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轉基因不是科學 不是技術-是政治
顧秀林
2010-8-31
“轉基因入侵,黑土地告急!”(呂永岩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8/176085.html)
讀這篇嗚咽的文字,我的心裡是滿滿的淚。 43年前下鄉,到達黑龍江省綏濱農場8連,場院上滿滿的金黃色的大豆,就是我們看見的第一座糧山。 2010是何年?黑龍江省領導部署收復天然大豆失地的行動,正進入實施的關鍵性的時刻。自從2005年以來,中國榨油行業裡的外資內鬼一直在“鬧”,今年的“鬧鬼”格外兇,去年前年還只是在大豆播種的那些日子鬧,今年鬧鬼一直鬧到收割。 2010年,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如同泥石流,突破了一切記錄,據說現在價格降到了2900元/噸,比7月又下降300元!我想像,我們的貿易夥伴掐死黑龍江天然大豆的行動日程表上,也許寫著一個“2010”。
這是一場野蠻可能會戰勝文明的戰爭。在世界上,在歷史上,野蠻曾經戰勝過文明。現在和今後,野蠻仍有可能戰勝文明。善惡相遇,最容易受傷的,不是惡,而是善。
我想告訴每一位讀者,轉基因這個事件不是科學,不是技術,而是政治。換一句話更準確地說:轉基因不只是科學,也不只是技術,更多地是政治。我用了“科學”這個詞彙,並不是接受轉基因頭上有科學神聖的光環:轉基因即使是作為科學,也是一門包含了深刻的、致命謬誤的“科學”。
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因為對科學過分信任,已經無聲無息地淪為迷信科學的奴隸,甘心情願接受科學技術霸權的統治,而無絲毫察覺。科學是什麼?那隻不過是對一種知識的分門別類的、系統的研究而已,是一種和行為、利益有關的“人類的事物”。轉基因激辯中,國外發來支持反轉的一份材料,英文的標題是:“那隻不過是一門'科學'”。轉基因的研究在實驗室裡是科學,一旦走出實驗室,就不再是科學,而是一種技術,是技術的應用,是工程,如“基因工程”、生物技術育種工程。
中國主流轉基因科學家,連美歐正在進行的反思都不去看,對轉基因走進田野、飼養場和餐桌發生的一切問題置若罔聞,他們對10年前就已經形成的對轉基因完整的科學批評聽而不聞,他們只會背誦“目前還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表明已批准的轉基因食品對人畜不安全”這28個中國字,最會說話的院士,也不過是再加上一句“科學家們只不過是用了一個細菌的基因使轉基因水稻、玉米達到抗蟲的目的。” 他們好像不會再說別的中國話了。中國的生物學院士就這水平,我真的為他們臉紅。
我為什麼說,轉基因不是科學而是是政治?看看評價它的標準——這就是它的性質。轉轉基因的安全評價標準,是那個法力無邊的“實質上相同”——這決不是科學標準。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它是一個政治標準。這是美國前中情局局長、第51任總統老布什親自為孟山都等生物技術公司的利益而定制的。科學中的事件千千萬萬,哪一個如此重大,需要美國中情局局長出手?天下有哪一種技術應用的安全評價標準,需要美國總統來製定?只有這一個:轉基因。
“實質上相同”出世12年之後,2004年,美國第54任總統小布什親自出面,要求中國取消轉基因大豆進口所必須的20個月安全評價期規定,讓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無障礙直接通關進口,否則孟山都公司的資金周轉會有困難。中國就這樣拿它當做一個經濟事件,悄悄地做了。
美國前中情局局長、後來的第51任美國總統老布什,美國第54任總統小布什,都親自出過面,一次又一次,把他們的手放在中國的黃金大豆上。這僅僅是科學、僅僅是經濟利益,而不是政治?什麼才算政治?
美國圍剿中國農業和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爭,就是從黑龍江的黃金大豆開打的。他們集中兵力,打了一場極漂亮的殲滅戰,先“斷其一指”,把中國最有優勢的農作物大豆攻下;然後一鼓作氣,下面的勝利,就會水到渠成、指日可待——這一輝煌的、史無前例的事件,從頭到尾發生在不足10年的時間裡。轉基因的大豆如洪水泥石流一般湧入中國。在轉基因大豆的密集炮火過後,我們已經看見了轉基因的水稻,轉基因的玉米,轉基因的一切農作物、轉基因的一切飼養動物,甚至轉基因的病菌病毒,排著隊出現在地平線上。
大兵壓境,仍能歌舞昇平,清談“科學”,的確氣度非凡。
轉基因不僅是科學,它更是一項重大的“人類事務”。喬姆斯基在《失敗的國家:國力的濫用和對民主的侵害》中寫道:“獲得對人類事物的某種理解,決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在某些方面,這一任務比自然科學研究更為艱鉅。大自然並不會給我們提供現成答案,但大自然至少不會偏離其軌道,給理解設置障礙。在人類事物中,這種障礙是司空見慣的。拆除這種障礙的騙術的結構,是必要的……”
“設置理解障礙的騙術”之一,是偷換概念:把技術和“科學”混同;之二是耍賴:誣稱天然的傳統育種技術(包括優選、雜交和多倍體)走到盡頭,只有轉基因才能拯救農業(只限於中國的農業)。
他們在這裡錯得太遠了。只要地球上還有生命,生態演化就不會停止,生態平衡規則就不會失效;天然和傳統育種技術就不會走到頭。天然的、傳統育種技術的有效性,和地球上生態演化的延時性同在,“海不枯,石不爛”,只要長江的水還在向東流,它就沒有走到頭。
罪大惡極的“終結者”技術——種子絕育技術,是轉基因的“生物育種技術”的最高成就,這是何等的諷刺。
在操作“理解障礙的騙術”時,主流科學界和主流推手竟然要人民大眾拿出“證明各種觀點的科學依據和實驗數據,特別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好像是人民大眾在實驗室裡研究“終結者”——絕育的“生物育種技術”;轉基因的“泥石流”已經湧進了門,實質上相同已經主宰了世界18年,主流仍然說“科學不應該預設立場,而是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從多角度、多方面以盡量客觀的態度考察後再下結論”。
真理其實是最簡單的:轉基因違反了生態演化和生態平衡這個“天道”,不論轉的是什麼基因、被“轉”的是什麼作物,都是“失道”,它在技術上應用成功時,一定陷入“失道”之敗:被大自然懲罰。
轉基因技術應用的失敗,是延時性的失敗。抗蟲和抗除草劑的轉基因的技術失敗,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讓美國正式承認。
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黑龍江的天然大豆,正在轉基因延時性失敗的整個“延時”舞台上扭打。中國的科學家,中國的決策人,中國的普通消費者,你們為誰加油啊? !
大豆是種遍全中國的一種作物,可成片、零星、間作套種,扔在哪裡都能長,它活在中國農業傳統的每一個模式裡,生長在全中國每一片地域中,每一個角落裡!即使中國轉基因主流明天還為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叫好,中國天然大豆也永遠不會被斬盡殺絕!
_____________
轉基因入侵,黑土地告急!
作者:呂永岩
文章發於:新浪博客
更新時間:2010-8-30
農業部悄悄批准轉基因稻米種植風波一波未平,黑龍江遭受轉基因大豆入侵,黑土地告急的消息一波又起。看看來自黑龍江的公開報導,如果這最後一塊非轉基因淨土再度失守,我們連非轉基因豆油也吃不上了。那時我們只能被“轉基因”。這就是我們在大豆問題上面臨的尷尬和危險。下一個尷尬和危險是稻米嗎?我們還有退路嗎?我們是差錢嗎?為什麼有錢不想法支持我們自己的非轉基因大豆?為什麼我們不對國外的轉基因大豆實施反傾銷?為什麼我們該紮緊籬笆卻沒有紮緊?有關部門究竟乾了一些什麼?還想幹什麼?
以美國孟山都為代表的跨國公司實施的轉基因入侵也就是“終結者”戰略,他們的這一損招比當年英國的鴉片入侵更陰毒。鴉片入侵,是在標明“鴉片”的情形下,人們可以吸食,也可以不吸食。轉基因卻相反,目前國內一些食品並沒有明確標出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人們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食用了轉基因食品(譬如金龍魚食用油,用大字標:1;1;1。用很小的字說明原料是轉基因菜籽和轉基因大豆。我還是剛剛仔細看才發現。過去還以為是好東西呢!手段太損了。)。並且轉基因的大面積推廣,將迫使人們無可選擇,只能食用轉基因食品。譬如大豆及大豆製品,現在我們已經只有黑龍江一塊陣地了。黑龍江的地方官員正在奔走呼號,他們的這個愛國愛民行為很感人,也很悲壯。就像當年齊齊哈爾的“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槍一樣。現在黑龍江官員又打響了反轉基因,反“終結者”第一槍。這是值得肯定,值得讚揚,應該得到全國人們廣泛支持的正義行為。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陣地一旦失守,其後果不但我們的非轉基因食用油被徹底消滅,而且轉基因大豆帶來的污染將影響到黑龍江的稻米、小麥、玉米等其它作物,我們的“北大倉”將面臨“終結者”的全面入侵。當年英國鴉片入侵,朝廷大員中還有反對者。今天,由於黑龍江地方官員的呼籲,國家有關部門也已開始參與調查,我們期待這些人能像當年林則徐那樣,為國家為人們做出“負責任”的舉動。戰爭已經打響,並且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美國孟山都“終結者”的進攻比當年日本關東軍瘋得的多,也狠毒得多。我們已經到了唱響《義勇軍進行曲》唱響國歌的時候了。
中國進口大豆四成來自美國誰是幕後受益者?
“國內大豆和大豆油市場的最後一塊淨土正面臨失守” ;
“外資正在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佈局”;
“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已經基本停工、停產”;
“黑龍江的大豆價格已低於種植成本,豆農手中40%的大豆仍沒有賣掉”;
“黑龍江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正在展開一場戰爭”;
……
諸如此類的驚呼正從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傳出;而由此產生的恐慌氣氛幾乎蔓延了整個黑龍江省的大豆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
“一旦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佔領黑龍江市場,危及的將不僅是當地世代以大豆種植為生的農戶的利益和生存,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遭到破壞,更嚴重的是,這將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據悉,目前黑龍江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家相關部委已開始介入實地調查,了解黑龍江大豆產業受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衝擊實情。
省大豆協會發出“急救信”
“黑龍江省內有一定規模的68家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了,也沒有一家收購大豆的。而農民手中去年產的大豆還有300多萬噸沒有賣出去,甚至2007年的部分大豆也還壓在手裡。”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常務秘書長吳立強一臉焦慮地對記者說,“再這樣下去,從種植、到油脂加工,直至包括大豆油在內的大豆產品所構成的黑龍江大豆產業將全線崩潰。 ”
黑龍江省,世界大豆的原產地、中國大豆的主產區(佔國內大豆產量50%),在原本應該忙碌的春耕季節卻遭遇史無前例的、來自進口大豆入侵的“寒流”。
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省大豆進口量激增,達到26.9萬噸,同比增長6563.5%。而黑龍江省的大豆出口呈相反態勢,今年頭兩個月僅出口1879噸,同比下降92.2%。
“其實早在去年下半年,我們就注意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省內的大中型油脂企業、不同縣鄉的豆農,相繼向協會反應處境難題。去年年底,我們對當地的15家大中型油脂企業進行調研,發現15家全部停產、全部停止收購大豆。”省大豆協會吳立強秘書長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但令人不解的、更壞的消息是,進口驟增、出口減少,且農民手裡又有大量大豆積壓的同時,黑龍江當地的大、中型油脂企業卻因為買不到大豆而停工停產。
“原因很簡單,農民嫌價格低,賠本不願賣;國儲手裡有豆也願意賣,但油脂企業又嫌國儲的大豆價格太高,買了只能是虧本買賣。”當地某油脂企業老闆對記者如此解釋“國內矛盾”。
至於進口大豆,價格倒是低,但目前在黑龍江暫時還買不到。 “大豆進口權只有少數的國有糧食企業才有,這些國企的進口大豆,基本供應自己在沿海城市的加工企業;而黑龍江的大多數油脂加工企業都是民企,沒有大豆進口權。”該老闆介紹說。
但對於省大豆協會來說,對於當地油脂企業暫時還買不到進口大豆一事,“非常高興和慶幸”,因為一旦進口大豆真正進入黑龍江市場,那麼,作為世界大豆的原產地、全球大豆資源寶貴財富的黑龍江大豆,將遭受滅頂之災,不僅大豆種植業和加工業遭殃,而且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面臨毀滅性破壞。
心急如焚的省大豆協會無奈之下對外發出求救信號:“去年底我們向省農委遞交了'關於黑龍江大豆產業情況緊急報告及應對建議',希望政府能夠關注和幫助。”吳立強常務秘書長向記者透露說。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政府、商務部都對此事非常重視和關注,已經開始動手調查了解省大豆協會反映的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相關問題,特別是黑龍江大豆產業受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衝擊的實情。
進口大豆和大豆油已侵入黑龍江
對於黑龍江省來說,“外資油脂企業和轉基因大豆還未侵入的最後一塊淨土”的堅守,已經搖搖欲墜。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省大豆進口量激增至26.9萬噸,同比增長6563.5%。這一幾乎難以置信的增長比例,既論證了黑龍江的“淨土”說法——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基數小,也預示了黑龍江大豆產業的危機——進口轉基因大豆來勢兇猛。
吳立強秘書長對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大豆進口數量激增的原因分析說,由於國內外大豆價格倒掛,政府扶持政策及措施一直沒能出台,一些當地油脂企業為了生存,在南方沿海城市設分廠並利用進口低價大豆加工生產,以彌補省內企業的虧損;還有一部分企業乾脆已經開始轉向購買進口大豆進行生產;此外,一些食品加工行業也轉而使用廉價的進口大豆。
“由於本地大豆加工企業被迫停產,市場上的豆油、豆粕供給出現了較大缺口,這就給價格相對低廉的進口大豆加工品提供了市場,轉基因豆粕、豆油趁勢進入我省,造成了銷區產品向產區的嚴重倒流現象。”張德毅總經理解釋說。
記者在哈爾濱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幾家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的大豆油幾乎已被轉基因豆油占領,沒有看到黑龍江原產地的優質非轉基因大豆油,“從今年春節前就進不到當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油了。”家樂福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省大豆協會統計,近兩個月來,進口轉基因大豆油在黑龍江已經佔有80%的市場份額,當地產非轉基因大豆油市場佔有率不足20%,並且還在持續下降。不僅如此,作為大豆加工下游產業的飼料加工業,近兩個月來也從南方大豆加工企業購入了30多萬噸轉基因豆粕,和轉基因豆油一樣已經佔據了當地80%的市場。
進口大豆是否涉嫌低價傾銷
據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1.5%,價值21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0.1%;今年頭兩個月累計進口大豆629萬噸,同比增長15.1%;價值25億美元,同比下降16.4%。
“這一升一降說明進口大豆在數量激增的同時,價格在進一步下滑。每噸進口大豆到達大連港口的最低價格只有2900多元,這個價格在出口國也基本是成本了,已涉嫌傾銷,只看如何界定。”吳立強秘書長表示,進口大豆已涉嫌傾銷,淡化了國儲收購的市場影響力,這一現像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建議國家應盡快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採取關稅或非關稅貿易措施,以及貿易救濟措施,保護我國大豆產業免受滅頂之災。
更為嚴重的是,進口大豆涉嫌低價傾銷中國,還擾亂了國內市場秩序。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受利益驅使,一些不法商販已經開始將進口轉基因大豆冒充當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混”進國儲糧庫,從中套取差價。對此現象,黑龍江省糧食局發出明傳電報,要求各糧庫發現轉基因大豆或者是疑似轉基因大豆一概拒收並就地封存。
黑龍江大豆危機,從深層次來講,是非轉基因大豆與轉基因大豆之間的一場較量;較量的勝負,不僅事關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生存與否,還事關人類是否還能享用“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這一大自然恩賜的寶貴又稀缺的物種。
黑龍江大豆擁有兩大天然優點
“黑龍江大豆之所以珍貴、稀缺,一是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二是因為它是純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常務秘書長吳立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對於食品業而言,大豆的首選品質就是蛋白質含量,而安全性更是食品選擇的重中之重。”據介紹,黑龍江省一直是中國大豆出口的主要供應地,大豆出口鼎盛時期,出口量近百萬噸。對食品營養性和安全性最為挑剔的日本,更是黑龍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場,上世紀90年代前,黑龍江大豆是日本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每年的出口量都在30萬噸左右。但近年來,出口日本的數量在急劇下降。
“很多人認為,黑龍江大豆在日本市場份額的流失,是價格偏高所致,但事實並非如此。”吳立強秘書長說,“這其中有日本進口戰略調整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部分黑龍江大豆品質下降才痛失市場。”
據悉,為了保證食用大豆的高標準,日本始終採取以高價保品質的方式,如每年都要在美國單獨種植、收割、運輸相當數量的大豆回日本,其收購價格每噸要高於普通食品大豆35美元。在其他發達國家,人們首選的也是高價格的非轉基因大豆和大豆油。
與發達國家更看中食品安全不同的是,國內市場更看重低價格。近年來,進口轉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之所以迅速佔領國內市場,主要原因就是其出油率高(20%—21%,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只有17%)、成本低、價格低。
吳立強秘書長說,轉基因食品問世來,雖然尚未報導過食品安全事件,但國外曾發現有少數幾種可導致實驗動物過敏,鑑於轉基因產品的眾多說不清並從安全性考慮,歐美及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明確限制轉基因產品應用在食品領域。
進口大豆侵入將帶來“基因污染”
我國大豆專家、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劉寶輝研究員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問題,還不僅是食用安全,更重要的是基因污染。” 他說,轉基因大豆大都抗除草劑、抗病蟲。如抗病蟲,在大豆中植入目的基因,使大豆葉或大豆體內產生有害物質,將蟲子毒死,這從抗病抗蟲角度是有利的。但這種對蟲子有害的物質是否會在大豆種子中聚集,是否對人體有害,現在誰也說不清。
“其次是對環境污染,轉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備的優勢,若被釋放到環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係。轉基因大豆花粉一旦漂移了,漂移到非轉基因大豆上,便產生雜交,對非轉基因大豆種源造成污染;如抗除草劑目的基因若漂移到雜草中,萬一整合到雜草基因組中,那麼,雜草也就會抗除草劑。這樣勢必會造成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係。”
據了解,長期以來,為了保護黑龍江大豆的天然高品質,黑龍江大豆產業自發、自覺地拒絕包括進口轉基因大豆在內的其他大豆品種。 “但是現在,隨著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侵入,已經在收購的大豆中發現混雜的跡象。”黑龍江某油脂企業老闆透露說,而一旦種子出現混雜,那後果可想而知。
“保護黑龍江大豆就是保護中國的大豆產業,對於進口轉基因大豆侵入黑龍江問題,政府應從戰略高度來對待和解決。”劉寶輝研究員提議說。
轉基因問題,主要是指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是否存在危險、是否構成威脅的問題。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可能危害,主要有以下三類:第一,轉基因本身,即DNA,是否會與人類的基因組發生重組(即轉基因DNA與人類基因組DNA整合到一起);第二,轉基因表達的產物,即蛋白質,是否對人類有毒;第三,轉基因的副產品,即由於轉基因所造成的植物基因組的改變,以及轉基因的表達產物所可能造成的細胞代謝譜的改變,是否會使該食品對人類健康形成威脅。而轉基因植物對環境的威脅,目前主要關注的是轉基因有可能會通過花粉轉移到野生植物之中,這或者可能產生“超級雜草”(superweeds),或者可能使珍貴的野生資源滅絕。轉基因植物對環境的威脅還有一種可能,這就是大量使用抗蟲轉基因植物,會促使具有抗性的昆蟲種群成為優勢種群,即產生所謂的“超級害蟲”(superbugs)。
核酸營養品中的DNA是裸露的、比較單純的核酸分子,它們在人的消化系統中確實是很快被消化、降解。而轉基因食品中的DNA,是被包裹在植物組織中、在細胞壁內、並且被染色質緊緊地包裹著,它們在人的消化系統中可以存在很長的時間。這一點,已經被科學試驗充分地證明了.另外,在人、畜的腸胃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群體。這些微生物,主要是細菌,與食物中的轉基因直接接觸,轉基因分子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這些微生物的細胞之中。這種可能性也已經被科學試驗所證實.由於細菌沒有細胞核,並且其基因組沒有染色質包被,所以轉基因與腸胃微生物基因組發生重組的可能性比人類基因組要大得多.假如這種重組確實發生(目前尚未證實),則轉基因就能夠在人體內長期存在,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有可能與人類的基因組發生重組。
(1)超市購買食品時一定要上心,先查是否有轉基因標註。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轉基因食品應有標註。但這些標註怕見人,小到只有1.8毫米高,而且躲在最不顯眼處,仔細查總是可以查到的。
(2)堅決不買《金龍魚》,不買色拉油、玉米油;買豆油專選《九三》系列,因為《九三》是堅持用中國大豆榨的。若超市無《九三》,就選擇花生油、菜籽油、茶油等。
(3)超市西紅柿、木瓜大部份是轉基因,堅決不買。從安全和質量上說,個體農販水果類食品要比超市好得多。特別不要迷信外資超市,那裡的東西好看而不好吃,壞的、假的太多。
(4)玉米使用轉基因最早、最廣、最多,購買任何玉米食品均要慎之又慎,哪怕超市賣的玉米窩窩頭。
(5)小麥是美國、西歐主糧,全世界小麥不搞轉基因商品化,麵粉無轉基因,就怕中國特色的漂白濟、滑石粉混在裡面,進口麵粉安全係數大。
(6)水稻轉基因中國偷偷搞了好幾年,少數流入市場,特別要警惕又長又瘦又亮的大米。東北大米目前無轉基因,暫可放心,泰國禁止轉基因,其米無問題。
(7)小米、燕麥、蕎麥、高梁均屬小宗糧食作物,還來不及去轉基因。花生是我國獨特產品,暫無轉基因,紅薯也未轉基因。
All article is for personal reference only. The copyright of all article belongs to original author.
2010年8月30日
中國房地產泡沫趨於軟著陸
張庭賓:中國房地產泡沫趨於軟著陸
作者:張庭賓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2010年08月30日 第一財經日報
該是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走勢做一個相對明確判斷的時候了。
從去年10月19日刊發《房地產泡沫已成中國人財富頭號威脅》一文以來,本人一直堅持一個判斷——中國的房地產無疑已經處於最後泡沫階段,並指出了未來市場的兩種可能走勢:一是大力鐵腕調控,房價可能在下跌30%上下後趨於穩定,並觸底緩慢攀升;二是,如果繼續縱容泡沫,或者調控虎頭蛇尾,房價將在繼續暴漲30%後雪崩,屆時將出現50%~70%幅度的大跌。
在今年4月的房地產調控開始之後,經過4個月的觀察,現在可以認定此輪房地產調控確非走過場,堪稱“大力鐵腕調控”。在強勢調控面前,高房價背後的房地產商陣營終於開始鬆動。作為其標誌,一貫堅持房價高得有理的“強人”任志強,在8月兩度回頭規勸身後的房地產商。
任志強的最新態度意味著房地產商的妥協,而房地產商是中國各產業中最大的一個既得利益集團。那麼,是什麼力量令任志強們低頭的呢?
在任志强两次規勸房地產商的幾乎同時,作為中央此次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執行者——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天中兩次強調:堅決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
8月13日,李克強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繼續貫徹國務院關於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機炒作等不合理需求。 8月21日,他在江蘇常州的一次會議上要求:繼續落實好國務院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機炒作行為。
8天之內,國務院副總理兩度強調房地產調控、兩度強調抑制投機炒作,這無疑是給房產商、投機者敲響的警鐘,向外界釋放出強烈信號: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鬆、不能鬆、不該松。這使7月份以來,房地產商、投機力量和某些地方政府,抱著僥倖心理,乃至造勢遊說試圖使房地產調控“虎頭蛇尾”的目的落空了。
中央政府的這次威懾不僅僅在口頭上。針對房地產商推卸責任稱政府土地供應少是高房價主要原因,國土資源部8月10日公佈了1457宗土地閒置的黑名單,其潛台詞是,如果房地產商不妥協,不排除收回這些地塊的可能。同時,各商業銀行首次斷絕了第三套房貸款。
房地產商顯然低估了此次調控的決心和意志——黨的十八大將在兩年後召開,在房地產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上,執政者不容有失。如果此輪調控虎頭蛇尾,會讓廣大社會公眾深深失望,社會矛盾將更加激化。
因此,這是背水一戰。房地產稅和房貸收緊打到了投機者的軟肋;而收緊房地產商貸款,公佈土地閒置讓房地產商不寒而栗。銀監會傳出了針對房地產大跌50%的風險評估,更表明調控者已經擺出了一副破釜沉舟的態勢。
這種情形下,房地產商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將高房價死扛到底,導致成交量大減,GDP增速大減,倒逼調控方讓步,猶如2008年年底一樣。但如果調控方不讓步,就會變成資金的消耗戰,如果房地產信貸收縮,閒置地塊被罰,時間一長,必然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資金鍊斷裂,進而不得不大幅降價拋售,結果將是國內地產商的大規模破產。
另一種選擇,適度降價,讓利社會,使房地產交易重新活躍起來,房地產商可以通過銷售“走量”來彌補單位利潤降低的缺口。
既然中央政府擺出了破釜沉舟之勢,那麼,房地產商做出後一種選擇顯然是明智的。
然而,房地產市場調控仍不能說高枕無憂了。因為圍繞高房價的博弈,一方是中央和社會大眾,另一方不光有投機者、房產商,還有某些地方政府、商業銀行。
逼迫房地產商和投機者讓利,在短期內,將毫無疑問地逼迫出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供給加大,對抑制房價將會產生短期作用。但僅有這種手段仍是不夠的。
地方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中的責任更大,即要提供大量價格更低的土地,並且要增加廉租房等社會保障房的建設,但是,有多少地方政府能夠有效遏制自己的慾望,在土地財政收入銳減的情況下,拿出更多的財力來興建廉租房呢?
另外一種情況是,假定房價的真實價格不變,如果貨幣增發了,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貶值了,也即是實際通貨膨脹較高,那麼,其他因素不變,房價仍然會上漲。這是為什麼本人反复提示:如果以黃金標價,2010年初的中國房價將是歷史高點,但是假如以人民幣標價,它或可能回調,但那不會是未來房價的頂點。
至於央行的貨幣發行,其最大的變數是熱錢到底是流入還是流出。如果熱錢大規模流出,則貨幣會嚴重緊縮,房價會大跌,屆時,理智選擇是會注入流動性,甚至不排除放鬆房地產調控;如果熱錢不出逃反而是進入,則新增貨幣增加,貨幣“水漲”而房價“船高”。可以說,國際熱錢無論大出還是大進,對調控來說都不是好事情。
那麼,是什麼決定熱錢是流出還是繼續流入呢?一是要看中國是否能夠真正調控房地產,創造出經濟的新動力,能夠創造更多的賺錢機會;二是要看美元是否強勢,美國是否會爆發第二輪危機,如果第二輪危機爆發,熱錢更可能願意留在中國,以購買黃金、資源等方式留存下來,這樣中國的房價波動將會相對較小。
因此,中國的房地產博弈並沒有結束。第一回合,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商和投機客的博弈佔了上風;第二回合——中央與地方的博弈更為重要,只有找到一種機制——地方政府主動遏制房價並增加保障房供給,國內房地產價格穩定才能打下長久的基礎。換言之,未來房價捲土重來的根源目前尚未破解。
儘管未來的中國房地產走勢仍有不確定因素,但兩年內最壞的局面——大跌50%以上應該可以基本排除,鑑於此輪房地產調控所表現出來的決心和力度,房價在下跌20%~30%後趨穩慢升的機率增加了。
(作者係本報主筆,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作者:張庭賓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2010年08月30日 第一財經日報
該是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走勢做一個相對明確判斷的時候了。
從去年10月19日刊發《房地產泡沫已成中國人財富頭號威脅》一文以來,本人一直堅持一個判斷——中國的房地產無疑已經處於最後泡沫階段,並指出了未來市場的兩種可能走勢:一是大力鐵腕調控,房價可能在下跌30%上下後趨於穩定,並觸底緩慢攀升;二是,如果繼續縱容泡沫,或者調控虎頭蛇尾,房價將在繼續暴漲30%後雪崩,屆時將出現50%~70%幅度的大跌。
在今年4月的房地產調控開始之後,經過4個月的觀察,現在可以認定此輪房地產調控確非走過場,堪稱“大力鐵腕調控”。在強勢調控面前,高房價背後的房地產商陣營終於開始鬆動。作為其標誌,一貫堅持房價高得有理的“強人”任志強,在8月兩度回頭規勸身後的房地產商。
任志強的最新態度意味著房地產商的妥協,而房地產商是中國各產業中最大的一個既得利益集團。那麼,是什麼力量令任志強們低頭的呢?
在任志强两次規勸房地產商的幾乎同時,作為中央此次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執行者——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天中兩次強調:堅決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
8月13日,李克強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繼續貫徹國務院關於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機炒作等不合理需求。 8月21日,他在江蘇常州的一次會議上要求:繼續落實好國務院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機炒作行為。
8天之內,國務院副總理兩度強調房地產調控、兩度強調抑制投機炒作,這無疑是給房產商、投機者敲響的警鐘,向外界釋放出強烈信號: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鬆、不能鬆、不該松。這使7月份以來,房地產商、投機力量和某些地方政府,抱著僥倖心理,乃至造勢遊說試圖使房地產調控“虎頭蛇尾”的目的落空了。
中央政府的這次威懾不僅僅在口頭上。針對房地產商推卸責任稱政府土地供應少是高房價主要原因,國土資源部8月10日公佈了1457宗土地閒置的黑名單,其潛台詞是,如果房地產商不妥協,不排除收回這些地塊的可能。同時,各商業銀行首次斷絕了第三套房貸款。
房地產商顯然低估了此次調控的決心和意志——黨的十八大將在兩年後召開,在房地產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上,執政者不容有失。如果此輪調控虎頭蛇尾,會讓廣大社會公眾深深失望,社會矛盾將更加激化。
因此,這是背水一戰。房地產稅和房貸收緊打到了投機者的軟肋;而收緊房地產商貸款,公佈土地閒置讓房地產商不寒而栗。銀監會傳出了針對房地產大跌50%的風險評估,更表明調控者已經擺出了一副破釜沉舟的態勢。
這種情形下,房地產商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將高房價死扛到底,導致成交量大減,GDP增速大減,倒逼調控方讓步,猶如2008年年底一樣。但如果調控方不讓步,就會變成資金的消耗戰,如果房地產信貸收縮,閒置地塊被罰,時間一長,必然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資金鍊斷裂,進而不得不大幅降價拋售,結果將是國內地產商的大規模破產。
另一種選擇,適度降價,讓利社會,使房地產交易重新活躍起來,房地產商可以通過銷售“走量”來彌補單位利潤降低的缺口。
既然中央政府擺出了破釜沉舟之勢,那麼,房地產商做出後一種選擇顯然是明智的。
然而,房地產市場調控仍不能說高枕無憂了。因為圍繞高房價的博弈,一方是中央和社會大眾,另一方不光有投機者、房產商,還有某些地方政府、商業銀行。
逼迫房地產商和投機者讓利,在短期內,將毫無疑問地逼迫出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供給加大,對抑制房價將會產生短期作用。但僅有這種手段仍是不夠的。
地方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中的責任更大,即要提供大量價格更低的土地,並且要增加廉租房等社會保障房的建設,但是,有多少地方政府能夠有效遏制自己的慾望,在土地財政收入銳減的情況下,拿出更多的財力來興建廉租房呢?
另外一種情況是,假定房價的真實價格不變,如果貨幣增發了,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貶值了,也即是實際通貨膨脹較高,那麼,其他因素不變,房價仍然會上漲。這是為什麼本人反复提示:如果以黃金標價,2010年初的中國房價將是歷史高點,但是假如以人民幣標價,它或可能回調,但那不會是未來房價的頂點。
至於央行的貨幣發行,其最大的變數是熱錢到底是流入還是流出。如果熱錢大規模流出,則貨幣會嚴重緊縮,房價會大跌,屆時,理智選擇是會注入流動性,甚至不排除放鬆房地產調控;如果熱錢不出逃反而是進入,則新增貨幣增加,貨幣“水漲”而房價“船高”。可以說,國際熱錢無論大出還是大進,對調控來說都不是好事情。
那麼,是什麼決定熱錢是流出還是繼續流入呢?一是要看中國是否能夠真正調控房地產,創造出經濟的新動力,能夠創造更多的賺錢機會;二是要看美元是否強勢,美國是否會爆發第二輪危機,如果第二輪危機爆發,熱錢更可能願意留在中國,以購買黃金、資源等方式留存下來,這樣中國的房價波動將會相對較小。
因此,中國的房地產博弈並沒有結束。第一回合,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商和投機客的博弈佔了上風;第二回合——中央與地方的博弈更為重要,只有找到一種機制——地方政府主動遏制房價並增加保障房供給,國內房地產價格穩定才能打下長久的基礎。換言之,未來房價捲土重來的根源目前尚未破解。
儘管未來的中國房地產走勢仍有不確定因素,但兩年內最壞的局面——大跌50%以上應該可以基本排除,鑑於此輪房地產調控所表現出來的決心和力度,房價在下跌20%~30%後趨穩慢升的機率增加了。
(作者係本報主筆,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2010年8月29日
oil 100 again, Gold $1,500
Inflation, not deflation, Mr. Bernanke / 謝國忠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550bc091573269fd
通脹全球化
In the wake of a barrage of bad economic data the yield on the 2Y US treasury has tumbled to 0.5% and the 10Y to 2.8%, almost reaching the levels after the Lehman’s collapse. Pundits in the 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re talking about deflation again. The decline in CPI for the past three months gives this view ammunition. The Fed is coming under pressure to resume quantitative easing (‘QE’). In anticipation of the Fed resuming QE or nicknamed QE 2, the dollar has declined quickly by 10% from its recent high. Both the treasury and currency market have already priced in QE 2. It just downgraded the US’s economic outlook, decided to reinvest its proceeds from its huge mortgage bond holdings in treasuries. It is not quite QE 2, as it doesn’t involve additional QE, just maintaining the past liquidity injection. But it leaves much for the market to imagine.
European economic news have recently surprised on the upside. This is to be expected. First, its short-term economic problems are less serious than the US’s. Property bubble was restricted to Ireland and Spain. Second,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is mostly about small southern countries and is less serious than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governments in the US. And, the average budget deficit is must lower than the US’s. Third, the euro’s decline has boosted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ies like Germany. While Europe’s long term problems remain serious, it looks better than the US or Japan in the short term. This is why euro has performed well lately.
But, Europe’s economic performance may deteriorate in the next twelve months. Euro has rebounded and won’t help its exports like before. Its fiscal contraction will negatively affect its domestic demand. Europe’s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always been poor. The US’s employment data are poor relative to its past but still better than Europe’s. The US’s private sector is still growing jobs. The odds are that Europe’s private sector is still losing jobs.
Similarly, Japan’s situation has improved but remains poor. Its nominal GDP has stopped declining. But, if yen remains as strong as it is now, it could decline again. Japan’s employment has stabilized, thanks to strong exports. As yen’s strength drags down its exports, the employment should resume declining. With national debt above 200% of GDP and annual fiscal deficit of 8% of GDP, Japan urgently needs to rein in its debt growth. Hence, if its economy improves, it will likely increase consumption tax to decrease fiscal deficit, which would slow its economy. Japan is essentially structured not to have a good economy.
The developed world is essentially competing on bad economic news. Major currencies move on who is worse at the moment. The Greek debt crisis caused the euro to plunge. Now the weak employment and resuming property weakness have caused the dollar to plunge. Maybe yen is nex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nflation is sweeping the emerging economies. Oil has climbed above $80/barrel again. Copper is back above $7,000/ton, closing in on the pre-crisis peak. Th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re gapping up. India is seeing double digit inflation. Emerging economies as a whole are experiencing inflation rate above 5% on average. India, Korea, and Taiwan have recently raised interest rate, fearing accelerating inflation and overheating property market. China has taken steps to rein in the overheating property. It is still reporting moderate inflation. But, as the data lose touch with what people feel on the street, the pressure for rate hikes may become too strong to resist. Inflation and asset bubble dominate the concerns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global economy seems to be bifurcating into the ice cold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red hot developing economies. Would the bifurcation persist? If the two sides converge, which side would dominate?
Let me write the conclusions first: Inflation, not deflation, will dominate the global economy. The deflation scare causes the central banks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to sustain loose monetary policy. It will fuel infl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rough trade, currency market, and ultimately inflation expectation, inflation will hit developed economies.
We are see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and policy mistakes. Globalization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stimulus. Trade plus FDI are half of the global GDP. Trade is visible in terms of stimulus leakage. But, where investment occurs in response to demand growth is far more important. Multinationals can invest anywhere in response to demand. It cuts the linkage between demand stimulus and investment response. The later is crucial employment growth, which is necessary for sustaining demand growth beyond stimulus. Essentially, demand is local, but supply is global. This is why the old assumptions on stimulus are not good anymore.
The above analysis always applies to a small open economy. A typical macroeconomics textbook will study the extreme cases of a small open economy and a large closed economy. In the former, the leakage is so powerful that stimulus is futile. The later has no leakage and has maximum stimulus effectiveness. The economies in the real world are in between. A large economy like the US’s is always assumed to resemble a closed economy, while a small trade-oriented economy like Singapore’s is close to a completely open economy.
Multinational-led globalization has made large economies behave like small open economies. Demand is still local, but supply is global. When the Fed or the ECB tries to stimulate, they are actually stimulating the global economy as a whole. Water, no matter where it comes from, flows downwards. Stimulus, similarly, flows to where costs are low and banking system healthy. If you believe this logic, what the Fed or ECB is doing is fueling inflation and asset bubble in emerging economies rather than stimulating growth at home.
A similar movie occurred after the US’s Savings and Loans crisis in early 1990s. The Fed cut interest rate to 3% to help its banking system recover. The low interest rate pushed western banks to lend a lot to Southeast Asia, fueling a property bubble there. When the US’s monetary policy was tightened, the capital was pulled back. It cause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98.
Today’s story is much bigger and with more dimensions. The emerging economies are twice as big relative to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trade twice as big relative to the global economy as then.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capital can now flow with little friction across the world. I suspect that the Fed policy today would cause distortion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ree times as big as it did in the early 1990s. Its consequences would cause a global calamity far bigger tha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big difference from the 1990s is the employment response to stimulus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Despite trillions of dollars in stimulus and a sharp one-year rebound in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the middle of 2009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have virtually seen no employment growth.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ve eaten away quite a big chunk of the stimulus. It is, however, not the full explanation. We are seeing overhea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stimulus is just working somewhere else.
For the stimulus to work for developed economies, it needs to inflate cost in emerging economies so much that the multinationals want to add additional capacity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That is unlikely. The average wage in developed economies is about ten times the average level i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emerging economies for each one in developed economies. The math just wouldn’t work out for this approach.
The stimulus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end with inflation. Inflation is a monetary phenomenon. The massive growth in money supply in the US and other developed economies is not causing inflation there for three special reasons. Firs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crippled their banking system. Before it is fully repaired, it will slow down money velocity, equivalent to a reduction in money supply in the short term. Second, weak demand is forcing suppliers to refrain from raising prices. Third, as discussed bef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re inves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first two factors are temporary. When the two factors are removed, many argue that the central banks will have time to withdraw money before inflation happens. This is a bold assumption.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is so massive that removing it would be extremely hard. The odds are that the central banks couldn’t.
Before the first two factors are removed, inflation still can happen via the emerging economies. Oil price is above $80/barrel, even though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demand for oil are depressed. It has more than doubled from the low during the 2008 crisis. One may argue that the supply shortage is the reason. I seriously doubt it. Inflation expectation is likely the critical driver. Today oil producers are less willing to extract oil from under the ground in exchange for paper currency. Ceteris paribus, the price needs to be higher to motivate them to produce the same amount of oil. Unfortunately, the needed price goes up with further loosening in monetary policy.
Financial capital is turbo-charging the oil price both due to speculation and inflation hedging. Speculators are trying to anticipate the producers’ willingness to supply and the demand from inflation hedges. Such motivations don’t necessarily cause bubble. But, when there are too many speculators, the price loses its normal signaling function and just reflects speculative demand. When interest rate is near zero, speculators mushroom. If the Fed does pursue QE 2, oil price is very likely to rise above 100 again.
Many analysts think that gold is a bubble now. Quite a lot of money has been pulled out of gold lately. I think that the gold price just reflects how loose the monetary environment is now. If the Fed does QE 2, gold price could rise above $1,500/ounce quickly and may move much higher afterwards.
When the Fed cut interest late in the summer of 2007 in response to the first signs of the sub-prime crisis, the commodity index (‘CRB’) surged 50% in the following ten months. It then collapsed by 60% when Bear Stearns and Lehman Brothers collapsed. It has recovered by over 30% from the bottom. The recent history shows how volatile the commodity prices could be. If the Fed does pursue QE 2, the CRB index will surely surge. And, it won’t collapse like last time. There is so much more money in the world now. Some of it should turn into inflation through commodities. The value of commodities is about one tenth of the global GDP. It is a powerful force in turning money supply into inflation.
Labor cost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is rising due to their overheating. Global trade is about one fifth of the global GDP in value. The labor cost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underpins its price. One often hears that labor cost is only one tenth of the cost at most factories. But, the components that often account for over half of the cost are made by labor in other factories. The infrastructure and logistics services have significant labor cost too. The total labor content for export goods is probably over one third in emerging economies. When labor cost rises at 20-30% per annum, it becomes a serious source of inflation.
The case for deflation is based on Japan’s experience. It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deflation on and off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A strong yen has made deflation possible. Dollar-yen has declined from 140 to 85. Japan’s service price has not declin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ts deflation is due to the tradable sector. Japan’s rising imports of food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s from China have been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deflation. If yen had depreciated, it could have offset the decline. A strong yen has amplified this deflation force. But, this is not really bad deflation. When imports become cheaper, it should be good news for living standard. I think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Japan’s deflation needs reconsideration.
In the case of the US, its bubble deflates after the manufacturing price has declined to China’s cost level. China is entering a decade of wage inflation. China’s export price is likely to rise. Hence, the US won’t experience what Japan has. Also, the dollar is weak, because the US runs a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The dollar isn’t likely to be a source of deflation. The temporary deflation due to suppliers cutting costs at the expense of profit margins will not last.
Weak economy doesn’t mean deflation. Ultimately, inflation is a monetary phenomenon. When inflation spreads to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from the emerging ones, inflation expectation could become a factor. In the 1970s, despit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the labor demanded wage increase to compensate for inflation. If the Fed keeps loose monetary policy for the next decade, such a wage-price spiral is surely to occur.
There is a bright spot for developed economies from globalization. While their economic data tend to surprise on the downside, the corporate profits will surprise on the upside. This observation is important to many who make a living by taking positions before data releases. Such market gyrations are not important overtime. What’s important is its importance to the soundness of the pension system in developed economies. After globalization, aging is the next most important force. After losing labor income growth to globalization, a healthy corporate sector is the only path for meeting their pension liability.
The globalization reality is that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like Europe, Japan, and the US will suffer slow growth and high unemployment. Stimulus is the wrong medicin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Believing so leads to excessive stimulus, which causes inflation and bubble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first and inflation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later. The wrong policy prescription pushes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unnecessary gyration, stagflation, and possibly another major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It’s high time for Mr. Bernanke to wake up from his stimulus obsession.
通脹全球化
本文來源於《新世紀》週刊 2010年第33期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16日
全球化的作用導致刺激政策首先引發新興經濟體通脹;而後通脹將通過貿易、貨幣市場以及通脹預期,轉而衝擊發達經濟體
謝國忠
冰火兩重天
美國接二連三報出慘澹的經濟數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士又在談論通縮。前三個月,美國CPI指數下滑,更加驗證了這種論調。美聯儲目前面臨重新恢復“量化寬鬆”(QE)的壓力。由於預測美聯儲將重拾QE政策(俗稱QE2),美元匯率迅速從最近的高位下跌10%。國債和貨幣市場價格已經體現了QE2預期。美聯儲調低了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估。美聯儲決定,將其持有的抵押債券所獲得的大量收益投資買國債。 這不能算真正的QE2,因為沒有注入額外的量化寬鬆額度,只是保持過去流動性注入的水準。但是,市場對此卻想像無限。
歐洲最近的經濟令人吃驚地看漲。這不足為奇。首先,歐洲短期問題沒有美國嚴重。房產泡沫僅限于愛爾蘭和西班牙。其次,主權債務危機也僅限于南歐小國,而且也沒有美國各州政府面臨的財政危機嚴重。同時,平均預算赤字肯定也比美國低。再者,歐元貶值,刺激出口國經濟增長,比如德國。雖然歐洲長期問題仍很嚴重,但比起美國和日本眼前的問題要輕得多。這就是歐元最近表現良好的原因。
然而,未來一年內,歐洲經濟情況可能惡化。歐元已經開始反彈,不再有利於擴大出口。歐洲緊縮財政,也將對內需造成負面影響。歐洲的就業形勢已經很糟糕。美國的就業數據比過去差,但仍比歐洲強。美國的私人部門仍在創造就業。而歐洲的私人部門的失業數量仍在增加。
同樣,日本經濟形勢雖有好轉,但仍很虛弱。日本的名義GDP已經止住下跌。但是,如果日元持續保持堅挺,名義GDP仍會下滑。由於出口強勁,日本就業已趨穩定。不過,日元持續堅挺將導致出口下降,就業率將因此重新下滑。日本急需控制債務增長。因此,如果經濟好轉,日本可能會增加消費稅,以衝抵財政赤字。此舉將阻滯經濟增長。日本經濟結構從本質上決定了,其經濟無法健康發展。
發達國家經濟噩耗層出不窮,主要貨幣匯率也在其牽引下波動。希臘債務危機導致歐元急劇貶值。目前,美國就業低迷,房產市場再度走低,導致美元大幅下跌。下一個可能輪到日元。
反觀世界的另一半,通脹橫掃新興經濟體。石油價格再次攀升到每桶80美元。銅價漲到每噸7000美元,接近危機前的峰值水準。農產品價格也跳空向上。印度正遭受兩位數的通脹。整個新興經濟體的通脹率平均達到5%。因為擔心通脹進一步加速,房產市場更加過熱,印度、南韓和中國台灣最近紛紛提高利率。中國已經採取措施,控制房產市場過熱。同時,中國的通脹仍較溫和。但是,由於經濟數據與老百姓切身感受差距較大,可能無法抵禦加息的壓力。通脹和資產泡沫是目前新興經濟體普遍擔憂的問題。
主流是通脹
我的看法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是通脹,而非通縮。由於擔心出現通縮,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將加劇新興經濟體的通脹。通脹將通過貿易、貨幣市場以及通脹預期,轉而衝擊發達經濟體。
目前,全球化趨勢和各國政策失誤相互影響。全球化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刺激政策的有效性。貿易及FDI佔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國內刺激政策可以通過貿易流向別國。但是,需求增長引發的投資出現在何處更為重要。只要有需求,跨國公司在哪投資都行。這就切斷了刺激需求的政策和投資反應之間的地緣聯繫。投資對就業增長至為關鍵,惟有就業才能比刺激政策更好維持需求的增長。本質上,需求來自本地,但供給是全球性的。這就是關於刺激政策的陳舊假設不再成立的原因。
上述分析對於小型開放經濟體屢試不爽。典型的宏觀經濟教科書研究的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和大型封閉經濟體的極端案例。前者,刺激政策外流過多,完全失效。後者,刺激作用極少外流,因此最有效。真實世界的經濟體介乎兩者之間。
跨國公司引領的全球化使得大型經濟體的行為更像理論中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美聯儲或歐洲央行努力刺激經濟增長時,實際上也在刺激全球經濟增長。刺激政策會流向成本較低、銀行系統健康的地方。如果相信這個道理,那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目前的措施,是在加速新興經濟體產生通脹和資產泡沫,而非刺激本國經濟增長。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儲蓄及貸款危機上演過同一幕。美聯儲將利率削減為3%,幫助銀行業復蘇。低利率促使西方國家銀行大量放貸給東南亞國家,導致後者的房產泡沫愈演愈烈。後來,美國收緊貨幣政策,資本被抽回,亞洲金融危機由此爆發。
當今的情形是規模更大,影響更廣。新興經濟體的規模是發達經濟體的2倍,貿易總量比當時的全球貿易總量翻了一番。投資和金融資本在全世界流通更加順暢。我猜測,美聯儲目前的政策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扭曲。後果是,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比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得多的災難。
如今和上世紀90年代最大的差異在於,發達經濟體的就業對刺激政策的反應不同。儘管投入了數以萬億的美元刺激經濟, 2009年中期之後的一年中,全球經濟開始出現大幅反彈,但是,發達經濟體實際上並未出現就業增長。可以說,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果吞噬了相當一塊刺激政策本應具有的效果。目前,新興經濟體發展過熱,這表明刺激政策在別處起作用了。
刺激政策並未對症下藥
想要刺激政策作用於發達經濟體,需要大幅提高新興經濟體的成本,高到跨國公司回到發達經濟體,重新帶來生產力的地步。但這不太可能。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工資是新興經濟體的10倍左右。新興經濟體的人口數為發達經濟體的5倍。
刺激政策更可能會隨著通脹終結而停止。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大幅增加貨幣供給,並未導致通脹,原因有三:一、金融危機嚴重削弱了這些國家的銀行系統。在銀行業完全恢復正常之前,它會減緩貨幣流通速度,相當於短期內收縮貨幣供給;二、需求疲軟迫使供應商無法漲價;三、正如前文所述,跨國公司還是投資于新興經濟體。
前兩種因素是暫時的。當這兩種因素消失時,很多人都說,各國央行會有時間在通脹到來之前回收貨幣。這種假設很大膽。注入全球經濟的資金數額如此之大,想要資金回籠勢比登天。也就是說,央行回天無術。
如果兩項因素仍然存在,通脹仍會通過新興經濟體發生。儘管全球經濟和需求都受到了抑制,但是,石油價格目前仍突破了每桶80美元。這比2008年危機時的低油價翻了一番以上。有人會說,漲價的原因是供應短缺。我很懷疑這種說法。通脹預期可能是關鍵推力。目前,產油國家不像以前那樣願意從地下開採石油,換成紙幣。同等條件下,需要上調石油價格,才能夠動員產油國家開採同樣數量的石油。但貨幣政策越寬鬆,這一目標價格也水漲船高。
由於新興經濟體經濟過熱,勞動力成本隨之上升。全球貿易的價值相當於全球GDP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成本支撐價格。有種說法是,大多數工廠的勞動力成本僅佔最終成本的五分之一。但佔最終成本一半以上的部件也是由其他工廠的勞動力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服務也存在顯著的勞動力成本。新興經濟體出口貨物的勞動力成本總和可能超過貨物最終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勞動力成本每年增長20%-30%,會成為嚴重的通脹誘因。
就美國而言,如其製造業價格下滑,逐漸與中國的成本持平,那泡沫就會破滅。中國正進入工資增長期。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可能會上漲。因此,美國不會重蹈日本之覆轍。而且,美國擁有鉅額經常項目赤字,因此美元疲軟。美元不太可能會成為通縮之源。供應商以壓縮利潤空間為代價,削減成本,因此,會產生暫時性通縮,但不會長久。
經濟疲軟並不意味著通縮。通脹最終還是貨幣現象。如果通脹從新興經濟體蔓延至發達經濟體,通脹預期也可能成為誘因之一。上世紀70年代,儘管失業率居高不下,勞動者仍要求加薪,彌補通脹帶來的損失。未來十年,如果美聯儲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工資-價格”交替上升在所難免。
全球化的現實是,像歐洲、日本和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會遭受低增長和高失業率雙重打擊。刺激經濟並未對症下藥。迷信刺激會導致刺激過量,首先將導致新興經濟體出現通脹,產生泡沫。隨後,發達經濟體也將步其後塵。錯誤的政策處方會將全球經濟陷入不必要的震蕩,或使其停滯發展,也可能在新興經濟體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伯南克先生,醒醒吧,別再對刺激政策執迷不悟。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550bc091573269fd
通脹全球化
In the wake of a barrage of bad economic data the yield on the 2Y US treasury has tumbled to 0.5% and the 10Y to 2.8%, almost reaching the levels after the Lehman’s collapse. Pundits in the 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re talking about deflation again. The decline in CPI for the past three months gives this view ammunition. The Fed is coming under pressure to resume quantitative easing (‘QE’). In anticipation of the Fed resuming QE or nicknamed QE 2, the dollar has declined quickly by 10% from its recent high. Both the treasury and currency market have already priced in QE 2. It just downgraded the US’s economic outlook, decided to reinvest its proceeds from its huge mortgage bond holdings in treasuries. It is not quite QE 2, as it doesn’t involve additional QE, just maintaining the past liquidity injection. But it leaves much for the market to imagine.
European economic news have recently surprised on the upside. This is to be expected. First, its short-term economic problems are less serious than the US’s. Property bubble was restricted to Ireland and Spain. Second,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is mostly about small southern countries and is less serious than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governments in the US. And, the average budget deficit is must lower than the US’s. Third, the euro’s decline has boosted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ies like Germany. While Europe’s long term problems remain serious, it looks better than the US or Japan in the short term. This is why euro has performed well lately.
But, Europe’s economic performance may deteriorate in the next twelve months. Euro has rebounded and won’t help its exports like before. Its fiscal contraction will negatively affect its domestic demand. Europe’s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always been poor. The US’s employment data are poor relative to its past but still better than Europe’s. The US’s private sector is still growing jobs. The odds are that Europe’s private sector is still losing jobs.
Similarly, Japan’s situation has improved but remains poor. Its nominal GDP has stopped declining. But, if yen remains as strong as it is now, it could decline again. Japan’s employment has stabilized, thanks to strong exports. As yen’s strength drags down its exports, the employment should resume declining. With national debt above 200% of GDP and annual fiscal deficit of 8% of GDP, Japan urgently needs to rein in its debt growth. Hence, if its economy improves, it will likely increase consumption tax to decrease fiscal deficit, which would slow its economy. Japan is essentially structured not to have a good economy.
The developed world is essentially competing on bad economic news. Major currencies move on who is worse at the moment. The Greek debt crisis caused the euro to plunge. Now the weak employment and resuming property weakness have caused the dollar to plunge. Maybe yen is nex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nflation is sweeping the emerging economies. Oil has climbed above $80/barrel again. Copper is back above $7,000/ton, closing in on the pre-crisis peak. Th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re gapping up. India is seeing double digit inflation. Emerging economies as a whole are experiencing inflation rate above 5% on average. India, Korea, and Taiwan have recently raised interest rate, fearing accelerating inflation and overheating property market. China has taken steps to rein in the overheating property. It is still reporting moderate inflation. But, as the data lose touch with what people feel on the street, the pressure for rate hikes may become too strong to resist. Inflation and asset bubble dominate the concerns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global economy seems to be bifurcating into the ice cold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red hot developing economies. Would the bifurcation persist? If the two sides converge, which side would dominate?
Let me write the conclusions first: Inflation, not deflation, will dominate the global economy. The deflation scare causes the central banks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to sustain loose monetary policy. It will fuel infl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rough trade, currency market, and ultimately inflation expectation, inflation will hit developed economies.
We are see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and policy mistakes. Globalization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stimulus. Trade plus FDI are half of the global GDP. Trade is visible in terms of stimulus leakage. But, where investment occurs in response to demand growth is far more important. Multinationals can invest anywhere in response to demand. It cuts the linkage between demand stimulus and investment response. The later is crucial employment growth, which is necessary for sustaining demand growth beyond stimulus. Essentially, demand is local, but supply is global. This is why the old assumptions on stimulus are not good anymore.
