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6日

提高我們自主創新能力

我們需要低級娛樂明星,還是需要錢學森?
作者:趙榮來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8-5

我們需要低級娛樂明星,還是需要科技創新人才?

  趙榮來

  春節回家,我和家人一起團聚。孩子們聚精會神在觀看電視節目,我隨口問道中國當代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孩子們一臉茫然,再問道你們喜歡那些電影明星、歌星、娛樂明星等,孩子們眉飛色舞,如數家珍,我聞之愕然。

這也難怪,現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時時宣傳各類娛樂明星,大部分都是頭版頭條,大街小巷處處充雜明星廣告,如果允許,估計廁所裡也要懸掛他們的照片。且花邊新聞層出不窮,好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生怕被人遺忘。民眾們卻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讓人感到茫然。

娛樂圈裡亂七八糟、藏污納垢,包括整容、注水、假唱、潛規則、毒品陷阱、桃色糾紛、代言虛假廣告等種種圈內醜聞。艷照門、軍旗門、快車門、詐捐門、偷情劈腿、撞車吸毒、接連不斷。毛寧同性戀事件、陳冠希事件、滿文軍吸毒、周杰撞車、黃維德伊能靜偷情、阿嬌豔照、導演張元、張一白吸毒被捕、。 。 。 。 。陳凱歌近日新片開機儀式造成採訪台坍塌,壓傷眾多百姓,明星們卻對傷者熟視無睹、漠然冷對,不僅沒有及時救治傷者,而是無動於衷,儀式照常繼續,讓人寒心徹骨。

明星們已經有恃無恐,更是視法律為玩物,完全喪失自己的人格。整個娛樂界烏煙瘴氣,桃色緋聞不算醜聞,已經是家常便飯。有了醜聞之後,反而吸引眼球。更有無恥者宣稱,經濟時代,眼球就等於收益。各種媒體不僅沒有口誅筆伐,反而推波助瀾,連篇累牘都是這種名人醜聞的報導。更有一些奇特的現象,醜聞越多,名氣越大,形成了一股匪夷所思的醜聞文化現象。根據有關記者對問題明星的身價情況進行了獨家調查,發現一些明星的身價呈直線上升趨勢。明星做錯事,後果竟然是知名度大漲,且財源滾滾,娛樂圈的醜聞經濟學,已經嚴重變態,怎能起到為人師表、為人榜樣的作用。

如何遏制醜聞經濟,就是法律與道德。但在中國不能,道德沒有界限。在這個出名的時代,也是醜聞的時代,注定了道德的淪喪。道德淪喪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正義教育邊緣化、功利主義教育風行猖狂。整個中國國民沒有信仰,道德底線可以無限止地跨越和突破。榮辱、美醜、善惡等社會價值已經完全顛倒、喪失。

曾經火暴的《超級女聲》,造就了不少平民偶像,令中國大地一陣瘋狂。如此大規模地發動了整個國民參與,實屬罕見。粉絲、盒飯、荔枝、玉米、涼粉、筆迷們,忙忙碌碌,人海如潮,最開心的莫過於是運營商們。在選舉之前,超女們必須進行拉票,於是,一條條短信在讓運營商盆滿缽盈。不知道有人想過沒有,在我們被愚樂的同時,大量的垃圾從我們視而不見的地方悄悄地增長,最終的結果就是信息的全面垃圾化。

民眾似乎對愚樂無動於衷,先是港台愚樂文化的侵襲,然後又是日韓的愚樂也浪潮般湧來,於是大街上出現了哈哈一族。接著大陸的愚樂工作者們也學會了,愚樂的大旗上出現了 “喜人”的民族產業。就像我們爭論麥當勞的垃圾食品何以火暴,幻想把民族美食也垃圾化。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我們拒絕一個愚樂節目的辦法,就是選擇另一個愚樂節目。春晚的低俗已經讓整個國民漸漸喪失社會公德,沒有絲毫羞恥之心,譁眾取寵、拜金之風甚囂塵上,讓整個國民變得麻木不仁。久而久之,我們對愚樂產品不再抵觸的反應,不再有能力分辨愚樂和娛樂。

那些報考電影學院、戲劇學院的學生,很多都是不愛也不善學習的,更別說思考、思想了。他們逃避高考,拼命擠進藝術院校,不過是想成長為一個把藝術轉化成愚樂的合格機器。那些藝術院校也逐漸設立了很多愚樂專業,教授這些專業知識的當然是合格的愚樂教授。當藝術院校變成了愚樂院校,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將愚樂化。

恰恰是這種虛假的愚樂讓國民沉醉在歌舞昇平的假像中,國民陷入一種虛幻的幸福和滿足之中,掩蓋並扼殺了我們對國家、社會整體疾病的關注和批判。如此之風,對民眾造成強烈的衝擊,讓很多人腦子天天充滿幻想。什麼專業可以不學,任何技能可以沒有,什麼事情可以不做,就可能一夜成名,名利雙收。難怪現在的學生,如此崇拜影視娛樂明星,根本不在乎學業的追求;可嘆那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們的名字,在學生面前還不如那些三、四流的娛樂明星們那麼如雷貫耳。

明星們動輒成百上千萬的收入,讓普通民眾望之哀嘆;更有那些所謂的企業家們,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推波助瀾,巨額重獎;而娛樂明星們投桃報李,沆瀣一氣,助紂為虐,向可憐的大眾推銷一個個三聚氰胺、四聚氰胺的產品。

藝人最多供人娛樂欣賞,消磨時光。不是社會生產力,更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更有甚者,娛樂明星們還可以冠以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冠冕堂皇的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匪夷所思,荒唐而又可笑。為兩彈一星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們,現在人們還可以銘記並崇敬,可現在為神舟系列飛船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又有幾人知曉?

