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2日

謝國忠:通脹正在失控的邊緣

謝國忠:中國真實通脹正在失控的邊緣

作者 謝國忠
來源 一財網
2010-08-12

隨著中國貨幣供應量在過去十年的極度超發,尤其是過去一年多放出的15萬億的新增貸款所帶來的基礎貨幣擴張,將讓中國的通脹形勢愈發覆水難收。

如果某種供給是無限量的,它就毫無經濟價值。

一個經濟體開始工業化,勞動力就是這樣的供給。當產業勞動力少於農村剩餘勞動力時,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並不能改變勞動力過剩的狀況,因此勞動力也無權提出更高的工資要求。

但是,當剩餘勞動力消失,勞動力則變為有限供給。如果某行業想僱傭更多工人,就必須開出比其他崗位更具誘惑力的條件,即支付更高的工資。發展經濟學理論把前者和後者之間的臨界點稱為“劉易斯拐點”。

中國近期勞動力短缺現象,意味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 “拐點”的形成和到來是一個過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起薪低,似乎暗示中國市場的勞動力仍是無限量供應。藍領勞動力市場情況參差不齊:青年藍領工人資源已經枯竭,但很多中年勞動力長期處於待業狀態。

出口型產業過去一兩年常抱怨“勞動力短缺”,其中暗含玄機。它們大多建立在青年藍領勞動力基礎上,生活成本低,勞動力具流動性,對住房的要求有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勞動力的醫療成本呈指數增長。

產品緊缺意味著定價有誤。因此產品價格應當上漲,遏制需求、增加供給,達到新的供求平衡。勞動力短缺實際上是勞動力的價格過低。

不過,遭遇“勞動力短缺”或經歷罷工的企業也無需過度擔憂。薪酬的要求並非無底洞,只要工資水平以每年 15%-20%的幅度增長,勞動力關係就能達到供求平衡。薪酬上調,勞動力需求就會增加,僱傭中年勞動力就有商業價值。勞動生產力隨之增加,並能抵消工資成本增加的一半。工資成本增加的另一半可以通過通貨膨脹轉嫁給買家。

讓買家承擔價格上漲貌似非常荒謬。中國出口商向來懼怕買家,因為買家總可以轉與另一家工廠購貨。但是,如果中國生產成本上漲,這種選擇在理論上就不存在。當所有工廠要求支付同樣的薪酬,買家就無法找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工廠。因此,雖然中國工廠不擁有定價權,中國這一世界工廠卻掌握著一定程度的定價權。

隨著經濟全球化,生產基地也可能從中國轉移到別的國家,但生產基地轉移受兩個因素制約。一方面,沒有一個國家能在規模、成本和基礎設施上超越中國。轉移生產基地,則必消磨掉其成本優勢。另外,工廠不能離供應商和買家太遠,轉移將極大地增加物流成本。移動整個供應鏈將會極其困難。

因此,中國可以在某一幅度內提高勞動力薪酬,而不必付出失去全球貿易市場份額的代價。這一時間可能是10年左右。在此期間,依賴價格上漲及出口量的增加,中國出口額每年將以7%-10%的幅度提高,並在10年後翻番,達到3萬億美元。

出口價格的增長令更多勞動力轉向服務業,勞動力市場則必定產生非常大的通脹壓力。過去10年中,中國勞動力收入總額佔整體經濟比例大幅縮水,目前不足40%。今後10年,勞動力收入佔整體經濟比例將增至 55%-60%。勞動力收入佔整體經濟比例的正常化將帶來5%甚至更高的通脹率。

調高利率有利於防範危機。正確的利率則應該比現狀高出5個百分點,保持現狀將使通脹進一步惡化,惡性循環引發危機。因此,中國必須加息。

作為中國最大的利益集團,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反對提高利息可能延緩中國經濟轉型,進一步推高通脹率。現在很難預測通脹率最終將被推向什麼水平。油價作為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指導價格的變數非常多。考慮到英國石油公司(BP)目前的處境,石油價格未來數年只會升,不會降。因此,中國的通脹率很有可能突破兩位數大關。

像中國這樣的經濟體,轉型時很難不伴生危機。但是,危機不是注定的。中國應當盡快以合適的速度開始加息。如果今年加息1.5個百分點,明年再加息2 個百分點,2012年再次加息,中國即可實現經濟軟著陸,儘管房地產市場可能硬著陸。

當今,時代變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會導致通貨膨脹。宏觀層面,中國必須提高利率,避免過度通脹。微觀層面,政府應當容忍通過罷工提出增加薪酬的合理要求。