The above analysis always applies to a small open economy. A typical macroeconomics textbook will study the extreme cases of a small open economy and a large closed economy. In the former, the leakage is so powerful that stimulus is futile. The later has no leakage and has maximum stimulus effectiveness. The economies in the real world are in between. A large economy like the US’s is always assumed to resemble a closed economy, while a small trade-oriented economy like Singapore’s is close to a completely open economy.
Multinational-led globalization has made large economies behave like small open economies. Demand is still local, but supply is global. When the Fed or the ECB tries to stimulate, they are actually stimulating the global economy as a whole. Water, no matter where it comes from, flows downwards. Stimulus, similarly, flows to where costs are low and banking system healthy. If you believe this logic, what the Fed or ECB is doing is fueling inflation and asset bubble in emerging economies rather than stimulating growth at home.
A similar movie occurred after the US’s Savings and Loans crisis in early 1990s. The Fed cut interest rate to 3% to help its banking system recover. The low interest rate pushed western banks to lend a lot to Southeast Asia, fueling a property bubble there. When the US’s monetary policy was tightened, the capital was pulled back. It cause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98.
Today’s story is much bigger and with more dimensions. The emerging economies are twice as big relative to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trade twice as big relative to the global economy as then.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capital can now flow with little friction across the world. I suspect that the Fed policy today would cause distortion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ree times as big as it did in the early 1990s. Its consequences would cause a global calamity far bigger tha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big difference from the 1990s is the employment response to stimulus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Despite trillions of dollars in stimulus and a sharp one-year rebound in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the middle of 2009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have virtually seen no employment growth.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ve eaten away quite a big chunk of the stimulus. It is, however, not the full explanation. We are seeing overhea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stimulus is just working somewhere else.
For the stimulus to work for developed economies, it needs to inflate cost in emerging economies so much that the multinationals want to add additional capacity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That is unlikely. The average wage in developed economies is about ten times the average level i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emerging economies for each one in developed economies. The math just wouldn’t work out for this approach.
The stimulus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end with inflation. Inflation is a monetary phenomenon. The massive growth in money supply in the US and other developed economies is not causing inflation there for three special reasons. Firs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crippled their banking system. Before it is fully repaired, it will slow down money velocity, equivalent to a reduction in money supply in the short term. Second, weak demand is forcing suppliers to refrain from raising prices. Third, as discussed bef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re inves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first two factors are temporary. When the two factors are removed, many argue that the central banks will have time to withdraw money before inflation happens. This is a bold assumption.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is so massive that removing it would be extremely hard. The odds are that the central banks couldn’t.
Before the first two factors are removed, inflation still can happen via the emerging economies. Oil price is above $80/barrel, even though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demand for oil are depressed. It has more than doubled from the low during the 2008 crisis. One may argue that the supply shortage is the reason. I seriously doubt it. Inflation expectation is likely the critical driver. Today oil producers are less willing to extract oil from under the ground in exchange for paper currency. Ceteris paribus, the price needs to be higher to motivate them to produce the same amount of oil. Unfortunately, the needed price goes up with further loosening in monetary policy.
Financial capital is turbo-charging the oil price both due to speculation and inflation hedging. Speculators are trying to anticipate the producers’ willingness to supply and the demand from inflation hedges. Such motivations don’t necessarily cause bubble. But, when there are too many speculators, the price loses its normal signaling function and just reflects speculative demand. When interest rate is near zero, speculators mushroom. If the Fed does pursue QE 2, oil price is very likely to rise above 100 again.
Many analysts think that gold is a bubble now. Quite a lot of money has been pulled out of gold lately. I think that the gold price just reflects how loose the monetary environment is now. If the Fed does QE 2, gold price could rise above $1,500/ounce quickly and may move much higher afterwards.
When the Fed cut interest late in the summer of 2007 in response to the first signs of the sub-prime crisis, the commodity index (‘CRB’) surged 50% in the following ten months. It then collapsed by 60% when Bear Stearns and Lehman Brothers collapsed. It has recovered by over 30% from the bottom. The recent history shows how volatile the commodity prices could be. If the Fed does pursue QE 2, the CRB index will surely surge. And, it won’t collapse like last time. There is so much more money in the world now. Some of it should turn into inflation through commodities. The value of commodities is about one tenth of the global GDP. It is a powerful force in turning money supply into inflation.
Labor cost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is rising due to their overheating. Global trade is about one fifth of the global GDP in value. The labor cost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underpins its price. One often hears that labor cost is only one tenth of the cost at most factories. But, the components that often account for over half of the cost are made by labor in other factories. The infrastructure and logistics services have significant labor cost too. The total labor content for export goods is probably over one third in emerging economies. When labor cost rises at 20-30% per annum, it becomes a serious source of inflation.
The case for deflation is based on Japan’s experience. It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deflation on and off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A strong yen has made deflation possible. Dollar-yen has declined from 140 to 85. Japan’s service price has not declin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ts deflation is due to the tradable sector. Japan’s rising imports of food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s from China have been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deflation. If yen had depreciated, it could have offset the decline. A strong yen has amplified this deflation force. But, this is not really bad deflation. When imports become cheaper, it should be good news for living standard. I think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Japan’s deflation needs reconsideration.
In the case of the US, its bubble deflates after the manufacturing price has declined to China’s cost level. China is entering a decade of wage inflation. China’s export price is likely to rise. Hence, the US won’t experience what Japan has. Also, the dollar is weak, because the US runs a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The dollar isn’t likely to be a source of deflation. The temporary deflation due to suppliers cutting costs at the expense of profit margins will not last.
Weak economy doesn’t mean deflation. Ultimately, inflation is a monetary phenomenon. When inflation spreads to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from the emerging ones, inflation expectation could become a factor. In the 1970s, despit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the labor demanded wage increase to compensate for inflation. If the Fed keeps loose monetary policy for the next decade, such a wage-price spiral is surely to occur.
There is a bright spot for developed economies from globalization. While their economic data tend to surprise on the downside, the corporate profits will surprise on the upside. This observation is important to many who make a living by taking positions before data releases. Such market gyrations are not important overtime. What’s important is its importance to the soundness of the pension system in developed economies. After globalization, aging is the next most important force. After losing labor income growth to globalization, a healthy corporate sector is the only path for meeting their pension liability.
The globalization reality is that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like Europe, Japan, and the US will suffer slow growth and high unemployment. Stimulus is the wrong medicin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Believing so leads to excessive stimulus, which causes inflation and bubble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first and inflation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later. The wrong policy prescription pushes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unnecessary gyration, stagflation, and possibly another major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It’s high time for Mr. Bernanke to wake up from his stimulus obsession.
通脹全球化
本文來源於《新世紀》週刊 2010年第33期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16日
全球化的作用導致刺激政策首先引發新興經濟體通脹;而後通脹將通過貿易、貨幣市場以及通脹預期,轉而衝擊發達經濟體
謝國忠
冰火兩重天
美國接二連三報出慘澹的經濟數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士又在談論通縮。前三個月,美國CPI指數下滑,更加驗證了這種論調。美聯儲目前面臨重新恢復“量化寬鬆”(QE)的壓力。由於預測美聯儲將重拾QE政策(俗稱QE2),美元匯率迅速從最近的高位下跌10%。國債和貨幣市場價格已經體現了QE2預期。美聯儲調低了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估。美聯儲決定,將其持有的抵押債券所獲得的大量收益投資買國債。 這不能算真正的QE2,因為沒有注入額外的量化寬鬆額度,只是保持過去流動性注入的水準。但是,市場對此卻想像無限。
歐洲最近的經濟令人吃驚地看漲。這不足為奇。首先,歐洲短期問題沒有美國嚴重。房產泡沫僅限于愛爾蘭和西班牙。其次,主權債務危機也僅限于南歐小國,而且也沒有美國各州政府面臨的財政危機嚴重。同時,平均預算赤字肯定也比美國低。再者,歐元貶值,刺激出口國經濟增長,比如德國。雖然歐洲長期問題仍很嚴重,但比起美國和日本眼前的問題要輕得多。這就是歐元最近表現良好的原因。
然而,未來一年內,歐洲經濟情況可能惡化。歐元已經開始反彈,不再有利於擴大出口。歐洲緊縮財政,也將對內需造成負面影響。歐洲的就業形勢已經很糟糕。美國的就業數據比過去差,但仍比歐洲強。美國的私人部門仍在創造就業。而歐洲的私人部門的失業數量仍在增加。
同樣,日本經濟形勢雖有好轉,但仍很虛弱。日本的名義GDP已經止住下跌。但是,如果日元持續保持堅挺,名義GDP仍會下滑。由於出口強勁,日本就業已趨穩定。不過,日元持續堅挺將導致出口下降,就業率將因此重新下滑。日本急需控制債務增長。因此,如果經濟好轉,日本可能會增加消費稅,以衝抵財政赤字。此舉將阻滯經濟增長。日本經濟結構從本質上決定了,其經濟無法健康發展。
發達國家經濟噩耗層出不窮,主要貨幣匯率也在其牽引下波動。希臘債務危機導致歐元急劇貶值。目前,美國就業低迷,房產市場再度走低,導致美元大幅下跌。下一個可能輪到日元。
反觀世界的另一半,通脹橫掃新興經濟體。石油價格再次攀升到每桶80美元。銅價漲到每噸7000美元,接近危機前的峰值水準。農產品價格也跳空向上。印度正遭受兩位數的通脹。整個新興經濟體的通脹率平均達到5%。因為擔心通脹進一步加速,房產市場更加過熱,印度、南韓和中國台灣最近紛紛提高利率。中國已經採取措施,控制房產市場過熱。同時,中國的通脹仍較溫和。但是,由於經濟數據與老百姓切身感受差距較大,可能無法抵禦加息的壓力。通脹和資產泡沫是目前新興經濟體普遍擔憂的問題。
主流是通脹
我的看法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是通脹,而非通縮。由於擔心出現通縮,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將加劇新興經濟體的通脹。通脹將通過貿易、貨幣市場以及通脹預期,轉而衝擊發達經濟體。
目前,全球化趨勢和各國政策失誤相互影響。全球化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刺激政策的有效性。貿易及FDI佔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國內刺激政策可以通過貿易流向別國。但是,需求增長引發的投資出現在何處更為重要。只要有需求,跨國公司在哪投資都行。這就切斷了刺激需求的政策和投資反應之間的地緣聯繫。投資對就業增長至為關鍵,惟有就業才能比刺激政策更好維持需求的增長。本質上,需求來自本地,但供給是全球性的。這就是關於刺激政策的陳舊假設不再成立的原因。
上述分析對於小型開放經濟體屢試不爽。典型的宏觀經濟教科書研究的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和大型封閉經濟體的極端案例。前者,刺激政策外流過多,完全失效。後者,刺激作用極少外流,因此最有效。真實世界的經濟體介乎兩者之間。
跨國公司引領的全球化使得大型經濟體的行為更像理論中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美聯儲或歐洲央行努力刺激經濟增長時,實際上也在刺激全球經濟增長。刺激政策會流向成本較低、銀行系統健康的地方。如果相信這個道理,那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目前的措施,是在加速新興經濟體產生通脹和資產泡沫,而非刺激本國經濟增長。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儲蓄及貸款危機上演過同一幕。美聯儲將利率削減為3%,幫助銀行業復蘇。低利率促使西方國家銀行大量放貸給東南亞國家,導致後者的房產泡沫愈演愈烈。後來,美國收緊貨幣政策,資本被抽回,亞洲金融危機由此爆發。
當今的情形是規模更大,影響更廣。新興經濟體的規模是發達經濟體的2倍,貿易總量比當時的全球貿易總量翻了一番。投資和金融資本在全世界流通更加順暢。我猜測,美聯儲目前的政策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扭曲。後果是,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比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得多的災難。
如今和上世紀90年代最大的差異在於,發達經濟體的就業對刺激政策的反應不同。儘管投入了數以萬億的美元刺激經濟, 2009年中期之後的一年中,全球經濟開始出現大幅反彈,但是,發達經濟體實際上並未出現就業增長。可以說,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果吞噬了相當一塊刺激政策本應具有的效果。目前,新興經濟體發展過熱,這表明刺激政策在別處起作用了。
刺激政策並未對症下藥
想要刺激政策作用於發達經濟體,需要大幅提高新興經濟體的成本,高到跨國公司回到發達經濟體,重新帶來生產力的地步。但這不太可能。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工資是新興經濟體的10倍左右。新興經濟體的人口數為發達經濟體的5倍。
刺激政策更可能會隨著通脹終結而停止。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大幅增加貨幣供給,並未導致通脹,原因有三:一、金融危機嚴重削弱了這些國家的銀行系統。在銀行業完全恢復正常之前,它會減緩貨幣流通速度,相當於短期內收縮貨幣供給;二、需求疲軟迫使供應商無法漲價;三、正如前文所述,跨國公司還是投資于新興經濟體。
前兩種因素是暫時的。當這兩種因素消失時,很多人都說,各國央行會有時間在通脹到來之前回收貨幣。這種假設很大膽。注入全球經濟的資金數額如此之大,想要資金回籠勢比登天。也就是說,央行回天無術。
如果兩項因素仍然存在,通脹仍會通過新興經濟體發生。儘管全球經濟和需求都受到了抑制,但是,石油價格目前仍突破了每桶80美元。這比2008年危機時的低油價翻了一番以上。有人會說,漲價的原因是供應短缺。我很懷疑這種說法。通脹預期可能是關鍵推力。目前,產油國家不像以前那樣願意從地下開採石油,換成紙幣。同等條件下,需要上調石油價格,才能夠動員產油國家開採同樣數量的石油。但貨幣政策越寬鬆,這一目標價格也水漲船高。
由於新興經濟體經濟過熱,勞動力成本隨之上升。全球貿易的價值相當於全球GDP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成本支撐價格。有種說法是,大多數工廠的勞動力成本僅佔最終成本的五分之一。但佔最終成本一半以上的部件也是由其他工廠的勞動力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服務也存在顯著的勞動力成本。新興經濟體出口貨物的勞動力成本總和可能超過貨物最終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勞動力成本每年增長20%-30%,會成為嚴重的通脹誘因。
就美國而言,如其製造業價格下滑,逐漸與中國的成本持平,那泡沫就會破滅。中國正進入工資增長期。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可能會上漲。因此,美國不會重蹈日本之覆轍。而且,美國擁有鉅額經常項目赤字,因此美元疲軟。美元不太可能會成為通縮之源。供應商以壓縮利潤空間為代價,削減成本,因此,會產生暫時性通縮,但不會長久。
經濟疲軟並不意味著通縮。通脹最終還是貨幣現象。如果通脹從新興經濟體蔓延至發達經濟體,通脹預期也可能成為誘因之一。上世紀70年代,儘管失業率居高不下,勞動者仍要求加薪,彌補通脹帶來的損失。未來十年,如果美聯儲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工資-價格”交替上升在所難免。
全球化的現實是,像歐洲、日本和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會遭受低增長和高失業率雙重打擊。刺激經濟並未對症下藥。迷信刺激會導致刺激過量,首先將導致新興經濟體出現通脹,產生泡沫。隨後,發達經濟體也將步其後塵。錯誤的政策處方會將全球經濟陷入不必要的震蕩,或使其停滯發展,也可能在新興經濟體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伯南克先生,醒醒吧,別再對刺激政策執迷不悟。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2010年8月28日
美國已進入大蕭條期
2010-08-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l3ny.html
加拿大經濟學家:美國已進入大蕭條期
2010-08-25
獨立經濟學家羅森伯格認為,GDP的暫時增長和美股的大幅反彈都無法掩蓋美國深陷大蕭條的事實,這並非一場普通的衰退,政府措施的失效迫使我們更理性的看待經濟出路,美聯儲本周峰會很可能啟動新一輪定量寬鬆。
綜合媒體8月25日報導,加拿大獨立財富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發布研究報告稱,美國積極的GDP以及其他些許復甦跡象正在掩蓋一個難堪的事實:美國經濟正陷入20世紀30年代式的大蕭條中。當年經濟也出現過良好的GDP和股市的大幅反彈,類似的現像給人以希望——但這些復甦的跡像都是不可持續的,僅僅提供了一種虛假的穩定而已。
羅森伯格將當前的美國經濟稱之為“蕭條,非一般意義的衰退”,並強調,無論是在30年代大蕭條,還是08年開始的衰退期間,任何利好消息均引發了人們的“愉快反應”。這是人類的天性,這種試圖樂觀的態度本無可厚非,但就貨幣管理業務而言,我們基於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和信譽,必須盡可能的、始終堅持從現實角度看待經濟與市場的前景。
回顧1929年至1933年大蕭條期間,美國GDP曾在六個季度內實現增長,平均增幅高達8%,且在投資者認為蕭條見底時,股市也大幅反彈了50%。目前看來,這並非複甦的前提,而歷史很可能正在重演,如今美國實際GDP已經實現四個季度的增長,而平均升幅僅為3%。
近期高盛(GS)與摩根大通(JPMorgan)等多家知名投行已然下調今年GDP增長預期為1.5%至2%。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24日指出,雙底衰退的風險已經上升,政府幫助購房者的措施已失效,未能援助重要的住房業回暖。同日,美國房地產協會(NAR)報告顯示,6月成屋銷售創下15年低點。該行業見底回升的美好希望因此破滅。
羅森伯指出,雖然美聯儲采取降息等各種大膽措施刺激經濟,但整體經濟依舊低迷。美聯儲自身也已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並有可能在本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召開的美聯儲峰會上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顯然,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對於市場多頭們,現在調整投資方向應該不算太晚。
___________
美聯儲主席:如果經濟前景惡化將重啟非常規貨幣政策
2010年08月28日 21:50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27日說,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美聯儲將通過“非常規”貨幣政策向經濟提供進一步支持。
伯南克在懷俄明州舉行的美聯儲年度經濟座談會上說,最近幾個月來,美國經濟和就業復甦步伐有所放緩,且較原先預期更為疲軟。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美聯儲將通過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復甦。
伯南克說,未來美聯儲實施進一步貨幣擴張政策可能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啟動新的長期債券購買計劃、調整美聯儲在利率政策上的措辭以及下調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利率等。
目前,作為美聯儲主要政策調控工具之一的聯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於零的水平,進一步下調空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未來美聯儲實施新的貨幣擴張的主要選擇,其中最主要的是購買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債券購買計劃,即所謂“定量寬鬆”政策。
美聯儲本月10日在舉行貨幣政策例會後宣布,將通過購買更多國債維持現有資產負債表的債券持有規模,而非此前計劃的逐步壓縮至正常水平。這一舉措被認為是美聯儲實施新一輪貨幣擴張的先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l3ny.html
加拿大經濟學家:美國已進入大蕭條期
2010-08-25
獨立經濟學家羅森伯格認為,GDP的暫時增長和美股的大幅反彈都無法掩蓋美國深陷大蕭條的事實,這並非一場普通的衰退,政府措施的失效迫使我們更理性的看待經濟出路,美聯儲本周峰會很可能啟動新一輪定量寬鬆。
綜合媒體8月25日報導,加拿大獨立財富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發布研究報告稱,美國積極的GDP以及其他些許復甦跡象正在掩蓋一個難堪的事實:美國經濟正陷入20世紀30年代式的大蕭條中。當年經濟也出現過良好的GDP和股市的大幅反彈,類似的現像給人以希望——但這些復甦的跡像都是不可持續的,僅僅提供了一種虛假的穩定而已。
羅森伯格將當前的美國經濟稱之為“蕭條,非一般意義的衰退”,並強調,無論是在30年代大蕭條,還是08年開始的衰退期間,任何利好消息均引發了人們的“愉快反應”。這是人類的天性,這種試圖樂觀的態度本無可厚非,但就貨幣管理業務而言,我們基於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和信譽,必須盡可能的、始終堅持從現實角度看待經濟與市場的前景。
回顧1929年至1933年大蕭條期間,美國GDP曾在六個季度內實現增長,平均增幅高達8%,且在投資者認為蕭條見底時,股市也大幅反彈了50%。目前看來,這並非複甦的前提,而歷史很可能正在重演,如今美國實際GDP已經實現四個季度的增長,而平均升幅僅為3%。
近期高盛(GS)與摩根大通(JPMorgan)等多家知名投行已然下調今年GDP增長預期為1.5%至2%。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24日指出,雙底衰退的風險已經上升,政府幫助購房者的措施已失效,未能援助重要的住房業回暖。同日,美國房地產協會(NAR)報告顯示,6月成屋銷售創下15年低點。該行業見底回升的美好希望因此破滅。
羅森伯指出,雖然美聯儲采取降息等各種大膽措施刺激經濟,但整體經濟依舊低迷。美聯儲自身也已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並有可能在本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召開的美聯儲峰會上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顯然,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對於市場多頭們,現在調整投資方向應該不算太晚。
___________
美聯儲主席:如果經濟前景惡化將重啟非常規貨幣政策
2010年08月28日 21:50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27日說,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美聯儲將通過“非常規”貨幣政策向經濟提供進一步支持。
伯南克在懷俄明州舉行的美聯儲年度經濟座談會上說,最近幾個月來,美國經濟和就業復甦步伐有所放緩,且較原先預期更為疲軟。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美聯儲將通過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復甦。
伯南克說,未來美聯儲實施進一步貨幣擴張政策可能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啟動新的長期債券購買計劃、調整美聯儲在利率政策上的措辭以及下調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利率等。
目前,作為美聯儲主要政策調控工具之一的聯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於零的水平,進一步下調空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未來美聯儲實施新的貨幣擴張的主要選擇,其中最主要的是購買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債券購買計劃,即所謂“定量寬鬆”政策。
美聯儲本月10日在舉行貨幣政策例會後宣布,將通過購買更多國債維持現有資產負債表的債券持有規模,而非此前計劃的逐步壓縮至正常水平。這一舉措被認為是美聯儲實施新一輪貨幣擴張的先兆。
謝國忠:必將導致貨幣氾濫
謝國忠:中國若沒發展互聯網經濟規模只有今天一半
2010年08月28日19:16《新世紀》周刊
希望通過增長來消除問題,必將導致貨幣氾濫
謝國忠
2010年二季度,中國GDP超過日本。國際媒體相當關注這一個里程碑事件。相反,國內媒體並沒有過多報導。中國現在的輿論焦點是自然災害、環境惡化和房產泡沫,而非GDP數字上的變化。另外,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5倍,即使GDP相同,中國的人均收入仍比日本的十分之一還要少。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候。
儘管如此,回頭看看中國走過的路,同時好好分析中國未來的風險,研究一下如果中國能夠克服目前的困難,今後十年中國還能走多遠,當有裨益。
中國的競爭優勢
多年保持增長足以產生巨大的效力。由於其體量,中國經濟的奇蹟被放大。 20年前,中國和印度GDP價值大體相當。 2010年,中國的GDP大約是印度的4倍。毫無疑問,比起印度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很多方面做得更好。否則,中國的經濟不會比其他經濟體大得多。
過去30年,中國的政策核心是“改革開放”。毫無疑問,這是促使中國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30年前中國的出口額幾乎可忽略不計,如今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僅在前十年,中國的出口額就上升了5倍。成為“世界工廠”,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沒有出口的成功,中國經濟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入世”對於中國的出口成功來說是關鍵的影響因素。很多跨國公司開始放心地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生產大宗產品。中國的國內市場也逐步擴大,這也給跨國公司另一個理由將其產能保留在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經濟總量龐大,國內銷售旺盛,出口強勁,同時生產成本低廉。
中國的生產成本不再是世界最低了。孟加拉的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四分之一。 1997年前,印尼的勞動力成本是中國的2倍。而現在,印尼的勞動力成本和中國一樣低,而且漲幅更低。有些產業不要求供應鏈臨近生產基地,它們可能將遷出中國。例如,製鞋業和成衣業可能會將生產中心轉移到其他國家。但是,大部分其他產業仍將留在中國。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第二大競爭優勢。由於中國政府能夠動用各種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異常強大。
中國的高速公路系統的發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公路四通八達,可以提供經濟效益。這得益於所謂的“網絡效應”。在過去十幾年之內,中國建成了6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另有3萬公里公路在建。高速公路系統加速人口流動,將農村與小城市融入國民經濟發展,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建設港口和工業園區使得OEM(原始設備生產商)落戶中國。它們連同高速公路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遇到的瓶頸是,無法快速修建基礎設施。資金也有限製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徵用土地和政府執行力是最重要的障礙。
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也較早普及互聯網,這是現代經濟最新的、必需的基礎設施。上世紀90年代,中國決定發展互聯網,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並從中收益奠定了基礎。很難想像,沒有互聯網,中國的發展現狀是什麼。如果中國沒有發展互聯網,其經濟規模只能有今天的一半。
第三,中國擁有大量勞動力,這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近五年間,勞動生產率每年增長近10%,總計全要素生產力每年遞增超過4%。儘管如此,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名義工資實際上十幾年沒有任何變化。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強,意味著其產品對西方消費者來說越來越便宜,跨國公司的盈利增加,中國政府稅收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越多的跨國公司來到中國生產,中國當地政府就會越多地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吸引跨國公司。
中國工人的工資正在從低水平上漲。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競爭力式微。正如我前文提到的,製鞋業和成衣業將會遷移。其他產業不會輕易轉移。製造商會將成本增加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他們需要把原來降的價再漲回來。而且,跨國公司可能必須接受更低的利潤空間。中國出口的消費類產品的零售價是出廠價的3倍-4倍,足以吸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漲。
中國的快速發展恰巧趕上美元疲軟。 2002年,美元指數達到峰值,後來下滑了三分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國家高速發展,但當時美元也疲軟。 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後,美元從此一蹶不振。上世紀90年代,銀行業危機又使美元遭受重創。 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滅引髮美元貶值,減緩資本流入美國。前不久的金融危機使得美元持續低迷。
美元疲軟,而中國繁榮,僅僅是巧合嗎?美元低迷是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繁榮的原因之一還是主要原因呢?還是中國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繁榮反過來導緻美元疲軟呢?
實際上,第三種情況更加可能。美國的經濟問題緣於美國競爭力下降,或者是對這個問題應對有誤。目前銀行業出現危機,應歸咎於在美國失去競爭力期間,格林斯潘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維持美國人的生活標準。結果,產生了一系列金融泡沫,進而不斷吸收資本,因此,美國國際收支赤字不斷加大。這是美國競爭力下降的明顯跡象。目前的金融危機反映出,這種泡沫政策按理該結束了。
中國的工業化是美元疲軟的一個原因,但總的來說,全球化影響更為重要。特別是信息技術產業和互聯網蓬勃發展,跨國公司可將生產轉移到成本最低之處。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跨國公司的轉移更容易、更快捷。然而,信息技術也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對於跨國公司來說越來越沒有區別,不可避免地導緻美元疲軟。
美元疲軟是由於全球化和技術造成的,它還有一個副產品,即促使流動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這會給後者帶來難題。
問題不會因成長而消失
新興經濟體高增長期過後,一般都會出現危機。人們總是將危機歸咎於增長緩慢。實際上,罪魁禍首不是它。高速發展期間不斷累積的問題導致發展緩慢,同樣誘發危機。高速增長掩蓋了問題。因此,決策者們傾向於盡可能延長高速增長期,希望通過增長解決問題。
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很多人提出的對策,都與其他經濟體在高速增長期間的情況差不多。歷史告訴我們,問題不會因為成長而消失。增長持續的時間越長,問題就越難解決。希望通過增長來消除問題,必將導致貨幣氾濫。短期看來,美元疲軟將加劇貨幣過量,因為限制增發鈔票的外部壓力較弱。這樣會導致泡沫。資產升值成為利潤來源,從而進一步鼓勵投資。經濟崩潰在所難免。
2002年中到2010年中,中國的貨幣供應翻了兩番,年增長19%。如果將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之外的擴張,以及地下金融活動計算在內,實際上, “貨幣供應”年增長率為22%。同時,名義GDP的年增長率為18.5%。如果比較官方GDP數據和貨幣數據,好像無需擔憂,因為兩者基本一致。問題是:一、名義GDP確實因為房產而膨脹,而現在房產市場出現泡沫,因此,貨幣快速增加可能也是泡沫;二、實際貨幣增長率可能更高。
2002年至2010年,中國的電力消耗每年增加13%。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實際GDP增長快於電力消耗。電力消耗的增速和GDP增速之比,可作為一個彈性係數。上世紀90年代,彈性係數為0.8。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期間,重工業發展領先,經濟發展更加依賴電力,因此,彈性係數將會加大。我估計,彈性係數不會超過1.0。因此,有理由猜測,過去八年中,中國的實際GDP每年遞增13%。 GDP平減指數高達4.5%。
目前,通脹主要發生在地產和大宗商品市場。自2002年來,地價上漲了10倍,部分熱點海濱城市上漲了30倍,一些投機地區的地價上漲了100多倍。例如,在浙江的大部分農村,地價達到了每畝1000萬元,是十年前的100倍。即使土地被納入城市規劃,這樣的地價無論如何也不正常。這個地價幾乎是英國城市地價的10 倍。在所有的發達經濟體中,英國的城市地價最高。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地價是現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儘管中國的平均工資僅有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
利潤驅動投資,投資增加就業,就業提升消費。如果利潤來源於資產升值,卻不可持續,將會導致危機。長期繁榮經常孕育大規模泡沫。因為人們不再關注危機,而過量地要求風險資產。這就會產生資產泡沫,使得繁榮超過正常的周期時間。週期拖得越長,泡沫破滅之後調整的難度越大。
可能中國一半的銀行貸款都發放給了與房產相關的行業,或是抵押土地的地方政府。儘管目前的繁榮推動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必須牢記在這個週期中的過度做法,還有盡快調整的必要性。將銀行業暴露在基於土地升值的不可持續的經濟活動中,最能揭示出其脆弱的方面。中國應當主動實施必要的經濟調整。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2010年08月28日19:16《新世紀》周刊
希望通過增長來消除問題,必將導致貨幣氾濫
謝國忠
2010年二季度,中國GDP超過日本。國際媒體相當關注這一個里程碑事件。相反,國內媒體並沒有過多報導。中國現在的輿論焦點是自然災害、環境惡化和房產泡沫,而非GDP數字上的變化。另外,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5倍,即使GDP相同,中國的人均收入仍比日本的十分之一還要少。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候。
儘管如此,回頭看看中國走過的路,同時好好分析中國未來的風險,研究一下如果中國能夠克服目前的困難,今後十年中國還能走多遠,當有裨益。
中國的競爭優勢
多年保持增長足以產生巨大的效力。由於其體量,中國經濟的奇蹟被放大。 20年前,中國和印度GDP價值大體相當。 2010年,中國的GDP大約是印度的4倍。毫無疑問,比起印度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很多方面做得更好。否則,中國的經濟不會比其他經濟體大得多。
過去30年,中國的政策核心是“改革開放”。毫無疑問,這是促使中國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30年前中國的出口額幾乎可忽略不計,如今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僅在前十年,中國的出口額就上升了5倍。成為“世界工廠”,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沒有出口的成功,中國經濟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入世”對於中國的出口成功來說是關鍵的影響因素。很多跨國公司開始放心地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生產大宗產品。中國的國內市場也逐步擴大,這也給跨國公司另一個理由將其產能保留在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經濟總量龐大,國內銷售旺盛,出口強勁,同時生產成本低廉。
中國的生產成本不再是世界最低了。孟加拉的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四分之一。 1997年前,印尼的勞動力成本是中國的2倍。而現在,印尼的勞動力成本和中國一樣低,而且漲幅更低。有些產業不要求供應鏈臨近生產基地,它們可能將遷出中國。例如,製鞋業和成衣業可能會將生產中心轉移到其他國家。但是,大部分其他產業仍將留在中國。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第二大競爭優勢。由於中國政府能夠動用各種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異常強大。
中國的高速公路系統的發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公路四通八達,可以提供經濟效益。這得益於所謂的“網絡效應”。在過去十幾年之內,中國建成了6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另有3萬公里公路在建。高速公路系統加速人口流動,將農村與小城市融入國民經濟發展,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建設港口和工業園區使得OEM(原始設備生產商)落戶中國。它們連同高速公路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遇到的瓶頸是,無法快速修建基礎設施。資金也有限製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徵用土地和政府執行力是最重要的障礙。
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也較早普及互聯網,這是現代經濟最新的、必需的基礎設施。上世紀90年代,中國決定發展互聯網,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並從中收益奠定了基礎。很難想像,沒有互聯網,中國的發展現狀是什麼。如果中國沒有發展互聯網,其經濟規模只能有今天的一半。
第三,中國擁有大量勞動力,這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近五年間,勞動生產率每年增長近10%,總計全要素生產力每年遞增超過4%。儘管如此,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名義工資實際上十幾年沒有任何變化。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強,意味著其產品對西方消費者來說越來越便宜,跨國公司的盈利增加,中國政府稅收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越多的跨國公司來到中國生產,中國當地政府就會越多地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吸引跨國公司。
中國工人的工資正在從低水平上漲。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競爭力式微。正如我前文提到的,製鞋業和成衣業將會遷移。其他產業不會輕易轉移。製造商會將成本增加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他們需要把原來降的價再漲回來。而且,跨國公司可能必須接受更低的利潤空間。中國出口的消費類產品的零售價是出廠價的3倍-4倍,足以吸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漲。
中國的快速發展恰巧趕上美元疲軟。 2002年,美元指數達到峰值,後來下滑了三分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國家高速發展,但當時美元也疲軟。 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後,美元從此一蹶不振。上世紀90年代,銀行業危機又使美元遭受重創。 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滅引髮美元貶值,減緩資本流入美國。前不久的金融危機使得美元持續低迷。
美元疲軟,而中國繁榮,僅僅是巧合嗎?美元低迷是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繁榮的原因之一還是主要原因呢?還是中國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繁榮反過來導緻美元疲軟呢?
實際上,第三種情況更加可能。美國的經濟問題緣於美國競爭力下降,或者是對這個問題應對有誤。目前銀行業出現危機,應歸咎於在美國失去競爭力期間,格林斯潘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維持美國人的生活標準。結果,產生了一系列金融泡沫,進而不斷吸收資本,因此,美國國際收支赤字不斷加大。這是美國競爭力下降的明顯跡象。目前的金融危機反映出,這種泡沫政策按理該結束了。
中國的工業化是美元疲軟的一個原因,但總的來說,全球化影響更為重要。特別是信息技術產業和互聯網蓬勃發展,跨國公司可將生產轉移到成本最低之處。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跨國公司的轉移更容易、更快捷。然而,信息技術也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對於跨國公司來說越來越沒有區別,不可避免地導緻美元疲軟。
美元疲軟是由於全球化和技術造成的,它還有一個副產品,即促使流動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這會給後者帶來難題。
問題不會因成長而消失
新興經濟體高增長期過後,一般都會出現危機。人們總是將危機歸咎於增長緩慢。實際上,罪魁禍首不是它。高速發展期間不斷累積的問題導致發展緩慢,同樣誘發危機。高速增長掩蓋了問題。因此,決策者們傾向於盡可能延長高速增長期,希望通過增長解決問題。
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很多人提出的對策,都與其他經濟體在高速增長期間的情況差不多。歷史告訴我們,問題不會因為成長而消失。增長持續的時間越長,問題就越難解決。希望通過增長來消除問題,必將導致貨幣氾濫。短期看來,美元疲軟將加劇貨幣過量,因為限制增發鈔票的外部壓力較弱。這樣會導致泡沫。資產升值成為利潤來源,從而進一步鼓勵投資。經濟崩潰在所難免。
2002年中到2010年中,中國的貨幣供應翻了兩番,年增長19%。如果將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之外的擴張,以及地下金融活動計算在內,實際上, “貨幣供應”年增長率為22%。同時,名義GDP的年增長率為18.5%。如果比較官方GDP數據和貨幣數據,好像無需擔憂,因為兩者基本一致。問題是:一、名義GDP確實因為房產而膨脹,而現在房產市場出現泡沫,因此,貨幣快速增加可能也是泡沫;二、實際貨幣增長率可能更高。
2002年至2010年,中國的電力消耗每年增加13%。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實際GDP增長快於電力消耗。電力消耗的增速和GDP增速之比,可作為一個彈性係數。上世紀90年代,彈性係數為0.8。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期間,重工業發展領先,經濟發展更加依賴電力,因此,彈性係數將會加大。我估計,彈性係數不會超過1.0。因此,有理由猜測,過去八年中,中國的實際GDP每年遞增13%。 GDP平減指數高達4.5%。
目前,通脹主要發生在地產和大宗商品市場。自2002年來,地價上漲了10倍,部分熱點海濱城市上漲了30倍,一些投機地區的地價上漲了100多倍。例如,在浙江的大部分農村,地價達到了每畝1000萬元,是十年前的100倍。即使土地被納入城市規劃,這樣的地價無論如何也不正常。這個地價幾乎是英國城市地價的10 倍。在所有的發達經濟體中,英國的城市地價最高。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地價是現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儘管中國的平均工資僅有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
利潤驅動投資,投資增加就業,就業提升消費。如果利潤來源於資產升值,卻不可持續,將會導致危機。長期繁榮經常孕育大規模泡沫。因為人們不再關注危機,而過量地要求風險資產。這就會產生資產泡沫,使得繁榮超過正常的周期時間。週期拖得越長,泡沫破滅之後調整的難度越大。
可能中國一半的銀行貸款都發放給了與房產相關的行業,或是抵押土地的地方政府。儘管目前的繁榮推動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必須牢記在這個週期中的過度做法,還有盡快調整的必要性。將銀行業暴露在基於土地升值的不可持續的經濟活動中,最能揭示出其脆弱的方面。中國應當主動實施必要的經濟調整。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數噸假黃金進口到阿聯酋
http://www.emirates247.com/markets/gold/tons-of-gold-imports-turn-to-dust-on-arrival-2010-08-15-1.279082
數噸由商人和投資者進口到阿聯酋的黃金,經仔細檢查被證明是假的,造成數百萬迪拉姆的損失。
阿聯酋國金董事總經理,穆罕默德Shakarchi “我們已經檢查許多來自非洲國家,特別是加納,發現沒有一盎司的真黃金
2010年8月16日
阿聯酋 24 / 7的文章:
“這些交易者支付了數百萬迪拉姆進口了黃色的其他金屬,。”
...迪拜海關消息來源證實假黃金進口,但沒有詳細回答。穆罕默德說,至少有5噸假冒黃金在迪拜海關。
一噸黃金耗資約 4000萬美元。商人估計,當地貿易商損失最小達2億美元。
他說,許多客戶和迪拜海關已要求我們驗證黃金的純度。 “的假金問題已影響到許多人。一些交易商了心臟病發,經過我們的檢查人員說,數以噸計來自非洲的黃金被證明是假的,“穆罕默德說。
最近媒體報導認為,埃塞俄比亞中央銀行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黃金被證明是假的。這條黃金原來是鍍金鋼筋。
數噸由商人和投資者進口到阿聯酋的黃金,經仔細檢查被證明是假的,造成數百萬迪拉姆的損失。
阿聯酋國金董事總經理,穆罕默德Shakarchi “我們已經檢查許多來自非洲國家,特別是加納,發現沒有一盎司的真黃金
2010年8月16日
阿聯酋 24 / 7的文章:
“這些交易者支付了數百萬迪拉姆進口了黃色的其他金屬,。”
...迪拜海關消息來源證實假黃金進口,但沒有詳細回答。穆罕默德說,至少有5噸假冒黃金在迪拜海關。
一噸黃金耗資約 4000萬美元。商人估計,當地貿易商損失最小達2億美元。
他說,許多客戶和迪拜海關已要求我們驗證黃金的純度。 “的假金問題已影響到許多人。一些交易商了心臟病發,經過我們的檢查人員說,數以噸計來自非洲的黃金被證明是假的,“穆罕默德說。
最近媒體報導認為,埃塞俄比亞中央銀行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黃金被證明是假的。這條黃金原來是鍍金鋼筋。
2010年8月27日
就是要發動一場戰爭
美國當前的致命困局與破局企圖
作者:王達水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5
自2008自年夏季美國因華爾街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後,美國至今依然沒有走出危機低谷,其致命困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失業率在10%左右徘徊,特別是“99週人”繼續增加。二是地方政府財政窘迫,七成州財政持續惡化並危機重重。三製造業依然沒有回暖的氣色,尤其是民生工業的空心化,讓美國對別國的依賴更加明顯,何況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支撐國家購買力。
“99週人”,是指美國失業者有資格享受99週的失業救濟。政府的補貼幫助失業者勉強維持正常的生活,讓他們有地方住,有錢支付電話帳單,桌上有食物,車裡有汽油。但是,一旦過完99週,失業救濟就沒有了。對許多人來說,99週過完的那一刻就代表著赤貧。目前美國有超過100萬名“99週人”,而這個數字還在增多。大多數“99週人”不是逃避工作的人,比較典型的代表是“安·斯特勞斯”:58歲,在公共關係領域有35年的從業經歷,儘管目前她每天都在找工作,但自從2008年6月以來就一直失業,它和丈夫現在是靠信用卡生活,眼看著債務越來越多,就彷佛直視著無底的深淵,她說:“找工作是我有生以來幹得最努力的一份活。”(信息來自《參考消息》 2010-08-16 第6版)
美國在持續的困局折磨下,軍事開支依然龐大。比如,一是繼續增兵阿富汗,二是與他國頻繁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三是國防部長近期已不得不准備讓50名將軍“下崗”,以減輕經濟開支。顯然,殘酷的財政和經濟現實,要求五角大樓必須花好每一分錢。
美國龐大的軍費開銷,在國內金融經濟依然處於低谷之際,目前依然沒有獲得一個現成的“出資人”來埋單,因此,困局更加頻添艱難險阻。隨之而來,美國總是想及時找到一個突破口,進而化解當前金融經濟致命困局。
因此,人們就不難從美韓近期連續不斷的軍事演習看到美國的企圖:就是要發動一場戰爭,特別是一場比較大型的能夠掠奪他國巨大財富的戰爭,來為美國越陷越深的困局解圍。
美國在軍事包圍中國的同時,最近已在中國家門口頻繁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被激怒的中國隨之進行了幾場“亮劍”式的軍事演習,並且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儘管如此,人們不難看出中國依然保持著對抗的分寸把握與運籌的冷靜心態。
美國一方面通過軍事演習企圖進一步激怒中國,另一方面,正在通過各種媒體和網絡信息叫陣中國。其中,一是通過一些居心叵測者,廣為散佈激化言論,比如其典型言論之一是:“中國,誰打我,我罵誰。俄羅斯,誰罵我,我打誰。美國,想打誰就打誰。”二是慫恿一些著名評論家撰文推波助瀾:“中國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不僅沒有在世界上履行大國的責任與義務,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通過“考試”來證明是一個大國,儘管國民生產總值已是世界第二。”
美國的目的很顯然,在激怒中國之際,讓中國先出手,然後獲得理由而反擊之。因此,當媒體和網絡上激怒中國的輿論和言論正在加強之際,人們需要以冷靜的觀點來看待、分析、評判。
毫無疑問,美國當前的致命困局在於經濟復甦乏力,10%左右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是“99週人”的持續遞增,為美國的國內動盪埋下隱患。可見,美國正在以尋找或企圖發動戰爭為突破口,妄想在掠奪別人財富的同時,又拉動其龐大的軍火與裝備工業,進而實現解除金融經濟危機的根本目的。
因此,看清美國的致命困局與破局企圖,中國不僅要從軍力與輿論上堅決抵制其囂張的軍事演習,更要從經濟上持續自強不息,並且始終保持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隨之而來,就是對狗急跳牆的美國最有效的抗衡與打擊。同時,我們始終要讓美國清楚地知道,中國是一個敢於抵禦任何入侵之敵的國家,是一個正在強大的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我們不畏懼任何挑戰。
對目前中國的軍事國防來說,航空母艦那就是海上的一個活巴子,美國航空母艦稱霸世界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世人都已看出,現在的問題顯然不是導彈打航空母艦的問題,而是是否在必要的時候,一舉將美國正在服役的11艘航空母艦全部打沉的問題。因此,請美國的海上軍事演習點到為止為好,遊戲該結束了,還是回家把自己的後院管理好才是真正的出路。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於中國衡陽
作者:王達水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5
自2008自年夏季美國因華爾街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後,美國至今依然沒有走出危機低谷,其致命困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失業率在10%左右徘徊,特別是“99週人”繼續增加。二是地方政府財政窘迫,七成州財政持續惡化並危機重重。三製造業依然沒有回暖的氣色,尤其是民生工業的空心化,讓美國對別國的依賴更加明顯,何況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支撐國家購買力。
“99週人”,是指美國失業者有資格享受99週的失業救濟。政府的補貼幫助失業者勉強維持正常的生活,讓他們有地方住,有錢支付電話帳單,桌上有食物,車裡有汽油。但是,一旦過完99週,失業救濟就沒有了。對許多人來說,99週過完的那一刻就代表著赤貧。目前美國有超過100萬名“99週人”,而這個數字還在增多。大多數“99週人”不是逃避工作的人,比較典型的代表是“安·斯特勞斯”:58歲,在公共關係領域有35年的從業經歷,儘管目前她每天都在找工作,但自從2008年6月以來就一直失業,它和丈夫現在是靠信用卡生活,眼看著債務越來越多,就彷佛直視著無底的深淵,她說:“找工作是我有生以來幹得最努力的一份活。”(信息來自《參考消息》 2010-08-16 第6版)
美國在持續的困局折磨下,軍事開支依然龐大。比如,一是繼續增兵阿富汗,二是與他國頻繁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三是國防部長近期已不得不准備讓50名將軍“下崗”,以減輕經濟開支。顯然,殘酷的財政和經濟現實,要求五角大樓必須花好每一分錢。
美國龐大的軍費開銷,在國內金融經濟依然處於低谷之際,目前依然沒有獲得一個現成的“出資人”來埋單,因此,困局更加頻添艱難險阻。隨之而來,美國總是想及時找到一個突破口,進而化解當前金融經濟致命困局。
因此,人們就不難從美韓近期連續不斷的軍事演習看到美國的企圖:就是要發動一場戰爭,特別是一場比較大型的能夠掠奪他國巨大財富的戰爭,來為美國越陷越深的困局解圍。
美國在軍事包圍中國的同時,最近已在中國家門口頻繁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被激怒的中國隨之進行了幾場“亮劍”式的軍事演習,並且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儘管如此,人們不難看出中國依然保持著對抗的分寸把握與運籌的冷靜心態。
美國一方面通過軍事演習企圖進一步激怒中國,另一方面,正在通過各種媒體和網絡信息叫陣中國。其中,一是通過一些居心叵測者,廣為散佈激化言論,比如其典型言論之一是:“中國,誰打我,我罵誰。俄羅斯,誰罵我,我打誰。美國,想打誰就打誰。”二是慫恿一些著名評論家撰文推波助瀾:“中國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不僅沒有在世界上履行大國的責任與義務,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通過“考試”來證明是一個大國,儘管國民生產總值已是世界第二。”
美國的目的很顯然,在激怒中國之際,讓中國先出手,然後獲得理由而反擊之。因此,當媒體和網絡上激怒中國的輿論和言論正在加強之際,人們需要以冷靜的觀點來看待、分析、評判。
毫無疑問,美國當前的致命困局在於經濟復甦乏力,10%左右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是“99週人”的持續遞增,為美國的國內動盪埋下隱患。可見,美國正在以尋找或企圖發動戰爭為突破口,妄想在掠奪別人財富的同時,又拉動其龐大的軍火與裝備工業,進而實現解除金融經濟危機的根本目的。
因此,看清美國的致命困局與破局企圖,中國不僅要從軍力與輿論上堅決抵制其囂張的軍事演習,更要從經濟上持續自強不息,並且始終保持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隨之而來,就是對狗急跳牆的美國最有效的抗衡與打擊。同時,我們始終要讓美國清楚地知道,中國是一個敢於抵禦任何入侵之敵的國家,是一個正在強大的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我們不畏懼任何挑戰。
對目前中國的軍事國防來說,航空母艦那就是海上的一個活巴子,美國航空母艦稱霸世界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世人都已看出,現在的問題顯然不是導彈打航空母艦的問題,而是是否在必要的時候,一舉將美國正在服役的11艘航空母艦全部打沉的問題。因此,請美國的海上軍事演習點到為止為好,遊戲該結束了,還是回家把自己的後院管理好才是真正的出路。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於中國衡陽
“帝國的墳場”
“窮兵黷武”的美國自取滅亡
作者:弗朗西斯•肖爾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6
美刊文章:“窮兵黷武”的美國自取滅亡
弗朗西斯•肖爾
阿富汗常常被人說成“帝國的墳場”,這種說法困擾著美國在這個腹背受敵國家裡日益鋌而走險的軍事行動。不過,在阿富汗以及盛產能源的里海地區之外,美國的帝國事業越來越多地服務於五角大樓的窮兵黷武。帝國的過度擴張已經蛻變為帝國的過度殺戮。
蘇聯覆滅後美國所面對的特殊歷史狀況造就出一個不受制衡的超級強國,它尤其依賴於五角大樓的觸角。更多地依靠軍事來彌補在其他領域式微的霸權,以及應對減少的資源和上升的抵抗的衝動,導緻美國直接干預的次數創下新紀錄。另一方面,兩次最大規模的干預——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凸顯了華盛頓無力實現其全部的帝國目標。
實際上,出於對未能取得的地緣戰略成果的沮喪,美國轉向了軍事帝國式的過度殺戮。
首先看一下近來圍繞駐阿富汗美軍和北約部隊司令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被撤換而引起的騷動。奧巴馬總統和參議院不是重新評估導致14萬名士兵以巨額軍費開支為代價駐紮在阿富汗的增兵戰略,反而念念不忘“打贏”戰爭,哪怕這意味著更為血腥的交戰法則也在所不惜。
除了表面上戲劇性地重新安排軍事指揮官在五角大樓重大的中亞行動中的座次之外,隱藏在幕後的是更為陰險的帝國過度殺戮的升級。奧巴馬政府把特種部隊的任務從60個國家擴大到75個國家,並准許這些部隊“更快地變得囂張起來”。
國防部長蓋茨還在下令五角大樓確定削減浪費和多餘的開支,以便“確保為作戰行動提供開支的賬戶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之外每年有3%的實際增長率”。換句話說,在特種作戰為最終的大規模軍事交戰播下種子的情況下,五角大樓必須籌劃持久的戰爭。這種“長期戰爭”學說在華盛頓擁有兩黨支持。
儘管美國依然在軍火出口方面獨占鰲頭,佔有武器市場份額的70%之多,但它還在繼續無視國際公約,例如集束炸彈公約。為了貫徹其前沿部署能力,五角大樓依據所謂的“基地帝國”學說在全球各地駐防。這種地面駐軍——德國和沖繩等地的大型永久性基地、中亞各地的小型基地以及哥倫比亞的7處新基地——由海上艦隊加以支援,這一點在波斯灣和印度洋尤其明顯。
這樣的霸權不僅受到對手的抨擊,而且也受到那些不再認同美國經濟和意識形態模式的人的指責,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
軍事帝國主義作為控制與毀滅之源符合心理學家兼歷史學家羅伯特•利夫頓所謂的“超級大國綜合徵”。就美國而言,對於自己“歷史的主人身份”的堅持產生出擁有“無窮力量和控制力”的幻覺,這樣的幻覺雖然光彩奪目,但也會自我毀滅。
難以想像依靠窮兵黷武的美國帝國的持續性。事實上,可以找到大量有關垂死帝國的證據。從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伊拉克發動的轟炸行動,到布什和奧巴馬政府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豢養的殺人小組,到對巴基斯坦的無人飛機襲擊,美國的政治精英們似乎執著於C•賴特•米爾斯所謂的“想入非非的現實主義”。這樣的政策只能導致對美國霸權更強烈的抵抗。
(《環球視野》2010年8月26日第305期,摘自2010年7月27日美國《外交政策聚焦》)
作者:弗朗西斯•肖爾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6
美刊文章:“窮兵黷武”的美國自取滅亡
弗朗西斯•肖爾
阿富汗常常被人說成“帝國的墳場”,這種說法困擾著美國在這個腹背受敵國家裡日益鋌而走險的軍事行動。不過,在阿富汗以及盛產能源的里海地區之外,美國的帝國事業越來越多地服務於五角大樓的窮兵黷武。帝國的過度擴張已經蛻變為帝國的過度殺戮。
蘇聯覆滅後美國所面對的特殊歷史狀況造就出一個不受制衡的超級強國,它尤其依賴於五角大樓的觸角。更多地依靠軍事來彌補在其他領域式微的霸權,以及應對減少的資源和上升的抵抗的衝動,導緻美國直接干預的次數創下新紀錄。另一方面,兩次最大規模的干預——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凸顯了華盛頓無力實現其全部的帝國目標。
實際上,出於對未能取得的地緣戰略成果的沮喪,美國轉向了軍事帝國式的過度殺戮。
首先看一下近來圍繞駐阿富汗美軍和北約部隊司令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被撤換而引起的騷動。奧巴馬總統和參議院不是重新評估導致14萬名士兵以巨額軍費開支為代價駐紮在阿富汗的增兵戰略,反而念念不忘“打贏”戰爭,哪怕這意味著更為血腥的交戰法則也在所不惜。
除了表面上戲劇性地重新安排軍事指揮官在五角大樓重大的中亞行動中的座次之外,隱藏在幕後的是更為陰險的帝國過度殺戮的升級。奧巴馬政府把特種部隊的任務從60個國家擴大到75個國家,並准許這些部隊“更快地變得囂張起來”。
國防部長蓋茨還在下令五角大樓確定削減浪費和多餘的開支,以便“確保為作戰行動提供開支的賬戶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之外每年有3%的實際增長率”。換句話說,在特種作戰為最終的大規模軍事交戰播下種子的情況下,五角大樓必須籌劃持久的戰爭。這種“長期戰爭”學說在華盛頓擁有兩黨支持。
儘管美國依然在軍火出口方面獨占鰲頭,佔有武器市場份額的70%之多,但它還在繼續無視國際公約,例如集束炸彈公約。為了貫徹其前沿部署能力,五角大樓依據所謂的“基地帝國”學說在全球各地駐防。這種地面駐軍——德國和沖繩等地的大型永久性基地、中亞各地的小型基地以及哥倫比亞的7處新基地——由海上艦隊加以支援,這一點在波斯灣和印度洋尤其明顯。
這樣的霸權不僅受到對手的抨擊,而且也受到那些不再認同美國經濟和意識形態模式的人的指責,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
軍事帝國主義作為控制與毀滅之源符合心理學家兼歷史學家羅伯特•利夫頓所謂的“超級大國綜合徵”。就美國而言,對於自己“歷史的主人身份”的堅持產生出擁有“無窮力量和控制力”的幻覺,這樣的幻覺雖然光彩奪目,但也會自我毀滅。
難以想像依靠窮兵黷武的美國帝國的持續性。事實上,可以找到大量有關垂死帝國的證據。從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伊拉克發動的轟炸行動,到布什和奧巴馬政府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豢養的殺人小組,到對巴基斯坦的無人飛機襲擊,美國的政治精英們似乎執著於C•賴特•米爾斯所謂的“想入非非的現實主義”。這樣的政策只能導致對美國霸權更強烈的抵抗。
(《環球視野》2010年8月26日第305期,摘自2010年7月27日美國《外交政策聚焦》)
美國侵略伊拉克7年
請看美國侵略伊拉克7年後留下的“傑作”
作者:伊拉克和平行動同盟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7
原題:崩潰的伊拉克--7年戰爭的遺產
我們用以下評價來紀念美軍8月31日從伊拉克的部分撤軍:
美國對伊拉克的佔領仍在繼續,美軍減少在伊拉克的駐軍充其量只能稱作是一個換了名的佔領。雖然美軍在伊拉克的數量將會從最多時的16萬5千人獲得減少,但仍將有5萬部隊留在伊拉克,還有7萬5千名承包商人,五個巨大的“持久基地”和一個梵蒂岡城大小的大使館。
美軍推翻殘暴的薩達姆獨裁統治並沒有使伊拉克人生活好轉--而是剛好相反。其結果是:電力、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遭到進一步的破壞,而且一直持續到今天。美國在伊拉克投下的炸彈比在二戰中所投炸彈的總和還要多,因而摧毀了伊拉克的電力、供水和排污系統。伊拉克的衛生保健和高等教育系統在整個地區曾是最好的,如今已元氣大傷。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所引發的除了肆虐伊拉克的種族對抗,暴力活動已使超過100萬的伊拉克人死亡,400萬人流離失所。我們已經嚴重傷害了數百萬伊拉克人,給他們和他們的國家創造了終生的痛苦和經濟困難。
因戰爭和醫療體系的破壞,伊拉克人的平均壽命從1996年的71歲下降到了2007年的67歲。美國貧化鈾和白磷彈等武器的使用,使伊拉克人遭受了嚴重的傷亡,例如,目前,費盧杰的癌症發病率比日本的廣島更糟。
美國入侵伊拉克所造成的大多數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已遭遺棄。在近400萬的難民中,許多人現在生活在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和世界各地,生活條件日益惡劣。由於是無證難民,大部分人不被容許工作,被迫接受報酬極低的非法工作(每天3美元),或依賴聯合國和慈善機構的救濟求得生存。聯合國難民署的記錄顯示,伊拉克婦女賣淫人數劇增。
伊拉克依然沒有一個運作良好的政府。 3月7日的選舉已過去很多個月,政治上依然真空,暴力活動造成每月大約300個平民喪失。沒有有效的民主,在不久的將來也看不到有什麼民主的跡象會出現。
伊拉克的失業率高達25-50%,疾病猖獗、精神病流行、貧民窟雜生,無辜平民遭殺害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國帶給伊拉克是多麼巨大的破壞呀!
