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

人民幣不能成為國際貨幣

何新:人民幣為什麼不能成為國際貨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s8e.html

2010年6月30日

匯率是一種前瞻性資產價格。目前因人民幣持續升值,人民幣成為了國際投資熱追的對象,因此各國投資者(包括銀行)都願意持有。暫時地造成了人民幣正在走向國際化的假相——於是甚至有人樂觀地認為:人民幣未來將可以成為取代美元的國際貨幣(硬通貨)。

這是一種對中國人非常具有危險性和誘惑性的誤導!

(一)
一種貨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關鍵取決於其幣值與匯率的持久穩定。最重要的是,在一旦遭受拋甩時,仍能保證不會發生貶值。因為毫無疑義,如果一種貨幣匯率急劇貶值,必然會導致其持有者遭受嚴重的損失。

目前,人民幣之所以受到國際上歡迎,是由於中國手中持有較充足的外匯儲備。從而能在一定時期內保證——當人民幣的國際持有者在全球各地向中國銀行進行兌換時,中國銀行能夠按銀行固定牌價為其兌換美元(或其他國際幣種)。

而正是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保證了國際投資者可以利用升值前後的匯兌差價套取紅利,這是當前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具有信心的原因所在。

換句話說:正是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及相關國際資產,成為支撐人民幣目前匯率的根本保證。

(二)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的金本位制度下,美國的黃金儲備曾經是支持美元匯率保持穩定的保證。後來由於越南戰爭,導緻美元超量發行,美國國庫中的黃金被外國兌換趨近掏空,於是造成美元匯率崩潰,造成1971年的所謂“尼克松衝擊”。

【附註一:1945年,世界主要國家財長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約定二戰結束後,以美元取代英鎊作為國際通用貨幣。

而美國政府承諾: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價關係,用美國國庫黃金作為美元幣值始終保持穩定的擔保金融品。但由於越戰期間軍費消耗巨大,美國連年發生外貿赤字,致使美元大量超發流向世界。而在外國要求兌換下,作為美元幣值支撐物的國庫黃金儲備迅速近乎枯竭。

尼克松政府於1971年8月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該政策包含了兩項重大措施:

(1)放棄金本位,美元與黃金脫鉤,停止以國庫黃金兌換美元。換句話說,美元匯率失去實際的擔保物。

(2)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 上述政策導致二戰後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這就是現代經濟史上著名的“尼克松衝擊”。 】

此後,美元連年大幅貶值。經過多次復雜的多邊談判後,美元與日元、馬克、英磅、法郎(後來是歐元)等組成幣值關聯調整,互為保證的新世界貨幣體系,這就是所謂浮動匯率制。


(三)
但是,當前人民幣幣值與匯率已經面臨著難以維持穩定的重大危機:

(1)一種貨幣的匯率與幣值不是一回事,匯率是貨幣對外幣的買賣價格。幣值反映貨幣的實物購買力。當前,人民幣名義匯率與實際幣值,已經發生嚴重背離 ——名義匯率不斷上升,而實際幣值即市場購買力則嚴重下降。

目前,中國國內物價嚴重上漲,表明人民幣的實物購買力(幣值)正在下降,國內經濟已經面臨著發生嚴重通貨膨脹的挑戰。

(2)中國的出口勢頭正在受到全面遏制。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國際市場遭遇衰退。而在國內,中國政府也正在由鼓勵出口的政策轉變為所謂內需主導的不明智政策。

因此在新的未來形勢下,中國的外匯儲備,今後已很難因出口而獲取較大的增益。中國經濟未來也很難繼續保持過去10年中那樣的高速增長。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很快將不復存在。甚至有可能變成依賴外部資金供給、資源供給以至糧食供給的純進口國。

(3)匯率變動引導著國際資金的市場流動。匯率升,則資本流入。匯率降,則資本流出。

由於2005年以來人民幣在不斷升值,國際投資者正在從中國現存的外匯儲備中獲得巨大溢價(紅利),因此外資滾滾流入。

總體而言,這種模式是一種“吸金老鼠會”的模式,是難以持久的。因為一旦流出的外匯資金量大於流入量,則中國外匯儲備則會陷入負增長,中國將反而成為國際上的最大負債國。則人民幣的匯率發生貶值就是不可避免的。

【附註二:所謂資金“老鼠會”的吸金模式是:

——承諾支付高利息從而吸取資金。然後,不斷以所吸納的新增資金,支付所承諾的利息。只要為套利而進入的資金一直源源不斷,則這“老鼠會” 就不會破產。但由於所有進入的資金實際都是債務,債務不斷累積,底座就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加大。所吸納的資金愈多,債務壓力就愈大,直到最終入不敷出,資金鍊發生斷裂,於是“老鼠會”發生崩盤。

以人民幣不斷升值來吸引外資的模式,實質也是這樣一種 “老鼠會”的吸金模式。 】

今後幾年,隨著中國外匯儲備銳減(我懷疑在去除美國國債部分後,目前中國的外儲對外債已經是負值),而所購買長期美債的損失巨大(被套牢而難以貼現)——一旦有索羅斯一類國際投資者在國際市場大量拋甩人民幣,則人民幣將發生幣值崩潰從而觸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類似1990年英磅危機,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都是教訓。)

這個過程,目前已經有徵兆。

(四)
有人可能會問:美元本身早已是一種虛擬貨幣,本身並沒有任何強大的儲備作為支撐,為什麼美元仍能成為國際硬通貨?

因此也有人推測美元泡沫早晚會崩潰,從而被各國拋棄。其實這乃是片面之論。

由於美國多年持續存在巨額國際逆差、巨額財政逆差,美元在世界上大量增發,美元匯率確實面臨著重大的貶值壓力。

但另一方面要看到,即使在發生次貸危機期間,美元幣值在國內實際也是相當穩定的。由於美國一直處於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可以自主決定貨幣政策,因此美國國內物價水平相對不受國際匯率變動的影響。

從美國國內市場看,無論美元匯率對外幣發生升值或貶值,其國內市場上的基本物價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這表明,美元的真實幣值——即實際購買力是穩定的,一些年來並沒有發生大的貶值。

美國多年以來一直以玩弄國際匯率作為武器。美國操縱美元的匯率升或降,同時施壓其他國家的匯率政策,目的就是以匯率武器謀求美國的經濟利益而已。可以說,美國一向是以操縱匯率來盤剝全世界。

對於美國,中國近年自覺不自覺地作出了極其巨大的經濟納貢:

(1)中國購買巨額美債,為美國輸入了近1萬億美元的資金。這筆巨款幾乎相當於美國年GDP的10%。

(2)由於美元匯率長期貶值,而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所持有的近1萬億美債早已嚴重縮水。

(但是,目前中國當局對於自己所持有的美債已因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發生嚴重縮水這一重大情況,似乎尚無所知。)

本來為維護國家經濟利益,中國應當在美元和人民幣匯率發生嚴重波動的情況下,在國際金融市場及時拋售美債以避免這種損失。但這樣做就必定會導緻美元匯率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擾動。結果中國在美國的煽動和鼓勵下,樂於作一個所謂“負責任的大國”——不僅未及時拋出美債,反而不斷增購,不斷用自己來之不易的外匯儲備為美國經濟輸血。

中國輸入美國的1萬億美元的確在危機期間救助了美國。但是,中國自己並不太清楚就裡,美國人民也毫不領情。在美國心目中,中國似乎就應該是一個稱臣納貢的依附國,而中國官員則是不清楚國家利益何在的傻子。

(3)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中國輸入美國的大批商品之所以廉價,是由於中國長期為出口企業提供補貼,從而才能保持價格的競爭力。

美國一直指責中國的出口補貼。但是,這種出口補貼,實際也等於是中國政府對美國消費者提供的間接特種補貼。因為正是中國的廉價消費商品幫助美國政府在國內維持著物價穩定和美元的幣值穩定,抑制了通貨膨脹。

可以說,正是美國經濟中的這些“中國因素”,對於美元的幣值穩定起了重大作用。除上述外,還必須看到,雖然美元早已不再依靠黃金儲備維持匯率,但目前支撐著美元匯率的的則是:

(1)美元、日元、歐元加上人民幣四大國際貨幣的利益連鎖體系,通過日、歐以及中國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協調支撐著美元匯率體系的穩定。

(2)美國本身掌控擁有極其巨大的國際金融資產。美國金融資本幾乎壟斷、主宰、控制著世界市場上的多數石油、主要糧食以及多種重要原料資源,也控制著高端科技、醫藥、軍工品的資本市場。在這些領域中,美國都是重大股權的持有者。

這些金融資產,構成了維持美元價值的實體擔保物。換句話說,如有必要,美國可以通過拋售這些金融資產,回籠美元,從而抑制美元貶值。

今年4月突發的希臘危機,就是由於美國高盛公司和索羅斯率先拋售希臘國債券而引發的(其表面理由似乎是國際評級機構對希臘主權信貸的評級降低)。拋售的結果,是歐元急劇貶值,而美元則小幅升值,從而極其奇妙地把連年濫髮美元造成的國際金融貨幣危機,轉嫁到歐洲。目前,這一過程還未結束。 (索羅斯如是說。)

所以,近年美元匯率無論貶值或升值,其實都是美國以金融手段盤剝世界各國的策略,也是美國以金融手段調整其國際收支赤字,同時調整當前世界金融結構的戰略措置,而遠不是美元匯率失控或崩潰的前兆。

目前,人民幣在美國壓力下仍在被迫緩慢升值。如若中國應對不當,很可能就會成為未來國際金融結構正在發生的大調整過程的下一個主要犧牲者。這將給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國計民生,都造成後果不可估量的損害。這並非什麼“陰謀論”,而是一種鐵的現實!

國際金價被打擊風險增加

2010-06-29
A股大跌,國際金價被打擊風險增加

張庭賓

近日,國際金價的技術線走勢存在中短期回調的態勢,今日A股大跌強化了這種可能。加上本月初,外管局官員繼續貶斥黃金的言論,中國投資者被暗算的風險增加,還是小心為妙。

過去兩年來,一個鐵律是,國際黃金價格曲線一直壓制了上證指數曲線,即以黃金標價的A股股價越來越低,這意味著中國股市投資者資產的黃金價值不斷貶值。其中,A股漲時,黃金必漲;A股跌時,黃金不一定跌;但如果A股大跌,則黃金也可能下跌。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提醒是針對黃金保證金和期貨交易者,購買實物黃金者可忽略這種中短期回調,長期持有。本年度內,國際金價上破1300美元仍是大概率事件。 (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升值是虛,開放金融是實

人民幣升值是虛,開放金融是實
作者:冰雪凌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3

——草民對人民幣升值的見解  

網上對人民幣是否升值問題對美國佬恨之入骨。本人認為,以民族利益為重,應該恨美國佬。但作為草民,見解與中國的新生資產階級是不同的。最廣大、最無話語權的民眾,不應該恨美國佬,應該恨引狼入室的“精英集團”及把帝國主義當“神”來崇拜的當權者。為此,我們不防對此進行逐一剖析。  

一、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際市場

所謂國際市場,說白了就是商品交換市場。既然是商品交換,我們謀求的是互通有無,等價交換,中國產品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的交換是處於一種極端的不等價的情況下的交換狀態,中國的草民並不需要這種交換。因為我們用於交換的東西,並不是本國人民不需要的商品,而是一種資本家吸取草民血汗用來賺錢的交換形式。比如:中國人一天的勞動價值是多少,美國人一天的勞動價值是多少,別人一天的勞動換取我們幾十天的勞動這種交換等價麼?老百姓從中得到了什麼?就是“資改派”所謂的就業機會。中國產品極大的豐富了麼?中國生產了民眾用不完的物質資料了麼?答案絕對否定的,中國民眾對自己生產的物資產品並不是沒有需求,而且有巨大的潛在需求,只是中國民眾太窮,僅僅因為沒有錢來消費自己生產的物資產品。  

資本家為什麼尋求國際市場,因為外國人有錢,中國人生產的物資能供他們低價位享受。在這個交換過程中,中國民眾得到了什麼?唯一隻是勞動權,或者按“精英”的說法是擴大就業門路。這一勞動權交換來的錢能擴大勞動力再生產麼?按目前的交換狀態肯定不能,僅僅只能用於糊口,只能維持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當然,資本家利用出口免稅政策換來了擴大再生產,爭取了更多的勞動權。如此周而復始,中國人大批量演變成了為外國資本勞動,變成了國外資本的奴隸,失掉的是中國人做人的尊嚴和礦產資源越來越貧乏。作為中國草民需要這種交易市場麼?肯定不需要,因為它奪走了本該由自己享受的物資資料和供子孫後代開發享用的礦產資源,這些物資和礦產資源並不是我們不需要,僅僅只是我們沒有錢。別人一天勞動能換我們幾十天的勞動,我們的錢從那來?  

二、 沒有國際市場中國人沒活路了麼?  

沒有國際市場中國人能不能活?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不是一個小國,是一個人多地廣的大國。沒有國際市場生活了幾千年,絕不會因為沒有國際間的商品交換失去生存能力。國際商品交換只能是互通有無的交換場所,如果交換的目的不是互通有無,是為了資本家發財,這絕不是草民所需要的。如果中國政府舉全民之力,生產中國人民需要的物資資料,中國的物資資料確實極大的豐富了,以互通有無為目的,用剩餘產品換取一些特殊生存和生活用品是必需的。目前,中國物資產品並沒有極大的豐富起來,最廣大人民的生存生活資料還沒有得到極大的滿足,中國人潛在物資需求和勞動權也有極大的市場。作為政府,你不去探求,不去組織,不去挖掘,為少數資本家的利益倒貼大量草民血漢,這就不應該是人民政府所為,是違背“三個代表”精神的。  

中國共產黨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新中國,首先想到的是滿足人民生存需求,拉動這一需求,絕不是把需求建立在僅僅為少數人服務的基礎之上。沒有國際市場,中國經濟建設照樣搞的熱火朝天。新中國前三十年沒有錢也能搞建設,其建設成果也是舉世無雙的。因為這時的黨是人民的黨,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社會是人民的社會。所有一切都是人民自己的,人民心甘情願為自己的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政府,自己的社會作無私的奉獻。這種奉獻是民族精神,這種有著巨大潛力的民族精神是不需要錢來調動的。這種精神打敗過日本侵略者,這種精神打敗過國民黨的八百萬軍隊,這種精神幾次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佬,這種精神換來了強大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的唯一索求,僅僅是做人的尊嚴。所謂尊嚴,就是不受強權的壓迫和資本的奴役,人人都有一個人格平等的社會環境。也就是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布的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中國經濟如果演化成僅為少數人服務的工具,一切向錢看,一切以激發人們的私慾為手段推動社會經濟,這是逼人們向動物世界的獸性“叢林法則”倒退,這是對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背叛。  

三、 中國人民省吃簡用幾十年,怎麼沒錢了?  

中國人勒緊褲帶苦乾了幾十年,沒積累麼?怎麼沒錢了?這得要問一問當代中國政府三十多年國策與以前國策的背離。前三十年,中國政府是以保障人民生產生活為第一要務,以發展生產滿足人民需求為目的,以政府集體的積累來保障人民生活,是“大河有水溝湖滿”的國策,好多社會福利是政府提供的。比如住房是分配的,醫療是公費的,子女上學是免費的,民眾並沒多大積累,但人民是在安居樂業的環境中生活。近三十年,在沒有徵求人民意願的情況下,國策變了。為了保障“大河有水”“抽乾溝湖”的政策,向人民伸手抓錢了。人民省吃簡用積累的社會財富被賤價變賣了;本由人民積累建的住房,要人民重新拿活命錢來買了;為保障新生權貴的利益,在減員增效的口號下,曾經的“企業主人”被強迫大規模下崗了;公費醫療取消了,子女上學自費了;養老保險社會化了。當人民積累起來的財富被洗劫一空,僅僅只剩有勞動力是自己的時候,錢從那來?人民的錢袋全部都擠空了,內需從那裡來拉動?靠極少富新生貴族來拉動不是“天方夜譚”麼?  

拉不動內需,新生資本家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誰?唯一就只有出口一條路了。中國的“國賊”們可要知道,中國是一個比幾十個小國的地域和人口都大的國家,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產能力,如果中國不拉動內需,僅憑出口保障就業,如果中國人的生產潛力發揮出來,全球經濟都將為之崩潰,會有這麼好的事麼?奧巴馬不是說過:十幾億中國人過上美國人一樣的生活,那將是全球經濟的巨大災難。我們恨奧巴馬,奧巴馬確實說的是大實話。中國人太多了,中國人太勤勞了,中國人民的生產潛能太大了。  

中國政府,中國的“資改精英”怎麼不動腦子想一想,經濟霸權主義者能讓中國人過好日子麼?他會讓你的經濟發展給他帶來災難麼?這是他們早就想到了的事,他們不是正在想如何限制中國在國際市場競爭的良方麼?  

四、 人民幣升值到底怎麼回事?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就是要開始資本回流了,要限制升值國經濟發展了,要把升值國的產品擠出國際市場。同時也說明,美國佬賺取的人民幣也不少了,有一定能力回購綠紙了,他們玩的是貨幣遊戲。利用美國佬在中國利用泡沫經濟廉價賺取的人民幣,來換回中國儲備的美元、國債,減債務壓力。中國政府的美元儲存,對美國佬來說,也是一隻可怕的虎。一旦“猛虎”出山,對美國經濟衝擊也是巨大的。中國政府不就是欠俄國老毛子的債,當時中國經濟被老毛子逼得幾乎崩潰了麼?無債一身輕,這點道理美國佬還是懂的。  

有一個政府不願公佈的事實必須搞清楚,當美國佬要求人民幣升值時,說明他已經低價位收購了足量的人民幣儲備,有膽氣來兌換中國政府庫存的美元和國債,中國政府儲存美元和美國國債,美國佬並不對中國政府對他的經濟援助領情。其實,說到底人民幣升值還並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也並不想和中國政府玩這些小兒科遊戲,他的真實目的是在逼目光短淺的弱國政府放開金融資本大門,讓他的資本入侵暢通無阻。他們也知道中國還有潛在的巨大內需市場,他們要用中國的內需市場為他們的金融危機填坑。一些弱小國家為什麼對美國老頂禮膜拜,並不完全是武力威脅,真正的原因還是大多數國家被美國佬經濟殖民了,怕經濟制裁,為生計著想,無能力與之對抗,成了他們實質上的附屬國。  

五、 美國佬逼中國政府開放金融市場是怎麼回事?  

其實,逼人民幣升值是藉口,作為交換條件,逼中國政府開放金融市場才是真實目的。殖民資本不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就很難全方位控制中國經濟。不控制中國經濟,他們的帝國金融就沒有雄厚的物資基礎。沒有物資基礎,他們就無法平息金融危機。  

金融殖民資本低價時入主被殖民國經濟,促成被殖民國經濟產生大量泡沫。股市泡沫一旦拉到高峰,殖民資本即行退市回流,由於骨牌效應產生連鎖反應,被資本殖民國經濟就會徹底崩潰,在這個退市過程中,殖民資本再次大量購買被殖民國資產,隨著經濟復甦,再次產生經濟泡沫,重複第一次過程,這就是帝國主義金融殖民資本,利用股民自衛的本能,以小博大,不用武力圈地,瘋狂榨取被殖民國血汗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帝國主義國際金融資本是元兇,他們掌握著國際金融資本印鈔權,大量國際金融資本在被殖民國經濟泡沫未形成時,殖入金融資本可極大地加大被殖民國經濟泡沫,引起股市的瘋狂。一旦他們資本回流,泡沫破滅,那將是被殖民國巨大的災難,帝國主義的金融殖民資本在這泡沫破滅過程中,確真金白銀獲取了大量財富。被經濟殖民國的“經濟泡沫”破滅不能怨天尤人,其苦果只能由本國民眾自己“享受”。因為你沒有組織起來,且是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沒有能力和組織起來的國際殖民資本相對抗。電視劇《天道》把這一過程形容的很到位了。  

殖民國股民錢一夜之間沒了,所謂的巨額資產一夜間沒了,企業一夜之間不值錢了,精神支柱沒了。你沒錢了,物價下降了,這不是帝國資本大量收購被殖民國企業的最好時機麼?這一次次循環,弱小國家財富被洗劫一空。實際上帝國主義就是在利用經濟泡沫控制世界經濟的。這齣戲在日本演的最為活靈活現,日本民眾的怨氣還無處發洩,最後只有怨恨政府無能。這就是帝國主義殖民資本高價位殖入被殖民國,再用被殖民國經濟泡沫中賺取的錢來收回殖民資本,嗜取被殖民國血汗的全部過程。  

只要帝國主義經濟霸主地位存在,不管中國政府認不認人民幣升值這個賬,美國佬已經發出了號召,不升也得升。你公開表態不升值,說明你還有一定資本控制能力,還有創造更大泡沫機會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那好,那就逼你開放金融市場,進一步控制你的經濟,印幾張鈔票要不了多少本錢,將會有大量資本繼續殖入。兩者取其一。要你進退不得,進是一刀,退就是要你的命一刀。  

升值,丟失國際市場,由於中國政府關係國計民生的政策導向出了重大問題,中國老百姓貧窮,靠出口型產業維持的國內經濟,沒能力拉動內需;不升值,如果開放金融市場,實際上是賤賣了本國資產,這就是他們霸道的地方。不理採,同時進一步限制金融資本殖入,才是最好的自衛辦法。  

五、中國政府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弱國無外交,中國政府還沒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本事,還沒實力控制國際交易市場,你出口的僅僅只是“大路貨”中的廉價勞動力,並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和特色。只要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全球提價;只要中國出口的商品,全球降價,世界各國都結成同盟,把中國當老虎打,而中國政府沒有任何還手之力,中國的錢太好賺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丟掉幻想,調整國策,關閉虛擬經濟之門,以拉動內需為第一要務,讓人民幣關起門來升值,老百姓的錢一元當幾元來花,中國人口眾多,沒有內需市場拉不動的道理,讓美國佬獨享自己的經濟泡沫。對美國佬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國人民沒義務,也沒能力承擔這個責任。當中國人民的內需拉動起來,十幾億中國人在國際市場上的的震撼力,決不是美國佬所能比擬的。  

我們對外開放需要引進的是先進技術,並不是要引進帝國主義金融資本。金融不開放,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建設經驗告訴我們,中國人民沒錢也能辦大事,想吸中國人的血汗就沒門。等中國內需紮紮實實拉動了,老百姓有錢了,國內經濟泡沫擠掉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有充分話語權了,人民幣能作為全球流的硬通貨儲備的時候,再和那些狗日的們在國際市場上乾仗。那將是中國人民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局面了。  

六、經濟泡沫是怎麼產生的?  

有人問,經濟泡沫在那裡產生,不就是股市麼?一元錢的資產,一上市就成了幾十元,上百元,企業價值就這麼吹起來了。本來一萬元的資產,一夜間就值百萬了,能值那麼多錢么?你的實際資產賣給誰能值那麼多錢?唯一就是把股票賣給夢想投機發財的股民,第一批股民學會了投機,又騙不會投機的,就這麼一直騙下去。大部分企業整個生命週期也賺不了那麼多錢吧?這些虛擬經濟產生了“莫須有”的錢,他們又確確實實可以換來真金白銀,提前在市場上醉生夢死的花這些“泡沫”!  

為什麼中國民營企業(新生資本家)不惜血本弄虛作假想上市?唯一想的是賺這虛擬經濟中“莫須有”的錢。這個原理和傳銷是一樣的,並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  

真不敢相信,為什麼世上的老百姓就這麼傻,千人趕兔一人吃肉。明知股市有風險,老百姓的錢又確確實實在用活命的血汗錢那裡玩遊戲。從整體上看,全世界維持百年的企業有幾家,老百姓的錢,能分得幾分股利。一家企業倒閉了或者退市了,老百姓買的股票廢了或不值錢了,老百姓投入股市的錢玩完了,這泡沫不擠盡了麼?擠的是誰的錢,全部是想投機發財的老百姓的錢哪!揭開資本主義的股市經濟原理,真想把資產階級的黑心腸挖出來肥田,現在肥田還怕鬧出“轉基因”。  

七、應該說,中國政府的政策取向確實錯了

與人民的願望相反,孺弱的中國政府並沒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滿足了美國佬的要求,金融市場放開了,還搞了一個莫須有的、純屬圈錢遊戲的“股指期貨”作為他們的圈錢工具,為帝國資本經濟殖民打開了財源滾滾外流的方便大門,為帝國主義加速經濟殖民鋪平了道路。更大的泡沫只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控制中國經濟的手段將更加嚴厲。這些經濟泡沫是需要中國人民的血汗來填補的無底洞,絕不是人民幣升值和降值的問題了,遠比人民幣升降值的危害大十倍、百倍、千倍。接下來的必將是整個國民經濟被帝國主義金融資本操縱,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將全部被剝奪。  

在中國的前30年社會主義時期為什麼限制人民幣出境,就是限制外國資本控製本國經濟,當本國經濟不足以控制世界經濟時,很容易受債權國控制,求人不如求自己,這就是毛澤東時代“獨立自主,自產更生”的偉大之所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做空中國即將到來後果深遠長期難解
作者:林英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8

林英 2010-6-27 於桂子山  

美國人潛伏地如此之久,如此之深,我們不得不佩服。  

現在,是他們在中國收網的時候了。大洋彼岸,一定洋溢著他們得意的笑聲。而對岸,人們若無其事——這是多麼可悲啊!  

在一群跪倒在權力和資本的被國外意識形態支配的主流精英的引導下,這又是全球體系中多麼“和諧”的一幕啊! ?  

二十多年來,伴隨著東歐革命、蘇聯解體、顏色革命的不斷持續,美國大戰略家、大保守主義者布熱津斯基在《競爭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中為美國設計的戰略藍圖,終於如願以償。今天的俄國熊,已經被插入其戰略腹地的數把尖刀(發生顏色革命各國)死死地圍困住,動彈不得了。  

西線戰事已定時,美國人在東線的戰略也進展順利。這次,美國人同樣表現出了極強的耐力——只是這次的對手中國的表現太差了!  


做空中國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近日,中國央行再一次宣布,放棄人民幣盯住美元匯率政策,增強其浮動彈性。到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突破6.79——市場解讀非常明確:升值!  

升值預期一旦形成,並不會隨著政府的意志浮動在3%範圍內。在很大意義上,央行宣布匯率浮動基本上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最重要的博弈力量:主權選擇。  

央行的匯改宣言,要本質上是為美國和全球金融資本吹響了做空中國集結號:戰爭就要打響了!  

自2005年人民幣升值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近 15%。這次美國人要求是25—40%之間,顯然的是,中美之間沒有交集:我們在人民幣上的浮動空間不可能滿足美國人的要求。  

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人根本就是要扼殺中國 ——這是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而人民幣匯率不過是藉口。  

美國的主要武器依然是當年對付日本的金融戰——這是上上策。  


熱錢之謎  
 

國內到底有多少國外熱錢?  

