模特一樣說道:“嗯,你們貸了巨款,看起來好像要違約哦。”等到模特開始戰戰兢兢地發抖時,他們會微微一笑,接著說,“別擔心,我們能解決一切問題。你們不得不做的就是把石油(或其他資源)低價賣給我們;要擱置約束我們的環保法規和勞工法規;要答應永遠不向美國商品徵收關稅;要把你們的學校、公共事業及其他公益性部門私有化,然後賣給我們的公司;要派兵參戰,以支持我們在伊拉克等地的軍事行動……”

經過長期的演化和發展,善於使用陰謀詭計和經濟欺詐手段的那些人已經組建了一個體系,他們在美國公司和美國政府之間進退自如,政商(即“金權政體”)通吃。諸如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喬治•舒爾茨、理查德•切尼之流就是這個體系內領袖人物的縮影。麥克納馬拉先是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的董事長,隨後出任肯尼迪和約翰遜兩位總統任期內的國防部長,最終成為世界銀行行長。喬治•舒爾茨是一位經濟學教授,曾經擔任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院長,後在尼克松總統任期內出任勞工部長、管理與預算辦公室主任及財政部長,他還在裡根總統任期內擔任過國務卿,也當過貝克特爾公司的總裁,又是小布什總統的顧問,後來擔任摩根大通銀行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切尼在福特總統任期內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在1989年出任參議院少數黨督導員,在老布什總統任期內擔任國防部長,後來當上哈里伯頓公司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還是與小布什總統搭檔的副總統。

我曾在厄瓜多爾觀看了一個美術展,正當我瀏覽時,看到了一幅畫得相當到位的鋼筆劃。畫上畫的是切尼,他的一隻腳牢牢地踩在白宮裡,另一隻腳則踏在哈里伯頓公司位於迪拜的新總部;他一隻手攥著一摞合同,另一隻手則端著AK-47自動步槍;他的褲子褪到腳踝,胯下是非洲和中東,他正蹲在那裡解手;在他下方是漫畫的標題—這就是世界所看到的。

到了最高層,經營企業的巨頭和掌管美國政府的人員已經沒有區別。然而,在一線衝鋒陷陣的卻是我這樣的經濟殺手。那些真正的殺手潛伏在我們背後的陰影中,他們像豺狼一樣,隨時準備推翻或者暗殺拒絕接受我們開出的條件的領導人。極少數情況下,威逼利誘的努力會失敗,就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樣,這時就輪到軍方採取行動了。

這種模式在海外無往不勝,以至於我們把它引進了美國國內。過去我們在菲律賓、扎伊爾(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厄瓜多爾等國,要求領導人採用的那些政策和技術,已經引入紐約、加利福尼亞及密歇根。以下所列就是在美國最為風行的種種情形:在環保、社會、廣告等方面強制要求企業遵守嚴格標準,從而保護普通百姓權益的法律被廢除;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都有大量債務無法償還;公共事業部門、監獄及其他“公共”機構紛紛被私有化;打著“國土安全”的旗號,警察部門的竊聽監視活動不斷增多;利用公共資源,謀取企業利益。

前面我說到“成功”,不過,只有當你恰好是“金權政體俱樂部”的一員時,成功才是真實的。這個俱樂部由工商企業和金融行業的首席執行官們組成,他們是勢力強大的政治掮客,與他們把酒歡宴的都是參議員、眾議員、監管人員及美國總統之類的人物。對於除此之外的任何人而言,實際上一直遭遇的都是無比慘痛的失敗。從醫療保健到公立學校,美國人民眼看著自己的基本權利不斷遭到侵蝕;美國人目睹了鄰居經營的夫妻店淪為零售連鎖巨頭的犧牲品;看到了新聞媒體被一小撮兒財團掌控;美國人現在發現自己正在遭受經濟衰退的苦難,而以前總是有人告訴他們經濟衰退永遠不會再發生。

1978年之前,儘管我已經做了將近7年的職業經濟殺手,但是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理解讓我沒齒難忘的這套體系的深層含義。我在那個時候的工作是說服巴拿馬的政府首腦奧馬爾•托里霍斯(Omar Torrijos)接受世界銀行的一筆巨額貸款。讓巴拿馬破產,就可以確保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儘管剛剛簽署的條約已經把運河交還巴拿馬,還可以保證美國企業獲得利潤豐厚的建設合同。腐蝕某國領導人,使之大發橫財,然後把這個國家置於任由美國人殘酷剝削的境地,這就是職業經濟殺手堪稱經典的陰謀詭計。