編譯:james0619 2010年8月26日
作者:伊拉克和平行動同盟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7
原題:崩潰的伊拉克--7年戰爭的遺產
我們用以下評價來紀念美軍8月31日從伊拉克的部分撤軍:
美國對伊拉克的佔領仍在繼續,美軍減少在伊拉克的駐軍充其量只能稱作是一個換了名的佔領。雖然美軍在伊拉克的數量將會從最多時的16萬5千人獲得減少,但仍將有5萬部隊留在伊拉克,還有7萬5千名承包商人,五個巨大的“持久基地”和一個梵蒂岡城大小的大使館。
美軍推翻殘暴的薩達姆獨裁統治並沒有使伊拉克人生活好轉--而是剛好相反。其結果是:電力、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遭到進一步的破壞,而且一直持續到今天。美國在伊拉克投下的炸彈比在二戰中所投炸彈的總和還要多,因而摧毀了伊拉克的電力、供水和排污系統。伊拉克的衛生保健和高等教育系統在整個地區曾是最好的,如今已元氣大傷。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所引發的除了肆虐伊拉克的種族對抗,暴力活動已使超過100萬的伊拉克人死亡,400萬人流離失所。我們已經嚴重傷害了數百萬伊拉克人,給他們和他們的國家創造了終生的痛苦和經濟困難。
因戰爭和醫療體系的破壞,伊拉克人的平均壽命從1996年的71歲下降到了2007年的67歲。美國貧化鈾和白磷彈等武器的使用,使伊拉克人遭受了嚴重的傷亡,例如,目前,費盧杰的癌症發病率比日本的廣島更糟。
美國入侵伊拉克所造成的大多數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已遭遺棄。在近400萬的難民中,許多人現在生活在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和世界各地,生活條件日益惡劣。由於是無證難民,大部分人不被容許工作,被迫接受報酬極低的非法工作(每天3美元),或依賴聯合國和慈善機構的救濟求得生存。聯合國難民署的記錄顯示,伊拉克婦女賣淫人數劇增。
伊拉克依然沒有一個運作良好的政府。 3月7日的選舉已過去很多個月,政治上依然真空,暴力活動造成每月大約300個平民喪失。沒有有效的民主,在不久的將來也看不到有什麼民主的跡象會出現。
伊拉克的失業率高達25-50%,疾病猖獗、精神病流行、貧民窟雜生,無辜平民遭殺害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國帶給伊拉克是多麼巨大的破壞呀!
編譯:james0619 2010年8月26日
西方國家殖民統治
劉仰:我們至今還在替西方殖民者“擦屁股”
作者:劉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6
我們至今還在替西方殖民者“擦屁股”
劉 仰
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眾多尚未引爆的“火藥桶”。索馬里衝突、盧旺達大屠殺、印巴衝突、中東沖突等,受害國每年要付出不計其數的生命代價,為他們的歷史暴行買單。中國東北的朝鮮半島、西南邊的麥克馬洪防線,南部的台灣海峽等,都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歷史後遺症,我們至今還在替他們“擦屁股”。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強國紛紛改變了他們的殖民地政策,從亞非拉各地相繼撤走。如今,人們對世界的表面觀感是,西方各國大多和平繁榮,而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經常紛爭不斷。這種現象使很多人認為,西方先進文明,其他地方落後混亂,甚至老是成為動亂的發源地。然而,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危機或悲劇爆發的地方的導火索或火藥桶,幾乎都是當年西方埋下的禍根。西方大國當年在全世界使用武力瘋狂地掠奪,他們一扭屁股走了之後,給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有些後遺症幾乎無法解決,有些會因為西方繼續推波助瀾而日益加劇。
先說歐洲。英國與愛爾蘭的緊張關係,長期以來都是英國的大麻煩。愛爾蘭共和軍甚至被英國稱為“恐怖組織”。
宗教衝突和種族歧視是造成這種緊張關係的根源。英國信仰新教,愛爾蘭信仰天主教。歐洲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和天主教之間多次爆發殘酷的戰爭,英國和愛爾蘭便是這個衝突的縮影。這個衝突加劇還有其他的原因:一是英國人對於愛爾蘭人的種族歧視,二是英國占領了愛爾蘭的部分領土。英國人被迫讓愛爾蘭獨立後,北愛爾蘭還在英國的版圖中。這個衝突未來會不會得到解決,關鍵在於英國是否會改變自己的傲慢。
西班牙巴斯克分離組織(簡稱“埃塔”),是歐洲主要的“恐怖組織”之一。這同樣是歐洲人自己種下的禍根。位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的巴斯克人,總人口200多萬,他們有自己的語言,長期生活在山區,連當年羅馬帝國都未能將其征服。按照“民族自決”原則,巴斯克人完全有理由要求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但是,西班牙和法國怎麼會允許它獨立呢?因此,引發了長期殘酷的衝突。雖然近幾年巴斯克分離組織的頭目紛紛被捕,但是,能否徹底消除動盪局面依然是一個問號。
非洲地區以前比較惹眼的動亂地是南非。南非的問題完全是西方種族主義造成的惡果。直到曼德拉當選總統,動亂才在表面上得到緩解。但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南非依然是社會治安最差的地區之一。
近幾年爆發的索馬里衝突,也是西方製造的惡果。索馬里大多數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西方人到來後,將基督教帶到當地。但信奉基督教的人口始終是少數。西方人離開後,扶植了一個基督教政府,這個政府在索馬里缺乏威信,伊斯蘭教統治著大片地區(制定稅收,組建軍隊)。西方國家不願按民主方式建立符合民意的索馬里政權,支持偏居一隅的親西方的基督教政府,由此,雙方衝突不斷。
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盧旺達大屠殺,同樣是西方人製造的。盧旺達曾經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以前這裡生活著不同的非洲部落,分分合合很正常。 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統治者在盧旺達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極為荒唐地把盧旺達人強行分成兩個民族,擁有10頭奶牛以上的稱為“圖西族”,這些人構成一個高等、文明、有著北方血緣的“含米特”(高加索白種人的後裔)貴族;而那些擁有10頭奶牛以下的人被定為“胡圖族”,他們被認為是低等、原始的人種。比利時人當時甚至用頭蓋骨的尺寸具體證明了這兩個種族的優劣。不幸的是,很多盧旺達人也相信了這種荒唐的理論。
比利時統治期間,一段時期內利用佔人口14%的圖西族統治胡圖族,一段時期內又利用佔人口85%的胡圖族制約圖西族,挑撥離間,自己坐收漁利。比利時人走了之後,兩個民族很快發生激烈的衝突。按照聯合國規定,維和部隊不能由原宗主國派駐,但是,由於當時西方大國都在關注科索沃,沒人理會小小的盧旺達,於是,違背原則地讓比利時派出一支維和部隊。該部隊立即成為當地武裝勢力發洩仇恨的目標。幾名士兵被殺之後,比利時軍人只好蜷縮在軍營裡自保。盧旺達種族衝突徹底失控,3個月內,僅有800萬人口的國家,100萬人被殺害,200萬人淪落為難民。
亞洲地區也有幾個火藥桶。
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是全世界第一個採取人體炸彈自殺襲擊的組織。他們製造了多起震驚世界的暗殺行為,例如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泰米爾組織長期針對斯里蘭卡政府的武裝對抗行為,實際上也是英國殖民者種下的禍根。斯里蘭卡主要人口是信奉佛教的僧伽羅人,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主要居住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的印度南部。以前,少量泰米爾人來到斯里蘭卡,集中居住在斯里蘭卡的北部。英國人統治期間,為了發展種植園經濟,從印度南部招募了上百萬泰米爾勞工,從而改變了斯里蘭卡的人口結構。雖然泰米爾人在斯里蘭卡依然是少數民族,但英國統治者給予泰米爾人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教育機會,使其在政府機關、自由職業和大學中的比例超過了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而且,集中在種植園就業的泰米爾人形成一個近乎獨立的王國。致命的是,斯里蘭卡除了種植園經濟,幾乎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人口眾多的本地民族僧伽羅人普遍處於貧困之中。英國人一手製造了斯里蘭卡的種族對立。英國人離開後,斯里蘭卡政權落入人口占多數的僧伽羅人手中,僧伽羅人的政權制定了一系列不利於泰米爾人的政策和法律,衝突由此越演越烈。有意思的是,泰米爾猛虎組織誕生於倫敦。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同樣是英國人的傑作。英國統治印度時期,以甘地為首的國大黨要求印度獨立,提出不同民族和宗教同處一個國家,得到全社會的積極響應。為了削弱國大黨日益強大的影響,英國人挑唆真納成立了穆斯林聯盟,由此造成國大黨的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人進攻印度,英國要求國大黨協助盟軍與日本人作戰,國大黨則提出首先讓印度獨立的條件,傲慢的英國人當然不能同意。
戰爭結束後,英國末任總督蒙巴頓被限令在截止日期前解決印度問題。蒙巴頓開始企圖折中,既不分裂,也不統一,搞成一個中央、地方分權的聯邦。支持英軍抗日的穆斯林聯盟拒不同意,為了還人情,同時為了按時完成任務,蒙巴頓最終同意分治。穆斯林為什麼會如此堅決地要求分治呢?因為殖民統治者英國人沒有一碗水端平,他們按照殖民者的習慣做法,總是在殖民地挑撥離間,分而治之,造成穆斯林地位低下,普遍貧困,與印度教人群相比,雖然同樣都是被奴役,但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更多。如果英國人早一點讓印度獨立,憑著甘地崇高的威望,印度也許不至於分裂,至少不會造成巨大的仇恨。
劃定分治區域或者說國界,造成巨大的災難。分財產,分武器,對立情緒日益嚴重,50~100萬人在衝突中死亡,約1500萬民眾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一個印度教激進青年槍殺了呼籲統一的甘地。
錫克教既不屬於印度教,也不屬於伊斯蘭教,便要求獨立,但沒有被接受,從此埋下衝突的種子。後來,錫克教人暗殺了女總理英吉拉甘地。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期間,印度某些省份由莫臥兒王朝的後裔藩王統治,也稱土邦。土邦對英國宣誓效忠。分治方案確立後,英國規定土邦必須簽訂歸屬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協議,英國人簡單化的做法再次造成巨大的隱患,藩王一個人的意願能否代表土邦區域內所有人的意願?克什米爾藩王開始不願意歸屬任何一方,也要求獨立。經過英國人從中斡旋,最後,克什米爾藩王願意歸屬印度,但是,巴基斯坦不答應,因為那裡的居民80%是穆斯林。於是,克什米爾成為印巴衝突的最前線,至今依然地位未定。
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使英國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而印度、孟加拉以及巴基斯坦的百姓,除了繼續忍受貧困之外,還時時處於英國殖民者留下的仇恨陰影之中。這些難以化解的國仇家恨和民族矛盾,還將長期困擾那裡的人民,阻礙他們的發展。
如今,印巴都擁有了核武器,世界該喜還是憂?當我們看到英國富麗堂皇的王宮,雄偉的教堂,優良的城市設施,誰又會想到,在那些建築的下面,埋藏著多少殖民地百姓的血淚?沒有印巴的苦難,會有英國的今天嗎?如今,有個英國人拍攝了電影《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用印度人的貧窮來賺錢,卻沒有打算實實在在地回報印度。歷史真的就應該被徹底忘記?
當一些中國人強烈嚮往英國製度的時候,是否有想過,中國的“印度”在哪裡?日本人曾經學習英國,想把中國變成日本的“印度”,中國人死也不答應。難道中國要像英國一樣,尋找一個可以被中國奴役的地方?空洞的理論產生不了“英國王冠上的明珠”,華而不實的理論造就不了像英國一樣的富裕。英國不能成為中國的榜樣,中國祇能自己尋找方向。
在亞洲的另一個角落,英國人的不負責任,加上美國人的偏袒,造成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劇烈衝突。巴以沖突實際上是西方為了向猶太人贖罪而慷他人之慨,是用傷害他人的方式,轉嫁歐洲因長期迫害猶太人而造成的社會危機。在我看來,再過100年,衝突都難以消除。
此外,東南亞地區經常發生華人被虐待的事情,原因大致類似於斯里蘭卡和印度的情況。當年,歐洲殖民者為了獲得素質較高的種植園工人,到中國鼓動移民,甚至大量走私人口。華人雖然人數較少,但文化素質較高,殖民者為了自己的統治,經常挑撥離間,拉一派打一派,導致對華人的歧視。在殖民地結束之後,這類歧視長久都無法消除。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幾個影響當今世界的和約,如《凡爾賽和約》、《巴黎和約》、《開羅宣言》、《雅爾塔公約》、《舊金山條約》等等,都是由少數西方大國製定的(蔣介石參加的《開羅宣言》是個例外)。它們在製定這些重要條約時,對待西方國家自然周到一些,對待非西方國家,完全是想當然地簡單化處理,這種無所謂的、不以為然的、輕視的甚至是故意的態度,留給世界各地的是大量災難的根源和長久的危機。西方強國在世界各地為非作歹一番,現在大多回到自己家裡,用搶來的財富,把自己的家裝修得富麗堂皇,卻把一切麻煩留給被他們欺負的人,而且還說那些“落後”的民族素質太差。這樣的強國就算被粉飾成榜樣,也是不能複制的榜樣。
中國與非洲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後,西方國家某些人居然不知羞恥地說,中國正在做著同他們當年一樣的事情。如果西方的這種說法是對的,是不是承認他們當年的做法是錯的?如果西方承認當年錯了,我們又為何要相信他們永遠正確?又為何還要以他們為榜樣?如果西方依然永遠正確,他們又有什麼理由指責中國在非洲像他們當年一樣?更何況,中國在非洲一貫的所作所為,比當年西方人在非洲的行為要高尚得多。
至少在非洲,我們可以說中國反倒是西方的榜樣。
(《環球視野》2010年8月26日第305期,摘自《中國沒有榜樣》)
作者:劉仰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6
我們至今還在替西方殖民者“擦屁股”
劉 仰
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眾多尚未引爆的“火藥桶”。索馬里衝突、盧旺達大屠殺、印巴衝突、中東沖突等,受害國每年要付出不計其數的生命代價,為他們的歷史暴行買單。中國東北的朝鮮半島、西南邊的麥克馬洪防線,南部的台灣海峽等,都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歷史後遺症,我們至今還在替他們“擦屁股”。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強國紛紛改變了他們的殖民地政策,從亞非拉各地相繼撤走。如今,人們對世界的表面觀感是,西方各國大多和平繁榮,而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經常紛爭不斷。這種現象使很多人認為,西方先進文明,其他地方落後混亂,甚至老是成為動亂的發源地。然而,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危機或悲劇爆發的地方的導火索或火藥桶,幾乎都是當年西方埋下的禍根。西方大國當年在全世界使用武力瘋狂地掠奪,他們一扭屁股走了之後,給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有些後遺症幾乎無法解決,有些會因為西方繼續推波助瀾而日益加劇。
先說歐洲。英國與愛爾蘭的緊張關係,長期以來都是英國的大麻煩。愛爾蘭共和軍甚至被英國稱為“恐怖組織”。
宗教衝突和種族歧視是造成這種緊張關係的根源。英國信仰新教,愛爾蘭信仰天主教。歐洲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和天主教之間多次爆發殘酷的戰爭,英國和愛爾蘭便是這個衝突的縮影。這個衝突加劇還有其他的原因:一是英國人對於愛爾蘭人的種族歧視,二是英國占領了愛爾蘭的部分領土。英國人被迫讓愛爾蘭獨立後,北愛爾蘭還在英國的版圖中。這個衝突未來會不會得到解決,關鍵在於英國是否會改變自己的傲慢。
西班牙巴斯克分離組織(簡稱“埃塔”),是歐洲主要的“恐怖組織”之一。這同樣是歐洲人自己種下的禍根。位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的巴斯克人,總人口200多萬,他們有自己的語言,長期生活在山區,連當年羅馬帝國都未能將其征服。按照“民族自決”原則,巴斯克人完全有理由要求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但是,西班牙和法國怎麼會允許它獨立呢?因此,引發了長期殘酷的衝突。雖然近幾年巴斯克分離組織的頭目紛紛被捕,但是,能否徹底消除動盪局面依然是一個問號。
非洲地區以前比較惹眼的動亂地是南非。南非的問題完全是西方種族主義造成的惡果。直到曼德拉當選總統,動亂才在表面上得到緩解。但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南非依然是社會治安最差的地區之一。
近幾年爆發的索馬里衝突,也是西方製造的惡果。索馬里大多數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西方人到來後,將基督教帶到當地。但信奉基督教的人口始終是少數。西方人離開後,扶植了一個基督教政府,這個政府在索馬里缺乏威信,伊斯蘭教統治著大片地區(制定稅收,組建軍隊)。西方國家不願按民主方式建立符合民意的索馬里政權,支持偏居一隅的親西方的基督教政府,由此,雙方衝突不斷。
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盧旺達大屠殺,同樣是西方人製造的。盧旺達曾經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以前這裡生活著不同的非洲部落,分分合合很正常。 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統治者在盧旺達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極為荒唐地把盧旺達人強行分成兩個民族,擁有10頭奶牛以上的稱為“圖西族”,這些人構成一個高等、文明、有著北方血緣的“含米特”(高加索白種人的後裔)貴族;而那些擁有10頭奶牛以下的人被定為“胡圖族”,他們被認為是低等、原始的人種。比利時人當時甚至用頭蓋骨的尺寸具體證明了這兩個種族的優劣。不幸的是,很多盧旺達人也相信了這種荒唐的理論。
比利時統治期間,一段時期內利用佔人口14%的圖西族統治胡圖族,一段時期內又利用佔人口85%的胡圖族制約圖西族,挑撥離間,自己坐收漁利。比利時人走了之後,兩個民族很快發生激烈的衝突。按照聯合國規定,維和部隊不能由原宗主國派駐,但是,由於當時西方大國都在關注科索沃,沒人理會小小的盧旺達,於是,違背原則地讓比利時派出一支維和部隊。該部隊立即成為當地武裝勢力發洩仇恨的目標。幾名士兵被殺之後,比利時軍人只好蜷縮在軍營裡自保。盧旺達種族衝突徹底失控,3個月內,僅有800萬人口的國家,100萬人被殺害,200萬人淪落為難民。
亞洲地區也有幾個火藥桶。
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是全世界第一個採取人體炸彈自殺襲擊的組織。他們製造了多起震驚世界的暗殺行為,例如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泰米爾組織長期針對斯里蘭卡政府的武裝對抗行為,實際上也是英國殖民者種下的禍根。斯里蘭卡主要人口是信奉佛教的僧伽羅人,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主要居住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的印度南部。以前,少量泰米爾人來到斯里蘭卡,集中居住在斯里蘭卡的北部。英國人統治期間,為了發展種植園經濟,從印度南部招募了上百萬泰米爾勞工,從而改變了斯里蘭卡的人口結構。雖然泰米爾人在斯里蘭卡依然是少數民族,但英國統治者給予泰米爾人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教育機會,使其在政府機關、自由職業和大學中的比例超過了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而且,集中在種植園就業的泰米爾人形成一個近乎獨立的王國。致命的是,斯里蘭卡除了種植園經濟,幾乎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人口眾多的本地民族僧伽羅人普遍處於貧困之中。英國人一手製造了斯里蘭卡的種族對立。英國人離開後,斯里蘭卡政權落入人口占多數的僧伽羅人手中,僧伽羅人的政權制定了一系列不利於泰米爾人的政策和法律,衝突由此越演越烈。有意思的是,泰米爾猛虎組織誕生於倫敦。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同樣是英國人的傑作。英國統治印度時期,以甘地為首的國大黨要求印度獨立,提出不同民族和宗教同處一個國家,得到全社會的積極響應。為了削弱國大黨日益強大的影響,英國人挑唆真納成立了穆斯林聯盟,由此造成國大黨的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人進攻印度,英國要求國大黨協助盟軍與日本人作戰,國大黨則提出首先讓印度獨立的條件,傲慢的英國人當然不能同意。
戰爭結束後,英國末任總督蒙巴頓被限令在截止日期前解決印度問題。蒙巴頓開始企圖折中,既不分裂,也不統一,搞成一個中央、地方分權的聯邦。支持英軍抗日的穆斯林聯盟拒不同意,為了還人情,同時為了按時完成任務,蒙巴頓最終同意分治。穆斯林為什麼會如此堅決地要求分治呢?因為殖民統治者英國人沒有一碗水端平,他們按照殖民者的習慣做法,總是在殖民地挑撥離間,分而治之,造成穆斯林地位低下,普遍貧困,與印度教人群相比,雖然同樣都是被奴役,但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更多。如果英國人早一點讓印度獨立,憑著甘地崇高的威望,印度也許不至於分裂,至少不會造成巨大的仇恨。
劃定分治區域或者說國界,造成巨大的災難。分財產,分武器,對立情緒日益嚴重,50~100萬人在衝突中死亡,約1500萬民眾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一個印度教激進青年槍殺了呼籲統一的甘地。
錫克教既不屬於印度教,也不屬於伊斯蘭教,便要求獨立,但沒有被接受,從此埋下衝突的種子。後來,錫克教人暗殺了女總理英吉拉甘地。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期間,印度某些省份由莫臥兒王朝的後裔藩王統治,也稱土邦。土邦對英國宣誓效忠。分治方案確立後,英國規定土邦必須簽訂歸屬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協議,英國人簡單化的做法再次造成巨大的隱患,藩王一個人的意願能否代表土邦區域內所有人的意願?克什米爾藩王開始不願意歸屬任何一方,也要求獨立。經過英國人從中斡旋,最後,克什米爾藩王願意歸屬印度,但是,巴基斯坦不答應,因為那裡的居民80%是穆斯林。於是,克什米爾成為印巴衝突的最前線,至今依然地位未定。
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使英國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而印度、孟加拉以及巴基斯坦的百姓,除了繼續忍受貧困之外,還時時處於英國殖民者留下的仇恨陰影之中。這些難以化解的國仇家恨和民族矛盾,還將長期困擾那裡的人民,阻礙他們的發展。
如今,印巴都擁有了核武器,世界該喜還是憂?當我們看到英國富麗堂皇的王宮,雄偉的教堂,優良的城市設施,誰又會想到,在那些建築的下面,埋藏著多少殖民地百姓的血淚?沒有印巴的苦難,會有英國的今天嗎?如今,有個英國人拍攝了電影《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用印度人的貧窮來賺錢,卻沒有打算實實在在地回報印度。歷史真的就應該被徹底忘記?
當一些中國人強烈嚮往英國製度的時候,是否有想過,中國的“印度”在哪裡?日本人曾經學習英國,想把中國變成日本的“印度”,中國人死也不答應。難道中國要像英國一樣,尋找一個可以被中國奴役的地方?空洞的理論產生不了“英國王冠上的明珠”,華而不實的理論造就不了像英國一樣的富裕。英國不能成為中國的榜樣,中國祇能自己尋找方向。
在亞洲的另一個角落,英國人的不負責任,加上美國人的偏袒,造成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劇烈衝突。巴以沖突實際上是西方為了向猶太人贖罪而慷他人之慨,是用傷害他人的方式,轉嫁歐洲因長期迫害猶太人而造成的社會危機。在我看來,再過100年,衝突都難以消除。
此外,東南亞地區經常發生華人被虐待的事情,原因大致類似於斯里蘭卡和印度的情況。當年,歐洲殖民者為了獲得素質較高的種植園工人,到中國鼓動移民,甚至大量走私人口。華人雖然人數較少,但文化素質較高,殖民者為了自己的統治,經常挑撥離間,拉一派打一派,導致對華人的歧視。在殖民地結束之後,這類歧視長久都無法消除。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幾個影響當今世界的和約,如《凡爾賽和約》、《巴黎和約》、《開羅宣言》、《雅爾塔公約》、《舊金山條約》等等,都是由少數西方大國製定的(蔣介石參加的《開羅宣言》是個例外)。它們在製定這些重要條約時,對待西方國家自然周到一些,對待非西方國家,完全是想當然地簡單化處理,這種無所謂的、不以為然的、輕視的甚至是故意的態度,留給世界各地的是大量災難的根源和長久的危機。西方強國在世界各地為非作歹一番,現在大多回到自己家裡,用搶來的財富,把自己的家裝修得富麗堂皇,卻把一切麻煩留給被他們欺負的人,而且還說那些“落後”的民族素質太差。這樣的強國就算被粉飾成榜樣,也是不能複制的榜樣。
中國與非洲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後,西方國家某些人居然不知羞恥地說,中國正在做著同他們當年一樣的事情。如果西方的這種說法是對的,是不是承認他們當年的做法是錯的?如果西方承認當年錯了,我們又為何要相信他們永遠正確?又為何還要以他們為榜樣?如果西方依然永遠正確,他們又有什麼理由指責中國在非洲像他們當年一樣?更何況,中國在非洲一貫的所作所為,比當年西方人在非洲的行為要高尚得多。
至少在非洲,我們可以說中國反倒是西方的榜樣。
(《環球視野》2010年8月26日第305期,摘自《中國沒有榜樣》)
2010年8月26日
重上井岡山
《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讀後感
作者:俗霧迷情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6
馬社香的《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早就想看了。這幾天看完《聶榮臻回憶錄》就接著看這書。昨晚在有點壓抑和詭異的中元節氣氛中倚床握卷,到兩點多鐘才看完。
作者試圖從文革前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過程探尋毛主席發動文革的初衷,文字樸實無華,以當事人的口述和當時公開的時政、歷史資料,非常簡潔的給人一種圖卷。揭示了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不是出於私利,而是為了反修防修、走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書中毛主席對井岡山斗爭的回憶及其反思,對現實的洞察和把握、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有條主線一脈相承,就是如何保護工農大眾的利益、如何發展和鞏固社會主義事業。我認為毛的同路人很多,但一貫的、全面的、徹底的、矢志不移的為工農謀福利的人沒有出毛澤東之右者!僅憑這一點毛主席的歷史地位就不可動搖。書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曾被很多人引用,原因很簡單,因為至今仍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如:
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問: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麼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麼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製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製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麼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麼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麼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張平化激動地望著毛主席。大聲地說:'主席,我懂了'。”(馬社香:《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頁)
這段話是被引用的最多的。其現實意義毋庸諱言。中國現在的經濟基礎已經變了。雖說還在喊要以公有製為主體,但實際上早就被私有製代替,而且還在為私有製的發展不遺餘力,也就是打左燈向右轉。工農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國家的利益被侵蝕被奪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也會作用於經濟基礎。建國初期,我們的經濟基礎是私有的,但我們的上層建築是共產黨的領導,所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利用上層建築的力量,改變了所有製,改變了經濟基礎,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同樣,在我們的公有製基礎建立後,我們蛻變了的上層建築也利用上層建築的力量,大力發展資本主義,退回到新民主主義階段,補資本主義的課。兩條道路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兩個三十年,站在工農的立場,說明了毛主席的遠見。
我看以現在的發展如果形勢沒有逆轉的話,共產黨的結果有兩條,一是和蘇共一樣崩潰。因為現在中共運行的軌跡幾乎和赫魯曉夫之後沒有多大實質性的區別,如新黨章改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和蘇共的“全民黨”差不多。其運行的結果是黨性(也就是階級性)湮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國際矛盾將趨激烈(瓮安、石首。西藏、新疆事件、關貿協定、轉基因、美國債證劵、金融風暴等等)。公有製的毀滅和私有製的強勢將使共產黨的執政基礎遭到徹底的摧毀,共產黨執政的連續性、合法性將受到嚴峻的挑戰和質疑。因私有化和缺乏必要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思想,而不可避免的和幾乎是不可抑制的腐敗將使共產黨步入極其危險的邊緣。黃葦町在《蘇共亡黨十年祭》一書中談及前蘇聯的教訓時說:“導致蘇聯劇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的領導層中的腐敗已發展到這種程度,即他們所攫取的財富和利益之多,使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外衣已成為束縛,不便於他們更放手、更放心地去侵占和鯨吞更多的社會財富。他們已不滿足於能夠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的事實制度,而要通過國家政治制度的公開變更來從法律上承認他們所攫取的東西,並能名正言順地傳子傳孫。”
二是仍打共產黨的招牌,但實際上變成一個封建權貴資本的政黨。為人民謀利益只是一種為社會矛盾緩和的有限的而必須的社會維持成本。而在這種統治下,社會將越來越不穩定,“維穩”的成本將越來越高,社會動亂爆發的機率也越來越高。
這本書里華國鋒夫人有句話讓人深思“幹部一自認為做官,那欺壓百姓是遲早的事”。因為官員有特權,而特權是使我們的黨和官員脫離群眾墮落腐敗的催生劑。如何防止黨和乾部的腐敗變質脫離群眾是這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毛主席極重要的思考。
那個年代報紙上比較注意宣傳“反修防修”的問題。毛澤東問他們,認真讀過“第九評”(《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沒有?這篇文章中有段講“蘇聯特權階層”的話是他改寫的,對蘇聯修正主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你們下山後,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國為什麼要反修防修了。主席說的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毛澤東講的是這麼一段:
“經過這一系列的變動,蘇聯特權階層控制蘇聯黨政和其他重要部門。
“這個特權階層,把為人民服務的職權變為統治人民群眾的特權,利用他們支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權力來謀取自己小集團的私利。
“這個特權階層,侵吞蘇聯人民的勞動成果,佔有遠比蘇聯一般工人和農民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們不僅通過高工資、高獎金、高稿酬以及花樣繁多的個人附加津貼,得到高額收入,而且利用他們的特權地位,營私舞弊,貪污受賄,化公為私。他們在生活上完全脫離了蘇聯勞動人民,過著寄生的腐爛的資產階級生活。
“這個特權階層,思想上已經完全蛻化,完全背離了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傳統,拋棄了蘇聯工人階級的遠大理想。他們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他們自己背叛革命,還不准別人革命。他們唯一的考慮,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政治統治。”
文字很尖銳、很透徹。當時我們幾個都感到蘇聯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國家、離中國共產黨很遠,記得5月25日那天下午,汪東興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國家誰走資本主義道路,全黨全國都不會答應。
毛澤東此時抽上第五根煙,緩緩地說,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域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和井岡山的追求。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險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嗎?
毛澤東說,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避免走資本主義道路,防止修正主義,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風。他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鬥,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制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 (《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
沒有人民的政權就沒有人民民主專政,也沒有人民的真正民主。 “四大”就是毛主席嘗試的人民民主得一個新制度。但現在已被拋棄,連工人罷工的權利都沒有。資本主義復闢其實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講現在可以說資本主義是複闢了。這也許是個必然的過程。資產階級在對封建主義革命的時候同樣有反复。作為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新生的社會主義在初期有資本主義復闢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社會螺旋式的發展是社會必然的規律,一旦認識了這個規律,對未來就不會喪失信心。我以前對社會主義還搞不太清,但經過學習和思考,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是越來越堅定的。
我們可以看看一個走社會主義(大寨)一個走資本主義(小崗)的典型。一個是窮困地區的大寨,是一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積極進取、大公無私、團結合作的典型。他對一盤散沙、安貧樂道、怨天尤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中國人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是一個民族崛起的急需和必須的精神。 (《陳永貴最後的抱憾》http://lx1787.blog.sohu.com/150987272.html)
再看小崗村,是一個吃了23年返銷糧,連父子兄弟都不能合作的分田單幹的典型。人均耕地4。7畝啊,而且地理區位也好!可哪裡幾乎年年派工作員,隊長輪流做,私慾極強。村書記去年還是前年在人民網做訪談時漏出一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讓網友詬病了好一陣。單乾後是一年越過溫飽線,三十年沒跨過富裕門。去年還累死個財政廳的駐村工作員。這樣的典型想教育中國人民什麼?
1999年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統計資料彙編》上最原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77-1980年,也就是萬里任安徽省書記、帶頭推行聯產承包的4 年裡,在全國糧食增產12%的背景下,安徽省糧食產量下降13.7%,人均糧食產量1976年全國是305公斤,安徽是370公斤;到1980年全國320公斤,安徽297公斤。歷史真實是1980年安徽省農業比1976年下降7.7%。說分田單幹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真有點扯,搞人民公社之前不都是搞的單幹嗎?生產力解放在那裡啊?人民吃飽過多長時間啊?現在全國千餘個還在搞集體的村都搞得比較好,如華西、南街等,但沒有人去宣傳,反而有人千方百計去攻擊和污衊。我看集體化合作化社會化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毛主席早已過世。兩個三十年各有判斷各論是非。斯人已去但鬥爭未停。社會就是在矛盾中發展進步。現在對姓社姓資的不爭論其實質就是要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較量遠沒結束。資本主義的弊端越來越被社會主義因素矯正,在美國,在歐洲已有越來越多的顯現。社會發展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探索是個痛苦的過程,讓時間去檢驗吧!
作者:俗霧迷情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6
馬社香的《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早就想看了。這幾天看完《聶榮臻回憶錄》就接著看這書。昨晚在有點壓抑和詭異的中元節氣氛中倚床握卷,到兩點多鐘才看完。
作者試圖從文革前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過程探尋毛主席發動文革的初衷,文字樸實無華,以當事人的口述和當時公開的時政、歷史資料,非常簡潔的給人一種圖卷。揭示了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不是出於私利,而是為了反修防修、走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書中毛主席對井岡山斗爭的回憶及其反思,對現實的洞察和把握、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有條主線一脈相承,就是如何保護工農大眾的利益、如何發展和鞏固社會主義事業。我認為毛的同路人很多,但一貫的、全面的、徹底的、矢志不移的為工農謀福利的人沒有出毛澤東之右者!僅憑這一點毛主席的歷史地位就不可動搖。書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曾被很多人引用,原因很簡單,因為至今仍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如:
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問: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麼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麼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製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製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麼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麼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麼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張平化激動地望著毛主席。大聲地說:'主席,我懂了'。”(馬社香:《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頁)
這段話是被引用的最多的。其現實意義毋庸諱言。中國現在的經濟基礎已經變了。雖說還在喊要以公有製為主體,但實際上早就被私有製代替,而且還在為私有製的發展不遺餘力,也就是打左燈向右轉。工農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國家的利益被侵蝕被奪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也會作用於經濟基礎。建國初期,我們的經濟基礎是私有的,但我們的上層建築是共產黨的領導,所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利用上層建築的力量,改變了所有製,改變了經濟基礎,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同樣,在我們的公有製基礎建立後,我們蛻變了的上層建築也利用上層建築的力量,大力發展資本主義,退回到新民主主義階段,補資本主義的課。兩條道路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兩個三十年,站在工農的立場,說明了毛主席的遠見。
我看以現在的發展如果形勢沒有逆轉的話,共產黨的結果有兩條,一是和蘇共一樣崩潰。因為現在中共運行的軌跡幾乎和赫魯曉夫之後沒有多大實質性的區別,如新黨章改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和蘇共的“全民黨”差不多。其運行的結果是黨性(也就是階級性)湮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國際矛盾將趨激烈(瓮安、石首。西藏、新疆事件、關貿協定、轉基因、美國債證劵、金融風暴等等)。公有製的毀滅和私有製的強勢將使共產黨的執政基礎遭到徹底的摧毀,共產黨執政的連續性、合法性將受到嚴峻的挑戰和質疑。因私有化和缺乏必要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思想,而不可避免的和幾乎是不可抑制的腐敗將使共產黨步入極其危險的邊緣。黃葦町在《蘇共亡黨十年祭》一書中談及前蘇聯的教訓時說:“導致蘇聯劇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的領導層中的腐敗已發展到這種程度,即他們所攫取的財富和利益之多,使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外衣已成為束縛,不便於他們更放手、更放心地去侵占和鯨吞更多的社會財富。他們已不滿足於能夠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的事實制度,而要通過國家政治制度的公開變更來從法律上承認他們所攫取的東西,並能名正言順地傳子傳孫。”
二是仍打共產黨的招牌,但實際上變成一個封建權貴資本的政黨。為人民謀利益只是一種為社會矛盾緩和的有限的而必須的社會維持成本。而在這種統治下,社會將越來越不穩定,“維穩”的成本將越來越高,社會動亂爆發的機率也越來越高。
這本書里華國鋒夫人有句話讓人深思“幹部一自認為做官,那欺壓百姓是遲早的事”。因為官員有特權,而特權是使我們的黨和官員脫離群眾墮落腐敗的催生劑。如何防止黨和乾部的腐敗變質脫離群眾是這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毛主席極重要的思考。
那個年代報紙上比較注意宣傳“反修防修”的問題。毛澤東問他們,認真讀過“第九評”(《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沒有?這篇文章中有段講“蘇聯特權階層”的話是他改寫的,對蘇聯修正主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你們下山後,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國為什麼要反修防修了。主席說的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毛澤東講的是這麼一段:
“經過這一系列的變動,蘇聯特權階層控制蘇聯黨政和其他重要部門。
“這個特權階層,把為人民服務的職權變為統治人民群眾的特權,利用他們支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權力來謀取自己小集團的私利。
“這個特權階層,侵吞蘇聯人民的勞動成果,佔有遠比蘇聯一般工人和農民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們不僅通過高工資、高獎金、高稿酬以及花樣繁多的個人附加津貼,得到高額收入,而且利用他們的特權地位,營私舞弊,貪污受賄,化公為私。他們在生活上完全脫離了蘇聯勞動人民,過著寄生的腐爛的資產階級生活。
“這個特權階層,思想上已經完全蛻化,完全背離了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傳統,拋棄了蘇聯工人階級的遠大理想。他們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他們自己背叛革命,還不准別人革命。他們唯一的考慮,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政治統治。”
文字很尖銳、很透徹。當時我們幾個都感到蘇聯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國家、離中國共產黨很遠,記得5月25日那天下午,汪東興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國家誰走資本主義道路,全黨全國都不會答應。
毛澤東此時抽上第五根煙,緩緩地說,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域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和井岡山的追求。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險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嗎?
毛澤東說,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避免走資本主義道路,防止修正主義,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風。他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鬥,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制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 (《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
沒有人民的政權就沒有人民民主專政,也沒有人民的真正民主。 “四大”就是毛主席嘗試的人民民主得一個新制度。但現在已被拋棄,連工人罷工的權利都沒有。資本主義復闢其實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講現在可以說資本主義是複闢了。這也許是個必然的過程。資產階級在對封建主義革命的時候同樣有反复。作為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新生的社會主義在初期有資本主義復闢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社會螺旋式的發展是社會必然的規律,一旦認識了這個規律,對未來就不會喪失信心。我以前對社會主義還搞不太清,但經過學習和思考,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是越來越堅定的。
我們可以看看一個走社會主義(大寨)一個走資本主義(小崗)的典型。一個是窮困地區的大寨,是一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積極進取、大公無私、團結合作的典型。他對一盤散沙、安貧樂道、怨天尤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中國人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是一個民族崛起的急需和必須的精神。 (《陳永貴最後的抱憾》http://lx1787.blog.sohu.com/150987272.html)
再看小崗村,是一個吃了23年返銷糧,連父子兄弟都不能合作的分田單幹的典型。人均耕地4。7畝啊,而且地理區位也好!可哪裡幾乎年年派工作員,隊長輪流做,私慾極強。村書記去年還是前年在人民網做訪談時漏出一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讓網友詬病了好一陣。單乾後是一年越過溫飽線,三十年沒跨過富裕門。去年還累死個財政廳的駐村工作員。這樣的典型想教育中國人民什麼?
1999年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統計資料彙編》上最原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77-1980年,也就是萬里任安徽省書記、帶頭推行聯產承包的4 年裡,在全國糧食增產12%的背景下,安徽省糧食產量下降13.7%,人均糧食產量1976年全國是305公斤,安徽是370公斤;到1980年全國320公斤,安徽297公斤。歷史真實是1980年安徽省農業比1976年下降7.7%。說分田單幹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真有點扯,搞人民公社之前不都是搞的單幹嗎?生產力解放在那裡啊?人民吃飽過多長時間啊?現在全國千餘個還在搞集體的村都搞得比較好,如華西、南街等,但沒有人去宣傳,反而有人千方百計去攻擊和污衊。我看集體化合作化社會化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毛主席早已過世。兩個三十年各有判斷各論是非。斯人已去但鬥爭未停。社會就是在矛盾中發展進步。現在對姓社姓資的不爭論其實質就是要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較量遠沒結束。資本主義的弊端越來越被社會主義因素矯正,在美國,在歐洲已有越來越多的顯現。社會發展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探索是個痛苦的過程,讓時間去檢驗吧!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20 年論戰:何新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分歧
2010-08-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l2cw.html
作者:衝擊力(即葉慧堅,知名網評者)
最近較為系統地閱讀了何新先生的整套經濟學論著,感觸良多。何新先生從1987 年開始在《經濟學週報》、《世界經濟導報》上發表經濟問題評論,曾經強烈抨擊1988 年主張一步到位的價格改革,反對實施通貨膨脹政策。
1993 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內部發行的白皮書《何新政治經濟論集》,開始系統形成何新獨特的一套政治經濟學理念,並從而與吳敬璉、厲以寧、張五常等所鼓吹的按照美國企業模式和市場製度為樣本,克隆複製中國市場經濟——即所謂的“主流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展開了激烈論戰,於今持續已經20 餘年。
以下做幾點簡略總結,兼談自己的理解。本人雖然是經濟學專業畢業,但才低學淺,表述肯定有不完整和不准確的地方,僅僅作為拋磚之論,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
一、危機源於生產能力過剩
1988-1989 年中國經濟發生所謂“過熱”,物價飛漲引起社會不滿,成為不久發生政治危機的導因。早在1988年,何新即在《經濟學週報》發表文論,指出經濟政策發生失誤。 1990年《人民日報》發表何新與日本經濟學家的對話,何新首次系統發表自己對於經濟形勢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由此展開了他與新自由主義市場派長達20 餘年的理論論戰。
1988-1991 年,中國經歷著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物價飛漲,企業發生三角債,銀行貸款無法回收。起初,何新也與主流一樣認為危機的根源是貨幣超量發行,造成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但是後來經過對經濟數據的調查和重新研究思考,何新改變了看法,認為這次危機是一次古典型的生產過剩危機。
生產過剩的表現就是企業庫存積壓嚴重,商品生產出來賣不出去,導致企業生產資金無法回收,銀行貸款無法歸還,由此發生企業間相互拖欠債務的所謂“三角債”。過去這種情況被主流推諉給所謂產品結構問題。何新指出,這不是什麼結構問題,而是投資誤判造成生產能力過剩,市場有效需求不足。
何新指出:由於需求不足,使得產品不能在合理的時間以合理的價格銷售出去,庫存增加,企業就無法收回生產資金。由此而造成資金不足,造成支付困難,形成“三角債”。同時企業也沒有錢向銀行向及時歸還貸款,形成呆帳爛賬。問題的上半部分是流通危機,下半部分是金融危機。何新曾經幽默地說;由流通危機到金融危機,這就是一次完整的古典形態的生產過剩危機。
何新提出的生產過剩理論,使得當時的主流經濟理論界一片嘩然,因為主流經濟學界迷信西方經濟學的洋教條——薩繆爾森說過:生產過剩是一個過時的術語,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早已解決了這個問題。 80年代中國一直流行匈牙利科爾內的短缺經濟學——認為中國的經濟與匈牙利一樣是短缺經濟,總是發生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而何新的觀點正好與之相反,這當然不僅僅是理論觀點的不同,也意味著應對政策的全然相反。
如果危機的根源是生產過剩,則應該設法盡快傾銷過剩產品,削減庫存,從而換回流動資金。就應當少進口,刺激出口,為過剩產品開闢國際市場。同時還要壓縮過剩的生產部門,刺激消費,擴展有效需求。
在銀行的金融政策方面,應該降低利率,釋放儲蓄,從而鼓勵消費,等等。
反之,如果認為危機的根源是短缺——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則應該抑制總需求,提高利率,將消費資金關進銀行,減少產品出口,擴大進口,等等。
在何新的建言下,1991年以後國務院逐步採納了根據抑制生產過剩思路而製訂的新的經濟政策,其中包括:
1、國務院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放棄了供不應求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流行教條
2、銀行多次降低存貸利率,釋放消費與投資的資金
3、實行放長假制度,壓縮市場,鼓勵節假日消費
4、明確提出“限產壓庫”
5、實行出口退稅,實施鼓勵出口的外向型經濟政策
這些重大政策,都是基於中國經濟存在生產過剩的思路提出的。正是由於採取了這些重大政策,中國迅速地在90年代初擺脫了80年代末期一度引發了政治動亂的嚴重經濟危機。
而對於經濟危機的多方面研究,奠定了何新經濟思想的基礎。何新斷言:中國經濟危機的根源與歷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樣都是經典式的生產過剩危機。這是一種新的大膽判斷——因為按照過去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國的社會主義體制根本不會發生資本主義使的經濟危機,更不會發生什么生產過剩。
二、市場也是資源,市場空間是有限的
通過對市場經濟的深入研究,何新認為經濟現象背後存在著普遍性的基本規律。何新認為市場經濟規律可以概括為四條基本規律:
1. 市場有限性規律; 2. 投資效益遞減規律; 3. 相對成本遞增規律; 4. 經濟運動週期性上升和下降的波動性規律。
其中最根本的是第一條市場有限性規律。何新說,這條規律對於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不亞於萬有引力定律對於物理學的重要性。
何新提煉出的一句經典名言是:“市場就是資源。”因為市場是有限的,生產能力的擴張,達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遭遇市場容量不足的限制,也就是發生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生產過剩的危機總會周期性發生。所以對市場經濟來說,困難的不是生產,而是銷售。
何新認為,市場就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市場容量決定了利潤總額。一種商品的利潤總量和利潤率與市場容量和占有率成正比。
何新譏諷當道的主流經濟學家,說他們貌似什麼都明白,就是對市場資源有限這一定律永遠不明白!的確,何新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系統性分歧,可以從雙方對這一條規律的不同認識中演繹出來。
在何新看來,正是由於國內市場是有限的,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不能完全依靠中國的內部市場完成,而必須依託於整個世界市場的空間資源。
何新說:中國的過剩人口、過剩的生產力(人口也是基本的或潛在的生產力),只有依託於世界市場才能找到出路。
所以,開放本國市場的目的絕不意味著放棄本國市場,國家不應讓本國企業在無保護狀態下與外來企業和商品的競爭中自行倒閉,從而把國內市場拱手讓給發達國家的外來企業。開放市場的目的,是為了引進資源和技術,改善本國產業的對外競爭力,二是為了讓本國產業走出去,展開全球性的市場大競爭。
在這個問題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卻有著與何新完全相反的看法:他們主張向發達國家不加保護地全面開放本國的市場,將自己的市場資源拱手讓給外國資本。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不懂得市場是最寶貴的資源,反而認為外來的競爭能夠促使中國的企業提高效率,一旦中國的企業競爭失敗,他們就認為優勝劣汰是當然的、是合理的。中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利益立場。他們認為自己是所謂的世界主義者,認為國家民族利益的概念已經過時,他們實際是為外國資本服務的吹鼓手。是為國際資本所利用而誤導中國經濟政策的內奸政策工具。
何新是一個堅定的國家主義者,始終堅持把中國利益作為經濟研究的根本目標。
何新指出:市場的有限性意味著市場競爭的殘酷性,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市場競爭的歷史,包括兩次世界大戰,也包括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
由於市場有限,發達國家特別是佔據國際市場霸主地位的美國不願意看到中國經濟力量的發展壯大,因為這只會增加一個可怕的市場競爭對手。所以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就一定會竭力阻止中國的發展,這就是中國面臨的基本的國際環境。
何新認為,國家有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天然責任和義務。市場資源問題是產業生存空間的問題。從這個原則出發中國才能夠形成一整套長遠的全球戰略。
三、瓦解中國國有經濟是西方奪取控制中國市場的陰謀
何新認為,國有企業的困頓問題,不是其“國有性”所造成,也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機制不良”造成的。而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何新指出,所謂“產權不明晰”,是現代產業製度的必然。所有現代的西方大企業,(股份制企業),都是產權不明晰的,都並非純粹私有製的。企業經營責任問題與產權問題沒有本質關聯。
何新同意國企需要改革。但正是由於“三資”企業通過不公平的條件和手段從國有企業手中奪取了大量市場,包括爭奪原料、能源、技術人員和供銷渠道,加之國企自身負擔過重,導致國有企業的衰敗。
何新強烈批判私有化政策和下崗政策,認為這些政策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要把國企問題死死地盯在產權所有製問題上呢?何新指出,這是包涵一種經濟學的預設性陰謀,這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何新認為,中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有意無意地擔當了帝國主義瓦解中國產業經濟的戰略工具!他們之所以緊緊盯住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因為國有企業是中國工業體系的支柱,所謂機制改革、產權改革都是為了瓦解以國企為支柱的中國工業體系。
他們批判中國國有企業具有高度的壟斷性,但在他們本國——例如在美國,所有的產業巨頭無不對美國本國市場份額保持著高度的壟斷控制。工會則對勞動市場保持壟斷,外來勞工幾乎沒有工作機會。新自由主義鼓吹摧毀中國國企的壟斷,其實是為了讓本國企業滲透中國奪取新的市場空間。
這個判斷是非常理性的。從這種觀點看過去——整個新自由主義所鼓吹的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國際化改革思路,根據中國自身以及蘇東改革的已有教訓,都可以斷定為是為了有針對性地搞垮中國本體經濟,使之走向對外來資本的依附化。因此,何新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爭論遠遠超出了理論爭論的範疇,實際是一場關乎中國改革根本方向的戰略爭論。
何新指出:他們在搞垮了大批國企後,現在又把目標集中在中國最後一個國有企業的堡壘——國際軍工企業上。不能讓他們瓦解中國國防軍工體系的陰謀得逞!
何新認為,美國利用中國經濟學界的幼稚無知,不失時機地向中國輸入誤導性的經濟學理論,這就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就是為了誤導中國的經濟政策。
這種把戲並非新鮮,當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曾被英國作為經濟學意識形態推薦給其他國家,成為瓦解別國工業的戰略工具。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正好源於亞當·斯密,同樣起著瓦解中國工業體系的戰略職能,經濟學本身淪為了市場經濟爭奪的手段!
四、批判薩伊定律
何新指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所謂薩伊定律。薩伊定律認為:生產自動會創造需求,永遠不會出現生產過剩,只要任由“看不見的手”的調節,每個人根據市場信息追逐自己的利益,就能夠實現經濟的持續不斷的增長。而國家對經濟運行的干預只會導致效益低下、福利減少,計劃經濟則必然造成短缺。
新自由主義的命根子就是薩伊這種理論。科斯定理則認為私有製是最高效的經濟制度,這也是針對中國的公有製。據說,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私有自由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只要中國人相信了這類理論,就應該放棄計劃經濟、放棄國家管理、放棄國有製。就可以自然達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富裕。
但是何新認為,這類理論的前提是虛幻的,是欺人之談。聽信這種理論的後果不是走向繁榮,而是經濟崩潰,急劇貧困化,拉美、非洲以及私有化後東歐經濟的休克都是明證。
何新指出,經濟危機實際上又會形成一個非常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市場資金短缺,另一方面是資金過剩,大量的資金退出生產流通的循環,這部分資本找不到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即為過剩資金。
新自由主義否認生產過剩的存在。卻鼓吹那個“看不見的市場之手”的神話。
何新指出,眾所周知,近年的高房價是被大大小小的炒房團炒起來的,五年裡翻了十倍之多。近期農產品也遭遇了惡炒,繼大蒜、紅辣椒價格瘋漲百倍之後,最近綠豆價格驚人上漲,由年前的每斤3 元,瘋漲到20 - 30 元。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究竟什麼叫“炒”? “炒”這個廚房中的烹調詞語,何以竟然成了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概念?以致竟可以決定市場物價,影響和改變千家萬戶小民百姓的生存狀態呢?
