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何處是我家?
《財經》特約作者 余中 [09-19 23:43]
歷史上,大摩曾在投行合並業務中成功完成數千項案例。這一次,它自己卻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像
【《財經網》專稿/特約作者 余中】9月14日,中國正在歡度傳統中秋佳節,華爾街的次貸危機卻不幸再度升級。
繼今年3月貝爾斯登在摩根大通的叢林中坍塌之後,雷曼於9月15日宣告破產,資產將被肢解拍賣,兩天後,投行業務又被巴克萊收購。幾乎是同時,美林集團在減計400億美元後,倉促投入商業銀行美國銀行的懷抱;而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也被國有化……
這場似乎是難見窮盡的大震蕩,對於華爾街各大投行來說真不啻於一場八級大地震。華爾街的版圖被徹底重構。
時下,2008年已過大半,眾人都把注意力轉向了華爾街五家純投行中僅剩的兩家——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猜測它們面對危機席卷下的風雨飄零,是否能獨善其身。
本周,這兩家投行在CDS市場的債券保費劇增。9月16日,摩根士丹利倉促公布三季度業績,但於事無補。9月16日和17日兩天,大摩的股票下跌42%,僅9月17日一天便跳水24%。
股市已完全失去理性,不再相信大摩的運營模式,要求其與商業銀行合並。
與商行攀親如何?
或許,大摩如何應對當下的嚴峻挑戰,今後會成為華爾街歷史上的一個範本。
在今年貝爾斯登事件之後,特別又有本周雷曼的崩潰,大摩已開始著手准備,如何在今後少了兩家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開展業務。
從貝爾斯登和雷曼的崩潰來看,這類純粹的投資銀行最好與一家商業銀行掛鉤,以防止在遭到擠兌時短期資金的不足。對於那些自身沒有大規模投行業務、又有開拓全球市場野心的商業銀行,比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英國彙豐銀行(HSBC)、皇家蘇格蘭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RBS)、巴克萊銀行(Barclays)、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RBC),大摩將是一個極好的合作伙伴。
與其他四家華爾街純粹投行相比,大摩的股票表現尚且說得過去。按照9月12日的收盤價計算,大摩今年股價下降27%,高盛下降26%,美林縮水68%,而雷曼正處於風暴眼,下跌94%,
貝爾斯登則在下降90%後,被大摩的遠房親戚摩根大通廉價收購。
雖然大摩已逐漸賣掉賬上的折價次貸資產,但是花旗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大摩仍有350億美元的較高風險的商業樓宇貸款,和用於為企業合並的貸款。這個數額低於雷曼的510億美元,但又高於美林的250億美元。大摩自己則表示,公司內部有一些交易對衝了這些風險。
美國銀行的分析師說,這四家剩下的投行中,大摩目前的狀況最佳。不過他警告投資者,在目前動蕩的經濟局勢下,先觀望一段時間再說。高盛的分析師甚至提出 “看漲大摩、做空花旗”的交易方案。根據這種相對值交易法(Relative Value),大摩與花旗的股價差距被認為會進一步拉大。
美國金融電視台CNBC密切關注著大摩的命運,近日來不停猜測大摩在與哪家公司談論合並事宜。一時說與中信(Citic)在談,一時更正說是在與中投(CIC)會商,又說同時在與美聯銀行(Wachovia)洽談。
倫敦《金融時報》引述“熟悉內情的人”說,中投或將股份增至49%。文章透露,中投總裁高西慶周二(9月16日)與大摩大中國地區主席孫瑋同機抵達紐約參加會議,並與大摩高層人士進行了會面。
然而,中投若與大摩談成價碼,恐也難以得到國會的批准——大摩絕對是美國的驕傲。此外,中投也難免將受到壓力,被認為是護盤——在去年50億美元的虧損基礎上繼續加大砝碼。
還有報道稱,大摩CEO約翰·麥克(John Mack)與原來的部下、現在掌管花旗的潘迪特也有過短暫的電話。但由於花旗自身難保,雙方沒有談上幾句,話題就轉到今後繼續在CDS等櫃台交易(Over-the-Counter,OTC)市場正常交易這類“廢話”上去了……潘迪特主管大摩交易部門多年,當然懂得兵敗如山倒的常識。雷曼的教訓就擺在那裡,這個時候大摩如果面臨倒閉,交易對手考慮的只會是如何自保,如何中斷或者轉移所有交易。況且,沒准潘迪特在掛斷與麥克的通話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通知各個交易部門,讓其清查與大摩的交易,隨時做好應變准備。因為大摩一倒,OTC市場將面臨雪崩。
另據了解,大摩的其他洽談對像還有英國彙豐銀行(HSBC)、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以及大摩的“表親”摩根大通,等等。