央行傾向於俺飾自己的無能,因此,在此問題上,他們選擇迴避。  

就外匯增量的結構分析來看,估計應該在1.5萬億美元。這些熱錢大部分是從2005年第一次人民幣匯改時進入國內的。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2007到2009三年時間,中國的外匯儲備分別增加約4500億、4200億、4500億美元。這一數據二倍於2004-2006年外匯增長(分別為2000億、2000億、2400億美元),三倍於2003和2002年的外匯增長均值(分別為1100和1700 億美元)。在2001年,外匯增長是500億美元,而2000之前這一常量是100億左右(2000年外匯儲備為1655億美元)。  

面對2004-2006、和2007-2009兩個階段的外匯跳躍式增長,我們根本無法從實體經濟進出口方面做出解釋。最可能的原因是:熱錢湧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階段都是在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時期!  

結構上的判斷是,即使考慮到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外貿增長,我們每年的順差也應該在1000億美元左右才對。那麼,有超過1.4萬億美元的熱錢進入中國豪賭人民幣升值。  

熱錢進入中國,要最大的獲取利潤。  

我們需要注意,這兩個階段中,有兩個大幅度的資產泡沫。  

第一個階段是從2005年10月開始的股市長期牛市,到2007年10底,A股衝上6124點的歷史高點,短短2年時間,爆漲6倍。  

同時,這一期間,房價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爆漲數倍。  

第二個階段,A股觸底於1600點左右,最後於去年摸高到3500點,而房價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成為全民公敵!  

這二大泡沫與熱錢密切相關。但,到底他們在這二大泡沫在獲取多少倍的利潤,卻無人知嘵。但,可以肯定,一定是天文數字。  

 
做空中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尤如當年做空日本和東南亞一樣,一定是被話語支配的一國選擇了被支配。雖然,最後他們垂死掙扎,但是命不久矣!  

泡沫沖天是他們的第一個共同特徵。這個大家有目共睹,我不必多說了。  

其二,與一相對應的是,他們的實體經濟已經被資產泡沫吸納。今天,我們部分具備這樣的特點。看看我們的企業有多少不干了,而去炒股炒房就知道了,看看有多少企業大量屯積銅、煤、糧等基礎原材料最知道了。等資產泡沫破滅,迎接他們的將時什麼呢?  

第三,他們選擇被支配。最典型的是日本,廣場協議是日本人自願簽署的。因為,“這是我們的錯。謝謝大家(美國人)給我們改正的機會。”  

哈哈,今天,我們的主流聲音一樣如此。我們知道思想被支配、被奴役的可怕了吧!還有什麼比一國的主流知識精英的無意識,更能讓一國衰敗的呢? !如果,我們還能再崛起,我們一定要感謝美國人,這次是他們讓我們記住了什麼是敵人和無知。  

第四,人民幣升值。與以住的升值不同,這次升值的宣布是他們大撤退的前夜,而不是熱錢大規模湧入的吹鋒號。  

為什麼?因為,從去年年底以來,已經有大量的熱錢退出了。為什麼逆差來得這麼快?為什麼高盛、摩根大通等要拋掉在中國的房產?答日:要邊打邊撤了。  

對,邊打邊撤。 A股會在他們邊打邊撤中衝擊3000點,甚至3500 點。而且,6月28日,A股必然衝擊2600點成功。 “要不然,我們怎麼撤退呢?!”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美國佬已經擁有了做空中國的超級武器。下面,就等中國央行(沒有錯,是我們的央行)的開火命令了:允許外資券商(高盛商華等)參與A股交易(一定要注意這個信號,這是空襲命令!)!  

我們應該把這一研究的成果給予被主流唾罵和有意忽略的郎咸平先生。  

請不要忘記,王岐山副總理與美蓋特納財長在今年4月8 日的暫短會晤中,已經原則同意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參與國內股市交易了。  

什麼時候執行美國人的命令呢?哈哈,這個就不知道了。  


做空中國的惡劣影響  

必須深入的想像,這次,如果美國人得手,我們到底會有多麼糟糕。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如果這時候還不這樣想……  

筆者認為,至少有四大影響必須注意:  

第一,中國可能由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向最大的債務國轉換。當然,這不可思議。但是,得承認,美國人的謀略與成功一向是不可思議的。  

粗略估算,如果人民幣升值40%(美國人要求的最大幅度),那麼人民幣總計升值由1比8到約1比4,剛好一倍(怎麼剛好呢?一定是偶然!6.8-(40%*6.8275 )=4)。  

那麼國內的1.5億美元熱錢撤出,假設他們在國內取得了100%利潤(保守估計),要帶走3萬億美金(升值前數字)。升值後,如果我們扣除流入時間造成的收益差異,取升值的中值,那麼帶走4.5萬億美元。我們有這麼多外匯嗎?  

扣除兩房債券損失4000億,我們還有約6000億,支付給熱錢後,我們還有約3.9萬億的債務!  

這個數字僅僅比美國人的欠債少吧?到時候他們會說,“看看中國吧,比我們好不到哪裡去!”  

第二,地方土地泡沫財政破滅,社會成本與負債高企,醞釀地方不穩定因素。  

國內的地方財政已經患上了對土地泡沫的依賴症,土地泡沫財政尤如白粉……是中國高房價的根源。  

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還有靠土地泡沫,向各大銀行的大量債務……我就不用數字表述了……  

當土地泡沫破滅,由於對農民土地財產權造成的侵害無法補償……此類上訪大量增加,甚至引發社會局部衝突。  

第三,中國經濟陷入長期滯脹。  

天量流動性帶來的,必然是通脹。這一點,目前已經充分展現,雖然官方的經濟學家不承認。  

而泡沫中,進一步扭曲的,是原本就極端不平衡的分配結構與社會結構。這是我們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最大成果。  

泡沫破滅,許多企業將面臨會計破產,因為資不抵債,只能將得到的利潤用來償還銀行債務,而不會在央行的貨幣政策刺激下進行擴大再生產,從而宏觀經濟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這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形態的重要構成。  

第四,在以上三點,尤其是後二點的影響下,中國的三農問題可能會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局面。  

局部土地兼併嚴重的地區可能會爆發嚴重衝突。  

整體上來講,鄉村社會的治理狀況將嚴重惡化,從而突顯鄉村社會的無治危機。不過,筆者判斷,因為土地私有化政策沒有執行,鄉村社會將整體保持基本穩定。鄉村社會的穩定是我們永遠不可以被揭開的底牌。而其核心在於,土地不私有化。這是本次危機我們最大的經驗和教訓之一。  

更為可怕的情況是,網上廣為流傳的美國肢解中國的戰略是真的嗎?這次做空中國是其中的一環嗎?  

……   

渡此難關,我們將面臨,也期待一聲偉大的變革。

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

何新:關於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補充修訂稿)
(2010-06-27 07:22:46)

何新:關於貨幣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

http://blog.sina.com.cn/hexinbbs

毫無疑問,人民幣升值問題是美國所佈設的一個陷阱。

美國在1985年9月通過著名的“廣場協議",有效地誘日本墜入日元升值的陷阱,從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日本經濟由高峰跌入長期衰退。

2005年以來,美國誘使中國以近萬億的巨額外匯儲備購買了美國債券。其後,美國就開始頻繁使用這一匯率武器,從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三方面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

可嘆的是,中國的經濟學家、企業家以至多數國民,對於匯率可以成為摧毀中國國民經濟的武器亦普遍昧無所知。究其原,是因為人們對於貨幣匯率的基本知識茫昧無知。最荒謬而危險的誤解就是以為匯率等於幣值,不知道匯率是匯率(兌換外彙的價格),幣值是幣值(貨幣的真實價值);二者並非一回事。那些妄談人民幣升值的經濟學家,往往把匯率與幣值混為一談,那麼不是出於無知就是有意的誤導(參看本博相關討論)。

正是無知與陰謀,使當前的中國經濟瀕臨險境。實際上,全部匯率問題,可以概括為頗為詭異的以下三項規律;

1/當外幣匯率貶值,則本幣所交換之外幣數量遞增。
2/當外幣匯率升值,則本幣所交換之外幣數量遞減。
3/兌換外幣之增量或減量比率,與貶值或升值之比率相當。

洞悉這三條關於匯率的詭異原理,美國所欲運用匯率武器而對中國動作的目標與動機,即一覽無遺。


何新:關於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補充修訂稿)


以上匯率規律的詭異是在於,對於兩種貨幣A、B來說,A的升值同時就是B的貶值。因之,當一種貨幣的匯率發生上升或下降的運動時,會同時呈現兩種相反的幣值變動;而若涉及到債務問題,還會同時發生四種趨勢不同的幣值數量變動。


例如,若人民幣升值,因為這同時就意味著美元對人民幣的貶值”——就意味著外國投資人,這時可以利用這一原理套取匯率變動的差價,也等於中國銀行在用貨幣增量貼補外國投資者。


而若人民幣升值,對於承擔美元債務的人而言,就意味著以美元計量所承擔的人民幣數量遞減。那麼美元負債務人,就可以用比借債時少的人民幣,折合為美元來償還債務。


明白了匯率變動的這種詭異性,就可以理解:實際上人民幣的每一次升值行為,都會在金融上給中國造成極其重大的雙重損失——第一是在貨幣的現金匯兌方面,第二是在作為債權人的債務收益方面。

在某種(受限制的)意義上可以說: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是給外國人發紅包、送禮,贈送金錢!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外國人對中國銀行的每一次升值行為,都會發出熱情地歡呼了! !

(以上根據何新先生的講述記錄。問題比較複雜,頑石記錄表達或不夠準確)

何新:匯率升值利差規律


(何新說:)關於人民幣升值與賺美元的關係問題,其實可以簡化為一個具有實用性的極其簡單的規律和操作:

1/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背景下,設法籌到美元。 (不論在任何地方,中國,或者其他貨幣離岸交易市場;趁現在河西美元利率極低。)

2/把美元按照目前匯率換為人民幣,靜等人民幣升值。

3/待人民幣升值後,將手中的人民幣再換回美元,即可賺到升值前後不同的美元差價。

4/ 所獲利潤的規律是:此期間人民幣升值的比率,就是美元轉換前後所得利潤的比率。

這個規律可以命名為匯率升值定律或匯率利差定律。


舉例:

如昇值前:1美元換8元人民幣

升值一倍:1美元換4元人民幣

則:若在升值前先用1美元換得8元人民幣,

當其升值後,再用8元人民幣即可換得2美元。

人民幣升值一倍,意味著所獲美元利潤為一倍。

(同理可證:若人民幣升值10%則獲利10%,升值 20%則獲利20%……)


【附註】長期以來,美聯儲為刺激美國經濟復甦,一直奉行近乎零利率的超低利率、弱勢美元(即美元貶值)政策。其基準利率僅約0.25%。這種政策與人民幣在中國國內經濟嚴重不振的情況下,仍持續奉行的升值匯率政策形成強烈反差,並為利用這種匯率政策入境套利的美元熱錢,提供了極其巨大的利得空間。


近幾年高盛、索羅斯等美國投行利用國人對這個匯率升值定律的蒙昧無知,通過美國政府的不斷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而在中國掠得巨額利潤。

例如:幾年前人民幣兌美元約8.7/1,目前約6.7 /1,約升值30%。意味著當時進入中國的美元投資,兌換為人民幣後——即使別的什麼也不做,當其資金撤出中國回兌為美元時,即可通過美元獲利約30%。

假如當時高盛等投行基金進入中國為1000億美金,則這筆錢僅僅通過兩次與人民幣的換兌,按照目前人民幣匯率即可自動增生為1300億美金;淨賺額度約達300億美金,即約2000億人民幣。天下沒有這麼好賺的錢了!

但是由此推論:
如果按照舊匯率從外面打進來的美元是1000萬美金,而按照升值後比價提走的是1300萬美金,則在美元賬目上,中國外匯儲備由正收入轉為負收入,即出現虧損或債務。債務累積會侵蝕現有的外匯儲備。

——中國人傻,錢多,快來吧!





廣場協議 (Plaza Accord)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美國壓力下各國同意讓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緻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1985年9 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當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當時的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金融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乾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普遍認為,日本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後進入迄今長達 20多年困頓低迷期的罪魁禍首就是“廣場協議”。

貿易不平衡與匯率沒有關係

斯蒂芬·羅奇:人民幣升值會損害美國人利益
作者:記者
文章發於:環球時報
更新時間:2010-3-24

美國華爾街最大投行之一的摩根斯坦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3月19日在北京說,美國政界以所謂“人民幣匯率低估導致貿易失衡和失業率上升”為理由,要求人民幣升值並威脅給予貿易制裁,“錯得太離譜了”,甚至可能傷及美國民眾利益。羅奇表示,美國失業率接近10%,政客們不願承擔責任,反而歸咎於他人,中國則成為第一個目標,有人說只要中國重估人民幣匯率,發達國家的工人失業率就會迅速緩解, “不幸的是,這錯得太離譜了”。

中國產品適應美消費者需求


“中美貿易不平衡與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關係。”羅奇如是說。據他介紹,2008年,美國與90多個國家發生貿易赤字,其中最大的雙邊貿易失衡在美中之間,其原因一是美國的跨國企業採取了外包措施,二是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適應美國消費者的需求。


羅奇發表上述觀點的大背景,正值近日針對人民幣匯率的爭議再度四起。 3月15日,130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財長蓋特納,要求在4月15號出台的財政部報告中,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隨後,共和黨議員林賽·格雷漢姆和民主黨議員查爾斯· 舒默16日拋出法案,要求財政部列出“匯率根本性失當國家名單”,再次將矛頭指向人民幣匯率。有些議員甚至威脅道,如果中國不能採取有效行動,將對中國貿易進行製裁。


儘管美國政府熱衷向人民幣“發難”,但美國國內並非一邊倒。包括《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在內的該國重量級媒體,均刊文反對向人民幣施壓,稱逼迫人民幣升值“最終損害的是普通美國公民的利益”。


  “壓力測試”顯示升值後果


對於來自美國的壓力,3月18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獨家採訪時明確警告,人民幣任何程度的進一步升值,都可能會令出口商破產,而這是中國負擔不起的。鐘山將於3月24日至26日赴美,商談中美貿易摩擦等相關事宜。


他在接受采訪時,把中國很多出口商面臨的脆弱形勢,比喻成“被加熱到99攝氏度的水”,雖然現在還不會沸騰,但是,如果再繼續上升1 度,就會馬上沸騰。鐘山坦承,一個無需掩飾的事實是,中國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出口行業的就業,並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同時,中國出口產品一旦漲價,也可能使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通脹加速。


在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態度日益強硬之際,人民幣升值的“可能受害者”開始在國內“反擊”。國內最重量級的民間對外經貿組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偉3月18日表示,今年2月,商務部和工信部開始對勞動密集型行業進行“壓力測試”,以觀察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將會對紡織等行業造成何種影響。據他介紹,目前接受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的企業有 1000多家,涉及12個行業,測試結果約在4月27日公佈。


他同時警告道,“壓力測試”顯示,一旦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紡織和家具製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企業來說,“後果是災難性的”。這些企業的最低利潤率僅為3%,人民幣升值將使這些公司直接面臨倒閉的風險。據他介紹,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將是機電行業,因為目前該行業拿到的訂單已達1500 億美元,假設人民幣升值3%,其損失將達300億元人民幣。


所謂“壓力測試”,是要調查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抗壓能力,或者說測試出口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後的受衝擊程度。這一信息被美國媒體解讀為中國是在為人民幣升值做準備,美國道瓊斯新聞社旗下“市場觀察”網站19日對此事的報導稱,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中國官方已認識到人民幣升值長期趨勢的無可避免,並且也在進行相關準備。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9日在參加商務部有關於中美貿易統計差異的專題新聞發布會時明確表示,上述測試的確正在進行當中,但他同時表示,商務部並未牽頭此項測試,該測試是通過各行業協會向各公司徵求意見的方式進行的。

美國內反對施壓之聲響起


雖然美國議員熱衷於向人民幣施壓,但美國國內並非一邊倒地表示支持。有些美國專家稱,人民幣升值未必會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


17日,美國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召開了一次名為“後危機世界中的中國經濟”的小組討論,其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兼職教授彼得·鮑泰利認為,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許多主要貨幣對美元都開始貶值,如果中國真的想要操縱貨幣,2008年是一個讓人民幣貶值的好機會,能從中獲得可觀盈利,但中國在當時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成員埃爾伯特·凱德爾則表示,很難界定某種貨幣是否被操縱,但是,“今年是高度政治化的一年,美國在選舉年通常都會拿中國出來說事兒”。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肯尼斯·利伯索爾18日表示:“美國財政部不大可能將中國定為貨幣操縱國,中美兩國都需要調整它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另一名高級研究員巴里·博斯沃斯認為,中國貨幣匯率變化並非美國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的明確答案。


  美國媒體也發出了反對之聲。美《時代》周刊17日在其網站上,發表了題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壓制中國實難奏效》的文章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已被高度政治化。文章說,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一直保持升值趨勢,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加。所以,現在一部分人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美國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增強,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將消失,“這種想法過於天真”。文章最後得出結論,人民幣升值將使美國沃爾瑪超市裡的中國產品更貴,這對飽受債務、工作不穩定等諸多因素困擾的美國消費者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最終損害的是普通美國公民的利益。

住宅售價相對於房租過高

左大培:城市住宅與公有製
作者:左大培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4-2

城市住宅與公有製


左大培(2010年3月的講演提綱)



最近幾年城市住宅售價暴漲,最根本的禍根是“住宅私有神話”。這個神話造就了少數暴富的地產商、無數的房奴、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隱患。


城鎮住宅售價暴漲的弊端:如果它使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總額與當年GDP的比例上升,則這樣的售價上漲是不可持續的,很可能導致金融崩潰和經濟衰退;即使它沒有改變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總額與當年GDP的比例,如果這個比例過高,城鎮住宅售價的暴漲也會大大加重人民的生活負擔,仍然可能由於人民不堪高房價的重負而最終導致住宅供大於求、售價下跌、金融崩潰和經濟衰退。


泡沫的表現:

1.住宅銷售金額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 2006年全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金額為1萬7千多億元人民幣,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約8.2%。 2009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5987億元,2009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35353億元人民幣,估計2009年中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金額會達到當年GDP的10%。按如此速度上升,總有一天全年的國民收入(GDP)不夠用於購買當年銷售的住宅。

2.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住宅售價相對於房租過高。

2007年12月初,國內一年期個人人民幣儲蓄存款的利息率為3.87%,而期限為5-30年的商業性住房抵押貸款的年利息率則為7.83%。根據這樣的利率,如果居民全部使用其自有資金來購買住宅,買房剛好合算的房價應當為年房租的24倍多;如果居民儲蓄僅僅是為了買房、借入抵押貸款購買住宅時又不支付任何自有資金,其買房剛好合算的房價只應當是年房租的不到13倍;如果居民購買住宅時必須以自有資金支付佔房價20%的“首付”,買房剛好合算的房價為年房租的15倍多。總之,借入抵押貸款購買住宅者自有的資金佔該住宅售價的比例越高,買房剛好合算的房價—房租比就越高;在當時的利率結構和“首付” 要求下,借入抵押貸款購買住宅合算的最高房價—房租比分佈於15倍到 24倍之間。

目前北京的住宅售價大約為同等住宅年房租的40倍。單以這個售價與現在的年房租相比,房價比買房合算的房價高出一倍以上。

當然,北京的房租以後可能會上升,而房租將來上升到一定水平,以現在房價買房就可能比那時付高房租租房合算。不過,按政府規定,購買的住宅只能住70年。北京的房租最近幾年沒有明顯的上升。目前北京二環附近的住宅房租大約為每平方米50多元,而美國紐約相應地段住宅房租折合成人民幣也不過每平方米不到200元。而房租與人民收入緊密相關,美國人均GDP將近5萬美元,我國人均GDP則不到4千美元。據此推算,即便70年後中國人均收入能達到美國現在的人均收入水平,從而使北京的房租比現在上漲4倍,由於北京現在的房價比買房合算的房價高一倍,按現在的房價買房也不如租房合算。

3.城市住宅售價上漲並非由於供給不足。自1999年到2006年,中國幾乎每年竣工的住宅建築面積都在13億平方米以上,只有2004年竣工的住宅建築面積少於13億平方米。

當然,中國每年竣工的這大約13億平方米住宅中,一大半並不是城市中的住宅。自1999年到2006年,中國每年竣工的城鎮住宅的建築面積穩定在5.4億平方米到6.6億平方米之間。那以後每年竣工的城鎮住宅建築面積還有所上升。

新建住宅實物量不可能與實際GDP以同樣比例增加:那樣可以是住宅售價與GDP減縮指數以相同比率上升,新建住宅總值佔GDP比例不變。但是即使實際GDP以每年略高於7%、十年增長一倍的速度增長,70年後每年新建住宅將達768億平方米!這是不可能的。

即使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總額與當年GDP的比例一直保持不變,城鎮住宅售價的暴漲也會大大加重人民的生活負擔,仍然可能由於人民不堪高房價的重負而最終導致住宅供大於求、售價下跌、金融崩潰和經濟衰退。

如果住宅售價的上漲速度總是等於GDP減縮指數的增長率,城鎮新建住宅的銷售價格總額與當年GDP之比總是為8%,則每年新建的城鎮住宅數量與實際GDP以相同速度增長。假設每年經濟增長3%,則70年後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就為當年GDP的2.34倍。從GDP中扣除20的稅收,那時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僅為當年人民總收入的不到3倍。如果人民只能以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住宅消費的話,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還不到當年人民可用於住宅消費資金的9倍。

如果中國每年竣工的城鎮住宅數量固定不變,而住宅售價的上漲速度總是等於名義GDP的增長率,而每年新建城鎮住宅銷售金額與當年GDP之比都為8%,則70年後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就為當年GDP的5.6倍。從GDP中扣除20的稅收,那時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就為當年人民總收入的7倍。按3.87%的存款利息率計算,如果將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這樣多的資金存入銀行並將全部本息在以後70年中每年以一個不變數額提取花完,則每年用於包括租房的全部消費支出可以按那年的居民收入計算增加約 30%。或者,如果人民只能以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住宅消費的話,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達到當年人民可用於住宅消費資金的21倍。

如果中國每年竣工的城鎮住宅數量固定不變,而住宅售價的上漲速度總是等於名義GDP的增長率,而每年新建城鎮住宅銷售金額與當年GDP之比都為10%,則70年後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就為當年GDP的7倍。從GDP中扣除20的稅收,那時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就為當年人民總收入的約8.8 倍。按3.87%的存款利息率計算,如果將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這樣多的資金存入銀行並將全部本息在以後70年中每年以一個不變數額提取花完,則每年用於包括租房的全部消費支出可以按那年的居民收入計算增加三分之一多。或者,如果人民只能以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住宅消費的話,全部城鎮住宅的售價總額達到當年人民可用於住宅消費資金的26倍。

高額的住宅建築和購買支出最終將造成人民大眾不能承受的生活負擔,並且最終導致住宅供大於求、售價下跌、金融崩潰和經濟衰退。

即使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總額與當年GDP的比例一直不變,如果這個比例過高,城鎮住宅售價的暴漲也會大大加重人民的生活負擔,仍然可能由於人民不堪高房價的重負而最終導致住宅供大於求、售價下跌、金融崩潰和經濟衰退。

擺脫目前造成房價暴漲的困境的根本出路,在於回到“公有製為主體”的城市住宅體制上來。

城市住宅上的“公有製為主體”,並不意味著以公有開發商為主體,而是意味著有大量的公有住宅出租給居民。因此,最近兩年許多國企甚至央企在土地使用權拍賣時出高價當“地王”,是明顯地違反城市住宅上“公有製為主體”的原則,因為以這樣高價購買土地,顯然建房的目的不是為了出租,而是為了以高價賣給私人。

公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普遍經營房地產開發以出售住宅,本身就是錯誤的。應禁止普通的公有企業介入房地產開發,只有在房地產調節方面承擔特殊使命的公有企業才可以進行房地產開發,其任務是保障當地居民以適當代價獲得盡可能好的居住。

各大城市都應有專門的公有住宅供應和管理機構,負責大量向本地居民出租公有住宅。租金應遵照兩個原則之一:或者是略低於市面上同等房屋出租的市場化租金,或者是足以補償從征地、開發、建造到管理的全部成本。目前應特別注重向住在本地的企業員工、“蟻族”大學生提供優質低租金的住宅。

自從背棄了城市住宅“公有製為主體”的製度,中國就進入了房價暴漲的時代。

所謂“改革福利分房的住房制度”,其實質就是消滅公有住宅。直接的結果是房租迅速上漲帶動房價上漲,以後是低利率的信貸刺激使房價進一步上漲,最後是單純預期房價上漲而投機買房進一步推高房價。而為鼓勵“私人買房”而推行的“寬鬆信貸政策”則為房價上漲提供了足夠的資金。

根據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推算,1998年到2006年中國住宅售價上升了約43.9%,而根據住宅租賃價格指數推算,1998年到2006年間房租也上升了約44.4%。到2006年為止,長期總的看來房租仍然與住宅售價上漲速度大致相等,而且房租還是比住宅售價上漲得略快。但是2002年到2006 年,根據住宅租賃價格指數計算的全國平均的單位住宅房租只上漲了不到12%,根據住宅銷售價格指數計算的全國平均的單位住宅價格卻上漲超過33%。這合乎我們的這一印象:房租在2002年以前比房價上漲得快,2003年之後商品住宅售價急速上升,房租卻幾乎不變。

低利率的扭曲作用:

如果居民購買住宅使用的全部都是其自有的資金,則在居民儲蓄存款利率為3.87%時,單純為居住需要購買住宅合算的房價不能比年房租高24倍半,而在存款年利率為1.98%時,單純為居住需要購買住宅合算的房價不能比年房租高的倍數就可以提高到約38倍;如果居民儲蓄僅僅是為了用於購買自己住的住宅,居民購買住宅時使用的資金又全部都是藉入的貸款,則在住房抵押貸款利率為 9%時,買房剛好合算的房價只為年房租的約11倍,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降到7.83%時,買房剛好合算的房價就上升到年房租的約12.72倍。

大概的估算表明,購買住宅合算的最高房價-房租比,2002年利率最低時比2006年底利率上升以後要高大約50%。


大城市中的“城中村”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其根源也在於背棄了農村的集體所有製。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必須盡快消除這個泡沫。

政府首先應當切斷房地產投機的資金來源。最有效的做法是:根據一個城市房價上漲的百分比相應地降低以當地住宅作抵押所可以獲得的貸款金額。這個做法應當同樣適用於對企業發放的貸款。這樣也會預先減少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泡沫破滅時將遭受的損失。

目前北京等地房價過高,買房居住比租房居住所付代價至少高70%,買房居住極不合算,為獲取房租而投資性買房也極不合算。為在房價高時賣房而投機買房者也面臨房價暴跌造成損失的極大風險。

擺脫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政府大量興建國有住宅出租,在不需要政府補貼任何資金的前提下穩定房租,保障民生和本地經濟運行,同時也增加了住宅建設投資。即使經濟增長真的需要住宅建設投資拉動總需求,也應當以公有住宅建設拉動投資需求。

大批的私營企業家在變為房地產開發商甚至房地產投機商,許多由於國企“改制”而變為大資本家的企業“老總”(如大連的某幾個公司“老總”、北京的“聯想控股”)也在變為房地產開發商甚至房地產投機商。他們因此而不再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作任何貢獻,而單純變為人民財富的掠奪者和剝削者。這使中國發展私營經濟、實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喪失了最後一點正當的理由。而當房地產泡沫必不可免地破滅時,許多的私營老闆們將會破產。因此,目前的房地產泡沫和房地產投機正在搞垮中國的私營經濟。正是私有化企業自己的瘋狂葬送了私有化的事業。

正因為如此,戳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本身就是對私有化最有力的回擊,也是對私有化的最大一擊。左派不應當錯過這個機會。

房地產業泡沫的危害說明,“國進民退”是中國的資本主義勢力自己逼出來的。


最近瀋陽的動物園老虎大批死亡,據說原因之一是私營股東抽走了大筆資金。山西的劣質疫苗致死人命,也是因為有私營企業參與。私營企業行為如此惡劣,但是在最近結束的今年人大和政協的“兩會”上,仍然有人指責所謂的“國進民退”。這是一個標誌,證明中國“兩會”的代表中資本家佔了優勢,而工人農民甚至國有企業的普通員工卻沒有真正的代表。

在今年的“兩會”上,厲無畏反對房價下跌,王建林反對徵收物業稅,房地產商利益的代表有如此強有力的聲音,表明“兩會”代表中有大量的房地產商喉舌。王建林本來就是靠從政府無償獲得土地和房產資源發財的私有化“改制”代表,現在成為“中國最富家族之一”。

“兩會”上的言論反映一個根本的問題:連在所謂的“民意機構”中,也是資本家的代表佔了統治地位,工人農民甚至中產的“房奴”們都沒有自己真正的代表和代言人。遼寧某縣的一個將農業電力系統變為自己家族控制的人,竟然以“農民代表”身份作了“兩會”代表。這種與王建林同類的私有化代表人物充斥“兩會”,證明 “兩會”代表的產生有嚴重的問題和扭曲。為什麼通化鋼鐵的吳敬堂、揭露房地產商的曹建海這樣為人民大眾代言的人不能成為“兩會”代表?這使“兩會”無法真正反映人民的願望。

兩會上住建部長公然說中國房價還會上漲20年,這種說法根本就沒有根據。有理由懷疑,這種說法其實反映了該部官員們自己的要求。有傳聞說,住建部連一個處長都有4套住宅。果真如此,住建部的人當然會希望房價上漲得越厲害越好。中央政府應當對住建部進行清查,應當規定住建部的官員除自己居住的住宅外,不能買賣任何房地產。

“兩會”代表的言論和住建部的行為表明了一個危險:中國的政治權力可能被資本家及其同盟者們掌握。我們必須注意這樣的根本問題:政治權力被誰掌握,誰作 “兩會”的代表?