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而言,所謂“炒”這個概念是根本無法解釋的!主流經濟學的神聖教條是:商品價格由市場需求決定。物價蓬勃上升,反映市場需求大旺,是好事,不應受到任何行政干預和限制,否則就是違反市場經濟的規律!從這種觀點看,某種商品被惡“炒”也是大好事。不僅房子能“炒”,從股票、期貨到糧食、大蒜、辣椒、綠豆、火車票等等, 一切市場稀缺資源無不能“炒”也應該熱“炒”,不炒就是違背市場的規律和邏輯。
而何新指出:其實,所謂“炒”無非就是對某種稀缺品在其價格未高漲前,低價大量買進予以囤積,待其價格上漲後拋出,從而謀取來自價格差的暴利。用經濟學術語說,就是把稀缺物資購進儲存,待價而沽,從而牟取暴利。 “炒”的必要條件是炒家能夠控制大量資金,背後有金融力量作為依托。 “炒”的本質其實是金融資本的運動。
五、價格並非市場競爭決定,而是資本競爭決定
何新說:“炒”,並不是什麼“現代市場經濟”的新鮮事,古已有之,毫不稀奇。所謂“炒”,古人謂之“囤積居奇”或曰“奇貨可居”。兩千年前趙國商人呂不韋就曾是一個成功的大炒家,他所囤積待炒的“奇貨”(也是“期貨”?),就是是當時在趙國作人質的秦謫公子異人,而其利潤就是異人後來取得的王位,呂不韋的投機一“炒”,使他後來差點得到了秦國的最高國家權力。
所謂“炒”,在《資本論》中被定義為“為賣而買”的投資行為——囤積者並非為自己的使用和消費而購買,而是為“賣錢”而“購買”(這是悖論),這一買一賣、一進一出,炒家就得到巨大價差——紅利。此種伎倆,改革開放前叫“投機倒把”,是一種犯罪行為——其實在當今多數發達國家,任何炒家的囤積居奇行徑仍被視為經濟犯罪。但在中國,種種惡“炒”卻都叫做善於“抓住商機”和“理性投資”。
其實,“炒”的本質就是由炒家以貨幣金融手段壟斷和控制物資,從而操縱控製商品的市場定價權。
而每當經濟瀕臨蕭條,貨幣資本必然大量從實體產業領域溢出,於是在貨幣流動性大增的背景下,惡性炒做的行為必然會大規模發生。
何新指出:由“炒”而為商品定價,這本身就揭破了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編造的一個市場神話:稀缺資源通過市場供求這只“看不見的亞當斯密之手”,來公平地、科學地予以“ 配置” ,自由競爭可以為每種商品合理定價。
使人震驚而悲哀的是,這一套極為幼稚的“市場”謊話居然騙倒了中國兩代人。其實,在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無論國內和國際,究竟在哪裡存在著那隻“看不見的”、為人間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福利”的神聖公平之“手”?相反,人們到處都可以看到的是一隻有形的金融資本之手——通過期貨和現貨交易,通過掌控市場的絕對定價權,把全球(包括中國)的寶貴而稀缺的資源導向國內外大資本權勢集團的手中。
六、市場競爭必須由國家力量控制和管理
何新認為:既然市場不可能自動解決生產過剩問題,放任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只能是讓縱容資本競爭——讓資本大鱷鯨吞和壟斷全部經濟利益。
現實中的私有自由資本主義必然導致嚴重的生產過剩,這是19 世紀的歷史所反复證明了的。而計劃安排、國家干預正是針對生產過剩問題而來的。
生產過剩實際上又是一種投資效益低下,是一種投資不良,投資效益遞減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雖然投資效益遞減不可能根本消除,但是可以抑制。而且這個規律也是一種推動力,推動了投資的轉移和升級。但這個過程不是沒有代價的,投資越盲目越無序,導致的生產能力過剩就越嚴重,投資調整的代價就越大。投資不良和生產過剩是相伴相生的,並且都不可能完全解決,只能是通過國家政策性干預有所抑制。
比較成功的經濟體制是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體制,當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實行的這種體制。資本及工業、企業的高度集中性和跨國性是當代資本主義最重要的特徵之一,無論是萊茵模式還是英美模式都早已不是私有自由資本主義,在萊茵模式中存在著強大的國有經濟和公有經濟,英美模式則是依託於具有國家定貨和金融支持背景的大型跨國壟斷企業。
何新認為,國際經濟競爭早已不是私有自由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集中性的國家大壟斷資本集團的跨國競爭,國家是製度化國際競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是本國產業和國民經濟利益的代表者和保護者。總之,國家力量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競爭的強大工具,這是經濟競爭加劇的必然結果。
經濟競爭必定要動用任何力量,必定要動用國家力量,這不是由某種經濟學設計好的,而是歷史的力量運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說,當代資本主義競爭如果不援引國家的力量,則必定要在競爭中慘敗,勝還是敗,道理就這麼簡單。進而,國家終究會成為資本主義競爭的真正主體。因此,中國的最佳選擇也應是國家資本主義主導的混合經濟體制。
集中性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組織有利於在投資、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克服投資不良和生產過剩的問題,防止惡性競爭。在投資方面,壟斷組織具備一般企業不具備的資金實力,有能力投資一些高科技戰略產業,這本身就是投資的升級和優化,因為高科技戰略產業不是面臨著生產過剩,而是短缺,這種短缺絕對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滿足的。在生產方面,壟斷組織能夠對市場需求和供應做出合理預計,尤其是供應,因為生產廠家就它一家或者很少,控制了供應就能夠控制需求,從而避免生產過剩。在銷售方面,因為避免了生產過剩,並能對整個銷售體系進行統一管理,壟斷組織就能製定產品價格,保證利潤率。而國家呢,是真正的頂級壟斷組織,國家積極管理投資、生產和銷售,對於克服投資不良和生產過剩也是同樣有效的。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正是靠國營計劃體制集中全國的資源,形成強大的投資能力,進行工業化投資,才初步建成一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其核心精神正是藉助國家力量強化投資能力。以國家力量作為主要的工業化投資者,這並不是社會主義的發明,而最早是歐洲重商主義的發明,德、日資本主義都是這樣興起的。
(未完待續)
2010-08-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l2cw.html
作者:衝擊力(即葉慧堅,知名網評者)
最近較為系統地閱讀了何新先生的整套經濟學論著,感觸良多。何新先生從1987 年開始在《經濟學週報》、《世界經濟導報》上發表經濟問題評論,曾經強烈抨擊1988 年主張一步到位的價格改革,反對實施通貨膨脹政策。
1993 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內部發行的白皮書《何新政治經濟論集》,開始系統形成何新獨特的一套政治經濟學理念,並從而與吳敬璉、厲以寧、張五常等所鼓吹的按照美國企業模式和市場製度為樣本,克隆複製中國市場經濟——即所謂的“主流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展開了激烈論戰,於今持續已經20 餘年。
以下做幾點簡略總結,兼談自己的理解。本人雖然是經濟學專業畢業,但才低學淺,表述肯定有不完整和不准確的地方,僅僅作為拋磚之論,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
一、危機源於生產能力過剩
1988-1989 年中國經濟發生所謂“過熱”,物價飛漲引起社會不滿,成為不久發生政治危機的導因。早在1988年,何新即在《經濟學週報》發表文論,指出經濟政策發生失誤。 1990年《人民日報》發表何新與日本經濟學家的對話,何新首次系統發表自己對於經濟形勢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由此展開了他與新自由主義市場派長達20 餘年的理論論戰。
1988-1991 年,中國經歷著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物價飛漲,企業發生三角債,銀行貸款無法回收。起初,何新也與主流一樣認為危機的根源是貨幣超量發行,造成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但是後來經過對經濟數據的調查和重新研究思考,何新改變了看法,認為這次危機是一次古典型的生產過剩危機。
生產過剩的表現就是企業庫存積壓嚴重,商品生產出來賣不出去,導致企業生產資金無法回收,銀行貸款無法歸還,由此發生企業間相互拖欠債務的所謂“三角債”。過去這種情況被主流推諉給所謂產品結構問題。何新指出,這不是什麼結構問題,而是投資誤判造成生產能力過剩,市場有效需求不足。
何新指出:由於需求不足,使得產品不能在合理的時間以合理的價格銷售出去,庫存增加,企業就無法收回生產資金。由此而造成資金不足,造成支付困難,形成“三角債”。同時企業也沒有錢向銀行向及時歸還貸款,形成呆帳爛賬。問題的上半部分是流通危機,下半部分是金融危機。何新曾經幽默地說;由流通危機到金融危機,這就是一次完整的古典形態的生產過剩危機。
何新提出的生產過剩理論,使得當時的主流經濟理論界一片嘩然,因為主流經濟學界迷信西方經濟學的洋教條——薩繆爾森說過:生產過剩是一個過時的術語,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早已解決了這個問題。 80年代中國一直流行匈牙利科爾內的短缺經濟學——認為中國的經濟與匈牙利一樣是短缺經濟,總是發生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而何新的觀點正好與之相反,這當然不僅僅是理論觀點的不同,也意味著應對政策的全然相反。
如果危機的根源是生產過剩,則應該設法盡快傾銷過剩產品,削減庫存,從而換回流動資金。就應當少進口,刺激出口,為過剩產品開闢國際市場。同時還要壓縮過剩的生產部門,刺激消費,擴展有效需求。
在銀行的金融政策方面,應該降低利率,釋放儲蓄,從而鼓勵消費,等等。
反之,如果認為危機的根源是短缺——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則應該抑制總需求,提高利率,將消費資金關進銀行,減少產品出口,擴大進口,等等。
在何新的建言下,1991年以後國務院逐步採納了根據抑制生產過剩思路而製訂的新的經濟政策,其中包括:
1、國務院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放棄了供不應求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流行教條
2、銀行多次降低存貸利率,釋放消費與投資的資金
3、實行放長假制度,壓縮市場,鼓勵節假日消費
4、明確提出“限產壓庫”
5、實行出口退稅,實施鼓勵出口的外向型經濟政策
這些重大政策,都是基於中國經濟存在生產過剩的思路提出的。正是由於採取了這些重大政策,中國迅速地在90年代初擺脫了80年代末期一度引發了政治動亂的嚴重經濟危機。
而對於經濟危機的多方面研究,奠定了何新經濟思想的基礎。何新斷言:中國經濟危機的根源與歷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樣都是經典式的生產過剩危機。這是一種新的大膽判斷——因為按照過去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國的社會主義體制根本不會發生資本主義使的經濟危機,更不會發生什么生產過剩。
二、市場也是資源,市場空間是有限的
通過對市場經濟的深入研究,何新認為經濟現象背後存在著普遍性的基本規律。何新認為市場經濟規律可以概括為四條基本規律:
1. 市場有限性規律; 2. 投資效益遞減規律; 3. 相對成本遞增規律; 4. 經濟運動週期性上升和下降的波動性規律。
其中最根本的是第一條市場有限性規律。何新說,這條規律對於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不亞於萬有引力定律對於物理學的重要性。
何新提煉出的一句經典名言是:“市場就是資源。”因為市場是有限的,生產能力的擴張,達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遭遇市場容量不足的限制,也就是發生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生產過剩的危機總會周期性發生。所以對市場經濟來說,困難的不是生產,而是銷售。
何新認為,市場就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市場容量決定了利潤總額。一種商品的利潤總量和利潤率與市場容量和占有率成正比。
何新譏諷當道的主流經濟學家,說他們貌似什麼都明白,就是對市場資源有限這一定律永遠不明白!的確,何新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系統性分歧,可以從雙方對這一條規律的不同認識中演繹出來。
在何新看來,正是由於國內市場是有限的,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不能完全依靠中國的內部市場完成,而必須依託於整個世界市場的空間資源。
何新說:中國的過剩人口、過剩的生產力(人口也是基本的或潛在的生產力),只有依託於世界市場才能找到出路。
所以,開放本國市場的目的絕不意味著放棄本國市場,國家不應讓本國企業在無保護狀態下與外來企業和商品的競爭中自行倒閉,從而把國內市場拱手讓給發達國家的外來企業。開放市場的目的,是為了引進資源和技術,改善本國產業的對外競爭力,二是為了讓本國產業走出去,展開全球性的市場大競爭。
在這個問題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卻有著與何新完全相反的看法:他們主張向發達國家不加保護地全面開放本國的市場,將自己的市場資源拱手讓給外國資本。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不懂得市場是最寶貴的資源,反而認為外來的競爭能夠促使中國的企業提高效率,一旦中國的企業競爭失敗,他們就認為優勝劣汰是當然的、是合理的。中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利益立場。他們認為自己是所謂的世界主義者,認為國家民族利益的概念已經過時,他們實際是為外國資本服務的吹鼓手。是為國際資本所利用而誤導中國經濟政策的內奸政策工具。
何新是一個堅定的國家主義者,始終堅持把中國利益作為經濟研究的根本目標。
何新指出:市場的有限性意味著市場競爭的殘酷性,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市場競爭的歷史,包括兩次世界大戰,也包括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
由於市場有限,發達國家特別是佔據國際市場霸主地位的美國不願意看到中國經濟力量的發展壯大,因為這只會增加一個可怕的市場競爭對手。所以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就一定會竭力阻止中國的發展,這就是中國面臨的基本的國際環境。
何新認為,國家有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天然責任和義務。市場資源問題是產業生存空間的問題。從這個原則出發中國才能夠形成一整套長遠的全球戰略。
三、瓦解中國國有經濟是西方奪取控制中國市場的陰謀
何新認為,國有企業的困頓問題,不是其“國有性”所造成,也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機制不良”造成的。而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何新指出,所謂“產權不明晰”,是現代產業製度的必然。所有現代的西方大企業,(股份制企業),都是產權不明晰的,都並非純粹私有製的。企業經營責任問題與產權問題沒有本質關聯。
何新同意國企需要改革。但正是由於“三資”企業通過不公平的條件和手段從國有企業手中奪取了大量市場,包括爭奪原料、能源、技術人員和供銷渠道,加之國企自身負擔過重,導致國有企業的衰敗。
何新強烈批判私有化政策和下崗政策,認為這些政策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要把國企問題死死地盯在產權所有製問題上呢?何新指出,這是包涵一種經濟學的預設性陰謀,這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何新認為,中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有意無意地擔當了帝國主義瓦解中國產業經濟的戰略工具!他們之所以緊緊盯住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因為國有企業是中國工業體系的支柱,所謂機制改革、產權改革都是為了瓦解以國企為支柱的中國工業體系。
他們批判中國國有企業具有高度的壟斷性,但在他們本國——例如在美國,所有的產業巨頭無不對美國本國市場份額保持著高度的壟斷控制。工會則對勞動市場保持壟斷,外來勞工幾乎沒有工作機會。新自由主義鼓吹摧毀中國國企的壟斷,其實是為了讓本國企業滲透中國奪取新的市場空間。
這個判斷是非常理性的。從這種觀點看過去——整個新自由主義所鼓吹的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國際化改革思路,根據中國自身以及蘇東改革的已有教訓,都可以斷定為是為了有針對性地搞垮中國本體經濟,使之走向對外來資本的依附化。因此,何新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爭論遠遠超出了理論爭論的範疇,實際是一場關乎中國改革根本方向的戰略爭論。
何新指出:他們在搞垮了大批國企後,現在又把目標集中在中國最後一個國有企業的堡壘——國際軍工企業上。不能讓他們瓦解中國國防軍工體系的陰謀得逞!
何新認為,美國利用中國經濟學界的幼稚無知,不失時機地向中國輸入誤導性的經濟學理論,這就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就是為了誤導中國的經濟政策。
這種把戲並非新鮮,當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曾被英國作為經濟學意識形態推薦給其他國家,成為瓦解別國工業的戰略工具。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正好源於亞當·斯密,同樣起著瓦解中國工業體系的戰略職能,經濟學本身淪為了市場經濟爭奪的手段!
四、批判薩伊定律
何新指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所謂薩伊定律。薩伊定律認為:生產自動會創造需求,永遠不會出現生產過剩,只要任由“看不見的手”的調節,每個人根據市場信息追逐自己的利益,就能夠實現經濟的持續不斷的增長。而國家對經濟運行的干預只會導致效益低下、福利減少,計劃經濟則必然造成短缺。
新自由主義的命根子就是薩伊這種理論。科斯定理則認為私有製是最高效的經濟制度,這也是針對中國的公有製。據說,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私有自由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只要中國人相信了這類理論,就應該放棄計劃經濟、放棄國家管理、放棄國有製。就可以自然達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富裕。
但是何新認為,這類理論的前提是虛幻的,是欺人之談。聽信這種理論的後果不是走向繁榮,而是經濟崩潰,急劇貧困化,拉美、非洲以及私有化後東歐經濟的休克都是明證。
何新指出,經濟危機實際上又會形成一個非常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市場資金短缺,另一方面是資金過剩,大量的資金退出生產流通的循環,這部分資本找不到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即為過剩資金。
新自由主義否認生產過剩的存在。卻鼓吹那個“看不見的市場之手”的神話。
何新指出,眾所周知,近年的高房價是被大大小小的炒房團炒起來的,五年裡翻了十倍之多。近期農產品也遭遇了惡炒,繼大蒜、紅辣椒價格瘋漲百倍之後,最近綠豆價格驚人上漲,由年前的每斤3 元,瘋漲到20 - 30 元。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究竟什麼叫“炒”? “炒”這個廚房中的烹調詞語,何以竟然成了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概念?以致竟可以決定市場物價,影響和改變千家萬戶小民百姓的生存狀態呢?
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而言,所謂“炒”這個概念是根本無法解釋的!主流經濟學的神聖教條是:商品價格由市場需求決定。物價蓬勃上升,反映市場需求大旺,是好事,不應受到任何行政干預和限制,否則就是違反市場經濟的規律!從這種觀點看,某種商品被惡“炒”也是大好事。不僅房子能“炒”,從股票、期貨到糧食、大蒜、辣椒、綠豆、火車票等等, 一切市場稀缺資源無不能“炒”也應該熱“炒”,不炒就是違背市場的規律和邏輯。
而何新指出:其實,所謂“炒”無非就是對某種稀缺品在其價格未高漲前,低價大量買進予以囤積,待其價格上漲後拋出,從而謀取來自價格差的暴利。用經濟學術語說,就是把稀缺物資購進儲存,待價而沽,從而牟取暴利。 “炒”的必要條件是炒家能夠控制大量資金,背後有金融力量作為依托。 “炒”的本質其實是金融資本的運動。
五、價格並非市場競爭決定,而是資本競爭決定
何新說:“炒”,並不是什麼“現代市場經濟”的新鮮事,古已有之,毫不稀奇。所謂“炒”,古人謂之“囤積居奇”或曰“奇貨可居”。兩千年前趙國商人呂不韋就曾是一個成功的大炒家,他所囤積待炒的“奇貨”(也是“期貨”?),就是是當時在趙國作人質的秦謫公子異人,而其利潤就是異人後來取得的王位,呂不韋的投機一“炒”,使他後來差點得到了秦國的最高國家權力。
所謂“炒”,在《資本論》中被定義為“為賣而買”的投資行為——囤積者並非為自己的使用和消費而購買,而是為“賣錢”而“購買”(這是悖論),這一買一賣、一進一出,炒家就得到巨大價差——紅利。此種伎倆,改革開放前叫“投機倒把”,是一種犯罪行為——其實在當今多數發達國家,任何炒家的囤積居奇行徑仍被視為經濟犯罪。但在中國,種種惡“炒”卻都叫做善於“抓住商機”和“理性投資”。
其實,“炒”的本質就是由炒家以貨幣金融手段壟斷和控制物資,從而操縱控製商品的市場定價權。
而每當經濟瀕臨蕭條,貨幣資本必然大量從實體產業領域溢出,於是在貨幣流動性大增的背景下,惡性炒做的行為必然會大規模發生。
何新指出:由“炒”而為商品定價,這本身就揭破了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編造的一個市場神話:稀缺資源通過市場供求這只“看不見的亞當斯密之手”,來公平地、科學地予以“ 配置” ,自由競爭可以為每種商品合理定價。
使人震驚而悲哀的是,這一套極為幼稚的“市場”謊話居然騙倒了中國兩代人。其實,在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無論國內和國際,究竟在哪裡存在著那隻“看不見的”、為人間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福利”的神聖公平之“手”?相反,人們到處都可以看到的是一隻有形的金融資本之手——通過期貨和現貨交易,通過掌控市場的絕對定價權,把全球(包括中國)的寶貴而稀缺的資源導向國內外大資本權勢集團的手中。
六、市場競爭必須由國家力量控制和管理
何新認為:既然市場不可能自動解決生產過剩問題,放任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只能是讓縱容資本競爭——讓資本大鱷鯨吞和壟斷全部經濟利益。
現實中的私有自由資本主義必然導致嚴重的生產過剩,這是19 世紀的歷史所反复證明了的。而計劃安排、國家干預正是針對生產過剩問題而來的。
生產過剩實際上又是一種投資效益低下,是一種投資不良,投資效益遞減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雖然投資效益遞減不可能根本消除,但是可以抑制。而且這個規律也是一種推動力,推動了投資的轉移和升級。但這個過程不是沒有代價的,投資越盲目越無序,導致的生產能力過剩就越嚴重,投資調整的代價就越大。投資不良和生產過剩是相伴相生的,並且都不可能完全解決,只能是通過國家政策性干預有所抑制。
比較成功的經濟體制是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體制,當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實行的這種體制。資本及工業、企業的高度集中性和跨國性是當代資本主義最重要的特徵之一,無論是萊茵模式還是英美模式都早已不是私有自由資本主義,在萊茵模式中存在著強大的國有經濟和公有經濟,英美模式則是依託於具有國家定貨和金融支持背景的大型跨國壟斷企業。
何新認為,國際經濟競爭早已不是私有自由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集中性的國家大壟斷資本集團的跨國競爭,國家是製度化國際競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是本國產業和國民經濟利益的代表者和保護者。總之,國家力量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競爭的強大工具,這是經濟競爭加劇的必然結果。
經濟競爭必定要動用任何力量,必定要動用國家力量,這不是由某種經濟學設計好的,而是歷史的力量運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說,當代資本主義競爭如果不援引國家的力量,則必定要在競爭中慘敗,勝還是敗,道理就這麼簡單。進而,國家終究會成為資本主義競爭的真正主體。因此,中國的最佳選擇也應是國家資本主義主導的混合經濟體制。
集中性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組織有利於在投資、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克服投資不良和生產過剩的問題,防止惡性競爭。在投資方面,壟斷組織具備一般企業不具備的資金實力,有能力投資一些高科技戰略產業,這本身就是投資的升級和優化,因為高科技戰略產業不是面臨著生產過剩,而是短缺,這種短缺絕對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滿足的。在生產方面,壟斷組織能夠對市場需求和供應做出合理預計,尤其是供應,因為生產廠家就它一家或者很少,控制了供應就能夠控制需求,從而避免生產過剩。在銷售方面,因為避免了生產過剩,並能對整個銷售體系進行統一管理,壟斷組織就能製定產品價格,保證利潤率。而國家呢,是真正的頂級壟斷組織,國家積極管理投資、生產和銷售,對於克服投資不良和生產過剩也是同樣有效的。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正是靠國營計劃體制集中全國的資源,形成強大的投資能力,進行工業化投資,才初步建成一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其核心精神正是藉助國家力量強化投資能力。以國家力量作為主要的工業化投資者,這並不是社會主義的發明,而最早是歐洲重商主義的發明,德、日資本主義都是這樣興起的。
(未完待續)
2010年8月25日
談通貨膨脹危害
以史為鑑,談通貨膨脹危害
作者:時寒冰
文章發於:時寒冰博客
更新時間:2010-8-26
http://shihb.blog.sohu.com/158640014.html
以史為鑑,談通貨膨脹危害
時寒冰
保羅·A·薩繆爾森和威廉·D·諾德豪斯合寫的《經濟學》(第12版),在第十二章《通貨膨脹:定義與成本》的開頭,引用了這樣一段話:“據說列寧公開說過,摧毀資本主義的最好辦法是使貨幣貶值。通過一種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能夠秘密地和不被察覺地沒收其公民的大量財富——J· M·凱恩斯。”凱恩斯顯然非常認同列寧的這一觀點,因為他本人就認為:再沒有比通過摧毀一國的貨幣來摧毀一個社會的基礎更容易的事情了。
那麼,列寧的說法在表達一種什麼意思呢?
列寧在其著作中有了這樣的表述:“壟斷資本主義使資本主義的一切矛盾尖銳到什麼程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指出物價高漲和卡特爾的壓迫就夠了。這種矛盾的尖銳化,是從世界金融資本取得最終勝利開始的這一過渡歷史時期的最強大的動力。”
列寧認為,通貨膨脹是對勞動人民的掠奪。只要資產階級當權者拼命印發鈔票,掠奪民眾,民眾就會與無產階級一道,推翻腐朽、墮落、垂死的資本主義制度。
其實,通貨膨脹的掠奪性,並不因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有什麼大的區別。
通貨膨脹的本質,是對民眾悄悄加稅,將民眾用血汗換取的財富悄悄轉移走。經濟學界對通貨膨脹的解釋通常有兩種:
其一:政府通過向銀行透支而增發紙幣,造成紙幣貶值,物價上漲,使公眾用同額貨幣收入所能購得的商品和勞務比以前減少。對於央行不獨立的國家,這種做法變得更加簡單,直接命令印鈔就行了。通貨膨脹加劇貧富分化,使窮人更窮,因為富人擁有的資產價格升值可以幫其規避部分通貨膨脹風險。比如,自1970年以來,美國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收入增長了60%,而其他人群的收入卻下降了10%以上。
其二,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收取決於他們的貨幣收入,而他們適用稅率的等級是按貨幣收入水平確定的。在通貨膨脹背景下,人們的名義貨幣收入增加,導致納稅人應納稅所得自動地劃入較高的所得級距,形成檔次爬升,從而按較高適用稅率納稅。
正因為這一原因。在明確通貨膨脹對稅率的影響這一問題上,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達成了一項持續了30年共識,即:對實際收入並沒有增加的那部分人徵稅是不公平的,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對稅收指數的影響,並寫入條款。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在徵稅時,都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以免加重民眾的負擔(當然,美國政府及美聯儲,也都會想法抑制通貨膨脹。比如,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嚴重通貨膨脹持續時,美聯儲主席沃爾克【註解1】實施激進的抑制政策制止住了通脹)。
但是,2009年,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保健法案中包含有一個規定部分撤消通貨膨脹對稅收指數影響的條款,這意味著,即使人們的實際收入並沒有增加,仍需支付更高水平的稅收。 《華爾街日報》當年11月6日發表的專欄文章,憤怒地寫道:“……這其中包含著政治家在沒有經過法律允許增加稅收的情況下,每年從普通勞動者處獲取更多利益採取的卑劣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為政府帶來了稅收的橫財。”
值得一提的是,南希-佩洛西保健法案中包含的,只是一個規定部分撤消通貨膨脹對稅收指數影響的條款,儘管如此,依然引起了極大的憤慨。
對比之下,美國人其實還是很幸運的。
畢竟,西方發達國家政務公開、信息透明,政客們不敢隱瞞真相,經濟學家不敢亂忽悠,媒體講真話,民眾能夠迅速知道真相並影響自己的議員,通過議員修正政府的錯誤決策。而另外一些國家的民眾,則沒有那麼幸運,數字可以造假,政客們可以把謊話說得讓自己感動得掉淚,經濟學家與媒體攜手忽悠,騙子與無賴、流氓齊飛,真假與黑白、善惡一色。弄到最後,連真相是什麼都不清楚了。
但是,真相往往是通過常識可以感知的。比如,去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她們知道菜價比去年漲了多少,比上個月漲了多少,她們能夠感知到貨幣是升值了是貶值了。這些實實在在的感受,比官方公佈的數據要靠譜得多。有人曾經寫信給我,問:既然通貨膨脹稀釋、掠奪民眾財富,權貴們就不怕嗎?這樣的問題其實不必回答:看看權貴的家屬移民的情況趨勢就一目了然了。
列寧的看法其實是缺少遠見的,因為,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其實悄悄走起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路線,馬恩列等前輩描述的美好前景,在資本主義國家次第實現,而他們曾經給予美好描述的社會主義國家卻次第解體。
比如,養老金革命在美國的展開,彼得·F·德魯克在《養老金革命》一書中寫道:
現代經濟史上的另一個極端例子是南斯拉夫……資本的編制、供應和分配依然由國家完全壟斷,工人們並沒有發言權。與日本的工人階級不同,南斯拉夫的工人階級管理生產資料,但是他們並不能控制生產資料,而且生產資料的運轉也不代表他們的利益。相反,國家攫取了巨額的“資本成本”,馬克思主義者所謂的“剩餘價值”融入了“國家資本主義基金”,而沒有變成“工資基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工人們可以得到獎金。但如果企業效益不佳,他們就會失業,而且,由於企業沒有為他們繳納養老保險,所以他們的生活將無法得到保障。
只有在美國,通過養老基金——作為工資收入的一部分——的形式,員工們才同時獲得併擁有了相應的企業利潤。也只有在美國,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員工們才成為資本的合法主人和合法供應者,同時也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控制力量。根據19世紀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南斯拉夫的工人雖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但是它所實行的卻是“國家資本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從經濟結構上看,只有美國實現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如果套用一下馬克思主義的術語,可以說:作為“所有價值的來源”,“勞動”得到了“生產過程的全部成果”。換句話說,雖然美國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努力,但是它已經在沒有進行國有化改革的前提下使本國的經濟實現了“社會主義化”。儘管美國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其他人也這樣認為,但是,實際上美國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了。
在該書的導讀中,詹文明也寫道:如果將“社會主義”定義為“由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這是最為傳統也是最為嚴格的定義,那麼,美國算得上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無論對於南斯拉夫,還是前蘇聯而言,他們都是打著社會主義旗號,走權貴資本主義路線的國家,在國家解體後,原來的官員搖身變成資本家,而民眾一無所有。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比資本主義國家要嚴重得多。以蘇聯爲例,1舊盧布最早兌換1美元,到最後,需要40000舊盧布兌換1美元!美國以幾億美元的代價,輕鬆買下了數百億、千億美元計的前社會主義國家資產。權力缺少制約之下,權貴們以通貨膨脹掠奪民眾財富的慾望必然會強烈到可怕的地步,最後,將國民的幸福徹底葬送,給他們帶來難以忘卻的深刻的痛苦。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任何經濟體,以擴大貨幣發行的方式掠奪民眾財富,無論玩得多麼高明,最終都必須會造成嚴重惡果,而避免這一悲劇的必走路徑,就是民主、央行獨立,使得民眾在貨幣投放方面有一定的發言權,央行不能肆意投放貨幣。
當然,作為執政者,也應該以史為鑑,真正地走民富路線,只有民富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國強,否則,一切都是虛幻的、徒勞的。
為這個苦難的民族祈禱!
【註解1】沃爾克1979年由民主黨的卡特總統提名,出任美聯儲主席,持續乾了9年,繼任者為格林斯潘,是美聯儲歷史上最恨通貨膨脹的掌門。
於2010年8月25日
作者:時寒冰
文章發於:時寒冰博客
更新時間:2010-8-26
http://shihb.blog.sohu.com/158640014.html
以史為鑑,談通貨膨脹危害
時寒冰
保羅·A·薩繆爾森和威廉·D·諾德豪斯合寫的《經濟學》(第12版),在第十二章《通貨膨脹:定義與成本》的開頭,引用了這樣一段話:“據說列寧公開說過,摧毀資本主義的最好辦法是使貨幣貶值。通過一種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能夠秘密地和不被察覺地沒收其公民的大量財富——J· M·凱恩斯。”凱恩斯顯然非常認同列寧的這一觀點,因為他本人就認為:再沒有比通過摧毀一國的貨幣來摧毀一個社會的基礎更容易的事情了。
那麼,列寧的說法在表達一種什麼意思呢?
列寧在其著作中有了這樣的表述:“壟斷資本主義使資本主義的一切矛盾尖銳到什麼程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指出物價高漲和卡特爾的壓迫就夠了。這種矛盾的尖銳化,是從世界金融資本取得最終勝利開始的這一過渡歷史時期的最強大的動力。”
列寧認為,通貨膨脹是對勞動人民的掠奪。只要資產階級當權者拼命印發鈔票,掠奪民眾,民眾就會與無產階級一道,推翻腐朽、墮落、垂死的資本主義制度。
其實,通貨膨脹的掠奪性,並不因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有什麼大的區別。
通貨膨脹的本質,是對民眾悄悄加稅,將民眾用血汗換取的財富悄悄轉移走。經濟學界對通貨膨脹的解釋通常有兩種:
其一:政府通過向銀行透支而增發紙幣,造成紙幣貶值,物價上漲,使公眾用同額貨幣收入所能購得的商品和勞務比以前減少。對於央行不獨立的國家,這種做法變得更加簡單,直接命令印鈔就行了。通貨膨脹加劇貧富分化,使窮人更窮,因為富人擁有的資產價格升值可以幫其規避部分通貨膨脹風險。比如,自1970年以來,美國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收入增長了60%,而其他人群的收入卻下降了10%以上。
其二,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收取決於他們的貨幣收入,而他們適用稅率的等級是按貨幣收入水平確定的。在通貨膨脹背景下,人們的名義貨幣收入增加,導致納稅人應納稅所得自動地劃入較高的所得級距,形成檔次爬升,從而按較高適用稅率納稅。
正因為這一原因。在明確通貨膨脹對稅率的影響這一問題上,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達成了一項持續了30年共識,即:對實際收入並沒有增加的那部分人徵稅是不公平的,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對稅收指數的影響,並寫入條款。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在徵稅時,都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以免加重民眾的負擔(當然,美國政府及美聯儲,也都會想法抑制通貨膨脹。比如,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嚴重通貨膨脹持續時,美聯儲主席沃爾克【註解1】實施激進的抑制政策制止住了通脹)。
但是,2009年,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保健法案中包含有一個規定部分撤消通貨膨脹對稅收指數影響的條款,這意味著,即使人們的實際收入並沒有增加,仍需支付更高水平的稅收。 《華爾街日報》當年11月6日發表的專欄文章,憤怒地寫道:“……這其中包含著政治家在沒有經過法律允許增加稅收的情況下,每年從普通勞動者處獲取更多利益採取的卑劣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為政府帶來了稅收的橫財。”
值得一提的是,南希-佩洛西保健法案中包含的,只是一個規定部分撤消通貨膨脹對稅收指數影響的條款,儘管如此,依然引起了極大的憤慨。
對比之下,美國人其實還是很幸運的。
畢竟,西方發達國家政務公開、信息透明,政客們不敢隱瞞真相,經濟學家不敢亂忽悠,媒體講真話,民眾能夠迅速知道真相並影響自己的議員,通過議員修正政府的錯誤決策。而另外一些國家的民眾,則沒有那麼幸運,數字可以造假,政客們可以把謊話說得讓自己感動得掉淚,經濟學家與媒體攜手忽悠,騙子與無賴、流氓齊飛,真假與黑白、善惡一色。弄到最後,連真相是什麼都不清楚了。
但是,真相往往是通過常識可以感知的。比如,去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她們知道菜價比去年漲了多少,比上個月漲了多少,她們能夠感知到貨幣是升值了是貶值了。這些實實在在的感受,比官方公佈的數據要靠譜得多。有人曾經寫信給我,問:既然通貨膨脹稀釋、掠奪民眾財富,權貴們就不怕嗎?這樣的問題其實不必回答:看看權貴的家屬移民的情況趨勢就一目了然了。
列寧的看法其實是缺少遠見的,因為,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其實悄悄走起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路線,馬恩列等前輩描述的美好前景,在資本主義國家次第實現,而他們曾經給予美好描述的社會主義國家卻次第解體。
比如,養老金革命在美國的展開,彼得·F·德魯克在《養老金革命》一書中寫道:
現代經濟史上的另一個極端例子是南斯拉夫……資本的編制、供應和分配依然由國家完全壟斷,工人們並沒有發言權。與日本的工人階級不同,南斯拉夫的工人階級管理生產資料,但是他們並不能控制生產資料,而且生產資料的運轉也不代表他們的利益。相反,國家攫取了巨額的“資本成本”,馬克思主義者所謂的“剩餘價值”融入了“國家資本主義基金”,而沒有變成“工資基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工人們可以得到獎金。但如果企業效益不佳,他們就會失業,而且,由於企業沒有為他們繳納養老保險,所以他們的生活將無法得到保障。
只有在美國,通過養老基金——作為工資收入的一部分——的形式,員工們才同時獲得併擁有了相應的企業利潤。也只有在美國,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員工們才成為資本的合法主人和合法供應者,同時也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控制力量。根據19世紀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南斯拉夫的工人雖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但是它所實行的卻是“國家資本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從經濟結構上看,只有美國實現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如果套用一下馬克思主義的術語,可以說:作為“所有價值的來源”,“勞動”得到了“生產過程的全部成果”。換句話說,雖然美國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努力,但是它已經在沒有進行國有化改革的前提下使本國的經濟實現了“社會主義化”。儘管美國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其他人也這樣認為,但是,實際上美國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了。
在該書的導讀中,詹文明也寫道:如果將“社會主義”定義為“由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這是最為傳統也是最為嚴格的定義,那麼,美國算得上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無論對於南斯拉夫,還是前蘇聯而言,他們都是打著社會主義旗號,走權貴資本主義路線的國家,在國家解體後,原來的官員搖身變成資本家,而民眾一無所有。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比資本主義國家要嚴重得多。以蘇聯爲例,1舊盧布最早兌換1美元,到最後,需要40000舊盧布兌換1美元!美國以幾億美元的代價,輕鬆買下了數百億、千億美元計的前社會主義國家資產。權力缺少制約之下,權貴們以通貨膨脹掠奪民眾財富的慾望必然會強烈到可怕的地步,最後,將國民的幸福徹底葬送,給他們帶來難以忘卻的深刻的痛苦。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任何經濟體,以擴大貨幣發行的方式掠奪民眾財富,無論玩得多麼高明,最終都必須會造成嚴重惡果,而避免這一悲劇的必走路徑,就是民主、央行獨立,使得民眾在貨幣投放方面有一定的發言權,央行不能肆意投放貨幣。
當然,作為執政者,也應該以史為鑑,真正地走民富路線,只有民富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國強,否則,一切都是虛幻的、徒勞的。
為這個苦難的民族祈禱!
【註解1】沃爾克1979年由民主黨的卡特總統提名,出任美聯儲主席,持續乾了9年,繼任者為格林斯潘,是美聯儲歷史上最恨通貨膨脹的掌門。
於2010年8月25日
謝國忠:西方衰落的根本原因
謝國忠:西方衰落東方興起的根本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19:06 財新網
西方經濟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在全球化經濟下,跨國公司把工作機會交到了成本低的中國和印度人手裡
【財新網】(專欄作家謝國忠)美國學者,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都預測美國將出現日本式衰退,他們正敦促美聯儲采取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以阻止西方經濟體滑入冰河時代。在最近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沒有這樣做,但承諾不從之前的量化寬鬆政策中撤錢出來,這也算是給擔心通脹的人們一根骨頭啃啃。
而在世界的另一邊,通貨膨脹正席捲新興市場。印度目前的通脹已達雙位數。整體而言,新興市場的通脹率在5%以上。中國剛剛公佈的通脹率略超3%,但普通民眾感受到的物價漲幅顯然要比這個數字高。人們可以真切感受新興市場的房地產市場熱氣騰騰。在孟買,百萬美元的豪宅可以俯瞰貧民窟的全景。香港的經濟雖然不行,但樓市已恢復至接近1997年的高峰。富有的銀行家在香港只付15%的稅,他們都急著到北京或上海購置物業。在世界最昂貴的城市名單,莫斯科總是位列其間。整個新興市場火得不得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歡油炸冰淇淋。這東西你得吃的快,不然它就變得一塌糊塗。全球經濟似乎就是如此。愛花錢的西方世界突然陷入通貨緊縮中。東方新興市場的烈火會把西方發達市場的堅冰融化,變得一團糟。當然,融化的速度比油炸冰淇淋還是要慢一點。 2012年就是融化之年。而這團火的燃料恰來自正在與通縮作鬥爭的西方世界的刺激措施。
刺激政策被認為應對衰退的靈丹妙藥。但在今天的全球化經濟下,這服藥並不是那麼靈,事實上,對西方世界,這服藥就是錯的。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佔了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兩者均由跨國公司驅動。他們在全球尋找成本最低的地方組織生產,然後把產品運往全球。需求和供給是兩個不相交的體系。因此,當政府推出刺激政策,需求的增加並不一定導致當地供應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跨國公司決定投資其他地方,刺激帶來的需求並不會導致就業的增加。
水往低處流。刺激政策,無論它在哪裡,影響的是低成本的經濟體。西方經濟體通過央行印鈔和巨額財政赤字把錢泵入全球體系,得到這些多餘流動性的是新興經濟體。於是,在新興市場,一切都紅火了。
這個遊戲將如何結束?對於西方經濟體,理想的情況是,在西方經濟體發生通脹前,讓新興經濟體的成本上升,高到足以令跨國公司重新在西方投資和僱人。但這種情況難以出現。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工資是新興經濟體的10倍,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數量是發達經濟體的5倍。
更可能的情況是,當新興市場把通脹傳回到西方經濟體時,後者不得不停止刺激政策。通脹傳遞的最直接途徑是商品價格的提高。對於發達經濟體,這相當於加稅,而受益者是生產這些商品的新興市場。這是很諷刺的:西方的刺激可以立即給自己帶來傷害。這就是全球化的魔力。
隨著新興市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進口消費品的價格將上升。中國的名義GDP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問題是,隨著勞動力變的短缺,勞動力成本會上升的更快。
最後,西方經濟體的勞動力會要求增加工資,以彌補當前和未來的通貨膨脹。有人可能會認為,高失業率將抑制工資增長。君不見,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儘管失業率很高物價與工資依然螺旋式上升,原因是勞動力看穿了美聯儲的以通脹保增長的企圖。
2012年美聯儲將耗盡所有不提高利率的藉口。由於在全球經濟中的過剩流動性將變的極其巨大,收緊措施有可能導致資產泡沫破滅,引發新一輪全球危機。
西方經濟體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全球化對中國人和印度人有利,對美國人和西班牙人不利。誰有工作做,決定權其實在像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這樣的跨國公司手裡。中國人和印度人生產效率高,但窮,他們願意接受低工資積累財富。美國人和西班牙人有錢,不肯接受第三世界的低工資。當他們的政府給他們錢花,只會讓中國人和印度人變的富裕,而讓自己國家的債務增加,從而變窮。西方世界必須等中國人和印度人變富,等他們也要求高工資,和美國人西班牙人一樣愛花錢。對西方人來說,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不幸的是,沒有捷徑可走。 ■
(謝國忠是財新傳媒特約經濟學家;本文的英文版首先發表在彭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19:06 財新網
西方經濟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在全球化經濟下,跨國公司把工作機會交到了成本低的中國和印度人手裡
【財新網】(專欄作家謝國忠)美國學者,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都預測美國將出現日本式衰退,他們正敦促美聯儲采取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以阻止西方經濟體滑入冰河時代。在最近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沒有這樣做,但承諾不從之前的量化寬鬆政策中撤錢出來,這也算是給擔心通脹的人們一根骨頭啃啃。
而在世界的另一邊,通貨膨脹正席捲新興市場。印度目前的通脹已達雙位數。整體而言,新興市場的通脹率在5%以上。中國剛剛公佈的通脹率略超3%,但普通民眾感受到的物價漲幅顯然要比這個數字高。人們可以真切感受新興市場的房地產市場熱氣騰騰。在孟買,百萬美元的豪宅可以俯瞰貧民窟的全景。香港的經濟雖然不行,但樓市已恢復至接近1997年的高峰。富有的銀行家在香港只付15%的稅,他們都急著到北京或上海購置物業。在世界最昂貴的城市名單,莫斯科總是位列其間。整個新興市場火得不得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歡油炸冰淇淋。這東西你得吃的快,不然它就變得一塌糊塗。全球經濟似乎就是如此。愛花錢的西方世界突然陷入通貨緊縮中。東方新興市場的烈火會把西方發達市場的堅冰融化,變得一團糟。當然,融化的速度比油炸冰淇淋還是要慢一點。 2012年就是融化之年。而這團火的燃料恰來自正在與通縮作鬥爭的西方世界的刺激措施。
刺激政策被認為應對衰退的靈丹妙藥。但在今天的全球化經濟下,這服藥並不是那麼靈,事實上,對西方世界,這服藥就是錯的。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佔了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兩者均由跨國公司驅動。他們在全球尋找成本最低的地方組織生產,然後把產品運往全球。需求和供給是兩個不相交的體系。因此,當政府推出刺激政策,需求的增加並不一定導致當地供應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跨國公司決定投資其他地方,刺激帶來的需求並不會導致就業的增加。
水往低處流。刺激政策,無論它在哪裡,影響的是低成本的經濟體。西方經濟體通過央行印鈔和巨額財政赤字把錢泵入全球體系,得到這些多餘流動性的是新興經濟體。於是,在新興市場,一切都紅火了。
這個遊戲將如何結束?對於西方經濟體,理想的情況是,在西方經濟體發生通脹前,讓新興經濟體的成本上升,高到足以令跨國公司重新在西方投資和僱人。但這種情況難以出現。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工資是新興經濟體的10倍,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數量是發達經濟體的5倍。
更可能的情況是,當新興市場把通脹傳回到西方經濟體時,後者不得不停止刺激政策。通脹傳遞的最直接途徑是商品價格的提高。對於發達經濟體,這相當於加稅,而受益者是生產這些商品的新興市場。這是很諷刺的:西方的刺激可以立即給自己帶來傷害。這就是全球化的魔力。
隨著新興市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進口消費品的價格將上升。中國的名義GDP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問題是,隨著勞動力變的短缺,勞動力成本會上升的更快。
最後,西方經濟體的勞動力會要求增加工資,以彌補當前和未來的通貨膨脹。有人可能會認為,高失業率將抑制工資增長。君不見,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儘管失業率很高物價與工資依然螺旋式上升,原因是勞動力看穿了美聯儲的以通脹保增長的企圖。
2012年美聯儲將耗盡所有不提高利率的藉口。由於在全球經濟中的過剩流動性將變的極其巨大,收緊措施有可能導致資產泡沫破滅,引發新一輪全球危機。
西方經濟體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全球化對中國人和印度人有利,對美國人和西班牙人不利。誰有工作做,決定權其實在像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這樣的跨國公司手裡。中國人和印度人生產效率高,但窮,他們願意接受低工資積累財富。美國人和西班牙人有錢,不肯接受第三世界的低工資。當他們的政府給他們錢花,只會讓中國人和印度人變的富裕,而讓自己國家的債務增加,從而變窮。西方世界必須等中國人和印度人變富,等他們也要求高工資,和美國人西班牙人一樣愛花錢。對西方人來說,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不幸的是,沒有捷徑可走。 ■
(謝國忠是財新傳媒特約經濟學家;本文的英文版首先發表在彭博)
2010年8月23日
第二輪金融危機正在逼近
2010-08-23
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正在逼近
張庭賓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58458406.html
如果格林斯潘、伯南克和克魯格曼同時看衰美國經濟,那意味著什麼?
今年以來,筆者一直在觀察把握一個重要時點——美國金融二次危機何時到來。自2009年,本人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未來發展演繹,有兩個基本看法。
一是2月,本人撰寫了《金融危機第三階段:誰是諾亞方舟》一文,指出二輪危機的主要特徵是紙幣信用危機,各國為救市而競相降息增加流動性,各國紙幣更深“負利率”化,黃金一枝獨秀,擺脫了各種大宗商品、各種紙幣的“地心引力”,突破並站穩1000美元之上,將動搖信用貨幣體系的根本。
二是9月,本人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指出,現在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回暖是偽復甦,是大量增發貨幣,刺激了股票和資產價格的反彈,但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需求頹勢,也無法形成增長新動力。但救市會大大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實際上在醞釀了新一輪更大的危機——紙幣危機(或稱為主權債務危機)。
儘管在2006年初,本人在國內金融界首先預測了美國金融危機;儘管上述這兩個判斷,本人一直沒有動搖。然而,筆者對於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爆發時點的把脈還是相當慎重的。然而,美國最新的各種政策和市場信號讓我們覺得,現在是提出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的合適時機了。
美國二輪危機的內在邏輯未變。根據本人首創的“貨幣三態”理論。自1971年,美元擺脫了黃金,進入了貨幣信用膨脹週期,由固態貨幣(一般等價物是黃金)向液態貨幣(各種債券、資產證券),再向氣態貨幣(金融衍生品)膨脹。 2006年,美國的金融衍生品總量為518萬億美元,是GDP的近40倍,液態貨幣是GDP的6.8倍。
可是,這個信用泡沫不可能永遠吹下去的,隨著美國IT 泡沫的破滅,加之歐元的競爭,國際貨幣信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進入了收縮週期——2008年的第一輪危機是氣態貨幣向液態貨幣的收縮,它消滅了大量的流動性,使得大量金融機構破產倒閉。
第一輪危機爆發後,美國和世界各大國大力救市,主要通過增發貨幣和財政借債救助來應對危機,即如伯南克所言:開著直升機撒鈔票。同時,美國凍結了金融衍生品的流血口,但金融衍生品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其存量仍高達450萬億美元。第一輪救市付出的代價是,各國的國債佔GDP的比重急劇攀升,其中美國今年年底將達到100%。
美國在2010年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美國國債賣給誰,今年一共要出售2.22萬億美國國債,而美聯儲今年剩下的購買額度只有2000億,要市場消化約2萬億。傳統的兩個大戶,一是美國的醫療和社保基金受金融危機影響,沒有更多的錢來買;二是要靠中國和日本這些傳統貿易順差大戶,但是中國在過去7個月中,淨賣出美國國債853億美元。
這種背景下,美元會願意看到世界其它地區出現金融動盪,於是,迪拜,希臘危機適時地發生了,這兩度緩解了美元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但5月份的歐洲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基本封住了歐元危機再擴大的空間。
“開著直升飛機撒錢”的伯南克並沒有等到經濟真實的複蘇,8月10日美聯儲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傳遞出三大重要信號:
一,伯南克和他的同事們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深感悲觀。美聯儲官方聲明的措辭是:“最近數月來,產出和就業的複蘇步伐已經放緩。預期未來經濟復甦速度很有可能更低。”
二,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前景堪憂之根源,乃是真實經濟未見根本好轉,最新的就業率屢屢令市場失望。
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看來已經“黔驢技窮”,伯南克只好重施故伎,宣布繼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零水平”,增加購買長期國債(美聯儲將把到期的機構債券和機構支持證券的本金收入,用於增加購買國債),並對到期國債實施展期。其目的是為了維持長期國債低利率,以避免國債利率攀升而引發主權債務和利率衍生品的危機。
但美國國債CDS的風險仍在攀升。根據數據提供商CMA數據視野的報價,美國國債CDS 價格在8月18日攀升至45.49個基點,8月5日時為36.69個基點,漲幅高達19.3%。同期西班牙國債CDS漲幅僅為8.30%,德國國債 CDS上漲16%至43.94個基點,日本國債CDS同期則出現下跌。通常來說,CDS的價格與投資者對標的證券的違約預期成正比。
黃金的堅挺會進一步刺穿紙幣的信用泡沫,8月4日,中國六部委出台意見,大力推動中國黃金市場發展和黃金儲備,這基本夯實了國際金價每盎司1200美元的台階,金價創出新高並不遙遠,而這只會把更多在紙幣和黃金間搖擺的人拉到黃金一邊。索羅斯領導的基金,其黃金的配置已經高達20%。
伯南克的前任——格林斯潘8月1日也相當悲觀,他在接受NBC採訪時稱: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惡化,美國經濟可能再次陷入衰退。他指出:目前美國存在大量所謂“負資產”房屋,這可能導致未來房屋止贖率大幅增加,對房價產生進一步下行壓力。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3月底,全美有超過 1120萬套住房處於“負資產”狀態。
同樣悲觀的還有克魯格曼,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已經激奮,這讓他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理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Colorado Springs為了省錢,關閉了1 /3的街燈。但是相同的情況正在,或是即將在全美國發生。同時,美國這個曾經一度以其在交通上的視覺投資讓世界讚歎的國家,現在正在經歷逆向發展的過程: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砸開他們無力繼續維護的公路,讓這些路重新變成砂礫路。
“聯邦政府應該給地方政府提供援助,保護美國基礎設施,以及美國兒童的未來。”克魯格曼寫到:但華盛頓提供的援助卻吝嗇至極。共和黨人和“中間派”的民主黨人說,我們必須將赤字放在首要解決的問題位置上。剛轉過臉,這些人又宣布說,我們必須保護極其富有人的稅收削減——未來10年中將會達到7000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的現狀,華爾街“精英”們給美國和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在2009年拿到了歷史最高的收入。
奧巴馬總統也想安慰弱勢群體,他的醫療改革方案將更多的窮人涵蓋在其中,並試圖用政府主導的保險公司來節省費用,但很少人認為,這會真的減少美國的醫療財政開支。
奧巴馬政府的確按照承諾從伊拉克撤軍,但是這並沒有能夠節省軍費開支,因為無論是向阿富汗增派軍隊,還是到中國的黃海南海炫耀武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錢。
對華爾街,美國必須給社會公眾一個交代,這是美國推出新金融監管法的主要動機。儘管從草案到成為法律,它的力度已經削掉了大半,但金融衍生品被納入監管,這將使得過去兩年凍結並掩蓋的衍生品傷口重新流血。
在9·11遺址上建伊斯蘭清真寺,奧巴馬兩次表態支持,這讓美國這個多種族多宗教國家的政治傷口再一次迸裂。
美國能不能走出困境,需要新的精神領袖來凝聚人心,在 2009年1月,奧巴馬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時,很多人期待著他是,但8月11日美國拉斯穆森民調機構的每日民調顯示:強烈支持奧巴馬的選民佔24%,而強烈反對奧巴馬的選民佔46%。
從貨幣、財政、金融、經濟、社會政治,到軍事,筆者判斷,美國騰挪的空間進一步收窄,向外轉嫁危機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的內外部條件已經陸續到位。
儘管仍然難以判斷二輪危機爆發的準確時點,但至少,現在已經到了中國金融投資決策者需要高度警覺的時候了。 (作為為本報主筆,“庭賓透世”專欄因發表此文,原 “后土地財政時代中國怎麼辦”系列分析暫時延後一期,特此說明。此文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正在逼近
張庭賓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158458406.html
如果格林斯潘、伯南克和克魯格曼同時看衰美國經濟,那意味著什麼?
