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

學不了巴菲特

學不了巴菲特

□ 彭昕  總第30期 出版日期:2008-04-14

短期股市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行為像小孩般幼
稚的投資人

  每年,在公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年度業績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總會附上一封致股東信。這已成全球投資界的熱盼。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期待多了幾分焦慮和不安。一來美國經濟搖搖欲墜,已被巴菲特宣判進入衰退。在股市動蕩之際,大家都想聆聽“聖人”的高見;二來巴菲特剛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世界首富,他的資產已高達620億美元,誰不想獲悉其成功的秘訣呢?而“股神”確是神人一個,大體屬“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一路,所以,他的致股東信便成了世人了解他投資理念的最佳途徑。

  事實上,每個公司的董事長都會在年度報告裡發表致股東信,但這些信通常都經過律師的嚴格鑒定,是地道的八股套路,而且文字枯燥,不能指望從中領略到什麼遠見卓識。可巴菲特老先生的信截然不同,他像嘮家常一樣,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講述這一年的公司業績,評點時事,論述公司治理,分享投資心得,偶爾也懺悔一下自己投資的過失,時不常來點小幽默,讀起來頗為受用。在今年2月29日公布的信件中,當談到次貸危機時,巴菲特說:“隨著房價下跌,金融界大量的愚蠢行為一一暴露。只有在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毫無疑問,巴菲特是最成功也最受尊敬的投資家,雖然他自己沒有著書立說,但他的投資理念卻幾乎家喻戶曉。各種投資刊物、報紙和網站,對此的評析總結不計其數:巴菲特投資十大定律、巴菲特股市不敗的六要素、巴菲特理財之“三要三不要”,等等。其實,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概括起來很簡單,就是他的老師本傑明· 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價值投資理論,實質就是投資於能提供長期高回報的企業,並且是在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買進。巴菲特在今年的致股東信中重申了其一貫的選股准則:只投自己了解的業務,且該企業具有良好、悠久的經營歷史,領導團隊強干而值得信賴,買進的股價一定要合理。

  這些理念明了易懂,沒有半點高深莫測的玄機。但是,理論歸理論,將其付諸實施又是另外一回事。若是操作起來真那麼容易,豈不到處都是巴菲特了?我們可以發現,職業投資人推崇巴菲特,周圍的同事也會羨慕地談起這位老先生,你我時常閱讀他的年終總結,可是,真正去效仿他的投資策略的人並不多,這究竟又是為何呢?

投資收益與價格波動

  巴菲特購買股票幾乎都是長期投資。他認為,擁有一只股票,便期待它在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一旦追逐市場價格波動,投資就變成了投機。他衡量是否投資一家公司,不是看它的短期股票價格,而是看它的長期經營效益。巴菲特是經得起股價低迷考驗的,只要公司發展前景依舊,他就不會拋出這只股票。

  這一點,共同基金就做不到。共同基金的業績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要被評價一番,與大盤作比較,與同類基金作比較。基金的投資者對基金的短期表現非常敏感,他們若見此基金表現不合意,隨時可能撤回資金,轉投別家基金。這樣一來,雖然基金經理想追求長期業績,恐怕也只能被短期投資表現所支配。巴菲特叮嚀投資者不要“跟風”,可是,基金經理多以相對回報衡量業績,他們不得不時刻緊跟大盤,這樣,即使錯了也和大家一樣錯,不至於錯得“出類拔萃”,變成孤家寡人。

  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巴菲特的批評不錯,可是,股市中的幼稚症主要來源於投資制度和管理規則,這筆賬不能單單算在個人的頭上。

雞蛋放在幾個籃子裡?