2010年6月28日

解決“美元陷阱”和人民幣匯率問題

關於解決“美元陷阱”和人民幣匯率問題致國務院的公開信
作者:賈根良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8

關於解決“美元陷阱”和人民幣匯率問題致國務院的公開信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賈根良



摘要:停止引進外資並回購外資企業是解決“中國深陷美元陷阱” 的根本辦法。人民幣不能升值,但可以採取如下辦法應對外國強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提高出口部門工人的工資;國家統籌對外貿易,通過建立中國出口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產品出口的卡特爾,大幅度提高出口產品價格;停止出口退稅;把出口部門過剩消費品直接配給給低收入和失業群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開始啟動內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務院辦公廳:

眾所周知,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面臨著嚴重威脅。余永定先生2010年5月31日在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深陷美元陷阱》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元貶值、美國的通貨膨脹和美國財政狀況的急劇惡化正在嚴重地侵蝕著中國外匯儲備的價值。余永定指出,自2002 年4 月開始到2009 年年底,美元已經貶值41%,這實際上等於美元貶值這一項就使中國的美元儲備損失了41%。余永定認為,事到如今,除了向美國“曉以大義”,中國手中並沒有什麼牌可打。他還認為,更加令人扼腕的是,即便我們自知已經陷入陷阱,但卻無法自拔。

筆者認為,向美國“曉以大義”是沒有用處的。中國實際上有一張大牌可打,而要打這張大牌就需要先弄明白為什麼“我們自知已經陷入陷阱,但在陷阱裡卻越陷越深”的原因。首先,大家可能已經註意到,國家發改委今年在慶賀引進外資的成就並推行外資“新政”的時候,宣稱截止到2010年3月,中國引進外資累計超過1萬億美元,而中國外匯儲備同時達到約2.4萬億美元。由於引進的外資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必須在中國人民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因此中國人民銀行收到的1萬億美元就直接變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這1萬億美元就占到中國外匯儲備的42%。其次,2010年3月14日溫總理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後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中國出口總構成的60%,這也就是說,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對於中國在美元陷阱裡越陷越深的“貢獻率” 達到34%。因此,引進的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的“創匯”在中國積累的外匯中就占到中國外匯儲備的76%。毫無疑問,引進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是中國在美元陷阱裡越陷越深的罪魁禍首!當然,外資的危害遠比比這方面更加嚴重(筆者將撰文揭露外資的八大危害),但僅此一項就足以支持筆者為什麼寫《就停止引進外資並回購外資企業致溫總理的信》。顯而易見,停止引進外資並回購外資企業是中國“避免進一步落入美元陷阱,並儘量減少已有外匯存量可能發生損失”的根本辦法,令筆者感到疑惑不解的是,中國的學者們和中國政府為什麼對此視而不見呢?難道還有別的根本性辦法嗎?

赫德森先生在《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發表的文章不僅提出了類似於筆者所謂回購外資企業的建議,而且也分析了人民幣升值根本就不可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但卻可以達到打擊中國經濟的目的:人民幣升值對在華外資企業影響不大,而大量以本國原材料為投入品的中國企業卻要大量倒閉。然而,2010年6月1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了實際上是人民幣升值的政策,據6月28日報導,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公報草案表示,各國歡迎中國不久前做出的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表態,認為人民幣升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決定得到了旨在於摧毀中國經濟的美歐反華聯盟的肯定和表揚。

最近看到黃樹東先生的一篇會議論文,他精闢地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危害:一旦市場形成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在中國沒有從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中擺脫出來之前和美國巨額財政赤字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人民幣將被迫持續升值,其結果是中國不僅在事實上失去匯率主權,而且也將導致工資增長出現全面的結構性停滯,貧富差距更加懸殊,內需市場更加萎縮,對外需市場更加依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成為泡影。很明顯,美國正在復制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過迫使日元升值摧毀日本經濟的做法。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與當時的日本根本就無法相比,因此,一旦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其後果將不堪設想:中國將陷入持續不斷的社會經濟危機乃至暴力革命之中。

正如筆者在過去的文章中提到的:應對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辦法是提高工人工資,廖子光先生在筆者之前也提出了這種建議:與其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10%,遠不如將出口部門的工資增加10%,後者不僅在抑制中國貿易順差上比前者效果要好,而且也能解決工人血汗工資的問題。黃樹東在文章中進一步分析了提高工人工資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第一,迫使出口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創新競爭;第二,出口部門的工資增加將拉升中國整體工資水平的上升,這不僅將緩解貧富差距懸殊的狀況,而且將達到啟動內需的作用;第三,出口產品的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將改變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從而成為拋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的動力。中國人民銀行的官員們看來是把胡總書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方針完全扔到爪哇國去了!

為了配合出口部門工資增長的戰略,粉碎美帝國主義摧毀中國經濟的戰略,我國還應該採取非常手段,統籌對外貿易,建立中國出口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出口產品的卡特爾,並通過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效仿中東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做法,建立中國大宗出口產品的國際卡特爾,以便大幅度提高出口產品價格,這不僅可以為國內工資增長拓展空間,而且也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企業之間以及我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打入底端”的自相殘殺的局面,還可以給美國等發達國家製造通貨膨脹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外需減少,出口部門生產的消費品過剩將增加,應對辦法是停止出口退稅,把原先每年用於出口退稅但實際上大部分落入跨國公司之手的7000-9000億人民幣財政收入拿出相當部分採取發放消費券的辦法直接補貼給低收入和失業群體,使之購買出口部門生產過剩的消費品。

筆者提出的以上辦法只是為了拋磚引玉,無疑這將需要一個系統的大戰略,筆者希望國務院研究筆者和其他學者的類似建議,這些建議非常值得國務院組織人力深入研究。筆者認為,一旦停止引進外資並回購外資企業、出口部門採取提高工資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並配之以相關戰略,中國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將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從而走上避免淪為帝國主義經濟殖民地的正確道路。

(以上文字的修改稿將以《解決“美元陷阱”和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正確思路》發表於7月份出版的《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參考文獻:

1.賈根良:《就停止引進外資並回購外資企業的一封信》,烏有之鄉2010年4月23日

2.賈根良:《為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送葬:致把“外資企業都視同於中國企業”的某君》,烏有之鄉2010年5月25日

3.左大培、賈根良、張仁德和楊虎濤:《堅決支持政府在 “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擊退外國對我國自主創新政策的粗暴干涉》,烏有之鄉2010年5月22日

4.賈根良:《國內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與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烏有之鄉2010年5月15日,擬發表於《經濟縱橫》2010年第5期。

5.賈根良:《國際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批判》,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0年第4期。

6.黃樹東:《捍衛核心經濟利益、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智庫第3屆高層論壇”會議論文,清華大學,2010年6月15日。

7.賈根良:《美國在經濟崛起前排斥外國直接投資的原因解析》,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8.邁克爾·赫德森:《美元霸權與中國崛起——兼論如何應對美國強制人民幣升值》,烏有之鄉2010年6月28日,將發表於《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如何應對美國強制人民幣升值

邁克爾·赫德森:美元霸權與中國崛起—兼論如何應對美國強制人民幣升值

作者:邁克爾·赫德森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時間:2010-6-28

美元霸權與中國崛起—— 兼論如何應對美國強制人民幣升值*

邁克爾·赫德森 著 鄧郎 劉元琪 編譯



推薦者按語:筆者在《為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送葬:致把 “外資企業都視同於中國企業”的某君》中提到了赫德森在3-4月份曾經給他寫過一封信,這封信的大部分內容成為本文的基礎。該文公開發表於《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7月份出版),首發《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0年第3期。 ——賈根良





摘要:作為與黃金脫鉤的世界貨幣,美國依仗美元霸權絕對的融資優勢,可以輕鬆地收購世界各國經濟的關鍵部門,支撐為維護帝國而花費的龐大軍事開支。在當前美國和西方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狀態之際,國際金融資本的下一步目標直指中國。美國針對中國的所有經濟戰爭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取得對中國經濟制高點的控制權,取得對中國資產的控制權,從而既可以消除中國經濟增長對美國霸權地位的威脅,又可以竊取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美國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步驟是要中國放棄金融主權,進一步推動金融自由化。這才是當下美國對中國發動匯率戰的真實背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資本的進攻,作者據此提出了中國應該採取包括回購外資企業等一系列措施的具體政策建議。



作者邁克爾·赫德森,美國長期經濟趨勢研究所所長,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教授。

一、美元霸權與國際金融資本的統治地位

政府不會破產,他們總可以印錢,但政府不能印它欠其他國家的外匯。可美國與眾不同,它擁有一個獨特地位,因為有兩套規則,一個是只適用於美國的寬鬆規則,還有一個是對所有其他國家的。這種雙重規則來自華盛頓共識,又被稱之為美元霸權。沒人能強迫美國還錢,因為美元就是所有國家使用的硬通貨。美國想花多少就花多少,美國政府、美國投資者和消費者拼命花錢,想貶值就貶值,想降低利率就降低利率,一直降到現在的0.25%。雖然全世界不喜歡美國的軍事基地,不喜歡美國公司收購他國企業,不喜歡美國人享受免費午餐,但美國都無所謂。

任何一個經濟體,如果花得多,掙得少,其貨幣就會變弱。可這麼多外國政府手裡已經攥著大量美元,他們如果不把這些多余美元回收返還給美國的話,就肯定會蒙受損失。美國業已成為如此重要的需求來源,以至於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崩潰注定會破壞他國的出口,禍害他國的企業。

美聯儲和財政部在壓力下出資13萬億美元救助華爾街。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威脅說,如果不救他們,金融業就徹底完蛋。政府只好認輸。他們的戰略可以追朔到20世紀70年代我的老闆赫爾曼 •坎恩(Herman Kahn)敦促尼克松總統實施的政策。這主意就是:如果全世界都覺得,假如美國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麼尼克松總統就會瘋狂到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用核武器毀了地球,則美國就能在與蘇聯和任何潛在對手的對抗中一遂所願。

今天,美國不會用武器毀了世界,但金融體系成了最脆弱的領域。可以說,金融今天起的作用和過去數百年中軍事的作用一樣。所以巴菲特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形容金融衍生產品。高盛與希臘政府的非平衡收支交易使後者的金融體系扭曲,從而在2010年2月幾乎使歐元區陷於瓦解的境地。歐洲國家政府的信用保險債務陡升,歐元相對美元在 2010年前兩個月中已經貶值9%。時至今日,收支平衡和貨幣價值已經不是由產品的相對價格和生產成本決定,而是由美國銀行(還有日本銀行)隨意自由創造的金融流動性主宰,然後把它們注入全球金融體系。因此美國和日本的銀行信用成了他國銀行的金融債務—— 這些銀行得到的美元都到了本國央行手裡,等待美國的回收。

國際金融體系目前的運行機制是美國花的錢比它賺的錢多很多;美國把錢花在諸如環繞亞洲和歐洲的軍事基地上,還堅持要他國對美國出口商開放市場,讓美國資本購買他們的企業,美國卻不給他國如此待遇。

通常,美國的花費會讓美元貶值。其他國家面臨這一問題時,會提高利率來吸引外國貸款以平衡國際收支。高利率會延緩經濟發展。但美國不在意它向世界亂撒美元、紙幣或電子信用。美國的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銀行,把利率降低到 0.25%,以促使借款人大肆貸款刺激房地產、炒作股票和證券,還可以藉錢給利率高的國家。套利投資商在美國以0.25%的利率借錢,然後以 3.5%的利率貸給澳大利亞,淨賺中間的差價。他們現在就乾這個,還美其名曰:“套利交易” (carry trade)。美國銀行和套利投資商大吃他國買單的免費午餐。而美國公司大筆花錢收購沒有保護的外國企業,同時美國消費者以紙幣購買他國勞動力生產的產品。

因此,人們會問:中國為什麼不開動印鈔機,然後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幹嗎要讓自己的人民在工廠里辛苦地干活掙錢呢?答案的一部分在於中國沒有美國的軍事實力,中國的銀行也不想發動貨幣襲擊。最後,美國控制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世貿組織,並下大本錢在學術上支持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反對任何政府保護自己免受華爾街、倫敦金融街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控制的努力。其目的是防止其他國家按美國的方式富起來——實施保護性關稅、農業和工業補貼、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以提供最低成本的基本服務並徵收累進稅。

二、國際金融資本的下一個目標直指中國

地球上的其他國家被國際貨幣基金和其他世界組織、包括完全新自由主義化的歐盟操控,它們為了追求自由貿易,把自己的市場對外國進口開放(“走向深淵”),金融市場也開放,讓外國金融機構長驅直入,享受其自由創造信用、然後坐收漁利的特權,同時讓東道國國內經濟承擔債務負擔。他國會把基礎設施建設交給關係戶私有化,後者便把高利率、債務費、保險費、管理層高工資和壟斷租金都打入工程價格。所有這些都會損害他國經濟,其目的就是破壞他國與美國廠家及其海外企業競爭的能力。在理論上,至少美國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通過榨取收入的這種方式最後使美國財政上能夠清償債務。

美元霸權如何運作呢?美聯儲把錢給美國公司,這些公司拿著錢來到中國,收購中國的企業,一年有25%的利潤。中國的個體和公司把手裡的美元拿到中國央行,問題就來了:中國央行拿這些美元怎麼辦呢?如果他們不把這些美元送回美國,購買美國債券,只掙 1%的利息的話,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就會升值,也就是美元會貶值。中國就會因自己的貨幣相對於美元而升值,造成巨額外匯儲備的損失。中國貨幣在過去數月中相對於歐元和英鎊——僅次於美元的兩種重要貨幣——已經迅速升值。因此,人民幣已經升值。美國現在已經購買中國的眾多產業,他們想讓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他們想破壞中國經濟,造成債務膨脹,像日本一樣產生泡沫,使中國不再成為美國的對手。中國當然正在進行抵制。

最近高盛在全球宣傳說,中國的經濟在全球最好,歐洲、日本甚至美國都不行,它發現中國經濟還沒有出現嚴重的金融化和泡沫化,它們想推動中國經濟的金融化和泡沫化,並將它們控制的全球資金投入中國,最後就像他們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已經做過的那樣,在金融化和泡沫化中控制中國經濟的股份,並榨取地產、自然資源以及壟斷行業的租金。當今全球金融資本攫取暴利的最主要途經是通過獲得公共壟斷、原材料和不動產,尋求得到資源租金(包括壟斷利潤),而不是投資於生產領域以贏得工業利潤。這是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的。

最近,美國的資金加速外流,主要流向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美國的資金管理者得出結論說,美國和其他西方經濟正在進入一個債務纏身並且增速永久緩慢下來的經濟時期。所以他們都盯著中國,希望通過購買中國的銀行和產業,分得中國增長盈餘的一杯羹。

美國的戰略是大肆收購中國資產以獲取每年超過20% 以上的紅利,而中國又會把這些美元以僅僅1% 的利率回流給華盛頓和華爾街,並且為美國承擔私人投資的損失(這一戰略1985年後曾在日本實施,“效果”不錯)。當美國看到一個國家富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從別人的經濟盈餘里分一杯羹。所以美國優先考慮的是進入中國的領先部門,主要方法就是收購中國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因此,美國銀行和其他外國銀行,如匯豐銀行已開始買入中國的銀行。而銀行可以像美國財政部那樣,在鍵盤上創造無中生有的信用。現在銀行可以像政府一樣創造信用。外國銀行說,我們要把信用延伸到中國人中,從而中國土地上的所有租金都可以採取利率的形式付給放貸的債主。我們要掌控他們的工業,以便他們的所有勞動利潤和交換所得都讓美國和歐洲的股東分享。為了增加可以送回美國的利潤,美國的官方政策是,推行華盛頓共識、向銀行收稅、製造信用,是美國政府自己製造信用,然後把錢貸出去,卻讓中國政府為這些信用買單,即把中國政府綁在美國政府的信用上。

美國政府的美元霸權在於:我們得讓中國政府給我們交稅,無論什麼形式都行。美國金融政策的成功在於:我們讓中國政府給我們的軍事支出買單,而我們再用這些軍費,製造核武器包圍中國。美國每年要花億萬美元在全球建立18個軍事基地,主要在亞洲來威脅中國,還通過財政赤字讓中國為這一切買單。美國購買中國的出口再賣給國內消費者,中國廠家拿到一堆美元交給中國央行,然後中國央行把它們藉給美國財政部。中國借給美國財政部的錢,就是美國用來在中國周邊建立軍事基地的錢。美國對中國說,我不允許你太強大,如果你不聽話,你想搞金融獨立,我們就消滅了你。我們會在新疆、西藏資助“革命”,顛覆你,正如我們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使俄羅斯無法再成為我們的強大對手那樣。俄羅斯走到今天,已十分氣餒。如果不按我們想要的去做,我們就顛覆你的政府。前車之鑑放在那兒,1973年智利的阿連德,1964 年的危地馬拉和伊朗,1991年的蘇聯,1960年後的古巴,過去數十年的海地等等,這就是我們美國的哲學。

美國將來針對中國的所有經濟戰爭都必須在這個背景下來理解,這些經濟戰爭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取得對中國經濟制高點的控制權,取得對中國資產的控制權,從而既可以消除中國經濟增長對美國霸權地位的威脅,又可以享有中國經濟增長的好處。而要達到上述目標,美國最重要的步驟是要中國放棄金融主權,進一步推動金融自由化。

三、國際金融資本的近期攻勢:匯率戰

(一)中國過多的外匯儲備會導致(以人民幣計算的)兌換損失

所有國家都要有外匯儲備以規避貨幣攻擊,正如1997 年亞洲危機之鑑所警示的。這種攻擊通常會使貨幣貶值。投機者看準一家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央行,然後藉更大一筆錢,將該貨幣低價賣出以使其貶值,從而掏空該央行外匯儲備。索羅斯當年狙擊英鎊,弄跨英格蘭銀行時,最早玩過這一手。

馬來西亞的反制措施是不准國際玩家通過購買本國貨幣來贏得賭注。馬來西亞的反危機成功事例表明貨幣控制使投機者無法把他們的兌換賭注“換成現金”,打破了他們將本幣貶值的企圖。

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投資者想提高人民幣兌換率。外國熱錢流入中國的銀行,尤其是美、英以及其他外國公司的貨幣在華氾濫。中國央行發現自己要么把美元循環回外國央行;要么讓人民幣升值,當本幣相對於自己儲備的美元、英鎊和歐元升值的時候,最終承受(以人民幣計算的)損失。與此同時,投機者和持有中國財產的外國人將享有免費大餐(資產升值)。

這在中國經濟內部造成的影響是:中國要面臨流動性過剩而抬高房地產和其它資產價格的危險,負債率相對於土地、房地產和商品價格升高。同時不得不購買以美元結算的不斷貶值的外國債券。問題是中國應對外國貨幣流入自己經濟系統的最佳方式何在?

中國的重要反應一直是在礦物資源和其他對其長遠發展必需的進口品生產領域進行投資。但這一選擇受到兩個限制,一是外國保護主義對境外資產投資東道國資源和農業土地的限制,二是來自國際投機者用白來的錢(比如美國政府給美國公司或投機商的貸款——來自中國的免費午餐)收購這些資源的競爭。所以中國的過多外匯儲備還在增加。

傳統上,央行用餘錢買入“世界貨幣”——黃金。黃金的優勢是其貯藏價值,原則上可以讓央行避免持有美元而蒙受損失。國際收支中以黃金支付逆差還可以限制他國實施長期赤字政策的能力,尤其是在戰爭開銷上。此乃美國外交官拒絕回歸金本位的原因。

在20世紀60 年代,外國政府請求美國財政提供黃金擔保。美國在東南亞和歐洲的海外軍事支出造成的過多美元都流入了法國(控制了印度支那的銀行業) 、德國(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基地的出口商和主人) 以及日本(美國的休閒基地)的中央銀行。法國和德國將手裡的美元換成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消耗殆盡而黃金價格升高(美元相應貶值),因而承受巨大壓力。為遏制戴高樂治下的法國央行以及德國和其他國家將美元兌換成黃金,美國財政給出了黃金擔保——如果美元貶值,這些外國央行不會蒙受損失。

今天,美國不可能以黃金做擔保,也別指望國會會通過類似協議。過去,常常是總統或行政部門與他國簽了貿易或金融協議而國會不予承認。美國財政部可以擔保中國的官方美元儲備相對於一籃子貨幣的安全,或對於任何中國政府想保有其外匯儲備的貨幣是安全的,包括從歐元到後葉卡特琳堡[①]的多種貨幣混合。但目前沒有一種貨幣是穩定的。所有西方貨幣都在無法支付的大量負債的重壓下掙扎。美國財政部欠外國央行四萬億美元,而美國對如何支付這些欠款一籌莫展,因為美國面臨如下長期結構性赤字:海外軍事開支、進口依賴和資金外流。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把美元當成“燙手山芋”而盡量減持。但保有歐元和英鎊的前景也不美妙多少。

今天,大多數央行通過把美元流回去購買美國財政部國債的循環來壓低匯率。這種回流使得美國可以為其海外軍事開銷以及其國內預算赤字(大多也是軍事用途)融資,自20世紀50 年代以來一直如此。結果是,歐洲和亞洲以自己的外匯血汗錢構築了美國一家獨大的軍事基地鏈來包圍自己。

這種局面本質上不穩定並且是自我戕害。國際貨幣儲備僅僅依賴某一政府無法償付的高額欠債的時代開始結束,尤其是這種負債大多用於軍備用途。理所當然,由於美國長期預算赤字,美元不再適合承擔這一角色。自1951年以來,美國的海外軍事開銷(大多在亞洲) 佔了其債務的大頭。並且,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斷增長(除了農業、娛樂和販賣軍火方面有順差外)。這種關係太一廂情願,一邊倒,不可能長久。問題是,解決的最佳途徑何在?只要這種外匯增加是以中國向美國和歐洲政府提供免費貸款的形式持有的話,那麼,任何解決方案就必須包含中國不能再積聚外匯儲備。

(二)重新估價人民幣會加劇中國的金融問題而無助於穩定中國貿易

美國經濟界和外交界叫喊提高人民幣匯率會幫助中美之間的收支平衡。但美國的逆差是結構性條件造成的,對兌換價格的變化不會有什麼反應。如前所言,一項大宗資金外流就是海外軍事開銷。另一項是在金融領域,用來收購外國公司、股票和債券。美國投資者自己正在拋棄美國經濟,主要轉向中國以獲取更大收益,也等著投機匯率獲得大量收益。重新估價人民幣會讓美國對沖基金和投機者白撿便宜。預期中國人民幣升值已經正在刺激大量熱錢湧入中國。

通過迫使美國消費者(面對價格升高的商品) 付更多的錢,更高的人民幣匯率會導致更多美元在貿易中流出美國,流入亞洲。與眾多的“自由貿易”假設相反,事實上大多數貿易對貨幣價格的小範圍波動沒有反應(經濟學術語稱之為“價格非彈性”)。 20世紀80 年代日本提高了日元兌換率,而其貿易平衡卻沒有改變,便是前車之鑑。結果是美國消費者花了更多的錢來購買。這也就是為何近期人民幣已升值21%,而中國的貿易順差卻照樣增加而非減少。同樣,日元自2009 年秋以來已經大幅度升值,但其外匯儲備卻還在增加。

即便中國重新估價人民幣,其出口價格也不會按同等比例增加。這是因為進口的原材料,以及出口產品生產中所使用的機械和其它成分都有一個共同的世界價格(基本是按美元結算的)。因此,人民幣價格升高會降低這些進口貨的美元價格。出口品價格的大約一半與進口物資的世界價格直接掛鉤。如果人民幣相對美元升高10%, 則中國出口中包含的進口物資的價格(以人民幣計算) 會降低10%。出口價格的一半不受影響,結果中國出口的整體價格只會增加5%。

由於貿易格局積重難返,所以要大規模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對人民幣的重估需要有量子式的遷躍。小打小鬧的重估不能滿足美國外交家的要求。除非重估範圍巨大——差不多人民幣要升值40%左右 ——否則中國的貿易盈餘不會減少而可能還要增加。在道德上,如果美國的目的只是想真正改變出口格局,則根本無須美元貶值,除非原本就是為貶值而貶值(40%左右)。 1933 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是這麼幹的:他把美元相對於黃金貶值40%!法國努力為法郎保值,結果經濟崩潰。如果中國讓人民幣升值,但不升到瘋狂的地步,則中國的貿易順差還會增加,而不會像某些垃圾經濟學所說的那樣會減少。屆時,美國又會指責中國把事情弄得更糟了,而要求中國降低利率(製造泡沫經濟),讓中國經濟垮掉。總之,要你左右為難,都是你的錯。其實,問題根本不在匯率上。

(三)以低利率創造更多國內信用會使中國經濟更不穩定

逼人民幣升值的下一步,可能會像1985年及其後來強迫日本簽定的廣場協議和盧浮宮協議那樣行事。 [②]人們被告知,國際收支盈餘的經濟體要“恢復平衡”,辦法是放鬆銀根,刺激資金外流。