今年以來,筆者一直在觀察把握一個重要時點——美國金融二次危機何時到來。自2009年,本人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未來發展演繹,有兩個基本看法。
一是2月,本人撰寫了《金融危機第三階段:誰是諾亞方舟》一文,指出二輪危機的主要特徵是紙幣信用危機,各國為救市而競相降息增加流動性,各國紙幣更深“負利率”化,黃金一枝獨秀,擺脫了各種大宗商品、各種紙幣的“地心引力”,突破並站穩1000美元之上,將動搖信用貨幣體系的根本。
二是9月,本人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指出,現在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回暖是偽復甦,是大量增發貨幣,刺激了股票和資產價格的反彈,但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需求頹勢,也無法形成增長新動力。但救市會大大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實際上在醞釀了新一輪更大的危機——紙幣危機(或稱為主權債務危機)。
儘管在2006年初,本人在國內金融界首先預測了美國金融危機;儘管上述這兩個判斷,本人一直沒有動搖。然而,筆者對於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爆發時點的把脈還是相當慎重的。然而,美國最新的各種政策和市場信號讓我們覺得,現在是提出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的合適時機了。
美國二輪危機的內在邏輯未變。根據本人首創的“貨幣三態”理論。自1971年,美元擺脫了黃金,進入了貨幣信用膨脹週期,由固態貨幣(一般等價物是黃金)向液態貨幣(各種債券、資產證券),再向氣態貨幣(金融衍生品)膨脹。 2006年,美國的金融衍生品總量為518萬億美元,是GDP的近40倍,液態貨幣是GDP的6.8倍。
可是,這個信用泡沫不可能永遠吹下去的,隨著美國IT 泡沫的破滅,加之歐元的競爭,國際貨幣信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進入了收縮週期——2008年的第一輪危機是氣態貨幣向液態貨幣的收縮,它消滅了大量的流動性,使得大量金融機構破產倒閉。
第一輪危機爆發後,美國和世界各大國大力救市,主要通過增發貨幣和財政借債救助來應對危機,即如伯南克所言:開著直升機撒鈔票。同時,美國凍結了金融衍生品的流血口,但金融衍生品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其存量仍高達450萬億美元。第一輪救市付出的代價是,各國的國債佔GDP的比重急劇攀升,其中美國今年年底將達到100%。
美國在2010年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美國國債賣給誰,今年一共要出售2.22萬億美國國債,而美聯儲今年剩下的購買額度只有2000億,要市場消化約2萬億。傳統的兩個大戶,一是美國的醫療和社保基金受金融危機影響,沒有更多的錢來買;二是要靠中國和日本這些傳統貿易順差大戶,但是中國在過去7個月中,淨賣出美國國債853億美元。
這種背景下,美元會願意看到世界其它地區出現金融動盪,於是,迪拜,希臘危機適時地發生了,這兩度緩解了美元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但5月份的歐洲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基本封住了歐元危機再擴大的空間。
“開著直升飛機撒錢”的伯南克並沒有等到經濟真實的複蘇,8月10日美聯儲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傳遞出三大重要信號:
一,伯南克和他的同事們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深感悲觀。美聯儲官方聲明的措辭是:“最近數月來,產出和就業的複蘇步伐已經放緩。預期未來經濟復甦速度很有可能更低。”
二,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前景堪憂之根源,乃是真實經濟未見根本好轉,最新的就業率屢屢令市場失望。
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看來已經“黔驢技窮”,伯南克只好重施故伎,宣布繼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零水平”,增加購買長期國債(美聯儲將把到期的機構債券和機構支持證券的本金收入,用於增加購買國債),並對到期國債實施展期。其目的是為了維持長期國債低利率,以避免國債利率攀升而引發主權債務和利率衍生品的危機。
但美國國債CDS的風險仍在攀升。根據數據提供商CMA數據視野的報價,美國國債CDS 價格在8月18日攀升至45.49個基點,8月5日時為36.69個基點,漲幅高達19.3%。同期西班牙國債CDS漲幅僅為8.30%,德國國債 CDS上漲16%至43.94個基點,日本國債CDS同期則出現下跌。通常來說,CDS的價格與投資者對標的證券的違約預期成正比。
黃金的堅挺會進一步刺穿紙幣的信用泡沫,8月4日,中國六部委出台意見,大力推動中國黃金市場發展和黃金儲備,這基本夯實了國際金價每盎司1200美元的台階,金價創出新高並不遙遠,而這只會把更多在紙幣和黃金間搖擺的人拉到黃金一邊。索羅斯領導的基金,其黃金的配置已經高達20%。
伯南克的前任——格林斯潘8月1日也相當悲觀,他在接受NBC採訪時稱: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惡化,美國經濟可能再次陷入衰退。他指出:目前美國存在大量所謂“負資產”房屋,這可能導致未來房屋止贖率大幅增加,對房價產生進一步下行壓力。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3月底,全美有超過 1120萬套住房處於“負資產”狀態。
同樣悲觀的還有克魯格曼,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已經激奮,這讓他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理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Colorado Springs為了省錢,關閉了1 /3的街燈。但是相同的情況正在,或是即將在全美國發生。同時,美國這個曾經一度以其在交通上的視覺投資讓世界讚歎的國家,現在正在經歷逆向發展的過程: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砸開他們無力繼續維護的公路,讓這些路重新變成砂礫路。
“聯邦政府應該給地方政府提供援助,保護美國基礎設施,以及美國兒童的未來。”克魯格曼寫到:但華盛頓提供的援助卻吝嗇至極。共和黨人和“中間派”的民主黨人說,我們必須將赤字放在首要解決的問題位置上。剛轉過臉,這些人又宣布說,我們必須保護極其富有人的稅收削減——未來10年中將會達到7000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的現狀,華爾街“精英”們給美國和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在2009年拿到了歷史最高的收入。
奧巴馬總統也想安慰弱勢群體,他的醫療改革方案將更多的窮人涵蓋在其中,並試圖用政府主導的保險公司來節省費用,但很少人認為,這會真的減少美國的醫療財政開支。
奧巴馬政府的確按照承諾從伊拉克撤軍,但是這並沒有能夠節省軍費開支,因為無論是向阿富汗增派軍隊,還是到中國的黃海南海炫耀武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錢。
對華爾街,美國必須給社會公眾一個交代,這是美國推出新金融監管法的主要動機。儘管從草案到成為法律,它的力度已經削掉了大半,但金融衍生品被納入監管,這將使得過去兩年凍結並掩蓋的衍生品傷口重新流血。
在9·11遺址上建伊斯蘭清真寺,奧巴馬兩次表態支持,這讓美國這個多種族多宗教國家的政治傷口再一次迸裂。
美國能不能走出困境,需要新的精神領袖來凝聚人心,在 2009年1月,奧巴馬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時,很多人期待著他是,但8月11日美國拉斯穆森民調機構的每日民調顯示:強烈支持奧巴馬的選民佔24%,而強烈反對奧巴馬的選民佔46%。
從貨幣、財政、金融、經濟、社會政治,到軍事,筆者判斷,美國騰挪的空間進一步收窄,向外轉嫁危機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美國第二輪金融危機的內外部條件已經陸續到位。
儘管仍然難以判斷二輪危機爆發的準確時點,但至少,現在已經到了中國金融投資決策者需要高度警覺的時候了。 (作為為本報主筆,“庭賓透世”專欄因發表此文,原 “后土地財政時代中國怎麼辦”系列分析暫時延後一期,特此說明。此文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2010年8月22日
重回毛主席的路線
六十三 探“共濟”
作者:龍勳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4
六十三 探“共濟”
前幾天,拜讀何新《新浪博客》中的《盎格魯·撒克遜計劃:共濟會與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劃》,頓時叫人毛骨悚然,同時不由人不信:一項人類有史以來最最“恐怖主義”的計劃正在策劃之中! !我立即把這篇博文轉發給親朋好友,而我最最迫切的願望是希望我們的黨、政、軍領導人都能看到這篇博文,作為決策者,領導者的明察秋毫無疑比普通百姓要關鍵得多! !
有人說何新得了“狂想症”,“共濟計劃”無異於“瘋子計劃”,手段之殘忍,計劃之陰毒,違背了最最起碼的人性、人道,只有瘋子才想得出來!然而,何新的關注決非空穴來風,杞人憂天,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切戰爭,歸根到底都是爭奪資源、財富、生產資料以及生存空間的戰爭。許多地球資源在不斷地減少,生存空間在不斷地縮小,而人口在不斷地增多,如此下去,總有到達極限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已不再遙遠。人類的生存究竟怎樣才能繼續下去?的確已成為一個誰也迴避不了的問題。可以說,人世間的一切爭端,無不關聯著生存權的爭奪。那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否都有同樣的生存權? “共濟會”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在“共濟者”看來,世界現有人口中的80%是“垃圾人口”(有色人種為主),只有20%的人口是“精英”(白人為主),只有處理掉“垃圾人口”,才能讓“精英”們獲得理想的生存空間。那麼,怎樣才能“處理掉”80%的“垃圾人口”呢? “共濟會”計劃如下:“要解決人口問題,有兩種辦法,一是採用布熱津斯基的'餵奶主義',棄置和隔絕那些無用而貧窮的垃圾人口,不讓他們參與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僅由20%精英將一些消費殘渣供給他們苟延殘喘。二是用'高技術'手段消滅80%的多餘人口,所謂'高技術'手段,包括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其中,最毒辣、最隱秘的是斷子絕孫的基因武器”。而作為世界人口中最多的黃皮膚中國人,非常不幸地成了 “共濟會”主要的“處理”目標。正如何新說的:“共濟會的最終根本目標,是把中國的多數貧困人口垃圾化,分解成極其貧困的無組織元素,然後用各種科學技術手段大幅度'清除'之。這是一套早已設計有序、有步驟地系統消滅地球垃圾人口的方略”。對此,何新先生非常憂慮,也非常無奈: “我之所以發表這一系列文論,為'共濟會'這個隱身全球帝國組織曝光,是希望在這最後一刻到來前,試試看能否喚醒麻木的國人。正如木皮散人所悲嘆:十年間軟刀割頭不覺死,被溫水文火煮了青蛙。至於能否喚得醒——這決定於中國人的宿命。個人只能完成自己的宿命,以文論給歷史留存見證......當今相當多數的主流精英,包括許多網絡媒體人的頭腦,已經被英美共濟會多年塑造和灌輸的偽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洗腦而被殖民化。某些網絡和媒體甚至已經被共濟會旗下基金參股或收買了。中國的青少年教育體制,被金錢市場體制腐蝕糜爛。所以,未來民族覺醒而擺脫共濟會圈套的希望,似乎並不很大......在共濟會要清除地球垃圾人口的既定方針實施下,21世紀的人類可能難逃一場可怖的劫難”。
“共濟計劃”因不可告人而極為詭秘,以至使許多人根本不相信它的存在。最早抖露該計劃的是德國《明鏡周刊》記者漢斯·馬丁· 彼得等所著的《全球化陷阱—— 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一書(1998年10月在中國出版)。該書的第二章是記者的記實報導:“能夠下榻舊金山費爾蒙特大飯店是最高的世界級的夢想。它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教堂,高高聳立在著名商業中心區的富豪山上。它是加利福尼亞最高級的豪華建築,費爾蒙特大飯店彷彿一塊巨大的界碑,標示出現代與將來,美國與太平洋地區之間的交匯點。在這座孕育歷史的建築內,1995年9月底迎來了一位罕見的、改寫歷史的世界精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美國資助者為了表示感謝,正是在金門大橋南面,由於冷戰結束而關閉的軍事基地上,為他建立了一個基金會。
現在戈爾巴喬夫邀請了500名從世界所有大洲坐飛機趕來的重要政治家、經濟界領袖和科學家。這個新的'全球智囊團'——如這最後一位前蘇聯國家總統、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對這個高層圓桌會議所作的解釋,是要指明通往21世紀的道路,人類“正在轉入一個新的文明——未來將有80%的多餘人口,沒有中間階層,在下一個世紀,只需啟用有勞動能力居民的20%就足以維持世界經濟的繁榮。美國作家,《勞動的終結》一書的作者傑里米·里夫金說:在80%的人中間將會出現極大的問題。太陽公司經理蓋奇再次作了補充,引證他們公司總裁斯科特·麥克尼利的話說:將來的問題是——'你是吃飯的還是變成餐點被別人吞吃'?”
太陽公司總裁的這句話,對中國民眾來說再也熟悉不過,幾乎完全“抄襲”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中的“吃與被吃”。而曇花一現的“共產主義活寶”戈爾巴喬夫搖身一變成了 “共濟大屠殺計劃”的製定者,而最令人厥倒的是大屠殺計劃制定者居然還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正如何新所言:“這是一個如此罪惡,如此種族主義,如此殘忍,如此龐大的計劃,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但是,這些情節與許多評論員,研究人員和內部揭發者在過去幾年裡揭露出來的許多事情相符合。它是一幅清晰的畫面—— 解釋了為何當今的世界是目前現在這種樣子的。這個計劃的核心部分是關於種族的優選。這也表明:在第三帝國(德國法西斯之後),第四帝國繼續存在著”。這“第四帝國”便是操控著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領域的“共濟會”。美國所有總統,除了在任內被暗殺的林肯、肯尼迪,都是 “共濟會”會員。美聯儲的業主是“共濟會”,掌握著美元發行權,而美國政府完全無權,美國總統如不想接受林肯、肯尼迪的下場,就必需乖乖地聽命於“共濟會”。奧巴馬在澳大利亞說的那番話(中國人如像美國人、澳大利亞那樣生活,那是地球所無法承受的災難),無意之間暴露了“共濟會”的絕密計劃;據說,奧巴馬還暗地裡給他的非洲老鄉們通風報信,叫他們千萬別去吃斷子絕孫的轉基因(關於轉基因,即使是外行人,為安全計,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像上海世博會嚴禁轉基因食品進入那樣);再有,奧巴馬的醫療保險計劃及金融監管計劃也不太受華爾街老闆的歡迎.....這樣下去,真不知“共濟會”是否還能容忍這黑小子繼續風光下去?
針對中國,“共濟會”磨刀霍霍,種種跡象表明,“共濟會”操縱下的“第四帝國”不但存在,而且一刻也沒有閒著。大家都不難看到“第四帝國”針對著中國的接二連三的政治演變、軍事包圍、經濟陷井、文化侵蝕等等,均已取得極大的成功。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蘇東在二十年前已被瓦解,中國是否還能沿著名義上的“特色” 路走下去?讓人越看越糊塗。國內許多人已被徹底洗腦,熱衷於“美中國”,不相信 “第四帝國”的存在。何新告訴大家,為了後代安全,還是要那句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是中國的“青蛙們”被煮成了半死,而又不想死,想崩踏也晚了。
關於未來的中國究竟能否衝破“第四帝國”的包圍?國內自由派的勢力之大使何新先生十分悲觀:“在共濟會要清除地球垃圾人口的既定方針實施下,21世紀的人類可能難逃一場可怖的劫難”。國內的自由派把黨章、憲法統統踩在腳下,毫無顧忌,為所欲為,而黨章、憲法的被拋棄,正好鑽進了“共濟”設的圈套,“共濟” 希望中國人中的“弱勢群體”被製造得越多越好(“沒有中間階層”!),日後統統被裝進“垃圾人口”的口袋,等待“處理”。而少數權貴則加緊搜刮錢財,通過移民,鑽進20%的精英圈子。
何新先生的悲觀,反映不少中國人的想法。然而,網上許多優秀的博客、評論,也讓人看到了希望,看來不能太低估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憶中國的抗戰年代,國難當頭,國共尚能聯合。雖然出了不少漢奸,但有更多的愛國志士,聚集在抗戰的大旗下,團結向前。日後的中國,假如要面臨新的國難,不可能沒有漢奸,漢奸自以為不屬“垃圾人口”而甘當“共濟”之幫兇。在自由派的忽悠下,現在的政府已不叫“人民政府”,警察已不叫“人民警察”,法院已不叫“人民法院”,軍隊已不叫“人民軍隊”,只是一旦國難臨頭,為了生存,各界人民一定會重舉人民的義旗。政府、警察、法院、軍隊都一定會重聚在人民的義旗之下,共赴國難。作為百姓,即使要,面臨腥風血雨,也不可能都去坐以待斃。
“共濟”在中文中是一個非常好聽的名詞,懂漢語的人會立即聯想到“同舟共濟”。誰會想到,用那麼一個美麗的名詞命名的組織,卻在不斷地策劃著見不得陽光的、傷天害理的勾當。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恐怖主義”!對付這樣的“恐怖主義”,“垃圾人口”的唯一出路也是 “同舟共濟”!一盤散沙,只能被消滅。那麼,究竟什叫作“同舟共濟”?對此,中國人民一點也不會陌生,在上世紀毛主席領導的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人民見識了中國歷史上最最偉大“同舟共濟”!在未來的國難當頭,也只有重回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有可能重現上世紀的“同舟共濟”。用人民大眾的“同舟共濟”,對抗恐怖主義者的“同舟共濟”!
作者:龍勳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4
六十三 探“共濟”
前幾天,拜讀何新《新浪博客》中的《盎格魯·撒克遜計劃:共濟會與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劃》,頓時叫人毛骨悚然,同時不由人不信:一項人類有史以來最最“恐怖主義”的計劃正在策劃之中! !我立即把這篇博文轉發給親朋好友,而我最最迫切的願望是希望我們的黨、政、軍領導人都能看到這篇博文,作為決策者,領導者的明察秋毫無疑比普通百姓要關鍵得多! !
有人說何新得了“狂想症”,“共濟計劃”無異於“瘋子計劃”,手段之殘忍,計劃之陰毒,違背了最最起碼的人性、人道,只有瘋子才想得出來!然而,何新的關注決非空穴來風,杞人憂天,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切戰爭,歸根到底都是爭奪資源、財富、生產資料以及生存空間的戰爭。許多地球資源在不斷地減少,生存空間在不斷地縮小,而人口在不斷地增多,如此下去,總有到達極限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已不再遙遠。人類的生存究竟怎樣才能繼續下去?的確已成為一個誰也迴避不了的問題。可以說,人世間的一切爭端,無不關聯著生存權的爭奪。那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否都有同樣的生存權? “共濟會”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在“共濟者”看來,世界現有人口中的80%是“垃圾人口”(有色人種為主),只有20%的人口是“精英”(白人為主),只有處理掉“垃圾人口”,才能讓“精英”們獲得理想的生存空間。那麼,怎樣才能“處理掉”80%的“垃圾人口”呢? “共濟會”計劃如下:“要解決人口問題,有兩種辦法,一是採用布熱津斯基的'餵奶主義',棄置和隔絕那些無用而貧窮的垃圾人口,不讓他們參與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僅由20%精英將一些消費殘渣供給他們苟延殘喘。二是用'高技術'手段消滅80%的多餘人口,所謂'高技術'手段,包括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其中,最毒辣、最隱秘的是斷子絕孫的基因武器”。而作為世界人口中最多的黃皮膚中國人,非常不幸地成了 “共濟會”主要的“處理”目標。正如何新說的:“共濟會的最終根本目標,是把中國的多數貧困人口垃圾化,分解成極其貧困的無組織元素,然後用各種科學技術手段大幅度'清除'之。這是一套早已設計有序、有步驟地系統消滅地球垃圾人口的方略”。對此,何新先生非常憂慮,也非常無奈: “我之所以發表這一系列文論,為'共濟會'這個隱身全球帝國組織曝光,是希望在這最後一刻到來前,試試看能否喚醒麻木的國人。正如木皮散人所悲嘆:十年間軟刀割頭不覺死,被溫水文火煮了青蛙。至於能否喚得醒——這決定於中國人的宿命。個人只能完成自己的宿命,以文論給歷史留存見證......當今相當多數的主流精英,包括許多網絡媒體人的頭腦,已經被英美共濟會多年塑造和灌輸的偽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洗腦而被殖民化。某些網絡和媒體甚至已經被共濟會旗下基金參股或收買了。中國的青少年教育體制,被金錢市場體制腐蝕糜爛。所以,未來民族覺醒而擺脫共濟會圈套的希望,似乎並不很大......在共濟會要清除地球垃圾人口的既定方針實施下,21世紀的人類可能難逃一場可怖的劫難”。
“共濟計劃”因不可告人而極為詭秘,以至使許多人根本不相信它的存在。最早抖露該計劃的是德國《明鏡周刊》記者漢斯·馬丁· 彼得等所著的《全球化陷阱—— 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一書(1998年10月在中國出版)。該書的第二章是記者的記實報導:“能夠下榻舊金山費爾蒙特大飯店是最高的世界級的夢想。它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教堂,高高聳立在著名商業中心區的富豪山上。它是加利福尼亞最高級的豪華建築,費爾蒙特大飯店彷彿一塊巨大的界碑,標示出現代與將來,美國與太平洋地區之間的交匯點。在這座孕育歷史的建築內,1995年9月底迎來了一位罕見的、改寫歷史的世界精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美國資助者為了表示感謝,正是在金門大橋南面,由於冷戰結束而關閉的軍事基地上,為他建立了一個基金會。
現在戈爾巴喬夫邀請了500名從世界所有大洲坐飛機趕來的重要政治家、經濟界領袖和科學家。這個新的'全球智囊團'——如這最後一位前蘇聯國家總統、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對這個高層圓桌會議所作的解釋,是要指明通往21世紀的道路,人類“正在轉入一個新的文明——未來將有80%的多餘人口,沒有中間階層,在下一個世紀,只需啟用有勞動能力居民的20%就足以維持世界經濟的繁榮。美國作家,《勞動的終結》一書的作者傑里米·里夫金說:在80%的人中間將會出現極大的問題。太陽公司經理蓋奇再次作了補充,引證他們公司總裁斯科特·麥克尼利的話說:將來的問題是——'你是吃飯的還是變成餐點被別人吞吃'?”
太陽公司總裁的這句話,對中國民眾來說再也熟悉不過,幾乎完全“抄襲”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中的“吃與被吃”。而曇花一現的“共產主義活寶”戈爾巴喬夫搖身一變成了 “共濟大屠殺計劃”的製定者,而最令人厥倒的是大屠殺計劃制定者居然還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正如何新所言:“這是一個如此罪惡,如此種族主義,如此殘忍,如此龐大的計劃,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但是,這些情節與許多評論員,研究人員和內部揭發者在過去幾年裡揭露出來的許多事情相符合。它是一幅清晰的畫面—— 解釋了為何當今的世界是目前現在這種樣子的。這個計劃的核心部分是關於種族的優選。這也表明:在第三帝國(德國法西斯之後),第四帝國繼續存在著”。這“第四帝國”便是操控著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領域的“共濟會”。美國所有總統,除了在任內被暗殺的林肯、肯尼迪,都是 “共濟會”會員。美聯儲的業主是“共濟會”,掌握著美元發行權,而美國政府完全無權,美國總統如不想接受林肯、肯尼迪的下場,就必需乖乖地聽命於“共濟會”。奧巴馬在澳大利亞說的那番話(中國人如像美國人、澳大利亞那樣生活,那是地球所無法承受的災難),無意之間暴露了“共濟會”的絕密計劃;據說,奧巴馬還暗地裡給他的非洲老鄉們通風報信,叫他們千萬別去吃斷子絕孫的轉基因(關於轉基因,即使是外行人,為安全計,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像上海世博會嚴禁轉基因食品進入那樣);再有,奧巴馬的醫療保險計劃及金融監管計劃也不太受華爾街老闆的歡迎.....這樣下去,真不知“共濟會”是否還能容忍這黑小子繼續風光下去?
針對中國,“共濟會”磨刀霍霍,種種跡象表明,“共濟會”操縱下的“第四帝國”不但存在,而且一刻也沒有閒著。大家都不難看到“第四帝國”針對著中國的接二連三的政治演變、軍事包圍、經濟陷井、文化侵蝕等等,均已取得極大的成功。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蘇東在二十年前已被瓦解,中國是否還能沿著名義上的“特色” 路走下去?讓人越看越糊塗。國內許多人已被徹底洗腦,熱衷於“美中國”,不相信 “第四帝國”的存在。何新告訴大家,為了後代安全,還是要那句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是中國的“青蛙們”被煮成了半死,而又不想死,想崩踏也晚了。
關於未來的中國究竟能否衝破“第四帝國”的包圍?國內自由派的勢力之大使何新先生十分悲觀:“在共濟會要清除地球垃圾人口的既定方針實施下,21世紀的人類可能難逃一場可怖的劫難”。國內的自由派把黨章、憲法統統踩在腳下,毫無顧忌,為所欲為,而黨章、憲法的被拋棄,正好鑽進了“共濟”設的圈套,“共濟” 希望中國人中的“弱勢群體”被製造得越多越好(“沒有中間階層”!),日後統統被裝進“垃圾人口”的口袋,等待“處理”。而少數權貴則加緊搜刮錢財,通過移民,鑽進20%的精英圈子。
何新先生的悲觀,反映不少中國人的想法。然而,網上許多優秀的博客、評論,也讓人看到了希望,看來不能太低估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憶中國的抗戰年代,國難當頭,國共尚能聯合。雖然出了不少漢奸,但有更多的愛國志士,聚集在抗戰的大旗下,團結向前。日後的中國,假如要面臨新的國難,不可能沒有漢奸,漢奸自以為不屬“垃圾人口”而甘當“共濟”之幫兇。在自由派的忽悠下,現在的政府已不叫“人民政府”,警察已不叫“人民警察”,法院已不叫“人民法院”,軍隊已不叫“人民軍隊”,只是一旦國難臨頭,為了生存,各界人民一定會重舉人民的義旗。政府、警察、法院、軍隊都一定會重聚在人民的義旗之下,共赴國難。作為百姓,即使要,面臨腥風血雨,也不可能都去坐以待斃。
“共濟”在中文中是一個非常好聽的名詞,懂漢語的人會立即聯想到“同舟共濟”。誰會想到,用那麼一個美麗的名詞命名的組織,卻在不斷地策劃著見不得陽光的、傷天害理的勾當。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恐怖主義”!對付這樣的“恐怖主義”,“垃圾人口”的唯一出路也是 “同舟共濟”!一盤散沙,只能被消滅。那麼,究竟什叫作“同舟共濟”?對此,中國人民一點也不會陌生,在上世紀毛主席領導的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人民見識了中國歷史上最最偉大“同舟共濟”!在未來的國難當頭,也只有重回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有可能重現上世紀的“同舟共濟”。用人民大眾的“同舟共濟”,對抗恐怖主義者的“同舟共濟”!
長期內全球性通脹已成定局
向松祚:美聯儲會議顯現的無奈
作者:向松祚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0
2010年08月19日 第一財經日報
兼論必須徹底改變宏觀經濟思維模式
向松祚
美聯儲會議顯現的無奈
8月10日美聯儲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傳遞出三大重要信號:
其一,伯南克和他的同事們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深感悲觀。美聯儲官方聲明的措辭是:“最近數月來,產出和就業的複蘇步伐已經放緩。預期未來經濟復甦速度很有可能更低。”
其二,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前景堪憂之根源,乃是真實經濟未見根本好轉。
其三,世界最強大中央銀行之貨幣政策看來已經彈盡糧絕,伯南克“黔驢技窮”,只好重施故伎,宣布繼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零水平”,增加購買長期國債(美聯儲將把到期的機構債券和機構支持證券的本金收入,用於增加購買國債),並對到期國債實施展期。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目的,是維持長期國債低利率,期望藉此刺激信用市場和真實經濟復甦。
對於美聯儲新的貨幣政策走向,我的判斷很簡單:伯南克將再度失望。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無法刺激美國真實經濟復甦,卻會對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短期內真實經濟看似是通縮,長期內全球性通脹已成定局。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必將大幅加劇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之風險和動盪。
新的宏觀經濟模型
問題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跑不到真實經濟裡面去,都跑到哪裡去了呢?答案是:一部分(可能是大部分)在全球金融貨幣市場 (尤其是債市和衍生金融市場)自我循環,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場,一部分以熱錢形式跑到了發展中國家的資產市場(樓市和股市)。所以我們看到全球經濟出現相當怪異的現象,真實經濟總體萎靡不振,絕大多數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卻基本回到危機之前水平;以傳統CPI衡量的全球通脹水平處於很低水平,好些發展中國家資產市場卻劇烈飆升(譬如中國樓市),通脹預期急劇惡化(譬如印度)。
我的判斷不是今天做出的。多年前,我已經清楚認識到今天大行其道的主流宏觀經濟分析模型(即所謂的總供給和總需求模型或IS—LM模型),其邏輯基礎有重大缺陷,無法幫助我們理解全球經濟。幾年前,我開始構思一個新的宏觀經濟模型,並嘗試用新的邏輯架構來分析全球經濟。文章寫好後,請好些朋友批評,再經過反复斟酌,發表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國際貨幣評論》2010年第二期上,題為《信用體系、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一般均衡模型》。我的模型對伯南克首創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如下明確結論:
一、以伯南克式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來挽救金融危機,從最根本意義上是錯誤的策略。
二、信用體系—真實經濟—虛擬經濟一般均衡模型之最基本假設是: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需求和供給行為有本質區別。真實經濟之需求和供給是生產性需求和供給(或稱之為真實需求和供給);虛擬經濟之需求和供給則是投機性需求和供給(或稱之為虛擬需求和供給)。真實需求主要來自佔人口大多數之普通百姓(亦即很難獲得信用之普羅大眾);投機性需求則主要來自佔人口極少數之富裕階層和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亦即最容易獲得信用之個人和機構)。
三、受金融危機打擊最劇烈之人群,恰好就是收入相對微薄之普羅大眾,他們之真實需求急劇下降(譬如失業和減薪導致收入急劇下降),導致真實經濟急劇衰退和蕭條。伯南克式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刺激的信用,極少可以到達低收入的普羅大眾手中,卻可以輕而易舉地流入富裕階層和大金融機構、投機機構或投資機構手中。易言之,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可以非常方便地刺激投機性需求,刺激虛擬經濟(各種金融資產之價格)快速上漲,與此同時,真實經濟卻持續萎縮。模型證明: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首先刺激虛擬經濟擴張。然而,假若真實經濟持續衰退和蕭條,虛擬經濟亦將回落 (資產價格泡沫必將破滅。
四、挽救金融危機之正確策略不是通過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來釋放貨幣和信用,以刺激投機性需求和投機性供給,而是通過資助低收入的普羅大眾來刺激真實需求。易言之,挽救金融危機之正確策略既不是凱恩斯式的財政赤字開支(除非財政開支通過轉移支付成為普羅大眾之真實收入),更不是伯南克—弗里德曼式的貨幣擴張(弗里德曼將大蕭條歸罪於當年美聯儲沒有實施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是錯誤的結論),而是提升普羅大眾之真實收入,包括財政轉移支付、稅收減免、大力扶持消費信用、大量發放消費券、甚至開動直升機將鈔票撒到低收入的老百姓手中。
我希望該模型能夠激發更多人去徹底反思主流宏觀經濟模型的邏輯基礎。主流宏觀經濟學強調貨幣總量、貨幣創造機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效果(所謂乘數效應)、總供給和總需求之均衡。相反,我強調信用總量、信用創造機制、真實經濟增長機制、信用體系—真實經濟—虛擬經濟之一般均衡、虛擬經濟與真實經濟的雙向反饋和相互作用。
對全球失衡的重新定義
思維模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對全球失衡的重新定義。美國政府將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包括貿易收支和經常賬戶收支)定義為全球失衡,並據此開出壓迫人民幣升值和鼓勵匯率浮動的藥方。然而,依照我的“信用體系—虛擬經濟—真實經濟一般均衡模型”,當今全球經濟體系或人類經濟體系最根本的失衡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從全球經濟整體來看,是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的嚴重背離;其二,從全球經濟結構來看,則是虛擬經濟創造中心和真實財富創造中心的嚴重背離。
全球失衡集中體現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真實財富創造中心)和貨幣金融中心快速分離。製造業中心已經決定性地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轉移到亞洲(重心是中國),貨幣金融中心卻依然由發達國家掌控。換言之,東方擁有真實財富創造中心,西方掌控貨幣金融中心;東方製造真實產品,西方創造貨幣購買力;東方為全世界製造產品,西方為全世界產品定價;西方大量發行債券和創造各種金融產品,東方則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這些金融產品;東方儲蓄,西方消費;東方節儉,西方揮霍;西方向東方借錢,東方給西方融資。
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之背離,真實財富創造中心和金融產品創造中心之背離,是今日全球經濟的基本模式,是過去40年人類經濟出現的奇特歷史現象,史無前例。它是全球金融危機和一切重大宏觀經濟難題的總根源。
一個最基本的後果是,西方經濟體系裡的虛擬經濟或金融經濟規模急速膨脹,越來越大,金融經濟或虛擬經濟形成一個自我膨脹、自我循環的體系。美聯儲等西方中央銀行創造的貨幣,大部分進入虛擬經濟體係自我循環,債券市場越來越大,衍生金融產品規模越來越大,貨幣或外匯交易量越來越高,股票市值越來越高,樓市和其他資產泡沫愈演愈烈,人們的虛擬財富(以持有的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值和其他金融產品市值衡量)越來越多,高槓桿經營模式、高負債消費模式順理成章。
與此同時,真實經濟和就業率始終維持低水平。整個經濟的投機賭博氣氛非常濃厚。然而,虛擬經濟或金融經濟是極度不穩定的體系,其運行主要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一有風吹草動,可以瞬間崩潰。
虛擬經濟一旦崩潰,虛擬財富就快速縮水,人們的預期從極度樂觀轉為極度悲觀,金融機構、實體公司和家庭個人全部被迫“去槓桿化”,消費萎靡,投資不振。虛擬經濟嗚呼哀哉,真實經濟雪上加霜,衰退和蕭條幾乎就是自然規律。大幅擴張貨幣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所以無效,因為無論貨幣怎麼氾濫,它都無法幫助金融機構、實體公司和家庭個人修復資產負債表,無法幫助他們完成“去槓桿化”過程。更重要的是,貨幣氾濫解決不了西方早已根深蒂固的經濟社會結構僵化難題,譬如人口日趨老化、最低工資和福利制度完全剛性、政府赤字居高不下、整個社會債台高築等。後者才是製約真實經濟增長最大的麻煩。上世紀初,法國政治家、銀行家和經濟學家李斯特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民主扼殺了金本位制!”我想說的是:“民主和福利制度扼殺了經濟高速增長!”
回到美聯儲和伯南克的貨幣政策。支持者和反對者皆大有人在。支持者譬如炙手可熱的克魯格曼,大聲疾呼美聯儲應該繼續放膽刺激,他批評一些美聯儲官員(尤其是區域聯儲官員)膽小怕事,畏縮不前。他曾經宣稱最近30年的西方宏觀經濟學“說得好聽一點兒,是百無一用,說得難聽一點兒,是貽害無窮”。不過他自己的宏觀分析邏輯也是毫無新意。克氏10年前就建議日本大肆放鬆貨幣刺激經濟,“零利率貨幣政策”其實就是日本人的創舉,效果如何,舉世皆知。
反對者譬如堪薩斯聯儲主席Thomas Hoenig,始終呼籲美聯儲要以史為鑑,長期維持低利率必然導致未來嚴重通脹、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危機。我讀過Thomas Hoenig的相關文章和政策講話,同意他的結論。不過他缺乏一個邏輯嚴謹的新理論架構,或許是他總是處於少數派的主要原因。
明白人當然也有。 7月19~23日,百歲老人科斯教授主持召開“生產的製度結構討論班”(Workshop on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at Law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邀請1993年諾獎得主Robert Fogel作專題演講。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伯南克的貨幣政策和薩默斯的財政赤字政策是“投機取巧,有害無益”。他說:“我們的注意力應該轉向真實經濟部門。什麼才是真實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呢?那就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人力資本投資和技術進步。復甦美國經濟的最佳政策就是簡化稅制,降低稅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企業的資本利得稅。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說,不徹底改變宏觀經濟思維,我們就不能洞察經濟運行的本質,就無法提出適當的經濟政策。伯南克的美聯儲和全球其他中央銀行,都應該認真檢討他們的貨幣理論和政策哲學了。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作者:向松祚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0
2010年08月19日 第一財經日報
兼論必須徹底改變宏觀經濟思維模式
向松祚
美聯儲會議顯現的無奈
8月10日美聯儲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傳遞出三大重要信號:
其一,伯南克和他的同事們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深感悲觀。美聯儲官方聲明的措辭是:“最近數月來,產出和就業的複蘇步伐已經放緩。預期未來經濟復甦速度很有可能更低。”
其二,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前景堪憂之根源,乃是真實經濟未見根本好轉。
其三,世界最強大中央銀行之貨幣政策看來已經彈盡糧絕,伯南克“黔驢技窮”,只好重施故伎,宣布繼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零水平”,增加購買長期國債(美聯儲將把到期的機構債券和機構支持證券的本金收入,用於增加購買國債),並對到期國債實施展期。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目的,是維持長期國債低利率,期望藉此刺激信用市場和真實經濟復甦。
對於美聯儲新的貨幣政策走向,我的判斷很簡單:伯南克將再度失望。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無法刺激美國真實經濟復甦,卻會對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短期內真實經濟看似是通縮,長期內全球性通脹已成定局。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必將大幅加劇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之風險和動盪。
新的宏觀經濟模型
問題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跑不到真實經濟裡面去,都跑到哪裡去了呢?答案是:一部分(可能是大部分)在全球金融貨幣市場 (尤其是債市和衍生金融市場)自我循環,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場,一部分以熱錢形式跑到了發展中國家的資產市場(樓市和股市)。所以我們看到全球經濟出現相當怪異的現象,真實經濟總體萎靡不振,絕大多數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卻基本回到危機之前水平;以傳統CPI衡量的全球通脹水平處於很低水平,好些發展中國家資產市場卻劇烈飆升(譬如中國樓市),通脹預期急劇惡化(譬如印度)。
我的判斷不是今天做出的。多年前,我已經清楚認識到今天大行其道的主流宏觀經濟分析模型(即所謂的總供給和總需求模型或IS—LM模型),其邏輯基礎有重大缺陷,無法幫助我們理解全球經濟。幾年前,我開始構思一個新的宏觀經濟模型,並嘗試用新的邏輯架構來分析全球經濟。文章寫好後,請好些朋友批評,再經過反复斟酌,發表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國際貨幣評論》2010年第二期上,題為《信用體系、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一般均衡模型》。我的模型對伯南克首創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如下明確結論:
一、以伯南克式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來挽救金融危機,從最根本意義上是錯誤的策略。
二、信用體系—真實經濟—虛擬經濟一般均衡模型之最基本假設是: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需求和供給行為有本質區別。真實經濟之需求和供給是生產性需求和供給(或稱之為真實需求和供給);虛擬經濟之需求和供給則是投機性需求和供給(或稱之為虛擬需求和供給)。真實需求主要來自佔人口大多數之普通百姓(亦即很難獲得信用之普羅大眾);投機性需求則主要來自佔人口極少數之富裕階層和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亦即最容易獲得信用之個人和機構)。
三、受金融危機打擊最劇烈之人群,恰好就是收入相對微薄之普羅大眾,他們之真實需求急劇下降(譬如失業和減薪導致收入急劇下降),導致真實經濟急劇衰退和蕭條。伯南克式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刺激的信用,極少可以到達低收入的普羅大眾手中,卻可以輕而易舉地流入富裕階層和大金融機構、投機機構或投資機構手中。易言之,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可以非常方便地刺激投機性需求,刺激虛擬經濟(各種金融資產之價格)快速上漲,與此同時,真實經濟卻持續萎縮。模型證明: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首先刺激虛擬經濟擴張。然而,假若真實經濟持續衰退和蕭條,虛擬經濟亦將回落 (資產價格泡沫必將破滅。
四、挽救金融危機之正確策略不是通過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來釋放貨幣和信用,以刺激投機性需求和投機性供給,而是通過資助低收入的普羅大眾來刺激真實需求。易言之,挽救金融危機之正確策略既不是凱恩斯式的財政赤字開支(除非財政開支通過轉移支付成為普羅大眾之真實收入),更不是伯南克—弗里德曼式的貨幣擴張(弗里德曼將大蕭條歸罪於當年美聯儲沒有實施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是錯誤的結論),而是提升普羅大眾之真實收入,包括財政轉移支付、稅收減免、大力扶持消費信用、大量發放消費券、甚至開動直升機將鈔票撒到低收入的老百姓手中。
我希望該模型能夠激發更多人去徹底反思主流宏觀經濟模型的邏輯基礎。主流宏觀經濟學強調貨幣總量、貨幣創造機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效果(所謂乘數效應)、總供給和總需求之均衡。相反,我強調信用總量、信用創造機制、真實經濟增長機制、信用體系—真實經濟—虛擬經濟之一般均衡、虛擬經濟與真實經濟的雙向反饋和相互作用。
對全球失衡的重新定義
思維模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對全球失衡的重新定義。美國政府將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包括貿易收支和經常賬戶收支)定義為全球失衡,並據此開出壓迫人民幣升值和鼓勵匯率浮動的藥方。然而,依照我的“信用體系—虛擬經濟—真實經濟一般均衡模型”,當今全球經濟體系或人類經濟體系最根本的失衡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從全球經濟整體來看,是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的嚴重背離;其二,從全球經濟結構來看,則是虛擬經濟創造中心和真實財富創造中心的嚴重背離。
全球失衡集中體現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真實財富創造中心)和貨幣金融中心快速分離。製造業中心已經決定性地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轉移到亞洲(重心是中國),貨幣金融中心卻依然由發達國家掌控。換言之,東方擁有真實財富創造中心,西方掌控貨幣金融中心;東方製造真實產品,西方創造貨幣購買力;東方為全世界製造產品,西方為全世界產品定價;西方大量發行債券和創造各種金融產品,東方則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這些金融產品;東方儲蓄,西方消費;東方節儉,西方揮霍;西方向東方借錢,東方給西方融資。
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之背離,真實財富創造中心和金融產品創造中心之背離,是今日全球經濟的基本模式,是過去40年人類經濟出現的奇特歷史現象,史無前例。它是全球金融危機和一切重大宏觀經濟難題的總根源。
一個最基本的後果是,西方經濟體系裡的虛擬經濟或金融經濟規模急速膨脹,越來越大,金融經濟或虛擬經濟形成一個自我膨脹、自我循環的體系。美聯儲等西方中央銀行創造的貨幣,大部分進入虛擬經濟體係自我循環,債券市場越來越大,衍生金融產品規模越來越大,貨幣或外匯交易量越來越高,股票市值越來越高,樓市和其他資產泡沫愈演愈烈,人們的虛擬財富(以持有的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值和其他金融產品市值衡量)越來越多,高槓桿經營模式、高負債消費模式順理成章。
與此同時,真實經濟和就業率始終維持低水平。整個經濟的投機賭博氣氛非常濃厚。然而,虛擬經濟或金融經濟是極度不穩定的體系,其運行主要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一有風吹草動,可以瞬間崩潰。
虛擬經濟一旦崩潰,虛擬財富就快速縮水,人們的預期從極度樂觀轉為極度悲觀,金融機構、實體公司和家庭個人全部被迫“去槓桿化”,消費萎靡,投資不振。虛擬經濟嗚呼哀哉,真實經濟雪上加霜,衰退和蕭條幾乎就是自然規律。大幅擴張貨幣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所以無效,因為無論貨幣怎麼氾濫,它都無法幫助金融機構、實體公司和家庭個人修復資產負債表,無法幫助他們完成“去槓桿化”過程。更重要的是,貨幣氾濫解決不了西方早已根深蒂固的經濟社會結構僵化難題,譬如人口日趨老化、最低工資和福利制度完全剛性、政府赤字居高不下、整個社會債台高築等。後者才是製約真實經濟增長最大的麻煩。上世紀初,法國政治家、銀行家和經濟學家李斯特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民主扼殺了金本位制!”我想說的是:“民主和福利制度扼殺了經濟高速增長!”
回到美聯儲和伯南克的貨幣政策。支持者和反對者皆大有人在。支持者譬如炙手可熱的克魯格曼,大聲疾呼美聯儲應該繼續放膽刺激,他批評一些美聯儲官員(尤其是區域聯儲官員)膽小怕事,畏縮不前。他曾經宣稱最近30年的西方宏觀經濟學“說得好聽一點兒,是百無一用,說得難聽一點兒,是貽害無窮”。不過他自己的宏觀分析邏輯也是毫無新意。克氏10年前就建議日本大肆放鬆貨幣刺激經濟,“零利率貨幣政策”其實就是日本人的創舉,效果如何,舉世皆知。
反對者譬如堪薩斯聯儲主席Thomas Hoenig,始終呼籲美聯儲要以史為鑑,長期維持低利率必然導致未來嚴重通脹、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危機。我讀過Thomas Hoenig的相關文章和政策講話,同意他的結論。不過他缺乏一個邏輯嚴謹的新理論架構,或許是他總是處於少數派的主要原因。
明白人當然也有。 7月19~23日,百歲老人科斯教授主持召開“生產的製度結構討論班”(Workshop on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at Law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邀請1993年諾獎得主Robert Fogel作專題演講。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伯南克的貨幣政策和薩默斯的財政赤字政策是“投機取巧,有害無益”。他說:“我們的注意力應該轉向真實經濟部門。什麼才是真實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呢?那就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人力資本投資和技術進步。復甦美國經濟的最佳政策就是簡化稅制,降低稅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企業的資本利得稅。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說,不徹底改變宏觀經濟思維,我們就不能洞察經濟運行的本質,就無法提出適當的經濟政策。伯南克的美聯儲和全球其他中央銀行,都應該認真檢討他們的貨幣理論和政策哲學了。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紙老虎
毛澤東的豪邁氣概: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作者:李克勤(jixuie)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2
李克勤(jixuie)題記:1946年8月6日,在雨後初晴的延安楊家嶺,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在這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舉行過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過中共中央七大的地方,毛澤東接受了美國記者,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採訪,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在過去的64年,毛澤東的豪邁氣概始終鼓舞著中國各族人民。
歷史印證了毛澤東 - jixuie.home.news.cn
1965 年11月,毛主席接見已經在中國定居的斯特朗博士
我們知道,1946年6月,正是蔣介石國民黨虎視眈眈,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的時候。
當時的蔣介石國民黨無論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後備資源,還是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地大大地超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
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擁有430萬軍隊,其中正規軍 220萬,非正規軍100餘萬,後方軍事機關和部隊100餘萬,有3億人口的地區;在86個整編師(相當於軍)中,美式武器裝備了22個師,一個主力師裝備有1.1萬支步槍,其中衝鋒槍2370支,各種火砲440門,汽車360輛。
人民軍隊方面,有120萬人,野戰軍60萬人左右,一個主力野戰師裝備步槍1.39萬支,其中衝鋒槍92支,各種火砲46門,人民軍隊雖然較之從前擴大了,但敵人總兵力仍比我們多三倍,正規軍比我軍多四倍。敵人是飛機加大砲,我們是小米加步槍,只有1億人口、 23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此外,國民黨得到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沒有得到任何公開的支持。
蔣介石在發動內戰後,極其狂妄。他幻想24小時有驚人的消息發布;估計到6個月可以消滅共產黨。
在美國的輿論也是一邊倒,刊登的盡是蔣介石製造的假象和謠言:蔣介石捷報頻傳,在美國軍艦和飛機的協助下,迅速地把他最精銳的部隊運到華北和滿州的各大城市,而共產黨的游擊隊只能在城外活動。他不用費很大的勁就肅清了京滬周圍地區,把眾多的共軍趕到黃河以北。一位國民黨軍官說:“共產黨是小孩子,不懂得打仗。”
美國的報刊上,沒有別的消息從中國傳來,人們很難相信共產黨能頂得住,更不用說打贏戰爭了。上海的美國商人以不無誇耀的口氣向美國寫信說,美國已經把蔣介石的軍隊整頓得面貌一新,已經不再是原來那樣的腐敗樣子了。這支軍隊經過很好的訓練,紀律嚴明,裝備精良,士氣旺盛。 “共軍是打不贏它的”,一位美國商人在信中自信地寫道,“戰爭將在幾個星期內結束”。
因此,對處於劣勢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能否打敗國民黨的進攻,許多人存在懷疑和顧慮。
事情的發展竟是這樣的嚴重,對於形勢不作透徹的、公開的說明,是不能消除人們的憂慮的。
毛澤東認真思索中共建立以來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經驗,決定發表一次公開談話,對美國當局支持下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的前途作一次透徹的說明。他希望有一次談話,像他和斯諾的談話一樣,系統地闡明他的看法,並向全世界公佈。
1946年7月31日,這樣的機會到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搭乘一架飛機飛注延安。
8月6日,毛澤東會見斯特朗。
當時陪同斯特朗前去的,是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和擔任臨時翻譯的美國醫生馬海德。為了表示禮貌,毛澤東特意穿了件稍好的藍布衣服。他們坐在窯洞前蘋果樹下的一張石桌周圍,娓娓而談。
在談話中,有過一段意義深遠的花絮。
毛主席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而陸定一同志按照過去列寧講過的類似的比喻,把紙老虎翻成“稻草人”。毛主席認真地糾正說:“這不是我的意思了,這樣譯不夠好。紙老虎並不是嚇唬烏鴉的死東西,它是用來嚇唬孩子的。看起來像可怕的老虎,但實際上是紙版做的,一受潮就會發軟,一陣大雨就會把它沖掉。”
斯特朗了解到兩種譯法的差異之後,認為毛主席的比喻既鮮明,又充滿詩意。
毛主席在同斯特朗的談話中,還以俄國沙皇、德國希特勒、日本帝國主義作例子,說明一切反動的東西,都會被人民的革命洪流所沖垮。
在談話中,有這樣的對話。
毛笑著用英語說:“蔣介石——紙老虎”。
“等一下,我是記者。我能夠報導毛澤東稱蔣是一隻紙老虎麼?”
毛答道:“不僅僅是這幾個字。”他還在笑,然後義像一個要把話說得
十分準確而恰當的孩子一樣,慢吞吞他說:“你可以說如果蔣擁護人民的利益,他就是一隻鐵老虎。如果他拋棄人民並向他們發動戰爭——這,就是他現在正在做的事——他就是紙老虎,雨水會把他沖掉。”
“什麼是帝國主義的力量?這只存在於人民沒有覺悟的時候。主要的問題是人民的覺悟。因為真正的力量不是炸彈,也不是油田,更不是原子彈,而是掌握它的人。對於這些人還要進行教育。”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共產黨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他們喚醒了人民的覺悟。在中國,我們共產黨人只有小米加步槍。但最後將證明,我們的小米加步槍要比蔣的飛機加大砲要強些。”
問:“他們還有原子彈呢!”
毛答道,他懷疑原子彈是否還有可能再次被用於戰爭。 “它在廣島的大爆炸搞臭了自己。世界人民反對它。” “歸根到底原子彈不會毀滅人民,而人民卻會毀滅原子彈。”
“原於彈的誕生”,他停了一會說,“正是美國帝國主義者滅亡的開始。
他們依靠原子彈而不依靠人民。最後原子彈不會消滅人民,而人民卻會消滅原子彈。 ”
實際上,毛澤東講了什麼是真老虎,真老虎有力量的的前提,真老虎與紙老虎的轉化,這一切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人民,在於人民的覺悟。這隱含著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作用。
毛主席富於哲理,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的談話,斯特朗忘掉了一切,談話結束已是午夜。
毛主席一直把斯特朗送到卡車旁。當汽車駛出楊家嶺溝口時,斯特朗回頭遠望,發現毛主席還穩穩站在那裡。
第二天,斯特朗從延安飛到上海。她要把延安的情況向世界各地傳播,特別向美國傳播。 3月11日,美軍觀察組也撤離延安,延安便不再有一個美國人。 4 月,斯特朗在《美亞雜誌》上發表毛澤東和斯特朗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談話。 6月5日,《群眾》雜誌香港版第19期譯載了這篇談話,題目是《毛澤東論世界形勢》。
毛澤東豪邁的聲音,傳遍全球。這篇談話後來編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題為《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
這裡介紹一下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引 Strong,1885—1970) 美國人,1885年11月2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費倫德城出生。女。早年就學於奧伯林學院。 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她年青時就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從事兒童福利和社會工作,積極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1年第一次到蘇聯,廣泛介紹蘇聯的革命成就。 1925年首次訪問中國,報導並支持省港大罷工。 1927年,她第二次訪問中國,訪問湖南、上海、武漢和西北地區,報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真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相。 1930年協助蘇聯政府創辦英文《莫斯科新聞》任主編和特約撰稿人。抗日戰爭時期兩次來華,報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鬥爭和解放區軍民的抗戰活動。
斯特朗是第一個向全世界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外國記者。她在美國各大報紙上用有力的事實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抗戰的罪行,如實地報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英勇抗戰的業績。
1946年第五次來華時訪問了延安,她和解放區的戰士們一起吃小米飯、一樣住窯洞,並多次會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
1958年春天第六次來中國訪問,並在中國北京定居,她說:“我認為中國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懂得人類應走的道路。”她在中國生活的最後十二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最遠到海南島和西藏。她非常熱愛中國,曾向全世界報導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貢獻。
1970年3月30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她85歲的生命,1/3在美國,1/3在蘇聯,1/3 在她稱為“理想的歸宿地”的中國。她一生寫了大量新聞報導和30多部書,《中國大眾:1927—1935年間的革命鬥爭》、《人類的五分之一》、《中國出現黎明》、《西藏農奴站起來》、《我為什麼在七十二歲時來到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
1960年,斯特朗在中國寫了一篇重要文章《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
斯特朗回憶說,毛主席的一針見血的語句,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分析和詩人的想像力,使同她的談話成為一生中聽到的最有啟發性的談話。毛主席還把美國援助蔣介石武器形像地稱之為輸血。他說,美國輸給蔣介石的武器,蔣介石又輸給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斯特朗斷言,“在國際會議上,如果讓毛澤東代表中國講話,他就會施展譏諷的才智,使辯論更為生動。”
1946年毛主席首先同斯特朗提出的這個論斷,武裝了中國人民,加強了戰勝強大敵人的信心。
正是在毛主席思想的武裝和鼓舞之下,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雖然武器裝備落後,但是,僅僅用3年多一點的時間,就打敗了蔣介石800萬用美式武器裝備起來的軍隊。
毛主席在延安指揮著全國各個解放區的人民及其軍隊的勝利鬥爭。毛主席、中共中央和延安,自然就成為蔣介石和國民黨千方百計予以攻擊的目標。
蔣介石於1946年6月到1947年3月,命令胡宗南率領20萬軍隊進攻延安,國名黨軍一度佔領我解放區240個城市,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毛主席、黨中央指揮之下,不僅收復135座被占城市,更重要地是消滅國民黨有生力量71萬人。
為了戰略的需要,毛主席和黨中央決定暫時避開入數眾多的胡宗南軍隊,撤離出延安地區。就是在大部分軍民撤離延安的時候,於1947年3月之初,毛主席再次會見了斯特朗。
這次會見,周恩來同志也在座。這是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中,毛主席為斯特朗“餞行”,因為第二天,斯特朗將乘飛機飛往北平。
延安儘管已是十窯九空,但毛主席還是鎮定自若,瓜子、花生、糖和茶為這次談話增添了祥和氣氛。
毛主席向斯特朗介紹了延安地區形勢,並且告訴這位友人:“等到我們再一次同外界有了接觸的時候,你可以再來。”毛主席分析當時的國際力量對比時指出:美國反動派背著沉重的負擔。他要豢養全世界的反動派。假如他不豢養他們,他們就會像沒有柱子的房子一樣倒坍。然而,就像歷史上一切反動派一樣,美國反動派最後也會證明不過是紙老虎。強大的是美國人民,他們是真正有力量的。
毛主席在延安同斯特朗的幾次談話,無疑是毛澤東的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毛主席的這個“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思想,在以後的幾個時期,又被他不斷完善、不斷地補充,使其不斷豐富和發展。
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發言中,毛主席再次提到這一個觀點。毛主席說:1946年蔣介石向延安發動侵犯時,“我門有一條信心。那時有一個美國記者到延安,名字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我同他談話的時候談了許多問題,蔣介石、希特勒、日本、美國、原子彈等。我說一切所有號稱強大的反動派統統不過是紙老虎。原因是他們脫離人民”。毛主席說:“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
1958年12月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同武昌會議上,毛主席進一步闡述了他的關於紙老虎的思想。
毛主席指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門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歷史上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它們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老虎。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並同它們進行鬥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比為反動派,化為落後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破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反動的、落後的、腐朽的階級,在面臨人民的決死鬥爭的時候,也還有這樣的兩重性。
一面,真老虎,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中國人民為了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死了大概幾千萬人之多,才取得了1949年的勝利。你看,這不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嗎?