  巴菲特主張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他每一項投資都傾注了深入的研究,有足夠的信心把寶押上去。普通股民既沒有巴菲特的才智,更沒有雄厚的人力和財力資源,把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豈不變成了賭博?弄不好,雞飛蛋打。

  事實上,大多數基金都有操作規則,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過於集中投資某一只股票,這是基金風險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這也不無道理,金融市場雖群英彙萃,但畢竟還是庸人眾多,難免出錯。就連巴菲特都承認他也有失誤的時候。他曾引用歌手鮑比·拜爾(Bobby Bare)的一句歌詞來說明:“我從不和醜女人上床,醒來時卻發現身邊躺著好幾個。”所以,為了避免因基金經理一個錯誤決定而造成基金的巨大損失,還是應該限制集中投資,雞蛋還是放在多個籃子裡為好。這樣做,也許收益率不如集中投資多,但至少減少了風險,即使有些小的風波,也不會傾家蕩產。

控股人與跟隨者

  巴菲特的其他一些招術可能更沒法學了,比如,談到投資方式時,他表明他傾向於買下整個公司,或者至少80%的股份。只有在無法掌握控制權時,巴菲特才通過股票市場僅僅購買一個大公司的小部分股權。

  買下一個公司後,你就可以不必再顧及市場的波動,而全心致力於公司的管理,創造長期效益。但是,共同基金不是私募基金,沒法購買公司經營企業,他們只能購買股權,而且,為了提高基金流動性,要盡量避免控股。這樣,基金經理就不得不應對市場的起起伏伏,著眼於眼前效益,采取短期行為。

巴菲特效應

  巴菲特今年的致股東信是這樣開頭的:“2007年,我們的淨收益為123億美元,這使得我們的A股和B股的賬面價值同時增長了11%。43年以來(伯克希爾本屆管理層上任至今),我們的A股賬面價值已經從每股19美元上漲至78008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1.1%。”

  同期,標准普爾500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3%。

  這樣的業績,怎不讓人震驚,讓人折服!

  伯克希爾2007年全年的盈利良好,但是,四季度出現了明顯下滑,利潤同比下跌18%,主要原因是保險業的利潤率下降,另外,房地產相關業務也出現了問題。

  “但是,這些困難都是微小的、暫時的。我們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優勢仍然強勁,而且,我們有一流的CEO,無論好年景還是壞年景,他們總能正確運營公司。”

  年度報告公布當日,伯克希爾股價微跌0.2%。4月初,伯克希爾股價從2月底的每股約14萬美元下滑至13萬美元。

  巴菲特在信中宣告,伯克希爾最基礎的保險業務“盛宴已經結束”。2008年整個保險行業,包括伯克希爾的業務在內,利潤毫無疑問將明顯下降。大概也只有巴菲特才有這種特權,直言不諱地向股東報告壞消息。多數情況下,如果一個公司宣布自己業務的頂峰已過,它的股東恐怕會拋售股票,奪門而逃。

  西爾斯公司(Sears Holding)受控於私募基金ESL,公司總裁愛德華·蘭伯特(Edward Lampert)也是華爾街的風雲人物,曾被稱為“巴菲特第二”。今年,蘭伯特也像巴菲特一樣,在年度報告裡寫了一封很長的致股東信,直言不諱地分析西爾斯2007年業績不佳的成因。他誠懇地講到資本投資在商場建設上沒有產生任何效果,而且,他也沒有找到改變這一狀況的更好辦法。他聲稱沒有放棄,還在積極努力。股東們讀罷此信便不答應了,如果資本不能帶來收益,那我們干嗎把錢投給你呢?西爾斯股票公布當日大跌5.7%。

  “巴菲特第二”畢竟還不是巴菲特。

  巴菲特的操作方式不見得完全可以效仿,但是,他積極的工作和生活態度絕對讓人尊敬。這位77歲的老人和他84歲的合作伙伴查理(Charlie),“一直都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許多有才華、快樂的同伴的幫助。我們每天都是激情滿懷,踏著舞步上班去。”

  有多少基金經理是踏著舞步上班的?■

作者為美國黃寶石對衝基金副總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