結果就是製造出金融泡沫,顛覆產業競爭力並使銀行業因負債累累而一團糟。日本當年同意讓便宜的、過多的信用充斥其經濟,動搖其產業,讓房地產業背負債務,自20世紀1990 年泡沫破裂以來,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已經20 年了!中國理應全力避免重蹈這種政策的覆轍。



四、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匯率戰



正如上所述,美國針對中國的所有經濟戰爭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即取得對中國經濟制高點的控制權,取得對中國資產的控制權。而要達到這個目標,美國最重要的是要推動中國金融自由化,使中國經濟金融化,也就是高度債務化,這樣具有巨大金融力量的國際金融資本就可以達到控制中國資產的目的。所以中國應對的第一個根本性辦法就是:為了避免現正扼殺西方經濟的那種不必要的債務重負,中國應該把債務槓桿率降到最低,並且限制銀行系統製造信用購買現成資產的能力。尤其要嚴格限制境外銀行分支機構,使其不能幫助母國在中國進行貨幣投機,或從中國經濟榨取金融收益。

價值萬億美元的信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五分鐘就可以在電腦上敲打出來,然後迅速淹沒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和外匯市場。這簡直是把貨幣市場變成了打群架——警察袖手旁觀或已經被某一方收買。

中國應對美國匯率戰的辦法之二,可以購買更多的外國資源和資產以平衡中國國際收支。中國已經尋求購買境外礦物、燃料和農業資源以備自己經濟增長之投入所需。但這些努力還遠遠不夠,中國還有很多外匯盈餘。多數國家用這些盈餘收購外國重要經濟部門的資產。英、美、法這樣做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年美國國際收支盈餘時,它堅持要他國對美國敞開市場,以支付債款和貿易逆差;要求債務國出售其公共基礎設施、工業、礦物產權和主導行業,以便美國投資者“恢復收支平衡”。但美國不允許外國對美國如此作為。這種不對稱是造成美國私人部門的高收益和外國官方美元投資低收益之差別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府拒絕行為對等和對稱,不許中國用美國公司購買中國企業的錢返回美國收購美國的重要企業,尤其不能購買金融和銀行的企業,是上述非對稱局面的主要成因,美國在中國盈利達20%,中國祇能在美國賺1%的利息。

中國應對美國匯率戰的辦法之三,買回外國在華的投資。未來的趨勢應該完全避免囤積外幣。如何做到呢?歐洲政府提供了一種選擇:用多余美元按賬面價值購買美國在歐洲國家的投資股份。其實,中國可以對美國這麼說:“我們讓你們在我們的工廠甚至銀行投資,允許你們參與我們重要行業的經營,甚至享受特別優待。你們的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這是經濟經營的最有效方式,可你們美國卻不按同樣的建議行事。你們不讓我們用你們在華投資的美元以及我們出口換來的血汗錢在你們國家進行相應的投資。”中國還可以說:“決定誰擁有和控制自己的工業、銀行信用創造特權和其他資源,理所當然地屬於任何一國的主權。我們接受這一國際法原則。同理,我們要用手裡多餘的美元買斷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在華投資。我們願意按國際法行動,按你們會計師申報的賬面價格購買你們的投資。這樣做可以恢復國際收支平衡而使國際貨幣兌換穩定。考慮到美國消費市場萎縮,迫使我們轉向國內市場,我們這麼做就再自然不過了。”如果中國這樣做,就會擁有美國在中國的公司。美國害怕中國發現在全球金融牌局中自己手裡有許多大牌可以打,但美國假裝不看中國的手,假裝無視中國手裡的大牌。

中國必須這樣做,這個問題非常關鍵。不是中國欠別人,而是美國和他國欠中國。問題是如何叫停更多大宗美元流入,搶購中國的財產和資源。中國弄一大堆美元在手里幹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不想擁有更多的美元,因為除了把它還給美國或者付給美國套利者和其他金融投機商以外,沒有什麼用處。中國的問題是:這個民族饋贈了自己的出口和出售了自己的工業,但只換來一些紙幣,甚至只是一些電子信用。這些美國國債甚至都不算公債了。它們只是鍵盤上的電子光斑而已。結果是,中國人民拼命工作,中國大量出口供美國人消費,而中國得到的只是電子鍵盤上的幾個輸入,可能根本不會兌現。美國根本就不打算還錢,即使美國政府能夠還錢,願意還錢,美國經濟也根本做不到,它不可能實現國際收支盈餘來贖回它花的錢。所以,實際上,中國是慷慨饋贈而一無所得。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勞動產品白給別人呢?幹嘛不用它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呢?你問我中國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如何利用自己在過去三十年裡積累的生產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發展自己的國內市場,依賴中國自己的消費者而不是美國消費者。

顯然,美國在華投資的股份持有者會抱怨說,他們的股份價值超過賬面價值。這倒是真的,這是美國在中國的投資者努力不讓美國政府實施反華的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原因。但面對美國政府拒絕他們的建議而“自行其事”地推出反華策略,中國不是在擅自行動,而是對美國出招的反應。並且中國肯定會得到有同樣遭遇國家的支持,因為美國把它們的對外投資政治化。這個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就出現過,當時美國政府指示美國公司的駐外分支機構實施冷戰政策,不與中國、蘇聯和其他經濟體進行貿易。外國政府指出,美國給其駐外公司分支機構下如此指示是不適當的,這些機構理應遵從所在國的法律,而非美國的法律。這一問題在製裁伊朗和其他國家時又重現。國際法長期以來在貿易、投資政策和信用等政策上一貫支持東道國。我期望這是外國——歐洲、亞洲尤其是中國,在買回美國境外投資時的出發點。或許需要一個委員會來辯論這些未來買斷資產的公平價格。但這類問題的解決恐怕曠日持久。此項政策的含義和妙處,我寧願在適當的時候做詳細的口頭解釋,在此不贅述。



五、關於中國如何應對國際金融資本的其他政策建議



(一)需緊迫出台的政策應是著手稅收改革

不健全的稅制導致人們竊取公共資源。中國現在需要做的事情是,每兩年一次重估土地的價格,把增值的部分以某種方式轉給公共部門而不是留給房地產商。約翰·密爾說過:“土地在睡眠的過程中,就會增值並轉移到私人手裡。”美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在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之前,一直主要依賴於對地產和壟斷行業的稅收。政府的傳統做法是,每兩年重估城市土地的增值收益,然後通過物業稅將這大部分土地增值收益收為政府所有,並以這些稅收收入支持地方政府在公共福利(教育、醫療等)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開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一直穩定地削減物業稅的稅率。不徵或少徵物業稅,將刺激房地產泡沫,短期內能夠帶來經濟的繁榮和稅收收入。但是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地方政府將沒有稅收收入來源,只好將納稅負擔轉移給勞工和產業資本。這種轉移屆時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原先的徵稅對象房地產和壟斷行業構成財富的絕大部分,同時對勞工和產業資本增稅將進一步打擊實體經濟。美國加州政府的困境就是源於此。加州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大幅減免物業稅刺激房地產泡沫,最後泡沫破滅後,政府沒有財政收入,只好讓公務員一年只工作10個月、領10個月的工資,由於沒有錢維持監獄,只好將犯人放到大街上。
政府遏止此類資源攫取是相當容易的,所需要做的一切是向已私有化的房地產、地下礦產資源和自然壟斷行業徵稅。該稅種的好處是,它將削減工業和勞工承受的財政負擔。這將改變稅務制度,使工資和工業利潤承受的稅負轉移到由自然(有利的地理位置或自然資源)或壟斷權所產生的租金收入。政府將為此公佈那些想將攫取資產轉移走的食利者的收入。
根據國際法,租金稅和物業稅是合法的,只要將之平等地應用於國內和國外所有者。該稅種可謂源遠流長,一直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關注焦點。普京在俄羅斯的反新自由主義措施之一就是支持資源和租金稅,他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已主要成為佔有資源和租金的活動。

(二)國際貨幣問題的長期解決方案

中國的辦法應該是,與其他國家共同建立自己的貨幣集團,尤其是與和中國有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如俄羅斯。過去十年來,我不斷聽中國人說,我們讓人民幣和美元一樣也成為世界貨幣好不好,怎麼說我們也是經濟大國了。問題是要讓你的貨幣成為世界貨幣,別的國家得持有你的貨幣;讓別人持有你的貨幣,你就得是國際收支赤字。中國還不想有國際收支赤字,那他國如何能持有人民幣呢?中國需要保持美元儲備以防被人打劫。亞洲就在1997年的危機中被劫掠了,美國政府對韓國說,要想避免崩潰,就必須把銀行和其它重要部門賣給美國投資者,變成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中國必須保護、防衛自己的經濟。所以,中國保有如此多的美元和其他外匯儲備,規模遠超過純“市場” 經濟要求的保障範圍。我的解決方案是:既然現在中國擁有如此之多的美元和其他外匯儲備,中國可以提出,我們要和俄羅斯、巴西、印度合作,建立自己的貨幣經濟區。中國可以起到德國在歐元區中類似的作用——作為主要的收支盈餘國。但中國需要她的貨幣夥伴實施國際收支赤字政策,以便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非美元的通用貨幣。世界不需要美元了。人民幣匯率的解決不在於改變人民幣價格,而在於改變世界金融結構。

(三)限制美國的軍事擴張

美國在全世界132個國家部署有725個軍事基地,美國這一龐大的基地網絡構成了一種新式帝國——一個由軍事飛地組成的帝國。為了控制全世界的海洋,美國維持了近13支航母打擊大隊,它們構成了流動基地。美國還以基於衛星的武器開始使外空軍事化。所有這些支出增加了美國國際收支赤字和國內預算赤字,在1971年前的越南戰爭期間,那時的金匯兌本位制對美國的海外軍事支出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然而,1971年以後,由於美元霸權,歐洲和亞洲的中央銀行正以比美國軍事開支大得多的規模補貼美國雙赤字。一直以來,在世界地緣政治中,一條顛撲不破的公理是,帝國的野心最後必然導致陷入債務國地位從而犧牲其金融權力,最後維持不下去。

一旦中國在金融上獨立行事,亞洲就可以發出類似美國門羅宣言式的軍事原則:滾出我們的半球。這兒沒你什麼事兒。如果美國不能有來自海外資金的流入,就根本不能繼續保有軍事基地,除非榨乾美國人民。那它的經濟就會像當年蘇聯一樣被過度軍事開支扼殺,只是美國的境遇會更糟糕,因為其國民、企業、農業、各州和城市乃至聯邦政府都已經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我以為,只有這樣,世界才能把自己從源自美國的債務爆破和金融剝削中拯救出來。

現在美國已經陷進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泥潭,它連乾預委內瑞拉的精力都沒有。自越戰以來,美國不可能再搞義務兵役制,因為老百姓反對,也就不能征兵了,美國現在是僱傭兵制,需要花很多錢。這就說明美國不可能通過派兵去佔領一個國家,幾千年的派兵佔領一個國家的方式被顛覆了。當今的美國政府只能搞核武威懾和空軍轟炸,但這兩個對中國不是威脅。所以美國祇能在中國邊境挑釁一下,就像美國祇能在俄羅斯搞些動亂而已。這不是個大事,不必操心。美國的目的不是佔領中國,而是控制中國。中國限制了美國的軍事擴張後就可以限制其金融資本對中國的壓力。

(四)政府提供信貸為預算赤字融資,促進投資和就業

中國並不需要大量外資。各國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做美國一直在做的事情—— 維持預算赤字,以保持勞動力充分就業的增長,擴大國內市場需求。雖然貨幣主義者聲稱政府信貸必然造成通貨膨脹,但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政府信貸比私人信貸造成更高的通貨膨脹。實際上,民主政權發放的公共信貸趨於用在有利於長期提高生活水平的領域,而銀行則更願意為財產泡沫、不動產和其他現有資產融資。

(五)孤立離岸資本逃離和免稅中心並管制帳目轉移

近些年,大量公司在逃稅港註冊虛設的分公司,以此作為手段,實現公司間的帳目轉移,從而逃稅和躲避其他法律的製約,這削弱了各國稅法和相關法規的執行。反制戰略是簡單的。各國金融系統和稅務部門可拒絕承認那些離岸中心,就如美國及其盟國孤立中國、俄羅斯、古巴、利比亞和伊拉克許多年那樣。然而,可以預期,美國將反對根據上述路線創建一個更好的經濟秩序的努力,它將施壓阻止該秩序的形成。這就需要地區性協議,實現各國的聯合。



六、世界希望中國崛起

美國政府的利益不一定就是美國人民的利益。許多政府背後都有利益集團。有消費者,有生產者,有工業集團,有政府,有金融集團,等等各種利益集團。對美國消費者來說,窮兵黷武不是他們的利益所在。軍備增長會威脅他國,同樣會傷害美國,而只是給軍事工業集團帶來好處。

所以假如中國劃一條界線,從此不再接受美元,並聲稱更多的美元都會用來買斷美國企業,那麼這對美國整體來說是壞事嗎?美國政府會抗議,被買斷的企業會抗議,但對世界來講不是壞事。如果地球上存在不止一個軍事強權,世界會發展得更好,重心越多,不同的發展道路就會越多,世界就越健康。世界需要進一步非中心化。在這方面,中國的崛起具有積極意義。現在看上去歐洲不在崛起,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在崛起。因此,中國一枝獨秀,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我認為,中國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很好的事情,市場就是這樣發展的,世界也該這樣向前發展。

但是,奧巴馬政府任命的內閣班子幾乎和小布什的班子沒什麼差別,政策上也沒有變化。他重新任命了伯南克,任命了華爾街提名的蓋特納當財長,任命蓋茨掌握軍隊。本質上,從共和黨政府到民主黨政府,在經濟、軍事和法律上基本沒有改變,似乎只有一個政黨,改變的只是讓人稍感愉快的新面孔。這不是偶然的,當然是人為造成的,因為美國的總統競選主要靠資助,而捐錢給奧巴馬的與捐錢給小布什的是同一批人。同一批銀行遊說團,同一批銀行家,華爾街機構設計的同樣東西,能不一樣嗎? 2008年美國民眾不高興的時候,保持現狀的辦法是許諾“改變”,然後什麼都不干。蠱惑民心的政客就是這麼做的。他們手裡有一個單子:第一欄標題是“不變”;然後他們讓民意調查者問美國人民想要什麼,於是第二欄的標題是“改變”;最後他們把第一欄下的每一個政策都冠以民意調查者從第二欄“拿”過來的名稱,進行偷梁換柱。結果是奧巴馬的“不變”方針被叫做“改變”,完全出於選舉目的,讓老百姓覺得自己在法律制定中起了作用。這就是民主黨安撫人民和自我安慰的辦法。

今天,許多美國人、加拿大人和歐洲人都希望見到一個和平的、多極而非單極的世界。他們堅信任何國家的政府都不應該享受免費午餐或在軍事上控制世界,否則就不會有一個自由的世界市場經濟。最終,國際經濟、政治和軍事關係會按照對稱的——對所有參與者都一樣的公共規則形成。數十年前,哈佛經濟學家赫爾希曼(Albert Hirschman) 從美國本身的經濟利益出發,呼籲美國停止在拉丁美洲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投資。今天美國經濟遭受主要由軍費造成的長期國內預算赤字以及長期經濟透支的困擾。減少軍費將為美國經濟解放更多的資源,同時也使他國經濟從軍事預算中逐步掙脫出來。這種邏輯獲得美國公民和經濟學家的廣泛認同,而將其付諸實施則需要一個新的世界體系。該體系中,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指望依賴一種好戰的軍事開銷、長期赤字來生存和發展,以致負債累累到根本無力償還的境地。這種免費搭車是過去時代的帝國特徵,21 世紀的人類應該擁有一個更公平、更平等和(我所希望的)缺少軍事色彩的世界。





*邁克爾·赫德森是美國獨立的金融和經濟分析專家。 1960年代為大通曼哈頓銀行和安達信公司做國際收支分析,此後一直活躍在華爾街,為很多金融公司作諮詢服務。同時他也先後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課程,現在是美國長期經濟趨勢研究所所長、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的有傑出貢獻的教授。赫德森出版了大量的論述美國金融統治地位的著作,包括《超級帝國主義——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全球分裂——美國的經濟戰略》、《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密(1815-1914)》(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年版)和《貿易、發展和外債》等,而且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和美國等國政府以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的經濟顧問。他也是2008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丹尼斯·庫欽奇的主要經濟政策顧問。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跌入美國金融戰略陷阱後,赫德森又頻頻訪問這些國家,他的財政金融政策建議幫助普京政府擺脫了金融危機,扭轉了俄羅斯危局,值得中國高度重視。 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赫德森還成為冰島和拉脫維亞政府的高級顧問,幫助新政府制定金融政策以擺脫危機,他也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經濟顧問。本文是筆者根據近期對赫德森的採訪以及其有關中國的文章編譯而成。編譯者鄧郎,美國猶他大學地理學博士,美國杜邦公司地理信息系統專家;劉元琪,中央編譯局《國外理論動態》編輯部執行主編。感謝許建康和賈根良在刊發本文上給予的幫助。





[①] 原名斯維爾德洛夫格勒,2009年6月15日,俄國總統梅德維杰夫在此宣布美元靠不住,要開啟世界貨幣的混合時代,提出盧布-人民幣架構。 ——譯者註

[②] 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在紐約廣場旅館簽署協議,壓美元相對於日元和馬克貶值,以求平衡美國貿易赤字,增加美國企業競爭力。在至1987年初的短短一年半內,美元相對日元貶值 51%並繼續下滑。於是,美、英、法、西德、加拿大和日本又於1987年 2月22日在法國巴黎簽署羅浮宮協議以遏制美元繼續下滑。 ——譯者註

2010年6月27日

否定陰謀論無非就是便於搞陰謀

何新對本博“基因陰謀”一文的評論
2010-06-21
何新:否定陰謀論無非就是便於搞陰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k6q.html
(修訂稿)

何新讀了幾遍這封美國來信後,對博主說:

一、這文件(按:指本博“基因陰謀一文”)有意思,可以介紹,讓人們知道。



二、自從冷戰結束後,“陰謀論”在中國就不吃香。可能是人們吃肯德基的“高科技”“激素”或“基因”催肥雞吃多了,導致思維弱化。所以面對如今這麼荒謬不公正的世界秩序——例如美國國債額竟然高達GDP的90%而仍安居於世界最富國,這本身就無比荒謬——但國人則認為這一切只是自然、應然和必然,這一切都沒有什麼陰謀。





三、其實人類政治經濟的全部歷史是什麼呢?自從有政治以來,陰謀構成歷史,政治經濟史始終就是陰謀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美國成為當今世界的老大,並不完全是因為它的高科技先進,也是因為它的陰謀在全球先進。 《三國演義》、《資治通鑑》,之所以好看就是由於書中充滿陰謀。如果美國人不搞陰謀,肯尼迪總統怎麼會暴死?這直到現在還是一個弄不清的“謎”——陰謀。

(何新還說:奧巴馬總統要小心,他身邊也充滿政治的陷阱和陰謀。因為華爾街也許沒有準備好接受一個黑人總統的發號施令。我擔心,搞不好他幹不到頭。)



四、當今中國的腦殘經濟學說國際政治、經濟、商業、科技都是公平的實力競爭,只有陽光沒有陰謀,這本身就是中了人家的陰謀。反陰謀論的目的無非就是讓人解除戒備從而讓陰謀通行無阻。

我們中國現在的外交能力弱,既不懂縱橫也不會捭闔,就是因為當今沒有張儀、蘇秦,也缺少塔列朗那樣能洞悉國際陰謀還會陪著列強一起玩陰謀的外交家。



五、但是請讀者註意:這個文件中講的一些事情,已經不是停留在陰謀的階段,而是在進行中的“不對稱戰爭”,已經在行動中了。

2014年,對中國對全世界應當都是一個重要的年代。


六、今後幾年,金融危機不會這麼快結束。結局如何?天知道。

何新說:我認為這篇文章提供的一些事實和資料,是對我一向講過的一些推測的旁證。這篇文章大智大悲,擊中要害。值得在博客中推薦。有人會怕這篇東西,因為它拆穿了某些陰謀。戲法說破就不好變下去了!



七、但是最後,何新先生很悲哀地說:其實我們無力阻擋現實中發生的壞事情,但是我們至少該知道還可能會發生什麼。

【補充】何新還說:
其實我不是反美主義者,而是美國的崇拜者。


美國真是太聰明。我讀美國書,看好萊塢影視,研究美國政治經濟文化政策和製度,欣賞美國精神和氣度,五體投地!
如果我生為美國人,我的言論立場會與現在完全不同。

可惜,我生在不幸的、落後的、不發達的中國。中國的歷史文明是如此光華燦爛,而現實卻是如此地令人失望而迷惘,所謂知識界那些文人們,是如此地垃圾!多年以來,我的確非常沮喪。當今舉世披靡,世風如墜。



但是我仍然只能為中國謀利益,為中國人說話,而無法做一個國際主義者,世界主義者。

如果有一天終於大廈傾覆沒頂,則我甘願伴中國文化同殉葬! (2010.621-622)

2010年6月26日

中國龐大外匯儲備損失知多少

中國龐大外匯儲備損失知多少
2010-06-27

[轉貼]中國龐大外匯儲備損失知多少
文章提交者:xwx2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oz0.html

中國外管局外匯儲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3 月,中國外匯儲備達24470.84億美元。雖然這2萬多億外匯是全國人民創造的財富,但對於這2 萬多億的外匯儲備的去向以及收益損失,官方總是秘而不宣。

巨額外匯儲備的用途雖然遮遮掩掩,不過依據海外官方或媒體披露的公開信息,中國人還是一次次震驚不已,包括匯率損失和投資損失在內,損失可用萬億人民幣計。


匯率損失高達1.4萬億元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發布資料,表明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平均比重為65%。中國人民銀行從未公佈過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但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美元資產比重遠高於平均比重,如以七成計算,則目前2萬4千億外匯儲備中約有1萬7千億的美元資產。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重啟人民幣匯改,“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業界認為,中共將允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對於這24470.84億的龐大外匯儲備來說,匯率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香港經濟學家BEN SIMPFENDORFER預計,未來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3%,按照大陸幾個重要金融智庫主持人與經濟學者的看法,人民幣今年大約應該會升值3%到 5% 。

據此計算,至2010年底,今年中國美元資產匯率損失為514-856億美金,除去5年期美國債券1.995%的債券收益,帳面淨損失約172-515億美金。

2005年7月21日,中國開始了匯率改革,從 2005-2008年三年間,人民幣累計對美元升值了21%,2005到2006年,人民幣升值4.6%,2007、2008兩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分別升值5.5%和10.9%。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呈遞增狀態,以2005年底8000 億的外匯儲備的七成美元資產計算,兩年匯率損失約258億美元。

以2007年6月份的外匯儲備1萬3千億的七成美元資產計算,當年匯率約損失500億美元。

以2008年6月份外匯儲備1萬8千億的七成美元資產,當年匯率損失約1373.4億美元。

即使按照5年期美國國債利率1.995%計算除去收益,2005-2008年間匯率損失仍高達1598億美元。

綜上合計,2010年底,保守估計,中國外匯儲備淨損失將達1770-2113億美元,約為1.2-1.4萬億元人民幣。


“兩房”投資損失不可估計香港金融專家質問

6月16日,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發表聲明,要求其監管的美國兩大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FNM)與房地美(FRE)從紐約證交所和其他全國性證交所退市。據資料顯示,中國是房地美與房利美兩大按揭公司債券外資機構最大債權人,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億美元的債券。

正是目前頻臨破產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引發了美國本輪金融危機。由於這兩家公司的債券屬於“非政府擔保債券”,可以說中國的這3760億美元投資是岌岌可危,能否收回還是未知之數。

香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金融專家劉夢熊在《我為人民鼓與呼》一文指出,中國買的是高風險,比例又這麼大,這太不尋常了。同樣是亞洲大國印度,印度“房利美”、“房地美”債券持有量才兩千三百萬美元而已,中國是印度的一點六萬倍。

他在文中質問,是誰建議這樣做的?誰論證的?誰拍板的?誰批准的?誰去實施的?其中究竟有沒有黑幕?


中投運作部分外匯儲備表現很慘


在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中,有兩千億美元通過中國外匯投資公司(中投公司)進行海外運作。

2007年5月,中投斥資約30億美元以29.6(美元/股)的價格入股黑石,股份鎖定期為四年,此後黑石股價大跌, 6月24日收盤價為9.89美金,跌幅高達71.79 %,如今帳面損失高達21.5億美金。

另外,在對the Reserve管理的Primary Fund的54億美元投資中,中投損失慘重,不僅結束了該基金股東投資者的身份,而且目前還有約14%的資金需要追回,虧損達7.56億美元。

此外,投資大摩也虧損嚴重,2007年12月,中投購買大摩56億美元面值的到期強制轉股債券,入股價48-57.68(美元/股),隨後大摩股價大跌至到29美元,2009年6月中投12億美元增持大摩,使持股成本降至33.2(美元/股)。而大摩6月18日收盤價為10.23(美元/股),股價腰斬再要斬,中投公司的68億美元投資帳面損失約47億美元。


公眾反映

“按國際金融交易慣例,購買債券、股票的仲介有佣金可收,佣金是2.5%,三萬億的2.5%,就是七百五十億,所得的佣金流向如何,有沒有人以權謀私,中飽私囊?”針對中共投資巨額“兩房”債券而遭損失的問題,金融專家劉夢熊曾這樣說,他質問,究竟有沒有黑幕?有沒有人以權謀私,中飽私囊?

有民眾說,對於中共一群不懂理財的敗家子,中了人家圈套還不知其所以然,如能公佈真實的損失情況,更會令人大吃一驚。

更有民眾反駁,“錯,他們很會理財。只是這些財理到哪裡去,相信地球人都知道的。”

貨幣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

何新:關於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補充修訂稿)
2010-06-27

何新:關於貨幣匯率變動的詭異原理

http://blog.sina.com.cn/hexinbbs

毫無疑問,人民幣升值問題是美國為中國所佈設的一個大陷阱。

回顧歷史:美國在1985年9月通過著名的“廣場協議"( Plaza Accord),有效地誘使日本墜入日元升值的陷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至今,日本經濟由高峰跌入萎靡不振的長期衰退。



2005年以來,美國誘使中國以近萬億的巨額外匯儲備購買了美國長期債券。其後,美國就開始頻繁使用這一匯率武器——從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三方面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

可嘆的是,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企業家以至多數國民,對於匯率可以成為摧毀中國國民經濟的武器亦普遍昧無所知。究其原,是因為人們對於貨幣匯率變動的基本規律缺乏認知。正是中國人的無知與美國人的陰謀,致使當前的中國經濟已經瀕臨極其危殆的險境!