但是,它們終究轉化成了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這是歷史的事實。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
毛主席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點,鼓舞著中國人民戰勝了一個義一個困難和強大的敵人。
也正是毛澤東和他領導的黨、軍隊、國家和人民對斯特朗這位芝加哥大學的女博士,用現在的話講,是傑出的高級人才,外國專家,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吸引了。
1958年9月,斯特朗在中國政府的邀請之下,以72 歲的高齡第六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而中國已舊貌換新顏,炮火連大的時代早已結束,社會主義的中國沉浸在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高潮之中。
斯特朗,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這次來華後便定居下來,在中國安度晚年。她1970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之前,又多次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在武漢東湖賓館,毛主席幾次同她暢談。
毛主席同世界著名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女哲學博士斯特朗的交往,是有歷史意義的交往。
斯特朗說,毛主席的話“就是現時代的偉大真理,毛主席關於紙老虎的名言所闡明的就是真理”。
毛主席對斯特朗所闡述的偉大真理,將永遠成為進步人類鬥爭的犀利武器,成為人民戰勝困難、戰勝黑暗、戰勝邪惡的武器。
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片面理解毛主席的思想,只有在人民覺悟的前提之下,反動派才是紙老虎。
因此,我們要牢記毛主席的話:“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
毛澤東講的敵人,主要是指階級敵人,民族的敵人。我們也可以把我們在實踐中遇到的苦難和問題,當做敵人,當做反動派,把我們自己的弱點,當做敵人,認識到這一點,也是毛主席講的“覺悟”。
只有我們覺悟了,我們才有資格象毛主席那樣豪邁地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鏈接:毛澤東的霸氣: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010-03-09 08:5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BFC6DFDA5.html
尼克鬆對志願軍過敏:毛澤東使美軍成“紙老虎”的妙招續3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54A717DAD.html
徹底打敗日本鬼子是在抗美援朝時期 [2010-08-16 16:3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C257A7DAD.html
轟動世界的答記者問:可愛的陳毅元帥續 2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D5A017DAD.html
只要贏了日本人,就帶你去見毛主席:可愛的陳毅元帥續 7 [2010-08-20 07:3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DB7E5FDA5.html
毛澤東和英國元帥的游泳外交: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CDE17AFDA5.html
毛主席又“渡”黃河了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B24BD87DA5.html
毛澤東為何要送子上朝鮮前線——假如毛岸英沒有犧牲(續2)[2009-12-01 12:1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667ECE7DA5.html
深諳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區別——假如毛岸英沒有犧牲(續 4)[2009-12-07 14:0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7BF1E2FDAD.html
【原創】 毛澤東對蔣介石的心理征服:誠的表達與表達的誠[2008-04-16 08:3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9CEB22FDAD.html
毛澤東的氣概: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2010-07-31 09:56]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4CCDBFDA5.html
毛澤東81歲指揮西沙海戰[2010-04-02 13:35]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677237DAD.html
基辛格在哈佛“指定我的學生要閱讀主席的全集”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C8FFEBFDA5.html
毛澤東與美國人交往的特徵:認真、坦率 [2010-03-04 19:2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9FAAEFDA5.html
毛澤東的勇氣文化:從邀帝國主義頭子訪華談起 [2008-02-24 08:3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3F11AB7DAD.html
【原創】 毛澤東搞定尼克松:鬥爭與和平兩手硬的結果[2008-04-27 16:0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B0C4F4FDAD.html
最難否定毛澤東的語言:從奧巴馬的就職演說談起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9A2AC0FDA5.html
毛澤東魅力征服世界:基辛格要帶《毛選》回國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63D8C67DAD.html
作者:李克勤(jixuie)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22
李克勤(jixuie)題記:1946年8月6日,在雨後初晴的延安楊家嶺,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在這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舉行過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過中共中央七大的地方,毛澤東接受了美國記者,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採訪,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在過去的64年,毛澤東的豪邁氣概始終鼓舞著中國各族人民。
歷史印證了毛澤東 - jixuie.home.news.cn
1965 年11月,毛主席接見已經在中國定居的斯特朗博士
我們知道,1946年6月,正是蔣介石國民黨虎視眈眈,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的時候。
當時的蔣介石國民黨無論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後備資源,還是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地大大地超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
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擁有430萬軍隊,其中正規軍 220萬,非正規軍100餘萬,後方軍事機關和部隊100餘萬,有3億人口的地區;在86個整編師(相當於軍)中,美式武器裝備了22個師,一個主力師裝備有1.1萬支步槍,其中衝鋒槍2370支,各種火砲440門,汽車360輛。
人民軍隊方面,有120萬人,野戰軍60萬人左右,一個主力野戰師裝備步槍1.39萬支,其中衝鋒槍92支,各種火砲46門,人民軍隊雖然較之從前擴大了,但敵人總兵力仍比我們多三倍,正規軍比我軍多四倍。敵人是飛機加大砲,我們是小米加步槍,只有1億人口、 23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此外,國民黨得到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沒有得到任何公開的支持。
蔣介石在發動內戰後,極其狂妄。他幻想24小時有驚人的消息發布;估計到6個月可以消滅共產黨。
在美國的輿論也是一邊倒,刊登的盡是蔣介石製造的假象和謠言:蔣介石捷報頻傳,在美國軍艦和飛機的協助下,迅速地把他最精銳的部隊運到華北和滿州的各大城市,而共產黨的游擊隊只能在城外活動。他不用費很大的勁就肅清了京滬周圍地區,把眾多的共軍趕到黃河以北。一位國民黨軍官說:“共產黨是小孩子,不懂得打仗。”
美國的報刊上,沒有別的消息從中國傳來,人們很難相信共產黨能頂得住,更不用說打贏戰爭了。上海的美國商人以不無誇耀的口氣向美國寫信說,美國已經把蔣介石的軍隊整頓得面貌一新,已經不再是原來那樣的腐敗樣子了。這支軍隊經過很好的訓練,紀律嚴明,裝備精良,士氣旺盛。 “共軍是打不贏它的”,一位美國商人在信中自信地寫道,“戰爭將在幾個星期內結束”。
因此,對處於劣勢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能否打敗國民黨的進攻,許多人存在懷疑和顧慮。
事情的發展竟是這樣的嚴重,對於形勢不作透徹的、公開的說明,是不能消除人們的憂慮的。
毛澤東認真思索中共建立以來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經驗,決定發表一次公開談話,對美國當局支持下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的前途作一次透徹的說明。他希望有一次談話,像他和斯諾的談話一樣,系統地闡明他的看法,並向全世界公佈。
1946年7月31日,這樣的機會到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搭乘一架飛機飛注延安。
8月6日,毛澤東會見斯特朗。
當時陪同斯特朗前去的,是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和擔任臨時翻譯的美國醫生馬海德。為了表示禮貌,毛澤東特意穿了件稍好的藍布衣服。他們坐在窯洞前蘋果樹下的一張石桌周圍,娓娓而談。
在談話中,有過一段意義深遠的花絮。
毛主席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而陸定一同志按照過去列寧講過的類似的比喻,把紙老虎翻成“稻草人”。毛主席認真地糾正說:“這不是我的意思了,這樣譯不夠好。紙老虎並不是嚇唬烏鴉的死東西,它是用來嚇唬孩子的。看起來像可怕的老虎,但實際上是紙版做的,一受潮就會發軟,一陣大雨就會把它沖掉。”
斯特朗了解到兩種譯法的差異之後,認為毛主席的比喻既鮮明,又充滿詩意。
毛主席在同斯特朗的談話中,還以俄國沙皇、德國希特勒、日本帝國主義作例子,說明一切反動的東西,都會被人民的革命洪流所沖垮。
在談話中,有這樣的對話。
毛笑著用英語說:“蔣介石——紙老虎”。
“等一下,我是記者。我能夠報導毛澤東稱蔣是一隻紙老虎麼?”
毛答道:“不僅僅是這幾個字。”他還在笑,然後義像一個要把話說得
十分準確而恰當的孩子一樣,慢吞吞他說:“你可以說如果蔣擁護人民的利益,他就是一隻鐵老虎。如果他拋棄人民並向他們發動戰爭——這,就是他現在正在做的事——他就是紙老虎,雨水會把他沖掉。”
“什麼是帝國主義的力量?這只存在於人民沒有覺悟的時候。主要的問題是人民的覺悟。因為真正的力量不是炸彈,也不是油田,更不是原子彈,而是掌握它的人。對於這些人還要進行教育。”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共產黨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他們喚醒了人民的覺悟。在中國,我們共產黨人只有小米加步槍。但最後將證明,我們的小米加步槍要比蔣的飛機加大砲要強些。”
問:“他們還有原子彈呢!”
毛答道,他懷疑原子彈是否還有可能再次被用於戰爭。 “它在廣島的大爆炸搞臭了自己。世界人民反對它。” “歸根到底原子彈不會毀滅人民,而人民卻會毀滅原子彈。”
“原於彈的誕生”,他停了一會說,“正是美國帝國主義者滅亡的開始。
他們依靠原子彈而不依靠人民。最後原子彈不會消滅人民,而人民卻會消滅原子彈。 ”
實際上,毛澤東講了什麼是真老虎,真老虎有力量的的前提,真老虎與紙老虎的轉化,這一切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人民,在於人民的覺悟。這隱含著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作用。
毛主席富於哲理,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的談話,斯特朗忘掉了一切,談話結束已是午夜。
毛主席一直把斯特朗送到卡車旁。當汽車駛出楊家嶺溝口時,斯特朗回頭遠望,發現毛主席還穩穩站在那裡。
第二天,斯特朗從延安飛到上海。她要把延安的情況向世界各地傳播,特別向美國傳播。 3月11日,美軍觀察組也撤離延安,延安便不再有一個美國人。 4 月,斯特朗在《美亞雜誌》上發表毛澤東和斯特朗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談話。 6月5日,《群眾》雜誌香港版第19期譯載了這篇談話,題目是《毛澤東論世界形勢》。
毛澤東豪邁的聲音,傳遍全球。這篇談話後來編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題為《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
這裡介紹一下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引 Strong,1885—1970) 美國人,1885年11月2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費倫德城出生。女。早年就學於奧伯林學院。 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她年青時就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從事兒童福利和社會工作,積極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1年第一次到蘇聯,廣泛介紹蘇聯的革命成就。 1925年首次訪問中國,報導並支持省港大罷工。 1927年,她第二次訪問中國,訪問湖南、上海、武漢和西北地區,報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真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相。 1930年協助蘇聯政府創辦英文《莫斯科新聞》任主編和特約撰稿人。抗日戰爭時期兩次來華,報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鬥爭和解放區軍民的抗戰活動。
斯特朗是第一個向全世界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外國記者。她在美國各大報紙上用有力的事實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抗戰的罪行,如實地報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英勇抗戰的業績。
1946年第五次來華時訪問了延安,她和解放區的戰士們一起吃小米飯、一樣住窯洞,並多次會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
1958年春天第六次來中國訪問,並在中國北京定居,她說:“我認為中國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懂得人類應走的道路。”她在中國生活的最後十二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最遠到海南島和西藏。她非常熱愛中國,曾向全世界報導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貢獻。
1970年3月30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她85歲的生命,1/3在美國,1/3在蘇聯,1/3 在她稱為“理想的歸宿地”的中國。她一生寫了大量新聞報導和30多部書,《中國大眾:1927—1935年間的革命鬥爭》、《人類的五分之一》、《中國出現黎明》、《西藏農奴站起來》、《我為什麼在七十二歲時來到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
1960年,斯特朗在中國寫了一篇重要文章《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
斯特朗回憶說,毛主席的一針見血的語句,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分析和詩人的想像力,使同她的談話成為一生中聽到的最有啟發性的談話。毛主席還把美國援助蔣介石武器形像地稱之為輸血。他說,美國輸給蔣介石的武器,蔣介石又輸給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斯特朗斷言,“在國際會議上,如果讓毛澤東代表中國講話,他就會施展譏諷的才智,使辯論更為生動。”
1946年毛主席首先同斯特朗提出的這個論斷,武裝了中國人民,加強了戰勝強大敵人的信心。
正是在毛主席思想的武裝和鼓舞之下,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雖然武器裝備落後,但是,僅僅用3年多一點的時間,就打敗了蔣介石800萬用美式武器裝備起來的軍隊。
毛主席在延安指揮著全國各個解放區的人民及其軍隊的勝利鬥爭。毛主席、中共中央和延安,自然就成為蔣介石和國民黨千方百計予以攻擊的目標。
蔣介石於1946年6月到1947年3月,命令胡宗南率領20萬軍隊進攻延安,國名黨軍一度佔領我解放區240個城市,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毛主席、黨中央指揮之下,不僅收復135座被占城市,更重要地是消滅國民黨有生力量71萬人。
為了戰略的需要,毛主席和黨中央決定暫時避開入數眾多的胡宗南軍隊,撤離出延安地區。就是在大部分軍民撤離延安的時候,於1947年3月之初,毛主席再次會見了斯特朗。
這次會見,周恩來同志也在座。這是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中,毛主席為斯特朗“餞行”,因為第二天,斯特朗將乘飛機飛往北平。
延安儘管已是十窯九空,但毛主席還是鎮定自若,瓜子、花生、糖和茶為這次談話增添了祥和氣氛。
毛主席向斯特朗介紹了延安地區形勢,並且告訴這位友人:“等到我們再一次同外界有了接觸的時候,你可以再來。”毛主席分析當時的國際力量對比時指出:美國反動派背著沉重的負擔。他要豢養全世界的反動派。假如他不豢養他們,他們就會像沒有柱子的房子一樣倒坍。然而,就像歷史上一切反動派一樣,美國反動派最後也會證明不過是紙老虎。強大的是美國人民,他們是真正有力量的。
毛主席在延安同斯特朗的幾次談話,無疑是毛澤東的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毛主席的這個“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思想,在以後的幾個時期,又被他不斷完善、不斷地補充,使其不斷豐富和發展。
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發言中,毛主席再次提到這一個觀點。毛主席說:1946年蔣介石向延安發動侵犯時,“我門有一條信心。那時有一個美國記者到延安,名字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我同他談話的時候談了許多問題,蔣介石、希特勒、日本、美國、原子彈等。我說一切所有號稱強大的反動派統統不過是紙老虎。原因是他們脫離人民”。毛主席說:“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
1958年12月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同武昌會議上,毛主席進一步闡述了他的關於紙老虎的思想。
毛主席指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門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歷史上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它們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老虎。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並同它們進行鬥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比為反動派,化為落後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破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反動的、落後的、腐朽的階級,在面臨人民的決死鬥爭的時候,也還有這樣的兩重性。
一面,真老虎,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中國人民為了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死了大概幾千萬人之多,才取得了1949年的勝利。你看,這不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嗎?
但是,它們終究轉化成了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這是歷史的事實。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
毛主席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點,鼓舞著中國人民戰勝了一個義一個困難和強大的敵人。
也正是毛澤東和他領導的黨、軍隊、國家和人民對斯特朗這位芝加哥大學的女博士,用現在的話講,是傑出的高級人才,外國專家,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吸引了。
1958年9月,斯特朗在中國政府的邀請之下,以72 歲的高齡第六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而中國已舊貌換新顏,炮火連大的時代早已結束,社會主義的中國沉浸在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高潮之中。
斯特朗,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這次來華後便定居下來,在中國安度晚年。她1970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之前,又多次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在武漢東湖賓館,毛主席幾次同她暢談。
毛主席同世界著名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女哲學博士斯特朗的交往,是有歷史意義的交往。
斯特朗說,毛主席的話“就是現時代的偉大真理,毛主席關於紙老虎的名言所闡明的就是真理”。
毛主席對斯特朗所闡述的偉大真理,將永遠成為進步人類鬥爭的犀利武器,成為人民戰勝困難、戰勝黑暗、戰勝邪惡的武器。
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片面理解毛主席的思想,只有在人民覺悟的前提之下,反動派才是紙老虎。
因此,我們要牢記毛主席的話:“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
毛澤東講的敵人,主要是指階級敵人,民族的敵人。我們也可以把我們在實踐中遇到的苦難和問題,當做敵人,當做反動派,把我們自己的弱點,當做敵人,認識到這一點,也是毛主席講的“覺悟”。
只有我們覺悟了,我們才有資格象毛主席那樣豪邁地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鏈接:毛澤東的霸氣: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010-03-09 08:5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BFC6DFDA5.html
尼克鬆對志願軍過敏:毛澤東使美軍成“紙老虎”的妙招續3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54A717DAD.html
徹底打敗日本鬼子是在抗美援朝時期 [2010-08-16 16:3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C257A7DAD.html
轟動世界的答記者問:可愛的陳毅元帥續 2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D5A017DAD.html
只要贏了日本人,就帶你去見毛主席:可愛的陳毅元帥續 7 [2010-08-20 07:3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DB7E5FDA5.html
毛澤東和英國元帥的游泳外交: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CDE17AFDA5.html
毛主席又“渡”黃河了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B24BD87DA5.html
毛澤東為何要送子上朝鮮前線——假如毛岸英沒有犧牲(續2)[2009-12-01 12:1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667ECE7DA5.html
深諳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區別——假如毛岸英沒有犧牲(續 4)[2009-12-07 14:0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7BF1E2FDAD.html
【原創】 毛澤東對蔣介石的心理征服:誠的表達與表達的誠[2008-04-16 08:3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9CEB22FDAD.html
毛澤東的氣概: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2010-07-31 09:56]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4CCDBFDA5.html
毛澤東81歲指揮西沙海戰[2010-04-02 13:35]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677237DAD.html
基辛格在哈佛“指定我的學生要閱讀主席的全集”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C8FFEBFDA5.html
毛澤東與美國人交往的特徵:認真、坦率 [2010-03-04 19:2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9FAAEFDA5.html
毛澤東的勇氣文化:從邀帝國主義頭子訪華談起 [2008-02-24 08:3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3F11AB7DAD.html
【原創】 毛澤東搞定尼克松:鬥爭與和平兩手硬的結果[2008-04-27 16:0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B0C4F4FDAD.html
最難否定毛澤東的語言:從奧巴馬的就職演說談起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9A2AC0FDA5.html
毛澤東魅力征服世界:基辛格要帶《毛選》回國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63D8C67DAD.html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澤東的霸氣: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BFC6DFDA5.html
李克勤(jixuie)題記:抗美援朝打出了新中國的尊嚴,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美國人徹底領教了毛澤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霸氣。到越南戰爭時,雖然美帝虎視眈眈,但是中國政府再次對美國發出“美國地面部隊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警告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為了不給中國軍事干涉以藉口,嚴令美國地面部隊不准越過北緯17度線,採取 “南打北炸”的方針,只在越南南方採取地面軍事行動。毛澤東的霸氣,有力地遏制了美帝的霸道。事實證明,沒有毛澤東的霸氣,外國人又會欺負我們的。美國公然向台灣出售武器,就是鐵一樣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捍衛毛澤東,捍衛毛澤東就是捍衛祖國的尊嚴,捍衛人民的尊嚴。
歷史印證了毛澤東 - jixuie.home.news.cn
毛澤東具有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的霸氣
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上,個人的尊嚴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得到保障。沒有民主國家的尊嚴,個人談何尊嚴?這就是說,個人的尊嚴是和民族國家尊嚴密不可分的。離開了民族國家尊嚴,個人是沒有什麼尊嚴可言的。
近代以來我們中國總是受人欺負,抗日戰爭打敗日寇,毛澤東和他領導的黨和軍隊、人民走上反抗外敵的大舞台。蔣介石出於一己私利,要行霸道,要消滅共產黨,結果他的美式裝備八百萬軍隊太不經打,三年就被解決了。這個時候,帝國主義還不服氣,抗美援朝打了三年,美軍領教了。這一戰打過60年後,國內依然有許多糊塗蟲,至今看不到其中的奧妙,整個一副洋奴相。
洋奴作為個人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們還在害人,毒害我們的青少年。所以,一切有責任感的人們都要起來講明歷史真相,闡明其中的道理。
朝鮮戰爭中,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後,黨中央毛主席警告美國不要越過38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參戰。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沒有把中國的警告當做回事,不僅打過了38度線,而且耀武揚威要打到了鴨綠江邊,甚至其空軍還對中國境內目標進行了有限度的轟炸。
結果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入朝後迅速與美國直接交戰。不僅導緻美國藉機吞併朝鮮的如意算盤落空,還使美國遭受深重打擊,戰略意圖失敗,朝鮮戰爭成為美國自其建國後第一場沒有取得勝利而結束的戰爭。
這是中朝人民軍隊並肩追擊敵人的情形。
具有歷史意味的是,抗美援朝的成功使美國對新中國有了新的認識,並對中國人民的軍隊有了心理畏懼感。美國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不敢馬虎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哪怕毛主席不在了,他們對毛澤東的思想,對用毛澤東的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總是心有餘悸。
什麼叫霸氣?
毛澤東對付美國人的辦法,就體現了霸氣。
霸氣不同於霸道。霸道就是橫行霸道,欺負弱者,不講正義,不講公理,蠻橫無理。而霸氣則是大義凌然,不畏強權,敢於出戰的勇武、雄偉、剛毅之氣,霸氣不是完全靠物質實力,往往靠的是強者不畏艱險的強悍的氣勢。有霸氣的人,往往是虎膽英雄,關鍵時刻他有一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有一種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氣概,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鋼鐵意志。
霸道者,最怕霸氣之人!
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橫行霸道,他們最怕毛澤東的霸氣。
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政府再次對美國發出警告:美國地面部隊不得越過17度線,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為了不給中國軍事干預以藉口,嚴令美國地面部隊不准越過17度線,採取“南打北炸”的方針,只在越南南方採取地面軍事行動。不僅如此,為避免誤炸中國,還嚴令美國空軍嚴禁轟炸北越境內離中國邊境40公里以內的目標。
北越共產黨在確認美國真的不敢轟炸中國邊境40公里以內後,不僅把指揮機構、機場、裝甲部隊等高價值軍事目標全部部署在這一區域,甚至把17度以南的重要工廠全部遷至這地,極大的保全了自己的戰爭潛力,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1971年聯合國以壓倒多數通過2758 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沒有毛澤東的霸氣,能有這樣的輝煌的成就嗎?
毛澤東的霸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和,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們可以和任何國家的人民和平共處。毛澤東的和,還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特別照顧比中國小,比中國弱的小國窮國,這就是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新中國支援亞非拉人民的正義事業那是舉世公認的,所以毛澤東和新中國在道義上,佔領了製高點。
毛主席、週總理和新中國政府多次反復向世界聲明,我們對於別國的支援,不附加任何條件。
這是至今搞霸道的人所不理解的,更是那些自私自利的投機取巧者看不懂,做不到的。
這是“無產階級只要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信念使然。
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毛澤東時代,不是被某些反反复复說成是窮得不得了,窮得到了國民經濟崩潰邊緣了嗎?
然而再窮,我們窮得有志氣,有尊嚴;再窮,我們沒有忘記國際上的窮朋友,沒有忘記我們應盡的國際注意義務。
毛澤東對朝鮮人民,對越南人民,對老撾人民,對柬埔寨人民,對亞非拉人民,對一切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有著令人信服的信譽,為什麼?因為他總是雪中送炭。新中國在人家最需要幫助時,在別人最困難時給予了道義上的支持,給予了物質上有限的幫助。
人心是肉長的,毛主席的苦心,誰會不知道呢?關鍵時刻,還不是這些窮朋友幫助了我們。毛澤東不是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嗎?
毛澤東,何等霸氣!
我們和,也和的有滋有味,這是有原則的和,是有保障的和,當然也是搞霸權主義的國家所無法享用的和。
毛澤東的和平戰略就是國際反對霸權主義的統一戰線。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朋友遍天下,難道是假的嗎?
請那些自認為懂經濟,而毛澤東不懂的人不妨算一算帳,新中國的投入產出比到底是多少?
你們是算不清楚的,因為你們根本不懂物質以外的援助,價值多少。
毛澤東的霸氣另一個體現,當然是非和,是自衛反擊,即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了1970年代,經過抗美援朝,經過對印自衛反擊戰,援越抗美,珍寶島戰爭,看看世界上誰還敢向毛澤東領導的紅色中國挑戰,那個自不量力的南越集團,竟然還想霸占我們的西沙群島,我們的海軍和民兵一下子就把他們的大軍艦打得落花流水!
毛澤東時代我們的武器裝備根本談不上先進,雖然有了原子彈氫彈,有了核潛艇,但是常規武器方面,我們還是很落後的。
可是,我們的毛澤東就是有那股子霸氣,正是這股子霸氣造成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恢弘的氣勢,“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人敵”?
這說明霸氣不是由物質因素決定的,那是精神,那是意志,那是思想,那是信念,那是信仰。
用毛澤東的話,一言以蔽之,他的霸氣來自於他為我黨我軍定下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毛澤東作為一個信念的標誌,作為一種為中國人民樂於接受的信仰,這是歷史形成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歷史實踐無情地教育人們,有了毛澤東,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中國各族人民,就揚眉吐氣;離開了毛澤東,帝國主義者就開始蠢蠢欲動,千方百計對中國進行滲透、控制、掠奪,進而明目張膽侵犯我主權,中國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中國人民就會吃虧。
時至今日,美國還在利用台灣問題,玩弄政治陰謀,不顧中國的核心利益,大搞兩面三刀,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
面對如此行徑,要中國人忍氣吞聲?
除非中國沒有出過毛澤東!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越來越明白:為了捍衛祖國,我們必須捍衛毛澤東!
毛澤東就是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每個中國人自己尊嚴的旗幟!
鏈接:毛澤東與美國人交往的特徵:認真、坦率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9FAAEFDA5.html
輕蔑:圖解毛澤東的目光 5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172597DA5.html
毛澤東強,還是不強?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5912047DA5.html
【原創】 毛澤東的真誠讓非洲兄弟信服:75年他摸索寫給加蓬總統的親筆信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 /01010002E05A0347567C7DA5.html
毛澤東的勇氣文化:從邀帝國主義頭子訪華談起 [2008-02-24 08:3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3F11AB7DAD.html
【原創】 毛澤東搞定尼克松:鬥爭與和平兩手硬的結果[2008-04-27 16:0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B0C4F4FDAD.html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BFC6DFDA5.html
李克勤(jixuie)題記:抗美援朝打出了新中國的尊嚴,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美國人徹底領教了毛澤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霸氣。到越南戰爭時,雖然美帝虎視眈眈,但是中國政府再次對美國發出“美國地面部隊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警告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為了不給中國軍事干涉以藉口,嚴令美國地面部隊不准越過北緯17度線,採取 “南打北炸”的方針,只在越南南方採取地面軍事行動。毛澤東的霸氣,有力地遏制了美帝的霸道。事實證明,沒有毛澤東的霸氣,外國人又會欺負我們的。美國公然向台灣出售武器,就是鐵一樣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捍衛毛澤東,捍衛毛澤東就是捍衛祖國的尊嚴,捍衛人民的尊嚴。
歷史印證了毛澤東 - jixuie.home.news.cn
毛澤東具有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的霸氣
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上,個人的尊嚴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得到保障。沒有民主國家的尊嚴,個人談何尊嚴?這就是說,個人的尊嚴是和民族國家尊嚴密不可分的。離開了民族國家尊嚴,個人是沒有什麼尊嚴可言的。
近代以來我們中國總是受人欺負,抗日戰爭打敗日寇,毛澤東和他領導的黨和軍隊、人民走上反抗外敵的大舞台。蔣介石出於一己私利,要行霸道,要消滅共產黨,結果他的美式裝備八百萬軍隊太不經打,三年就被解決了。這個時候,帝國主義還不服氣,抗美援朝打了三年,美軍領教了。這一戰打過60年後,國內依然有許多糊塗蟲,至今看不到其中的奧妙,整個一副洋奴相。
洋奴作為個人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們還在害人,毒害我們的青少年。所以,一切有責任感的人們都要起來講明歷史真相,闡明其中的道理。
朝鮮戰爭中,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後,黨中央毛主席警告美國不要越過38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參戰。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沒有把中國的警告當做回事,不僅打過了38度線,而且耀武揚威要打到了鴨綠江邊,甚至其空軍還對中國境內目標進行了有限度的轟炸。
結果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入朝後迅速與美國直接交戰。不僅導緻美國藉機吞併朝鮮的如意算盤落空,還使美國遭受深重打擊,戰略意圖失敗,朝鮮戰爭成為美國自其建國後第一場沒有取得勝利而結束的戰爭。
這是中朝人民軍隊並肩追擊敵人的情形。
具有歷史意味的是,抗美援朝的成功使美國對新中國有了新的認識,並對中國人民的軍隊有了心理畏懼感。美國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不敢馬虎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哪怕毛主席不在了,他們對毛澤東的思想,對用毛澤東的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總是心有餘悸。
什麼叫霸氣?
毛澤東對付美國人的辦法,就體現了霸氣。
霸氣不同於霸道。霸道就是橫行霸道,欺負弱者,不講正義,不講公理,蠻橫無理。而霸氣則是大義凌然,不畏強權,敢於出戰的勇武、雄偉、剛毅之氣,霸氣不是完全靠物質實力,往往靠的是強者不畏艱險的強悍的氣勢。有霸氣的人,往往是虎膽英雄,關鍵時刻他有一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有一種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氣概,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鋼鐵意志。
霸道者,最怕霸氣之人!
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橫行霸道,他們最怕毛澤東的霸氣。
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政府再次對美國發出警告:美國地面部隊不得越過17度線,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為了不給中國軍事干預以藉口,嚴令美國地面部隊不准越過17度線,採取“南打北炸”的方針,只在越南南方採取地面軍事行動。不僅如此,為避免誤炸中國,還嚴令美國空軍嚴禁轟炸北越境內離中國邊境40公里以內的目標。
北越共產黨在確認美國真的不敢轟炸中國邊境40公里以內後,不僅把指揮機構、機場、裝甲部隊等高價值軍事目標全部部署在這一區域,甚至把17度以南的重要工廠全部遷至這地,極大的保全了自己的戰爭潛力,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1971年聯合國以壓倒多數通過2758 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沒有毛澤東的霸氣,能有這樣的輝煌的成就嗎?
毛澤東的霸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和,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們可以和任何國家的人民和平共處。毛澤東的和,還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特別照顧比中國小,比中國弱的小國窮國,這就是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新中國支援亞非拉人民的正義事業那是舉世公認的,所以毛澤東和新中國在道義上,佔領了製高點。
毛主席、週總理和新中國政府多次反復向世界聲明,我們對於別國的支援,不附加任何條件。
這是至今搞霸道的人所不理解的,更是那些自私自利的投機取巧者看不懂,做不到的。
這是“無產階級只要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信念使然。
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毛澤東時代,不是被某些反反复复說成是窮得不得了,窮得到了國民經濟崩潰邊緣了嗎?
然而再窮,我們窮得有志氣,有尊嚴;再窮,我們沒有忘記國際上的窮朋友,沒有忘記我們應盡的國際注意義務。
毛澤東對朝鮮人民,對越南人民,對老撾人民,對柬埔寨人民,對亞非拉人民,對一切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有著令人信服的信譽,為什麼?因為他總是雪中送炭。新中國在人家最需要幫助時,在別人最困難時給予了道義上的支持,給予了物質上有限的幫助。
人心是肉長的,毛主席的苦心,誰會不知道呢?關鍵時刻,還不是這些窮朋友幫助了我們。毛澤東不是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嗎?
毛澤東,何等霸氣!
我們和,也和的有滋有味,這是有原則的和,是有保障的和,當然也是搞霸權主義的國家所無法享用的和。
毛澤東的和平戰略就是國際反對霸權主義的統一戰線。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朋友遍天下,難道是假的嗎?
請那些自認為懂經濟,而毛澤東不懂的人不妨算一算帳,新中國的投入產出比到底是多少?
你們是算不清楚的,因為你們根本不懂物質以外的援助,價值多少。
毛澤東的霸氣另一個體現,當然是非和,是自衛反擊,即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了1970年代,經過抗美援朝,經過對印自衛反擊戰,援越抗美,珍寶島戰爭,看看世界上誰還敢向毛澤東領導的紅色中國挑戰,那個自不量力的南越集團,竟然還想霸占我們的西沙群島,我們的海軍和民兵一下子就把他們的大軍艦打得落花流水!
毛澤東時代我們的武器裝備根本談不上先進,雖然有了原子彈氫彈,有了核潛艇,但是常規武器方面,我們還是很落後的。
可是,我們的毛澤東就是有那股子霸氣,正是這股子霸氣造成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恢弘的氣勢,“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人敵”?
這說明霸氣不是由物質因素決定的,那是精神,那是意志,那是思想,那是信念,那是信仰。
用毛澤東的話,一言以蔽之,他的霸氣來自於他為我黨我軍定下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毛澤東作為一個信念的標誌,作為一種為中國人民樂於接受的信仰,這是歷史形成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歷史實踐無情地教育人們,有了毛澤東,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中國各族人民,就揚眉吐氣;離開了毛澤東,帝國主義者就開始蠢蠢欲動,千方百計對中國進行滲透、控制、掠奪,進而明目張膽侵犯我主權,中國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中國人民就會吃虧。
時至今日,美國還在利用台灣問題,玩弄政治陰謀,不顧中國的核心利益,大搞兩面三刀,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
面對如此行徑,要中國人忍氣吞聲?
除非中國沒有出過毛澤東!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越來越明白:為了捍衛祖國,我們必須捍衛毛澤東!
毛澤東就是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每個中國人自己尊嚴的旗幟!
鏈接:毛澤東與美國人交往的特徵:認真、坦率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9FAAEFDA5.html
輕蔑:圖解毛澤東的目光 5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172597DA5.html
毛澤東強,還是不強?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5912047DA5.html
【原創】 毛澤東的真誠讓非洲兄弟信服:75年他摸索寫給加蓬總統的親筆信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 /01010002E05A0347567C7DA5.html
毛澤東的勇氣文化:從邀帝國主義頭子訪華談起 [2008-02-24 08:3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3F11AB7DAD.html
【原創】 毛澤東搞定尼克松:鬥爭與和平兩手硬的結果[2008-04-27 16:0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B0C4F4FDAD.html
2010年8月21日
世界頭號恐怖主義國家
喬姆斯基:美是世界頭號恐怖主義國家 台灣是幫兇
2010-08-21
喬姆斯基:美是頭號恐怖主義國家 台灣是幫兇
美國重量級學者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造訪台灣,昨天在台灣中研院發表演說時,批評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反對恐怖主義,但其實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受美國製約的台灣則是幫兇之一。
中央社報導,喬姆斯基昨天以“世界秩序的輪廓:常與變”為題演講,砲口瞄準美國政府,他指出,美國之所以能忍受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進步發展,都有其戰略考慮,因為美國才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恐怖主義國家,除了運用整個國家機器從事恐怖行動,更厲害的是,還會利用其它國家和地區幫忙執行恐怖主義,台灣也算是幫兇之一。
喬姆斯基指出,最近美國國務院警告中國在拼命發展的同時,也要承擔國際責任,但意思其實是要中國“照我們(美國)的話做”。他認為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就是民主發展一定是要在他們的掌控之內才算數。
他認為,美國政府所希望的世界和平穩定,其實只是要別的國家臣服於美國強權之下,挑戰強權就被認為是“不穩定”且對世界有害,但各國政府幾乎對於美國的作法沒有意見,媒體對這樣的霸權宰制更是視而不見,助長美國的帝國主義思維。
對於美國在全球局勢中的操控,喬姆斯基認為就像經典黑道電影《教父》演的那樣,因為教父不能忍受任何人違背的意思,只要有一個雜貨舖老闆敢不交保護費,教父就要派人去修理他,以防別的老闆也不合作而形成骨牌效應,他認為美國正是如此支配其它國家和地區。
喬姆斯基被譽為“20世紀全球十位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及思想大師,在語言學、哲學、政治學等領域享有盛名。
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國語言學家,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 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響下他開始研究語言學。 1951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碩士論文《現代希伯萊語語素音位學》,1955年又在該校完成博士論文《轉換分析》,獲得博士學位。從1955年秋天開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曾任該校語言學與哲學系主任,並任該校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為語言學界培養了一批有素養的學者。
轉自:星島環球網
2010-08-21
喬姆斯基:美是頭號恐怖主義國家 台灣是幫兇
美國重量級學者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造訪台灣,昨天在台灣中研院發表演說時,批評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反對恐怖主義,但其實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受美國製約的台灣則是幫兇之一。
中央社報導,喬姆斯基昨天以“世界秩序的輪廓:常與變”為題演講,砲口瞄準美國政府,他指出,美國之所以能忍受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進步發展,都有其戰略考慮,因為美國才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恐怖主義國家,除了運用整個國家機器從事恐怖行動,更厲害的是,還會利用其它國家和地區幫忙執行恐怖主義,台灣也算是幫兇之一。
喬姆斯基指出,最近美國國務院警告中國在拼命發展的同時,也要承擔國際責任,但意思其實是要中國“照我們(美國)的話做”。他認為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就是民主發展一定是要在他們的掌控之內才算數。
他認為,美國政府所希望的世界和平穩定,其實只是要別的國家臣服於美國強權之下,挑戰強權就被認為是“不穩定”且對世界有害,但各國政府幾乎對於美國的作法沒有意見,媒體對這樣的霸權宰制更是視而不見,助長美國的帝國主義思維。
對於美國在全球局勢中的操控,喬姆斯基認為就像經典黑道電影《教父》演的那樣,因為教父不能忍受任何人違背的意思,只要有一個雜貨舖老闆敢不交保護費,教父就要派人去修理他,以防別的老闆也不合作而形成骨牌效應,他認為美國正是如此支配其它國家和地區。
喬姆斯基被譽為“20世紀全球十位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及思想大師,在語言學、哲學、政治學等領域享有盛名。
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國語言學家,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 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響下他開始研究語言學。 1951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碩士論文《現代希伯萊語語素音位學》,1955年又在該校完成博士論文《轉換分析》,獲得博士學位。從1955年秋天開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曾任該校語言學與哲學系主任,並任該校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為語言學界培養了一批有素養的學者。
轉自:星島環球網
當代中國精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kzyo.html
【注】讓·饒勒斯(Jaurès,Jean) 1859年9月3日生於卡斯特爾(朗格多克),1914年7月31日在巴黎遇刺身亡。
饒勒斯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學生時代表現出色,後來成為一位大學教師。他的興趣十分廣泛,文筆流暢,富有口才。他早年涉足政治,1885年在他的原籍塔爾納地區被選為國民議會代表,到1893年,在一次曠日持久的罷工以後,他被塔爾納礦工推舉為候選人,當時他已經肯定是一名社會主義者。作為一個堅定的共和黨人和民主主義者,他曾積極地為德雷福斯辯護並投身於政教分離運動。他不屬於社會主義運動中比較強硬的或是馬克思主義的派別,但他對馬克思非常尊重,經常引證馬克思的話。應當說,許多馬克思主義者對饒勒斯的看法不好,恩格斯便是其中的一個,特別是他對饒勒斯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的看法(見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4年3月6日)。作為一個歷史學家,饒勒斯開創了對法國大革命的社會基礎的研究,並且試圖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跟對各種理想及其影響的認識結合起來(見“參考書目”⑤,第14頁)。其目的在於闡明社會主義是法國大革命的合法繼承者與實現者。他頗有按照階級鬥爭觀點來探討問題的思想,認為工人階級在農民的支持下可以領導法國前進。他堅持認為,工人應作為解放了的個人,而不僅是作為群眾中的一分子才有意義。饒勒斯是一位十分愛國的法國人,他曾經擬定一個軍事改革計劃,於1910年發表,這項改革以普遍的、短期的服役為基礎,旨在使軍隊更有效率和更加民主。然而,他還是一位雄辯的和平維護者,對第二國際抱有很大的信心,把它看作是中流砥柱。當1914年戰爭臨近時,他呼籲遏制戰爭,被暗殺。
(VGK)
參考書目
① 漢普敦•傑克遜:《饒勒斯的生活和工作》,1943年英文版。
② 讓•饒勒斯:《社會主義史》,(1898—1902),1922—1924年法文版。
③ 同上作者:《社會主義研究》,1901年法文版。
④ 同上作者:《新軍隊》,1910年法文版。
⑤ 路易•菜維:《讓•饒勒斯文選》,1947年法文版。
⑥ 瑪格麗特•皮斯:《讓•饒勒斯——社會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1916年英文版。
⑦ 沙爾•拉波波特:《讓•饒勒斯——人、思想家和社會主義者》,1915年法文版。
-------------------------------------------------- -----------------
何新說:
以上三篇博文不是神話也不是虛擬。其英文連接在本博關於第三次世界戰爭的博文中可以檢索。請有心的讀者自己檢索。
當代中國精英是有史以來最自私最愚蠢的一代。他們正高唱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泛市場主義”的美妙頌歌引導這個民族走向徹底覆敗毀滅的深淵。
就讓我們繼續娛樂到死吧——但是也許,這就是這個把最沉重的人口壓力壓在地球上的愚昧種族無可逃逭的宿命。一嘆!
——“我所提供的信息將只是想要幫助大家清醒一點。看清楚什麼樣的未來將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如此而已。也許日本人可以得救?這回不是由於意識形態和信仰的問題,而是膚色和種族決定一切。黑眼睛黃皮膚的最終都將難逃厄運——無論是什麼統派或獨派,只因為你的膚色與種族就是你的原罪。悲夫!
【注】讓·饒勒斯(Jaurès,Jean) 1859年9月3日生於卡斯特爾(朗格多克),1914年7月31日在巴黎遇刺身亡。
饒勒斯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學生時代表現出色,後來成為一位大學教師。他的興趣十分廣泛,文筆流暢,富有口才。他早年涉足政治,1885年在他的原籍塔爾納地區被選為國民議會代表,到1893年,在一次曠日持久的罷工以後,他被塔爾納礦工推舉為候選人,當時他已經肯定是一名社會主義者。作為一個堅定的共和黨人和民主主義者,他曾積極地為德雷福斯辯護並投身於政教分離運動。他不屬於社會主義運動中比較強硬的或是馬克思主義的派別,但他對馬克思非常尊重,經常引證馬克思的話。應當說,許多馬克思主義者對饒勒斯的看法不好,恩格斯便是其中的一個,特別是他對饒勒斯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的看法(見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4年3月6日)。作為一個歷史學家,饒勒斯開創了對法國大革命的社會基礎的研究,並且試圖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跟對各種理想及其影響的認識結合起來(見“參考書目”⑤,第14頁)。其目的在於闡明社會主義是法國大革命的合法繼承者與實現者。他頗有按照階級鬥爭觀點來探討問題的思想,認為工人階級在農民的支持下可以領導法國前進。他堅持認為,工人應作為解放了的個人,而不僅是作為群眾中的一分子才有意義。饒勒斯是一位十分愛國的法國人,他曾經擬定一個軍事改革計劃,於1910年發表,這項改革以普遍的、短期的服役為基礎,旨在使軍隊更有效率和更加民主。然而,他還是一位雄辯的和平維護者,對第二國際抱有很大的信心,把它看作是中流砥柱。當1914年戰爭臨近時,他呼籲遏制戰爭,被暗殺。
(VGK)
參考書目
① 漢普敦•傑克遜:《饒勒斯的生活和工作》,1943年英文版。
② 讓•饒勒斯:《社會主義史》,(1898—1902),1922—1924年法文版。
③ 同上作者:《社會主義研究》,1901年法文版。
④ 同上作者:《新軍隊》,1910年法文版。
⑤ 路易•菜維:《讓•饒勒斯文選》,1947年法文版。
⑥ 瑪格麗特•皮斯:《讓•饒勒斯——社會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1916年英文版。
⑦ 沙爾•拉波波特:《讓•饒勒斯——人、思想家和社會主義者》,1915年法文版。
-------------------------------------------------- -----------------
何新說:
以上三篇博文不是神話也不是虛擬。其英文連接在本博關於第三次世界戰爭的博文中可以檢索。請有心的讀者自己檢索。
當代中國精英是有史以來最自私最愚蠢的一代。他們正高唱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泛市場主義”的美妙頌歌引導這個民族走向徹底覆敗毀滅的深淵。
就讓我們繼續娛樂到死吧——但是也許,這就是這個把最沉重的人口壓力壓在地球上的愚昧種族無可逃逭的宿命。一嘆!
——“我所提供的信息將只是想要幫助大家清醒一點。看清楚什麼樣的未來將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如此而已。也許日本人可以得救?這回不是由於意識形態和信仰的問題,而是膚色和種族決定一切。黑眼睛黃皮膚的最終都將難逃厄運——無論是什麼統派或獨派,只因為你的膚色與種族就是你的原罪。悲夫!
2010年8月19日
告密者的訪談錄
何新推薦中國人都讀一讀——並非小說或虛構:
《對一位列席第三次世界大戰策劃會議的英國告密者的訪談錄》
作者:英國記者比爾·瑞恩
【說明】以下內容是英國共濟會高級成員一次重要的秘密會議的實錄。英文采訪人是記者比爾·瑞恩。這次會議於2005年6月在倫敦秘密舉行,參加者為英國高層某些權貴人士,被記者採訪者也列席期間。這次會議討論了關於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問題。
----------------------------------------
(採訪人比爾·瑞恩)
採訪開始
比爾·瑞恩(B): 我很感謝你帶來這些東西,我一看到你的書面匯報就立刻清楚了,你有一些有重大意義的信息需要和大家分享。我們我們卡米洛特工程的工作就是幫助別人聽到你的聲音,他們有足夠的信息和知識能夠理解你所說的內容以及重要性。然後在一個更大的範圍上綜合他們所知道的相關信息(統一分析),使我們大家看地更透徹。
作為一個開場介紹,我想你能不能大概講一下你想要說的內容,關於你的背景啦,過去啦...大概講一下你覺得可以告訴我們的就行,比如你今天要講的這些內容你是作為一個什麼身份的人得到的。
證人(W): 好的。那些東西我已經和你說過了。我覺得這到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我覺得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在互聯網上得到相關信息了。
如果說我說的這些內容有什麼特別的話,就是我的信息都是第一手信息,並且我把它傳給了你,你繼續傳播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想這就是我的初衷。
我在軍隊裡待了很長時間,在倫敦市也有一個比較高的職位。在以上兩個部門裡,我對一些被秘密計劃的,使一個團體裡的人受益的事件很了解。我不能說那些事件是基於整個國家或者整個社會考慮的,因為根本就不是-- 那些事件是和一個只在乎他們自己利益的團體相關的,而且他們迫使了一系列事件發生。
事後看現在,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他們一直努力在做的都相當成功。而且我覺得,就我所知道的事情來說,他們的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此,我要描述的時間表有點... 真的是一個恰當的標題,因為一個時間表肯定是開始於某處然後結束於某處--這些人對這個開始和結束都很了解。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目前人人都在討論的這些問題。我非常清楚這一點。但我帶來的信息估計就像在骨頭上增添一點肉(提供些更多的實質性的材料),讓其他人自己可以去思索。
至於它的真實性,我只能告訴你,我要告訴你的是真實的,儘管許多人可能認為這只是一種看法。他們這麼想我也很高興,但這的確是我的經歷,並且是我要分享的經歷。
B: 是的。如果你能把你當時坐在那裡開會時得到的一手信息和你自己的一些主觀看法(雖然你很有把握)區分出來給大家就好了。區分一下信息的來源是很重要的。不過對你自己,和對大家來說,結果都是形成了一副完整的畫卷,對吧?
W: 是的。我也覺得那個是很重要。這類事情肯定是要有一個整體的信息把握。不過,我說的里面肯定還是會有我的主觀因素,這個我不否認。但是,你知道,就算你把我所說的都看成是我的主觀看法,那也是唯一見證人的主觀看法啊。但願讀者能從我接下來要所說的話里區分出我的主觀看法和真正發生了的事實。
B: 好。現在,你能不能添加一點你提到的那個小組的詳細情況。這些人自稱自己是什麼群體?其他人如果看到了今天你說的這些信息會不會聯繫到其它地方的信息而知道他們是哪些人?
W: 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怎麼描述這些人。我把他們叫做“兄弟連”。我也稱他們為“超政府”。另外還有其他我可以稱呼他們的名字,其中有些是貶義的,貶義的名字是他們應得的名字。 [笑]但我認為最佳的最合理的描述方式,使人們能夠明白他們是什麼樣的一群人的名字就是他們像一個超政府,他們就是在干政府之上的人幹的事。
B: 你說的這些人是英國人,還是世界各國的都有?
W: 我參加的這次會議到場的全是英國人,其中有些是在英國眾所周知的公眾人物,大部分老百姓能立刻認出。國外的讀者可能要對我說的這些人做一番了解。但他們中的有些人是英國的代表人物。
B: 他們是政治人物?或者他們是"貴族"的代表,可以這麼說嗎?
W: 是的,有一點貴族成分,有的人很有貴族背景。還有一個我確定是資深的政治家。另有兩人一個是從警方來的高層人物,另一個從軍方來的。兩者都是國家的知名人物,兩個都是充當現任政府顧問的關鍵人物。
B: 而且因為此事有一個政治因素,那是不是兩黨都參加了?
W: 不,這些資深人士屬於在英國右翼黨,保守黨。
B: 好。從美國讀者的角度,這相當於共和黨人。
W: 是的。
B:好。所以,這是一個內部小組,在英國的職能就像讀這個採訪記錄的美國讀者通過比喻可以明白的--就像美國的秘密政府。你提到的那些政治人物與警方有聯繫,與軍方有聯繫。與美國的軍方有聯繫嗎?
W: 有。
B: 好的。
W: 有一個重要的軍方人物,已經退休,但仍然擔任政府的顧問。
B: 好。你有沒有聽到或者你知不知道教會機構,梵蒂岡或世界上任何宗教組織參與其中呢?所有提及的這一切是只是他們所有戰略規劃的一小部分?
W: 不,完全沒有。但我知道英國聖公會,跟發生的一切事情是串通一氣的,完全是同謀。
B: 好。你這麼說英國聖公會是不是因為你知道英國聖公會和你在倫敦會上見到的那批人之間有很親密的關係?
W: 當然。普通人就能發現這一點。這個太明顯了。
B: 好吧。你說的這個是不是就是共濟會啊?
W: 對。毫無疑問的。每個人都要經過共濟會的審查過程,然後才能相互認識,開始聯繫。
你知道,共濟會裡有著不同的等級。大多數共濟會成員並不真的知道多少實情,他們就在那裡做事,做了大部分的工作,從這個"俱樂部"裡得到一些好處。但是,有很多不同的等級。有人說把它叫做"學位"(degree),或別的什麼。但是,共濟會裡有一個名人錄--誰可以信任,誰可以被召集起來,誰掌權,誰能得到更大的權力。
而這些人彼此吸引,他們聚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唯一的原因。但它並不全是因為共濟會,你知道。共濟會這個原因只能用來類比,但並不等於它。
B: 你能否解釋地再清楚一點?
W: 嗯,我覺得最好的解釋方法是: 共濟會,據我所知,只是這些人的工具。這使他們可以悄悄地走到一起,秘密地關起門來,認識彼此,感覺安全與放心,知道在這些會議上說的東西不會傳到外面去。一級一級都這樣從下做上來,整個起來看就是一個不同層次的共濟會體系。
現在,我接下來將要說的會議,我覺得在共濟會裡面並不能算是一個級別比較高的會議--對我個人來說的確是足夠高了(但肯定還有更高級別的)--他們談論都是些已經早被商定好,計劃好的事。他們那天在一起只是碰頭交流一下,看看進度怎樣了,確定一下事情發展還在不在軌道上而已。
B: 所以說事情已經在一個比這更高的等級的會議上決定了。你就是這意思吧?
W: 對,很明顯就是這樣的。從我聽到的來判斷,他們並不是決策的級別。他們像是執行的級別。他們那個級別的人需要碰頭討論下還有些什麼事要做,什麼事已經做完了。然後他們散會,回去繼續幹他們該干的,這就是那次會議的作用。
B: 好。你就參加了這一個會議?
W: 就這一個。
B: 那你憑什麼能參加這次會議呢?
W: 全憑偶然!我當時以為那隻是一個普通的季會,因為當我看到電子郵件名單上面一些熟悉的名字,我的名字也在上面。但在那時,因為我在城市裡擔任的高級職位,我就想我被指定參加這個會議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當我去參加會議時,地點和以前不一樣了。是倫敦同業公會場地上開的,相當不尋常,但到不是異常到讓我問為什麼。我當時確信他們邀請我去了...本來我地位夠高,他們估計也覺得我地位高,像其它他們一樣,以為我是他們的一員。
B: 所以是因為他們了解你才叫你去的吧。他們認為你是他們可靠的幫手。
W: 肯定是。是的,我是他們得力的幫手。我可是個積極分子。在我那個級別的人裡面,我是一個乾了很多實事的人。
B: 好的。
W: 他們就是那樣看待我的。很多人已經了解我有一段時間了,即使是他們之中最資深的人也是。我的意思是說,在那個小組裡面,大家都是直呼對方名字的,不帶姓。我也經常獲邀出席各種宴會,社交宴會,諸如此類,我跟他們中的一些人很熟悉。
所以這是隨和,很專業的,沒有超出一般的範疇,雖然有關他們是什麼和他們在做什麼和他們醞釀之中的是什麼類型的決定的警鐘馬上就要敲響了,總的來說,我都忽略了。它們看起來不尋常,但我的一部分卻總是想忽略正在發生什麼。
B: 你是說這個會議上,與會者大都是你熟悉的,你以前和他們都參加過其他會議,但這次會議與以前那會議些不同,因為它是在另一個地點,議程也不同,雖然與會者都和以前基本上是一波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W: 不,不完全是。我認識大部分與會者,但不是全部。會議上大約有25到30人。剛開始很稀鬆平常,你知道吧,就是大家打打招呼,互相認識一下。沒有任何奇怪。但當會議開始了,開始討論議題了,我才開始大吃一驚。
B: 是不是就像一個圍坐在桌子周圍正式的會議,有會議記錄,水杯和其他各種開會的東西?
W: 沒有這些東西。沒有人做會議記錄。 --這是一個真正的閉門會議,人們一個接一個地發言,有人大聲說請大家注意,詳細講出他自己想說的問題,然後又提到其它問題等等。
然後又談及那些,如我所說,在"事件時間表"上他們預期要按規定去發生但是最後沒發生的事情。又談到發生了什麼事導致那些事沒有發生,以及應採取什麼措施使之發生。
就從這開始就開始離奇了,我從來沒有試過和這樣的一班人一起談論這種話題。
現在,一幫我最熟悉的,在倫敦市工作的人,他們隸屬各個知名的金融財政委員會;還有其他一些人屬於其他不同的委員會,但是他們全部都隸屬同一個組織機構之下。這班神秘的人,大部分人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我知道他們,從樣貌,從名字中,從他們所做的事情中,我認識他們。
令我驚訝的那時還有其他人。尤其是其中三個。還有更多的人跟他們一個級別,我不能確定他們是誰。但那三個是可以肯定的。
B: 好,這次會議是什麼時候發生的?讓我們確定一下它的日期。
W: 好的。我們所說的是2005年。它是自那年的5月大選之後-布萊爾被投票當選。這次會議肯定是在同年6月的某個時間裡。
B: 那麼就把它記錄在6月份?
W: 是的,2005年6月的。
B: 好的。現在我想知道你能否講清楚該會議實際上是在討論些什麼。
W: 嗯,我說過,我很驚訝在那裡看到的到場人數。這次會議的討論範圍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發生的幾件事,參加了在幾次討論,因此有很多關於國家安全的大討論。那三個大人物裡有一個是這裡的領導...正在領導著他們。他現在就在那裡。他在那個位置。
當時的一件大事是伊拉克。那是他們的議程,而且,奇怪的是有很多關於伊朗的對話和討論。讓我感到大吃一驚的是,這種公開的提及--人們彼此輕鬆地談論,而不是爭論或喊叫--輕鬆地談論以色列不願挑釁和煽動對伊朗的武裝行動,很輕鬆地。那真的讓我感到毛骨悚然。
似乎是以色列政府在這裡被什麼事拖住了,並且在某件事裡要扮演一個角色,而那件事是受命於以色列境外。一年後,以色列襲擊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基地。
然後發生了第二件事,我記得很清楚是日本不願意在中國的金融業製造混亂。
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談論這事,這有什麼重要性。我從中得出的感覺似乎是日本政府,或在日本的人,被脅迫或被命令做一些會破壞或減緩中國崛起的金融力量的事。
有人提到,中國增長過快,並且增長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國軍隊,他們通過世界市場獲得的貨幣而讓他們的軍隊變得越來越現代化。
然後的事情...這裡我情不自禁地開始變得不能客觀看待這些事了,比爾。因為我記得當時我開始對當時談論的話題感到相當噁心,並且對他們說的那些事情感到非常焦慮。
我是這個會議的邊緣人物,我開始感覺到心中的憂慮開始上升,因為這是談話都是他們的即性演講。會議內容並不會向任何人公開。並且這是他們早就已經知道的事情。
所以,當時有關於生物武器使用的公開談論,在何時何地和什麼時機下使用它們。時機在他們看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更多的討論是關於如何讓伊朗在軍事上手忙腳亂,好刺激中國也加入進去。
有一個明確的期望是刺激伊朗捲進與西方的軍事衝突,這樣中國會去援助伊朗。通過這一刺激,無論是中國還是伊朗將使用某種類型的戰術核武器。 .