在1929年股市暴跌後,摩根士丹利被迫從JP摩根銀行分出,一家為投行、一家為商業銀行。而現在,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與大摩已經不相上下。因此有人甚至提議,摩根士丹利與摩根大通合並後,可稱為“JP摩根士丹利大通”銀行。
“麥克刀”
當然,無論輿論如何猜測,最終大摩會如何抉擇,都取決於現任的CEO麥克。
對於當年因遭受排擠離開大摩、轉而入主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下稱CSFB)的華爾街傳奇人物約翰·麥克(John Mack)而言,距離他在接受CNBC采訪時愴然淚下,已經七年。
當初,他的舉動震驚了華爾街。雖然,2001年的紐約市正因為“9·11”沉浸在悲痛之中,但此前從沒有哪位CEO在電視節目中這樣不顧形像地哭泣。
如果注意到其時麥克來自大摩而身在CSFB的這個背景,他如此難掩悲痛的緣故也許就不難猜測了:一是CSFB在世貿中心5號樓的三層樓慘遭毀滅,公司的一位投資銀行家也在當天去世貿中心頂層參加會議時不幸遇難;另一點則是,麥克原來任職的摩根士丹利添惠公司(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就在2號樓的70層,事件中有8人遇難。而麥克自己,卻只能在當天事件爆發時與CSFB的若干主管坐在該公司位於曼哈頓中城的辦公室中,無助地觀看著世貿中心被飛機撞後轟然倒塌的情景……
在此前近30年當中,麥克一直在大摩工作。這位黎巴嫩移民的後裔在美國北卡州長大,1968 年畢業於杜克大學,1972年進入大摩成為債券交易員,以後一路受到提升,1993年成為大摩總裁。在此過程中,他得到了“一把刀麥克”(Mack the Knife)的綽號——為了提高效率,在裁員上他出手毫不留情。
1997年,投資銀行大摩與證券批發商添惠合並,為的是大摩可以將更多承銷的證券通過添惠賣給投資散戶,極大促進雙方業務。合並後的公司首先由添惠原CEO普塞爾(Philip Purcell)擔任CEO,口頭協議五年後由麥克接任。誰知到了2001年,普塞爾已在新公司的董事會中大量安插來自添惠的心腹,麥克提出的5年前的口頭協議無法在董事會上通過。其時,麥克憤怒地衝著對普塞爾說,“以後永遠不要叫我同伙。”此後,他黯然離開大摩。
這時,另外一家投行、大摩的競爭對手CSFB正處於高價收購另一家投行DLJ後的合並階段,其間遭遇矛盾重重,還在多個國家遇到了法律問題。2001年7月,母公司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果斷地撤銷了CSFB的CEO維特(Allen Wheat),讓麥克接替。在主管CFSB的三年中,麥克延續著自己“一把刀”的風格,共裁員1萬人,削減開支30億美元,終使CSFB走出困境、扭虧為盈。
然而,到了2004年7月,麥克在母公司董事會上力主CSFB與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合並,遭到其他董事的堅決反對,麥克終被解職。不過,根據麥克與瑞信集團的合約規定,麥克可以終生保留CSFB贈送的私人飛機。
此後,2005年,麥克又在康州的一家對衝基金擔任了一個月的董事長。
在麥克離開大摩的這幾年,他的這個老東家也陷入了股票價格停滯不前的窘境。2005年初,摩根士丹利的八位股東及前高層主管聯名發表致當時的CEO普塞爾(Philip Purcell)的公開信,指責他領導不善,導致大摩股票停滯不前,發起了一場華爾街少有的股東公開罷免CEO的運動。雖然麥克自己也是大股東,但是沒有卷入這場紛爭,只是靜觀其鬥。
在這前後幾個月的風波中,大摩內部多名高層主管或遭到清洗、或自動辭職。當年6月,普塞爾在眾多股東的壓力下辭職。這些股東立即著手尋覓下任CEO人選,選到最後,還是覺得麥克最為合適。
歷史總是如此富於戲劇性。2005年6月30日,麥克回到了闊別四年的大摩,而且已然榮升CEO。在位於時代廣場總部的交易大廳,他受到交易員、銀行家、分析師們的長時間起立鼓掌歡迎。這一幕被實況轉播至紐約各大投行的交易大廳,包括CSFB和德意志銀行,各行的交易員們也無心交易,聚集在電視機前觀看麥克重回大摩的場面。
此時的麥克已不是當年哭泣的麥克,而是眼角掛著淚花、意氣風發凱旋歸來的獲勝者。不知他心中是否像漢高祖劉邦一樣在高歌一曲《大風歌》。
“我們要重振雄風,向華爾街證明我們的實力。”麥克對眾多大摩職員說。
麥克說,這幾年大摩落後於其他投行的主要原因,不是外界所公認的戰略問題或是業務的組合問題,而是公司內部的文化問題。公司在前任普塞爾的領導下縮手縮腳,不敢大膽冒險投資,在私募股權基金、房屋貸款債券、垃圾債券、股票衍生物等業務中均沒有同行如高盛、美林和雷曼那樣大膽。
重新接手大摩後,麥克火速改組了董事會成員,導致一波高層主管的辭職,其中包括花旗現任CEO潘迪特。
在交易領域,麥克將公司的大量資金壓上賭盤。由於大摩在次貸方面比其他銀行的動作晚了一步,所以在次貸風暴中受損與美林、雷曼、貝爾斯登相比較小。受損最小的兩家大行是摩根大通和高盛。