實際上,全部匯率變動問題,可以總結概括為極其詭異的以下三項規律:



原理1/當外幣匯率貶值,則本幣所交換之外幣數量遞增。

原理2/當外幣匯率升值,則本幣所交換之外幣數量遞減。

原理3/兌換外幣之增量或減量比率,與貶值或升值之比率相當。



洞悉這三條關於匯率的詭異原理(我發現的“匯率異動定律”),美國所欲運用匯率武器而對中國動作的全部目標與動機,即可一覽無遺。



補充說明

以上匯率規律的詭異是在於,對於兩種貨幣A、B來說,A的升值同時就是B的貶值。因之,當一種貨幣的匯率發生上升或下降的運動時,會同時呈現兩種相反的幣值變動;而若涉及到債務問題,還會同時發生四種趨勢不同的幣值數量變動。



例如,若人民幣升值,因為這同時就意味著美元對人民幣的貶值——那麼根據原理一:“當外幣匯率貶值(即便宜了),則本幣所交換之外幣數量遞增”——就意味著外國投資人,這時可以用人民幣從中國銀行兌換到比以前更多的外幣(例如美元)——換句話說,就是銀行在用美元增量貼補外國投資者。



而若人民幣升值,對於承擔美元債務的人而言——根據原理二:“當外幣匯率升值,則本幣所交換之外幣數量遞減”,就意味著以美元計量所承擔的人民幣數量遞減。那麼美元負債務人,就可以用比借債時少的人民幣,折合為美元來償還債務。



明白了匯率變動的這種詭異性,就可以理解:實際上人民幣的每一次升值行為,都會在金融上給中國造成極其重大的雙重損失——第一是在貨幣的現金匯兌方面,第二是在作為債權人的債務收益方面。

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每一次人民幣的升值都是給外國人發紅包、送大禮,贈送金錢!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外國人對中國銀行的每一次升值行為,都會發出近乎狂熱地大聲歡呼了! ! ! !

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

毛澤東: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
作者:毛澤東
文章發於:毛澤東軍事文集
更新時間:2010-6-26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

毛澤東: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

  (1953年9月12日)

抗美援朝,經過三年,取得了偉大勝利,現在已經告一個段落。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麼得來的呢?剛才各位先生說,是由於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

我們同美帝國主義這樣的敵人作戰,他們的武器比我們強許多倍,而我們能夠打勝,迫使他們不能不和下來。為什麼能夠和下來呢?

第一,軍事方面,美國侵略者處於不利狀態,挨打狀態。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線就要被打破,漢城就可能落入朝鮮人民之手。這種形勢,去年夏季就已經開始看出來了。

作戰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線稱為銅牆鐵壁。在我們這方面,確實是銅牆鐵壁。我們的戰士和乾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麼靈活。他們的戰線不鞏固,並不是銅牆鐵壁。

我們方面發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後來是能不能守,最後是能不能保證給養,最後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我們的軍隊是越戰越強。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一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陣地,能夠集中發射幾十萬發砲彈,能夠打進去十八公里。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面,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

第三,經濟方面,敵人在侵朝戰爭中用錢很多,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

這幾個原因合起來,使敵人不得不和。而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沒有這一條,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在朝鮮戰爭中,敵人傷亡了一百零九萬人。當然,我們也付了代價。但是我們的傷亡比原來預料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以後,傷亡就更少了。我們越打越強。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

剛才大家講到領導這個因素,我說領導是一個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干部和戰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麼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後來,地下倉庫修起來了,地下禮堂也修起來了,敵人在上面丟炸彈,我們在下面開大會。我們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鮮戰場,就感到相當危險。當然,危險是有的,但只要大家想辦法,並不是那麼了不起。

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瀋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砲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由於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今後,敵人還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種辦法來搗亂,比如派遣特務進行破壞。他們在台灣、香港和日本這些地方,都設有龐大的特務機構。可是,我們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經驗,只要發動群眾,依靠人民,我們是有辦法來對付他們的。

我們現在的情況,同一九五O年冬季的情況不同了。那時候,美國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線那邊呢?不是,他們是在鴨綠江、圖們江那邊。我們有沒有對美國侵略者作戰的經驗呢?沒有。對於美國軍隊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現在這些情況都變了。如果美帝國主義不推遲新的侵略戰爭,他說,我要打!我們就用前三條對付他。如果他說,我不打了!那末我們就有了第四條。這也證明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優越性。

我們是不是去侵略別人呢?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國人民有這麼一條:和平是讚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乾。我們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人民踴躍報名參軍。對報名參軍的人挑得很嚴,百里挑一,人們說比挑女婿還嚴。如果美帝國主義要再打,我們就跟它再打下去。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刊印。

注 釋

〔1〕 這是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2010年6月25日

何新再論炒匯套利遊戲

何新再論匯率規律與炒匯套利遊戲
2010-06-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nus.html


美國如何利用美元貶值搶全世界錢?

又如何壓迫人民幣升值從而讓中國給全世界發錢?



何新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言論發表後,網友提出了若干問題。現經整理,匯集提交何新先生,何新答复並委託博主在此發表如下:



【問題一】momou(20092010-06-25 01:52:16)

問:如若人民幣貶值一倍,中國的外匯儲備總計約 2.4萬億美元,若人民幣升值一倍就可變成4.8萬億美元。是不是?



何新:問得好。在理論上似乎如此!因為兩種貨幣的比價(即匯率),是一種反比例的逆勢關係。

但是在實際操作上,這恐怕行不通。因為如你持貶值的人民幣到美國的銀行(或國際貨幣市場)去要求按新匯率兌換——但人家不同意給你兌換,你的貶值貨幣就形同廢紙。

但是現在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中國是在被美國連續施壓的情況下,由國家銀行主動承諾對人民幣升值——這就意味著:國家銀行已經對國際上承擔了必須按照升值後的新匯率比價支付和兌換的義務。所以這種匯率升值行為實際意味著:給全世界的人民幣持有者在兌換美元時發錢(贈送溢價的美元)。所以說,人民幣的升值承諾,實際意味著把錢贈送給外國人。

順便說一下,美國多年來一直實行弱勢美元(美元貶值)的政策。為什麼美國作為世界首強之國,而且它的貨幣是國際通用的結算貨幣,它卻長期不願意讓美元升值,不願意讓美元成為強勢貨幣?

不是美國做不到這一點。美國正是利用這種本幣貶值換外幣匯入量則增加的金融把戲,向全世界各國套取貨幣——通俗說就是搶錢!

為什麼歐洲要搞獨立歐元,拒絕以美元結算,而要建立獨自貨幣區?其實就是不讓美國人利用美元不斷貶值來搶它的錢。


【問題二】(南海山2010-06-24 19:16:40)

問:首先我很尊重何先生!

您認為人民幣升值了中國就變成負債國,理由是人家用美元換回人民幣。可是您有沒有想過,人民幣升值後我們也可以有更多的人民幣換回美元,怎麼會變成負債國?



何新:人民幣升值後,在外國人用人民幣換取美金時,勢必可以從中國銀行按升值率,套取到比他原來用美金兌換人民幣時更多的美金,即發生美元“溢價”。這種溢價對中國銀行就是虧損即債務。道理是自明的,屬於初級四則算術。沒有必要再多談了。

這個問題我已談過多次——一種貨幣升值後,可用較少本幣交換較多的別國幣。

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上炒得很熱,各國銀行瘋搶,都願意接受。於是造成了人民幣似乎已可以考慮國際化的假相。

這是假相。造成這種假相的原因,並非因為中國經濟現在已具有超強的實力,可以支撐人民幣永不貶值。

而是因為人民幣連年升值,各國把人民幣看做以中國國家信用擔保而且每年匯率只升不降的一種業績超優的“股票”,因此樂於持有。人家之所以樂於以高價(升值價)吸納,是因為中國政府有繼續保持升值的承諾。而投資購買人民幣的國際資金,也有可以繼續利用人民幣升值套利的預期。另一方面,人民幣之所以目前不會貶值,是因為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外匯儲備因外部資本流入而快速增長,支撐著人民幣的虛幻高幣值。

但是,一旦外儲流入少於流出,人民幣幣值缺乏真實實力支撐的真相就立即會現底。在國際貨幣市場就會出現拋甩人民幣的浪潮,那時將發生人民幣幣值的大傾瀉大崩盤!

目前,外部資本流入已經減緩。一旦在未來外資流出量大於流入量,那時人民幣貶值的危機就會發生。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人們的教訓是:一國貨幣的市場匯率主要並不取決於一國經濟狀況,而取決於資本進出的流量(所謂“熱錢”)。資本量決定一切商品市場價格,包括貨幣價格(即匯率)。這個道理,對信奉新自由主義迷魂藥的中國主流經濟學界,至今還是一個大盲點!



可悲的是,由於貨幣金融經濟的落後,外匯買賣即俗說的 “炒匯”,對大多數中國人以至全體主流經濟學家,都是知識空白區。

所以才發生了自2006年以來人民幣持續連年不斷升值,即不斷向全世界發錢贈款的國際金融史的大笑話!至於美國貨幣炒家在實際操作上如何利用人民幣升值從中國洗劫大批財富,我前此已用“索羅斯寓言”做過寫實的說明。大家可以參看。



【問題三】(黑堡俠客2010-06-24 20:32:06)

問:博主好!什麼是“炒匯”?我是真心求教。為啥,歐元當初升值沒有被人玩死,現在歐元貶值,好像歐洲人不太情願。



何新:炒匯,即利用匯率升降變化,通過外匯兌換套利。利用匯率變動炒匯賺錢,對中國人很陌生,對西方則是由來已久的行業。西方現代投機金融家,把國際貨幣看做一種商品和投資標的,早就發展出了利用“選擇權”獲利的系統化理論。

大規模外匯買賣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當時以固定匯率制度為特點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歐、日等國放棄對本國貨幣固定價格的維護。

自此之後,世界各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關係(匯率),即交由各國資本流動市場及供求力量所決定,這就形成不同形式的浮動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的產生使國際間外匯買賣的數量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其操作主體是投機盈利為目的的各國投資者(包括各國的中央銀行,以及以商業銀行和各類中介機構,包括投行) 。

目前全球每日貨幣(外匯)交易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是美國索羅斯一類投機基金的主要獲利來源。在現代網絡技術條件下,外匯買賣的市場已經形成一個無形市場,它不需要固定的交易地點,沒有法定的交易金額,也沒有任何交易時間上的限制。



從理論上講,外匯買賣可以以任何金額,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交易對手之間。而且由此,令外匯買賣吸引眾多的市場投機力量,一瞬間就可以造成國際貨幣市場的雪崩效應。目前的全球外匯買賣成交量,完全由投機力量所主導,其比重佔市場成交量的99%。



在九十年代,美洲區的美元,歐洲區的歐元,亞洲區的日元作為世界三大經濟發達地區貨幣的代表,是主要炒匯對象。此三種貨幣之間的買賣構成了全球貨幣交易的主體,其成交量約佔全球總成交量80%以上。但近五年來,人民幣由於其直線上升的營利穩定性以及升值倍增的預期,已成為了國際炒彙的主體,因而引致熱錢瘋狂流入中國。


西方對利用匯率變動套利之道早已是老手。可嘆中國的主流經濟學精英群體則對此道至今一竊不通。所以才會發生國家聽任人民幣匯率多年來連年直升,五年上升20%以上,被老外每年賺走上千億美金的國際笑話!

這才叫真正的“知識經濟”(對老美)以及“愚蠢經濟” (對中國)!



[以下摘編《百科全書》對“炒匯”的詮釋:

早在古希臘與羅馬時期,就有隱含選擇權概念的使用權的運用。在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的交易中,選擇權再度被廣泛地使用,但隨著鬱金香市場的萎縮,選擇權市場也宣告破滅。外匯與黃金的關係十八、十九世紀時,歐美相繼出現比較有組織的選擇權交易。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認為美元兌日元走勢明顯向上,想要運用外匯選擇權作為操作工具,這時我們所要做的動作是買進美元、賣出日元。首先,確定自己在看的是哪兩個貨幣間的匯率。然後,決定自己要對其中的哪個貨幣做多(等於對另一個貨幣做空)。接著,決定要用買進選擇權還是賣出選擇權的操作策略。最後,向報價銀行詢價。如果你選擇的是買進選擇權策略,則可以詢問看多貨幣買權/看空貨幣賣權的報價。

在股票選擇權或期貨選擇權市場中,買權和賣權的標的物是很明確的。股票選擇權的標的物是特定的股票,而期權的標的物就是特定的期貨契約。但是在外匯市場中,卻是貨幣配對(Currency Pair)。 

在外匯交易中,每一個匯率所代表的,都是兩個貨幣之間的相對強弱變化。 ……]


【問題二】(黑堡俠客2010-06-24 18:51:25)

問:假設這種升值有害,假如美國就是無賴。反正買來的美債(指兩房債券)都成白條了——那就當這些錢從來沒有過,中國吃了一次虧,以後不買它的各種債券就是了。

何新:恐怕沒有人會否認,兩房債券存在嚴重的風險。鑑於美國2008年發生兩房次貸危機,目前兩房因股票崩盤而退市,以及美國目前的整體金融及財政狀況——連地方政府都有破產的,何況兩房公司? [參看附註]但是,中國購買的近4000億美金兩房債券,數額實在太大了。按目前1:6的匯率約為2萬5千億人民幣。難道就可以這麼輕鬆地拋棄?

網上已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計算:

“2.5萬億人民幣是個什麼概念呢?用晚清的白銀作個比較。一兩白銀是37.8克,白銀現價是4.19元/克,那麼一兩白銀大約是158.38元,這樣算下來,2.5萬億折合白銀約158億兩。

用清朝兩次最大的一筆賠款作比較。 《馬關條約》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另有“贖遼費”3千萬兩,共計2億3千萬兩白銀。 《辛丑條約》中國對列強賠款白銀4.5億兩(實際分 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合計賠償6.8億兩(實際計利息總賠償12.1億兩)。那麼2.5萬人民幣億折合白銀約158億兩相當於這兩次最大賠款的20倍以上。

如果兩房債券真的被套牢以至損失,那麼對中國相當於歷史上兩個最大喪權辱國賣國條約對外總賠款的20倍以上。

這筆錢相當於中國全體國民人均負擔2000元,並且將是世界歷史上一筆最大的對美援助,也會成為人類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投資笑柄! ”



2.5萬億人民幣,這一數字對老百姓而言是天文數字!中國至今還是資本稀缺的發展中的國家,怎麼就成為世界上最富強國家的債權國了呢?既然中國自己有那麼多美元,為什麼還要不斷地吸引外資呢?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附註]新聞:美國地方政府開始破產,警局財稅單位全解散

據中廣新聞網6月23日報導,美國一小城因陷入財務困境,決定裁撤絕大多數的政府公務部門,並通過委聘的方式尋求鄰近縣市的支持。

報導稱,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南部的小城梅伍德面臨著45 萬美元的財政赤字,政府已無力為公務員支付保險等費用。因此,市議會決定撤銷絕大多數的公務單位,包括警察局、財務部、公園管理處等機構,並通過僱聘的方式委託其他兄弟縣市管理。

當地媒體稱,這在加州乃至美國歷史上可謂史無前例。



【問題五】(黑堡俠客2010-06-24 21:02:24)

問:既然2008危機有美國設局之嫌,那麼不難理解美國強勢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一方面美國執政黨急於擺脫高負債,低就業的窘境。另一方面,迫使中國高價採購更多的由其金融寡頭控制的初級商品,獲取更大的商業利益。其實人民幣再升值也改變不了資本主義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人民幣升值與否不是貿易順逆差的關鍵,人民幣升值的最大的害處在於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擾亂國內經濟秩序。中國的一群國賊已經到了用屁股思考問題的時候,在此時間點匯改發人深思,與2009救市有異曲同工之妙。



何新:關於世界金融的未來趨勢,推荐一篇文章(中國也還有明白人,可惜聲音太小了):

“棒打歐元之後,索羅斯將劍指人民幣!!!

美國的戰略意圖,歐元已經倒下了,但是美國並不會在此時對歐元趕盡殺絕,歐元在1.2附近止住了跌勢。

正在大家認為現在可以鬆一口氣時,一個更大的危機,正在從歐元轉向人民幣,美國已經準備開始要對人民幣動手了。說到這裡我真的佩服美國的金融天才們。還記得今年4月15日美國把中國認定匯率操縱國的時期推遲三個月麼,其實這只是美國聲東擊西的一個煙霧彈,美國之所以要推遲三個月,不是因為要給中國面子,而是這三個月美國要繼續攻擊歐元,還沒有精力來對付人民幣。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歐元走勢圖,從年前歐元被攻擊到1月末,歐元跌到1.36附近,然後就一直橫盤,直到4月15日推遲中國操縱匯率這天,歐元就開始了連續的大幅下跌,跌到了今天的1.2附近。美元大獲全勝。

很多人以為美國下一個目標會是日本,我只能說這些人很幼稚,下一個目標,不是日元,而是人民幣,因為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打擊了人民幣,就間接的打擊了日本經濟,並且由於中國經濟的惡化,從而更進一步的把日本推向了美國,更加強了日美同盟。而如果打擊日元,反而會使日美同盟受損,把日本往中國推。並且打擊日元並不是好的選擇,雖然日本債務很高,但是由於日本有科技和像豐田索尼這樣的世界級企業,所以日本經濟的抗擊打能力,從歷史上看,都是很強的。而韓國的實力,跟日本比就差得很多了,從最近韓國最近的火箭發射連續失敗,也能看出韓國實力與日本的差距。

而狙擊人民幣的時機和條件,卻是很成熟的,首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資源、能源、農產品進口國,有一半石油、天然氣和礦石農產品都是需要進口的。並且在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美國金融打手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已經忽悠了足夠多的賭人民幣升值的對手盤。最重要的是中國的高房價、地方政府的巨大債務、以及中國人民幣的瘋狂濫發。都在為美國狙擊人民幣,準備火藥。

 索羅斯當然知道這一點,在狙擊歐元之後,索羅斯下一步目標必然是人民幣,就在歐元企穩的這兩天,美國參議員舒默又重新開始吹響針對人民幣的號角:“美國會即將推出迫使中國和其他國家實施匯改的議案”,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精心策劃的,其實這只是藉口,從而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來打擊中國的出口,並為索羅斯爭取更多賭人民幣升值的對手盤,也是召喚投機資本從人民幣資產上撤出的鐘聲!

美國工會在歐洲的成功滲透,以人權、工人權益為口號的工會聯盟,將給中國政府和企業更大的壓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美國這一次針對人民幣的攻擊,將是一場全方位的立體戰,就像是動物世界裡的獅群對野牛的攻擊。他們會各有分工,多各個方面配合攻擊。並把你的退路堵死,然後慢慢的把你的力氣耗盡。最後發出致命一擊。

美國在上半年,用了半年的時候,完成了對歐元的攻擊,從七月份以後的半年,將是人民幣痛苦的開始。

VISA已經封堵了人民幣境外的結算通道。

歐元區未來的緊縮政策已經限制了我們下半年的出口!

聯合俄澳已經掐住了我們的能源進口。

緊急通過制裁伊朗的法案,則是堵住了我們利用伊朗來牽制美國的可能。

而日本挑戰美日地位的失敗,小澤和鳩山的集體下台,也使得我們爭取聯手日本的幻想破滅

中國今天“允許進出口企業可以留存外匯”的政策出台,也是政府意識到了美國可能會對人民幣動手,所以讓企業自己在未來能規避風險做準備,防止因人民幣貶值,造成外貿企業損失,所以才會緊急的出台了這個政策。

我相信,從7月份開始未來半年內,美國會對人民幣展開全面的攻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未來的半年,將是人民幣最痛苦的半年,而人民幣能否挺住索羅斯的攻擊,在春節之前,就會有結果的!

5月中國突然順差達195億,很多人不解。其實順差195億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在4月15時,美國壓人民幣升值,所以貿易商怕人民幣大幅升值,所以加緊在人民幣升值之前備足了貨,美國貿易商也擔心美國會徵中國關稅而囤積中國貨。而現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已經沒有了,所以未來幾個月出口肯定會有一個大幅的下降,而且,由於國內經濟開始低迷,不排除很多企業做假出口騙取國家退稅的狀況! ”

美國謊言

拆穿奧巴馬的驚天謊言
作者:古明浩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3

零九年七月二十日奧巴馬在白宮接見三位客人。

他歡迎並聲明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麥可‧柯林斯是「三位真正的美國英雄」,他們以踏上月球的第一步豐富美國和世界的歷史。

(He welcomed and declared Neil Armstrong, Buzz Aldrin and Michael Collins as “three genuine American heroes” who enriched American as well as world history by putting their first step on the moon.)

原來是登月四十週年。這三位航天員真是英雄嗎?
這讓人想到以前的白宮主人克林頓在2004年出版的回憶錄《我的人生》(My Life)中提到的一件事。在牛津學習一年後,他於1969年6月底回到阿肯色州熱泉市繼父家。

「日子過得比我想像的還要有趣,我做了一星期的工,在熱泉市西邊的住宅區幫一位六十七歲的老先生搭建德魏爾賣的組合屋。那老傢伙讓我每天累得趴在地上,也與我分享一大堆他的草根智慧以及鄉下的懷疑論。

才一個月前,阿波羅十一號的航天員巴茲‧奧爾德林和尼爾‧阿姆斯特朗留下他們的伙伴麥可‧柯林斯,登上哥倫比亞宇宙飛船在月球上漫步,比肯尼迪總統預計在六零年代結束前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標提前了五個月。這位老木匠問我是否真相信登月這回事?我說當然啦,我在電視上瞧見的嘛。他不贊同,說自己一秒鐘也不曾相信過,那些『玩電視的傢伙』可以讓假的東西看起來像真的一樣。當時我認為他是個怪老頭。我在華盛頓八年期間也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東西,讓我驚奇他是不是超越他的時代。 」

(Just a month before, Apollo 11 astronauts Buzz Aldrin and Neil Armstrong had left their colleague, Michael Collins, aboard spaceship Columbia and walked on the Moon, beating by five months President Kennedy's goal of putting a man on the Moon before the decade was out . The old carpenter asked me if I really believed it happened. I said sure, I saw it on television. He disagreed; he said that he didn't believe it for a minute, that 'them television fellers' could make things look real that weren't. Back then, I thought he was a crank. During my eight years in Washington, I saw some things on TV that made me wonder if he wasn't ahead of his time.)

八年白宮歲月,小克在電視上看到的是火星探測的影像。深知內情的他回想當年那個連一分鐘都不相信人類已登月的怪老頭,那草根智慧,如今在他筆下是超越時代的。奧巴馬眼中的「三位真正的美國英雄」,其實不過是配合玩電視的傢伙在內華達州航天員模擬訓練場排演的模特兒。事關國家形象,小克當然不可能無的放矢,堂堂美國前總統為何要以隱喻筆法洩自己國家的底呢?原因是小克不願為太空總署及其背後的相關商業集團在火星探測造假上繼續背書,遂被權貴們以萊溫斯基(Lewinsky, Monica)案捅得灰頭土臉。 (當然得罪權貴事不只一端,像健保改革、槍械管制也會損害既得利益者)
不干「在二分法中是在惡魔的一邊」的小克「不會逃避威脅」,他要「挺身對抗那些一心只想爭權奪利的人」,於是多年後乃有這回馬一記。

從火星延燒到月亮,克林頓的火氣,足證登月陰謀論者並非居心不良,鄉巴佬的判斷的確讓人佩服。因為以四十年前的科技水平,登月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諸如太空中的高溫輻射、月心引力作用下登月小艇如何安全降落無空氣阻力的月球、光憑登月小艇如何衝破月心引力重返月球軌道與母船會合等等,即使以現今科學技術仍是登月的重重難關。君不見小布什2004年啟動耗資兩千三百億美元的重返月球計劃,竟把登月期限設定在2015至2020年間,而奧巴馬政府否決了此構想。這些蹊蹺解釋了自尼克松政府1972年完成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登月任務以來,未聞美國或其他國家再有登月之舉的不尋常。


有人會問,美國人為何要幹這種愚蠢可笑且早晚會東窗事發之事呢?原因是有政治上的需要。華盛頓政客及其背後權勢集團為逞其私慾時,什麼事都乾得出來。縱使死一些人也不是什麼悲劇,那隻是統計數據。

大家記憶猶新的是二零零三年為攻打伊拉克謊稱薩達姆手握大規模殺傷武器。

早在一九六四年為大規模介入越戰,美國就用了相同手法偽稱二艘美國驅逐艦遭北越艦艇攻擊,多年後證實純屬子虛,克林頓在回憶錄中也坦承此乃「歷史上無中生有而導致巨大後續發展的事件」。

九一一世貿雙塔在火勢己被控制後,像自由落體般在十秒鐘內垮得粉碎,可推得它其實是一表面佯裝恐怖攻擊的內部傑作(Inside Job)。當時自北塔四十七樓逃至底層的Teresa Veliz透露了不尋常的珠絲馬跡:「到處都聽得見爆炸聲,我認為有人在各處埋下炸彈,然後他就坐在控制板前按下啟動鍵。」對照原在現場指揮救難的市長朱利·安尼突接線報說大樓將倒乃緊急撤退,就可知其中必有玄機。三千條人命的活活死祭,只是美國軍工複合體和石油巨頭對外掠奪誓師大典的楔子。美國的民主早已淪為殘民以逞的寡頭統治,此所以歷屆大選有六成的選民都不去投票,美國人的無力感是很明顯的。

話說一九六九年美國五十萬大軍陷入越戰泥沼,國內反戰氣氛高漲的當口,蘇聯即將讓載人宇宙飛船升空;眼看肯尼迪總統1961年宣布美國要率先「在六零年代結束前達成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的期限將屆;拿了三百億預算的美國太空總署也亟需展示業績以向納稅人交代。於是美國科技大躍進,在未經無人、動植物登月試驗前提下,就悍然透過電視轉播宣稱把航天員送上月球了,而且像肥皂劇般連播六集。真是偉哉美利堅!壯哉山姆大叔!

四十年後,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演講中以「種種恐怖」污衊文革的奧巴馬那張歪嘴還在大吹登月牛屄,只是他們自己假爽而已,美國粉絲可別跟著浪叫。


就在零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今日美國新聞(US News Today)》有則消息:

<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贈予荷蘭的月石是假的(Moon rock given to Holland by Neil Armstrong and Buzz Aldrin is fake)>

價值三十萬八千英鎊、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參觀者的月石被收藏的阿姆斯特丹Rijks博物館館長Xandra van Gelder發現事實上是一顆木化石。負責監督調查的館長說:「這是一個若干疑問仍待解答的好故事,我們可以哈哈一笑。」她表示該館將把假月石當古董繼續收藏。

該月石是五十年前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和巴茲‧奧爾德林完成登月壯舉,展開環球之旅時,經美國前駐荷蘭大使J.William Middendorf轉呈給荷蘭前領導人Willem Drees,Willem Drees 1988去世後捐贈給Rijks博物館。 J.William Middendorf說:「我清楚記得Drees對這塊小石頭興致很高,它竟然不是真的,我對此事一無所悉。」 

美國太空總署在1969及1970年代的登月任務完成後,陸續將月石贈與一百多個國家。海牙美國大使館刻正就此事展開調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研究者一眼就能判知該月石不像來自月球,他們的結論得到鑑定的支持。參與調查的一位地質學者Frank Beunk說:「它是一塊難以名狀、毫無價值的石頭。」


馬腿露在阿姆斯特丹,證實阿姆斯特朗的登月一小步其實是大忽悠。

接著十月九日國外煤體紛紛報導太空總署的撞月之舉,

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太空總署稱星期五的火箭及人造衛星出擊月球取得成功,揚起的粉塵足夠供科學家判讀月球是否存在水分。


又如英國《衛報(Guardian)》:

太空總署LCROSS月球尋水計劃今日用二艘宇宙飛船猛撞一火山口,激起的羽狀粉塵將被分析有無含水跡象。

既已登月帶回月球岩石,還要這樣脫褲子放屁用撞月來遠程觀測其是否存在水分,美國人的登月謊言不就自己穿幫了!