同時,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這些人不是在正在做決策。他們討論的是已經計劃好了的事情,所以他們只是在他們自己之間分享信息。會議繼續,事情就越來越清楚了,這次會議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時候氣球會爆炸--也就是什麼時候他們所提到的這些事會發生。
其他討論集中在金融,資源,資產保護,以及這些資源的控制和它們帶來的外圍資產的處理上。我可以現在與你核對這一連串事件,比爾,如果你想听。
B: 你覺得你可以的話,我會非常高興了解更多。
W: 好的。現在,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為了他們的下一階段行動的藉口和理由,他們需要中國或伊朗成為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罪人。
現在,我補充下,通常認為伊朗擁有核武能力是傳聞,不能證實。但從我在這個會議上和其它地方的信息肯定地表明伊朗現在確實有核戰術能力。他們不是正在開發它。而是已經擁有了它。
B: 有人說他們可能是從俄羅斯那裡得到的,也許。你覺得呢?
W: 我覺得是從中國來的。
B: 從中國... 不錯。
W: 這是因為多年來他們一直用中國的技術武裝他們的導彈系統。當然,他們也從俄羅斯那裡得到導彈技術,但這主要是地面對空導彈系統之類的--防禦性武器。戰略導彈武器技術--是從中國來的。
B: 是不是你的軍事背景使你在這個問題上挺有發言權?
W: 是的。
B: 好,這就是說在這個會議上你完全能夠利用你的軍事經驗,從戰略和戰術上理解他們談論的是什麼和為什麼那樣。
W: 一點不錯。我可以甚至出面糾正他們的術語,因為我相信他們搞錯了,不過他們只是盡可能以自己最佳的方式來描述問題。
B: 好的。
W: 所以是的,我有相當了解這些類型武器和常規武器系統。
B: 常規武器系統。是的。好了,回到我們剛才的地方,這就算是你放在那裡的一個小註腳,你說你感覺,雖然是傳言,但你也相信這種看法,即伊朗目前其實有核能力。
W: 是的,就算一個註腳吧。我再說清楚一些,這部分會議討論的內容,聽上去不是在說伊朗沒有核武技術,而是更傾向於在說伊朗已經擁有有某著種核技術而不是正在開發。我想分別就在於如果伊朗沒有,他們就不會提及這些事了。他們更像在說的是伊朗已經有某種這樣的武器。
B: 我明白了。現在,我不是想讓你跑題啊,但是可不可以拿伊朗的情形可以和伊拉克比較一下,不管西方的政府和軍隊到底是不是知道實情,他們都向公眾鼓吹伊拉克軍事實力遠比他們知道的大(其實西方政府和軍隊是亂說)?有沒有可能在伊朗的問題上他們是故技重施?他們真的知道伊朗的真正軍事實力?
W:和伊拉克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在這個地方比較可能會引起誤導。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得到西方的支持,當然這個"西方"也包括以色列。西方知道伊拉克自己沒有製造核武,從外國引進核武的可能性也很低。
而伊朗方面,它長期得到中國的支持,其後又得到俄羅斯還有其他的國家的支持。軍火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我們也可以把法國也包含在內。因為法國的軍火出口是非常獨立的,他們可以出口武器到任何地方。
B: 是的。
W: 姑勿論海外武器銷售條約,這有點離題。我們談論的是一個國家在它的國內革命時期被另一個國家利用這件事,這個國家被西方世界視作敵人,也被海灣各國視作敵人。
B: 你是指伊朗被中國利用?
W: 中國。是的。他們其實是相互利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我不知道是否已經到達頂點,但我也不想說經濟問題。但是就從中國引進武器數量和獲得的軍事技術來看,很難想像核武不包括在內。但這些武器和軍事技術的進入是在伊朗革命衛隊的直接控制下抑或者是中伊雙方操作的結果,則沒法確定。
我回到剛才的話題上,在那個會議中,假定是--非常明確的--伊朗實際上已經擁有了這種武器,因為他們一直沒有提伊朗沒有核武器。
B: 明白了。那麼你接下來是不是就要談到中伊合作如何被利用作為對付中國的契機,因為中國是主要目標,是嗎?
W: 是的。中國被視為最大的目標,至少從上世紀70年代就被認定了。但是我要說清楚,這個信息是我從第三方得到的,我無法提供證據來證實——但是中國一直都被視作主要對付目標,尤其是中國日益強大的今天。
B: 嗯。
W: 中國是他們的目標,他們討論如何迫使或者創造一個使中國陷入戰爭的局面。比爾,戰爭將要發生了,但是這種事情怎麼做才能讓西方世界的人們意識到並相信呢?
辦法就是利用伊朗這一隻替罪羊動用核武去形成那個局面。
B: 那麼要以一個什麼樣的理由引誘中國加入戰爭呢?
W: 中國會很快來援助伊朗,我們把這叫作做"通向耶路撒冷之路"。中國也有著自己的“耶路撒冷之路”,這點不用吃驚,因為伊朗有著大量的石油,這是中國的生命線,同是也是中國的世界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擴展的基礎。
B: 我不明白耶路撒冷的意思。這是個比喻,比喻伊朗?
W: 是的。這是我的比喻。雖然我以前沒有跟你提及,你知道,他們談"通向耶路撒冷之路",因為像內塔尼亞胡那樣的人經常使用它,奧巴馬使用它。我相信,中國領導人,他的名字是胡xx,實際上也使用。他們實際都使用這個比喻。
B: 我不知道。
W: 是的,他們用。這是那條道路所在。是否通過德黑蘭,走一條道路?抑或是它再次通過德黑蘭,從另一條路回來?
B: 好了,你基本上用它來比喻一個理想的目標,抵達和獲得的某些東西。
W: 是的。
B: 好。所以你說,那是一個長遠的計劃,用很長一段時間來決定和建立局勢,設定了棋盤,全球大棋盤,因此肯定會有與中國的戰爭。這就是你說的。
W: 是的,概括地說。你說得對。這是一系列事件,而其中很多已經實現。再次我只能強調,時間是至關重要的。
B: 什麼事件已經發生了?什麼尚未發生?他們的全局計劃是什麼?
W: 嗯,計劃要再次在中東引發導火線,在某種程度上使中東以前發生的衝突看起來就像操場上的打架,相比將來的衝突微不足道。
再次地,它將涉及到核武器的使用,它會不止在西方,而是在全世界製造混亂和極度恐懼的氣氛,並且立手建立西方極權政府,要做到這一點,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出發。中國必須被拿掉。
B: 所以他們在這裡做的是一石二鳥。他們用這個作為理由創造了互聯網上稱之為一個世界政府的東西,只是它不包括中國。你是在說反對這個新威脅(中國)的西方國家一級防範聯盟。
W: 特定指西方國家,但我認為我們要把日本包括進去。
B: 俄羅斯又如何?俄羅斯的立場在哪裡?
W: 我相信俄羅斯和西方同盟球員是一個隊的,但我沒有證據。出於某種原因俄羅斯真的沒有看一看這裡,它只是我的假設,俄政府屆時會與西方這裡的控制球員手牽手(同一陣線)。
B: 嗯。所以你是說因為你參加的這次會議,俄羅斯沒有作為一個主要因素被提到的。
W: 沒有,完全沒有。唯一的提到的辦法是整個構思是創造世界各地的混亂狀況。這將意味著生物武器被使用後,糧食普遍短缺,這將影響全球脆弱的國家,其次是大規模飢荒和疾病。
唯一提到俄羅斯的是一個古怪的人,而我無法理解他的話,也許別人可以。我真的不能明白這事。但他在這個會議上提到:"促使中國軍隊攻擊俄羅斯東部。"為什麼這會在會議上提到的--我不知道。
B: 好。那麼回到我一分鐘前提到的,關於一石兩鳥的問題。那麼,這裡的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聯合的"西方國家聯盟極權主義",緊急戰爭編制",,一方面是嚴厲的控制,另一方面是點燃這場戰爭的火焰,這將導致各種各樣的混亂和巨大的傷亡。
W: 是的。
B: 是中國人口的巨大傷亡嗎?還是地球上的每個人?這是人口減少計劃的一部分?他們怎麼說的?
W: 是的,討論的是生物製劑的使用,被描述為類似流感,並且它會像野火一樣傳播。雖然,他們並沒有在本次會議提及,但我現在知道,它會攻擊人的基因---它如何將發生... 我不是一個遺傳學家,我真的不知道。我們只能假設,它以某種方式跟DNA發生關係。
B: 嗯。
W: 人類的DNA是存在差異的。這些差異被確定了,針對不同DNA的病毒也出來了,能相當迅速地殺死一個人。
B: 所以你的意思是病毒被設計成只攻擊特定種類的的DNA?
W: 是的。
B: 能具體到人種進行攻擊?還是能區分到比人種更精確的地步?
W: 人種。我可以很明確這一點。他們討論的是整個人類的一部分完全滅絕,通過在基因上這麼做的。
B: 真的嗎?他們在這次會議提到這些說法了嗎?
W: 不完全是。以上是我的說法。但是,這是它被提到的情況,這是根據我的回憶我可以把它解釋出來的樣子。
B: 好的。
W: 但是他們絕對就是那個意思。
B: 他們談論除掉中國是因為中國向來不參與他們的全球計劃,是一個障礙物?還是,他們談論這個來作為攤薄整個世界的人口的藉口,包括在西方國家人口也要被攤薄?
W: 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據我所見,他們未必能成功。再次,我不能給你一個答案。從個人觀點來看,它肯定似乎是一個世界人口減少的事情,為了獲得他們想要的(對世界的)控制。人口下降到能被這個即將到來的世界政府控制的大小,
現在說這事甚至讓我感到噁心,真的很噁心。使我噁心的是他們將繼續去做這類事情而且沒有止境。他們將減少人口到他們冷酷地認為他們"好管理"的水平。
B: 你能否參考一下你參加的本次會議和你參加的那些級別的會議提供的資料,如數字或百分比,或任何你可以記得的實際的情況?
W: 是的。他們談論的是一半左右(世界人口下降)。
B: 啊。那麼多人?
W: 是的,就是那麼多。
B: 哦。
W: 就是到現在的一半。
B: 比現在中國的人口多。所以這就回答了那個問題了,對吧?
W: 嗯,在核交火--我相信將有有限的核交火--然後是某種類型的休戰。這是他們談過的話題,他們預計很快停火,但在此之前已經有數百萬人犧牲了,主要在中東。
所以我們在這就要談到以色列了,在以色列的人口被犧牲了。還有如敘利亞,黎巴嫩,可能還有伊拉克,伊朗就不用說了,也是。你知道,城鎮和主要城市,發電廠等等等等。還有一次停火。
B: 一個停火...?哇,對不起,抱歉我要打斷你,全部消失之前的一個停火?
W: 是的,就像合夥打牌一樣,他們已經知道誰出什麼牌,之後誰再出什麼牌。他們早計劃好了。他們知道會有什麼情況,然後什麼情況以停火結束,停火期間才會真正出大事。
B: 你知道出什麼大事嗎?
W: 知道,他們會使用生化武器。
B: 哦...
W: 剛才的核交火將創造出使用生化武器的條件。這個時候你就得想像這樣一個世界,核戰後的世界,或者是小規模核戰後的世界,舉世混亂,金融崩潰,極權政府就要來了。
B: 和基礎設施的大破壞。
W: 接下來人們就開始生活在恐懼和驚慌之中...你想像一下這個場景...我們又要說到這個了,我可以和你詳細說,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好控制,沒有人站出來質問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因為人們所謂的安全已經被那聲稱能完全保護他們的政府控制了。 (政府會接管一切。)
並在核交火後的混亂時期中,生化武器將被使用,人們沒有任何防護去抵禦生化武器的攻擊。
對於那些不了解生化武器的的人應該說明下,生化武器就像核武器一樣有效,只是比核武器見效慢一些罷了--就這一點區別,沒別的區別了。
B: 是的。現在,停戰之後是部署生化武器,這是像暗中發生的事那樣,類似於突然所有的人開始生病,而且沒有人知道這病是怎麼來的?抑或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公開的武器部署?
W: 我覺得不會是公開部署。不過中國人將首先遭受流感襲擊。因此,全球將會有一個流感疫情,或許,類似中國那樣的國家-或就是中國,因為他們提到了中國--將作為一個受害最深國家。
B: 好。現在,如果你是一個中國的軍事指揮官,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呢?大概你會報復。
W: 是的,確實如此。中國軍隊可能實施的報復的類型跟那些西方國家掌握的進攻是不一樣的。西方的進攻武器可以部署得非常,非常快,遠遠超過了中國軍隊目前任何範圍內的掌握的武器技術--儘管中國軍隊的技術實力也在越來越好。
但是,當我談論中國,我們談論的是人民解放軍,人民軍隊相當快速集結到一起。你說的估計是解放軍部隊規模行進到與對手的交戰區域。
這種類型的交戰將是核戰... 這就是為什麼我剛才在一開始就提到... 開始將有常規戰爭,然後它迅速演化成核戰,伊朗或中國將被挑釁到第一個使用核武器,是因為他們將沒有恰當的能力回擊西方。西方可以不先使用核武,就能激怒他們,但他們不行。
B: 好。因此,中國將要被迫先發製人。
W: 是的。他們能出的招都將被限制...他們回擊的招數都將被很快的限制住,他們將無法很快恢復。
B: 好,現在,你形容的是停戰之前的情況--中國將被挑釁而考慮使用核武器。
W: 我認為這個階段很關鍵。我們談論各種各樣的常規戰爭,那場戰爭隨後引起了由中國或伊朗首先使用核武器。
B: 好的。
W: 可能是伊朗先停火...然後我們談到了交火,然後是不再是限定於區域性的交火前的一個停火。
B: 那會是什麼樣子?是全球性的嗎?你是說在美國本土、歐洲或等地的核戰?
W: 不是,他們沒有提到全球核戰。
B: 好的。
W: 就是區域性的,主要在中東。
B: 好。所以實際上有些人把那個稱為末日大決戰,早就被預言了。
W: 是的,沒錯。對那些預言家來說,那肯定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因為大事就要發生了。不過可能不會像他們預言的那樣。我再強調一遍:大部分人都會陷入恐慌,他們會希望看到一個無所不在的強有力的政府。
他們不會稱他為集權政府;那是一個軍事政府與民權政府的集合,不過肯定是比較冗餘的那種。軍方肯定是掌握實權--就你現在阿富汗政府一樣,或者早些時候的伊拉克。軍事統帥掌管一切。他就是老大。
所以我們得把這些放到一個國家向上去想像--政府是軍方主導的,民選的政府根本就是多餘的。軍方政府向所有生活在這些國家還沒有受到核武,生化武器攻擊的人提供安全保障。
B: 好。盡你所知,這一系列事件發生在什麼時間?
W: 盡我知道... 18個月。肯定在2012年之前。
B: 好的。
W: 或者2012年左右,在這一年的某個時候。
B: 嗯,現在有人閱讀本文的讀者會問: 好了,這是他們在2005年討論的事情。你怎麼能知道事情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可能他們沒有完全放棄了這個計劃了,或者這個計劃仍然在在進行?有沒有一些U型大轉彎或事情出現在這裡?是什麼使你肯定這一切仍然在按計劃進行?
W: 因為從2005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我認為他們還在進行那個計劃。像我這樣看問題就會發現這一切其實很連貫。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所謂的金融崩潰。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崩潰。這是一個金融力量的集中。它發生了。它肯定會發生在美國。也肯定會發生在英國。同樣會發生在法國和德國。所以現在所有西方的主要角色都集中了他們的的金融資產。
B: 當時那個會上討論了這上了嗎?
W: 當然!當時會上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這個怎麼樣才能發生。你還記得這個會是在哪裡開的嗎?倫敦。倫敦可是世界金融的一個大節點,一個毫無疑問的中心。
B: 那麼你的意思是,所有這些事情是根據他們這一計劃的推出發生的。
W: 是的--在這種類型的衝突(核武)發生之前,這些準備工作都需要到位,現在這些準備漸漸都到位了。
B: 哪些準備工作?你指什麼呢?
W: 你說的是關鍵人物開始接管一切。讓我們舉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個可能是連英國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英國私人保安業在某處僱用了50萬人,這遠遠超過了英國軍隊的人數。英國軍隊人數比那小得多。英國軍方人數只是二三十萬。你說在這個時候,50萬人,私人保安業。 (這是很不尋常的事)
以前,英國還沒有什麼針對私人保安業的相關法規。他們沒有相關培訓。他們也不需要統一管理。但是在後台--這是個大部分人需要了解的事實,特別是居住在英國的人-- 2001年私人保安業法案出來了。
現在,這個法案要求這個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必須接受一定培訓。而且必須是無前科的人才能從事。這個法案想造成一種全民的共識,那就是這個保安業中的保安必須是無前科的。
無前科...到這就什麼事都明白了。這可不是真的說你是不是有犯罪記錄。這裡是指他們要檢查你的個人歷史--相信我,只能你經歷過一次警察檢查你的個人歷史,保准你什麼過去都藏不住。
還有培訓。培訓的內容全是關於在衝突中怎麼處理:在衝突中怎麼做,怎麼管理衝突,怎麼控制事態。然後還教他們怎麼使用部分武力。全是從那開始開展。
B: 這麼說你說培訓全是關於怎麼處理民眾動亂等等。他們建立起來就是乾那個的。
W: 是的。 2003年之後你還能上街抗議一下入侵伊拉克,英國可以,西歐可以,美國也可以,當時只要是在西歐。不過現在不行了,這種事現在再也不會發生了。
但是現在保安行業的這些人必須要有法律授權他們才能幹上述工作,不然的話他們就還只能保護下私人財產,所以他們現在還是在幹本行。到現在我們談話的時間為止,全國保安協會已經正在尋求更多的權力,他們正在獲得他們現在權力之上的權力。現在他們已經獲得了處理一些民事方面的權力了,其它權力也正在慢慢獲得。
不僅僅是英國的保安業;"平民執法人員"也是,類似停車場服務生也是,社區協管員,其它協助警察的種種協管員,他們都正在獲得些額外的權力,那樣就能更高效的工作。其實這就是逮捕權擴大了,拘留權擴大了。這下沒話說了吧。這些都是會發生的。
B: 據你所知是不是在西歐其它國家也會發生這些事呢?
W: 已經在西歐其它國家發生了,像法國,德國,那裡幾種穿制服的都是一塊工作的。你不是看到一種警察,你說,哦,穿這種制服的是警察,那種的不是。他們的有他們各自的組織,而且幹的活幾乎都一樣。就是管理你。
但是目前英國保安業的人暫時還沒有上述權力。不過美國的保安已經有了。是美國模式搬到英國來了。
B: 好。現在在你說其它更詳細的細節之前,我想和你說一下我們剛才一直討論的是時間表--剛才我問你你怎麼回應有些人想問你就算你四年前參加了那個會議,你怎麼能夠肯定他們的計劃還在運行中。
W: 差不多離現在五年了。
B: 是啊,五年了。
W: 是的。比爾,我只能說,如果我所說的能夠被拿到桌面上被討論一下,如果我的話能夠警醒任何人,那麼,如果他們願意,我的話的真實性可以由他們去檢測。
B: 是的。
W: 不是所有一切都能被隱藏的。他們(精英分子)不可能掩蓋一切。讀者可以把信息匯集在一起,把碎片拼在一起,然後他們自己就會發現,我的話是相當可信的。
B: 是的。我必須承認,這是可信的,也是令人冷靜的。就在我們談話的開始,你說... 我複述下你的話啊... 你說,對他們來說他們需要和時間競爭,為什麼?
W: 今後幾年裡將會有很多事情發生,這一切都與權利有關。實話對你說,其中一些我也不完全了解。但是據我所知,有很多權利交易在進行,這主要是那些已經控制世界數百年的人,希望能夠繼續控制上千年。因為這個,一系列事件不得不被製造出來。我剛才跟你描述的可能就是其中第一部分。
因此,我們將走向一場戰爭,那之後...我不能給你一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的時間表...將會有一個地球物理事件(磁極轉換?譯註)發生在地球上,影響每一個人。
那時我們將經歷一場核武器生化武器戰爭。如果發生這種情況, 地球的人口將會大幅減少。到了地球物理事件發生時,那麼這些剩餘的人口可能會再次減半。那麼倖存下來的人將決定下一個時代的世界人口和生存。
所以說我們是正在談論一個大災難事件後的時代。誰將是主宰者?誰將是被主宰者?這全都與那件事有關。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如此不顧一切讓這些事件發生在一個確定的時間範圍內。不然他們就會失敗出局。
B: 好吧,那麼讓我在這裡跟您唱唱反調,你有相當全面的軍事經驗、也精通軍事思維,那麼從這個角度和我談談。為什麼會有這場戰爭,會有極權主義政府成立,會有恐懼的氣氛諸如此類的事情?為什麼所有這些是必需的,如果有一個重大的地球物理學事件在前面等著?正如你所說的那樣,它將在全球更進一步得破壞基礎設施、導致大量的死亡、產生各式各樣的緊急事件,地震、海嘯,天知道是什麼樣的災害。僅僅這一點就可以為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實施緊急戒嚴令提供藉口和理由,那些同一個派系的集團能夠很輕易地在這種緊急情況下上台。為什麼戰爭會有這樣一種局面?我不理解。
W: 我覺得你得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在大災難事件之後,將幾乎沒有權力(政治)體系,而且,沒有權力(政治)體系,就意味著得有新的權力(政治)體係到位。
所以需要盡量在一切發生之前確保這種結構以後將能夠繼續維持下去——這樣他們就能夠“化險為夷”,繼續享受他們以前擁有的權力。
B: 因此這是一個強化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的正當理由,但實際上是為在普通的平民時代不會遭遇的如此強大的災難做準備。這是你的意思對吧?
W: 的確是這樣的。而且談到這裡我只能像任何其他人一樣給出主觀意見,但我的直覺,而且是非常強烈的直覺,就是他們現在已近共同實施行動了。他們必須讓自己的權力基礎處在需要的位置。而他們要讓這一目標實現,唯一途徑就是創造衝突事件。
我們都可以來回顧一下歷史。每場戰爭都是達到了一個目的。但人類遭受的除了苦難還是苦難。戰爭總是到達了目的。而且總是勝利者達到的。
所以,我們來審視這個極權主義的政權,這個我認為無論從什麼角度都算是極權的政權。我想要指出的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民主。沒有人有參與的權利,這些事情沒有經過人民大眾就被決定了。
我們無關緊要,歷來都是如此。我們真的不重要。他們自己重要,還有他們的權力,那才是他們唯一考慮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你要能進入那些操縱者中一人的腦袋,你就會理解他們將要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操縱這場“殘局”,為什麼在最後時刻還要確保權力?因為部分人類還是能在這場地球物理事件中倖存下來,但是他們想延續統治。
B: 是否有跡象表明它何時發生?你所說的似乎在暗示,他們正在期待2012年發生事件。這是不是一個發生在2012年的事件?
W: 不是的,這不一定就在2012年12月21日左右發生。我不知道2012年12月21日會有什麼事發生。
我強烈懷疑那會是另外一件什麼事,也許是件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利的事。我的確不知道。但那個時間左右將發生一場戰爭,持續的時間可能要多長有多長。不過我們談論的是2012過後幾年要發生的地球物理事件。我覺得將在我的有生之年發生。
B: 好的。那麼讓我來總結一下你所揭露的事件:核戰爭,然後停火,然後使用生化武器... 你說的是,這會導致如此大的混亂,而且客觀上需要重新一代人來重建一切。而且那時候會有某種非常極權主義的政治體系,來應付這個正出現的緊急狀況和重建。然後那段時間裡將發生一件重大地質性事件,但他們必須盡快開始。是這樣嗎?
W: 你說的沒錯,是這樣。
B: 你認為他們知道這種情況什麼時間發生嗎,還是他們只覺得它會在"某個時候"發生?
W: 是的。我覺得他們已經很清楚它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還是說我有強烈的感覺它會發生在我的有生之年,譬如說在20年內。你也可以往回撤一些——十年之內或者五年之內。
B: 嗯。
W: 你知道我確實不知道。我真希望我知道。我真得非常非常想知道,然而我們現在已經進入這個地質事件將要發生的時期。這個地質事件大約1.15萬年發生一次,現在距上次發生的時間就有1.15萬年了,所以現在又到再次發生的時候了。
B: 是的。
W: 我們只能猜測它將影響世界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我敢肯定應變計劃目前已經制訂出來應對那個事件的發生,因為我相信它在那些圈子裡已經廣為人知了。他們清楚即將發生什麼,他們有這方面的知識確定它將發生。他們可能有個時間表,而且看來很可能。另一方面說,這就是那些計劃中提到的一部分,他們不知道那是不可思議的,我的意思是,世界上頭腦最聰明的那些人都將為他們工作,你知道嗎。而他們肯定什麼都知道,我並不知道。
B: 這個在會議上討論了嗎?
W: 不,沒有展開了談。讓我總結一下會議討論的內容:
伊朗可能將在18個月內受到攻擊。中國將援助伊朗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伊朗或中國將被以色列挑釁,而成為第一次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東的大部分地區將被完全破壞。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有幾百萬人死亡。然後這裡面由於某種原因,我不能告訴你為什麼。之後,生物武器將針對中國使用。中國將"感冒"。
我自己的理解是英國、美國、其他西方大國、包括日本,和某類惡毒的外星人結成了一個同盟,並一起工作研究了50年,
我們再看一下這個惡意的外星人聯盟。這是一個在黑暗項目的背景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的技術交流。因此他們之間肯定有聯繫,不過那個聯繫的具體情況我還無法完全解釋清楚。
我也知道有更多的人道主義和無私的外星人以不直接干涉的方式對這時間表做著相反的工作,維持著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很穩定的平衡。我沒法完全解釋,但我的直覺很確定這奏效了,這種判斷來自我其它方面的經驗,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我們談論的是西方列強追求的"完美戰爭"貫穿整個 20世紀直到現在,這是個回顧過去的時間表。所以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安排了數十年或上百年的時間表。
此外,我認為現在非常重要的是將這個時間表與我多次聽到的其他參考資料聯繫在一起:它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計劃。我覺得這非常需要提一下,因為這可能對一些人敲響了警鐘,我認為以前沒人提到過這個計劃。
B: 我曾經聽過那個詞。我這裡不想岔開話題,但我已經豎起了反對的旗幟——而我確實真的開始理解它有多麼恐怖,根據你所說的,它之所以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計劃是因為它的基本任務是徹底消滅中國人,這樣大災難之後將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重建並繼承這個地球,就沒有其他人種了是嗎?
W: 是不是真這樣我不確定,但我還是同意你的看法。至少整個20世紀以來,甚至更早的18世紀和19世紀,世界的歷史是由北半球的西方國家主導的。也有其他國家地區嘗試過,但都未成功。
有根據可以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被刻意製造的。我對這一點十分確定。它們被用作墊腳石來到達他們現在所在的權力位置。任何歷史學家都會告訴你,戰爭都有前因後果。不然我們就不會有聯合國,美利堅合眾國也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成為超級大國。他們在4年戰爭中成為超級大國,最後擁有了核武器。
我覺得人們需要將這個帶入他們的個人思考裡。西方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情況就是這樣,這是毫無疑問的。
B: 回溯這段歷史,你還是可以看到一個延伸了幾代人的長期戰略,雖然最初只能看到個別小細節。
W: 這就是人的本性,真的。你知道,我們只是跟家人和一些最親近的人生活,並且盡可能為他們付出一切。我們並不怎麼關心我們小圈子之外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情,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究竟在發生些什麼。恐怕我們也不是很擅於做那種事情。
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參與了很多事情,但我只是埋頭於自己所做的事,而忽略了身邊正在發生的。也許不到我必須談一下我手頭的活,和別人交流一下的時候,我潛意識裡是不會注意那些事的。
B: 對你個人來說,藏著這樣的個人經歷一定是非常不容易。你參加了那個討論,而且知道那不是什麼空想的計劃,因為你聽到了這些人很興奮地談論這些。
W: 討論的氛圍相當輕鬆。我的意思是,他們非常隨意地談論這些(核戰和生物武器)。
我要怎樣形容這些人才更確切呢?他們渾身上下都是權力與地位,他們令人恐懼,他們要求別人的服從並且真的成功了!順便說一下,他們談論著,他們正在控制著所謂的政府民選政府,不管是在議會,還是在華盛頓、在柏林、在巴黎。這些人最不缺的就是權力,除此以外,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我相信其他人肯定在生活裡遇到過這樣的人物。他們骨子裡沒有一點同情心,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與其它靈魂產生溫暖的共鳴。他們是冷漠的,工於心計的。用一句諺語來形容就是:"奶油在他們嘴裡都不會化。"--他們內心冷冰。
B: 有很多人在推測,在一定程度上,策劃著整個計劃的幕後政府的層次,也許和跟你在同一個屋子裡開會的那些人不在同一個層次上。那是一個非人類的智力。
其中一個理由是它需要大量長遠的考慮,要有狡詐的戰略,要做跨越許多世代的計劃,這是需要極高的智力,只是為了在如此巨大的規模上下這盤棋。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內,有些人覺得背後策劃這一切的必然是一種非人類智力。
W: 是的。我的感覺是這種智力是難以置信的強邏輯性,沒有任何同情心,沒有愛,沒有關懷,沒有理解沒有同情。他們冷酷,工於算計,超越任何我們能夠正常擁有的邏輯能力。他們是極其智力超常的人。他們是一些眼都不眨一下就能回答非常複雜的問題的人。他們是非常,非常聰明的人,但只有在他們非凡的邏輯力的基礎上,他們是非常聰明的。
B: 普通百姓怎麼辦?他們應當如何反應?他們應該如何去想?你個人是否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你是否認為我們的命運都以某種方式被注定了?
W: 不,絕對不是。比爾,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當然這是個人的看法:我們會承受。一個人接一個人承受下去,直到不再為他們工作了。我們會停止為他們工作。這並不是對他們作出激烈的反抗,因為他們會贏,我們反抗也沒用。他們就喜歡我們反抗,那樣他們就有了一個藉口。他們就是靠我們的恐懼和暴力繁榮的--暴力就是恐懼結果。那對於他們來說那就好像是蜂蜜和蜜蜂的關係。他們會喜歡那樣的事情發生。
現在需要的是非暴力的反應:只是簡單地不再為他們工作。作個比較,比爾,歷史上有個人被長期忽略了。他是法國人,叫讓 饒勒斯。總是讓我感到很驚訝的是,為什麼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物從來沒有進入歷史教科書。他在法國一些圈子裡是相當有名的,但並不廣為普通人知。
他預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他希望國際工人運動不要遵從王室成員和貴族政府,當你閱讀他時你會自己發現這一點。就在第一次大戰爆發前的數月,當斐迪南在塞爾維亞被暗殺時,饒勒斯在法國咖啡館被暗殺。他們殺了他。他被槍殺,運動也隨著他離去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他看到了寫在牆壁上的文字。他看到了貴族權勢和歐洲王室家庭在一個大戰役裡互相對立。他知道,法國和德國,英國全都是工業化國家。他進一步認識到,作為工業化的結果就是,下一場戰爭將是一個可能數百萬人被殺的工業化戰爭。
他成立了有些人稱之為共產主義的運動。這是跟政治無關的國際工人運動。他的想法是普通人,什麼也不做,不要去參加戰爭,只是留在家中,他們(權貴)就不會有他們想要得到的戰爭。
我個人認為,如果採用非暴力,人們對發生的事情越來越清醒,然後這些人就會非常,非常迅速地失去他們擁有的權力,他們靠權力和恐懼生存。所以,如果你將這些要素從他們那裡拿走,他們就變得無能為力。他們需要我們做他們正在做的。他們不可能靠自己做它,儘管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該死的危險的,但他們不能完全靠自己做這一切。
我的信息將只是幫助大家清醒一點。看清楚什麼發生在我們身上,毫無恐懼地把頭伸出欄杆之上,深呼吸,沒有害怕的感覺,到處看一看,看看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人們很快會認識到:是的,好吧,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我們走向的方向,現在這事與我沒啥關係,與他們有關係!
正如我說的,它不是暴力反抗。如果人們是在這些人需要的位置,就只是不為他們工作。只是停止為他們工作,不貢獻出你的勞動,因為他們需要完成這些工作的隊伍。我們談論的不只是軍隊裡的人。我們談論的是全球各地所有人口裡的每一個平民。請說: 不,因為這不是我們自己。這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然後就這樣我們就已經做了一個重大的選擇。這聽起來簡單地可笑。我認為它實行起來就是這樣簡單,它完全是在我們作為人類有意識的生活,呼吸,分享著對彼此的同情的力量之內。因為如果我們不為他們做事,他們會自己繼續下去,然後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末日。
B: 從你自己的軍事經驗你是否認為,在軍隊裡有足夠多的人會說:你知道嗎?我沒有簽約做這個事情。我不准備這樣做。或者還是你認為他們會找到設立所有那些的藉口和理由?
W: 嗯, 基本上西方的軍隊不是徵兵徵來的隊伍。他們是一個專業的軍隊,並且以它的專業化為傲。它標榜自己代表選民的利益,是由那些民選政府派他們出來做他們正在做的工作的。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當然,這些部隊經過嚴格訓練,他們相信,他們完全相信,就像當我在軍隊的時候認為的那樣,你們正在做的一切都是有著正當的理由的。
如果在類似軍隊這樣的行業裡的從業人員對事情開始了解得清楚起來-- 不僅僅是軍隊;我們談論的是處理緊急情況任務的那些人,警察,和所有那些進入到安全行業的人,我們談論的是所有這些人。如果有足夠的聲音會被聽到,那麼那些在軍隊裡沒有達到任何重要軍銜的人,和那些在軍事競賽中沒有特殊利益的人,就會像其他人一樣快地覺醒過來。
但要牢記西方列強有專業的軍事從業人員支撐,讓我們去把事情跟那些當兵的說清楚,讓這些男兵和女兵認識到他們打錯了敵人,是極其困難的。
B: 當然。讓我問一個不同的問題。有沒有提到地球上存在一個"安全或更安全的地方"?
W: 沒有。根本沒有提到。
B: 如果南半球情況還行,北半球將會出問題?有沒有那樣的事?
W: 沒有,會議沒提到。完全沒有提及
B: 好。我想請問你另外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涉足這整個領域的人們討論著的一個吸引人的話題,一個個人的問題:你為什麼覺得仁慈的ET(外星人)-我確信他們是存在的,為什麼你認為他們不會介入說: 好,伙計們,通常我們是不干涉的,但是事情到瞭如此嚴重的地步, 我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那可能嗎?為什麼他們要保持一個這樣的距離遠觀呢?
W: 嗯,首要的事情,這些"善意的外星人" -- 其實我不喜歡稱他們為"外星人"... 我相信這些人是我們,我們是他們。
B: 是的。
W: 他們在這裡待的時間比目前掌權政權的這些人待的時間長很多。現在這個政權,這個以權力為基礎的政權,有些人把他們叫做爬虫族,我本人覺得如此的稱呼太貼切了,因為這正是他們表現出來的樣子-- 完全地冷酷無情。他們已經在這裡很長很長時間了,正是他們把人類變成了現在這種情況。
干預?我相信他們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干預了。但是,我們談論的是靈性高度進化的存在體。作為靈性非常進化的人類種族-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指這些外星人是未來的我們,時間旅行回到地球)經常回到這裡--回到這個星球的原因。
但正如我所說,這些他們是我們、我們是他們的人們,他們看待時間的方式和我們在物理世界裡看待時間的方式不同。對他們來說11500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它不算什麼,他們已經知道了結局是什麼。他們相信,我相信,目前這個希望擁有對地球一切的統治地位的權力組織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他們現在在他們自己的時代裡,而他們的時代即將結束。
B: 你是根據什麼這麼認為的?這對閱讀這份記錄的讀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的人會被您揭露的信息而。 。 。 。 。 。震驚,心想哦,上帝,我們真的被釘在這裡了。
W: 是的,我想如果你從純粹的物質性的觀點來看它的話是這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全都已經有自殺的想法或類似的東西。我們都想要我們的生命,我們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人人都一樣。我們熱愛我們的生命並且想盡我們所能地,以各種方式完全地去體驗它。
但是因為這一政權的存在,我們目前正在被阻止這樣做。它是基於恐懼的,全都是有關恐懼的。而其中最大的恐懼是我們對人身死亡的恐懼,他們可以提高或降低這類型的恐懼和焦慮,這就是他們從我們這裡得到的最大的權力-這正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
我想不出一個它不會發生的時刻,當這種恐懼出現時,我們以我們的方式對它反應,是非常自然的。但是,當我們停止反應,停止這種感覺並且對自己說:好吧,這只是恐懼。我們可以克服它。那麼然後我們就會認識到我們真正的自己。
我還不相信目前周圍有足夠的人認識到真正的自我。他們以他們自己的物質存在定義他們自己,這是以恐懼為基礎的,並且它是周期性的,他們就是無法擺脫它。很顯然他們需要找到離開它的方法。
我個人認為,即將來臨的這一轉變--我稱之為轉變因為我相信事情會發生,地殼大約會改變30度左右,向南1700 --2000英里,它會引起巨大的動盪,影響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人類種族不會滅亡。我們仍然會在這裡。我們才是劫後餘生的--這是我的想法。而對於這一政權,那也是他們的想法(劫後生存)。這就是他們正在做那些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原因,因為他們仍然想控制直到結束。
現在,如果我們談論干預時,指的是"善意的外星人"的干預,這些外星人實際上是我們自己,但我不知道這會發生在什麼時候。我有一個強烈的直覺它會發生,但目前我們所處的情況還沒有到達那種類型的干預的有利時機。不是現在。
他們不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干預時間。並且在任何情況下,肉體生命只是我們真正的自己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所以你將把它看得多重要?當你知道從這個門走進另一扇門時,你都在回家的路上?
因此,所有這些因素都要被考慮到,而我敢肯定有些人可以比我現在所說的表達得更清楚。我只能從一個非常個人的角度來表達一個非常個人的觀點,而這就是我個人直覺認為可能會發生的。並且我也許我很清楚,從我個人角度我能確信這種事情會發生,而且這正是我們必須經歷的痛苦,來實現這個政權將不再擁有他們權力的這個目的。
當人民覺醒了,發現了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認真地研究了情況,並且前所未有地提高他們的意識水平,然後一切將很快到位(豁然開朗)。當它發生時,這些人擁有的權力就像毛巾一樣從他們身上掉下,你知道,從他們那裡脫落,而他們也將會暴露出他們的真正面目。
B: 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想法。你個人覺得...... 讓我舉幾個可能吧:可能還未有戰爭之患,他們就已全軍覆沒?還是他們會在戰爭之後、地球災變以前倒台呢?又或是他們會在地球災變之後覆亡,而溫順的人將繼承地球?你怎麼說?
W: 是的。這問題問得極好。讓我們先考慮兩件事:第一,這政權的決心。若要形容得更仔細一點,他們不成功便成仁。他們將會不惜一切,孤注一擲。他們會設法製造恐慌,不論在內抑或在外。這恐慌是殘酷的,也不會有盡頭。它不會讓人有喘息的空間。當真有一線生機之時,我指的是,當人們掉以輕心時,別的麻煩又會冒出來,把我們永遠困守在他們製造的恐懼之中。
那就是他們擁有的力量。這股勢力並非烏合之眾,故大家絕不能鬆懈。它能通過壓力和憂慮,把善良和誠實的人都給逼瘋,使他們半死不活。那就是他們權力的來源,而他們也這樣瞧自己。
倘若有足夠的人能夠提升他們的認識,明察秋毫、明辨是非,那麼其他人都將能如夢初醒。我認為只需一兩個人吶喊:是的,這下一切都清楚了,那其他人接著也會開始清醒。隨即你就會觀察到他們的足跡遍布全世界,遍布各個國家。 」這嶄新、美好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通過認清他們的廬山面目,我們將能重拾自主。
這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可言。它不是邪教,也跟宗教沒有關係。它其實跟人類的精神靈性和意識有關。這意識毫無疑問是一個集體意識,由我們所有人一同分享 -- 儘管她現在仍被壓抑。我們必須超越這些壓抑,從而了解我們是誰。當這一天正式來臨-- 一切都會回歸至自然之道。而那個政權,那極危險的政權-- 我必須再三強調, 他們是他媽的危險的人-- 自然土崩瓦解。
B: 無獨有偶,大衛·易柯(David Icke)也談論過相似的話,還有的是比爾·迪亞格(Bill Deagle) 博士。我們也談過不下幾次了。
W: 是的。
B: 地球的意識正在提升。他們拼命想阻止這擴展,並加速計劃的執行,好讓他們能夠實行暴權統治。事情在變好以前可能會變得更糟,但他們不會贏得最終的勝利。因為意識超越了一切力量,包括所有的軍事力量和佈局。他們目前面對的困境,就是這集體意識的不斷擴展。至少看來是這樣的。
而我們的採訪正正發幫助了這擴展。它不是用來製造恐慌,叫所有人都帶糧食躲進地庫。它的目的是: 聽著,如果我們能夠盡可能的成長,盡可能堅強勇敢,了解自我,事情不必是這樣的。如果有足夠的人吶喊,那麼事情就不會發展至這田地。
W: 不錯,我也正想提出這點。我知道我也沒在說什麼新鮮事,但正如你所指,它(意識)必須被加以提及。希望長存,人們必須明白凡事皆有轉機。萬事皆可變得更好,更好的。
必須克服恐懼,人們必須克服恐懼。我們不須是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 因為他們只醫治頭腦(而不是心靈); 我們也不須是宗教領袖或偉大的靈性思想家才能意識到這點。意識是我們內在本有的。問題是我們要學會認清並體現自我。然後你將覺悟到這到底是什麼回事,並知道它真是大錯特錯。而其他人也一樣...... 它(意識的甦醒)將會散播開去。
即是那些已被這個政權洗腦的人也將無法抗拒它的擴展,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是在抵抗真正的自己。它妙極了,它將告知我們有關宇宙的和人生的一切。同時,它將會使這段持續了幾千年的時期變成一個...... 一個可以稱得上為不錯的回憶...... 就像說:噢!很好。我們從中上了一課。是吧?我們將確保這樣的事(讓精英分子操控)永不重演,而我們也將確保這些能製造類恐懼的人不再獲得任何權力。
所以,是的,我覺得這些日子正在到來。當這天真的來臨-- 而"e;時間"e;是其中一個你必須小心使用的詞語,因為這個政權完全就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而人類的意識沒有真正的牽涉時間。但他們肯定跟時間有關,因為根據地球的物理規律,有些變易會定期出現。你知道,我們有春、夏、秋、冬季四季。這種轉變就像是另一季節的到來。
地球即將發生一場物理變化。這就相當於另一個季節的到來,而一群非常有意識的人類最有可能昂首走出這個困境,從它的另一端走出來。我知道你提過一些可以予人躲藏的安全之地。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從個人的觀點來看,我知道我應該去哪裡,那就是我現在的所在地。無論安全與否這都無關重要; 重要的是我該呆在哪。而我對這地方感到很自在。
B: 是的。當人們疑惑他們該到哪裡去,我們總不正面回答。因為除了他們自己以外,沒有人真正知道。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有人可能要留在原地,有人可能要遠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見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這取決與很多因素,不僅僅是到底哪裡是安全的?哪裡是藏身的最好地方?這一個因素這麼簡單。當中的細節複雜得多:我們怎樣才能用盡我們的能力,去做我們應當要做的事?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盡相同。
W: 完全正確。是的。我想當更多人意識到這是什麼的一回事時,恐懼就自然而然會消失。我們不再生活於恐懼當中,我們也不再害怕我們以前所害怕的。
然而,這並不表示問題已迎刃而解,也並不表示我們不會再受到任何痛苦。苦難總會存在。但在此之外,我們所感知的恐懼,包括對未知和無常的恐懼,都將不復存在。人們將能體現自我,而我認為將人類視作一家實在很奇妙。
B: 是的。我們經常提到這點,人們若能如此觀照世界,那當真美妙。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很精彩,是傑夫·布里奇斯於 1984年出品的Starman。 Starman是一個為宣揚和平而探訪地球的外星人。在電影裡,他試圖了解人類,同時也渴望回家。
電影將近尾聲時他說:你想知道我覺得你們人類何時最美嗎?當事情最糟之際,就是你們最美之時。
我永遠都忘不了這對白。它道出了人類往往都在最壞的情況下才能充分展現他們偉大的潛能。此時人類每每超越問題的界限,深入自己內心深處,並思索到最佳的救治良方。當然,這困境在軍中最常見了。每逢受到壓力威逼之時,人們就更是英勇。這是基於對壓迫的抗爭,它使我們變得不凡。
W: 是的,軍方受到較多媒體的關注,故此他們的英勇事蹟也就更為人傳頌。人類的意識以及我們物質上的存在是非常有韌勁的。試想想看,我們有時可能會走進道德爭辯的死胡同,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詮釋事物的觀點與角度都大有不同,我倒認為這妙極了。這差異使人們可以永遠無窮的交流,真棒。溝通也可以令我們更了解自己。
而我想它(意識)甚至超越了僵局。它超出了我們所認知的道德價值、倫理準則等等。當意識提升,當我們的韌勁受到極端的考驗,它就將會到達不同的層次。我們都有能力作這十分美妙的事情,而看情形我們現在很有可能就在這終極考驗的浪峰之上。
我重申,我們的對手絕非善男信女。他們極其危險、厲害。而從我自身的經驗,沒有幾個人曾跟如此危險的人來往,也沒幾個人深知其能力之強。他們影響一個人的技倆...... 嚇得使你崩潰。或者你加入他們,卑躬屈膝的替他們工作。聽從他們吩咐的人相當多,而且這些人的奴性非常強。他們的都不是"自由的靈魂"。你要知道,這些人都遭他們吞噬了。
也許人們應該開始認識他們所擁有的這股力量。我認為它還沒有被充分的掌握。人們正設法在臨崖勒馬之際了解事情和取得片段信息。這些片段將為要緊。
但如果直接跟他們翻臉的話卻相當危險。我相信除了我以外,很多、很多的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我們或許要大力識破他們的真面目,並大膽公開自己的身份。我們不必懼怕,因為恐懼使一切依舊猙獰。
B: 在數天前的對談,當時你提到你曾切身體驗過這些人的傲慢。一年多前,喬治·格林(George Green)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他也這樣形容過他們。他道:他們以為自己贏定了。他們不再為任何障礙而憂心忡忡。他們也沒有設法堵住所有非主流媒體的聲音。你知道,那不會帶來絲毫差別。媒體零聲的聲音能帶來什麼?這計劃仍舊進行得如火如荼,他們認為你跟我所說的都不會左右大局。
W: 很好,我很贊同喬治·格林的話。他的描述比我的精確多了。這正是他們本來的面貌。他們目中無人。撇除其他特質,他們的傲慢是相當明顯的。沒錯,面對自己做過的傷天害理之事,他們仍然顯得從容自在。他們從不偷摸鬼祟。我的意思是,這些人大搖大擺,當中有的甚至是公眾人物。
B: 好。現在,我們有遺漏任何事情嗎?你尚有什麼事情需要交代嗎?包括我從未問過的?
W: 我還想講很多的故事,因為我明白,我必須要向你描述更多,才能令人信服我所講的一切。我也明白這絕非容易。我只能說早在七十年代初期我就意識到這個計劃的存在,但那時我實在是太年輕了,我並不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我甚至覺得它看起來很刺激。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e;盎格魯·撒克遜計劃"e;。
就我所知,我覺得如果我開始指名道姓,或又者是公開會議的地點和細節,我將會違反官方保密法。我仍然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指的是英軍,而一般情況則不受約束。在這情況我會很樂意談論上述的細節。
我真的希望有辦法去描述其他的事件,你知道,並採用更好的方式(指純發表稿件以外的方式)。如此人們將能比更充分認識我。他們會知道我是誰,幹過啥,經歷過什麼。我覺得這樣人們將可以把我所說的一切合理化。
但我也覺得如今該說的都已說個明白了。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自己去查個水落石出。如果他們從中找到任關鍵證據而這又能被證實的話,那就真的是可喜可賀了。那將是很棒的,因為證據...... 你要知道,我知道查證乃重要至上,但同時我也明白外頭並沒有什麼鐵證。你通常只能找到一個人五年前所給的證詞,但這只是整個故事的冰山一角,它幕後還有一個非常驚人的故事尚沒有被發現。我們對此必須非常小心。
B: 當然,很多人已經取得相同的訊息了,這包括財、軍、政界內的數以千人。很多人已得悉這計劃。它雖然只佔世界人口很小的一個比率,但好一部分人早已得知。
W: 當然。是的。
B: 而這也是我們一直鼓勵的。請容許我們不厭其煩的再說一遍: 煩任何有第一手或第二手經驗的人,請你們挺身而出,並明白多人同心,其利斷金的道理。要明白,一旦有更多人衝破階級壟斷,鼓起勇氣說出真相,那就會有更多人聽到並明白這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當中的原理就像滾雪球一樣。滾滾雪球,細小得很,可它不斷的滾動著。
W: 哦,是的。是的。如果得到足夠的公眾支持,那麼終有一天那些名字將會被公開(指公開那些精英分子的身份),而那些人也將要回答我們的問題。
當有足夠的果實從證據的樹上落下時,那麼這些人也就會受到一定的質詢。如此我們就能看到一番全新的景象。你知道嗎,就像從我一個這樣的人給你揭秘。這一來它將會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可靠。我們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可以帶領人們到他們的崗位。
B: 好,不錯。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讓我這樣作結:萬分感謝你的勇氣以及無畏精神。
W: 我也衷心感謝你,比爾。
《對一位列席第三次世界大戰策劃會議的英國告密者的訪談錄》
作者:英國記者比爾·瑞恩
【說明】以下內容是英國共濟會高級成員一次重要的秘密會議的實錄。英文采訪人是記者比爾·瑞恩。這次會議於2005年6月在倫敦秘密舉行,參加者為英國高層某些權貴人士,被記者採訪者也列席期間。這次會議討論了關於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問題。
----------------------------------------
(採訪人比爾·瑞恩)
採訪開始
比爾·瑞恩(B): 我很感謝你帶來這些東西,我一看到你的書面匯報就立刻清楚了,你有一些有重大意義的信息需要和大家分享。我們我們卡米洛特工程的工作就是幫助別人聽到你的聲音,他們有足夠的信息和知識能夠理解你所說的內容以及重要性。然後在一個更大的範圍上綜合他們所知道的相關信息(統一分析),使我們大家看地更透徹。
作為一個開場介紹,我想你能不能大概講一下你想要說的內容,關於你的背景啦,過去啦...大概講一下你覺得可以告訴我們的就行,比如你今天要講的這些內容你是作為一個什麼身份的人得到的。
證人(W): 好的。那些東西我已經和你說過了。我覺得這到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我覺得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在互聯網上得到相關信息了。
如果說我說的這些內容有什麼特別的話,就是我的信息都是第一手信息,並且我把它傳給了你,你繼續傳播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想這就是我的初衷。
我在軍隊裡待了很長時間,在倫敦市也有一個比較高的職位。在以上兩個部門裡,我對一些被秘密計劃的,使一個團體裡的人受益的事件很了解。我不能說那些事件是基於整個國家或者整個社會考慮的,因為根本就不是-- 那些事件是和一個只在乎他們自己利益的團體相關的,而且他們迫使了一系列事件發生。
事後看現在,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他們一直努力在做的都相當成功。而且我覺得,就我所知道的事情來說,他們的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此,我要描述的時間表有點... 真的是一個恰當的標題,因為一個時間表肯定是開始於某處然後結束於某處--這些人對這個開始和結束都很了解。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目前人人都在討論的這些問題。我非常清楚這一點。但我帶來的信息估計就像在骨頭上增添一點肉(提供些更多的實質性的材料),讓其他人自己可以去思索。
至於它的真實性,我只能告訴你,我要告訴你的是真實的,儘管許多人可能認為這只是一種看法。他們這麼想我也很高興,但這的確是我的經歷,並且是我要分享的經歷。
B: 是的。如果你能把你當時坐在那裡開會時得到的一手信息和你自己的一些主觀看法(雖然你很有把握)區分出來給大家就好了。區分一下信息的來源是很重要的。不過對你自己,和對大家來說,結果都是形成了一副完整的畫卷,對吧?
W: 是的。我也覺得那個是很重要。這類事情肯定是要有一個整體的信息把握。不過,我說的里面肯定還是會有我的主觀因素,這個我不否認。但是,你知道,就算你把我所說的都看成是我的主觀看法,那也是唯一見證人的主觀看法啊。但願讀者能從我接下來要所說的話里區分出我的主觀看法和真正發生了的事實。
B: 好。現在,你能不能添加一點你提到的那個小組的詳細情況。這些人自稱自己是什麼群體?其他人如果看到了今天你說的這些信息會不會聯繫到其它地方的信息而知道他們是哪些人?
W: 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怎麼描述這些人。我把他們叫做“兄弟連”。我也稱他們為“超政府”。另外還有其他我可以稱呼他們的名字,其中有些是貶義的,貶義的名字是他們應得的名字。 [笑]但我認為最佳的最合理的描述方式,使人們能夠明白他們是什麼樣的一群人的名字就是他們像一個超政府,他們就是在干政府之上的人幹的事。
B: 你說的這些人是英國人,還是世界各國的都有?
W: 我參加的這次會議到場的全是英國人,其中有些是在英國眾所周知的公眾人物,大部分老百姓能立刻認出。國外的讀者可能要對我說的這些人做一番了解。但他們中的有些人是英國的代表人物。
B: 他們是政治人物?或者他們是"貴族"的代表,可以這麼說嗎?
W: 是的,有一點貴族成分,有的人很有貴族背景。還有一個我確定是資深的政治家。另有兩人一個是從警方來的高層人物,另一個從軍方來的。兩者都是國家的知名人物,兩個都是充當現任政府顧問的關鍵人物。
B: 而且因為此事有一個政治因素,那是不是兩黨都參加了?
W: 不,這些資深人士屬於在英國右翼黨,保守黨。
B: 好。從美國讀者的角度,這相當於共和黨人。
W: 是的。
B:好。所以,這是一個內部小組,在英國的職能就像讀這個採訪記錄的美國讀者通過比喻可以明白的--就像美國的秘密政府。你提到的那些政治人物與警方有聯繫,與軍方有聯繫。與美國的軍方有聯繫嗎?
W: 有。
B: 好的。
W: 有一個重要的軍方人物,已經退休,但仍然擔任政府的顧問。
B: 好。你有沒有聽到或者你知不知道教會機構,梵蒂岡或世界上任何宗教組織參與其中呢?所有提及的這一切是只是他們所有戰略規劃的一小部分?
W: 不,完全沒有。但我知道英國聖公會,跟發生的一切事情是串通一氣的,完全是同謀。
B: 好。你這麼說英國聖公會是不是因為你知道英國聖公會和你在倫敦會上見到的那批人之間有很親密的關係?
W: 當然。普通人就能發現這一點。這個太明顯了。
B: 好吧。你說的這個是不是就是共濟會啊?
W: 對。毫無疑問的。每個人都要經過共濟會的審查過程,然後才能相互認識,開始聯繫。
你知道,共濟會裡有著不同的等級。大多數共濟會成員並不真的知道多少實情,他們就在那裡做事,做了大部分的工作,從這個"俱樂部"裡得到一些好處。但是,有很多不同的等級。有人說把它叫做"學位"(degree),或別的什麼。但是,共濟會裡有一個名人錄--誰可以信任,誰可以被召集起來,誰掌權,誰能得到更大的權力。
而這些人彼此吸引,他們聚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唯一的原因。但它並不全是因為共濟會,你知道。共濟會這個原因只能用來類比,但並不等於它。
B: 你能否解釋地再清楚一點?