摩根士丹利歷來被公認為華爾街最優秀的投資銀行,與高盛齊名。雖然近幾年,受到花旗和摩根大通等商業銀行的挑戰,但在投行業務最盈利的並購、股票承銷業務中,大摩常年僅次於高盛,占據第二位。
2006年,大摩的盈利更是創下歷史紀錄,麥克自己也獲得4千萬美元的分紅。然而到了2007年的四季度,情況急轉直下。大摩出現歷史上的首次虧損,資產減計94億美元,麥克當即表態年底不拿任何分紅。
當時,大摩從中投獲得了50億美元的資金,作為“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 Bonds),將來債券轉換為股票後則可換取9.9%的股份。
不幸的是,此後大摩的業績一蹶不振。到2008年7月,大摩在過去三個季度均遭到資產減計,額度共計140億美元。投行業務全方位受到了衝擊,投資者的交易量減少、公司企業的融資活動稀缺。大摩擅長的投行業務中的股票和債券承銷量比2007年劇減35%,並購案例的規模縮小31%,導致2008年第三季度的盈利比去年同比降低37%。
現在,麥克必須開始重覓增加獲利的方法。大摩位於時代廣場的總部與雷曼的總部大樓比鄰。麥克要想看看雷曼倒閉的後果,只需往窗外掃上一眼——15日那天,雷曼大樓門口聚集著幾十輛電視台衛星轉播車。他當然不希望自己成為第二個雷曼CEO富爾德(Richard Fuld)。
今年已63歲的他,至今仍沒有候選的接班人,所以,他或許真會對大摩與一家商行的合並感興趣。但經歷過與添惠合並後CEO人選問題創傷後,行事風格素來大刀闊斧的麥克,這次也會格外謹慎。
等待政府援手
繼當年麥克風光無限地回到大摩這一事件之後,9月17日、18日兩天內,大摩再次成為各大行交易大廳的熱點談資。不同的是,這次卻值大摩生死存亡之秋,已經沒有了2005年的歡笑。當然,也尚未見到2001年的哭泣。
還不僅僅是談資。這幾天,各家與摩根士丹利有對手交易的大行紛紛行動,除了在清算與雷曼的交易外,也開始檢視與大摩的交易倉位。
對衝基金也開始行動了。據彭博資訊報道,雷曼申請破產後,為了避免大摩崩潰在CDS市場帶來交易對手的損失,若干對衝基金已經中止與大摩的交易。一些用大摩作為自家主要券商(Prime Brokerage)的對衝基金則提出將業務挪到別家,有些已轉向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集團、摩根大通等商業銀行。
面對股票的劇跌和CDS債券保費的劇增,麥克向大摩全公司員工發出一封電子郵件,全文如下:
“發自:約翰·麥克
我知道你們所有人今天都在追蹤我們公司的股價,我也一樣。我們昨天剛剛公布了三季度財報,我們有極強的盈利、以及1790億美元的現金。今天早晨,華爾街所有的分析師在他們的報告中均強調這些,今天我們公司的股票價格和債券CDS的變化毫無理性可言。
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很清楚,我們現在的市場被驚恐和謠言操縱,賣空我們股票者將我們的股價下壓。你們應該知道,我和公司管理層正在采取所有措施阻止這一不負責任的市場操縱行為。我們已經與財政部和財長保爾森本人、與證監會和證監會主席考克斯(Chris Cox)交談。同時也在與我們的長期股東、交易對手、客戶一一交流。我希望你們也與你們各自的客戶交流,確保他們知道,我們上季度財務的出色表現和極強資本倉位。
紐約時間明日早晨8:30,我將召開現場會(Town Hall)回答各位的提問。希望你們能夠全體參加。”
麥克在9月18日上午的講話中,給大家打了一針興奮劑,獲得眾人的鼓掌喝彩。麥克再次重申“大摩三季度財報出色”。他透露,大摩在本周獲得了16家歐洲投行客戶——其中一半是雷曼以前的客戶。還有,大摩堅決不會被賣掉。
同一天,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六家央行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將共同向金融體系注資多達1800億美元。
麥克早晨的話音剛落,股市開盤。受六家中央銀行聯手救市的影響,18日股市開始時大力反彈,不過股市也對大摩的股票開始了新一輪的拋售。大摩股價繼續下跌,到下午1點鐘跌至12美元左右,下跌40%。
紐約時間9月18日下午2點,布什發表電視講話安撫股市;3點,美國財政部則考慮將成立機構(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RTC),來接受所有銀行的壞賬。收盤前的1小時內,股市大幅上升,道瓊斯指數上漲410點,漲幅3.86%,標普指數上漲 4.33%。
本文截稿時,CNBC報道,如果大摩出現雷曼的情形,政府將會出資拯救。目前,大摩仍然在繼續尋找買家。
歷史上,大摩曾在投行合並業務(Merger and Acquisition,M&A)中成功完成數千項案例,每一次都是作為買家或賣家的金融顧問。而這一次,它自己卻可能淪為下一個收購案例的對像,華爾街的版圖改寫還在繼續……■
作者為華爾街資深從業人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