在看看那些疲於奔命在華夏大地上的工程師們,中國的 IT精英們。雖然生有製造知識產權的大腦,可大多產權不歸自己。為了一單生意而假裝豪爽善飲,他們每天就像泡妞那樣去泡用戶,直到掏光用戶錢包為止。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有的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代表了民族產業。

更有甚者,為了給自己鍍金,增加收入,爭先恐後去“進修深造”,於是出現了眾多的MBA,其實作用可能只有一個,是為了在應聘時多個砝碼,付出十幾萬的學費,學到的卻是垃圾。

沒有知識產權,就存在惡性競爭。銷售們為了增加銷售業績,開始指鹿為馬,坑蒙拐騙。十年前北京的中關村被譽為中國的矽谷,代表中國高科技的希望;十年後呢,卻成為坑蒙欺騙、敲詐勒索的代名詞;更有一些所謂的高科技人士從國外弄些淘汰的軟件,進行包裝,改頭換面,變成自己的技術開發產品。試問,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結果,能帶來中國科技創新嗎?

在發達國家,技術人員發明一個新產品所得到的獎勵相當於其三年以上的年薪。而在中國,發明創造是技術人員應該做的,慈悲一點的老闆或許會給點報酬,而絕大部分老闆一毛不拔。發明的專利權屬於公司和老闆,發明人靠腦力智慧和辛勤勞動的成果,自己什麼也得不到。試問,有誰還有什麼動力去搞發明創造?

為了快速成名,為了快速賺錢,整個社會開始造假。假文憑、假學術、假產品、假製作、假食品、假藥品。 。 。 。 。 。無物不假,無人不假。人與人之間充滿著謊言和欺騙,沒有真實的情感和動力,整個社會陷入一種虛假的狀態中,為了錢,沒有任何責任和道德,還有誰去創新?去思考?去考慮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中國科技發明創造獎的空缺,的確是中國民族的悲哀。難怪已經仙逝的錢學森也擔憂哀嘆。綜觀近幾十年世界重大科技的發明創造,哪一項是中國人的智慧發明?電燈、電話、電視、汽車、飛機、衛星,半導體、電腦網絡,這些重大的發明絲毫沒有中國人的身影。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的航空市場,但是,我國約2300架民用客機幾乎全部來自進口;

我國每年要花費6000億元從國外進口重大製造設備,光纖製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設備、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被進口產品佔領;而我國製造業GDP1/3以上是外資或者合資企業完成的;

一台在美國售價為79美元的中國產MP3,我國企業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5美元;

我國手錶產量佔全球80%,每隻手錶平均出口價格僅為 1.3美元,而一隻瑞士手錶的平均出口價格是國產手錶的300倍;

我國的數碼相機年消費量超過1000萬台,但是,市場上95%數碼相機都是國外品牌;

汽車工業,暢銷量第一,但在我國的合資汽車企業中,外資30%的資本,擁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潤,而中方企業只得到利潤的30%,我們有多少技術含量?

  IT產業,我們有多少核心技術?唯一值得我們有點自尊的,只有那兩彈一星的可憐家底。

目前全國祇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研發支出佔企業銷售收入的平均比重僅佔 0.56%,而美國、日本和韓國大多數企業研究開發經費佔其銷售收入一般都在4%左右。

一個創新國家的重要指標,70%主要是依靠技術進步來實現增長的,目前中國祇有不到30%;至少70%以上仍然是靠資金、資源和人力密集型的投入實現的。

2008年,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當年的發明專利授權量為93706件,其中50%以上是來自外國的公司。來自國外的專利申請所集中的領域主要是高科技。第一位無線電傳輸,第二位移動通訊,第三位:電視系統、半導體,第四位:西藥。來自國內的專利申請最集中的區域,第一位是中藥,第二位是非酒精飲料,第三位食品,第四位是中文輸入法。

在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中,國人申請一百件專利,其中發明只有十八件,八十二件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來自國外的申請,一百件中有八十六件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發明專利。

缺少核心技術,讓我國的企業全球產業鏈分工中,蟄伏在最低端的環節中。 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僅佔 25%。綜觀中國,沒有一個世界級尖端企業和世界級品牌,無論是航空、電子、信息通信、汽車、軍事等領域。中國大量的出口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比例讓人觸目心驚,至於研究甚至還不到10%。實際上我們在模仿製作產品,而不是創造產品,所以我們大部分利潤,是被那些擁有知識產權的公司獲走,我們實際上獲得的僅僅是可憐的人工工資。

因此,國家必須樹立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個人榮譽感;必須培養國民的信仰和道德觀;要想使中國成為強國,核心的問題是提高我們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增加對技術創新的投資;只有通過自主創新,通過技術進步,才能使我們整個中國的製造業,我們的科技水平躍上一個新台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能發展,更加強大。

禁止所有新聞媒體整天報導娛樂明星們,“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國家必須出台法律文件,對那些違法無恥之徒繩之依法;國家須大力宣傳那些愛國為民,為社會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的創新人才、思想家和科學家們。

  2010年3月15日晚22:0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