但是,奧馬爾並沒有買賬。 “我不需要你們那些該死的資金。”一天下午他說道。其時,他和我站在一艘豪華遊艇的甲板上,遊艇就停靠在孔塔多拉島(Contadora Island)的碼頭上。這裡是美國政客和企業高管們躲開自己的夫人及國際媒體的視線,安全地縱情享受性愛和毒品的天堂。奧馬爾斜倚著遊艇油光錚亮的桃木欄杆,送給我一個最富魅力的微笑。 “我居華屋,享美食,坐豪車,還有肯把遊艇借給我的朋友……”他伸展雙臂,擁抱了一下游艇座艙。座艙裡,他最親密的幾位男幕僚正和五六個身著比基尼泳裝的妙齡女郎分享著朗姆雞尾酒。 “一個男人想要的一切好像我都有了。”隨後,他眉頭一皺,又說道,“有一件事情除外。”接著他告訴我,他的目標是讓本國人民掙脫“美國佬的枷鎖” ,確保他的國家真正控制巴拿馬運河,並且幫助拉美國家從他所說的也正是美國所代表的“掠奪成性的資本主義”中解放出來。

奧馬爾又補充道:“你要知道,我現在的建議最終也會惠及你的子孫。”他解釋道,他認為美國正在推行的那套極少數人剝削大多數人的製度注定是要滅亡的。 “正如以前的西班牙帝國一樣,那是會自我毀滅的。”他吸了一口古巴雪茄,緩緩地吐出煙圈,就像一個男人在接吻。隨後他警告我:“如果你、我以及我們的朋友不向那些掠奪成性的資本家宣戰,全球經濟就會走向動盪。”他的目光掠過海面,看了看沙灘和孔塔多拉島上的棕櫚樹,隨後又把目光轉向我,“不要讓自己上當受騙。”

我確信,奧馬爾為了改變這套制度而積極地努力著,結果卻讓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1981年6月,奧馬爾乘坐私人飛機時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很多國際新聞媒體把這次事故歸咎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暗殺活動。獲知這個悲痛的消息之後,儘管我深受打擊,但還是一點也不感到奇怪。如果奧馬爾不屈從於經濟殺手賄賂腐蝕他的努力,那些豺狼走狗就會找上門來,我已經為此憂心忡忡了很長時間。在他之前,已經有伊朗的穆罕默德•摩薩德、危地馬拉的哈科沃•阿本斯、印度尼西亞的艾哈邁德•蘇加諾、剛果的帕特里斯•盧蒙巴、智利的薩爾瓦多•阿連德、厄瓜多爾的海梅•羅爾多斯及其他許多人成為前車之鑑。

在美國,沒有人願意肩負起奧馬爾所從事的事業的使命,美國歷屆總統尤其如此。至於美國國會,議員們也是夾著尾巴,偷偷溜到公司頭目面前邀寵討錢,這些人為他們開展競選活動、謀取更強權勢提供資金支持。美國百姓作為選舉人和消費者,大聲嚷嚷著要廉價商品,全然不把別的國家付出的雨林被毀、山尖削平、工人勞苦、珊瑚礁消失的代價放在心上。

簡而言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著名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從越南歸來後,他指出越南戰爭進行得併不像政府宣稱的那樣順利,只有這個時候才抖落了美國人身上的那種冷酷淡漠。克朗凱特的言辭激發人們走上街頭,要求結束戰爭,最終導致這場戰爭越來越不受支持,以至於尼克松總統被迫為此尋找出路。不過等到西貢失守,美國人又回到了過去那種昏睡沉迷的狀態,沒能揭示出隱藏在這場衝突之下的潛在原因。戰爭把百萬富翁變成了億萬富翁,戰爭只是更為凶險隱蔽的疾病表現出來的症狀,這種疾病還會像鬼魂附體一樣捲土重來,美國人對這些事卻熟視無睹。我們眼看著克朗凱特退出新聞領域而無動於衷,對“金權政體俱樂部”收購克朗凱特所在的新聞網及其他新聞機構的舉動袖手旁觀,新聞報導終於被聳人聽聞的娛樂節目取而代之。

克林頓的“非洲復興計劃”支持了一個又一個的血腥獨裁者,美國人卻置之不理,沒有任何抗議,只要這個國家向美國公司敞開大門,允許它們搶劫資源、謀取利潤就行。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美軍出兵佔領伊拉克,這次同樣也不例外。美國政府跟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根本就不公平,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欠下巨額外債,華盛頓放棄監管,授予各個行業的那些大企業可恥的權利,美國人對此全都不聞不問。

美國人對首席執行官頂禮膜拜,給那些企業管理者空前的財富,以至於企業首席執行官的平均薪酬已經攀升到普通工人的400倍(這個比例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也比歐洲、日本及其他國家高得多)。美國人把華爾街上那些賺得億萬薪酬的猛士作為商業雜誌的封面人物,而不管他們所經營企業的贏利情況,對他們創造的風險更大的新型金融工具刻意迴避。



選自《一切都是騙局:一個經濟殺手眼中顛倒的世界》,作者:約翰•珀金斯,2010年9月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