中國真實通脹正在失控的邊緣

中國通脹形勢正朝著失控的邊緣發展。這是2009年瘋狂的貨幣增量反映到物價水平上的必然過程,我們再也沒有理由質疑“貨幣通貨必然引起膨脹”的簡單邏輯。隨著中國貨幣供應量在過去十年的極度超發,尤其是過去一年多放出的15萬億的新增貸款所帶來的基礎貨幣擴張,將讓中國的通脹形勢愈發覆水難收。

新近發布的官方CPI數據雖然依舊維持在3%附近,但是食品價格佔據主導的CPI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上揚。剛剛過去的7月份,席捲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暴雨洪災對物價上行的推動壓力,將逐步顯現。糧食、蔬菜、生豬和其他商品價格都將持續攀升,以及新近漲勢凌厲的租金價格也就繼續維持漲勢,因為房地產市場在年內僵持格局很難被打破。

再加上產能過剩的下降、工資快速上升、投資和消費熱潮持續等因素,中長期看來我們都很難看到物價能持續下行的動力。縱使由於政策轉向的過於衝動,而導致經濟“硬著陸”,進而使得通貨緊縮出現,但這一過程注定只是浪花一小朵,中國經濟至少在未來五年內的主旋律故事,是持續高通脹無疑。

而且中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啟動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以來,很多領域的價格都被長期扭曲,而如今隨著“兩難”問題的層出不窮,放開壟斷行業的價格管制,理順價格傳導機制也到了非做不可的階段。這也是通脹勢必加速上揚的一大核心因素。現在看來,政府對於能源和資源領域的價格改革也已經不再迴避,並開始有步驟的加以推進。簡單的事實是,與其被動地接受通貨膨脹的結果,不如主動調整資源價格和環境價格,利用全球通脹的時間窗口理順價格體系。這意味著我們朝著正確的市場方向邁進了關鍵一步。

其實,目前的通脹壓力不僅僅來自於這些內生性因素,更讓人心有餘悸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急升。這與2007年開始加速的那一輪通脹頗相似。短短一個月,CRB指數錄得了10%以上的漲幅,石油在80美元一線不斷穩固,銅價一路上攻8000美元新高點,黃金亦處於隨時會爆發的周期當中。這些代表性大宗商品價格相繼呈現走強的趨勢,將讓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加大。而且,這一趨勢短期內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由於目前世界各國實體經濟發力艱難,總需求和總供給都明顯不足,這就使得金融危機之後放出的巨額流動性,大量湧入大宗商品市場。可以說,目前大宗商品不是供求所決定的市場,而是主要依賴資本投機所決定的市場,全球通脹再次來臨的預期越來越強烈。從國際局勢來看,美國發達伊朗戰爭的可能性日漸增大。一旦美伊戰爭爆發,以石油為核心的能源價格必將在此的刺激下大漲,並可能帶動美元指數重新回到貶值的周期。

若整體形勢果真惡化到這種地步,那麼中國物價形勢只能是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之下,迎接難以控制的惡性通脹。本來,今年年初中國就應該開始啟動財政貨幣政策退出計劃,上半年的信貸增量寧可急跌,也不可繼續放任2010年再次放出天量。但由於莫名其妙的“二次探底”的輿論壓力,那麼多違背基本常識、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再次上演。要知道中國M2餘額如今已經接近70萬億,在兩年內有望突破100萬億,在如此瘋狂的信貸貨幣刺激之下,以及上述的一系列的價格上行因素的作用下,真實高通脹難以避免。雖然CPI可能會在一定時期內一直在預期的方向行進。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但補,總比不補要好。當此時刻,首要任務是不能再讓新增貸款繼續維持在月均 5000億以上的規模,尤其是2011年的信貸增量決不可再以七八萬億的規模增加,否則這只會讓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愈加離譜,同時讓通脹形勢比想像的還要嚴重。在貨幣如此氾濫之際,也是房地產調控所難以承受之重。雖然史上最嚴厲房地產新政言猶在耳,但房價依然保持著 10%以上的同比增幅,環比也幾乎看不到實質性的鬆動跡象。究其根源,還是在於調控政策被貨幣泡沫所吞噬,地方政府貫徹不得力也是重要原因。 “按下(房價)葫蘆浮起(通脹)瓢”是接下來我們所能追求的較為理想的政策目標,不過現在看來可惜的是,最糟糕的情況已經出現:葫蘆和瓢都按不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