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4日

為什麼保爾森錯了

路易吉•辛格爾斯 [09-23 17:24]  

最大的風險是,少數融資者的利益將損害資本主義的基本運作。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的時間到了

  【《財經網》專稿/路易吉•辛格爾斯(Luigi Zingales)】當一個營利性公司遭受巨大負債的時候(比如1985年美國成品油零售商Texaco被判向競爭對手Pennzoil賠付120億美元),解決方案並不是由政府用一個抬高了的價格來購買它的資產。解決方案在破產法的第十一章裡——破產保護。根據該章,業務根底雄厚的公司,大致上可以以債換股。撇開原來的股東,原來的債務轉為股權,這些股權就構成了一個繼續運作的新的資產結構。還有一種選擇是,債務人可以通過減低債務面值來換取一定的權證。

  即使是在破產法第十一章誕生之前的20世紀初,以上這些手段也被用於處理大型鐵路破產事件。那麼,為什麼不用這一相當完善的手段來解決金融部門現在的問題呢?

無暇進行破產程序

  很明顯,答案是我們沒時間。

  第十一章規定的程序總的來說都又長又復雜,而這場危機時至今日,時間就是生命。談判可能一談就是幾個月,這對我們來說太過奢侈。然而,我們處於這樣一個異於尋常的時代,政府已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而且准備采取更多。就像拯救AIG和禁止對金融股票的所有賣空操作還不夠似的,現在,財政部長保爾森建議通過一種清算信托公司(RTC),用納稅人的錢,買下金融部門那些不良資產。

但是,代價是什麼呢?

  如果銀行和金融機構發現再融資(比如說,發行新股)有困難,這是因為私營部門現在對於他們投資組合中的資產價格很沒把握,他們不想花冤枉錢。

  相比之下,政府給這些資產估價更拿手嗎?不會。一個政府官員和一個飯碗快打破了的銀行家談判,誰在定價方面更占上風?

  保爾森的RTC將溢價買下那些不良資產,從而創造出一個慈善性機構,為富人們提供福利——納稅人來付賬。如果這個補貼足夠大,它就能成功終止這場危機。

  但是,還是那個問題,什麼代價?

  答案是:納稅人數十億美元的錢,還有,更糟的是,對資本主義根基——誰收益,誰就要承擔損失——的違背。別忘了1989年的儲貸危機,當時政府必須援救那些金融機構,是因為它們的存款是由聯邦政府承保了的。但這次,政府並沒有必要援救貝爾斯登、AIG及其他將受惠於保爾森的RTC的金融機構的負債人。

另一種選擇

  既然我們沒有時間走申請破產保護的程序,也不想要援救所有的債權人,幾害相權取其輕,就是學習法官們在那些富於爭議又冗長的破產過程中的做法。他們會強制債權人執行一項重組計劃,這將包括部分債務的減免以換取一些股權或權證。這樣的做法早有先例。

  大蕭條時期,許多債務合同都與金價掛鉤。所以當美元被中止兌換黃金時,這些債務的價值就狂飆,許多機構都岌岌可危。當時羅斯福總統領導的政府宣布這一條款無效,等於是強制性地進行了債務減免。而且,最高法院也維持這一決定。

  我的同事,也是現在美聯儲的理事Randall Koszner研究了這一段歷史,並說明了,在最高法院對這一決策做出支持後,不只是股價,就連債券價格也猛漲。這怎麼可能呢?就像那些公司財務專家過去 30年裡一直在說的,資本結構裡債務過多、資產過少將會帶來實實在在的代價。減免債務面值,不僅能使股東獲益,也會使債務人獲益。

  如果債務減免對股東和債務人都有好處,那麼債務人為什麼不自願同意呢?

  首先,有一個協調的問題。

  雖說每一個單獨的債務人都會從債務面值削減中獲益,但如果坐等其他人減值而自己不這麼干,就有可能獲益更多。所以,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先動,結果自然就是拖延。

  第二,從一個債務人的角度看,政府出手援救要更好。

  所以,任何關於政府援救的傳言都降低了債務人行動的動機,使得政府援救越發必要。

  和大蕭條時期及其他很多債務重組的例子一樣,當下,在金融部門中實行部分債務減免或債轉股都是有意義的。這樣一個經事實檢驗的策略具有許多好處,也讓納稅人無需插手。

  但如果這麼簡單,為什麼沒有專家提到過它?

向多數人征稅,讓少數人受益

  金融部門裡的大玩家們不喜歡這種做法。對於金融業來說,由納稅人出錢來進行援救,要比讓他們承擔自己的痛楚更有吸引力。強制實行債轉股或是債務減免,對於私有產權的違背不會比一次大型援救行動更大。保爾森的解決方案的吸引力在於,它向多數人征稅,而讓少數人受益。而這些多數人(也就是我們納稅人)很分散,我們無力在國會山組織一次有力的鬥爭。金融業則在各個層級都有很好的代言人。看看財政部就知道了,過去13年中有六年,財政部都是高盛的“老鄉會”。但是,作為金融方面的學者,這方面的沉默也是我們的責任。就如要讓一個醫生在另一個醫生誤診的案子裡作證很難一樣,不管這個案子有多惡劣。兩黨內的金融專家都對他們所研究和就職的這個行業太客氣了。

拯救資本主義

  本周末將做出的幾項決策,不僅將影響美國經濟未來一年的景氣,更將塑造我們未來50年資本主義的框架。我們想要生活在一個利潤被私自享有、虧損卻要大家共當的體系裡嗎?是要生活在一個納稅人的錢被用來救助那些破產的公司的社會裡,還是生活在一個每個人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謹慎的行為受懲戒、謹慎的行為則受獎勵的社會裡呢?

  對於像我一樣強烈信奉自由市場體系的人來說,眼下最重大的風險就是,少數融資者的利益將損害資本主義體系的基本運作。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的時間到了。■

作者路易吉•辛格爾斯(Luigi Zingales)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