W: 嗯,我覺得最好的解釋方法是: 共濟會,據我所知,只是這些人的工具。這使他們可以悄悄地走到一起,秘密地關起門來,認識彼此,感覺安全與放心,知道在這些會議上說的東西不會傳到外面去。一級一級都這樣從下做上來,整個起來看就是一個不同層次的共濟會體系。
現在,我接下來將要說的會議,我覺得在共濟會裡面並不能算是一個級別比較高的會議--對我個人來說的確是足夠高了(但肯定還有更高級別的)--他們談論都是些已經早被商定好,計劃好的事。他們那天在一起只是碰頭交流一下,看看進度怎樣了,確定一下事情發展還在不在軌道上而已。
B: 所以說事情已經在一個比這更高的等級的會議上決定了。你就是這意思吧?
W: 對,很明顯就是這樣的。從我聽到的來判斷,他們並不是決策的級別。他們像是執行的級別。他們那個級別的人需要碰頭討論下還有些什麼事要做,什麼事已經做完了。然後他們散會,回去繼續幹他們該干的,這就是那次會議的作用。
B: 好。你就參加了這一個會議?
W: 就這一個。
B: 那你憑什麼能參加這次會議呢?
W: 全憑偶然!我當時以為那隻是一個普通的季會,因為當我看到電子郵件名單上面一些熟悉的名字,我的名字也在上面。但在那時,因為我在城市裡擔任的高級職位,我就想我被指定參加這個會議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當我去參加會議時,地點和以前不一樣了。是倫敦同業公會場地上開的,相當不尋常,但到不是異常到讓我問為什麼。我當時確信他們邀請我去了...本來我地位夠高,他們估計也覺得我地位高,像其它他們一樣,以為我是他們的一員。
B: 所以是因為他們了解你才叫你去的吧。他們認為你是他們可靠的幫手。
W: 肯定是。是的,我是他們得力的幫手。我可是個積極分子。在我那個級別的人裡面,我是一個乾了很多實事的人。
B: 好的。
W: 他們就是那樣看待我的。很多人已經了解我有一段時間了,即使是他們之中最資深的人也是。我的意思是說,在那個小組裡面,大家都是直呼對方名字的,不帶姓。我也經常獲邀出席各種宴會,社交宴會,諸如此類,我跟他們中的一些人很熟悉。
所以這是隨和,很專業的,沒有超出一般的範疇,雖然有關他們是什麼和他們在做什麼和他們醞釀之中的是什麼類型的決定的警鐘馬上就要敲響了,總的來說,我都忽略了。它們看起來不尋常,但我的一部分卻總是想忽略正在發生什麼。
B: 你是說這個會議上,與會者大都是你熟悉的,你以前和他們都參加過其他會議,但這次會議與以前那會議些不同,因為它是在另一個地點,議程也不同,雖然與會者都和以前基本上是一波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W: 不,不完全是。我認識大部分與會者,但不是全部。會議上大約有25到30人。剛開始很稀鬆平常,你知道吧,就是大家打打招呼,互相認識一下。沒有任何奇怪。但當會議開始了,開始討論議題了,我才開始大吃一驚。
B: 是不是就像一個圍坐在桌子周圍正式的會議,有會議記錄,水杯和其他各種開會的東西?
W: 沒有這些東西。沒有人做會議記錄。 --這是一個真正的閉門會議,人們一個接一個地發言,有人大聲說請大家注意,詳細講出他自己想說的問題,然後又提到其它問題等等。
然後又談及那些,如我所說,在"事件時間表"上他們預期要按規定去發生但是最後沒發生的事情。又談到發生了什麼事導致那些事沒有發生,以及應採取什麼措施使之發生。
就從這開始就開始離奇了,我從來沒有試過和這樣的一班人一起談論這種話題。
現在,一幫我最熟悉的,在倫敦市工作的人,他們隸屬各個知名的金融財政委員會;還有其他一些人屬於其他不同的委員會,但是他們全部都隸屬同一個組織機構之下。這班神秘的人,大部分人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我知道他們,從樣貌,從名字中,從他們所做的事情中,我認識他們。
令我驚訝的那時還有其他人。尤其是其中三個。還有更多的人跟他們一個級別,我不能確定他們是誰。但那三個是可以肯定的。
B: 好,這次會議是什麼時候發生的?讓我們確定一下它的日期。
W: 好的。我們所說的是2005年。它是自那年的5月大選之後-布萊爾被投票當選。這次會議肯定是在同年6月的某個時間裡。
B: 那麼就把它記錄在6月份?
W: 是的,2005年6月的。
B: 好的。現在我想知道你能否講清楚該會議實際上是在討論些什麼。
W: 嗯,我說過,我很驚訝在那裡看到的到場人數。這次會議的討論範圍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發生的幾件事,參加了在幾次討論,因此有很多關於國家安全的大討論。那三個大人物裡有一個是這裡的領導...正在領導著他們。他現在就在那裡。他在那個位置。
當時的一件大事是伊拉克。那是他們的議程,而且,奇怪的是有很多關於伊朗的對話和討論。讓我感到大吃一驚的是,這種公開的提及--人們彼此輕鬆地談論,而不是爭論或喊叫--輕鬆地談論以色列不願挑釁和煽動對伊朗的武裝行動,很輕鬆地。那真的讓我感到毛骨悚然。
似乎是以色列政府在這裡被什麼事拖住了,並且在某件事裡要扮演一個角色,而那件事是受命於以色列境外。一年後,以色列襲擊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基地。
然後發生了第二件事,我記得很清楚是日本不願意在中國的金融業製造混亂。
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談論這事,這有什麼重要性。我從中得出的感覺似乎是日本政府,或在日本的人,被脅迫或被命令做一些會破壞或減緩中國崛起的金融力量的事。
有人提到,中國增長過快,並且增長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國軍隊,他們通過世界市場獲得的貨幣而讓他們的軍隊變得越來越現代化。
然後的事情...這裡我情不自禁地開始變得不能客觀看待這些事了,比爾。因為我記得當時我開始對當時談論的話題感到相當噁心,並且對他們說的那些事情感到非常焦慮。
我是這個會議的邊緣人物,我開始感覺到心中的憂慮開始上升,因為這是談話都是他們的即性演講。會議內容並不會向任何人公開。並且這是他們早就已經知道的事情。
所以,當時有關於生物武器使用的公開談論,在何時何地和什麼時機下使用它們。時機在他們看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更多的討論是關於如何讓伊朗在軍事上手忙腳亂,好刺激中國也加入進去。
有一個明確的期望是刺激伊朗捲進與西方的軍事衝突,這樣中國會去援助伊朗。通過這一刺激,無論是中國還是伊朗將使用某種類型的戰術核武器。 .
同時,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這些人不是在正在做決策。他們討論的是已經計劃好了的事情,所以他們只是在他們自己之間分享信息。會議繼續,事情就越來越清楚了,這次會議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時候氣球會爆炸--也就是什麼時候他們所提到的這些事會發生。
其他討論集中在金融,資源,資產保護,以及這些資源的控制和它們帶來的外圍資產的處理上。我可以現在與你核對這一連串事件,比爾,如果你想听。
B: 你覺得你可以的話,我會非常高興了解更多。
W: 好的。現在,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為了他們的下一階段行動的藉口和理由,他們需要中國或伊朗成為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罪人。
現在,我補充下,通常認為伊朗擁有核武能力是傳聞,不能證實。但從我在這個會議上和其它地方的信息肯定地表明伊朗現在確實有核戰術能力。他們不是正在開發它。而是已經擁有了它。
B: 有人說他們可能是從俄羅斯那裡得到的,也許。你覺得呢?
W: 我覺得是從中國來的。
B: 從中國... 不錯。
W: 這是因為多年來他們一直用中國的技術武裝他們的導彈系統。當然,他們也從俄羅斯那裡得到導彈技術,但這主要是地面對空導彈系統之類的--防禦性武器。戰略導彈武器技術--是從中國來的。
B: 是不是你的軍事背景使你在這個問題上挺有發言權?
W: 是的。
B: 好,這就是說在這個會議上你完全能夠利用你的軍事經驗,從戰略和戰術上理解他們談論的是什麼和為什麼那樣。
W: 一點不錯。我可以甚至出面糾正他們的術語,因為我相信他們搞錯了,不過他們只是盡可能以自己最佳的方式來描述問題。
B: 好的。
W: 所以是的,我有相當了解這些類型武器和常規武器系統。
B: 常規武器系統。是的。好了,回到我們剛才的地方,這就算是你放在那裡的一個小註腳,你說你感覺,雖然是傳言,但你也相信這種看法,即伊朗目前其實有核能力。
W: 是的,就算一個註腳吧。我再說清楚一些,這部分會議討論的內容,聽上去不是在說伊朗沒有核武技術,而是更傾向於在說伊朗已經擁有有某著種核技術而不是正在開發。我想分別就在於如果伊朗沒有,他們就不會提及這些事了。他們更像在說的是伊朗已經有某種這樣的武器。
B: 我明白了。現在,我不是想讓你跑題啊,但是可不可以拿伊朗的情形可以和伊拉克比較一下,不管西方的政府和軍隊到底是不是知道實情,他們都向公眾鼓吹伊拉克軍事實力遠比他們知道的大(其實西方政府和軍隊是亂說)?有沒有可能在伊朗的問題上他們是故技重施?他們真的知道伊朗的真正軍事實力?
W:和伊拉克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在這個地方比較可能會引起誤導。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得到西方的支持,當然這個"西方"也包括以色列。西方知道伊拉克自己沒有製造核武,從外國引進核武的可能性也很低。
而伊朗方面,它長期得到中國的支持,其後又得到俄羅斯還有其他的國家的支持。軍火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我們也可以把法國也包含在內。因為法國的軍火出口是非常獨立的,他們可以出口武器到任何地方。
B: 是的。
W: 姑勿論海外武器銷售條約,這有點離題。我們談論的是一個國家在它的國內革命時期被另一個國家利用這件事,這個國家被西方世界視作敵人,也被海灣各國視作敵人。
B: 你是指伊朗被中國利用?
W: 中國。是的。他們其實是相互利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我不知道是否已經到達頂點,但我也不想說經濟問題。但是就從中國引進武器數量和獲得的軍事技術來看,很難想像核武不包括在內。但這些武器和軍事技術的進入是在伊朗革命衛隊的直接控制下抑或者是中伊雙方操作的結果,則沒法確定。
我回到剛才的話題上,在那個會議中,假定是--非常明確的--伊朗實際上已經擁有了這種武器,因為他們一直沒有提伊朗沒有核武器。
B: 明白了。那麼你接下來是不是就要談到中伊合作如何被利用作為對付中國的契機,因為中國是主要目標,是嗎?
W: 是的。中國被視為最大的目標,至少從上世紀70年代就被認定了。但是我要說清楚,這個信息是我從第三方得到的,我無法提供證據來證實——但是中國一直都被視作主要對付目標,尤其是中國日益強大的今天。
B: 嗯。
W: 中國是他們的目標,他們討論如何迫使或者創造一個使中國陷入戰爭的局面。比爾,戰爭將要發生了,但是這種事情怎麼做才能讓西方世界的人們意識到並相信呢?
辦法就是利用伊朗這一隻替罪羊動用核武去形成那個局面。
B: 那麼要以一個什麼樣的理由引誘中國加入戰爭呢?
W: 中國會很快來援助伊朗,我們把這叫作做"通向耶路撒冷之路"。中國也有著自己的“耶路撒冷之路”,這點不用吃驚,因為伊朗有著大量的石油,這是中國的生命線,同是也是中國的世界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擴展的基礎。
B: 我不明白耶路撒冷的意思。這是個比喻,比喻伊朗?
W: 是的。這是我的比喻。雖然我以前沒有跟你提及,你知道,他們談"通向耶路撒冷之路",因為像內塔尼亞胡那樣的人經常使用它,奧巴馬使用它。我相信,中國領導人,他的名字是胡xx,實際上也使用。他們實際都使用這個比喻。
B: 我不知道。
W: 是的,他們用。這是那條道路所在。是否通過德黑蘭,走一條道路?抑或是它再次通過德黑蘭,從另一條路回來?
B: 好了,你基本上用它來比喻一個理想的目標,抵達和獲得的某些東西。
W: 是的。
B: 好。所以你說,那是一個長遠的計劃,用很長一段時間來決定和建立局勢,設定了棋盤,全球大棋盤,因此肯定會有與中國的戰爭。這就是你說的。
W: 是的,概括地說。你說得對。這是一系列事件,而其中很多已經實現。再次我只能強調,時間是至關重要的。
B: 什麼事件已經發生了?什麼尚未發生?他們的全局計劃是什麼?
W: 嗯,計劃要再次在中東引發導火線,在某種程度上使中東以前發生的衝突看起來就像操場上的打架,相比將來的衝突微不足道。
再次地,它將涉及到核武器的使用,它會不止在西方,而是在全世界製造混亂和極度恐懼的氣氛,並且立手建立西方極權政府,要做到這一點,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出發。中國必須被拿掉。
B: 所以他們在這裡做的是一石二鳥。他們用這個作為理由創造了互聯網上稱之為一個世界政府的東西,只是它不包括中國。你是在說反對這個新威脅(中國)的西方國家一級防範聯盟。
W: 特定指西方國家,但我認為我們要把日本包括進去。
B: 俄羅斯又如何?俄羅斯的立場在哪裡?
W: 我相信俄羅斯和西方同盟球員是一個隊的,但我沒有證據。出於某種原因俄羅斯真的沒有看一看這裡,它只是我的假設,俄政府屆時會與西方這裡的控制球員手牽手(同一陣線)。
B: 嗯。所以你是說因為你參加的這次會議,俄羅斯沒有作為一個主要因素被提到的。
W: 沒有,完全沒有。唯一的提到的辦法是整個構思是創造世界各地的混亂狀況。這將意味著生物武器被使用後,糧食普遍短缺,這將影響全球脆弱的國家,其次是大規模飢荒和疾病。
唯一提到俄羅斯的是一個古怪的人,而我無法理解他的話,也許別人可以。我真的不能明白這事。但他在這個會議上提到:"促使中國軍隊攻擊俄羅斯東部。"為什麼這會在會議上提到的--我不知道。
B: 好。那麼回到我一分鐘前提到的,關於一石兩鳥的問題。那麼,這裡的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聯合的"西方國家聯盟極權主義",緊急戰爭編制",,一方面是嚴厲的控制,另一方面是點燃這場戰爭的火焰,這將導致各種各樣的混亂和巨大的傷亡。
W: 是的。
B: 是中國人口的巨大傷亡嗎?還是地球上的每個人?這是人口減少計劃的一部分?他們怎麼說的?
W: 是的,討論的是生物製劑的使用,被描述為類似流感,並且它會像野火一樣傳播。雖然,他們並沒有在本次會議提及,但我現在知道,它會攻擊人的基因---它如何將發生... 我不是一個遺傳學家,我真的不知道。我們只能假設,它以某種方式跟DNA發生關係。
B: 嗯。
W: 人類的DNA是存在差異的。這些差異被確定了,針對不同DNA的病毒也出來了,能相當迅速地殺死一個人。
B: 所以你的意思是病毒被設計成只攻擊特定種類的的DNA?
W: 是的。
B: 能具體到人種進行攻擊?還是能區分到比人種更精確的地步?
W: 人種。我可以很明確這一點。他們討論的是整個人類的一部分完全滅絕,通過在基因上這麼做的。
B: 真的嗎?他們在這次會議提到這些說法了嗎?
W: 不完全是。以上是我的說法。但是,這是它被提到的情況,這是根據我的回憶我可以把它解釋出來的樣子。
B: 好的。
W: 但是他們絕對就是那個意思。
B: 他們談論除掉中國是因為中國向來不參與他們的全球計劃,是一個障礙物?還是,他們談論這個來作為攤薄整個世界的人口的藉口,包括在西方國家人口也要被攤薄?
W: 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據我所見,他們未必能成功。再次,我不能給你一個答案。從個人觀點來看,它肯定似乎是一個世界人口減少的事情,為了獲得他們想要的(對世界的)控制。人口下降到能被這個即將到來的世界政府控制的大小,
現在說這事甚至讓我感到噁心,真的很噁心。使我噁心的是他們將繼續去做這類事情而且沒有止境。他們將減少人口到他們冷酷地認為他們"好管理"的水平。
B: 你能否參考一下你參加的本次會議和你參加的那些級別的會議提供的資料,如數字或百分比,或任何你可以記得的實際的情況?
W: 是的。他們談論的是一半左右(世界人口下降)。
B: 啊。那麼多人?
W: 是的,就是那麼多。
B: 哦。
W: 就是到現在的一半。
B: 比現在中國的人口多。所以這就回答了那個問題了,對吧?
W: 嗯,在核交火--我相信將有有限的核交火--然後是某種類型的休戰。這是他們談過的話題,他們預計很快停火,但在此之前已經有數百萬人犧牲了,主要在中東。
所以我們在這就要談到以色列了,在以色列的人口被犧牲了。還有如敘利亞,黎巴嫩,可能還有伊拉克,伊朗就不用說了,也是。你知道,城鎮和主要城市,發電廠等等等等。還有一次停火。
B: 一個停火...?哇,對不起,抱歉我要打斷你,全部消失之前的一個停火?
W: 是的,就像合夥打牌一樣,他們已經知道誰出什麼牌,之後誰再出什麼牌。他們早計劃好了。他們知道會有什麼情況,然後什麼情況以停火結束,停火期間才會真正出大事。
B: 你知道出什麼大事嗎?
W: 知道,他們會使用生化武器。
B: 哦...
W: 剛才的核交火將創造出使用生化武器的條件。這個時候你就得想像這樣一個世界,核戰後的世界,或者是小規模核戰後的世界,舉世混亂,金融崩潰,極權政府就要來了。
B: 和基礎設施的大破壞。
W: 接下來人們就開始生活在恐懼和驚慌之中...你想像一下這個場景...我們又要說到這個了,我可以和你詳細說,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好控制,沒有人站出來質問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因為人們所謂的安全已經被那聲稱能完全保護他們的政府控制了。 (政府會接管一切。)
並在核交火後的混亂時期中,生化武器將被使用,人們沒有任何防護去抵禦生化武器的攻擊。
對於那些不了解生化武器的的人應該說明下,生化武器就像核武器一樣有效,只是比核武器見效慢一些罷了--就這一點區別,沒別的區別了。
B: 是的。現在,停戰之後是部署生化武器,這是像暗中發生的事那樣,類似於突然所有的人開始生病,而且沒有人知道這病是怎麼來的?抑或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公開的武器部署?
W: 我覺得不會是公開部署。不過中國人將首先遭受流感襲擊。因此,全球將會有一個流感疫情,或許,類似中國那樣的國家-或就是中國,因為他們提到了中國--將作為一個受害最深國家。
B: 好。現在,如果你是一個中國的軍事指揮官,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呢?大概你會報復。
W: 是的,確實如此。中國軍隊可能實施的報復的類型跟那些西方國家掌握的進攻是不一樣的。西方的進攻武器可以部署得非常,非常快,遠遠超過了中國軍隊目前任何範圍內的掌握的武器技術--儘管中國軍隊的技術實力也在越來越好。
但是,當我談論中國,我們談論的是人民解放軍,人民軍隊相當快速集結到一起。你說的估計是解放軍部隊規模行進到與對手的交戰區域。
這種類型的交戰將是核戰... 這就是為什麼我剛才在一開始就提到... 開始將有常規戰爭,然後它迅速演化成核戰,伊朗或中國將被挑釁到第一個使用核武器,是因為他們將沒有恰當的能力回擊西方。西方可以不先使用核武,就能激怒他們,但他們不行。
B: 好。因此,中國將要被迫先發製人。
W: 是的。他們能出的招都將被限制...他們回擊的招數都將被很快的限制住,他們將無法很快恢復。
B: 好,現在,你形容的是停戰之前的情況--中國將被挑釁而考慮使用核武器。
W: 我認為這個階段很關鍵。我們談論各種各樣的常規戰爭,那場戰爭隨後引起了由中國或伊朗首先使用核武器。
B: 好的。
W: 可能是伊朗先停火...然後我們談到了交火,然後是不再是限定於區域性的交火前的一個停火。
B: 那會是什麼樣子?是全球性的嗎?你是說在美國本土、歐洲或等地的核戰?
W: 不是,他們沒有提到全球核戰。
B: 好的。
W: 就是區域性的,主要在中東。
B: 好。所以實際上有些人把那個稱為末日大決戰,早就被預言了。
W: 是的,沒錯。對那些預言家來說,那肯定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因為大事就要發生了。不過可能不會像他們預言的那樣。我再強調一遍:大部分人都會陷入恐慌,他們會希望看到一個無所不在的強有力的政府。
他們不會稱他為集權政府;那是一個軍事政府與民權政府的集合,不過肯定是比較冗餘的那種。軍方肯定是掌握實權--就你現在阿富汗政府一樣,或者早些時候的伊拉克。軍事統帥掌管一切。他就是老大。
所以我們得把這些放到一個國家向上去想像--政府是軍方主導的,民選的政府根本就是多餘的。軍方政府向所有生活在這些國家還沒有受到核武,生化武器攻擊的人提供安全保障。
B: 好。盡你所知,這一系列事件發生在什麼時間?
W: 盡我知道... 18個月。肯定在2012年之前。
B: 好的。
W: 或者2012年左右,在這一年的某個時候。
B: 嗯,現在有人閱讀本文的讀者會問: 好了,這是他們在2005年討論的事情。你怎麼能知道事情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可能他們沒有完全放棄了這個計劃了,或者這個計劃仍然在在進行?有沒有一些U型大轉彎或事情出現在這裡?是什麼使你肯定這一切仍然在按計劃進行?
W: 因為從2005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我認為他們還在進行那個計劃。像我這樣看問題就會發現這一切其實很連貫。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所謂的金融崩潰。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崩潰。這是一個金融力量的集中。它發生了。它肯定會發生在美國。也肯定會發生在英國。同樣會發生在法國和德國。所以現在所有西方的主要角色都集中了他們的的金融資產。
B: 當時那個會上討論了這上了嗎?
W: 當然!當時會上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這個怎麼樣才能發生。你還記得這個會是在哪裡開的嗎?倫敦。倫敦可是世界金融的一個大節點,一個毫無疑問的中心。
B: 那麼你的意思是,所有這些事情是根據他們這一計劃的推出發生的。
W: 是的--在這種類型的衝突(核武)發生之前,這些準備工作都需要到位,現在這些準備漸漸都到位了。
B: 哪些準備工作?你指什麼呢?
W: 你說的是關鍵人物開始接管一切。讓我們舉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個可能是連英國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英國私人保安業在某處僱用了50萬人,這遠遠超過了英國軍隊的人數。英國軍隊人數比那小得多。英國軍方人數只是二三十萬。你說在這個時候,50萬人,私人保安業。 (這是很不尋常的事)
以前,英國還沒有什麼針對私人保安業的相關法規。他們沒有相關培訓。他們也不需要統一管理。但是在後台--這是個大部分人需要了解的事實,特別是居住在英國的人-- 2001年私人保安業法案出來了。
現在,這個法案要求這個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必須接受一定培訓。而且必須是無前科的人才能從事。這個法案想造成一種全民的共識,那就是這個保安業中的保安必須是無前科的。
無前科...到這就什麼事都明白了。這可不是真的說你是不是有犯罪記錄。這裡是指他們要檢查你的個人歷史--相信我,只能你經歷過一次警察檢查你的個人歷史,保准你什麼過去都藏不住。
還有培訓。培訓的內容全是關於在衝突中怎麼處理:在衝突中怎麼做,怎麼管理衝突,怎麼控制事態。然後還教他們怎麼使用部分武力。全是從那開始開展。
B: 這麼說你說培訓全是關於怎麼處理民眾動亂等等。他們建立起來就是乾那個的。
W: 是的。 2003年之後你還能上街抗議一下入侵伊拉克,英國可以,西歐可以,美國也可以,當時只要是在西歐。不過現在不行了,這種事現在再也不會發生了。
但是現在保安行業的這些人必須要有法律授權他們才能幹上述工作,不然的話他們就還只能保護下私人財產,所以他們現在還是在幹本行。到現在我們談話的時間為止,全國保安協會已經正在尋求更多的權力,他們正在獲得他們現在權力之上的權力。現在他們已經獲得了處理一些民事方面的權力了,其它權力也正在慢慢獲得。
不僅僅是英國的保安業;"平民執法人員"也是,類似停車場服務生也是,社區協管員,其它協助警察的種種協管員,他們都正在獲得些額外的權力,那樣就能更高效的工作。其實這就是逮捕權擴大了,拘留權擴大了。這下沒話說了吧。這些都是會發生的。
B: 據你所知是不是在西歐其它國家也會發生這些事呢?
W: 已經在西歐其它國家發生了,像法國,德國,那裡幾種穿制服的都是一塊工作的。你不是看到一種警察,你說,哦,穿這種制服的是警察,那種的不是。他們的有他們各自的組織,而且幹的活幾乎都一樣。就是管理你。
但是目前英國保安業的人暫時還沒有上述權力。不過美國的保安已經有了。是美國模式搬到英國來了。
B: 好。現在在你說其它更詳細的細節之前,我想和你說一下我們剛才一直討論的是時間表--剛才我問你你怎麼回應有些人想問你就算你四年前參加了那個會議,你怎麼能夠肯定他們的計劃還在運行中。
W: 差不多離現在五年了。
B: 是啊,五年了。
W: 是的。比爾,我只能說,如果我所說的能夠被拿到桌面上被討論一下,如果我的話能夠警醒任何人,那麼,如果他們願意,我的話的真實性可以由他們去檢測。
B: 是的。
W: 不是所有一切都能被隱藏的。他們(精英分子)不可能掩蓋一切。讀者可以把信息匯集在一起,把碎片拼在一起,然後他們自己就會發現,我的話是相當可信的。
B: 是的。我必須承認,這是可信的,也是令人冷靜的。就在我們談話的開始,你說... 我複述下你的話啊... 你說,對他們來說他們需要和時間競爭,為什麼?
W: 今後幾年裡將會有很多事情發生,這一切都與權利有關。實話對你說,其中一些我也不完全了解。但是據我所知,有很多權利交易在進行,這主要是那些已經控制世界數百年的人,希望能夠繼續控制上千年。因為這個,一系列事件不得不被製造出來。我剛才跟你描述的可能就是其中第一部分。
因此,我們將走向一場戰爭,那之後...我不能給你一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的時間表...將會有一個地球物理事件(磁極轉換?譯註)發生在地球上,影響每一個人。
那時我們將經歷一場核武器生化武器戰爭。如果發生這種情況, 地球的人口將會大幅減少。到了地球物理事件發生時,那麼這些剩餘的人口可能會再次減半。那麼倖存下來的人將決定下一個時代的世界人口和生存。
所以說我們是正在談論一個大災難事件後的時代。誰將是主宰者?誰將是被主宰者?這全都與那件事有關。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如此不顧一切讓這些事件發生在一個確定的時間範圍內。不然他們就會失敗出局。
B: 好吧,那麼讓我在這裡跟您唱唱反調,你有相當全面的軍事經驗、也精通軍事思維,那麼從這個角度和我談談。為什麼會有這場戰爭,會有極權主義政府成立,會有恐懼的氣氛諸如此類的事情?為什麼所有這些是必需的,如果有一個重大的地球物理學事件在前面等著?正如你所說的那樣,它將在全球更進一步得破壞基礎設施、導致大量的死亡、產生各式各樣的緊急事件,地震、海嘯,天知道是什麼樣的災害。僅僅這一點就可以為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實施緊急戒嚴令提供藉口和理由,那些同一個派系的集團能夠很輕易地在這種緊急情況下上台。為什麼戰爭會有這樣一種局面?我不理解。
W: 我覺得你得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在大災難事件之後,將幾乎沒有權力(政治)體系,而且,沒有權力(政治)體系,就意味著得有新的權力(政治)體係到位。
所以需要盡量在一切發生之前確保這種結構以後將能夠繼續維持下去——這樣他們就能夠“化險為夷”,繼續享受他們以前擁有的權力。
B: 因此這是一個強化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的正當理由,但實際上是為在普通的平民時代不會遭遇的如此強大的災難做準備。這是你的意思對吧?
W: 的確是這樣的。而且談到這裡我只能像任何其他人一樣給出主觀意見,但我的直覺,而且是非常強烈的直覺,就是他們現在已近共同實施行動了。他們必須讓自己的權力基礎處在需要的位置。而他們要讓這一目標實現,唯一途徑就是創造衝突事件。
我們都可以來回顧一下歷史。每場戰爭都是達到了一個目的。但人類遭受的除了苦難還是苦難。戰爭總是到達了目的。而且總是勝利者達到的。
所以,我們來審視這個極權主義的政權,這個我認為無論從什麼角度都算是極權的政權。我想要指出的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民主。沒有人有參與的權利,這些事情沒有經過人民大眾就被決定了。
我們無關緊要,歷來都是如此。我們真的不重要。他們自己重要,還有他們的權力,那才是他們唯一考慮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你要能進入那些操縱者中一人的腦袋,你就會理解他們將要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操縱這場“殘局”,為什麼在最後時刻還要確保權力?因為部分人類還是能在這場地球物理事件中倖存下來,但是他們想延續統治。
B: 是否有跡象表明它何時發生?你所說的似乎在暗示,他們正在期待2012年發生事件。這是不是一個發生在2012年的事件?
W: 不是的,這不一定就在2012年12月21日左右發生。我不知道2012年12月21日會有什麼事發生。
我強烈懷疑那會是另外一件什麼事,也許是件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利的事。我的確不知道。但那個時間左右將發生一場戰爭,持續的時間可能要多長有多長。不過我們談論的是2012過後幾年要發生的地球物理事件。我覺得將在我的有生之年發生。
B: 好的。那麼讓我來總結一下你所揭露的事件:核戰爭,然後停火,然後使用生化武器... 你說的是,這會導致如此大的混亂,而且客觀上需要重新一代人來重建一切。而且那時候會有某種非常極權主義的政治體系,來應付這個正出現的緊急狀況和重建。然後那段時間裡將發生一件重大地質性事件,但他們必須盡快開始。是這樣嗎?
W: 你說的沒錯,是這樣。
B: 你認為他們知道這種情況什麼時間發生嗎,還是他們只覺得它會在"某個時候"發生?
W: 是的。我覺得他們已經很清楚它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還是說我有強烈的感覺它會發生在我的有生之年,譬如說在20年內。你也可以往回撤一些——十年之內或者五年之內。
B: 嗯。
W: 你知道我確實不知道。我真希望我知道。我真得非常非常想知道,然而我們現在已經進入這個地質事件將要發生的時期。這個地質事件大約1.15萬年發生一次,現在距上次發生的時間就有1.15萬年了,所以現在又到再次發生的時候了。
B: 是的。
W: 我們只能猜測它將影響世界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我敢肯定應變計劃目前已經制訂出來應對那個事件的發生,因為我相信它在那些圈子裡已經廣為人知了。他們清楚即將發生什麼,他們有這方面的知識確定它將發生。他們可能有個時間表,而且看來很可能。另一方面說,這就是那些計劃中提到的一部分,他們不知道那是不可思議的,我的意思是,世界上頭腦最聰明的那些人都將為他們工作,你知道嗎。而他們肯定什麼都知道,我並不知道。
B: 這個在會議上討論了嗎?
W: 不,沒有展開了談。讓我總結一下會議討論的內容:
伊朗可能將在18個月內受到攻擊。中國將援助伊朗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伊朗或中國將被以色列挑釁,而成為第一次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東的大部分地區將被完全破壞。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有幾百萬人死亡。然後這裡面由於某種原因,我不能告訴你為什麼。之後,生物武器將針對中國使用。中國將"感冒"。
我自己的理解是英國、美國、其他西方大國、包括日本,和某類惡毒的外星人結成了一個同盟,並一起工作研究了50年,
我們再看一下這個惡意的外星人聯盟。這是一個在黑暗項目的背景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的技術交流。因此他們之間肯定有聯繫,不過那個聯繫的具體情況我還無法完全解釋清楚。
我也知道有更多的人道主義和無私的外星人以不直接干涉的方式對這時間表做著相反的工作,維持著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很穩定的平衡。我沒法完全解釋,但我的直覺很確定這奏效了,這種判斷來自我其它方面的經驗,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我們談論的是西方列強追求的"完美戰爭"貫穿整個 20世紀直到現在,這是個回顧過去的時間表。所以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安排了數十年或上百年的時間表。
此外,我認為現在非常重要的是將這個時間表與我多次聽到的其他參考資料聯繫在一起:它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計劃。我覺得這非常需要提一下,因為這可能對一些人敲響了警鐘,我認為以前沒人提到過這個計劃。
B: 我曾經聽過那個詞。我這裡不想岔開話題,但我已經豎起了反對的旗幟——而我確實真的開始理解它有多麼恐怖,根據你所說的,它之所以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計劃是因為它的基本任務是徹底消滅中國人,這樣大災難之後將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重建並繼承這個地球,就沒有其他人種了是嗎?
W: 是不是真這樣我不確定,但我還是同意你的看法。至少整個20世紀以來,甚至更早的18世紀和19世紀,世界的歷史是由北半球的西方國家主導的。也有其他國家地區嘗試過,但都未成功。
有根據可以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被刻意製造的。我對這一點十分確定。它們被用作墊腳石來到達他們現在所在的權力位置。任何歷史學家都會告訴你,戰爭都有前因後果。不然我們就不會有聯合國,美利堅合眾國也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成為超級大國。他們在4年戰爭中成為超級大國,最後擁有了核武器。
我覺得人們需要將這個帶入他們的個人思考裡。西方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情況就是這樣,這是毫無疑問的。
B: 回溯這段歷史,你還是可以看到一個延伸了幾代人的長期戰略,雖然最初只能看到個別小細節。
W: 這就是人的本性,真的。你知道,我們只是跟家人和一些最親近的人生活,並且盡可能為他們付出一切。我們並不怎麼關心我們小圈子之外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情,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究竟在發生些什麼。恐怕我們也不是很擅於做那種事情。
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參與了很多事情,但我只是埋頭於自己所做的事,而忽略了身邊正在發生的。也許不到我必須談一下我手頭的活,和別人交流一下的時候,我潛意識裡是不會注意那些事的。
B: 對你個人來說,藏著這樣的個人經歷一定是非常不容易。你參加了那個討論,而且知道那不是什麼空想的計劃,因為你聽到了這些人很興奮地談論這些。
W: 討論的氛圍相當輕鬆。我的意思是,他們非常隨意地談論這些(核戰和生物武器)。
我要怎樣形容這些人才更確切呢?他們渾身上下都是權力與地位,他們令人恐懼,他們要求別人的服從並且真的成功了!順便說一下,他們談論著,他們正在控制著所謂的政府民選政府,不管是在議會,還是在華盛頓、在柏林、在巴黎。這些人最不缺的就是權力,除此以外,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我相信其他人肯定在生活裡遇到過這樣的人物。他們骨子裡沒有一點同情心,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與其它靈魂產生溫暖的共鳴。他們是冷漠的,工於心計的。用一句諺語來形容就是:"奶油在他們嘴裡都不會化。"--他們內心冷冰。
B: 有很多人在推測,在一定程度上,策劃著整個計劃的幕後政府的層次,也許和跟你在同一個屋子裡開會的那些人不在同一個層次上。那是一個非人類的智力。
其中一個理由是它需要大量長遠的考慮,要有狡詐的戰略,要做跨越許多世代的計劃,這是需要極高的智力,只是為了在如此巨大的規模上下這盤棋。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內,有些人覺得背後策劃這一切的必然是一種非人類智力。
W: 是的。我的感覺是這種智力是難以置信的強邏輯性,沒有任何同情心,沒有愛,沒有關懷,沒有理解沒有同情。他們冷酷,工於算計,超越任何我們能夠正常擁有的邏輯能力。他們是極其智力超常的人。他們是一些眼都不眨一下就能回答非常複雜的問題的人。他們是非常,非常聰明的人,但只有在他們非凡的邏輯力的基礎上,他們是非常聰明的。
B: 普通百姓怎麼辦?他們應當如何反應?他們應該如何去想?你個人是否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你是否認為我們的命運都以某種方式被注定了?
W: 不,絕對不是。比爾,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當然這是個人的看法:我們會承受。一個人接一個人承受下去,直到不再為他們工作了。我們會停止為他們工作。這並不是對他們作出激烈的反抗,因為他們會贏,我們反抗也沒用。他們就喜歡我們反抗,那樣他們就有了一個藉口。他們就是靠我們的恐懼和暴力繁榮的--暴力就是恐懼結果。那對於他們來說那就好像是蜂蜜和蜜蜂的關係。他們會喜歡那樣的事情發生。
現在需要的是非暴力的反應:只是簡單地不再為他們工作。作個比較,比爾,歷史上有個人被長期忽略了。他是法國人,叫讓 饒勒斯。總是讓我感到很驚訝的是,為什麼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物從來沒有進入歷史教科書。他在法國一些圈子裡是相當有名的,但並不廣為普通人知。
他預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他希望國際工人運動不要遵從王室成員和貴族政府,當你閱讀他時你會自己發現這一點。就在第一次大戰爆發前的數月,當斐迪南在塞爾維亞被暗殺時,饒勒斯在法國咖啡館被暗殺。他們殺了他。他被槍殺,運動也隨著他離去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他看到了寫在牆壁上的文字。他看到了貴族權勢和歐洲王室家庭在一個大戰役裡互相對立。他知道,法國和德國,英國全都是工業化國家。他進一步認識到,作為工業化的結果就是,下一場戰爭將是一個可能數百萬人被殺的工業化戰爭。
他成立了有些人稱之為共產主義的運動。這是跟政治無關的國際工人運動。他的想法是普通人,什麼也不做,不要去參加戰爭,只是留在家中,他們(權貴)就不會有他們想要得到的戰爭。
我個人認為,如果採用非暴力,人們對發生的事情越來越清醒,然後這些人就會非常,非常迅速地失去他們擁有的權力,他們靠權力和恐懼生存。所以,如果你將這些要素從他們那裡拿走,他們就變得無能為力。他們需要我們做他們正在做的。他們不可能靠自己做它,儘管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該死的危險的,但他們不能完全靠自己做這一切。
我的信息將只是幫助大家清醒一點。看清楚什麼發生在我們身上,毫無恐懼地把頭伸出欄杆之上,深呼吸,沒有害怕的感覺,到處看一看,看看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人們很快會認識到:是的,好吧,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我們走向的方向,現在這事與我沒啥關係,與他們有關係!
正如我說的,它不是暴力反抗。如果人們是在這些人需要的位置,就只是不為他們工作。只是停止為他們工作,不貢獻出你的勞動,因為他們需要完成這些工作的隊伍。我們談論的不只是軍隊裡的人。我們談論的是全球各地所有人口裡的每一個平民。請說: 不,因為這不是我們自己。這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然後就這樣我們就已經做了一個重大的選擇。這聽起來簡單地可笑。我認為它實行起來就是這樣簡單,它完全是在我們作為人類有意識的生活,呼吸,分享著對彼此的同情的力量之內。因為如果我們不為他們做事,他們會自己繼續下去,然後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末日。
B: 從你自己的軍事經驗你是否認為,在軍隊裡有足夠多的人會說:你知道嗎?我沒有簽約做這個事情。我不准備這樣做。或者還是你認為他們會找到設立所有那些的藉口和理由?
W: 嗯, 基本上西方的軍隊不是徵兵徵來的隊伍。他們是一個專業的軍隊,並且以它的專業化為傲。它標榜自己代表選民的利益,是由那些民選政府派他們出來做他們正在做的工作的。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當然,這些部隊經過嚴格訓練,他們相信,他們完全相信,就像當我在軍隊的時候認為的那樣,你們正在做的一切都是有著正當的理由的。
如果在類似軍隊這樣的行業裡的從業人員對事情開始了解得清楚起來-- 不僅僅是軍隊;我們談論的是處理緊急情況任務的那些人,警察,和所有那些進入到安全行業的人,我們談論的是所有這些人。如果有足夠的聲音會被聽到,那麼那些在軍隊裡沒有達到任何重要軍銜的人,和那些在軍事競賽中沒有特殊利益的人,就會像其他人一樣快地覺醒過來。
但要牢記西方列強有專業的軍事從業人員支撐,讓我們去把事情跟那些當兵的說清楚,讓這些男兵和女兵認識到他們打錯了敵人,是極其困難的。
B: 當然。讓我問一個不同的問題。有沒有提到地球上存在一個"安全或更安全的地方"?
W: 沒有。根本沒有提到。
B: 如果南半球情況還行,北半球將會出問題?有沒有那樣的事?
W: 沒有,會議沒提到。完全沒有提及
B: 好。我想請問你另外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涉足這整個領域的人們討論著的一個吸引人的話題,一個個人的問題:你為什麼覺得仁慈的ET(外星人)-我確信他們是存在的,為什麼你認為他們不會介入說: 好,伙計們,通常我們是不干涉的,但是事情到瞭如此嚴重的地步, 我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那可能嗎?為什麼他們要保持一個這樣的距離遠觀呢?
W: 嗯,首要的事情,這些"善意的外星人" -- 其實我不喜歡稱他們為"外星人"... 我相信這些人是我們,我們是他們。
B: 是的。
W: 他們在這裡待的時間比目前掌權政權的這些人待的時間長很多。現在這個政權,這個以權力為基礎的政權,有些人把他們叫做爬虫族,我本人覺得如此的稱呼太貼切了,因為這正是他們表現出來的樣子-- 完全地冷酷無情。他們已經在這裡很長很長時間了,正是他們把人類變成了現在這種情況。
干預?我相信他們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干預了。但是,我們談論的是靈性高度進化的存在體。作為靈性非常進化的人類種族-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指這些外星人是未來的我們,時間旅行回到地球)經常回到這裡--回到這個星球的原因。
但正如我所說,這些他們是我們、我們是他們的人們,他們看待時間的方式和我們在物理世界裡看待時間的方式不同。對他們來說11500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它不算什麼,他們已經知道了結局是什麼。他們相信,我相信,目前這個希望擁有對地球一切的統治地位的權力組織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他們現在在他們自己的時代裡,而他們的時代即將結束。
B: 你是根據什麼這麼認為的?這對閱讀這份記錄的讀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的人會被您揭露的信息而。 。 。 。 。 。震驚,心想哦,上帝,我們真的被釘在這裡了。
W: 是的,我想如果你從純粹的物質性的觀點來看它的話是這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全都已經有自殺的想法或類似的東西。我們都想要我們的生命,我們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人人都一樣。我們熱愛我們的生命並且想盡我們所能地,以各種方式完全地去體驗它。
但是因為這一政權的存在,我們目前正在被阻止這樣做。它是基於恐懼的,全都是有關恐懼的。而其中最大的恐懼是我們對人身死亡的恐懼,他們可以提高或降低這類型的恐懼和焦慮,這就是他們從我們這裡得到的最大的權力-這正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
我想不出一個它不會發生的時刻,當這種恐懼出現時,我們以我們的方式對它反應,是非常自然的。但是,當我們停止反應,停止這種感覺並且對自己說:好吧,這只是恐懼。我們可以克服它。那麼然後我們就會認識到我們真正的自己。
我還不相信目前周圍有足夠的人認識到真正的自我。他們以他們自己的物質存在定義他們自己,這是以恐懼為基礎的,並且它是周期性的,他們就是無法擺脫它。很顯然他們需要找到離開它的方法。
我個人認為,即將來臨的這一轉變--我稱之為轉變因為我相信事情會發生,地殼大約會改變30度左右,向南1700 --2000英里,它會引起巨大的動盪,影響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人類種族不會滅亡。我們仍然會在這裡。我們才是劫後餘生的--這是我的想法。而對於這一政權,那也是他們的想法(劫後生存)。這就是他們正在做那些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原因,因為他們仍然想控制直到結束。
現在,如果我們談論干預時,指的是"善意的外星人"的干預,這些外星人實際上是我們自己,但我不知道這會發生在什麼時候。我有一個強烈的直覺它會發生,但目前我們所處的情況還沒有到達那種類型的干預的有利時機。不是現在。
他們不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干預時間。並且在任何情況下,肉體生命只是我們真正的自己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所以你將把它看得多重要?當你知道從這個門走進另一扇門時,你都在回家的路上?
因此,所有這些因素都要被考慮到,而我敢肯定有些人可以比我現在所說的表達得更清楚。我只能從一個非常個人的角度來表達一個非常個人的觀點,而這就是我個人直覺認為可能會發生的。並且我也許我很清楚,從我個人角度我能確信這種事情會發生,而且這正是我們必須經歷的痛苦,來實現這個政權將不再擁有他們權力的這個目的。
當人民覺醒了,發現了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認真地研究了情況,並且前所未有地提高他們的意識水平,然後一切將很快到位(豁然開朗)。當它發生時,這些人擁有的權力就像毛巾一樣從他們身上掉下,你知道,從他們那裡脫落,而他們也將會暴露出他們的真正面目。
B: 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想法。你個人覺得...... 讓我舉幾個可能吧:可能還未有戰爭之患,他們就已全軍覆沒?還是他們會在戰爭之後、地球災變以前倒台呢?又或是他們會在地球災變之後覆亡,而溫順的人將繼承地球?你怎麼說?
W: 是的。這問題問得極好。讓我們先考慮兩件事:第一,這政權的決心。若要形容得更仔細一點,他們不成功便成仁。他們將會不惜一切,孤注一擲。他們會設法製造恐慌,不論在內抑或在外。這恐慌是殘酷的,也不會有盡頭。它不會讓人有喘息的空間。當真有一線生機之時,我指的是,當人們掉以輕心時,別的麻煩又會冒出來,把我們永遠困守在他們製造的恐懼之中。
那就是他們擁有的力量。這股勢力並非烏合之眾,故大家絕不能鬆懈。它能通過壓力和憂慮,把善良和誠實的人都給逼瘋,使他們半死不活。那就是他們權力的來源,而他們也這樣瞧自己。
倘若有足夠的人能夠提升他們的認識,明察秋毫、明辨是非,那麼其他人都將能如夢初醒。我認為只需一兩個人吶喊:是的,這下一切都清楚了,那其他人接著也會開始清醒。隨即你就會觀察到他們的足跡遍布全世界,遍布各個國家。 」這嶄新、美好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通過認清他們的廬山面目,我們將能重拾自主。
這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可言。它不是邪教,也跟宗教沒有關係。它其實跟人類的精神靈性和意識有關。這意識毫無疑問是一個集體意識,由我們所有人一同分享 -- 儘管她現在仍被壓抑。我們必須超越這些壓抑,從而了解我們是誰。當這一天正式來臨-- 一切都會回歸至自然之道。而那個政權,那極危險的政權-- 我必須再三強調, 他們是他媽的危險的人-- 自然土崩瓦解。
B: 無獨有偶,大衛·易柯(David Icke)也談論過相似的話,還有的是比爾·迪亞格(Bill Deagle) 博士。我們也談過不下幾次了。
W: 是的。
B: 地球的意識正在提升。他們拼命想阻止這擴展,並加速計劃的執行,好讓他們能夠實行暴權統治。事情在變好以前可能會變得更糟,但他們不會贏得最終的勝利。因為意識超越了一切力量,包括所有的軍事力量和佈局。他們目前面對的困境,就是這集體意識的不斷擴展。至少看來是這樣的。
而我們的採訪正正發幫助了這擴展。它不是用來製造恐慌,叫所有人都帶糧食躲進地庫。它的目的是: 聽著,如果我們能夠盡可能的成長,盡可能堅強勇敢,了解自我,事情不必是這樣的。如果有足夠的人吶喊,那麼事情就不會發展至這田地。
W: 不錯,我也正想提出這點。我知道我也沒在說什麼新鮮事,但正如你所指,它(意識)必須被加以提及。希望長存,人們必須明白凡事皆有轉機。萬事皆可變得更好,更好的。
必須克服恐懼,人們必須克服恐懼。我們不須是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 因為他們只醫治頭腦(而不是心靈); 我們也不須是宗教領袖或偉大的靈性思想家才能意識到這點。意識是我們內在本有的。問題是我們要學會認清並體現自我。然後你將覺悟到這到底是什麼回事,並知道它真是大錯特錯。而其他人也一樣...... 它(意識的甦醒)將會散播開去。
即是那些已被這個政權洗腦的人也將無法抗拒它的擴展,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是在抵抗真正的自己。它妙極了,它將告知我們有關宇宙的和人生的一切。同時,它將會使這段持續了幾千年的時期變成一個...... 一個可以稱得上為不錯的回憶...... 就像說:噢!很好。我們從中上了一課。是吧?我們將確保這樣的事(讓精英分子操控)永不重演,而我們也將確保這些能製造類恐懼的人不再獲得任何權力。
所以,是的,我覺得這些日子正在到來。當這天真的來臨-- 而"e;時間"e;是其中一個你必須小心使用的詞語,因為這個政權完全就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而人類的意識沒有真正的牽涉時間。但他們肯定跟時間有關,因為根據地球的物理規律,有些變易會定期出現。你知道,我們有春、夏、秋、冬季四季。這種轉變就像是另一季節的到來。
地球即將發生一場物理變化。這就相當於另一個季節的到來,而一群非常有意識的人類最有可能昂首走出這個困境,從它的另一端走出來。我知道你提過一些可以予人躲藏的安全之地。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從個人的觀點來看,我知道我應該去哪裡,那就是我現在的所在地。無論安全與否這都無關重要; 重要的是我該呆在哪。而我對這地方感到很自在。
B: 是的。當人們疑惑他們該到哪裡去,我們總不正面回答。因為除了他們自己以外,沒有人真正知道。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有人可能要留在原地,有人可能要遠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見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這取決與很多因素,不僅僅是到底哪裡是安全的?哪裡是藏身的最好地方?這一個因素這麼簡單。當中的細節複雜得多:我們怎樣才能用盡我們的能力,去做我們應當要做的事?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盡相同。
W: 完全正確。是的。我想當更多人意識到這是什麼的一回事時,恐懼就自然而然會消失。我們不再生活於恐懼當中,我們也不再害怕我們以前所害怕的。
然而,這並不表示問題已迎刃而解,也並不表示我們不會再受到任何痛苦。苦難總會存在。但在此之外,我們所感知的恐懼,包括對未知和無常的恐懼,都將不復存在。人們將能體現自我,而我認為將人類視作一家實在很奇妙。
B: 是的。我們經常提到這點,人們若能如此觀照世界,那當真美妙。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很精彩,是傑夫·布里奇斯於 1984年出品的Starman。 Starman是一個為宣揚和平而探訪地球的外星人。在電影裡,他試圖了解人類,同時也渴望回家。
電影將近尾聲時他說:你想知道我覺得你們人類何時最美嗎?當事情最糟之際,就是你們最美之時。
我永遠都忘不了這對白。它道出了人類往往都在最壞的情況下才能充分展現他們偉大的潛能。此時人類每每超越問題的界限,深入自己內心深處,並思索到最佳的救治良方。當然,這困境在軍中最常見了。每逢受到壓力威逼之時,人們就更是英勇。這是基於對壓迫的抗爭,它使我們變得不凡。
W: 是的,軍方受到較多媒體的關注,故此他們的英勇事蹟也就更為人傳頌。人類的意識以及我們物質上的存在是非常有韌勁的。試想想看,我們有時可能會走進道德爭辯的死胡同,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詮釋事物的觀點與角度都大有不同,我倒認為這妙極了。這差異使人們可以永遠無窮的交流,真棒。溝通也可以令我們更了解自己。
而我想它(意識)甚至超越了僵局。它超出了我們所認知的道德價值、倫理準則等等。當意識提升,當我們的韌勁受到極端的考驗,它就將會到達不同的層次。我們都有能力作這十分美妙的事情,而看情形我們現在很有可能就在這終極考驗的浪峰之上。
我重申,我們的對手絕非善男信女。他們極其危險、厲害。而從我自身的經驗,沒有幾個人曾跟如此危險的人來往,也沒幾個人深知其能力之強。他們影響一個人的技倆...... 嚇得使你崩潰。或者你加入他們,卑躬屈膝的替他們工作。聽從他們吩咐的人相當多,而且這些人的奴性非常強。他們的都不是"自由的靈魂"。你要知道,這些人都遭他們吞噬了。
也許人們應該開始認識他們所擁有的這股力量。我認為它還沒有被充分的掌握。人們正設法在臨崖勒馬之際了解事情和取得片段信息。這些片段將為要緊。
但如果直接跟他們翻臉的話卻相當危險。我相信除了我以外,很多、很多的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我們或許要大力識破他們的真面目,並大膽公開自己的身份。我們不必懼怕,因為恐懼使一切依舊猙獰。
B: 在數天前的對談,當時你提到你曾切身體驗過這些人的傲慢。一年多前,喬治·格林(George Green)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他也這樣形容過他們。他道:他們以為自己贏定了。他們不再為任何障礙而憂心忡忡。他們也沒有設法堵住所有非主流媒體的聲音。你知道,那不會帶來絲毫差別。媒體零聲的聲音能帶來什麼?這計劃仍舊進行得如火如荼,他們認為你跟我所說的都不會左右大局。
W: 很好,我很贊同喬治·格林的話。他的描述比我的精確多了。這正是他們本來的面貌。他們目中無人。撇除其他特質,他們的傲慢是相當明顯的。沒錯,面對自己做過的傷天害理之事,他們仍然顯得從容自在。他們從不偷摸鬼祟。我的意思是,這些人大搖大擺,當中有的甚至是公眾人物。
B: 好。現在,我們有遺漏任何事情嗎?你尚有什麼事情需要交代嗎?包括我從未問過的?
W: 我還想講很多的故事,因為我明白,我必須要向你描述更多,才能令人信服我所講的一切。我也明白這絕非容易。我只能說早在七十年代初期我就意識到這個計劃的存在,但那時我實在是太年輕了,我並不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我甚至覺得它看起來很刺激。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e;盎格魯·撒克遜計劃"e;。
就我所知,我覺得如果我開始指名道姓,或又者是公開會議的地點和細節,我將會違反官方保密法。我仍然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指的是英軍,而一般情況則不受約束。在這情況我會很樂意談論上述的細節。
我真的希望有辦法去描述其他的事件,你知道,並採用更好的方式(指純發表稿件以外的方式)。如此人們將能比更充分認識我。他們會知道我是誰,幹過啥,經歷過什麼。我覺得這樣人們將可以把我所說的一切合理化。
但我也覺得如今該說的都已說個明白了。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自己去查個水落石出。如果他們從中找到任關鍵證據而這又能被證實的話,那就真的是可喜可賀了。那將是很棒的,因為證據...... 你要知道,我知道查證乃重要至上,但同時我也明白外頭並沒有什麼鐵證。你通常只能找到一個人五年前所給的證詞,但這只是整個故事的冰山一角,它幕後還有一個非常驚人的故事尚沒有被發現。我們對此必須非常小心。
B: 當然,很多人已經取得相同的訊息了,這包括財、軍、政界內的數以千人。很多人已得悉這計劃。它雖然只佔世界人口很小的一個比率,但好一部分人早已得知。
W: 當然。是的。
B: 而這也是我們一直鼓勵的。請容許我們不厭其煩的再說一遍: 煩任何有第一手或第二手經驗的人,請你們挺身而出,並明白多人同心,其利斷金的道理。要明白,一旦有更多人衝破階級壟斷,鼓起勇氣說出真相,那就會有更多人聽到並明白這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當中的原理就像滾雪球一樣。滾滾雪球,細小得很,可它不斷的滾動著。
W: 哦,是的。是的。如果得到足夠的公眾支持,那麼終有一天那些名字將會被公開(指公開那些精英分子的身份),而那些人也將要回答我們的問題。
當有足夠的果實從證據的樹上落下時,那麼這些人也就會受到一定的質詢。如此我們就能看到一番全新的景象。你知道嗎,就像從我一個這樣的人給你揭秘。這一來它將會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可靠。我們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可以帶領人們到他們的崗位。
B: 好,不錯。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讓我這樣作結:萬分感謝你的勇氣以及無畏精神。
W: 我也衷心感謝你,比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