懂得哈哈一笑的荷蘭人真幽默,還要把假月石當古董繼續收藏。笑談美國民主智庫(Demos)創辦人戴維·卡拉漢(David Callahan)眼中「大家都在作弊」的國度忽悠全人類的世紀謊言,讓人聯想毛主席的名言:「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如今的撞月反證登月也不過是攝影棚內唬人的紙上作業。


今年4月15日,奧巴馬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公佈美國的新太空探索計劃,他說:

「我們將在歷史上首次向小行星運送宇航員。到本世紀30年代,我相信我們可以將人類運往火星軌道,並讓他們安全返回地球。隨後,我們將開始登陸火星,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一切。」在談及為何放棄重返月球計劃時,奧巴馬說:「我們以前已經到過那裡,眼下有更廣闊的太空等待探索。」這話聽在克林頓耳裡,想必別有一番感受?他的國務卿歐布萊特在回憶錄中大言不慚地寫道:

「如果要美國人在金錢與價值間做一抉擇,他們在任何時刻都會選擇價值。」

以史上最高的7.5億美元募款在選戰中大打廣告遭對手質疑的奧巴馬舍月球而就火星,其選擇的價值不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回報幕後金主!

美國歷史學家特納(Frederick. J. Turner)曾高傲地宣稱:「美國人具有鮮明特徵的才智應該歸功於邊疆。每一個邊疆的確都孕育著一個新的機會,打開了擺脫過去羈絆的大門。與邊疆相伴而生的是新鮮感和自信心,是對過去社會的蔑視,是對過去的束縛與思想的無法容忍,是對過去的經驗教訓的不屑一顧。」

在「玩電視的傢伙」導演下,無法容忍過去束縛者對廣闊的太空當然能自由運鏡探索。蔑視社會倫理,新的火星邊疆孕育的是新的撈錢機會,並伴生虛矯的自信,以擺脫撞月的不利羈絆,且對假月石的經驗教訓不屑一顧。吾人有生之年會跟奧巴馬閣下一樣在電視機前拭目以待!  


回想當年墨西哥特拉斯卡拉印第安人曾奪下西班牙殖民者用以唬弄他們的神駒,把牠剁成碎塊送到各村巡迴展示,並祭神以示蔑視。吾人也把筆支解美利堅愚弄全人類的登月神話,讓大家評量一下美國到底是如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所稱「在本質上是一首偉大的詩篇」呢?還是一手遮盡天下耳目的施騙!克林頓都招了,那個小黑鬼還拿火星來裝模作樣繼續演假戲!

早在百年前,馬克·吐溫曾著文諷刺洋基佬自吹美國是「自由之地,勇士之家」的虛假。曾任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華爾街日報》準主筆的華盛頓喬治敦大學戰略和國際研究政治經濟中心教授保羅·克雷格·羅伯茨就認為美國的成功「是宣傳。如果真相被知悉,美國是一個失敗的國家。」( Propaganda. If truth be known, the US is a failed state.)還在憧憬美國月亮者,該聽聽因揭髮美國邪惡勢力遭訴訟威嚇和生命威脅的F·威廉·恩道爾的警世之言:

「美國帝國主義集團蓄意掩蓋其帝國本質,披著民主、自由外衣向外輸出民主精神和利伯維爾場這些東西,它們被裝扮得如此美妙,全世界人民都被欺騙了。」

金本位到浮動美元本位制

從金本位製到浮動美元本位制--基於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分析
作者:瓦蘇德萬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2

國際金融體系的歷史演進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

《國外理論動態》 10年第6期



美刊《激進政治經濟學評論》2009年12月號發表了印度裔美國學者讓瑪·瓦蘇德萬(Ramaa Vasudevan)題為《從金本位製到浮動美元本位制——基於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分析》的文章,以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和虛擬資本理論為視角,解讀國際金融體係從金本位製到浮動美元本位制的歷史,並認為浮動美元本位制賦予美元巨大的國際特權,使美國可以吸收、利用外圍國家的資本,卻反過來向外圍國家輸出金融脆弱性,每次金融危機後,外圍國家遭受重擊,而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卻得到進一步鞏固。文章內容如下。

根據列寧的理論,帝國主義霸權是同帝國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緊密相連的,而今天的帝國主義霸權卻是同中心國家的資本淨流入密切相關的。作為占主導地位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的外債規模在過去 20多年間不斷擴張。這個史無前例的帝國主義債務國大大受益於美元不可思議的國際特權,在美元升值和貶值週期內均獲得了有效對抗投機性進攻的相對免疫力。

馬克思在19世紀中葉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批判》,那時的歷史背景同今天的世界截然不同,但他的分析框架對研究現代國際貨幣體係依然有效。金融化的基本原則在於,包括利潤、紅利和利息在內的未來收入來源向股票、債券等可交易資產轉變。金融化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積累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利潤越來越多地通過金融渠道而不是貿易和商品生產獲得。這表明,金融市場、金融動力、金融制度和金融精英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層面的經濟運行和經濟體制中,都具有系統性的權力和重要性。
  
  一、馬克思的分析路徑
  
  (一)馬克思的貨幣理論
馬克思通過分析簡單商品交換關係推演出世界貨幣的概念。馬克思指出,即便是金幣這個最簡單的貨幣形式,也同其他商品一樣是被生產出來的,但它們的流通規律卻截然不同。

馬克思貨幣理論中的貨幣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貨幣形式演進的邏輯順序是理解其內在矛盾的關鍵。在儲藏過程中,貨幣逐漸發展成為社會財富的抽象代表,充當支付手段這一特殊功能。它將買者與賣者間的商業關係轉變成了債權人與債務人間的金融關係。
  
  (二)金融體係與金融化
在信用貨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統一的金融體系,同資本家階級被劃分為工業資本家和金融資本家密切相關。貿易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改變了商業關係中信用體系的自然基礎,一個更加複雜的金融體系誕生了。與此同時,這也是銀行和金融體系中貨幣資本不斷集中與組織的過程,是金融資本上升為主導資本的過程。正如馬克思所說,信用對資本及其他財產享有絕對支配權 (Marx 1895)。

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兼具金融資產和一般等價物的特徵。信用貨幣的貨幣特徵決定了其必須遵循貨幣流通規律,且保留了不同於其他商品的、一般等價物的屬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信用貨幣的產生是貨幣形式發展的必然結果,它體現了商品集合與貨幣的對立。馬克思闡釋了貨幣形式如何從商品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二重性矛盾中產生,交換行為被分離成買與賣兩個相互獨立的行為。商品形式的矛盾演變潛藏著危機的可能。下一個矛盾在於——整個交換活動本身與交換者相脫離,交換的二重性由此顯現:一方面是出於消費目的的交換,另一方面是商業活動中為交換而產生的交換。最後,貨幣形式的內部矛盾通過金融活動與實際交易及現實貿易的分離得以外化。

隨著利息的發展,貨幣已不再是一種被生產出來的商品,以金融資產形式存在的資本得以發展。貨幣業與商業的分離催生了新的矛盾根源。

貨幣資本家(金融資本家)和工業資本家對利潤總量的瓜分逐漸被利息和公司利潤間質的區別所代替。

未來收益流動是結合利率水平、通過未來收益流動的資本化來衡量的。因此,公債代表了預期稅收的資本化,股票估值則反映了未來紅利收入的資本化。金融體系通過自身未來收入的資本化實現了自給自足,進而發展壯大。這就是虛擬資本的來源和資本現象的本質(Marx 1895)。

根據馬克思的分析框架,金融化是資本主義交換的內在矛盾邏輯演繹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信用與金融體系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也加劇了其自身矛盾與危機的爆發。

明斯基(1975)在闡述凱恩斯思想時,論述了金融體系的演進及資產投資的投機性,並對雙重定價模式進行了分析。一種是基於當前產出的定價模式,另一種是資產定價模式。明斯基通過分析當前產出定價模式與金融資本定價模式的分離,提出了金融不穩定性問題。在震蕩的金融結構內,投機者伺機尋求利潤與收入的增長,從而使金融結構發生了從堅固到脆弱的內生性變化。金融成為時而抑制投資、時而刺激投資的統治者。

馬克思也曾對信貸循環及其不斷累積金融脆弱性的內在趨勢作過有力的論述,認為信貸與虛擬資本的增長刺激了股票經紀人和投機商的參與。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即馬克思關於貨幣、信用及金融體系的統一論述)也曾提到過這種雙重定價模式。該模式產生於貨幣從其商品本源發展到虛擬資本形式的過程中。虛擬資本是由不同於其他商品定價原則的原則決定的。在馬克思關於簡單商品貨幣形式的分析中,我們看到隨著金融化的演進,資本主義金融體系在其更高階段必然發生矛盾。
  
(三)馬克思貨幣分析中的世界貨幣

馬克思將世界貨幣視作不同貨幣形式發展的最終階段,從而將貨幣與其交換媒介、流通手段及支付手段的職能相區別。作為“世界貨幣”的貨幣是在打破其國內流通障礙,並開始擔當世界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時出現的。作為國際收支與購買手段的世界貨幣是在世界市場與國際勞動分工的不斷發展中產生的。

馬克思對通貨學派及貨幣數量理論家的批判源自他對不同貨幣職能的分析。這一點在馬克思關於金、銀危機的論述中尤為明顯。李嘉圖和休謨認為,危機中黃金外流是貨幣過度供應從而引發國內貨幣貶值的結果。貨幣僅僅被認為是流通手段,而鑄幣和金、銀間的兌換則被視作確保國際收支平衡的自動調整機制。馬克思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如果遇到歉收等情況,危機將以金、銀貨幣外流的方式加速發生,作為國際收支手段的金、銀貨幣才是需求的真正所在。危機期間,信用的貨幣本質將以耗盡信用的方式顯現。黃金外流阻止了紙幣的兌換,為確保可兌換性,提高利率等強制性措施必不可少。

貨幣的局限性在危機期間表現得最為強烈,尤其是當一國突然要和另一國進行收支結算時,劇烈的波動要求貨幣以其本來的面目即財富的唯一形式出現(Marx 1859) 。

信用和金融系統的發展使整個機制變得十分敏感,收支危機也從一國擴散到另一國。因此,危機也許首先是在英國,在這個提供信貸最多而接受信貸最少的國家爆發,因為支付差額,即必須立即結清的各種到期支付的差額,對它來說是逆差,儘管總的貿易差額對它來說是順差。在英國以金的流出作為開端並且伴隨這種流出而發生的崩潰,之所以結清了英國的支付差額,部分是由於英國進口商人宣告破產,部分是由於在國外廉價拋售一部分英國商品資本,部分是由於出售外國有價證券,買進英國有價證券等等。現在輪到另一個國家了。對它來說,支付差額暫時是順差。但支付差額和貿易差額之間平時適用的期限,由於危機而廢除或縮短;所有的支付都要一下子結清。因此,同樣的事情也在這裡重演了。
有關傳染效應的討論是凱恩斯關於金本位制下通貨緊縮趨勢的討論的先聲。凱恩斯提出的問題是,相對於債權國和順差國的自願調整,債務國和逆差國是不得不進行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和凱恩斯不同,馬克思對債務型通縮的討論僅限於發達商業國家。

馬克思指出,在普遍危機的時刻,支付差額對每個國家來說,至少對每個商業發達的國家來說,都是逆差,不過,這種情況,總是像排炮一樣,按著支付的序列,先後在這些國家裡發生……接著就在一切國家發生同樣的總崩潰。

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外圍國家同樣值得我們研究。儘管馬克思本人並未研究過欠發達國家加入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但其分析框架卻是闡釋這一問題的有效工具。本文試圖說明,欠發達國家不平等地加入國際金融體係對中心發達國家來說起到了緩衝作用,中心國家得以在更大程度上通過向外圍輸出脆弱性,來擺脫其固有的債務型通縮趨勢。馬克思關於貨幣角色及職能的分析蘊含著貨幣作為國際性權力像徵的內容。他關於信用和金融體系的統一概念是分析帝國主義及不平等發展的有力途徑。

馬克思認為,國內流通不同於國際流通,前者發生在國家製定價格標準的環境中,而後者則發生在貴金屬擔當世界貨幣(國際收支結算方式)的領域內。對馬克思來說,國家儲備黃金就意味著貨幣主權受控於他國,但不同於其他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是,馬克思並沒有完全摒棄重商主義對黃金儲備的偏好(Marx1859)。因此,金、銀形式的世界貨幣可以作為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購買手段和社會財富的絕對象徵(Marx 1867)。支付必須通過“世界貨幣”的轉移進行結算,故也可視其為財富在國家間重新分配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黃金儲備是衡量國家實力的標準之一。作為物質形式的社會權力,儲備貨幣概念的出現取決於國際社會關係的發展,即國際勞動分工及調節分工的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

馬克思貨幣理論中的等級結構是以馬克思寫作時期的國際商品貨幣體係為基礎的。 19世紀末,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見證了信用貨幣(國家的貨幣債務)作為世界貨幣的使用。虛擬資本從而取代黃金,成為新的國際收支結算方式。因此,國家債務的評估與管理成為理解當代貨幣體系的出發點。

馬克思的論述表明,世界貨幣的積累機制與帝國主義間存在某種關聯,這正是本文所要解決的問題。沿著馬克思的思路探尋兩者的關係,可從作為支付手段的、金融資產(虛擬資本)形式的貨幣出發,通過其“世界貨幣”的職能,在馬克思貨幣理論的框架內深入理解帝國主義的發展。調節國際勞動分工的商業關係也逐漸向國際金融體系演化。

下文將進一步分析信用貨幣本位制擔當世界貨幣職能的過程及一國貨幣在國際收支結算中確立主導權後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如何解決貨幣形式內在矛盾的問題。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統治及外圍國家加入國際金融體係等具體機制,確保了其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發展中的金融化和金融一體化進一步鞏固了英國在金本位制時代及美國在後布雷頓森林體係時期的主導地位。
  
  二、國際金融體系的歷史演進
  
  (一)金本位制
19世紀末的幾十年,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機制已歷史性地超越了其金屬基礎。

相對規模較小的黃金流動足以支持這一時期貿易與資本流動的大規模增長。國際金本位制的實質是英鎊本位制。

凱恩斯認為,英鎊本位制的順利運轉得益於英國在內部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及作為最大資本市場和貿易中心的倫敦為其合作者供給黃金的中樞角色。作為“國際交響樂隊的指揮”,英格蘭銀行成功調節了國際黃金流動,並通過浮動貼現率保持了相對較少的黃金儲備。由於英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優勢地位,英格蘭銀行通過調整貼現率實現了資本淨流入。倫敦市場國際結算方式的集中及各種節約金條塊措施的實施,使英鎊取代了先前的貴金屬貨幣。

馬克思曾對匯票如何作為支付手段實現流通並成為信用貨幣的基礎進行過分析。這些票據從本質上說是證券。馬克思還研究過利率對這些以虛擬資本形式存在的金融工具定價的影響。當票據作為國際交易的中介及國際貿易的融資工具被廣泛接受時,票據市場的金融中介作用便延伸到國際層面。然而,國際資本流動日漸脫離了英格蘭銀行的管控,並突破了1844年《銀行法案》在黃金儲備基礎上對銀行干預貨幣市場的限制。 -貨幣市場的流動性通過並行的、不受管制的私人資本流動得以支撐。英鎊從現實的商業交易轉變成了純粹套匯套利的金融工具。

在這一過程中,信用關係的製度性結構——大英“帝國體系”、,作為英國同其殖民地及外圍初級產品出口國關係的重要支撐,扮演著關鍵角色。圍繞英國建立的多邊貿易網絡(尤其是印度),成為穩定帝國體系的重要因素。英國通過保持對帝國體系的順差,消解了其同美國及歐洲大陸的逆差。隨著黃金在國際收支結算中退居二線,英鎊開始擔當世界貨幣的重任。儘管受到大英帝國政策的支持與保護,金本位制離自我調控還差得很遠。

“一戰”前,擴大可兌換外匯儲備的做法非常普遍。大英帝國體系中的若干國家,包括印度、馬來西亞、錫蘭、泰國和直布羅陀海峽國家都將被認為是零風險的英鎊儲備作為保護自己這樣的弱勢黃金儲備國收支狀況和平等地位的一道防線。這意味著英鎊體係作為一個整體獲得了更多的彈性,且只要倫敦金融中心不把得益於國外長期借款人的流動債權增長當作收縮信貸的原因,那麼這將有利於信貸的擴張。

根據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國際貨幣體系進入一個世界貨幣呈虛擬資本形式、一國信用貨幣因貨幣形式的矛盾發展已歷史性取代黃金的時代。國際結算中鑄幣需求而產生的貨幣局限已被信用貨幣的使用所帶來的更大彈性所超越。引起國際貿易和流動性增長的信用鏈,為全球市場的資本主義中心提供了應對債務型通貨緊縮危機傳染效應(馬克思稱之為貴金屬危機產生的排炮效應)的相對免疫力。

在金本位制時期,國際貨幣體係作為一個整體,通常能夠熬過陣痛較少的危機,而不致削弱整個機製或威脅中心的可兌換性。這一順利運轉被歸功於英國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角色,而倫敦之所以有能力扮演這一角色主要緣於其他國家希望持有英鎊形式的債務的意願。面對黃金外流的威脅,向市場借款只是辦法之一,而英格蘭銀行卻還能夠向包括印度和日本政府在內的特殊儲戶借錢。當法國等國家不願提供必要的緩衝時,大英帝國體係為倫敦提供了可循環利用盈餘的關鍵來源。

但外圍國家並不具備類似的、運行順暢的調整機制。倫敦利率的突然提升導致外圍收支平衡國家短期資本的流入,從而加速了黃金外流。由此爆發的流動性危機包括1890年阿根廷的霸菱銀行危機、同期的巴西危機及1893年澳大利亞土地公司泡沫破裂危機等。這些危機都曾因英資的突然撤離而雪上加霜。

危機期間,通貨緊縮從倫敦金融中心傳導至其他中心國家,從而引發通貨緊縮的升級。英國一方面通過資本流出向外圍國家轉移流動性,另一方面通過驟減投資和借貸,對危機期間外圍國家承擔的調整重負進行重新分配。

金本位制下的國際一體化並未廢除民族國家問的世界性劃分,也沒有消除國家間的競爭。隨著德國、法國和美國的崛起,該體系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事實上,戰時動盪及戰後試圖恢復金本位制的宿命反映了該體系的內在矛盾(面對英國的赤字增長,倫敦試圖維護英鎊的主導地位)及帝國霸權的衰落。問題並不在於金匯兌本位制的回歸,而在於建立在英鎊負債基礎上的國際金融體制日漸削弱,英帝國霸權也每況愈下。這一時期的匯率異常波動,危機通過英鎊兌換黃金需求的不斷擴大得以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英鎊金融大廈呈現出向其金屬本源倒退的趨勢,直到1931年英國徹底停止了黃金兌換。
  
  (二)浮動美元本位制的出現

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見證了美元金本位制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充裕的黃金儲備使其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主要債權人。首先,歐洲和日本戰後重建計劃中抵消資本流動的機制及美國的經濟、軍事援助(美元短缺困境得以緩解)強化了美元在國際收支結算中的地位。

在戰後過渡期,新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僅僅是一個邊緣角色,其旨在創造國際流動性的替代作用十分有限。隨著貸款條件的放寬,國際社會改變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態度,而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該組織在協定的約束下曾被禁止向大規模、持續性的資本外流提供貸款。 1969年,作為一種新儲備資產的特別提款權誕生了,然而更加嚴格的償還條款削弱了這一機制進一步擴張的可能性。特別提款權除提供更多流動性以緩解美元壓力外,並未對美元的國際地位造成衝擊。

20世紀60年代,隨著歐洲和日本成為美國工業的競爭對手,美國的經常項目平衡逐漸惡化。短期美元負債超過了其黃金儲備,針對美國黃金儲備進行的投機行為對國際收支機制構成了威脅。越戰帶來的物資需求使局面進一步惡化。當資本從美國逃向歐洲並引發歐洲國家的通貨膨脹時,主要金融安排的不足及單邊資本對投機性潰逃的管控不力愈加明顯。法國與德國政府開始將美元儲備兌換成黃金,直到 1971年8月美國為抵禦國內的調整壓力停止了黃金兌換。

1931年,英國放棄黃金兌換從而引發了國際結算方式金本位制的崩潰,一個持續通貨緊縮、競爭性貶值、英鎊喪失國際匯兌地位的時代隨之到來。與此相反,1971年國際金本位制的結束及其後的浮動美元匯率制並未引發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的終結。過去30年國際貨幣體制的發展確保了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建立在美元負債資產基礎上的美元貨幣體系已超越了其黃金基礎。

這一過程的關鍵在於同一時期平行的、不受管制的貨幣機制業已出現並得到了迅猛發展。作為官方渠道的替代,美國一些部門力求擴大私人美元投資,以解決國際清償問題。對國際流動性資源的控制同樣擴大了資本流動意義上的美元需求。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歐洲美元市場的出現即為美國試圖限制資本外流的後果之一。美跨國公司開始通過這一完全不受管制的新興市場,加大其對海外業務的投入。這一既不乏流動性又不受管制的新興離岸市場為外國投資者埋單美國赤字提供了重要途徑。 20世紀70年代,隨著歐佩克國家石油美元在該市場的循環利用,歐洲美元市場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資本市場。離岸市場上的私人資本成為填補美國赤字的關鍵角色。

離岸市場的迅猛發展標誌著限制重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終結。這為維護美元主導的金融開放和一體化鋪平了道路。美國試圖重塑國際貨幣體系,進而建立一個純美元本位制的、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日程源自美國對自由金融市場的激進訴求。該一體化為中心國家的調整機制及金融工具的擴張提供了更大的彈性空間;金融流動(即金融化)對維護和擴大美元世界貨幣的職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些私人資本流動在本質上與不受英格蘭銀行監管而自主擴張的英鎊市場類似。資本市場作為再利用發展中國家盈餘的關鍵機制得以強化,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通過辛迪加方式向拉美國家大舉放貸(銀團貸款)。從“金融壓抑”中擺脫出來的拉美經濟自由化同美國國內放鬆資本管制的趨勢遙相呼應。拉美國家反通貨膨脹、放鬆管制及利率自由化等措施刺激了外國私人資本的流入,這也成為該地區金融脆弱性的徵兆。面對1978年至1979年美元危機後不斷增長的通脹壓力,美國試圖通過緊縮政策——沃爾克計劃,穩定美元的地位。利率陡增加劇了拉美債務國的支付危機。 1979年這個意外事件的發生標誌著新自由主義時代的到來,並由此加速了上世紀80年代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的爆發。

20世紀80年代爆發的債務危機為國際私人資本的氾濫提供了可乘之機。債換股等交易方式通過布雷迪債券(美國前財政部長佈雷迪於1989年提出的市場導向的應急措施),將債務轉換成可交易債券。布雷迪債券本質上是一種結構性衍生產品,此後投資銀行開始將布雷迪原則應用於其他種類的發展中國家債務,進而創造了一系列結構性貸款。上世紀90年代初,私人資本開始大量湧入新興市場,從而引發了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洶湧的資本流動使這些國家不得不面對金融泡沫帶來的波動性和脆弱性。當投資者逃離這些市場時,資產價格崩潰和貨幣危機加速到來。

事實上,1994年的拉美和1998年的亞洲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同馬克思筆下商業發達國家的“排炮”效應極為相似。金融危機不再意味著黃金外流、被迫出口商品和進口商的破產,取而代之的是投機資本的潰逃、銀行系統的崩塌和本國貨幣的搶購。這些成為傳染效應的主要傳遞機制。第二點不同在於,在馬克思所描述的時代中,傳染效應發生在發達資本主義世界內部,而在今天傳染效應已遠遠超出了中心國家的範圍。儘管時過境遷,但馬克思貨幣理論的核心要義仍然適用。

危機反映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貨幣局限性。向外圍國家轉移通縮危機緩解了中心國家的外部壓力。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實為一扇安全閥,即美元抵抗游資攻擊的一道防線,而其餘波中的資本外逃也起到了維護美元地位的作用。此外,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也旨在維護美元的金融主導權。對金本位及後布雷頓森林體係金融危機的特徵分析表明,外圍國家受危機的影響程度遠大於中心國家。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外圍新興市場未起到緩衝作用時,中心國家爆發危機的頻率也相應增加。

自1985年美國發起廣場協定,倡議五國集團調整其貨幣及財政政策以實現美元有序貶值後,外國央行依然無法擺脫被動維護美元的宿命。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後,官方購買美元成為其首要推動力。這一時期,歐佩克國家的盈餘日益消減,在浮動美元匯率制下,官方美元儲備在多邊清算體制中發揮了核心作用,這一點同“一戰”前試圖實現英鎊收支平衡的日本相仿。

對官方美元儲備的依賴被視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複蘇”,如維持巨額美元儲備的中國。但和大英帝國體系早先重建的平行貨幣機制相比較,近二十年中成形的國際貨幣體制還難以被稱為“復甦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後布雷頓森林體係時期,美元本位制下的多邊清算體制與金融中介創造了可觀的流動性,這一點同大英帝國時代英鎊匯票的三角結算方式相仿。外國央行的官方乾預同早先印度和日本對英鎊儲備的管理相似。與此同時,上述兩個時期的調整重負都極不平衡地落到了外圍國家身上,其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負面影響直接導演了外圍國家的金融危機。
  
(三)信用貨幣本位制、金融化和金融一體化

通過對英鎊本位制和美元本位制的初步考察可知,使用一國通貨作為儲備貨幣一方面有利於世界市場的擴張,另一方面也潛藏著內在矛盾。隨著國際金融和信貸體系的發展,尤其從19世紀末開始,取代黃金的信用貨幣(虛擬資本)在國際收支結算中頻繁使用,這與同期經濟的飛速增長密不可分。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前提和邏輯結果,一國貨幣作為 “世界貨幣”登上了歷史舞台,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由此實現了大規模的資本集中和貿易流動。這一體系足以支持國際貿易增長和資本流動歷史性地超越黃金儲備的限制。

一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主導權及其作為主要債權人和資本出口國的地位,有力地支撐了該國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的職能。該國貨幣在國際收支結算終端中,具有普遍需求並被廣泛接受,進而成為世界貨幣意義上的物質財富象徵。

國際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主要體現在赤字圜手中充裕的國際儲備貨幣上,它的貿易夥伴必須有能力積累該貨幣儲備。世界貨幣作為一種購買手段,可以通過單邊交易獲得。國際流動性及國際儲備充足水平的維持取決於國際貨幣發行國在不損害自身世界貨幣地位的前提下,維持赤字的能力。該國必須通過抵消資本流動來防範可能的投機性攻擊,這種赤字調整機制同欠發達國家的赤字調整機制有質的不同。該國可以向其貿易夥伴國轉嫁調整負擔,而無需貶值本國貨幣或實行通貨緊縮。這種既關係到金融的演變與擴散、又關係到帝國權力的特殊機制,在保護中心國家免受債務型通貨緊縮危機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國際金本位制時期,英鎊票據市場的平行貨幣機制使國際流動性的擴張遠遠超越了其黃金儲備的金屬基礎。外圍國家不平等地承受著金融脆弱性的重擊。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危機足以表明貨幣體系重回黃金基礎的曲折,而更為重要的是——多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削弱了以倫敦為中心的多邊結算體系。這一時期的貨幣貶值和貿易戰印證了國際貨幣體系通貨緊縮的邏輯,凱恩斯和馬克思都曾就此進行過分析。

越戰引發的赤字和收支問題,也曾使美國陷入過類似的危機,然而1971年金本位制的終結並未引發向黃金的倒退或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崩潰,相反其後美元浮動匯率制下國際流動性的產生已同其黃金基礎徹底絕緣。事實上,向浮動美元本位制的漫長過渡已經完成。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歐洲美元市場利用盈餘,再投資於新興市場。 20世紀90年代,私募股權和對沖基金成為同傳統金融體制並行的機構投資者。金融創新(即帶有證券化風險的金融工具)推動了近十年間金融化的巨大發展。

歷史表明,私人資本的流動及其金融化同英鎊本位制和浮動美元本位制的建立與維繫是一體的。而兩個時期的關鍵區別在於國際金融體系同黃金貨幣的分離程度,兩者的不斷分離推動了信用貨幣本位制的日益演進及金融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國際貨幣體系業已歷史性地超越了其黃金本源。

複雜的國際金融體係從根本上說是一個貨幣體系,其潛藏於貨幣形式當中的矛盾從未被超越過。正如馬克思所說:
貨幣內在的特點是,通過否定自己的目的同時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由手段變成目的;通過使商品同交換價值分離來實現商品的交換價值;通過使交換分裂,來使交換易於進行;通過使直接商品交換的困難普遍化來克服這種困難;按照生產者依賴於交換的同等程度,來使交換脫離生產者而獨立。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94頁。)

始於2007年夏天、爆發於主要金融中心的信貸危機是這些矛盾持續顯效的明證。
  
  三、結論
  
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統治及外圍國家加入國際金融體係等機制,維護了其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發展中的金融化及金融一體化,也進一步鞏固了英國在金本位制時代及美國在後布雷頓森林體係時代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外圍國家加入國際金融體系的不平等方式,使發達國家強加於外圍國家的債務型通縮危機愈演愈烈。馬克思的邏輯分析框架,尤其是他對虛擬資本及世界貨幣的論述揭示了其中的帝國主義及外圍國家的不平等發展。

以上論述表明,不斷擴大的全球失衡、金融化及金融機制彼此關聯。在國際失衡結構及金融脆弱性的背景下,浮動美元製下巨大的國際流動性暴露無疑。金融化及向外圍新興市場輸出脆弱性成為鞏固和發展美元本位制的關鍵。全球失衡及美國赤字歷史性地折射出國際金本位制全盛時期英格蘭銀行的特權。儘管其間貿易赤字不斷,但英國的海外投資收益足以維持其經常項目盈餘。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發行人的英國,享有過度特權。

另一個用以解釋全球持續失衡的例證是,後布雷頓森林體係時期的美國資產收益頗豐,“淨回報”實現持續性正增長。作為“世界銀行家”的美國同英國一樣,享有過度特權。豪斯曼和施圖爾辛格(Hausmarm and Sturzeneg-get)認為,將獲利於金融地位的美國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存在某種誤導,因為儘管美國在生產領域存在競爭性損失(不斷增長的貿易赤字),但因其內在的知識優勢,美國的資本收益仍在不斷積聚。這種試圖將估價效應迷信化為創造財富的獨立源泉的表述,掩蓋了美國通過國際勞動分工攫取盈餘,尤其是從其他國家剝奪盈餘的事實。

次貸危機後,美元大幅貶值,維持全球收支和國際流動性的金融金字塔搖搖欲墜,美元本位制的局限性暴露無遺。但該體系解體的確切形式遠未確定。無可爭議的是,在浮動美元本位制下,我們見證了貨幣局限性的再次顯現。一些金融媒體將當前的窘境概括為“明斯基時刻”,即經歷資產價格長期繁榮後,資產價格在某個臨界點驟然崩潰,從而加速週期的斷裂。馬克思對貨幣形式的矛盾分析也由此得以印證。

2007年9月的頭兩週,金融危機不斷升級,隨後是信貸市場的凍結,美國和歐洲兩地的金融機構名譽掃地。中心國家的相對免疫性被當前的信貸危機所破壞。

另一方面,隨著韓國、匈牙利和烏克蘭等新興市場的貨幣崩潰,外圍國家也危機四伏。儘管次貸危機重創了金融市場,但2007年湧入發展中國家的資本仍較2006年增長了40%,大量資本從美國流出。許多新興市場都處於經常項目順差、外匯儲備充裕的狀態中,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成為危機初始期國際資本市場的主要玩家和資金來源。但當美國和歐洲政府及其央行在2008年9月信貸凍結後極力托市並試圖挽救坍塌的金融系統時,投資者便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美元的安全。當國際金融體系破裂引發貨幣沖銷和新興市場的資本外逃 (尤其是2008年10月的東歐)時,危機進入了新階段。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出給美元反彈帶來了轉機,美元兌諸多貨幣的匯率開始升值(除日元外)。債務型通貨緊縮使全球經濟瀕臨癱瘓,而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卻再次得到了鞏固。國際金融體系仍在不斷演進,而美國正試圖循環利用外圍國家的盈餘並向其輸出金融脆弱性,故美元本位制的命運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賀欽: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2010年6月24日

貪官的天堂

劉仰:貪官的天堂
作者:劉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3

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長周金夥,腐敗涉案金額上億元人民幣,在被中紀委“雙規”之前,逃往境外。據說周金夥出逃前,在辦公桌上留了一封信,告訴紀檢部門不用再費勁找他,他已遠走高飛了。這麼坦然的貪官,究竟有什麼底氣如此囂張、如此心安理得?因為,周金伙的妻子早已經移民美國,拿了美國的綠卡,周金夥已經給自己的腐敗留好了後路,開了一個保險箱,那就是美國。至少在周金夥這樣的貪官以及他的妻子、孩子看來,美國就是中國蛀蟲的天堂。

這個故事載於《人民日報》,像周金夥這樣的貪官,被網民戲稱為“裸官”,意思是說,大權在握的時候,把妻兒等家人轉移成外國公民,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公民,以方便貪污腐敗。一是貪污勁頭更大,因為,妻兒等家人在發達國家生活,要做人上人,只有靠更多的錢,否則,在文明先進的美國做一個窮人,也挺沒意思的。等將來自己完成貪腐大業,到了美國天堂以美國公民的身份養老的時候,不能真正享受美國的先進文明,費那麼大勁在中國搞腐敗,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還有什麼意義?二是,貪污起來更無後顧之憂,一邊貪污,一邊向海外轉移財產,只要沒有被發現,就接著貪污、接著轉移。一旦被發現,趕緊走人,躲進先進國家的保險箱,離開該死的中國,從此世世代代成為文明人。在中國搞腐敗,只是為了追求光明的浴血奮鬥。

這樣的貪官有多少?不知道,前幾年看到一個數字,說是貪官們轉移到海外的此產有幾百億美元。是不是全部?不知道。能不能追回來?不知道。據說,美加某些地區的房價已經被中國外逃貪官炒高了。當然,這裡所說的幾百億美元,只是指在貪官私人名下的贓款。這些轉入貪官個人名下的巨額贓款,是以什麼代價換來的?我們依然不知道。比方說,美國“兩房”退市,中國預計損失幾千億美元,有沒有貪官從中分到一杯羹?不知道。美國的文明富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這樣醜陋的基礎上的。以這些貪官來說,中國人的民脂民膏,既滋潤了貪官一家,也滋潤了美國。到頭來,美國還是文明先進的榜樣,誰叫你們中國自己不好,有這麼多腐敗?但是,如果沒有美國這樣的貪官保險箱,貪官是否會少一點?貪官是否不敢像周金夥那麼囂張,那麼“棄暗投明”?那麼充滿投身“文明先進”的自豪和“正義感”?

《人民日報》刊載周金伙的這個故事,是為了解釋一項新政策的出台。最近,中央頒布了兩個規定,《關於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加強管理的暫行規定》和《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這兩項規定的針對性非常明確,也被稱為反腐的重要措施。當然,有措施總比沒措施好,但是,這樣的措施能有多大作用?我表示一點保留意見。當我們從文化上就把美國描繪成先進、文明,把中國描繪成落後、醜陋,到美國去享受文明、先進,還有什麼好指責?文化種族主義的定位,已經認定中國永遠黑暗,永遠醜陋,棄之如破鞋,欺之如糟糠,榨之如仇寇,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憤慨?美奴精英們盡情地把中國糟蹋得更加悲慘,拿著糟蹋中國的戰利品,“棄暗投明”地投入文明美國的懷抱,他們怎麼還會有一點愧疚和羞恥?可憐的是中國的老百姓。更可憐的是是被那些美奴精英欺騙的中國老百姓。

中央對於“裸官”的兩項新的政策,對於把籬笆紮緊,防止貪官留好後路而大膽放手地貪腐,我想應該是有用的。但是,它還不能真正地解決貪腐現象的根本。制度需要變,觀念同樣需要變。觀念的範圍就很大。比方說金錢至上。對於社會來說,金錢至上的個人主義已經導致“笑貧不笑娼”,對於官場來說,金錢至上導致“笑貧不笑貪”,兩者有什麼區別呢?美奴文化精英、資用文人們,已經用各種方式摧毀了道德。說是要靠法制,不能靠道德,那麼,法制抓不住貪官的時候呢?有錢的貪官,豈不就是英雄?因此,道德和法制一個都不能偏廢。只要有道德在,即便法制抓不住貪官,他也將遺臭萬年。比方說,中國古人有修家譜的傳統,谁愿意在家譜上看到,我的父輩是個遭人唾棄的貪官?谁愿意讓後世子孫永遠背著被譴責的名聲?宋朝以後一個姓秦官員的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說到: “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就是長期存在的道德力量。

如今,某些美奴精英要給秦檜徹底翻案,無非是想說,中國不要反對外國,而要與外國精誠合作。中國這麼落後、腐敗,岳飛還有什麼理由保衛中國,驅逐外國勢力? 800年前的岳飛就錯了,不是也沒有成功嗎? 800年後誰想當現代岳飛,下場不也一樣嗎?如果美奴精英們的目的達到了,後果會怎樣?前幾日,一個年輕人打電話問我,最近有人要替汪精衛翻案,問我怎麼看?我在電話裡說,如果給汪精衛翻案成功,下一步是不是要給溥儀翻案? “偽滿洲國”的合法性是否就該確立了?的確,從秦檜到汪精衛,再到現在,對於賣國賊來說,要么由外國主子保護他們在中國從事“賣國事業”的安全,要么就在危急關頭躲到外國主子那裡,那裡是天堂。這種情況不僅對於中國如此,對於大量的第三世界國家,也同樣如此。我們可以數一數,有多少第三世界的腐敗獨裁者,被本國人民推翻後,都逃到了外國主子那裡?例如昔日海地的獨裁者杜瓦利埃,菲律賓的獨裁者馬科斯等,他們都為美國做了很大的貢獻,只是苦了本國的百姓。

除了貪官之外,最近還有報導說,很多中國新貴都大量向海外移民。為什麼?冠冕堂皇地說,是害怕財產被剝奪。真實一點說,是因為他們的錢來的不干淨。而不管乾淨不干淨,躲在外國就能安全,躲在美國,就是進了人間天堂、天上人間。中國借給美國的錢,眼見得要打了水漂。我們當然要譴責某些中國人,但是,我們同樣應該譴責美國,更應該揭露和認清美國的真實嘴臉,在美國“文明”的面具下,是醜陋而無恥的貪婪。美奴精英們在中國灌輸和宣揚的種種觀念,目的無非是把無恥的貪婪包裝起來,從而幫著外國資本家榨取中國的民脂民膏,自己分一點湯水。如果這也叫文明、先進,這種文明和先進,就應該見鬼去。

2010年6月23日

中國變成世界最大負債國

升值一倍:中國由最大外儲國變成世界最大負債國
2010-06-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mnq.html
極簡單的算術:

人民幣升值一倍,中國立即變成世界最大負債國

(2010年6月24日)

再升值一倍,中國當下即變成世界最大負債國!

中國的外匯儲備總計約2.4萬億美元,其中約9000 億美金購買了美債。
如人民幣升值一倍,則美國9000億美金債務,自然縮水二分之一。

(算式:名義仍為9000億美金,但實際對人民幣比例縮小一半。

以人民幣估值,即由價值9000億$x6=5.4w億 RMB,縮水為9000億$x3=2.7萬億RMB)
剩下的1.5萬億美金,多數是以投資為名來套利的外資、游資、熱錢。
到人民幣升值一倍後外資抽走時,中國得付出3萬億美金為其兌現。

(算式:

1.5w 億$ X 6 =9 w億RMB , 9w 億RMB÷3= 3w 億$)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虧損即背負債務1萬5000億美金,成為世界最大負債國(除美國外)。


同時中國銀行將回籠9萬億人民幣(同時中國將在物價已經發生大幅結構性上漲的背景下發生市場資金短缺,即通縮)。

這帳很好算,實在“太有利”啦!

總結:



國際關係在根本上都是建立在經濟利益關係基礎上。



升值術,賣債術,是騙。

華盛頓號大板光臨。是嚇唬。



總而言之,就是這十年中國人手裡多了點美元,人家眼紅啦。

=====================================

何新:匯率升值利差規律

(何新說:)關於人民幣升值與賺美元的關係問題,其實可以簡化為一個具有實用性的極其簡單的規律和操作:
1/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背景下,設法籌到美元。 (不論在任何地方,中國,或者其他貨幣離岸交易市場;趁現在河西美元利率極低。)
2/把美元按照目前匯率換為人民幣,靜等人民幣升值。
3/待人民幣升值後,將手中的人民幣再換回美元,即可賺到升值前後不同的美元差價。
4/所獲利潤的規律是:此期間人民幣升值的比率,就是美元轉換前後所得利潤的比率。
這個規律可以命名為匯率升值定律或匯率利差定律。
舉例:
如昇值前:1美元換8元人民幣
升值一倍:1美元換4元人民幣
則:若在升值前先用1美元換得8元人民幣,
當其升值後,再用8元人民幣即可換得2美元。
人民幣升值一倍,意味著所獲美元利潤為一倍。
(同理可證:若人民幣升值10%則獲利10%,升值 20%則獲利20%……)
【附註】長期以來,美聯儲為刺激美國經濟復甦,一直奉行近乎零利率的超低利率、弱勢美元(即美元貶值)政策。其基準利率僅約0.25%。這種政策與人民幣在中國國內經濟嚴重不振的情況下,仍持續奉行的升值匯率政策形成強烈反差,並為利用這種匯率政策入境套利的美元熱錢,提供了極其巨大的利得空間。
近幾年高盛、索羅斯等美國投行利用國人對這個匯率升值定律的蒙昧無知,通過美國政府的不斷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而在中國掠得巨額利潤。
例如:幾年前人民幣兌美元約8.7/1,目前約6.7 /1,約升值30%。意味著當時進入中國的美元投資,兌換為人民幣後——即使別的什麼也不做,當其資金撤出中國回兌為美元時,即可通過美元獲利約30%。

假如當時高盛等投行基金進入中國為1000億美金,則這筆錢僅僅通過兩次與人民幣的換兌,按照目前人民幣匯率即可自動增生為1300億美金;淨賺額度約達300億美金,即約2000億人民幣。天下沒有這麼好賺的錢了!

但是由此推論:
如果按照舊匯率從外面打進來的美元是1000萬美金,而按照升值後比價提走的是1300萬美金,則在美元賬目上,中國外匯儲備由正收入轉為負收入,即出現虧損或債務。



(以上數字僅是為便於說明問題的參考數字,不准確。)

大幅上漲的是工資,不是匯率

今後十年大幅上漲的是工資,而不是匯率
2010年06月18日
謝國忠

因勞動力由無限供應轉為有限供應,今後十年,勞動力收入佔整體經濟的比例將大幅增加,工資將上漲至足以對匯率產生貶值壓力的水平;中國應當加息,但利益集團將反對提高利息,從而延緩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的勞動力正從無限供應轉為有限供應。筆者認為,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必定產生更大的通脹壓力。

過去十年中,中國勞動力的收入總額佔整體經濟的比例大幅縮水,目前可能不足40%。今後十年,勞動力收入佔整體經濟的比例將大幅增加,可能達到55%-60%。美中不足的是,勞動力收入佔整體經濟比例的正常化將導致每年產生5%,甚至更高的通脹率。

目前的利率結構符合通縮的環境,而完全不符合通脹的環境。正確的利率可能應該比現狀高出5個百分點。調高利率有利於防範危機。如果保持現狀,由於實際利率為負,通脹將進一步惡化。而且情況將惡性循環,從而引發危機。因此,中國必須加息,越快越好。

政府不願意加息,轉型難度由此可見一斑。在低息環境下,貨幣供應增長迅速,抬高房產價格。如果利率正常化,房地產市場將縮水50%。地方政府靠房地產市場創收。如果房地產市場縮水過多,地方政府可能會面臨融資難題。低息導致國有企業槓桿率過高。國有企業的槓桿水平可能在100%左右。如果利率提升5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額外的成本負擔將接近他們目前的盈利。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利益集團。二者反對提高利息可能延緩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的升息將是極不情願的、緩慢的,因此,經濟發展將進一步推高通脹率。現在很難預測通脹率最終將被推向什麼水平。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油價。指導油價的變數太多。公平地說,考慮到英國石油公司(BP)目前的處境,石油價格未來數年只會升,不會降。因此,中國的通脹率很有可能將突破兩位數大關。

中國的貨幣不大可能像許多人期望得那樣大幅升值。人民幣升值的期望正在驅動中國的貨幣供給和房地產市場。現實將使投機者大失所望。

今後十年大幅上漲的是工資,而不是匯率。在某些情況下,工資將上漲至足以對匯率產生貶值壓力的水平。中國的貨幣有可能在2010年末小幅升值,2011年初再次升值。但是,2012年,中國的房產市場將走向下坡路。筆者擔心,屆時,全世界都將談論人民幣貶值。對人民幣幣值的態度轉變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

像中國這樣經濟轉型面很難不伴生危機。轉型時遇到阻力,則更加速危機的產生。但是,危機不是注定的。中國應當盡快以合適的速度開始加息。如果今年加息1.5個百分點,明年再加息2個百分點,2012年再次加息,中國即可實現經濟軟著陸,儘管房地產市場可能將硬著陸。

2012年的另一場經濟危機

2012年的另一場經濟危機

2010年06月 22日
謝國忠

全球經濟正走向二次探底。觸發事件是歐洲債務危機及歐元區對此的反應:通過更緊的財政政策和更鬆的貨幣政策,歐元區各國希望能刺激出口來減輕債務負擔。但歐元區以外的國家還在刺激經濟,無力替歐洲分憂。因此,全球經濟將會放緩。

不過,二次探底會是漸進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歐洲政府不會再讓銀行破產,雷曼兄弟倒下時曾引發信用危機,他們不敢重蹈覆轍;其次,中國和美國很可能推遲從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過程中,通脹壓力將不斷積聚,到2012 年,這將導致利率快速上升,從而引發另一場危機。

全球股市近來一直在跌,這是很自然的。市場過去相信全球的複蘇是可持續的,並把對未來幾年的樂觀情緒反映在價格中。但實際情況是,所謂的經濟增長僅僅是由補庫存和刺激政策帶起來的,並不是來自各個行業和各個國家的結構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經濟真正需要的。認為光靠刺激計劃本身就可以撬動經濟恢復增長,並讓它進入穩定增長的軌道,這樣的信條已經導致全球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個錯誤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脹,為2012年的另一場危機埋下了伏筆。

因為歐洲債務危機,下一場危機變的更有可能。歐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癡迷於經濟增長,他們應對歐洲危機的策略可能是推遲退出刺激政策,並在退出時把節奏放的更緩。這個過程實際是為通脹加燃料,將放大政策錯誤:即結構性問題可以通過刺激政策來解決。

多數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師相信,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將壓低通脹,而當增長率上升時,刺激政策能及時退出,防止高通脹來臨。但這種凱恩斯式的思維在當今世界並不適用,原因有三:

首先,雖有刺激政策,結構性缺陷將使經濟增長處於低水平。泡沫產業,如金融、地產及它們的相關產業,規模將縮水,這些產業的員工需要時間被再僱傭。此外,西方靠借貸支持消費增長的日子已經終結,而發展中國家由出口轉為內需尚需時間。在當前的環境下,凱恩斯式的思維導致長期的、過度的刺激,當通脹成為一個問題時,不太可能因此及時退出。

其次,儘管經濟增長緩慢,極低的利率正助長通脹預期。就像在上世紀70年代,單是預期本身便能將過度的貨幣供應引向通脹。應在能源和糧食價格上對這一現象保持警覺。

最後,全球化帶來的抑制通貨膨脹的好處已經發生逆轉。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對於通脹的意義,比美國蒼白的就業數據要大的多。在過去十年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已經成長為價格製定者。它的過剩的勞動力降低了製造業產品價格,並在低息環境下抑制住了通脹。

但中國的勞動力剩餘時代已一去不返。五年內,甚至三年內,中國的製造業工資水平可能翻番。在可見的將來,別的低成本國家,如孟加拉和印尼,其基礎設施還不足以讓其來承接中國的製造業。在未來十年,中國的出口價格可以會翻番。它的出口增長主要將源於價格增長,而非數量增長。製造業價格上升將助推通脹,使今天的低利率更具通脹性。

十年前,我曾寫道,中國買什麼東西,什麼東西的價格就將上漲;中國賣什麼東西,什麼東西的價格就將下跌。將來,中國買的東西價格依舊要漲,但中國賣的東西價格也要漲了。中國的製造業主不敢向他們的大買家——如沃爾瑪和蘋果 ——要求提價,但他們將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們再也無法壓住成本了。

貨幣貶值是政策制定者們應對債務危機的又一個老把戲。亞洲國家十年前是這麼做的,美國五年前也這麼幹,歐洲現在正在這麼幹。三年後,也許還有人這麼幹。這種螺旋式的貶值將導致貨幣普遍貶值。只要各國央行持這樣一個態度,全球通脹將是不可避免的。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個損害貨幣價值的基本力量,預期將會成為推高通脹的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上世紀70年代,寬鬆貨幣政策和石油價格上升引發了通脹。未來十年,寬鬆貨幣政策和中國工資上漲將推高通脹。發達國家將再一次經歷滯脹。

  二次探底將是漸進的和持久的。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我們也許會看到中國和美國出台新一輪的刺激政策。但這並不會改變下滑趨勢。在刺激經濟的過程中,通脹壓力將會不斷集聚。當通脹演變成危機,也許是在2012年,現在這一代中央銀行的管理者將信譽掃地。接踵而至的危機也許會使新一代的中央銀行管理者們更注重穩定幣值,而不是關注短期目標。

美國賴帳手法和中國損失

從美國兩房退市談美國賴帳手法和中國損失
作者:hwd99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6-22

從美國兩房退市談美國賴帳手法和中國損失

   

最近美國兩家房地產公司從股票市場退市,很多中國老百姓都已經看清,這是美國政府準備讓兩房公司倒閉,從而賴帳的關鍵一步(7)。中國政府持有美國兩房公司52000美元債務中的 3760億美元兩房債券,如果美國倒閉兩房公司,意味著美國政府賴掉至少52000億美元債務,讓中國人民損失3760億美元。有網友計算,這筆錢至少相當於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戰敗賠款《辛丑條約》的16倍(1),損失巨大。很多人認為官員賣國,要追究官員責任。

去年三月人大開會,代表曾提出兩房債券問題,國務院王岐山付總理曾給予說明,第一點,兩房公司本身原是美國的國有企業,後來私有化了,但是,還是享受美國政府很多優惠政策,因此,兩房債券是準政府債券,而且回報高於美國國債,因此,中國政府購買了兩房債券。第二,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不斷給王付總理打電話,王付總理要求保證其安全,美國政府後來用財政擔保,因此,王付總理認為,它是安全的(當時報導參見2)。  

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聯合成果情況說明》中,美方特別提到,承諾繼續加強對“政府支持企業”的監管,確保“政府支持企業”具有足夠資本和能力以履行其財務責任。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克林(Arnold Kling)告訴記者,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美國政府承諾確保兩房發行和擔保的債券以及抵押貸款證券(MBS)不會出現違約, “中國持有的這些債券在我看來,安全性等同於美國國債”。克林曾在美聯儲理事會和房地美擔任過多年經濟學家。  

中國政府之所以購買大量美國兩房債券,顯然美國官員是有承諾的,我相信王付總理所說是實情。但是,美國政府官員的承諾可靠嗎?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一件不靠譜的承諾:

第一, 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必須要國會批准。從美國政府權限來看,美國政府官員根本無權擔保如此巨大的債券。今年初,麥凱恩與另外兩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曾提出一項議案,要求將兩房解散,並限制政府救助的措施。這個提案雖然被否決,但是,並不說明今後會被否決。

第二, 美國官員會兌現這個承諾嗎?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髮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 “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中國的兩房債券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5)。美國前政界人士成立的一個非官方機構認為,不應以美國納稅人的金錢,補助外資應承擔的風險。如果中國做了不明智的投資,就應該承擔後果,而不是由美國納稅人買單。這兩家公司的債券既然屬於“非政府擔保債券”,投資者獲得了高於國債的利息,就不應該再受益於政府的救市政策。

第三, 最根本的,美國政府不過是美國資本家的管家和辦事員,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哀嘆,美國實際是幾個資本家決定一切。美國表面的一切,不過是個幌子。美國資本家們搞出這些障眼花樣,目的只有一個,騙取財富。

美國賴帳不在於兩房退市,而在於兩房倒閉。更可能的賴帳手法是不倒閉兩房公司,但是,會順延兩房債務,讓債務延期歸還,但是,延到什麼時候,就說不准了。也就是說,美國資本家賴帳。這是必然的,筆者此前多次在博客上發表文章,談到,不僅兩房債券,還有美國國債和手裡的美元欠條,都是這個結果,只不過幕後的美國資本家通過美國官員採用了不同的障眼法而已。倒閉兩房公司,美國政府會遭遇全世界的壓力,畢竟中國政府持有的債券僅佔7%,大量債務是其它西方國家的。

對於美國國債,這是美國政府的債務,美國政府是不可能直接賴帳的,其障眼手法包括製造輿論和其它地區的動亂,讓大家認為財富就應該換成美元,然後投資到美國國債上,這最安全。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就曾經公開說,不投資美國國債,美元還能幹什麼?美國又製造輿論,宣稱在我遭遇危機期間,你不能賣出美國國債,這會導致世界經濟崩潰,於是,我國的高級官員稱,救美國就是救中國(9),繼續增購美國國債。等到美國危機緩解,想想危機期間,美國再有名的公司和銀行,都倒閉完蛋,還是持有美國國債最安全。因此,這美國國債就會永久持有下去了,而且還要增持。

其實,我們的官員的說法和做法,基本上符合西方經濟學理論,而且也代表了主流觀點和主流認識水平。在這種認識下,我們就是兌現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不過是美國政府印刷美元欠條給中國而已,在當前政策下,我們手裡的美元欠條早就多得不知道如何用了。存在自己銀行,等美元貶值,會不斷損失財富。存在美國銀行,雖然有利息,但是,會擔心美國銀行倒閉而完全損失,畢竟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都倒閉了。換成美國國債,可以有利息,還能減少損失。換成兩房債券,其利息比美國國債還高一些。因此,購買美國國債是必然的。可以說,在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下,我們的損失還會繼續加大。

有經濟學者認為,“美國政府決定讓兩房回到正途。在避免房貸危機進一步擴大後,他們不再動用納稅人的錢為兩房托底,不再試圖用政府的錢讓兩房在證券市場苟延列喘,而是讓市場決定兩房的命運。這麼做是及時而明智的”(5)。這種觀點,真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連政府官員的水平都不與。首先,美國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嗎?西方發達國家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嗎?越是發達國家,離完全市場經濟越遠。例如,美國的農業是國家支持的,不僅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美國政府,而且美國政府還大量購買,發給美國老百姓糧食券來保障美國農產品市場。美國勞動力市場一樣是美國政府控制的,美國政府制定最低工資,防止資本家低價購買。其它西方發達國家一樣。更不用說,西方國家各種福利保障制度。其次,西方社會更基本的是契約原則,任何時候也不能違背自己的承諾。這位學者顯然將市場經濟神聖化了,還有一種可能是小罵大幫忙,這是某些人士經常採用的手法(8)。不知是幫美國人賴帳找理由,還是幫精英們的損失預先製造輿論?  

問題的根本在於不該拿大量財富換取美元欠條,存在手裡。美元差不多8年貶值50%。美元儲存在手,50年後,只剩下不到原來價值的2% 了。 40年前,美國政府承諾,35美元欠條等於1盎司黃金,今天變成了1200多美元欠條等於1盎司黃金了(鏈接出處),也就是說,當年儲存的美元欠條,留存到今天,其價值只剩下3%不到了,其餘97%都讓美國騙子拿走了。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在換取美元欠條過程中,我們損失的財富更大。長期以來,我們是拿價值4美元的財富換取1美元欠條。這主要通過低匯率來實施的。一件商品,在中國價值8元人民幣,在美國價值4美元,本應拿到國際市場換4美元,但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制定1美元等於8元人民幣的匯率,結果只能換來1美元。每實現這樣一筆換取1美元的交易,我們就損失3美元。筆者統計30年來外貿交易,總共損失至少25萬億美元,損失最多一年達到近4萬億美元,每年損失至少1萬億美元(參見3)。這些都是主流精英們,被西方洗腦,採用錯誤政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損失,而且每年還在繼續。兩房債券不過是一次性的,而且相比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一筆(1.5%)。筆者的分析,雖然收到少數經濟學者和很多網友的關注和支持,但是,並沒有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精英們並不以為然。  

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增加老百姓消費。而且,增加了國內消費,讓物質財富留在國內循環,才會保有財富,物質是不滅的,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滅。低價賤賣,讓物質財富大量流失,再等著換來的美元欠條不斷貶值,從而損失更多物質財富,必然導致資源和物質財富枯竭,從而讓國家陷入困境。例如,能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國能源的 75%是煤炭,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資源,我國現有可用儲量1000多億噸,而現在每年用量達到30億噸,還在高速增長,按照這個趨勢,只能用30年(4)。由於我們每年通過國際貿易奉送的財富,超過了自己老百姓消費的財富(參見3),可以說,我們消耗的一半以上煤炭是免費為他人服務的。每年消耗大量資源生產商品,然後大規模奉送給國外,必然導致資源枯竭,從而導致經濟和社會崩潰。  

現代社會發展水平,早已只需要部分人工作,就能生產足夠供應全體老百姓需要的商品了。所以,即使溫總理告訴大家,我們有2億人失業,佔勞動力四分之一以上,但是,這麼多人失業,而且生產的一半商品是免費奉送給國外的,國內並沒有出現商品供應緊張,倒是各種產能過剩嚴重,不斷有企業因為產品賣不掉而倒閉。這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在大家認為商品經常短缺的計劃經濟時期,例如,60年代初,一樣存在生產過剩,當時採用關停並轉來降低生產能力,使老百姓短缺的輕工業商品生產能力減少26%。  

產生現代社會問題的根源主要是分配,而不是生產效率。現在官員們將維穩看成是超過一切的任務。歷史上來看,一切不穩定,都是老百姓生存保障不足。保證老百姓收入和消費水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穩定問題。現代社會早已有足夠生產能力保障老百姓的生存,這早已是30年前就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來看,給老百姓增加收入,才能解決生產過剩問題,才能在不奉送財富條件下,增加生產能力,從而發展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今天我們遭遇的一切問題,最根本的來源是主流精英對西方的盲目崇拜,對西方誤導的盲目迷信,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錯誤認識(6)。  


附錄

1 雨夾雪:如何避免“兩房”2.5萬億驚天損失的悲劇重演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 /160141.html
2王岐山打斷青啤老總發言給代表普及金融常識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307/n262661581.shtml   
3 每年上萬億美元財富是如何奉送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832731
4日益枯竭的煤炭資源,走向深淵的中國經濟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92155  
5“兩房”退市及時明智褪去市場假面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42&articleId=21067   
6大廈傾覆,根源何在 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2945346   

7 兩房退市合集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lfff/

8反貪官不反皇帝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160618.html.

9 救美國就是救中國是精英們共識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2960414 

2010年6月22日

美國通盤佈局已經完成

美國未來對華戰略意圖通盤佈局已經完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ky3.html

何新:美國未來對華戰略通盤佈局已經完成

剖析美國兩房崩盤和人民幣被逼升值兩大事件背後的戰略意義

(2010年6月22日)

1/目前有諸多跡象顯示(參看何新博客樓下所提供的相關背景資料),正是2007年當中國斥出巨額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兩房”房貸後,2008年美國通過高盛公司為首的對沖投資基金,精心設局,製造了震撼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其目的是為美國經濟“釋放泡沫”。

由“兩房”次級貸款衍生品所引發的債務危機,其實是美國金融決策集團與高盛公司等壟斷金融組織聯手策劃的一招苦肉計。

到目前,這一危機呈現了對美國大為利好的初步結局:通過兩房股票退市和房貸歸零化,已經成功地直接綁架了中國近4000億美元(2萬5000億人民幣)的巨額外匯資產。使之變成了沒有利得而在無限期的時間內,完全無法變現的紙面“呆爛賬”。

而由中國所輸入的這一筆巨額資金,則不僅為美國國土上提供了大批價格低廉的平民住房,而且由於這筆債務已經無限期地無須清償——從而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中國幫助美國蓋房子的友誼“贈款”,其中有部分或可填補“兩房”公司自身因次級房貸壞賬造成的金融缺口和債務陷阱。



2/我們不能不讚歎和欽佩美國謀略家的高明與高深。

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面臨四大危機:

——巨額國家財政赤字,

——巨額對外貿易赤字,

——巨額外債

——以及由於濫髮美元導緻美元面臨崩盤。

在上述嚴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金融決策集團與金融壟斷資本相配合,策劃了一系列戰略性金融“陰謀”,並有條不紊地巧妙地付諸實施:



(1)主動引爆“次貸”金融危機,令全世界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2)利用金融危機,將嚴重資不抵債的若干金融集團(包括雷曼、兩房及若干商業銀行)果斷破產清盤,把爛掉的股債和債務甩給千百萬國際投資者(包括許多中國人),從而甩脫債務,擠出泡沫

(3)把債務危機引向歐洲,迫使歐元暴跌,從而減緩美元貶值的衝擊和壓力

(4)逼迫人民幣升值,最終要把中國持有的美國巨額國債虛擬化



3/實際上,美國已經成功地將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由壞事變為好事,轉變成可能搞垮中國這一新興經濟體的一系列戰略性行動。

現在整體回頭看去,美國通過這次金融危機所欲達到的副效果,以及下一步的主要戰略目標,就是要徹底洗劫中國的外匯儲備。

幾年以來,這一“陰謀”方案是分為如下四步走的:



第一步,洗劫中國購買的兩房債券,使之垃圾化,賴去利息並且本金永遠無法變現。這一步目標,日前通過兩房退市已經趨近實現。

第二步,通過壓迫人民幣升值,把中國外匯儲備尚存在的可流動部分,通過外資出境回流變成負值。

第三步,把中國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全部以美元計值而非以人民幣計值),通過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而虛擬化,以至最終垃圾化。從而實際解除美國對於中國的巨額國家負債。 (由於發生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歐元急劇貶值,中國使自己的國際儲備多元化的努力已經放空。)

第四步,通過人民幣升值,進一步促動中國國內發生高速惡性通貨膨脹、同時迫使中國提升勞工薪資成本,目的是促使外部對華實業投資(多為出口企業)不得不倒閉或撤出中國。

誘導中國加速完成所謂“經濟結構轉型”,即由“出口經濟體”轉變為“內需經濟體”,從而把中國由貿易盈餘國家,迅速轉變成貿易赤字國和巨額外債國。

然後在未來將發生的沉重債務經濟壓力下,迫使中國由主權獨立國家轉變成為拉美菲律賓模式的主權不完整區域,變成在金融和經濟、政治上都不得不依附於美國的新殖民地區域。

在這個進程中,中國的政治、社會動亂以及國土、民族分解,將自然而然地同步完成。



目前,這個計劃或者世紀性戰略大陰謀的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已經啟動,第三步即將揭曉。第四步也已經顯現端倪。



所困惑不解的是:

面對“兩房”宣告退市如此重大的金融事件,作為兩房最大債權人的中國當局,為什麼不立即派出代表就相關債務問題、利息問題與美國當局進行嚴正債務談判?並且如果美方賴賬,則考慮採取必要的彌補對策和處罰對策?而竟然置若罔聞,聽之任之?

如果這筆巨款最終真的成為一筆無限期呆爛賬,這件事將記錄在歷史上成為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歷史事件。

-------------------------------------------------- ----------------------

從兩房出事,到退市,有整整三年時間,完全可以採取措施減少或拋出其債券。而且俄羅斯也就此問題和中國進行了溝通,期望一起行動拋售,可中國的回答是:“NO!我們要做負責任的大國!”

舊聞:中方否認曾與他國討論出售“兩房”債券

2010年2月3日07:43早報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昨天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沒有同任何國家討論過拋售“兩房”債券的問題。

日前,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在新出版的回憶錄《危崖之邊》中披露,俄羅斯曾要求中國與其一起拋售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房貸公司的債券,以迫使美國出手拯救,但中國沒有同意。

在昨天的記者會上,馬朝旭稱,有關主管部門還沒有看到保爾森的回憶錄。中方沒有同任何國家討論過拋售“兩房”債券的問題。 “在國際金融危機整個過程中,中國採取了負責任態度,盡最大努力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這是世界各國有目共睹的。”馬朝旭說。

俄總理普京的辦公室週一也否認俄曾在2008年建議中國出售“兩房”債券的說法。不過據報導,俄羅斯在2008年初持有“兩房”債券總值656億美元,同年稍後卻全部售出。

這就叫單相思啊——

我們對美國很負責任,可是美國卻從不對我們負責任

我們很愛美國,可是美國卻從不愛我們


無言!只是可憐天下蒼生。






5月中國新增外匯占款大降,資本流出跡像明顯

2010年 6月 21日星期一 17:11 BJT
作者 畢曉雯

路透上海6月21日電---中國央行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5月新增外匯占款僅1,316億元人民幣,環比大幅下滑54%.該數據也遠低於當月外貿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FDI)之和,顯示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及美元避險功能顯現的情況下,中國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資本外流跡象.
業內分析人士並指出,在"熱錢"流入明顯減弱,甚至出現流出的情況下,中國央行選擇推動匯率進一步改革,增加匯率彈性,可謂是時機恰當.
"近期銀行間流動性出現緊張,此時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有利於避免'熱錢'大幅流出."中金的報告稱.
5月,中國外貿順差為195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約為 81億美元,僅兩者合計增約人民幣約達1,882億元.這也是新增外匯占款於年內首次低於上述兩項數據之和.
新增外匯占款顯示的是金融機構因淨買入外匯而釋放的人民幣,除FDI+順差的流入,還包括金融機構本身對頭寸的調整,以及境內居民的頭寸馀額變動等因素.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僅以FDI+外貿順差與外匯占款的差額來判斷"熱錢"流向並不科學,但資本淨流入中國減少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4月份新增外匯占款2,863億元.當月的外貿順差與FDI之和約為620億元人民幣.
而中國央行也在匯改聲明中稱,"當前我國進出口漸趨平衡,2009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經顯著下降,今年以來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向均衡狀態進一步趨近,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
自中國加入世貿後,隨著中國外貿順差的不斷擴大,中國外匯占款已成為中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投放渠道.但自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受外貿出口不振以及美元避險需求大增的影響,中國的外匯占款縮量明顯.
該數據縮量,也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明顯趨緊的因素之一.根據央行報表顯示,廣義貨幣構成的兩根支柱為外匯占款和信貸,儘管去年的外匯占款也較危機前大幅下滑,但由於信貸投放高達9.6萬億,導致銀行間流動性並未明顯緊張.
而由於今年以來的信貸投放減弱,外匯占款仍處低位,中國銀行間市場已習慣的流動性,在公開市場大量回籠以及數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累積效應出現後,突然出現緊張狀況.
因此,匯改啟動後,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加,中國央行外匯買賣舉動將更為自由,從而令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日漸增強.
"重啟匯改並不一定意味著人民幣升值或貶值,但匯率彈性會增加,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會增強,更富彈性的匯率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稱.(完)



---------------------------------------

最新消息:

美眾議院同意將兩房納入金改法案準備進行破產清算
  2010年06月18日 09:31 匯通網
摘要:美國眾議院金融監管改革法案談判代表週四同意將房利美和房地美納入金改法案範圍,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可在“兩房”對經濟構成威脅情況下對其進行清算。

美國眾議院金融監管改革法案談判代表週四(17日)同意將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納入金改法案監管範圍。

金改法案將賦予政府監管部門逐步關閉那些構成經濟風險金融公司的權力,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可在“兩房”對經濟構成威脅情況下對其進行清算。

該修正案由共和黨眾議員亨薩林(Jeb Hensarling)提出並獲眾議院出席參眾兩院大會委員會成員一致同意。參議院委員會成員現在須對該修正案做出回應。

共和黨人在金改法案多數辯論中已經主張“兩房”應被取消或嚴加限制。他們批評金改法案未充分應對“兩房”相關問題。



一清算,再破產,這回中國的4000億兩房債券可真要徹底泡湯啦!

人民幣這回肯定不升值

人民幣這回肯定不升值
2010-06-22
吳學云 於多倫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246b60100kjey.html

拙著《美元刀— 美國全球經濟殖民戰略解析》(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8月)其中關於美元經濟殖民戰略及人民幣升值問題其實都已講得很透。但今年春天以來,人民幣又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貨幣俱樂部”國家的圍剿,人民幣升值與否的爭論又塵囂日上,金融危機的硝煙還未散去,中國龍又站在了風頭浪尖。諸多網友紛紛詢問人民幣升值與否及美國意欲何為,雖然此前已有2篇博文做了專門介紹,謹此再歸納如下文,算是一併答复。



筆者多次指出,在2008年底及2009年初,中國就應該及時趁美元貶值而自顧不暇的時候一次性貶值10%﹏20% —— 一舉把2005年來的累積升值一次性貶回去,以應付後續美國再次逼迫升值之壓力。因為當時日本、韓國等與人民幣競爭的亞洲主要貨幣都已經趁機貶值20%以上。可惜人微言輕,人民幣保持堅挺。這不,中國正面臨加薪工潮的時候,美國又高高地舉起了 “美元刀”。



但是我的結論是,這回人民幣肯定不會升值。



首先必須清楚的是,人民幣匯率的多少都是相對其他貨幣而言的。對美元是固定匯率,即我們知道的美元兌人民幣在 6.8247至6.8286間波動;而對歐元,由於美元刀的成功獵殺(希臘債務危機是個表象),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下跌了約14% ;加上與人民幣具有一定競爭性的其他亞洲貨幣兌美元是貶值的;因此,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5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9.99,環比上漲3.37%,升幅較上月明顯擴大。同時,人民幣名義匯率為116.21,環比上漲 2.4%。



因此,由於上述原因,中國的出口經濟已經承受了升值的煎熬,而且,美元在可預見地將來,還必會升值(看客不要吃驚,《美元刀》一書其實就是“美元崩潰論” 批判) ,屆時,由於匯率盯住美元,人民幣將會跟隨美元升值從而承受更嚴峻的考驗– 中國經濟屆時能否挺過去就全看造化了。



人民幣必須升值,按美國的邏輯,是因為中美之間日益龐大的貿易順差,即美國對於中國的進口多了,出口少了;中國反之,是佔了美國的便宜。



其實,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多少其實對美國並沒有多少影響。



姑且不論中國巨額貿易順差中,有60︿70%是由在華的外商投資企業(FDI)貢獻的,而這些順差卻算在了中國頭上,算在了中國的GDP中,變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對應中國順差的是美國的直接貿易逆差,而美國的間接貿易,卻是大大的順差,是直接貿易的2倍,這個順差可以記做美國的GNP,但是卻不是美國的GDP。換言之,美國隊中國其實是順差,但賬面反映的確實逆差;再一句話是,美國的GDP是縮水了,中國的GDP卻注水了。 (參見《美元刀》關於GDP、 GNP 的描述,P321)。



這就好比一個醫院傍邊開的小飯館,由於醫院的職工要到飯館吃飯,而飯館老闆卻很少看病,於是,飯館對醫院永遠是順差,醫院對飯館永遠是逆差— 但是醫院不能因為沒有病人看病導致的財政拮据歸因於飯館的順差!



再者,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不是美國人開直升飛機把美元撒到全世界的,而是非美元經濟體通過實物財富與美國貿易換來的–- 如果其他國家對美國是逆差,美元就又全部轉回美國了!所以,要實現國際貨幣的流通功能,其他國家對美國祇能是順差,而不能是逆差。換言之,美元要流通到全球經濟體,必須是美國持續的逆差;逆差意味著入不敷出,那麼美元的含金量就受到質疑,美元信用就會出現危機。



再一句話,美元的信用又是相對別的國際貨幣(歐元、英鎊及日元)而言的,美國人目前已經成功達到了“美元不是最好的,但是沒有比美元更好的”的境界。於是,美國國債雖然已經達到13萬億,佔其 GDP90%,美元卻仍然再度走強。可憐希臘,雖然其國債規模只被美國多一點,卻面臨國家破產……


回到人民幣,假設人民幣升值了,確實理論上講會減少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實際效果不會是這樣,日元就是例子),但是中國減少的順差會很快被越南、印尼、印度、香港台灣或者韓國日本的順差所替代。這是一個死結,對美國而言其實是無所謂中國的順差是多是少,反正不對中國逆差,就是對其他非美元國家逆差。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美國明知人民幣升值對其逆差無益於事,為什麼還總是揪住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2005年的首次逼迫人民幣升值,是因為自2002年起,美元應該是按每年18%的幅度逐漸貶值的,由於人民幣匯率是固定美元,因此正是美國不希望中國搭美元貶值的順風車,從政治經濟等大國戰略考慮,要求人民幣升值。而後來中國順應要求開始逐步升值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說來,美元的加速貶值,相對沖抵了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所以中國的出口馬車沒有翻車。



而這一次,美國剛安頓好焦頭爛額的國內經濟問題,上至總統國會,中有財長國務卿議員,下有經濟學家,各路人馬一齊殺向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還拋出個“匯率操縱國”名單,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勁頭。

美國一名資深議員昨日再次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稱如果北京方面到下週(6月22日)20國集團(G20)峰會還不改變匯率政策,就將付諸立法程序。而上週,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也提醒中國應當注意美國議員的“普遍憤怒”。

據英國《金融時報》在華盛頓報導,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桑德爾·萊文(Sander Levin)昨日稱,“奧巴馬政府建設性地將G20峰會設定為一個重要節點,讓中國改變其有欠靈活的匯率實踐。如果中國不採取行動,而奧巴馬政府在此之後也不迅速做出回應,美國國會將採取行動。” “經過七年時間,美國和國際社會的耐心已經耗盡”萊文說。

上週,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發言時的語氣也有所轉變,稱北京方面應當注意美國國會議員的普遍憤怒。



既然上述經濟緣由並不能成其為藉口,那麼逼迫人民幣升值就是一個非典型的政治議題了。

既然涉及到政治層面,必然就要聯繫目前中美兩國目前的政治經濟軍事及外交等實際情況來說事了。

國內的情況諸位看官比我了解,那麼這次中國政府能頂住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嗎?

經過半年來的貿易制裁、台灣軍售、黃海軍演、試圖介入中國工潮等等“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件,美國口實不一、雙重標準、上下其手、兩面三刀的霸權行徑暴露無疑;此時拋出人民幣匯率問題,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給美國國內的選民需要,擾亂中國經濟的政治需要。

既然是涉及政治層面的中美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經濟議題,根據筆者的悟性,這次中國決不會妥協!

而且,雖然中國央行週六(6月19日)突然宣布,將逐步放寬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而這樣的表態只是暗示匯率在將維持一個基本上穩定的水平,甚至可能貶值而非升值;以前釘住美元,而現在宣布中國決定放寬人民幣匯率釘牢美元的匯率政策,可能代表人民幣兌美元走弱,而非美國希望的升值。因此,中國政府在G20前的聲明,僅僅是個文字遊戲,也是中共特色的“政治語言”……

限於篇幅,在此不再對“升值有利於降低國內通貨膨脹” 的荒謬無知做講解;也不對某知名的開口就是米爾頓.弗里德曼(美國芝加哥貨幣主義學派領袖),言必就說 “不懂政治”的經濟學大佬所推崇的“鬆開美元(取消固定匯率)轉而一籃子貨幣及浮動匯率”做批判。

經濟學從來就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學科),戰爭是經濟的工具,政治只是經濟的延伸和昇華。不懂政治,不可能懂經濟!

這回人民幣絕不會升值結論就是基於人民幣升值後面的政治涵義而得出的結論。

希望下週筆者赴渥太華歡迎胡哥的時候,看到的結局和我理解的一樣!



順帶說句,筆者正在著述未來20年中國經濟發展長期趨勢,敬請關注中國經濟出版社。

偉大的毛澤東洞穿了歷史

新井田制
2010-06-22
盧麒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0jm8k.html

公平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機會平等。西方發達國家均設有平等機會委員會(簡稱平機會)。這類機構多為官方設置,也有民間自發組織建立的。他們是現代國家重要的人權機構。平等機會是人權的重要內容。平等機會是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非平等機會,則意味著建立在血統之上的封建世襲制度的客觀存在。這實際上是對現代化、先進性、科學發展等形容詞的無情諷刺。

如果你問我,中國的八零後與它們的前輩有何不同?我只能告訴你,他們除了比我們更優秀之外,並無任何不同。真正的差異,不是在人的身上,而是在社會的身上。時代不同了,社會出現了驚人的異化!苦命的孩子們,他們必鬚麵對新的井田制!他們失去了平等競爭的機會。他們的出身已經註定了他們的命運。

二十一世紀,中國開始形成新的井田制。以權力為縱,以資本為橫,社會資源被強制性分割完畢。並且,逐漸固化而僵化,以血統的方式世襲和傳承。中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開始全面壟斷社會資源了。工農子弟,很難再象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的代青年那樣,憑藉個人努力獲得人生的成功。

研究社會學的學者應該知道,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的高度壟斷意味著什麽。如果實在不知道,那就請了解一下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拉丁美洲的歷史。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的高度壟斷一定會產生權貴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除了資本至上的特徵外,哪裡是什麽資本主義,那是赤裸裸的封建主義。這種狀況必然導致政治經濟的全面倒退。這是文明的退化與衰落。

血統制是極其殘酷的。如果,一個人無法憑藉個人才華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就必然會走向人身依附,去建立準血統的資源共享。人身依附關係,意味著人格的失落,意味著自由的失落,這是生命價值的墮落。由自耕農變成佃農,再由佃農變成農奴,這就是人身依附升級的過程。電視劇《蝸居》中,生動地描繪了這種人身依附的結果。這無疑是人生的悲劇。當然,這更是社會的悲劇。

人身依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不平等、不正常的關係。這是一種落後的、野蠻的、醜陋的、罪惡的人際關係。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這種不文明的現象成為習以為常的人際關係。以至於人們開始淡忘羞恥的含義。

關係,這是當代中國人最頻繁使用的詞彙。無數人在證明某種關係,從而證明自己持有某種特殊資源。一些中國人在血統問題上漸漸喪失了羞恥感。人們非但不介意,在政治上的依附關係,在經濟上的依附關係,反而以此證明自己的“特殊能力”。這種“特殊能力”顯然成為了社會地位的象徵。有時候,一張合影,一個題詞,一個電話,都顯得那樣非比尋常。中國的血統制度已經顛覆了中國人正常的審美邏輯。中國社會已經處於一種病態的文化當中了。

新井田制是中國血統文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反封建的革命不徹底。一有合適的土壤和空氣,封建主義就會變著花樣生長出來。

新井田制在中國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和思維方式。它會通過制度安排形成固定而僵化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會讓年輕的公民們感到窒息。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青年,他們並非不願意在國內發展,他們甚至願意為國家付出任何犧牲,可是他們無奈地走了。因為,他們不願意去建立這種可恥的人身依附關係。當然,也有些人,他們為了生存,接受了這種人身依附關係,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痛苦異常。當然,也有一些天生卑賤的人,他們把這種人身依附關係當成了人生的榮耀。而那些,在新井田制當中,有幸成為新奴隸主的人們,他們是如此的快樂。他們不需要奮鬥,生而尊享無邊的幸福。

老實說,我對中國的精英階層感到失望。我寧願喜歡那個投湖的王國維,也決不喜歡苟活的季羨林。大師這種頭銜,一百年以後再說吧。列夫托爾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師。他寫下了《復活》。封建沙皇治下的社會精英們還知道懺悔,他們不屑於世襲的榮華富貴,他們走到了俄羅斯人民之中,他們建立了真正的共和國。幾乎所有從封建社會走出來的國家,都有一大批的覺悟者,他們引領他們的國家不斷進步,而決不是進行歷史性的倒退。

如果,中國產生了大師,他一定是點燃了國人良知的啟蒙者;他一定不是新井田制的衛道士。

當創造價值不被尊重,當關係壓倒一切的時候,社會發展的動力就衰竭了。沒有了創造,就只能賤賣。

不要孤立看待中國存在的經濟現象。無恥的金融掠奪,瘋狂的房地產亂像,一切都是新井田制下的必然結果。奴隸主們壓根兒就沒想讓奴隸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本文的最後,我仍然要深深的懷念毛澤東。這位共和理想最無畏的勇士,生前是那樣的寂寞。很多人並不明白,為什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還要繼續革命?那些可憐的小人們,將偉人的行為解釋為權力鬥爭。可笑,六十年代的毛澤東還需要權力!偉大的毛澤東洞穿了歷史。他料到了今天的新井田制。他想為人民爭取到一些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可惜,他的方法錯了。群眾運動是無法代替制度建設的。

我們不能寄望於中國再次出現毛澤東了。

公平是公民創造的。

平機會早就應該建立了。

當社會上出現了“十二跳”和“六連殺”的時候,我們距離公民社會已經不再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